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1
(一)不能单纯的以传统视角来看待
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职业培训教育的市场氛围中,绝大多是是采取机构和学院签订合同形成委托关系。从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角度思考,作为委托的这种合约形式,双方应当在法律层面是权利义务责任对等。但是,现阶段的传统思维模式中,职业培训机构和学生仍然处在从属关系的层面,其消费者的个人属性没有得到有效的法律权利保护。职业培训机构往往从传统管理模式出发,主要通过授课式的管理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并不会考虑到学员是否学会,是否达到合同中所要求的水平。
(二)教学的市场必然会
在近年面对严重的“买方市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愈发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成果产出将被完全的市场化和商品化。而现在很多职业培训学校并没有从市场出发,其教育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甚至学院学习的知识已经在互联网大潮下被淘汰,长此已久教育产品的落后必然会冲击培训教育机构的活力与升级,职业培训机构自然实力也会不断减弱。我国人口最高峰的一代将会面对职业教育,全国各大职业培训机构将会面对强大的“买方市场”,职业培训机构的竞争将会从地区性的竞争向寡头竞争逐渐发展。因此,职业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必须认识到市场的残酷性,和自然选择的优胜劣汰,认真对待新公共管理模式之下的“买方市场”。
(三)二本、三本院校等优势地位
教育机构进入职业培训市场随着新公共管理模式的到来,国家教育部将会在开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上再次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家必然会通过各种方式调整、开设职业培训机构。而在近几年,职业培训机构必然会面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大批二本、三本院校的改革要求,届时将会有大量处于优势资源地位的本科院校进入职业技术培训的领域。因此,在政府政策还没有放开前,职业培训机构必须要认真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二新公共管理模式下职业技能培训的改进对策
(一)增强职业教育行政的灵活性
新公共管理模式下将政府治理与市场经济互相融合,从市场角度将各种私人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到公共部门。现阶段,很多职业培训机构多为政府背景支持的传统教育机构,其特性在于沿用的是体制化的教育模式,并没有发挥出市场经济下的充分灵活性和竞争力。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应当数理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以人为本”思想,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将学员是否能够获得知识、是否将知识转化成可操作性作为切入点,认真考评每一个学员在离开培训机构的时候其所获得的技能培训是否能获得市场的合理估价。
(二)强化市场引导和消费者导向
新公共管理是行政管理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前提质疑就是市场经济。因此,政府应当引导职业培训机构进入市场竞争,强化市场引导和消费者导向,利用市场的竞争与效率调整来逐步改善公共部门。未来,职业培训机构的竞争力度将会快速增强,市场上也逐渐涌现全国性的大型职业培训机构,随着大型培训机构的进一步扩展,必然会与各个地区的区域性培训机构发生冲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不可能采取地区保护主义来限制巨头的进入,因此很容易导致大量区域培训机构的倒闭。因此,政府应当立足自己分管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引导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起以兼职、人才培养库、多专业分类的管理模式,对地区紧缺型人才立即由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化培养,这样才可以在市场经济中与垄断机构进行竞争,而不是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而走向衰败。
(三)实施严格的绩效控制
新公共管理要求必须对绩效控制应当高度控制。未来二本、三本进入职业培训市场,除了其自身资源优势地位以外,不得不承认其人才培养方案相对较好,并且每一个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所经过的时间也远超过职业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时间,两个月培育下的技术工人的确会落后于经过思念培养出来的技术功能。因此,职业培训机构必须树立起严格的绩效控制工作,保证每一个职业培训成果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否则在未来很容易被本科院校的技术人才给冲垮。因此必须借鉴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观点,实施严格的绩效管理,将职业培训机构的教育成果绩效评估进行系统化安排,并未其绩效考核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平台。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技能培训;对策;建议
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工作以及职业应变能力。通过对其进行思想和道德上教育,传授职业技能、职业技巧。独立院校的办学模式有别于一本和二本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是一种兼顾职业技能教育和理论教育的办学模式,是重注学生的理论性和动手性相结合的。但是,就目前三本学院来看,其却处在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困境,和一本二本来比,对学生的理论教育深度不够,和职业院校来比技能培训也有很大的欠缺,学生动手能力明显不如职业技校的学生。因此,独立院校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定位和特点来制定一套有针对的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这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就业技巧的提升,还可以更多的培养出理论和动手能力兼具的具有创新性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一、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一)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广大学生最迫切的需求
如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残酷,往往一个岗位有数百人甚至是数千人去竞争。而对于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仅要面对一本二本高校毕业生的挑战,还需要面对社会对三本院校学生素质不如一本二本高校学生的偏见。对于其本身来说,由于理论不如一本学生,职业技能不如高职院校学生,导致其自信低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往往败下阵来。
(二)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在如今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独立院校如何能够扩大生源,这就是得依靠其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因此,独立院校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宗旨,增强专业设置,特别是要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各种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加他们的就业砝码,这无论是从学校本身出发,还是从培养人才方面来说,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三)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学校资源的优化分配
