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7 17:23:40浏览:599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1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发生了明显改观,然而新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是立足于本市高中体育的现状,基于笔者多年来的体育教学经验,对新课改后的体育教学开展反思性探讨,以期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体育 教学探讨

一、前言

2012年2月《湖南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颁布,这标志着湖南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正式拉开了序幕。继而《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下发,这意味着湖南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正式启动。新课改要求要适应时展的需要,立足我省实际,借鉴先期进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市区和我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具有湖南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高中课程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体育与健康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并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并且所设置学分超过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给高中体育教学带来崭新气息。然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高中体育课程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问题是体育教师素质、理念与新课改不适应,因而对现行的体育教学开展反思性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二、新课改进程中高中体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方案在刚刚颁布之时,许多体育教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计上都积极响应新课改精神,然而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受到了自上而下的重重困难,工作的积极性和内在驱动力受到挫伤,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体育教师本身对新课改精神领略不透彻,对新课程的态度不坚定,对体育健康科目存在一些偏见。

(一)没有明确新课改的主体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师强调个人的权力和责任,过分强调体育学科承担的社会责任而忽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合作关系,学生的个体价值实现、创造性想象力等能力培养都被忽视,这些都是旧的教育思想留下的顽疾。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能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显然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是难以实现的。

(二)没有明确新课程的内在价值

高中课程改革是高中教师老生常谈的问题,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到新课改的精神,误以为新课程就是小打小闹地改变一下教学方法、丰富一下教学内容,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新课改的价值和理念。新课改明确了体育健康的重要地位,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体育学科所占学分超过语文、数学,而一些教师仍然怀揣自卑心理,坚持认为体育学科是不受学校重视的“小三门”,没必要“瞎折腾”,对新课改的认知存在误区并且不会主动钻研新课程标准和精神。

(三)没有明确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新的要求,首先专业知识要过硬,除了要具有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底蕴,还要掌握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学的精要,能够参与教研合作以及对学生的多元评价。而现实来讲,高中体育课程素来轻理论重实践操作,科目教师普遍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认为体育教研是专家应该做的事情,难以领会新课改中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真谛。

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一)新课程理念先导教师培养

新课改首先要自内而外领会“方案”的精神和理念,理念先行引导课改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这就需要在校内外定期开展专家新课改报告,解读新课改精神、分享新课改最新教育成果,组织教师认真听取国家、省、市资深教育专家的新课程理念解读,总结新课改的教学实践经验,明确何为新课标、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怎样多元化评价、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等。教师通过与专家的零距离沟通,化解了现实教学与抽象的新课程理念、新课标之间的藩篱,明确教师的培养方向。

(二)创新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模式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新课改的深度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传承体育教师培训的同时还要创新发展培养模式。要传承高中体育教师的培训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延续性培训相结合。此外,还要坚持“走出去,拿进来”,每学年体育教研组要完成一个专业课题,体育教师要定期呈交新课改前沿的理论研究成果,延伸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专业技能,鼓励校内体育教师在校外参加体育竞赛和社会化的体育培训,比如射击、武术、舞蹈等,反哺校内体育教学。

(三)丰富校内体育活动

积极设计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体育活动”等校内体育集体活动,正确地进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等,组织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项目代表队的训练。加强课余体育运动代表队组织和训练经验的交流,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去做。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新课程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升体育教师的素质,才能最终实现体育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渺一,殷波.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策略[J].体育教学.2009(06).

[2] 袁冲.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高位走强”与实现[J].体育教学.2009(07).

[3] 冯婷婷.论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教学艺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2

一、高中体育教师创新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在奥运会成功举办产生了诸多影响的状况下,国家逐步加强了对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力争使我国的体育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势头以及竞争能力。高中的体育教师在这种时代环境中,纷纷实施了对于其当前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创新,力求推动教育改革的全面、及时、高效实现。具体来讲,高中体育教师创新教育改革的模式的必要性如下:

