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2 15:06:39浏览:475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整合利用;数字城市

Abstract: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one of the key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it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zhangjiagang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designed a zhangjiaga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framework, clarified the main contents of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d the platform application building mode.

Keywords:Geospatial Information,Integration and Utilization, Digital City

中图分类号:B9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地理信息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关键性的信息资源,是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资源保障[1,2]。加强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对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3-6]。随着张家港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升,政府、企业和公众对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张家港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资源、城市规划、房产管理等领域的建设应用成效显著,但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于应用需求,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相关保障机制不健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外部环境有待改善等[7,8]。

因此,加快构筑张家港市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加强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推进“数字张家港”建设的首要任务。

需求分析

用户分析

通过对不同群体用户的需求分析,结合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建设需求,可将平台用户分成三大类:公众用户群体、弱GIS应用用户群体和强GIS应用用户群体。

公众用户群体:不具备或具备较少的专业GIS知识和技能,只要求操作简单便捷。功能服务需求包括:数据、显示和导航服务等。由于GIS效用日益显著,该群体必将成为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最大群体。

弱GIS应用用户群体:具备较少的GIS知识和技能,期望以简便的操作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服务,要求GIS服务能够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功能服务需求包括显示、更新、空间分析、数据服务等。政府部门中典型的弱GIS应用用户有:环保、工商、税务、人防、教育等。

强GIS应用用户群体:具有专业的GIS知识和技能,GIS成为用户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需要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地理信息服务,包括数据、要素、栅格、三维、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及地理编码服务等。政府部门中典型的强GIS应用用户有:国土、规划、市政、建设、房产、公安、水利、民政等。

不同用户的服务分类特征详见表1。

地理信息数据需求分析

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建设部分按照内网、电子政务网及互联网三类应用,划分相关数据集,提供给不同应用级别的用户使用,达到地理信息数据充分利用的目的。经分析,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地理信息数据需求见表2所示。

功能需求分析

平台提供基于OpenGIS的WMS、WFS、WCS的规范服务。只要支持这些标准的客户端都能访问和使用。平台需要提供的GIS功能服务主要包括:矢量数据服务、栅格数据服务、元数据服务、空间分析服务、网络分析服务、地理编码服务、GIS功能服务、地图下载、地理信息产品订购等。

建设目标

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服务便捷、安全可靠的“数字张家港”地理空间框架,建立多部门联合共建共享地理信息资源的支撑环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网络化服务水平明显增强,产业规模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利用机制与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基本满足张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建成张家港市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建成全市完整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和地理信息应用支撑平台,明显提高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服务水平。

二是建成一批综合性、公益性的地理信息应用示范工程,为政府管理决策、城市管理、社会公益性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三是制定一批关键、急需和适用的地理信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完善地方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确保张家港市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工作可持续开展。

四是建成“数字张家港”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其中1:500基础地理信息覆盖全市城镇地区,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覆盖全市行政区域。

总体架构

张家港市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由地理空间数据库体系和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构成,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支持平台运行的网络环境,政策标准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及安全保密体系提供平台运行的环境保障,电子政务应用、企业应用以及社会公众应用是平台的专业性应用领域。

张家港市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框架有八个部分,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图 1 张家港市城市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建设内容及模式

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

张家港市地理信息资源分布在多个政府部门,实现地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就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编码数据库、政务电子地图数据库和政务信息图层数据库。数据库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 2 张家港市地理信息数据库体系关系图

建立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建设地理信息共享应用服务平台,面向全市电子政务提供与地理信息相关的目录服务、数据服务、功能服务和交换服务等应用支撑服务,实现跨部门、覆盖市-区(县级市)两级的数据共享交换,配套相应的保障措施,为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提供服务,完善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形成地理信息应用网络和信息安全支撑平台。

城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由面向应用的公共服务系统、面向数据管理的数据管理系统和面向运维的运维管理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广泛深入推进应用服务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2

【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信息云;时空数据库;泛在服务

1、引言

在“数字城市”时代,地理空间框架成为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构建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政府宏观决策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务。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地理信息服务逐渐由共享服务向泛在服务转型,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的概念模型逐渐清晰。本文在总结数字哈尔滨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对区域性云GIS平台提出建设构想。

2、数字城市与地理信息云

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搭建起城市级的地理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以哈尔滨市为例,自2001年起,开始“数字哈尔滨”建设,其核心内容为“一库、两平台、多个应用示范”,其建设成果如下:

1)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库

地理信息基础设施库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数据基础,处于数字城市建设最底层,其建设内容包括测绘基准建设、多比例尺基础地形图建设、遥感影像库建设、数字高程模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建设等。数据已覆盖哈尔滨市规划区域,并向周边地区扩展。

2)构建政务公众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哈尔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以空间数据共享服务为核心,实现地理空间信息集中存储、统一更新、实时共享、按需服务,可满足不同层次业务应用需求,避免“数据孤岛”的形成。

3)建立多个示范应用系统

建立了数字城市规划监察系统、群力新区东区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设计三维辅助系统等多个示范系统,为20余个政府和行业部门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

