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方法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4 17:44:54浏览:796

精神病护理方法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1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1-01

精神病属于世界性的疑难疾病,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精神病认定为不治之症,至今为止,还没有有效的仪器对精神病做出准确诊断,治疗精神病只能是保守治疗,对精神病患者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关于治愈精神病,还有待医学界不断探索,我院通过多年研究探索,将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应用于精神病护理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与大家分享。

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日常交往离不开语言,人们通过语言进行沟通,表达自己是思想,通过语言阐述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语言来激励他人,给人以言语上的温暖,抚慰人们疲惫以及受伤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美好的语言可以抚平人们心灵中的创伤,提高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排除心理障碍,缓解病情,早日康复。

1有效使用暗示性语言

有效的暗示可以提高精神病人信任程度,使病人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由于人体的差异性,一些病人容易接受暗示,一些病人接受和理解的能力比较差,这不但和个人的素质有关,还与病人的年龄、性格以及文化程度有关,病人对你的信任度,也影响着暗示的效果。暗示怎样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首先,在病人心中你要有一定的威信,能够让病人信服,病人在心理接受你,觉得你值得信赖、可亲可敬,那么护理人员的威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护理人员对病人一定要体贴关怀,服务无微不至,态度和蔼可亲,在专业技术上拥有高超的技术,本领过硬,技术高强,并且不高傲自大,言谈举止端庄和蔼。

在精神病患者中,癔病比较容易接受暗示,癔病患者对周围人的语言、行为比较敏感,对患者进行高度暗示,很容易患者就接受了。患者的情感因素,影响着患者的暗示性,如果患者在情感上对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有倾向性,就容易接受暗示,如果患者对这件事没有情感因素,那么就很难接受暗示。在这方面,需要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沟通,在沟通中建立情感,这有利于癔病患者接受你的暗示。积极的语言暗示有利于癔病患者的病情好转,例如:已经是很晚的时间了,癔病患者还是在哭闹、并且大喊大叫,护理人员就可以用暗示的方法对患者说,你已经服用了最好的镇静药,如果你躺下来安静一会,你很快就能够睡着,患者接受暗示,安静的躺了下来,果然不一会就睡着了。还有,一些患者遇到年轻的医生,就感觉治疗没有信心,护理人员就可以说:“这个医生看着比较年轻,其实已经有多年的治疗经验了,特别是你这种病,更是技术高超,患者听到后,接受了暗示,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有效使用鼓励性语言

鼓励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也非常关键,护理人员要经常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里鼓励,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不同的患者要用不同的激励方法。例如:有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既想治病,又怕花钱治不好,担心亲戚朋友知道自己有精神病,不安心住院治疗,总想回家,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把身体的疾病治好了,才能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您要分清主次,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你想家人,我们可以帮您联系,让他们来看您,您只要安心治疗,您的病很快就能够痊愈,这里是专业治疗中心,像这种病在这里见到的多了,比您严重的都治愈了,只要您积极配合,排除心理障碍,一定能够很快痊愈。”患者听后主动接受治疗,不到两个月果真痊愈出院了。

3有效使用安慰性语言

安慰性语言可以缓解患者心情。特别是在对患者发出一些指令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语言的使用。躁狂病人和抑郁病人属于情绪波动比较大的精神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特别是在对患者发出指令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语气,使用安慰性的语言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患者需要晨起空腹化验血,我们要用安慰性语言告诉患者,因为抽血化验需要空腹,所以晨起不能够进食,安慰性和蔼的语气患者容易接受,如果语气比较强硬,那么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安慰性语言可以有效影响患者的心情,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安慰性语言的使用方式。

4结语

在护理精神病患者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尊重患者的人格,要懂得精神病人也需要关心照顾,尊重理解他们的一些行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使患者能够处于最佳状态配合治疗,树立信心克服疾病,在和谐的气氛中获得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斌全,赵晓云.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年12期

[2]崔红梅,朱平,姜苏华.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1期

[3]魏庆莲.精神病患者伤人毁物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0期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2

“燕子姐姐,我结婚了,有了自己温暖的家,谢谢你给了我崭新的人生!”

