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的概念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6 15:11:38浏览:517

生态经济的概念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1

2007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林下经济”这一概念。4月29日,温总理在听取了原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同志关于2007年春沙尘暴情况及林业工作的汇报后,做出6个方面的重要指示,再次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2 林下经济的概念(狭义)

在近10年的林业发展实践中,人们对林下经济的概念尚未有科学准确的定义。有研究者认为,林下经济,就是一种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的循环经济;有研究者认为,所谓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林下土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张连翔认为,林下经济的概念是:林下经济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在林冠下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动植物和微生物(菌类)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的生产与经营系统。

对林下经济的概念有不同的定义,反映出用一段简短的文字来概括我国蓬勃发展、类型多样的林下经济很难,这由新兴学科发展的初始阶段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尽管如此,我们对上述定义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在文字上的表述虽然不同,但其本质并无明显的区别。它们实际上是代表了各地区的实践者在发展中对林下经济的不同见解,也正是这些不同的认识,促进了林下经济内容的进一步丰富。

3 林下经济概念的外延

3.1 林下经济概念的局限性

从林下经济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其本身具有很强的部门局限性,主要是从林业角度出发,忽略了大农业的果树、茶叶等经济特产林木。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晚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林权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集体林权制,即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它包括:《土地改革法》规定的分配给农民个人所有的通过合作化时期转为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

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种植、培育的林木;集体和国有林场等单位合作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四固定”时期确定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森林、林木、林地 ;林业“三定”时期部分地区将国有林划给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且已由当地人民政府发放了林权证的。 二是没有考虑到大农业的果树、茶叶等经济特产林木也属于狭义的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很多林下经济的典型实际就来自柑桔、苹果、梨、桃、核桃等树下的养鸡、鸭、鹅;养羊、猪等事迹。三是林下经济涉及的部门多如农业、畜牧、水利、经管、交通、财政、环保、质检、工商等部门。四是林下经济近几年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经。

3.2 林下经济概念的新理解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hm2,森林面积15894.1万hm2,截止2012年,已将1.78亿hm2、97.8%的集体林地承包到农户,使4亿多农民直接参与森林培育并从中受益。根据30个省的不完全统计,2011年林改地区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为6435元,其中来自林业的收入为1203元,占总收入的18.69%。2012年全国林下经济的产值已经达到2081.61亿元,参与的农户达到了5700万户。其中林下经济获得的种植业收入大概是1189亿元,林下养殖业是597亿元。另外是森林景观的利用,像森林旅游的收益是97.19亿元。林下产品的采集加工收益是197亿元。实际上林改县农民来自林下经济的收入是人均367元,大概占到林业收入的30.5%。因此,笔者认为,林下经济应该称为林果循环生态经济。林果循环生态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以林果地资源为依托,以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为目的,以科技为支撑,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及果树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林果下土地资源和林果生态环境空间,有目的地通过林果下合理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森林及果园景观应用等方式进行立体生态循环生产与经营,不断拓展林果业经济的发展领域,使林果地的长、中、短期效益相得益彰,增加林果地附加值,构建出一种多种群、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多效益、低投入、高产出、高效、健康、持续、稳定的生态林果业发展模式,进而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2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关系

一、研究背景简介

自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如废弃物、噪声、农药、大气等污染危害、能源稀缺的潜在危机、淡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严重、森林和草地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全球变暖等环境和生态问题成为世界性议题,特别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儿・卡逊于1962年发表的著作《寂静的春天》,唤醒了二十世纪以后的人类绿色关怀和绿色意识。伴随着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冲突日益尖锐,人们最初提出“绿色经济”的思想,试图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环节应对环境和生态危机,例如201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与环境、生态的联系日益密切,“绿色发展”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中国首次把“绿色发展”提到“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笔者查找目前已有的文献,发现尽管两种理论的单独研究较为丰富,但未找到关于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二者关系的直接研究,已有的资料大多将二者等同于一个概念,或者等同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本文试图清晰梳理“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准确界定二者的内涵与关系,从而有助于后来者的研究,以及更好地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现实价值。