在李德仁院士测曾提出“从数字地球发展到智慧地球的必然趋势”、“数字地球加上物联网就可走向智慧地球”。基于上述理论和应用需求,地理信息云的建设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进行数据、服务与应用建设。

地理信息云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与“数字城市”有着诸多差异:

1)平台支撑。在“数字城市”时代,地理空间数据库数据源均以测绘手段获取,不带有时间特性。在“智慧城市”时代,地理信息云应具备容纳多源、多样、多时态信息的能力,建立时空信息数据库。

2)服务延伸。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理信息服务潜在的服务市场。地理信息云须拓展面向物联网的应用服务,建立传感网络物理标识与空间标识的匹配映射服务,并将移动终端服务作为云服务扩展的主要内容。

3)应用拓展。“数字城市”为共享服务,用户仅能在线浏览或通过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应用拓展。“智慧城市”则为按需服务,并支持在线、移动等多种终端媒介,实现地理空间信息泛在服务。

3、地理信息云建设构想

由于哈尔滨市近年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已有较成熟的IaaS服务,提供云环境下的环境支撑。因此,地理信息云将搭建于现有云计算平台下,包括时空信息数据库、泛在服务体系与智慧行业应用建设。

3.1时空信息数据库建设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建设试点技术指南》要求,哈尔滨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数据内容基本满足云服务建设要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改造现有数据库体系,构建时空信息数据库。

1)时空数据重构。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哈尔滨已构建了具有时间特性的遥感影像专题库。对于矢量数据,其数据单元构成复杂;同时,矢量数据时间特性来源于数据表达的地物。因此,哈尔滨时空数据库建设将以地理实体为时间特性表达的最小单元,完成时空数据重构。

2)三维服务拓展。在数字城市建设阶段,三维地理信息由于软硬件限制,主要应用于局域网环境。在地理信息云建设中,三维地理信息将采用SOA架构实现三维地理信息在线服务。

3)物联网节点标识体系。物联网节点具备物理标识和空间标识,在应用中多用物理标识,但在管理分析中多用空间标识。物联网节点标识体系建设内容包括节点分类、空间位置获取、编码与集成等步骤,建立物理标识与空间标识的一一映射,实现二者有效匹配。

3.2泛在服务体系建设

泛在,基本特征为广泛存在、广泛应用。地理信息云服务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泛在服务体系实现按需服务,着重提升服务的可用性、可见性和可知性,建设构想如下:

1)在线定制服务拓展。传统的定制服务基本单元为数据层。在地理信息云建设中,定制服务的最小单元将为要素(记录),允许用户参与专题空间数据生产,形成满足自身要求的专题数据,功能定制由简单查询统计向复杂空间分析延伸。

2)搜索引擎建立。在云环境下,服务的种类、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面对众多的空间信息服务,如何找到符合需要的服务。在地理信息云建设中,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服务搜索引擎实现服务的检索。

3)移动终端服务拓展。数字城市阶段地理信息服务以在线服务为主要受众,对移动终端支持有限。在地理信息云平台建设中,将大力推进移动终端服务建设,支持智能手机、便携电脑等诸多智能终端访问地理信息服务。

3.3行业智慧应用建设

依托地理信息云平台,推进行业智慧应用建设。根据哈尔滨建设情况,在城乡规划、城管、管网管理等领域已具备地理信息云平台应用基础。通过已有服务体系改造升级,利用地理信息云平台实现地理信息云服务,构建行业信息交换平台,打造行业智慧应用示范项目。

4、结语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的必然,地理信息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与要件。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哈尔滨数字城市建设实际,结合国家相关规定,探讨了数字城市与地理信息云的必然联系与差异,对区域性地理信息云的时空数据体系建设、泛在服务体系建设和行业智慧应用进行构想,为下一阶段的地理信息云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2

[2]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技术指南[Z].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13.3

[3]李少丹.“云GIS”的发展趋势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

[4]刘秀丽.“云GIS”的发展趋势分析[A].2010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3

关键词:智慧城市;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构建

前言

近几年,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及地理信息资源,在服务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管理、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伴随科技的发展,经济方式的转变升级,尤其是智慧城市等社会转型新引擎的诞生,各行业在发展要求上较信息化阶段有了显著提升。该背景下,我们应合理审视与分析未来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如何保证测绘地理信息的服务质量,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持续、稳步发展。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现阶段,智慧城市的概念众说纷纭,IBM公司在《智慧的城市在中国》中将智慧城市界定为:能综合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预知、分析和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重要信息,以智能响应含民生、公共安全及环保等内容的各项需求,为人类创建美好生活。整体而言,智慧城市为数字城市或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发展阶段,需以"活"的数据为支撑,能自动处理海量多源数据,并保证信息流通及服务质量。从组成体系上分析,智慧城市也可解释为:基于城市信息化的数字城市、能实现城市信息全面感知的物联网、能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信息的云计算等组组合而成的城市新型生态系统。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工作内容

