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范围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4 17:11:39浏览:1069

城市设计范围

城市设计范围篇1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文化 环境 塑造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伴随工商业的发展,城市崛起和城市文明开始传播。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进入新时代,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城市的象征,城市不在是满足于原来的功能,而是成为具有了很强地域特色的标志,因而出现了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设计方案,文化特色等等综合性的工作。总体而言,城市设计就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之魂的塑造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 ),很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名词的定义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城市设计的范围或规模,可大可小,从整个城市三度空间架构的制定,到地区内外部空间的安排,甚或一条街道弄巷的改善,一栋历史建筑物或地区的保留、维护,以及一个纪念碑、一棵树的设计安排,都可包含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它不但处理建筑物个体与个体间。同时也处理个体与群体间相互的关系。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城市设计实扮演着联系城市计划与建筑设计,协调整体的重要角色。

二、城市设计的内容与任务

城市设计的内容是:以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为主体对象,以城市物质环境形态以及人们在其中的行为和感受为中心,既要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交往、游慈、出行等各类活动的要求,又要考虑到符合人们对环境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要求。如可居住性、易识别性、私蔽性、活泼性或肃穆性等环境气氛,尺度、比例、层次、序列、对比、变化、场所感等审美要求。城市设计的内容随设计范围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城市设计范围可以大到一个区域、整个城市,小到一排灯具甚至标志物。概括地说,任何规模的环境形态的改变或土地开发利用,都需要进行城市设计。但城市设计范围的重点是:城市和社会的综合环境。

城市设计的任务根据不同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工程设计,如住宅、商业中心和公园等;二是系统设计,如公路网、照明系统。一组标准化的标志物等;三是区域或城市设计,如研究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建设新城,改建旧城区等。

城市设计是多层次的。城市设计过程应贯穿在规划设计的各个层次,即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建筑群布局乃至小品设计等,所有层次上都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三、城市设计的目标

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们创造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城市设计是对一定地域空间内的各种物质要素,在实现预定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使城市达到各种设施功能相互配合和协调,空间形式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的最优化。具体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统一领导下进行多专业的总体设计;另一种是在统一设计纲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专业设计,然后进行综合。这样就要求从事城市各种工程设计的人员,都自觉地按照城 城市设计的总体意图进行各自的工程设计。

进行现代城市设计除了学习、借鉴传统的和现代的优秀实例以外,尤其应该深刻理解现代城市生活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并用现代的技术和手段予以解决。重视功能,包括人的流动和交往,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城市的物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舞台”。正如设计舞台必须了解戏剧一样,设计城市必须熟悉和研究城市生活,并对理想的城市社会有所探索的追求。适应时代,是城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汽车时代的道路景观设计与马车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群众性活动的公园、广场与为少数人享用的古代私宅园林,在设计方法上也迥然不同。城市设计者要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的城市体型环境。

四、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的塑造

城市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缩影。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一个国家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在于这个国家的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实力。纵观当今世界,竞争不仅是经济力量的竞争,更是文化精神的竞争。一个新兴的经济型城市,如无文化底蕴,至多是一架经济机器,发展动力显然不足。国际上的大都市,巴黎、伦敦、纽约等,之所以能百多年经久不衰,就在于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引领时代新潮流。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外显,是能够激发人们思想感情活动的城市形态和特征,是城市内部与外部公众对城市内在实力、外显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它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以及市容市貌、市民素质、社会秩序、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城市文化建设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 城市的特色文化重点在于建设过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而建筑设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城市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它对整个城市的形态、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结构往往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上,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从物质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都关注实体(Mass)、空间(Space)以及两者关系,它们在城市建设范围中有着显而易见的重合,并呈整体连续性的关系。建筑立面是建筑壳和表皮,但又是城市空间这个大范围内的"内壁"。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同时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表现方式和展示。城市设计,就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之魂的塑造。其应着重表现城市文化、优美特色的基本设计要素。改善城市建设环境中未如人意的部分,并保存和巩固城市的特色,是整体城市设计的方向和概念。

城市文化的塑造是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城市设计需要为城市特色提供完整的方案和指导性方向,需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

1、宏观层面

(1)天然环境,天然环境的主要特点/组成部分,天然景观、文化或社会经济资产在地理和视觉景象质素上的直接及间接影响,配合天然环境和景观。

(2)人造环境,城市环境,加城市特色及创造高质素环境以促进城市景致,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视觉景物的适合性及显见度,景观和发展模式方面的协调,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地方特色的增强, 与历史文物环境的协调。

2、中观层面

(1)天然环境, 对天然景观在地理和视觉景像质素上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2)人造环境,地点的合适, 与现有观景廊的关系,对光线透射和空气流通的影响,与街道模式的协调,地标的适合性及所产生的视觉影响,整体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的协调,与地区文物的协调,对四周环境的影响。