二、概念解析中的比较

绿色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颜色,是很多种类植物的原色调,最多见于万物复苏的春天,象征着清新的自然、友好的环境、带有活力的生命以及宁静舒适的生活等。中国学者黄志斌先生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分别从感性直观、知性分析和理性综合三个层次来阐释绿色的内涵;首先将感性直观中关于“绿色”的视觉性、联觉性、象征性认识综合起来,其含义;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绵延的生命;其次从优先考虑环境属性的角度阐明了“绿色”知性分析的含义:节约、回用、循环;最后在感性直观、知性分析含义的基础上,厘清了“绿色”的哲学意蕴;生生、协变、臻善。“绿色”概念既有其直观感性层面的表象含义,亦有其技术应用层面的本质规定,还有其深藏的哲学意蕴,而这就是本文中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内涵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决定了这两个概念在本质上的相通性。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大卫・皮尔斯等发表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式”。目前世界组织和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颇为丰富,总体上都认可绿色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形式,例如中国学者刘思华认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另外绿色经济的目标可概括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增加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最终改进人类福祉其特征可简单概括为能源低消耗、资源高利用和可持续状态等:具体内容包括可再生能源、绿色建筑、绿色工业、绿色技术、清洁交通、水资源管理、废弃物管理、土地管理等。

尽管研究生态与发展关系的问题很早就是人类思考的热点,但“绿色发展”概念最早只能追溯到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里,并且只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通俗性代称,其要义是通过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的革新,解决人类正面临的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困境,也就是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的相关理论较为分散,以致于有多种名词的提法,例如一些国家倡议的绿色增长、绿色经济等观念,等同于广义上的绿色发展概念。但国内外学者在提及绿色发展概念时,均重点强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终极目标都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增进人类福祉。不过绿色发展从最初关注的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生态可持续性,一定程度上与绿色经济的概念相吻合,随后逐渐扩展为如何整体构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自然和社会系统。结合国内学者的研究,其内涵可简要概括为原则上强调人、自然、社会的一体性;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的制约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增加人类绿色福祉;具体内容包括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政治发展、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社会发展五个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统。

三、二者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之间二者的理论来源、价值目标、评价指标、演化历程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存在着共通之处,但其侧重点又有着细微差别。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全球生态环境却进一步恶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质量的关系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和脱钩理论成为绿色经济的理论基础。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恶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即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脱钩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不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即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资源利用等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则呈脱钩关系,反之,则呈耦合关系。因此绿色经济的侧重点在于关注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的直接关系,并从经济层面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关于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自17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已经开始关注,例如英国学者威廉?配第指出劳动创造财富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这是要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由此可见,绿色发展与绿色经济的理论源头基本一致,但早期学者的研究不单纯是从财富增加的视角思考问题,也不局限于经济学领域,尤其是随着人类绿色意识的觉醒和发展理念的转变,人类的绿色发展延伸至人口学、生态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绿色发展的理论基础亦来源于众多学科理论的交叉分析。

其次,尽管绿色经济与绿色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但其侧重点略有差异,“绿色经济”期望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生态和环境,更多注重经济系统对自然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经济、自然与社会系统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发展的价值目标要远远高于绿色经济,不偏重于经济系统,而是要经济、自然、社会系统三者整体协调,共同发展。换言之实现绿色发展也是绿色经济的目标追求。二者目标的细微差别亦导致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目前国外未有明确关于绿色经济或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的欧美发达国家均是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一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展状况,例如瑞士最早创建了瑞士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M0NET),涵盖了健康、收入、社会治安、生物多样性、能源消耗等多项指标,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的各个方面,整体而言,这个指标体系更符合绿色发展的内涵要求而中国自2010年开始每年中国绿色发展指数,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经济增长绿化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方面,全面评估中国各省市的绿色发展情况。另外,我国学者建立了实证研究中的绿色经济评价体系,例如学者张雪花、张宝安提出“以碳产出水平、碳排放水平、低碳资源、人民生活等四大方面为准则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绿色经济。综述所述,虽然二者的评价指标存在众多重叠的地方,但绿色发展涵盖的范围依旧大于绿色经济,而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最后,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相关理论,绿色经济和绿色发展观念的诞生,最早一定是源于人们对于技术进步、工业发展带来的生产力飞速发展进程中导致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危机的反思和觉醒。起初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生产力发展、物质财富增加、经济基础充实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即绿色经济层面的思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的水平,对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思考点不仅仅重点停留在经济系统对自然、社会系统的影响上,而是开始研究经济、自然、社会三个系统之间如何实现和谐、均衡、协调、统一及共赢的发展。因此,将绿色经济视为绿色发展的起点和组成部分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结论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3

