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方案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5 11:45:05浏览:402

隧道工程方案

隧道工程方案篇1

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

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

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

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1.7隧道施工设计图 ;

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 ;

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

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

(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

(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

(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

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

(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

(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

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4、监控量测实施

4.1 监控量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根据隧道工程要求和合同内容,拟定现场监测采用的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例如: DS32型水准仪(精度要求+0.1mm),收敛计(精度要求+0.01mm), DS32型水准仪、铟钢尺(精度要求+0.1mm)。

4.2 监控量测频率

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要求,为了确保隧道开挖期间的施工及周边环境安全,达到监测目的,依据技规要求及工程经验,拟定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如:开挖

面距量测断面前后

4.3 监控量测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根据隧道工程设计文件及招标文件要求,监测中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及发展趋势,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依据技规要求及以往工程经验,确定采用以下二种方法在监测中进行控制和预警。

4.3.1 根据监测物理量的最大值或回归预测最大值

(1)根据监测结果,按表4-4中的三级管理制度进行指导施工。

表4-3监测的三级管理制度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备注

Ⅲ Uo<(Un/3) 可正常施工 Uo―实测值,Un―最大允许值(控制标准)

Ⅱ (Un/3)≤Uo≤(2Un/3) 应注意并加强监测

Ⅰ Uo>(2Un/3) 应预警并采取特殊措施

(2)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见表4-4:

表4-4监测的控制标准和预警标准

序号 监测项目 控制标准(规范值或设计值) 预警标准

1 监测项目 地表下沉 30mm 20mm

2 周边收敛 设计预留变形量:Ⅱ~Ⅲ级围岩

为50mm,Ⅳ~Ⅴ级围岩为100mm 设计值预留

变形量的2/3

3 拱顶下沉

上述监测控制标准及相应管理对策,应在经过业主、设计、施工及监理方确认后予以实施,以后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监测情况逐步加以调整、完善。

4.3.2 根据监测物理量变化时态曲线的形态

当变化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表明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变化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 =0),表明围岩不稳定,应考虑加强支护;

当变化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表示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开挖,加强支护。

4.4 回归分析

4.4.1 采用的回归函数有:

U= A +Blnt或 (U= A + Blg(1+t))

U=t/(A+ Bt)

U=Ae-B/t

U=A(e-Bt-e-Bt0)

U=Alg〔(B+t)/(B+t0)〕

式中: U ―― 变形值

A、B ―― 回归系数

t、t0 ―― 测点的观测时间(day)

4.4.2量测数据处理――回归分析

在现场测试中,由于测试条件、人员等因素的影响,给测试数据造成偶然误差,使散点图上下波动,应用中必须进行数学处理,以某一函数式来表示,进而获得能较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典型曲线,找出测试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推算测试数据的极值,为监控设计提供重要信息。

4.4.3可采用隧通隧道监控量测系统软件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

“隧通隧道监控量测信息系统TMMIS”是专门针对隧道及地下工程具体情况并根据多年监测技术和经验,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研制的对监测数据分析和统一管理的完善的信息化软件系统。该软件能够及时、快速地对大量监测数据进行高效管理和分析,能够节约大量的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时间。设置安全警戒值后,当监测数据达到该值时,系统会及时给出预警和警报。同时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4.5 监控量测方法

4.5.1 隧道监测项目测点埋设及观测方法

(1)初期支护收敛变形监测

隧道变形初期支护测试断面必须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但太近会造成开挖爆破下的碎石砸坏测桩,太远又会漏掉该测试断面开挖后的变位值。变形测点应距开挖面2m的范围内尽快埋设;但根据以往隧道变形测试经验,变形测点埋设在相距1.0~1.5倍开挖循环进尺的断面上较为适宜。初次读数应保证爆破后24h内或下一次爆破前测读。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左边墙和右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测桩设置保护罩),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隧道收敛计(SGS-1)。监测方法采用精度较高的水平基线测试方法,并进行温度修正。

(2)初期支护拱顶下沉监测

拱顶下沉测点与收敛变形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上。

测点埋设时,在隧道拱顶部位埋设1个带挂钩的测桩(测桩埋设深度约15cm,钻孔直径约20cm,用早强锚固剂固定),并进行初始读数。监测仪器采用水准仪和水准尺。监测方法采用水准抄平方法,基准点分别设置在洞内和洞外(用于校核),视线长度一般不大于30m,监测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高程误差0.7mm),必要时采用冗余观测方法来提高监测精度。

在隧道所处陆域段,与隧道拱顶下沉及收敛变形测试断面相应的里程上,要尽可能布置地表下沉测试断面。

4.5.2监测警报

监测中,当监测数据异常,超出预警值或时态曲线出现不稳定征兆时,在监测完成后24小时内发出监测预警报告,及时报告现场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当出现特别紧急的情况时,马上口头或电话通知业主代表、驻地监理、施工单位和设计代表。

5、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在隧道工程监测项目的实施工程中,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技术力量,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好监测工作。

保证监测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调试,保证进场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仪器在数据采集期间有足够的电能。

4、人员相对固定

要求负责监控量测的技术人员能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仪器操作熟悉,资料采集和数据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反映。

6、监控量测进度保证措施

1、根据隧道工程的要求,按技规的相关规定和《监测方案》的内容,及时开展现场监测工作,合理选择监测断面,适时埋设测点并采集数据。每日量测数据当天进行整理和分析 。

2、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并保证测试所需仪器设备在标定有效期内,在仪器设备使用前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能正常工作。

3、要求监测人员每日对监测数据及时输入为电子文档并进行备份,防止因数据丢失造成的报告不及时。

7、监控量测安全保证措施

安全目标:不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1、人员安全

在现场,有关安全事宜应听从安全监督人员的指挥,遇有险情,必须撤离现场。遇到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首先进行初步的安全判断,在确定安全情况下再继续进行相应的工作。

2、仪器设备安全

仪器设备的安全是现场监测工作的基础。严格按技规要求对仪器设备的保护措施进行操作和维护。

3、数据安全

监测原始数据应妥善保管,不能丢失。对于采用计算机储存的监测数据,要及时做好备份并做好储存位置的说明,避免数据丢失和混乱。

4、财物安全

妥善保管财物、避免丢失。

5、交通安全

监控量测人员驾车进入隧道必须注意行车安全,减速慢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8、监控量测人员安排

