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1
一、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和完善
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必须要吃透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最根本的依据,但教师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教材或者依赖教材,则使课程教学变得呆板和枯燥。因此,在教学设计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做到滚瓜烂熟,就像郑板桥说得那样“心中有竹,才能画竹”。同时,现行教材一般都是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操作使用上也是泛泛地讲述常用操作的方法步骤,每一个知识模块都缺少完整的任务练习,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链,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精心设计几个具体的综合练习,作为教材的补充。学生通过完成一项具体练习任务,巩固所学的操作步骤及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和兴趣学,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其次,要注重内容重组,有针对性设计。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要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的同时,精选核心内容,兼并、压缩或取消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吸纳先进思想,重组知识单元。但是,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握“新”和“旧”的问题。什么是“新”?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这些问题也是各有所见。许多学校使最流行的软件能活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舞台,这自然是“新”的一种体现。但是,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学重要的是进行计算机方面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如果偏重所谓“新”知识这一个侧面,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追逐新软件,忽视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二、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操作使用能力。在教学设计中,针对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不能禁锢于教材中现有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要使教学内容和计算机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介绍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要做适当的拓展与延伸,把枯燥的操作步骤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愿意学,同时还能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形成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要了解学生,满足个性。职业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素质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设计前,要对他们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其共性与个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就像厨师要研究食客的口味,为不同的食客打造不同的菜品一样,在教学中要列出“菜谱”,让学生点菜,不要搞大锅莱,一个口味。教学中将共性问题统一讲,将个性问题分散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针对学生操作使用能力需求,注重教学方法设计
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学生不仅要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要从课堂上获得能力,提高素质、学会科学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上好一堂课,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一个好的、适宜的教学方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研究和探讨的永恒的主题。要注重从“注人式”到“启发式”,从“抽象教学”到“形象教学”,对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首先,要做到“启而有发”。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注重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按照“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玄机”,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其次,要注重“动而有果”。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过去的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讲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的灌输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和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动而有果”教学方法就是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并且要产生应有的效果。教学设计中,要设计互动的方式和过程,互动的科目要遵循趣味性、操作性、层次性、合作性和实用性等原则,围绕着一个目标,驱动学生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念;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指的是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全局性的统筹分析以及详细安排,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良好的计算机教学设计理念对计算机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关键性作用,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指导教师合理地完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学中,计算机课程具有内容复杂、设计领域广阔、实用性强等特点,因此,我们要培养的计算机高素质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实践操控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高,教师必须学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转换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不能单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讲述和演示老旧教学模式,避免枯燥、乏味的课堂给学生学习带来阻碍。计算机教学一定要本着时间原则,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1.全面细化教学内容,用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参考既定目标,选择适合的案例融合到实践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进行渐进式、连续性的探究和思考,实现自我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可以达到实践和理论完美结合的教学效果。利用任务驱动法是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事前细化教学目标的各个环节,将其分为若干个零散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中每个步骤都具有十分强的可操作性,并且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将问题设置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引领学生进行步步完善和加工,最终完成一个整体性的大的任务。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巩固课堂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发挥余地,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进行excel办公软件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环节设计一个让学生做成绩表的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查看样本,自主探究和思考,引导其把这个连续的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熟悉和掌握此项计算机操作技能。另外,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进行创新和拓展,将所学知识加以深化,借以提高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利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来促进设计理念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教师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一定要融入学生,缩短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只有师生共同思考和探索,一起解决问题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学设计理念的完善和发展。师生之间的和谐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愉快了,计算机知识学习也就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了,使学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对学好计算机充满信心。教学环节丰富起来了,学生参与的多了,所学内容也就会记忆深刻,这样,从被动地死记硬背,变成了主动地想学,乐于学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学生增加了积极主动自我探究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有利于课后自学,为未来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提炼教学内容
教师必须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能力以及课程的最终目的,来选择和提炼想要让学生掌握、理解和接受的具体内容。必须由浅入深地展开教学,围绕课程目标设计知识点,有意识地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展开区别式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完善,借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优秀人才。课堂上所学是有限的,但是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持的基础。
