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1
论文摘要: 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能够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世海 高兆宏:《创新教育新探》,社会文学出版社,2005.9。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2
摘要: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内容,创新方法,更新手段,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关键词:教育 教学 管理 创新 认识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课题。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及时把握创新的机遇,不断加快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步伐,使学校能够不断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世海 高兆宏:《创新教育新探》,社会文学出版社,2005.9.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3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具备突破旧的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驾轻就熟的教学流程的勇气。开展教学改革就必须改革教学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把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新教改中并转化为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改变过去统得过死、整齐划一、模式单一的教学管理思想和方式,形成新的教学质量观、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管理职能观,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宽松优良的学习环境,通过改革创新最终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对培养新型人才发挥保障作用的教学管理机制。
一、对现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
通过对课改实验的调查、了解和深入研究,我们深切体会到,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行不通的。目前现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目前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
第二,目前不少学校过于追求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甚至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对象,把领导变成了监工,把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教学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典型),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第三,学校管理不能没有权力,没有权力就成为“无政府”了,学校就会陷入混乱状态,但是行政权力至上或权力主义,却与教育主旨和使命相背离。学校需要权力,但这种权力只能服务于学校培养人、造就人、成全人的使命。偏离这一方向的任何权力都会摧残人、摧残精神、摧残文化。从校长角度来说,管理学校需要的不仅仅是权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精神。
二、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新举措
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要改变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
第一, 树立和坚持开放、创新的教学管理理念。由于新课程的实施具有开放性,因此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必然要坚持开放的观念。主要应体现几个方面:管理目标从“分数主义”向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课程文化共建转变;管理内容向全过程、全方位开放性转变;管理主体从领导、权威垄断向多元参与和家社校共同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灵活性、多样化转变。比如:既有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出总体设计构想的一般思路,又允许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和各班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教案写法也不强求统一;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既有共性的要求,又允许在发展性评价中有灵活的做法。总之,创新的观念应贯穿于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第二,以人为本,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人是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的对象,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教师为本,运用激励原则,可以使教师工作积极性达到“最大值”。激励不仅是物质形态上的表现,而且要以精神形态体现,并使两者相结 在教学管理中,不可能没有规章制度,但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考核指标时,应以“无情决策,有情操作”为原则,注意教师情感的变化,善于疏导,常谈心,常交流,常帮助。要充分信任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提建议、出主意、想办法,并予以重视,积极采纳。并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激发出每个人的内部动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管理和监督。以学生为本,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拔苗助长不行,定框制规也不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就是要按学生身心发展成长规律来教育教学。根据学生知能现状选择教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 重视教改,建立教学研究制度。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改的重要意义,深入领会教改精神实质,在教学中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偏重“教书”,学生只知道“读书”的局面。课堂教学所运行的不再只是文本和教科书,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要蕴涵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材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并结合实际积极参与相关的教科研活动。教育科研应与教改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 新形势下,教师应通过教科研活动,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新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施中,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案例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必须建立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管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改革步伐的加快,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要求下,那种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中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如果中职教育教学中继续采用那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会束缚教育教学的发展,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中职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势在必行,只有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职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才能高效开展,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二、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创新管理的意义
中职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而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与其自身的管理工作息息相关。长期以来,中职教育教学管理中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如学籍管理,这种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具有严重的滞后性,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及时、顺利就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出入。新时期,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直接决定了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做出转变。创新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才能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为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三、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
1.彻底打破学籍管理制度。中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中职学校一直在采用学籍管理制度,也就是学生必须在学生学习三年才能进入社会实践,开始就业,而这种教育教学制度比较呆板,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面对现行社会形势下,要想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打破这种学籍管理制度已经迫在眉睫。在中职教育教学中,打破学习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灵活性,既可以方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入社会实习,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之后重新进入课堂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处理好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就当期中职教育教学工作来看,中职学校偏向于文化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专业,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职学校应当积极做出调整,要协调好文化课与技能课的关系,在明确技能课重要地位的同时,合理安排文化课,在课时安排、资源配置上做到合理、科学。另外,要主动文化课与技能课的配套,促进文化课与技能课的高效开展,进而帮助学生全面成长。3.强化职业素质教学管理。中职学校肩负着育人育才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中职学校比较倾向于育才方面,对育人方面不够重视。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求具备专业的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素质是反应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当前,人才的职业素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大职业素质教育也已成为我国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中职学校要想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在教育教学中,就必须加强职业素质教学管理,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助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4.