首先,我国高中体育教师应对国家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于体育教学实施的改革,普遍地存在着形式化、层面化、口号化的问题,其教育改革换汤不换药,依然是应用着以往的体育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这种状况不仅无法达到对于国家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教学等要求的相符,从而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的实现,还使得学生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于体育的不良心理情感,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国新时期的体育事业逐步迈上了新的台阶,为了使国家体育事业在更高程度上走向世界,国家对高中的体育教育实施改革已经成为既定的无法更改的一项决定。而且,国家相关的教育研究人员还为高中体育在新时期有效开展,探寻出了诸多的优势教学方法,并大力推动了多媒体教学与现代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高中的体育教师在这种环境下,假若一直不能积极地对教育改革的模式进行有效创新,便会有被淘汰出教师队伍的危险。

二、高中体育教师创新体育教育改革当前模式的策略

1.设立模式创新的有效指导思想

首先,高中的体育教师对于教育改革的创新必须以国家当前的体育理念作为具体原则来开展,即以素质教育、终身教育作为指引,来设定具体的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从整体理论的层面,围绕这一主导思想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妥善订立,为体育教学创新的开展采取实际的各项措施,着重在教学中体现对于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双方面素质的有效培养。

其次,教师要以“健康”为主要目的,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为改革关键点,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具体创新。一方面,体育教学要积极地与健康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在教学中以理论为指导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认知,以实践为载体来对学生实施实际的锻炼。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具体教学现状,着力完善教学内容,并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及高科技手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创新。

2.不断创新教师的教学队伍建设

首先,高中学校领导必须全面加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针对现有的教学师资力量状况,以及全校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需求,来为教学队伍进行师资补足,确保教师的分配与学生人数实现和谐的搭配。并且,定期组织开展对体育教师的现代化体育教学理念、高科技教学手段、心理知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使每一个体育教师能够顺应当前学生身心健康的需求,来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建言献策,并具体地推行各项创新措施。

其次,国家教育部门还要为高中领导制定出培训现代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强制性的目标,着力就体育科研、健康知识、教师素质等方面来督促高中学校展开教师培训,努力完善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存在的缺陷,确保现代体育教师从年龄结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等方面与教学创新改革需求相适应。

3.着力创新体育学习的考核方式

首先,高中体育教师队伍要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为学生从各方面设立完善的学习考核方式,推动考核方式从学生优势项目测试、主观知识理论考核以及阶段性小测试、终结性测试等方面的完善,并取消以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方式,而将测试结果作为对学生实施下一步的针对性教育的参考,使学生降低对体育学习的畏惧心理及抵触情感。

其次,高中体育教师还要全面推动学生在体育成绩测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推动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测评的开展,着重利用主观性及表扬性的话语来总结测评结果,使学生实现快乐的体育学习。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之处,可以为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学习考核评价项目表,并预留出可以由学生自主添加测评项目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帮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其体育学习的成就感。

高中体育教学在当前的时代环境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教师必须积极地针对现行的教学要求对教学实施具体改革,并且不断地针对改革中的问题,推动改革模式的有效创新,以帮助学生实现良好的体育学习。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3

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享有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实施体育教学,积极引导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其身体素质,还可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对特殊教育中高中体育教学现状及相关对策进行研究,将具有非常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 当前特殊教育中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材缺乏,教法、学法单一

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保障体育教学质量起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我国特殊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普及度不高,且教材和大纲的针对性不强,在教学中高中体育教师只是照搬普通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没有考虑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上很多教学内容是参照普高的教法,难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和兴趣,学生体育意识不强。

2.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在特殊学校里,虽然体育教师已认识到了聋哑学生的特殊性,但在教学方法上仍沿袭传统体育的教学方法,即采用视觉手语式教法和听觉触摸式教法,很少能适应聋哑学生的特殊需要,深入研究针对不同残疾类型的学生创造一些新的教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特教中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体育教学评价是指以体育教学系统全过程为评价对象,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收集信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体育教学作出全面、科学的评判。在特教中采用合理、科学的体育考核与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全面评价,可很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纵观当前我国特教中的高中体育教学,尚未制定统一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唯一标准,缺乏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标准,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发展情况。

4.特教体育教学队伍建设不强,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特教体育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与考核,大多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或后转为专职特教教师的,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理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都还没有形成体系。同时,当前大部分特教学校对体育教师特殊教育理论的在职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力度不够,师资培训自发性、短期性和随意性较强,使大多数体育教师专业基础不扎实、业务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需要。

三 提高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1.加快特殊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编写与开发

