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5 11:44:22浏览:811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1

一、 国外有关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

1.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

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什么?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比较宽泛,对其界定也模糊不清,这从家校合作名称的不同说法就可见一斑。在西方,关于“家校合作”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有:“家长参与”(involving parent或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决策”(parent particip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长――教师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等。其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最有代表性的提法。那么何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Greenwood & Hickman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在家庭及学校中动员家长,使家长、孩子和学校所在社区获益的过程;Comer & Haynes认为家长专注于如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以创造一个积极、正向的关系来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即为家长参与;美国从事问题学生研究的著名专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则提出家长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内在的积极态度(如家长会的期望)和外在的行为特征。

在国外,“家校合作”虽然仍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与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家校合作的过程就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的过程,也就是家长通过法定机构、途径,在学校管理事务中享有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或对学校政策、学校工作发生影响的活动过程。

2.关于家校合作的意义与价值

一是学校教育何以需要家长参与?在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界基本形成一个共识:即能否吸引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此,人们不仅充分肯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政府报告和立法予以确保。如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教育部报告不仅肯定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并号召家长“要做学校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强调校长应该“尽最大努力并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美国许多州把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学校结构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推动了学校与家庭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联邦政府和许多州通过制定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而且许多中小学也纷纷采取措施建立和健全学校家庭联系制度,吸引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工作。在英国,政府不仅肯定家长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学校与家长的合作,而且通过制定法律予以保障。

二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何作用和意义?美国学者哈德森(Henderson)等的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对整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学生可以获得更高的学校等级和更好的学业成绩、学生出勤率高、参加补习的学生逐渐减少、学生在校态度更加积极、学校拥有更高的毕业率和升学率等。对英国家校合作的研究认为,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组织,可以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学习以及学会如何帮助儿童成长;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可以向家长解释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便于了解家长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学校改革的看法和意见,使家长组织对学校事务的咨询功能和决策功能日益凸显等。

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西方国家现阶段讨论的主要议题,不是学校与家庭要不要合作、家长要不要参与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进一步加强这种合作、加强这种参与的问题。可见,西方国家普遍认可家校合作的价值。

3.关于家校合作的内容

那么,学校与家庭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合作呢?美国著名的家校合作研究机构――“家庭、学校及社区合作伙伴中心”主持人、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乔伊斯・爱波斯坦(Epstein)认为家校合作主要有六大领域:(1)家长教育;(2)家校交流;(3)在家学习,即帮助家长在家学习;(4)家长志愿者,即家长无偿参与学校义务工作;(5)参与决策;(6)吸纳社区。这六大领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类:从校方讲主要内容有家长教育、家校交流、请家长参与决策、组建家长委员会等;从家长讲主要内容有做志愿者为学校筹资、捐款捐物、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义务服务以及主动参与决策、组织家长委员会的活动等。

家长教育培训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如美国通过“工作坊(work shop)”和“研讨班(seminar)”等培训形式来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以及与辅导孩子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家校合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内容十分广泛,具体包括:参与学校活动,如家长会;参与学校教学,利用和发挥家长的教育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参与学校管理,主要表现为参与学校的一般事务管理和参与学校的决策过程。在家校合作中,参与学校管理是家校合作中比较高的层面。由于文化传统、管理体制、教育环境、管理民主化程度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家长在参与学校管理上呈现出不同态势。如在美、英、澳大利亚等国,中小学家长依据各自国家的教育法规几乎参与到了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如人事、财务、课程设置及内容、工作评价、改革计划认可、政策制定等;但以色列、日本等国在学校管理方面并没有实质性参与,如日本不仅规定甚至禁止家长与教师协会(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PTA)对学校人事及其他管理事务进行“干涉”及对教育的“不当支配”。