应安排有经验的监控量测人员开展工作,可根据隧道工程的工作量安排人员数量。

隧道工程方案篇2

关键词:铁路 隧道 工程 测量 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隧道位于湖北省某县低中山区,自某县西岸进洞,隧道全长2 209 m,进口里程IDK60+575,出口里程IDK62+784,隧道内线路坡度为10.5%、11.7%、10%、4.5%的上坡,进口端位于半径660 m缓和曲线上,出口端位于半径500 m的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为直线,洞外平面控制采用主副导线闭合环控制。

二、隧道工程测量要求

1、规划阶段,提供隧道选线用的地形图和地质填图所需的测绘资料;

2、勘测设计阶段,在隧道沿线布测测图控制网,测绘带状地形图,实地进行隧道的洞口点、中线控制桩和中线转折点的测设,绘制隧道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洞身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正洞口和辅助洞口的纵断面图等工程设计图;

3、施工建造阶段,根据隧道施工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首先根据隧道线路的形状和主洞口、辅助洞口、转折点的位置进行洞外施工控制网和洞口控制网的布没及施测,再进行中线进洞关系的计算及测量,随隧道向前延伸而阶段性地将洞内基本控制网向前延伸,并不断进行施工控制导线的布测和中线的施工放样,指导并保证不同工作面之间以预定的精度贯通,贯通后进行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和线路中线的调整,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和相关建筑物的放样,以及进行竣工测量;

4、在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定期进行地表、隧道洞身各部位及其相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5、测量作业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土木工程测量原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川气东送《某隧道施工设计施工图》等。

三、测量人员组织

为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确保施工万无一失,选派有经验的测量专业人员组成本次项目的测量技术班子,依据本次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成员和分组如下: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生产管理协调,技术方案制定调整,由具备丰富现场管理经验的测量专业技术员担任;技术员1名,负责测量工作质量现场跟踪检查工作,由经验丰富的测量专业工担任;施工放线2组:负责跟随进行进出口施工放样测量。因为施工进程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人员队伍的调整。

四、控制网的点位选埋和边角测量

1、点位选埋。控制网的方案基本确定后,到现场进行点位选埋,控制点均用砼固桩,点位除了通视和便于使用外,还必须注意地质构造稳定,以防隧道施工爆破的影响。

2、边角测量。控测时为了确保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尼康DIM A5LG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2×10-6,水平角观测四个测回,按方向观测法观测左右角。距离采用对向观测两测回,在测站与测点同时量取气象元素取平均值后对边长加以改正。

五、施工测量技术方案

1、测量控制网的检测。应工程地势条件限制使用业主提供的首级GPS控制点、精密导线及精密水准点,保证上述各级控制点相邻点的精度分别小于±10,±8和±8 mm(L为线路长度,以km计)(精密水准路线闭合差)作为隧道测量工作的起算依据。

2、施工控制网布设。在地面控制网检测无误后,依据检测的控制点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再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 以保证日后的施工测量及隧道贯通测量有顺利进行。

3、进洞测量。进洞(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测量数据传递到隧道内,以便指导隧洞道施工。具体方法是将施工控制点通过布设趋近导线和趋近水准路线,建立近口点,再通过近口点把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引入隧道内,为隧道开挖提供井下平面和高程依据。

4、隧道施工控制导线测量。洞内导线测量按Ⅰ级导线精度要求施测。测角中误差≤±5″,导线全长闭合差≤1/15000。本隧道属普通长度隧道,同时断面较小,使用单(支)导线控制隧道施工测量,主辅共用。在隧道未贯通前,导线为一条支导线,建立时要形成检核条件,保证导线的精度。

5、施工放样测量。施工中的测量控制采用三维极坐标法进行施测。为了加强放样点的检核条件,可用另外两个已知导线点作起算数据,用同样方法来检测放样点正确与否,或利用全站仪的坐标实测功能,用另两个已知导线点来实测放样点的坐标,放样点理论坐标与检测后的实测坐标X、Y值相差均在±3mm以内,可用这些放样点指导隧道施工。

6、掘进测量。由于本隧道坡度达31%,所以采用三维极坐标法进行施测。开挖放样:采用全站仪或经纬仪(附加竖直角法)定出隧道的中线,(全站仪可以通过程序及设计尺寸直接放样出隧道开挖断面);再根据隧道中线与高程采用“隧道五寸台”法绘出隧道断面。要求现场绘制精度为±10mm。在隧道初支过程中,架设钢格栅时要严格的控制中线、垂直度和同步线,其基本方法同掘进原理。其中格栅中线和同步线的测量允许误差为±20mm,格栅垂直度允许误差为3°。二衬施工使用自制定型模板,直接控制模板定位,采用中线与边墙高程控制即可。二衬钢筋作业与开挖作业原理相同,使用五寸台增加点位控制。测量精度要求达到±30mm即可。

7、隧道贯通测量。隧道贯通前约50米左右要增加施工测量的次数,并进行控制导线的全线复测,直至保证隧道贯通。贯通后,应进行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及高程贯通误差测量。进行综合评定。

五、测量设施保养与桩点维护

1、仪器必须专人使用,严禁转借或经常更换使用人员。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测量作业。

2、仪器运输过程中必须有测量专工陪同,并将仪器置于相对比较平稳安全的地方,必要时在放置仪器的地方设置软垫层,以保护仪器不受到运输震动。

3、仪器使用完毕,必须有专人负责收机、保管,确保设备的清理与卫生。使用过程中做好防护,严禁日晒雨淋。仪器必须平整置于地面以上50cm以上的专用平台上,不能放于潮湿的室内,且仪器箱内要有足够的干燥剂。

4、测量过程中随时检查所用点位有无异常情况,根据中华人共和国“测量标志法”,必要时对点位进行适当的保护措施,可以建立保护标示牌。

隧道工程方案篇3

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应提高“精细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探究

