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栽培技术范文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1
关键词:蔬菜栽培;棚膜;通风;蔬菜品种
1蔬菜栽培技术发展的特点分析
1.1精准化推广
在我国现代的农业发展中,为了获得卓越品质产品与有效增产,在蔬菜栽培中引入温室大棚这项技术,以有利于培养出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国内当前蔬菜市场的需求量相当巨大,在向农民群众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时,需要对技术的可操作性有所考虑,以有助于推广应用。
1.2规模化生产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来到各大城市打工,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日趋减少,但是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却日益增多,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大规模生产为明智之举,同时在整体上可达成机械化大批量生产,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蔬菜栽培棚膜选用
目前蔬菜栽培大部分以大棚生产为主,而棚膜的选择是大棚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防止因长时间的日晒等引起蔬菜污染,选择棚膜时应当为无毒无害的,并且棚膜具有较强的抗损能力[1],以有助于防止因雨雪等自然灾害损坏棚膜缩短使用期限。当前大部分蔬菜栽培普遍使用高温保温无滴防老化膜,经由采用这种棚膜可以使光照强度得到有效提高,让蔬菜生长过程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从而能够实现增产增效的结果。
2.2采取科学的通风策略
虽然很多蔬菜种植以大棚为主,但是在炎炎烈日外界温度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策略来保证蔬菜生长的温度适宜。一般采取降温的方式有:通风与遮光。在遇到通风效果差时需采取遮光降温措施,这样可以使大棚内的温度有所下降。若是通风效果佳时既能降温,又能保证棚内空气流畅、自然新鲜,有效调节棚内湿度,将一些有害气体及时排出,防止病虫害的出现。对于通风口而言,设置于避风处最为理想,其位置需不断进行更换,以保证通风量能够从小到大,同时要防止发生通风口自然关闭。
2.3蔬菜品种的选择
在蔬菜栽培作业中,选择蔬菜品种时应当按照当地的季节与气候进行选择,比如在光照较弱的春冬季节,选取弱光及耐低温的品种为宜,并且选取具有机蔬菜行业认证的种子,要保证种子具有原始性[2]。随着杂交品种逐渐增加,可适当考虑选取品种性能卓越的实施栽培。比如在对番茄品种进行选择的时候,可采取新粉100番茄,此品种具有更加卓越的抗病性能与抗寒性能,同时具备早熟与产量高的迷人优点,可为农户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收益。
2.4科学合理施肥
如今国家提倡发展生态农业,在现代蔬菜栽培作业中,如何使用肥料至关重要,通常以有机肥使用为多数,而基肥可作为辅助性用,在进行选择肥料时需要对蔬菜的种类和土壤状况有所考虑。在施肥过程中应当重视棚内的通风换气,微量元素需要调节到位,施肥时保持平衡比例为宜。对于部分有机肥料需进行有效消毒,待肥料完全发酵后再使用为宜,保证高效除去有机肥的病虫害,同时需要注意有机肥的使用量,防止施肥过量引起烧根现象导致减产等。简而言之,在进行施肥时需要按照蔬菜品种与土壤需求来确定用量,从而有效防止盲目进行施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5光照合理控制
在一年之中,阳光照射最低的季节是冬季与春季,而大棚蔬菜栽培离不开阳光的作用,所以在进行选择棚膜过程中,以透光度高的棚膜为佳,同时在使用棚膜过程中要保持清洁,要及时处理产生的杂物,有必要定期进行清棚膜,让其透明度得以提高。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是高温保温无滴棚膜,该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部分表面活性剂,其卓越功能可使水滴沿着薄膜慢慢渗入土壤里,实现补充土壤水分的作用。除此之外,可采取部分反光幕等设施,这些有用设施可以促使地面增加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光照,同时也可以提高棚内的温度,从而能够有效促进蔬菜的生长。
2.6病虫害的防治
在农业蔬菜栽培中,病虫害成为一大问题已众所周知。为了避免病虫害影响到蔬菜种植收成,应当重点实施物理防治,在必要时也可使用化学防治方法。经由物理防治,可使大棚内温度与湿度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蔬菜的影响[3]。若是采取化学防治时,需要对化学药剂的用量加以控制,配方要科学合理化,同时在保质期之内进行使用,以防止药剂过量增加蔬菜的农药残留量伤害到人体的健康,应当与时俱进多向有机蔬菜种植方向积极发展为明智之举。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家提倡发展低碳经济以来,有效促进了农村生态农业的发展,而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蔬菜栽培技术也需要推陈出新,不断提升其技术含量,达成科学化种植,实现批量高效生产,能够为广大老百姓提供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从而可以推动现代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以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李连科,韩晶.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28):93-94.
[2]梁景.探讨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及发展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5,35(14):113-114.
