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1 17:22:33浏览:841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1

兽医临证思维训练,就是在遵循兽医学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以临床病案为载体,采用媒体再现或模拟的方法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独立的思维训练。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技能(检查方法)训练:兽医临床检查(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是诊疗动物疾病的基础,六诊技能训练强调操作的规范、准确和全面,通过系统的训练进一步锻炼学生敏锐的宏观和微观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训练:辨证是临床兽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过程,是兽医临床思维的精髓。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剖析,锻炼学生临证的辨证思维和诊断分析的能力。质疑(逆向)思维训练:兽医临床误诊是伴随着临床诊疗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通过对既往临床误诊案例的分型与回顾,从反面为兽医临床诊断提供借鉴,让学生学会临证质疑,形成良好的科学诊断思维习惯,为将来的兽医临床诊断工作奠定基础。

2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优势

2.1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临证思维训练过程中的意义

误诊案例是对临床误诊过程的真实记载,在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与大学3~5年级学生相匹配的、易理解接受的临床误诊案例,在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临证诊断思维模式的构建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2.1.1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临床误诊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可能就是由于某个观察角度不同,某个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某个理论理解不够全面,某个临床检查技能操作的不规范,或某种辨证方法的使用不当所导致的。教师通过媒体对误诊案例的情境展示,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寻找或发现临床检查操作不当或不规范之处,分析临证思维过程中所用理论的准确性及不足,促使学生对误诊案例中易出现错误理解或运用不当的重点、难点基本知识和理论的认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2.1.2拓展学生的临证逆向思维

传统的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是一种以正向教育(成功典型案例)为主的教学模式,易使学生形成直线临证诊断思维,当其在临床上遇到真正的复杂案例时,就会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而兽医临床误诊案例更多的是前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教学过程中引入误诊案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从案例中反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寻误诊的关键原因,培养学生临证的逆向思维,避免误诊的发生。

2.1.3贴近兽医临床诊疗实际,构建学生的辨证思维模式

动物疾病病种繁多,病因和诱因复杂多变,在诊治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更有误诊误治的教训。在临床兽医学课程教学环节引入误诊案例,让学生在接触兽医临床之初,就了解到临床并非如同教材或名家医案所记载的那样,均是成功有奇效的案例,误诊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也是常见的一个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贴近兽医临床诊疗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对误诊案例的剖析,总结导致误诊的原因,牢记误诊造成的危害和经验教训,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随病情或病程发展的动态临床辨证思维模式。

2.2临床误诊案例教学在兽医临证思维训练中的优势

应用临床误诊案例导入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更符合临床兽医学的特点,因为与兽医临床上有关的误诊误治往往会引发医疗纠纷,甚至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病例形象、直观,引人入胜,当扣人心弦的病例造成了一种深刻的视觉冲击时,转入与误诊案例主题相关知识点或临床检查操作要领的阐述,让学生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形成形象、深刻的记忆。通过误诊病例教育还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及责任意识,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与此同时,误诊病案中往往能揭示其它课程中重要的知识点和理论以及一些非医学因素对疾病诊断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误诊病案时不仅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旧知识点的前后贯通,还能帮助学生掌握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运用已有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对间接亲历的误诊案例进行思维和推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现象(症状中)深刻认识疾病的本质,明白误诊病案的根源,弄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生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临证鉴别诊断能力。

3基于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临床思辨

3.1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师生对临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动物表现出的一组初始症状来判断一个疾病,并利用相关临床检查或检验结果来作出进一步解释和判断,形成一个或多个与病因或诱因相关的假设诊断,在假设诊断生成的过程中有助于临证思维的聚焦。随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鉴别诊断或论证诊断)对假设诊断进行恰当的评价,确定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或防治方案。如果师生能够确诊,那么就可以着手进行治疗;否则,师生必须返回到假设诊断,重新评价所考虑的假设诊断的依据,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上次假设诊断错在哪里,新的假设诊断依据应当通过什么检查或检测手段获得,并进行验证,以达到临床正确诊断的目的。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往往是根据先前的临床经验和知识贮备来予以评价和理解案例中的失误,比较案例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从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解析临床误诊案例误诊原因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部分:①识别,案例中动物疾病的症状;②回忆,过去的相关临床经验,并将其与案例动物的疾病症状关联起来;③应用,通过假设诊断生成的方式将回忆的信息应用到案例疾病的诊断中;④鉴别,通过临床检查或检测,获取更多的疾病诊疗信息,以辨别所有的可能假设诊断;⑤解释,原有或遗漏信息,以确定或推翻案例中可能的假设诊断;⑥评价,假设诊断是否正确或错误原因所在。这些部分是以循环的方式进行运作的,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提高临证思维能力,避免产生误诊。师生对临床(误诊)案例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3.2影响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3.2.1教师扎实的理论讲授是临床误诊案例分析的前提

