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范文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措施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多变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由此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不断的冲击,孩子的道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凸显。家校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把“家校合作”界定为是由家庭和学校群体的相互平等配合支持的过程;其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切活动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合作不是单向的,是家校双方相互理解配合完成的。
一、西乡塘区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学校概况
南宁市A公办学校(应调查学校要求,文中两所学校均用化名),创办于1960年,现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有21个教学班,900多名学生,46名教职工,原属于南宁肉丸厂子弟学校,主要生源为该厂职工的孩子。随着肉丸厂倒闭,学校交由城区管理。
南宁市B公办小学创办于1951年,属原柳州铁路局管辖的一所企业小学,是铁路局基础教育长期打造的一所品牌学校。2004年8月移交南宁市原城北区政府管理,现有29个教学班,1700多名学生。学校生源主要有铁路职工子女、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小商贩子女。
(二)调查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产生断层,教师对学生的失望转成对家长的抱怨,家长对孩子成绩的不满转为对学校的怀疑和对教师的不信任。面对这种情况,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相互信任、权利对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设计了《 家校合作情况调查问卷 》。问卷有三类,分别为家长卷、教师卷和学生卷。为了使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其中家长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回收率是95.33%,教师问卷50份,回收48份,回收率是96%,学生问卷150份,回收147份,回收率是98%。
(三)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如今小学家校合作表现出以下特点。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普遍较高
调查显示,关于期望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到大专以上的教育,其中希望达到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占95.71%。
2.合作意愿强烈
从青少年的发展来说,家庭与学校都是他们成长经历中的“重要他人”,两者的影响是同等重要而又缺一不可的。[1] 调查显示,100%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在教育孩子中,家校合作很有必要,意识到家校合作对其工作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并且有意愿主动开展家校合作。同样,家长也普遍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都表示乐意参与家校合作工作。
3.家校开始相互理解,但仍存在归因不一、责任认同不一的情况
调查表明,虽然在合作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双方已经开始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但是在家校合作过程中仍然有相互指责、归因不一、合作不足的情况,详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知,家长归结的原因主要是在“工作忙”上,而教师主要是集中在“不关心子女”和“缺乏合作意识”上。两者归因明显是有差异的,有为自身推脱责任的意味。从表2中虽然看到大多数人都认同了教育的责任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但还是存在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4.家校沟通方式、沟通内容比较单一
家校合作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家校之间的联系应该是多渠道、全方位的。从表3的数据来看,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主要偏爱电话联系的方式,家长选择电话联系的占70%,教师占42.31%,是占比重最大的一种方式。而有18.75%家长主要是通过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来向教师了解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家长不太重视家校合作。从表3也可以看出网络沟通应用得很少,只有1.25%的家长在应用,这种便捷的方式没有能够得到推广应用,主要是受到经济条件制约,有48.57%的家长是工人、农民或服务业工作人员,他们学历偏低,能使用电脑的人少之又少。从表4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沟通的内容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孩子的学习成绩,重智育,而对品德习惯这方面关注程度不高。
5.教师较为主动,合作具有偶然性
家校合作本应该是家庭学校的相互过程,但从表5可以看出,教师较为主动,家长家校合作意识比教师弱。从表6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沟通频率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的特点,他们偶然进行的交流范围是比较狭小的,多在孩子学习或品德出现异常的时候,双方才走到一起。
6.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小,层次较低
调查中发现,目前家校合作单向为主这一现象有所改善,家长有一定的发言权,在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中,100%的教师表示经常会为家长留出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87%的家长表示与教师交流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25%的教师表示学校经常会征询采纳家长的意见,75%的教师表示学校有时会采用家长的意见。经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家长的建议只要是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方面会考虑采纳。关于家长在家校沟通中的权利,75%的教师认为家长的权利主要是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认为能够参与学生评估、参与学校管理的只分别有16.6%、8.33%,可见,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家长参与的广度小,且层次较低。
7.家校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组织松散
家校合作活动计划是实现家校合作目的的基本保证。系统、周密、科学和具体的活动计划能对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促进作用。[2] 现在学校中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主要是家长委员会,该机构没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调查中66.67%的教师认为没有存在正式的家校合作机构或组织。在访谈中也发现,家校合作的活动都有一定的依附性和临时性,活动多依附于学校的活动,多数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而活动。他们的工作缺乏系统性、独立性,缺乏一定的实效性。
二、西乡塘区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校合作机制方面
1.没有相应政策法规保障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各方已达成共识,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形成专门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对家校合作的开展给予支持。
2.正式家校组织机构欠缺,监管力度不够
要顺利开展家校合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协调,这就需要一个科学、系统、正规的组织机构。调查得知,目前社会尚没有正式家校组织机构,学校中的相关机构比较松散。所以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呈现出连续性差、随意性较强的特点。
(二)学校方面
1.教师负担过重
目前学校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除忙于常规的教学之外,还要面临很多的校内外检查、评估、竞赛或各类课题等,这使得教师很多时候无力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部分家长的不配合,也可能造成他们无兴致和没热情于家校合作。
2.学校资源占有量少
学校是否拥有充足的资源会影响到家校合作的进行,例如,校园的大小影响着是否能够为家校合作提供合适的场所,资金充足就能组织更多家校合作的活动,包括宣传科学教子的讲座,亲子活动以及创设教育合作网站,等等。很多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明显不足,所以在组织家校合作上往往力不从心。
(三)家长方面
1.家长有一定文化,但素质不高