体育教材和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应针对特教高中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缺乏且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加快特殊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编写和开发。在教学编写上,应将特教体育教材与普高体育教学区别开来,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缺陷,在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基础上,设置适宜的教学内容,并适当分配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

2.针对残疾学生学习的需要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也应适应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提倡多样化、灵活性、适应性的体育教法,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和个别辅导式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原有的认知基础、教师特点和教学时间的多少等,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教法。同时,高中体育教师需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学习障碍,采用补偿性的教学方法,挖掘他们的优势潜能,同时注意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3.建立完善的特殊体育教学监督和评价机制

针对当前特教中高中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的问题,我国要提高特教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应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期能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要摈弃传统的终结性的单一评价方式,使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所进行的评价。在评价形式上,应改变传统的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单一评价形式,应在其基础上,增加残疾学生的自评、残疾学生之间的互评或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形式,从而实现学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同时通过自评和互评,也可让残疾学生能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之处。

4.加强特殊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一支懂得特殊体育理论、教学水平较高的体育师资队伍是目前各级政府和学校应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和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参加特殊体育教育的师资培训,把特教体育教学的培训列入工作计划,让其通过进修班、提高班、培训班等渠道,掌握特殊体育理论知识,具有关于特殊体育教育的理念与满足课堂上学生特殊需要的知识技能,从而全面提高特教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经验,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水平。其次,我国应建立中等特殊体育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详细的考核程序和考核标准,确立特殊体育教育教师上岗准则,以期从源头上提高特教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及工作状况[J].成人教育,2011(6)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方法

拓展训练主要由野外课程、水上课程以及地场课程组成。除此之外,拓展训练项目也可以分为:个人挑战项目和团队合作项目。一般国内高中学校组织的拓展训练课程选用场地课程。主要分为:个人挑战类、分组挑战类以及团队挑战类三种。

一、拓展训练的意义

拓展训练的意义主要包括:个人心理训练、意志品质训练、团队合作训练以及现实社会意义。拓展训练打破了传统的培训模式,拓展教师在进行活动的时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行动、体验、分享交流与总结相结合的培训,进行自我挑战。

二、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可行性分析

1.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师资力量

拓展训练课和体育常规课程在教学目的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体育教师长期进行体育教学工作,都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长时间的体育课程教育中,体育教师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只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一般的教师都能达到担任此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2.高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的学生接受能力

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智活动,注意力和理解力也大幅度提高,同时高中生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但是,就整体而言,高中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成熟,因此,在看待问题上还不具备全面性。

3.拓展训练场地、设施和器材

相比较其他两种拓展训练,场地项目对场地设施器材的要求相对较低,有很多项目的进行只需要不到一百平方米的空间就可以进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户外拓展训练。

4.拓展训练的安全因素

拓展训练,大部分的人可能会觉得不安全。因为拓展训练的户外活动,大多都是高空、攀岩等项目。训练的安全是实现培训目标的保证。曾经对拓展训练进行过安全调查,结果发现安全性达到

90%以上。

本文主要对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个参考。

参考文献:

王明.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堂的可行性研究[D].湖北大学,2012.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高中体育;田径教学;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45-01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在学校体育教育课程中开展田径教学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发育,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内容的开展并不如意,仍需要对田径教学做进一步的推广。

一、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

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种文献资料的查阅发现目前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的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高中由于场地限制或者是教师观念的原因,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一般为短跑、实心球、立定跳远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开展经常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加之教师在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比较单调,更加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2、高中体育田径课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中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全年的教学计划,使得全年的教学联系性比较差。3、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不科学,在高中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体育田径教学也是如此,在最后的考核过程中教师主要是看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比较差但是热爱体育的学生就会造成心理方面的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二、完善我国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措施

针对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和相关部门应该结合教学大纲深入分析,及时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从而提高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质量。

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

体育教师是开展田径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高中体育的教学质量,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注重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学习体育专业知识以及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学习提供机会,比如:定期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参与培训更新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发展。同时学校还应该重视对体育教师思想的教育,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激励在学校内营造学习的氛围,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步。其次学校还应该鼓励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体育教师的岗位中不断进步,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2、丰富教学内容、规划教学组织形式

