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1
家具广义上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从字面意义上解释,就是“家用的器具”。狭义家具主要是指具有坐卧凭依或贮存支撑等使用功能的器具。自人类社会出现家具以来,其发展便再也没有停止过,家具是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的载体,中西方家具发展都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各种各样装饰风格的形成,造型、结构、用材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十九世纪是处于古与今的交替时期,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家具发展出现了顶峰后的衰落期;而西方世界正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家具发展缔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中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一时期下所发展的家具装饰风格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们对今天的家具设计发展有很大的借鉴作用,对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十九世纪中国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古人习惯席地而坐,席可能就是最早的家具,而床为主要的家具。后来出现了屏、几、案等家具,床既被用于坐具也用作卧具,榻则在床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到了南北朝,人们从屈膝而坐逐渐变为垂足而坐,高型坐具开始流行于当时的社会。
在家具设计风格上,中国家具自古秉承儒、道、佛三家思想的影响,装饰风格上把三家思想交融互补、兼收并蓄。如秦代家具制造汇聚六国工匠的技艺精髓,汉代家具融南北方风韵于一体,唐时期家具风格借鉴了西域文化和佛教文化,别具外来风韵。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设计令人称道,其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的别致性成为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宝贵的一笔财富。尤其明清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在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中,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一定会被相提并论,在这里先探讨一下明式家具。
1.以典雅脱俗为装饰风格的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一般是指在宋元家具风格的基础上,继承优点并逐步演变而成的,被称为“细木家具”,是以上乘硬木为主要材料的日常家具。明代家具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形式多样、构造巧妙,实用性和审美趣味相统一而闻名于世。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明式硬木家具,而只有苏州地区出产的明式家具,其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最具底蕴。这种家具风格鲜明,经过年代的推移依然深得人们的喜爱,最地道的明式家具也称为“苏式家具”,或“苏做”。名贵的黄花梨、红木、楠木、紫檀等硬性木材常被用于制作明式家具,而大理石、玉石、贝壳等多种装饰材质也会被嵌入其中。明式家具精湛的艺术手段和装饰美学的极致追求高度融合,在世界设计史上是罕见的,是功能与美学高度统一的完美例子。
中国古代家具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到明中期达到顶峰,一般来说,“明式家具”和中国传统家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当然,乾隆之后的清式家具,也是中国传统家具,但是,由于太堆砌,最终僵化,因此还是以明式家具来代表中国传统家具。
2.以繁复华丽为装饰风格的清式家具
如果明式家具是以简洁而优雅为见长,那么清式家具则更注重细节局部处的装饰、雕刻,尤其是皇室宫廷的家具。清式家具从历史角度可分三个阶段:清初家具在造型结构上保留了明式家具的特点,仍可称为明式家具;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华丽的装饰和雕刻也大量增加;道光时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家具过多的奢华达到极致后,是中国家具的衰落期。
清代初期,家具制作从造型、工艺、装饰、材料等各方面都趋于成熟,特别在家具的种类上,也比以往朝代丰富,形成了“清式家具”。
清代中期,是家具制作的黄金时代。家具设计风格多样,主要特征是造型庄重、雕刻样式繁杂、体积大、气度恢宏。这期间最出色的是宫廷家具,色彩绚丽、纹饰华丽,形成独具韵味的装饰风格。
清代晚清,正是十九世纪初期。自乾隆年间家具发展的顶峰后,清式家具出现了追求华丽和精细的装饰雕琢的风格,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注重装饰带来的整体效果。但除了细密的装饰外,晚清标新立异的家具作品已经少之又少。道光年间,随着鸦片战争的结束,家具业出现了长时间的停滞,工作量日益减少,家具生产日益衰落,清式家具也失去了原本的辉煌。
十九世纪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演变
十九世纪的西方世界正在频繁地进行着工业革命、政治革命和科学革命,在这些带有创新思维的革命推动下,进入了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西方各国由于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条件及其后的不同,所用材料各异,呈现出不同的装饰风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家具文化。
十八世纪中期到十九世纪末就爆发了几个影响深远的艺术运动,分别是新古典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以及新艺术运动。在这三个艺术运动中,家具设计风格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得到一定程度发展。
1.以高雅精致为装饰风格的新古典主义家具
新古典主义运动是十八世纪五十年代至十九世纪初风靡欧洲各国的艺术运动,它的出现代表着借古复今的潮流,并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这一时期的家具装饰艺术是家具史上最成功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次复古运动。在艺术风格来看,新古典主义家具以其庄重、典雅的古典主义格调代替了华丽且脂粉味浓的洛可可风格。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可以说是欧洲家具中最杰出的家具艺术。首先,新古典主义家具中对直线的运用,为家具的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奠定基础;其次,它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合理性、舒适性,还有优雅而不做作的特点,是古为今用的典范。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家具装饰风格,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审美观,给奢华的洛可可风格所笼罩的西方国家注入了一股清新的装饰风,对古典艺术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揭示。
2.以质朴纯真为装饰风格的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家具
工艺美术运动是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英国设计革命高潮,也是一场著名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期的装饰风格特征具体表现在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代替人手生产;提倡设计应以诚信为本,反对哗众取宠和浮夸,注重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功能。