临床误诊案例分析是在辨证思维的指导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临床误诊案例分析要求学生从中找出导致错误诊断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翔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时要求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讲解更加全面、深入和透彻。

3.2.2以学生为主体是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基础

教师应预先将临床误诊案例发给学生,留给学生相对充裕的时间,由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对误诊案例的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认识和见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汇总学生的讨论结果后,进行总结分析,分析过程以启发为主,着重针对本案例误诊的关键点进行讲解,总结原有诊断的思维路线、存在的问题和引起错误的原因,提出新的诊断假设及依据,应注意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等。

3.2.3与正向案例相结合是保证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目的的关键

每一个误诊案例都可能存在一个或多个导致误诊的关键因素,将其与对应的理论和技能的讲解相结合,与此同时尽可能寻找与其类似的正向经典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案例对比,让学生了解临床误诊案例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正向案例其成功的原因又在哪里,进而要求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加强理解与记忆,真正达到临床误诊案例的教学目的。

3.2.4借助网络平台是拓展临床误诊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由于临床误诊案例的剖析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临床兽医学各课程的学时是一定的,我们将临床误诊案例引入到临床兽医学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去和原有的课堂讲授抢时间,而是强调在确保课堂讲授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以作业或兴趣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一些主要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临床兽医师容易出错的问题,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少而精”临床误诊案例,让学生借助图书、网络等资源去寻找与之相契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达到拓展学生视野和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4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案例要与教学目的一致:这是临床误诊案例选择时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即所选案例应与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和所讲授的课本理论或操作规范相吻合,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释案例中描述的现象,同时能分析因该(类)知识点哪些关键要素的理解或掌握不全面能造成什么样的误诊结果,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的。案例要有代表性:所选临床误诊案例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或普遍性,能进行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依据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原理或新课程理念给予针对性的思考,能较好地展现教学的主要过程。案例要有可操作性:临床误诊案例教学的初衷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在案例学习和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的实践中,慢慢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选用的案例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误诊案例是临床兽医学教学的有益补充:目前在临床兽医学教学环节中提供给学生的病案多属诊治成功的典型案例,其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太深刻,而误诊案例恰好弥补了正治案例教学这方面的不足,是临床兽医学各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2

这一阶段的实验主要是结合1~2年级的《家畜解剖学》、《家畜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老师应认真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步骤和过程,使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尽快入门,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学习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而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临床诊疗实验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学习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将进入到《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兽医传染病》和《兽医寄生虫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而这些课程与兽医临床联系最为紧密。因此从实践和临床角度出发,分别构建相应的临床诊疗模块,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诊疗及预防技能。

2.1临床诊断模块动物疾病的临床诊断模块包含:临床诊断的基本技术(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一般检查和系统检查)、动物动物病理解剖技术、动物器官形态结构观察技术、家畜的接近与保定技术等。

2.2实验室诊断技术模块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模块包含:病料的采取、保存及送检方法,血涂片的观察,显微镜油镜的选用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细菌标本片制备及染色法,细菌的分离、移植和培养性状的观察,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检查,常见寄生虫检查技术,常见疫病血清学诊断技术(快速诊断),超声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兽医临床常用生化检验技术。

2.3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动物疾病治疗技术模块包含:药物的配伍与治疗、灌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穿刺法、冲洗法、麻醉、阉割技术、动物助产手术、疝及骨折外科处理等。

2.4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动物疾病防控技术模块包含: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的防控、动物畜舍消毒技术、病死动物尸体的无害化处理、动物免疫技术、抗原抗体水平检测技术、动物隔离检疫、产地检疫、市场检疫、屠宰检疫等。

2.5临床病例讨论模块根据临床常发病及各门理论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寻找或制作经典的传染病病例模型和普通病病例模型,病例讨论课完全这些病例模型展开。根据每种疾病的特点,在疾病发展的每个特征阶段,能够利用“病理学、诊断、内科、外科、产科、寄生虫、传染病”等各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科所需要的化验、检查方法对动物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给出阶段性诊断结论,并根据所学所有专业课程知识和课程实验知识对病例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实施诊断和治疗。通过系统的治疗使学生将各种专业实验中掌握的方法和理论有机融合,并与实践接轨,真正提高学生的临床治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不管是4年制还5年制兽医专业的学生,在进入这一阶段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可根据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选择生产实践或研究型实验作为自己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方向。有志于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学生,可选择与临床诊疗密切的实习工作,如猪场、牛场、宠物医院等,通过自身的临床实践以病例报告或病例调查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而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学生,可将教师的部分科研课题或学生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进行毕业实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方案的构思与设计、仪器的选用与测试、试剂的配制与标定、材料的采集与处理、资料的收集与检索、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实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等全过程,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围绕高等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探索新型的兽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既按照本专业特点强化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3