"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利用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专题系统等高新技术来处理海量时空信息,并响应信息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决策。通过这些高新技术的组合运用,促使城市专题系统更加智能化、智慧化,来实现城市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出一批全新的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包括以下四个层面:物体感知层、网络传输层、资源平台层、服务应用层。其中,物体感知层是手段,是"智慧城市"信息采集的重要途径;网络传输层是支撑,是"智慧城市"业务运行、信息交互的坚实基础;资源平台层是核心,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环节;服务应用层是目标,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最终体现。"智慧城市"建设依赖于地理空间信息,是地理空间智能化成为城市"智慧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设"智慧城市"需夯实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基础,应综合运用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专题系统等高新技术来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城市,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测绘地理信息部门须助力城市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智慧城市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

假如将城市视为生命体,智慧城市则为该生命体的延续与发展。智慧城市为新时期经济层面的重要课题,是城市人口增加,土地、淡水及能源资源短缺等矛盾尖锐背景下的产物。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本质为:帮助城市解决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推动城市更快、更科学的发展,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从解决问题角度分析,能源消耗、时间成本及环境污染等形成了智慧与否的评价指标。换而言之,应以最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最少时间及人力成本等来处理各类问题。在上述目标下,应适时调整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充分考虑城市发展中的"事件"需求,挖掘以地理空间分布为基础的事件解决办法,促进地理信息数据服务方式的全新升级,以加快智慧服务的延展。例如,国内不少大城市交通状况较为拥堵,基于测绘地理信息层面,怎样在当前道路条件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资源优势,来减轻城市交通拥堵压力;针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探索方式,应升级以网络云端服务器与客户端嵌入式设备为基础的调用模式,帮助用户减少时间与经济成本。

四、面向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

(一)对测绘地理信息产品进行分类

根据地理信息资源的不同处理方式及挖掘程度,我们可将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分成数据、信息及知识产品3类。1)数据产品与"初始"化地理信息数据相对应,无需加工或简单加工便可形成产品,并适应用户对地理信息的各类需求,经改变提供方式能提升智慧程度;2)信息产品,即以数据产品为基础进行深加工,从目标物类别、覆盖范围及位置等,呈现其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应行业及领域发展需求的相关信息,以帮助用户更快解决实际问题;3)知识产品,即将数据、信息产品与经济、人文及社会等信息融合,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供用户决策或使用。例如,某用户要去某目的地,数据产品与出发地、目的地间的导航定位数据相对应,信息产品与目的地路线信息相对应,知识产品则与达目的地最佳路径相对应。

(二)构建以"事件"牵引为主导的服务模式

近几年,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更注重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其对城市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总体上看,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并未得到充分挖掘。地形图及4D等测绘地理信息产品,长期束之高阁或应用狭隘,用户很少主动订购该类产品,使之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智慧城市时代的到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无法再持续原有的发展路线,而应基于经济、效能等层面,提供更多智慧测绘地理信息。因此,应形成以"事件"牵引为核心的服务模式,也就是按需服务,既要挖掘需求,同时也应促进需求、供应与服务的和谐发展,以区别于现有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针对需求,可分为焦点或热点事件,潜在事件及用户提出的定制事件等。

(三)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的支撑条件

1)能获取精度高、用途广的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智慧城市背景下,应尽快完善测绘地理信息传感网,提升获取地理信息数据的能力。对于"事件"牵引为核心的地理信息服务要求,应妥善解决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对地观技术等难点,为数据处理及知识挖掘奠定基础。2)基于智慧城市需求,重点应提升地理信息数据的智能处理能力,以便在短时间、低成本情况下解决好各类信息。第一,应发展云GIS处理技术,促进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现阶段,ESRI、超图等公司在该领域已形成较完善的商业模式;第二,应处理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等技术难题,尽管国内学者已不断突破该技术领域,但短期内卫星遥感影像解译还无法实现全自动,原因在于地物受时间、气候及环境等多因素影响,自动识别难度大。3)智慧城市背景下,应深入挖掘地理信息数据及知识,强化地理信息数据技术创新,研发以地理信息空间为基础的知识挖掘系统。该技术为构建新型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的支撑技术,可为测绘地理信息智慧应用方案提供可靠保障。

结论

综上所述,构建全新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不仅是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实现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文章所论述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综合考虑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各方面,核心在于今后能饯行"事件"牵引为主导的服务模式,编制面向智慧城市的测绘地理信息产品分类,完善"事件"库,加快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使测绘地理信息能为智慧城市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牛汝辰,邓国臣.展望智慧地球时代的测绘地理信息学-李德仁院士专访[J].测绘科学.2014(01)

[2]温奇,李苓苓,刘庆杰,樊文锋,林月冠,孙俊格.基于视觉显著性和图分割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人工目标区域提取[J].测绘学报.2013(06)

[3]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2012,4(2):11-17.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4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高中地理;地理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地理信息技术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地理信息技术因其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受条件限制少、精度高,并且可以给人们提供全天候、全覆盖、省时便捷、可移动的服务,在生产生活领域得到广泛性应用。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融入到高中教学中不仅是新出台的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是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的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需要。

1地理信息技术概述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地球等[1]。地理信息技术是以数字形式获取、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并以图像或地图的形式直观展示的有效方法。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理信息技术出现,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其已经从研究研究机构,走向了军事、航行、测绘、统计、环境监控、天气预报等等几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所有部门和行业。