父母的文化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品德面貌及抱负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3] 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他们的教养态度、参与教育的热情以及参与合作的态度关系非常密切。本次受调查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主要是初中和高中,大约占67.14%,有7.14%的家长只有小学学历。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往往在教师与其沟通有关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之后,做出的反应要么就是不理会,一切照旧,要么就是非打即骂,唠叨不停。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反感。
2.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直接与受教育者的物质生活、学习环境、健康条件等方面相联系,是影响子女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4] 一般来说,低收入、兄弟姐妹多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本次接受调查的家长的职业约半数是工人、个体户、服务业人员。这些家长平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所以没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同时,虽然独生子女占的比例达到了75%,但是非独生子女仍占25%。大多数家长的收入并不算高,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这也是影响家校合作不能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推进小学家校合作的建议
(一)健全与完善家校合作法律法规
家校合作需要制度保障。尽管我们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和方针,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 》《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 》《 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等政策法规中涉及家校合作的某些方面。但由于这些法规都是宏观的、倡导性的,缺乏具体而明确的对权利和义务方面的规定,在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方面,显得不够有力。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家校合作中学校、家长的权利及义务,使家校合作走上有法可依的法制化轨道。
(二)建立完善家校合作组织机构
家校合作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同时可以更好地推进教育的发展。比如,美国中小学校的“家长教师协会”,其宗旨是推动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活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健康发展。[5] 对于学校教育的发展,贡献极大。台湾地区也已经建立了家庭教育推广服务网络,发挥其及时、全面的家庭教育服务作用。[6] 借鉴国外及区外的经验,家校合作组织机构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全国性的家校合作机构;第二类,地方性的家校合作机构。全国家校合作机构,负责制定家校合作的总目标、方案,从宏观上指导家校合作的实施,对家校合作进行宣传和研究。地方性家校合作机构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合作方针、政策、计划,同时监督、检查本地区家校合作活动的实施情况。
(三)学校明确责任,落实举措
1.明确教师、家长、学生各自的责任
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成功地扮演自身的角色,是家校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可根据本地区及本校的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家校合作制度,便于在实践中更好地操作与把握。
2.加大宣传,强化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如开设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宣传、增加校园网上的家校合作论坛板块;定期组织教师进社区,利用讲座、板报等宣传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并且帮助他们解决教育难题等。
3.完善家长委员会,利用好各种家长资源
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平台。家长委员会的设立应更正规和完善,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明确的职责安排、明确的活动方案。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获得家长资源,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
4.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提倡灵活多样的联系方式
除了坚持电话、家访、家长会等传统方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校园通,班级家长教师联系QQ群,或用短信、邮件的形式加强联系,此外还可以开通热线电话,开展家校联谊会,等等,让家长走进校园,教师走进家庭。
(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与学校达成共育意识
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参与教育的广度与层次,与学校达成共育意识,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台湾中小学家长会制度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桂教科研〔2010〕14号。】
(作者单位:刘冬梅,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盘梦婕,南宁市五象小学,广西 南宁,530000)
参考文献:
[1]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系统中个性化推荐的设计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丁伯正.试论家校合作[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3][4]高峰.学校家长工作[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5]杨天平.美国:规范和引导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当代教育科学,2004(9).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2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学校;教育
一、家校合作及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
1.家校合作是什么
(1)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而教育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学校教育又牵扯到千家万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合作也成了教育的重点。传统的观念总是认为教育的责任在学校,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推给学校,其实,家庭同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家校合作在今天的学校教育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2)家校合作的概念。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互相协调的一种教育方面的互动合作。
2.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现状
教育界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农村小学的问题也很多,然而农村小学学校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合作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对于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方面已经有了合作的意愿和倾向,根据一些研究调查表明有70%的家长认为自己提出的建议可以被老师和学校接受,一些家长也经常打电话向学校的教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和一些其他的在校表现,学校及教师也时常和家长进行沟通。
(2)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实质性的交流。学校和家长进行交流的时候可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为了完成这些活动教师的心思可能都在怎么举行活动、怎么能让活动更丰富多彩上,对真正有效的交流上可能就会不到位。其实,有些复杂的活动只会让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而违背了从活动中进行家校合作的本意。
(3)家庭教育在观念和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孩子一旦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学校教育有问题,把责任都推给了学校,而不作自我反省。
二、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