4.关于家校合作的形式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和学校是通过何种形式合作的呢?在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家本参与(home-based involvement),即为了学生的发展,家长基于家庭的实际而在家庭中围绕着与学校相关的活动与孩子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一般是作为支持者、学习者而发挥作用,如对孩子教育进行的直接资源投资;另一类是校本参与(school-based involvement),即家长为了学生的发展基于学校的实际而在学校中参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指家长参与学校决策以及学校管理的活动。其中,校本参与是家校合作的主要途径,校本参与的主要方式有:(1)对家校之间信息传递活动的参与。方式包括家访、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家庭学校手册、成绩报告卡、学校信息卡、学校家长公约等。(2)对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参与。方式有家长志愿者帮助学校活动、为维护学生学习和合法人身权益而进行的参与活动。(3)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参与。方式包括家长通过地方学校理事会(或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家长教师联合会(PAT)等来参与学校管理。在澳大利亚,学校一方面为家长提供多种正式和非正式的机会来了解学生在校的进步,主要方式包括学生表现报告、学校年度报告、时事通讯、信函、私人会面、家长――教师之夜、学校――家长杂志、教育补充资料订阅等;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一系列组织和活动,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方式包括学校活动(如运动、音乐等课外业余活动)、学校理事会、家长和市民协会、校内商店(由家长志愿者充当商店职员)等。在英国,根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1)低层次参与,家校合作方式有家长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2)高层次参与,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3)正式组织上的参与,如家长咨询委员会等。此外,还有近年来一种新形式――“学习支持助手”(Learning Supporting Assistant),即从家长中招聘受过专门培训的学生家长协助教师课堂教学工作。

5.关于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扮演何种角色呢?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研究发现,家长在学校中渴望扮演不同的角色,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习支持者,学校得到家长支持,家长在相互交流的活动中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实现和加强对子女的科学教育。以这种角色和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最常见模式,往往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者的偏爱。以这一层次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内容多限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无关,而且多由学校组织,家长一般处于被动。第二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自愿参与者,家长不仅关注自己子女的教育,而且学校的整体教育也成为家长参与的一部分,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或赞助。以这一层次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家长不仅参与学校教学,参与策划、协助组织全校性大型活动,而且还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甚至帮助学校筹措资金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第三个层次是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全过程,包括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等。

二、 几点启示

西方学者从家校合作的内涵、合作的意义与价值、合作的内容、合作的形式以及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和观点。笔者以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应充分认识到家长作为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在当今时代,社会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而在社会参与力量中,家庭的参与是一支重要力量,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在美、英、日等发达国家,教育界普遍达成一种共识:即能否吸引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已经成为学校是否成功的关键。西方学者的研究也已经表明:家长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实惠而有效的“教育资源”。在国外,无论是学界还是教育界,之所以重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基于家校合作中一种共同的责任意识,即学校和家庭双方对于孩子的成长都要认真承担各自的责任。

在我国,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关。一方面崇尚权威的价值取向使不少家长认为只有教师才是教育儿童的权威代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对教师权威的僭越;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体制的集权化、封闭性使学校领导者和教师认为,家长作为“局外人”,参与学校教育不仅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甚至会干预学校日常运作和决策。因此,要改变目前现状,首先应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消除学校与家庭在教育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加强共育的责任意识,同时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赋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真正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重要价值。

2.加强立法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世界上不少国家,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受法律保护的,政府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明确规定参与学校教育是家长的权利与义务。在我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制订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政策或法律,由于缺乏相关立法,不仅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使家长在监督、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也无法可依,同时也淡化了家长对教育的参与意识、弱化了家长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的责任意识。由于家校合作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国家校合作中因家长与学校责任机制不明确所致的家校双方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

从国外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来看,健全的政策法规是家校合作正常运行的保障。因此,在我国的有条件地区应该加快制订并颁布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建立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从法律层面明确国家、学校及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权利及义务,使家长有权利对学校教育提出意见及建议,有权利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尤其是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充分利用宝贵的家长资源,使家庭及学校、家长及教师真正成为儿童教育的平等合作伙伴。

3.健全组织机构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家校合作的国家法律制度及地方法规的落实和实施还需要组织的保障。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都设有各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家长通过成为这些组织的成员及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积极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因此,针对我国现状及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我国应该逐步建立自上而下的家校合作组织,以保障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4.努力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

在国外,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渴望扮演的角色包括:学习者、支持者、主动参与者和决策者。其中,家长作为学习者、支持者的参与是低层次参与,而作为主动参与者、决策者的参与是高层次的参与。低层次的参与家长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的参与家长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家校合作实践来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多为参与学校日常事务的运作,属于高层次的参与,体现了一个“局内人”的身份与角色。在我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主要限于校外的较低层次参与,如学生课余学习的辅导、配合学校的家长会等,而对于校内部分的学校课程开发、学校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参与则相对较少。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对教育的选择权必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必将更多地征求来自家长的意见,家长参与未来学校的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多开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途径,多提供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扩大和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从根本上提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层次。

总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学习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基础上,我们应充分认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政府立法明确学校与家庭的责任,健全家校合作的组织机制,提升家校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使其成为参与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进忠.走进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国外的经验和我们的实践.基础教育参考,2004(7).

[2] 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

[3]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外国家长教育》课题组.英国家校合作探微.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

[4] 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6).

