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的初级知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1 17:23:22浏览:578

电工的初级知识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1

地位。

一、电工初级考证课程介绍

电工初级证包含电工上岗证和电工初级证,是电工电子专业人员从事电工类职业时必须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同时是技工院校学生继续考取中、高级电工证书的必要证件。其通过的要求是能够掌握电气安全知识及规程,独立从事简单的电力控制线路、照明线路及电动机控制电器的设计、安装及维修等等。

二、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

第一,专业能力:现代企业对技工人才“三用”人才的标准为实用、适用、好用。既毕业就能上岗的熟练操作人员。

第二,学习和创新能力:有一定创新能力的人。职业学校毕业生经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是既有理论基础,同时还具备实践经历和潜在创新能力,相比较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人而言,将更有职业发展空间。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沟通、协作能力,服从企业管理的意识及工作责任心等基本职业素养。

三、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现状

在技工院校机电类专业中,教师因为面对考证通过率的压力,电工初级考证的培训课程都仅仅是简单的为考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与学,而不是为学生能够达到获取证书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及素养而教授与学习。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基于考证通过率的压力及教学时间安排不足等因素,教师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极大化,没有根据学生个体需要和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授课。

二是技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基本上只是被动学习,往往都只是死记硬背,而缺少创造性的思维或行动。这样的学生即使考取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证书,在面临生产实习或真正工作时,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是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和理解力的差异,而教师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对每个学生所传授的技能知识和技能的深度却是一致的。

四是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忽略对学生基本职业素养(比如:工作责任心、团队协作、服从管理等)的考核、评价。

四、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施

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及电工初级考证课教学的特点,与大家一起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措施。在教学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在通过实训验证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其在后续的学习甚至工作中需要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技能低要求,规范高标准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没有上进心。针对学生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课程的实际要求,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首先实习任务一定要安排简单易行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反复示范耐心指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实训任务,对完成较好的同学及时表扬,表扬他们的“领悟力强”,对做得较慢的同学表扬他们做得“比较规范”,对操作有错误的让他们再看看老师的示范,问一句“是不是容易一些了”。这些简单的语言,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喜悦。同时针对部分同学存在的迟到、旷课、吃零食等陋习提出严格要求,并将纪律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激励他们慢慢改掉坏习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实行“技术低要求,常规高要求”后,迟到等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了,很多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在练习操作技能。

2.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全面贯彻到教学中。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训中教师除了让学生熟练操作外,还注重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如在电力拖动部分安装电气控制线路的实训中,老师提倡学生自主思考:在实现同样功效的基础上,思考还能有哪些不同接法。让他们自主设计绘图,然后接线验证。通过实践,学生们都感觉到了自身的价值,每一次成功都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运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强化职业意识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认识不够清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欲望的激发。基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职业意识十分淡薄的特点,结合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的知识点,教师运用实际生活及岗位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定职业岗位,进行情境演示操作。学生在进行情境演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就学习与思考了很多相关的电工知识,强化了职业

意识。

4.“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的问题进行教学,能不断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地主动思考,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比如笔者在讲授某个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之前,先提出此电路欲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此问题。

5.设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任务的完成采用一体化教学,教、学、练连续、同步完成。要求教师在演示操作时严谨规范,注重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认真积极,学会相互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传统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转变成为学生充分参与的形式,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再到学生自己实操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团结合作的能力、共同学习的能力。

6.注重职业素养的教学评价

电工初级考证培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电工电子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电工安全操作意识,工作责任心及服从管理的态度。新形势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笔者的实践是把教学评价分为三块:自评+小组评+教师评。评价包含道德品质、自我学习与提高、人际交流、公共关系处理、群体意识、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涵盖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教学评价,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肯定自己的工作价值和团队个人价值。在完善教学评价的同时必须做到及时评价,在每一节课程结束后,教师都应根据评价表格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小结。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2

关键词:维修电工 培训教材 技能鉴定 问题建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J].培训与鉴定,2010.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评价体系;对策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生评价是学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对它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促进教学改革。

一、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体系现状

一直以来,各校习惯将考试作为评估学生的最终手段,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评价方式是考试,评价标准是成绩。纵观当前国内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评价的开展情况看,各校已普遍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学校办学的导向性,目前大多数职校形成了一定的学生评价体系,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1.没有相对独立体系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初级职业技能人才,这与普通高中存在明显差别,有明确的就业导向性,中职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谨遵就业导向原则。然而,从现行中职教育大体情况来看,其评价体系却跟普通高中相差无几。