2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提高教学成绩,提升教学水平:

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信息技术提出了重要要求,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上频频出现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考点。因此,增强高中地理教师队伍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理解,将其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当中,是提高教师教学成绩和提升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2.2增加学习乐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直面化的表达方式、人机互动的学习方式、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内容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主导,让学生动手参与,引领学生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制作绘制相关地理模型,不仅可以将课堂的目标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视觉、听觉,锻炼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2.3紧跟时代步伐,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地理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地图制作、数据收集等单一的技术,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日益融入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手机导航、物联网、环境监控等地理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便捷。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高素质、高能力专业人才提供知识储备,也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知识支撑。

3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师资力量短缺:

我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开设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不过20年的时间,加之不少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类)教学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2],使得高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较为缺乏,大部分教师都是地理科学和相关专业的师范毕业生担任。在后期由于重视不够,对高中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继续培训不足,这从根本上影响了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水平。

3.2相关研究薄弱:

通过常用的文献查阅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共检索到12116条记录。在“标题”检索中输入“高中地理”,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7条,且相关文献多为现状、问题、对策等流于表面的研究,缺乏多角度、多方法、多方面的深度研究。相关研究的缺乏对高中阶段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设置了障碍。

3.3精品教材不足:

近来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视催生了大量的优秀著作,在相关著作中大多是针对高校和专业人才的深层次参考用书,针对高中阶段的教材、教学参考用书、学生课外阅读资料较少,鲜有发现普及较为广泛、反应效果良好、通俗易懂的高中地理信息技术教科用书。这种现状制约了高中阶段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只是围绕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造成了教师无参考、学生无扩展。

3.4技术、软件更新速度快:

地理信息技术跟信息技术高度依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前,各种技术、软件乃至理念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往往一些软件高中教师刚刚接触就已经过时。专业性强、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的特征使高中教师队伍有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掌握软件使用,并紧跟时代步伐,探索知识发展前沿。这对高中教师开展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4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建议

4.1加强师资培训,促进地理教师观念和知识的更新:

一方面应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尽快使现有高中教师队伍能够快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另一方面应重视人才引进,重点引进地理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本科师范院校毕业生,为地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4.2编制精品教材,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组织国内外地理信息技术专家、学者精心编著针对高中学生接受能力和知识结构的精品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使教师有所教、有参考,学生有所学、有拓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掌握相应的考评标准。

4.3加强相关研究,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鼓励广大学者,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师参与到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当中,通过相关研究,发现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并深刻把握地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提高教学质量,并形成文献,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4.4提供资金支持,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学校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建设完备的教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软件和数据,并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为高中阶段的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开展和研究活动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6-10.

[2]赵军,武江民,赵生龙.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现状与对策刍议[J].地理信息世界,2005,3(1):39-41,50.

[3]旋晓伟,王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5

关键词: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代测绘;信息共享

一、前言

21世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普遍使用,同时也促进了地理信息的开发与应用,但是在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需要涉及多方面的地理信息,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开发,才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所以在开发地理信息过程中可以结合现代测绘服务模式来扩展地理信息数据,从而保证地理信息得到共享,最大程度上提高使用效率。

二、简析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利用构架地理空间的数据信息为基础,同时结合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服务终端将不同形式的空间信息进行处理,为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们提供服务。但是在普及使用信息服务平台中发现管理整个系统需要提高,因为不同领域的人们需要的读物信息不同,而且信息平台中收集的地理信息内容繁杂,种类无章,从而降低了管理维护的工作效率。

三、构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1.建立地理信息空间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就是依靠建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这其中包括城市地理信息以及空间位置等,涵盖着丰富的信息。所以需要具有丰富经验且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建立数据库。为了确保城市的地理信息可以收集完整,需要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依次分类录入数据库中,从而保证建立的数据平台更加完整。收集地理信息的工具主要是航天遥感卫星收集的影像,而且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提高,收集的影像的资料更加的精准详细,可以将城市中的街道、房屋、医院以及公园、河流、超市等各种详细收集完整,包括其所在位置、占地面积等,不断将地理信息内容完善。

2.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立需要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更新等,才可以保证地理空间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准确的提供给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们使用。而整个平台的管理系统又细分为维护系统、地理空间信息库、测绘系统以及更新系统等。只有利用几个系统对平台共同管理才可以确保平台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3.共享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利用共享信息技术将整合处理的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将平台开放给社会去使用。因为构建信息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所以需要利用最先进的共享操作技术将地理信息进行处理,确保共享性。

4.建立城市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完善,每个城市都会建立自己的网站,将城市的特色、地理信息、旅游、人文等信息全方位的展现给社会,同时结合信息平台,可以为社会提高更加全面的服务。

四、处理地理信息服务建设中问题的方法

我国的地理信息服务公共平台的发展现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目前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地理信息共享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与测绘技术需要提高,针对以上两个问题,需要从下述方面进行处理:

1.间信息系统系统:我国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资源涵盖不全,所以需要进行全面整合,并将整合信息及时更新。建立完善共享机制,不断利用新共享技术将整合的地理信息呈现给社会。