“黎燕阿姨,谢谢您用爱引领我走出心灵沼泽,找回了生命中最明朗的阳光!”

今年“十一”,广州军区303医院191临床部精神病一科护士长黎燕,收到了一条条出院患者的祝福短信。一个个亲切的称呼,道出了她在患者心中的位置;一个个温暖的动词,见证了她对患者的真情大爱。坚守护士岗位22年,护理精神病人1万余名,她用爱心为患者编织“明天的希望”,被八桂大地人民群众誉为“最美天使”。

她奉献精神病护理22载,大爱融化成亲情

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送到医院时,背部、臀部褥疮破溃,脓血不断,衣服上满是粪便痕迹,病区里的病人都捏着鼻子不愿接近。

黎燕打来热水,为这位擦洗、换衣。患者大小便失禁,她一天为他换四五次被褥、床单;褥疮化脓,她为他小心翼翼清洗创口;身体虚弱,她在家里熬好粥、炖好鸡汤,带到医院一勺勺地喂他……渐渐地,患者眼睛里有了神采。两年后,他康复出院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精神病科病房实行家属“零陪护”。黎燕在这里一干就是22年,对患者的爱早已融化成难以割舍的亲情。尹大爷在精神科里断断续续住了10多年,最后一次入院时患上了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

喂饭穿衣、洗脸洗脚、端屎端尿、修剪指甲……黎燕每天像女儿一样精心照料尹大爷。老人嘴里流涎水,她买来绵软纱布,一针一线做了6个围脖,早中晚一天三换;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到床前为老人按摩,瘫痪在床10多年的尹大爷从没生过褥疮。

“毛仔”10岁就被送进医院,已在科里住了30多年,年龄比黎燕还大。但身高一米八的“毛仔”,却一直管黎燕叫“妈妈”。

饿了端上热乎的饭菜,冷了送来亲手织的毛衣,无聊时耐心地陪他下棋……在“毛仔”的眼里,黎燕早已是自己的妈妈。

“‘毛仔’是个孤儿,每次听到他喊我妈妈,心里就一阵阵地痛。”黎燕说,“精神病患者更需要亲情的温暖与呵护,懂得了他们的痛苦与渴望,才能用心做好自己的工作。”

她探索精神病护理新方法,服务患者万余名

精神病护理是个特殊岗位,离不开过硬的专业技能。黎燕在全院第一个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结合岗位实践探索出微笑式、互动式、阳光式等人性化护理方法,还总结出心理晤谈疗法、乡音疗法、运动疗法等一整套心理工作方法。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别的科室护士称呼患者都喊床号,而这里则称呼全名。黎燕说:“这样称谓能时刻提醒患者不忘自己的身份,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这既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也是对患者人格的尊重和关爱。”

一个女孩因失恋患了抑郁症,住进科里一连几天不说话。黎燕坐汽车,转火车,辗转600多公里找到女孩的老家,并与她的母亲彻夜长谈。

症结找到后,黎燕回到科室陪女孩一起散步、聊天。慢慢地,女孩心头的“寒冰”被她的真情融化,打开了心扉。出院第3年,女孩结婚有了温暖的家。

黎燕护理的一名患者康复出院后,创办了一家资产上千万元的民营企业。2010年春节,这名企业家千里迢迢来感谢她,离开时悄悄在办公桌上留下一封信和两万元。黎燕将钱退了回去,把信珍藏在抽屉里。

22年来,黎燕护理过的患者万余名,年龄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8岁;住院时间短的三五个月,长的二三十年,有的一直到生命尽头。她说:“能让患者重新过上幸福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10多次放弃改行的机会,坚守岗位勇担当

一天,黎燕正给一名刚入院的患者喂药,患者突然死死咬住她的食指不放。其他护士帮助拿出手指时,伤口已深可见骨,后来缝了5针。

“当时心里也很委屈。”黎燕说,“但想想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发病时不能控制自己,委屈也就慢慢烟消云散了。”