[关键词] 兽医 诊疗 课程建设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38-01

一、前言

我国相关的兽医诊疗技术中提出了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原则,因此要求畜牧业和动物医疗行业具有相应的职业操守,并且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因此本文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课程建设和改革进行相应的探讨。

二、兽医临床诊疗课程地位与课程构建

1.兽医诊疗的课程地位

在畜牧兽医类的专业当中,兽医临床的诊疗技术是一门基础的课程,对学生诊断动物疾病的掌握,基本治疗方法和基本治疗技术的掌握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畜牧医专业课程中的核心;是畜牧兽医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临床课程及畜禽生产课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桥梁”作用的专业核心课程。这是防控和诊断动物动物疫病和畜禽生产课程一门基础课程,同时是把课程和临床诊疗结合起来的一门课程,而且国家在考核“动物疫病防治员”时也是以该课程来作为重要的考核课程。

2.课程构建

在我国,培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通过《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十多门课程来完成,在这些课程中,分门别类的对相关诊疗的基本办法和基本技能作为介绍,并通过这些之后才能对课程的核心理论和技能进行学习和训练,这样就使得在对动物基本诊疗时出现基本办法交叉和重复,并且各自封闭,对动物疾病诊疗不能够达到完整和系统的情况,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显得比较分散,基础动物医学教学联系不紧密,使得专业学生临床诊疗技能的整体水平不高,无法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所以要参照国际上动物医学教育的现金方法,根据兽医专业高职学生工作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进行设置其专业教育模式,通过相应的临床病例结合相应的专业知识、人文社科、基础医学知识,把传统各专业课程诊疗内容融合,进行整合、优化并改革。以兽医基础平台为基础,开发出崭新的,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课程体系,把动物疫病防控与畜禽生产课程作为专业课程。

三、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材建设体现以人为本

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兽医工作者也具有了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要求其临床诊断办法和技术符合新时展,并对新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应对和处理,动物在种类和疾病的情况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情形。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传授时,要进行相应的教材删减和补充,符合社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充,其教学内容要反应出新时代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水平,并且要充分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思想,突出讲授“常见症状”,分别从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和鉴别诊断思路进行分析;在诊断的对象中把伴侣动物、特种经济性动物以竞技性动物的内容加入到教学当中。

2.课堂教学突出能力培养

2.1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把能力培养跟启发式教学互相融合起来,主要通过讲师进行讲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讲授内容侧重教材各章节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突出重点、难点、疑点,注重联系生产实践,并注意介绍兽医临床诊断技术的新成就、新发展;

2.2把多媒体与板书、实物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对多媒体丰富的录像资料及彩色图片资源进行良好利用,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获取丰富的信息;

2.3对学生采取相应的引导,让学生具有自学的能力和意识。通过课后思考题的样式,来促发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理解,并通过对课文参考书和文献资料的查阅,来增加学生自身的知识面,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一个加深和增强的作用。

3.实践教学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进行制定和安排时,重点注意课程的理论结合实践,并采用实践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的计划当中,把实践教学跟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联系要重点关注,把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的实用价值通过实践和创新来进行体现,让学生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进行创新。

4.充分利用课外环境,强化实践教学

4.1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生产实践当中,并安排学生到动物医院进行相应的实习。其实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比如病历摘要,典型病例的诊疗资料、病情分析、评估,参考资料等;

4.2让学生在假期之间进行专业性的实践,对畜禽疾病进行诊断,并参加技术咨询和畜禽传染病防治方面的研讨会,创造机会给学生来对最新的疫病发展和流行进行了解;创立学生疾病诊断科技小组,对畜禽病例和病料进行了解并利用兽医临床诊断实验室来实现,通过临床诊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进行锻炼并提高;

