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案例范文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1
(一)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实现分类授课、小组教学。通过组建专业的实验室,--是可以通过教师的公共管理案例教学课发掘不同类型学生的专业兴趣点,实现有的放矢的分类式教学与授课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例如,有对电子政务感兴趣的同学河以由电子政务课老师和实验员与学生共同完成相应的案例编写成者通过电子政务软件实现人机对话与相互交流。小组教学是可以通过一个老师与几个学生的方式在一起进行专题讨论的方式实现对案例的解读与分析研究,这种教学形式放开了老师的教学空间,同时也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释放学生的争论与思考的能力容易创造出更多智慧的结晶。
(二)为培养职业化、高素质公共管理人员提供实习实践基地。通过建立健全实验室,培养专业学生职业化发展取向与打造高素质公共管理人员的实践基地,学生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设备学会发现与跟踪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方针政策思考问题、创新管理思维与方法主动寻找对策,这样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室就逐渐具备了实习实践基地的作用。同时在大力倡导府校合作、协同创新的当代,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室也具备了为政府公务员提供职业培训训的舞台,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专用空间。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物理空间往往分为两类,在具有MPA专业学位点的二级学院公共管理案例本科教学基本设于MPA中心;在没有MPA专业学位点的学校有两种情况:一是将公共管理案例实验课改为课堂讲授的理论课这样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成者在借用计算机中心的电子设备勉强完成实验课程。由于我国MPA专业学位点是为了适应专业硕士而进行功能设计的因此,它的功能不能完全对应现有的本科学生而对于国内的几百所没有专用实验室的公共管理专业而言其案例实验课往往只能沦为形式。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体制落后缺乏专业管理与服务人才。现有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明显落后基本延续工科实验室管理方式,缺乏制度设计,对实验室的人、财、物缺乏长远规划责任、权力、利益关系安排失当,容易挫伤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缺乏专业的管理与服务人才也是制约实验室发展的瓶颈。专业管理人才是指对实验室进行硬件维护维修、软件升级与制定操作手册、配合授课老师指导学生开展案例实验、对实验室内部进行保洁的专职工作人员篙理人才的缺乏易导致实验室硬件运行不畅;服务人才主要是专业的案例编写人员或案例研究员(casewrti-er)s月及务人才的缺乏导致实验室缺乏自主产权的案例与案例库易导致软件更新能力受限。
(三)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实验室长远规划不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有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基本上是一次采购、持续消耗,缺乏更新理念,容易导致电子设备等加速老化及快速折旧;二是实验室软件采购不能适时更新往往为了节约经费而导致学生利用过时案例,无法达到更新知识与提升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的目标;三是从学校到二级学院往往没有意识到案例研究员的重要性,缺乏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政策;四是现有高校教学实验管理体制处于教学科研管理的末端导致相应管理与服务人才的培训与再培训机制长期处于缺位状态,老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四)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缺乏双向交流。实验室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缺乏双向交流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又一困境。一方面,学校分配一个实验员编制给二级学院下辖的实验室实验员既要分担硬件维护维修的任务、兼顾软件的调试任务、录课与剪辑任务还要负责消防安全与保洁任务,往往工作重点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另一方面教学科研人员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利用实验室作为教学场地这样管理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两者既无双向交流的任务,更缺乏双向交流的激励机制。
三、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软硬件升级换代与性能匹配。一是实验室硬件采购与更新要适合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培养方向,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可以采取全方位采购战略即对软硬件采取一揽子采购战略,便于此类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在多领域的实践化培养目标的达成。二是软件要及时更新换代软件更新的速度与软件采购的质量是提升案例实验教学的核心它标志着一个时期以来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三是硬件与软件要实现谐和、共进式的采购与匹配战略,既要避免软件更新过快而计算机等硬件更新速度无法跟进池要避免硬件投资过多而软件升级停滞导致的“空机”现象。
(二)设置案例研究员职位,重视公共管理数据库组建与更新。一是必须设计专业的案例研究员岗位,聘请或内部培养具有制作公共管理案例能力与技巧的案例研究员。二是尽量做到组建自己的公共管理案例数据库(erposotiyr),可以效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做法,案例数据库按照“研究地域”与“研究领域”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以国内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可以按照东、中、西部作为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按照“研究领域”分类灰可以划分为决策科学、经济发展政策、教育科技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等学科进行分类。三是数据库必须做好充实基础与定期进行更新工作既要保证外购案例质量,更要做好内部的案例编写与审查工作;按年度淘汰过时案例。
(三)重视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配备。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教辅”人员,与教学人员相比其行政编制与物质待遇不受重视,同时,自身的管理技能培训与敬业精神严重不足。因此从建立健全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出发必须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一是从工科背景的毕业生中招录管理人员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维护保养更需要懂得专业同时又掌握一定电子设备维护技能的“一专多能”的人才中选拔任用。二是必须在政策层面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重新认定,提高其在单位内部的地位,并且逐步改善其物质待遇,改进实验员的职称评聘标准。三是强调实验员的管理职能与操作技能,同时沫曾加实验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性。
(四)转变管理观念浏新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是变管制型、管理型的管理观念为服务型的管理观念。将以往对实验室采取二级或三级管理的方式,转为系或教研室按照学科或研究方向直接管理实验室,并下放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聘用权、简化设备采购流程等,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官僚体制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管制型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学习实践文本、以专业教学科研为重的服务型理念。二是可以试行教学人员兼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方式在不需转变教师编制的同时,便于教师熟悉实验室的各项设施设备做好备课和案例准备工作。三是鼓励实验室创新研究方法与管理方法,实验室本身应向新的“学术增长点”方向发展。四是实验室建设应具有开放性,吸纳社会各方面的有识之士献策献力形成一个“问题研究基地”。
