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4 17:44:52浏览:1126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编程 会计模拟实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各类财会软件的运用为推动我国经济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缺乏财务软件开发的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是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兼备的人才。那么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一、加强基础会计的学习

会计电算化软件是和基础会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础,就是要学好基础会计,那么如何才能学好会计呢?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基础会计要做好以下三点:

(1)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有关的概念、理论很多,对于这些概念一定要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比如会计、会计的要素等概念),对于相关理论不仅要掌握其内容,还要能够灵活运用。

(2)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基础会计将教会我们如何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资产计算、负债计算、所有者权益计算、成本计算、利润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等。

(3)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基础会计的实践性较强,要求我们认真完成实务操作作业,并多向教师请教,对凭证、账簿、报表等增加一些感性认识,做到能运用所学理论、方法独立完成一系列的会计工作。

二、加强计算机编程的学习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全面掌握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是有一定困难的,但是开发会计电算化软件就必须学会基本的软件知识。在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两种编程语言SQL和C语言的学习。

想要学好SQL必须先了解它。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同时也是数据库脚本文件的扩展名。在现实应用中SQL作为项目的大后方,需要处理相当大的数据。如果能有效的组织数据,会给系统带来相当大的麻烦。所以学习者应当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善于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和隐含条件等等,这对以后学习系统设计也有很大的帮助。另外数据组织能力是一项必备能力,所以学习者应当先学习一些关于数据结构知识。具备了抽象能力、数据结构等基本能力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学好SQL,还要有实战经验,没有经历实战是无法学好SQL的。所以不要害怕失败,这是每个新人都会遇到的。学习C语言要从一下三点人手:

(1)掌握C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于初学者,想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当其冲是先要掌握它的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的同时还要能够应用。

(2)多看代码。在有一定的基础以后一定要多看别人的代码,注意代码中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毕竟学C语言之后的关口就是算法和数据结构。提到数据结构,指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绝大多数的数据结构是建立在指针之上的。别的方面也要关注一下,诸如变量的命名、库函数的用法等等。

(3)要自己动手。编程序是个实干的活,光说不练不行。刚开始学的时候可以多练习书上的习题。对于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编个小程序实验一下是最好的方法,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

懂得了会计的内容,学会了计算机的知识,接下来就是应用已有的电算化软件。所以在学好了双专业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首先由手工会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资料制定实习计划,按老师计划规定的进度和要求完成建账、制单、审核、过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任务。在此基础之上,由电算化实习指导教师根据手工会计的实习资料制定电算化会计实习计划,选择一种流行商品化会计软件,将手工实习的会计模拟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转化为该软件所需要的电算化实习用模拟资料。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熟练的操作,就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只有发现不足之处才会想着如何去解决。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自己进行大量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会计电算化强化训练。为我们对会计电算化的创新打下夯实的基础。

四、双专业的结合――创新

加强了会计内容的学习,在计算机内容上打下了基础,又进行了大量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这样便能领略到会计电算化的奥妙所在。比如,我们在考“会计电算化”证书时所用的软件是用友通。用友通软件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系统管理,另一个便是用友通。创建帐套、增加操作员、给操作员赋予权限等操作都是通过系统管理来进行;而输入期初余额、增加凭证、审核、创建报表等操作是在用友通中进行的。很多同学知道,在运用用友通软件时,最复杂、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输入期初余额,“一旦输错,满盘皆输”就是对其重要程度的描述;另一个地方就是输入记账凭证,输入记账凭证之前要对这个业务进行分析,做出分录之后才能输入到计算机,这是一步工作量最大,很容易出错的一步。如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里能简化了这两个问题,我相信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愿意实现电算化会计,从而实现电算化会计代替复杂的手工会计。多进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练习,在做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时发现现今软件的不足,留心去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做到创新。一次次不足的改进,就是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创新,更是对会计电算化的创新。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2