3、微观层面

(1)天然环境,在功能上与天然环境的配合,与当地天然景观的配合

(2)人造环境,适当配合街道环境和功能,方便行人的环境,人本比例和提升质素,空间感的建立 应用范围 城市有本身的发展需要,所采用的城市设计概念,均须切合城市的需要。因此,城市设计指引不应作出过份严紧的限制和规定,而是造就有创意的设计。城市设计也应以每个城市需要塑造的文化特色和园林景观为指导,进行城市街道,景观,建筑,文化等个方面的设计。

随着经济建设的腾飞,我国城市化的步伐也在加快,城市设计随之也就成为摆在建筑界的一个新课题。做为当代的建筑师,有责任,同时更有义务,用自己的智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找出一方良药,让城市在我们这一代健康地成长起来,并为后人的城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

城市设计范围篇2

关键词:城市设计 建筑设计 相异性 制约 促进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各种类型的建筑促进了城市的长足发展,全球城市、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及生态城市等各种类型的新城市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设计是以建筑的环境为对象,以创造和谐的秩序,提高环境的质量为目的,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等内容,强调人文认知和整体关系的一种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具体性和图形化。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建筑设计通过设计建筑物的室内空间组合形式和外部形体,来满足建筑使用、经济和美观要求,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但建筑物的“新,奇,特”可能成为人们批判的焦点,如近年来网络上涌现的中国十大最丑建筑物,强烈的建筑个体表现欲忽视了人文诉求、历史文化传承性和城市环境的整体和谐性,易遭人病诟。

城市建设的发展正面临着由量向质的转变,如何处理好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对于城市形象的维护、和谐社会的建立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相异性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委托主体、利益团体及设计出发点各有不同。城市设计以城市宏观背景为范畴,各个建筑做个城市设计的单体,强调与城市大环境相协调;建筑设计立足于小尺度空间,突出规划范围内建筑,对周边环境考虑甚少,二者对比见表1。

表1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对比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对独立,其设计层面、实施过程和设计成果都存在差异性。城市设计是安排城市发展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仅以一条外轮廓线抽象概括具体建筑物,致力于解决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利用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构造和详细尺寸、材料做法,来满足建筑实用功能要求,来解决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3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相互制约

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在现实中表现出相互制约性。因为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一般相互分离,缺乏有效沟通。虽然同属设计领域,但两种设计行业的分工细化和跨越式发展过程中,摩擦也愈发频繁。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宏观蓝图,其设计成果需要建筑设计的实践努力,城市设计的宏观控制还是要落实到微观空间具体布局。而建筑设计成果的评判标准,为满足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要求,最终也要扩展到更广阔的外部空间范围。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城市化的扩张速度也不同。种种原因导致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步伐紊乱,如城市设计控制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但无法直接干涉建筑物的设计,往往阻碍了城市设计成果的实现。或者是建筑设计个性突出,但周边设备设施不配套,也会阻碍建筑设计成果功能的实现。

建筑设计要服从于城市设计,就要以城市设计的政策框架为前提。城市设计可对其设计范围内的用地进行必要的综合调整,要求建筑物的交通组织融入城市设计的交通体系等等,都限制了建筑设计空间大小和阻碍其开发运行,加大了建筑设计的复杂性。

4 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相互促进

从艺术设计层面来讲,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同属于艺术设计,遵循形似美法则,都是对空间形式和顺序的探索。从城市设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呈现出一种嬗变关系,即由二者发展冲突产生的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推进状态。

城市设计没有直接设计建筑,但对建筑的位置、布局、功能和风格等提出合理的控制及引导要求。建筑设计在城市设计蓝图中,在有限的空间资源完成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对城市整体环境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城市设计为把握城市整体形象,其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繁杂,涵盖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内部建筑物的尺度、比例、色彩、造型、空间布局等。但建筑物的具体设计和建设过程还需要建筑设计师来操作,从这一点来说,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并且城市设计将不同建筑物进行联合、建筑物与环境进行结合,最终达成宏观控制和引导作用。

建筑设计包括单体建筑物设计和场地设计等内容,其设计内容都应服从城市设计的总体规划,设计素材也是基于城市视域。通过城市设计将建筑群体有机结合,整体轮廓和造型符合历史文化背景及地域风情,引导大众审美情趣。成功的建筑设计为城市设计锦上添花,失败的建筑设计也可能败坏城市形象。如近年来新兴的生态建筑(或称绿色建筑),将建筑和环境有机结合,具有节能环保和艺术价值高等特点。

5 结语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都应掌握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内涵,理清二者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用科学的态度看待二者的互动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及开发商等相关人员也要统一思想,努力提高城市和建筑的和谐性和公众服务性,为市民创造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有机的生活秩序。

参考文献:

[1] 关丽阳,张静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J].建筑设计管理,2011,28(8):58-59.

[2] 薛静,余翔.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2010,28(2):59-62.

[3] 袁怡.看不见的城市――解读辛克尔的城市设计及其建筑设计的城市性[D].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9.

[4] 张东.城市设计中弹性设计方法的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6.