综合以上,教学设计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统筹规划,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饱满,有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充分结合学生自身能力来调整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B.高职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3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 计算机教学 课程教学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概述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的第三代远程教育,被称为“现代远程教育”。它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之处在于,人们可以在计算机网络的环境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随时、随地的交互式”教学活动,使人们接受方便、高效的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现代远程教育与普通的学校教育相比,有以下特点:(1)远程教育师生分离,不受地域的限制;(2)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远程获取,不受时间的限制;(3)提供双向的实时或非实时的师生交互功能,使学生可从这种交互式的方式中获益;(4)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媒体的使用;(5)政府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参与,而非纯粹的自学等。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特点,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弥补普通学校教育不足的有效和必要的手段。
二、当前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1. 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国内教学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学习和教学都以考试、升学率、通过率为中心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以至于国外对我们有了“你们的老师是最能讲的,你们的学生是最能考的”的评价。
2.“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转变不够。在过去几十年的高等教育中都沿袭“学校安排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教学模式,虽然近几年有了一些改变,但从根本上还没有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 教材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日新月异,随时都有大量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推出,假如我们授课的内容局限于教材的范围,那么就有可能造成与现实的脱节,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4. 高校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的不足以及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由于近几年大规模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高校,电大也不能幸免,而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却不可能有相应规模的增长。所以,迫切需要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技术手段来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三、现代远程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应重视的问题
1. 复制传统教育教学。现代远程教育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常常局限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方法,采用普通高校的教材,照搬普通高校课程的内容和框架,区别仅仅在于将这些内容从课堂转移到了网络上,辅导材料简单、粗糙,多以文字形式体现,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图文并茂的课件,没有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进行设计。这样的远程教育没有突出该教育形式的优势,忽略了远程教育的受众主要是成年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学习形式以自学为主的重要特点。这种单一的课程设计致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难于开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薄弱。在普通高校里,教师每堂课都有充分的时间直接面对学生,即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的疑问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师生之间的交互是畅通的、即时的。而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进度个性化,给教师的统一管理增加了难度。教师不能直接接触学生,课程设计、教学辅导材料建设只能根据教材和教学经验来创建,这样不免存在滞后性。师生互动环节的薄弱,不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即时解决,久而久之,学习很难深入,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3. 重结论轻过程。教学重视结论,将学生考试及格率高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过于重视及格率的功利思想,势必使教学过程成为灌输知识、记忆知识、考查知识的过程。远程教育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重结论轻过程的课程设计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无需自学、探索,只需听讲、记忆就能掌握知识。掌握了知识却不会思考、创新,学会了知识却不会应用,于是带有终结性的考试就成为决定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
四、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实践探索
1. 引领式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各方面发挥引领的作用,包括资源引领(注重课程资源的学习导航设计,重点突出、知识拓展、链接有效)、情境引领(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进入情境体验,帮助进行知识建构)、任务引领(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教师通过屏幕监控、远程协助等方式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及答疑引领(师生可以通过网上答疑的方法进行再度教学)等。例如,讲解《数据结构》的算法实现时,可以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关语法等内容调出,引领学生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学习。还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每个参加课程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独立的环境,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进度,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2. 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在线平台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阵地。该平台涵盖了远程教育各学期开设的全部专业与课程,提供了全面、完整的学习资料。现代远程教育的全部在籍学生都分配有平台账号,学生通过简单的登录操作,即可进入平台,享受该平台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例如,《JavaScript动态网页脚本语言》是新开的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人讲课时,利用学生普遍对网页感兴趣的特点,做了很多例子,从源代码来分析网页演示的结果,并且网页均是针对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模仿讲义的代码,写一个自己的动态网页。除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外,学校电教中心还对我们的课程进行视频录制,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网上直播。这样下面分校及教学点可以定时同步收看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在任何时候点播直播课程。
3. 构建多种沟通渠道。目前我们采用的沟通渠道有实时课堂、课程论坛(BBS)、短信平台等。实时课堂依赖一套教学软件,该软件提供虚拟课堂环境,教师在服务器端进行引领式教学,学生在客户端可以实时收看教学视频,并可以通过声音、视频等通讯工具与教师和同学进行语音和图像的交流。现代远程教育为每门课程都建立了课程论坛,由课程责任教师担任论坛版主。成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在论坛中发帖提问,由版主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答疑。短信平台提供了快捷的沟通方式。课程责任教师可以通过短信平台编辑短信内容,面向学生手机发送。此外,远程教育冲破了以教师为中心或以教材为中心的面授教育的束缚,建立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但学生一般较年轻,在生活和学习上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极有可能不能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不能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所以,我们还适当采用面对面的授课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正确的航向,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知识重点的讲解和答疑。
4. 即时考核。由于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远程教育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情况都很难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而等到期末考试后才发现问题就为时太晚。因此,伴随学习过程的开展与深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阶段性考核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考试形式借助于网络技术,由一套作业考核平台提供考试服务。该作业考核平台拥有完整的试题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试卷,合理安排测试时间。该平台有助于教师尽快掌握学生动态,试题的设计更偏重理解。且考核过程面向教师与学生开放,考核过程公开透明,便于教师总体掌控教学与学生自我检测。
五、小结
虽然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并不是一种万能的教育方式,在目前的情况下,它还不可能完全取代面对面的传统的授课方式,但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应用已经打破了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充分利用了师资力量,有效地发挥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它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所以,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必将对未来的教育事业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存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4):53-54.