[3]何艳,段志诚.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04,35(2):23.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2
1.1实现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全国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发挥自身特有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与科研、教学部门密切合作,重点服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致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到位率,推广了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氮肥后移、玉米密植、地膜覆盖等一大批高产实用栽培技术,提升了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推动了适度规模经营。2007~2011年,全国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超过9.2亿亩,氮肥后移面积超过7.6亿亩,水稻精确定量栽培面积超过1.6亿亩,玉米大垄双行覆盖面积超过1.1亿亩;2012年,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2012年年底,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壮大到2.9万个,耕地流转面积超过1537万亩,约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4.7%,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水平稳步提升。
1.2助推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根据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不断提升农机农艺融合水平;综合运用免耕、少耕栽培及集中育秧等技术手段,简化种植程序,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与投入成本,助力农民持续增收。目前,全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92%、66%和76%。湖南省2012年确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县60个,累计推广机插秧480万亩以上。经测算,机插田相比手插田早、中稻平均亩增产分别达36.7kg、46.2kg,增收95元、120元。江西2011~2012年全省免耕直播油菜推广面积831.35万亩,占油菜生产面积的50.7%,每亩可节约用工4~5个,增收节支近500元。油菜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动江西油菜从2006年的600.4万亩发展到2012年的827.8万亩。
1.3强化了防灾抗灾技术手段各地栽培技术推广部门从品种、播期、管理等方面综合配套,增强作物综合抗逆能力,强化避灾抗灾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加强重要生产环节出现自然灾害的预防控制,提升农作物生产防灾抗灾能力。面对近年来低温阴雨、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严峻形势,四川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覆盖栽培、少耕免耕、一次性施肥(底肥)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模式,全面推广落实水稻旱育秧、小麦玉米旱地规范改制、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通过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带动大面积避灾增产技术推广落实。2012年甘肃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以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2012年,全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329万亩,2012年仅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一项生产粮食730万t,增产135万t。
2栽培技术推广创新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国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颁布实施,为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解决栽培技术推广体系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契机。二是各级政府对栽培技术推广工作重视和关注程度增加,栽培技术推广队伍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三是推广经费、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工作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四是栽培技术推广领域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断涌现,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舞台更加宽广。但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生产外部环境与内在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都对栽培技术推广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2.1耕地和水资源的约束更加突出,必须以挖掘单产潜力为主要抓手从耕地资源看,201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18.18亿亩,已逼近18亿亩红线,比21世纪初减少近1亿亩。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耕地资源必将持续减少,而粮食及主要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这一矛盾今后将长期存在并日益加剧。从淡水资源看,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农业用水资源缺乏,作物需水关键期与降水时期不一致,干旱与水土流失交错存在。在有突破性、革命性的栽培技术成果较少的大背景下,必须通过多项技术的集成配套,最大限度地挖掘作物单产潜力,当前我国粮食总产已经实现连续9年增长,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粮食亩产达344.4kg,比2001年增加59.9kg,10年提高了21.1%。要想在高基数、高起点上实现单产水平的新提高,难度越来越大,必须进一步发挥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擅于、专于集成组装优势,加大主要农作物重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力度,依靠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来挖掘增产潜力,变争“单项冠军”为夺“全能冠军”。
2.2劳动力转移趋势难以改变,必须以轻简高效为发展方向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大量青壮年和有文化的农民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2010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总数超过1.5亿人,留乡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5岁,劳动力不仅数量减少,更重要的是劳动能力和技术素质明显偏低,各项实用新技术的应用难以到位,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新情况,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要改进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栽培技术的轻简化水平;同时顺应机械化、信息化发展潮流,改进品种、改进种植方式,做到农艺与农机融合,加强信息装备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采集、信息传递、灾害预警和远程管理,提升栽培技术推广服务水平。
2.3农业生产格局深刻改变,必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对象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快速迈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需求巨大。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种粮大户68.2万个、占全国农户总数的0.3%,粮食产量达746亿kg、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7%;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6万个,经营耕地7218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量的4.0%。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必须适应并努力推进这一新趋势,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倾听他们的服务诉求,了解他们的技术需求,不断提升为其服务的水平,通过服务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重大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4自然灾害频发重发成为常态,必须以防灾减灾为工作立足点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罕见自然灾害转向频发自然灾害;农业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时间、种类、地域出现了新的变化,重发频率显著上升。尽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持续提高,但因灾损失粮食总体上仍呈偏重态势,自然灾害始终是影响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抗御灾害能力不强,必须要通过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建立一套主动避灾、有效防灾、积极救灾的科学抗灾减灾新机制,减轻干旱、涝害、多雨渍害、病虫害以及大面积倒伏等主要自然灾害的影响,实现减灾增产。