2.能力评价比重不够

目前中职教育资源紧张仍是制约中职发展的主要因素,很多学校的实训设备少,无法跟上教学要求、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实验实习等环节与培养目标对照就显得极其薄弱,现行的考试制度,只能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评价,对操作技能的评价则少得多。

3.教学评价简单量化

考试制度和闭卷考试方式,使得教学评价只能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的评价,还仅侧重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

4.综合能力评价欠缺

中职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评价方面,如,道德素质、文明素质、心理素质、法纪素质,以及思考能力、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至今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三、中职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问题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其教育的目的是为职业服务,因而中职教育的教学评价理应充满职业色彩,使教学评价与相关的职业标准科学地联系起来,使中职教育的评价结果与其教育的目的高度地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独立的评价体系。

2.注重学生的专业评价

(1)专业基础知识的评价

可将电工电子专业基础知识评价的内容,以不同的指标和评

价标准体现出来,并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赋予一定的权重,规定一定的分值,形成一个指标的体系。

(2)专业技能的评价

主要包括电工电子专业的操作技能,工具、设备、仪表的使用和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等。电工电子学生专业技能等级达标要求:初级钳工技能、初级电工技能或电工上岗证、中级通用机电设备维修工技能、初、中级CAD、计算机初级。

3.要有涵盖合理知识结构的评价指标

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等几个部分,各部分依据实际情况又可以划分或设置更为具体的项目,对每个项目确定相应的评价方面及权重。

4.要有多元化评价方法

电工电子专业学生评价方法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既要有明确考核标准的定量评价,又要有定性描述的等级性评价;既要有针对学生现阶段的情况作出的静态评价,又要有以学生一阶段的情况作出的动态评价;既要有学生横向比较作出的选择性评价,又要有个体纵向比较作用的发展性评价。

5.注重过程评价

中职生学习兴趣、上课注意力、学习意志等不够持久,对事物的关注维持时间较短,耐性较差,通过适时的评价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引导、保护、强化和激励,能使学生保持或重新找到兴奋点。过程评价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学习参与情况、学生之间交流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五部分。

中职生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相对较差,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师要动脑筋想方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学生评价体系建设,根据课程特点及出现的新问题找出相应的方法,利用学生评价体系的导向性调动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俊先.提高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J].广西教育,2014(06).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4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能;研究性学习;发展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13-01

一、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作用

(一)电工电子技能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属于一种学习理念,也属于学习的策略,适合于各个学科以及各个行业的学习。它的目标是学会学习,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被动接受的学习有所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要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在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抓住问题,创设适合于研究的情境,让学习者自己主动的搜集信息,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技能学习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丰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第一,能够培养学习者用于追求和求知的主动精神。在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形成的过程中,要对学习者灌输一种新的学习哲学,形成一种创新的精神和品质,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能力。保证学习者在基础性学习的基础上能够不拘一格,不要那么墨守成规,学会创新。第二,开展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习者不断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在这个基础上处理信息。培养学习者不断的发现信息,主动探索信息,学会对信息的甄别和取舍。第三,开展电子电工技能研究性学习能不断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学习者运用之前学过的一些知识和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激活学习者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加强电工电子技能研究性学习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激发技能实践的容量

