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1 17:22:33浏览:661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35-02

摘 要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种意识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究竟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1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2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

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粉刷墙壁”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有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长和宽; 2、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3、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小组合作(二):

1、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墙,“粉刷墙壁”测量数据记录表(200 年 月 日)

那么要粉刷的墙面积是多少? 2、计算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如左图)

(二)、购买涂料

如下图,某种涂料分大桶、小桶两种规格包装,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千克,此时粉刷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5 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2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1、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2、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理解与体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孩子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二、引导学生寻找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罗杰斯认为:“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但我们的教育正在力图把学生与生活所有的现实隔绝开来,这种隔绝对意义学习构成一种障碍。然而我们希望让学生成为一个自由的和负责的个体的话,就得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结合数学内容选择一些简单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观念尤为重要,同时也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指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数学内部充满着各种问题,虽然通过前人的多年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问题,但是学生学习作为再次创造的过程,仍有一个不断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内部,学生接触最多的问题是解答习题,而解答习题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特殊形式。教师可以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指导学生对问题正确加以理解,明确已知的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作出合理的假设,寻求通向目标的可能途径,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要使学生从中养成习惯,形成技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使他们拥有问题解决的意识,提高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实践活动,这个工作可分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了解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3、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积极的开展智力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比如针对下面的生活实例:两位老师带46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公园门票成人每张10元,儿童每张5元,公园还规定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可以实行八折优惠,让学生想一想怎样买票比较合算?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几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一般学生都能想到的,根据有46名儿童和儿童票5元这两个信息,可以得到买票所要付的钱是5×46=230元;第二种方案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思考:题目告诉了购买50张以上儿童票就可以实行八折优惠,如果多买4张儿童票,再打八折,所付的钱是否少一些呢?老师要求学生实际算一算:用5×50×0.8=200元。通过计算,学生发现,多买4张儿童票,看起来好像要多给钱,但由于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最终还是只付200元,比第一种方案要少付30元,两种方案相比,学生都愿意采用第二种方案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逐步变得深刻而灵活,既提高了学习技能,有增加了智慧和才干。

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现状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正逐步得到重视,城区小学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已逐渐深入,农村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却少有起步。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需要对农村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寻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农村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现状

1.近年来,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大有改观,教学设施设备得到补充。但随着农民进城成为市民,农村学生数量急剧减少,农村教师数量也跟随减少,很多年轻、上进、优秀的农村教师通过“考调”等方式到城区学校任教,留在农村小学的教师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多年的应试教育经历,很多数学老师已习惯了用课本题目讲、练、习,淡化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谈不上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2.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占有比例较大,多为祖(外)父母在家带孩子,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溺爱现象较突出。过去条件差,父母极少宠爱孩子,现在把那一份宠爱加倍给了第三代。同时,祖(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的职责主要是管吃管住管安全,难以实施较好的家庭教育。学生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手机)的时间多,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时间少,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时间更少。

3.农村小学规模小,数学老师少,数学教研不够深入。开展的教研活动多为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对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涉足不多。少有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但也局限于个体研究,没有进行推广,所占比例太小,“独木难支”。

二、农村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应用意识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农村小学,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学数学,应用数学析“生活”。

(一)活用教材,结合生活学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教师要深研教材,在用好教材提供的生活场景的同时,要大胆舍弃课本中一些农村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变更为农村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例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农村三年级的学生,对“湿地”、“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太陌生了。不妨改为:“小明家养了445只鸭子,小方家养了298只鸭子,他们两家一共养了多少只鸭子?”

