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1
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中的一种高级形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是当前数学课改的主要方向。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高级形式,它对于学生的判断、分析、推理等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实践证明,注重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活跃、更严谨,最终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一、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呈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或运用简便易行的教具、学具,将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学习活动中。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先要创设较为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一般说来,教学的关键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解决教学的重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突破教学的难点时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解决问题遇到矛盾时、思维转折的关键阶段授之以恰到好处的提问,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必须是娱乐性,我们的小学生毕竟是小学生,他们对数学的逻辑性还是相当陌生的,需要我们融科学性、艺术性于一体去设计所提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并掌握本节知识。笔者上课伊始,先给学生讲解了“猴王分桃”的故事。花果山上,猴王孙悟空给10个小猴子们分桃子,要将一堆桃子平均分成10小堆,每个小猴子一堆,结果小猴子不乐意,嫌少。孙悟空说,那就这堆桃子平均分成20小堆,每个小猴子两堆。看小猴子们的表情并不满意,孙悟空拍案而起,说好吧。将这堆桃子平均分成50小堆,每人5小堆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乐得手足舞蹈,笑不拢嘴。听完这个故事,大家也笑了。趁此时机,我问学生:每个小猴子是真的多得了桃子了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来源于生活又风趣幽默,很容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空间。二、二、精选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例题、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的应用,又是知识与能力的再生。例题对学生解决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功能,同时还有很好的智力训练功能,例题也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能技巧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精选例题和习题,既可以使学生摆脱“题海”,又可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例如,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虽然较为抽象,但有助于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授课时要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内涵,精讲精练。在结合教材例题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思考其联系,可借助语言、文字、字母或图画方式表达。最后教师再将乘法分配律中的“分”、“配”、“律”进行解释并板书:(65+45)×5=(65+45)+(65+45)+(65+45)+(65+45)+(65+45)=(65+65+65+65+65)+(45+45+45+45+45)=65×5+45×5(体现“分”)65×5+45×5=(65+65+65+65+65)+(45+45+45+45+45)=(65+45)+(65+45)+(65+45)+(65+45)+(65+45)=(65+45)×5(体现“配”)“律”即:规律。这样的教学,将思维过程层层分解,直观明了,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三、体验探究过程,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发现与探究是新时期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体会到“怎样想”和“为什么这样想”,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主动探索,激起创新意识。从而最充分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教师可先讲解梯形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然后介绍梯形各部发名称。鼓励学生将两个完全相等的梯形的一个进行旋转,然后与前面的进行拼接,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方法来求得梯形的面积。(如做辅助线,将梯形分割成一个平等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或是用辅助线将梯形封闭成一个三解形,再减去上面的三角形等等)经过大家的积极尝试和探索,最终能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这种自主体验和发现的过程,不同于教师的讲解与分析。因为往往学生会遇到一些问题,他们需要借助于思考、分析、判断进行求解,这样的思维过程会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总之,在数学教课堂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奠定基础。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逻辑思维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学习,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应用题的理解是一大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形成以学生自我思考为中心的数学教学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以学生自我思考为中心的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把学习的自主权放到学生的手里,让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要先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带着思考去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模拟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学生在数学应用题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让他们自己切身去模拟情境,把学习问题带入社会实际问题中去解决,如此一来,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也能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正确引导小学数学学习思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恰到好处。何为恰到好处?即数学教学中以引导为主,课堂初期,提出应用型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在思考中,学生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就会产生疑问,在疑问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点到为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填鸭式”的教学,切忌将所有方法、思路全都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真正动脑筋,而是死记硬背这些本该灵活变通的数学方法。在应用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总结性讲授是必要的,学习一个题型后,学生思考可以形成永久性的记忆,再加上教师总结性的讲授,让学生记忆深刻,为以后的逻辑思维培养奠定思维变通的基础,让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实际问题时,能够快速以灵活的思路切入主题,以变通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把应用题社会化、现实化,加强小学生的能力培养
教学的实际意义,是能够让学生学会立足社会的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实际化。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应用题?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社会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一个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以怎样的教学理论立足现代教学实际中,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可以学习西方教育的自由开放性,让学生在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收获,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到实用的社会技能。中国教育想要发展,就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尤其是要重视教学效果的社会化和现实化。所以,数学教学中应用题逻辑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社会技能,了解社会中事物的行为方式,能够有效加强小学生的能力培养。
四、开展灵活生动的课堂交流讨论
开展灵活生动的课堂交流讨论是教学创新的一个新环节,在创新中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分小组讨论就是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的措施,在数学应用题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灵活把握问题是教学的关键。小组讨论形式可以让学生分享对问题的想法,以及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大家集思广益,可以同时收获到多种方法,而且在讨论中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通过别人的思路,找到自己的方法,在交流学习中拓宽自己的思路,慢慢地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加强逻辑思维教学自主性
灵活的教学方式,就要本着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激活学生思维,通过提出数学应用题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讨论,在学与思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加强学生自我学习、积极主动思考的能力。把教师主动讲授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这样一个思想行为方式的转换,是当今教学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未来数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要形成以学生自我思考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最后形成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逻辑性教学新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雪焕.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2).