对于现在许多独立院校来说,生源不多,但是许多基本设施都必须配备,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很好的把这些闲置的资源给于利用。把教育投入到其中,不但提高了资源合理分配,还可以给学校增加效益。
(四)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保障
独立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举办各种国家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培训,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学习。这给独立院校毕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砝码去面对社会残酷的就业竞争。但是,独立院校也不能盲目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适合就业和利于就业的职业技能开展培训教育。
(五)独立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培养
目前学校能胜任培训发展的教师很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造就一支培训观念新、创新意识浓、教学水平高、操作技能强、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首先,学院鼓励专任教师获得相应的授课资格,使教师积极充实自己,提高水平,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其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给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一些教师为了获取培训资格,就会积极去学习,参与获取相应资格认证培训,提高学院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数量;再次,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学生将直接面向就业市场,培训效果如何,其反馈将有利于提高教师关注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二、目前独立院校职业培训开展所存在的问题
如今,许多独立学院也都陆续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但是从现实所反馈的效果来看,并不尽人意,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师资队伍不雄厚
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具有师资力量,然而,独立院校的办学时间不长,有的甚至只有2-3年的办学历史,这就导致学院的师资力量十分匮乏,教师队伍多以年轻教师为主,还有一部分的课程是由外聘教师进行教学,而年轻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还有待磨练,这是目前独立院校顺利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之一。
(二)职业培训配套工作不充分
目前,我国独立院校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许多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去考证,都是为了考证而考证,缺乏一定的目的性。这就与学校的引导有关,学校不仅仅要让学生去考证,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独立院校在这方面做的是不及格的,学生考证很盲目,并没有指导学生把职业技能培训和自身专业想结合。有些学生虽然也通过了考试,但是动手能力任然十分匮乏。此外,独立院校的职业培训在宣传,设备和咨询工作方面也存在不足,导致学生要么不知道有培训,要么就是对职业培训存在怀疑,认为学校是为了赚钱而举办的。
(三)独立院校所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独立院校无论是在师资、设备和配套工作方面做的都不能和成熟化发展的职业技能院校想比较。此外,社会上的许多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由于其大力度的宣传和通过率吸引了大批的生源。这都是独立院校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上所面对的竞争和挑战。
三、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师资力量的充实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3
许多发达国家把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规定为义务教育,并作为一项国策,可见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在一个国家中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必须进行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的投资,政府部门制定了许多有关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规划,如80年代的绿色证书教育制度以及阳光工程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认识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对深入了解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以及对现状作出科学评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部门
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部门主要划分为政府与非政府两大类。政府部门以农业部门为主,通过深入的调查与了解地方性差异来开展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其中包括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的绿色证书培训制度等。非政府部门包括学校、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对农业的教育与推广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原理
(1)与当地以及农民进行沟通,要符合当地条件以及农民需求,同时也能通过沟通得到地方有关单位的支持,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创造基本的条件。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可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并使培训更有实用性。(2)对当地充分的调查与了解,对农民的知识结构,风俗习惯以及经济情况的了解是开展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3)不搞形式主义,培训工作要有实用性,要求培训能够提高农民的行为与素质,同时要求培训要直观,要有说服力。
(三)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目标
随着我国社会从城乡二元化发生改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农业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过程中更需要明确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目标。(1)帮助农民了解农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才会行动,才能让行动更有目的性,是农民认识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对树立农民的责任感具有促进作用。(2)培训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涉及到农业的使用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培训,使农民能够增收,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才能实现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意义。(3)展开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对法律的普及,对高新技术的推广,对农业产业化的宣传等方面,使农民能够依据法律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认识到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与发展方向。