一位哲人说,人生最难的不是选择,而是坚守。那次,一名中年患者突然病情发作,把头使劲地往墙上撞,黎燕立即抱住他,拼命拦阻。当时患者意识不清、情绪暴躁、又踢又打,十分危险。值班医生赶来妥善处置后说:“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来叫我们。”黎燕说:“看到他头都撞破了,心里什么都顾不上想就冲上去了。”

如今,和黎燕一起分来的同学,有的调到大城市工作,有的转业或下海,只有她选择了坚守。她家在海口市,70多岁的父母身边没子女;在海口办医院的亲戚请她去负责护理工作,在国外当医生的姐姐也劝她转业出国工作,但黎燕却主动放弃了10多的次改行机会。她说:“我已经习惯并爱上了这个岗位,患者和社会的需要就是我坚守的理由。人懂得了担当,再苦再累心里都会感到幸福。”

黎燕也爱美,但她从来不抹口红,不戴手饰,不穿裙子。即便节假日和轮休,她都不穿高跟鞋,确保能随叫随到。

2010年女儿10岁生日那天,黎燕问她想要什么礼物。女儿说:“长这么大,我从来没见过妈妈穿裙子,今天妈妈穿一天裙子陪我。”但黎燕翻遍衣柜,竟找不出一条裙子。

人生有一种高度,需要用心灵去攀登。在黎燕的笔记本上,有一首患者出院时写给她的诗:莲花的根,在黑色的淤泥里,但它带给世界,是一片碧绿与灿烂。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3

【关键词】 精神病人;临床分期;康复期;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94-0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医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广泛开展,把心理护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知、情、意不协调是精神病人的基本特征。临床上诊断、治疗、护理的依据主要是以突出的精神症状即心理活动异常为特点,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进行观察,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治疗、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尽快使病人潜在的危险消除,使之早日达到心理平衡的状态。

1临床分期的心理护理

(1)急性期的心理护理:这类病人大多数无自知力,在强制下或诱骗入院,症状丰富。病人离开他们熟悉的家庭环境,住进陌生的新环境(病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常表现为恐惧、焦虑、猜疑、执拗、情感淡漠及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针对上述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首先要为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主动、热情、耐心的向病人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尽可能达到顺利接受治疗。(2)治疗期:精神病人采取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药物、电休克等对病人来说都比较痛苦。所以在各项治疗前后要充分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各疗法之间利害关系,争取得到病人的合作,保证各项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工娱疗活动,提高病人的兴趣,增强意志和体质及适应社会的能力。(3)缓解期:此期病人通过各种治疗和护理,精神症状缓解,自知力部分恢复。此时病人倍思亲人,不安心住院,急于与亲人团聚和重返工作岗位,个别病人对住院前有伤害亲人和危害社会行为有后顾之忧,产生复杂矛盾的心理反应,此时护士应策略地向病人疏导和解释,使病人心理健康配合治疗,巩固疗效。

2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1)此期病人自知力完全恢复,即将出院,绝大多数病人心情愉快,能积极配合治疗。但是,护理上还要注意病人以下的心理活动:如担心疾病的复发和病程迁延,担心社会歧视,家庭问题,婚姻问题以及因病后精力不充沛,难适应原职工作等等而产生的焦虑、退缩和悲观厌世的情绪反应。(2)对此期病人要做好出院前的心理指导,同时做好社会宣教工作。如街道、单位、家属,说明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应如何做到体贴病人,出院后坚持服药,自体观察。周围的人应尊重病人的人格,避免冷言恶语和一些不良刺激,应根据病情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排和照顾,共同给予心理支持,为病人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胡捍卫编.心理与精神护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

[2] 白桂春主编.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8.

[3] 王志英.精神障碍病人护理260问:中华大众护理丛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01.

[4] 王斌全,赵晓云.精神病护理的发展.《护理研究》,2007年12期.