[5] 贾莉莉.美国家长怎样参与学校教育.上海教育科研,2007(3).

[6] 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4(7).

[7] 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述评.当代教育论坛,2010(4).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家校合作;合作意识;沟通渠道

G459

一、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首先要增强家校双方的合作意识。

1.统一思想。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家长心灵的寄托,是家庭未来的希望之光; 同时孩子在学校中,是学校学习的主体,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骄傲的资本。我们正因为孩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密切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深入密切的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尊重理解。家长与学校,特别是家长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互相尊重,彼此理解。家长要理解教师,教师的行为,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教师要关注 50 个左右的孩子,难免有疏漏错误;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有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等。同时老师更应理解家长的爱子之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切,重视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主动承担学生产生问题的责任,渴望家长的密切配合。

3.明确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意识到自己教育的力量,以及家庭教育影响的深远,不能把教育的责任一味的推卸给学校,要配合学校的管理,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学校应积极地营造开放、互动的家校合作氛围,在制度上和财力上予以保障,使家长参与、监督学校的权利切实落实,使家校合作有效开展。

二、拓宽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

家校沟通的渠道有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传统渠道,也有校讯通、微博、微信等新时代的交流渠道。我们要发挥各种渠道的作用,拓宽家校沟通的路径。

1.创新传统家校沟通的渠道。我们不仅开传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堂等活动,还赋予班级权利,可以创新这些渠道的活动形式。如家长会: 有“头脑风暴”交流会,以主题讨论形式,沟通解决孩子的问题; 成长展示会,将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汇报给家长听,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才艺展示会,以展示孩子、家长特长为主要内容,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经验交流会,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做经验交流; 亲子交流会,为亲子间交流感情、增进理解创设条件。

2.运用信息时代家校沟通的新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丰富了家校合作沟通的渠道,如电话、校讯通、微博、微信等的联系,各班主任、老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利用以上各种新的沟通形式。如微信,家长与老师之间可以互发微信,增进了解; 也可以在微信上展示孩子在学校、家里出彩的一面,给孩子点赞,让孩子的优点不断的扩大; 还可以建立微信群,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共同探讨,解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核心作用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与学校合作的桥梁,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建立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多层次的家长委员会组织机构,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段家长委员会、班家长委员会,下一层次总体上服从上一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但也赋予各层次的家长委员会不同的权利。其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来源成立片区家长委员会,如三桥片区家长委员会,处理这一片区共性的问题。家长委员会设主任委员 1名、副主任委员 2 名、常务委员若干名,根据各层次实际情况确定人数。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关心孩子成长,热情支持学校工作,并有较强组织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

2.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职能。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工作安排等方面的情况,并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就学生家长、学生、社会等反映的有关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协商; 积极向家长宣传解释学校工作制度和工作措施,协助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动员所有家长,积极学习教育知识,参与学校活动和家长培训,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发挥全体家长的优势和特长,与学校紧密协作,在依法治校、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校外教育实践等方面,积极为学校办实事、办好事。

四、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

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占主导地位,而这个主导的具体体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提高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能力。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把家校合作的内容作为安洲中学教师培训的必修内容。在新教师职前培训中增加家校合作的内容,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家长在当代教育中的作用,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技巧,挖掘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鼓励科研,提升教师家校合作的能力。鼓励教师投身于家校合作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加强家校合作的校本研究,设置家校合作的校本课程,如有关社会发展与家庭关系的知识,主要侧重于家庭背景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有关摇号入学,生源及家庭变化,给家校合作带来的新问题;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 家访的技巧、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的艺术; 如何召开家长会等等,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实践总结为理论,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于新的安中的家校合作的实践。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竞争越加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则使得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少年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与学生家庭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家校合作,顾名思义是指家庭和学校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发展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互助活动,家校合作不仅对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学管理的现代化都要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家校合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学者提出了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或“三结合”的理论,指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少年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另外,也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然而目前的家校合作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家校合作的观念落后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父母一旦孩子上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做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二)家校合作的内容单一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合作内容绝大部分涉及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状况,对于学生的品德状况、兴趣爱好、心理健康、其他需求等涉及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凤”,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学习方面能与学校配合,能督促孩子做功课,但在德育方面则我行我素,或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或对孩子过于苛刻、简单粗暴、打骂有加。

(三)家校合作欠缺交流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校大多是一学期开一到两次家长会,时间一般选在每学期的期初和期末,而且现在的家长会和传统的家长会相比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在现在的家长会中,家长会依旧是教师的“一言堂”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所,信息的流动大多是单向的,家长与教师双向交流的机会很少,这就造成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受阻,家长和教师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另外,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由于缺乏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而只能被动接受学校传递的各种信息,