作为电子电工老师来说,在对学习者进行技能培训的时候,要不断的调动学习人员的积极性,在这个基础上充实技能实践的容量。在实践的时候要选择好实践的内容,根据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和技能,让学习者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提高实训者的学习效果。首先,从知识学习的宽度上来说,要不断的扩大知识的覆盖范围。在这个社会,需要那些适应力极强的人,这就需要在开展技能培训的时候,加强学习者适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明白,只有储存够足够的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教师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学习自己的这门学科,需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能力,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讲课的时候既要能扩大知识量,还要能扩充治他们之间海阔天空的联系。其次,从学习的深度上来说,要不断培养学习者的理解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把握好一个关键性的原则,就是不能忽略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从之前的晶体管电路到现在的一些集成电路,从过去的黑白电视机到现在的智能电饭锅等,包括焊接技术以及普通的晶体管等。在进行电工实训的时候都要进行凸显。在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上都要进行显现,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电工技能实训的内容。可以把那些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带到实训中来,结合这些问题的特点对相关实验进行设计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电工技能培训的兴趣。同样,还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性质的活动,这样的实训不至于枯燥无味,让学习者感觉实践是学习的另一种方式。选择好的实训内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施模块教学,激发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在传统的电工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一般都是对于理论知识只能死记硬背,这样才能记得住。在进行实训的时候就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学者在进行实际训练的时候没有下足功夫,教师在讲台上演练,学生机械的在试验台上进行模仿。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动脑的学生就会选择不看不做,精力还不集中,这样的实验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很难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技能,也不能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要了解学习者在进行电工技能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采用模块教学技能实训,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之后进行积极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至于产生厌烦情绪。电工技能学习的模块主要是分为初级的电工知识,电工基础知识,初级电工技能要求的测试方法,电机维修原理等等。可以运用模块教学,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安排,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设置专业性的研究课题,培养其探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进行电工技能培训的时候,要让学习者主动观察出现的每一种现象,要用眼睛观察看仪表的度数是不是有问题,用鼻子问下是不是有其他异味,还要用耳朵仔细的听是不是有什么异常的声音等等。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切断电源,查找问题存在的原因,对于在实训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要用日常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巩固知识。对于实践中存在的现象,要让实训的学生进行思考,之后进行回答,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高其专业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开展电工电子技能的研究性学习,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教师站在指导者的位置,为学习者进行指导,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挖掘器潜在能力。通过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体会到电工技能学习的乐趣所在。电工技能实训的内容要结合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理论内容,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杨华.电工电子模块化教学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

[2]王宝林.电子电工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09(05).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5

关键词:权益 培训 激励

中图分类号:C975

一、依法用工,保障农电工合法权益

关心农电工的工作和生活,切实解决农电工的实际困难,让广大农电工有归宿感。

1.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公司与全部在职农电工签订劳动合同书,对农电工实行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在劳动合同到期前与农电工续签劳动合同,保障企业与员工合法权益。为员工办齐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项社会保险,每年按照属地社会保险缴费基数规定及时调整保险缴费基数,稳定了农电工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电工的后顾之忧。

2.发挥农电工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大病爱心帮扶基金”活动,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帮助解决农电工因大病造成的家庭困难,为患大病重症员工排忧解难,体现公司对农电员工的关爱。鼓励广大农电员工重视子女教育和培养,根据农电员工子女高考录取结果进行分等级奖励,体现企业以人为本,让广大农电员工有归宿感。日常工作中,对生病住院的员工及时送去鲜花和慰问金;迎峰度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送去防暑降温用品,随时关心员工身心健康,让员工感受企业的关爱和温暖。

3.畅通员工民主管理渠道,激发农电员工工作责任感,在农电员工中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评选工作,引导员工立足岗位,为公司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建言献策,征集内容主要围绕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

围绕公司中心工作,以提高技能水平和岗位工作能力为宗旨,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和培训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的做好农电员工培训工作。

1.做好新员工入职培训,实现角色快速转变

2011年起,公司员工入口由省公司统一管理,3年来从各大专院校引进了16名员工,为帮助他们快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变,适应工作环境,结合新员工特点,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将公司基本情况、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基本业务知识等内容编制成教材发放到新进员工手里,通过边培训边自学的方式加深对公司的了解,为尽快融入公司、融入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积极选送员工外培,加快高技能人员培养

针对企业施工资质的需求,公司有计划的选派人员参加“安全员、质检员、预算员、安装工长等培训;为提升技能人员的业务素质,根据岗位实际,选派业务素质较高员工参加营销业务知识与技能培训、用电检查资格取证培训、抄核收岗位培训、客户受理岗位技能培训等,他们学成后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传授给其他员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

3.开展在职学历教育,提高员工文化素质

农电工的整体文化层次较低,为全面提升公司农电员工文化素质,从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入手,与合肥电力职工中专学校联合举办了首届”供用电技术”专业中专班,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了97名农电员工的中专班学习。为进一步提升员工学历层次,鼓励农电员工立足岗位成才,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等,公司制定了《员工岗位成才鼓励办法》,对员工参加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公司给与报销学费的80%,有效促进了员工积极参加网络大学学历教育。目前公司已陆续有217人参加了在职大学教育,130人顺利毕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从8人增至163人,增长了20倍,其中28人取得本科学历,公司在岗农电工学历结构大大改善。

4. 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水平鉴定,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