[5] 崔红梅,朱平,姜苏华.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的体会.《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1期.

[6] 魏庆莲.精神病患者伤人毁物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年10期.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4

方法:对一定数量的,具有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

结果:经过有针对性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后,大部分精神病患者能够形成对自己疾病的正确认识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有效地提高了治疗的效果。

结论: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治疗,加速其康复的进程。

关键词:精神病护理语言沟通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83-01

正确的语言沟通和合理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还能进一步的帮助患者正视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1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方法

1.1心理护理的方法。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辅助其他医护工作的进行,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也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医护工作中所应有对病人的人文关怀。

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是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主要接触对象,因此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日常的护理中要谨言慎行。一方面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护理水平,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要有过硬的本领,在病人中树立良好的威信;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要有热心、爱心和责任心,服务态度要和蔼,对待病人要体贴入微,给患者充分的安全感、信任感,促使他们积极的接受治疗。

其次,要充分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一般来说,精神病患者病情的变化都是通过他们的情绪变化变现出来,因而,在护理中要随时的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充分的利用自己的护理经验和心理知识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他们情绪的疏导工作。同时,深入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的调整心理护理的方案策略,准确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最后,要将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心理护理不应该是某个阶段所特有的,而是要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无论是在日常生活的交谈和接触中,还是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都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患者能够产生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充分的发挥心理护理在患者疾病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此外,在患者出院前,还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指导性教育,让他们做好出院后被嘲笑、讥讽的心理准备,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2语言沟通的方法。在病人住院期间,和病人进行适当的语言沟通,可以使患者心情放松,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引导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疾病。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语言沟通这一有效地护理手段,增强患者的信心[1]。

首先,充分的发挥语言沟通的暗示效果。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于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用词,尽量的和缓、温柔,尽量的给予患者鼓励性的暗示,激发他们对于康复的渴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2]。但是病人有的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心理暗示,有的可能反应相对比较迟缓,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个体差异,比如他们的文化层次,他们的职业,他们的社会背景等等信息,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地结果。

其次,在灵活的运用语言的沟通方法技巧。由于每个人性格、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角度不同,所以要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的效果[3]。一方面,要尽量的适用和缓、温柔的语气,给病人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能够充分的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另一方面,指令性语言在护理过程中是必须的,但语气也要掌握在适当的度内,切勿过于生硬,让病人产生抵触心理。

最后,护理人员要严格禁止使用伤害性语言。精神病患者的感情一般都比较的脆弱,很容易被外界的语言伤害,增加心理的负担,最终使病情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避免使用任何伤害性的语言,不能随意的指责、训斥患者,以免带来消极的后果。护理人员要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想病人所想,及病人所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2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在精神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对精神病患者采用了适当的心理护理和良好的语言沟通后,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他们能够自主自愿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提高了疾病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通过合理的语言沟通为病人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不仅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一定程度上还能加速他们病情的恢复。因而,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于提高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的意义,应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曹香.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应对[J].中国民康医学.2010(16):89

[2]童俊玲.以语言沟通为前提的心理护理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162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5

关键词:优化护理工作模式;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良好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改善其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且因精神病分类多,因此临床上对其护理时应关注其个体化差异,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确保护理措施的针对性[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的精神科患者92例为对象,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护1组患者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24岁~66岁,平均年龄(45.13±10.09)岁;体重52kg~86kg,平均体重(64.67±10.57)kg;病程2年~15年,平均病程(5.57±1.79)年。护2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6岁~66岁,平均年龄(45.71±10.53)岁;体重52kg~87kg,平均体重(64.58±10.61)k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对比研究。

1.2方法 护1组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包括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等[2]。