中图分类号:U238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洞口施工及边仰坡施工方法

根据不同的围岩类别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法。以V 级围岩开挖方法的确定为例,根据围岩级别的界定,这类围岩极度风化是松散体,局部存在岩石自稳性极差,也不具有力的有效传递效应。 在此类围岩开挖时,只能采用短台阶进行开挖,每个台阶的高度以便于施工操作为原则,一般每个台阶的高度控制在 3m 左右为宜,长度以便于风枪操作得以有效展开为准则,一般控制在 5 米左右。在实施短台阶法开挖时,要注意几个方面:(1)进尺不宜过大,视岩体整体性而定,一般在1m 左右。(2)上中下台阶应同步进行,原因是一来减少爆破次数以减少对岩体的扰动次数, 二来上中下台阶实行平行作业可提高效率,加快施工进度。(3)为防止开挖后上台阶支撑结构左右同时悬空而在岩体压应力作用下掉落,开挖中台阶时,左右马口应错开,不能同时开挖,且不开挖一侧马口应预留1m 左右的宽度,待下一循环施工时再开挖,其目的是增加和保护支护结构的支撑点。同时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洞内排水系统,严禁洞内积水,排水沟不能沿边墙设置,避免软化边墙基底围岩,使其强度降低,造成隧道坍塌。

二、 施工前的测量

因为地质学是非常复杂的, 受地质运动及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多隧道工程虽然按设计做施工方案,但仍存在着不稳定。为此,就需要人们通过量测数据、现象观察来分析判定岩体稳定状态。因此,监控量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在质量控制中,具体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较为详细的施工测量计划方案.包括测量准备、仪器适配、常实施测量的技术要求等等。(2)控制测量的精度应中误差衡量,最大误差(极限误差)规定为中误差(每一测量组中各误差的平方之和的平均值再开方)的两倍。(3)长隧道设置的精密三角网或精密导线网,应定期对基准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4)隧道测量,桩点必须稳定、可靠,且通视良好,水准点应设于不易损坏处,并加以妥善保护。测量仪器、工具在使用前应作检校,保证仪器具的技术状态符合使用要求。(5)在隧道开挖之前,要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应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及时布设,并定期复测,对控制点进行偏离轴线值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对洞轴线进行纠偏,以确保隧道的贯通精度。

三、洞口与明洞

1、洞门与明洞砼结构施工

洞口段土石方开挖至上台阶标高时,立即开挖进入正洞施工,待正洞开挖完成一定距离后,再进行洞口段结构物的施工。其施工主要内容为:明洞段仰拱(包括C15片石砼回填)、洞门与明洞边墙基础、拱墙衬砌、防排水、拱背回填等。

明洞采用明拱暗墙法施工,仰拱及墙脚砼采用组合钢模板人工立模浇注,边墙及拱部砼施工采用衬砌模板台车作内模,拱部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洞门与明洞砼一起整体灌注。首先施工明洞仰拱(包括C15片石砼回填)、拱墙脚部钢筋砼及洞门基础,待砼达到规范要求强度后,拆模并进行施工缝凿毛,然后施工上部边墙及拱部钢筋砼。砼由两侧对称灌注。钢筋在洞外加工场下料成型、现场绑扎,砼采用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由砼运输车运输,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及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拱墙砼一次整体浇筑成型。

2、明洞外防水层施工

拱圈浇筑完成,待砼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设防水层。明洞外防水层设计为2.5mm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先将砼表面的外露钢筋头等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砼表面上的凹凸不平处修凿平整,最后用水泥砂浆将衬砌外表涂抹平顺,以免损坏防水层。为保证防水板接头质量,先在平地上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逐幅连接起来,检查接头质量合格后再运到现场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用热合焊接法进行连接,两防水卷材之间搭接宽度为120mm,每条焊缝宽不小于15mm,中间有一空腔用于充气检查焊缝的严密性。如有缺陷应立即进行修补,直至达到质量要求为止。再铺设3cm厚的水泥砂浆保护层。

3、明洞拱背回填施工

明洞衬砌和防水层施工完毕后,紧跟着进行拱背回填,从下至上,按设计对称分层进行。拱背回填为夯填土石(石的粒径不大于10cm)回填(其中洞顶粘土隔水层50cm厚),回填土石及粘土隔水层时采用人工分层夯实,其密实度≮85%,分层松铺层厚≯30cm,用蛙式打夯机逐层夯实。施工过程中应严格保护防水层不被破坏。

开挖土石方边坡自上而下按设计坡度分层开挖刷坡,并及时对边坡进行覆盖,避免边坡受雨水冲刷,损坏边坡。做好边仰坡外的截水沟、洞口排水沟。加固好边仰坡,确保其稳定。

当明洞回填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洞口及洞顶防护及绿化工作,避免雨水冲刷。

四、.隧道暗洞进洞措施

本合同段进口为砂岩强风化、弱风化层,埋置浅,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水量较贫乏,围岩稳定性差。设置护拱,采用上半断面进洞。其施工步骤为:测量放线洞口边仰坡加固超前支护上部开挖立工字钢架纵向联结筋钢筋网焊接立内外模喷灌混凝土养生下一循环。上部分左右侧开挖,立18号工字钢支架,焊纵向联结拉杆。工字钢架与超前支护焊接为一个整体,立模,喷灌混凝土,C25模注砼,在护拱的保护下,按核心法进行开挖。其具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实施细则并进行技术交底。

②洞口段施工避开雨天进行。如确需在雨天施工采取以下措施:

A 对工地进行防洪检查,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系统畅通。

B 指定专人巡视,发现积水或水沟阻塞的地方,及时疏通放水。

C 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时刻注意气候变化。

③在洞口低洼处设积水井及抽水机,准备一些沙袋等。

④为监控隧道下沉,在洞顶上方埋设地表量测桩。

⑤人员、机具、设备、材料等均已到位。

五.防水层施工的要点

1、铺设前对初期支护背后注浆,直至无水渍时才铺防水板,同时清理喷砼面,凸凿凹补,使之平整,无钢筋头;

2、工程采用的PVC防水卷材,无纺布缓冲保护层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完好;

3、铺设做到平顺,无吊空、起鼓及皱褶;

4、双焊完好,搭接长度,宽度符合规范要求;