(五)公共管理案例教学实验室要强调课际协调、院际协调与校际协调。第一,实验室以二级学院为依托,重视课程间协调。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庞杂,既有核心的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等课程池有法学、经济学与社会学等课程,因此实验室的案例课程必须通盘考虑到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必须强调案例实验中各课程间的整体协调。第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必须强调院际协调。这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整合不同二级学院间的相关教学资源;二是整合不同学院的课程与信息资源;三是协调学校内部各文科学生之间参与到公共管理案例实验的教学中来,吸取外脑为我服务。第三,争取外部资源支援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方略。通过校际合作的方式建立与省内外、国内外院校间的公共管理案例实验室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内外资源共享。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2
关键词行政管理实践教学创新
一、现状: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教学改革步伐缓慢存在矛盾
行政管理专业学科门类归属上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它意味着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传统的学术型(理论型)向应用型(实务型)甚至创新型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
近十年来,我国行政管理课程设置体系逐渐完善,很多行政管理的专家也在积极探讨本专业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不太重视,或者已经得到了重视,但是却存在很多缺陷:
第一,教学实践环节单一重复,缺乏创新,学生普遍感到枯燥、单调和乏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第二,缺乏有效的教学实践平台,或有了对教学实践平台的经费投入却缺乏有效的规划,管理混乱,产生不了实际效益,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第三,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情景演练的方法与现实行政管理环境脱节,无法引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实践,师生之间互动困难,学生难以从课堂得到实际的提高。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总体上仍然是以政治学取向为主,培养偏重学术性,而对应用性重视不足。
在这样的专业教学实践情况下,必将导致我们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缺乏,进而出现就业困难,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够,从而影响到行政管理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公共管理教育应是需求导向型的,社会需求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现实教学投入与人才素质要求不尽统一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就业选择,应当转换教学机制,走按社会需求求发展之路。
二、我国行政管理专业建设存在实践教学模式滞后的软肋
在严峻的现实下,我国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迈开大步,在教学实践上取得新的突破性发展。反映到当前就是要使我们的行政管理专业在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注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入更多优秀的人才。在构建新的培养模式时,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切实完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创新,长期以来,我国各个高校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环节普遍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步履缓慢,主要表现在许多学校不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认为这是理工科才有的事情,缺乏战略性眼光,而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的社会科学,特别是管理学科门类很早就开始探索实验室的建设与应用问题,如:会计实验室,金融分析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等,进而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我国的社会科学教育长期处于传授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低水平上;在我国当前的公共行政管理教学实践中,少、慢、差、费等教学低效现象仍比较普遍,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注重教学效率的观念。部分已经展开实验室建设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往往只注重资金投入,却不做成本效益的综合分析,缺乏成本—效益的权衡与控制;再就是实验室建设缺乏科学的规章制度,例如实验室管理混乱,教师对学生在实验情景中的模拟互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了实验室的综合效益难以产生出来,造成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人才培养的目的却无法达到。
2、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目前很多高校缺乏充足的实习条件,往往局限在少量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广泛的熟悉政务运作,熟悉工作流程,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工作方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目前大部分既有的实习基地没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或统筹安排不妥当,主要表现在未能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学校与实习单位互动不够,学生实习往往很盲目,缺乏有效的指导,这些都将导致学生实习效果欠佳,教学实习流于形式的多,取得实际受益的少。
3、案例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实践手段引入课堂已经有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实际效果来看,却并不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不够,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挖掘,课堂情景演练形式单一,教师在模拟案例方面,缺乏有效的互动,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三、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加快实现我国的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笔者认为关键就在于探索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案例教学“三位一体”的整体联动教学实践新模式。
(一)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
加快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首先要有战略眼光,重视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如电子政务实验室;第二,要增加行政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切实保障我国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投入资金和自然科学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第三,已经开展实验室建设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上,要在有前期的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努力去探讨实验室建设的成本效益综合分析,进行有效的控制,切实杜绝资源浪费,促进实验室综合效益的提高;第四就是要为实验室制定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情景中的互动模拟能进行有效的指导,既方便教师进行管理,也方便广大学生自学,将实验室的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二)提高实习基地建设重视程度。