这时期的思想也体现在家具设计上,提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张艺术家在家具设计中,追求多采用自然纹样作装饰,这场运动打破了矫饰主义盛行的沉闷之风,使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重新唤醒,让家具设计在工业化生产的背景下受到关注。家具设计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多用几何体作为造型手法,排斥多余的装饰,用作装饰的部位都要带有功能性,形成了家具使用功能与装饰风格的统一。
3.以美轮美奂为装饰风格的新艺术运动时期家具
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启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及美国出现了名为“新艺术派”的实用美术方面的新潮流,是一次影响极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本质上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延续,同样是对工业化的一知半解,同样是崇拜自然、推崇曲线及自然草木中的纹样,但表现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之一是深受东方艺术的日本所影响。日本家具对新艺术运动的不对称形式的影响深远,很多新艺术家具中的花卉图样就是采用了日本“浮世绘”的特色,东方艺术的淡彩、细长的线条和空间的运用都在新艺术家具中有所体现。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家具装饰也是独一无二的。早期的家具风格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但随着艺术家的创新,在家具设计中融入雕刻、镶嵌等艺术手段,不仅使艺术形式更加生动,拓展了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段,也使新的艺术语言在家具设计中得到恰到好处的应用。
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对比
1.十九世纪中西方社会背景的差异
十九世纪的中西方世界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晚清年间,清朝君主和他的臣民仍然陶醉于闭门造车的封建农业社会里面,对西方世界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毫无兴趣,固步自封。直至两次鸦片战争以及1894年的甲午战争,软弱无能的清政府签署了一连串的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才被迫打开了国门,而这时候西方世界快速社会和技术变革都发生在此期间。欧洲各国的工业革命都先后完成,资产阶级社会快速发展,成为社会大部分财富的主人,他们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于是渴望变革。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家具产品得到批量生产,但其外观与设计都是比较粗糙的,急需改善,因此而产生了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把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这个时期中国的少数有识之士意识到只有自强不息才能救中国,从而开始把西方的机械技术带到了中国。
2.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差异
十九世纪初,中式家具的装饰风格沿袭了乾隆时期的风格,而西方世界则刚兴起新古典主义风格。造型上中式家具强调体积较大,沉稳、厚重,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与雕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家具倾向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模仿,造型多参照古典建筑的形体。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中式家具业日渐衰落,过度的装饰造成了必然的衰败,家具的造型粗糙简陋,行业早已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此时以英国为首的工艺美术运动正遍及欧洲,家具设计的造型简单而自然,带有明显的哥特式与中世纪风格。
同治、光绪时期,中国的家具业已经日趋没落,家具设计变得越来越程式化,连苏式家具都陷入了形体笨重、装饰繁缛累赘的境地。这时期整个欧洲与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正不断迈向成熟,把家具设计引向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3.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的相同之处
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都体现一种浓厚的装饰味风格。对比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偏向华丽与高贵,无论在纹饰或手工艺上,清代晚期的家具都显然受到了西方以及中亚风格的影响,出现了所谓的“西式纹饰”,如卷草纹等。西方的三次艺术运动都强调装饰,纹饰的设计与运用都达到了较高的成就,精湛的制造工艺使家具设计更趋精美优雅。这一时期的西方家具设计受到中国的影响,西方家具的美感与工艺的创新同样给予中国启迪。
结 论
通过对十九世纪中西方家具装饰风格发展的研究,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家具发展在经过长时期繁荣与昌盛的顶峰时期后渐渐停滞了,家具业的褪色就正如清朝统治的没落。而同时期的西方家具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各种艺术运动的发起,艺术家们的不断创新,朝着把家具艺术与人类生活紧密结合这一目标前进,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最终成为了现代设计的开端。
探寻中西方家具发展的轨迹,可以让设计师从历史的高度来俯瞰家具世界,更加清晰地明辨我国家具过去在艺术与技术上的成就与荣耀,吸收前人的美学思想与艺术修养,同时借鉴了西式家具发展的设计理念与成功经验,反思中式家具日渐衰落的原因,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家具发展提供思想的线索和发展的方向标,与世界家具的发展接轨。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2
美式家具因其舒适性和实用性广受消费者青睐,美式家具比较贴近生活,强调以人舒适实用为基本出发点,同时具备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外形和设计,这样的家具设计理念与美国这个多元社会的多元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美式家具也具有风格多样、兼收并蓄的美国文化特征。
美式家具的风格特征
美式家具风格也可以称之为“联邦式风格”,具有十分显著的风格特征――以美国的传统家具为设计依据,以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选择性继承与发扬为基础,以简洁、优雅和适度为目的,以舒适、单纯、实用、多功能为思想,对欧洲古典文化进行的一种缅怀和尊敬。
但真正相比较与欧洲风格特征明显的家具来说,美式家具完全形成了与“穿金戴银”相反的“大方得体”的风格特征。美国人普遍具有怀旧情结,尤其是在文艺复兴后期的世界文化体系中,有机的将欧洲各国具有古典气息的家具融合在了一起,简化形式而增强其的功能性和装饰性,让这些所谓的皇室家具真正的走进百姓生活中。
1. 产品风格
美式家具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其设计上的简洁大方,既蕴含着欧式家具中的优雅和华丽,但却又不失其所独有的亲民性风格特征。
一般来说,美式家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洛可可风格进行了传承,但却没有洛可可风格中所具有的纤细、轻巧、华丽和讲究之感,只是在简洁大方的造型设计和颜色的使用上,在细节处加以了精雕细琢。例如,以美式家具为主要装饰物的环境,其颜色的使用必定是单一的,大多数情况下为紫色和深红色。但是会在挂画、灯具和细节装饰物上进行精心的设计。细节上的精巧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美式家具的用材方面,以珍贵木材的原本面貌和独特的纹路进行家具的打造,采取自然烘干和干燥炉烘干的方法,给人带来复古感,也同样表现出美国人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2.造型风格