[2] 张前忠.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6(02): 111-112.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学设计 远程教育
一、面授部分的教学设计
1.面授部分的教学过程设计
由于远程教育具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力,只要有学习兴趣和学习恒心的学习者就可以注册学习。所以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制,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进行面授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本模式中,将面授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讲教师的在线讲授;地市教师的导学辅导。主讲教师就是进行远程讲授的教师,他们主要是由远程教育机构的专家、教师担任,一般于学生是处于空间分离的状态,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前面教学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远程教学。所谓地市的辅导教师,则是主要负责教学的导学和辅导工作。根据就近原则,将学习者按照地区划分不同的小组,地市的辅导教师就是散布在各个地市,与学生处在同一空间的辅导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定时将同一地区小组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课程学习的讨论交流以及学习者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在课程结束的时候,还要负责学习小组的考前辅导等。
2.面授部分的交流设计
远程教育中的交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师生交往另一类是学生之间的交往。无论是面授部分还是在线学习部分,这两类交往都始终贯穿始终;在面授部分中,师生交流是涉及最多的交流。首先是与远程主讲教师的交往设计。远程讲授的教师与学生是处于空间上的分离状态,而且在时间上也不一定处于同步状态,所以,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主要包括在线答疑、邮件、BBS等实时和非实时讨论。当学生遇到一些就近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想与讲授教师直接交流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进行交流。在混合学习模式中,远程讲授的教师在每周应留下一定的在线时间,通过在线答疑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交流。当某些学生因为某些原因错过远程讲授教师的在线答疑时间的时候,可以通过邮件、BBS等非实时的讨论方式与远程讲授的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种交往,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也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状态等信息反馈给远程讲授的教师,使教师可以对课程进度、讲课方式等等做一下及时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然后是与就近辅导教师的交往设计。远程主讲教师与学生处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状态,即使是通过以上的几种交往方式,由于时间等各种原因,未必能及时的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这种缺陷可以被地市职业教育中心的辅导教师也就是就近辅导老师所弥补。每级分校的辅导教师每周定期安排一定时间的特定地点的面授辅导课程,与学生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协作。并将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一线主讲教师,以便做出及时的调整。此外,在课程结束后,辅导教师还要组织考前辅导,组织学习者小组进行作品展示,并将结果反馈到远程一线主讲教师处,以便对学习者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价。
3.面授部分的形成性评价设计
在面授部分的学习中,二线具体可能的辅导责任教师要及时的对学习者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学习情况、学习的不足、对一线教师的期望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传递给一线主讲教师,弥补一线主讲教师和学习者在空间上分离的缺憾,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的学习。
二、在线学习部分的设计
在线学习中,学习者是意义的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根据混合学习的“取百家之长,为我所用”的理念,这一部分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在本模式中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线视频和思维导图等方式来进行在线学习。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不依靠教师或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意愿以及对自我元认知能力的评价,按照自己所能适应的学习方式,主动的自我的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能自我评价学习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性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地交互方式主动探究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建构地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提倡自我规划、组织、评价学习行为,因此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学习行为的限制,学习者不必为学习而在一个固定时间和地点参加某一群体的集中学习。我们知道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学习者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是带着职业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进入学习的,因此他们的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对他们来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因而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注重学习效率。现在教育中心远程开放教育中很多课程都指定学生提交三份报告:个人专业学习计划、对所听或上网学习的心得体会、小组讨论报告。以教师针对这些报告的所评定的成绩比重为25%、40%、35%,作为测评成绩来取代传统的期末考试制度。
