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6 15:11:50浏览:422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1

传承孝道特色立校特色一、立足实际定课题,传承孝道抓特色

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传承孝道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而现实中的未成年人状况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个体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各种欲望,致使被娇宠的孩子只知道向父母索取,很少能够体谅父母的艰辛,珍惜优越的生活环境,在学校里不少学生比吃、比穿、比阔气,把经济上的富有当作炫耀的资本,而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感恩意识严重淡漠,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进取精神普遍缺失,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的责任感难以唤醒。成为制约学校教育教学的突出难题。学校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水平。

做好“传承孝道”教育工作,有利于增强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孝亲敬老”的能力;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培养师生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以上认识,学校就把“传承孝道”作为校本课程的研发项目,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深入开发研究。

二、规范课题研究程序,紧紧抓住“五个一”开展研究活动

(一)确立一个研究主题:传承孝道

(二)提出一个课题口号:孝心引领,健康成长

(三)成立一个校本课程研发小组:小组成员有学校领导班子,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组成。

(四)明确一个教育目标

知恩,让学生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导之恩,亲人、同学好友的帮助之恩。

感恩,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心存感激。

报恩,让学生学会报恩,不断增强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报恩的能力。使学生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五)制定一个科学的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研究理论、发动实施

请教育专家指导,编写《孝亲敬老》校本课程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孝心篇、爱心篇、爱国篇、励志篇、活动篇”五部分,校本课程围绕这几个主题开设讨论会、演讲会、故事会、家长课、社会实践课(包括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请模范人物讲座等。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务实高效

科学规划校园文化,精心打造凸显传承孝道学校特色的文化氛围,全面渗透孝道教育。

有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是无形的,必须有系统的实践活动,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第三阶段:全面带动,扩大影响

1.与家长联手,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辐射性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沟通,创设“家校携手,共同育人”新机制。精心设计《“孝敬教育”协议书》,规定双方在“孝敬教育”方面的各自责任。向家长印发《“孝敬课”联系考核单》,家长打分,邻居旁证,学校评定。

2.与荣誉挂靠,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激励性

按照学生自评、家长打分、邻居旁证、班级审核、学校终评的“五道程序”,评定孝敬课成绩。凡孝敬课成绩不合格者,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其他单项先进均一票否决。

3.与社会联系,增强传承孝道教育的影响力

首先,构建社区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格局。其次,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经常参与到校内外的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中来。再次,学校邀请校外人士来校作孝敬教育专题讲座和报告。第四,加大内外宣传力度,及时报道传承孝道活动内容和研究成果。

三、逐步深入,营造孝文化氛围,全面渗透,彰显学校特色

孝为德之本,彩石中学在被评为历城区首批特色项目学校之后,更加重视《传承孝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并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落脚点,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一)编写教材

彩石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课程《传承孝道》开发组。开发组成员深入社区,走访了十几个村的“孝亲敬老”代表,拍摄场景,采访纪实;在学校内,师生互动,开展传承孝道系列活动,制作了纪实片《传承孝道》。随后整理辑录,编写了出版了第一步校本教材《传承孝道》。内容包括:理论篇、纪实篇、古代故事篇(二十四孝)、现代故事篇、格言篇和活动篇。2009年9月,又编辑出版了第二本教材《弘扬国粹》,是第一本教材《传承孝道》的延伸和拓展。校本教材为学生们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料,使校本课程走上了规范发展的路子。

(二)开展活动

规定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日为学校“孝敬日”,在这一天,学校倡议每个学生,主动为家庭、为学校、为社会做点感恩回报的事情,并将自己的行动填写到学校发放的传承孝道“孝敬日”调查表中。

(三)营造氛围

近几年来,学校累计投资50余万元,精心打造“传承孝道”特色校园文化。校园内四周的墙壁上,都有不同主题内容的传承孝道宣传教育园地。楼道文化,集中了二十四孝、历史名人、国粹京剧、传统太极等内容。每层教学楼一个主题。广场周边墙壁上,集中展示了学校传承孝道教育的主旨:厚德明礼;京剧脸谱、名人书画;孝道文化的渊源和内涵;学校传承孝道特色活动的成果;2010年,高标准设计了广场西墙文化长廊,以大型浮雕的形式,系统展示了“传承孝道”的文化理念,构思巧妙,画面精美,在全区范围内首屈一指。2011年,又将正对学校门口的大影壁装修一新,把“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十个字,制作成高档的名人字体,作为影壁内容,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核心思想。同时,以各有侧重的主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墙壁文化、橱窗文化、教室文化、楼道文化、餐厅文化、公寓文化,全面系统地构建起浓郁的传承孝道校园文化氛围,极大地提升了环境育人的功能。

四、紧密联系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传承孝道教育形式

孝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要保持传承孝道的教育功能,使传承孝道永远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就必须紧密联系学校实际,不断创新传承孝道教育形式,充分彰显传承孝道教育的活力和魅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重点通过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推动传承孝道教育的开展:

(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补充校本教材

学校秉承“和谐发展,始之于孝”的理念,进一步把传承孝道与爱党爱国爱家乡,与理想信念和弘扬国粹结合起来。把“弘扬国粹”纳入学校特色建设的范畴,结合传承孝道活动,进一步开展以“学太极”“练书法”“唱京剧”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发展延伸,使校本课程永远充满活力,使学校特色建设永远成为学校发展的主线。

(二)大型活动,引领主旋律

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在大课间学练太极拳、展演课本剧;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庆活动,举办以“传承孝道”为主题的大型文体活动。元旦和六一两个节日,开展校园之星评比表彰活动,大力表彰在传承孝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有孝亲敬老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团结同学之星、勤俭节约之星、学习进步之星、爱护公物之星……既是对传承孝道教育成果的总结,更是对传承孝道教育的推动和引领。