通常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跑步、跳远、铅球等,这些内容的学习比较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进行改进。首先在体育田径的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拓展,比如:针对短跑的教学可以在原来蹲踞式起跑的基础上,增加卧撑式起跑方式和站立侧向起跑;或者是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加上助跳板跳跃,使传统的教学更丰富多彩,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方式,体育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分组教学或者是学生体质分组、随机分组以及自由组合分组的形式,在确定分组的类别时教师要尽量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以便于提升田径教学质量。

3、完善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

新课程标准下传统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背景下考核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技能提高的需要,又要保证考核方式的公平化。比如,高中体育教师在对学生在某学期内对短跑掌握程度进行考核,首先应该对学生在本学期内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但这并不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学生的成绩还要包括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学生在整段田径教学中所取得的进步等,要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这样对一些身体素质较差但是热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就会比较公平,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田径的学习兴趣。

4、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

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完善,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中一些体育设施并不完善,更多的还是一些基础性的体育设施,包括铅球、沙坑等,这些设施并不能满足体育课堂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娱乐的需要,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当地政府或社会人士也应该重视对高中体育田径设施的完善,尽可能的从财力、物力等方面对学校进行援助,满足高中体育田径的顺利教学;并且学校还应该针对田径特长生的招生和学习方面采取一些优惠政策,更好的带动学校体育田径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应该不断的进行改进,实现快乐体育、健身体育的学习目标。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利用业余时间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科学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体育田径教学,完善相关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学习方面也应该注重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高中体育田径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福麟.新课标下的高中田径教学模式构建――以我的成长经历为背景[J].考试周刊,2010,05(34):56-57.

[2] 程岩梅.对当前学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的思考――引进运动教育模式的设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S2):48-49.

[3] 朱俊波,杨伯亚,张彬彬,田森桩.对重庆中学田径教学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13(S1):87-89.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6

拓展训练以它体验式的学习方法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质的形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体育教学已逐步向正规化方面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组织形式等方面,基本上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而目前用于企业员工培训的拓展训练能有效的解决中学体育教学中现存的有关问题。拓展训练这种全新的教育方法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因此,研究和探讨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高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意义

1.1在高中实施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必须顺应时展的要求,反映当代世界体育科技的发展,考虑在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目前在社会上刚刚兴起的作为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的拓展训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产物。因此,熟练掌握拓展训练的方法,深刻领会拓展训练的内涵并有机的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结果。

1.2在高中实施拓展训练是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有机补充。 目前,对高中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及探讨很多,但大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现已开展的体育项目中探讨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提出分班分组教学 ,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些研究与探讨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有利于高中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但就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真正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到质的创新。

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有以下三种:

独立式学习:独立式学习就是让学习者独立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听起来不像是训练,但是这种潜在的训练价值很快就会在员工工作中显露出来。在整个训练活动安排中,受训者必须合理地安排每一个工作步骤:在什么时间达到怎样的目标;决定采取哪种工作方式、哪种技能;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拿出一些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拓展训练中的预设场景对于培养受训者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都有好处。这种学习方式也有利于促进受训者为独立完成工作去学习新的技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贴身式学习:这种训练是安排受训者在一段时间内跟随教练员一起工作 ,观察教练员是如何工作的,并从中学到一些新技能。受训者如同教练员的影子 ,这就要求教练员必须有足够的适合的技能传授给那个 “影子 ”,而且教练员还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随时回答 ”影子 ”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训练方式在需要手动完成任务的领域较为常见 ,它不仅锻炼了受训者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观察能力,增加了学识。

开放式学习:这种学习方法给接受训练的人以较大的自由,受训者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根据工作需要或者是受训者感兴趣、对其在工作中有用的一些知识。要求受训者在一段时间内阅读一些与他们工作相关的书籍,然后在训练总结会上讲演。

综上所述,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在高中实施拓展训练可行性研究

2.1选择适合高中学生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拓展训练的课程主要由野外、水上和场地三类课程组成,在将拓展训练引入高中体育课时,我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特点及不同层次高中的经济基础,选择那些在高中切实可行的训练项目进行推广,现分析如下:

