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2 15:06:37浏览:602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1

1当前护理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尽管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碰到一些问题:①教学时数的限制。我院细胞生物学的教学理论时数为30学时,实验为20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适时补充前沿动态、保证教学质量是一个挑战。②医学细胞生物学不仅教学内容多,而且知识枯燥抽象,因此,如何把这些微观事物,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面临的关键任务。③鉴于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接触或学习过生物学及其相关知识,而一进校就学习需要较高基础背景的细胞生物学,由于课时数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很吃力。如何兼顾基础扎实和基础相对薄弱的同学,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值得进一步摸索。

2护理医学本科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调整课程实施计划

由于细胞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已广泛辐射医学及生物的各个学科,为夯实医学生的生物医学基础以适应现代医学更高要求,经学校批准,已将原有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由40学时增加为50学时,其中理论课由原有的24学时增加为30学时,实验课由原有16学时增加为20学时。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学科,既往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即学生接触、学习的第一门生物或医学学科。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前导课程仅为高中生物学,并且护理本科专业一部分学生没有接触或学习过生物学及其相关知识。受其限定,既往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深度、广度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同时由于主要相关生物学科如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的课程均设置在第二学年,为逐步实现生物学科的系统教学,经相关学科一起反复论证,并经广泛调研国内、国际细胞生物学课程,经学校批准,已将医学生细胞生物学课程调整至第三学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

2.2针对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人才

笔者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以突出护理医学专业特点为宗旨,一方面遴选合适的教材。目前我校使用的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医学细胞生物学》(陈誉华主编),该教材的优点是在保证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联系比较密切,删除了一些经典细胞生物学的内容,如有关低等生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包括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描述等。另一方面,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以坚持“基础实、内容新、知识活”的原则,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调整、深入或更改。鉴于细胞生物学教学内容多,知识枯燥抽象,笔者重新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审视,作出了以下改进。除了讲述式外,还可以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或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让学生多动脑筋,带着问题去学习。比如笔者介绍细胞信号转导一章,在导入的时候,先放几张临床病人的照片。如肢端肥大症病人和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照片,然后告诉学生这些人的患病是因为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出现了问题。通过学习这一章的内容,学生就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为了改革传统的医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国内有一些院校也在尝试使用PBL,但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还少有运用。我们正在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2.3倡导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拥有大量动态图像(视频、动画)、静态图像(图片、图形)、文字、声音、电子模型等教学资料基础上,以电子技术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核心,利用各种电教器材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子模型等信息的技术[2]。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节省时间,容量大等优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例如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中关于物质跨膜运输过程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在应用多媒体课件后,能展示不同物质在跨膜运输过程中的动态过程。学生容易理解,反应良好。在讲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部分时,利用多媒体静态图像、连续动画、片段动画、多侧面、多层次形象地模拟出染色体在整个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分裂过程的差错将产生何种遗传病及其病例照片,这种图文并茂的授课方式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优化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材使用的是本科室2007年编写的实验指导,并且在此基础上笔者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实验内容。该实验指导详细介绍了常用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增加了新实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针对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实验也有所侧重,如除了让学生熟练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还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各种涂片、滴片和压片等,并且能熟练运用光学显微镜对自己制作的标本进行观察,从而能认识常见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的一些基本形态,为其后续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另外还增加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观察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实验操作性强,动手较多,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2.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辅导网站

在课堂教学之后引入网络教学辅导,是对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有效补充[3]。教研室在2007年成功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制作了细胞生物学教学网站,该网站覆盖了讲授的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还包括学生练习自测、模拟实验。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介绍一些生物方面的网站以及优秀杂志的网站,让学生及时了解在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或生命科学领域最新进展或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文献,完成作业,成为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6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教学是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既然对医科学生的培养有较高要求,那么也必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了多种方式予以提高:①本科室教师大多来自非医学院校的生物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自学部分医学基础课(如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②长期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和相互课评制度,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③坚持新进教师试讲制度,并且实行以老带新的模式,并且及时纠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好走上讲台的每一关;④坚持实验教学开展之前每位老师都提前进行预实验,以便优化实验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⑤鼓励科室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修学习,提高自身能力;⑥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科室老师还积极投身科研,同时指导学生进行科研立项,经过几年的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2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教学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11-02