1.中职院校对会计电算化人才认识不足。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认识上,一些中职院校教师只是将它简单地与“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等同起来,事实上二者是存在很大差异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只需要对凭证录人、凭证审核、账簿生成、记账、结账、报表编制等工作进行机械操作,但会计电算化人才不同,除了需要完成以上基本操外,还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开发、设计、调试和维护等工作。中职会计教育在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不是将会计工作“傻瓜化”,不能因为会计数据全部处理过程在机内迅速自动完成,就不需要学生学会更多会计及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相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了解软件开发人员的思路、想法和需求,更好的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学习,增强自身在会计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2.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软硬件配套设施落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购买、安装专业的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数量、配置、存放场地、后期维护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一些中职院校由于经费不足,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会计电算化实验基地不能很好地利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中职院校甚至使用非正版的财务软件用来教学,这样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影响电算化教学质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

3.中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对师资力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教师不但需要精通财务专业知识,而且需要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与操作,但是目前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既懂计算机又精通财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会计电算化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制约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中职院校应改变过去只重视会计基本理论教学而忽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局面,把会计电算化当作一门重要的课程予以高度重视,扩充师资力量,促进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中职会计教育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上的改革措施

1.中职院校方面。首先,清除“会计电算化人才”就是“会计软件操作员”的错误思想,树立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新观念。其次,扩充经费,优化会计电算化配套设施,改进中职院校会计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进先进的电算化管理理念,会计电算化系统必须有一套必须有相关的与市场常用的财务软件教学,加强仿真模拟电算化处理的练习。再次,多渠道加大会计电算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有多年会计电算化实操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指导教师,定期邀请从事相关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高层财务管理人员来校做学术报告,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培训。

2.课堂教学方面。

2.1重视基础教学。要想学好会计电算化,必须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以及基本的会计准则等。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无论会计软件如何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学生都能很快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要领并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它是否能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教师在帮助学生学好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到专业化。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2.2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一直主要运用于部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领域。这种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透彻地观察个别事物,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经济业务本身就是多变的,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就要让学生接触各种经济现象。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补充案例教学,通过案例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强化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对中职会计课程教育的必然要求。实践内容首先从核算软件开始,主要包括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成本核算、薪资管理和报表处理这五大模块。报表处理是在完成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和薪资管理四大模块之后对报表进行格式设计、公式设置,并最终引人数据、形成完整报表的过程。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电算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可以再进行核算软件设计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凭证输入模块,使其了解凭证的存储、凭证输人校验的设计方法,这样由浅入深的学习更能提高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此外,实践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分组,由若干人和若干台计算机模拟组成企业的一个会计部门,各自担当一定的职务,如系统管理员、会计、出纳、主管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规划、配置安装、系统维护、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等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完整过程。

3.加大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在中职会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校企合作使学校准确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有助于学校组织实践教学;其次校企合作使学校建立比较固定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实践经验;另外,通过校企合作还可以将职业教育与职业社会培训结合起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教材和课程的完善,使学生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精神。只有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践环节,才能培养出真正社会认可、企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结语

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更新观念,加大软硬件的有效利用,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始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Vocational Schools Junior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eaching

Li Yanwei

(Xingtai Technician College,Xingtai 054000,China)

Abstract: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eaching for the practice teaching,we must continu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increasing student self-learning ability,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Keywords: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Teaching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学习会计学的原理,又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工作需要计算机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数字化。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各种操作技能,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两者结合,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独立完成会计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结合平时的教学工作,谈谈对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和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方法与学习计算机和会计的方法有一定的区别,只有掌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特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这是学好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首要前提。由于会计电算化的特殊性,这门课程只有在学完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之后,才能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因此在知识掌握方面对学生要求比较高。不少同学在接触和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对学习会计电算化觉得很生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和操作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并结合先前对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顺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也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只要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树立信心、增强自身的能动性,才能激发出学习的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推动教学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