[2]张彬杰.关于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探究[J].新课程:上,2014(06).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3
0~3岁:动作思维为主
在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会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3~4岁: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所以,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们已经能摆脱具体事物或行动的束缚,能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的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孩子的思维活动已经可以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了。
4~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4~6岁的孩子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其实,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很多事情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逻辑思维是一项高级的智力活动,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在实际操作中,父母可以多加利用。所以,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丰富孩子的知识:孩子的知识越丰富,思维也就会越活跃,因为丰富的知识也经验可以使孩子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等,使逻辑思维灵活而敏捷,有目的的扩大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也是提高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见多识广,孩子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开展起来。
利用想象打开思路: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它能为逻辑思维的飞跃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要孩子发挥想象并不难,关键在于家长随时随地的启发,生活中只要家长善于发现,善于抓住时机,就一定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当看到小汽车圆圆的轮子时,可以让孩子想象一下,圆的轮子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家长提出任何具有想象意义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都可能千奇百怪,也可能大大出乎家长们的预料,在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嘲笑孩子的创意,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家长所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
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接着便是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个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引子,经常面对问题,大脑就会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经常对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者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客观事物进行提问和思考,尤其是当孩子凭自己的经验作出了判断,并发表意见的时候。这样能使孩子对客观事物的浓厚兴趣转变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大脑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孩子遇到各种疑难问题,总希望家长给他答案,而有的孩子还处在自己思考的过程时,有些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答案告诉孩子了。这样,虽然当时解决了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对发展孩子智力没有好处。因为家长经常这样做,就会养成孩子依赖家长的习惯,而不会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不可能锻炼出独立思考的能力。高明的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告诉孩子寻找答案的方法和途径,启发孩子了怎样去想、去分析,怎样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和经验,怎样看书,怎样查参考资料等。当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会充满自豪和成就感,他的思维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从而产生新的动力。
讨论、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在孩子的生活中、学习中,在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家长应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起共同讨论、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归纳,需要推理,需要设想,需要设想解决的方法与程序。这对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所以,在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家长同时也应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方法,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较快提高。这些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抽象等。当然父母不能只是用泛泛而谈、过于理论的方法来指导孩子,应该在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者例子中,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孩子讲解和引导才行。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到其兴趣的支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因为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来源之一,只有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孩子,才会引发其对于更多的事物思考。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方法
小学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基础发育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也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教学难题,同时也会产生学困生,这就需要相关教育者和教师共同努力,革新教学方法,为小学生创造培养逻辑思维的数学教育环境。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对抽象事物进行思考时所运用的思维技巧,也是人类成为高智能生物的突出表现。逻辑思维能力会伴随着人类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增长而增长,在青壮年时期表现的最为突出,但在幼年和老年时期较差。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情况下往往会与智力和学习能力挂钩,但是其与这两者没有较大的关系,仅仅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性,因此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因学生逻辑思维不成熟而认为其智力有问题。另外,逻辑思维也影响着人类的创造力,其与先天优势有关,但也可以进行后天的培养。