2.小组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是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间的交往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协作学习活动中的个体(学习者)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小组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实现学习目标。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习者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者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小组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协作学习提供了最好的交流工具,网上课堂、讨论、电子邮件、电话答疑、聊天室等都是协作学习常用的工具。媒体不再仅仅作为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也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在本模式中,在学习者的组织和管理部分中,将学习者按就近的原则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出一个或者两个负责人,他们的任务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或者是学习者的意愿,组织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这种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小组协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谈成访,刘艳丽.远程教育中混合学习及其实施策略的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6,(03).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5
关键字:多元智能;智能结构分布;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263-04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手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同时辅以内容分析法提炼结论。问卷采集开始时间为2014年3月,回收时间为同年5月。
2.调查对象。
笔者随机选取了湖南省8所高职学院,累计18个专业的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见表1)。根据《2014年全国高校专科专业目录》,18个专业源自8个大类。所选专业一般为所在学院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每个专业所选人数不低于40人。
3.问卷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周念丽教授研制的《成人多元智能自测量表》为基表,并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该表属于表格式量表,问卷共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十个选题,选项有三个,分别为“很符合(2分)”、“不太符合(1分)”和“不符合(0分)”。每个部分最高分20分,最低分0分。得分在14.5分以上为优秀,12分以下为差,12~14.5分为一般。
4.回收结果。本次发放调查问卷1280份,回收问卷1244份,其中有效问卷1220份,有效回收率98.1%;对于数据未采集完整视为无效问卷,无效问卷24份,无效回收率1.9%。
二、数据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通过分析表2(见下页),我们发现自我认识智能得分最高,达到了优秀的标准。其中,达到13分以上的有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和音乐智能;而得分最低的是身体运动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自我认识智能得分远高于其他智能得分,说明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对自身在情绪、意向、动机、需求等各领域还是有较为清楚的认识,能够较好地做到自我控制、调整情绪,从而使自己作出适当行为。究其高分原因,也许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关。如果说本科教育注重培养理论研究型的人才,那么高职教育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1]。它更为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是一种实践应用型教育。高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重视的是学生步入某一岗位所必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零距离”走向工作岗位。正是因为高职教育的特点,使得高职学生对自己将来的需求定位和长远规划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也是高职生自我认识智能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得分分别排在第二(13.95分)和第三(13.65分),说明当代高职学生重视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处理,并乐于对事物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究其两项智能高分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两项智能恰恰是情感智商(情商)的两个方面。情商是指一个人自我情绪管理以及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其中,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和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是情商的两个主要方面。高情商者能运用自己娴熟的交际能力,给人造成很强的影响力,从而成就自己;高情商者也能做到“察言观色”,从细微的信息察觉他人的需求,进而根据他人的需求行事,就能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欢迎。因此,这两项智能所得高分,说明了当代高职生不仅意识到情感智商的重要性,而且注重了自身情感智商的培养。其他智能得分较为平均,且得分都在12分以上,说明学生群体在其他智能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整体智能认知和发展的水平并不低下。得分最低的是身体运动智能(12.61分),说明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降低的趋势,多数学生忽视强身健体的重要性,加强身体锻炼势在必行。
2.性别与多元智能的差异分析。
