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的内涵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2-01 11:21:00浏览:557

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1

关键词:城市文化空间设计城市符号

一、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性、包容性、地域性、连续性的城市典型特色。与城市的空间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避免城市设计中千城一面的现象,就必须要把城市文化当做一个创新的重要来源,必须深入发掘城市文化背后隐藏的符号和文化历史资源,从而展现出不同城市的地域特色,打造个性鲜明的城市升形象。首先,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进程过程中慢慢积累下的城市文明程度的代表,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环境属性,在漫长的历史中慢慢积淀下来,具有独创性和人文性,也有重要的历史资源可以挖掘。城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物质环境,通过物质环境能够打造城市最鲜明的名片,体现鲜明的城市文化,因此具有地域性和特殊性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精神文明特征。同时城市文化也具有选择性和包容性。城市文化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会让城市具备活力,而正是因为文化能够吸收多样化的文明才能够让城市文化不断延续下去。兼收并蓄,兼容并包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作用,能够形成广泛的多样性和文化自由,从而让城市里的居民有了可选择的余地。第三个方面,城市文化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不同地域会打造出不同的城市名片,自然也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不会长时间地消灭或者灭绝,会在历史文明的演进中不断碰撞与交融,并且得到连续的发展。

二、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

时代会给城市文化烙下深深的印记。因此,城市文化会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能够给城市设计者提供宝贵的社会资源。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城市文化的城市设计势必会出现同质化的局面,会出现千城一面的消极因素,让打造出来的城市缺乏内涵而脱离了城市设计,简单地追求城市文化,也会让城市文化脱离时代的发展需要,不利于城市的未来长远规划和发展。所以本文就研究了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之间的关系。很显然,城市设计是以空间为主要前提的,城市空间包括特殊的公共场所,也包括一般性的能够承载大多数活动的普通空间。其实城市文化的真正载体就是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人在城市空间中不断活动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构成了城市文化的核心内涵。对城市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就要先体验城市文化,就要对空间设计有具体的了解。通过了解空间设计的深层次内涵,通过把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文化联系起来,通过相互关联的要素进入特定的逻辑思维,并且让人的思想和外部环境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城市空间和城市文化之间特殊的逻辑关系,并且运用这种逻辑关系。

三、城市文化视角下如何进行城市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种宝贵的时间资源,首先要先确定为了解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进行透彻的分析。对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和情感进行维护,保护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的城市符号,才能够尊重城市文化,并且把这种城市文化内涵传承下去,尊重地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结合起来,让城市文化带动其他一系列城市设计的细节,并且把城市文化作为城市设计的中心环节。其实,要打造特色的城市符号,城市的外观表象是留给外地游客的第一印象,而符号就是这种印象的基本单位,能够将城市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特征体现出来。符号包括城市的公共设施城市的标准和城市的建筑符号,所以城市的建筑物也要围绕城市内涵和城市文化展开,例如老北京的四合院、安徽的徽派建筑都是城市文化中城市建筑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征,而公共设施也是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应当利用城市文化对公共设施进行宣传,让散布在城市各个街道和空间当中的公共设施尽可能突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在城市活动方面,也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把城市文化和城市活动整体有机的统一起来,促进城市特色设计。人与城市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设计,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民俗活动、商业活动、休闲文化、特色活动,最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也能够吸引大批外来的游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其他人带来特殊的城市印象。所以,要注重世界文化的打造和传承,体现城市的人文精神,作为城市空间设计的重要环节。人民活动在每个城市中都普遍存在,但真正利用活动打造城市名片的就不多。例如香港就打造出了时尚、先进、国际化的大型品牌,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该地域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的空间设计特点,从而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城市设计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只是包括城市的空间设计和建筑设计,也包括微观方面的细节设计,包括城市的招牌广告、城市的标志物和交通工具形象,都是体现城市同一风格内涵的重要举措。城市文化自然也贯穿其中。为了更好的统一城市文化和城市设计,必须从城市符号入手,让城市的外观表象呈现出特色化的特点,对夸张而鲜明的城市文化进行深入的利用,积极利用细小的城市设计细节对城市进行宣传,给人留下鲜明而独特的印象,包括对城市吉祥物、城市标准字体、城市标准色彩和城市代表的花花草草进行统一设计,尽可能直观地体现出城市的形象和内涵,把抽象的符号和代表城市的文化宣传理念连接起来,在人能够感知到的方方面面,塑造不一样的城市名片。

总结

城市的空间设计和城市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为了让城市设计更具特色,全方位的塑造多样化的城市形象,必须要在城市设计全过程中融入城市文化。首先具体分析城市文化,挖掘城市文化的内涵。其次要让人的各项活动和城市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城市设计的品位,对城市文化进行巧妙的利用,塑造城市的有机风格。

参考文献

[1]文化经济学[M].书海出版社,胡惠林,李康化著,2006

[2]品牌城市[M].东南大学出版社,刘湘萍编著,2004

[3]城市意象[M].华夏出版社,(美)凯文•林奇著,2001

[4]城市发展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刘易斯•芒福德著,1989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2

