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30 17:53:50浏览:263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

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生已经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美国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美国的各类医疗单位每年发生20次~650次的轻微伤害型手术室火灾[1]。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是导致病人伤残或者容貌受损[2]。对于手术室火灾关键措施为预防,只要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规范化培训,同时模拟现实的火灾情景进行实战演练,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预防手术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未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培训所学到的防火知识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伤害程度。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3]。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研究旨在探讨分析在临床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合理有效地培训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工作的92名手术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名。观察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1名、4名;本科22名,专科24名;对照组:麻醉医生、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分别为10名、21名、12名、3名;本科20名,专科26名。参与本研究的护士均为女性,医生均为男性。两组性别、工种、级别、学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主要做法是制作多媒体进行集中理论讲解,之后现场演示手术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随后由学员自行体会。观察组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以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活动为载体。按照“确定导向目标、制订导向计划、实施导向任务、导向考核”4个完整的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培训。实施过程中重视“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调动全科医护人员的主动性、参与性,通过有目的系统化地组织培训人员在模拟的手术室火灾分类环境中,实施应急预案,体验应急预案演练全过程,最终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和防火安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1.2.1确定培训导向目标1.2.1.1成立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科主任1名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运行及监督管理;护士长1名作为项目具体负责人,负责项目运行中的协调与指导。培训成员共46名。主管护师为组长,按职称、工作年限分为2组,每组各23人。1.2.1.2应急预案项目选择在以往制定的火灾应急预案的基础上,结合本科室情况重新进行预案的修订,并经小组人员讨论通过后最终定案。由科主任、护士长提出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培训项目,并将项目分配到各组,包括4项应急预案:第一项气道火灾应急预案、第二项非气道火灾应急预案[2]、第三项可控性的小火灾应急预案、第四项难控性的大火灾应急预案[1]。1.2.2确定培训导向计划手术室火灾分类应急预案专项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对2组培训成员进行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用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进行分类火灾应急演练。1.2.3实施培训导向任务1.2.3.1灾应急预案的理论培训内容通过远程授课形式对培训人员开展灾害护理学及心理救援知识教育,获得灾害救援新知识、新方法,掌握心理干预技能;通过幻灯片进行理论授课,讲授手术室火灾发生时各人员的职责;发生火灾时应遵循救援(R)、报警(A)、限制(C)、灭火和疏散(E)原则[5];手术室消防设施的类型、具体放置位置及使用方法;手术室的总电源、氧气的开关及压缩空气总阀门的位置及正确的关闭方法;消防通道的位置及正确的逃生方法;铲式单架的使用方法;紧急疏散后的集合地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1.2.3.2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相结合进行火灾应急演练①设计火灾模拟情景。人为设计两种手术室发生火灾的情景:一是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上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工作人员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根据等级分类确定启动第一项或第二项应急预案;二是手术过程中手术室环境发生火灾,此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也应及时根据火苗的大小及着火面积评估火灾等级,若等级分类为3min即可扑灭的小火灾,则启动第三项应急预案即可,不需要报警[6]。若等级分类为不能扑灭的大火灾,则启动第四项应急预案即可,并立即报警,同时应急预案指挥部应迅速组织患者及工作人员撤离,撤离过程应严格遵循医院的相关制度,确保病人生命安全,事件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②现场教学法和情景模拟训练。由护士长讲授火灾应急预案分类及具体流程,发放应急预案流程图,通过提问了解学习情况。分组演练:对培训人员进行情景模拟演练,组长为该组的负责人。由护士长、科室教学团队、消防中心专业人士分别辅导并组织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不断纠正并制作相关视频播放。手术室培训人员模拟演练四项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内容包括对火势的评估、火灾现场患者紧急救护、火灾信息通报、火灾现场初级灭火、人员安全撤离、设备安全撤离、火灾后期患者的评估及急救措施。1.2.4培训导向考核1.2.4.1理论培训部分采用试卷形式进行理论部分的考核,100分为满分,80分为合格分,不合格的成员需重新考试。培训小组全体成员的平均成绩为85分,无不合格者。1.2.4.2情景模拟演练部分1.2.4.2.1考核标准依据自行制订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考核标准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主要评估各组人员的心理素质、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病人进行人文关怀4个方面[7]。1.2.4.2.2考评人员的组成由手术室科护士长、护士长、各组组长及应急小组成员组成主考人员,依据标准进行打分,同时对每组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分析。用影像资料记录其演练考核的过程,并保存入档[8]。1.2.4.2.3考试结果演练考试以100分为满分,80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的小组需重新考试。演练部分平均成绩为92分,无不合格小组。评出优胜奖1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1.2.4.3培训人员归纳总结:由参训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分2组进行,包括对手术室分类火灾应急预案的掌握,演练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应急预案流程图的思考讨论等。培训人员通过自己实战、查找、讨论、分析、总结。