内容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目前存在的低碳经济定义,找到各种定义的共同点,给出低碳经济的定义,从五个方面对低碳经济的内涵进行了说明,整理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定义,分析了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异同。

关键词:低碳经济 定义 内涵

低碳经济的定义与内涵

(一)低碳经济的定义

《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低碳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学者庄贵阳(2005)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鲍健强(2008)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刘细良(2009)强调低碳经济是人类对经济增长与福利改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一种理性权衡;是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是一种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可持续经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是信息革命之后的新能源革命。金乐琴(2009)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一致,与当前大力推行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有密切联系。

尽管学者们对低碳经济定义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但各个定义所包含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认为低碳经济定义可概括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1.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也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问题。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地表将变热,由此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

2.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低碳经济的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经济革命。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这场能源经济革命的基本目标是努力推进两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以高碳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二是由高碳型黑色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与无碳型绿色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

4.低碳经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控制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主要途径有四条: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目前,这四条途径都存在着明显的技术瓶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和创新。没有技术创新,低碳经济不过是人类的一个“美好幻想”。

5.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工业社会发展初期,使用的能源全部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高碳能源,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可称为高碳经济。随着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不断认识,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反思,人类逐渐认识到要摒弃18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与高碳经济的比较见表1。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辨析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

1.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目前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一般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作为操作准则,简称为“3R”原则。减量化原则,即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在经济活动的源头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使用物品,避免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再循环原则,即废品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是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特征。

2.绿色经济。绿色经济目前也没有公认、确切的定义。通过搜集、比较各种定义,笔者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从这个定义上引申,绿色经济有两种涵义。

第一种涵义是指经济要环保,即要求经济活动不损害环境或有利于保护环境。例如,钢铁、造纸等行业,用落后的方式生产是高排放的,因而不是绿色经济;而用清洁技术生产,就属于绿色经济。第二种涵义是指从环保要经济,即从环境保护活动中获取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环境保护可以成为经济利润的一个来源。例如,新能源开发、绿色食品研发等活动,可以带来新的利润。

以上两种涵义分别强调了绿色和经济两个方面,它们的共同点是同时追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生态经济。关于生态经济目前存在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二是生态经济强调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就如生态系统一样是密闭循环的,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以及能量守恒。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来看,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各国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仅是一种趋势。

(二)低碳经济等概念的异同

1.低碳经济等概念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产生的根源相同。现代工业社会既是一个技术发达、经济腾飞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现代工业发展引发出严重的环境危机,不可再生资源的匮乏和枯竭、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短缺、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酷事实,迫使人类不得不反思和重新审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开始关注环境,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都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

理论基础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并不单纯地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交叉边缘性概念,具有综合性特征。外部不经济理论、生态大系统理论、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原理、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概念重要的理论基础。

技术手段相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宏观技术手段和微观技术手段。宏观技术手段是构建生态产业园区。生态产业园区是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多种产业,按照物质循环、生物和产业共生原理组织起来,构成产业链和产业网,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微观技术手段是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以环境可接受的方式处置残余的废弃物。

最终目标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追求的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低碳经济等概念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视角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要求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主要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关注的是提高生产、流通、消费领域所有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所有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其中包括碳排放量的最小化;绿色经济强调关爱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注重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和地球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