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们必须理论联系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掌握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政务流程运作、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探索创新非常重要。重视调查研究在国内外行政管理课堂上已经应用的比较广泛,就是让学生亲自到政府机关中去实习,了解工作环境,接触行政管理人员,学习他们的处事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对学生增长才干,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与参与,这种教学方式就不可能顺利进行下去,这就要求院系必须与政府机关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尽可能的多开拓实习基地,切实为学生们把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视并创新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目前国内外行政管理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案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各样成功或失败的行政管理案例,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和课堂的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实践证明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管理学科极强的实践性,使得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必要。目前,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创新改进:一是要建立自己本专业学科团队的案例教学库,摒弃以往过分倚重外国案例教学的理念,切实把本国本专业的案例与学生的所学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二是所选案例一定要是本专业教师研究的热点,只有对实际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案例教学中切实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三是在案例教学中要加强师生的互动,教师要创新案例教学的方式,特别是提问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3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验室 网络化管理
在当今高校,许多的理工科实验室早已实现了网络化管理,通过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在线选课、在线预订实验项目、在线学习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实现了实验室资源、设备的科学化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之门,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
一、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限制社会工作实验室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不善,这是目前社会工作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管理经验缺乏。
国内大多数的社会工作实验室,建成时间不长,在实验室管理上经验不足,对于如何提升实验室利用率,如何实现实验室开放,缺乏相应的经验。大多数社会工作实验室是近6、7年才建成的,许多高校并未为社会工作实验室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而是由专业系教师或学院行政人员兼职管理,甚至是由懂一点电脑的学生兼任管理员,专职管理人员的缺位造成实验室管理混乱,管理经验非常缺乏。
2.实验室管理中存在重设施轻理念的现象。
许多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往往对设施非常“珍惜”,将实验室限定在教学使用的范围内,造成专业实验室沦为普通多媒体教室,甚至比普通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都低。须知社会工作实验室是服务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助人为目的的,社工师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服务经验的积累。社会工作实验室如果不鼓励师生多利用实验室开展相关的服务活动,实际上是对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的违背,也就背离了建设实验室的初衷。实验室应鼓励学生多利用实验室开展服务、设计服务项目,甚至可以以资助竞赛项目的形式进行激励。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实验室开放管理水平,也不违背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精神和伦理要求。
3.实验室利用率不高,资源管理混乱。
一方面,社会工作实验室由于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许多先进设备无人会用,造成资源闲置;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实验室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会累积一定量的学习素材和资料,比如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的实务录像、相关的活动记录和服务方案、教师教学的案例教程等等,但这些资料由于得不到妥善的管理,很快就流失掉了,没有得到循环利用,没有起到教育后来者的作用,从而导致应有的教学效果没有发挥出来。
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利用率,完善社工实验室的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对社会工作实验室进行网络化管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利用目前先进的网络技术,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逐步实施网络化管理,是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管理创新之举,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验室利用率不高、管理混乱、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等等问题。
1.实验室上网,是网络化管理的第一步。社会工作实验室可建立专属网站,对外展示实验室形象,宣传实验室的功能,实验室服务项目的申请途径。建立专属网站是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2.实验利用的网络化管理。由于社会工作实验室本身建有小组实验室、个案实验室、家庭访谈室、多媒体演播室等专业设施,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中,社会工作实验室往往在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中充当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会工作实务等),可以提供给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家庭辅导模拟的场地,当然,实验室也可开设专门的实务课程,制定专门的实务课程表,供学生选修。
同时,可鼓励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社会工作实验室先进的场地和设备,开展专业的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服务,实验室可向他们租借活动材料(如实验室房间、小组活动器材等等)。租借者可以在网上递交借用申请单,由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审批并办理租借手续。
3.建立案例教程,实现实验室累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多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包括活动影像资料(如小组录像、个案录像、社区活动录像、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教学录像等)、文字材料(如小组活动计划书、小组总结评估报告、个案分析报告、大型活动计划书、大型活动评估报告等)。这些都是实验室在使用过程中累积起来的宝贵材料,在征得相关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在不违背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情景中,可作为上佳的教学案例之用。将这些累积资源录入数据库,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网络教学系统,可以大大的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实务能力。
4.实验室维护的网络化管理。社会工作实验室的一些设备是需要定期维护的,比如录像摄像头需要定期清理,服务器需要定期清洁,消耗物资需要及时采购……,这些工作如果都靠人力去统计和执行,是非常繁琐的,也容易出现遗漏的情形。如果利用现有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将相应的设备和消耗品录入网络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消耗品划定警戒线,少于警戒线位就及时补充,并做好相应的统计工作。如此,可做到对实验室设备和消耗品的利用、损耗等情况科学化的管理。