1.3评价方法

1.3.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室分类火灾演练应急能力评分表,从反应迅速、团队协作、分工有序、应对及时、沟通能力、操作有效、处理有序、执行规范、行动力迅速、最终效果评价等10项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越强。1.3.2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采用百分制的形式,对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器材使用能力的考核。1.3.3分类火灾应急预案培训的满意度调查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对所调查的内容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等级进行调查。涉及此次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的方式、培训人员的培训水平、培训考核的方式5个方面。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进行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手术室在医院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医院管理层非常重视手术室工作人员火灾分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并严格要求考核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手术室的消防安全是手术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责任。当火灾发生时,结果取决于整个团队成员的努力以及一个全面的消防安全程序。本次行动导向教学活动主要是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对火灾应急预案的实际行动能力和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和知晓率。通过人员培训,在火情出现时,能使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迅速找到手术室层流、总电源、各种气体总开关分布点,避免火情的扩散。在模拟火灾逃生演练中,重点把握手术病人的救治、迅速扑灭火情、人员的自救和疏散、公共财产的保护等方面,演练效果满意。对于风险,我们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主动学习预防知识,主动查找存在的隐患,只有这样才能防范风险的发生[9]。经过此次行动导向教学活动,提高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起到过程监督和质量控制的作用,激发手术室工作人员主动学习和行动的积极性。不仅强化了火灾防范及安全意识,而且也提高了应变能力,同时也为手术室其它应急预案培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2

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不仅可以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进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指导应急人员日常培训和演习,使得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发现突发事件的规律和处置的内在机理,建立完善合理的应急预案,为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提供一个平台或者依据,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可以根据当时的突发事件状况、资源状况快速生成有效的处置方案。另外,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还可以不断完善已有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应急预案的分类预案的分类有多种方法,不同类型的应急预案其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部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预案;按时间特征,可划分为常备预案和临时预案(如偶尔组织的大型集会等);按事故灾害或紧急情况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预案。应急预案的功能主要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并减少损失,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门户网站上可以查到目前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已经制定的应急预案(表略)。应急预案的功能不同应急预案具有相似的功能,主要是(1)消除隐患: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通过风险评估和脆弱性评估可以尽可能的消除隐患。风险评估是分析地区可能发生哪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级别;脆弱性评估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分析地区的潜在不足,容易受到攻击的程度以及受到攻击潜在的损失等,通过这些分析来发现地区面对突发事件的各种脆弱性信息,并进行加强,尽可能的消除隐患,降低脆弱性,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2)及时出动: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是防不胜防,一旦发生,需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作出及时的应急反应,降低事故损失。应急行动对时间要求十分敏感,不允许任何拖延。应急预案预先明确了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在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可以指导应急救援迅速、高效、有序的开展,将事故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3)动态调整:突发事件本身复杂多变,具有多范畴性,某一突发事件可能变异成为其他事件,也可能会引发其他的次生事件,突发事件的这种多变性决定了其处置过程也是动态变化的,但在紧急情况下,动态决策不能仅靠“拍脑袋”方法,需要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体系,而应急预案应该能够为实施过程的动态决策提供依据。

应急预案的制定原则

(1)完整性。学校体育教育预案应涉及体育课程中所可能发生的应急处理中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必须进行整体宏观的设计。而这就需要依靠体育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特别是相关专家的经验及智慧,为预案带来实质性全面的分析,首先拟定预案草稿,然后再广泛征求修改意见,最后讨论通过,正式定稿。这样可以使体育教育应急预案做到尽可能的完整与完善。(2)针对性。应针对不同的体育项目课程制定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措施,符合各项运动自身的实际实施,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单一的编写,这就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写。(3)预见性。虽然应急预案无法预测事件的准确时间、地点、运动项目及规模等实际状况,但是必须尽可能的做到其预见性,以便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等。(4)可操作性。体育教育预案的可操作性就是指要求预案文本简洁明了,易懂规范,对于可能发生的危机落实到每个步骤的实施以及实施的个人,都要做出非常明确的安排,保证预案的有效性,以防止预案的空转现象的发生。(5)日常化。日常化是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将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日常的管理和预防工作,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及处理能力,提高预案的执行性,降低成本,为有效的处理突发事件提供相应的保障。(6)可修正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实际日常教学中,各种动态的变化都充满了相当大的变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然而,预案的制定只是针对体育教育中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的一种预测,一经制定,其自身的应变能力就受到了相当大的局限,因此,预案的及时修正完善亦成为日常预防中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学校体育突发公共事件中应急预案的制定

(以地震应急预案为例)学校体育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制定的应急预案,不同于地方制定的应急预案,是以避险逃生远离伤害为主,灾前准备和灾后自救相对来说都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应对地震来临的瞬间,学生如何做才会安全撤退,减少伤害。地震应急预案制定如下:第一步: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整个地震应急预案工作,组长由分管安全的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体育教研室主任,成员为各年级体育老师,各班班主任和班长。第二步:设立信号指挥装置。在每层楼梯口悬挂大功率警报器,设置声音长短,用于报警和有组织地撤退。第三步:确定逃生场所,选定撤退路线。第四步:成立应急保障小组,保障逃生路线上有人员摔倒后造成二次伤害。第五步:成立紧急救援小组,用于抢救受伤的学生。地震应急预案图如下(图略)