(1)家庭方面。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个人素质也不尽相同,对孩子的家教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家校合作沟通交流的时候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2)家长的教育观念农村的家长素质水平相对不是很高,教育观念也很传统,传统的认为,家长总是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地位,孩子什么事都要经过家长的同意才可以。孩子做错事经常会受到父母的严厉斥责或打骂,甚至有些家长的做法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的孩子的想法总是被压抑,也不敢和父母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又进一步拉大,在学校里就算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也不愿向父母提。
(3)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严重的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师如果有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去进行家校合作,家长方面但凡有些想要了解孩子情况的意愿,这家校合作就可以顺利地进行。当然,合作是双方的,需要双方都积极主动才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学校方面,一些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不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这样教师不说,家长不问,家校合作也不进行,双方合作意识不强。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家长和教师的做法,毕竟大多数的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目的还是一致,都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然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和教师进行交流。
三、关于家校合作的对策
(1)对于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规范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家长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主要方式,学生在校的情况由教师向家长进行传达,使家长随时随地全面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但目前笔者经调查发现家长往往流于形式,成为学校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成绩和老师向家长告状的代名词,把学生至于被动地位,使学生对家长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并且阻碍了家校之间正常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对家长进行全新的定位,改变引导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同时与学校教师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不以成绩论能力,多方面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与教师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与义务。
(2)学生家长需进行自身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修养。家长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教育知识,了解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避免与教育规律发生相冲突的事件而阻碍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师按照教育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家长对此应支持教师工作,帮助教师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推动力,同时让家庭成为学生学习的有利因素。
(3)学校教师进行及时家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在校有任何问题,教师无论花多大时间精力都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了解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在与家长在沟通过程中应秉承真诚尊重的态度,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家长不可过分溺爱学生同时教师不可单纯从某方面否定学生。
(4)实行家校共读的方法实现学校学生家庭三者的全面联系共同促进教育的提升与发展。推行家校共读即推荐家长统一订阅某本教育杂志,每月与教师共读,这样使缺少科学教育知识的家长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引导家长们科学地处理家教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从中担当阅读引领的作用,以学生为沟通的桥梁,如让学生带传口信推荐家长特别关注杂志中的某几个篇目等。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家长教师三者均受益,同时使家校合作亲子化生活化便捷化,提高了家校合作的效率,使家长充分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和教师教育过程,加大了其对教师的信任感和配合度,使家校合作有效性提高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农村家校合作的问题和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04
[2]丁月、陈静.《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现代教育科学,2013,10
[3]蔡伟峰.《增强农村家校合作有效性的实践探索》.教育导刊,2013,02
[4]杨荣明.《农村家校合作策略》.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7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3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056-02
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教育学界对家校合作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普遍提高,但在具体的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以及策略中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家校合作的“内涵”思考
家校合作就是在家庭与学校平等积极沟通的基础上,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教育的行为。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这强调家校合作是一个平等的过程,家长、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
二、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实地调查,分析家校合作现状
(一)调查对象内容分析
家校合作在农村小学中一直不太受关注,但是这是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家校合作来提升家长教育素质,因而我们对陕西省洛南县A小学家长进行了实地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124份,剔除无效问卷4份,剩余有效问卷120份,回收率为92.31%。A小学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其小学家长与教师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A小学生家长多是农民,家长们的学历水平基本偏低。他们的职业身份属于较低社会阶层的农民或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收入不高,不能为家校合作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障。超过60%的家庭是非独生子女家庭,这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带来不良影响。
(二)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分析
1.A小学家校信息交流中积极方面
教师是家校合作的组织者、策划者。在调查中,A小学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态度逐渐向好转变,并在合作内容和合作方式上比较多样化。教师对家长态度上真诚相待,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生学校教育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如电话、短信、网络等与家长保持联系。问卷分析显示,家长则把学校看作是教育合作的帮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主动地参与其中。
2.A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弊端
一是家校合作缺乏系统性,呈现低层次水平状态
从教育政策制度来看,我国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措施,由于A小学教学任务繁重,应试教育对学校和学生的影响,学校难以把家校合作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工作之中,学期初制定的家校合作计划,容易受到可变因素影响,致使家校活动在时间上不连续,在内容上没有衔接。A小学教师与家长信息交流活动整体存在一种自发、松散状态,也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指导和规划。家校合作中缺乏一套明确目标和工作规范,呈现低层次水平状态。