可操作性不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可操作性存在很大差别。低碳经济的涵义最为具体―降低碳排放量,最具有操作性;循环经济提出了“3R”原则,因此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涵义较为宽泛,没有说明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仅根据涵义不能确定如何实现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

所属的层次不同。根据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各自研究的视角和可操作性,可以将这四个概念进行如下结构性定位:绿色经济最不具体,研究的范围最大,为最高层次的概念,包含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次之,包含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并列并有一定的交叉,为低层次的概念(见图1)。

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不完全相同。低碳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减碳、碳交易市场、碳税、低碳技术和低碳经济政策等。循环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农业循环经济、工业循环经济、服务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区等。绿色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绿色GDP、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绿色金融、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生态经济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经济区、城市生态经济、农村生态经济等。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研究的领域与其他三个概念研究的领域差别较大。

参考文献:

1.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环境与资源,2008(3)

2.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

4.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4)

5.刘细良.低碳经济与人类社会发展[N].光明日报,2009(4)

6.金乐琴等.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022-02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三低”(即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为了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经济体系只有很少或有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到大气层中,才能使经济体系的“碳足迹 ”接近或等于零。这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开发以及追求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GDP) ,要求人们创新核心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转变产业结构和制度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实际上,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其2003年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被正式提出来的。该文件提出了要在英国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其具体要求是在2050年使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的基础上减少60%。“巴厘岛路线图”的达成则进一步表明了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在不断深入,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上的关注和认可,低碳经济这个理念迅速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低碳经济是对碳经济的超越,提出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气候变化和环境损害。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2007年报告》( IPCC) ,人类活动特别是使用化石燃料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第三,现有的碳经济对能源的巨大需求。第四,碳经济限制了市场、政策、体制功能的发挥。第五,新能源的使用成为大趋势 。

二、生态经济

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被认为是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最早倡导者。其分别在1965年和1966年先后发表了《地球像一艘宇宙飞船》和《未来宇宙飞船地球经济学》两篇文章,首次从经济发展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地球容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奠定了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的思想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他在该书中倡导用市场经济体制控制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协调消费品的分配、资源的开发利用。此后,生态经济学在西方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1982年召开的第一次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跨学科国际学术会议标志着生态经济学的诞生。

三、循环经济

受鲍尔丁的启发,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和克里・特纳在《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循环经济”的术语。1994年9月德国政府颁布《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该法于1996年10月开始实施,这是发达国家第一次就发展循环经济立法。与此同时,日本也开始了循环经济社会实践活动。德国和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最早、水平最高、法制最完备的两个国家。20世纪90年代末,循环经济的概念和理论开始进入我国并被广泛使用。国内最早的循环经济定义为: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少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2000年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法》已颁布实施;国家先后在全国推动了大批包括区域、行业、园区、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

四、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首先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大卫・皮尔斯在其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的蓝图》中被提出来的,他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绿色经济的发展既是对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层次改革,又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的“先污染,后治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8年10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启动了全球绿色新政及绿色经济计划,旨在使全球领导者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不是增长的负担,而是增长的引擎。在全球能源、粮食和金融等多重危机的背景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并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新的趋势和潮流。

五、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上述几种类似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充斥在媒体和大众的视野,造成了一定的混淆。其实,它们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的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生存危机后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生态经济,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过程。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循环经济则是支撑低碳经济、通向绿色经济、实现经济活动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讲,他们都是旨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一脉相承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我们来说,辨析这些概念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响应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或者低碳经济,重要的是认清楚这些经济模式的目标,并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的转变来建设我国的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低碳经济――中国用行动告诉哥本哈根[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

[2] 袁丽静.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6):157-160.

[3] 赵惊涛.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132-138.