[5] 夏广禹.论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6] 张鼎松.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7] 朱道君.城市设计中主体要素间相互关系分析与角色评价[D].同济大学,2005.

[8] 胡术颖,叶崇福.关于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综合探讨[J].中华民居,2011,(6):85-86

城市设计范围篇3

关键字: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展的意义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问题,人们一般都没有特别清晰的概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产生,源于经济类型的转变发展,是运用规定的区划方法,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主要是针对土地的开发以及城市建筑等标的物进行划分,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

历史证明,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在传统的详细规划中,制定计划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计划的实施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对于传统的规划来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灵活性,也为计划的事实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二、控规方向中的城市设计

(一)控规中关于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从属于控规内容,即城市设计的内容由研究对象的决定。同时,为了形成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划定地区多为城市功能、相对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区,如商业区、重点风貌区、中心区等。因此,城市设计的对象在区域范围内是控规所规定的局部地区。除此之外,当代城市设计的内在含义已得到了明显的拓展,超出了城市的原有空间,原有形体范畴,同时,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已延伸至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众多领域。这就表明:城市设计的内容在控规中的内容有以下两方面:传统城市规划内容,即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城市设计中的管理、运行和政策,属于其社会内容。该研究内容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起到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还属于城市设计中的次研究内容。

(二)主要存在形式

1、思想观念。城市设计以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代表一种价值观,代表该城市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以“隐形”状态全面影响控规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尽管城市设计的思想观念形式不具备物质状态,但它仍具有方法论与认识论意义。如:城市设计的主体思想,影响控规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编制过程等;

2、控规专项。城市设计以控规专项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以城市的空间环境、体型范畴为核心,并使其自身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例如:控规中的道路规划、土地规划、工程规划、街区规划等;

3、独立研究专题。由于运用三维空间的研究方法,决定了该类工作具有特殊性。同时,某些重要区域的设计也体现整座城市的特色与魅力。因此,相关工作者可采用开展研究专题的形式,进行城市设计,并使其独立与控规的编制过程。

三、控规与城市设计相互关系的分析

(一)紧密相连的关系

1、在一定程度上,控规内容决定着城市设计范围的深度,而城市设计的深度又直接关系到控规内容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控规的核心要求为:定量、定界与定位,这表明,与之相符合的城市设计也应十分关注自身的“实用性”。此外,一般情况下,城市设计的主要成果,也需通过具体概括等形式,将设计精华表现为控规的控制指标与要素;

3、控规文本与城市设计规划图相吻合。如,在规划建筑高度、建筑容积率、绿地面积等方面,控规文本对其进行规定,城市设计根据该规定,进一步补充、修正其基本构想,从而建立控制指标,避免控规内容与城市设计的脱节。

(二)相互区别的关系

1、由于控规涉及所用技术的经济指标、关注总体规划与分层规划间的评价标准是否一致。因此,控规是城市管理的主要依据。而相比之下,城市设计主要评价市民对居住条件的实际体验,如舒适性、可达性、心理满足感等;

2、控规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地面布局中的平面处理环节,及用地的综合效益,而城市设计以建筑的空间格局、环境设计、开放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即城市设计以人的视觉空间、生活空间、以及游览空间为主体,强调空间布局的艺术性与层次感;

3、控规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技术问题、工程实施步骤等,关注建筑是否与市政工程的投资、建设目标等相吻合,而城市的设计侧重于感性认识,以及人们心理上对城市建筑物的总体印象。

(三)控规中城市设计内涵的体现

1、城市设计形态趋于控规化,即城市设计理念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标志着一种环境态度或城市观念,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评判作用,对控规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2、城市设计技术趋于控规化,即控规方向城市设计中的技术侧重于引导、控制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促使设计元素相互组合、相互渗透,从而创造出设计的艺术性。

四、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一)从编制时序来看,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另一类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后。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法定规划,因此,如果城市设计编制于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前,则允许城市设计有较大的弹性,但须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际上是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一体化的工作方式。如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再进行城市设计,则要求城市设计尊重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成果,除非有充分的理由才可更改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执行法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修订审批程序。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内容跨越两个层面因此相对应的城市设计也具有双能:既含有总体规划的城市设计内容(宏观层面)又要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微观层面)。这就要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要注重其特有的“连续性”特点。从“承上”角度,城市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景观规划的构思及规定,同时可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正、调整,特别是总体规划对特定的地段没有具体构思,城市设计仍然要从整体环境角度,对其进行详尽的城市设计运作,从而保证城市整体的艺术水准和环境质量。从“启下”角度,城市计既要构思巧妙、独具匠心;又要避免规定的过多、过死,应为后续设计工作留有较大的创作余地和弹性。

1、宏观层面城市设计

在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首先考虑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节点系统的构思等。

2、微观层面城市设计

微观层面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特定元素的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具体化,涉及内容如下: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形态、重要“节点”等。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