5、防水板铺设完毕,作冲气试验进行质量检查。

六.隧道施工排水

本段隧道出口端施工为上坡施工,施工排水方案采用自然排水,在隧道两侧挖排水沟。同时在掌子面设集水坑,用泥浆泵将掌子面的水抽入已施工完毕的水沟中。进口端为下坡施工,施工排水方案采用潜水泵抽水,在靠近掌子面的地段设置积水坑,及时抽出洞内积水。在隧道洞口外设置污水处理、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污水处理达到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

砼衬砌施工通常在初期喷锚支护进行后,通过量测,确定岩体稳定后进行;为了防止砼受爆破震动开裂,砼灌注施工面通常落后于爆破施工面20~30m。

1 、施工工序。仰拱仰拱回填预埋排水管道挂防水板二衬钢筋施工模板台车放样、就位浇筑二衬砼。

2 、砼仰拱施工。有仰拱的地段在初期支护后及时施工仰拱。仰拱施工分左侧、右侧错开开挖或采用仰拱大样板施工。仰拱与边墙衔接处振捣密实。仰拱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即可进行隧底填充。无仰拱地段进行砼铺底。

3、 砼灌注。砼在洞外拌和站集中拌合,砼输送泵灌注,插入式振动器和附着式振动器联合振捣。钢筋砼衬砌灌注前尚需做好钢筋的布设工作,钢筋角隅处要加强振捣,并按设计规定预留沟槽、管洞或预埋构件。砼从两侧模板窗口对称灌注,左右高差不大于50cm,水平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施工中严格按由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的顺序灌注。

七.洞内装修工程

根据隧道照明墙面反射率要求、防火要求及为增强隧道壁面美观,洞内技术装饰设置采用下列方案:

1、侧墙采用白色缸砖饰面:沿隧道全长设置,缸砖饰面高度为2.50m(检修道平面算起),要求缸砖反射率≥70%。

2、防火涂料饰面:防火涂料饰面采用15mm厚的SD浅蓝色隧道专用防火涂料。

3、检验方法按企业标准Q/20199135-7.1-1999

八.结语

我们施工技术管理应该转变理念有人说“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一流的企业卖管理”,我们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通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出我们的施工技术管理及理念,输出可以通过巡回讲学、宣讲团、参与项目管理等来实现。这是国际管理输出比较流行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王坤.某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9).

隧道工程方案篇4

南通市外环东路快速化改造工程,位于南通市外环东路和青年路交叉口,隧道位于外环东路上,垂直下穿青年东路,隧道近南北走向。隧道起始桩号为K3+249.670,终点桩号为K3+999.818,全长750.148m,其中暗埋段长258.405m。隧道暗埋段结构宽度21.5m,敞开段结构宽20.8m,隧道侧墙宽度0.8m,顶板厚度0.8m,底板厚1m。

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本次基坑开挖深度最深为13.30m,两端接地,围护由浅至深分别采用三轴搅拌桩、SMW工法桩加内支撑、灌注桩加三轴搅拌桩夹内支撑的支护形式。

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可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各土层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描述如下:

①层杂填土:平均层厚2.2m,杂色,沥青混凝土地面,道路中间为绿化隔离带,其下以粉土、粉质粘土为主要成分,夹大量灰土、砂石及少量混凝土块等建筑材料与建筑垃圾,绿化带表层含植物根茎,局部夹少量淤泥质土,松散~中密,不均匀;

②层粉土:平均层厚1.93m,黄褐~青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湿~很湿,层理清晰,含少量铁锰质斑痕;

③层粉砂夹粉土:平均层厚5.41m,青灰色,中密为主,局部稍密,饱和,含少量云母碎片,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④层粉砂-细砂:平均层厚3.13m,灰黄~灰色,中密为主,局部密实,饱和,含云母,贝壳碎片,底部夹粉土;

⑤层粉砂夹粉土:平均层厚5.45m,青灰色,中密,饱和,稍具层理,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⑥层粉砂-细砂夹粉土:平均层厚4.4m,灰黄~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贝壳碎片;

⑦层粉质粘土:平均层厚7.38m,灰黑~青灰色,软塑为主,具层理,局部夹薄层淤泥质粉质粘土,含腐殖质,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

⑧层细砂夹中砂:未揭穿,青灰色,饱和,中密,夹淤泥质粉质粘土,含腐殖质

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报告,勘探深度内浅部土层的地下水为孔隙潜水,本次勘察揭示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根据勘察期间的地下水位观测显示钻孔内初见水位标高约为2.85m,稳定潜水位标高约为2.70m,水位年变幅1.50m左右,一般在85国家高程2.0~3.50m之间波动。

三、设计依据与降水目的

1、设计依据

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②《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③《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④《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⑤《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⑥ 相关设计图纸

⑦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降水目的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的目的为:

①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

②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

四、降水设计方案

1、降水设计思路

为了方便基坑的开挖作业,并且保证基坑的安全开挖,本工程需要疏干浅层潜水。

根据勘察报告,本工程开挖范围内潜水水体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地质地层土层中。若不采取措施降低其含水量,造成开挖面积水,影响开挖面上的施工,较大的含水量会影响开挖土体的稳定性,施工机械很难在开挖面上进行施工。对于本工程基坑开挖面范围内的潜水含水层,基坑开挖深度2m以内降水的采用积水明排的措施,基坑开挖深度3~6m区域因采用内支撑的支护,考虑实际降及支撑施工方便,也采用无砂管井降水,基坑开挖深度6~13.3m区域采用无砂管井降水井进行降水。

本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必须加强对坑外水位的观测,因此对于第四系地质含水层布设坑外观测井。

2、疏干井管井降水设计

⑴降水井深度

根据设计思路,浅部降水井应满足开挖范围内土层的疏干降水,同时为减小降水对坑外环境的影响,疏干井不宜超过围护深度。

故综合考虑降水要求及环境问题,本次布置的疏干井根据不同的开挖深度及围护深度,井深分别为11m、13m,16m及19m。

⑵降水井数量设计计算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可分为四个区间进行设计计算

①k3+354~k3+411,k3+906~k3+967区间

此区间基坑开挖深度为1.8~3.3m,地下水水位埋深按1.0考虑,基坑降水深度为0.8~2.3m。根据工程经验,布置两排轻型井点,即可满足降水要求。局部开挖深度为1.8m以下的,结合坑内明排水可满足工程要求。