(四)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方式
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方式要根据地区情况的差异来采取适当的形式,如课堂教学、田间咨询、科技下乡、相互考察等,也可以借助新闻媒体对一些基本的职业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以达到农民提高认识与素质的作用。
二、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民生之本,只有抓好农业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与社会安定和谐,所以我国不断深化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相关政策,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制度不断做出完善与创新,可见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国内与国际环境的分析,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三农政策是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提高农民的收入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在三农政策的支持下对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的劳动作物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已经步入了农产品市场的全面竞争,而竞争是靠质量的竞争与成本的竞争,核心在于科技含量的竞争,所以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要在竞争中得到理想的收益必须贯彻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同时农民职业技术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是符合农村经济持续长远发展的战略手段。
(二)推动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来提高农村经济的效益,优化产业结构与作物布局,而这些都要以农民具有专业的技能为基础,只有高素质的农民才能应用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才能使用先进的装备,才能开辟和占领广阔的市场,这就要求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来实现农民素质的提高,所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措施。
(三)符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国际间政府及各个行业交流的加强,我们可以认识到全球化并不只是第二三产业的全球化,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全球化日益明显,农业国际化的痕迹也日益深刻,我国农业要适应国际市场,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农民,这是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农业的基本要求,所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具有必要性。同时全球化带给我国农民的不仅只是竞争,更多的是新技术与新经营理念的引进,所以我国农业应当抓住机遇,跟进步伐,在全球化的农业发展中争取主动,所以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符合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
三、我国农民职业培训的现状
(一)农民基础素质偏低
我国通过九年义务教育,是全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新一代农民的知识层次较老一代农民也有了提高,但是现状仍不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民的知识结构组成以初中毕业为主,文盲或半文盲现象明显的减少,但是农村大学生毕业后更加趋向于向大城市发展而很少留在农村,另外许多青壮劳动力很大一部分外出务工,所以实际上来考察农民的基础素质仍旧比较低。
(二)参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比重不大
虽然在各地各政府间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有意识的重视,但是农民的参与情况仍不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相关部门对地区性差异调查不足,如果培训在农忙时候开展,则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参加的农民不多,这个原因是个别存在的。第二,相关部门宣传不到位,使农民没有参加培训的意识,农民没有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则认为参不参加都无所谓。第三,相关部门投入不足,资金有限,如果单纯的让农民出资,则农民无力或不愿参加培训。
(三)农民职业培训效果不理想
农民职业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困难都已经得到了克服,但是仍旧存在一些授课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对授课者以及培训内容上脱离当地实际情况造成的。首先是培训方式,授课者觉得自己讲的很生动,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却适得其反,原因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直白的作用大于生动,通俗易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是内容与当地主要农业经济或是现实情况脱节,造成了使农民在培训中失去积极性。
四、农民职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从对现状的了解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些在农民职业培训中存在的缺陷,一是一些地区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农民素质偏低。二是政府对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重视仍旧应该加强,宣传力度不够。三是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资金问题。四是对培训中的培训人员以及培训内容有待进一步适应农村农民的需求。五是缺乏对农村更加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农村大学生回流。
五、我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的对策
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对国家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农民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要求的战略性手段,所以做好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意义重大,我们通过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重视乡村九年义务教育
重视乡村九年义务教育是加深农民知识结构组成的重要部分,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不能在履行义务教育时消极懈怠,这需要学校部门的重视,教师的重视以及受教育者的自觉性,。
(二)政府部门引起重视,加强宣传