4.3派系里知名专家和教授来担任顾问,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咨询服务小组,由系,同时还请一些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定期给咨询小组进行培训。通这样的科技咨询方式,让学生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对专业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检验,同时真正的做到吧知识转化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畜牧兽医的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是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存在,有些是授课教师不能克服的,比如说门诊病例减少、实习场所不够、经费不足、动物单一等等问题。所以,要对我国兽医诊疗技术的课程进行深化的改革与创新,让兽医诊疗技术的课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才尚需学校、地方、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长坤,杜维军. 谈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教学法,民营科技,2012年10月,第32期,42-44页

[2]韩蕾,王长坤. 浅谈禽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民营科技,2013年05月,第75期,88-90页

[3]徐发臣.家畜体温、脉搏及呼吸数测定的诊断, 养殖技术顾问, 2014年01月,第93期,334-336页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4

一、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

1.改革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以往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大纲,补充修订原有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参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根据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基本要求,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堂教学中,增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结合病例教学,增强授课的目的性,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另外,重点突出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各个兽医学课程中的桥梁作用,尤其是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应用,以兽医临床诊断学内容为核心,加强课程间的联系。

2.应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本校学生来源多为少数民族,由于语言和地区差异,在课堂上单纯采用引进病例教学、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回答等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而且以提出问题或引进病例让学生自主回答,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经验上学生都不适应。因此,针对本校学生来源及我校兽医临床诊断学课时较少等特点,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方式,教师主动收集包括书本网络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多媒体,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以此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书原有的图片,以及采集的图片、影像、声音制作课件,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手段展现出来,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影像更加直观的讲解临床基本检查方法,而且还能展现许多典型的病例症状,如破伤风、狂犬病、新城疫等给学生们建立直观印象,增强感性认识,进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展互助式教学,辅助课堂教学

把教学大纲、理论教学教案、教学课件、习题集、作业等上传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助式教学,同时应用交流平台进行答疑,并将收集到的典型病例图片上传,让学生自由讨论,打破教学时间和地点,让教师与学生随时互相沟通,了解学习效果,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坦诚面对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现有的实践教学是教师将实践所需用品等准备齐全,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中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所用的设备、实践过程、结果、以及与理论对比情况等整理出实践报告;而不是帮助学生在临床中遇到疾病,如何去思考解决问题。又因学校资金不足、领导重视不足等原因,学生的实践教学越来越难。

1. 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

要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要改变课堂讲授学时过多实践学时过少的状况,构建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弹性学制,不断扩大学生对专业、课程等教学资源的自主选择权,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参与教师科研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2.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线,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实践经费严重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兽医临床上看,实践教学更为突出,这就把学生培养成了学科全、单科弱,一般人才多、特殊人才少等等。这就需要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建设校外基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

3.建立典型病例症状库

目前,对于动物医学的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最难的问题是没有充足的典型病例,在上课时间内病例不确定性很大,往往看不到典型病例,因而造成学生实践的机会更少,而为理论教学、病例教学准备的典型病例没有统一典型症状的标准,不适合实践教学。通过信息化系统建立标准的病例症状库,收藏贮备大量的典型病例的影像资料,经归纳后建立统一标准进行注解,以此解决病例不足的现象。

总之,要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搞好,必须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下功夫,偏一不可,同时教师自身加强理论实践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根据社会的不同需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及方法,使学生真正达到技能、素质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

梁晚枫,男,(1968~),吉林镇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5

关键词 执业兽医师 兽医临床诊断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F医临床诊断学》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动物医学专业的15门专业课,其覆盖面非常广,考试具有相当的难度,每年的通过率不足20%。《兽医临床诊断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课程的入门,又是基础课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以各种动物为对象,研究动物疾病诊断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的学科。本课程为临床各科如《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家畜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病学》等提供诊断疾病的通用方法、原则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创造先决和必要的条件。2016年,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察内容包括19个单元、79个细目、270个要点。考试除了要求考生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外,还着重考察考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综合分析2009年到2016年执业兽医考试的试卷,其中涉及《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试内容占临床科目的20%左右。在综合应用科目中也有较多《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可见该课程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大纲不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农林院校的教学大纲都把牛马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作为《兽医临床诊断学》讲授的重点,对于犬猫禽等小动物的疾病诊断涉及较少。这与执业兽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的内容不符。而且很多学校讲授的内容不全面,不能覆盖执业兽医师考试的所有内容,导致考生考试的时候普遍觉得兽医临床科目的试题难度较大。

2.2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传统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但是《兽医临床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和生产密切相关。如果只是老师讲授,则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差。而且实验课也多以演示操作为主,真正需要同学主动思考和创造性开展的实验很少。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目前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重视实践和病例的要求也不符。