一、引言

著名的细胞生物学家E.B.Wilson曾说:“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因为所有生物体都是,或曾经是一个细胞。”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细胞,而细胞的研究既是生命科学的出发点,又是生命科学的汇聚点,因此,学生学好这门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现就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谈几点体会,和广大教师作一下探讨。

二、课前准备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主要集中在“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三个环节。

1.备学生。就是在课前了解学生已学过了哪些课程,掌握了哪些基础知识,估计其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制定教学方案和选择教学方法。

2.备内容。就是在领会教学大纲和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及时查阅与本学科有关的文献资料及最新进展。具体有两种做法:其一是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目前细胞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就其内容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课时少,内容多;二是教学内容与很多学科(如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注重生物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二是尽量避开本课程知识与其它相关课程知识相重叠之处。其二是把当前细胞生物学的最新进展融入教学中,以完善教学内容。细胞生物学发展很快,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内容层出不穷,因此不能局限于教材的框框,要站在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这些前沿与动态在教学内容中反映出来。

3.备方法。就是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同时做好总学时和每节课学时的合理分配,避免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以免遗漏或顾此失彼。另外,备课时还要注意对一堂课进行设计,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如何突出重点、如何讲清难点等。

总之,备课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课堂组织

1.应用引言。引言是序曲,不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常用的引言导入方法主要有:设问释疑导入法、媒介导入法和反悖导入法等。

2.语言技巧。一方面语言要有科学性、简练性、准确性和生动性,一方面语调要有抑扬顿挫。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有时会通过联系生活常识进行讲解,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避免枯燥的理论说教,让他们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

4.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穿插一些启发式提问,以避免从始至终都是教师“一言堂”,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思考,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5.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结合使用。细胞生物学主要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以前多采用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挂图等形式用于教学。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浪费时间且准确度不高;采用购买的挂图携带不方便,而且还缺乏动感。如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呢?为此,我们制做了图文并茂且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多媒体课件教学速度快、信息量大,学生眼盯大屏幕,导致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减少,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尽量放慢速度,还要结合传统教学,合理使用黑板与板书,使学生有思考和理解的过程,这样传统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6.辩证统一观点贯穿整个教学课程。应用辩证统一的观点,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动态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找出细胞内在的联系。

四、课后完善

1.课后总结及反馈。教师可从学生的课后疑问和反馈信息中,考虑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是否讲解清楚,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加以改进,使教学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2.组织学生查阅相关文献。针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新进展,指导他们走进图书馆或上网自己去查找有关的资料。这种做法不仅使学生了解了某领域的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而且锻炼了他们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对其毕业论文写作也有好处。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确理解和认识“教”的内涵,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上下功夫。学生是教学对象,是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要提高自身的授课水平,就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通过教学研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钻研教学方法并加以推广;通过科学研究,不仅提高理论知识水平,还能使自己理论联系实际。

五、结语

通过几年的授课实践,我们体会到课上与课下、教师与学生很好的结合是学生学好这门课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只是我们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在此与广大同仁一起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海涛,张淑玲.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22(11):1341-1342.

[2]朱宏.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4):84-85.

[3]杨萍,阮怀珍,邓其跃.提高神经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548-550.

[4]樊廷俊,初建松.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教书育人的初步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3,(3):25,48.

[5]战邦荣.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生物学教学,2000,25(4):11.

[6]刘静,刘艳平,何莉芳,周汨波,郑杰.浅议细胞生物学理论教学的技巧[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197,200.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3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实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04-0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近年来,随着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细胞生物学发展非常迅速。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普遍滞后于理论课[1~2]。为了使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我校对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初步实践。在此,我们从课程内容安排调整,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和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其他院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1 实验课程安排调整

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主要是以验证型实验为主,实验内容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还存在学时过少,上课时间与理论课脱节的问题。鉴于以上原因,细胞生物学实验的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需要进行重新调整。

1.1 课程内容调整

实验学时由原来的32学时增加为48学时,实验内容由原来单一的验证型实验被调整为包括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设计型三种类型的实验(见表1)。

1.1.1 调整验证型实验

基础性验证型实验的开设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锻炼,因此,我们保留并重新调整了验证型实验。细胞形态结构和大小测量的实验被融入细胞培养实验中,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的观察实验被融入细胞吞噬与融合实验。DNA的Feulgen染色法和PAS反应法显示糖原及其它多糖都运用了细胞免疫化学方法,仅保留其一。为了学习不同细胞器的具体分离方法,线粒体的提取与观察实验被扩展为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提取与观察实验。