3栽培技术推广创新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要求,栽培技术创新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3.1理论与集成创新有待加强我国已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科技进步已成为最重要、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而当前的现实是,栽培技术理论没有重大突破,许多作物缺乏突破性品种,轻简栽培技术研究不深,重大病虫防控的有效措施缺乏,适应机械化栽培的模式和设备研发不够,集成创新力度不大,没有形成适合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技术模式,与科研、教学部门合作不深,技术贮备还不足。
3.2基本条件建设有待加强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普遍缺少基本的试验示范基地和经费,缺少开展栽培技术创新的必要手段。许多经济作物种植主要集中在旱坡和丘陵地区,没有完善的田间道路、供电及其他设施,水利灌溉基础薄弱,种植规模化程度低;许多地区还没有从事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的技术人员,技术普及程度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
3.3政策项目支持有待加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逐步加大,但从投入结构方面来看,注重技物结合的单项技术投入,如良种、施肥、防虫防病、设施栽培等,而忽视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投入,也导致农业生产资源的浪费或叠加效应不明显。由于投入不足,相关集成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无法大范围开展,很多实用栽培技术到位率、普及率较低,也导致良种良法脱节,单产水平始终难以突破。栽培技术推广创新迫切需要长期、稳定的政策和项目扶持。
3.4推广应用有待加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对技术有了新的需求,不仅需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而且延伸到产后贮藏、保鲜等领域。但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受现行体制、农民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技术推广存在着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单一、服务手段落后、服务技术不到位等问题。栽培技术推广队伍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提高人员素质,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田间地头,将服务延伸到产前、产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实际需要。
4栽培技术推广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4.1指导思想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作物单产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加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综合栽培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力度为主要任务,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2主要目标
4.2.1解决关键栽培技术瓶颈。到2020年,在玉米各主产区推广1~2个突破性新品种,集成示范1~2套以机械收获为重点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在双季稻各主产区集成推广1~2套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带动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50%;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油菜品种,带动全国油菜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15%,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20%;初步解决花生联合收获的问题;推广1~2个适宜机收的甘蔗品种,甘蔗机械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培育一批优质、抗病、高产、抗逆性强的蔬菜优良品种,替代部分进口品种。
4.2.2推广主要栽培技术模式。到2020年,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5亿亩,水稻机插秧面积达到1.5亿亩,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面积达到1亿亩;油菜免耕直播技术推广面积达到30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000万亩;花生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500万亩,机械播种面积达到2500万亩;大豆垄三栽培面积达到5000万亩,棉花轻简育苗移栽在适宜地区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甘蔗健康种苗推广率达到50%;蔬菜损耗率年均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60%。
4.2.3提高主要农作物单产。通过栽培技术创新,到2020年,高产高效技术模式试点区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550kg、玉米550kg、小麦500kg、马铃薯2000kg、油菜150kg、棉花110kg、蔬菜2500kg、甘蔗6t。
4.3重点任务一是创新推广机械化栽培技术。综合考虑作物种类、栽培关键技术和目前农机发展等情况,筛选确定以农机为主导,农艺配合发展的技术模式。将机械适应性作为作物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改革与机械化生产不适应的农艺措施,创新推广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的栽培科技成果,大力宣传推广株型、抗倒性、成熟期等指标适宜机收的高产优质品种。调整玉米栽培的垄距、行距等指标,增强与现有收获机械相关参数的适配性,提高机械的通用性和玉米机收效率;集成推广油菜开沟、免耕、松土、施肥、播种、覆盖一体化播种技术,调整间作套种技术的行间距、幅宽等指标,使间套种技术也能满足机械化的要求,实现增产增效。二是创新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通过推广适宜品种、简化栽培管理方式、合并田间作业程序、发展机械化等方式,减少劳动力和资金投入,实现省时、省力、降耗、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适应轻简化栽培的作物品种,适应机耕机收的需要,减少病、虫、草害防治用工;简化作物栽培管理方式,推广少免耕、直播、化学除草、少中耕、减少施肥次数和一次性施肥、化学调控等技术,替代部分人工操作来简化管理、减少生产环节;合并田间作业工序,推广播种、施肥、除草等多道程序联合作业技术;推广适应多种生态条件、不同耕地类型的中小型耕种收获机械和油菜、棉花轻型收获机械以及旱地作物工厂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减少劳动强度。三是创新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改变传统的推广单项栽培技术方式,根据作物特性、生产条件和区域特点,创新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增产技术模式,推动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发展。东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早熟耐密品种和抗旱节水为核心,水稻以大棚旱育秧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主要创新推广小麦以深松深耕和“一喷三防”为核心,玉米以耐密品种和贴茬机播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创新推广水稻以早熟品种和集中育秧为核心,油菜以“早熟三高”品种和“一促四防”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西南西北地区主要创新推广玉米以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为核心,马铃薯以种薯脱毒为核心的标准化技术模式。四是创新推广信息化栽培技术。加强以物联网、专家智能系统、3S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在作物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广,提高作物栽培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创新作物生长农情监测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动态了解田间作物生长发育、温度、光照、病虫草害、土壤墒情等各项农情指标,及时准确地满足作物生长对环境各项指标的要求;通过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借助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技术,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对作物生长发育、器官建成、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等生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制订最佳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加大3S技术在优化作物布局结构、水肥精确动态控制上的推广应用,提高作物田间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5促进栽培技术推广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有效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已进入“四化同步”发展的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节点,栽培技术推广也应适应这一大环境和新形势,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5.1提高认识,增强技术创新意识栽培技术推广不仅是单纯的推广成熟的技术,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提高。