2.完善测绘工作:现代技术已经得到不断的完善,因为只有依靠测绘技术才可以保证地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将测绘范围扩大,才可以保证地理信息更加全面

3.提高测绘系统管理:测绘设备对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技术人员在面对新的测绘设备时,需要不断学习测绘知识与技巧,才可以确保测绘内容的完整与准确。同时在测绘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不同的数据接收仪器,只有将这些全面的结合,才可以不断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库。

五、建设地理信心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性

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收集了空间信息以及地理信息等,同时将信息进行整合转化,利用这个平台将信息数据进行传播,以此平台为基准事项信息共享。

2.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为社会不同领域的人们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也将测绘服务的范围进行拓宽。而且会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服务,而且服务的方式也存在多样性。不同形式的服务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加快了地理信息传递的速度。

3.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之后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技术模式转变为现代服务模式。因为传统的测绘模式都是由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地理数据的精准度。但是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之后,社会大众直接使用测绘信息,传统的测绘内容与更新速度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现代大众需要测绘部门不断扩大测绘范围、加快测绘频率等,这样才可以满足大众信息的需求性。

4.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全民共享信息,但是测绘内容属于国家保护的内容,这样两者之间就出现冲突。但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可以对用户建立使用限制。既可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保证国家信息的安全。

六、结束语

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涉及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目前我国构建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的力度仍需加强,而且测绘能力也需要不断的提高,只有将平台信息管理更加简易化与丰富化,形成实时更新的网络化体系才可以保证使用的便捷准确。我国需要对测绘技术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养,保证技术人员可以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来构建完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王军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现代测绘服务模式[J].中国科技投资,2013(26)

[2]孙晶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探讨[J].西部资源,2013(05)

[3]熊伟.测绘公共服务初步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02):35-37.

[4]王玲,胡传文.测绘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浙江测绘,2011(02):45.

[5]熊伟.测绘公共服务初步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2).

[6]孙晶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探讨[J].西部资源,2013(5).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6

【关键词】羌族文化 旅游地理信息 空间数据库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唯一保留远古时期族称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羌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其生存与生活中创造、多次交融、长期沉淀而形成的与其所居住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羌族文化涵盖了语言、信仰、服饰、饮食、村落分布、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庆典、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诸多方面,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羌族的民居和碉楼、羌笛、多声部民歌、羌绣、羌年、瓦尔俄足节等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5.12”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急待保护和传承。

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羌族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利用“互联网+文化旅游”技术进行利用,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带动羌族地区的文化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1 空间数据库设计

1.1 设计思路

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采用PHP+MySQL设计,项目成果正式运营后可根据实际需要,将MySQL数据库改为Oracle数据库。

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知识管理系统。在提供羌族文化遗产知识获取同时,支持个人、单位、组织、景区、村寨、游客等共同参与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内容建设。系统提供了一个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的操作平台,任何一个注册用户,能方便、快捷地享受到百科带来的知识体验,可以进行创建/编辑词条、添加/修改资料、站内短信、百科搜索等众多的百科操作。经审核通过后可成为正式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内容。

1.2 体系结构

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包括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接口、地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创建等部分(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内容涵盖羌族文化区域内,羌族文化遗产及其载体的地理信息数据、文化旅游相关地理信息及旅游POI数据,组合构造有时间、空间维度的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是羌族文化旅游电子地图的核心数据基础和支撑。

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羌族文化区域基础地理信息、羌族文化遗产及其载体的地理信息、羌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信息及其旅游POI信息相关的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模块有数据添加、环测设备读入、位置获取等功能模块,对获取的数据分类存储。

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羌族文化遗产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与文化景观遗产三部分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核心,物质文化遗产是载体,生态与文化景观遗产是依托。跟据《羌族文化遗产目录》进行采集、数字化、保存。

旅游资源数据库和旅游POI数据库:旅游是文化交流、学习、传播和传承的最好载体。对羌族文化区域内的旅游羌族地区4万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地理信息数据和相应的POI信息进行采集,这些数据是羌族文化旅游电子地图的核心数据基础和支撑,满足基于电子地图的多样化的应用需求。通过对旅游景区数据的处理和组织,构建一个建立于GIS电子地图之上的旅游数据信息系统,构建与旅游六大要素相关的POI数据,使得游客能够详细的了解景区和周边的GIS信息和详情。把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内的景区、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相关产业的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打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文化旅游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服务系统。

气象生态数据库:电子地图系统使用“天地图.四川”的基础地图,可以调用它的生态气象信息,一般只有县一级和个别著名风景区的信息,很难获得乡村级的生态气象信息。本课题整合了一些环测设备,在羌族地区布置了十几个乡村,把获取的信息实时地倒入地图系统中,为乡村文化生态旅游提供服务。

地理信息数据处理:按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的需求,对所有数据经审核,并做预处理,加上时空信息,正式存入羌族文化遗产数据库。

1.3 多时相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技术

空间信息包括位置、属性、时间三个方面。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在传统的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增加时间属性,以便基于时间轴的电子地图的设计和应用。