(三)班级活动,全面渗透

将各班有计划地开展“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常规,班级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按月分班级有序进行。活动突出学生自主策划,全班共同参与,打造精品活动,全校展示交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一次“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精品节目展示评比活动。各班自主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资料、精品节目展评结果,全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作为班主任及所负责的班级评优评先的条件。学生表现突出的,作为评选校园之星的条件。使“传承孝道”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抓手。

(四)成立社团,提升文化品味

为强化特色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我校成立了各种文化社团,如文学社团、象棋社团、体操社团、排球社团、京剧社团、合唱社团、书画社团、民乐社团、科技社团等,每天下午第四节按时开展社团活动。寓教于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合唱社团在2010年在区级市级合唱节比赛中均获得了二等奖,排球社团代表区教育系统直接参加济南市比赛,科技社团的发明创造多次获得市区级奖项。

(五)健全制度,确保实效

各项活动都纳入班级量化管理、教师评价体系,学校每学期都举行校园之星评选及颁奖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共建共享文化校园的和谐环境,学校的传承孝道教育呈现出制度化、规范化、系列化等特点,学校传承孝道特色建设凸显成效。

(六)学习交流,促进发展

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项比赛,如市、区级合唱比赛、区运动会、历城小名士评选活动、师德案例评选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发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对外影响。济南电视台、舜网、泉城信息网、历城教育信息网、财富时报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了彩石中学传承孝道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果。

五、不懈努力结硕果,传承孝道成特色

第一,由于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扎实深入,有声有色,2007年10月,彩石中学被特邀参加了山东省首届慈孝文化论坛。2007年12月,被评为历城区首批“学校特色”项目学校。2007年11月,在济南电视台“教育视点”栏目中用5分钟时间专题播出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2009年3月,在济南电视台“星耀泉城”栏目中,用10分钟的时间专题播出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泉城信息网同步播出。2011年2月,舜网教育用9个网页页面,图文并茂的报道了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成果。只要在“百度”上输入“传承孝道”四个字,就能搜索到彩石中学传承孝道学校特色在历城教育信息网和舜网教育的专题报道。

第二,传承孝道研究课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科学指导。2009年7月,彩石中学的传承孝道研究被列入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局领导多次到彩石中学指导德育功能室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全区校园文化经验交流会上,张校长就传承孝道特色建设做过三次专题汇报。彩石中学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合并进行的做法,多次受到市、区教育局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第三,作为学校的科研课题,师生全员参与,共同探索实践,不断创新形式,又是一大特色。这也是彩石中学传承孝道教育从2004年至今得以坚持下来,并且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

第四,课题组队伍庞大,成员构成合理,成为课题研究的强大核心力量。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到教研组长、再到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构成核心,又是课题研究的核心组织,很好地保障了传承孝道各项研究活动的科学定位和有效实施。几年来,课题组成员撰写并发表各种教育教学论文近80篇,实施活动方案50余个,全面总结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经验与不足。有利的推动了学校传承孝道特色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了校本课程的不断发展。

第五,传承孝道教育基地全面覆盖,初具规模。以校园为基地。全方位打造以传承孝道为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墙、文化长廊、德育活动室、音体美活动室、文化广场的资源优势,积极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

以课堂为基地。课任老师和班主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孝道教育。与学校大型活动相呼应,以班集体为单位的传承孝道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使学校特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以社区为基地。深入社区,用“传承孝道”的实际行动,为社区群众服务。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床铺、梳头洗衣;和老人们亲切地拉呱聊天;走进公共设施,清理垃圾,打扫卫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以家庭为基地。选出学生家长中孝敬父母的典型代表,聘为学校“孝亲敬老”辅导员。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家校联合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第六,为人师表,名师辈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彩石中学多年来一直注重师德建设,获得了“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称号。老师们的呕心沥血、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使彩石中学成为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几年来,彩石中学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济南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18人,历城区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学能手40人,市级以上优秀辅导员43人。2008年,李宽生老师荣获“全国农村十佳英语教师”称号,2009年,李莉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所有彩石中学的老师都兢兢业业,专心教学,从不因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影响上课。从早自习到午饭就餐,从午自习到晚自习,直到学生休息都有教师值班服务。孙美老师,由于晚上孩子在家中无人照料,就带着孩子到宿舍值班。吕仁水老师,虽年近五旬,仍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每年教送初三毕业班兼班主任,教育教学成绩突出。他们早上710就准时到校,晚自习九点以后才能离校。晚自习后,部分老师还要到学生公寓值班。他们要提前到各自负责的楼层开门,核实学生人数。特别是初一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是初次离开父母,有的半夜想家哭闹,值班老师都要随时起床,安慰他们,有的突然生病,值班老师及时帮他们就医。多年来,老师们就是这样从学生怎么吃饭,怎么休息,怎么上课等细节入手,让学生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寄宿制生活。就是这些德才兼备的老师,用默默的奉献精神感染着每一个彩石中学的学生,让他们感动,学会了感恩,是老师们的模范行动,推动着彩石中学传承孝道特色建设的不断发展。

第七,成功的传承孝道研究,带动了学校全面工作的提升。教育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彩石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区前三位,是“历城区文明单位”。多次荣获“历城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6年至2008年,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学校再次荣获“历城区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历城区规范化学校”“济南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济南市优秀教研组”等荣誉。2011年,荣获济南市依法治校建设示范学校。2013年,荣获历城区“敬老文明号”。现在,全校师生又向着历城区行为习惯示范学校的目标继续迈进。

六、对于传承孝道课题研究的思考

传承孝道研究同学校的发展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彩石中学从传承孝道校本课程的开发,到济南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凭着对传承孝道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靠着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集体对传承孝道研究的大力支持,靠着全校教师身体力行的率先垂范,靠着彩石中学几年如一日的不懈坚持,终于探索出了能够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传承孝道校园文化理念。其中,最大的成功是科学定位,最好的方法是立足实际,最强的动力是全员参与,最大的收获是和谐发展。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2