虽然农民职业技能教育组织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但是政府部门应当起到主导作用,应深化政府职能,建立政府牵头,带动非政府部门进行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体制。同时应加强宣传,可以采用政策传达或是媒体等手段,使农民对农业技能培训有深刻的认识。
(三)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一直是农民职业培训的一个制约因素,当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民个人,但仍然无力实现全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全面覆盖,所以要加强资金投入首先是政府的资金投入,适当偏重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其次是通过相关政策来鼓励社会资金的融入,实现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支持。
(四)对培训人员及培训内容提高要求
首先应要求培训人员的素质提高,要求培训人员对所培训地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对培训表达方式引起注意,一定做到农民能够接受并用到实处。其次是对培训内容的要求,要符合当地现实情况,要符合当前农业的发展。
(五)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农村大学生回流
政府部门应鼓励大学生回流农村,在提高农村知识结构组成的同时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中坚力量,适当颁布政策给予大学生回乡更多的优惠,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4
关键词:社区教育;职业技能;职业培训;功能
作者简介:宋亦芳(1959-),男,广东蕉岭人,上海市长宁区业余大学、上海电视大学长宁分校副校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管理、教育技术管理等。
基金项目:2011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教育服务业背景下区域成人高校多元发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11107)阶段性成果,主持人:张东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41-04
社区教育(Community Education)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运用本社区各种教育资源来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对于社区教育的认识,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各种文化休闲活动的教育,并将这些视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还有人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以本社区组织为主体开展的教育,并认为这就是社区教育的执行主体。不可否认,社区教育具有娱乐性、地域性等特征,但如果仅限于此,社区教育的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的。笔者认为,社区教育是区域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将社区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对于拓展社区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社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价值取向
(一)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人的全面提升
社区教育的本质是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根本,是以提高人的生活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本位,是社区人力资源的一种再造性开发过程。人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各种素质的提高。人的素质可理解为指人的体质状况、品格修养、生活情趣和技能水平等的总和,这些素养的提高可以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的体质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得到改善,人的品格修养可以通过学习修炼得到内化,人的生活情趣可以通过文化教育得到充实,人的技能水平可以通过职业培训得到提高,而不同人群对教育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随着城镇人员结构的变化,社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增多,技能培训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如果这一群体的人员素质不能得到提高,是无法承担区域发展的的重任的。研究发现;“全国各地在开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坚持社区教育以民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服务方向,积极面向社区转岗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残障人员开展成人职业技能培训。”①
因此,将社区教育仅视作是一种休闲教育或体锻教育的观点具有偏面性,应该将社区教育与社区休闲教育区分开来。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应该将生活水平改善、职业技能提升、个体全面发展作为其主要内容,并进行重新定义。社区教育应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尤其是劳动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个社区成员的素质,并经过这样的培训,使社区成员整体素质尤其劳动职业技能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社区教育应该成为社区成员就职、创业本领,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成为关乎民生、提高社区成员职业素质的重要措施。由此可见,社区教育充分体现人力资源开发本位,是社区教育“姓教”的质的规定性。
(二)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社区整体发展
社区教育的任务是以社区发展为根本,是以社区和谐共生为本位,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动行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政社分开将成为现代社区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社区正在逐步成为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而也要求社区教育回归为社会发展行为,恢复它姓‘社’的本来面貌,与社区发展纳入同步发展轨道。”②也就是说,社区教育应立足社区、依托社区、服务社区,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社区的发展,关键是人的发展和提升;社区的进步,需要各种人力资源的支持,既包括管理人才,更包括各类职业技能人才。