1.1.2 开设综合型实验

综合实验涉及了多种实验技术,系统化的综合实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3]。细胞培养及细胞吞噬与融合被定为综合型实验。在细胞培养实验中,培养材料为配对的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实验涉及了细胞培养液的配制,细胞的复苏、培养和冻存,以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大小测量和计数等技术。学生通过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比较,为学习肿瘤细胞的基本特性提供了感性认识。在细胞吞噬和融合实验中,选择鸡红细胞为材料。以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为指标,增加不同处理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以聚乙二醇为诱导剂,研究不同的细胞密度、融合温度、乙二醇浓度及反应时间对细胞融合率的影响,筛选鸡红细胞融合的优化条件。

1.1.3 增加创新设计实验

最后,我们结合细胞生物学教研室中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了创新设计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4]。首先,各实验小组学生根据设计实验的大方向查阅国内外文献后进行选题并完成实验设计。然后,按照小组阐述,学生发表意见,指导教师归纳总结的流程,对实验设计进行论证。最后,学生对实验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亲自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及操作。

1.2 上课时间调整

为了配合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细胞生物学实验的上课时间被调到与细胞生物学理论课同一个学期进行,而且从该学期的第四周开始实验,此时学生刚刚结束了细胞生物学第三章内容《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学习,对于常用的方法有了理论上的知识,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内容。

2 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

目前,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推动着教育教学的深刻改革。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改革也离不开信息技术,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2.1 采用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停留在黑板和挂图上,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供了大量图表和图片以及动画,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2 介绍科学文献

细胞生物学实验操作技术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教师在实验开始时展示与开设实验技术相关的3~5篇中外文科学文献,注重介绍文献中的实验方法,总结实验方法的进展,让学生了解实验方法的最新动态[5]。

2.3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快捷和有效的进行信息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实践和调查,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通过浏览网站,可以更有效的进行预习和复习;第二,学生在教学网络中的实验经验交流论坛中,通过交流实验心得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网站中提供了专业网站链接,便于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3 实验考核体系多元化

传统的实验成绩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定的,实验报告以学生抄写实验目的、原理、过程为主,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掌握能力,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实验考核系统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采用不同的实验考核内容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即多元化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3.1 基于实验类型的考核体系

根据基础性验证型、综合型和创新设计型实验各自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基于实验类型的考核体系,具体实验考核如下分配。

其中,基础性验证型实验注重考核学生的平时操作及实验结论,综合型实验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占80%)。实验报告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随堂记录实验结果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第二,通过解答实验后的思考题巩固实验内容。创新设计型实验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其中的论文写作为以后的毕业论文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3.2 网络化考核体系

随着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络平台的开发,我们在网络平台上建立了考核数据库。对于耗时时间长的实验,教师让学生观看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考核。对于切片观察的实验,让学生对在网络平台上随机抽到的图片进行解释。此外,学生可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对其创新能力的考核。

4 结语

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我们通过对实验课程的内容及上课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安排,借助多媒体技术、科研文献的介绍和网络平台等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利用基于实验类型及网络的考核体系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晓云,周汝滨,李永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1):30-31.

[2] 张俭,刘胜贵.《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教改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3):71-72.

[3] 孙瞄,毛泽善,穆灵敏,等.开设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6,4(2):14-15.

[4] 张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措施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2(1):130-133.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4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向生物医学多个学科进行广泛渗透和交叉融合,对传统的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目前,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按照现代医学对于人体认知的“社会–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这一逐级探索模式,分子与细胞是最为基本和最为核心的层次。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医学生,掌握扎实的分子与细胞基本理论知识对于理解或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理解/执行或创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对已有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器官系统层次上进行课程和知识整合,这已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国内多个医学院校也纷纷学习、引进、改良和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的相关课程整合,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的整合。国内各医学院校虽有探索,但基于国内外医学教育在生物学相关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前学过较多的生物学课程,但国内医学生则从高中直接入学),故而目前在上述四门课程的整合上尚无一个成熟的模式。根据笔者前期调研掌握的国内医学院校的情况来看,中国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对生物学学科相关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两所学校均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还分别出版了专门的教材《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6-7]。此外,中国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还尝试将《医学遗传学》与《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8]。通过调研和梳理,笔者发现,上述国内医学院校的生物学相关课程整合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医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在课程整合中没有与相关生物课程进行较好的融合。众所周知,《医学遗传学》在早期发展阶段,与胚胎发育研究密切相关,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整体内容已迥异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和胚胎发育研究,反而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医学遗传学》更应该与《生物化学》等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整合;而《组织胚胎学》则适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与其他医学类课程进行整合。然而,对包括《医学遗传学》在内的这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整合的做法尚未见报道,很有必要进行尝试和探索[6-9]。