城市设计导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斯曼的巴黎改建中及20世纪初美国纽约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即最初对建筑用途、容积率等基本规划条件的控制,之后人们又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导则,这就是导则的雏形。城市设计导则最早出现于1970年美国旧金山城市规划及其实践。当时,旧金山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将设计计划变成了设计导则进行控制。之后,城市设计导则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兴起,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设计导则一词,并把导则的具体内容作为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成果之一。20世纪90年代城市设计导则被引入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是作为把城市设计成果落实为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控制的有效工具,并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阶段。在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大量应用必将是大势所趋。《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目前正处于加深探索与初步实施阶段,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于2011年3月以通知形式下发了《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程》,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规程、设计内容、设计要素及空间结构等进行了规范,目前属试行阶段。

2.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与价值体现

城市设计导则无论从发展时期、认识角度还是从控制层面来理解其内容都有所不同,但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原则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保障城市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空间环境控制的参考依据;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公开平台。其现实作用就是指导城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保障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和谐发展,减少城市因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空间。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津南区位于天津市城市整体空间发展战略“一轴两带”的津滨黄金发展连接带上,目前正处于经济和区域建设的快速上升期,大量居住区、综合功能区、公共展示区及大型市政配套设施等快速落户于新建和未建区域,项目的快速落地使得前期策划缺乏深入的规划理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往往是项目落地后短期内迅速实施建设。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指导和管控,仅凭区域控规和概念性设计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统筹考虑,不能有效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构建比例适宜的城市轮廓,营造良好的城市体量和风格

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逐步加深的过程,城市亦是如此。城市的空间形态、街道比例尺寸、建筑风格形式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和轮廓,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直观认识。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大气,充满活力,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沉闷,缺乏生机;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精雕细刻、富丽堂皇。这都是由于城市的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迥异造成的,而这些也正是城市设计导则控制的基本要素。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畸形生长,建筑风格的凌乱丛生。在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中,过分追求项目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周边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影响。而城市设计导则正是从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在空间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风格上进行控制,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引导。使城市整体空间有规律成长,从街道尺寸和建筑风格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体量和区域建筑形态。

2.2孕育良好的城市肌理,营造良好舒适的宜居环境

如果说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构成了城市的轮廓和骨骼,那么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就组成了城市的肌理。轮廓和骨骼从视觉上给人以直观印象,肌理在心理上给人以心灵触动,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粗犷,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细腻;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嘈杂拥挤,密不透气,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安静放松,自由愉悦,这都取决于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现代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开发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寸城市空间,而过度的开发和建设使城市过度拥挤,居住空间环境得不到保障。从当前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上看,期待在城市建设中自然性的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从城市设计导则上统筹加强对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外部空间环境的引导和控制,才能从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预留和争取的一定的城市外部空间,营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

2.3凝聚提升城市记忆,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从城市形成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不管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还是迅速崛起的现代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这就是城市的记忆。有的城市让人感觉质朴醇厚,历史气息浓厚,极具人文魅力;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喧哗浮躁,人文气息淡薄,缺乏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源于城市记忆的表达。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设计导则追求的精神内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中最难以表达的价值内涵。纵观世界各地,每一座知名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浓郁的城市历史和人文景观会使城市的发展更具魅力和传奇。城市的精神内涵可以是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提炼,也可以是城市发展中人文景观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如何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记忆是城市设计导则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精神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等要素进行发掘和提炼,也可以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人文景观进行塑造和沉淀。从而实现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巩固和传承,为人们保留现在和未来寻找城市记忆的根源。

3.规划管理下城市设计导则存在的问题及管控建议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城市的特色在消失,趋同化现象严重,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规划管理部门缺少对城市空间属性的管理依据。从而造成城市建设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导则逐渐被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但作为规划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规范体系。

3.1导则的编制与实际相脱节

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实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编制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编制与实际相脱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编制的过程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色和现状条件的分析和研究,过分注重物质形象及理想的空间形态,背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被快速的城市发展所遗弃,成为仅停留在纸上的美丽图画和文字,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1.1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

结合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现状与需求,合理的导则编制结构层次为“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元素控制—地块控制建设—城市设计政策”。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周边环境提出最合理的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才是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最终目标,并从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原则。从而使确定下来的目标和原则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规划部门在城市后续建设中提供管控的依据。

3.1.2城市设计导则的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

导则编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实施性,城市设计导则面对的是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其价值,而不是在自身的条条框框中寻找城市发展的出路。导则要想切实发挥助推城市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就需要编制者走出设计室,深入现场,广泛调研,认真分析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区域发展未来,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遵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3.2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实际指导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中,一个项目的实施往往要经过项目控规完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批复、建筑方案审定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等多个审批环节,而城市设计导则想在城市建设中指导具体实践就必须要以这几个审批环节为载体逐层传递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在这几个审批环节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审查一般都忽略了对城市设计导则内容的延续和传递,导致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导和控制作用逐级递减,到具体项目实践中作用大打折扣。因此能否从规划管理中准确切入,并与各个审批环节有机融合是决定城市设计导则能够在今后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3.2.1由城市设计导则引导项目概念方案策划

在项目方案策划阶段,按照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要求,对项目的整体天际线、组团关系、功能布局进行引导和控制,确保项目的大体轮廓和基本构架符合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的要求,同时对后期项目整体的建筑形态和形式给出指导性意见。

3.2.2依据城市设计导则核提规划条件及选址意见书

在项目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核提阶段,将城市设计导则在方案策划中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给出合理的开发强度。作为后续其他规划审批环节的重要依据,避免因个人素质、感情喜好等因素造成的建设随意性,同时也可作为专家论证等环节的评估依据。