如今,越来越多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开始进行实验室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社会工作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管理,提升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水平,提高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利用率,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师生实务能力训练,是当前社会工作实验室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要实现社会工作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需要找到既懂社会工作,又对网络技术比较在行的跨专业人才担任管理员,眼下这样的人才并不多见,因此,社会工作实验室需要与网络技术人员一起合作,共同努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唯有如此,才能让师生在专业实验室更好的学习专业技能,实践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江士方等.优化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培养创新型社会工作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3).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4
关键词:仿真实验室 财务管理 情境设计
财务仿真实验室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从专业领域发展来对实验室管理进行规划。人们在进行系统的设计、研究、实现以及分析时,总是通过实验完成的,在传统实验中一般都是由真实系统来完成的,但是这种方式可以直接造成系统的破坏和故障,使得实验难以重复、费用昂贵,所以这种传统方法不能有效的进行研究,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使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财务仿真实验室的概述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通过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进行研究对象的理论检验、观察、模拟、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可重复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缺点是对于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研究和分析无法胜任,为了让实验具备政策试验、观察分析、决策试验、计划分析、运筹试验、评价、预测、监督以及控制等功能,需要建立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策略。经济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揭示经济社会系统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探索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手段和可控性,所以经济实验需要和科学思想进行结合,并通过实验手段和实验工具让生产力的发展得到促进。
2、财务仿真实验室的主要问题
2.1欠缺形式灵活性
会计核算操作一般都是由一套固定的使用业务来处理的,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直接导致原始凭证的审计以及识别遭到忽略,还使得账务过于集中进行处理,让会计处理违背了真实工作过程和一般顺序。在模拟财务决策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若干案例的给定来让学生进行计算和理解。上述因素的发生都是因为案例来源、业务来源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面对工作时缺乏挑战性,老师在面对实际教学时缺乏改变。
2.2缺少情境真实性
模拟财务决策实验的重点是股利分配、投资、资本运营以及融资等管理财务决策。我国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表现模拟财务决策实验的方法,因为该实验过于简化、过于理想化,不仅不能在财务管理中反映出企业的动态效果,还不能在资本市场中反映出企业的表现。
2.3缺乏科学性评价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是一个试验项目繁多、体系庞大的学科,对于老师指导和学生实验都比较困难。学生如果想要单独进行全部实验的完成,难度系数巨大的,必须和岗位评价相联系,不仅需要通过角色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还需要通过设计方案、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处理能力。此外实验项目的决策以及判断存在较多的答案只有正确的对学生实验结果、实验过程进行评价,才可以客观的、科学的进行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
2.4缺乏技术先进性
随着我国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学习财务管理的人是越来越多,面对如此数量的学生老师的工作量大幅度上升,但是实验技术依旧是没有改变,学生在财务管理实验中遇到的特定问题是很难及时让老师一对一的进行帮助,并且老师也不可能全面的、动态的对实验全局进行控制,使得实验效率低下,而在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中老师虽然可以让实验参数的设定比较灵活、教学成本降低,但是实验却存在重复性。
3、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技术
3.1科学评价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主要融合了企业经营模拟、经济战略制定、经济决策模拟以及会计核算操作等方面,它的数据流量和存储量都要求比较庞大,也就是说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是一种团队协作的科学评价机制。传统的财务管理中主要从财务总监、会计主管、投资主管、运营主管、融资主管以及分析主管六种岗位进行了定义,这六种角色是所有团队的组合方式,都是由财务总监进行未来财务规划和未来财务目标,通过责任细节要求和总体目标来分配工作给各个部门,并由各个部门制定出执行方案,最后进行分析、筹资、核算、运营以及投资等工作。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不仅需要通过团队协作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还需要通过个人业务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做到各部门策略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让团队成绩与企业财务绩效相挂钩,其中个人业务能力是任务完成质量的反映,根据正确结果和业务方法可以对个人业务能力进行评价。
3.2经营模拟扩展
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进行研究的,需要研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及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战略制定,并利用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来制定决策活动、财务核算,让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财务管理实验一般是由固定案例开始的,严格的对企业行为边界和企业环境进行了限定,人为的让企业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出现割裂,造成企业经营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被忽略。在实际运用中企业的投资项目融资容易受到财务管理决策型活动的影响,从而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方向遭到改变,而企业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决策不同,是可以反过来对企业核算工作结果、制定财务决策进行影响的。要想让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符合一般会计业务处理顺序、具有动态变化,就必须让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得到加强,让业务处理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得到加强。
3.3任务驱动
财务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需要比较庞大的教学案例,并需要大篇幅来进行企业实际环境背景的介绍,对于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融资情况以及财务投资项目进行详细描述,而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实验项目和实验目标非常容易迷失在大背景中,所以就需要使用生成微型案例库技术,把大案例逐步进行微小案例的分解,这种技术是通过财务管理知识进行的,利用人工干涉分类过程和识别过程把大案例进行知识列表归纳,从而形成事实基本单元。老师通过情景编辑工具的使用,并根据某种业务预定逻辑进行事实基本单元的重构以及连接,让一个大案例完整的呈现出来。虽然这个过程使得案例原有语境遭到破坏,但是又因为情境设计是严格按照通用业务逻辑进行的,所以会出现新语境的多种组合,不仅加强了财务仿真实验室的数据扩展能力,还让真实性得到了保持。
4、结束语