(二)注重应用,巧用数学析生活

生活处处有数学,在利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学数学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当前所学数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找寻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感悟、理解、体验数学应用意识。

1.课内创设生活情景,模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备课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一些可以操作的生活模拟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具体的场景之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应用机会。通过实践,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先在教室讲清植树要求(间距2米,总长20米、30米、40米),分好组(10人左右为一组),分好工(一人当组长,一人当记录员,其余人当树苗)。然后把学生带到操场,组长指挥模拟植树,作好记录(教师拍好照片备用)。再回到教室,分析记录,总结规律。这样,学生亲身经历过,对所学规律理解更深,记忆更深。

2.课外找寻生活实际,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已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课堂上毕竟是一些模拟生活场景。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数学、用数学,结合当前的课本内容布置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外作业。例如:(1)在学过“数学广角――优化”后,让学生回家实作:烧水泡茶时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并且省时?提出要求:和家人进行比赛,先让家人做一次,记下家人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及总时间;再告诉家人自己的方案,然后具体操作一次,记下每一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及总时间。最后和家人比一比,收获成功的喜悦。(2)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后,让同学们检查一下课桌凳,有没有摇晃的,说一说怎么解决,确定方案后师生共同给摇晃的课桌凳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课桌凳不再摇晃。有了这样的经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以延伸和发展,同时,在实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学生学得容易、记得深刻,事半功倍。

(三)加强教研,有效经验共分享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教研平台,增加有关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研究内容。在学习他人已有案例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特别是适用于农村小学的成功案例。

1.建立资源平台,共享学科有效资源。通过QQ群或微信群,大家上传自己收集或整理的素材以及应用心得,积少成多,共同分享。

2.开展教研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等活动,交流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实现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农村的学生需要培养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创设条件。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尽可能把课堂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农村学生和城区学生一样,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学科素养,让我们的义务教育逐步走向均衡。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应用意识 培养方法

数学学习不仅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成绩,导致现在的孩子大多高分低能。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前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拥有高分数的人才,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高分低能,学习只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却很难应用到生活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发挥应有的价值。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使数学生活化,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的综合发展。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在小学阶段数学老师只是单纯地按课本知识讲解,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而且记忆时间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多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的具体途径

1.创设生活实际情境,激发应用兴趣。

创设生活实践情境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数学教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会想到运用数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贴近生活的真实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应用兴趣,增强其应用意识。在讲小学数学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真实的场景:老师扮演文具店的老板,让同学们去文具店买文具,一支铅笔5毛钱,一支圆珠笔1元钱,这位同学要买10支铅笔和13支圆珠笔,他给了老板50元钱,请同学们计算一下,玩具店的老板需要找这个同学多少钱?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场景,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参与就更丰富有趣,买东西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也善于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联系生活具体问题,体验应用价值。

联系生活具体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应用价值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更浓,切身体验更丰富。在以后的生活中,乐意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问题中,增强自身的成就感。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计算面积以后,教师可以让全班的分成小组,通过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讲桌的面积是多少,然后小组比赛,看看哪组计算得不仅准确而且速度快。计算面积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但是如果不让学生亲自动手,在生活中学生就没有这种意识,通过让他们体验这种应用价值,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意识。

3.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拓宽应用渠道。

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局限于课堂和教室,要积极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教室可以带领许学生多参加课外实活动,自己搜集资料、信息解决问题。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知识的学习不是用来考试的,而是为生活服务的,在生活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能够学以致用。比如,老师可以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带领同学们走出课堂,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就是教学中活生生的教具。比如学习圆锥、圆柱等图形的辨认的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指认房屋的烟筒、漏斗、电线杆等这些事物给学生讲解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4.数学作业贴近生活,强化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要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就必须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进去。通过不断联系和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善于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应用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结束以后,给同学们布置贴近生活实际的作业。比如,可以让同学们测量自己家里的书桌的长、宽、高,计算出自己书桌的体积多大。也可以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列举出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结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数学教师要创设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唐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218-219.

[2]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4:92-96.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意识;情境

强化数学课程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之一,亦是改革数学课程的关键处。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中小学的基础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真正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而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学以致用。

一、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应用价值,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一)巧用生活素材,感受数学实用性

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到处充满着数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带领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收集应用事例,加深学生对数学应用的体会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应用。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应用事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从中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还能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思维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借助情境的真实、形象特点十分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数学现象,促使其在数学的情境中更为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如低年级“分苹果”教学时,由于此刻的起点是10的加减法,基于此,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现出自己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有关 10的加减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到了起来,有的把小木棒分成两份表示、有的画三角形表示……此时笔者让学生分别说出两份的数量, 然后让学生总结,发现每组的总数都是 10,然后板书加法式子。对于 10的减法,笔者是让学生自己边分边写对应的式子,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方法,然后教师再讲解。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出数学信息并进行加工成数学知识,更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和力量,如此学生的学习逐渐由“有趣”转向“有意义”,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去接受数学,进而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二)从数学内部寻找数学问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生内容本身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数学内部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习,并能够把这种学习迁移到其它方面,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如,解答习题是数学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问题角度出发,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问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想要达到的目标,并对此做出合理的假设,寻求解决途径,最终找出最佳方案。