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①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传册子、网络形式、组织讲座等形式帮助患者了解精神疾病,向患者讲解精神病的发作诱因。与患者深入沟通,掌握患者精神病史、家庭状况、职业等,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②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倾诉苦闷,找到合适宣泄途径,如书信、说话、活动、运动等。并努力帮助患者克服性格缺陷,可通过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帮助患者,促进患者压力的释放和缓解。③环境护理。精神患者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病区环境是否安静整洁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良好的环境能促进患者心情放松,缓解焦虑状态[3]。④家属和社会支持。告知精神患者家属家庭支持对精神病症状控制、预防复发的重要作用,嘱家属以更多的关爱帮助患者康复,并告知精神病护理的配合和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⑤以身说法。通过已经治愈的案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并对患者的进步表示鼓励,以进一步建立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1.3评价标准 采用SCL-90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4],SCL-90量表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共90个项目,每项采取1~5分分级评分,依次表示没有、很轻、中等、偏重、严重等程度,SCL-90评分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1.4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值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CL-90各因子分值组间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精神科患者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均可出现异常,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影响。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几率[5]。

本研究中护1组患者以常规护理开展工作,护2组以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其中,主要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发病诱因,有效克服疾病发作;通过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宣泄途径,改善心理状态;通过家庭支持,加强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心,并掌握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康复;通过环境护理,可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引发精神病发作;通过以身说法提高患者治愈信心[6]。

经干预,结果显示,护理后,护2组SCL-90各因子分值明显低于护1组,说明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宋文英.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3(12):38-41.

[2]吴艳,马贵君.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0):1198-1200.

[3]张秀青.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模式的方法及效果[J].全科护理,2014,31(17):1617-1618.

[4]于洁,黄燕.优质护理服务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4,22(1):49-50.

[5]邬君芳,穆万丹.优化护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53):247-247.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6

关键词:情境扮演法;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情景模拟逐渐成为了一种标准的护理教育方法,它有很多种形式,角色扮演法是其中一种。角色扮演法优势很多,在教育、管理、医疗等领域有普遍的应用价值。精神护理不是一个实际应用的实际项目,没有客观迹象或实验室结果的其他躯体疾病,由于学生年龄小,缺少学习动机,这种理论抽象难懂使他们丧失热情。但是,精神科护理很重要,伴随精神疾病患者的增加,这种护理日益受到关注。相关精神科护理实习教学的报道不多。笔者尝试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情况下,运用角色扮演法,简单地作以下个人的陈述

二、对象与方法

第一,对象。文章选取了河南一所医学院校某护理专业的365名学生,其中,女生人数345名,男生人数20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平均年龄小于19.21岁。学生都学习了精神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如精神科护理的基本知识等。角色扮演情景由该学校和河南一所精神病院共同编制。

第二,方法。其一,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各班学生的现状,课前由课代表负责这项工作,6-7人自由结合组成小组,每班级各10组。结合教学大纲,对精神科护理实习课程学习分成4个小时,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的实践基础上分成3个学时,每班由一名主讲教师担任,同时配置2~3名授课教师协助授课。其二,具体实施将情景学习和角色介绍放在首位。首先要求主讲教师把精神护理科对护士的基本要求讲解给学生,如,和病人的沟通技巧、言谈举止等,接下来集中进行情景学习,分成两个情景阶段,情景阶段一,病人入院,需要护士为病人家属做指导,劝解病人入病房。情景二,病房中出现了突发事件,需要护士果断处理,同时将病人的病情详细阐述给病人。告诉学生角色扮演使用的原理和方法,在组成小组中,其中病人家属一人,病人一人,观察者一人或者两人,配置一到两名护士,结合角色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所有角色扮演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中间出现差错,要立即停止,重新开始。第一轮角色扮演结束后,观察者对观察情况,如沟通技巧的使用和沟通的内容等作出总结。然后,小组成员互换角色,替换扮演病人家属、病人和护士。其三,通过问卷调查实施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针对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认识。发出的365份调查问卷全部收回,经过筛选,有效调查问卷363份,回收率99.45%。主要围绕学生对角色扮演法作用的认识调查教学效果。发出问卷365份,回收365份,有效问卷363份。