3.2.3结合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内容审查规划及建筑方案

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是项目具体实施内容的深化阶段,是项目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比例尺度、历史人文景观、外部环境等确定形成的阶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在具体实践中的融合阶段。因此,再要规划和建筑方案审查中对前期策划和选址中的城市设计导则有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保在规划审批中落实。

3.3现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区域整体性和连续性

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规划领域新的学科目前在许多城市刚刚处于起步实施阶段,许多城市也只是对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即将建设的区域进行了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对于城市旧城区和未建区尚未编制,因此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控制和引导缺乏区域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样容易造成城市不同区域整体空间关系、外部空间环境、历史人文等彼此之间相脱节,无法很好的过渡和融合。以天津为例,海河中游作为天津城市未来发展核心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目前该区域尚未有编制完成城市设计导则。虽然该区域目前基本属于城市未开发区域,但一些大型的项目如国家会展中心等已开始逐步进驻该区域,并且短期内就会实施建设,而缺乏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和引导容易造成项目的建设与未来海河中游区域的整体发展缺乏融合,不利于未来地域整体风貌。同时,在新建或未建区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区域整体发展的控制和引导更具操作性和实施性,也更利于发挥导则的控制引导作用。因此,尽快完善城市新建和未建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4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法律保障

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国内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设计导则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只有一些地方性的条文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规划管理中的地位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有力依据。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或管理条例修编时将城市设计导则纳入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条例之中,为导则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3.5缺乏公众认识和参与

城市设计导则的宗旨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所以,公众的实际参与和切身感受才是衡量城市设计导则是否能够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在当前,城市设计导则更多的是被城市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所认同,对于广大的居民和群众来说还是陌生事物,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和价值还不了解。这就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采取公示、公告、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进行宣传、推广,使公众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城市设计导则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导则的编制之中,集思广益,发挥群众创造力,使城市设计导则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

4.结语

作为能有效引导城市整体发展建设的一种长效公共政策,城市设计导则是连接设计者和管理部门的纽带,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开发建设将更需要理性可控框架的引导与管理,将城市发展的各个要素统筹考虑,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在满足成是发展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具艺术魅力和满足人们生活和审美的特色城市。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3

关键词: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内涵;关系

一、城市设计的含义

相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从广义上来理解,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建设中的某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考察,然后对其中的建筑项目进行“点”与“面”上的安置工作。一般来说,城市设计具有综合性、经济型和专业性的特点,是为了让某个建筑项目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而进行的工作。另外,城市设计还要考虑到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尽量做到以人为本,生态与城市一体化发展。

二、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1.从学科内容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1.1城市设计: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其中就包含了建筑设计,除了建筑设计还有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建筑设计只不过是城市设计中一个具体的物质形态体现而已。另外,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城市设计专业的出现比较晚,1954年宾州大学才开始设立城市设计专业,而我国在城市设计专业上的发展由于起步晚,硬件和软件条件没有国外先进,所以还是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1.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内容比较具体的学科。它主要是关于建筑理念和建筑设计应用的课程,是设计一个建筑物或者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也属于建筑学的范畴,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从学科发展上看,建筑设计专业出现得较早,一开始的城市设计师也都是由建筑师来担任的,在建筑设计上有一定的历史沉淀。由此看来,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在学科内容上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2.从工作内容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2.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在某个城市的建设中做空间设计布局的工作。比如古代北京紫禁城的建设开展中,城市设计主要是其设计师对城市中的建筑物在其形状、色彩、材料、空间分布等进行综合性考量,考察这些建筑物是否在整个城市规划中合理妥当,并且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另外,还要考察这些空间布局也好,建筑物也好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有没有造成影响,城市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交通、城市经济是否能够有序发展。

2.2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个建筑项目在其内部结构材料的选用、色彩的使用、内部空间布局上进行综合性设计。建筑师最关键的作用就是测试该建筑项目能不能保质保量的完工,能否为当地人民带来某方面的益处。所以两者在工作内容其实就是城市设计关注的或者说工作的重点是建筑物外部的空间布局以及和环境的关系,而建筑设计的工作重点是建筑物内部的空间结构布局。城市设计就是要将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和其他的城市元素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所以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

3.从发展趋势看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

3.1城市设计:城市设计虽然其学科专业起步得较晚,但是因为其工作内容的重大而繁杂,我国越来越重视城市设计及其专业的发展。整体来说。城市设计在发展上是十分迅速的,而且正朝着立体化、室内化的趋势发展。立体化发展是指城市设计由于受到城市化脚步加快,社会经济需要等影响而不得不利用地下空间形成一个三维立体的城市空间结构。比如跨越交通线的建筑群,也就是将地下的空间进行抬高,将地面的空间进行下沉从而使地下地面的空间都得以有效的利用,形成一个大型的立体化的建筑空间结构。室内化发展其实是因为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为了改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将建筑物内部的空间领域和建筑物外部公共领域连接起来,充分考虑到与外部环境的呼应,从而使得建筑物在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上更加得合理。