二、改善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对策建议

改进和完善我国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开拓与发展家校合作教育,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当前,至少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转变思想观念,以孩子发展为本

家校合作教育的概念,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一般都认为是家长到学校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或者家长与学校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在应试教育还盛行的今天,家校合作自然就走向以“升学为本”的合作模式。[1]双方都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把孩子当成锻塑的对象,使孩子感到自己被塞进家校共同设计好的模子里似的。这样的合作无疑与教育方针不相符的,与我们提出的合作的宗旨大相径庭的。我们认为,家校合作不应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期望的一致,而应该是努力共同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家校的合作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的主体来对待,以他们的发展意愿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创造一个尽可能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使孩子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应该是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确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并在这一正确观念指导下进行合作,才能有正确而有效的沟通,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才能充分发挥家校合作教育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二) 转变家校合作关系,建立家校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只是辅助学校教育,家长必须服从学校教育。因此,在当前不少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成了合作教育中的组织管理者和指导者发号施令,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陪衬,难以发挥主动性。不可否认,学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教师对家庭教育有指导责任也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学校教育比较多的是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而家庭教育基本上是对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个别教育、个别指导,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频率高,教育针对性更强。[2]诚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使双方的优势相互利用是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的目的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各自对孩子的教育优势,在家校合作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提高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制定法规政策,建立评价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权利及义务,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各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学校也要应该制定适合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家校合作政策,从制度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沟通。

对家校合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评估是保证合作活动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家校合作的问题屡见不鲜,家校合作活动连续性差、随意性强、教师应付、家长不积极配合等等一系列问题,致使家校合作流于形式,不能很好的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各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学校家长参与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督促学校、教师把家校合作做到实处。具体包括家长委员会的成立与运行情况,学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关于家校合作相关理念和认识情况、学校关于促进家校合作所采取的措施实施情况、家长的参与程度和反馈等。并争取做到把考核成绩与学校、教师的效能评价、奖惩相挂钩。[3]

(四)丰富家校合作内容,实现高层次家校合作

英国摩根(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把家校合作分成三类,第一类为低层次的参与,主要有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第二类是高层次的参与,主要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基金等;第三类是正式组织上的参与,主要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参与学校决策、管理。[4]

我国家校合作时主要集中在家庭与学校的基本合作,如教师的家访、电访等,也有学校进行的家长教育,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家长学校这一载体,对家长进行培训,达到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基本都属于第一类的低层次的参与。这种参与显然不利于学校依靠家长、提高教育效益的实践。学校应设计一些高层次的参与活动,欢迎、鼓励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来,合理分配和利用有效的家长资源,让有能力的家长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多种支持和服务。逐步向高层次家校合作迈进。

(五)开展多样的交流途径

1.开办家校通讯,其内容可涉及学校工作计划、目标、年级组、班级情况、学生的个性展示、评论、好人好事等。家校通讯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2.开辟家校热线,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类问题,也可为学生解答提出的学习问题。

3.利用喜报、便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密切学校与家长关系,增强学生自信心。

4.增设家长意见箱,鼓励家长向学校提建议。另外,了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非常重要。

(六)创设和谐的家校合作氛围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尊重家长,创建良好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把热情落实在行动上,使家长一踏进学校大门就能体验到亲切、真诚的氛围。这种合作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体教职工主要树立家校合作中的双主体意识,并自觉把这种认识落实于日常的家校合作工作中。二是积极热情的态度,学校领导和教职工要热情主动地结纳家长为合作伙伴。三是实际的行动,能够真心诚意地让家长进入学校或年级、班级的各项教育活动,而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

[参考文献]

[1]黄俊源,肖霞. 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学习,2010,(1)。

[2]陈琳,谢培.小学一年级”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8,(5)。

[3]周雪莲,阳德华.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7,(8)。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互惠共赢 体制机制

基金项目:2013年度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高职院校促进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研究

为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学校课题组先后用了15天的时间,分别对云南省15家企业、25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与沟通访谈,其中也包含了与我校合作的3家企业。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调查,第一,从企业的角度调查他们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以及合作的内容、意义和影响合作的深层次原因。第二,从学校角度调查合作现状及参与度、合作企业的选择。通过整理分析调查数据,总结归纳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具体调研报告如下。