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从推动现代种植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把技术创新作为衡量推广工作完成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强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级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要加强最新作物生产理论和实践、农业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激发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5.2扩大合作,增加技术创新源泉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等单位的联系,及时跟踪了解栽培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及早进入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增加推广部门的创新技术来源。加强各级栽培技术推广部门沟通,广泛了解各地高产典型,善于发现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创新点,及时总结推广。积极参加国际农业技术推广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各作物主要国家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及推广、研究热点,适时引进、消化和再吸收。
5.3创新机制,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创新推广方式方法和工作机制,加快创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改变面向一家一户的传统推广方式,重点联系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增强创新技术的辐射带动能力。整合资金力量,发挥各自优势,抓好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和主要产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提高技术的传播效率。
5.4拓宽职能,开展技术认证试点工作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牵头组建跨专业、跨区域、跨作物的农业生产技术专家认证委员会,逐步开展作物生产技术先进性、适用性、安全性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生产技术准入制度,减少盲目推广,提高栽培技术推广效率。
5.5加强宣传,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加大栽培技术创新理论和推广实践的宣传力度,通过示范样板、网络、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等形式,扩大社会影响,积极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调动各方力量参与,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大力宣传栽培实践中的高产高效典型,及时总结技术创新点并同步开展试验,不断扩大示范和推广。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3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温室
1 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
进入21世纪后,温室大棚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对温室大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内外部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形成了标准化大棚建设与生产模式,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摆脱了现代化温室依靠进口的局面。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和区域,形成了规模化生产,建立了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物流发达的大型批发集散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丰富了蔬菜、花卉等的市场供应。设施农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三是与温度、气候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形成多样化、差异化生产。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北方地区以日光温室为主,南方地区以塑料大棚为主,而连栋温室主要用于育苗和花卉生产。四是以效益为衡量标准,扩展了温室大棚的应用范围。如利用日光温室种植大樱桃等矮科果树以及生产食用菌,利用连栋温室进行畜牧养殖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温室大棚实现了由低级、初级到高级,由小型、中型到大型,由简易到完善,由单栋温室到几公顷连栋温室群的转变,基本实现了结构多样化、生产规模化、布局区域化以及配套设施现代化。
2 设施农业蔬菜栽培要点
2.1 棚膜选择对棚膜的要求是无毒、无滴性能好、透光率高、拉力强、使用寿命长、保温及增产性能好。目前,国内比较好的农用膜是含有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和红外线阻隔剂的3层共挤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选用这种无滴薄膜扣棚,不但对蔬菜无毒,且无滴性能好,同时可增加棚内的光照强度,透光率高,保温性能好,拉力强,使用寿命是普通薄膜的1倍以上,比普通薄膜增产25%~30%。
2.2 光照控制
在冬季或初春时节,露地光照不是很强,而大棚栽培采取多层覆盖,使得棚内光照仅相当于露地的50%~70%,而且多层覆盖或遇到阴雨天气后,棚内光照会更弱,因此,增加棚内光照强度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之一,应尽量使植株接受较多的光照。
增加棚内光照的措施包括:一是选用透光率好的无滴薄膜。无滴薄膜一般在生产配方中加入几种表面活性剂,使水分子与薄膜间的亲和力大大减弱,确保水滴沿薄膜面流入地面。二是保持膜面清洁。棚膜上的水滴、尘土等杂物会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使用2,10,15d后棚内光照会依次减弱14%,25%,28%。要经常清扫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在下雪天应及时扫除积雪。三是为了满足蔬菜生长对温度条件的要求,需要采用多层覆盖甚至用草帘等不透明覆盖物,但蔬菜的正常生长离不开阳光,这就需要白天尽量减少覆盖层数,保温材料要早揭晚盖,低温冰冻雨雪天气时也应在中午前后照光数小时。四是设置反光幕。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43%,棚温提高3~4℃,地温提高1.8~2.9℃。
2.3 保温降湿塑料拱棚的散热途径通过薄膜的透射传热占70%~80%,通过缝隙的换气传热约占10%~20%,地中传热在10%以下。生产上一般采用下列保温措施:一是多层覆盖,如双层大棚或大棚套小棚再加草帘等;二是压严薄膜,防止漏风或被大风刮起,破损的薄膜要立即修补;三是选用保温性能好的薄膜,如高保温薄膜等;四是增加光照。同时,还应注意协调好大棚内的温湿度:一方面对春季晴天中午的高温认识不足,容易出现高温伤害;另一方面连续阴雨天气湿度很大,容易导致植株徒长、落花落果、病害严重等问题。这就需要灵活协调光、温、水的关系。如棚内湿度大,只要温度不低于10℃,可在中午前后采取通风降湿措施;若湿度不是很大,应加强保温措施,尽可能使大棚内温度在20~25℃,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需求。
2.4 适时通风
棚室降温通常采用遮光降温和通风降温两种方法。在不通风的情况下,如果遮光20%~30%,可降温4~6℃。通风既能降温排湿,防止高温障碍,减轻病害发生,又能促使棚内空气流通,及时排除有害气体,补充CO,,有利于光合作用。通风时,通风口应开在避风处,通风量由小到大,防止剧激降温和通风口自然关闭,并不断变换通风口的位置。
2.5 品种选择冬春早熟栽培应选择耐低温和弱光的品种,对于番茄、茄子、辣椒(包括甜椒)、夜开花、黄瓜、丝瓜、栗子、南瓜、苦瓜、西瓜、甜瓜、苋菜、落葵、雍菜等,其定植(定苗)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其中,黄瓜要选择早熟性强,雌花数适量,单位结实率高,株型紧凑,侧枝数较少,叶片厚,叶型较小,叶柄和节间较短,耐弱光,耐低温和高温,高抗霜霉病、白粉病和枯萎病的品种,如津春、津优系列黄瓜品种。番茄要选择抗寒性强,耐弱光,早熟丰产,植株开展度小,分枝性弱,叶片小,光合效能高,节间短,不易徒长,抗病性强的品种,如海粉901、L402等品种。大椒选择苗期抗寒,结果期耐高温,抗病,早熟,丰产,株型紧凑,不易徒长,不易落花、落叶、落果的品种,如早杂2号、苏椒5号等。秋冬季棚室延后栽培的蔬菜要抗病性强,尤其是苗期耐高温抗病毒病,具备优质丰产特性。喜冷凉的蔬菜如大白菜、萝卜、花椰菜等,可在初春播种,4―6月采收。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4
关键词: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优化调整生产与经济结构过程中,农业生产已由数量转向质量发展。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随之带来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农业品产量与品质、农业增产与增收等,这些问题也是在国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之后出现的。所以,要满足农业与农村经济对科技的依靠和需求,就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步伐。
1基层农业发展推广的现状