1.4 数据库管理

后台资源管理:根据功能划分为用户和权限管理、文物管理、日志管理、数据管理等模块。

前台展示与交互:数字资源类型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等多种数据类型,前台展示和交互需要支持各种异构数据在统一平台集中展示,需要将富媒体内容在交互界面中进行显示。如图2所示。

海量存储:由于数字化的内容包括海量的图片、视频、音频和三维等内容,所以系统需要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

数据搜索和查询:支持异构数据库的跨库统一检索并对检索结果实时重排。游客通过统一检索入口,可以查询不同资源,并可以查询文字外的其他类型的数据资源,确保快速的浏览访问。

2 电子地图应用

2.1 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地图服务系统

在“天地图・四川”的基础地图上进行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的标注,构建羌族文化旅游地理信息地图服务系统,通过图层管理实现用户所需要的电子地图服务。如图3所示。

2.2 带时间轴的电子地图技术

带时间属性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中每个元素都有时间属性,把库和历史库分开,每次数据更新后,被替换的数据写入历史库,为还原历史地理信息打下数据基础。

在地图显示模块中,设置时间轴控件(如图4所示),连接多时相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用户在前端浏览时,电子地图呈现可以追溯到任何有记录点的时间,对羌族地区的文化发展、人口迁徙流动、人口分布、重要历史事件、名人历史轨迹、植被生态等进行追溯。

2.3 乡村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应用

在地图上实现了实时的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如图5所示),反映乡村生态数据,对促进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和旅游式养生养老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更能有效地促进羌族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服务。

3 探索与总结

多时相的羌族文化旅游区域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促进了羌族文化旅游电子地图的应用,填补了羌族文化区域旅游地理地图信息系统的空白。

带时间轴的电子地图可以支持历史、现在和未来不同时段的地图元素,实现不同时期文化遗产数据和其他旅游相关数据的展示和查询,促进了羌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但是,羌族文化旅游区域的历史地理信息的收集、整理、采集有难度,一方面采用实地采集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融合,还原历史数据;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历史文献,采用虚拟技术进行仿真。

基于电子地图的服务聚合技术使电子地图服务更加个性化,把羌族文化旅游区域乡村级的环测信息聚合在电子地图中,填补了乡村生态环境信息的采集和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张庆全,林富明,周源.基于”天地图”的位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8).

[2]王富强.城市旅游知识地图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05).

[3]倪锡春.基于地理空间框架的共享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3(08).

[4]卫东.地理空间数据一体化更新系统的技术研究[J].测绘通报,2013(07).

作者简介

张平(1965-),男,四川省剑阁县人。现为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单位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7

依托科普场馆,面向社会开放

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馆全面充分地展示了各个时期的地图产品、测绘仪器、测绘成果等发展历程。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科普展厅,从什么是测绘、什么是地图、什么是地理信息技术等最基本的测绘概念开始,按测绘学科规律详细展出。有依据年代不同排列的测绘及地理信息工作者在具体的测绘生产科研工作中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范图示;有传统手工绘制的地图产品;有我们在地图上经常能看到的象形符号,如天安门、纪念塔、百货商店等。大家在这里还能了解到过去地图制图工作者检查国界线使用的标准画法图,以及省界、县界画法标准图。在这里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了解测绘的全过程,了解测绘地理信息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比如南极科考、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防灾减灾、资源普查、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规划设计、决策管理等方面,都和测绘息息相关。

地图发展展区展示了从古到今地图的发展,远古时代的木板星象图、古代地理工作者绘制的黄河地图、秦墓中出土的地图复本等,以及唐、宋、明、清的地图,分城市图、山河图、建筑图、天文图等,种类齐全。大家在这里会发现地图信息越详尽越接近现代地图。这些古地图由简单的工笔描摹到精确的经纬刻画,都显示了测绘技术的一步步发展。只有经过了岁月的坚实积累,才能有我们今天测绘科学的飞速发展。

极地科普教育基地展区内容丰富,这里展示了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自参加了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以来积累的丰富的图文和实物资料,系统地展出极地(主要是南极)自然环境、国际南极探险史和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研究情况,同时阐述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政治、经济与科学意义;以图文形式展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景观,以及冰山、极光、风雪、动物等极地风光;以沙盘形式展示南北极地貌;展出我国极地测绘科考成果;以多媒体音像、电影播放等方式,展示极地地貌、地质结构等自然环境;以南极科考人员实际生活、工作的实物,展示人类为揭开那些未知的科学之谜,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的探索历程。

测绘仪器展区展示了各时期国内外测绘仪器及测量附属工具,展示了手工绘制地图使用的制图工具。展品大到测绘航空摄影无人机,小到绘制地图笔尖。航测仪器展区展示了代表各个时期、各个工序的先进仪器。这里还有很多野外测量露营时使用的帐篷、手电筒和做饭用的锅碗瓢盆等,再现野外测绘工作者风餐露宿的艰苦场景。

测绘高新技术展区,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图文并茂地全面展示了丰富的卫星遥感技术、自动化测图技术、地理信息成果、全球定位系统、网络时代的虚拟现实技术及战场仿真技术等,都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馆全天候面向学生、社区居民及社会各界免费开放,以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传播与普及测绘地理信息科普知识,展示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宣传其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弘扬测绘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的,让参观者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切身体会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测绘科普走进大学校园,走向社会