②k3+411~k3+478,k3+845~k3+906区间

这两个区间基坑开挖深度均为3.3~5.35m,本次按最大开挖深度5.35m所需要的降水深度计算。

这两个区间基坑开挖深度均为7.65~10.3m,局部深坑为13.3m,本次计算按按最大开挖深度10.3m所需要的降水深度计算。基坑局部深坑开挖13.3m(中部泵房区),由于面积太小无法计算,根据经验,在该部分设置两口深井可满足降水要求。

3、降水井运行

根据预估,降水井宜提前15天进行降水,以疏干基坑开挖土体,开挖过程中继续保持持续抽水。在降水井正式抽水前,监测单位应及早施工坑外水位观测孔。水位观测孔施工完成后及时先行疏干井进行降水。

4、观测井布设

根据降水设计思路,考虑到周边环境的保护,于基坑周边需布置一定数量的水位观测井,坑外水位观测井深度根据各段基坑开挖深度深度确定。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本次共布置32口观测井,井深分别为11m、13m、16m。

小结:

隧道工程方案篇5

关键词:施工监测;隧道;盖挖施工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新建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是京石客运专线乃至整个京石客运专线的控制性工程,全长6060m,洞体全长4980m。隧道平行于既有京广线,下穿石家庄客运站及2条铁路线路、5条繁华干道,该工程的实施首次在国内城市实现铁路入地。该工程为国内首条六线并行隧道,自左至右依次为改建京广线、京石客运专线和石青客运专线。

新建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下穿既有和平路62m盖挖法施工段,涉及到平路主线路及周围的京广线两条重要交通线路,确保两线的安全运营是隧道工程的重中之重。施工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一方面可以通过监测信息反馈及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地判断各项工艺及施工措施的合理性,从而不断优化,提高工艺及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施工中引起的盖板沉降和京广线框构桥的变形监测,可及时掌握并预测环境的安全状况,对存在安全隐患之处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环境稳定;第三,通过监控量测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工程信息,通过信息反馈指导施工,优化设计,并不断进行科研创新,积累经验,可以为安全高质完成工程提供保障。

2 工程概况

和平路为石家庄市东西方向的主要干道,主路为4车道高架,隧道在高架路两桥墩间穿过,桥墩基础为6根直径1.5m桩基,隧道西侧30m处为既有京广铁路框构桥,各结构物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初步设计采用明挖法分期导改施工,为减少施工对交通影响,下穿方案改为盖挖施工。

隧道主体为三连拱平顶矩形断面,结构顶板、边墙厚1.2m,中墙厚0.9m,底板厚1.3m,材料为C35P12钢筋混凝土。施工时考虑沉降及误差影响,结构顶板较设计顶板抬高5cm,边墙较设计轮廓线单侧外放3cm,结构中墙不变。

围护桩位于结构两侧,桩径1.2m,桩长18.3m纵向间距1.8m,桩基类型为摩擦桩,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在三跨平顶结构未成环前,为承受结构盖板、上部土方及道路车辆活载,在结构中墙和跨中布置摩擦桩作为支撑桩,桩径1.2m,桩长36m,纵向间距6m,横向间距6.5~8.325m,采用C30钢筋混凝土。

盖挖采用顺做法施工,施工顺序为:碎石垫层垫层混凝土防水板铺设防水保护层结构底板结构墙体墙后砼回填接缝处注浆盖挖结构施工完毕。根据现场边界条件及相邻段落的施工情况,盖挖段衬砌总体由北向南分幅顺序施工,每幅长度为11.5~14.5m。底板施工时,在支撑桩位置预留后浇带。待支撑桩间结构边墙与拱顶衔接成环后,对支撑桩进行破除,浇筑后浇带底板和中墙。

图1 新建京石客运专线石家庄隧道工程

和平路段平面布置示意图

3 监测方案设计

3.1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

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新建隧道本身及周边相关结构物进行观测,其中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监控量测项目如表1所示,相邻环境的监控量测项目如表2所示。

表1 隧道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的监控量测项目

表2 隧道相邻环境的监控量测项目

3.2 监控量测的管理

取得各种监测资料后,需及时进行处理,排除仪器、读数等操作过程中的失误,剔除和识别各种粗大、偶然和系统误差,避免漏测和错测,保证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取得监测数据后,应及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综合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详细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

根据参考文献3可确定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如表3所示,其中H为建筑高度, B为坑道跨度。定义结构状态参数f为各项检测值的实测值与允许值的比值,可借鉴参考文献4提出的方法建立本工程的结构物监测状态等级划分标准,详见表4,可采取图2的流程进行管理。

表3 监控量测管理基准值

表4 结构物监测状态等级划分标准

图2 监测反馈程序框图

根据监测状态的不同等级,可适当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则应密切关注,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1~2次/天或更多。

4 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

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

(1)成立监测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及专业监测人员组成。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建立专业组织机构,派驻现场2~3人组成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小组,成员由多年从事地下工程施工及监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组长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工程师担任。监测小组根据监测项目分为地面和地下两个监测小组,各设一名专项负责人,在组长的领导下负责地面和地下的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2)制定监测实施性计划,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建立质量责任制,确保施工监测质量。(4)设定控制值,采用三级监测管理,当发现监测物理量接近或超过警戒控制值时,立即报告监理,并向监理报送应急补救措施。(5)观测前,对所有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核,确保仪器的稳定可靠性和保证观测的精度。(6)观测前,采用增加测回数的措施,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7)制定各监测点位的保护措施,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8)建立监测复核制度,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性。(9)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冰.长沙地铁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0,(S2):76~79.

[2]李涛,任建喜,毛巨省.城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监测方案设计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S2):52~55.

[3]吴晓旺,付建军,杜学飞.某隧道基坑监测及安全稳定分析[J].城市地质,2009(3):66~68.