3.2建筑设计: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可以说建筑设计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不但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得到了拓展创新,而且在实践设计应用中也诞生了许多新的设计应用。总的趋势是在朝社会化、城市化和综合化发展。社会化和城市化是和城市设计一脉相承的,是社会经济下必然发展的趋势,而综合化发展主要是指建筑设计应用中新出现的一种设计应用理念。比如从上世纪欧洲社会兴起的建筑综合体的设计。建筑综合体设计是基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比如集文娱、办公、餐饮、会议、住宿等一体的商务办公综合体,从一开始的“居+商”变成了集所有生活所需或者所有职能体系于一身的综合体建筑。这种建筑设计的诞生表明建筑设计在理念和实际应用中都得到了创新,并且越来越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是两个相互独立,在内涵本质上相互区别,但是又相互联系,在学科内容、工作内容和发展趋势上均有许多共同点的两个城市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可以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城市设计可以指导着建筑设计但却不能完全取代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要把城市的未来规划考虑在内,而建筑设计要把当地的地域文化考虑在内。总之,两者各有特点和优势,只有将两者合理巧妙地融合,才能为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作者:李彬 马腾 单位:青岛北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薛静,余翔.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关系[J].天然气与石油,2010,02:59-62.

[2]郭新,王仕杰.论地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巴渝传统建筑为例[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4(07).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4

关键词:城市设计视角;城市照明;规划方法;研究

城市照明不仅仅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基础功能,同时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功能,为此,有关人员要十分的关注城市照明规划设计,不要将其孤立起来,而使应该将其纳入到城市空间环境整体中,站在更高的角度对看待这个问题。城市发展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影响,城市设计无疑是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城市设计中城市照明设计则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对整个城市来说都有积极的作用。

1 基于城市照明形象建构的城市设计解读

何为城市照明形象,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解读,无论各种解读之间存在着多大的差异,但是彼此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的一点认知,即良好的照明形象是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甚至会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照明形象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美学意义上的价值,更是社会意义上的价值,甚至可以追溯到城市发展根源性的问题方面。另外,城市照明形象从广义上讲,其应该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附属品,其甚至影响着社会之间的各个因子的交往,所以对城市照明进行合理的设计规划异常重要。城市的照明规划则与城市所具有的特定的物质空间有着之间的关系,因此,城市照明形象既要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基础功能,同时也反映出城市的品位,这对构建现代化的城市有着积极的作用。城市设计视角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多,但是其主要对象只有两种,一种是城市物质形体,另一种是城市空间环境。城市设计的前提是尊重人的需求,以便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内容,其需要关注城市环境质量以及人们的生活品位等,照明设计最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遵循上述原则。将城市照明规划纳入到城市设计的领域,可以充分的引导城市照明形象,这对提高城市的照明规划设计地位也有积极的作用。城市设计重点研究的是具象空间,核心内容是公共空间以及建筑、绿化等,城市照明设计只有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真正的规划出和谐照明的空间环境,使人感温暖。另外,城市设计能够反映出城市居民对环境所具有的态度,人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形象,直观的感知周围的环境,城市照明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评价水平。

同时,城市设计所关注的点有很多,实体物素材只是其中之一,重点应该是城市空间与各个实体物要素之间是否能够和谐,而这涉及到了文化、自然以及社会等各个因素,所以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城市照明规划,可以更加的深化城市内涵,该城市给大家的印象将更加的深刻,如果城市照明规划中融入了当地的特色,同样会引起人们的兴趣,成为现代都市中不可缺少的景观,因此,从城市角度出发,城市照明设计所具有的不仅仅是照明的功能,还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这样城市照明建设进步的空间会非常大,其整体目标以及所具备的价值取向都会与城市呈现的特征有着非常高的契合度。因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发展的历史,再加之,自然环境本身的差异,这使得城市发展定位会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差异性完全可以通过城市照明设计体现出来。

2 城市设计视角的城市照明规划方法

2.1 城市照明规划与城市设计,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都是致力于城市整体空间的有序发展与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照明形象的建构实质上是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在区位空间审视下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指导下,从城市设计战略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开展,既要有自上而下的宏观发展思维,又需对自下而上的微观元素进行把握。巴黎城市夜景照明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高度一致,充分强化了城市景观轴线,体现了城市照明的整体性特色。

2.2 在城市照明规划的城市设计战略层面,应从整体上审视城市定位!城市风貌特色的内涵与现状特征,把握规划区各行为主体与空间需求的相关性与层次性,发掘城市文化内涵,提炼精髓,以此来解决城市照明形象的基本定位问题,这也是城市设计中的基本命题之一,进而指导城市照明规划的整体空间设计。

2.3 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结合,因此,基于城市设计的城市照明规划,除在宏观层面把握上位规划相关要求,体现规划地段的职能定位外,更要注重对微观层面城市设计要素的体现,以塑造人性化的照明空间。这就需要在照明规划中从景观和环境的整体性上给予充分的视觉体现,通过对现有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改善与完善,对日间城市景观元素进行认知,对夜间主导景观元素进行把握,并深入贯彻绿色照明!特色照明的理念,充分的展现城市特色照明形象。如某市的编钟路灯、某市的风筝路灯,在照明设施的选取上生动形象的展现出地域文化与城市特色。

2.4 城市设计在照明规划中的作用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在照明规划中应注重实际,发挥公众参与的效能,实施反馈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内容,可以通过指导性图件与法定性图则共同保障照明规划目标的实现。

2.5 空间整合与功能重塑,城市设计可分为城市总体和中微观两个层面,前者的着眼点为整个城市或城镇体系中某个综合区的主要发展方位、空间节点等的设计构思,后者则是为规划与设计城市内某一区域的空间景观环境。城市灯光夜景的视觉效果,从宏观上看,在于灯光夜景整体景观的合理性,而灯光夜景的整体布局是否合理,关键在于是否突出了区段主题定位。

2.6 整体协调与个性设计,城市照明首先是满足功能照明要求,保证司机和行人能看清行进中的障碍物和交通信号、交通标志等,防止和减少暴力犯罪,增强行人安全感。规划中根据区段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的需要,提出照明的量化标准,并制定道路照明的环保与节能的具体措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基于城市设计视角的城市照明规划方法研究十分必要,因为很少有学者对城市照明规划等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将其与城市设计联系起来一起研究更是少数,而笔者对其进行研究,能够对后来者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帮助城市规划部门更加的重视城市照明的问题,以使城市照明形象能够反映出城市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黄健二.城市设计对于处理中国城市公共性空间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1(2).