二、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中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灌输式教育,限制逻辑思维培养。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大多数小学教育均采取的是“填鸭式”教育方法,以灌输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的教学主体是教师,学生只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仅停留在提问和回答上,使得学生无法进行自由、自主的思考,对逻辑思维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公式化。小学的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其基础知识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仅利用最常用的方法教导学生。即使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改进,造成教学内容过于公式化,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也是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教育模式会限制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正常发展,虽然根据实际教学效果,大部分小学生都能够打下较好的数学基础,但是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其劣势也逐渐明显。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培养效果的有效措施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首先就必须要了解小学生逻辑思维的成长规律,并以此作为参考,利用合理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一)梳理数学知识的实质,锻炼学生资助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其在学习过程中依据知识的深入会越来越感觉到枯燥。小学数学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其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枯燥感比较低,因此这也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方面。想要让学生们对数学进行充分的理解,首先就必须要为学生梳理数学的本质。数学是一门计算的科学,其主要就是计算和分析,而小学数学更是以计算为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以此作为重点,通过锻炼学生计算的方法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举例来说,再讲解“1+2+3”这个连续加法时,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习惯性的从左向右进行运算,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当将此问题转换为“3+1+2”时有些学生可能就会迟疑一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教导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的过程中,只要是相同的几个数字进行运算,不论位置如何变化,其结果均是相同的。教师还可以举例子,让三个学生站在台上,这三个学生相加就是他们的总和,而如果调换了其中某个同学的位置,其总和是不变的,这样就让学生们了解了数学运算中的本质内容之一。另外,教师在选择问题时一定要进行注意,不要照本宣科,应该根据课本的内容进行灵活改变,这样就可以防止学生因预习或看到答案的缘故而影响自主思考的机会。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问题的答案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例如运算“10-7+2”,其答案为5,那就让学生运用先减后加的运算方式再列出一个等于5的算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想要提高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教师也可以利用其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教学。数学老师可以采用与语文老师教导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进行计算。例如可以在回家的时候可以观察走过的街道,有几条横街、几条纵街,二者总数是多少,相差多少;再例如观察自家浇灌的植物,有多少片叶子、多少朵花,相加一共多少,相差又是多少;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其计算早上到达学校的时间和晚上回家的时间,分析相差多少,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并且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锻炼学生们的数学思维。
(三)创造思考氛围,启发深层思考。启发学生深层次的逻辑思维是提升学生相关能力的最主要方法,数学教学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课件的展示烘托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画来让学生了解数学题目的意义,例如水池注水的问题,老师就可以直观的用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其了解这个问题在现实中的情况和其所具有的意义。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最深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模型的方法进行展示,模型要与学生们共同制作,在动手中了解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法由于经费限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够满足。
四、结语
数学教学是我国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也对激发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相关教育者一定要制定出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11(01).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5
小学语文教学思维能力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地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语文的特点看。语文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语文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语文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语文这门科学。小学语文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
二、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语文教学上来。
2.提问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语文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愿望。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语文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地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引入一种与研究未知问题相联系的情境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处于“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深入地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析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掌握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一年级教学找规律时,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甚至可以从更多方面来发挥想象力。
(四)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其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跳一跳”或适当努力就能够摘到果子。在语文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相互联系,由浅入深,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6
我们一般认为,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应当更多地注重感性认识,至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至少应该在孩子入学以后,可事实证明这是个误区。今年的新生入学至今已经3个月,其间有不少老师反映,有些孩子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缺乏逻辑思维能力,数学题稍微拐点弯就反应不过来。为此老师特别提醒家长,在早期教育中不要忽视对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及推理的能力。孩子6岁左右,逻辑思维能力萌芽,家长若能抓住机会,加强这方面的启蒙教育,就能使孩子思维更敏捷,更善于动脑,更容易应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要特别提醒家长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不仅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学好数学,在孩子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也不可或缺。
逻辑思维助孩子更胜一筹
(吴女士,34岁,财政局干部)
我女儿茉茉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无论数学、语文,还是英语,学起来都比较轻松,而且经常有一些让我们意外的小创意,老师常夸她逻辑思维能力不一般。比如看她写日记,就能发现她比一般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要强。前不久老师布置写一篇以动物为题材的观察日记,茉茉写的是《家猫与恐猫》:
一天,一只恐猫与一只家猫相遇了。它们知道对方的名字后都很奇怪,都有“猫”字!于是,它们开始讨论各自的相同之处。恐猫说:“你看,我们的爪子很像。”家猫说:“你看,我们的尾巴很像。”终于,它们得出结论:“恐猫是一种很像猫的动物!”可据别的动物观察,恐猫更像美洲豹,它不像家猫那么乖巧,它更有可能是沾满人类祖先鲜血的杀手。哦,难怪它的名字含义是“可怕的猫”!