三、结果

学生对教学扮演比较喜欢,能认识到自身沟通的不足,提升了医患沟通能力。

四、结论

第一,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传统精神护理教学方式固定,课堂授课多围绕教师开展,这种教学模式在大中专院校占很大比例,其中很多学生喜欢角色扮演这种模式。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授课中,学生小组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1]。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独立学习知识,有自己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角色扮演这种精神病护理教学模式较为喜欢,这是一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模式,生动而形象,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事实上,中专生年龄较小,独立思考和自我完善尚不成熟,虽然喜欢角色扮演,但也倾向于被动地接受教师授课。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考虑学生实际,基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计划调整情节和使用材料,并有效运用到角色扮演准备中。

第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有助于记忆。“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教学基于实践操作,所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操作性,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2]。知识学起来形象而生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精神疾病的护理要点。和传统机械化的知识记忆不同,角色扮演法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中的学生普遍提高了思维能力,形成了积极的态度,角色扮演开始前,学生要阅读教材,还要获得大量的课外书籍来扩充角色扮演,这些充足的准备工作,保障学生具有较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对角色解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精神病人在接收治疗和护理中产生的特有心理,巧妙地将发生的各种精神障碍护理点给记住,不同于原有的教学法。这说明了角色扮演的方法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开展多元化效果评定。鉴定评价体系的建立很重要,为医患有效沟通提供保障,将其用作评价依据。吸收有关角色扮演中的有效成分,建立了三层评价标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医患有效沟通,患者主动配合护士,取得了良好的医护效果;有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和患者沟通;无效,表明学生不敢和患者沟通,或者用语不当,惹怒了患者。借助这种评估,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通过和其他同学比较,发现自己的差距,以此不断努力,继续提高;使优化的角色扮演法和精神护理有效整合,并付诸实践中推广,以更好地应用;再者,对角色扮演法,还应强化实践效果,促进精神病护理学工作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岑慧红,肖爱祥,苏茜.基于情景的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05):81-82.

[2]刘静.角色扮演法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5(11):88.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7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综合护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9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障碍,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本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且存在严重的社会误解和歧视。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综合的护理措施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了康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30例来自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65例。对照组男40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38.52±8.20)岁,病程4个月-7年;观察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18-63岁,平均(39.16±7.85)岁,病程3个月-6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治疗前情况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常规精神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认知康复训练等护理措施干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

2 护理措施

2.1 健康教育 入院后给患者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病房环境,并由我科专业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精神分裂症的基本概况,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表现形式,告诉患者本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增强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纠正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正视自己并正确评价自己,指导患者如何自我调整,如何与其他人进行相处交流。

2.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主动沟通、安慰,坦率地与患者进行交流,稳定患者的情绪,纠正患者对事情错误的认知能力,并对患者进行鼓励[1]。为患者讲解本病发病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病的机制,使患者对本病有一个答题的认识,怎样医生配合治疗、怎样预防等[2]。给患者将一些积极向上的事例,并给患者讲解本病是可以治愈的锻,炼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喜欢生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期待,鼓励患者回归社会。同时争取家属支持,消除患者因自己所患疾病所产生情感上的自卑心态,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认知康复训练

2.3.1 生活行为康复训练 每天督促安排患者自己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入厕、打扫卫生、修剪指甲等,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患者练习安装螺钉、刺绣、折纸、点钞纸,并进行体操、跳舞、球类练习等[3]。

2.3.2 文娱活动训练 护理人员应该细心观察每一位住院患者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并了解其文化层次,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适宜患者的文娱活动,一般有下列活动可供选择:五子棋、象棋、跳棋、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及台球等活动。同时为了加深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可以组织一系列运动比赛,比如篮球、乒乓球及羽毛球赛等[4]。

2.3.3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定期安排不同的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交流,或组织患者与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家属之间进行交流,尽可能鼓励患者接触人群、社会,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交往能力[5]。同时要制订训练计划,做到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反复强化,持之以恒,对良好完成训练的患者给予奖例,促进其积极性。

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 参照精神病量表(BPRS)及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评定。痊愈:症状大部分缓解、自知力大部分恢复、社会适应较良好,评分减少大于75%;显效:评分减少在50-74%;有效:评分减少在25-49%;无效:评分减少小于24%。

3.2 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5.4%;观察组痊愈22例,显效26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χ2检验,P

4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病因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如不及时治疗,患者日常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受损,有时受幻觉、妄想、逻辑障碍、情绪障碍等精神症状的影响,患者可能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的护理措施干预工作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认知行为训练等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不良的思维情绪及生活方式,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病情程度,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益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33.