隧道工程方案篇6

关键词:雨水集水池渗水量抽排水量

一、水泵房概述

某路段人防工程隧道道长约8.5km,位于地下约40米深处。周边地下水现状经过实测,渗水量为45m3/h,每天通过隧道管道系统收集后导排至雨水集水池,再经过排水泵组抽排至市政雨水管网。该路段排水泵房内现有的雨水集水池总容积为780m3,根据人防管理、平战结合及安全的特殊需要,水池平时的水容积需稳定在100 m3~330m3。在泵房集水池旁设置有三台150D30x3水泵组合进行每天的抽排水工作。本工程设计讨论的范围为该泵房水泵组合的改善方案。

二、水泵房水泵运行使用情况

泵房现状为三台150D30x3水泵,最大排水量的情况下,水泵的搭配使用状态为两用一备,两台水泵并联使用的最大排水量达到310m3/h。常规使用的情况为一用两备。

三、现状三台150D30x3水泵搭配方案(一用两备)的分析

根据管理方提供的多年运行管理数据记录,开启1台水泵正常运行,5~6小时内,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水渗水量达到225~270m3,水泵抽排水量达到775~930m3,渗水量与抽排水量的相差550~660m3,而雨水集水池总容积在780m3,即开启一台水泵5~6小时后,水池内水容积稳定在230~120m3之间,低于雨水集水池允许的水容积低于330m3要求。所以,原设计水泵的搭配是能够满足该区域的渗水量、抽排水量及水池调节容积三者的水量平衡要求。

现状方案的优点:

1.水泵排水量充分满足计算及安全要求。

2.对于一些未能预见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该方案仍有充分的富余量,以备应急使用。

3.如在该现状基础上稍加改良,只需要更换一套旧的原有水泵以及更换新的给水管材、管件即可,工程改造成本较低。

现状方案的缺点:

1.水泵功率大,启动电流也高,常规使用的过程会使用电能耗增大,水泵不常在高效段运行,耗损也较快。

2.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由于大流量水泵,所配套的管道及管件较大,更换维护的成本也较高。

四、三台125D25x4水泵搭配方案(一用两备)的分析

开启1台水泵正常运行5~6小时内,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渗水量达到225~270m3,抽排水量达到504~604.8m3,渗水量与抽排水量的相差279~334.8m3,而水池总容积在780m3,即开启一台水泵5~6小时后,水仓内水容积稳定在501~445.2m3之间,高于了雨水集水池允许的水容积低于330m3要求。所以,设计水泵的搭配要是能够满足该区域的渗水量,抽排水量及水池调节容积三者的水量平衡要求,就必须要增加水泵的正常持续运行工作时间。

以上述推算,开启1台水泵正常运行,要在9~10小时内,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渗水量达到360~405m3,抽排水量达到907.2~1008m3,渗水量与抽排水量的相差547.2~603m3,水池内水容积稳定在232.8~177m3之间。设计水泵的搭配就基本满足该区域的渗水量、抽排水量及水池调节容积三者的水量平衡要求。

如果采用两台水泵同时开启,并联使用(两用一备)的方式,水泵在高效段运行,5~6小时内即可基本能够达到水量平衡的状态。

方案的优点:

1.水泵排水量较为充分,基本满足计算及安全要求。

2.对于一些未能预见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该方案可采用同时开启三台水泵的应急预案,水泵排水量,仍有充分的富余量,以备应急使用。

3.采用变频调节,使水泵能持续在高效段运行。

方案的缺点:

1.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由于大流量水泵,所配套的管道及管件较大,DN125的管道、管件等设备使用不太广泛,建议如采用此水泵搭配方案时,管道及管件均采用DN150,以方便日后的更新维护。

2.三台水泵同时更换,原泵房的一些日常的配件均全部更新,工程改造成本较高。

五、四台100D16x5水泵搭配方案(两用两备)的分析

开启2台水泵并联工作,正常运行9~10小时内,在这个过程中地下渗水量达到360~405m3,抽排水量达到972~1080m3,渗水量与排出量的相差612~675m3,水池内水容积稳定在168~105m3之间。设计水泵的搭配能够充分满足该区域的渗水量、抽排水量及水池调节容积三者的水量平衡要求。

如果采用三台水泵同时开启,并联使用(三用一备)的方式,水泵在高效段运行,6~8小时内基本能够达到水量平衡的状态。

方案的优点:

1.两台水泵并联使用,采用变频调节,使水泵能持续在高效段运行。

2.日常维护管理方面,由于水泵流量不大,所配套的管道及管件均为DN100方便日后的更新维护。

3.水泵功率不大,而且在高效段运行,水泵启动电流较少,水泵可以分阶段开启,运行成本较低。

方案的缺点:

1.占地面积较大,四台水泵同时设置在一个有限狭长的泵房空间,会缩小的检修通道的空间,同时开启的水泵较多,机房的发热量也较大。整个泵房的水泵位置和管道布置需要重新考虑。

2.对于一些未能预见的突发性、灾难性事故,该方案虽然可采用同时开启四台水泵的应急预案,但对比与前两个方案的大流量应急措施,应急备用的能力相对较低。

六、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几个方案的数据分析表明,不同水泵组的搭配工作,均能够满足正常情况下排水功能的要求,主要区别在于水泵有效持续工作时间、日常维护管理、突发性应急情况等三个方面。设计方面,从项目的特殊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的角度考虑,建议采用三台125D25x4水泵搭配方案(一用两备),该方案既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及应急备用的需要,而且通过变频调试启动以及日后运行维护过程中的不断调试,特殊情况时可以改为两用一备的工作状况,整个加压排水系统在运行1~2年后,水泵可以调试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效工况内。

隧道工程方案篇7

关键词:水利隧道工程;洞身开挖;衬砌施工;方法;应用

隧道工程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是土木工程的分支,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相辅相成,洞身开挖与衬砌施工是水利隧道工程施工的重要形式,深刻影响整个水利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但是从当前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洞身开挖与衬砌施工在具体实施中会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隧道变形和坍塌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隧道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因此,文章结合某水利隧道工程施工建设实际情况,就该工程中洞身开挖与衬砌施工方法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1水利隧道工程洞身开挖的主要应用形式