财务仿真实验室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成功的避免了实验的难以重复、费用昂贵以及系统的破坏、故障,财务仿真实验室管理的三种关键技术分别是科学评价、经营模拟扩展以及任务驱动,其中科学评价是指通过团队协作能力和个人业务能力来对最终成绩进行考核,做到各部门策略工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经营模拟扩展是指让会计处理的灵活性和真实性得到加强,让业务处理的挑战性和复杂性得到加强,任务驱动是指利用人工干涉分类过程和识别过程把大案例进行知识列表归纳,从而形成事实基本单元,并让真实性和数据扩展能力得到了保持、加强。
参考文献:
[1]彭晓英,张庆华.财务管理综合仿真实验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4):174―177
[2]李琳.高职院校仿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35―36
[3]李刚,颜姜慧.论经济管理类“多功能仿真实验室”的特点与关键影响因素[J].科技创新导报.2008(13):173―175
[4]何亚群,王海锋,张集,锁嘉.财务分级管理制度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2―14
[5]杨怡光,刘玮.经济实验室与计算机仿真[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31―132
作者简介: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ractice teaching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is article will have some views on laboratory building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Key words:financial management;practices teaching; laboratory building;targe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9-0198-01
0引言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要通晓财务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财务理论去解决现实中的理财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中,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几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虽然各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均安排有校内、校外两个实践环节,但财务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大多因缺少体现“专业特色”的实践教材而不得不以会计专业的实习内容所取代。至于校外实践,则由于多种原因,其实习的内容也很难做到与投资、筹资乃至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等财务问题相关。为此,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突出“专业特点”已成为困扰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道难题。
1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现状
从我国目前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情况看,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中穿插一些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一形式的优点是对学生学习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该方法效果依赖教师与学生之间准备、配合程度,特别是案例题材的选择,目前收集能反映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特点、有针对性、体现时代特征的案例比较困难,此外还存在案例过大过小的问题,复杂案例难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案例过小则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二是课内实验。首先任课教师按照财务管理各阶段内容设计实验内容,学生每4~6人组成实验小组,通过学生团队、任课教师辅导的方式完成实验项目,这种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任课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财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改进下一阶段教学。这一实验形式优点是可以使学生掌握每一阶段学习中难点和重点,循序渐进,不足之处在于不能使学生系统性掌握财务管理知识。三是综合实验。综合实验也可以称之为课程设计,是在财务管理课程结束后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系统性操练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通过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做到把专业知识和企业实务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对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
2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
2.1 软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手段信息化、实验组织科学化。
①实验内容系统化。在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中,首先要考虑财务实验内容的系统化问题,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在财务实验内容的安排上,需要按顺序、分层次编排。对于主干课程,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该基本上都涵盖到,只有实验内容的设置达到了系统化的程度,才能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财务知识体系。②实验手段信息化。进入21世纪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了教育教学手段的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手段,推动高校教学信息化进程,是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变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以信息化实验基本设施建设为基础,统筹规划、多层互动、加大投入、创新制度、分步实施等措施,将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手段的信息化建设。③实验组织科学化。现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效率与公平,效率是任何个人和组织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财务管理实验室,实验效率的高低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实验组织是否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对于财务实验流程、财务实验进度、财务实验内容安排和财务实验教学方法等,都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最终给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内容和方式。
2.2 硬件目标财务管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目标包括:实验模式多元化、实验资源公共化、实验测评自动化。
①实验模式多元化。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才培养模式也将适应时展,进入模式多元化阶段。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实验模式的多元化问题。例如可以构建多媒体财务实验、远程财务实验和个性化财务实验等。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全程展示主要环节的讲解。通过计算机网络,学生只要拥有一台计算机和上网端口,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财务实验教学,基本上实现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开放式实验模式。传统的财务实验教学,由老师指定相应的实验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财务实验个性化视频点播,能更好的按照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完成财务实验。②实验资源公共化。财务管理实验室工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财务实验资源的公共化,任何个人和社会团体都可以通过财务管理实验室来继承财务文化的遗产,学习当代财务文化知识。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所有的财务资源和财务实验手段都通过多种模式和手段展示在特定的网站上,任何读者或用户只要能上网,并且懂得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自行完成财务实验。同时,通过网络手段,读者或用户可以任意组成团队,利用共享的实验资源,共同协作完成某项具体的财务实验。③实验过程自动化。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传统财务管理实验室的概念已经开始向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概念转变。人们在进行人工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实验纠错、提示、测评自动化的建设和发展。在进行实验纠错、提示自动化之前,要有每一步的标准答案和规范程序;在进行实验测评自动化之前,应该考虑针对原有财务实验制定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测评手段,采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和先进的软件技术进行严谨的财务实验纠错、提示、测评的技术实践。