二是家校信息交流片面性,缺乏双向互动
交流的双向畅通是家校合作的基础。在传统的家校关系中,学校一直处于指导地位,家长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A小学在教师与家长信息交流过程中,家长认为自己的观点得不到切实的表达。此外由于家长的身份特征自认为是落后的,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对老师一味地赞同。在调查中一部分家长反映,家校合作的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笔者就家长会这一最常见的合作方式,对家长进行了采访,先由班主任讲话汇报近期学校的工作,内容主要为学生在校的表现、考试的成绩排名等。家长意见基本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也不想发表自己的教育观点。
三、A小学开展家校合作存在的阻滞因素
(一)家校合作制度范章程的缺失
现时期,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未规定家长必须参与学校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这说明家校合作在我国历来受到重视,但由于制度的缺位,导致目前家校合作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家校合作水平层次低。在农村小学中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甚少,并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学校更为稀少。家校合作需要制度的保障与维护,加快和完善我国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家校合作法律颁布实施,是推进家校合作良性开展的当务之急。
(二)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受经济条件限制及观念意识单薄
在受调查的A小学中,由于所处地域关系,小学生基本是农民子女并且部分为留守儿童,学生常年寄宿在学校里。家长以外出务工为经济来源,许多家庭都供养2个以上的孩子,家庭经济紧张,家长们疲于奔波,在问卷调查中,75.6%的家长表示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与自己的工作时间相冲突,身处外地的他们根本没法参加。
在调查中,家长对参与家校合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家校合作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对家校合作态度消极,在观念中固守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不愿参与家校合作活动,访谈中笔者发现,一部分的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认为开展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在与老师的谈话中,家长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对孩子在校的其他方面表现漠不关心。
(三)学校对家校合作认识误区与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不足
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学校教师认为,小学生家长不懂教育工作,缺乏专业技能和素养,他们参与学校教育的热情值得肯定,但如果家长真的进入学校教育,干预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则又有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学校对待家校合作的态度上模棱两可的。另外教学质量的考核和升学压力也让教师丧失部分自主权,忽视了与家长的合作。此外,A小学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不断增长,但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很少有家校合作方面的知识,教师缺少专业的家校合作教育的理论指导。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对家长提出的一些教育问题无力回答,往往以自身学校教育经验作为参照,使得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方法几乎成为学校教育延续。
四、农村小学家校合作走出困境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健全家校合作制度,构建家校合作新模式
从法理层面促进家校合作的良性开展,制定相关的法律规章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在法律上明确学校、家长在教育中的权力与义务。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切实完善家委会工作机制,发挥其作用。汲取国外家长教师协会(PTA)先进经验,构建“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家庭联动参与学校教育”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二)完善教师能力培育方案,搭建家校信息交流平台
教师是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有学者研究,我国的师范院校并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家校合作在师范生培养方面是严重缺失的。因此教师的职后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培养要结合校本特色,培养课程设置中要对家校合作的理论思想加以探讨,而且应具有相关技能培训的内容,如有关家校联系的途径知识,家访的技巧,如何召开家长会等,以更好地促进教师家校合作能力的提高。
网络的不断普及,使搭建家校信息交流平台成为可能。建立家校合作QQ群、飞信群、已成为教师和家长进行联系的新渠道。网络为家校合作带来了便捷。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家校合作论坛”,开设“家教理论”栏目与家长进行双向互动。家长可以掌握一些家教的方法,真正体现家校合作的实际意义。
(三)家长展现参与学校教育意识,积极融入自我资源
在家校合作中家长的参与程度关系到其效果,家长应该抛掉思想包袱,客观认识自己的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家校合作活动来,保持家校教育一致性增进家校共育的合力效应。家长通过学习家庭教育基本策略提升自身家庭教育素质,才可以共同构建“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家庭联动参与学校教育”的家校合作新模式。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构建一个目标明确、优势互补的家校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保持家校教育一致,也有利于新课改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陆春晔.影响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D].苏州:苏州大学,2010.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4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策略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两大场所,当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中也得到了良好的熏陶时,才能够确保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但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状态来看,较多学生和家庭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情况,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问题进行研究十分的重要,能为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提供有利的基础。
一、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1、合作能力不足,效果不佳。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并没有足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而存在着家校合作能力不足的情况,很难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影响,且家校合作仅停留在学校的单方面灌输中,学校总是以自己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指定家长辅助孩子执行相关计划,家长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安排并进行一定的配合,这样被动式的合作形式很难发挥家校合作的积极作用。这是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存在最明显的问题,也是家校合作效果不显著的关键因素。2、合作范围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现状来看,仅停留于对学生成绩方面的合作中,对于学生心理素质、品质素质、成长教育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为了确保学生拿到高成绩,学校和家长将全部的合作时间都放到了学生成绩的提升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机械的学习,不具备为人处世、与人相处的能力、素养、品质等,这对于孩子而言会构成心灵上的致命伤害。3、合作方式单一,缺乏有效的家长指导教育。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中,严重存在缺乏实际经验的情况,因而合作方式仅停留在单一的层面中,使得家长引导教育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目前合作方式一般停留在“家长会、家长联系薄”方式中,借助的都是国外的家校合作经验,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并不相符,这样一味模仿不去分析我国的教育实情,很难取得良好的家校合作效果,这也是导致我国小学教育家校合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之一。同时就目前实施的家长会及家长联系薄等单一方式而言,也不具备科学的规则与制度,成员间并没有相互沟通的意识及习惯,学校和家长之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的出现也不会去积极联系,使得现有的机构并不能发挥出应用的作用。