3、配合控制指标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最终研究结果,通过利用概括和抽象等方式形成控制指标体系,并最终需要具体体现在相应的建设地块上进行控制,且要在对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选择,确定相关的定量数据。这部分研究的内容属于“控制”性而非“引导”性,一般包括: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建筑后退红线建筑体量;建筑高度;广场、公共绿地;绿化带宽度、景观视廊宽度值;停车场的位置、边界范围;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及视线控制规定;保证整体环境面貌的地块最小绿地率等等。

五、案例分析---新疆八一路片区规划实践为例

(一)研究背景

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疆及哈密市的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区的不断建设和老城区不断的更新改造,使得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城市整体风貌比较混乱,城市建设急需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体系下进行城市设计的引导,以促进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

(二)项目的区位及优势

1、项目的区位

规划区东临西河坝(滨河路),南临回城乡,西侧以规划七一路为界,北临兰新铁路,现状总用地面积1461.84公顷,规划与哈密市总规衔接,规范范围适当扩大,规划总用地面积1495.89公顷。

2、项目的优势

项目位于哈密市中心城区,且紧邻高铁站。周边用地组团主要有吐哈石油基地,西北片区,东北片区,广东工业园,西部新城和老城区。周边用地多样丰富,除了自身较好的发展现状,周边用地的辐射与带动将更好的推进片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周边主要的城市组团是西北片区、西部新城以及老城区。这三大组团基本形成等边三角形,而项目则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西北临火箭农场,东北临高铁站,独特的地理区位凸显了项目城市设计的重要性。

(三)八一路片区控制性规划的整体构思

依据分析,八一路片区良好的周边资源优势和自身独特的区位,未来必将集聚和吸纳周边组团优势,以助自身更好发展。这决定了其作为哈密市中心城区的“聚宝盆”地位。 老城区:以更新改造为主,内涵式发展,挖掘城市文化特色,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绿地系统。 西北片区:以现有体育中心为基础,完善文化和商业设施,同时借助高铁站建设的契机,建成城市商务中心。

西部新城:依托新民六路,建设行政文化中心和商业副中心,疏解老城区的居住和服务功能,体现高品质生活的新城区 项目――

1、区别于周边片区组团定位,发挥“聚宝盆”的区位优势;

2、对项目现状元素进行多角度的梳理,发挥正面效应;

3、整合现状,加入新元素,促进片区功能的多元性;

4、利用城市设计手法改变“面貌平平”的现状。

(四)八一路片区的功能定位

1、策动新疆东部对内发展的桥头堡――现代服务集聚区

2、引领哈密市传统与现代交融可持续发展的先导区――文化旅游体验区

3、提升哈密市中心城区发展活力的支撑点――乐活宜居示范区

(五)八一路片区的设计策略

1、整体提升策略--多点辐射,轴向推进

2、空间布局策略--有机聚合,组团协同片

3、交通组织策略――打通梳理,高效有序

4、绿化景观策略--廊网交融,城绿共生

5、文化保护策略――保存传统,文脉相传

总之,城市设计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有一个直观的表达,实现了规划由二维向三维,由平面向立体的转变,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但同时城市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其尴尬的并非法定的地位和往往过于理想化的成果等问题,也无法替代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存在很大优势,如法定地位、控制力度、内容的详细程度等恰恰是城市设计的劣势;另一方面,城市设计存在自身一定优势,如清晰直观的图面表达,对城市形体和空间的整体引导等也正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短板。因此,规划应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两者的各自优势,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更好指导城市的建设与开发。

参考文献:

[1]柳健.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5).

[2]刘雷. 控制与引导――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的城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6).

城市设计范围篇4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设计 研究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城市建筑的新概念、交通方式及生活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传统城市空间的消失,原有维持建筑在城市中角色的有机制约力在城市化过程中也逐渐消失,因此规划师必须寻找一种具有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适应各个阶段和层面规划的设计方法,而“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

一、 城市设计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 urban design),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 “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总而言之,是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 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上个世纪中叶以后, 很多实务上的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复杂过程中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community)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影响范围内的良性发展。

目前来看,城市设计其研究范畴与工作对象过去仅局限于建筑和城市相关的狭义层面。 但是,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 建筑学等较有历史传统的学科概念类似,城市设计这一范畴已经开始变化,除了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建筑学等之间的关系日趋绵密复杂,也逐渐与城市工程学、城市经济学、社会组织理论、城市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城市史、市政学、公共管理、可持续发展等知识与实务范畴产生密切关系,因而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跨领域学科。其衍生出来的城市设计理论主要专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实践和理论发展。

二、 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是城市的综合全面的发展实施纲领,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城市总体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上,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都能够处理城市空间等问题,两者关联较高,但两个领域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效能也有一定的差异。

目前城市设计的主要处理对象是“城市”或是“城市”的一部分。一般而言, 城市设计工作可以镶嵌在更大范围、更长期的城市规划工作之中。当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区域中的各种主要功能区域(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自然或历史保存区...等) 以及其它问题予以确定之时,城市设计便已在各个特定模块之间建立其空间属性,合理深入组织其相关的特性,并随之考虑与其所属物质群体的整体和空间形构。