老师跟我聊起这篇短文时,掩饰不住夸赞的表情,说茉茉真是太有才了,知识面很广,就连当老师的她都是上网搜索才知道有恐猫这种动物。文章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思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是不简单。
再来说说最能体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数学课,茉茉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上个月,茉茉的数学老师发了一张速算测试卷子,并发短信告诉我,这张卷子要复印多份,每天进行练习,准备参加区里的速算比赛。5分钟内完成是良好,3分钟内完成是优秀。我一看这张卷子一共有100道1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对茉茉来说是小菜一碟,但时间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茉茉却一点都不怵,练习了10天,就能在3分钟以内完成了。最终,茉茉在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茉茉能够在入学后得心应手,其实离不开我们从小对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茉茉3岁左右的时候,我常会给她提一些简单的但需要开动脑筋分析的问题。比如,“你看妈妈今天穿的衣服与昨天的有什么不同?”开始她能注意到颜色、式样的不同,后来不但能头头是道地说出许多表面上的不同,还能说出两件衣服内在特点的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甚至概括能力了。我还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来锻炼女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我讲完一个故事,常会习惯性地问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与小学生课堂上老师讲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总结中心思想有点像。你还别说,有时候她总结得还真好。记得有一次,茉茉看完《母鸡罗丝去散步》的图画书后,我问她:“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她爸在一旁故意逗她:“就是好玩呗!”茉茉却很认真地纠正她爸:“这篇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十分准确,因为故事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母鸡罗丝散步时遭遇危险分子狐狸,可无论狐狸如何上蹿下跳,母鸡罗丝一直气定神闲,毫不慌张,狐狸无从下口,只好放弃。
培养孩子对数字的敏感性和计算能力,我采取的是游戏的方式。茉茉最初对数字的认识是从扑克牌来的。茉茉一岁多时,外婆带她去乡下待了一段时间。乡下娱乐少,人们经常聚在一起打扑克牌,耳濡目染,茉茉竟也不知不觉认识了扑克牌上的数字。从乡下一回来,她就指着书上的数字,一个一个地唱读起来,让我特别惊讶。到3岁时,茉茉就能跟我用扑克牌玩“加减比大小”的游戏了:一副牌,我和茉茉各从中抽取两张,把两张牌的点数相加,再比谁大谁小。比如,茉茉抽到Q和8,那就要算12+8等于多少;我抽到了7和9,就要算7+9等于多少。这样一比,茉茉就赢了。有时,她爸也会加入,那就玩三个数连加的游戏。相加后数字大的人就赢得对方的牌,女儿好胜心强,总想得到更多的牌,因此积极性特高,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孩子的口算、心算能力。
我觉得,逻辑思维能力听起来很抽象,但要想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却简单易行。
逻辑思维训练忽视不得
(林先生,31岁,图书公司职员)
我儿子伦伦快6岁了,明年就该入学了,可他妈妈挺犯愁,老是跟我念叨,说这孩子是不是反应迟钝,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比如学东西,读写还问题不大,算术就显得比较笨,有时很简单的算式,反复给他讲解好多遍,他愣是搞不明白,甚至胡说一个数字当答案应付我们。看人家的孩子又是心算又是速算,他妈妈就特别着急。儿子除了对数字反应迟钝,幼儿园老师也跟我聊过,说伦伦有些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比如讲述一件事情时常常前言不搭后语,弄不清他想要表达什么;再比如,用积木让小朋友练习给物品归类,根据形状或颜色不同进行区分,伦伦常常会分错。观察事物他更是“马虎大王”,好多东西都分不清楚,比如橙子、橘子、柠檬等这些水果他总是分不清,通通叫橘子。老师说的这些我比较了解,我常笑话儿子是“动物盲”,经常猫狗不分,“指鹿为马”,细想一下,这其实暴露了孩子不善于观察的毛病,所以才记不住这些动物的特点。老师说不仅如此,与小朋友之间有了小摩擦他也常常手足无措,有时候明明他有理,但因为讲不清道理,反倒成了没理的一方,尤其是在伶牙俐齿的小女生面前,他更显被动。老师认为,这是逻辑思维能力欠缺造成的。我最初还有些疑惑,这么丁点大的孩子也讲什么“逻辑思维”?可后来经过了解,我发现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幼教专家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如果逻辑思维能力欠缺,将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些孩子上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可能就是因为逻辑思维能力不足造成的。
为了帮助儿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我决定做个学习型家长,到家长学校学习,在网上请教有关专家。不久,我就掌握了一些训练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我有意识地跟儿子讨论一些有趣的话题:长翅膀的就是鸟吗?会飞的就是鸟吗?不会飞的就不是鸟吗?生活在水里的都是鱼吗?等等。通过这些既有趣又包含丰富科学知识的话题,培养孩子掌握一些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方法。同时我注意引导孩子,注意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鼓槌和鼓的关系,水和鱼的关系,动物和人的关系,等等,激发孩子进行思考。
伦伦不善于观察,我以前认为男孩子都这么不细心,就没当一回事,可家教专家特别提醒我,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说人们获取的信息75%靠眼睛的观察,观察获得的大量感性知识是概念形成的基础,对逻辑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便有意引导孩子去观察。每天基本都是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的路上我会有意识地让儿子锻炼观察能力。比如,教儿子观察不同路段的参照物,哪里有个广告牌,哪里有个地铁标志,哪里有个卖鸭脖子的小店,哪里有个报亭,包括有几个路口,几处红绿灯等;路过一段幽静的小巷时,我和儿子一起数门牌号码,指导他分清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这些锻炼,不仅提高了儿子的记忆力、分辨力,强化了他的数字概念,同时还提高了他的观察能力,一举多得。他观察的东西多了,问题也就多了,经常会问“为什么”,思维明显比以前活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伦伦的逻辑思维能力见长,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在幼儿园学习加减法时竟顺利掌握了“凑10法”,比如8+7=15,他首先把7分解成2和5,先用8加2,然后再加上5,结果一目了然。要是在过去,他肯定又要迷瞪好几天。老师欣喜地称赞他开窍了,他妈妈也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看来,这逻辑思维训练真的忽视不得。
抓住孩子逻辑思维萌芽期
(范教授,47岁,儿童心理学专家)