体育教学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内容

分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学生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就是为了确保这个部分的安全,而制定了整个为之服务的应急预案,学生这个部分在应急预案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培养哪些素质,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对整个应急预案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地震预案为例进行分解:地震来临:不能慌张,心理素质要好,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应急预案知识。警报拉响:不能一窝蜂破门而出抢跑,要听指挥,大局观念强。学生撤退:一要跑得快,体能要好;二要跑得对,头脑要清醒。撤退过程摔倒:不能出现踩踏,要及时停住,由保障应急人员将伤者抬走,要相互关爱和配合。紧急救援:出现伤口出血或者学生休克的现象时,要懂得伤口包扎和人工呼吸等技能。学生素质技能要求如图:(图略)设计应急预案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课堂情景模式本课堂采用九大情景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以发生事故后逃生的故事情节为主线,其中设置了种种障碍,从中让学生体验和提高在现实社会里与紧急救护的逃生有关的身体活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责任感以及相信他人的能力。(1)集队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快速集队,离开室内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室内静止或读书学习的过程中,听到教师发出信号后,有秩序、不惊恐地快速集合,并疏散到操场中央,体育委员整理队伍,并向教师报告到场人数,包括伤病、见习学生情况。(2)“帮扶”逃生。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们互相帮助,集体逃生的能力。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每组均带伤员。要求全组同学帮扶受伤的队员通过障碍逃生,对伤得较重的同学则采用海绵垫担抬到指定地点,以最快完成的一组为胜。(3)过“巷”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原地坐着或者在地上躺着,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要快速起来,以快速跑的形式,有秩序、有纪律地通过狭窄的通道,不能互相推踏,要互相帮助最先到达指定位置的组别为胜。(4)“寻门”逃生。该情景培养学生集体快速寻找通过狭道。当听到教师发出的信号时,学生在预先设置好的3个通道中选择一个,寻找逃生之路。每一组学生在寻找逃生之路时必须找到了可以通过的通道,才能全组安全通过并到达指定地点。在寻找通道前各组同学互相商量,互相协作,以最快的速度寻找逃生之路。(5)快速爬行。该情景培养学生在狭窄通道情况下快速爬行前进的能力,要求学生在草地或者在体操垫上爬行10m。记录每个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平均时间最快的一组为胜方。(6)障碍跑。该情景培养学生通过障碍物的能力用纸箱、凳子、栏架、标志物等组成多个障碍物,分布在50m的距离内,学生按要求快速通过(跨过纸箱、跳过凳子、钻过栏架、绕过标志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得违反规则,否则该组成绩为零,准确计算每组所用的时间,最快而且没违规一组为胜。(7)爬杆。该情景培养学生攀爬的能力。要求每个学生手脚并用爬2m多高的单杆,可用彩笔标明尺寸,便于学生爬行。同时地面上铺上厚海棉垫,防止学生摔下受伤,能爬到顶的学生为满分,不能行进的为零,其余为4分,累计计算。多分组为胜方。(8)合制简易求救信号。该情景培养学生在所有逃生通道均被堵塞或中断的情况下,能自制简单的用具,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该情景在室内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室内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制作;如利用扫把敲击桌椅而发出有节奏的求救声;利用窗帘布在上面用粉笔写上“SOS”再吊出窗外进行求救等。制作得最好或最能引起注意的一组为胜。(9)拓展训练。该情景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注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帮助,要求每组挑选一位同学或者轮流的形式进行。当听到教师的哨声的时候,被挑选的同学站在桌子或椅子上,以自动后倒的方式倒下来,而其余同学则在桌子周围双手接住或抱住该同学,要求一定要做好安全措施,在地上放置厚海绵垫。

结语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3

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一思考讨论问题一寻找答案一归纳总结。教师在前两个环节是主导,学员在中间两个环节为主导,培训教师和学员之间平等对话、互动交流,通过参与、合作、分享、体验,使参与培训的学员获得并建立新的安全知识,形成新的理念,产生愉悦自信的体验。充分体现安全培训“以人为本。创新培训”的新理念。比如:在区队长以上的干部安全培训班上,采用主题研讨法,诸如“我是如何当好班队长的?”主题演讲活动,效果会更好一些。

(2)问题归纳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提出问题一掌握知识一解决问题,也就是将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的表现以及存在问题先请学员提出,然后教师运用书本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所学基本原理及知识。

(3)典型案例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案例解说一尝试解决一设置悬念一理论学习一剖析方案一小组讨论一成果分享一总结归纳。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4)情景创设法。其策略一般程序为设置问题一创设愿景一搭建平台一激活学员。这种方法将参加培训人员分为若干组,为每组队员提供一份经典管理案例,组员们积极开动脑筋,结合本岗位实际,总结出“责任要分解到人”、 “工作要养成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精益求精的习惯” 、“执行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等一系列观点,“执行力”的概念也潜移默化地深深印刻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5)多维思辨法。其策略程序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一发展理论。即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员,让学员挑刺,提出优劣加以完善,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所以教师要收放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极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3 注重互动教学技术的创新