(一)理论结合实际,突出实践操作

在讲解计算机知识时,以前是先集中学习理论,然后上机实践。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容易使理论与实际脱离,而且当前会计专业的学生中女生占绝大多数,相对于男生来说对电脑知识兴趣不大,掌握程度比较低。基于这种情形,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直接把机房当作教室,面对面地讲解基础知识,操作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等,然后让学生具体操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已达到提高课堂效果的目的。

(二)适当运用比较法,加强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课程一般安排在最后两个学期,学生对手工核算和会计业务流程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账、证、表的处理过程及会计业务流程有较大的改变。简单地说,有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1.初始化设置工作不同。手工核算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记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不同。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然后按需要再开设辅助账户,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科目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只要求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对应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3.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在手工核算环境下,科目汇总表、资产负债表、借贷试算平衡以及相关的财务报表分析都需要进行人工汇总计算,工作量很大,也容易造成数据上的计算错误。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只需录入原始数据,通过凭证的审核、修改、确认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打印输出,科目汇总、借贷平衡等工作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生成会计报表,这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也避免了计算汇总过程中出现错误。4.格式的不同。在手工核算中,账簿的格式分为订本式、活页式和卡片式三种,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必须采用订本式账簿。而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受到打印机的条件限制,不太可能打印出订本式账簿,因此根据规定,所有的账页均可按活页式打印后装订成册。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会计电算化与手工核算的比较,找出这些差异,并且加以强调,加深学生对这些差异的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三)鼓励学生自学,循序渐进开展学习

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虽然是以教师引导教学,包括讲授、上机辅导,但自学的成分很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要求自己学得太多、太深。开始学习时,先掌握软件的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所以,要求学生从最基础、最简单的操作做起。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例如,对日记账的登记,就要逐日逐笔地去登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做到日清月结。

(四)组织模拟实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完全符合中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仅仅学习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对会计核算的操作技能进行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软件核算的操作和使用。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单位,对这个单位的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的基本技能。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实现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师应不断尝试和改革教学方法,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初级会计电算化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霞.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学文摘,2011,5

[2]李丹惠.对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1,12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4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主要问题

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目前许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针对是财务系统的基础设置、总账系统账务处理和报表管理模块的介绍。而对于往来系统、薪资管理、固定资产、供应链和财务分析等模块介绍很少。但结合实际工作需求,许多企业侧重财务软件的全面掌握,像供应链模块是实际应用的重点。这种情况下学生只了解部分模块的操作,只懂得简单的操作,不能掌握所有经济业务在财务软件中的处理,同时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也不够了解。这种没有结合企业具体需求的教学很难实现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目标。

(二)单一的教学方法给会计电算化教学带来一些问题

虽然现在许多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实训室并推行一体化教学。但是考虑到课堂人数较多,许多老师仍运用讲授法和演示法,通过讲解和演示相结合,操作相关模块的同时解释相关原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单纯的记住教师演示的操作流程而具体相关会计知识和操作原理没有完全理解。这种教学方法只能确保课堂的教学进度,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虽然是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相关经济业务处理是建立在会计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会计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如果学生前期会计知识不扎实,手工数据处理流程及方法不清楚,就会影响会计电算化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电算化教学应结合会计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此外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岗位需求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进的对策

(一)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企业的电算化会计工作有机结合

教学内容应结合计电算化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和企业的电算化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岗位技能需求设置几个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围绕每项工作任务和应具备的相应工作技能,进行知识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对上机实践内容的选择,应结合相关案例涵盖账务处理、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多个模块,并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如报表系统如何从账务系统取数,工资系统的凭证怎样转到账务系统等,使分散的内容连结成一个整体,在各部分内容中指出本部分容易出错的地方及解决方法,系统地学习理论与实践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及相关的知识内容,从根本上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二)结合会计电算化的课程特色,采用一体化教学