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个总趋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学龄前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萌芽期和关键期,绝对不可忽视。
一般来说,0~3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完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应当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做起,先教他理解数字的基本概念。这个阶段的不少孩子,已经能够从1数到10,甚至能数得更多。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可以让孩子口中念念有词,比如父母拉着孩子上楼梯时,可以大声说出阶梯数:“1级、2级、3级、4级……”这样孩子很自然地会对数字产生基本概念。然后再教孩子学习分类法。引导孩子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来分类。比如,让孩子把属于交通类的玩具整理到一起,再把属于红色的归到一起等。再有,引导孩子了解顺序的概念,用一些物品,让孩子或从大到小,或从硬到软练习排序。这样既能够让孩子注意事物的细节,也能够增强孩子的观察能力。
3~4岁的孩子,开始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过渡。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运用耳闻目睹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个时期的动作思维仍然占很大比重,但形象思维也占了相当的比例。在这个时期,孩子数数已经由数手指头、珠珠等具体物,逐步过渡到用眼睛“默数”。这其实就是一种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简单转化。这个阶段,可以通过教孩子说出带有数量词的句子来培养孩子的演算能力。比如:夏天穿单衣1件,秋天穿内衣加毛衣加外套共3件,冬天穿内衣加毛衣加外套加防寒服共4件。逐步提高难度,加深孩子对加法意义的认识,同时培养孩子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点:观察能力的培养。如大小观察、种类观察、颜色观察等。观察是思维的“眼睛”,孩子通过观察获得表象,又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异同,进而认识事物的本质。观察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4~6岁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4~6岁孩子的思维已经能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过渡。最明显的变化是,他们已经超越了对事物简单、表面的评价,开始进行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比如看动画片,他们已不像4岁以前的孩子只分“好人”、“坏人”,而是懂得了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这个时期,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采取很多方法来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但要注意一点,一定要让孩子经常处在问题情景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此外,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会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应与孩子共同探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总结等,这对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好处。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7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培养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不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其从小形成创新意识,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
2 要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散乱无序的思维是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性的。“所谓智力的发展不是别的,只是很好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要使数学知识在考虑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相互作用下,能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整合成一个纵向不断分化,横向综合贯通,联系密切的知识网络,使数、形、式各部分知识纵横联系,相互促进,广中求深。实践证明,知识联系越紧密,智力背景就愈广阔,迁移能力也就越强,创造性思维就越有可能。一个多方向、多层次的整体结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储存、检索和应用愈有利。但由于小学身心发展的自身规律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将知识一下子整体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学时具有一定的等级层次性、阶段性,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反映不同的思维水平和不同的思维品质。如小学数学中整数计算的四次循环,分数、小数的两次循环。而三角形知识的两次教学等。教师在教学时应从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出发,明确每一层次、每一阶段对学生思维训练的要求,恰到好处地进行训练。
3 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中的规律包括形式逻辑规律和辩证逻辑规律以及数学本身的特殊规律。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形式和内容、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使学生学习富有成效,必须揭示知识的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如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概念之间的联系;四则计算中的五大运算定律,是数系运算根据的通性公式;和、差、倍、分四种基本数量关系是各种应用题的基础等等。规律揭示得愈基本、愈概括,则学生的理解愈容易,愈方便,教学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在新知识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迁移的功能,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我们在教了“5乘以几”的乘法口诀后,可以让学生用这种思考方法去推导其他乘法口诀;学了“加法交换律”的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乘法交换律;学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后,可以同样的方法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等等。
4 加强动手实践,提高思维能力
操作能力对检验创造性思维的正确与否有着重要作用,几乎所有发明家都从小自己制作各种模型。牛顿小时候喜欢制作风筝等,爱迪生从小时候就喜欢实验。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经常创造性地制作各种学具,对特别爱好者要给予重点培养。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意识。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育逻辑性作用