本次回收的1220份调查问卷中,男生499人,占总人数的40.9%;女生721人,占总人数的59.1%。通过分析表3,我们发现性别是影响多元智能分布的一个相关因素。在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五个领域,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反之,在音乐智能、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三个领域,女生得分高于男生。数学逻辑智能得分差距最大,表明在抽象思维能力上,男生和女生差异明显;自我认识智能得分差距最小,表明不论男女学生,都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男生与女生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不同。保加利亚著名的伦理学家及心理学家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一书中,对男女的心理差异作过一番对照和比较,他认为:男子较理智,女子重感情;男子重逻辑,女子凭直觉;男子重概括,女子重分析;男子较果断,女子较审慎。男子重宏观,女子重微观;男子思维聚焦,女子思维发散。正是因为男女之间这种差异性特点,大多数男生通常偏重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而女生偏重于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男生在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等抽象领域优于女生,而在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等表象领域弱于女生。身体运动智能虽属于表象领域,但男生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和运动机能,决定了身体运动智能要优于女生。在人际关系与自然观察方面,也因为女生与生俱来的和蔼友善、体贴入微、精致细腻的特点,使得女生在这两项智能得分上高于男生。
3.专业与多元智能的差异分析。被调查的1220名学生,共来自18个专业,源自8个专业大类。通过对表4进一步分析,得出表5。我们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各项智能得分差异明显。究其原因有三。第一,与文、理科生的知识结构差异有关。文科生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比如道德修养,语言表达、文学功底、组织领导、关系协调等方面;理科生重视理性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在思维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抽象性、功利性和单一性[2]。两者不同的知识结构,必然导致智能结构的不同。第二,与专业内学生的性别比例结构有关。传统观念下,文科生女生居多,理科生男生居多。对于部分只招文科或理科的专业,势必会存在性别比例失衡的情况。而性别是影响智能结构分布的一个因素。第三,与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关。如语言文化大类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定对学生的语言智能要求较高;电子信息大类的学生,若没有较好的数学逻辑智能,也无法掌握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网页设计等核心课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虽属于制造大类,但其专业的定位应是服务与营销,同电子政务、社区管理与服务等公共管理类专业一样,若没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自然观察能力,也难以做好管理服务、沟通协调、营销推广等各项工作。
此外,如今许多学校的专业采用了文理兼招的招生模式。文理兼招是高校为了改变生源的知识结构,适应专业文理交叉、边缘学科较多的特点而实行的一项改革[3]。这种交叉式的改革,对加强传统文科(理科)专业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学改革都有积极的意义。而也正因为采用了文理兼招,使得许多学生,不论在本专业上,还是在不同专业之间,八项智能的得分上差距都不大。因此,专业也是影响智能结构分布的一个因素,只是部分专业存在各智能分值较平均的情况。
三、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的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性别、专业对高职学生的智能分布存在影响。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课堂中如果存在学生性别比例失衡或不同专业背景,那么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存在差异的事实。而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计算机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相结合,面向系统、侧重应用的宽口径的一个专业。通常,计算机专业招收的学生一般为理工科学生,且对数学逻辑智能有较高的要求。但随着计算机在当今社会的广泛普及,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在大学中已成为一门公共课程,逐渐成为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开设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办公软件》、《常用工具软件》等。那么,对于数学逻辑智能较弱的学生,教师将如何开展好教学呢?
1.开展智能分布调查。不同班级学生的智能分布情况一定有所差别。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不一定适用所有班级的学生。所以,教师应首先对班级学生的智能分布开展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每位学生的智能得分,统计出班级总体智能分布情况。根据各班不同的智能情况特点,因材施教的制定教学计划。
2.重视性别、专业的影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性别比例失衡或各种专业背景混编的学生班级。教师要特别重视这两项属性对课程教学的影响。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结合男女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思考,按智能特点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多个案例活动,使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知识点。
3.引导智能迁移,实现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让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掌握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其从事优势活动领域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和意志品质转移到弱势领域中,从而达到全面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多元智能施教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如何才能做到智能的迁移,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王丹.论高等职业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_王丹[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6):221.
[2]蔡秀国,陈亚非.英语合作学习的特征与实践――以青岛黄海学院为例[J].教育界,2013,(04).