隧道是修建在地面以下的通路和空间,具体内涵是以某种用途为设计要点,在地面下使用规范的方式,按照规定尺寸和形状设计出来的洞室。水利隧洞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隧道工程不仅被利用在水工隧洞中,也开始被人们应用到上下水道、输电线路等大型管路通道中,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1.1台阶开挖技术形式

在水利隧道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洞身开挖技术开展施工。其中,台阶开挖技术形式十分适合被应用到地势结构复杂的水利隧道工程中。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地点开展必要的保护措施,通过台阶的方式来对石土方进行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对台阶的高度做出全面的控制,将台阶的长度控制在50m到80m之间,形成围绕环型,从而更好的提升水利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2】。

1.2光面爆破技术形式

水利隧道洞身开挖深受外界多个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容易出现变形、坍塌的问题。在水利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对隧道洞身本身所使用的技术形式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爆破施工技术也是水利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常用技术形式,在应用这项技术的时候需要做好施工现场保护工作,从中心地开始光面爆破工作。在实施爆破操作的时候需要预留相应的核心土层岩柱,将土层岩柱的高度设定在5m左右,预留厚度在70cm到100cm之间【3】。

2水利隧道工程衬砌施工技术的应用形式

2.1测量放线中的应用形式

在基本渠坡建设完成之后需要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开展全方位的测量工作,在实施测量操作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注重保持测量线之间的水平高度,即将水平高度控制在2.6m左右,将测量线之间的间隔距离控制在9m左右。另外,在隧道测量放线工作中施工人员需要在适合的位置设定高程点,并通过对高程点的合理利用来提升衬砌施工质量。

2.2工程养护应用形式

混凝土材料水利隧道工程衬砌施工的常见技术形式,在使用这类材料施工之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后期维护管理,严格关注和把控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密实处理工作。在实施养护操作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利用喷雾的形式来完成混凝土表面的保护工作,使混凝土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

2.3一次支护中的应用形式

水利隧道工程施工量和施工规模庞大,所涉及的施工环节也比较多,一次支护就是一项重要对施工环节。在实施一次支护的时候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应用先进的施工设备来将工模运输到施工现场,对工模实施全面的剪裁,而后完成铺设工作,并做好支护边缘的压实处理【4】。在实施一次支护施工操作的时候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的标准来控制土层面层之间的间隔距离,一般每一个土层面间的距离为10cm,最大程度上避免发生干扰的现象。在水利水电隧道一次支护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对每一个土层进行全面的连接。在实施土层连接和一次支护施工操作的时候还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连接操作,一般情况下双缝连接是一次支护施工的常用连接形式。在连接施工结束之后,施工人员还需要在连接地点开展后续的打孔工作,并在打孔操作中检验其质量是否合格,避免出现质量相对较差的工程【5】。

3某水利隧道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

文章所研究水利隧道工程的总体程度为10.932千米,工程的等级设定为一级,正线施工为单数,限制倾斜坡度为12%,最小曲线半径为120mm,牵引线为内燃线,牵引质量为1350吨。隧道工程项目包含笔架山二号隧道、北衙隧道。北衙隧道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难点,在施工中隧洞全程会涉及到两个施工横洞,长度分别为190.54m和695.79m。

3.1地形地貌

二号隧洞为中山地貌,出口端位于中山峡谷区域,地势呈现出左边高右边低的特点,进出口端陡峭,地面高程为1980m到2370m。,隧洞的高度差为390m,洞身地段比较平缓,起伏坡度在10度到25度之间。北衙隧道为溶蚀、剥蚀构造的中山地貌,进出口位于中山峡谷地貌区。地势左边高右边低,自然坡度在30度到50度之间,高程范围在2000m到2500m之间。地区周围交通便利,但是洞身和出口端的交通不够便利【6】。

3.2地质

隧道所在区域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崩积、错落堆积的地貌,在整个区域范围内分布了比较多类型的土质。隧道所在区域地震峰值的加速度为0.2g。测试地区多数沟槽属于季节性水流,区域范围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地表水体,地表水质会对混凝土带来腐蚀。地区范围内存在的不良地质包含滑坡、错落、岩堆、泥石流、岩溶。

4文章所研究水利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4.1水利隧道洞口施工方案

隧道洞口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频测量的原则来开展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做好洞口边坡防护和洞顶截排水设施的安排。

4.2正洞洞身的开挖施工

整个工程三级围岩结构采取了全断面开挖的模式,在断面开挖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功能台架配合人工手持风钻钻研的开挖模式,所有全面光面爆破一次成型。四级围岩采取了台阶法开挖形式,上下台阶采用了多功能台阶和人工手持风钻配合的爆破形式。

4.3装渣运输方案

整个标段隧道除了车场滩斜井、一号斜井之外的其他正洞好辅助坑道都是用了无轨运输模式,单线采用了装载机装渣,双线采用了挖掘装载机装渣。自动卸载车辆会将工程多余的残渣运输到垃圾场之外到地区。正洞隧道出渣专门使用了装载机设备,汽车在将废弃料运输到斜井井底的渣场之后还需要通过转运措施来将其运送到矿车上,在斜井提升机的作用下将其运输到废弃渣栈桥之外的地方。

5文章所研究水利隧道工程衬砌施工技术

5.1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基于地区的地质环境特点,文章所研究水利隧道工程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就配合使用多个类型的台阶和人工风钻孔、锚杆、立拱架来完成材料的喷灌。在整个工程开挖施工之后还需要在初期阶段做好必要的封闭围岩管理工作。

5.2仰拱填充、结构防水、二次衬砌施工

仰拱和隧底施工在隧道底部开挖支护完成之后进行,在完成这项工作之后还需要施工人员能够对现场施工做出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交通不间断。排水盲管和防护板会采用专用作业台架和人工铺设的结合作用模式,拱墙衬砌采取12m液压模板台车完成整体全断面的衬砌施工,混凝土被运输到搅拌站完成生产加工。