适合各个高中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沟通项目:红黑大战、建绳房、数字传递、孤岛求生、信任行走、红外线、穿越迷宫、人梯等;破冰项目:螃蟹拳 、走姿、卧式传递、我是记者等;团队协作项目:坐地起身、快速传球、爱心传递、死亡电网、渡河等。这些项目都是在企业培训中经常使用的训练项目。虽然对场地、器材和设施都要求不高 。总体所需投入的经费可能还不足 500元。但对增强企业员工的群体凝聚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他们解决问 题的能力却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基于目前普通高校现有的场地 、器材和设施,考虑到 500元是多数普通高校都能承担的体育经费,我们将这些项目列为适合各个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2.2组织部分高校骨干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 对于适合各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 目由于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简单,便于携带,且许多设备各高校本身就具备,为节约经费投资,可选择培训师到各市、地对部分高校骨干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对于适合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由于对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必须组织教师集中培训,但考虑到经费问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划片进行,可设立几个培训点 ,可让各高校骨干教师选择就近培训点参加培训,以减少各学校的经费投资。

3.结论与建议

3.1在高中实施拓展训练不仅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结果而且是体育课程设置的有机补充,是体育体系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2拓展训练的培训方式能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推动我国高中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3.3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拓展训练的真正内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寻求适合自己学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

3.4在拓展训练课程设计上,要结合本校实际形成特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自己懂得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在运动中寻找快乐。

参考文献

[1]张莉.拓展训练对青年的人际信任和人性态度的影响及意义的训练研 究 fD].西安体育学院硕 士毕业论文,2004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7

29日,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培训团队又迎来了全国46名教研员以及104名初中体育骨干教师。10月21日,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和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班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博士园召开,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等出席了开班仪式。仪式由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潘建芬主持。

开班仪式上,北京教育学院院长李方致欢迎词,祝学员们培训期间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且能学以致用。他指出,小学科要做大文章,并对体育艺术学院一直以来承担的各种培训任务给予了充分肯定。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陈雁飞作了“培训方案的构建与解读”,帮助学员们指明了培训框架,理清了学习思路。

150名来自全国的体育教研员和骨干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训课程涉及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拓展训练、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提升以及“无主题研讨”,主办方还为培训学员提供了观摩教研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确保学员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比如到北京50中学分校进行初中武术教学研究课的听评课、北京石油附中观摩多种类型的初中体育常态课现场教学,在北京育英学校让培训学员异地做课、参与北京市东城区的“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新职教师展示”研讨活动等,让学员亲临教学、教研现场,体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员在参与观摩教学、听评课及研讨活动的过程中,与当地教研员、教师相互探讨,共同交流,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本项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创新实施能力”为研修主题,聚焦体育学科培训创新核心要素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专题研修;培养一批能带动体育教研、师资培训的管理者和执行者,能正确引领、准确把握体育新课标实施、学生体质增强的开拓者和培训者。

培训采用三维一体学教研训、任务驱动专题研修、聚焦问题实践运用、注重质量学练的培训形式进行,将专家核心讲授与学员实际参与,针对性的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真正从思想上感受培训理念、提升学员职业能力。

(本刊记者李海燕/报道)

“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特色——“职前职后教育”互动现场交流会

2012年10月25日下午,“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职前职后现场交流会在金华市第二中学报告厅举行。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何通海校长;浙江师范大学成人与继续教学学院吕关心副院长;首都体育学院教授、《体育教学》杂志社主任王子朴博士;浙江师范大学敦务处科长刘燕飞等领导出席了交流会开幕式,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国培计划2012”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主持了本次现场交流会。参加本次现场交流会的人员有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体育骨干教师、浙师大在校本科生、浙师大研究生等120余人。

首先,吕关心副院长对举办本次交流会给予充分肯定。吕副院长说,职前职后教育互动交流是浙师大国培计划“角色互换”模式的延伸与发展,是一种符合体育学科特色的创新模式。他指出,各位国培学员都是从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的优秀骨干教师,是从教学一线走出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让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展示的公开课进行现场评课与交流,不仅能使职前教师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他们指明今后前进的方向与目标;同时职前教师的公开课也为国培学员提供了一个诊断、交流、评价的机会,这个机会将有助于他们今后在年轻教师、新人职教师的“传、帮、带”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接着,王子朴教授对职前职后交流会给予了较高评价。他认为,这次国培学员层次高、素质高、学习积极性高,而上公开课的职前教师胆识高,能面对120余人的场面较为顺利地展示了自己的水平。对于本次互动交流会,王教授认为对于职前职后教师都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之后,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培学员对本科实习生的公开课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并对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技能、多媒体设备运用以及课堂气氛调动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最后,浙师大高中体育“国培计划”首席专家邵伟德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小结。他说,本次展示的职前教师公开课是大学职前教育的一个缩影,同时,这个交流会对于我们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水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它不仅给高校职前教育提供了大量来自各省市教学一线的线索,而且也为高校职前教育水平做出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反思高校职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术科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邵教授还指出,这次交流活动对于职后教师的评课能力也是一个提升,他要求各位国培学员认真总结本次评课的经验,在仔细观察与记录年轻教师上课的基础上,善于提炼与汇总,从宏观、整体上把握评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对年轻教师的上课水平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也能对年轻教师有一个实质性的指导。