2.3课程考核方法单一

《兽医临床诊断学》的考核以考试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大,导致同学们普遍在考前进行突击备考,考试成绩不高,而且也不利于大家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传统的考核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点的记忆,这与执业兽医考试重视实践和应用的要求相距甚远。

3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革《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与考核

3.1调整教学大纲

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应试指南,重新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其内容上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要求。当然地方院校的教学还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在调整大纲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地方畜牧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

3.2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同学们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传统的大班加45分钟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效果交差。现在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多从网络上进行。利用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好的选择。我们课题组与高教出版社合作,建立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在线课程。将教学视频、作业、测验以及其他辅助学习资料都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线下自学,进行测验,教师根据学生测验的情况以及在讨论区提问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延伸。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一组布置一些研究题目,使大家能够充分的进行资料查阅,研究成果整理和汇报,教师可对其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呵呵指导。通过这些方式,真正的是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过程。

3.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为了适应我国动物医学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现代动物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掌握教学重点内容,增强其综合思考、自学和应试能力,编写了《兽医临床诊断学学习精要》。系统介绍兽医临床诊断学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并在每个章节附上导学、复习思考题,目的是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巩固和加深对本学科的知识的理解,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掌握。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和内容的熟悉,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考核过的所有兽医临床诊断学题目纳入题库中供学生自测之用。使考核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视频观看、平时测验、线上讨论、期末考试等。

4思考与展望

不管是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还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兽医临床诊断学》都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课程改革要结合当地的实际以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全面提高我国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封海波,李前勇,王庆华,张德志.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家禽,2013,15(35):54-55.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6

【关键词】兽医临床诊疗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30-03

当前,中职培养人才规格由“知识型”转轨为“应用型”,教学核心由“知识传授”转化为“能力培养”,加上学生来源复杂,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一套过硬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专业课教师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基于此,本文以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为例,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校本教材是由中职自主设计、编制、实施、评价的一种教材,它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坚持实用、够用、宽基础、活模块原则。这种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构成完整的学校教材体系,体现学校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编写《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分析动物疫病防治员工作过程和任务(并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职业标准),然后依据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开发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标准,设计项目活动载体,编写项目教材。编写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行统一的实际动手能力,兼顾企业需要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校企合作,将课程内容按模块的方式重新组织、细化、归类。笔者根据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现行办学的性质要求,以优化教学内容为突破口,突出能力本位,强化技能培养,编写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校本教材。

(一)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它为各临床课程提供诊断与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目前,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使用的教材是胡在钜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该教材包括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建立诊断、给药疗法、外科手术疗法、实验实训共七章内容。该教材的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同时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能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素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然而,从近年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能直接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在生产第一线中学习,这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的需求存在脱节,不符合中职的办学宗旨。为了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合格的兽医专业人才,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主要做法是压缩讲授时间,精选内容,重新定位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适当降低系统性和理论性,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加强实践技能。笔者认为,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层动物疾病防治员、防疫检疫人员、饲养管理人员所必需的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上应着重讲解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一般临床检查、呼吸系统检查、消化系统检查、建立诊断、给药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因为这些内容在生产中应用较多,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相反,心血管系统检查、泌尿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特殊检查等在临床上应用不多,这部分内容应少讲或供学生自学。在技能上主要强化训练动物的保定、动物体温、呼吸数、脉搏数的测定方法、各系统、器官的检查方法、穿刺术、实验室检查法、采血术、给药方法、外科手术基本技能、冲洗术和去势术等,而在这些技能当中又有一些技能临床少用或意义不大,如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肺部叩诊法、胸腔穿刺、气管切开术、眼球摘除术等,这些可以少训练或不要求训练。

(二)补充新内容,适应生产需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畜牧业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兴起,用于肉食的中小动物的饲养占主导地位,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饲养也日趋增多。但是,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大部分偏重于牛、马等大动物而忽略了犬、猫、兔以及经济动物,不适应生产的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必要补充经济动物和观赏动物的临床诊疗知识,例如,讲授眼睑及眼结膜检查发现眼睑有分泌物时,除提到见于结膜炎、流感、慢性猪瘟外,还应提到见于犬瘟热;讲授粪便检查发现粪便稀软带血时,除解释见于仔猪红痢、猪痢疾、鸡球虫病外,还应解释见于兔球虫病、犬细小病毒病;讲授动物的呼吸类型时,应注意强调犬的正常呼吸式是以胸腹式呼吸为主,病理情况下,犬表现腹式呼吸常见于肺炎型犬瘟热;在外科手术疗法这一章应补充手术前的准备与术后措施、犬的消声术等内容。此外,目前童公鸡的阉割技术已经在许多地方得以推广,而现用的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材内容仅讲述成年公鸡的阉割技术,因此,有必要将童公鸡的阉割技术补充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