面对主持人撒贝宁代表网友提出的质疑,许挺颇有些委屈:“你说我一个六七十岁的教授,就那么没有头脑去折磨老父亲?我有一部车,侄子开车,车上放上轮椅,我和妹妹跟着,下了车就坐上轮椅,非常舒适,根本谈不上‘折磨’。”

带父周游全国讲孝道――孝之争议

由于节目主题和时间的限制,许挺无法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2010年10月26日,记者见到了刚从北京回来不久的许挺,采访的第一个话题自然也从争议开始。

许挺说,这是外界对他的误解,很多人不了解具体情况,加上媒体都以“带九旬老父全国讲孝道”为噱头报道此事,才造成了诸多议论。

而实际情况是,许挺是在陪着老父亲旅游的间隙顺便宣讲孝道的。许挺的父亲虽然已经92岁,但是身体硬朗,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他也想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出去走走。而许挺刚好有这个条件,有一辆丰田“霸道”越野车,有亲人陪护,因此他就带着老父亲外出旅游。

许挺非常注重孝道,也经常宣传孝道,在他们出行的车上就印着“宣传孝敬、宣传诚信”的字样以及许挺的联系电话。在旅行的途中,有人看到了他们,被其事迹所感动,就邀请许挺去讲孝道。“带着老父亲旅游顺便讲孝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孝道的无声践行,更有说服力。”许挺说。

许挺还说:“我都退休了,要名干什么?再说,我的名气也不小了,我的一幅字画都值好几千块。如果不到处跑,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名利。”

两年来,许挺和父亲已经走过湖北、湖南、山东、海南、福建、四川等全国近一半的省份,行程近万公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尚晓援认为,许挺的行为更多地显示了对父亲的“敬”,满足了父亲的精神需求。河南省文明办一位工作人员说,河南自古以来大孝之人层出不穷,许挺的行为代表了行孝老人的新风尚。

显然,对许挺的做法表示认可和敬佩的人居多。甘肃的一名观众在看过《今日说法》后,还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给许挺,对其孝道大加赞扬,并就如何进一步宣讲孝道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

2010年10月16日,由中央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华慈孝文化节”在宁波盛大开幕,许挺以高票当选为“十大慈孝人物”。

一双棉布鞋――孝之缘由

据许挺介绍,截至目前,他已经在全国做了100多场关于孝道的讲座,而且全都是免费的。为何对宣讲孝道如此执著?许挺给记者讲述了令他至今都难忘的经历。

1963年,许挺考入河南大学,因家庭贫困,他的学费都是父母忍饥挨饿省出来的,身上的衣服全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当年冬天,母亲来到学校看望许挺,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母亲递上一双棉布鞋后便匆匆离去。当母亲的背影渐渐远去,许挺才发现鞋里还塞有5毛钱,顿时两眼充满了泪水。

“那时候,一个鸡蛋才1分钱。”许挺知道这5毛钱对家里意味着什么,那是全家人省吃俭用给他存下的。从那时起,他就在心中暗暗发誓,等工作后一定好好孝敬父母。

工作后,忙于事业的许挺并没有给父母特别的照顾,直到母亲去世,他才突然发现有愧于母亲,没有来得及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于是,退休后,他便把对母亲的“愧疚”全部转化为对父亲的孝敬。对许挺来说,父亲的小事都是他的大事。

许挺退休后还偶尔给学生讲课。于是,他一边对父亲践行着孝道,一边在课堂上讲孝道。“如果人人都尽孝了,家庭也没有矛盾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许挺的一个邻居说,许教授是个大孝子,总能看到他陪着父亲在校园里散步,对父亲嘘寒问暖。

“我目前做的,算刚及格。”许挺说。“父亲年纪越大越不愿在城市生活,我只得把他送回老家,托人照顾。”

说到这儿,许挺提起了那辆丰田“霸道”越野车,“正是有了它,我带着父亲旅游的想法才得以实现”。而这辆价值不菲的车,是香港的一位朋友赠送的。

几年前,许挺认识了一位香港商人,由于他总认为商人难免有些“铜臭气”,刚开始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但之后他们通过多次相处发现对方也是“孝子”,以孝相知两人才渐渐成为至交。

“我一生结交朋友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个人必须孝敬父母,如果连亲生父母都不孝敬,他就根本不可能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

在每年的冬春两季,许挺都会与老父亲一起往返于郑州和景德镇的路上。搭汽车转火车,下火车再坐汽车,“一个老头儿带着一个更老的老头儿,一路上费尽周折”。

香港的朋友知道这件事后,被许挺的孝心感动,决定送给他一辆轿车,让他专门接送父亲。“当然,我是不会无故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的,平常我也会送给他一些字画和瓷器。”

许挺并没有将车“私用”,而是把它变成了孝道和诚信的宣传车。

新时期如何行孝――孝之标准

许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除邀请他做讲座的人接连不断外,慕名前来求教的人也多了起来。“大多是孩子不好好学习而父母没有什么办法才求助的。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孝不仅仅是听父母的话,重要的是把学习搞好。”许挺说。

许挺告诉记者,其实,他对这些现象也爱莫能助。像上述问题已经不是孝道的范畴了,而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新乡的一个家长打来电话,也是求教类似的问题。我给他耐心讲解后,就明确告诉他这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

在许挺参加的那期《今日说法》中,节目引述了两件令人发指的不孝案例。“尽管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但在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德的中华民族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我还是感到很痛心。”许挺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孝敬教育搞不好,家庭就不会和睦,社会自然也就不会和谐。

至于原因,许挺认为,由于改革开放有点“快”、有点“陡”,国家对老百姓的金钱观念的教育没有跟上,于是就出现为了一点私利连道德都不讲的现象。这必须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因此,宣讲孝道非常有必要。

近日,有媒体针对1000多名“80后”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的“80后”表示他们照顾父母力不从心;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的人表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在接受调查的“80后”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的资助。

围绕许挺的行为,网上对“新时期子女到底该如何行孝”的讨论帖不下百个。有人说:“孝是大节,只要尽到为人子女的责任,赡养父母,善待父母,每月按时寄钱,不时打个电话,就行了!”