现代美式家具在造型风格上,主要给人以仿古、新古典和乡村式风格最为突出。
仿古风格,在美国18、19世纪流传下来的家具设计中就可以看到这一风格特征。其形成主要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美国的先辈们以他们的勇敢和探索,以优雅但不浮华的家具设计的形式对世界和自然的发现进行了良好的诠释。如:猫脚型弯椅脚的安妮皇后型、齐宾泰尔所设计的椅子和约翰・高德的优美线条为主要代表。
新古典风格,也可以说是一种经过改良的古典主义风格。主要是指那些由古典派家具设计师所设计出来的,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家具作品。所以,具有新古典主义的美式家具一般都会比较风格多样、自由粗犷而不拘一格。
乡村风格,这是美式家具中最为重要、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风格特征。美式乡村风格带有着浓烈的乡村气息,在家具的的造型设计上一直遵循着单纯而实用的原则,在外观的设计上则主要是以纯朴、自然为主导,为了加强整体设计的美式风格,在其家具中还多存在隐藏的设计空间。
3.组装风格
美式家具在组装风格上主要强调其的整体性,因此,在家具的设计上,很少具有其他家具组合中出现的金属连接物,如:门合叶、金属拉手等,在美式家具的抽屉设计上最为突出,一般会采取燕尾禅,而且在滑道的设计上也多是以原本的木材为原料,与自然生态密切相关。
形成现代美式家具风格的影响因素
1.工艺美术运动对现代美式家具的影响
美国的工艺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场对立文化之间的“你死我活”之战,而是一种多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发展,为美式家具的生产形成了较强的后备保障力量。
而美式家具的简洁实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所形成的风格影响。美式家具设计师斯蒂克利,就是将美国实用主义与英国工艺运动风格相结合的重要代表作家。
2.新艺术运动对现代美式家具的影响
美式家具中的线条以及浮雕的运用就是在新艺术运动期间启发得出的。美国相比较与其他欧洲国家,其思想上更具有革新性,而新艺术运动也正是为美国设计艺术思想的革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例如:美式家具中的线条设计、花卉的出现以及自然浮雕的样式,都是源自新艺术运动。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美式家具设计中的简洁线条的运用就是受英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麦金陶什的启发。
3.东方家具设计对现代美式家具设计的影响
东方家具与西方家具设计中的华丽、繁琐不同的是,主要展现的是一种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首先产生影响的就是美国设计师格林兄弟。他们在家具的东方设计理念中充分的融合了美国传统家具设计理念,设计出了更多的现代美式家具。中西家具设计文化的相互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为美式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结
美式家具所独有的风格特征的形成以及发展轨迹无不在为中国的家具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导向――面对社会时代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固守传统,也不能随波逐流的全盘西化。要积极以所出的环境,对各种文化进行扬弃,结合时代特征,开拓出一片以现代中式家具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市场。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3
[关键词]设计理念 少即多 有机功能主义 人性化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人类的设计理念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单一到重叠、连贯到网络发展过程的总和。从最初水、火、土的交融与变化,到批量化大规模的生产,日用陶瓷作为生活必需品伴随人们走过千年,从外形、装饰、成型技法因工艺限制而简单到现代材料工艺的多选择性,都是人类设计理念转变的结果。日用陶瓷产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设计观念史,每一种新形式的出现都是其设计观念改变、发展的表现和结果。在近现展过程中,经历了“功能决定形式、功能与形式并存、设计人性化、设计个性化、绿色设计”等等理念。
一、形式主导功能
19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运动主要人物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其直接反应到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理念上就是精美、典雅、创新,要有符合其推崇的自然法则的装饰美感。从总体上说,这一时期英国陶瓷设计受东方风格影响比较大。“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的陶瓷设计以小批量生产为主,主要是陈设与玩赏的艺术陶瓷,陶瓷设计家与制作者们忙于高温釉及窑变等品种的实验。克里斯多夫·德莱赛、马克·马歇尔和科尔曼等人设计已带有明显的植物有机形态的特点,具有“工艺美术”运动的典型痕迹特征。但“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
二、功能主导形式
随着工业化的扩展, 20世纪初期设计师们对骨灰瓷的探索日趋成熟,特别在20年代,伴随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繁荣、科学技术的突破,设计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最为突出的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对产品功能及理性设计理念的推崇。20世纪初民主思想深入人心,受德国工业同盟的影响,使得丹麦、英国、瑞典等国在1911-1915年相继成立了类似工业同盟的工业设计组织,促进设计与企业的关系,促使陶瓷产品日用化、批量化,提升陶瓷产品设计水平,这一时期的代表公司有:罗森塔尔、阿尔茨堡、埃斯申贝奇等等。而另一方面,设计奉行功能至上的理念,各种艺术、设计观念都受到冲击,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也不例外,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过去繁缛细腻的装饰被简化,甚至装饰都成为多余,设计观念走上了功能大于形式的轨道。由博格勒设计的《摩卡机器》,林迪格设计的《花器、水罐、可可壶》,都是造型简洁、功能至上、乏于装饰的日用陶瓷产品。
三、功能与形式并重
科学技术、材料、工艺不断被研究与运用在制作过程中,无装饰、重功能的日用陶瓷产品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人们需要产品不仅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同时具有美观的装饰。此外,贸易面向全球开展也要求世界各地在经受国际主义风格影响下重视本民族地域文化,保持自身优势。在此期间,欧洲各国迅速建立各类设计机构并且举办了一系列设计大展,这些展览把北欧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推向高峰,因其追求功能与形式并重、强调“人情味”、简约与永恒的设计理念刺激和影响了工业设计的后续发展。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罗森塔尔旗下designs设计的“Chips,Dips+More”瓷盘,造型独特,可以放置水果或各类小吃,功能多且食物之间不会混合在一起,是新奇的造型与强大功能的完美结合。“为生活而设计”和有机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形式与功能并重的设计中应运而生,这些观念指导下的日用陶瓷产品将文化性和艺术性与实用功能完善结合。