根据当前教学目标设计并提出任务,以任务方式引导学生边学边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特定的工作任务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以$做%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相关知识。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同时通过模拟实际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总结不同会计软件公司通用财务软件的共性,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原理,掌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账务处理、报表、工资等的运行过程和方法,使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不同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

(三)合理安排课程,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结合教学

由于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主要方法,而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在教学中,应二者同步进行,使学生掌握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三、结语综合分析电算化教学的特点,高职院校应结合岗位发展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一体化实践性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教学方法

会计信息系统突飞猛进的发展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挑战,也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实践性教学、案例教学法、校企结合等能够为我们改进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出应用型人才,也是每一位担任本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科技变革推动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在国外起步较早,但在我国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全面、稳健地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甩掉了手工账簿,开始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实务当中。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各大专院校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开办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从而促进了会计核算手段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效力,使会计人员可以从繁重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的经营与决策。

为满足社会对未来财会人才的需求,我们应重新定位学生培养目标,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二、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提出明确培养目标

(一)以应用型人才为基础

随着计算机应用不断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在跨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今天,对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在精通会计业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电算化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完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应用型会计人员。高职院校学生侧重的是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应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其任务就是培养掌握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以及具有高素质的会计实务人员。

(二)向管理型人才渗透

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方向应该是向管理型人才努力渗透,培养具有专业财务知识,并且具有最新经营管理理念,能将二者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实用的管理人才。企业财务会计与企业日常管理、资本运营、资源整合等密不可分,企业急需既懂会计,又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多元化人才。如果只能记账、算账,其未来就业空间受限。只有一专多能,才能适应企业最新发展趋势,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受到管理人才市场的青睐。

(三)朝复合型人才拓展

会计电算化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理论的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应该是既掌握会计理论又懂得计算机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是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养,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除具备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以及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的能力。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新技术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核心内容。

因此,近些年来,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工作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需要既懂会计知识,又熟悉管理理论,且精通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

三、突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应用型教学

(一)注重基础教学,为会计电算化奠定基础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虽然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和内在要求,但以机代账并不意味着就弱化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反,要想学好会计电算化,就必须掌握这门交叉学科,这恰恰需要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以及基本的会计准则等作为前提条件。

尽管会计和计算机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不断进步,但两者的基础在目前仍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依然是基本会计准则、会计原理,因此,我们应加强基础教学。首先,加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核心课程上花费足够时间,熟练掌握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实务的精髓以及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其次,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性到专业化。

打好专业理论基础,无论会计软件如何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学生都能很快领会和掌握它们的要领,并能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判断它是否能代表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帮助学生学好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高校教育还需要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应重视学生编制程序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双管齐下,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才具备了得以实现的条件。

(二)强化实训,加强实践性教学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扩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职院校而言,其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精髓所在,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促使其科学、规范,进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到会计电算化专业而言,就是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电算化人才。

实践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会计电算化课程非常贴近实际工作,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热情非常高。他们不只希望学习课程中的一种软件,还想要了解其他软件,还希望学以致用。学生实践能力强,这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这当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适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电算化教学应面向会计电算化岗位操作者,以软件实际操作为主,兼顾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会计核算软件一般分为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其中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核算软件的核心模块,该模块以记账凭证为接口与其他功能模块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完整的会计核算系统。根据财政部“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在总结多个财务软件的共性的基础上,笔者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账务处理系统”和“其他专项核算系统”两条线。一是以“账务处理系统”教学为主线。即:建账套-增人员-授权限-定科目-录余额-输凭证-审凭证-登好账-结完账-编报表。在掌握上述内容基础上,讲述“其他专项核算系统”。二是以“其他专项核算系统”教学为辅线。“其他专项核算系统”,即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账款核算系统等。教学过程中注意强调财务软件操作的规律性。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学生分组,模拟经营企业,例如,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财务软件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老师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关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由于高职毕业生就业时方向集中在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会计、出纳等相关工作;同时中小企业也有实行ERP系统的需求,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经济管理系专门建立了财会实验室,这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笔者认为在学校进行教学的同时,经济管理系可与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合作。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拓宽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以便有目的地培养人才。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会计电算化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掌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实地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

校企合作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和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二是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三是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

具体到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中,校企结合有利于学校了解企业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状况,进一步有目的地培养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讲授理论、学生参与,综合实训、校企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复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魏庆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

2、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7).