1 校企合作调研数据分析

1.1 企业问卷分析

1.1.1 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向

企业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意向,主要集中在为师带徒培养学生、为学生开设专题报告、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委托学校进行员工培训、委托学校开展员工学历提升、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其次是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但是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共享设备仪器资源,也不愿与学校共同开办股份制合作办学机构。

1.1.2 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积极性

受访的15家企业都一致认为开展校企合作对企业很重要,而且愿意与学校合作。一是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二是企业在岗职工需要不断培训,三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开展技术创新。

1.1.3 影响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从问卷数据分析,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缺乏合作机制是影响校企合作的两个主要因素,其次是缺乏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缺乏校企双方交流的平台。学校缺乏主动性的回答为零,说明在校企合作的问题上,学校是主动与企业联系的。从企业的访谈中获悉校企合作缺乏政府的政策引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利益无法保障,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现校企互惠共赢。企业兼职教师工作负荷相对较重,要兼顾工作与到高职院校授课,企业需统筹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让专业技术人员在履行好岗位职责的同时,保证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2学校问卷分析

本次调研的25所高职院校中,完成问卷的职工中有13个是专职教师,22个是行政管理人员。截至目前,所有高职院校都与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但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参差不齐。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校企合作对学校及您个人的发展是否重要”一题时,100%的职工回答“非常重要”;受访者在回答“您认为职业教育发展与行业企业有无关系”一题时,43%的教师回答“有,关系一般”。受访者在回答“您是否经常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活动”一题时,有7个专职教师回答“偶尔参与”,占53%。受访者在回答“影响您参与校企合作相关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一题时,13个专职教师的回答都是“其他因素”。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教师及管理人员对校企合作的认同度较高,但在具体实践层面却反映出较弱的行为动机和行为效果。所以,要增加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沟通的机会。

1.2.1 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容

通过分析受访的25所高职院校的问卷,所有高职院校都有下列合作内容“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派专人指导学校专业教学”。这四项内容都属于企业的低成本投入。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53%的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43%的企业在校内建立了生产型实训车间,23%的企业为学校提供了实训设备。

在人才培养工作方面,57%的企业技术专家为学生开设了专题讲座,23%的企业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33%的企业参与了学校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校企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尚未开展工作,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承担校企合作的经费。从图1与图5中可以看出,企业希望合作的内容与高职院校希望合作的内容一致,说明双方有合作基础。

1.2.2 影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

学校认为, 影响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是运行机制和政策引导,其次是校企交流平台,学校与企业缺乏沟通交流,信息不畅通。问卷显示,校企双方共同认为制约企业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政府缺少有关鼓励、优惠政策的引导;二是企业因参与人才培养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

1.2.3 学校选择校企合作对象的主要途径

分析问卷可知,目前学校主要通过第三方提供的信息及个人关系建立合作关系,其次才是选择已有的合作伙伴、政府引导和其他途径。现阶段的校企合作呈现的是高职院校处于积极主动状态,以情感联络为手段的浅层次与初级合作阶段,并没有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调和灵活的结合机制。

1.2.4 学校如何维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工作

受访学校在回答“学校如何维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工作”这一选项时,100%的受访学校认为 “给企业足够的优惠政策”是维持校企合作长效性的首要因素,其次,67%的受访学校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维持校企合作长效性的重要因素。从企业反馈意见中获悉,学校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与广度不足,动手能力还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校企双方要加强沟通,共同培养。说明校企双方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共同的愿望。

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事,只有找到双方合作的基础,合作才能持续发展。虽然学校和企业都有共同的需求及合作的基础,但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同时双方的需求都得不到切实的保证,所以校企合作有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及成立专门的机构,帮助学校和企业搭建平台。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存的问题

深入分析发现,企业和高职院校尚未形成伙伴关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的难点依次是:第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第二,专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第三,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内涵建设、“双师”结构有待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和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数量少;第四,高职院校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的基础条件仍然较为薄弱,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3 关于实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建议

3.1 健全校企合作法规体系

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明确规定不履行法律责任和不承担相应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通过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常态化。

3.2 健全校企合作各项规章制度

校企合作各项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第二,建立校企合作企业参与专项制度,如,认定标准、认定流程、优惠政策等,建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让参与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不影响经济效益;第三,确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责权,如,提供实习岗位、承担用工责任、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教师实践、享受相应权利;第四,明确校企合作参与方的奖惩条款等。