四、人性化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舒适性、情感性、精神性,可以说其设计观念由简单的美观实用原则走向了除此之外蕴含多元精神文化因素的人性化。从70年代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在日用陶瓷制造中的广泛运用,使全新的造型和表现方式不断被挖掘出来,对人体工程学、视知觉、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也使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合理,越来越贴近人的需求。芬兰的金枪鱼设计公司是功能与形式人性化设计的最佳代表,其陶瓷作品坚持使用全手工制作,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力求造型的突破,他们设计的“暖”系列胡桃木瓷具,采用陶瓷和木材结合的方式制作,木材可随意拆卸,不仅解决了烫手的问题,还增加了保温效果,粗犷的壶盖和光滑的壶身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期间,功能主义、情感化和无障碍设计作为人性化设计理念的思想基础,指导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发展。
自从陶瓷产品工业化生产以来,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观念的演变由以上几种设计理念组成,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理念的演变路线就是由功能和形式再到人。它们相互区别、相互联系,没有明显的时间或是层次的界限,是人类进行日用陶瓷产品设计活动的不同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杨永善.《说陶论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熊寥. 《中国陶瓷美术史》[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4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威廉・莫里斯和约翰・拉斯金等人的指导下,首先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应从事产品设计,反对“纯艺术”等,在现代设计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运动在设计上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风格特征,如采用植物、动物图案作纹饰,主张“师自然”,注重材料的选择等,设计较为质朴、大方、适用。
新艺术运动试图将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拉得更近。设计师从材料、构造和功能等角度重新审视各类建筑及产品,这些元素正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大量采用花卉、植物、昆虫作为装饰的动机。从同一时期举办的几次大型博览会上,清晰可见传统设计风格向现代设计风格的转变过程,以及设计改良运动取得的辉煌成就。1889年和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主要展示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而1902年意大利都灵博览会则十分推崇来自英格兰格拉斯哥的设计大师麦金托什以直线为主的几何装饰风格。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法国为首的各国设计师,纷纷站在新的高度肯定机械生产。对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现代建筑和各种工业产品的形式美和装饰美进行新的探索,涉及范围包括建筑、家具、陶瓷、玻璃、纺织、服装、首饰等方面的设计,力求在维护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美化工业产品。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中心,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装饰艺术展,装饰艺术运动因此得名并在欧美各国掀起热潮。它受到新兴的现代派美术、俄国芭蕾舞的舞台美术、汽车工业及大众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设计形式呈现多样化。但仍具有统一风格,如注重表现材料的质感与光泽:在造型设计中多采用几何形状或用折线进行装饰:在色彩设计中强调运用鲜艳的纯色、对比色和金属色,造成强烈、华美的视觉印象。装饰艺术运动中表现出的东西方艺术样式的结合、人情味与机械美的结合等内涵,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受到了后现代主义设计师的重视。
20世纪初至30年代,以工业设计为主的现代设计革新运动提出了功能主义的设计原则,提倡科学的理性设计并创立了新时代的设计美学――机械美学。所设计的简洁、质朴、实用、方便的全新产品,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与风格,标志着产品设计进入现代工业化设计的时代。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D・拉姆斯阐述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简单优于复杂;平淡优于鲜艳夺目:单一色调优于五光十色,经久耐用优于追赶时髦:理性结构优于盲从时尚。这种风格引领了世界范围内的设计主潮,以致战后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想的背叛。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设计风格。
无论是反对大机械生产的工艺美术运动,还是高度肯定机械生产的装饰艺术运动;无论是为豪华、奢侈的少数权贵服务的新艺术运动,还是为大众服务的现代主义运动,现代设计与装饰艺术从来没有分离过。一部现代设计的历史,就是装饰艺术应用的历史。尽管现代主义一向反对装饰主义,战后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更加强调了非装饰化特点,夸大了无装饰的外形特征,但现代主义设计与国际主义设计仍然运用了装饰艺术的手法。
由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强调统一性、非个人性,人们开始对单调、无人情味的风格感到厌倦,青睐于更具表现性、变化性、装饰性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家,无论是在建筑设计时,还是在产品设计时,都采用各种各样的装饰,特别是从历史中汲取装饰因素,加以运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5
关键词:新艺术;女装设计;师法自然
0 引言
新艺术运动是十九世纪末期随科技发展浪潮发展起来的艺术流派,影响广泛深远。它突破了传统艺术和传统装饰风格,使当时人们的思想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即使在今天,新艺术风格的设计观念与风格特征在现代建筑、家具、服饰、装饰设计上依然存在并继续产生着影响。新艺术风格中女性化、曲线的装饰造型以及自然派的装饰纹样曾深深影响了服饰文化。本文藉由研究新艺术风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影响,探讨女装设计创新的思维与方法。
1 新艺术设计风格的产生与发展
新艺术运动发起于浪漫气质的法国。十九世纪末期,由于机械革命带来的产品量产化,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方式已不再适应生产的需要。器械化时代的产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走下来。它们便宜,数量丰富,却渐渐落入粗制滥造的泥沼。新艺术运动便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萌发和发展的。威廉莫里斯作为倡导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他主张“最好的产品只能依靠优越的手工直接处理材料,才能获得成功”,主张“为少数人设计少数产品”。在工艺美术运动风潮的影响下,欧洲各地逐渐产生许多造型上的革新运动。它们被称为“新艺术运动”并逐渐为众人所接受。和工艺美术运动崇尚纯粹的手工、传统装饰不同,新艺术运动在对待机械的态度上有着明显改变。机器生产被新艺术接纳和吸收,工艺美术运动开拓创新的造型观念在新艺术运动中得到延续。同时,东方艺术、自然主义也不同程度地对其产生影响。在机械发展与造型创新的结合下,以自然线条为装饰,师法自然的新艺术运动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被誉为“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新艺术的风格依赖昂贵的材料加工、对细节的极度重视、自然曲线和不对称的特点。虽然新艺术接纳了机器生产,新艺术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曲线装饰性因素常常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须辅以手工制作完成。