2008年以前,公司农电员工中持有电力专有工种资格证几乎为0,从2008年起,公司启动电力专有工种技能鉴定工作,为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能鉴定考试,公司规定每个等级每个员工可以报销一次鉴定费,补考的一切费用自理,让员工身有压力,并重视鉴定培训及考试工作,经过近几年的努力,2012年底公司在岗员工100%取得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数占在岗员工人数的80.97%,高级工技能等级人数达到在岗员工人数的47.98%。公司在鼓励员工积极参加技能鉴定的同时,邀请技能鉴定站老师针对员工的薄弱环节进行集中授课培训,对鉴定教材进行重点梳理和深入讲解。通过辅导培训,让参加鉴定考试人员进一步熟悉了鉴定考试的要求,提高了应试技巧,同时通过一系列学员与老师之间的答疑环节,使员工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三、?加强考核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1.建立常态考核机制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及农电员工职责履行情况,按月考核每位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并在月度考核奖中予以兑现。

建立健全“三项责任制考核”兑现机制,根据岗位及职责分工,根据单位的考核分数及二次考核结果在次年进行 “三项责任制”考核兑现,打破平均主义,让员工在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及资产经营等方面努力做出成绩,获得佳绩。

2.实行岗薪工资制

按照岗位及职责,在农电工工资待遇方上按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岗薪,将员工的薪级与学历、职称、技能等级等相挂钩。对取得高于规定学历的,每一个梯次在原薪级上加10元/月的学历补贴,低于规定学历的,降一个薪级。技能鉴定高于初级工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或参加社会有关专业考试获得员级、助理级(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每一个梯次在原薪级上加10元/月。从一定层面上推动了公司员工 变“要你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3.选塑典型,做好引领作用

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优秀营销服务技能人才”、“青年岗位能手”的王军,公司举办专题报告会,用他自己的岗位成长经历,讲述如何从一名普通电工成长为国网技术专家的艰辛历程,用自身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刻苦钻研、爱岗敬业,引导广大员工向优秀人才学习,争当岗位能手的良好氛围。

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他们的岗位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公司对在安全生产中发现设备隐患的个人实行总经理嘉奖,提高他们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公司安全生产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6

[关键词] 文工交融 工学结合 维修电工与实训

一、引言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对各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何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根据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确立了以“文工交融、工学结合”为学院特色,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研究将“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到《维修电工与实训》课程中,以期形成一种新的模式。

二、“文工交融、工学结合”概述

高职教育肩负着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其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使命,其中的高素质主要取决于人文知识的教育,而高技能则主要取决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因此高职教育不能只单纯地顷向于人文知识的教育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而应是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本研究据说的文工交融,是指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科专业知识”与“工科专业知识”的简单融合,它们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整体,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一般形式为,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将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可见,工学结合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最为有效的教育模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预就业”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力更生、 自强自立的精神,使学生具有现代企业理念,成为有良好行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接班人。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环境的真实性。这对培养实践技能和创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对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经过研究,还可以采用校内基地,实施校内工学结合,并将其嵌入到课程教学中,使“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企业、学生、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

三、“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在《维修电工与实训》中的实施

《维修电工与实训》作为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通用技能型专业实践课,贯穿于整个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也是能力增长的标尺,与它密切相关的有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等课程。根据“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理念,同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分为五大环节,即电工初级、电子初级、电子中级、电工中级和电工高级,每个环节都含有几个基本任务,且都开展了“文工交融、工学结合”训练。如在电工中级实训中,“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实施贯穿于实训过程,将电工中级实训项目分成几个子任务。具体任务如下表所示:

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是有报酬的工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在训练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文工交融、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内、外实践有机结合,并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经过这一环节训练,学生自主车间产品的合格率达98%,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发展,是学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在《维修电工与实训》中实施的效果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是授课教师在校内生产实习基地进行在职下厂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原理结构与生产工艺,探讨对产品的性能改进及教学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教师队伍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对双师质素教师队伍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服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二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文工交融、工学结合实习,让学生通过具体的项目任务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知识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明显好转,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三个年级教改和非教改班《维修电工与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前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效果较非教改班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技能与管理、苦干与创新等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素质也有着显著的差别。

参考文献:

[1]吴兆方,陈光曙.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明立军.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06,(5).

[3]姜金鑫.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构建[J].职教通讯,2008.

[4]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职教研究,2007.