2分子与细胞整合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整合思路与教学内容

2012年初,作为我校启动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重大教学体系改革的一部分,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分子和细胞为主线,将传统以学科设置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进行有机精简整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整合课程《分子与细胞》[10-12]。如表1所示,整合后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八个层层递进的知识模块,按照由“动”至“静”,由“分子”至“细胞”,由“简单”至“综合”的原理进行设置。整合后的内容更为合理,更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施,全部教学内容又分为两大部分,依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为基础阶段:主要讲解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该部分内容是将原有四门课程的核心基本知识进行重新精简整合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传递及调控和细胞的运行机制五个密切关联并层层递进的模块。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尝试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理解相关的医学问题。实验教学方面,主要设置基本实验,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血糖浓度的测定、转氨基作用(纸层析)、转氨酶活性的测定、DNA/RNA的原位显示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及细胞器的观察、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共计10个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第二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I》,为提升阶段,主要将原有四门课程中的前沿进展性内容、医学相关内容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干细胞、细胞工程、医学遗传学等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分子与细胞操作专题、医学遗传学专题和专题综合讨论三部分。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分子医学研究前沿与进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包括人类皮肤纹理的观察与分析、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和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三个经典验证实验,另外设置一个基因克隆综合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原有的四门课程相比,新的整合课程重点解决了如下四个问题。首先,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前述的《医学遗传学》与其他三门生物学课程的系统整合问题。其次,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和避免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教学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如细胞信号转导、遗传信息传递与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新整合课程教学学时数也比原四门课程总学时数减少了12个学时。再次,该整合课程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密切相关交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专题形式讲授。譬如,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肿瘤遗传”、原《分子生物学》中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周期与肿瘤”等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肿瘤学专题讨论式教学;还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生化遗传病”与原《生物化学》中的代谢病、分子病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与疾病专题讨论式教学。最后,该课程整合是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与所在单位的在器官系统层次上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紧密配合,实现了整个医学院校生物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譬如,将原有《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肝的生物化学”和“血液生物化学”章节分别调整入后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教学单元。针对上述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编写了教学大纲和一个简明的教学讲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以自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讲义开展教学和学习,同时辅助参考整合前的三本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10-12]。

2.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除了采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外,我们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保每20个学时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首先,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病例讨论(如糖尿病病例、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例)或相关生物医学讨论主题与问题(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等),将全班(35~40人)随机分为5~8组(每组5~8人),布置讨论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PPT形式口头汇报,口头汇报时各组之间相互提问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小组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和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打分,组内学生也根据贡献、参与度等互相打分。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教学相比,小组讨论式教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查阅资料、口头表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改变单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全程性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50%。综合考虑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后的评价方案参见表2。

2.4教学团队与管理

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层次上跨科室组建的教学团队,主要由来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的资深和年轻优秀教师组成,实行多学科跨科室联组教学。团队管理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同时设立教学秘书,协助处理教学相关具体事务。在每学期开学前、期中和期末,均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会,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的方式,对授课方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学期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

本整合课程已经初步在我校2011级至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卓越医学教育试点班)实施,学生人数每个年级约40人。学生反映良好,也受到了学校专家组的认可。四门课程整合后,相关生物学理论知识得到有效地精简整合,学生普遍反映这更有利于系统地掌握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融汇贯通相关理论知识。粗略分析其期末考试成绩发现,该试点班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其他普通班相比,其期末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教学体系下的学生均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要点。但与普通班相比,通过大量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和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该试点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改善,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其合作沟通、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这可以通过在期末考试中试点班同学能够很好地回答一些灵活性问题方面得以部分体现。然而,在实施过程也发现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首先,关于整合课程的教材建设,如前所述,本整合课程的教师和学生仍使用自编讲义进行教学和学习,辅助参考原未整合课程的教材,因此亟需编写一本高质量的整合课程教材。目前,该整合教材的编写已获立项并已经启动,预计将于2016年出版并投入使用。其次,由于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招生量较大,该整合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仅限于小班教学,如果要进一步推广至大班教学,则在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最近,笔者所在单位开始启动“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全面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涉及学生总数约300人。为能确保该整合课程在该“5+3”培养模式中顺利实施,我们拟将该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分为两个独立的子课程。两个课程分别在第三和第四学期进行连续贯通教学,分别独立考核。这样既保证了整个教学内容一体化和连贯性,也降低了实施难度。最后,关于实施效果的客观、定量评价问题,目前我们尚未能提出全面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实际上,这也是我校器官系统教学改革乃至当前国内此类改革的一个共性问题。且我校卓越医学教育试点班的学生遴选于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相对优秀的学生,这更增加了其与普通班对比评价的难度。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合理设置作为对照评价的平行教学班,而且也亟需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的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包括成绩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学生综合能力测试等多种方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5