参考文献:
[1]彭家生,徐融,李兴华,等.高校会计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8).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6
为了解高中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状况,一年多来,我们走访了部分学校,多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了关于创新实验室设计与开发、配备与使用、管理与服务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征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题创新实验室建设案例,组织编写了《创新实验室里的时代脉动――高中创新实验室案例撷英》,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f2011年9月)。
一、对创新实验室概念的理解
教育部《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指出: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近年来,各学校纷纷建立或命名的创新实验室有:“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而专门设计建造”的实验室、有“在传统实验室中增加新仪器而扩充其功能”的实验室、“以创新的实验方法来完成实验教学”的实验室。从系统论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作为重要的教育装备资源,与教师、学生、教材一起构成了现代教育新型的教学系统,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学习者和学习对象之间新型的认知伙伴关系,构建基于教育装备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环境,开发新的实验教学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尝试新的评价管理体系,促进教育装备与教学过程实现深层次的整合。因此,创新实验室是“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验室;是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自主探究与创新活动的实验基地:是配备丰富的仪器、设备、工具、图书、资料、作品等多种学习资源的教室;是一个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科研性、创新性于一体的实验平台;是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创新实验室并非单纯是科学、技术实验室,目前在各学校也涌现出人文、艺术、体育、经济、数学类实验室,拓展了创新实验的内涵;创新实验室不仅局限于在校内,校外资源的利用也是一个重要渠道,有与当地高校、中职校等部门的合作,也有区域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共享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创新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对原有传统实验室的综合运用,还成功地与信息社会、市场经济、现代科技、国际文化接轨,为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先进的技术支持。
二、对创新实验室案例的分析
一般来说,案例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通过案例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分。案例的基本特征是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案例中创新实验室建设的理念、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活动内容、校本教材、教育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取得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示范、启发作用,可供其他学校借鉴或推广。
1.创新实验室要以求真、创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深化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质的发挥创设环境,构筑平台,营造氛围。
上海市七宝中学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办学理念,以“平民本色、精英气质”为育人目标,设立了学生科学研究院和学子人文书院,联合校外专业机构建设了16个专题创新实验室,配置了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以“走进自己的实验室一兴趣伴我成长一智慧创造未来”设计“智慧与创造”大理科系列课程;以“走进我们的人文书院一文化之旅―传承与创新”设计“文化与人生”大文科系列课程,按照“普及、提高、深化”三个层级逐级实施,创设了一个适合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创新生态环境,构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上海市向明中学提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塑造创造性人格,形成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为培养目标,创立了“科学与艺术探索中心”,建设了若干实践体验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和课题研究,形成了“基础+特长一创造”的办学特色。
2.创新实验室要以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为依托
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理念,各学校加强了校本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力度,每位教师都有了课程开发权,学生有了更多的选课权,校本课程自由创新,百花齐放,形成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课内外相结合,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拓展了学科范围和知识面,加深了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实践类系列课程的开设推动了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又促进了课程的建设,形成了良性互动局面。随着创新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和课程的不断调整,部分课程的思想和内容也逐渐被其他学校认可、认同,成为新课程开发的样本,甚至师资、教材及实验室仪器设备还向其他学校辐射,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创出了学校的特色。
上海中学建设与资优生教育实践相匹配的课程,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前瞻性思考并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改革,设立了学校特色的课程图谱,涵盖了700多门课程,其中拓展型课程包括知识拓展类、视野开阔类、解析探究类、应用实践类,建立了与课程匹配的20多个创新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开展了科学前沿的研究型课题。上海市晋元中学选择“结构设计创新”为创新项目,培育学生创新素养,与同济大学合作,建设了结构设计创新实验室,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实验课程,含材料力学初步、结构力学初步以及学生实验指导、结构竞赛设计辅导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动手实验和实践研究为主,着力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与研究性,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创新实验室促进了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基于“营造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出发点,各学校建设了异彩纷呈的创新实验室,其技术内容和手段各不相同,有老实验、老仪器、新探究,有老实验、新仪器、新探究,有新仪器、新技术、新实验。在创新实验室里,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设想,选择实验器材,动手实验,通过分析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和探究,其过程集设计性、探究性、综合性为一体,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超越和创新。从认知教育角度理解,创新实验室的建