就如在处理城市交通系统时,城市总体规划不仅考虑大众运输路线所延伸服务的周边其他城市、郊区或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透过大众运输路线与城市所串连而产生的整体社会现象,还要考虑城市内部的公共交通等问题。同时,城市设计需要考虑:公交车站或轨道与社区的关系,例如社区居民如何便利安全地往返于住家与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在社区生活中的服务功能与其他社会意涵,轨道、公交车辆行驶与社区景观如何和谐共构、对社区生活的妨碍与防范...等等。此时, 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相互交融。

从另一方面来看, 两者的差异在于: 城市总体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空间尺度,不仅超越城市中的分区,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 城市与周边其他城市、镇、乡村的关联。定的区域、省,甚至经济协作发展网络等,而这些往往是城市设计较少着墨的问题。

另外,城市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还在其他几个方面有所差异:城市设计不需要在互为关联的城市机能之间决定城市内各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 这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其次, 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城市设计比城市总体规划较少涉入城市政策制定的政治过程。

三、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

20世纪80年代初,控制性详细规划伴随着我国城市土地批租政策的施行而引入和逐步发展起来。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发张初期,只引入了区划中一些地块控制的核心指标,如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等等,编制目的只是便于城市土地的批租、协调批租地块之间的关系,缺乏城市设计的思想。为适应城市建设新的更高要求,后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注入了新的观念,将城市设计的思想纳入其中。如1987年《桂林中心区详细规划》(清华大学编制)在引入区划思想的同时,结合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995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中包含规定性和指导性两类指标,其中指导性指标包括对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的要求及其他环境的要求。实际上明确了城市设计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应用。现在,城市设计引导已经成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城市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此处所指更大范围,可以指涉及都市群、“区域”(以区域规划专业角度所认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 的阶段,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 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 而控规则偏重于以土地区域为媒界的二维平面规划。二者虽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维度, 但关联度很高。

城市设计侧重城市中各种关系的组合,建筑、交通、开放空间、绿化体系、文物保护等城市子系统交叉综合, 联结渗透,是一种整合状态的系统设计。城市设计具有艺术创作的属性,以视觉秩序为媒界、容纳历史积淀、铺垫地区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并结合人的感知经验建立起具有整体结构性特征、易于识别的城市意象和氛围。

控规的重点问题是建筑的高度、密度、容积率等技术数据,依然是数据平衡问题,例如底层架空奖励容积率的做法就是一种典型的平衡做法,而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建筑高度(不同于规划中的高度规定)、风格、室外空间与界面、人车交通解决方案、整体材质色彩等等。

此阶段的首先要进行宏观层面的城市设计运作,即城市设计的深层内涵研究,以此确定其具有决定意义的“依据”内容。如构建适宜的布局结构、整体景观设计等,宏观层面研究工作内容是城市设计运作的核心工作。控制性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 绿化及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其次,城市设计还要对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地块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对控规提出的技术数据做一定的整核,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间的界定与表达、并要近远期结合,针对不同地段的城市空间做时序上的统筹安排,并提出不同的控制意见。同时,由于控规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可以很好的解决控规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问题。

总之,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城市设计是为了创造美好的城市环境,并依照空间艺术处理和美学原则,从城市空间环境对建筑单体和群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指导性综合设计要求和建议。

四、结束语

城市设计范围篇5

关键词 城市设计;规划规划;研究

一、城市设计概述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和城市面貌,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一门学科。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以及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它贯穿了城市规划的全过程,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设计的建设实践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人类社会开始聚族而居的时候,城市设计就已经存于原始的建造意识中,古今中外的城市建设历史上,曾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城市设计作品,但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城市设计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建筑和规划中分离出来。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城市设计北京学术讨论会明确提出: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丰富,人们对城市设计的认识不断地加深 ,城市设计的概念从早期的建筑形态和物质空间方面的简单定义,到后来对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的全面理解,再然后是活动策划和实践过程的规划深化,最后成为情感寄托和地域文化的综合载体。城市设计所囊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寄予的期望越来越高,可以说城市设计由于其所特有的文化性、综合性、全面性和代表性,正在摆脱其从属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地位,并逐渐取代后两者成为城市建设关注的核心内容。城市设计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其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

二、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空间安全和综合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注重偏重与城市的物质形态方面,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为了迎合“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总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美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的环境设计。”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的原则,要先发展传统观念,解决不足,再转向现代化的发展观念进行规划设计,促进经济、社会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要以和谐的城市环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考虑城市经济的增长、交通量的增大、第三产业的发展等问题,面向未来,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发展留有余地,建设分期实施。在规划设计内容中,要注意城市本身建筑、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系统的实际,并结合城市的外在形象和精神导向进行设计。设计中要吸收城市风土人情,保护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传统街区,以独特的城市形象面向外界。在城市规划的设计上,要突出精品意识,尤其是对建筑物的尺度、色彩、体量要个性突出、形象新颖,集中体现建筑的功能与美观,凸显艺术气息。最好在实现投资效益的同时,同时实现较高的社会效益。