许挺认为,孝应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尽孝不能局限于天天给父母洗脚,让他们吃饱睡好,还必须努力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不仅能给父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还能让他们从精神上感到愉悦。”

他说,以前有种说法“父母在,不远游”,但现在为了求学或事业,许多年轻人都不得不离开父母到别的城市去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孝,只要经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父母就很满足了。

2009年6月,曾邀请许挺做讲座的山东省武城县委宣传部部长高洪岩也对其赞赏有加。他说,社会日益复杂,需要更多的许挺站出来,构建新时期的“孝悌文化”。

的确,随着越来越多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其父母也日渐迈入老年人的行列,“421”家庭时代降临,本已深感生存压力的年轻人无力照顾老人的矛盾越发突出。

显然,在以后的中国,在物质层面上的家庭保障,必然要逐步为社会保障所取代,这就是要由政府和社会来“替天下儿女尽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认为,中国社会仍然要提倡“孝文化”,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主要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层面上,因为子女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许挺非常认可节目中撒贝宁的总结:“未来除家庭养老之外,社会养老也应该承担更多的功能,以更多的形式,给老年人更多的选择。但不管养老模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老人的这种孝敬、孝道仍然是养老敬老的一个最根本的基础。”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3

一、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将十八大精神贯穿到每个工作环节,更加扎实做好关爱青少年各项工作。各学校关工委要利用墙报、板报、展板、图片、班会等各种形式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使每位学生在幼小的心灵中深深的认识到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中华民族才能复兴,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从而激发青少年爱国热情,从小立志做社会主义的捍卫者、建设者。各村及各小学关工委适时组织社会青年认真学习十八大报告,可采取演讲、座谈等形式,贯彻十八大精神,使广大青年奋发向上,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镇关工委、共青团负责同志可寻找时机到各地指导青年学习,总结学习体会,宣扬典型,推动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十八大精神深入每个青少年心中,用十八大精神引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热情。

二、着力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扎实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教育活动。第一季度,在、龙头两所中心小学,组织一次“法律伴我行、争当遵纪守法小公民”集体签名仪式活动,目的是启发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使他们明确有法可依,学会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增强学法的积极性。第二季度,镇关工委与镇司法所、派出所协作,邀请两单位有关人员到、龙头两所学校举办一次法律讲座。镇关工委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命题,学校选拔代表参加,组织学生举办一次法律知识竞赛,对取得名次的选手,发放奖品和证书。在日常工作中,各学校要以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读本为基本教材,与学生思想道德课相结合,开展教育活动,明确教育对象,内容要贴切,时间要足够,为开展零犯罪学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开展活动中,镇关工委安排人员进行抽查和指导,确保普法教育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孝道教育,努力巩固孝道教育成果。创新发展教育形式,在第二季度开展一次青少年孝道文化征文活动,并做好评选工作,给获奖者予以精神和物资奖励,在九九重阳节组织一次有影响力的孝老、敬老、爱老活动;平时开展孝道教育与学雷锋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雷锋“大爱致公、重义轻利、感恩报德、求真务实、勤学敬业、至善崇美”的精神。各村和学校关工委要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有效促进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不断提高。

四、认真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各村关工委对留守儿童要完善档案建立,要有名册、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联系方式、监护人变化情况等,登记建立台帐。创新方式搞好关爱教育工作,动员五老、发动教师、组织社会志愿者,争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爷爷奶奶、爱心妈妈和爱心叔叔。

五、切实做好“五教五助”工作。对困难学生要落实帮扶结对,对特困学生家庭申报解决低保,对有劣迹行为的青少年各村关工委要尽快安排落实人员搞好帮教工作,使其转化成才。同时,利用农家书屋资源,开展先进文化、科技知识教育培训,使青少年了解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技能,为青少年切实做好事、解难事、帮急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制造一个优越环境。

六、利用节日时令,适时开展各种关教活动。“六一”节前后,镇关工委组织干部开展看望慰问幼儿活动,对幼儿园和特困少儿进行走访慰问;暑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作文展评、书法比赛、才艺表演,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激发青少年发奋学习。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4

一、青少年孝道缺失

孝道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人伦关系处理问题。一般定义为以“事父母”为核心,推而广之,包括“兄友第恭,义行天下”,这是孝的延伸。乃至于包括“居处不庄,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不勇,非孝也。”甚至是“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孝的进一步泛化。可见,传统孝道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几乎包括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一切伦理。对照孝道的内容,观察当今青少年的行为举止,很多已经严重背离了传统最基本的孝道,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