设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人格建构,发展创造力。
上海市民立中学利用已有的DIS实验室,不但完成教材规定的物理实验,还通过自制教具创新演示实验、拓展学生实验、学生自带问题设计实验、开展课题研究,共开发和改进了100多个物理实验项目,并逐步推广到化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使DIS实验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海市格致中学以“让创新发生在每一位师生身上”为愿景,以“重视基础实验,激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将地理教学从普通教室带到数字化地理教室、天文馆、地质馆、人与环境实验室以及校外、野外、国外,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推理研究问题的过程,经历合作奋斗和自由发展个性的过程,在“经历”和“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上海市南洋中学将整个校园作为创新实验室,以绿色创新为主题,开展“动手做”,在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技教育活动的同时,打造“南洋杯”实验技能和创新大赛,利用特级教师奚天敬的品牌优势,面向全区培训教师,推动区域物理教学及教研水平的提高。
4.创新实验室适用于规范化和自主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在建设创新实验室过程中,各学校成立了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专家组、任课教师、实验员组成的团队,对课程的编制、教学目标、内容要求、课时安排、质量评价等进行指导和管理,并建立了明确的创新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学生实验规则》《创新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制度》《安全防护及危险品管理制度》《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措施》等。
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也是当前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之一。将实验室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负责开门、关门,协助实验室的设备、安全、卫生管理,参与实验教学中的传、帮、带等活动。上海市莘格中学DIY物理创新实验室,由学生自己进行管理和常态运作,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有一支由科研活动爱好者组成的讲解员队伍,他们经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负责为初学者进行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上海市行知中学由学生自己制定了社团活动实验室管理条例,实验器材的分类、保养、维修工作由高二社团骨干成员承担,社团新成员在实验室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由社团骨干进行培训,在社团学员提出创新实验项目方案后,允许学员自主进入实验室,社团骨干负责答疑和指导。
三、对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1.进行系统规划
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不仅仅是购置仪器设备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过程,是一项大型的教育科研推进活动。在创新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教育改革的思想,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建设目标;建立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施探究性实验为核心,有利于开展实践、探究、创新活动的实验教学体系;组建和培养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制定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2.促进特色发展
从学校的自身发展而言,各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和传统优势,学校的特色发展应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师资状况、地域环境、生源状况相结合。从课程角度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以综合性、动手操作为主的课程,正是弥补了国家课程、知识课程的不足。在深化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以“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发新的课程,创建个性鲜明的特色项目,建设配备专题创新实验室,形成学科优势明显、惠及大多数学生、教育方式独特、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学校。
3.实施开放管理
创新实验室应是开放性实践活动的场所。所谓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开放,实验室不仅限于在室内,可以延伸到室外,例如整个校园,还可以延伸到校外,可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中职校、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搭建实践平台;二是使用对象的开放,不仅是针对选择相关课程的学生开放,还要对全校学生开放,也可以对校外学生开放,增大学生的受益面,增大社会效益,这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三是时间上的开放,不仅对计划学时内的实验时段开放,还应延伸到学生的课余时间,就如同图书馆的开放管理一样,不受课程、时间、内容的限制,支持“自助式”实验项目。
4.加强师资培养
“名师出高徒”,我国现行的教师是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下培养出来的,教师一边要肩负繁重的学科授课任务,还要进行新课程的开发、编写新教材、拓宽知识领域、指导课题研究等。如果教师不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学生的创意可能会因为没有教师的指导和支持而最终放弃。许多教师困惑“如何利用创新实验室扩充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教师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也希望能够更多地引进专业性强的教师,充实实验教学队伍。因此,建立教师引进、培养和培训机制,加强培训,提升能力,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了创新实验室能否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5.重视投资效益
建设创新实验室且维持正常的运行、发展、完善,需要不断进行投资,应注意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技术设备的论证,也应注意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思考。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 实践 ;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而实践教学则成为了人力资源专业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课堂讲述的知识理论性强,而实践性差,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个高校所面临的难题。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目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人力资源专这门专业,招收大量的学生,在经历了22年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专业逐渐被高校所重视,但是还有很多的缺陷,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理念被有被广泛的运用到课程学习中。高校在选择讲师的时候,只重视他们的学历和学术水平,却忽视了根本的考察因素,那就是应聘者在企业的工作经历。有的老师可能是硕士或者博士毕业之后,就直接来大学应聘,毫无实习经验,在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会显得功底不足。在对老师的业绩进行评价时,主要也是对学术水平、授课水平进行衡量,而不去考虑实践教学的因素,因为产生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评价体系。
2.课程开设缺乏重点。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程涵盖了大部分的内容,体系相当的全面。但是这些课程全部是按照管理的流程和学科体系所设置的,没有根据企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去设置课程,简单的说,就是没有从企业的需求去开课,课程全面但是缺乏重点,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际操作很少。尤其是关于教材的内容,在高校内也产生了争议,大多数的老师对教材的内容不太满意,理论性知识过多,而企业的真实案例讲解部分却很少,导致教学缺乏特色,脱离实际,原创性比较差。