1.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现状农业栽培技术的推广是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农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加大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等。农业必须要与时俱进,进一步调整现有的农业结构,并实现“科教兴农”。在任何情况下,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都是推动农业技术发展的关键。1.2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少政府对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多,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要比发展中国家的成本高出0.1%~0.5%左右。我国基层用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方面的成本则更少,这就制约了农业技术的发展。1.2.2农民的知识水平及自身素质偏低农民对新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方法接受程度慢,且专业技术干部素质跟不上基层农业发展的需求,栽培水平低,因此,影响了工作人员的推广进度。1.2.3农民接受高科技知识的能力有限,缺少新鲜血液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低的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农村孩子念完初中就辍学,高中念完的少之又少,这是导致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接受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困难很大。
2加强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对策及建议
2.1合理设置机构基层领导班子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明确职能,提高领导能力及实际工作水平,进一步改善领导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基层队伍也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栽培技术的专业水平。2.2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在加强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基层领导班子应把握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并结合现代农业实际需求,对推广工作、推广人员及推广制度进行一系列的农业技术改革,充分调动科研、教育等单位参与其中,构建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以及适合我国基层农业技术发展的创新之路2.3建立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根据基层农作物栽培特点,建议分地块进行推广。应设置推广中心,并从政府机构中,抽调人员下派到各个推广中心。要在众多推广中心中,评选出优秀推广站,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推广工作者的积极性。要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脉搏,围绕实现生态和谐的建设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推广工作核心,激励农民进行科学栽培、科学种植。
3结语
文章通过对基层农业发展现状及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基层政府应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建立有效的农作物栽培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等对策,为我国基层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推广与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潘文博.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潜力及发展战略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09
[2]张雪峰.中国谷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东北农业大学,2013
[3]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2014
[4]段依进.内江市永安镇草莓生产技术推广研究.四川农业大学,2012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栽培要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追求也越来越高,对健康无污染的绿色农作物情有独钟,餐桌上的蔬菜不再仅限于当季的蔬菜,反季节蔬菜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需要创新相关栽培技术,立足于蔬菜的生长习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蔬菜的健康生长,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现代农业技术现状
随着农业塑料大棚技术的不断完善,温室大棚在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温室大棚对于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影响长远。温室大棚的技术的完善,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农业生产方式逐渐规模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完善的过程中,一些重点产业慢慢形成了规模化生产。采用集合经营的手段,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丰富了相关蔬菜的供应。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中,现代区域经营能有效降低生产资源开销、为农户树立品牌效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有效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第二,现代农业发展彰显自己特色。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现代农业的自身体色与优势也逐渐呈现,如今的农业发展是集商品化、工业化、产业化和一体化于一身的,由此,农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资源在农业生产中慢慢得到聚集,帮助农业生产实现蜕变。
2现代农业蔬菜栽培要点
2.1科学选择棚膜用于蔬菜种植的大棚必须是无毒、寿命长,具有保温性能的,目前来看,无滴保温防老化膜最符合要求,高温保温无滴防老化膜也得到广泛应用。农用膜透光率好,能有效提高光照的强度,实现农业增产。2.2科学控制光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我国大多地区光照不强,为解决这一难题,大棚栽培技术广泛使用错层覆盖方法。在原有的无滴薄膜生产配方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有效降低水分子与农用膜之间的亲和力,让水滴能更有效的渗入地表中。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棚面出现杂物,会降低透光率,因此,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膜面的清洁。蔬菜对光照有很强的依赖性,所以,在蔬菜种植生长时,必须创造有利的光照条件,确保膜面的清洁,确保光照时间。2.3加强通风性保证大棚内空气的流通,能有效祛除棚内的有害气体,大棚内外部空气的流通,能提高棚内空气质量,促进光合作用。其次,确保棚内空气的流通还方便控制棚内的温度、湿度,创造良好的蔬菜种植环境,减少病虫害。2.4科学选种农户一定要立足于不同季节的特点来科学选择蔬菜的品种,冬季适合种植辣椒、黄瓜等耐低温、耐弱光照的蔬菜品种,基本在每年的2月上旬、3月下旬定苗。种植黄瓜时,要考虑到雌花数量、结实率、株形等因素;种植西红柿时,要考虑耐寒性、抗病强的品种。2.5科学施肥现阶段,我国大棚种植蔬菜施肥以机肥为主,基肥为辅。种植过程中,切忌一直使用基肥,必须根据蔬菜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来科学确定肥料类型。在施肥时,应定期观察肥料中的微量元素,保证通风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对调节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分布有积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但是,肥料的调节作用具有短暂性,农户应全面掌握肥料知识,确保能科学选择使用肥料。
3详细分析栽培技术(以西瓜种植为例
)3.1育苗在开展育苗工作时,必须在室内展开,加强消毒。在苗床中,铺垫锯末等材料,方便拍不电热线,将穴盘放置上方。在正式播种前,穴盘中注满水,每一个穴,播一粒种子,播种完成后,再覆盖好地膜。3.2苗期管理在正常的苗期管理中,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采用两高两低的温度进行管理。在出苗期,白天的温度持平在30°,夜晚温度持平在18°,当瓜苗长出三分之一时,可将地膜去除;当瓜苗齐苗后,白天温度持平在25°,夜晚温度持平在15°。一旦真叶展开,就要注意调温了,让温度始终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值得一提的是,在苗期管理过程中,高度重视浇水的作用,浇水时应注意少量多次,并科学施肥,加强疾病防范。3.2田间管理定植工作结束后,要提高大棚的密封性,此时不能通风,24小时内的气温始终保持持平。当子蔓逐渐生长后,要加强通风。当瓜苗开始开花结果时,要加强棚内通风性,提高授粉效率和质量。当西瓜生长时,要科学施肥和浇水。在西瓜成熟前,要进行控水。3.4病虫害防治西瓜种植期内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要坚持以物理手段防治为主,化学手段为辅,使用物理手段杀虫灭草,科学控制棚内温度和适度,及时祛除病叶,防治病虫害,在选用化学防治手段事,科学使用药剂,保证西瓜质量。结束语现代农业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正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技术体系,这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技术的摸索,不断提高其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陆金鸣.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4(36):39.