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随着中职学生的扩招,中职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中职教育教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高,而要想更好地推动中职教育教学的发展,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意义重大。实现教学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领导,应当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全面纳入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去,结合教学实际,构建统一的教学管理系统,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学校可以建立网络交互平台,更好地方便师生进行互动,实现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5.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关键,中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而要想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合理的制度是各项工作高效开展的依据和保障,中职学校只有加快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首先,要狠抓教学工作,建立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工作高效开展;其次,要完善教育评估机制,在教育评估中,评估内容要囊括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保证教育评估的科学性、合理性;再者,要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从而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管,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使其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中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下,加大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已成为必然。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通过改变传统学籍制度,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强化职业素质教育管理,形成新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而为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作者:李佳佳 单位:江苏省淮阴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陈丽.基于新时期中职教育教学的创新管理[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18.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学管理 有效性 措施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推进,小学教育模式、要求、目标、内容等都发生了深刻改变,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走向和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以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要提高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
1.认真进行教学检查。促进落实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教学检查。这是因为教学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学校学期初有各种计划的检查和讲评,每月有月进度、月计划的检查,期中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总结检查。从教学过程讲,有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和全面,教务处应编制各种活动报表,收查作业、教案,听取汇报和听课、参加教学活动等各种数据,这也是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资料。
2.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评价是衡量效果、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有力手段,教学评价又是检查和奖励的中间环节。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才能更好地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奖励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学校在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上要贯彻三个思想:一是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本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个方面,从过程上看有多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评价,但不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形式完整的一套评价标准,所以,评价标准要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
3.发挥好教学奖励的激励作用。教学奖励是教学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激励性。奖励应依据三项原则进行: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其次是鲜明的导向性。奖励要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第三是奖励的激励性。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第四是以全体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为两翼,实行科研兴教和民主管理。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措施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于推进新课程、深入教学改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所学校管理成功的关键要素。新课改催生新管理,新管理呼唤新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我们必须对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新审视,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新课改要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纲要为要求,以过程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法,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比如常规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重建,充分展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各个教学要素的作用,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工作机制,丰富教学管理实践活动。
2.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实践变革的前提,是指导一切管理活动的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新形势下,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一个全面且理性的认知,站在全球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联系学校实际,定位学校管理理念,走与学校自身最符合的办学之路。创新型管理理念的重点在于人性化,根据新课改要求,因时、因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教学管理策略,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关注教师和学生需求,强调对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进而形成一种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的内在力量。
3.强化教师管理。教师和学生是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两个重点,有必要加强师生管理。首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全员性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以学校发展为己任的领导班子团队,领导全体教师摸索新课改,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其次,教师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学校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应创新教师管理,强化管理立校、科研兴校的思路,定期开展教研组、备课组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依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管理,完善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真正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目标,适应新课改对小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邹妍锋 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问题的研究[J].中国教师,2013,(6)。
[2]李加宝 如何提高学校教学管理[J] 商情,2014,(30)。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6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也就是说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烈。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性行为。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从传统的管理制度向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转变,实现制度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因此,必须建立严格而又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我们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对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积极改革过分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特点,变硬性管理为弹性管理。近年来,中小学推行的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多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7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师范院校建设力度越来越大,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相对于以前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仍然存在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尤其在农村地区的小学教师队伍,受多种因素制约,与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二是教学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教学方式,重视成绩高于重视素质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相应的,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强,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素质教育还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落实。