[2]许楠.新世纪的城市道路照明规划[J].城市规划,2004(9).

[3]卢济威.论城市设计整合机制[J].建筑学报,2004(1).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5

【关键词】规划管理;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导则的缘起和发展

城市设计导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城市规划实践工作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总结、研究形成的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是引导和控制城市建设中城市空间形态、风格特色、历史文脉、生态环境与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互融合的过程,是联系城市设计与城市管理的纽带,也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最有价值的一种城市规划理论方法,其宗旨是在城市的发展中寻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是城市规划理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以人为本”核心价值理念的重要体现[1]。

城市设计导则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斯曼的巴黎改建中及20世纪初美国纽约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规则[2]。即最初对建筑用途、容积率等基本规划条件的控制,之后人们又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需要陆续制定了相应的导则,这就是导则的雏形。城市设计导则最早出现于1970年美国旧金山城市规划及其实践[3]。当时,旧金山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当地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将设计计划变成了设计导则进行控制。之后,城市设计导则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兴起,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设计成果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设计导则一词,并把导则的具体内容作为城市设计实施管理的成果之一[4]。

20世纪90年代城市设计导则被引入我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中,是作为把城市设计成果落实为可操作性的城市规划控制的有效工具,并贯穿于城市规划管理各阶段[5]。在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大量应用必将是大势所趋。《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目前正处于加深探索与初步实施阶段,天津市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于2011年3月以通知形式下发了《天津市城市设计导则编制规程》,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规程、设计内容、设计要素及空间结构等进行了规范,目前属试行阶段。

2.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指导作用与价值体现

城市设计导则无论从发展时期、认识角度还是从控制层面来理解其内容都有所不同,但从其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来看,原则和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保障城市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空间环境控制的参考依据;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公开平台[6:3-7]。其现实作用就是指导城市空间形态、公共空间环境,历史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保障城市在经济建设中和谐发展,减少城市因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空间。

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津南区位于天津市城市整体空间发展战略“一轴两带”的津滨黄金发展连接带上,目前正处于经济和区域建设的快速上升期,大量居住区、综合功能区、公共展示区及大型市政配套设施等快速落户于新建和未建区域,项目的快速落地使得前期策划缺乏深入的规划理论分析和可行性研究,往往是项目落地后短期内迅速实施建设。从城市规划管理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合理的城市设计导则进行指导和管控,仅凭区域控规和概念性设计往往缺乏整体规划协调发展的统筹考虑,不能有效进行规划引导和控制。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环节,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构建比例适宜的城市轮廓,营造良好的城市体量和风格

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逐步加深的过程,城市亦是如此。城市的空间形态、街道比例尺寸、建筑风格形式构成了城市的基本骨架和轮廓,是人们对于一个城市的直观认识。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大气,充满活力,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压抑沉闷,缺乏生机;有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精雕细刻、富丽堂皇。这都是由于城市的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迥异造成的,而这些也正是城市设计导则控制的基本要素。

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许多不确定因素造成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畸形生长,建筑风格的凌乱丛生。在高强度的开发建设中,过分追求项目利益最大化,不考虑周边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影响。而城市设计导则正是从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在空间规划布局和建筑形式风格上进行控制,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引导。使城市整体空间有规律成长,从街道尺寸和建筑风格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营造良好的城市空间体量和区域建筑形态。

2.2孕育良好的城市肌理,营造良好舒适的宜居环境

如果说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构成了城市的轮廓和骨骼,那么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就组成了城市的肌理。轮廓和骨骼从视觉上给人以直观印象,肌理在心理上给人以心灵触动,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粗犷,有的城市让人感觉细腻;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嘈杂拥挤,密不透气,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安静放松,自由愉悦,这都取决于城市的外部空间环境。现代城市的土地资源紧缺,开发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想方设法利用每一寸城市空间,而过度的开发和建设使城市过度拥挤,居住空间环境得不到保障。从当前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上看,期待在城市建设中自然性的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环境是不现实的。因此,只有从城市设计导则上统筹加强对区域规划和建设项目外部空间环境的引导和控制,才能从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预留和争取的一定的城市外部空间,营造宜居舒适的人居环境。

2.3凝聚提升城市记忆,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魅力

从城市形成发展的历程上来看,对于每一座城市来说,不管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还是迅速崛起的现代都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这就是城市的记忆。有的城市让人感觉质朴醇厚,历史气息浓厚,极具人文魅力;有的城市让人感觉喧哗浮躁,人文气息淡薄,缺乏文化内涵,这些都是源于城市记忆的表达。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设计导则追求的精神内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中最难以表达的价值内涵。