[2]尹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农技服务,2014(6):39.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6
2.现代农业 草本花卉万寿菊栽培技术何春美
3.果实采收技术李增波
4.西梅"女神"的引种表现与主要栽培技术裴金铭
5.蒜豆套种"二种三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付友文
6.无公害莜麦栽培技术赵彩萍
7.西兰花高产栽培技术徐冬
8.保护地茄子高产栽培技术张亚欣
9.皇马青椒温室高产栽培技术张秀敏
10.温室西兰花品种对比试验刘建武,陈雅丽
11.红薯芽苗的保健及栽培技术杜晓娟,朱丽敬,黄玉
12.五味子的管理张艳柏
13.仙客来在无土栽培中生长的状况李文才,严斌,刘凌云,萨仁图雅
14.棚栽香瓜的栽培管理要点霍淑君
15.优良观叶植物南洋参的栽培与管理李小萍
16.地膜红芸豆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 管海燕
17.西北高寒地区43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技术介绍推广李宝忠,郭晓东,吴永全
18.青椒玉米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张鹏
19.抗流感草药——射干赵宏
20.朝阳县越冬茬温室栽培以色列189番茄存在问题及对策张慧颖
21.生姜早熟生产技术吕兴玉
23.辣椒白粉病的防治刘雪梅
24.玉米苗情诊断及对策丁平
25.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异常苗的防治李喜国
26.茶叶中铅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黄云英
27.湖南省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现状、主要问题及发展思路探讨张政兵
28.浅谈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王登元
29.玉山县2009年绿肥品种对比试验报告毛海富,董礼胜,余必强
30.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分析胡尊松
31.气象要素对植物病害流行的影响曾芳,王志强,要国旗
32.天水花牛苹果产区桃小食心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刘季平
33.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因素与综合防治赵宏梅
34.后山旱地玉米施用肥力高试验翁海荣
35.提高茧质的综合措施唐震,胡素艮,周凤霞
36.闽东沿海草莓红蜘蛛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谢立华,钟灼仔
37.辽北地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要点贾冬梅
38.浅谈测土配方施肥存在问题与建议王世彬,綦玉梅
39.试述水稻稻螟蛉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陆振威,马琳
40.粟叶甲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李红霞
41.小麦黑穗病的发生及防治郝青梅
42.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王刚,王二英,侯玉明
43.叶用甜菜管道深液流水培技术任元刚
44.临泉县玉米推迟收获增产技术张利
45.对辽西应用保护性耕作浅析白素瑾
46.脱毒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石研
47.玉米分蘖原因和防治方法逯秀然
48.现代农业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宋永海
49.阜新地区玉米高产限制因素分析及提高玉米产量途径马树田
50.水稻拱膜稻草覆盖旱育秧技术田晋文,冯跃华
51.丹玉405玉米采用双株紧靠栽培形式获得超高产赵涛,陈丽华,丁建宇
52.提高坡台地玉米产量的途径——玉米大垄埯田早播法宫庆彬
53.浅谈水稻节本增效的途径张晓春
54.早春大豆设施栽培要点敖力
55.旱地玉米渗水地膜覆盖丰产技术樊香玲
56.浅谈"张杂谷3号"的推广及栽培技术杨荣香
57.朝新谷2号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王晓林
58.盛果期枣树土肥水管理技术宋海艳
59.花生抗重茬栽培技术王永良
60.信息动态
61.杏鲍菇菌株的品比试验梁春丽
62.提高玉米制种质量及产量的技术应用贾敏
63.大果榛子高产栽培技术周玉秋
64.推行农村会计委托制的实践与思考王红霞
65.加强测报网络建设推进测报工作数字化芦秀云
66.更新农业技术推广理念丰富农业发展内涵吴孝军
67.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刘英华
68.兴安盟地区燕麦生产情况调查关勇
69.朝阳县设施农业存在问题与对策蔡锐
70.对建平县农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郑素薇
71.长株潭地区发展"两型农业"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王海文
72.凉城县麦胡图镇特色农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靳林宝,岳清秀
73.忻州市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郭刚
74.初探大豆超高产群体的建立和适宜表达王冬雪
75.一村一品——农牧民增收新途径王栋,杨旭东,穆宝芬
76.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科学管理董国华,孟元刚
77.乌拉特前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思路曹海
78.朝阳县保护地建设存在问题与建议王文侠HttP://
79.淮安市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陈小敏,郑金先,史纪锁
80.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的探讨高山平
81.加强农民培训搞好农技推广工作韩晓燕
82.现代农业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蔡金华,付反生,张玉军
83.浅析首府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杜延东
84.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土地必须合理流转韩雪梅
85.浅析养殖小区沼气工程及联户沼气工程建设发展前景辛冬斌
86.新条件下芦苇的栽培与管理王金爽,徐延飞,陈晨,罗彦江
87.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地方病严重区水文地质特征及防病改水对策郭常来,蔡贺,张顺宝,王长琪,李旭光
88.营口市饮用水源地有机物污染现状调查分析孙丽敏
89.武山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成效分析现代农业 康茂金
90.关于忻州市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畜牧业的调研报告周旭萍
91.农村户用沼气池快速启动方法及运行管理技术张丽华,陈元晓,欧春霞,郝有乐
92.论采矿与环境保护治理措施钟毅
93.浅谈河道治理中的环境保护仵燕,姬传华,徐广军
94.一种基于B/S结构的气象管理信息系统高金祥,郭家旭,刘志,刘宝坤
95.异黄酮与葛根素做比较异黄酮雌激素样作用更强的研究进展王长梅,大能太,格日勒图,温都苏,莫如德勒
96.内蒙古农垦肉羊饲养生产技术推广经验总结韩忠海
97.寒冷季节如何养好肉鸡马岳
98.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治疗王辉宇,王海燕
99.宁夏地区渔业养殖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王亮,杨彦军
100.浅谈拖拉机安全生产现状与事故预防王政显
101.发挥农机购置补贴作用促进建平县农机化快速发展张静超
102.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模式研究宋超群,周玉玺
103.以生态保护为深层控力下的人口容量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王兴国,刘霜,刘爱文
104.对超龄绿色食品问题的分析研究朱伟伟
105.浅析老子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赵桂英,郑锦阳
106.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论析高玉芹