[3]莫建平,蓝海江.高职工科专业文理兼招学生“高等数学”课程成绩分析.莫建平[J].柳州师专学报,2014,(1):95-9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智能结构视角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3CZY115)部分研究成果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认知风格;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4-0042-03
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在学习任何东西时,要想提高其学习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认知风格下手,因此,计算机教学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在有关认知风格研究中,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国内外学者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个课题。比如在垂直视知觉方面,威特・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有些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更倾向于利用自我经验作为认知参照,哪怕再鲜活、再强烈的外界刺激也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参照,始终保持对空间方位判断的正确性,学术界把这种认知风格称为场独立型,当然,也有一些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多以外界事物作为自己认知参照,因而极易受到外界影响,对空间方位判断很容易出错,这就是场依存型。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多在7-13周岁之间,其认知风格已现雏型,但可塑性大。认知风格上的差别是他们在计算机学习中最鲜明的个性特征。为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保证计算机课程与小学生的认知风格的适切性,充分考察他们的认知风格是相当必要的。针对小学生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设计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应注意学生认知风格与学习目标任务适切性
1.学习目标与任务的设计应照顾到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
小学生在学习素养方面虽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但也存在因他们的兴趣、爱好、家庭教育背景、认知风格等原因导致的学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的是他们的认知风格因素,一般来说,场独立型学生的内在动机占主导,因而对学习资源本身感兴趣,这就为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探索性学习任务提供绝好的理论支持。据此,在教学设计中应多设置跳跃式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以粗放为主,这样可以留出探索的余地为其拓展思维空间。与之相反,场依存的学生需要较明确的学习目标来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每个学习目标与任务必须精细,学习步骤间隔的跨度不宜过大。
2.学习目标的呈现方式应切合小学生认知风格
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人更青睐于计算机课程学习目标中富有人情味,而场独立型的学生对简洁明快的计算机课程学习目标更为关注。频率较高又遵循知识的逻辑呈现学习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场依存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场独立型的学习则应该以简洁、开放方式呈现学习目标,这样做能让学生体验探索学习成就感。
二、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与呈现方式
教学设计的重心就是研究学习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呈现方式。采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才不至于肢解学习内容完整性,又能让学生顺利接收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这一问题是每个教学设计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要想解决上述问题,就要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表明:场依存型的学生的思维模式是“从一般到特殊”,而场独立型的学生的思维模式刚好相反,是“从特殊到一般”,如果我们在计算机课程设计时利用了这一规律,一定会事半功倍。因此,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设计还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知识是通过逻辑关系才得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运用这些知识时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合力。为了不让学生学到一堆零散的知识,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注重知识的逻辑关系。场依存型的学生如果对某一学习内容缺乏清晰表象,就会感到困难,如果计算机学习系统不能为其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线索,他们对概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就会显得力不从心;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通常偏好对学习内容进行逐一提炼,明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这不仅有利于记忆还有利于综合运用。场独立型的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而是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学习内容间的内在逻辑进行改造,使之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知识节点。这就启示我们在计算机课程设计时应为场依存型学生提供系统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场独立型的学生则不能框死他们在提炼知识结构方式的优势,提供给他们的课程内容结构要相对松散,这样有助于激发这类学生自主获取课程资源。
2.概念图的使用
概念图(cencept map)是一种以节点代表概念,用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其理论基础是Ausubel的学习理论。一般来说,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伴有知识构建过程。概念图在有意义学习中的魅力体现在它能对某一特定领域的知识以整体方式呈现,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重要是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所属领域的理解。这种技术在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地图”时发挥着无法替代导航作用。
3.先行组织者的运用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在其第一篇证明先行组织者促进意义学习效果的实验报告中将先行组织者定义为在正式学习之前,以适当方式介绍的关于学习主题内容的前导性材料,这个前导性材料的抽象性、一般性和包容性都高于正式学习材料。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这一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结果发现:在关于作文能力图式同化训练法研究中所用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比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具有更为广义性,迄今已经作为一种训练特殊能力的一般性技术。对场依存型的学生应提供说明性的先行组织者,这样能让他们快速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说明型的先行组织者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这类学生喜欢自己重建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4.学习内容的呈现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有文本、视(音)频呈现、还有基于流媒体技术的网络呈现等。研究表明,学习内容性质不同,呈现的方式也应不同。一般认为,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无论是对场独立型的学生,还是对场依存型的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而对文本或是视频呈现方式,他们之间差别不大。计算机课程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能丰富学习资源的形式,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之后。正是由于这两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我们的学习革命提供武器,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大量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视频可以是课堂教学复制,也可以是学习内容涉及的场景的模拟,它既能讲清知识内在结构,也能携带学法指导方面的内容。
三、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还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众所周知,认知风格与人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思维的高效取决于思维情境与问题解决的适切性。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设学习情境。由于小学生在认知风格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时就要有针对性。为场依存型学生提供具有社会特征的学习环境,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协作沟通的需要,场独立型的学生则需要提供能让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和所需的资源。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环境建构中有三个问题需认真考虑。