近年来,科普基地在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的配合下,到省科技馆、大学生科技活动周、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哈尔滨市第三中学等举办南极测绘科考报告会及展览会。使学生们了解到测绘在南极科学考察中的重要作用,宣传测绘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维护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弘扬测绘精神,使青少年进一步认识测绘,热爱测绘,有效地开展了测绘科学知识的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科普基地几年来一直与黑龙江工程学院、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开展校园测绘技能竞赛等科技活动月活动,包括水准仪测量竞赛、全站仪数字测图技能竞赛、GPS-RTK数字测图技能竞赛、全站仪放样比赛、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模型定向、内业计算、专业知识问答、定向运动等多种技能竞赛,极大地丰富了测绘科普内容。其中与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测绘杯暨测绘科技活动月”活动,有全省多个高校代表队参加,扩大了科普基地的影响力。黑龙江工程学院、哈尔滨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也先后建设开放了测绘展馆,3个展馆互借展品,互为补充,成为全国测绘科普工作的亮点。

通过“黑龙江省科普月”、“中国测绘法宣传日”等活动,展出根据主题精心制作的科普展板,包含应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南极科考测绘先行、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智慧城市云平台、天地图、测量标志保护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内容,同时展出测绘应急监测车和无人机实物,发放宣传材料并讲解测绘科学知识、南极科考和国家版图知识等,融大众性、服务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社会公众进一步认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百姓生活的息息相关。

【基地简介】

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馆建成于2006年,坐落在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是面向公众传播测绘地理信息知识,开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科技交流的科普场馆,是中国科协命名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8

[关键词] 地图制图 地理信息 空间数据库 可视化 数据挖掘 网格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是研究利用图形科学、抽象概括地反映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各种要素和现象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空间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并对空间地理环境信息进行获取、智能抽象、存储、管理、分析、处理和可视化,建立相应的空间信息系统,以图形和影像方式传输空间地理环境信息的科学。

随着计算机、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学科理论的相互渗透,以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数字化地图制图,已经取代了传统手工地图制图,并正向以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为核心的信息化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转变,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天、空、地一体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的新特征。当前,我省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技术与应用发展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进一步总结我省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的发展状况,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取得的进展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有其特殊的社会任务和科学任务。它的社会任务是:从社会需求出发,设计和制作不同种类的地图,建立各类空间数据库和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为资源调查与开发、工程建设与规划、环境监测与灾害治理、宏观管理与社会应用等服务。它的科学任务是:为完成其它任务提供一系列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如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地图自动综合理论和方法、空间数据不确定性理论和数据质量控制技术、空间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方法、空间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基于网格的地理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技术等。近年来,我省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科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1.1 地图制图生产进一步实现了由手工模拟地图制图向现代计算机数字制图的转变

“十五”期间,我省地图制图生产基本实现了由传统的手工地图制图技术向现代计算机数字制图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地图制图与出版的数字化与一体化已成为我省地图制图生产的基本技术手段,基本改变了地图制图技术的落后状况,提高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常见的地图制图数据模型有两种:面向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数据模型和面向GIS的建库数据模型。前者以满足地图制图规范与图式要求为核心,强调要素的符号化,以制图效率与质量作为评价标准,适合于地图制图;后者以地理空间对象(包含图形信息、高程信息和空间关系信息)的表达为核心,不强调物理特征的符号化表达,以检索查询和空间分析效率作为评价标准,适合于计算机识别、空间分析和计算(简灿良,2008)。有的专家提出一种同时面向地图制图和GIS的数据模型,将矢量地理信息与符号化地图图形数据进行有机融合,在统一平台上一次性地完成地理信息的生产和更新、地图制作及图形信息再现。

1.2 初步构建了我省基础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研究进一步深入

继建立我省l:25万、1:5万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等之后,又建成了我省1:1万数字线划图(DLG)数据库、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 叶荣青,2007 )。各设区市l:2000、1:1000、1:5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也在建设之中,基本建立了福建省地理空间基础框架,为我省区域经济规划、防灾减灾、科学管理和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保障。但海量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快速检索仍是空间数据库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种大数据量森林场景组织及其实时绘制方法(李建微、陈崇成等,2007),针对森林场景建模的复杂性和大数据量等特点,并在对比分析各种场景组织算法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八叉数结构(Octree)来组织森林场景的流程,提出了层次包围盒+线性边缘检测的预裁剪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大数据量森林场景的实时绘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八叉树结构对场景不同划分深度对绘制效率影响的规律,对大数据量的组织管理,进行有益探索。