107.河流黑臭污染治理方法研究进展王鲁宁,王平,朱健,李捍东
108.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会计处理张永亮
109.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沈磊
110.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韩丽萍
111.浅析园林艺术及美学思想杨青,马可静
112.河南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杨卫军
113.减小数控加工误差的思考刘莉
114.关于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思考——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沈雪达
115.加强班集体建设德育是基础王雷明
116.现代农业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徐磊
117.《CAD》中三维建模的分析与绘制李蓉,时小锋
118.高职《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刘玲玲
119.创建和谐课堂从微笑开始刘红梅,王成花
120.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相结合开创农资市场监管机制杜晓云
121.关于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范琦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7
关键词:设施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温室
1现代农业技术现状
在我国农业塑料大棚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现代化农业蔬菜栽培技术方面温室大棚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其对于现代化农业体系的构建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日益完善化,现代化农业在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以下显著的独特优势:第一,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规模化。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日益完善化的今天,某些重点产业开始向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利用集合经营的方式,促使生产成本得到显著性的降低,促使蔬菜供应逐渐丰富化。在现代化农业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现代区域经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资源在开销方面得到显著的减少、农户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开始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现代化农业得到更为迅速的发展;第二,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自身显著的特色,农业发展过程当中,现代农业的特色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开始不断的展现出来,目前,农业开始向商品化、产业化、工业化及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目前农业早已演变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并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日益升高,很多资源开始由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断地聚集,促使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
2农业蔬菜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棚膜的选择
对于农业蔬菜栽培而言,棚膜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对于蔬菜最终的种植成效有着直接性的影响。通常状况下,棚膜选择的过程当中要尽可能的使用那些无毒、高透光率、拉力强、使用时间久、保温及增产性能良好的棚膜。因棚膜的选用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种植出无污染、无滴性能好的蔬菜,因棚膜整体有着非常好的透光率,为此,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蔬菜生长所需的光照,这与一般性质的农业膜对比来看,棚膜能够很好地促使蔬菜增产增值,当下,无滴保温防老化膜和高保温无滴防老化膜在我国运用范围是最为广泛的。
2.2光照的控制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众所周知的简单道理。蔬菜在正常生长过程当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要素,对蔬菜的最终产量和质量而言,光照强度能够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为此,蔬菜生长的同时我们要有效地借助自然光,同时可通过人工补光的方式来促使蔬菜产量得到显著的增加。在初春、冬季来临之时,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外界自然光照并不特别强烈,为能够促使大棚中的温度得到有效地保障,通常会在棚膜外表增加一些其他的物质,从而达到降低棚内温度的目的,为此,日常中要针对蔬菜的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人为的补光,来帮助蔬菜接收到更多的光照,增加蔬菜的产量。
2.3采取适时通风措施
农业蔬菜在具体生长过程当中,其对外界的温度是有着具体要求的,若外界温度过高,则需要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蔬菜得到正常的生长。大棚当中经常会通过降温的方式来达到促进蔬菜生长的目的:以通风的方式进行降温,亦可通过避光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在不通风的情况下来进行遮光,能够很好地促使大棚中的温度降低5°左右,有效的通风不但能够促使大棚中的温度得到明显的降低,同时能够很好地确保棚内的空气保持很好地流通状态,把其他的有害性气体第一时间排除出去,这样棚内蔬菜病害的发生概率会得到很好地降低。此外,还能够起到提升蔬菜光合作用、提高蔬菜产量的目的。通风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通风口需要避开避风的位置,要不停的转换通风口的方位,并且要确保通风量的转变,不可在通风口的位置出现温度迅猛降低的现象。
2.4壮苗的选择
种植蔬菜的过程当中,一部分能够进行直接播种,大多数的蔬菜都需要预先进行育苗移栽的,像一些瓜果类型的蔬菜都是需要进行培育的,只有选择壮苗才能够达到高产、高效的最终目的。当前,一些蔬菜育苗通常为露地育苗、夏季遮荫育苗及冬春季保护育苗三种,为此,在进行壮苗挑选的过程当中,尽可能地需选择一些菜根粗短、节紧密;菜茎粗且短,节紧密;菜叶片大且厚,菜叶色浓绿;无任何损伤、未发生病虫害,并且蔬菜苗壮实均匀的壮苗,蔬菜苗在移栽的过程当中一般可选用护根育苗的方式,这样便能够起到对大多数根毛有效保护的目的,并且也能够促使早期蔬菜产量的进一步增加。
2.5施肥要求
施肥作业当中,通常是以有机肥为主的,同时可恰当的施加一些基肥。可是,整个施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蔬菜的类别、土质状况等来挑选最为恰当的施肥类型,确保恰当的施肥数量。除此之外,一定要确保蔬菜种植区域内土壤的通风和透气性能。平时对蔬菜进行施肥的时候,最好不要长期使用基肥或追肥,我们可在肥料中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确保施肥整体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
3结语
伴随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性的增高,可是,在当前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等现实状况下,怎样促使蔬菜栽培技术不断提高,促使蔬菜质量及产量不断地增加。
【参考文献】
[1]陆金鸣.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北京农业,2014(36):39.