技术上的瓶颈令其逐渐难以适应工业发展,新艺术风格也逐步被其他风格所取代。但今天,新艺术风格师法自然的本质和蜿蜒的曲线装饰造型对现代设计依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2 新艺术风格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新艺术风格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生命力、流动和蜿蜒的曲线。这种装饰纹样改变了传统艺术中规中矩的古典纹饰,以非静态非对称且柔美的形式体现出来,如同植物生长时的活力与姿态。新艺术风格由于受东方艺术、象征艺术等影响颇深,因此其本质“师法自然”其实是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隐喻。不仅是柔软曲折的花草枝,这一时期的装饰呈现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昆虫、海贝等生物都成为新艺术的灵感源泉与创作参照。新艺术善于吸收与接纳新事物,将不同风格融合在一起,同时不排斥机械化生产,充满了勇于打破传统的精神力量。新艺术风格是在流动与变化着的,这种变化与接纳也是新艺术的内涵之一。新材料的诞生与应用使有机形态得以实现,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勇于尝试,善于使用新事物,也是新艺术成长的因素与特征。
3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女装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科技的飞速进步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新式面料的产生,式样、装饰与色彩搭配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穿着有了更多选择。这一时期的服饰设计着重体现自然的悬垂与柔软,凸显曲线的特征,装饰简约,面料与款式相协调。这一时期的女装流行轮廓修长,带有捏褶拖尾的长裙。这个时期出现了分片裁剪的喇叭裙。上身常有高领和立领。例如到了1900年,新的剪裁方法出现,这是女装长长的袖子越来越瘦窄。女士们通过勒紧上身来突出胸部线条,如紧身衣一般,使身体从侧面看呈S型。而华美精致的晚装则多偏向于东方风格。
4 新艺术运动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
在新艺术运动中,虽然对材料与细节的要求过高,追求曲线与自然纹样装饰使当时的女装设计并不十分适于穿着,但对新材料的不断尝试、追求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等特质,使它成为一种经典的设计形式。新艺术风格中女性化的艺术特质使其在女装设计中依然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新艺术风格对现代女装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崇尚从自然中获得创作灵感与设计元素,追求自然的材料与纹理,新艺术风格对自然对生命的渴望是服装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推崇的风潮。例如2011年从日本开始流行,风靡亚洲的“森女风”便是其一。纯棉或羊毛的柔软材质、沉郁的环保色、自然风格的纹样装饰、宽松自然随性的样式,面料的垂坠感,都体现着新艺术风格的内在理念。新艺术风格深受自然主义与东方艺术的影响。日本风格中空间的强烈对比,日本浮世绘中丰富的曲线表现与自然纹样都在新艺术风格中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吸收了浮世绘风格特征的新艺术,与现代服饰设计融合后,呈现出富有动感的一面。浮世绘风格的花草图案,配上亮片装饰,收腰的设计既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柔美,又展现出不安于室,渴望挑战的粗犷与率真。新艺术运动在风格形式上采用大量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善于运用解构手法塑造创新的衣服样式,而大量立体的弯折曲面与古典纹样的结合,体现出狂乱与不羁。新艺术与解构设计的结合,通过其体积感与存在感,将女装设计引领到气场的维度。花草与有机形态装饰纹样的运用。自然的曲线纹饰是新艺术风格最直观也最典型的艺术特征。它在演变与转化中不断被创新,被融合,经久不衰。安娜苏 (Anna Sui)是善于运用各种装饰元素,从纷繁复杂的艺术形态中寻找灵感的设计师。安娜苏 (Anna Sui)2010秋冬推出其高级成衣秀,点缀在裙里腰间的不是解构式的花纹碎片,不是几何形态的装饰纹样,而是曲线的生长与生命的运动。这次成衣秀的灵感来源是19世纪末美国的Art Nouveau新艺术风格。交错的花草枝曲线、水波纹、昆虫等生物形态,加上主打的民族风印花,配上艺术味道十足的长袜。安娜苏 (Anna Sui)新加入的潮流元素与其原有风格融合一起,创造出充满活力与青春的视觉效果。英国新晋品牌Three Floor将蕾丝面料化为抽象化了的装饰纹样,带着新艺术风格的影子,却更简洁与大胆。坚韧挺拔的服装质感中融合了蕾丝的浪漫柔美,华丽而时尚。
5 结语
新艺术风格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并不单纯只是形态或纹饰的传承与演变,更重要的是其追求创新、包容性与师法自然的内在本质的影响。新艺术风格运用在现代女装设计中,无论是装饰纹样的创新,还是形态设计的延续,都不应抛弃新艺术风格的文化内涵。新艺术风格的特征——细腻、蜿蜒、自然、创新,与女性特质高度一致,在现代女装设计中借鉴和发扬新艺术的特质,也许可以创造更多,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女装风格。
参考文献:
[1] 梁梅.新艺术运动[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 罗咸辉.新艺术运动与当代艺术设计[J].吉首大学学报,2010.
[3] 张浩,郑嵘.时尚百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4] 金波.浅析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6
关键词:现代主义;景观;起源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078-03
Analysis of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ism Origin
NIU Jin(Academy of fine Arts for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 China)
Abstract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ism originated from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affected people’s body and spirit a lot.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ism, as a media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with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passing through a long time and influenced by every aspect, is a modern social culture product rooted on early landscape design foundation. To know the formation of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of modernism is beneficial for the trace to the source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which is obviously, regarded to have academic value.
Key words :modernism; landscape; origin
Internet :.cn
一、景观的历史
景观是在人类活动中,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与周围其它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人们的行为或态度不同,景观需要人们在不同的自然和文化历史背景下解读。对个人而言,景观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遥不可及的,又或是熟悉的、舒适的,也可能是没有意思价值的。景观往往跟随时间的演变而变化,通过物质方式或精神方式与我们相互影响,景观是构成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背景之一。