职前职后互动交流会采用的模式是:职前教师(本科实习生)公开课展示——职后教师(国培计划高中体育骨干教师)课后评课

职前职后互动等,它是“国培计划2012”浙江师范大学高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一个亮点和特色。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8

200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进入课改实验,七年来我们一方面通过培训、研讨、对话等教研活动,在全省创设一种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与高中课改,倡导因校制宜、百花齐放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观摩、交流、评优等活动,用典型带路的方法推进课改实验,闯出了一条模块教学的路子。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与健康学科有如下特点。

一是体育师资配备从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看,已基本能适应高中课改要求。二是体育教师对学科价值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比较到位。三是体育教师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对师生关系的认识比课改前有较大提高。四是大多数学校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的意识有所加强,模块教学的实施操作基本规范。五是由于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高中文化科教师,缺少针对技艺类学科(体育与艺术教育)的条目,例如有关于图书、实验仪器、网络教学的条目,却没有体育场地、体育器材、大课间活动、运动队训练的内容,所以对结果分析有很大影响。六是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性特征,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是侧重于讲授、提问、追问、谈话、实验演示等,而是动作示范、运动负荷、师生互动、运动安全等。因此,这次调查中的许多条目缺少学科针对性。体育教师填写时只是根据只占1/11的室内理论课的情况来回答,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一、基本情况

1.省教研室在省级课程管理中发挥了研究、指导和管理的作用。

(1)调研交流。

我们坚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调研活动,并逐步做到每次调研有一个专题,每次调研有一个提纲和一份问卷。例如新课程实验工作一年后我们在全省进行了抽样调研,并据此写成《对江苏省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一文在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上作大会发言,反响热烈。此后我们又通过调研写成《苏北三县一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报告》等多篇论文,多次在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

(2)培训、研修。

我们积极组织培训和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并通过调研、交流、对话等形式,着重在由理念层面向操作层面的转化上下功夫。例如参加华师大主办的部级培训时我省精心挑选的38名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十天的培训中,勇于思考和探究,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乐于互帮互学,受到一致好评。回来后参与开展的省、市级培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出台文件。

总结基层学校模块教学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针对面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我省先后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江苏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等文件,对全面指导高中课改实验起到了很大作用。

(4)课题引路。

多年来我们坚持课题引路,坚持每年一次的论文评选活动,并坚持论文报告和答辩的做法,对培养体育科研队伍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已连续四届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获奖,取得了三个全国第一、一个全国第二的好成绩。

(5)能手比赛。

从2002年第二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开始,我们不断修订比赛规程,使之逐步趋于规范和完善,成为基层体育教师争相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平台,也成为培养体育骨干教师的抓手。

至今我们已举办了中学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共五届,由于我们突出一个“能”字,要求参赛教师能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能说课、能上课、能评课,同时有展示自己演讲和才艺表演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以赛导教、以赛促研”的作用。

我们还重视把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同教师培训结合起来,从而使体育教师教学能手比赛变成一次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培训。

2.大多数学校为模块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为了共同研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在实验之初,从学校层面应着力解决的问题是要促进各市普通高中之间的经验交流。我们开展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学校实施方案》)征集、评选和研讨活动。从124所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和其他7所高中所提交的131个《学校实施方案》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改革从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呈现出丰富、生动的局面,形成了模块教学的五种模式。

(1)标准模块组合的模式。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田径类和健康教育专题类二个必修系列,和其他六个运动系列中适合本校学生需求和爱好的、同时学校条件许可的某些项目作为课程内容的设置。