纵观世界各地,每一座知名城市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浓郁的城市历史和人文景观会使城市的发展更具魅力和传奇。城市的精神内涵可以是城市原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提炼,也可以是城市发展中人文景观的不断积累和沉淀,如何让城市的历史文脉延续下去,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美好记忆是城市设计导则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的精神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对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等要素进行发掘和提炼,也可以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人文景观进行塑造和沉淀。从而实现对城市精神内涵的巩固和传承,为人们保留现在和未来寻找城市记忆的根源。

3.规划管理下城市设计导则存在的问题及管控建议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城市的特色在消失,趋同化现象严重,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设计导则的作用很难得到发挥,规划管理部门缺少对城市空间属性的管理依据。从而造成城市建设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导则逐渐被引入到城市规划管理,但作为规划管理过程的重要依据,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与规范体系。

3.1导则的编制与实际相脱节

城市设计导则的研究和实施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编制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编制与实际相脱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编制的过程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特色和现状条件的分析和研究,过分注重物质形象及理想的空间形态,背离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会被快速的城市发展所遗弃,成为仅停留在纸上的美丽图画和文字,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3.1.1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城市设计导则

结合我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现状与需求,合理的导则编制结构层次为“设计目标―设计原则―设计元素控制―地块控制建设―城市设计政策”[7]。从城市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周边环境提出最合理的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才是城市设计导则编制的最终目标,并从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素提出具体的控制原则。从而使确定下来的目标和原则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规划部门在城市后续建设中提供管控的依据。

3.1.2城市设计导则的成果应具有可操作性

导则编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实施性,城市设计导则面对的是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其价值,而不是在自身的条条框框中寻找城市发展的出路。导则要想切实发挥助推城市区域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就需要编制者走出设计室,深入现场,广泛调研,认真分析区域发展实际需求,准确定位区域发展未来,这样才能真正融入地区经济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的遵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

3.2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实际指导作用

在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管理中,一个项目的实施往往要经过项目控规完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批复、建筑方案审定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等多个审批环节,而城市设计导则想在城市建设中指导具体实践就必须要以这几个审批环节为载体逐层传递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但是,在这几个审批环节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的方案策划、条件或选址核提、规划方案审查一般都忽略了对城市设计导则内容的延续和传递,导致城市设计导则的引导和控制作用逐级递减,到具体项目实践中作用大打折扣。因此能否从规划管理中准确切入,并与各个审批环节有机融合是决定城市设计导则能够在今后城市规划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3.2.1由城市设计导则引导项目概念方案策划

在项目方案策划阶段,按照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要求,对项目的整体天际线、组团关系、功能布局进行引导和控制,确保项目的大体轮廓和基本构架符合城市设计导则对区域整体空间关系的要求,同时对后期项目整体的建筑形态和形式给出指导性意见。

3.2.2依据城市设计导则核提规划条件及选址意见书

在项目规划条件或选址意见书核提阶段,将城市设计导则在方案策划中的相关内容纳入其中,给出合理的开发强度。作为后续其他规划审批环节的重要依据,避免因个人素质、感情喜好等因素造成的建设随意性,同时也可作为专家论证等环节的评估依据。

3.2.3结合城市设计导则控制内容审查规划及建筑方案

项目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是项目具体实施内容的深化阶段,是项目整体空间关系和体量、建筑风格和形式、比例尺度、历史人文景观、外部环境等确定形成的阶段,也是城市设计导则在具体实践中的融合阶段。因此,再要规划和建筑方案审查中对前期策划和选址中的城市设计导则有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确保在规划审批中落实。

3.3现阶段城市设计导则缺乏区域整体性和连续性

城市设计导则作为城市规划领域新的学科目前在许多城市刚刚处于起步实施阶段,许多城市也只是对城市的重点区域和即将建设的区域进行了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对于城市旧城区和未建区尚未编制,因此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城市整体规划发展的控制和引导缺乏区域连续性和整体性,这样容易造成城市不同区域整体空间关系、外部空间环境、历史人文等彼此之间相脱节,无法很好的过渡和融合。以天津为例,海河中游作为天津城市未来发展核心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但目前该区域尚未有编制完成城市设计导则。虽然该区域目前基本属于城市未开发区域,但一些大型的项目如国家会展中心等已开始逐步进驻该区域,并且短期内就会实施建设,而缺乏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和引导容易造成项目的建设与未来海河中游区域的整体发展缺乏融合,不利于未来地域整体风貌。同时,在新建或未建区编制城市设计导则对于区域整体发展的控制和引导更具操作性和实施性,也更利于发挥导则的控制引导作用。因此,尽快完善城市新建和未建区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对于城市的整体建设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3.4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法律保障

虽然城市设计导则在城市规划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国内目前尚未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设计导则的法律地位进行明确,只有一些地方性的条文对城市设计导则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规范,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规划管理中的地位没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实施缺乏有力依据。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或管理条例修编时将城市设计导则纳入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或条例之中,为导则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充足的法律依据。

3.5缺乏公众认识和参与

城市设计导则的宗旨是在城市的发展中提高和改善人们居住环境,所以,公众的实际参与和切身感受才是衡量城市设计导则是否能够实现其核心价值的唯一标准。但在当前,城市设计导则更多的是被城市规划设计者和管理者所认同,对于广大的居民和群众来说还是陌生事物,对于城市设计导则的概念和价值还不了解。这就需要规划管理部门在城市设计导则的编制和审批过程中,采取公示、公告、座谈等多种形式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进行宣传、推广,使公众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城市设计导则的价值,并积极参与导则的编制之中,集思广益,发挥群众创造力,使城市设计导则更具时代性和创造性。

4.结语

作为能有效引导城市整体发展建设的一种长效公共政策,城市设计导则是连接设计者和管理部门的纽带,也是我国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开发建设将更需要理性可控框架的引导与管理,将城市发展的各个要素统筹考虑,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在满足成是发展的同时创造一个更具艺术魅力和满足人们生活和审美的特色城市。 [科]

【参考文献】

[1]刘涟涟,边界.对城市设计导则的认识[A].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88-92.