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景观”得以成为专业术语被世人所熟知,此时的欧洲园林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凭借工商业首先成为富商的一批人,十分支持文化和哲学方面出现的新思潮,不被传统所束缚,艺术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因此,一大批园林爱好者出现,他们热爱自然,追求田园风光,使大规模的庄园园林在意大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7世纪法国出现了一位名叫勒.诺特尔杰出的造园师,他开创了勒.诺特尔式独特的造园风格,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与意大利台地式园林不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是用轴线表达出对称美与秩序美。在英国,17世纪开始,绘画和文学艺术作品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大量的艺术作品涌现出来,受艺术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式的风景园林。英国风景园林抛弃了意大利、法国古典园林中的规则化、人工化的秩序,倡导还原自然原本的样貌,辽阔的草地、茂密的树林等,是英国风景园林的目的。
二、艺术运动的推动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方式在英国得以实现。英国为了展示甚至是炫耀工业革命的成果――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展会上展出的工业品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反,约瑟夫.佩斯顿用玻璃板和铁架设计的“水晶宫”,以其新颖的建筑形式,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种大规模工业化、机械化的生产并没有给设计带来好的影响,反而导致大量的粗制滥造的工艺品在社会中广为流传。一些在思想上较为超前的艺术家们开始思考,工业革命的大生产化与艺术所追求的高品质之间的矛盾,世界博览会的举办是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直接诱因。以“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们,开始提倡手工艺的重要性,以简洁的装饰效果,良好的实用功能为设计目的,反对机械化生产,反对华而不实的设计,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
艺术评论家罗斯金认为,过多的使用机械化的产物会让人变得的冷漠,他提出了关于设计美学方面的思想,这也为工艺美术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威廉.莫里斯受到了罗斯金设计美学的思想,在庭院设计方面,莫里斯认为要从整体出发,以单纯的庭院形式展示自然中的元素。这一时期出现了威廉.罗宾逊、格特鲁德.杰基尔、路特恩斯等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所争论的中心,还是围绕在规则式与自然式的问题上。
(二)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1895年到1910年,一场新的艺术革命――新艺术运动,在欧洲大陆兴起。强调利用自然元素的纹样取代传统规则化的图案,倡导简洁、流畅的造型,将有机的象征与动感的形式相结合,以体现在造型和装饰在工艺思想上的创新性。
在19世纪时期的景观设计领域中,设计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颠覆。设计形式上一方面继承传统园林,另一方面规则的几何形式逐渐被景观设计师们所应用,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设计风格,一直徘徊在自然式与规则式之间。新艺术运动的兴起,让景观设计师们认识到了创新的必要性,于是开始尝试探索新的设计模式。
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下,这一时期的景观设计大多是在其萌芽阶段的艺术实践活动,对自然曲线和几何形直线的运用,是新艺术运动时期的景观设计特征。景观设计师们从自然中归纳出流畅的线条,并将这些线条通过变形、延伸、扭曲等形式赋予线条节奏感。借助直线、方格的抽象化与简洁化的形式,创造出一种有韵律的、理性的和谐风格。安东尼.高迪在巴萨罗那北部设计的古尔公园,是新艺术运动影响下的景观设计代表作品。整个公园高迪通过大胆的想象力,用流动的、有韵律的线条,与鲜艳的色彩相结合;用马赛克作为装饰材料;用摩尔式与哥特式文化创造意境,将公园打造成与自然既能相互融合,又能有着丰富变化的空间环境。
新艺术运动中的景观设计,不管是哪种风格,都对后来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影响。新艺术运动努力脱离古典主义的束缚,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新艺术运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但对西方现代主义景观的发展起到了鼓励与推动的作用。
三、城市公园的兴起
在《城市发展史》一书中,关于19世纪的欧洲城市问题有着这样的描述:“一个街区挨着一个街区,排列得一模一样,单调而沉闷;胡同里阴沉沉的,到处是垃圾;没有供孩子游戏的场地和公园;当地居住区也没有各自特色和内聚力。窗户通常是很窄的,光照明显不足……比这更严重的是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糟糕,缺乏阳光,缺乏清洁的水,缺乏没有污染的空气,缺乏多样的事物。”①19世纪下半叶,大量的移民导致美国人口剧增,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环境问题。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奥姆斯特德,作为城市公园设计的先行者,设计了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作为城市的一个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交流场所。在城市公园的设计中,他强调首先要保护自然风景,拒绝呆板的设计;其次,应在公园的重要位置设置开阔的草坪;第三,还应该在面积较大的公园中,设置合理的回游路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纽约,能有如此大面积的一块用地作为城市的“绿肺”,无疑是让人惊喜的。中央公园建造的初衷就是想为公众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让人身心放松的室外娱乐交流场所。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央公园建成后的15年中,附近的地价涨了9倍之高,反而成为富人们的居住地,这应该是奥姆斯特德没有想到的。城市公园的兴起为城市的建设,人类的身心健康、人与自然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直到现在,城市公园在每个地区对人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四、战后艺术的复苏
(一)社会文化艺术背景
到20世纪60年代为止,这一时期西方国家一直处于战后恢复的阶段。一些战前未能得到发展的艺术如遇春风,现代主义设计就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油然而生。1917年,以蒙德里安为代表的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建筑师,在荷兰组成了风格派。风格派运用抽象的概念,以及几何形体与色彩之间的组合,形成了一种理智化的创作特征。同时在俄国,结构主义也初现端倪。结构主义艺术家们将金属、玻璃等现代材料,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创作出了大批立体构成式的雕塑。结构主义艺术作品展示了材料的丰富性,这让现代主义景观在材料的运用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1919年,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创立了包豪斯学院,它的创立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结构与观念。包豪斯学院提出的一些设计观念,对整个设计行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设计应以人为本;技术与艺术应和谐统一;工艺应与机器生产结合;反对因循守旧,倡导自由创作等。