1.计算机环境的结构
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在学习中,学生应用的导航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内容间的连接,还可以让学生迅速准确地从网站中猎取学习所需的各种资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导航工具、超媒体浏览图、资源列表形式为场依存学生呈现结构化的计算机环境,帮助其形成有关学习内容的精准认知结构,相反,场独立型学生则应给其留出余地自主地开发自己的结构。
2.对学生的控制量
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中,对学生的控制量是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尽管学术界对学生控制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人们已经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或多或少地运用学生控制。持赞成学生控制的研究者认为:学生如果能够控制超媒体环境中的导航,那么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加;学生控制的量的多少与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知识储备多少密切相关。从认知风格视角来看,场依存型的学生的控制量的大小取决于他们的先前技能和知识状态,他们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利用过程控制可以让其获取更多更好的表现机会,而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希望自己拥有对学习的控制权,这就需要在教学设计时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学习控制权。
3.学程中的指导与反馈
场独立型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利用分析的知觉方式,依赖内部线索来抓住问题解决的关键。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学习中则需要老师或是同学们的帮助,看待问题是整体而笼统的。因此,应为场依存型的学生提供详尽的说明和系统化的指导,对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说,过于详细说明和系统化的指导反而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他们更喜欢独立去探索,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只需提供给他们粗略的说明就行。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要想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策略设计就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而非独木桥。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中应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策略或是教学策略组合。
参考文献:
[1]刘学丰.刍议认知风格与英语听力教学设计[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4):58-61.
[2]R・赖丁,S・雷纳.认识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
[3]黄旭光.英语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研究[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158-160.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CBE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图文表混合排版
一、CBE教学模式简介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职业教育,其含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由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严格考核最终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CBE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有高低之分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自身,而是由学习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可以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CBE教学模式中的能力(Competency)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不仅仅是某一项操作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CBE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针对有一定的职业需求、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强的自我意识的职业教育。在CBE教学模式中,课程模式要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标,体现出对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模块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实施辅导;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动态监控;减少教学时间的限制;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难度,对教学和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教师实施教学管理的难度增加。
二、CBE模式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实现
CBE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CBE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框架中实现的特点:(一)在课程教学模式着力点上的实现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目前已经具有成熟的教学体系、系统的教材用书、完善的教学观念,然而却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更加侧重于教师的“教”。使用教师先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再模仿操作的教学模式。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实用性,也忽视了职业院校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CBE模式的引入,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启发式教学,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计算机课程更加丰富有趣。(二)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的实现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突出了其内容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难度逐步增加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课程本身的需要,也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CBE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的实施,再到项目的完成和项目的评价无不体现出项目教学的优势。学生从模仿操作转变为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学生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从唯一的答案转变为创造性的思维学习。(三)在课程教学关键点上的实现CBE模式引入的项目教学方法,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即是任务,是一个针对特定教学内容,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采用了“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相关的技能。
三、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采用了个案“使用图文表混合排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出CBE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现,突出该模式在构建教学设计框架中的优势。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融合了CBE教学模式,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和安全四个方面制定。知识目标体现出对学生掌握图文表混合排版相关知识要点的掌握,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提炼知识要点。能力目标注重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要求多样化教学,避免唯一性答案。情感目标注重学习成果,通过成果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获得成就感。安全目标旨在按要求操作计算机,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结合教学目标的四个方面,突出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方面首先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包括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其次是对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包括页面设置、字符和段落设置、分栏等,综合运用知识,完成项目。能力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创新意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其次还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个案中这种能力体现在课后项目的延伸作业中。这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决定了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也就是教学方法。