3、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韩瑞霞.浅析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EB/OL]. http://www.省略/kjc/show.asp?ID=2438,2010-04-16.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特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是会计与计算机等学科的边缘学科,他极大地丰富了会计理论,充实了会计实务以及会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具体而言,它是利用财务软件指挥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与任何一门边缘学科一样他的形成和完善大大增加了会计学科的难度。会计要发挥其基本职能和现代职能,必须依赖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虽然目前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很快,前景很好,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而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途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仅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很有必要认真探讨这些问题,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学科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在内容上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软件应用和数据维护等多个方面,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只能是基于会计课程、计算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学好会计电算化需要较多的知识储备。扎实牢固的预备知识,能有效减低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难度。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一个很小的知识点模糊的话都会影响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

2. 应用性、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原理,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以做好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决策。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应大体相当,这样才能体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实践环节来实现的。

3.知识内容更新快。会计电算化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带有计算机的烙印,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和换代;随着现代经济和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持续修改和更新。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加以调整、丰富。虽然会计电算化内容在不断更新,但其发展基本处于推广普及阶段。

二、会计电算化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 对会计电算化学科特点认识不清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

尽管我国会计电算化推广多年,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会计电算化不只是停留于代替手工核算,其根本在于它作为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教学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教学目标不明确,相关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由于目标不明确,教学上必然造成混乱,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电算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会计电算化学科特点导致教材编写水平不高,教学水平受限。

会计电算化应用性、操作性强;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知识内容更新快的特点使得会计电算化教材编写十分不易。有的教材只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会计的内容,而未有效衔接和融会贯通;有的则纯粹是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序的上机操作手册。各学校之间会计电算化课程讲授的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会计电算化教材特色有余,共性不足,教学水平必然受到限制。

3. 会计电算化学科特点增加了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难度,造成师资严重缺乏。

虽然各学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电算化会计课程,各地方财政部门也把会计电算化纳入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之列,仍然不能掩盖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笔者了解到,现在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许多在知识方面缺项,知识结构不完善。有的精通会计业务但不懂计算机知识;有的熟悉计算机专业知识,但不懂会计业务;亦或两者都懂也还存在掌握程度的问题,师资缺乏在所难免,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水平落后不言而喻。

4. 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很难系统地结合。手工会计处理流程与电算化会计处理流程的具有相同点与不同点。教材的水平、教师的水平制约了两者系统的结合。很多学校,只在会计电算化实践环节中进行了较简单的分模块实验,而缺乏将系统的一整套会计业务结合财务软件进行综合训练。本来手工会计处理流程与电算化会计处理流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会计业务运用财务软件进行的完整账务处理,前述的各种问题直接影响到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所以,如何将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与手工会计模拟相结合就成为会计电算化实践课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5. 有关人员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实践的需求。虽然在制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时指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有些学校仍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在实验设备和课时分配上加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投入不到位,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条件而缺乏各种锻炼的机会,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也就无法谈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了。

三、 解决会计电算化教育问题的对策

1. 明确教学目标,分层次培养人才。

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与社会的需求相一致。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即有高、中、初级之分。各级各类学校应把握人才培养的层次,让高、中、初级电算化人才各有所属。就初级系统操作人员而言,其主要工作应是数据的输入、审核、会计帐表及其他会计信息的输出等。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放在中专或技校的会计专业以及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中进行。