3.3 创新合作理念

第一,不能只从高职院校的角度考虑校企合作工作,还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利益,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寻找双方的合作点;第二,不能单纯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还必须增强高职院校自身的服务能力,这是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根本保障;第三,不能单纯停留在理念上,还要加以践行;第四,不能单纯依靠高职院校的领导与职能部门,还必须调动二级学院,特别是师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3.4 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基石。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做好内涵建设工作。第一,加强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增加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吸引力;第二,进行学分制改革,以此来适应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双重需要;第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师生的技能素养与岗位胜任能力;第四,实行开放式办学,即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建设既能满足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别是实习实训的需要,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生产教学型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衔.构建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体制与机制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78.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5

一.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现状

(一)从家庭层面来看,能有意识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但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家校合作中的身份缺位。据调查,笔者所在班级有60%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40%的学生平时随父亲或母亲一人,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非直系亲属生活。教师平时只能通过电话与学生父母亲交流情况。

二是家校合作中的理念偏差。有的家长认为教育的责任全在老师,存在推卸责任的想法;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辅导不了孩子,只能拜托老师了,客观上放弃了与学校的积极合作;有的家长把“家长陪读”当作家校合作的全部内容,除了每天辅导检查作业外对孩子的其他方向关注不多。

三是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差。有的家长认为不好意思打扰老师,不给老师添乱,殊不知这种好心恰恰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还有部分家长把家校合作当作负担,只有在教师主动联系的情况下才会与教师沟通联系,主动提供学生在家各种信息的家长数量极少。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途径,但体制机制还亟需完善

一是宣传机制不畅。学校应作为宣传家校合作的主要阵地,宣传不畅导致家长对家校合作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促进子女全面发展、放大学校教育效用方面的巨大作用,因而在家校合作方面不主动甚至不配合。

二是沟通机制单向。双向的交流、沟通是家校合作的前提。但从现实来看,学校、教师以权威和专家自居,家长因为对学校、老师的“权威意识”而被动进行配合,共同构筑了当前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的单向沟通现状——家访成了指导会,家长会成了会。家校合作以学校、教师为中心,只考虑学校、教师需要而不照顾家长需求。由于缺乏双向交流,这种形式的“合作”效果可想而知。

三是组织机制随意。许多农村初中尚没有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之中,年级、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往往临时为之,在时间上断断续续,在内容上缺乏前后呼应,在信息交流上零碎而不成系统。如很多家校活动仅在期初期末进行,其它时间则偃旗息鼓。

二.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解决初探

加强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从学校角度讲,应当立足农村地区学校现有实际,从观念、机制、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力争创造出“无缝”的家校合格教育格局和系统。

(一)更新观念,消除家校合作的认识误区

一是建立尊重平等的关系。尊重平等是家校双方积极、真诚合作的基础。农村学生家长“尊师重教”传统较强,某种程度上也造成家长的依赖倾向,影响了家长主动性的发挥。因此,农村初中家校合作中特别需要强调建立双方尊重平等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而不仅仅是把家长作为帮助自己管教学生的“工具”。要充分尊重家长,积极主动地邀请、接纳家长作为合作伙伴,要主动向家长介绍情况,了解家长需求,力所能及地向家长提供帮助,这样家长才会更加信任教师,更加尊重老师的人格和劳动,主动维护教师的威信,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

二是消除家校双方的理念偏差。要强化宣传,让家长明确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学校、家庭的广泛协作,从而建构科学的、合理的家校合作观念;要积极表明学校及教师对家校合作正向支持的态度,鼓励家长积极主动投身到家校合作中来;要为家长参与家校合作提供策略和信息,使其有意愿、有能力开展家校合作。

三是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学生是家校合作的着力点,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如何极大地影响家校合作的成效。针对很多学生存在的家访、家长会即是“告状”、家校合作即是共同“对付”自己等不正确的看法,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本义所在,充分发挥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提升家校合作的效果。

(二)完善机制,促进家校合作的规范运行

一是完善家校合作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既要积极依托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利用校园网和电脑下乡契机,建立家校交流网络平台,又要考虑到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落后、文化知识不高的因素,保持并加强家访、家长会等家校交流传统方式,实现多种渠道立体沟通。

二是完善家校合作的评价机制。家校合作形式实施及效果如何,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具体评价,并根据结果进行修正。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单次时间、参与人数、便利指数、实施所需设备设施、具体效果、家长与学生反馈等指标进行评价。调研发现,针对农村学生居住分散,家访费时费力,如果学校能发放家访补助,将明显激发教师家访积极性;针对农村学生家长上网较少,网络信息平台如果增加短信功能效果将更加明显;针对考试后开家长会,学生普遍反馈“告状多”、“挨批多”的情况,将家长会调整至考试前,动员家长给学生创设良好复习环境,鼓励学生建立竞争意识,家长、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三是完善家校合作的考核机制。要把家校合作作为一项硬任务,对学校规定的家校合作形式,教师的落实频次、质量、家长及学生反馈等都应作为考核指标,奖优罚劣,并与年度评优、评奖等挂钩。要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推动教师根据实际创新家校合作形式,对涌现出的经实践检验较好的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并进行适当奖励。