在坚持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外,安全技术培训教师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互动教学的形式。

(1)积极探索网上互动培训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应该借助网络媒体,一是在企业网络系统上建立起培训学习的菜单平台,培训教师随时上传学员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解答学员的问题,二是培训教师和学员建立互动博客,每个学员可以到自己所喜欢的博客上学习,这种网上互动式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是互动教学技术的新趋势。

(2)模拟训练。模拟训i练就是把学生带入一个虚拟的假定情景中,人为制造种种复杂疑难的情节,让学生去面对困难、矛盾和冲突,独自去处理、解决矛盾,从中观察学生应付管理突发事件的态度和解决管理疑难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可以采用现场演示评议法,跟踪拍摄回放法,分组对垒法,角色换位法等方式进行模拟训练,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hot seat”方式(热椅子)。即在培训者和被训者之中每天产生一名坐上“热椅子”的人员。众多个学员可以向他提问。通过“热椅子”形式,旨在给学生创造互动的条件,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给学生示范,第一天坐上“hot seat”的应该是教师,最后发展为学员们争坐“hot seat”.自己去探索、体会与他人交流信息,交换意见,沟通情感的乐趣,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活跃起来。

总之,煤矿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矿区的重中之重,而安全技术培训又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关键,为此,采用新的培训技术,实施互动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勇于改革,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一定会收到实效。i(编辑/陈志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手段。企业重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既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任务,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企业要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安全生产整体规划和建设之中,坚持“险时搞救援,平时搞防范”的基本原则,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五项基础工作。

一、强化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准备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是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的核心内容,是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前提。企业通过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确定应急救援的范围和建立救援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而平时工作状态下发挥应急预案的预防作用,又尽可能化解会导致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隐患,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企业应急救援预案必须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所以在进行编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其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分门别类制定应急预案;(2)要分级编制应急预案,即上一级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以下一级应急预案为基础,加以统筹和提高,做到从总公司(集团公司、总厂)到子公司 、分公司直至基层相互关联,形成上下对应、互为衔接、健全完善的预案体系; (3)应急预案要充分反映各作业岗位安全评价的结果。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种类及分布情况,。重大事故隐患及安全管理网络等,确定各个生产过程或岗位的隐患或可能发生的事。故; (4)规定发生应急预案中预想事故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之我见的急救机构和相关职责、预案启动程序及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人员,对内对外报告、联系及协调制度; (5)在事故或隐患发现的早期,确定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控制、预防和消除的手段、方法,监控危险的措施及联系汇报制度; (6)明确事故发生后,施行现场救援或急救的措施、要点,制定出防止事故扩大,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方针和措施; (7)编审过程中力求根据生产(运行)岗位的实况,突出体现预防事故或再识别隐患的目的,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充分具备现场指导性。

二、深化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培训

应急预案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是保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和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采取不同方式,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应急预案相关职能部门及其人员,提高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应急工作程序,提高应急处置和协调能力。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图书、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宣传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从业人员普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内容及案例、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应急处置知识,掌握本岗位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置程序,切实提高企业全员救援技能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

三、开展应急预案演练

企业编制应急预案,不是为了装璜门面或应付检查,而是为了真正有用于安全生产。所以,企业必须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发挥预案“平时预防事故,险时应急抢救”的重要作用。通过预案演练,解决企业内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相互衔接事宜,提高各类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技术水平和整体应急能力,保持各应急部门、机构、人员之间及各预案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发现和修正应急预案的不足与缺陷等问题,努力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要切实形成预案演练制度。通常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实战模拟演练。其它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的效果,及时进行评估、修订、总结和完善,并将评估和总结报告及时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四、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

企业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管理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行业或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组建和完善专职救援队伍,其它类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口文/黄亚利(福建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经营规模、生产工艺、物料特性、内外部危险有害因素等实际情况,组建专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对应急救援队伍,要提出建设规划,并健全体制机制,确保队伍类型、水平等符合实际风险的特点。同时,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应主动对接并始终保持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随时接受应急指令,履行使命。

五、搞好应急物资储备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原则;程序

一、遵循原则

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遵循五个原则:

1.居安思危,重在预防。“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编制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是高职院校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维护社会稳定、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

2.全面覆盖,减少危害。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学校可能发生的所有突发事件种类,要制定学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此外,预案应覆盖学校的管理和教学环节,不仅针对学生,也要针对学生家长、教师、校外人员制定预案。

3.明确职责,协同应对。高职院校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调动所有部门的应对积极性,明确各部门在工作中的职责,互相配合协作,整体联动,以达到快速应对突发事件的目的。

4.灵活适用,重在实效。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很多新变化、新形势,也不断出现办学过程中的新问题、新事件。只有认真总结每一次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才能不断提高预案的实效性。

5.加强演练,提高质量。预案演练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针对预案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真正达到检验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二、应急预案编制的程序分为七个阶段