二、小学教育中增强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分析
1、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为了确保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必须要让学校和家长都具有充分的共育意识,让双方都明确自己对学生成长及教育中需要担负哪些责任,这样双方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互动与配合,毕竟学校和家长有共同教育目标,那就是让每个学生都真正的成才。因此,要让家长和学校都明确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这样在双方意识的引导下才能够确保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进。而想要达到点,需要学校及老师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充分的尊重家长,明白家长对学生教育的重要性,确保教育的统一性。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从生活、学校两个角度着手来开展教育;而对于家长方面,则需要意识到自己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影响,要善用积极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家校合作并不是只需要家长进行学习,还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参与,确保家校合作方式的科学性。因此,学校要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家长完成对孩子的教育,比如:家长讲座,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家长搜集不同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确保学生的快乐成长。同时,教育机构应该积极对家长进行指导与资金支持,使家长对孩子的指导更具针对性。此外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家长热线,一来能更好的支持家长的教育,二来能对教育知识进行更好的宣传,让家长更透彻的了解孩子的心理,引导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相信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之后,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会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3、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针对目前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随意性强的弊端,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模式来增强家校的沟通,分析学生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家校可以互换学生在家中及学校中具体表现的记录,有利于家校更具针对性的纠正学生生活及学习中处在的问题。同时,现代社会中各种网络交流手段非常频繁,家校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方式来对某些问题进行及时讨论,及时制定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理论知识、实践经验都比较匮乏,需要从增强共育意识,明确家校责任,合理利用多方力量,提高家校合作能力与效率,加强对多元化联系渠道的运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作者:陈林 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桥头学区
参考文献:
[1]肖新燕.教师视野下的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现状分析[J].思想战线.2013(S2)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5
【关键词】广东;农村中小学教育; 家校合作教育
中共“十六大”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条件远不如城市,家校合作教育①在中国远未臻至完善。因此,探讨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1 四会市江谷镇农村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现状特点
四会市江谷镇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部,属于珠江三角洲西部边缘区,其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居全省中游水平。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学校、个别采访,以及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该镇农村家校合作教育展开调研,共获得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学生问卷300份,男生占56.99%;家长问卷150份,男性占46.21%,主要是31-40岁年龄段的家长;教师问卷50份,64.00%为男教师,70.00%的教师学历达到本科水平。
综合各种调研材料,江谷镇农村中小学家庭与学校合作教育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基础型、松散型和学校主导型并存
1.1.1 基础型:在基础型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和学校或老师之间存在低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通常着眼于一些常见的鸡毛蒜皮的事务。如教师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校外情况的分别占28%和41%(见图1),家长向教师反映学生在家表现、了解学生在校情况的分别占26%和43%(见图2)。
这种这种类型的家校合作教育在当地最具普遍性,虽然时效性好,对于维持基本教学秩序具有一定作用,但是计划性和前瞻性差,其合作仅停留在低层次。
1.1.2 松散型:在松散型家校合作教育中,各合作主体没有明确的合作意愿和意向。家庭与学校双方彼此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家长和教师的合作具有偶然性。并且,这种偶然的交流范围狭窄,除非一些重大、突发的非常规性事务,双方很少走到一起。如除了教师问卷反映有54%的教师会经常主动与学生家长交流外,其余学生和家长问卷显示,教师与家长并不经常主动进行交流(见表1)。
1.1.3 学校主导型:在学校主导型家校合作教育中,学校、教师是主导,要求家庭、家长积极配合,家校合作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都较强。但是,这种做法不是一般农村学校所能企及的。因此,虽然这种类型的合作较为理想,但并不是所有学生家长都有条件、有心情予以配合,故不易广而行之。况且,学校主导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家长这两个参与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从而造成家庭、家长对学校、教师的另一种依赖。
1.2 各合作主体的主动性不平衡:在上述三种家校合作教育类型中,各合作主体的主动性都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
1.2.1 学校、教师最为主动:在家校合作中,学校是各主体中最为主动的一方。学校负责制定一切的教育计划、方式,学生及家长只能被动接受。而居于主动、主导地位,就意味着学校和教师承担主要责任,这样的合作,极易沦为单方面一手包办。换言之,就是不平等合作,其效果可想而知。
1.2.2 学生表面上主动,实际上最为被动:学生在家校合作中,既是桥梁,也是合作效果的承载者。多数家校合作的信息都是学校、教师通过学生向家长进行传输;家校合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师在与家长的相互配合下作用于学生的。尽管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占51.97%)认为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见表2),但实际上学生对于家校合作的方式、内容、评价等几乎没有发言权。显然,学生在家校合作中表面上主动,实际上是最为被动的一方。如此的合作现实,自然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主人翁精神也非常不利。
1.2.3 家庭、家长较为被动:家长由于自身的意识、素养,难得主动,再加上目前的教育体制,在家校合作中成为较为被动的一方。没有主动性,积极性便无从谈起。根据调查,对学校活动很重视,基本每次都抽时间参加的家长不超过半数,只占43.37%;大部分家长对学校活动并不积极(见表3)。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动性低下,这其中不仅受农村社会生活实际、家长自身素养等原因的影响,学校一手包办对学生的教育也为家长主动性的低下找到了借口。
1.3 合作形式单一,“以一对多”:
江谷镇家校合作的形式单一。不论是教师问卷还是学生家长问卷,位居前三位的家校合作的形式选项都是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电话这“三板斧”(见表4)。