(一)家庭方面。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于父母的孝敬是人情的自然回报。孝的本义就是指子女能善事父母,《说文解字》称:“孝,善事父母者也。” 事亲内涵又是多层次的,具体包括“养亲,尊亲,无违”等方面。1.养亲:“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可见,在“善事父母”里,最基本的又是养亲,即赡养父母,这是做子女的起码义务。当今物质条件的改善,对于青少年来说无须养亲,相反的是,如今父母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孩子几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父母的包办,不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回报,反而产生了反作用。过惯了娇生惯养生活的独生子女,久而久之,导致他们根本不懂物力维艰,饭之不易,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严重依赖父母的习惯。空余时间,从不分担家务事,爱与富裕家庭攀比;没钱就要,要不到就闹,有的以离家出走、殴打来威胁,甚至还出现了弑母的惨剧。2.尊亲:所谓尊亲,即对父母的尊敬。如果说养亲是从物质上对父母的供养,那么尊亲则是从精神上对父母的孝敬,这也是人之为孝的明显标志。“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相对来说,精神的孝养显得更难得,更可贵。“养可能也,敬为难。”子夏问孝,孔子也说:“色难。”如何尊敬父母,曾子说过“孝子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要做到“孝子之有深爱也,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也就是子女对父母孝养要和颜悦色,让父母身心愉悦,使父母心情快乐,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今天,不少孩子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母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各种愿望。可是,子女却很难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孩子对父母的话很难和颜悦色地言听计从,而是多有抵触,和父母顶嘴、较劲。很少有孩子主动向父母长辈请安,嘘寒问暖,关心父母健康,有的不但不听父母的谆谆教诲反而出现逆反心理。父母为此身心憔悴,却无计可施。3.无违:孝的另一重要表现就是“无违”,也就是顺亲,按照父母的意思办事,不可违背父母的意愿,更不能忤逆父母。“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畜即顺的意思。但并不是说不论对错,都无条件地听从父母,对父母的失误,要适当地“谏亲”,以防陷父母于不义,不“谏亲”也属不孝。不过,“谏亲”也要和声细气,不能斥责或讽刺。时下,不少学生自以为上了中学了,懂的东西比父母多了,便看不起父母,对父母所谓的“无知”,不是悉心劝谏,而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对于与父母不同意见的,更是蛮横地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少与父母坦诚交流,企图以自己的“特权”来威逼父母让步,接受自己的观点。

(二)学校方面。

孝的感情是可以迁移的,通常在家孝顺的孩子,在学校必然表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顺可移于长”,“治可移于官”。子曰:“其为人也孝第,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当然,我们今天强调孝道,并不是为了防止“犯上作乱”,只是为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当代著名作家冰心曾积极主张要教会孩子如何关心父母、爱护父母。一个孩子,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呢?眼下,不少独生子女养成了强烈的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我行我素,品行恶劣,纪律松懈,学习懒散,根本不知道尊敬师长,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或与老师对抗,或辱骂、挖苦、讽刺老师,缺乏感激他人的心理,缺乏孝敬长者之心。在对待集体事物上,部分青少年对集体的事情不关心,很少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耀感。他们对事不努力,对物不爱惜,对人不热情。与传统“孝”紧密相关的是“悌”,所谓“悌”,就是兄弟姐妹,延伸至同辈、同学、同事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关照。做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学校表现就是要团结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当今,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享受的都是父母长辈无私的爱,很少懂得去主动关心别人。因而,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比较严重,缺少必要的宽容心和忍让度,一遇到小的矛盾,不是自我批评、相互体谅,而是指责别人,甚至搬来家长或朋友,导致小事化大,小矛盾酿成大问题。

(三)社会方面。

传统孝文化不是简单局限于对父母的孝敬,而是由亲及疏、由内及外、由近及远,逐步向外推广,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泛爱”。“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之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可见,推己及人,博施于众,义行天下,是孝道的最高境界。当今社会一个严重的现象,便是社会公德的缺失,不少人变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和良心。表现在青少年身上便是不关心学校发展,不关心社区的人与事,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是敬老爱幼,同情弱势群体,而是欺老凌幼,欺软怕硬;乐以助人、大公无私、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爱护公物的少了,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却多了,有的甚至出现仇视社会或与世隔绝的扭曲心理。

以上是青少年孝道缺失三个方面的重要表现,这已经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问题。我们的孝道教育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不要,而是急需要。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校也只抓教学,而忽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忽视对孩子传统美德的熏陶,导致青少年道德存在严重缺失。也有不少人认为孝道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和学校教育无关,这也是错误的。且不说学校的德育本来就应包括孝道教育,学校的孝道教育可以做到家庭孝道教育不能做到的地方,起到家庭教育做不到的效果。

二、青少年孝道的培养

传统孝文化为我们进行孝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我们要善于发掘,继承其积极合理因素,并加以改造创新,以完善我们的德育体系。我们的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写在书本上,除了必要的理论说教,更应该付诸行动,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中亲自去实践,要把孝心变为学生自觉地行动,让孝心伴着孩子一路成长。

(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孝教育,提高学生的孝意识。

可以利用学校的墙壁、楼道、橱窗、黑板、文化长廊等地方,大力宣传孝知识。可以张贴《二十四孝》、《跪羊图》,名人名言,简短警醒的如“孝行天下”、“从小懂得孝父母,长大报国好儿郎”、“百善孝为先”等标语,以此来营造孝文化浓厚的氛围,使师生沐浴在孝文化之中,时刻受到孝文化的熏陶,以达到洗涤心灵、唤起意识、陶冶情操的作用。

(二)发挥课堂德育主渠道作用,开设孝教育课,增强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

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孝教育课程,聘请对孝文化有研究的文科教师任主讲,讲解传统的《二十四孝》、《孝经》、《弟子规》、《三字经》等主要孝文化的经典;了解孝文化发展的历史;认识历史上名人的孝敬故事,如包拯辞官事亲,林则徐性尤孝友,叶剑英、许世友尽孝听母教,陈毅为母亲洗尿裤等。有的学校还可以利用本地孝故事,大力开发“孝德”校本课程。此外,教师在平时也要注重寓德育于教之中,对涉及孝道方面的知识要重点宣扬,不能视而不见或一带而过。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达到潜移默化的孝道教育作用。

(三)开展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孝文化。

学校可以依据自身实际,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孝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以孝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家长座谈会、讲座等。利用特殊的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开展“学会感恩,孝敬父母”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每星期学唱一首“孝德”歌;每月出一期以孝文化为内容的黑板报;举行孝德格言征集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名人名言、名人孝德故事,学习身边的孝德故事;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生活的艰辛;还可以利用广播台、晨会、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孝文化教育的宣传,让全校师生人人讲孝道,个个思孝行。