引言
任何事物都存在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就叫逻辑。具有逻辑性是引导人们正确的去认识事物和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逻辑性都是不可或缺的。逻辑性在数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为小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性的好处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在小学课堂上运用逻辑性,可以拓展其思维,对其认知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知识都是概念性东西,他们靠一些实例来对这些理论进行吸收。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同样要通过实例来解释理论,让小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得以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逻辑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小学生学会逻辑思考后,每学到一个知识点,他们会去思考知识的可行性,不断的从生活中寻找复合其规律的实例,从而让其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此外,逻辑思维还可以让小学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无论是在其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一个很好的结果[1]。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灵活运用逻辑性,不但对学生会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使用者来说也会有着很大的作用。教师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完全掌握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点,才可以把教材上的重点针对性的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合理运用逻辑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样才符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的要求[1]。
所以,逻辑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合理的运用逻辑性,才可以快速有效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同时有利于其身心发展。
2.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逻辑性的有效措施
2.1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人类进步史上,好奇心一直是人类发展的源泉。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这一点,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逻辑思考的目的[2]。
比如说在《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进教室举起一根钢笔并提问:“同学们,老师昨天买了一支钢笔,你们猜猜多少钱?”
A:“5块。”
B:“十块。”
老师:“都不对,是这么多钱,请问同学们这个怎么读啊?”(同时在黑板上写15.5)
A“十五块五毛。”
B“十五点五块。”
老师:“对,就是十五点五元。好,今天我们来学小数的初步认识,同学们翻开课本。”
一开始老师结合实际,并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之后就自然的进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2.2 多让学生寻找事物的规律
逻辑思维就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找到事物的规律性,并且将规律运用到现实中一种思维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很多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寻找规律,可以运用一些学生已知的知识点进行排列让学生找到其变化规律,引发学生思考,思考之后进行讨论来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的氛围下引导学生找到规律。
比如在《乘法的规律》一课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一列算式:1x2= 2x2= 1x3=5x1=2x0= 6x0= 并且提问:“同学们,通过运算这些乘法你们可以在这些算式里面发现什么?”
A:“5和2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B:“2和6乘以零都等于零。”
老师:“对,同学们,以后在做题目的时候都应该记得,任何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零,记住了吗?”
上述案例中,老师把规律融合到学生已知的知识中,让学生通过运算自己找出规律。加深学生对这些规律的印象,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可以充分运用。并且还加深了学生对已知知识点的印象。
2.3 培养学生的有序思想
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在给学生设计习题时,教师在习题上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学生习题,这样既让学生接受了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练习逻辑性思维的运用,一举两得。
例如《加法》一课中,学习完加法的运用后,让学生做一组这样的练习。
1.5+3= 5+4= 5+5= 5+6= 你能从这些算式中找出规律吗?
2.写出5个和是十的算式,你最多能写出多少个?
而且教师可以在每堂课程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就可以在平常的教学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有序思考。充分发挥了逻辑性的作用,掌握学习方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3.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逻辑思维是经常运用到思考方式。并且逻辑性对小学数学课堂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课堂上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性把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实施一些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其今后的身心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福云.小学数学课堂要讲究逻辑性[J].考试周刊,2013,03(14):14-15
[2]周芳.浅谈新课改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读与写,2011,08(12):56-57
培养逻辑思维的好处范文
本文2023-11-30 15:13:1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