一方面,小学校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教学管理的目标不明确,教师素质与专业水平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差距,教学管理方法比较落后。三是小学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盲目性。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是教师对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研究不透彻,没有深刻掌握小学生的共同特性与个体差异,导致小学生无法发挥出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全面提升。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1.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首先要确定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确定制度能够被认真地贯彻执行。在制度建设方法,应根据小学教育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并依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对学习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等进行科学重建,从而完善教育质量。为了确保教学管理制度得以切实执行,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学检查制度,发挥督促、反馈和指导的功能。学校应针对各项教学计划,进行月底检查和讲评,以及期中、期末的全面检查。检查应从教学各个环节如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等进行检查,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同时,学校还应根据考评和教学评价,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要把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主要目标,引导解决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工作全面平衡发展。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小学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全能型教师人才队伍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学校在招募教师的过程中应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综合考察。其次,要有针对性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在提高教师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教师以身作则、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再次,学校还应创新教师管理,督促教师加强自身修养,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3.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需要切实地贯彻执行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把促进小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教育目标,需要站在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问题,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教学管理策略,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发展。4.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在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学校要强化常规的教学管理,从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辅导、考试及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促进教师重视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教育理念的更新,从而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此外,学校还应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环境,加强班级管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加强引导和管理,从而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总之,在社会发展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教育事业的特殊阶段,小学教育更应从基础做起,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学生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队伍业务水平,实现小学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管理;时代同步;策略
作者简介:郭朋飞(1982—),男,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校的正常运行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管理应当重点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协调管理,保证教学任务的有序进行,从而提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与综合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进而加强中小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学校管理者思想观念落后。在科学技术进步与现代教育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学管理者的思想意识与教育教学模式仍然比较落后,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理念的偏差与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佳。
2.教育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执行力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育管理工作标准相对较低,从而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性。第二,教育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缺乏详细的工作计划,致使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
3.管理制度与形式存在较大问题。部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形式为主。为了展示教育教学的管理成效而开展大量的示范课程与公开课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开展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除此之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跟不上教育教学发展的步伐,存在许多制度上的问题。并且为了方便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制定的一些制度阻碍了教学任务的进行,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总体质量。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代同步发展的内容和目标
人作为最为活跃的因素,必须通过适当的管理才能构建出相应的社会活动。就学校来说,组成人员包括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整个教育的主导人是教师,教师也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学生则在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被服务的角色,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基于此,在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应当勇于突破传统体制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管理体制,促进教育模式的全面改革,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三、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管理与时代同步发展的策略
1.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综合素养。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必须第一时间完成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自我学习和培训,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主动接受新技术和新思想,提升自身对于时代精神的理解能力,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最终实现教育管理效率的提升。
2.完善教育管理制度。长期以来,中小学都存在着教学效果较差、执行力较差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不能将自己的管理职能完全体现出来,这也是教育管理系统缺陷造成的。在教育管理体制完善的过程中,应明确教育管理者的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将思想指导、日常工作目标以及问题的解决等职责下放到个人,并建立起完善的问题反馈体制,保证所有的教育管理工作都够切实有效地解决。同时,贯彻领导挂点班级制度,让领导到实际教学中去,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功效。
3.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解决中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制度,保证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制定出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将职责细化到教师和学生个体,并且在教学需求不断变化的同时及时进行教育管理制度的调节。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极大地提升教育管理执行力,更能对教师的日常行为形成规范作用,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管理制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是保证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4.提升教育管理的开放程度。目前,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提升教育管理的开放程度对于提升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提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管理素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检验,该体制下的家长监督作用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日常管理水准,保证日常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管理方式的教育管理对象为教师和学生。而在全新的教育改革体制下,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和时展的脚步相一致,做到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将提升中小学日常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对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所有人员进行合理分工,避免形式主义的出现,保证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和时展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梅玉.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管理工作开展思路[J].湖北师范学院,2012,13(11):119-121.
[2]周言菁.中小学教育管理现状及其解决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2012,13(11):124-125.
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范文
本文2023-11-27 17:23:4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