[2] 郭平.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10):77-78.

[3] 尹雪冰,莫显祥,黄瑞荣,等.认知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141-142.

[4] 李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2,10(6):532-534.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8

关键词:老年 精神病 股骨颈骨折

跌倒是老年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由于精神病人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缺少锻炼、阳光照射,骨折疏松导致骨质量下降,从而易引起骨折,而且以股骨颈骨折为多见。当老年精神病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后需手术时,我们护士需提供集骨科疾病护理、老年护理、精神疾病护理为一体的综合干预。我科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股骨颈骨折10例,均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共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股骨颈骨折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70岁,其中精神分裂症7例,老年抑郁症3例。入院后均在全麻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发生皮肤压疮、肺部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基本恢复行走能力。

2、护理

1 术前护理

1.1全面评估病人,了解患者精神病的类型,精神病情控制情况,具体的精神病护理措施,是否实施安全护理措施如保护带等。护士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要求患者家属24小时陪护,让患者产生安全感。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因患者惧怕疼痛,长期卧床带来麻烦,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让患者尽快适应患者角色,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配合治疗。

1.2患者用气垫床,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协助其翻身,避免拖拉推等造成皮肤缺损注意足跟等部位皮肤的护理。患肢持续骨牵引,患肢保持中立外展位,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呼吸道感染。患者由于长期服用镇静药物,患者缺少主动运动,要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健肢、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健康教育。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大小便,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2 术后护理

2.1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患者应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搬动时小心抬起臀部,注意不做患肢内旋屈髋活动,防止假体脱位及出血,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48h后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口服消炎痛预防骨化性肌炎形成及其他对症治疗。

2.2 观察病情变化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切口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及量,若24h引流量>200ml,及时报告医生,24h引流量

2.3 饮食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后6h给予流质饮食,由于精神药物易引起吞咽困难,进水时指导患者慢慢进食,每次进食量少,防止噎食。术后第1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的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由于患者卧床,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4睡眠护理 做好睡眠护理,保证患者适量的睡眠,对稳定情绪、促进骨折愈合有重要作用。

2.5 术后功能锻炼

2.5.1 早期床上功能的训练 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防止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2]。术后前3日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活动及膝关节的主动被动运动,尤其要指导患者主动用力做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上、下午各5~10min,以后运动量逐渐由小到大,时间逐渐延长。所有的床上活动均在患肢保持外展或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按摩患肢每日3~4次,每次30min,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2.5.2 离床功能锻炼 手术后4日病情平稳后进行(骨质疏松患者下床锻炼时间应在术后1个月以后,以免过早活动,患肢负重引起新的骨折)。由于卧床时间较长,下床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首先患者应做下床站立练习,待患者适应后再练习扶拐行走(也可用助步器练习站立及行走)。下床方法:患者先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

2.6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应积极预防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精神病患者咳嗽反射迟钝,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造成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和呼吸道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多饮水,练习深呼吸。使用便器时动作应轻柔,不宜强拉。翻身与搬动时,应呈一字型,两腿之间夹软枕或海绵垫,避免人工髋关节脱位。

3 出院指导

患者术后14天可拆线,观察1~2天后若无不适可出院。由于术后恢复期较长,应给予详细出院指导。护士应使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并教会患者及家属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如继续进行屈髋锻炼扶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患髋下蹲,不要盘腿。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

参考文献:

[1]王秀梅,高飞,刘新玲.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中国疗养医学

[2]杜 娟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

精神病护理方法范文

精神病护理方法篇1关键词:精神病护理;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1-01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