关键词 研究性思维 细胞生物学 基础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飞速发展,对生物技术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任。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教学改革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由原来的基础性实验项目朝着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方向发展;然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常常开设一些基础性实验项目,这些基础性的实验项目通常是经典的实验或者在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成为这些实验课程的必须完成的项目。实验项目是基础性的,如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研究性思维,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同样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细胞生物学实验一般都开设了较多的基础性实验项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对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基础性实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研究性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 查阅文献资料,认真备课

在教授细胞形态观察、大小测量和细胞计数实验时,细胞形态观察部分应该属于基础性实验,实验选用了3种材料:洋葱鳞茎表皮、人口腔上皮细胞、鸡红细胞;实验指导上对鸡红细胞染色用到瑞特染液,在备课时,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别人在对红细胞染色时用到3种染料进行比较:瑞特染液、吉姆萨染液、瑞特-吉姆萨混合染液,结果是瑞特-吉姆萨混合染料的染色效果最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也为学生提供了3种染料供学生使用,但是不告诉学生哪种染色效果最好,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得出结论,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实验过程中不再是简单的对红细胞染色,而是要比较3种染料的染色效果,使实验内容也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将研究性思维运用到基础性实验中后,看似一个小的改变却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学生对待实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在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中,按照实验指导上的安排是告诉学生9种溶液,然后让学生记录不同溶液的溶血时间,从而说明物质的渗透性跟哪些因素有关系,就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根据记录的时间对号入座就行了,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太大的作用。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别人在做这个实验时,只是告诉有8种溶液,具体哪个试剂瓶装的什么溶液没有告诉学生,而是以序号代替,要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做实验,记录溶血时间,然后根据溶血时间进行判断不同序号分别代表哪种溶液。这样一改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有帮助,于是老师在教授这个实验时也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教学中来,果然起到很好的效果,学生认真做实验,对实验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并查阅文献资料以及网络最后作出判断。

2 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在教授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体染色与观察时,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实验指导上要求将涂片置于37℃的恒温水浴锅上进行染色,而用家兔肝脏细胞观察线粒体时是在自然温度下进行,同样是以恒温动物为材料,为什么两种材料要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染色,实验中我们没有向学生讲明原因,而是要学生自己在两种条件下分别制片比较观察,通过学生自己实验去寻找答案,这样比老师告诉他们印象深得多,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效果也好得多。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宰,学生有种主人翁的责任感,做起实验来更认真。

在教授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实验时,福尔根反应中对洋葱根尖或鳞茎表皮细胞用Schiff试剂进行染色需要遮光,而在PAS反应中用Schiff对马铃薯块茎徒手切片进行染色时却没有遮光染色,这是为什么呢?细心的学生发现这个问题,老师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寻找答案,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后的那种喜悦之情和对实验的兴趣油然而生,实验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3 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成长,比老师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效果更好

在教授细胞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实验时,在福尔根反应中对洋葱鳞茎表皮细胞或根尖进行水解时,要求在60℃下对材料进行水解,学生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往往会犯一个错误:将实验材料直接加入到冷盐酸中,然后将盐酸放入水浴锅中预热,水浴锅从开启到升温至60℃还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做会使材料在盐酸中处理的时间过长而使材料形态发生变化,不利于后面的染色和观察。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常常忽略了这个问题,老师不要事先提醒学生,让学生按照错误的操作去做,实验结果虽然不理想,但是学生的收获可能会更大,以后他们就不会粗心大意,而是认真思考。

在巨噬细胞吞噬现象的观察实验中,给小白鼠注射给药是本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实验预习时,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给小白鼠注射给药操作的资料,上课时,老师让学生分别介绍自己查阅的给小白鼠注射给药的操作方法,通过学生介绍后,让学生自己评判他们介绍的方法对不对,然后老师再作总结,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这样做之后学生对给小白鼠注射给药的印象非常深刻,达到了实验的目的,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4 结束语

通过在实践中将研究性的思维运用到基础性实验中,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的的目的。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项目(2011248),武汉市教育局研究项目(2011067)

参考文献

[1] 张红锋,孙剑华.创建基于研究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99-101.