(四)布置孝敬作业,强化学生的孝行为。

学校在学科作业的基础上还要另外布置孝德作业,按期检查,强行对学生进行孝教育,以此慢慢形成孝的习惯。可以布置 “我为父母洗个脚”“我为家里洗个碗”“我为长辈倒个茶”“与父母谈一次心”“给父母写一封信”“给父母送一件礼物”等青少年力所能及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孝德行为和孝德习惯。

(五)重视孝行为测评,激励学生的孝行为。

学校要对学生的孝德作业和平时涌现的孝行为,进行及时的总结、测评,对好的要表彰,对一些做得不够好的要批评教育。在测评中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可以建立“家校联系手册”,让家长为学生行为进行评价、打分,学生还可以自我打分,再通过班级审核、学校终评,评选诸如“十佳孝星”、“十佳孝敬标兵”、“孝道明星”等,并以此作为学校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孝行,让学生在快乐的真善美中成长。

(六)大力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奉献。

孝的原始动力便是感恩,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懂得感恩,感恩父母养育了我们,感恩长辈爱护着我们,感恩阳光雨露滋润了我们;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的热情友善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听“励志报告”,写感恩标语、摘感恩格言、写亲情作文等活动,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奉献,对人友好,对事热情,才能积极乐观,关心国事,乐意助人。

对于孝道教育,不少学校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开始实施,有的已成功摸索了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孝道教育模式。其效果反映普遍较好,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极为赞同和感谢学校。学生经历了孝文化的熏陶后,学会了宽容、感恩、报答、奉献。增强了对自己、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责任感。在家里,不但孩子学会了自立,还能积极帮父母做家事,开始问候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能主动为父母分担生活、工作上烦恼,主动与父母沟通,还会说一些关爱的话了,父母省心了,家庭和睦了。在学校里,学生能主动向老师问好,对老师有礼貌;能认真听讲,认真做作业,遵守纪律,虚心听取老师的教诲,真诚接受老师的批评;主动分担班级工作,学习成绩也上升了,学校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多了,打架斗殴、迟到、逃学等现象少了。在社会上,学生能尊老爱幼,遵守社会道德和公共秩序,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活动,献爱心,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三、结语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5

【关键词】孝道教育;教材;写作课;国学经典;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67-02

高中阶段正是人生思想转变的重要阶段,作为老师如何在这个阶段给他们正确的人生引导,颇为重要。

教书育人,在德育工作上,我觉得孝道教育最为重要。孝道教育,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回馈父母。它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唯有对生自己、养自己、为自己付出最多的父母生起感恩之心,也才有可能推而广之地对培育自己的老师、身边的亲朋好友、生命、一切美好的事物,甚至于对生活中的磨难,生起感恩之心,从而构建和谐美好正确的世界观。

中学生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懵懂期,在信息化社会,他们接受的思想比较杂,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会带给他们坏影响。而且独生子女多了,父母的过分溺爱反而使孩子缺失了这份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所以在中学阶段的孝道教育尤为迫切!

作为语文科任,不可能特地开设一节班会课来展开孝道教育。我的观点是,平时善巧方便,善于见缝插针,善于扩展延伸,融入深情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共鸣,使其有所感悟。

这么多年的教学,我不仅努力利用课本中的孝道篇章,还在写作课上有意识地把孝道教育融入其中。不仅倡导学生课外诵读国学经典中的孝义篇章,还言传身教,把自己如何尽孝的事例与学生分享。

一、教材中的孝道教育

讲友情、爱情篇章时,引导学生感悟其真挚情感的同时,我会顺便跟他们交流择良友、良偶的基本条件。我告诉他们,如果一个对父母不孝的人,他有可能会对朋友、爱人不忠。他连最爱他、为其付出最多的父母都可以背叛,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背叛你呢?

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引导他们,孝道其实还是“珍爱自己的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史铁生在遭遇重大变故后,想了结生命,他的母亲费尽了心血来挽救他。是伟大的母爱唤醒了他的灵魂。生命不是个人的,不能自私地选择轻生,抛弃双亲并让他们来承受你自私的恶果,情何以堪!

上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我让他们找出文中最能触动心扉的句子。大多数同学找到了这两段话:“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我再让他们用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去朗读,请同学范读,我范读,最后再齐读。在反复融入情感的诵读中去体会每个人心中那份对母亲的感情,引起共鸣。读后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学生总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切身实际去谈理解。

最后我也满怀深情地回忆起我的妈妈当年失去姥姥时的情形。时隔多年,当年的妈妈也已经荣升为姥姥了,可我依然能感受到她对自己已故母亲的思念。

上卡夫卡《变形记》时,批判完文中人性异化后,我让他们联想现实生活中,人异化为非人的现象。当时有个学生说到了“久病床头无孝子”这一现象,我又趁机讲了几个类似的例子,勾起了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谈自己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当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批判这一行径,又有些学生感慨,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其实就在身边。最后我总结批判这些忘了亲恩,冷漠置父母于不顾的“非人”行为。

上孝道美文《陈情表》时,在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同时,也抓住其真挚孝情感人至深的特点,让学生多种形式声情并茂反复诵读,感受其对祖母的情深意重的报恩之情。我自己也挑出三处语句融入深情范读。范读完,我发觉学生已经被这种至诚的孝心感染了。为继续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我特别设置了一段配乐配画面的朗诵来结束对全文的学习:

“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教你做人的道理。所以……所以当他们有一天变老时……当他们想不起来或接不上话时,请不要怪罪他们!当他们开始忘记系扣子、绑鞋带;

当他们开始在吃饭时弄脏衣服;当他们梳头时,手不停地颤抖。

请不要催促他们,因为你们在慢慢长大,而他们在慢慢变老……

只要你在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的心就会很温暖。如果有一天,当他们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请你们紧紧握住他们的手,陪他们慢慢地走。就像……就像当初,他们牵着你的手一样……

朗诵终了,学生的眼中已闪烁着泪花。最后,我再适时地提醒学生:“同学们,学完这一课,老师想提醒大家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别等到父母已经离开了我们之后才来后悔,请及时行孝!”