(三)强化保障,推动家校合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家校合作将很难达成长期有效的结果。当前,农村初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办法,对实践中运行较好的家校合作的形式、实施、监督、评价等进行固定,如教师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与家长联系、应当采取何种形式联系等等,以确保家校合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效进行,而不是盲目地流于形式。

二是强化资源保障。学校要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提供必需的资源,如校内合适的谈话、会议场所,适当的交通、通信补助等政策支持。同时,可积极组织挖掘学生家长中的资源,建立教育协作基地,邀请家长来校开展讲座,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等。

三.几种常用的家校合作方式实施策略

1、家访。家访是教师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挖掘学生潜能的重要法宝。一要充分准备。要事先考虑好要与学生家长交流的内容,理清思路,做到交流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击。尤其在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还需要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2)随机应变。要根据家长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对文化教养较高的家庭,可以直接请家长提出改进教育的措施,适时补充合理性建议;对于较溺爱孩子的家庭,要在肯定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批评,以尊重家长的感情;对极少数放任孩子不管的家庭,要提出孩子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家长的责任心。(3)优选方式。根据目的选择家访形式,如日常了解情况的就可以选择电话家访形式,以便将精力和时间放到最应该去的学生家庭家访。

2、家长会。家长会能够帮助班主任最广泛地将家长联系起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会前要充分准备,明确列出会议的主要内容,要认真准备家长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烽。会议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以教师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和学习成果展览会等形式开展。会后要及时梳理获得的信息,需要反馈的应及时反馈。

3、请家长。现实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请家长不仅有损颜面,还很有可能面对家庭暴力,对请家长存在心理阻抗。所以,教师要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请家长真正目的,放下心理负担,心甘情愿地请自己的父母到学校。请家长期间要注意尊重家长和学生,即使在学生犯错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顾全家长颜面,切忌发生家长在校打骂学生的现象发生。

4、书信、电子邮件。书信、电子邮件可以作为家访、家长会的重要补充。书面形式能够给班主任和家长冷静和充分的思考时间,一些不适合言语表达的情感,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同时还避免了一些学生因面谈产生的负面作用。

参考文献:

1、莫克琳,初中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教师·下》,2012年第6期

2、曾群芳、冷泽兵,信息技术环境下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6期

3、史东芳、李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家校合作机制障碍和保障[J],《法制与社会》,2009.10(下)

4、家校合作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http:///question/28e05ebff

89e3fb7,2012年10月7日

5、关承华,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6

一、网络的普及为家校合作网络化提供了可能性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目前全国家庭电脑普及率达15%,杭州、北京、上海分别达到41.1%、38.1%和36.7%。我国的网民数更是惊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6年1月17日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中表明: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网民普及率达到8.5%,其中,城市网民普及率为16.9%。由于电脑的高普及率,很多学校、家庭纷纷使用多媒体电脑、互联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这为家校合作的网络化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我国手机用户的数量已达3.93亿,在不久的将来其普及率将达到50%,在发达地区普及率将超过80%。家长、教师拥有手机已是普遍现象,这也为利用网络短信进行家校合作提供了现实的可操作性。

二、利用网络进行家校合作有现实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的家庭生存压力大增,家长们工作繁忙,传统的家长教育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在家长的需求。因此,中小学校通过开通网上家长学校等方式开展教育可以使忙于工作的家长灵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增强实效性。此外,设置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网上栏目,有助于调动家长学习和参与配合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在家校合作中,相互间信息的及时传递、交流是产生合力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家长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与学校、教师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家校合作的发展。通过学校网站可以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此外,家长对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也有助于学校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各种决定。

三、利用网络进行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

每所学校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家长学校网络主页。校园主页可为广大师生、家长及时提供各种信息,主要表现为:

首先,在家长教育领域方面,中小学校可以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进行相关教育,如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家教经验,讲授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组织专家或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在线座谈等。苏州市教育局和苏州市妇联主办的网上家长学校(www.省略),就包括父母课堂、家教百花园、专家在线、家长沙龙、家校路路通、家教论坛等。