[2] 刘东江,赵刚,邓凤姣,等.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5-22.

[3] 兰忠诚.临床3种血涂片常用染色方法的比较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5):581.

[4] 黄永莲,胡木林.细胞膜渗透性实验的改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119-122.

[5] 杨汉民.细胞生物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54-57.

[6] 王金发,何炎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2-44,56-60.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6

[关键词]外泌体;分离;鉴定;差速离心法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93-0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对于细胞生物学以及医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由于外泌体的体积结构方面的因素,其分离纯化还存在很大的困难,目前比较常用的分离方法有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超滤离心法、免疫磁珠法、多聚物沉降法等。

1.差速离心法

陈绍倩[1]等人以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为材料,采用多步离心的方法成功地提取到了的外泌体。此种实验方法操作不是很复杂,实验设备要求相对简单,拥有超速离心机和细胞培养设备即可,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取外泌体的方法,基本可以满足实验研究的要求。但分离纯度不是很高,并且经过多次离心对外泌体的理化性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2.密度梯度离心法

像所有的脂质小囊泡一样, 外泌体悬浮于特定密度梯度的蔗糖中,其密度范围从 1.13g/ml到1.210g/ml,将细胞混悬液或匀浆置于蔗糖介质的顶部,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用使细胞分层、分离,从而将外泌体从混杂的物质如蛋白聚集物或细胞凋亡的核小体碎片等中分离出来[2]。崔焱[3]等人根据其这一特性,从大量培养的肿瘤细胞上清中分离纯化外泌体,并对此进行了电镜鉴定;在得到大量较高纯度的外泌体的基础上,将其加入含有白细胞介素-2(1L-2)的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超滤离心法

王伟[4]等人以树突状细胞为实验材料,基于对外泌体物理特性,大小以及密度的了解,将超滤离心分离外泌体的方法与传统的分级离心法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证明超滤离心法耗时少,产量和纯度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制备外泌体的方法。

4.免疫磁珠法

将具有磁性的磁珠表面包被特殊的抗体,细胞表面抗原能与连接有磁珠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在外加磁场中,通过抗体与磁珠相连的细胞被吸附而滞留在磁场中,无该种表面抗原的细胞由于不能与磁珠结合而不能在磁场中停留,从而使细胞得以分离。Richard Wubbolts[5]等人在对外泌体进行蛋白质组学和生化分析的过程中,将外泌体的标志性蛋白―抗MHCII抗体包被于磁珠表面,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特性有效的将外泌体分离出来。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进行分离,如果想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都必须首先确定分离得到的产物是不是外泌体,其次要鉴定外泌体是否达到实验所要求的纯度和数量。因此,外泌体的鉴定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主要有电子显微镜观察、动态光散射技术、Western blot、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等。

其中电子显微镜观察法是从形态和大小上对外泌体进行鉴定,但由于电镜拍摄视野有限,因此这种方法只能对个别外泌体进行观察。而动态光散射技术则是从整体上对外泌体大小的分布情况进行检测,具有准确、快速、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但对于多分散的复杂外泌体样本的测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Western blot则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外泌体中的标志蛋白进行检测,从蛋白质组学方面对外泌体进行鉴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逐渐成为外泌体鉴定的新技术,不但可以实时对外泌体进行观测,同时还可以对每个颗粒的布朗运动进行追踪和分析,从而计算出外泌体半径和浓度。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物质信息的传递者,在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提高外泌体的分离纯度,改进外泌体的分离方法尤为重要。目前,虽然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已经拥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但实际操作起来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因此只有将各个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例如差速离心法与免疫磁珠法、电镜法与Western blot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更好的分离鉴定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绍倩,杜英,王 鑫,顾巧丽,黄玉敏,董子明.多步离心法提取K526细胞外泌体.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41(3).

[2] Thery C,Zitvogel L,Amigorena S.Exosomes:composition,biogenesis and function.Nat Rev Immunol,2002,2:569-579.