(三)增编《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两本校本教材。《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实训指导书》是讲授和学习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必备教材,是教师指导实训和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的主要依据。它结合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知识,本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重点技能分项目编写,包含知识准备、实训目的、实训器材、实训指导与考核等内容。全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简明扼要,有所创新,既注重基础知识,又加强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习题集》是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的配套习题集,其以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为目标,紧扣相应教材,按照章节内容设题。习题设有名词解释、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六种题型,加强了对各章节重点内容的考查,强化了重点与难点的实际演练,习题难度适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突出重点内容的特点。本书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夯实基础,顺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而编写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做题的时间与顺序,既可分章节地边复习边做题,也可全部复习完后再做题。本书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为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依据。

(四)合理分配时间,调整教学计划。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从 4年制的日校办学模式改为“2+1”年的办学模式,即学生第一、第二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与传统日校办学模式相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因此,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总教学时数压缩为77节(理论时数为14节,实验实习时数为63节)。通过调整教学计划,精练课堂讲授的内容,大大增加了实习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掌握动物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方式。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多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是用板书来传道授业,存在一些缺点:一是板书浪费时间,欠规范性,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每节课讲授的知识信息量有限。而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上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例如,有些典型症状如静脉怒张、观星症、劈叉姿势、腹式呼吸等以及难产救助术中的胎儿矫正术、截胎术、公鸡阉割术等在临床实习时很难碰上,教师也难以描述到位,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可通过三维动画、图片、声音、病例录像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视频教学具有连续性、典型性和重复再出性特点,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方式,在再现方法操作上优于图片资料,因此,可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制作成视频资源,并上传到课程网站供学生在线观看。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印象,深入理解,开阔视野,锻炼诊断推理思维。此外,还可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及现场诊疗过程制作为视频资源,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以提高兽医临床专业知识水平和临床诊疗能力。

(二)巧用现代职业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一言堂”式,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已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因此,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应注重利用现代教学法,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这些教学法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1.应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瘤胃切开术”教学时,笔者将羊瘤胃切开手术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手术过程分为以下六个子项目:(1)拟定手术计划;(2)术前检查与给药;(3)手术器械的准备;(4)保定与麻醉;(5)瘤胃切开手术;(6)术后治疗与护理。要求利用四个课时(180分钟)完成整个项目,并对这六个子项目规定相应的时间,分别为30 分钟、15 分钟、15 分钟、15 分钟、70 分钟、25 分钟,此外,进行项目评价与成果展示10 分钟。具体实施是:学生分为四个组,每组8~10人,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只羊的瘤胃切开手术,各组组长根据子项目做好分工,定职定责。教师在学生开始手术前,通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将羊瘤胃切开手术的步骤与注意事项展示给学生观看,实训当中,教师巡视,指导。手术结束后,教师对各组的手术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经验、教训。

2.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属于情境学习,学生通过扮演相应的角色,从而进行体验与思考,构建新的理解和知识。它是一种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它要求教师创设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将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控制与设计中,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例如,讲授“问诊”这一内容时,笔者将病人到医院看病作为例子,进行合情化类比,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对学生提出问题:病人到医院看病时医生询问的问题是什么?当学生说出医生往往要问病人的年龄、发病时间、具体表现、曾用药情况等以后,教师作相应补充,并归纳总结,适时指出“医生向病人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诊断疾病的需要,这一步叫问诊,在兽医上也有问诊,不同的是人医是询问病人,而兽医是询问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兽医上的‘问诊’是指兽医师向畜主或饲养管理人员调查了解动物发病情况与经过的方法。”紧接着笔者设问“问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进而讲解其主要内容(既往病史、现病史、饲养管理)及方法。讲清楚问诊的内容及方法后,由学生自由推选出两个学生(一个扮演兽医师,另一个扮演畜主)共同表演“问诊”这一情节。最后,教师总结、评价表演情况,进一步讲解问诊应注意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对兽医师角色和畜主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能够在模拟临床的环境下掌握临床辩证思维的方法、实际动手的技能、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同时也能熟悉疾病的症状、体征以及畜主在求诊时的切身感受,为学生过渡到兽医师的角色起到了桥梁作用。