3.实践教学方法欠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的老师青睐案例教学法,分析企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从而得出相关的管理经验,这种实践教学方法被老师广泛的应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项目的研究、实习等方式运用的却很少。案例分析法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不够全面,教材中的案例大多都是从图书、论文里面筛选出来的,案例更新的速度比较慢,有的时候一个案例有可能重复出现在几本教材中,案例比较陈旧,根据市场调研、项目研究出来的案例却很少出现在教材中,缺乏原创性,有的老师在讲解案例时,缺乏真实的体验,理论性知识多,对案例的分析不到位。所以说,老师在授课时,应该尝试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将更多的方法运用起来,才可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4.基础设施的配置有待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基础设施主要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室,校外的实习基地等等。但是目前很多的高校实验室的配置相对的落后,只有电脑、少量的模拟软件等等。有些校领导缺乏对人力资源实验室的重视,把经历都投入到了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觉得人力资源专业不需要太多的实验室,有一个就够了,建设的必要性不大。从而导致了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的在教学中的作用发挥不大。
三、完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对策
1.积极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不断的完善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要不断的与企业进行合作,把企业看做成培养实践性教师的工厂。比如每隔1年,就可以派一些教师利用暑假的时间去企业学习,工作。比如河南工业大学每年都会派十多名老师去企业实习,去锻炼,实习回来后的老师在教学方面明显提升了许多。除了企业实习这个方法,还有项目研究的方法,老师可以与企业之间开展横向课题,带领学生去做项目,让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积累到更多的经验。教师还可以去多参加一些由企业管理者、实战专家领导的培训班,多去听取一些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其次校方要挖掘一些校外的师资力量,比如聘用企业具有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经验的管理者来校内当教师,或者以兼职的形式出任教师,又或者邀请实践专家、企业管理者来校内开展专家讲座,从而丰富和强化人力资源专业的师资队伍。
2.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教学不能仅仅依赖案例教学法,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几种实践教学的方法结合,利用各种方法的长处,丰富教学的形式,进一步完善已经惯用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就必须要做到及时的更新,加强案例的原创性和实效性,老师学会将课题研究的最新结果和市场调研的真实数据运用到案例的讲解中,避免使用重复的案例和年代比较久的案例。另外还可以增加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室实践教学等等,合理的利用资源,将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3.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首先要做好软件测评的工作,丰富软件的内容。因为在员工职业规划、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员工薪酬管理、员工绩效管理等方面都会运用到软件模块的设计。所以实验室要做好软件模块的建设工作,学生要学会利用测评工具对员工的绩效、素质等方面进行测评,学会分析测评的结果。其次还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在管理方面主要出现的问题就是指导老师安排,是由专业的实验室老师安排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学习,还是由授课老师就所教的模块带领班级学生来学习,这是实验室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此项工作应该由任课老师来做,老师应该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可以培养老师的技能,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迅速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支师资力量强队的队伍,尝试并推广新的教学方法,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专业和特长,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肖雨晨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管理与经济系
参考文献:
[1]周慧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包头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阴山学刊,2008(6):120.
[2]罗少婷,张仕华.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探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实验室管理案例篇8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管理 大数据 计算资源管理
1 引言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推广,在教育领域上,大数据应用被用于分析学生的基础信息数据、学习过程数据、学习行为数据、技能状态数据和学习偏好数据等,借助相关的数据分析为教育活动、培养模式和教育决策提供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数据支撑。在大数据背景下,对高校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及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实验室建设应建设在具备计算资源的管理、数据存储、数据采集能力的功能框架上;
(2)实验室应能为各专业学生提供具备大数据实验、大数据分析能力的计算资源及框架;
(3)实验室平台应具备产学研培养模式的服务能力。
以人才培养与学科研究/建设互动为原则,大数据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师资技术培训紧密结合,本文提出了基于项目管理和计算资源管理的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研究,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教学和课程改革,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转变,具备分析学生技能、学习行为及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能力,形成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2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建设需求
在大数据背景下,随着学校近年来专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大,增加的专业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现在的教学模式亟需发生变革,必须寻求一种更有效的实训模式。结合计算机学科及专业实验需求,实验室的建设应具备前瞻性、扩展性、普适性的特征,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是管理员对计算资源进行运维的过程,体现了应用与理论相结合的需求。实验室具备云计算、云服务及数据处理的能力,为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对外服务的平台及教学环境。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应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及分析:
(1)针对计算机学科各专业的共同特征,在理论教学中各课程间是一个协同耦合的关系,以软件开发过程为主线,将专业课程用规范的软件项目过程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管理中,将新的软件开发模式、新的开发技术、新的业务流程快速地部署到实践教学中并实施――该过程的实现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专业实验室中应具有基于项目管理平台的能力。
(2)针对云计算、大数据应用的发展,为各专业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实
实验室管理案例范文
本文2023-11-23 18:04:3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