[2]高源,王建国.城市设计导则的科学意义[A].规划师,2000(5):7-10.

[3]戴维・戈斯林,玛利亚・克里斯蒂纳・戈斯林.美国城市设计[M].陈雪明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16).

[4]金广君.美国城市设计导则介述[A].国外城市规划,2001(2):6-9.

[5]李敏稚,叶伟康.城市设计导则可控体系的理性建构[A].南方建筑,2012(4):15-19.

[6:3-7]杨国华,王永强.规划管理视角下城市设计导则研究[A].城乡规划,2011(11):39-44.

3页:保障城市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空间环境控制的参考依据;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城市建设的公开平台.

7页: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城市的特色在消失….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6

关键词:城市文化;城市设计;新城区

引言

在新城的建设中,为了追求发展速度与建设效率,常常会导致“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从而丧失了城市原有的文化特征与城市内涵。随着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全面关注,使得城市特色文化的地位逐步提升,作用日益显现。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相互结合,来使城市文化能在新城有所传承与体现。

1城市文化内涵及与城市设计的结合

1.1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

1.1.1物质空间的载体。芒福德认为,城市文化具有深刻的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建成空间指向性,所以城市的物质环境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不同城市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所呈现的物质空间形态也不尽相同,比如江南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建筑形式与空间感受。所以城市风貌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也是城市内涵与文化的体现。1.1.2非物质性的文化内涵。非物质性文化是城市发展历程的一种无形积累,表现为一种精神感召力,具有激发性的潜能。它可以表现为地方的特色手工业、民俗民风、文化庆典等。对于每个城市而言,非物质文化内涵往往是其最根本的区别,这种独特性成为城市发展的标识,引导城市的特色化发展。同时非物质文化内涵还表现为一种精神力量,对城市的居民有无形的凝聚力。

1.2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在很多新兴的新城或城市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沉淀而显得底蕴不足,在城市凝聚力上大打折扣,很难吸引人口在此集聚,对于己有的城市居民也很难提供人性化的宜居空间,这时候通过城市设计来催生新生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城市设计通过技术手段来挖掘隐性资源并彰显城市文化。通过城市设计的技术处理,改善城市既有的文化资本,创新性地塑造适宜的文化环境。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区域文化环境的解析,对现有的各种建设资源和发展条件高度凝练与提升,在城市空间上充分彰显,同时积极引导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就能使得城市新生文化的形成加快,起到一种催生新生文化、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性的积极效果。

1.3城市文化结合城市设计的基本策略

1.3.1从城市历史中挖掘城市文化。旧城区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在社会、经济、文化与城市风貌上都有所发展,相对而言新城区是由于原有城市发展需求而新建的区域,在社会、经济、物质空间上缺乏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城市文化的挖掘上,更多的应从地块或城市历史中入手,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塑造富有个性与特色的城市形象,从而提升城市活力。1.3.2城市文化融入不同层次的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对城市空间组织与行为活动的引导来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多样性的需求。所以在城市设计时,在宏观层面要把控城市的整体风貌与形态,体现城市文化与历史;在中观层面塑造相应的公园、街道与广场;在微观层面更多考虑人们日常能够触及的,如景观小品、道路铺装等。这样才能使城市文化与新城区更好的融合,让城市文化更好的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中,使人们能更为直观、清晰的了解到城市文化与内涵。

2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咸阳泾渭区渭河北岸城市设计

地块位于咸阳城区东部,城市设计范围位于渭北综合服务区的中部,西起福银高速,东至机场中线,南抵兰池大道,北至安陵建设控制带边缘,用地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在规划区内与规划区邻近地区,集中了大量文化遗址见图1-a,其中规划区以秦作坊遗址与秦咸阳宫一号殿遗址为其独有,所以大秦文明将成为泾渭新区发展的精神原动力与文化基础。

2.1秦文化资源分析

2.1.1魂———秦文化内涵。秦人骁悍质朴、尚武重利,大力倡导“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公利”文化,表现出一种内敛、内聚性的奋斗精神与生命张力。而秦文化,又以咸阳为始,进入了更为恢宏的时代见图1-b。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依法治国,凡事都依制度和法,赏罚分明。提倡废除奴隶制,废除世族特权,为每个人提供均等的竞争机会。而秦人质朴率直、不事虚浮、集体观念强、积极奋进,表现为尚农轻商、务实高效、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等精神面貌。2.1.2形———秦文化形象。在色彩选择上秦人喜欢黑色,并且以红色尊贵,因此许多重要建筑的重要部位多饰以红黑二色,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屋顶、檐口与内部装修色彩。关中民居中,城市建筑多暖灰色和冷灰色,内院装修多用红黑二色。秦朝帝陵体量庞大,造型古朴;城市大气,有厚重的历史感。从历史文献记载,这一带的建筑向来以单体体量大,群体规模宏伟而著称,这与现代综合服务区的气质不谋而合,都体现了一种欣欣向荣而又沉稳的气势。