二、写作课的孝道教育

每次接手新生,我的第一次作文都会围绕“孝”来出题。如:“爸妈,我能为您做――”让学生为题目填空,并写作文。如以“孝心”、“孝道”、“孝顺”等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写完了作文后,才发觉自己为父母所做的实在太少,而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实在太多。

讲评时,诵读学生写得好的段落:

“当我们在几十年前呱呱落地的时候,我们的一声啼哭,催开了爸爸妈妈的笑脸,从此寒来暑往,爸爸妈妈用他们无微不至的爱,浇灌着我们生命的花朵。要知道你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你的一点帮助,一句提醒,都会在他们心中引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多少烦恼和痛楚,都会在你一点一滴的关怀中烟消云散!”

“春蚕到死丝方尽,母爱如蚕,是游子临行时密密缝制的衣衫,如此厚重却又平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子孝如光,是照进父母心田里的温暖,如此随性却也庄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天下子女哦,莫要等到亲不待时再留下悔恨的泪滴”……

赞扬学生的这种情感体悟,孝心可贵,这些真情实感的文句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思索感恩之后,提醒他们要思索如何报恩。在这之后,我又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报恩从现在开始,从生活小事做起。事后再针对此事写一篇作文,要求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或父母的感想。(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批改这篇作文时,我感触良多,庆幸自己布置了这一作业。有个学生他决定当一回“妈妈”,学着妈妈,六点起床准备早餐,煮开水,扫地,洗地板,洗茶杯……妈妈上班的累他无法体会,但妈妈一天所干的家务活,已经把他累得够呛,晚上连胳膊都酸得抬不起来。文中他写了自己的体悟“麻木的心到现在才体悟到母亲的艰辛。才体悟到自己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享受,是建立在父母任劳任怨不计回报的痛苦付出之上。而当我为他们做了一件极小的事,他们竟夸张到受宠若惊,感激至极 。他们的反应让我更觉得惭愧!今年我已经20岁了,爸妈都五十出头了。时间的飞逝催促着我,报恩该从现在开始,及时行孝,慎勿拖延……”

也有帮忙洗地板的学生:“当然,我也体会到了妈妈平时的苦和累。想起平时我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行为,可真惭愧啊!今后我一定要体谅我的父母亲,多帮帮他们干些家务活儿。 通过我第一次帮妈妈扫地,终于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我们的国家从此走向繁荣富强,不正是大家用一双辛勤的手带来的吗?”……

这则作文的点评时,我倡导学生每天回家都得帮忙父母做事,在生活中多实践多体会,多感受他人的辛劳,也才能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而对生活能思索、善体悟,写出的文章也才有深度,对事物的看法也才有正确的见地,其实这也相应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孝道亲情

孝道教育工作上,重读国学经典是非常有必要的。全国政协委员、民政部原副部长李宝库曾指出,“国学热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李部长尤其强调了弘扬孝道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他呼吁,孝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但要进家庭,还要进入幼儿园、学校和社区;要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孝亲敬老的故事;先讲孝道后讲智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弘扬孝道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把孝道教给孩子,是广大教育者的伟大使命。

中华历史传统文化是把孝道教育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可看国学经典之《三字经》,“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把孝道教育放在首位。古人认为,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要,因为知识总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在不断地变化着,时间空间变了,知识就老化了。但“孝悌”是万古不变的大道,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就有孝悌关系存在,这个教育的原则就不能变,教育就必须首先教孝、教悌。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也就是增长见闻觉知,这是第二步次要的事。如果第一步的孝悌没有打好基础,后面的知识传授古人宁可不进行。我们读读《论语 学而篇》中孔子的话就清楚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发挥出来就是清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言行谨慎,要讲信用,要有博爱之心,要多亲近仁德之人。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学文再搞知识的传授和增长见闻觉知。

所以,传承孝道,不要忘了我们自己国家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因此我提议我们学校语文组印发国学经典资料,每天让学生诵读。《弟子规》、《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里面都有关于孝道的阐述和要求。

上语文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上课钟敲响后,科代表立刻带读国学经典段落,每次课前仅占用点名的时间,花几分钟诵读。学生诵读的同时,我进行全班默点名,点名、学习两不误,也不耽误正常的教材教学进程。

一开始学生读得漫不经心,摇头晃脑,对其中的一些要求还嘲笑不已。对国学经典很不屑,针对这种现象,我特向班主任借了一节班会课,利用班会课播放了国学专家陈岳老师的讲座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后,深有感悟。我再让他们谈观后感,他们的结论是:该理性地传承经典,不应该丢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高三前,我上的每节语文课一直坚持让学生诵读。一段时间后,我在学生的作文上经常看到学生能引经据典,不仅对印发的国学经典资料相当熟悉,课外学生也有兴趣阅读这类经典,延伸扩展了知识面,对中国文化的历史也比以前了解得多。而相应地,学生作品的思想深度,对人对事的看法也得到了提升。

在高一、二举行国学经典知识竞赛、举行“诵读经典力行孝道”的诵读比赛。以竞赛的形式,鼓励、促使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了解古人的训诫,学习古人的孝道,让孩子在诵读中养成中正静定脾性,吸取传统文化中有益的精华。

四、言传身教的孝道教育

德育教育上,我觉得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用教师的良好道德践行感染学生。

一般来说,“想把学生塑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样的人。”你想要学生尊重你,你先要尊重他们。那么,你想让学生学会尽孝,自己必须先尽孝。这样,平时的言行也才能真实不做作,以真情实感打动他们,感染他们,深化他们的感悟。