5.3水利隧道工程施工设施的配备

第一,施工排水方案。顺坡开挖隧道排水采取的是顺坡自然排水的形式,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仅仅在开挖面和仰共区间来设置抽水设备,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抽到成型的水沟内部,沿着自然顺坡排出到隧道外的污水池中,由专业人员处理污水池中的污水,在处理达标之后将其对外排放。后坡开挖隧道排水主要采取的是潜水泵紧跟开挖作业面的形式,在隧道洞内部会设置移动水厂,开挖作业面所涉及到水会被抽送到移动水仓内部,借助移动水仓中的抽水机将水抽送到洞口或者顺坡地段,而后引导洞外的污水处理池中,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最终排放出来。第二,施工现场的通风方案。在文章所研究的水利隧道工程中采用独头压入的通风方式,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综合选择应用巷道式通风方案和接力通风方案。第三,不同地址地貌施工方案的制定。在水利隧道工程施工中对于断层破碎带、软弱围岩地段、洞口浅埋地段要做好前期地质预测预报工作,按照短进尺、强支护、弱爆破和分布开挖操作的原则来组织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对于碳质板岩变形较大的地段则是需要做好前期阶段的地质勘查预测和监督控制工作,根据监督控制的结果来开展超前支护施工,提升水利隧洞工程的初期支护强度和刚度。第四,水利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预报和监督测量。①超前地质预报。不同地质、水文环境下水利隧道施工所面临的情况不同,为了能够确保水利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施工人员做好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在工作预报中常用的预报方式有地质素描、地质调查、地质雷达、长距离地质超前预报、炮眼超前钻孔预报等。②监督测量。在水利隧道工程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和水平监测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反映出围岩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可以使用无尺量测量方式来测量拱顶下沉情况,在监测之后还需要综合整理监测数据信息绘制拱顶下沉、水平位移参数曲线,并由施工人员应用先进的学科知识对隧道工程初期阶段的时态曲线开展回归分析。第五,机械化配套方案的实施。①钻爆作业线。在水利隧道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选择使用多功能作业架实施光面爆破施工。②装运作业线。无轨运输使用侧卸载机装渣设备,配合反铲完成施工。有轨运输斜井使用反铲装渣,卷扬机牵引矿产运输车运输。③喷锚施工。在实施喷锚施工作业的时候要使用到多功能作业台架、风动打锚杆眼。④衬砌作业。在隧洞外设置专门的混凝土自动化计量拌合站来生产混凝土,使用12m的液压模板台车完成衬砌施工,并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辆来完成混凝土运输。

6结束语

文章结合某水利隧洞工程施工发展实际情况,从洞身开挖和衬砌施工方式应用两个角度着重分析了优化隧道工程施工的具体对策,根据不同围岩等级来采取不同的开挖方式,开挖之后还需要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封闭围岩和二次衬砌处理,从而使得整个工程施工能够达到预期的衬砌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祁成恩.隧道工程洞身开挖与衬砌施工方法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0):150+152.

[2]李英杰.隧道工程洞身开挖方案与衬砌施工方法的应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05):11-15.

[3]欧阳结新.公路隧道洞身开挖与支护的多机种机械化作业模式与集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

[4]王新增.新奥法在岭南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7,(010):48-50.

[5]惠波.新奥法施工技术在公路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4):35-36.

[6]褚文景.高铁隧道施工质量管理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00(16):236.

隧道工程方案篇8

【关键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施工管理

1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内容

隧道工程是城市交通轨道项目、高速公路项目、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普通的工程项目,隧道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安全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设计中需加强安全管理,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设置安全目标。施工单位应结合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安全风险类别,灵活设计可参考的“安全管理目标”,使施工人员以此为导向,规范施工操作流程,抓住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要点。2)确定安全管理主体。为使施工单位有序地完成隧道建设中的开挖、爆破工作,相关人员需提前进行隧道勘测、实地测量工作,所以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应从该阶段入手,评估隧道勘测、现场施工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并制订科学、合理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方案。让一线施工人员能够基于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意识,主动、积极地防范安全风险,并且能够在隧道施工期间快速识别安全风险,规避风险损失。3)安全风险监测。隧道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其风险性较强,因此,安全风险监测同样是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相关人员需借助详细的风险监测数据,识别、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制定出利于现场安全管理的措施,从而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隧道施工现场的财产安全,将各类安全风险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1]。

2隧道施工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分析

2.1隧道施工方案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安全管理技术体系逐渐成熟,但在解决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时仍存在隧道施工方案针对性不强的情况:(1)隧道施工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没有对安全风险起到制约作用,施工人员在落实各类施工方案时,尚未结合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来源、类别来分析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未分析施工技术方案对安全风险的防控作用,最终使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时施工方案安全管理效能不明显。(2)隧道施工环境较为复杂,施工人员可能会面临不断变化的安全风险,所以对安全管理的灵活性有着较高要求。但部分施工单位没有持续地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制订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计划与实际安全风险不符,最终引起不可预估的风险损失。

2.2施工时的现场管理问题

隧道施工现场管理是在现场勘测隧道工程的现场环境后,设计隧道施工方案,组织一线施工人员落实隧道设计图纸的管理工作。隧道施工现场管理包括材料堆放管理、施工组织指导、现场支护管理、隧道洞口开挖管理等内容。现阶段,隧道施工现场管理的核心在于支护管理、隧道开挖,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较大,频频发生塌方这类安全问题,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为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质量,还应重视隧道施工中的现场管理。

2.3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

施工人员作为隧道工程现场管理、安全控制的主体,其安全意识、安全管理能力均会影响隧道工程安全风险的防范效果。但根据以往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可知,部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严格遵守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施工操作不规范,从而使得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安全损失。

3隧道工程现场控制措施3.1优化施工技术方案

1)隧道洞口开挖。隧道工程建设中,洞口石方应通过“弱爆破”的方式进行开挖,隧道边坡、仰坡则需采用机械、人工开挖的方式,人工开挖过程中应采用“锚喷支护”增强该区域的稳定性。洞口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提前进行支护、防塌陷处理,优化防排水设计,基础防护措施实施完毕后,及时加固隧道洞口的基地,进行明洞、洞门施工。为优化洞口开挖技术方案,洞门施工时可配合组合钢模、模板构件环框式洞门,并通过整体衬砌的方式确保各结构有效连接。在此期间,为在隧道

隧道工程方案范文

隧道工程方案篇1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