(二)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
尽管没过多久,包豪斯学院就被德国纳粹政府强行关闭,但其理论和思想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对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德国展览馆,将建筑与景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建筑设计师对空间的感受是十分敏感的,建筑上的空间概念,延续到了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的连续性和流动性,为现代景观设计在空间的处理上提供了借鉴。其次,建筑的形式在景观的布局上,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建筑与景观是构成环境的主体,任何时候二者都是不可分割的。西方的传统建筑师对称化的、规则化的,因此西方的古典园林也随着建筑的形式,以严谨的秩序和对称的几何形式为特点。《造园史纲》一书中写道:“园林与建筑在艺术创作上是息息相关的,园林风格不能落后于建筑形式,否则环境难以协调。”②可见,景观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是跟随着建筑形式的发展而演变。
五、古典的变革
1925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上,古埃瑞克安以一种现代几何构图形式,并结合新技术,设计了“光与水的花园”,颠覆了以往的造园传统,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此后,法国的景观设计逐渐产生变革,一些古典形式和要素被景观设计师赋予了现代形式的符号。从原来的严谨、刻板,转变成了重视现代感构图的新形式,景观不在没有表情,而是慢慢有了表情,有了动态,甚至让人觉得景观是可爱的。
现代主义景观创新变革的困难主要体现在材料上,景观的设计材料是土地、植物、水体等,这些是无法进行变革的,但景观设计师们还是在传统规则中,找到了对称、轴线、装饰物等元素的变革方向。在古典园林中,轴线往往是控制空间的主宰,但现代主义景观追求的是一种非对称性、流动性的状态。所以,在现代主义景观中轴线慢慢被弱化,甚至是瓦解。不同时期,人的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现代主义景观中,空间是自由的、流动的、没有边界的,而在古典主义园林中,空间往往是被界定的。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主张,现代主义景观脱离了古典主义和自然风景园,将景观的职责转变为解决现代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现代主义景观强调的是景观在社会中的功能主义,剔除了古典规则式园林中的理想主义与感性主义。
总结
现代主义是一种思潮,是一场文化运动,现代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景观在一系列因素广泛的影响下,其变革速度大大加快,景观的变化也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过程。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首先,现代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各种艺术运动的兴起,这无疑是现代主义景观产生所具备的首要条件。其次,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让人开始反思。第三,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促使景观必须摆脱古典主义束缚,从传统中走出来。总的来说,现代主义艺术与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直接为现代主义景观提供了必要的产生营养,让现代主义景观以一种自由的、发自内心的创造形式被大众认可。对现代主义景观起源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代主义景观,也为今后的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借鉴。
注释:
①董翠.景观设计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②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 董翠.景观设计原理 [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沈守云.现代景观设计思潮[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3] 伊恩.D.怀特.16世纪以来的景观与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7
关键词: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学派 设计风格 新艺术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6-0285-02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新艺术”运动作为对维多利亚风格的反叛、工业化的否定探索,不但在欧洲大陆广泛流传,在英国也有所发展。当然,英国的“新艺术”风格没有能像它的“工艺美术”运动那样造成巨大的国际影响。但是,在苏格兰格拉斯哥的青年设计家、建筑家查尔斯・罗尼・麦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1868-1928)与他的合伙人组成的格拉斯哥四人组对于设计的探索,却取得国际性的公认。
一、主要代表作品特征――以柳茶室为例
19世纪中叶,欧洲盛行着日本文化,但当时的格拉斯哥还没有出现一个环境优雅舒适的茶室。这时,有一名为海瑟琳的女士意图在格拉斯哥开设茶室,麦金托什在设计中展现的独特才华吸引了这位喜爱前卫大胆设计的女老板的目光,邀请麦金托什为她设计一所全新的茶室。此次设计,麦金托什总揽了该茶楼的全部设计,包括建筑外观、室内设计、桌椅设计、餐台餐布、茶壶刀叉甚至女招待的服装设计。由于该茶室建造于柳树街上,所以命名为“柳茶室”(The Willow Tea Rooms)。
1.方格的体现
该茶室位于柳树巷217号一座又窄又高的四层老式建筑中,由于建筑正立面的不足,麦金托什从外墙入手,从维多利亚中期式的建筑粉刷成白色墙面,并运用“维也纳分离派”的特点将黑色方格阵列在建筑物的外墙面上以勾勒出楼梯的边缘线。这种方格的体现时至今日也十分时髦,在现代装饰的皮纹砖上也可见到方格匝线。麦金托什的这种风格甚至与著名女装品牌CHANLE有异曲同工之处。
麦金托什将建筑立面的所有开窗都采用大玻璃加以方格贯穿,虽然窗户十分宽大,但因为有了方格的排列显得十分紧凑,从街道上观看感觉建筑物浑然一体,虽然没有过多的装饰性语言,但感觉十分精致且赋予了建筑一种韵律美感。在茶室的内部空间中依然可以看到麦金托什受日本文化影响所采用的木架结构,如纵横交错的梁以及二楼的桅杆。为了与室外呼应,在室内的柱子中也随处可见方格的运用,贯穿了该设计的始终。
2.高直的比例特征
无论从建筑外立面给人的观感还是室内的餐椅陈设,都可以看到麦金托什对竖直线条以及纵向直线的钟爱,在立面的窗户中可显而易见的看出高直的比例特点。在立面的造型上,他用两种高低不同的飞檐取代了旧时代繁复的腰线装饰,同时他将二、三、四层的窗户分别加厚以形成一定的弧度,巧妙的运用了建筑物,在窗户的变化中减轻了白色墙体给人视觉上造成的单调感。同时,他将茶楼临街的窗户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单个逐一的窗户延续了多样化的设计,破除原有的规则将它们打通,从而增加了采光面积,一扇跨度长达18英尺的长方形窗体几乎取代了整个建筑墙面,而这种大胆的设计直至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被后来的设计师所大量采用。他将一层的门窗设计改变成嵌入式,用一条挡板将高直的栅格窗户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并在上面镶嵌了铸铁制成的工艺品,雕刻有柳叶符号的标牌也起到了对该茶室名称的呼应作用。
由于几何主题、直线以及大量白色墙面的运用,使建筑呈现出一种高直的上升感,它与街道两侧的建筑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即使在今天,当你游走在格拉斯哥的街道上,依然能感受到它的与众不同,它带给人们的一种既复古又颇具时尚酷感的视觉享受。
3.曲线的运用