记得有一次我为学生讲解一道诗歌鉴赏题,诗是黄庭坚的《清明》。讲解完成后,我顺便说了些,自己对清明节的看法。我跟学生们交流,我说我很重视清明节,再怎么辛苦也要拖上小孩去扫墓。今年清明节下大雨,山上的草长得比人还高,四野又浸水,孩子还小,我硬是咬牙淌水把孩子背上山扫墓。一开始学生对我的做法很不解,等听我讲述过后,却纷纷赞同。我跟他们说,祭拜先祖是一次很好的孝道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自己的根在哪里,让他知道没有始祖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这边坚守开荒,哪有今天的幸福日子。让他学会恭敬先祖,其实也是传承孝道。接着我还对他们说,在生活中,我教孩子一定得疼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开玩笑地对学生说,我这么做是害怕我的孙子以后讨厌我。生活中言传身教,今天我孝敬公婆,回报父母,子女以后都会模仿。

一次听说一个学生当天生日,晚上准备邀请老师同学办生日晚会。我也借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主张淡化自己的生日,淡化孩子的生日,强化长辈的生日。我想这也是一种言传身教,让孩子自小学会忽略自我,重视孝义。学生听后竟然取消了当晚的生日晚会。

每年父亲节母亲节前夕,我都会提醒孩子,该花心思让父母高兴高兴,最后还不忘叮咛,孝行在日常,不要等节日才记起。

虽然我觉得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私事太多地与学生交流,可是在合适的时机,我还是会跟他们交流我自己对长辈的满怀深情,自己回报长辈的一些事例。古人曰“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我从未虚假捏造,真情实感,方能慢慢感染着学生。

百善孝为先,作为教师,面对一群青春期懵懂而又敏感的孩子,引导他们行孝,培养他们的孝心,自觉任重道远。以上仅是我作为语文科任根据平时的实践就孝道教育进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最后我想呼吁的是,“教书”别忘“育人”,别把德育教育扔给班主任,德育工作该如何开展是值得每个科任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林.怎样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班级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7(2).

[2]龚巧云.心灵内求 文化外用――中国传统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之家,2008(4).

[3]甘仲国.对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很有必要[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6.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6

伟勇老师是一名达斡尔族摄影家,中国总裁培训网商学院讲师、中国管理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多幅摄影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大奖,并被选送到多个国家展出。1988、1989、1991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艺术摄影十佳”称号。摄影作品《清幽》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摄影)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曾被中国记协林业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洪桐奖”。

伟勇老师从2011年9月至今一直担任内蒙古老年大学摄影班指导教师。每个学员的年龄、文化基础、社会阅历等各不相同,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有高低,对知识的接受也有快慢,他们同在一班,对课程的要求和进度也不尽相同,因而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做好教学计划,开学第一天,伟勇老师就邀请几位老师和学员一起座谈,以了解学员现状和需求。根据摸底情况,伟勇老师详细制定了一年的教学规划和目标。

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伟勇老师灵活地调整授课方式,采取分组教学、分别指导、集体观摩、共同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听得懂,记得住,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身体好些稍年轻的组成下乡组,身体状况欠佳的年龄大的组成静物组,其他学员组成人物(儿童)组。每个组实习之前他都要作详细的布置,讲清拍摄的注意事项以及实习的目的。下乡采风组的学员和老乡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每一次都会拍大量的片子,有浓厚气息的乡村风光,有自然拙朴的农家小院,也有热情憨厚的老农……下次再去的时候,一沓沓被精选出来的照片一一送给了老乡们。

静物组的学员要各自准备拍摄道具,考虑构图与用光,如何更好地表现出质感。儿童组的学员则利用自身优势,各自的孙子、外孙成了他们最好的模特儿。讲授摄影理论,分析优秀摄影作品的拍摄环境与技巧,外出实习拍片,将每个人的习作陈列再一一评比,颁发奖状、奖品……这些都是他的教学片断,连在一起就成了一本很有分量的学员作品集。

第一学期,伟勇老师提炼出5步快速制作幻灯片方法,并给学员布置大量的作业,来完成单张幻灯片的创意制作。在初学幻灯片制作时,有几个学员顾虑重重,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摸过电脑,压力很大。在伟勇老师的热情鼓励和细心指导下,学员们相互学习,提高很快。尤其是几个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员学会了幻灯片制作后,非常激动。这也使第一学期的摄影展颇具特色。

经常组织大型讲座也是一种颇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举办“摄影名家”大型系列讲座,邀请李世文、任志明、高雪峰、谢建中、刘昕、牛志明、杨宝林、崔永洪、刘永生、刘沙力、乌兰珊丹十一位摄影领域中的名家为学员讲课,与学员分享他(她)们奋斗几十年获得的宝贵经验和一路走来的艰难历程。通过交流,学员们收获颇丰。

实现学员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老年大学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伟勇老师积极引导学员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老有所为。有不少学员兴奋地谈到,通过学习不但学到了摄影技术等,关键的是找到了感觉,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人生价值。现在有不少学员通过学习摄影,为他人拍片找到了一种快乐,还有不少学员开始想到要做回忆录、社会老照片的收集和整理、做家族老照片集、各种相册、画册、贺年卡等。这种价值需求尤其是对中老年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要素。否则,就摄影论摄影不会产生这种巨大的热情和动力。

谈到老年摄影教学,伟勇老师讲到:“我把这些事情当作项目来运作,起初或许有一个漫长的阶段,需要默默地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当,思路开阔,就会逐渐看出这些项目的潜在价值。”为此,他主动放弃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范文

孝道文化讲座总结篇1传承孝道特色立校特色一、立足实际定课题,传承孝道抓特色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