1.成立编制小组。在编制应急预案前,高职院校应梳理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别,根据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该小组要明确预案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和工作计划。编制小组的成员最好包括院校综合协调、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宣传、安全保卫、后勤、校医院等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共同完成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证预案中各工作部门的职能明晰,促进彼此之间的协调配合。

2.基本情况调查。(1)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代码、详细地址、邮政编码、行政隶属关系、师生人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学校的特殊状况、交通图、疏散路线图、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其他情况说明。(2)突发事件的风险点排查。由高职院校各二级部门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风险隐患的设施设备、各种物资、教学用实验耗材、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情况、管理流程等进行逐一登记并详细说明风险点,汇总到预案编制小组,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全校的情况进行增补说明。(3)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说明,包括所处区域的社区基本情况、环境治安情况、与所在区域政府部门联系方式、周边大中型单位、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基本情况。

3.风险评价。根据梳理出来的突发事件风险点,进行易损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周边环境状况,进行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估。(1)对突发事件本身的界定,结合突发事件的种类,对不同突发事件发生的几率、诱发因素、带来危害的强度、可能持续的时间、发生的区域及关键点进行评估。(2)对突发事件的影响方式进行界定,包括该突发事件给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事件;事件对学校的作用范围等。(3)对突发事件的后果进行界定,包括可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如果增加投入以减少该类突发事件,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如何用最有效的方式降低事件发生的概率。

4.应急能力评估。评估包括硬件评估和软件评估,前者是指高职院校应充分了解学校现有资源,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按照应急准备与应急绩效之间的差异与因果关系,对学校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财力投入、物资保障、场地设施等进行评估,确定上述资源是否能满足应急需要的效果。后者是指高职院校要充分做好师生的调研工作,了解师生对学校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接受程度和了解程度,掌握主要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应急意识、过往经验、应急处理技术水平、接受的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查找应急管理运行机制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5.应急预案编制。高职院校应具体分析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和影响范围,针对分析结果编制相对完整的预案,在预案中对应急机构的指挥协调、组成人员、岗位职责、应急设施设备、救急物资、救援行动的开展等方面做出预先的具体安排。

6.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更新。评审主要分为外部评审和内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高职院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相关单位、环保部门、周边公众代表、专家等对预案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高职院校组织校内涉及部门、师生代表等进行评审。预案经评审完善后,由学校主要负责人签署,按规定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地政府部门备案。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更新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及时备案。

7.应急预案的实施。高职院校应由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落实预案中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实现应急预案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安文娟.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诊

一氧化碳属于窒息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对呼吸道无刺激不溶于水。当人吸入一氧化碳后,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性质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产生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近年来我国卫生部们和政府部门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院应急性抢救的组织和管理提出的要求更高。我科通过不断完善成批中毒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并不断总结经验,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使其在成批中毒患者就诊时发挥重大作用,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1日我科接诊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原因是吃火锅过程中被饭店老板发现意识不清,该7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木僵、表情淡漠表现,其中1例患者有大小便失禁表现。

1.2临床表现 主要为缺氧,其严重程度与HbCO的饱和度呈比例关系。轻者有头痛、无力、眩晕、劳动时呼吸困难,HbCO饱和度达10%~20%。症状加重,患者口唇呈樱桃红色,可有恶心、呕吐、意识模糊、虚脱或昏迷,HbCO饱和度达30%~40%。重者呈深昏迷,伴有高热、四肢肌张力增强和阵发性或强直性痉挛,HbCO饱和度>50%。患者多有脑水肿、肺水肿、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可造成死亡。某些患者的胸部和四肢皮肤可出现水疱和红肿,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营养障碍所致。部分急性CO中毒患者于昏迷苏醒后,经2~30d的假愈期,会再度昏迷,并出现痴呆木僵型精神病、震颤麻痹综合征、感觉运动障碍或周围神经病等精神神经后发症,又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长期接触低浓度CO,可有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

1.2.1轻型 中毒时间短,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为10%~20%。表现为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甚至出现短暂的昏厥,一般神志尚清醒,吸入新鲜空气,脱离中毒环境后,症状迅速消失,一般不留后遗症。

1.2.2中型 中毒时间稍长,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30%~40%,在轻型症状的基础上,可出现虚脱或昏迷。皮肤和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如抢救及时,可迅速清醒,数天内完全恢复,一般无后遗症状。

1.2.3重型 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患者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急促,会很快死亡。一般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严重,常留有痴呆、记忆力和理解力减退、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2 启动应急预案

2.1及时上报 分诊护士接到120电话通知后,及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急诊科主任及护士长、保卫科等,同时报告医务科通知检验科、药房、收费处及相关科室做好配合工作。按照领导指示及时开展工作,按照人数启动科内应急预案,做到训练有素,有条不紊。

2.2物品、环境、急救仪器准备 安排成批中毒患者集中管理,做好人员、物资、药品、器械等准备,对参加救护人员进行分组并明确各自任务。若患者基数多,急救仪器、设备、物品等不能满足需要,及时上报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

2.3接诊 我科将诊治区域从空间布局上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和绿区,红区为急诊抢救室,黄区为急诊观察室,绿区为急诊患者诊疗区。分诊护士根据我科分区分级管理模式将患者分配到红区就诊,因不清楚患者姓名,分诊护士用简易标识将患者编号并登记后由门班护士送往急诊抢救室。