纵然在立面上麦金托什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形体与纵横直线,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他巧妙地将曲线元素以点缀的形式穿插于设计当中,包括铁艺的符号点缀以及窗户的栏杆细节。而在茶室的室内设计中,则显现出更多柔性元素。
如果说柳茶室的外部空间是几何形体所启发的理性元素,那么茶室的内部空间则是麦金托什受到街道名称“柳树街”所启发而展开的感性设计。他将柳树及柳叶的自然形态加以提炼形成设计符号,同时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包括木艺、玻璃及金属,将自然元素变成设计符号反复出现在茶楼的内部设计中。茶楼一层原为宽敞的就餐区域,但如今入口部分出租给一家珠宝店,一层内部则贩卖麦金托什的各种纪念商品及书籍。二层现依然为就餐区域,原为宴会厅,它是整座茶室的灵魂区域,也是麦金托什室内设计的巅峰之笔。在墙壁的下方用丝绸制成的软包围绕着,墙面上镶嵌着长方形的镜子,麦金托什用竖直的白色缎带加以分割。为了迎合二层整体的浪漫情境,麦金托什用浅灰色的方点地毯装饰地面,并在墙体的软包中加上银线以调和直线线条的高背椅带给人的冷酷感。
二、格拉斯哥学派设计风格
格拉斯哥学派在新与旧的交接时期寻找着新的象征性与优雅的设计风格,他们与新艺术运动的联系不是形式上而是精神上的,他们追寻自然母题尤其是从植物及花卉中衍生出新的建筑设计词汇。麦金托什受到世纪末象征主义绘画的影响,设计母体包括树林、苞蕾、球根、心脏、女体、毛发,这些与直线、几何造型相结合,成为格拉斯哥流派的装饰特征。
1.传统与现代
任何一位设计师都会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对待传统在设计史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观点。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回溯到中世纪的传统;新艺术运动则主张抛弃传统,回归自然。而格拉斯哥流派对待传统与现代的处理非常独特,可以在一个设计作品中使传统与现代结合,如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东部临街面的设计中重复出现凹陷处的凸窗,在古老的格拉斯哥商店上很常见。另外,麦金托什大量地运用了新材料――玻璃和铸铁。铸铁组成的装饰图案是麦金托什设计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整个建筑通过单纯的体量和留白的手法的处理,使得它异常的简洁而且实用。
2.节奏与韵律
通过不断重复使用同种元素使节奏感形成,是麦金托什常用的设计手法。例如,希尔住宅中的高靠背椅、杨柳茶室中弧形格子靠背椅以及窗户装饰等都展现出了相当强的节奏感,此外还采用方形格子处理上面的一部分,使视觉上不至于感到单调。在豪斯山住宅中,将方形和圆形的装饰点填充圆形隔断中的空格,使之更加丰富而又不失简洁。其对织物的设计也有相当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格子、波纹、郁金香等图案,这些设计具有鲜明的色彩,而且不断重复着图案,随后设计的紫色、橙色螺旋线等完全抽象的螺旋图案动感非常强烈。
3.象征性符号运用
符号在原始意义的初期大部分是对自然物的形象描述,只具有形象意义。随着社会的演变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符号的含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增加了人类的情感色彩,即产生了象征意义,成为“浸透着情感”的符号。格拉斯哥流派经常采用“象征符号”作为设计语汇,从而获得有机性和整体性。在麦金托什的整个职业生涯中,其多次运用了玫瑰花图案,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在将女性的阴柔美突出、基调为白色的室内装饰中尤其如此。此外,鸽子图案也是麦金托什喜欢用的装饰之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他将鸽子图案装饰于十字教堂室内、弗罗伦泰连排房6号的卧室以及杨柳茶室的门牌标识等处。麦金托什还将流泪的花瓣、玫瑰花等象征手法应用于织物设计中。
4.功能与美的并重
格拉斯哥学派认为家具应该与室内设计风格相协调,而不应该只为装饰而装饰,应首先考虑家具的功能性,反对单纯的手工艺鉴赏。在麦金托什的设计中,遵从并强调的是建筑、室内、陈设的全局设计。因此,他们的设计能使观者从内到外有一个明确的情感体验。麦金托什对功能和装饰抱以同样的重视,所以,部分人将其归做“现代主义”,部分人则将他归做“后现代主义”。麦金托什不仅对现代运动的思想完全认同,而且还在早年的建筑中付诸实践。不过各种实际性的考虑,如成本、进度、紧巴巴的财政预算等都不是麦金托什喜欢顾及的。然而面对客户的种种限制他会感到无法工作甚至直接拒绝,这是职业压力以及他本身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倒不是因为他能力有欠缺。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麦金托什为自己的倔强付出的代价相当沉重。
本文从格拉斯哥学派的生成环境及其风格特征的解读,总结出该学派的设计特点。经过对格拉斯哥学派设计风格的探索,让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欧洲本土建筑设计,对今后设计研究会有参考借鉴作用。
收稿日期:2011-07-24
作者简介:鞠扬(198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建筑内外环境设计与建筑装饰艺术研究;杨维(196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副教授,从事公共艺术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2] 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8.
[3] 梁梅.新艺术运动[M].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00:3.
[4] 吴焕加.20世纪西方建筑史[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John Mckean.Charles Rennie Mackintosh.Lomond,2000.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篇8
从英国的威廉•莫里斯开始的工艺美术运动开始,艺术家和设计师开始对待工业化对批量化生产是持有一个排斥的态度,他们企图逃避现实,回归哥特式风格,和从前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新艺术运动的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工业文明也抱有这样的态度,但是有一些设计师却看到了工业文明的大势所趋,并开始提出了前瞻性的思想,影响着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这里要提到的就是比利时的凡•德•威尔德。他是著名的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理论深刻影响着德国设计乃至现代设计的发展。凡•德•威尔德的思想在当时是相当前卫的,他一反当时艺术家对工业文明的厌恶态度,而是倡导机械的发展,他认为只要很好的利用机械,就可以促进设计的发展。他倡导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反对技术与设计的分离。从他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主义思想的雏形,也就是说他的设计思想已经超出了同时代的新艺术运动的其他的艺术家的思想。另外一个前卫的设计思想来自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出了“为时代的艺术,为艺术的自由”的口号。分离派的设计风格简洁、精致。他们提倡简洁的几何外形与自然流畅的造型相结合。这样的风格体现明显的是奥地利的艺术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的代表作品《朱利斯》等都是应用这样几何样式和自然相结合,他的绘画作品非常具有装饰风格,华丽的形式,表达的确是深刻的主题。分离派的产品设计简洁,强调功能性。在这样的维也纳风格样式中,暗示了一种20世纪功能主义的设计方向。体现其功能性特点的是奥德利建筑师奥托?华格纳,他的著作《现代建筑》,阐述了他的现代主义思想。他认为建筑应该为现代生活服务,为现代人服务,他在其中指出装饰是为建筑的实用目的服务。从他的设计思想上我们看到的是现代主义设计的雏形。以上是对新艺术运动“新”的思想特点,当然新艺术运动的思想来源不止上面的两点而已,一个运动的开始,有着它深刻的历史背景,社会思潮,人们生活等等复杂的综合产生的,不能对它进行简单归类,也有着它产生的必然性。我们在这里论述的是
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特点范文
本文2023-11-23 18:04:2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