其次,在家校、家师、家长、师生交流方面,家长通过登陆网站可以便捷、准确、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增强家教的目的性。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利用网络随时和有移动通讯工具的家长用短信联系(如苏州的家校路路通)。家长还可以在网页的“家长频道”中互相交流教子方法与经验。班主任则可以通过网络化班级管理来加强师生的交流。

再次,家长可以参与网上管理。在网上开设校长信箱、家长论坛等栏目,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及时了解家长、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及时解决;另一方面,家长、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从而进一步密切学校与家庭间的合作。

最后,可以进行网上调查研究。针对家教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开展理论研究,如通过“网上家长观念调查”等形式深入调研,可以使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家校合作网络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网络在现实中有它不可代替的优势,但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自然有其不足之处。在家校合作的应用中,我们应扬长避短。具体说来,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传统的交流方式不可摒弃

传统的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一直以来发挥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家访、家长接待日、座谈会、家长听课日等丰富多彩的家校合作活动能建立起教师和家长之间双向交流的互动系统,这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应将互联网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结合,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

2.网络信息应及时更新

很多学校网站建立起来之后缺乏及时更新。这样一方面会降低网络的实效,达不到网络应有的预期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挫伤家长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参与度。还有的学校网页虽建立了相关栏目,但却缺乏技术支持,这种名存实亡的现状极不利于家校交流。因此,要及时对网络信息进行更新,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

3.利用多种渠道加强网络建设

网络建设单靠学校的力量发展必然受限,这就需要加强社会、家长等的支持力度。因此,学校应积极寻求社会相关部门的帮助,如江苏的第一所网上家长学校(www.省略)就是由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妇联、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市东大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四方组建的开展家庭教育的工作平台、宣传平台和学习平台。只有将各方力量都调动起来,才会达到网络家校合作的最好效果。

总之,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给学校的家长工作带来了许多便利条件,网络形式的家校合作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家校合作方式。中小学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使其成为家校合作的新桥梁。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化;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3

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在竞争激烈的压力与挑战之下,作为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必须积极面对市场对学生的需求从理论型到理论实践型过渡的境况。虽然,目标明确,理论丰富,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中,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社会需求和高职发展规律的具体问题,其中有一些问题从根本上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亟待解决。

企业需求视角下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企业需求视角下看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两大类问题,一方面是职业道德和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问题:

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问题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中曾指出,诚实、正直、守信、忠诚、公平、关心他人、尊重他人、追求卓越、承担责任这9点是职业人最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用人单位问卷)》中,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对本单位近2年招聘的所有应届学生进行了评价。其中相关问题的回答经统计分析显示,参与调查的用人单位近2年有48家单位出现过签约后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毁约的现象;超过70%的家单位认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存在接人待物缺乏礼貌,对单位忠诚度不够,不敢担责任,团队协作能力差等突出问题。

可见,目前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是较为普遍的。

面向应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

专业知识技能薄弱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机构的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在理论上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共识,但是在实践中,客观上的办学历史短、经验欠缺、研究不足、生源紧张、资金投入有限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偏颇,教学方法手段陈旧,忽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养力度不够。在校企合作中,双方未形成双赢互动机制,培养出的人才既没有达到高职学生的技术知识要求,也没有达到技能要求,从而使毕业生毕业后不能很快进入正常工作,达不到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

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经验借鉴

目前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典型做法,堪称典范。德国“双元制”模式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基本原则,职业学院的学生是由企业招收的具有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校企合作教育的实施依赖于企业与学徒签订的合同,培训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

澳大利亚的“行业主导”模式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的鲜明特色是职业教育与行业咨询组织联系密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学校都设有行业咨询组织,行业咨询组织的成员由本行业声誉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行业咨询组织的主要职能是联系大小企业,协调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学校提供企业的需求信息,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政策,把学校的教育和培训推荐给企业。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是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另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将学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就是设置在校内,即通过配置工厂的生产环境,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训而学到实际知识和专业技能。该模式主要特点是全真化的工作过程,对学校的约束条件较多,实习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教师的“双师”能力等均需进行动态调整,另外资金条件的要求非常高。[[[]张弘,朱剑萍,葛敏敏.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国际借鉴与本土提振[J].上海城市管理,2011]]

教育发达国家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在高职教育中形成的“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一方面说明了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的实践探索,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思路存在问题,而是事物的发展和矛盾解决的螺旋式上升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方向不变,而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程度,来解决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中产生的矛盾,解决目前高职教育在学生在职业素养能力和职业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开展高职学生“职业化”素养和能力教育的主要内容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范文

家校合作的主要内容篇1一、 国外有关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1.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什么?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比较宽泛,对其界定也模糊不清,这从家校合作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