2.4救治 根据患者人数、病情、医务人员层级成立三个抢救小组,每组均有医生、护士组成,小组长为当班医生,实行医护一体化,为患者优先检查、治疗,做到先抢救后交费。

3 结果

通过启动成批中毒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快速就诊,妥善安置,及时救治护理,该7例患者在入院后均已苏醒并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

4 体会

4.1贯彻落实应急预案,提高抢救成功率。应急预案是指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事先制定的应对处理方案或者措施[2]。应急预案是为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相关计划或方案,是管理科学的一种前沿方法[3]。制定强有力的应急预案,成批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4.2定时组织医护务人员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急救水平。科主任及护士长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成批患者就诊应急演练。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4]。加强培训,在对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培训的同时,加强对成批患者就诊就诊培训。

4.3应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和应急能力。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情景的设置为目标,依据制定的教学纲要和内容,采取直观、形象和互动的表达方法,让参与者能够根据设定的特定情景,进一步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直观理解,根据情景下的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展现了依托情景来教学的方法[5]。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实战演习,使医护人员熟知成批患者就诊应急预案,同时对自身在抢救中的责任明确,配合默契,各项措施落实及时到位,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4.4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救治成批中毒患者能力。患者康复出院后,科主任、护士长及时组织医护人员总结不足,分享经验,制定改进措施,探讨和研究更加有效的成批患者就诊救护方案,合理配置救护资源,优化救护流程,提高我科有序、高效、安全地救护成批中毒患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季萍萍,沈秀琴.成批伤员的急救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9):108-109.

[2]刘吉夫,张盼娟,陈志芬,等.我国自然灾害类应急预案评价方法研究(I):完备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2):5-11.

[3]朱以芳,余咏,王线妮,等.建立应急预案演练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82.

[4]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006.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6

公民在应急管理和救援中的表现,与其所受到的危机教育程度密切相关。因为,通过危机教育可以树立公民的危机意识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因此,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3]经过了解,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建设与完善、危机教育及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应急演练等,如图1所示。其中,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技能的培养是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也是最需要建设和完善的环节。而应急知识教育又被称为危机教育。开展危机教育,可以增强人的忧患意识和认知风险能力,提高自救互救技能。[4]在实地采访过程中,针对上述工作范围,笔者走访了江宁区教育局、南京市教育局以及部分中小学校,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而翔实的交谈,做了详细的采访记录。此次调查后,发现南京市现在有市属高校3所,而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登记在案的共有1062所。校园内部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火灾、食物中毒、拥挤踩踏事件、疫病传染和学生意外伤亡事件等。其中学生意外伤亡事件发生的几率最高。经过进一步了解后发现,学生意外伤亡事件相对多发的原因有:一是因为学生体质较弱,平常缺乏体育锻炼;二是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不能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另外,随着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多和逐渐向学校的扩散,外来人员袭击事件也成为纳入学校应急预案编制之中的考虑因素。综上,学校突发事件类型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外部突发事件也会对学校安全产生重大影响,诸如地震、重污染天气等。因此,也需要加以注意并建立相应应急预案。从2006年南京市政府印发《南京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来,全市中小学业已经过两轮应急预案的编制与修订。第一轮在2006年到2008年,主要任务是学校初步建立应急预案,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预案比较粗糙,不够完善。在此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又进行了第二轮的应急预案修订,这一次全市中小学校应急预案的修订重点主要为应急预案的格式、种类和内容。南京市中小学应急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如图3所示。在注意借鉴和吸收其他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基础上,市教育局统一了预案的基本框架。学校应急预案的修订在规范模板基础之上,分别根据学校自身不同的实际情况,做相应内容的修改,体现了预案制定工作的人性化和柔性化。现在,每所学校都建立了各自的应急预案。而且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层次,每所中学建立的应急预案不少于8项,小学7项,幼儿园3项。梳理各校所制定预案可以发现,目前南京市各中小学校应急预案主要有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两类,如图4所示。专项预案针对某一具体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出规定,而总体预案则对某一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做出规定,如在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中,就针对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提供了处置程序和信息报告流程。在应急知识教育及应急救援技能普及方面,就全国范围而言,南京市的应急知识教育理念还是比较先进的。不仅是教授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如何处理,也更加强调对学生如何规避突发事件的教育。虽说如此,仍要注意到理念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的差距。南京市各中小学校的应急教育工作尚处于一种由杂乱无序过渡到比较系统的状态。而且,南京市各中小学校的应急救援知识宣传和教育工作并没有单列,而是将其作为日常安全教育的一部分予以教学,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并据此对学生进行与之年龄段相适应的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在课程开设上,主要将危机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设立,要求是一般每周至少有2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全市有3个区已经编有配套教材,作为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使用。至于其它关于危机教育和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仍然是一种集中式教育,尚未形成常态化教学。其方式主要有:在每年3月底的全国中小学安全宣传教育日,以展板、海报、宣传标语和横幅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宣传教育;不定期地以班会、演讲之类的活动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此外,像“5.12”、“11.9”这些纪念日,也会进行相应的宣传。在学校组织应急演练方面,一般要求学校每个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上半年以地震疏散演练为主,下半年以消防疏散演练为主。这主要是围绕“5.12”和“11.9”这两个纪念日开展的。应急演练一般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即使是毕业班的师生也会被要求参与演练。就应急演练目前的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单一,以两种演练形式为主。当然各校也在努力丰富应急演练的形式,使其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如一些学校尝试在平时的上、下午操中,融入一些相关应急训练。虽然这种尝试还处于实验阶段,但体现了学校对应急演练作用的认识和重视愈趋加强。应急演练的具体实施方式主要按照演练类型来定,比如依据是全校师生参与,还是个别参与,来确定演练参与的人数、涉及范围和演练规模等。由于学校应急管理体系尚不完备,所以目前各校举行的应急演练都是一些比较简单易行的演练,次数也较少,师生参与度虽然不低,但热衷度和认真度并不高。应急演练所产生的最终效果尚不明显,这种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现阶段,南京市的危机教育整体而言不够系统,专业化程度也明显不足。在学校危机教育中,应该强化应急救援的概念,以及对学生的教育,使之相对独立,应急管理工作也需要更全面、深入。另外,由于对应急救援的重视程度还在发展之中,在准备用于应急救援的人员、物资和费用的时候,尚没有与用于日常安全的人员或物资区分开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混乱。但是随着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多起重大突发事件,这些现实的启发,通过“血的教训”让政府领导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建设和教育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南京市在教育局中设立了安全管理处,负责所辖区学校的安全教育与处理,并将工作重点放在安全教育上,而不是事后的安全管理处理。相对而言,这是一种比较好的建设思路。