这种“三板斧”式的交流方式时间短、次数少、概括性较强。教师只能对全体学生的总体表现、平均水平等较为整体、笼统的资料进行表述;家长则只能根据学生所在班级的平均水准与自己心中对子女的了解进行比对,做出评价。
江谷镇家校合作的形式不仅单一,而且“以一对多”。一名教师需要同时面对数十名学生及其家长,由此造成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本应作为首选求助对象的教师往往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根据调查,遇到困难时首选向同学、朋友求助的学生占38.71%,居第一位;而首选向教师求助的只有34.41%,位居第二(见表5 )。由此可知,“以一对多”的大班教学不仅给老师带来了沉重的工作压力,而且也影响了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减弱了教师、学校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2 四会市江谷镇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农村生活环境不佳:中国农村生活环境仍然处于贫困和落后阶段,生产与交通的长期滞后影响着家校合作教育。虽然近年国家减免了农业税,并且对农村基础教育实行“两免一补”,但是现在农村经济的主体依然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效益差;对于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约束,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这与我们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太忙成为家长不能参与家校合作教育的首位因素,占41%(见图3)。
2.2 农村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图3还显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也是影响家校合作教育的重要原因(占19%,居第二位)。调查中,53%的家长仅有初中学历,拥有高中或以上学历的仅占15.9%。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加上不善于与人沟通,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少之又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仅能满足子女物质的要求;对子女学业方面的辅导缺乏必要的技巧和能力;将子女的一切培养都推给学校等等。
2.3 农村家长观念落后:现今农村“读书无用论”等旧观念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生活较为窘迫、子女较多的家庭,送子女上学的一个很朴素的想法是,在子女还未成为劳动力之前让其有个去处。只要子女年纪稍长,就辍学打工以养家糊口。同时,农村养儿防老、生女赔钱等旧观念依旧盛行,超生、重男轻女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如在调查中,家中只有1个小孩的家庭只占29.55%。这些落后的观念使许多家长无法同时顾及多个子女的家校合作教育问题。
2.4 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尽人意: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素质有所提高,正如调查显示,70.00%的老师的学历达到本科水平,46.00%的教师教龄达到6-10年,38.00% 教师教龄11-20年。但不能否认,由于农村教育的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等问题,使得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认识和理解、对教师职业的归属感、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情和投入仍相当欠缺,从而使农村家校合作教育难以开展,不能落到实处。
2.5 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僵化:现今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评价机制并不完善。教育评价多以教师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一种量性的、结果性的评价,学生并没有参与对自己的评价。而随着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量化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家长同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前述家校合作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便是这种单一僵化评价机制的产物。
2.6 教师负担过重:目前农村教师的负担普遍过重,大班教学或一师多班的现象屡见不鲜。常规的教学之外,无休止的检查、评估、竞赛以及所谓的继续教育,也令教师不堪重负。教师在繁重的班级管理、教学业务之余,能够花费于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的时间、精力并不多。甚至会导致有部分教师在负担重压之下,从而对家校合作没有兴致和热情,消极怠工。
2.7 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基于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必要使其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一种制度。而要成为制度,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家校合作关联到社会系统中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它们的合作需要来自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尤其是教育主管单位的管理。可惜这些目前都缺位,因此农村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松散、机制不完善,多数学校没有统一、正规的家校合作组织以及有效的评价机制,而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校合作活动也没有明确的、完善的规定和政策制度的保障,从而使家校合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3 改善四会市江谷镇中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对策
3.1 制定政策法规,建立评价机制:健全的法规政策是家校合作的重要保障,是家校合作的重要支柱,也是维系和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政策和法规的建立有利于实现家校合作的正规化、系统化,也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3.2 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超生,导致人口规模庞大,家长负担过重,无力教育子女,削弱家庭教育的效果。学童人数增加,势必分薄教育机会、资源,影响学校教育质量。因此,切实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才能够逐步减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压力,家校合作才能走上坦途。
3.3 提高农村家长的素质:提高家长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兴办家长学校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式和途径。定期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家长,不仅提高他们的素质,加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还可以密切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加强沟通,培育良好的合作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3.4 建立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是家校合作活动的重要载体。家校合作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可以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出现。各农村地区和学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设立如村教育委员会、家长教育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地方性家校合作组织,以利于保持教育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评价等方面的同步性、一致性,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合力。
3.5 切实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一方面,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除了常规的教学活动之外,停止无谓的检查、评估、竞赛活动,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家长联系,增加沟通;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也应少而精,讲求实效,而不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更不应以这种方式鱼肉教师。