社区的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符合区域要求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目标要紧紧瞄准社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时时刻刻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服务,使社区内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环境从整体上协调发展,以达到人和自然和谐共存、人和社区共同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区域发展的要求,将一些职业培训项目纳入到社区教育中去,才有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才能使社区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现。近年来,各地政府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以区域定位为特点,开展符合区域特点的教育,尤其在社区教育中,依托区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机构,为区域产业发展培养各类通用的专业人才,鼓励社区力量教育培训向高层次发展,创造现代教育品牌。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大教育观念,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才培养,建立起了与区域建设及功能定位相匹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满足市民学习需要,具有开放化、社会化、终身化为特点的终身教育体系框架,这些也正是现代社区教育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所以,在社区教育中,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社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区域教育整合
社区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也就是社区教育将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统一于社区之中,是现代社区“大教育”观的体现。基于这一特征,社区教育是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在这个教育综合体中,各类教育形态、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教育因素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为社区发展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自然成为综合体中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社区教育向促进社区建设的方向发展。
不难看出,在社区教育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是社区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整合。为了充分发挥区域培训机构的作用,社区需要加强与各个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包括体制内的社区学院、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有关职业培训单位,也包括体制外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民办非企业培训机构及培训集团等,还包括相应的职业培训管理机构。通过在社区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社区通过与各种机构相互合作、协调,激活了社区的教育资源,发挥了社区教育资源最大效用,对于推动区域“大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教育推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
(一)人们对社区教育的思想认识还不全面
人们认为社区教育就是休闲教育,或者认为是老年人的娱乐教育,管理层面也有轻视社会教育和非正规学习的观念,职业技能培训很难进入到社区教育的视野,无法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客观上,很多地区社区教育的内容主要还是局限在休闲娱乐上,从近几年全国各地所列社区教育课程就可见一斑。据上海2011年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比统计来看,参评的社区教育课程有80%是休闲类课程。
人们认为社区教育主要就是老年人的教育,忽视了社区教育对辖区内各个层面人员的重要性,尤其忽视社区教育对在职人员、下岗人员、外来人员教育培训的作用。由于这样,在大多数地区参加社区教育的人群均以老年人为主,社区教育没有就业谋生的取向,缺乏技能培训的特征。从这点来看,社区教育把人群集中在老年人的倾向相当严重,社区教育的受众面严重局限。
人们认为职业技能培训是企业的事,是职业技术学校或培训机构的事,社区教育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的事,所以没有必要。在对各社区进行调研中了解到,社区层面对职业技能培训普遍采取不涉及、不投入的态度,社区也很少与当地学校挂钩对本地区待业人员进行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在很多地区的社区教育中处于真空化的状态。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倾向,有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把乡镇成人学校开展的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同于社区教育,认为这就是社区教育的全部。
(二)社区对培训资源的整合机制还不健全
把职业技能培训融入社区教育,需要各级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和协调管理,提高资源的整合力度。应该看到,社区教育的办学场地条件是远远无法满足社区居民职业技能培训需要的,单靠社区本身的条件来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需要充分利用好社区可用的培训资源。在很多社区,一方面国家投资建立了高标准的职业培训基地但利用率并不高,另一方面培训资源就在身边但社区教育不去有效利用。究其原因,就在于社区对资源整合力度相当薄弱,社区各类教育资源仍然各自为政。
同时,职业技能培训师资力量整合不力,也是影响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因素。显然,要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教师是关键。社区不可能自已拥有大量的培训师资,但需要有稳定的师资队伍,这完全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尤其是社区各单位的支持。没有健全的整合机制,就不会有稳定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更不会有适合社区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
(三)市民对社会培训的认同程度还不够高
一方面,社区居民认为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不高,这也是造成市民积极性和参与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应该看到,鉴于目前的社区教育现状,社区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培训还没有受到市民的充分信任,就是有的农村地区以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开展技能培训,也限于条件和师资等因素,难以得到广泛认同。所以人们认为,去社区接受技能培训都是低水平的。
另一方面,社区教育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项目相当有限,难于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开展技能培训的地方,项目主要就是本地原有的一些传统技能培训项目。如有的农村地区,也只有农作物种植等培训项目,其它项目很少或根本没有。随着社区的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的变化,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能创造就业机会的培训项目会更受市民的欢迎。
还有,培训奖励机制和就业导向机制配套缺失,激励不足。目前很少有社区对参与社区教育职业培训的市民实施奖励措施,劳动部门也没有将社区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挂钩,所以这方面的机制还较为薄弱,影响了社区市民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社区教育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途径探索