三、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强弱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信息。罗杰斯认为:“ 倘若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生活中有大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这些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尤为重要,更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如,“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得出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用过的圆锥物体的体积问题。要想求出圆锥的体积,就必须知道底面半径和高,高很容易就能量出,那么如何测量底面半径呢?学生都积极的去寻求解决的办法,最终通过不同的方式测量出了底面半径。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促使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走进社会,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走进社会可以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设计、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如,走进商场、走进小区管理处等等,了解和发现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不仅可以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能获得社会知识,促使学生知识和智慧的双提高。

五、结束语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的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沈芳胜.浅谈"做"数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6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应用意识;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由此可见应用是数学最基本的特点.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教学中应用意识的培养问题,从其自身角度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 教育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的实用性,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教育学生理解数学的实用性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和巨大作用,让数学的巨大魅力引领学生喜欢上数学学习. 开展在生活中找数学元素的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数学的存在. 学生在菜市场、商场、文具店、公交车上都会发现数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每天电视台播报的天气预报也是由气象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合作设定参数、运算法则,由超级计算机完成计算,再由节目编辑策划,最后由主持人播报给全国观众. 还有在航空航天领域,火箭的设计,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都是数学计算的结果. 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参与的前沿科技成果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自己竖立远大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学生讲解数学公式原理,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部分内容时,圆柱表面积的知识我们已经学过,在学习圆柱体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院内花坛修建需要填土”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施工现场,带领学生实地测量花坛的内径、外径、高度和深度,记录好数据,然后回到课堂计算需要往花坛内填土的体积. 教师还可以引申一下,学校给花坛外侧用瓷砖进行装饰. 已知瓷砖规格是20 cm2,每块瓷砖5元钱,问:学校需要花多少钱买瓷砖?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学习到了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同时还复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应用意识.

2. 应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

教师应该更多地联系实际生活,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教师组织班级学生去动物园游玩,全班学生46人. 动物园门票规定:成人每人10元,儿童每人5元,购买50张儿童票可以享受八折优惠. 让学生计算一下应该怎么买票最省钱. 开始学生们的计算结果是:买46张儿童票,即230元. 但是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出质疑和引导,动物园有优惠活动,看看能不能利用优惠活动省钱.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计算:优惠活动最少要买50张儿童票,我们46人,不够人数上限,那么我们就买50张看看是否能省钱. 这两种方案相比较,显然是第二种方案能够节省钱. 结果一出来学生马上明白原来虽然我们多买了票,但是由于优惠活动我们还是节省了30元钱. 看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在多买票数的背后隐藏着省钱的方法. 有的学生还能够明白一些商场的打折活动其实是让顾客花更多的钱,买更多的商品. 顾客在以为自己得到实惠的同时让商家赚到了更多的钱.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锻炼之后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数学计算,变换多种方式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增加生活技能知识.

3. 教师应该尝试改变学生家庭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得出数学结论

教师以前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无非就是计算练习,不管是做计算题还是应用题,都离不开课本和练习册,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做完题之后不能够自己进行总结. 为改变这一弊端,教师改变作业形式,提出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解答.

例如,在讲完“概率与统计”内容之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为什么保险箱可以保管贵重物品?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也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等学生回家之后利用网络查找保险箱的有关资料,或是观察自己的保险箱. 在一番调查之后发现:保险箱有密码,是阿拉伯数字0到9任意排列,一共6位. 学生就应用自己白天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概率与统计的知识计算:每一位密码有10种选择,6位就是1000000种排列组合方式. 假如小偷偷偷潜入家中想偷取保险箱中的贵重物品,他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就会不断地猜密码. 假如他从000000开始试的话,假设他10秒钟试一次,他要试遍所有的密码就要花10000000秒,那就要将近2800小时,相当于116天. 想要在主人不在的时间里打开保险箱的门偷走保险箱里面的东西是几乎不可能的,保险箱构造又十分坚固,小偷不能在没有声响,不惊动四邻的情况下轻易破坏保险箱,所以家庭里用保险箱存放贵重物品是十分安全的.