Analysis of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nd the other similar concept

ZHOU Dong

(County party school ,Yucheng CPC committee,Yucheng 476300,China)

Abstract: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the global climate warming is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pose a serious challenge in the background, as compared to previous economic cycles of economic,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green, it is necessary to low carbon economic peculiarities especially low carbon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green and analysed.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必要性;发展趋势

在经济发展越来越快的21世纪,生态圈由于人类的发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和能源的过度开发使得整个生态圈承受着超负荷,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敲响了警钟,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类不得不采取措施维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建筑业,城市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每年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土地,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建筑领域延伸的结果,既要保证建筑可居住性和舒适度,又要最大限度进行能源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由于绿色建筑而渐渐发展的绿色建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人类的生活之中。

一、绿色建筑经济的含义

绿色建筑经济是建立在绿色建筑之上的,绿色建筑是生态学和建筑学结合而生的产物,因此也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著名建筑师保罗•索乐瑞将建筑设计的过程与生态学的知识相结合,提出建造一种既能满足人类居住需求,又能保证在建造和使用周期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最大程度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因此,在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上,绿色建筑的难度相较于普通建筑而言都相对较高。由于绿色建筑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技术难度较大,在很多国家的普及程度都不是很高。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也不算非常发达,距离部分发达国家来说有一定的距离。但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提高,绿色建筑的实现程度也有所提升。

二、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面对当下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能源日益减少的严峻形势,人类不得不走向可持续发展这条路,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因此,节约资源和能源十分关键。绿色建筑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节约能源,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绿色建筑经济的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契合的。人类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城镇化的不断扩大,建筑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传统的建筑业对于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能源消耗也非常巨大。但绿色建筑经济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建筑业的发展所导致的生态问题,既能够满足人类的发展又可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因此,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绿色城镇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类的发展,城镇化范围的扩大也是必然趋势,为了避免城镇化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度破坏,必须保证城镇化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经济对于绿色城镇化的发展十分有利。建筑群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城镇发展的环境和载体,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才能最大可能减少城镇发展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能源的消耗。从建筑方面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自然也能够做到绿色发展。而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一批诸如新能源开发、资源循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绿色城镇发展。

(三)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必要渠道

绿色建筑经济结合了生态学知识,所呈现的建筑将会完成人类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通过工程师科学专业的设计和规划,绿色建筑将会具备舒适的居住、节能、减排以及智能功能。与传统的建筑不同的是,绿色建筑将会做到最大化与生态环境的结合,让人们能够居住在一个充满生机与绿色气息的环境之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科技进行整个建筑的能源再利用。同时这些技术也能够洁净空气,让人们的居住感受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在舒适度、安全性、生态性方面都能够得到质的提高。

(四)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有效途径

绿色建筑经济概念的提出就是由于建筑业对于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引起了质疑,因此提出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新型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基于减少能源消耗的根本目的进行设计,利用最新的能源回收再利用技术,将整个建筑建造成为一个大型的“资源再利用工厂”,结合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将建筑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界本身的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等。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让节约自然资源和打造舒适居两者相辅相成,从根本上解决过去传统建筑业对于资源的浪费和自然界的破坏问题。与此同时,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带动一批节能产业的发展,形成节能环保的良性循环。

(五)推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式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和推广,这种新型的人类居住方式将会彻底改变人们的观念,绿色发展的概念将会随着绿色建筑深入渗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之中,对于自然界生态圈的保护以及自然资源的节约将会成为人类的共识。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才能最大程度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他的绿色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兴起,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三、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的主要居住场所

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将自然而然地成为人类居住、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当下绿色建筑的发展受限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层面的较高难度,随着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将更大程度得到普及和优化,成为未来城市建筑发展的主力军。

(二)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业内标准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带动整个绿色建筑理念的完善和发展,绿色建筑理念将取代传统的建筑理念成为整个建筑业的新标杆。目前,在我国相关政策的明确要求下,许多企业已经保证了新建设开发的新楼盘的节能性,未来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这一标准将更加严格,以保证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与地区特色相结合

由于一些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原因,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还不够发达,随着技术上的成熟,绿色建筑经济将取代传统建筑经济。在设计方面,绿色建筑的设计发展趋势是与地区生态特色进行结合,比如我国西部较为干旱,绿色建筑的设计将会着重抗旱绿色植被的添加。而对于沿海地区,绿色建筑的设计可能更多地注重防潮的方面,结合海边植被的特色进行设计。