[5]袁光德.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研究[J].素质教育论坛.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有相当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它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1、技术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时代趋势

在市场经济的陕速发展的宏观大环境下,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长,但如果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那我国建筑工程技术就表现出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尤其在创新施工技术的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水平,是综合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程度和文明进程的基本准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为技术创新提供了经济和管理基础,建筑行业生产力的发展客观地说明了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反过来,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秀陕更好地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远不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地努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良的能力,要将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作为主要努力方向。

2、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迅猛发展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在生活中的普及,一方面为建筑施工企业打造出高品质的产品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导致技术创新的成本大大增加。经济时代,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知识、经济、文化、政治全面高速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也就是经济n,~42的基本要求,建筑施工行业作为―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如果想要继续延续下去,就必须以创新的思想来寻求发展、寻求机遇。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大趋势,任何人、任何行业都只能顺势而不能背离,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时代对身处其中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基本要求。

二、水利水电技术创新整体管理

1、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科学分类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没有系统分类管理,现按照按照工程项目技术、基础技术、设备工具制造、管理技术应用归类见统计见图1。根据统计图分类水电施工企业技术创新分为四个方面、三类。四个方面是施工过程中的项目技术问题(简称项目技术)、基础性技术研究问题(简称基础技术)、新设备、新工具制造研究类(简称设备制造)、企业组织行为模式研究(简称管理技术),按照技术创新发展层次,将四个方面的技术创新问题分为三类,主要特点如下。

(1)以立足解决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进行基础性研究的创新方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人们立足使用一些新方法、新工艺,寻找一些新理论。

(2)以设备、工具加工制造方面,现有设备、工具无法满足生产的精度、难度需要,对设备、工具进行创新。

(3)以进行企业施工组织过程中的组织模式、组织方法等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组织层面的创新。

2、制定技术创新阶段性发展规划

根据上述分类分析,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为三个阶段。

(1)初级阶段-以解决工程中具体问题为主初级阶段模式是解决具体性问题为主的初级阶段。依托在建工程项目,解决工程项目技术问题和对本行业技术问题进行符合企业施工实际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阶段以解决具体问题为主,以基础性研究方式涉及行业共性的问题。目前,我国水电施工行业大多数企业处于该阶段,该阶段技术创新以项目导向型为主。

(2)发展阶段-共性问题为主发展阶段模式是以解决共性问题为主的发展阶段。以设备工具、基础性技术创新研究为主,以研制新设备、工具的方式来解决行业内共性问题,提高生产力。创新具有明显的市场导向性。

(3)管理创新为主阶段高级阶段模式以自发进行组织管理创新的发展阶段。在解决了行业内施工技术、工具问题后,企业高度发展,组织需要自发进行组织变革,适应发展需要。尽管水电施工企业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对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并应用,但客观的说我国的水电施工企业在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上与我国的国情一样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以大量的具体技术问题解决和进行基础性为背景来总结提炼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终走向以管理创新的自发创新阶段。

3、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重点

根据上述发展模式分析,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管理的创新模式以其主导模式进行客观分析。

(1)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项目导向型技术创新为主导,重在解决技术问题,企业处于初级发展,创新投入力度本身就不大,同时依托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创新可以依托工程项目投入,企业不投入创新项目也可以完成。

(2)发展阶段

立足具有共性的基础性研究成果,开发具有行业优势的新设备、新工具为主,企业处于发展关键阶段,必须主动投入,而且该阶段创新市场风险大。突破该阶段后,企业进入高度发展阶段,拥有大量的专利技术和专有设备、工具,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管理创新阶段

该阶段主要对企业进行管理研究,从组织内部变革中寻找企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新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提供可持续发展和最优组织管理方式。项目管理创新阶段是针对组织内部结构形式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关系包括组织文化等,同时对变革对组织影响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在企业层面分析研究进行。

三、组织管理结构的创新

1、创新原则

(1)有利于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根据技术创新理论,现有技术创新管理中项目部是创新主体,根据项目法施工原则项目部是工程施工的承担主体,要承担技术创新存在技术力量的不足,创新人员无法完全投入等缺点。在改进后管理模式中,项目部是技术创新执行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技术创新的责任主体对创新过程具有指导作用。根据上述原则当项目结束后,创新责任自然转移到技术中心。