三、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差异

城市设计师与城市规划师,都需要面对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实质空间规划设计议题。虽然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在各自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方面很大程度地共享重叠,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分工常常混淆。虽然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研究的任务大同小异,但其实这两者是有着根本的不同,城市设计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实施性、文化性、亲人性等特性与城市规划所具有的法规性、宏观性、协调性、功能性、控制性等特性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设计是一种思想,规划是一种结果。

城市规划强调对已有的上位规划和管理的遵守与服从,需要决定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土地使用问题,涉入城市规划政策制定的政治决策过程,尤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规划制定的法定程序和公众参与,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等方面也得到不断强化。城市规划所处理的空间范围较城市设计为大,还涉及整个城市的整体构成、城市与周边其他都市乡村的关联,城市规划工作经常需要考虑其在更大范围中的定位。

城市设计的创新思维出发点却不一样,需要不断地调整研究对象和突破已有的设计思路,在已有的法定规划边界条件基础上,结合市民需求变化和改造投资项目,为建设更加优质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指导方案。而目前国内许多实践中总是城市规划先行,城市设计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确定的功能结构,规划师们遵循经济开发为主或汽车交通先行的原则,很少从城市原有文脉和特色空间出发,或是对具体的人群的行为需求来进行研究。所以实际上城市设计仅仅是服务于城市规划的工具。

结语: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相互依存,但同时又是相互区别的。城市规划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物质实体等多方面,而城市设计只是物质实体方面的。因此城市设计只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层次和内容是相互对应的。

参考文献:

[1]卢济威,于奕.现代城市设计方法概论[J].城市规划,2009(2).

城市设计范围篇6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控制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控制性详细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是一个承上启下,衔接规划、管理与实施以及具体体现城市设计构想的关键性编制层次,作为法定规划之一的控规,其控制指标中大量涉及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的要求,其指标的科学性需要好的城市设计支持,由此可以看出,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方法是完善控规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有助于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三维空间研究不够,指标控制不合理,公众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提高控规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2、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城市设计观的意义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形态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在控规阶段引入城市设计,能充分协调各方面利益,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形成美好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环境,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2.2 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指标体系

在控规阶段通过城市设计,可以合理确定地块的开发强度,还可以对地块的三维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和分析,处理好各地块建筑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从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指标控制体系。

2.3有助于规划引导和实施管理

强调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就是将城市设计的意图和要求转化为规划控制的设计条件,进而对项目从规划角度进行引导和控制,通过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等指标的合理控制和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环境的引导,有效的指导规划项目的实施和管理。

2.4 有助于规划的公众参与

城市设计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建筑的形式、色彩、高度和周边的环境,因此也更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和接受,也便于公众提出意见和建议,使得城市规划阶段中的公众参与真正落到实处。

3、城市设计的原则

城市设计是指为达到人类的社会、经济、审美或者技术等目标在形体方面所做的构思,它涉及城市环境可能采取的形体,就其对象而言,城市设计包括工程项目设计、系统设计、城市或区域的设计三个层次,其原则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虽然研究侧重点和方法不同,但都具有相似的研究对象-城市物质环境,而且二者在研究内容和管理运用上都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而城市设计应注意在设计研究上密切联系城市规划,在管理运用上和城市规划互为配合和补充。

3.2弹性控制原则。

城市设计的弹性是指城市设计在外力作用下的伸缩性和其回旋余地,是体现城市设计渐进性和适应城市发展的不可预见性的重要特点,坚持弹性原则,不仅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结合的需要,还能够为设计师提出更加宽松的设计环境,在市场化的今天,也便于具有长期性、经常性的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3.3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原则。

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城市设计对于城市空间环境的控制不可能在全市范围全面展开,而应当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控制;二是城市设计编制的控制内容应突出重点。第四,控制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是从技术上解决好控制和引导的度,控制太弱、引导太强就使城市设计的调控作用失效;控制太强、引导太弱又限制了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活力。

4、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途径分析

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主要有三个不同的途径:

4.1城市设计思想观念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

现代城市设计已经从最初的物质环境的目标发展到包含更为丰富的人文关怀、精神要素和精神目标的思想观念而存在,它代表人类对自身居住环境的价值观和一种城市理想。这种思想观念在实际运作实践中又表现为认识论和方法论贯穿于控规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一是城市设计综合方法论对具体的控规编制过程起着指导作用,是控规指标确定的重要参考内容;二是城市设计观念作用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目标体系,使城市设计观念向下层次系统和运作环节渗透;三是城市设计观念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判理念标准的重要部分并影响方案的选择过程。