2.南京市学校应急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特点

总的看来,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比较有序,呈现出一定的计划性和规范性。无论是从学校应急预案编制的发展阶段,还是从应急教育理念的逐步改变来看,都体现了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中较为合理、科学、先进的一面。然而正如物有阴阳,现状中也表现出诸多问题,并具有以下特点。

2.1应急性

随着2003年“SARS”疫情爆发和2008年“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学校都会及时地开展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地质灾害的知识宣传并制定有相应的应急避险措施。问题是,随着事件的平息,相关举措和活动逐渐销声匿迹,相关人员的危机意识又有所淡化。也就是,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应景性味道。当然,随着近年来突发事件的愈趋增多,有关应急知识教育的内容开始逐渐融入到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也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然而短期内,这种特性不会很快消失。

2.2形式性

在政府行政压力和要求下,作为应急知识教育的承担者,学校还需要一一应对和完成其它行政工作。而且由于传统教学任务的挤压,应急知识教育的开展空间被占用、压缩,为中考、高考的考核课程等让路,使得应急管理工作部分流于形式,成为针对上级部门行政考核的应和行为。这一特点固然与学校行政任务有关,也是与应急管理理念相对落后,不能正确认识应急知识教育重要性紧密相关的。

2.3松散性

在中国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大环境下,即使南京中小学校逐步开设校本课程,但很多学校在应急知识教育课程的具体讲授时也比较散漫,师生都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校领导的忽视与教师的缺乏,这些课程常常被安排为自习或其它课程的辅导课,更有甚者被挪用为学生班会时间。上至老师,下至学生,对待应急知识教育课的态度都比较懈怠,组织也比较松散。而且这种现象在中小学校中还较为普遍,尤其在高中阶段。

2.4单一性

这主要是针对学校应急演练的现状而言。由于学校应急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以及缺少各种应急物资,造成难以开展大型应急演练,加之演练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趣味性也比较低,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对应急演练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单一的应急演练也可能会使学生对应急演练产生简单化、空洞化的认知,不利于学生树立全面的危机意识。

2.5无系统性

相对国外开设综合应急管理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危机教育而言,南京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的危机教育缺乏系统和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从而不利于达到较好地树立学生危机意识与传授应急救援知识的效果。与此同时,缺乏配套的专业人才也是现阶段所面临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另外,这一特性还体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应急知识教育并不连贯,没有相互联系、前后承接,很难取得长期效果。

2.6弱实践性

学校编制的很多应急预案并不能实际指导应急演练,与实际情况缺乏联系,使得应急预案的可实践性普遍偏低。一般情况下,学校编制的应急预案,待上级部门检查完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学校很少通过预案指导应急演练,并通过演练不断总结经验和方法,对其进行必要的修订、补充和完善。真的发生突发事件了,这样的应急预案往往只是一纸空文;若还寄希望于根据它有效开展应急处置,更无异于纸上谈兵。南京市学校应急管理之所以呈现出上述特点,不仅与现行体制有关,而且与主管者及参与者对应急管理的认识有关,如图5所示。学校应急管理现状的特性不单是某一种问题的反映,也可能是多种问题的交叉体现。而且就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而言,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特点,也同时是全国很多地区中小学校所具有的特点。因此,如何高效、可持续地开展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就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学校三方的齐心协力相互合作,找出一条既能符合现有国情、校情,又能向理想应急管理工作导引的发展道路。