[2]尹净.现代农业蔬菜栽培技术及栽培要点分析[J].农技服务,2014(6):39.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篇8
论文摘要 现代农业在推动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本文从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现代农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出积极推广少耕、免耕、作物残茬覆盖、合理施肥、节水灌溉和有机农业生产等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上世纪30 年代初, 化肥、农药的相继出现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标志着现代农业时代的到来。在现代农业时代,化肥、农药及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机械化作业强度的不断提高、作物耐肥品种的推陈出新以及栽培技术的不断创新, 共同推动了农产品产量的快速增加( 主要是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与此同时,现代农业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1 现代农业的负面影响
1.1 地表水及地下水污染
长期以来, 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导致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一直是农业及环境科学家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化学肥料, 尤其是水溶性极强的氮素化肥, 不仅可以通过地表径流冲刷到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中, 而且可以通过降雨及灌水等淋溶到泉水及深井水中。农业生产活动被认为是硝酸盐污染水环境的最重要原因。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氮素化肥的超量施用, 提升了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含量, 从而导致了水环境的富营养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在粮田面积减少的同时, 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面积迅速扩大。农民在经济作物上的投入远大于粮食作物, 由此带来的农业化学污染也更为严重。
1.2 作物的抗逆性下降, 农产品的品质降低
化肥、农药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施用, 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组织中硝酸盐和氨基酸的含量, 并使植物的细胞壁机械强度减弱, 从而诱发植物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如此, 农业化学品的超量施用还可以导致植物收获物中维生素C、有机酸及可溶性糖等营养成分的降低, 从而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 植物吸收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后, 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
现代农业对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由此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病、虫、草害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为了尽量减少病、虫、草害带来的损失, 不断增加用药量和不断使用农药新品种成为农民的普遍选择。杀虫剂的大量施用给害虫的天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使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努力陷入了一个“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 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的恶性循环。
1.3 土壤肥力下降及土壤酸化
现代农业的另一特点是土壤的机械化作业强度不断加大, 由此导致的土壤水蚀和风蚀及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后果是农田土壤肥力的下降和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 而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则是频繁的土壤作业造成的表土疏松及径流加剧等。
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除了容易引起土壤养分失调外,更为重要的是导致土壤酸化、板结、土壤的渗透能力降低等, 致使土壤的生产能力下降。
2 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2.1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耕、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数量, 提高土壤的渗水性, 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 提高土壤抗水蚀及风蚀的能力, 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提高水分利用率, 全方位培肥地力, 从而有效地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免耕技术是一项高效低耗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它不仅适合于水浇地, 更适合于旱地。该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农业的节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的水土流失问题, 而且使土壤不断培肥, 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至少包含施肥量及施肥时期两方面的内容。按照作物的需肥规律合理进行肥料运筹, 不仅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而且可以减少因施肥不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许多农民群众为方便起见, 将全部或大部分氮肥在播种前或播种时做基肥一次施入, 造成肥料的浪费和地下水的污染。这种传统的施肥方式既不利于提高肥效, 降低生产成本, 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3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2.3.1 革新地面灌水技术, 改大水漫灌为沟内渗灌传统的大田作物灌溉技术多为大水漫灌。这种灌溉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 破坏土壤结构, 而且也是造成农业化学污染的重要原因。而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不仅可节水30%以上, 而且可以降低田间湿度, 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及抗病能力, 从而减少杀菌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 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沟内渗灌, 不仅便于浇水管理, 而且使灌溉水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少了60%, 从而减少了水蚀, 保护了土壤。
2.3.2 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
植物的根系在受到水分胁迫时会产生化学信号并输送到叶片, 叶片在感知根系受到水分胁迫的信号后会降低气孔开度或关闭气孔, 从而减少水分消耗。根据这一原理建立起来的非充分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
于振文等专家( 2001) 对高产小麦高效灌溉技术及其生理基础进行研究后认为, 在底墒充足的情况下, 小麦生育前、中期适度灌溉, 在保证适宜亩穗数和幼穗正常发育的前提下, 适当抑制营养生长; 后期补充灌溉, 延缓根系及功能叶片的衰老, 保证穗粒数和粒重。这样, 就可以将传统的3~5水减少为1~2 水, 从而使灌水效益显著提高。
2.4 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
为了克服现代化学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壤酸化、农产品的品质下降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等负面效应, 自上世纪70 年代开始, 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以拒绝施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为基本特征的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与现代化学农业的本质区别在于, 现代化学农业栽培管理直接目标是作物, 如使用化学肥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而有机农业栽培管理的直接目标是土壤, 栽培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土壤生物( 土壤动物及土壤微生物等) 的需要, 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创造健康土壤环境的目的, 如使用有机肥的直接目的是为土壤生物提供营养, 通过土壤生物的活动达到培肥地力的目的。
现代农业栽培技术范文
本文2023-12-04 18:02:31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