另一方面,应提高农村教师生活条待遇,以此吸引、留住优秀的师资,提高教师推动广大农村地区教育工作发展的热情。于此同时,还应密切关注农村中小学代课教师的待遇、编制等问题,为广大农村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教育对于家庭和学校不仅是一种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与家长应该逐渐培养合作关系:从默契的伙伴关系到相互学习与支持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合作关系随着各方沟通的深入而逐渐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李方,张俊洪.现代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邝丽湛,王卫平,谢绍??何亮.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 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2002(3):49-52
[5] 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27-33
[6] 刘晓.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
[7] 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6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 家校合作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拥有专门的教师以及齐全的教学物资。同时,教育的过程具有计划性与系统性。家庭同样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小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作用不可小觑。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现状
1、班主任及家长对合作教育重视不够
一方面,复杂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安排挤占了与家长交流的时间,一方面,也有少数班主任认为自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以指导者身份与家长进行沟通,影响家校合作的效率。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严格的关于家校合作方面的管理规范,也没有关注到班主任投身家校合作积极性的调动。因此,难以保证时间上与效果上的强化。学生家长方面,少数家长认识狭隘,片面关注学生成绩,而不愿意将家庭的特殊性告知班主任,错失一些良好教育机会。此外,许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学习,学校就负有指导与教学的义务,在家校合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绝大多数小学家长因其年龄正处于家庭事业双重负担时期,受工作压力,社会环境影响,与班主任合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2、地位不平等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因为小学生教育问题而相识,产生合作关系,在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上,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应站在平等合作教育位置上。但在实际教育合作过程中,班主任往往更加主动,家长则更多的处于被动地位,既不知道什么时候参与到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也不知道如何参与配合教育。长此以往,家长与班主任在沟通中缺乏有效性,甚至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出现。
3.沟通方法缺乏科学性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日益进步,从家访形式到现在的电话或手机短信形式、微信群形式,都可以看出家长与班主任沟通方法逐渐多样化与便捷化。但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班主任片面倚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即短信、微信等聊天沟通工具应用,而忽略了传统家校合作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传统的家访或者电话沟通方式下,家长与班主任在教育思想、情感表达上更生动直接,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独特优势是现代信息技术所不能取代的。
二、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改善对策
1、大力宣传家校合作教育,强化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方面要向小学班主任以及家长大力宣传家校教育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现状总结,在实践中探讨出适合地区与学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模式,增强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对合作教学的认识程度。如通过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邀请校外教育专家开展教育讲座等,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实际现状与需求,鼓励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师及家长对合作教育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关注家校合作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对合作教育工作开展与落实成效显著的学校与个人进行表彰与宣传,提升区域群众对家校合作教育的认识度。
2、建立各级家校合作机构
家庭与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子系统,因为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而产生了密切的联系。在具体实践中,仅仅依靠学校与家庭自发的进行合作,很难保证合作的协调、监督、指导得到落实。这就需要建立各级家校合作的组织,自上而下的推动家校合作组织建立,提高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效率,提高教育质量。具体来说,可以成立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带动家长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到小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来。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在各区域内进行推广,层层递进,构建配套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以促进各地学校与家庭合作教育的开展。
3、不断创新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3.1 确立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
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增加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家长委员会成员可以与班主任共同参与决策班级事务。例如新学期一开始,计划班级内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学生的午餐管理、对学校的管理建议等等。此外,家长委员会可以较好的发挥优势资源,协调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矛盾,搭建沟通平台,而学校对于家长的认可与尊重,也使家长对合作更为重视,合作教育效果更显著。
3.2 开展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如培训型家长会,邀请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请某位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心得等。展示型家长会。帮助小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也使家长看到自己子女的进步,并对班级整体情况,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3 举行开放课活动
即在特定的时间里,邀请家长到学样听教师上课,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班主任可以先与家长进行沟通,介绍开放日活动安排,了解家长的意愿,并确定时间与地点,编制家长问卷,通过对小学生听课、就餐、休息各方面的综合了解,总结反馈意见,了解家长的想法,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3.4 开展亲子活动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少先队入队仪式等,不仅提供班与任与家长及时沟通机会,也使家长参与学校教学过程,使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
4、丰富沟通方式
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家长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家校通、群联系。针对比较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家访形式,电话形式进行及时解决。而对于一些常规性问题可以通过便条,家校联系手册联系家长教育孩子。沟通方式多种多样,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结语:
当前,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拥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更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合理的期望对孩子进行培养,却又缺乏科学的经验。而家校教育则较好的弥补了这些不足。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主要组织者与引导者,通过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可以为我国小学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郭中凯.章亚希.“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缺失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5,(8)