2.2地块整体风貌控制

依据城市空间整体框架及用地功能布局,整个综合服务区可分为不同功能区,由于各区承担的功能不同,所以外在形象要求也有所不同。主要控制不同区域内的建筑色彩、建筑形态与建筑体量。整个规划区域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城市风貌:都市风貌区,生态人居区,历史人文区见下图2。都市风貌区采用现代感的建筑群,富有特点的广场空间,形成立体多层次的中央商务区空间,并采用向上发展的大体量建筑来体现中央商务区大气的群体印象。造型细节可结合当地特色元素,采用现代手法体现“古韵今风”,展示区域既与现代国际接轨同时又具地方特征的城市形象。建筑颜色亦为灰色,赭石,土黄,造型多样,可结合不同的区域风格定位亦古亦今。生态人居区域内的居住区采用的邻里社区的开发模式概念,由带状绿地邻里公园将居住与塬和渭河相融合。居住建筑呈组团围合形式,形成绿色生态的里坊空间印象,建筑造型应简洁朴实,符合地方人文风貌,并采用小体量多数量,向平面铺展的建筑风格。色彩选择上采用灰色色系与土黄色系,造型朴实以竖向线条为主。历史人文区域内及周边建筑群应尊重原有的历史文物遗址,建筑风格及空间布局应与之相协调,以大气朴素的秦风建筑为主特征,注意对古代建筑尺度的推敲,从而展现设计区的文脉传承。建筑布局以古风为基调,宏远疏朗,颜色风格注重秦文化元素,局部可采用跳跃色来点缀。

2.3核心区域城市设计

2.3.1古代城市轴线的运用。城市轴线体现一个地方的城市精神,大多为城市标志性事物。在古代,以南北向主要道路串联起宫殿、衙署、钟鼓楼,城门等;以东西向主要道路为横轴,一般在重要处设有门阙、牌楼等。在规划区的设计中,将这种古代城市营造的思想与现代的城市空间相结合,并在商务核心区的公共空间中强化打造,以彰显整个区域秦风古韵的城市格局印象。地块由于有铁路线的穿越所以南北两块场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北部以统一广场为载体,通过礼仪性的建筑和广场形式彰显秦统一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等旷世伟绩。中部以世纪广场为载体,通过城市展示馆及其周边空间展现咸阳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成就见下图3-a。2.3.2城市文化要素的引入。中央商务区轴线在空间与景观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城市文化特征并加以利用,见图3-b。首先在形态上延续“塬”的势,借助建筑形态的呼应以及景观空间的延续来体现核心区特有的地域特色。其次,核心区建筑景观主轴线由一系列历史景观广场以及建筑景观节点串联而成,是作为体现秦风文化以及时代感的重要场所。同时沿兰池二路的景观视线主轴在沿路的建筑风貌上体现咸阳特色的同时也考虑到步行空间,在道路景观上给人舒适体验。最后,在两条轴线的交汇点设计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景观节点,即作为整个核心商务区的标志。

3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魅力的提升、彰显城市特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新城的建设中。由于新城区内原先缺乏社会、经济与物质空间的基础,所以在新城建设时更应该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并结合城市设计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内涵与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郑杰,管欣.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特色塑造———以潜山县皖文化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2]洪再生,丁灵鸽,孙易.城市新区设计中的文化植入[J].城市问题,2011(10).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7

关键字: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结合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控规属于我国城市设计体系中的规划范畴。由于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中处于关键地位,因此,城市设计中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素、思想理念等内容,与控规的属性、发展及实践等内容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如:城市设计需要以控规为指导进行设计,同时城市的设计理念也会被引入控规的基本内容中。为此,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才会促进二者的良好发展。

1 控规方向中的城市设计

1.1控规中关于城市设计的内容与研究对象

城市设计从属于控规内容,即城市设计的内容由研究对象的决定。同时,为了形成城市规划的整体性,划定地区多为城市功能、相对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区,如商业区、重点风貌区、中心区等。因此,城市设计的的对象在区域范围内是控控规所规定的局部地区。除此之外,当代城市设计的内在含义已得到了明显的拓展,超出了城市的原有空间,原有形体范畴,同时,城市设计的概念也已延伸至经济、社会、法律、文化等众多领域。这就表明:城市设计的内容在控规中的内容有以下两方面:①传统城市规划内容,即城市的空间环境与体型范畴;②城市设计中的管理、运行和政策,属于其社会内容。该研究内容可以对整个城市的建设起到管理和调控的作用,同时还属于城市设计中的次研究内容[1]。

1.2主要存在形式

控规方向中关于城市设计的存在形式主要有:①思想观念。城市设计以思想观念的形式存在是指,城市设计代表一种价值观,代表该城市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以“隐形”状态全面影响控规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尽管城市设计的思想观念形式不具备物质状态,但它仍具有方法论与认识论意义。如:城市设计的主体思想,影响控规的规划目标、指导思想、编制过程等;②控规专项。城市设计以控规专项

城市设计的内涵范文

城市设计的内涵篇1关键词:城市文化空间设计城市符号一、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一种具有特殊性、包容性、地域性、连续性的城市典型特色。与城市的空间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