3.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改善建议

3.1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建设

前文已述,中小学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应急知识教育、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演练等内容。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学校对应急知识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得尤其不好。这不仅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挤占,同时也是因为应急知识教育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等所致。本文对这一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要想改变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设计并建设好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吸收和培养应急教育专业的人才以扩大应急教学队伍。而且考虑到应急知识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工程,基于我国现有教学阶段的划分,在设计应急知识教育体系时,既要注意与不同年龄的学生素质相适应,又要注意保持教育工作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而且,应急管理的研究日趋活跃,应急知识也不断丰富,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注意对应急知识内容的及时更新与补充。因此,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应该拥有的特性,如图6所示。针对上述特性,以及为了达到开展应急知识教育的目标,将从顶层设计和底层设计两部分出发对应急知识教育体系进行构建。顶层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在教育主管部门除已经开设的安全管理处外成立应急知识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职责包括:编写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知识教育读本,督导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工作,对学校应急管理人员、教师进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联合教育局安全管理处展开相关工作,联络学校应急管理部门召开相关会议,促进校间交流。当然,指导委员会的职责既应做到分工明确,也要与时俱进,应根据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发展不断更新。指导委员会的成员主要由教育局负责人、学校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学校从事应急知识教育的老师代表等组成。另外,指导委员会也可以邀请高校相关领域内的教授或从事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士作为顾问,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指导委员会的社会广泛性,便于获取应急管理相关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工作。底层设计的主要工作之一,则是在各学校成立应急管理工作小组,该小组是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的直接承担者。考虑到学校单位相对较小,应急管理工作不能过于分散,所以工作小组的职责不仅在于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同时应该负责学校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并配合学校保卫处完成应急管理其它基础工作,监督应急管理资源的配置和到位情况,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进展情况,并制定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计划,等等。因此,工作小组成员应由学校主要领导人、保卫处领导、学校从事应急知识教育的教师组成,而且可以选入家长会代表进行监督和参与工作。学校应急管理工作小组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1)有助于提高学校师生对应急管理的重视,明确应急管理的职责和范围;2)有助于改善学校其他工作对应急管理资源任意占用的现状;3)有助于集中应急知识教育老师的力量,吸引专业人才。与此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委员会和工作小组的合作,形成一支研究中小学应急知识、应急技能、教学方式、宣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队伍,形成教研结合的有生力量,从而不断完善应急知识教育体系,并促进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应急知识教育体系的组织架构如图7所示。关于应急知识教育体系的建设,以上设计方案是在对相关现状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具有符合实际的一面。但是在政府对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进行部署中,需要参照实际情况,有机吸收本文所提建议,以减少组织反复搭建的资源浪费,同时促进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完善,实现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的建言目的。

3.2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其他建议

针对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现状,结合当下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外在此方面的有关成果,提出以下建议,如下表所示,期望能对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所启发。以上几点建议,虽然结合了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现状和其它相关研究成果,但是难免有不尽合理之处,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不断修正,才可以将应急管理工作中得到的新成果理论化和系统化,并形成新的方法和总结学校应急管理新模式。

4.结论

总体看来,南京市中小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通过8年的时间,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效。虽然其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其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各级政府部门对学校应急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相较于日美等发达国家,南京市乃至于全国的学校应急管理建设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突破,虽然还谈不上提出新的发展方式,但是对于这项必须长期开展的工作,既不能因为所取得的成果而放松步伐,更不能因为建设中的未知困难而裹足不前。建设过程中,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做必要改善,使得学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体系更加完善,少走弯路。只有建设好最根本的体系框架,才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的提出新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从而使得学校应急管理更加高效、科学。正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只会是痴人说梦而已。现阶段,学校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就是在为其以后可持续发展“固本浚源”。因此,现今及以后的学校应急管理建设工作需要不骄不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符合其特有的规律。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学校 突发事件 应对和处置

学校是人员密集、教学、科研等活动集中的重要场所,也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特殊的群体。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甚至是学校以外的突发事件,不仅给学生、学校、家庭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从一些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的分析看,造成损失或造成损失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工作的不断重视与加强,我国学校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也逐步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有关立法对学校安全及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作出相应规定。如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十条规定:“政府及政府部门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安全管理。中小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防止发生食物中毒、火灾、交通、校舍倒塌等重大安全事故,确保师生安全……”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公布学校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总体预案,各类学校也相应地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了必要的演练。三是各类学校成立了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明确学校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初步形成了应对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工作机制。四是各类学校更加重视日常安全的管理,组织力量、投入资金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五是组织开展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教育。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故应对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六是应急救援队伍及其装备得到重视和加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在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 一些学校对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的重要性没有真正认识到位。一是没有将做好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加以重视、加以研究。二是将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教学安全应急预案篇1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手术室;火灾;应急预案;突发事件手术室火灾极少发生,一旦发生会出现严重后果。随着安全意识不断增强,预防手术室火灾的发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