[2].陈丽兰.搭建家长与学生的桥梁――浅谈班主任如何处理家长与学生的矛盾.[J].东方青年.教师.2013,(13)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篇7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存在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270-02
家校合作是近年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新时期教育是一个开放体系,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则是关系到学生未来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家校合作的手段也更加丰富,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然而家校合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只有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进一步提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意识,增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经历,对新时期的中小学家校合作策略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和讨论,以供广大教育同行参考。
一、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任何工作能否顺利开展都需要有具体的制度作为其良好运行的保障。家校合作这一教育模式涉及到全体家长的参与,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往往存在较大差异,全面合作起来并不容易,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制定规章制度的难度,造成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家校合作无章可循,即便花费大力气制定出新的管理章程和监督机制,也不一定能与学校传统的管理体系相吻合,因此还可能缺乏可操作性,存在执行难度大、流于表面化或处于较低的层次等状况,严重影响到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每所学校都应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管理办法,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所有管理人员都做出相应的规范和制度。对于学生家长,要明确其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在家校合作的岗位设置、人员职责及考勤制度、学生应遵守的规则、合作关系管理办法、合作教育操作规程、合作资料管理以及合作档案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教学工作管理制度,有条件的还可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分别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细则。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得到具体落实,还应当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已有实践证明,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监管,能确保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利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内部也应出台一些与家校合作有关的指导性文件,如采取适当的考评激励措施,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将家校合作成效与年终考核、先进评选、职称评定等挂钩。在落实具体制度过程中,各级专门管理机构对所属人员进行日常检查或抽查,对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都要进行有效的考核监督。
二、成立专门机构,提升管理水平
目前很多的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认识不够,常常是遇到此任务时才被动地将这项工作交给相关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做法,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目前我国的教育基础还比较薄弱,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多数城镇中小学班级的学生数超额,再加之家长和社会的期望值加大,造成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不仅要面对超额工作量的任务,还要面对教学改革的各种挑战。繁重的班级管理和日常教学工作已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再让他们走向社会与家长进行联系、沟通,必然力不从心,只会导致部分人对家校合作失去兴致和热情。
成立家校合作管理的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明确机构中各部门的职权和分工,可以有效地避免合作过程中的组织松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家校合作直接关联的两个主体是家庭和学校,它们的合作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协调,目前家庭一方主要有家长委员会,而校方也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和沟通,并对家校信任方面进行宣传,进一步创设合作的氛围。实行新型的家校合作,必须要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专兼职家校合作人员队伍,使之能熟练地为家校合作提供指导和咨询,为此需要做的工作有给教师补习与家校合作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一些相关内容还应充实到有关课程当中;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等方面培训,帮助其摒弃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传统教育理念,远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家长的人格素质,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
三、构建网络平台,拓展互动空间
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有家长会、家访、家校联系簿、家长开放日、个别约见等,其中家长会和家访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两种合作途径。这些传统的家校合作渠道在增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交流与合作方面确实起到积极作用。然而,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家校合作途径的弊端日益显露。如家长会的内容单一、互动空间太小,大多是教师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与成绩等,成为教师个人的“舞台”;家访需要耗费教师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且时机不容易把握好,在当前教师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实现全面的家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在现代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网络是应用最广泛的联络沟通工具,也可以在家庭与学校间架构便捷的合作渠道。利用网络平台可开设专门的家校合作栏目,开通家校信箱、制作班级网页、建立班级博客、成立班级QQ群、搭建微信平台等。这些合作方式能够让家长方便地与教师及其他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分享交流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同时教师也能够借助这些方式与家长主动沟通,告知学生在校时的优异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与家长合作商讨应采取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现了家长与教师的及时互动。
四、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家校统一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而是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走向社会。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更加离不开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然而当前中小学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通常次数较少,且无法提供家长参与的环境;通过网络的沟通也不能够让家长全面地了解到学校的真实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范文
本文2023-12-04 17:07:5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