(四)绿色建筑经济将带动一批节能绿色产业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及管理部分都以节能为基本保证,因此,节能减排技术将会随着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而得到快速发展,绿色产业也会由于市场的需求扩大而得到兴起和发展。

四、结束语

绿色建筑经济既满足了人类发展生活的需求,也完成了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任务,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绿色建筑作为新兴产业,在生态环境的维持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发面都有其发展的必要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其发展前景必定愈加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尧,文卉卉.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4)

[2]侯建平.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3]刘玲玲.浅谈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J].中国外资,2012(09)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6

地球的生物资源枯竭的越来越厉害,自然环境处于持续恶化之中,所以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我国企业的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迫切需要改变,同时需要适应绿色的财务管理模式,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可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主要是对低碳经济概念以及我国实行低碳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阐述,对于制约我国实行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再对我国企业的低碳经济的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现状以及问题进行阐述,最后以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对于我国如何实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财务管理给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这对当前低碳以及绿色环保的背景下实现绿色财务管理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1.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能源更新的一个需求,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所以其内在实质就是利用效率同时创建新的能源的结构,追求低碳经济的绿色的GDP,主要在于技术创新的发展观。传统财务管理的活动只是考虑融资,筹资,运营等,没有考虑到碳排放这一因素,没有考虑到经济环保的问题。在当前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企业需要更新旧的观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业务效率,很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到碳排放,能源消耗、环保等的问题。

2.低碳经济下转变财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根本没有考虑环保的要求,同时低碳经济也是财务管理的需要。然而,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企业是理性的经济主体,地球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并非企业的成本因素,对于环保的投入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在这一理论的约束,“理性”企业财务管理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服务,没有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统一的整体成本效益,容易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企业行为。(2)低碳经济对绿色财务管理提出新要求英国在2003年就开始有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意识,所以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概念,同时很多的发达国家也开始纷纷附和,都是为了保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成为了全球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合作的经济模式。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生态成本和资本加入到财务体系中来,这么才能有效的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使得生态的概念可以进入到传统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和决策。当前欧盟已经最先建立好了一个碳排放的体系,可以监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一个完善的检测系统。可以说,在未来世界各国也将陆续开展低碳环保的财务管理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进步,难以计量碳排放的成本,也难以开展低碳投融资决策,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财务管理模型以适应低碳经济的需求。

三、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改革现状

1.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思想不够高

在企业中会计人员的文化层次都不是很高,博,硕士学位罕见,基本企业的会计人员是本科,专科或其他,这种情况势必影响会计核算的质量,这也为实现了绿色环保的会计基础财务管理设置了障碍。目前我国的绿色会计还没有执行和落实,这对于绿色财务的评价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但是我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方面显然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唉,低碳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首先,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来说,技术创新需要很多的资本的投入才可以进行,但是我国的低碳的项目主要还是依靠政府的临时的资金的贷款,或者是国际组织的捐款,显然资金严重缺乏,没有一个稳定的机制。其次就是金融机构支持低碳项目所作的贡献是不够的,很多的银行不支持低碳的贷款或者项目的融资,就算贷款,数量也是非常有限,所以没有办法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没有办法满足低碳经济的资金的研发需求。最后,我国在鼓励低碳经济的做法上面还远远不够。虽然出台了相关的低碳经济的优惠政策,但是显然很多时候都没有得到实施。

3.政府的监管与处罚力度不够

政府作为最大的监督者,需要对那些对于环境破坏较大的使用紫环以及消耗资源较大的企业进行监督,可以让其企业在立项之前就通过政府的监督,环境监测和评估,同时生产过程中一些项目需要受到监督,这是非常必要的。政府主要依据企业提供的环境数据,根据对企业行为的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加以管制或处罚的状态显然很难以满足对绿色财务管理的需求。然而,受限于政府部门本身的能力,由企业政提供的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进而导致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产生对环境污染的博弈,博弈的结果就是政府部门对于轻微的污染环境的企业无能为力,无法得到政府有效监控的结果。此外,现有的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惩罚的法律法规是不够的,从而导致企业的法律成本低,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压力。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