3.应用病例教学法。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例如,笔者在讲授动物疾病诊断技术时常引用牛瘤胃臌气这一常见病例。病例教学过程如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向畜主进行问诊,主要了解患牛的发病时间、病前饮食情况、曾用药物情况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患牛进行现症检查,即视诊患牛食欲、反刍、嗳气、腹围、眼结膜、舌苔等情况,测定患牛体温、呼吸与脉搏,触诊瘤胃内容物性状,听诊和叩诊瘤胃;检查的目的是收集症状(患牛不食、不反刍,左侧腹围隆起、触诊瘤胃感觉空虚而弹性大,叩诊瘤胃上方呈明显臌音,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体温不高、呼吸困难,眼结膜与舌苔发绀等);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综合分析症状,结合所学知识,初步诊断为牛瘤胃臌气。通过牛瘤胃臌气病例的现场诊断,学生能熟练掌握临床检查基本方法与程序,并能深刻地领会建立诊断的步骤:一是病史调查,即问诊;二是检查收集症状;三是综合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四是实施防治、观察经过、验证并完善诊断。

(三)抓好实验实习,加强技能训练。一是引导学生重视实习课,纠正学生忽视实习课的错误思想,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实习课中。还应使学生明确实习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对实习产生兴趣。此外,还应提出实习课中的注意事项:注意人和动物的安全、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等。二是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或单独进行操作,此时教师应在旁边督促、指导,注重发现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详细、耐心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谦虚谨慎、胆大心细、勤学好问、勇于进取的精神。三是在实习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要求学生完成实习报告或心得体会。

(四)按操作技能的形成规律组织实践教学。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接触感知、操作模仿、协调完善、熟练掌握。接触感知是指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学生明确本层次技能训练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直观印象;操作模仿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示范下,按照正确的程序与动作规范要求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协调完善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操作技能的完整性,加强局部动作的综合练习,使学生把已掌握了的局部动作连接起来;熟练掌握是指经过反复训练,技能已经达到精练纯熟的程度,并能将已掌握的动作运用到实际工作或模拟环境中。例如,“手术疗法”这章的教学是典型的实践性教学,绝大部分内容要通过实训才能掌握。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即接触感知,通过讲解、示范演示,学生理解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缝合、绷带、去势术等概念,明确消毒、麻醉的目的、组织切开及缝合的原则、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常用外科手术的适应症、难产救助的原则及适应症、手术前后的措施等;第二阶段即操作模仿,教师提供实习动物、手术器械等材料,让学生训练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绷带包扎等操作,在训练中,教师做好指导工作;第三阶段即协调完善,通过教师的反复检查与纠正,学生进一步熟练外科手术基本功,教师引导学生将消毒、麻醉、组织分离、止血、打结、缝合、绷带包扎等这些操作技能协调、完整地运用到外科手术中;第四阶段即熟练掌握,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进行外科手术训练如公鸡去势术、公畜去势术、小母猪去势术等,让学生扎实掌握技能,并能运用外科手术疗法治疗动物疾病。

三、改革考试方式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应建立一种开放式、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目的是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在传统考试方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是依据段考和期考的分数来确定,考核方法简单,考核形式单一,缺乏对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测试环节,不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为此,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改变了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采用多元化考评体系,强化过程考核按照“做中考”原则,重点考核学生相关的职业能力提升情况。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考证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将学生课堂纪律、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习操作、期中和期末的考试等考核方法,合理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并分别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注重了学习过程,又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训”的目的,保障了教学效果。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从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上课出勤和课堂纪律情况)、实习操作(动手操作情况)、实习报告及作业(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内容文字表述和认知程度、结论及合理性)、段考成绩(开卷或闭卷考试)、期考成绩(开卷或闭卷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考核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教师设计40道考核试题签,学生随机抽题,立即现场操作)这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采用加权平均数的方式评定期评成绩。具体评分标准为: 期评成绩 = 20%期考成绩 + 20%段考成绩+ 20%技能考核成绩 + 15%实习操作+ 15%实习报告及作业 + 10%学习态度。实践证明,考试方式的改革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此,可从开发校本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中职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作者简介】兰罗勋(1972- ),男,广西忻城人,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高级实验师。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7