[3] 崔焱,于津浦,李慧,杨莉莉,魏枫,安秀梅,任秀宝.肿瘤细胞来源胞外体的分离鉴定与功能检测.天津医药,2009,37(12).

[4] 王伟,连建奇,王平忠,潘蕾,姬新颖,白雪帆,贾战生.树突状细胞胞外体(Exosome)的超滤离心法提取及形态观察.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7,23(12).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细胞生物学;实验;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4-0241-03

长期以来,普通高校饱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影响,过度关注教师课堂主体作用的发挥,忽略学生的学,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偏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课外练习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教学方法而言,更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模式。翻转课堂具有许多优点:高度自主的学习环境;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课堂探究和交流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学习情绪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更益于对知识的内化,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目标。按照《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目标要求与PBL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为研究课例,以问题导向为切入点,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设计为学习目标,实施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基于PBL的自主学习过程与效果评价方式。

一、基于PBL法的“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一般而言,实验教学目标:①传承实验知识,实践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验证;②提高实践理性,就是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③实践策略:为什么要这么做?培养学生反思、设计实验的能力;④生成实践智慧,即以实践为目的的能够指导实践行动的理性能力。《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目标包括三个层次:①知识目标层次,主要是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实验原理的学习与掌握。②能力目标层次,主要是实验设计、细胞生物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学会并应用细胞生物学主要实验技术,如细胞化学组分的分离与鉴别、细胞结构组分的显示与定位、细胞融合等。③文化素质目标层次,主要阐释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作用,关注科学、社会、人类发展问题的意识。根据课程目标,“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项目的教学目标分为:掌握孚尔根反应、Brachet反应和SDS碱变性法和CTAB法提取植物DNA原理的知识目标;学会运用孚尔根反应和Brachet反应原理完成植物细胞内DNA定位显示技术、DNA提取技术、实验方案设计、论文撰写的能力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科学、技术、社会协调发展理性思考的文化素质目标。

2.实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PBL以问题为导向,以主动学习为主,设置问题情景,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达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翻转课堂并不只是“视屏录制”,而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管理”,且更适用于有学习自觉性、能够做好课前功课的大学生。本课例的实验改革方案设计与实施植入了PBL法的“问题设置”、“问题解决”、“能力拓展”翻转课堂模式,形成学习资源搜集、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课堂讨论与答疑、课后能力拓展和反馈与评价的“五段学习法”。(1)学习资源搜集。主要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料,如微课程、视频、文本材料、PPT等。同时,引导学生查阅各类研究课题的最新进展,及时补充更新网络学习资源。(2)以“问题设置”为前提的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植物细胞DNA的细胞化学显示方法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如何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植物细胞DNA?通过“问题设置”,将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①自主学习先行。充分利用课程学习资源,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提交作业,达到知识的内化。②小组合作学习。由教师提出实验方案设计任务书,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③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分小组自主完成实验方案设计。④实验方案的实施。各小组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资源,分工协作,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实验。利用Feulgen染色技术、Brachet染色技术、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技术显示DNA的存在。有实验实施过程的详细记录的实施步骤与结果分析,并撰写实验论文。学生提出新的需要答疑的问题。(3)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讨论与答疑”。①小组课堂讨论完善实验方案。根据课前小组完成实验方案的具体情况组织讨论。②利用翻转课堂讨论、交流,解决新的问题。学生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如洋葱根尖临时装片,中期分裂相细胞偏少,染色体分散度差,难以计数,进而影响核型分析;基因组DNA降解严重,电泳呈弥散状等,教师组织大家讨论。③课堂答疑。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在实验课上协作完成。如根尖制片的中期分裂相细胞偏少是因为根尖取材时间把握不好;染色体分散度不高是因为压片的力度把握不好;DNA提取过程中的基因组DNA降解严重,电泳呈弥散状是因为提取过程中低温研磨、离心上清液或沉淀的取用等操作不规范所致。④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和讨论内容进行点评和个别指导,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在这一环节,实验教师扮演主导的角色,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协作完成实验项目,参与课堂讨论。(4)以“三拓展”为目标的能力培养。①思维能力。通过开展转基因技术的辩论,激发学生对“转基因技术利弊”的思考,实现思维能力拓展。②设计能力。通过考核“植物细胞DNA制备与显示技术”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效果,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实现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拓展。③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收集、上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结合自主学习考核,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拓展。(5)反馈与评价。①基于自主学习考核的翻转课堂过程性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资源搜集”、“课前自主学习与合作实验探究”、“课堂讨论与答疑”、“课后能力拓展”阶段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如网络评价时,针对文献阅读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正确无法进行下一步;小组讨论记录;课堂小组PPT展示。小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施标准包括:实验目的、原理;用品、步骤,如洋葱根尖培养、取材固定、稀酸解离、黑暗环境染色、压片、观察;注意事项;实验记录;结果分析。过程性评价成绩占总成绩30%。②基于论文写作考核的翻转课堂评价。论文内容包括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等几部分。论文成绩按评分标准执行。论文成绩占总成绩20%。③基于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的终结性评价。实验技能考核成绩采用综合评定方法确定,主要考核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考核要点主要包括仪器操作、实验方案、实验操作步骤、关键操作点、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等。实验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考核评价方法采取自我评价(占技能考核成绩的20%)、小组成员互评(占技能考核成绩的30%)、教师评价(占技能考核成绩的50%)相结合。