四、低碳经济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1.政府方面

市场经济有一个看不见的手在牵引,所以在促进市场的竞争以及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都有着天然的竞争优势。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如果对于自然资源的孤独消耗的话,那么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于我们的未来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但是这一概念违背了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作为“理性人”在一个更大的概率上企业会选择放弃的绿色投资和融资,从而干扰低碳经济,“市场失灵”就出现了。(1)建立绿色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等方法以及财政和金融工具多种方法鼓励企业实现低碳经济的投资,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管理。政府需要完善低碳经济的会计制度,适用低碳经济下的成本的概念,设置一些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态指标等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创造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文化。当前,虽然环保的概念已经被很多中国人接受,但是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的一直沿用,导致了人民对于财务管理的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文化不会突然改变,所以导致了低碳经济的意识还是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这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的工作。(2)加强低碳经济下的法制建设首先,对于环境保护的法律的建立也非常重要的。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而且还存在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立法和司法的问题,如过于宽松的处罚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于重污染的处罚也很轻,轻视环境污染防治问题;执法不严的问题大量存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中国的环保法律体系,使法律真正发挥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巨大威慑作用。其次,加对于绿色税收的征收需要建立法律依据。很多的发达国家很早就采用了这一做法,很显然,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一做法。通过建立中国低碳化的健全的法律制度,为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3)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政府需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发挥指引以及适当的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可以引导企业转变意识,走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引导居民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最大限度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倡导低碳经济的合作。我国还需要加大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最大限度的改善我国的环境的法律,只有这样才可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同时当前对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很多时候由于环境方面的指标没过关,导致了出口不了的情况。这也是由于我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这一方面的概念还没有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体现的原因。政府还应该建立一个低碳和低碳会计制度审计和监督机制。我国在环保立法和执法明显滞后的存在,尽管政府出台了多项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完全适应实际需要,可操作性差,处罚是不够的,因此需要细化这些法规。例如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如果违反了环境保护的法规就从重处罚等措施。制定一些促进环境保护的优惠的政策,这样企业才更加愿意促进整个绿色企业的发展,实现绿色财务管理就是势在必行。对绿色企业实行奖励制度,增强绿色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在税务方面,对于那些绿色财务管理做得好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的制度,降低其生产成本。同时,给其信贷支持,最大限度的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最大程度的统一化发展。

2.企业层面

(1)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低碳经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绿色财务管理发展的要求,要求企业需要适应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的大趋势,满足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摒弃传统的不考虑环境保护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参与绿色项目跨越绿色金融管理公司的理念被传播到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方法和手段,以推动绿色财务管理的具体经营业务。(2)发展适应低碳财务管理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绿色财务管理的实施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财务,会计等模块,并与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全产业链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进一步整合企业各方面以及财务管理的实施和协调,以满足低碳经济和绿色财务管理的需要,在条件充分的前提应该可以实现全员全程绿色财务管理和绿色运营管理。(3)培植低碳的财务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是在长久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理念。绿色文化是和谐的生态价值观的核心,是追求人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价值观的目的。全社会应当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和风险意识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使他们充分认识保护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培养他们的环保理念和环保管理意识,低碳意识和理念逐渐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全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五、结论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一个全世界都在努力达到的目标。低碳财务管理,是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传统的财务模式忽视了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成本,这很容易导致对于环境的随意破坏以及自然资源的浪费的现象,环境污染的行为使得财务很难以统计碳排放的成本,也很难进行低碳化的投融资决策。所以发展低碳经济下的财务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策略:政府方面,建立绿色财务管理的制度环境;加强低碳经济下的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监督作用。企业层面: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满足低碳经济对财务管理的要求;发展适应低碳财务管理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培植低碳文化;提高企业实施低碳财务管理模式的能力。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7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理论基础 经济学价值

人类在数千年的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经济显著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终于意识到人们在人士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却对整个世界带来了灾难性的不可逆转的改变。新世纪以后,低碳经济的概念被提出,全球范围内对此以一种惊人的一致态度,使其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当前的低碳经济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尽管有一些尝试,但是并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实践活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一、低碳经济概述及理论基础