4.2城市设计技术方法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

城市设计的设计技术是对城市体形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所采取的手段,它包括:空间设计手法、美学原则、心理学知识、功能分区等,它通过对设计要素的发掘及相互关系的组合、界定来创造理想的空间环境,实质上是基于系统方法的综合设计方法。城市设计的设计技术与控规的结合主要成果的综合表达:一是将城市设计的设计内容以图纸的形式单独表达,制定城市设计导则,作为控规的文本附加内容;二是城市设计的成果内容表达在控规的相关图纸上;三是将城市设计做出重点地区可能的意向形态设计,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规划、建筑设计以及规划管理提供形象上的参考。这三种方式都是将城市设计的设计技术成果以规划文件和规划图纸的形式表达,与控规的成果体系发挥同样的作用。

4.3城市设计策略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合。

城市设计的策略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城市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条件的内容,成为建设方确定开发方案,测算经济成本的依据;二是城市设计策略作为控规的文本内容,成为控规指标调整的依据,这样城市设计就能够将控规对开发建设的消极控制变成积极的引导。

5、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主要是构建开发过程的步骤和行动纲领以及激励机制等,其中开发步骤和行动纲领是指在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综合因素的基础上,而制定的优先发展策略和合理的分期开发顺序,并提供能促进这一过程开展的财政策略、公共政策等。激励机制是主管部门根据市场原则,对开发者做出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建设行为时,给予财政、税收和开发政策上的优惠,目前,常用的策略有容积率奖励或转移、特定区域制度、开发权转移、功能转移和联合审批等。

5.1容积率转移或奖励制度。

容积率奖励是城市空间开发中,为鼓励开发商的某些有利益城市公共利益的行为而在既定的开发量基础上增加额外的建筑面积,容积率转移指在城市空间开发中,因某些因素导致的空间开发收益损失可以转移在相邻或具有相同地值的开发活动中补偿。

5.2特定区域制度。

针对某些环境、条件较为特殊或因发展历史等原因已形成较有特色的地区地段而设置的,目的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护有特色区域,虽然在我国目前尚没有成功的案例,但对于古建筑和理智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3开发权转移。

是一种将限制性地带的项目开发转移至其他地区进行建设的综合技巧,开发权转移的目的是在于保护有传统历史意义或已成为城市标志的旧建筑物。

5.4功能转移。

是对地块功能的可变性和功能调整范围给与一定的弹性,当地块的某些规定在实施中有可能发生变化时候,进行功能转移或改变,避免重要的公共性功能在调整中被牺牲,历史遗留的土地使用权和单位用地分割零碎、空间各行其政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进行用地调整、产权转移,增加了土地的实用价值,使得地价上升,弥补了损失。

5.5联合审批。

是当开发用地面积较大或开发商和业主较多的情况下,为保证相邻若干地块或重要公共空间的整体开发效果,同时避免开发建设行为各行其是,对整体的城市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开发,由政府组织多个开发商、业主,一并提出建设方案进行一并的建设审批,协调不同业主需要,促成城市公共空间形成和优化。局部景观非常重要的地段,可要求相互联系紧密的建筑和地块,采用联合报批的方式,统一其建筑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底层的界面和地下步行系统等,联合审批提供了规划管理者一个统一评价、协调的机会,也给以建筑设计者一个了解周边建筑设计情况的机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管部门需要原有的指标控制外,提出需要规划管理进行联合审批的范围,并且规定范围内建筑联合审批的要点。

6、结尾

本文以上内容首先对城市设计的原则进行了介绍,随后分析了城市设计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最后研究了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城市设计策略,表达了观点和见解,另外,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就是,在进行城市设计过程中,在完善各项制度、体制和理念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导群众的参与,提高其参与度,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集思广益,更好的将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当代城市规划导论》陈炳钊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王世福等,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军等;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设计范围篇7

关键词: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与详细规划关系密切,两者都是在明确长远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础上,对特定地域的各类建设进行综合性的部署。从某方面来说,城市规划可以说是区域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同样,区域规划也更因为有相应的城市规划而充实和完善。

城市设计是作为独立的学科从规划与建筑学中分出来的,它的基本原则是要满足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要求,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维护公众利益。城市设计的基本目标包括功能、美学、文化、生态和经济等多方面。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

有关现代城市设计的定义及其在城市建设各个层面中的内容,国家尚未出台有关城市设计层面的相关规范。按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50280-98)中城市设计定义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做的整体构思与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城市设计可广义理解为设计城市,不仅是对城市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也是衔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桥梁,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与大自然合协统一的一种设计。

城市设计是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城市大范围地块的整体风貌和风格的设计,成果相对比较粗糙的,城市规划既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看作是城市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城市设计是一种城市公共政策,是城市空间成长的引导、控制、管理的一种过程方法,是一种开放的、可参与的、有组织的城市研究和管控方法。其侧重的是对二维关系的处理。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环境景观和整体形象,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是更为具体化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整个都贯穿于城相应的市规划中,城市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大都比较广泛,大到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的总体设计,小到某一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一个广场、一块绿地,一个小品的设计。城市设计的目的不但是要尽力体现出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结合,更要体现出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整个城市环境更现统一、和谐,并富有浓烈的时代感。城市设计通过对城市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来表现不同城市的特色,其表达的内容包括,如城市形态、城市道路、街道、城市区域性地段,城市边界,城市节点标志。非物质要素如社会结构、文化物质、风俗民情、生活方式、行为心里、政策制定管理、公众参与等。