(2)有利技术创新成果向知识资产转移

创新成果作为无形资产部分,在现有管理方式,技术创新无法转移形成组织资产,创新成果无法在组织内部流动。在新的模式下,技术知识可以从下到上。从上到下自由转移,既可以体现企业对创新项目过程的指导,技术创新成果按照规定程序形成组织资产。

2、组织管理模式

技术创新管理应该结合行政管理和技术管控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要考虑技术创新生命周期和其依托的工程项目的不一致性,要充分考虑到技术创新作为新知识需要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的特性,根据上述目的设计职能、矩阵复合型组织结构,作为水电施工企业刚设立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该模式满足创新项目管理需要。

结束语:

我国目前技术创新管理处于发展的初期,把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提高企业创新管理水平,集成和固化企业固有的知识资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把创新知识转化为组织资产,规范化的创新管理体系的建立符合技术创新的客观运行规律,有利加快技术创新知识的集成和向产业化、市场化转移,有利于加快技术创新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培岭.现代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水电出版社,2004,1-21

[2]林耕主编.创新北京:技术创新与技术市场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9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8

关键词:阶段仿真教学法;仿真技术;技能实训;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2-0166-03

中等职业教育的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知识大致可分为电路原理、知识应用、实训操作、综合技能、岗位认知等五个阶段知识目标,与之对应的有原理分析、实际应用、技能标准、综合素质、岗位操作等五个阶段技能目标。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五个阶段知识和技能目标,是信息化条件下课程改革和教法创新的重要课题。我校电子技术教研组和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成仿真攻关团队(以下简称为仿真团队),在承担广东省中职教学资源重点建设项目“电工仿真实训平台”开发过程中,配合电工专业教学,运用阶段仿真教学法开发了“嵌入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网站平台。项目包括电工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教学资源共享、各级课程资源包、核心技能课程、课程考核中心和评价模型等,具备系统数据互通、用户认证功能,方便学生上网自主学习、技能训练,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综合技能情况。运用该网络平台开展日常教学,促进我校学生维修电工中级证考试通过率从89%提高到97%,也方便更多中职学生借助该实训平台完成电工五个阶段技能训练。

仿真教学法实践效果对比

(一)仿真教学法对学生知识点掌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照明技术专业的镇流器工作原理知识点教学效果对比见表1。

由表1可见,2007届、2008届照明班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效果区别不大,而2009届引入仿真教学法后,课堂讲授和仿真演示辅助教学使学生对“电感镇流器”知识点掌握程度平均提高14.3%,“电子镇流器”知识点掌握程度平均提高11.85%,“两种镇流器性能比较”知识点掌握程度平均提高8%,综合比较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二)阶段仿真教学法对学生系统知识掌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在认识到仿真教学法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效果的基础上,2011年仿真团队针对维修电工等级考证开发了电工仿真实训软件。该实训软件注重音效、视觉、3D交互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自主建构维修电工系统知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电动机控制电路安装、维修技能操作实训教学为主要开发对象,通过人机交互式操作突出实训内容,帮助学生完成理解电路原理、识别电工器材、实现电路连接、分析故障和线路维修各阶段的体验学习。另外,将维修电工职业评级考核标准作为仿真实训过程的评价依据,使学生通过实时评价功能及时了解是否正确完成线路连接、故障判断,激励学生反复操作,达到熟练掌握实训项目的教学目标。电工仿真实训教学法使用效果对比见表2。

以上两个例证说明,在中职电工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实训的不同阶段教学中,引入仿真教学法能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阶段仿真教学法的提出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积累过程,也是教师教学引导、辅助的过程。教学满足学生知识积累需要,容易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滞后学生知识积累需要,不易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超过学生知识积累需要,教学目标受到干扰。那么,什么样的教法能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知识积累需要呢?

第一,以教为主。在这个关系中学情、知识、技能定义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学情成为主要内因,教法为外部条件,内因与外部条件是否协调是主要矛盾,在以教为主的环境下,易导致教法效果不理想的结果。

第二,以学为主。在这个关系中,将教的外化转为学的内化,对应的教学方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具有体验、实践、自我构建的特点,强化了学生自身的思考、感悟和体验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教的外化转为学的内化,学情、知识、技能、教法定义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学生、教师处于平等关系,成为主要内因,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条件和外部因素。教师的引导、辅助效力有所降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力有所提升。