1.3 省、市地图集的编纂出版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受制图技术手段、印刷工艺的制约,地图产品多数为手工绘制或单色机器印刷的单张图,地图表现形式单调,内容简单。地图集(册)的编制出版工作也受技术制约,发展缓慢。1962年,我省编制出版了第一本《福建省地图集》,直到1989年才编制出版第二本《福建省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地图集》。1995年之前,编制出版全国范围的地图册一本,全省范围的地图册两本。上述图集(册)均为手工绘制,地图符号、线划较为粗糙,色彩表现力不强,内容详尽程度也受到一定影响。90年代后期,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四色印刷技术的应用,地图集(册)的编制和出版也有了新的提高。相继编制出版了《福建省农业地图集》(1995)、《福建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地图集》(1997)、《福建省自然地图集》(1998)、《福建省普通地图集》(1999)、《福建省历史地图集》(2004)、《福建省文物地图集》(2007)、《福建省行政区划地图集》(2007)、《中国精品地图册》(2007)、《中国高速公路营运里程及城乡公路网地图集》(2007)、《中国城市间快速行车指南地图集》(2007)、《福建省情地图集》(2008),编制出版了全国性、区域性和省(市、县)地图册几十种。此外,还与台湾大舆出版社联合编制出版了《台湾省地图册》。同时,还编制出版了福州、厦门、泉州市多媒体电子地图。地图集(册)的编制呈现多方位、多品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发展态势,其应用已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府辅助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4 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紧跟国内先进水平,地理信息服务形式更加多样化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计算机地图制图技术和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各种专业应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多媒体电子地图(地图集)、网络电子地图、导航电子地图等多种地图可视化系统应运而生。例如,福建省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福州市电子地图》(2001)、《泉州市多媒体电子地图》(2003)、《福建省城市三维电子地图》(2007);福建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研制的《福建省三维电子地图》(2007);福州市勘测院编制《福州之窗电子地图》(2004)等。与此同时,用户范围也更加大众化。

近年来,我省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快速发展,紧跟国内先进水平。福州大学参与研究的国家863 计划“面向网络海量空间数据处理的大型GIS 开发”项目立足技术创新,在解决面向空间实体及其关系的数据组织、高效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索引、分布式计算等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支持部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软件平台。空间数据库服务器和空间应用服务器可以在Unix/Linux 大型服务器上运行,具有TB 级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安全级别达到B2 级,可以支持局域、广域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的分布式计算,可供部级空间数据处理与交换中心以及大型GIS 应用工程使用。此外,福州大学还在国内率先成功研究开发了基于XML Web Services技术、SOA体系架构和SaaS运行模式的城市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对地理信息内容和GIS 功能的集中管理,并为应用开发人员提供基于Web Services 的二次开发接口,实现与各种Web 应用的快速集成,从而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应用提供了基于GIS信息与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数字城市”、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经济适用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解决方案。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结合福建省情,立足解决区域发展的实际问题,在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3S 综合应用与服务体系。福州大学通过开展二期国家863课题研究,以多时相、多类型的卫星遥感数据(包括微波雷达遥感数据和光学遥感数据)为信息源,以国产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分析和管理工具,以全球定位系统为空间定位手段,以宽带网络技术为信息传输,开展面向福建省国土资源、农业、海洋环境和林业动态监测、数据更新、信息管理和共享服务应用示范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开发了省级、行业级和县市级等不同空间尺度和主题层次的业务运行示范系统,实现业务运行的面向用户的数据交换、互操作和应用服务。建立了“省―地(市)―县”三级国土资源环境和林业专题应用示范系统;开发区域海洋区划和省级海洋监测集成与服务系统;开展网络和通信技术在“3S”应用系统中的集成,面向林业监测应用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算法、面向林业或海洋应用的数据挖掘、空间信息的表达、网络共享与服务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如福建省林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的信息共享方案设计(梁娟珠、涂平,2006),以“数字林业”建设为背景,针对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信息共享体系结构、数据库共享方案、数据交换体系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福建省林业信息共享方案,并对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论述。基于省-地市-县信息共享平台的大型3S 综合应用与服务体系,其成果先后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福州大学通过国家863课题开展省级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建立 “省-地(市)-县”政务信息宽带网络之上的信息共享服务枢纽。实现了分布式政务信息的访问、查询、转换、下载、交换和集成,并提供用户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目录管理、异构数据共享和交换、协同办公服务、分布式异构数据库的集成与应用等综合服务功能。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研究,根据电子政务建设对地理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和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层次结构模型,提出了“体、层、条、块”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分类方法,并用“塔、层、面、块”的塔型结构予以表达。探索和基本解决了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理信息交互式可视化表达等五项关键技术。如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研究(吴升、王钦敏等,2006),针对当前数字区域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概念,对其研究背景、参考模型和面向信息共享的公共应用服务平台进行了论述。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是在区域网络基础设施和数据基础设施上层的基础设施,它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等各种数字区域信息化应用工程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支撑。由专业信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标准规范、关键技术和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构成。信息服务机构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主体,是有效联系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拥有方的桥梁;公共应用服务平台是数字区域应用基础设施的核心,为区域信息共享和交换提供了统一的构架和解决方案。其中,元数据管理和目录服务平台为信息的和查询提供了“一站式”入口;信息共享与协作服务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信息共享和交换;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对地理空间信息的集中式共享。最后,总结了“数字福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果,对“十一五”“数字福建”工程的需求和发展作了展望。面向电子政务的地理信息系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范文

地理信息知识服务内容篇1关键词:地理信息;整合利用;数字城市Abstract:Geographic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s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