低碳经济的概念于2003年提出,当年,英国的首相布莱尔在白皮书中称英国到21世纪中叶将成为低碳经济国家。联想到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地,以及伦敦被称之为“雾都”,这一概念又英国首先提出也不例外了。书中称,低碳经济是节能减排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研究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巨大财富之间的平衡,但是却没有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英国的低碳经济理论是片面的、有缺陷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磨灭这个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其并不是凭空创造的概念,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基础的。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之一。可持续发展尽管在我国当前处于指导性政策理论的地位,但是其实这种理论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诞生了。人们在彼时就已经开始思考人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联合国环境发展委员会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其次,循环经济学理论。从某种程度上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类似,但是二者还是不同的,可持续发展比循环经济的范围要更广,循环经济特别强调物质的流动性。循环经济指的是力图使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真正实现循环式的流通。

二、低碳经济的经济学价值所在

首先,低碳经济能够极大缓解当前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有人可能认为,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矛盾不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恰恰相反,其完全可以放置到经济学的范畴内进行考量。例如,利用低碳经济理论,就可以极大限制国与国之间的碳贸易,从而使环境问题有效解决。

其次,低碳经济符合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仅仅为当代人的生存环境考虑,还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经济发展。高碳经济在当前就已经显现出弊端了,持续下去将会进一步压缩子孙后代的发展空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地在很多的领域改变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结构。举例来说,传统的经济使人们在消费时注重物质性的享受,这种情况下仍然不可避免地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低碳经济是人们开始转向精神领域的享受,极大地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我国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我国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不错的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彻彻底底地将低碳经济落实到国家强制力的层面上,以实际行动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其次,相关的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行使落到了实处,真正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国家财政专门设项目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于环保企业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对于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和行业进行政策上的限制;再次,在社会建设和城市建设方面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如火如荼,生态环境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最后,拘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原因,在短时间内,高碳经济的发展总体趋势暂时无法改变,以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现状还将持续很长时间,低碳经济的任务还比较重。

四、结语

其实在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经提出,我国一直是持支持的态度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是绝大多数地区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经济的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仍然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重要任务。我国当前的低碳经济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得以构建,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也已经在落实,但是比较起发达国家,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低碳经济还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去做,未来我们应当做的是不断充实相关理论,并且切实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坤民.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必要性和可行性[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2]赵一平,孙启宏,段宁.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响应关系研究-基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理论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6(3).

[3]孙雪丽.我国现阶段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效用函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06(02)―0060―06

一、引 言

近年来,国内循环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有关循环 经济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学术讨论的热点,但从文献 的研究来看,很多基本的问题尚未澄清,包括循环经 济的准确定义、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循环经 济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等等。由于这一原因,循环 经济学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至今尚没有形成一个相 关的基础理论平台,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 和对未来空泛的政策分析与预测方面,理论研究 滞后于国内国际的实践。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的 实践中,很多地区的做法还局限在环保、“3R”等,也 局限在政府的发改委、环保部门的推进实施,实际上 循环经济概念已经不断经过扩展,成为一种经济增 长的模式,应该作为政府指导经济的基本出发点。

本文试图从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出 发,构建循环经济分析的一个理论框架。循环经济 学的发展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基础之上:市场机 制无法解决环境保护、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以及 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均衡发展,所以需要政府干预 和调控,在这个意义上,循环经济学属于政府干预市 场的经济学,但其外延超过了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和 环境经济学的范畴。本文在政府或者公众充分理性 假设的基础上给出了循环经济一个经济学上较为严 格的定义,并由此确定了循环经济效用函数。通过 这一函数及其基本性质的描述,分析了历史上与循 环经济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并分析了 循环经济与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干预下混合经济的关 系,并对循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索。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循环经济的历史渊源

循环经济的思想最早

生态经济的概念范文

生态经济的概念篇12007年2月17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抚顺农村考察时提出:“能够保护好生态环境,发展好林下经济很重要”。这是我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林下经济”这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