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效果

1.学生层面。(1)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灵活,目的性强。通过翻转课堂高效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实现了生生、师生互动交流,促进了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学习资源搜集及课前自主学习,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提高、知识面扩大、协作意识和能力增强。课堂答疑及讨论阶段,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问题的解答、讨论、交流、互动,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2)课外科技大赛取得可喜成果。生物技术专业有3名同学获得河北省2015年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一等奖;6名同学获得大赛二等奖;7名同学获得大赛三等奖。(3)技能考核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及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层面。(1)教学改革成果明显。完成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系统论视域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2GJJG206),邯郸学院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四级项目3项(1412010,15sjf162,15sjt1012)。(2)《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并得以实践。利用邯郸学院网络课程平台,建设了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两个专业的《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教师负责完成网络学习资源的上传,如自主学习资源、“N+2”考核及标准、学习论坛、问卷调查等。学生上传自主学习作业。(3)通过实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具备相关的知识、实践经验、组织能力等,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三、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1.反思。(1)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准备时间,部分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的接受度不高。翻转课堂可以尝试,但不能常试。(2)在小组活动中,有的小组分工不太合理,个别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生对实验任务完成的贡献度有差异。(3)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对策。(1)提高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选择实验项目,借鉴“慕课”教学模式在传授知识、互动交流、自主学习等方面的优势,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炼升华。(2)对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仪器操作技术等方面的训练,完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动手能力的过程性考核。(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张锋,唐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2015,(4):55-57.

[2]Fulton K.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39(8):12-17.

[3]赖晓芳,沈善瑞.PBL模式在生物技术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3,(1):80-81.

[4]田男,余超超,张婷.PBL教学模式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80-81.

[5]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108-115.

[6]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7-112.

[7]李中文,吴涛,汤必奎.“慕课”应用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教育,2015,(2):43-44.

[8]唐文武,吴秀兰.“翻转课堂”在MOOC中的教学实践――以“生物信息学”课程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5,36(2):63-66.

The Reflection and Reform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Cell 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LI Zhi-liang,XING Hao-chun,YE Ji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ndan College,Handan,Hebei 056005,China)

Abstract: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easy to change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bility promotion. In this study,the experiment of cell biology of "Preparation and display technology of plant cell DNA" was taken as the object lesson,content preview using the network course platform of cell biology,combined with controversy on hot topics and experimental scheme design,the "problem setting","problem solving" and "abi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BL method were implanted 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formed learning resource collection,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experiment research before class,classroom discussion and question answering,ability development after class,and feedback and evaluation of "five steps learning method". The practical skills were trained,and further promote students to concern and think about food safety,environmental issues.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8

关键词:医学实验课程;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55-02

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国家发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生实验教学是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越来越需要大量精通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性思维并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工作实际,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了融合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实验技术课程,并对课程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中医药院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医药院校是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1]。目前,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实验教学被看作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研究生重专业理论、对实验教学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意识相对单薄;实验课程费时、费力、费钱,中医药院校针对研究生实验教学开展的较少,即使开设,也多是各学科各自为政的零散实验,少有多学科、系列化、综合性实验课程。上述原因直接导致中医药专业研究生缺少学科交叉意识,不能有效地将先进的西医技术手段与传统中医药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范文

医学细胞生物学常用技术篇11当前护理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尽管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