(2)重视基础要求的模式。将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合并为“基础运动类”项目,作为必修系列,并由此构建两个基础运动类必修必学模块,为2个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学生基本体能的发展,因为田径类项目只包含了走、跑、跳跃、投掷,而体操类项目还包含了悬垂、支撑、攀登、爬越。

(3)重视学校特色的模式。将有深厚群众基础并已形成传统的学校特色项目引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我们将这些项目称为校定必修项目,通常为1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校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一批进入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后备体育骨干,同时巩固和发扬学校传统特色,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4)多元结构的模式。针对来自不同初中的高一新生,他们在体育运动能力、锻炼习惯和学习基础上存在差异,高一年级时,不打破行政班界限进行选项教学,而是着重打好基础,进行多元目标指向性学习,初步了解学校选项教学的内容、方式、特色和教师特长。高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项,逐步培养兴趣和能力。高三年级完全自主地选择1-2个项目学习,着力培养体育特长。这样,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各个维度的目标,从量变到质变地具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打好基础。

(5)复式教学的结构模式。有的学校因设施等条件的不足和师生人数较少等因素的限制,尚不能采用教学班合并重新组合成选项教学班的形式,为解决这一困难,采用对行政班多数学生所选的两个项目的必修选学模块进行复式教学。

3.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到体育教研组。

体育教研组的凝聚力、责任心和课程实施能力是模块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我省大多数四星级高中的体育教研组均能积极投入到高中课改中,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展现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并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块教学方案》设计程序和方法。

4.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将模块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课堂。

全省各高中体育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在“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的评选、研讨和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展示、培训活动中,展示了他们才智和活力。

从2009年全省高中优秀体育课评选、2011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2012年全省高中体育教学能手比赛和全国优秀课展示活动来看,我省高中体育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参与能力也相对较强,得到全国和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这反映出江苏高中体育教师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高中模块教学给广大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了更多提升专业水平和展示个性化教学风格的空间。

二、取得的成绩

1.从“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观念的提升。

“选项教学”反映了高中课程改革“内容的可选择性”,但高中课程改革的内涵远远不只是“内容的可选择性”,还有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评价的改善等等。通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江苏广大高中体育教师课程意识不断增强,实现了由“选项教学”到“模块教学”的观念和行为的提升。

2.学校领导为模块教学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与条件。

高中是基础教育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面临决定人生的高考,学校和师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学校领导层如何为学校体育定位,如何为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这将决定体育模块教学的成败。

江苏省许多优秀的高中的领导认识到,体育作为高中课程的一个学科必须纳入高中课程选课制、学分制、导师制的统一管理之中,才能有效地达成其水平目标;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必须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作为文明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窗口,更应成为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中最具生命活力和教育特色的要素。例如南京市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高中等学校,直到高考前一刻仍坚持上好体育课。

3.模块教学对教师指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模块教学对学校体育教研组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予了各学校体育教研组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把模块教学的责任落实在体育教研组是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教研组一方面要协助学校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学校实施方案,另一方面要组织专项备课组制定相关模块的教学计划,细化到单元,并指导教师制定基于模块的单元教学计划,细化到学时。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省淮阴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苏省铜山中学等学校的经验介绍表明,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体育教研组应承担起如下重任才能确保模块教学的责任得到真正落实。

(1)组织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学习,安排相关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2)积极争取学校以及相关处室的关心和支持,主动承担或协助《学校实施方案》的制定。

(3)做好教师模块教学分工和学生选项指导工作。

(4)建立专项备课小组,制定《模块教学方案》。

(5)利用、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组织模块教学。

(6)优化学习评价,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

(7)在模块教学中,传承和发扬学校特色,并向课外延伸,搞好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

4.在模块教学中进行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

在模块教学的实践中,我们把模块教学和单元教学的优点整合起来,把一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任务明确的单元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促进学生比较深入系统地掌握若干个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符合课标“对所选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的基本要求,以“模块单元学时”这样一个序列构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方式,是兼顾继承与发展且可操作的一种教学设计,也是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个特色。七年来的实践表明,基于模块的单元构建,既关注了学生的基础发展,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和运动技能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定的运动爱好和特长。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范文

高中体育培训总结篇1摘 要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高中体育教学发生了明显改观,然而新课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是立足于本市高中体育的现状,基于笔者多年来的体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