城市设计可以概括成场景与社区的营造、社会环境与物质空间的优化配置、功能与美学的完美平衡。目的都是在于要为城市的居民创造出一个个舒适适宜的居住空间,并且逐步得由起初的重视空间美学视觉与美学价值及对建筑物空间感的强调,人性化地向另一方向转换,那就是更为注重城市设计与人、城市空间、社会行为的联系,更强调的是社会使用性。

二、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说到本质就是公共政策,最终的结果就是法律。在做具体城市规划项目时,应该不仅仅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还有其他因素比如政治,政策,文化,地理,气候,区位等等,这些都十分重要。其更侧重的是对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以及环境品质的具体研究。

以重庆城市规划中“十八梯的故事”为实例,来分析下它兼顾控归、空间关系及人文几者设计协调的思路。实际它要表现的也是多维空间的一个载体。首先,进行区位关系分析:规划区域位于重庆渝中半岛渝中区下半城十八梯地段,北临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西以中兴路,南以解放东路为界。其次,社会经济背景:渝中区一直作为城市建成区的中心,长期以来形成了设计地块与城市CBD功能跟形象不相称的旧城区。旧城的重新规划更新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a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b塑造半岛形象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c旧城更新与传统风貌保护的尝试d探索适合设计地块的有机更新模式。针对以上几项分析,在规划过程中,产生合理构思:城市形象的塑造尽管受到经济状况、自然环境、人文背景影响,而带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又是能动的。人们可以通过理性思维,科学运筹和积极作用,将其粗俗的一面剔除出去或淡化处理,将精彩一面凸现出来。规划主要依据:(1)设计地块已有规划所形成的格局。(2)政府规划详细控规。(3)贯穿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挖掘城市发展潜力,留住十八梯,留住部分老区,遗址以及饶有趣味的老街名字等。以上述为依据,城市设计中共设计了三条主轴线:十八梯轴线,十字金街轴线,法国领事馆轴线,并由此形成了:(1)绿色景观通廊:(政府控规)给城市增添色彩。(2)沿大高差地势绿化带:提高土地利用率,给城市以立面的绿化。(3)沿法国领事馆轴线绿色景观带:提高地区居住品质。

综合以上信息,不难看出,这样的城市规划很好地实现了对城市局部地区的空间环境的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将同地与空间转化易于限定和控制的符号、文字、数字,用分析和规划控制引导指标形成对不同层次问的界定、表达与近远期结合。同时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运用整体规划的手法解决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一些弊端。

并且难得的是,还综合考虑到了以下控规中的重要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步行系统设计、景观视廊的组织、城市结点系统的构思等。

三、两者的区别

任何规划和设计都有其设定的一个出发点,出发点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其过程方法以及收到的结果的不同。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区别,主要存在与以下几个方面:价值取向的不同,规划目标的不同,管理运作方式的异同。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主要处理的是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关系。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做出相应长期远期合理的安排,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城市空间、社会和经济的目的。而城市设计更注重的是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环境、结构以及如何布局的关注,更可以形象得称之为城市空间体系。研究范围甚至囊括了对于城市发展的整个历史文脉、空间景观、城市构筑天际线、文物保护及利用等各个社会层面,内容丰富多样而完整。

四、总结

综上所述,从它们研究和思考的核心内容来看,前者多于关注的是对城市的空间利用,而后者更加关注城市的土地利用。不难看出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中处于宏观层面,而城市规划则是处于规划中的微观层面,两者既能作为相互的指导,而又是彼此构思的具体深化。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机有序的结合,才能创造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2] 相秉军 .控规的尴尬 [J].规划师, 1999,(2):112-113.

城市设计范围篇8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文化;塑造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的出现,标致着人类走向成熟与文明。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历程。农耕时代,人类开始定居生活,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逐渐崛起,城市文明也随之开始传播。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使得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绝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进入新时代,人们逐渐开始追求城市的象征,城市不在是满足于原来的功能,而是成为具有了很强地域特色的标志,因而出现了城市设计理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设计方案,文化特色等等综合性的工作。总体而言,城市设计就是城市精神与文化之魂的塑造

一、城市设计的概念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许多设计师和理论家对这一定义看法都各不相同。现在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一种关注城市规划布局、城市面貌、城镇功能,并且尤其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门学科”。相对于城市规划而言,城市设计更加具体化与图形化;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城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处理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社会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出一种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带来城市良性发展的物质环境。

城市设计的范围或规模,可大可小,从整个城市三度空间架构的制定,到地区内外部空间的安排,甚或一条街道弄巷的改善,一栋历史建筑物或地区的保留、维护,以及一个纪念碑、一棵树的设计安排,都可包含在城市设计的范围内。它不但处理建筑物个体与个体间,同时

城市设计范围范文

城市设计范围篇1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文化 环境 塑造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