CBE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强调两个方面:怎样“教”和“教”得怎么样。怎样“教”的重点在于教师“示范教学”结合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教师“分层教学”结合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讨论交流”结合学生“总结深入”。“教”的怎么样表现在学生在内容上从简单到复杂,学生在技能上从单一到综合,学生在态度上从被动到主动。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从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开始的。通过对教材版本、教材定位与定性、教材编写依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教材编写基本理念、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内容组成和教材体系结构八个方面的分析理解,才能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运用教材。职业教育开展计算机课程已有数年,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用书。个案中的教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是零起点,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和学校机房配置要求较低,而所学内容又广泛适用,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教材体现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突出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信息素养(学会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体现了教学改革理念——“做中学、做中教”,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项目是重要的学习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信息素养,表现为学会使用计算机,有意识地将计算机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提倡教与学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建构式的教与学,让学生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感到成功,为实现任务过程而进行感情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注重与专业学习的联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增加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体验。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相结合,体现出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学习领域与学习任务、学习主题合理安排,提出教学内容的分解与组织教学的关系;实践知识要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体现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学资源整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在内容上体现出了连贯性和渐进性,教学内容之间彼此联系互为因果,难度逐渐增加。每个教学内容都设计了若干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即将从事的职业工作接近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项目。完成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在教学中按模块处理教材内容,以配合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不同的专业选择内容。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是学情分析,它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有独有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任务。个案中从授课专业、年级班级、学生现状、计算机课程基础和学生心理特征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教学策略。加强学习目标教育,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加强学习习惯教育,使学生自我探索、学会学习;加强自信心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就感;用真实的任务引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方法上提出怎样“学”,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知识迁移法、集体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CBE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即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体系。根据这个体系确定教学单元,即教学模块(module),根据教学单元制定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的项目。在个案中,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学校医学院校的背景,创设出电子板报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四个素材:“急救常识”电子板报、“流脑的预防”电子板报、“心肺复苏概述CPR”电子板报、“近代‘自然医学’”电子板报,使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完成任务。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往往会惊讶于计算机在医学方面的运用,也让学生第一次深深地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他们的专业课程、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往往会被这四个精美的素材深深吸引,素材中的表现方式、排版技巧、色彩搭配等,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还会发现这些素材的不同之处,文字排版、格式设置、背景选择、图片结构等都有各自的个性,使学生明白一个“好”的电子板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们各有千秋,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增强创新意识。最后,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制作“雷锋精神代代传”电子板报。教师用真实的学习任务,引领教学设计。第二个层次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培养。教师点拨知识点,详细讲解并演示具体步骤,使用投影仪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在不破坏板报可读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精神,注重板报制作的可观性。接着,让学生观看“雷锋精神代代传”电子板报完整的制作微课,展示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观看,模仿操作,完成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工作,注意学生的高原现象,在指导中注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三个层次是项目教学,结合前两个层次中学习的知识开展与实际生活工作相关的项目。突出了“通过做学会做”(Learningtodobydoing)和“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技巧”(Learningjobskillsbydoingthejob)。个案中项目的完成,是CBE教学模式的延展。CBE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的成果,体现出职业教育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个案中采用独特的能力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上从作品大小、作品风格、作品内容、图片操作的熟练程度、文本框操作的熟练程度、艺术字操作的熟练程度、合作交流和完成任务八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初级、基本、良好和典范。通过完成评价表的填写进行评价,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四、CBE模式教学设计前景展望
虽然CBE模式已从加拿大引入我国多年,但当前职业院校的现状仍然反映出课程教材的知识相对落后,教育与职业脱节的问题严重。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CBE教学模式和上述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开展紧密结合起来。DACUM程序很好地诠释了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学生是否能顺利地从学校进入职业角色,取决于是否能通过行业制定的职业资格考试,例如,医学类院校的医师资格证或护士资格证等。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最终能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CBE教学模式一开始就从职业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完美地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在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再一次印证了它良好的发展前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把CBE模式中的DACUM委员会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使本行业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学者、专业教师来进行职业目标、职业技能的分析,完成DACUM表的制定。在这方面,
计算机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本文2023-11-26 15:11:3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