2. 制定教学大纲,编写适用教材。教材的编写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既然高、中、初级电算化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大纲就应有显著不同。比如,初级电算化教学大纲就该明确该课程最基本的应知理论和应会技能,然后依据大纲要求编写出初级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使用的教材,以改变当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上的混乱状况,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可以充实实训环节,教材中的实训数据和资料非常关键,绝不能以会计软件使用手册替代实训教材。

3. 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为了实现教学培养目标,一方面学校可以选择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也可以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给教师们举办财务软件知识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实践教学知识。教师之间、学校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开发研制适用的教学软件,增加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各层次会计电算化课程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并增加其感性认识,应加速研制功能齐全、灵活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建议与学生的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结合,在一个仿真的、典型的、完整的实验环境中让学生先以手工方式完成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到编制会计报表,然后上机进行电算化模拟操作练习手工的全过程,使学生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

5. 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句空话,各地教育部门要舍得投入。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建立一个仿真的手工模拟实验室的基础上再建一个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两者配套使用。

结束语

在会计电算化教育中,培养既具有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操作财务软件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了促进本专业教育工作的发展,要求我们立足人才市场,转变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完善、科学的教学课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相信会计电算化教育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一定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罗莉. 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路[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

【2】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J].会计之友, 2006.

【3】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7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存在问题 教学质量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了突出问题。因此,加快财务工作的会计信息化进程,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离不开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这使得会计电算化教学愈显重要。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想法。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不能相长,课堂教学效果差。

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虽大多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但其授课仍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造力在课堂上无法施展,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课堂互动效果差,学习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老师因为唱“独角戏”而缺乏创造性和成就感。这种教与学相分离的状态因为不符合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造成教学效果差,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定位不清,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也不具体的问题,是目前电算化教学所面对的最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完全以电算化考证为纲倾向。这种现象具有代表性,绝大多数学校都或多或少地有这个倾向。另一种倾向是纯粹以完成某本教材内容的教学为任务倾向,不联系社会实际,照本宣科,违背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宗旨。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造成实用性不强。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由于脱离手工账实习课,导致学生没有比较性的认识和思考。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在教学内容上,偏重于理论讲授,即使有些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内容照搬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教学。在上机操作时只能按教材习题一个个模块生硬照搬,难以深刻理解相关理论,融会贯通各个模块知识,导致学生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仍然感到茫然。

4.讲授的电算化软件单一,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

目前80%以上高校采用用友软件作为唯一教学软件。其原因,除了用友是销量第一的软件外,也因为用友是目前财政部考证的指定软件。但是市场现状是多种财务软件并存。

5.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虽然学校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专业实践与从业经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试想没有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师资队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6.教学评价手段落后,学生综合能力难以考核。

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仍然有相当多的学校采用纯粹笔试的方式或者简单机试的方式考核学生,不注重学生的综合实训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推进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在电算化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利用信息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做如下改革:

1.改革教学方式,加重实践课程设置。

从电算化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验,课程评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应转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动手实操电算化软件。我们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重视上机模拟实训、案例分析、学生岗前实习、操作技能考核等。从知识模块来讲,除重视对总账、工资、固定资产、往来、供应链等重要模块的操作外,更应提高各模块综合业务的处理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课和岗前实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这一部分比较欠缺,这是亟须改善的。

2.教学目标与考证结合应有度。

以考证为纲的倾向是一个普遍现象。通过分析财政部的考证大纲,可以发现以电算化考证为纲是不太合理的,考证大纲内容共四章: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第三章会计电算化基本要求;第四章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要求。社会对电算化技能的现实需求是:能熟悉初始化设置、基础财务环境架构、总账操作、报表生成、往来核算、工资核算、资产管理等重要模块的各项操作技能。考证大纲第四章包括这部分内容但不完整。所以,电算化考证大纲并不适合作为教学大纲。而且,考证大纲中有大量计算机基础内容,与计算机基础课程重复。所以,会计电算化考证就需要结合有度,应该是参照而不能全部照搬,取消其中众多计算机基础章节,突出核算软件操作内容。