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作业,是不是比传统的做计算题、应用题更能够锻炼、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和运用效果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这样的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钻研能力以及解答实际生活现象的能力,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4. 结 语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7

关键词:数学教育;应用意识;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2-0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学习数学,不能只停留在掌握知识的表面上,而必须学会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注重从小学生培养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生活实践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描述。凡教材中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从学生已经拥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亲历亲为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且进行分析、探究与实际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分析、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追求与探索的实际问题。数学知识如何才能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需要做到下面几点:

一、巧妙引入生活场景,增加教学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时,教师以这样的故事情景引入,同学们,每年的中秋佳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了,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国家传统的风俗。去年的中秋节,常老师的邻居苏奶奶家里,发生了这样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呀?好啊,既然同学们都这么好奇,就竖起小耳朵认真地听喽。去年的中秋节呀,苏奶奶家的孙儿小强、小丽、小茜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苏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强,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2给你,老二小丽,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4给你,老三小茜,奶奶分这块月饼的4/8给你,(边讲边贴出名字和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奶奶的话刚讲完,小强就嘟着嘴叫了起来:“奶奶你不公平!分给小丽的多,分给我的少!”小丽也连忙叫着:“奶奶不公平,奶奶偏心!”只有小茜在偷着乐。

同学们,你们觉得奶奶公平吗?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入教学,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的同时,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了解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合理设计互动情境,增加教学实践性

1.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课内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后,出示这样一组试题:①用一根36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框架,这个框架的周长是多少?②用一根36米长的铁丝可以围成哪些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是多少?③在长为18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空地上种草,有两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A.面积是9平方分米,每块3元;B.边长为6分米,每块8元。任意选其中的一种,铺满整个长方形空地,一共需要多少块草皮?需要花多少钱?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使学生既加深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的进一步认识,也能让学生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同时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课外的实践活动。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小敏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你能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房的面积有多大吗?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才能计算出结果。通过老师的点拨与分析让学生独立解答这个问题,然后加以比较,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老师留给学生如下的作业:同学们回家亲自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或者测算一下自己卧室的面积,以及课桌的面积等等。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浓厚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亲自动手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又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将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介绍给学生。A.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B.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等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的用处,比如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等,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这样的渗透教学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积极运用身边事例,增强教学科学性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进而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每年过春节的时候,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不少的压岁钱.如何合理的存款呢?教师提供如下信息供学生自己选择: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单位:年息﹪。定期整存整取:三个月:1.71;六个月:2.07;一年:2.25;二年:2.70;三年:3.24;五年:3.60。零存整取:一年:1.71;三年:2.07;五年:2.25。

A.现在有一种教育储蓄存款,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和六年,并且教育储蓄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B.购买国债,有三年期和五年期,免征利息税。

小强现有5000元钱,怎样存款比较合理?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调查清楚教育储蓄和国债的利率,然后再设计一种合理的存款方式。通过这样的调查、分析、整理以及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从家庭、社会这个特殊的情景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且能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方法。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8

1、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倡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感受数学应用价值。比如教“三角形的认识”,从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数、形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尽量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注重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小学数学中,许多知识的来源于生产、生活,通过展示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的数学信息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应用的神奇与普遍,并且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是一半。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除了上面的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半外,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小数,小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对学习小数有了一种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强化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需要在应用与实践活动中不断感知和经历,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进行情境模拟,把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具有相关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以天安门和比赛奖杯的实例来的,进而抽象到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再抽象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产生满足、愉悦等情绪体验。在训练数学技能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创设应用机会,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分小组活动,找一找生活或教室里的物体,估计他们的面积大小,从而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尝试、体验生活。设计开放化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学以致用,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范文

小学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篇1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35-02摘 要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