第三,教与学并重。在教学实践中单独以教为主或是以学为主都是片面的,于是教学并重应运而生。课上,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仿真辅助教学手段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课下,学生使用仿真辅助学习软件完成多种角色的转换,进行预习、复习、实验、操作、训练,通过自身的思考、感悟和体验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学并重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学会上楼梯:“教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教师教着走、学生学着走”;“教师看着走、学生自己走”,教与学沿着楼梯台阶、在仿真辅助教学“扶手”帮助下螺旋式向上发展,完成各阶段的教学任务。

基于遵循螺旋式发展规律,采用仿真技术改造、创新各阶段教学方法,降低专业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最终使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满足社会需要,这种方法我们定义为阶段仿真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是:针对不同教学阶段,采取不同仿真技术,满足积累需要。

教法创新

(一)顺应职教本质规律

中职教育的学情特点、专业知识、技能目标、教学方法、社会需要等几个要素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制约。近年来,我校电类专业教学由于有了仿真技术的介入,教法特征随知识、技能阶段发展而变化,有效地支持了教法灵活跟进,为学生提供了知识与技能循序渐进发展的台阶。详见下页表3。

(二)教法创新

阶段仿真教学法与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同步发展,详见图1。

仿真教学从最初的课堂原理演示计算机交互操作实时评价纠正虚拟场景漫游岗位角色扮演。仿真教学软件在教学过程的各阶段发挥着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辅助功能,成为最为接近配套的真实实验与实训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现软、硬配合,使教学过程更为丰富多彩。

外延结合

(一)与项目教学法结合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要素有情景、任务、组织、过程、资源、评价。引入仿真教学法时也应该沿用上述要素,在“电工仿真实训平台”开发过程中,设计情景要素时采用虚拟环境技术,插入视、声、光渲染技术,强化情景效果。

电动机控制电路接线实训,按照以下步骤完成:(1)针对“元件识别与检测”、“电路装置与调试”、“故障分析与排除”三个阶段建立元件、电路板、仪表、工具的3D模型;(2)根据任务和过程要求实现上述三个阶段的3D交互;(3)在完成3D交互功能的过程中实现实时评价功能;(4)身份识别与实时评价相连接;(5)实现组织分配功能。

(二)与教学重点、难点结合

仿真教学法具有对教材中心内容、主要线索的仿真制作技术优势,能够发挥突出教学重点、降低知识难度的作用,在人机交互控制操作中掌握、理解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起着决定性作用。将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作为仿真教学主攻方向,采用视频编辑技术实现“慢拍快播”或“快拍慢播”;Flash和3D交互技术分解合成;虚拟漫游技术引导学生体会与领悟,化解教学难点。对于“电工仿真实训平台”的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作用的教学重点内容,采用Flash动画和3D交互技术,结合几种控制电路接线安装,使学生一看就会、一做就成。

(三)与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结合

“电工仿真实训平台”以初级维修电工证考核标准为制作依据,将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维修电工安全常识和基本技能,室内线路的安装,接地装置的安装与维修,常见变压器的检修与维护,各种常用电机的拆装与维修,常用低压电器及配电装置的安装与维修,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常用机床电气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等维修电工操作技能考核内容纳入开发范围,使平台服务于在校学生参加初级维修电工证考试需要。

(四)与岗位实习结合

阶段仿真教学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岗位操作人才,因此,仿真实训软件应该有行业人员参与开发,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软件才能够保证专业知识、实训操作、岗位实习融为一体。例如,与“电工仿真实训平台”配套开发的“饲料工艺与设备”仿真实训教学软件是与饲料专业订单企业联合开发的,既体现饲料工艺原理,又突出岗位设备电机操作特点。与岗位实习结合的关键是:(1)结合企业岗位工艺原理。工艺技术原理、岗位的操作规程、工艺控制点,岗位工艺纪律与产品质量控制关系。(2)结合企业岗位设备操作。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设备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设备故障处置制度、设备维护维修制度。

用仿真技术为电子、电工技术专业教学提供支持,做到教法与专业知识各阶段层层对应,环环相扣,使教与学同步发展。总结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阶段教学,教法有别;仿真技术,化解制约;循序渐进,层层符合;教学相长,创新改革。

参考文献:

[1]蒋治国.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的应用和前景[EB/OL].[2013-06-25]..

电工的初级知识范文

电工的初级知识篇1地位。一、电工初级考证课程介绍电工初级证包含电工上岗证和电工初级证,是电工电子专业人员从事电工类职业时必须要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也同时是技工院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