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和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传统单纯提高技能和被动式教与学中得到解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主动投入临床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诊治各种动物疾病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官方兽医(Official Veterinarian)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兽医。官方兽医制度要求将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和出入境检疫等各个环节置于全过程的、系统的、有效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之下;执业兽医是指经过考试,取得执业兽医资格,并经注册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为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需要,我国将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制度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专业学历。只有经过正规兽医教育并取得相关专业技术学历后,方可申请从事执业兽医工作。其次,是官方准入。对取得专业学历,拟从事兽医临床或有关动物诊疗工作的。必须参加官方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方能取得在本地区行医的资格。第三,是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进行会员管理,并在行业中发挥协调、咨询、服务等作用,严格管理,加强自律。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全科类分基础、预防、临床和疾病4部分。考试学科包括兽医法律法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15门学科。我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兽医考试通过率,我院对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一、更新临床实践教学理念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和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从传统单纯提高技能和被动式教与学中得到解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病例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初诊、化验,然后分析确诊并最终提出处置方案,教师仅对其进行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行为,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主动投入临床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诊治各种动物疾病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身心素质。二、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将不同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整体构建。同时增加了对病例讨论的组织、病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如在开展“犬膀胱结石”为主题内容的临床实践教学中,教师将患膀胱结石症的犬带进实践课堂,引导学生结合《兽医内科学》课程的代谢途径知识探讨该犬膀胱结石症的形成机制;指导学生应用《兽医影像学》的X光及B超的诊断技术知识分析该病的诊断方法,并对其进行确诊;结合《兽医外科学》课程中犬膀胱结石症的外科处理方法对该犬进行手术治疗,最后由学生自己填写规范病例、开出处方、并制定手术方案和医嘱。这样,使临床实践教学从单一、分散、重复性临床实践变成系统、综合、创新性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三、坚持“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行为被界定为“三层次”,临床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层次、教学实习的综合训练层次以及毕业实习的科研训练层次。“三层次”割裂了临床实践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系统的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同时,由于“三层次”实践种类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模式中我们将学生的教室由教学楼转至校教学动物门诊。通过采用“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即临床实践课与临时就诊的典型病例相结合,临床实验课与实验室开放实验课相结合,及校内教学动物门诊与校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相结合,从而使临床实践种类丰富,实践的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四、优化临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建设。我们根据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特点,编写了统一的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指导教材,建立了“临床操作规范”“动物医院门诊规范”,及各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使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有章可循。2.加强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稳定已有实践教学师资,鼓励青年教师加入,外聘实践教学基地水平高、带教经验丰富的兽医师等多项举措,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临床兽医学教师为主体,教研实验技术人员及外聘兽医师为辅的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3.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校内原来的多个分散的临床实践实验室,按照动物医院门诊科室功能为目标进行了整合,添置了多台套临床实践教学设备,并配备实践教学人员,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实习操作平台”。通过对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评估,与多家大型兽医院、养殖场、动物园签订了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五、优化临床实践教学考核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考核中,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更注重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临床实践中临床实践操作进行量化,建立规范的操作范式和考核标准。如对于临床实践中的打结缝合的操作,采用既看现场操作又看愈合后的恢复情况等方法对该操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全部实践教学结束,还模仿兽医执业资格考试的方法,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进行考核。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实施,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临床实践结束,能对常规病例进行接诊、诊断、开处方、做处理、填医嘱,并能进行临床简单手术,临床信心和社会适应力普遍增强,许多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大型宠物医院争相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合同,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带动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定宗,周东海,杨世锦,等.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9-52.

[2]王丙云,周庆国,吉必训,等.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3):48-51.

[3]韩庆功,王自良,崔艳红,等.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3):121-122.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8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 教学效果

兽医临床诊断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兽医临床诊断疾病所必需的疾病方法和理论,是基础课向临床专业课过渡的桥梁[1],[2]。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体系直接影响整个动物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然而,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内容枯燥乏味,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教学效果显然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兽医人才的需要[2],[3]。2012年,青岛农业大学被认定为山东省10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之一[4]。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寻求课程适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具有启发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有助于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模式[5],[6]。为探讨案例式教学法在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我们将其设计引入理论教学中,并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

1.案例式教学法的设计

1.1教学案例的筛选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合适的教学案例,只有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典型案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寻求符合教学要求、真实且学生感兴趣的病例就显得尤为重要。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讲授对象是大学三年级学生,他们此时已经学习过兽医解剖学、兽医病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等多门专业基础课,对动物传染病的学习是他们比较熟悉各种动物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原检测,对动物疾病如何诊断还知之甚少。因此,我们针对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的讲授时间和讲授对象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后,认为教学案例应多选择学生感兴趣且较熟悉的常见动物及其传染病案例,部分选择常见动物的内科病、外科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范文

兽医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篇1兽医临证思维训练,就是在遵循兽医学基本思维规律的基础上,以临床病案为载体,采用媒体再现或模拟的方法对临床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独立的思维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