3.加强师资建设,建设高素质电算化教师队伍。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操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培训或专业进修,应该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校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传授企业里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改进实训,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现行的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都是基于会计手工处理技术,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和手段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为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将二者同步进行,相互比较,相互渗透,使学生掌握手工会计数据处理与电算化会计处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深学生对手工账与电算化账的认识。

5.改进考核评测方式。

目前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应试式的,这种方式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核,可做如下改变:一是分模块阶段考核,即在分模块的基础上按模块完成进度程度评分;二是综合考核,即按照完成综合实训进度的程度评分。这种考核形式有利于检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引入会计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发展趋势,为企业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电算化实操的会计人员是企业对教育工作者的现实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目前电算化教学中的各种不足,并对其进行优化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算化教学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忠孝.试析如何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J].北方经贸,2002(1).

[2]马丽莹.会计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会计之友,2005(5).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8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特征

高职电算化的教学特征主要有实践性和包容性。通常,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多会从事会计实务工作,这就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教学中,仅依靠课堂理论讲解,显然无法满足学生日后工作岗位需求,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切切实实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其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内容涵盖面非常广,既包括财务会计领域的知识,也包括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计算机与会计两类专业课程,要想学好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全面掌握财会和计算机两种专业基础。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现实问题

客观而论,在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下述几点问题亟需关注与解决:其一,教学内容不统一。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没有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教学标准,导致课堂教学的内容非常混乱,且更新速度难以跟上财务会计软件的发展。与此问题相反的另一部分院校,其教学内容则全部以软件操作方法为主,忽视了对理论的系统讲解,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其二,教学模式单一化。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性,理论课教学还停留在“灌输”层面,在讲授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创造充足的思考机会,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性;同时,实践课教学还停留在“演示”层面,学生根本不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其三,学习能力差异化。由于高职生不同个体在学习能力、个人兴趣、性格特征、专业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差异,故而客观上加大了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难度。同时,由于高职阶段的学习在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教师也会根据教学内容调整以往的教学方法,课程进度和节奏都会明显加快,从而使得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不能及时适应,继而出现知识链断裂的情况,最终导致差距的分化明显,甚至还将令部分领悟能力较差或缺乏坚实会计基础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最终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学习差距形成定势。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一)认知实训——针对基础理论的教学。认知实训模块可让学生对企业的基本业务流程和会计工作事项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奠定一定的认知基础。认知实训主要有媒体、调研、企业介绍参观等形式,无论教师选用何种形式进行教学,都必须在实训中介绍企业哪些业务活动与会计专业存在联系、存在何种联系,以及这些知识会在哪些课程中学习到。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理论学习过程中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明白其所学理论知识会在哪方面用到以及如何运用。对于认知实训的时间安排,通常分为集中进行和阶段进行两种形式,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课程间相互逻辑关系、学校资源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应该使用何种形式。此外,还要加强理论教学的生活化,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专项实训——强化操作技能的教学。专项实训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所开展的实训,它以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强化专业操作技能为目的,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开展专项课程实训,主要是给予学生仿真的实训素材,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形式,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完成指定的操作、分析等专项作业。而在时间安排上,可将专项实训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两者同步进行,也可先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学习,然后再进行集中的仿真实训。3模拟教学——转化理论为技能的教学。为解决传统教学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这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理解ERP的管理思想,提高管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余,也提高其学习效率。此外,这种模拟实训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专家诊断为一体,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岗位工作中实际存在的各类问题,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发现、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参与互动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在体验学习中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四、结语

除上述外,信息时展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必须把握职教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结合学生实际,不断加强教学模式改革,强化职业技能,彰显专业特色,通过打造模拟实训室、采取“双证书”制度等措施,培养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范文

如何学好会计电算化篇1【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编程 会计模拟实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广大软件开发工作者和财会工作者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