(一)发挥社区学院终身教育整合平台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全国各个地区相继建立了社区学院。以上海为例, 2006年市委、市府出台的《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居民小区办学点、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明确,对于社区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全国各地建设社区学院的模式不尽相同,但作用是基本相同的。
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的龙头,理应在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中发挥好协调作用。首先,社区学院可以实现与区县一级层面政府机构的沟通,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和服务,推荐政府培训项目;其次,社区学院可以加强与区县层面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机构、培训协会等联系,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信息,为社区提供培训教育服务;还有,社区学院可以开展各种培训业务指导,加强社区师资培训,开展培训课程统合,提供教研工作指导。总之,要开展好社区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社区学院处于指导和协调的中心位置。
社区学院本身也是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应该在办学内容和层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依托社区学院开展职业培训是可行的。以上海为例,各区社区学院基本上是由业余大学、电大分校、职业培训机构整合而成的,具有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资质和办学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社区学院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职业培训格局。近几年来,社区学院面向社区、服务社区,把各类教育的触角延伸到了整个社区,正在成为社区一支不要缺少的主要培训力量。同时,依托社区学院开展职业培训也是必要的。社区学院作为区域内唯一一所高等学府,具有高层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在区域职业培训中具有引领作用。要发挥社区学院在区域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为区域培养高层次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加强社区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协调
整合区域内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是开展社区职业技能培训重要基础和前提。社区教育是大教育概念,不可能靠几所培训机构或几所高校来完成,教育资源整合是各级人民政府对社区教育进行统筹协调的主要内容,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直接影响社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投资力度,制定了有利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的各项措施,使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上海为例,90年代开始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工程,使各区县形成了良好的职业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而上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面临逐年减少的状况,有必要充分调配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资源。另外,利用好区内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资源或其它培训机构资源,会产生教育资源的倍增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充分利用地区各类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根据培训需要应合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尤其是教师资源。以上海为例,各区各类高等院校云集,各种培训机构较多且层次较高,培训教师较为充足。同时,随着各类学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这些服务社区的愿望也很强烈,与社区共建,与社区共荣,正在成为上海各类学校的办学思想。利用好这些学校的教师资源,已经成为社区和学校的共识。
要充分进行区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整合。一方面,社区可以运用现有的培训专业课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办学资质,为社区培训所需要的人才。方法上,可利用送出去、请进来、联合办等形式,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社区发展的要求,借助各种职业培训资源优势,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并遵循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和注重实践的原则,使培训课程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加强课程的通识性、应变性,使课程内容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
(三)把握区域特征与职业技能培训结合点
在社区教育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功能,扩展了社区教育的外延,弥补了社区教育的不足,使社区教育真正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全民大教育,所以要正确把握职业技能培训与区域特征的关系。
首先,社区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应地区特征。由于社区历史上的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是不一样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职业培训背景,有不同职业培训层次的需求,把握好地区特征,就能找准职业技能培训的定位,使职业技能培训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性。其次,社区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应经济特征。社区经济的发展历史,使各社区形成了各自的经济特征。社区的经济特征决定了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能否把握好重点,是检验社区职业技能培训效能的关键。作为政府主导、社区各方参与的社区教育,理应把区域经济放在重要位置。还有,社区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应人才特征。由于区域经济的不同要求,人才特征将不尽相同。一方面是人才基础的特征,另一方面人才提升的特征,这两方面的特征决定了社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教育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其教育内涵,尤其要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社区教育的轨道。只有这样,社区教育才能在推动社区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才能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真正体现其价值。
注释:
①朱新均,等.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子课题报告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7.
②叶忠海. 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25.
参考文献:
[1]谢国东,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成人教育的使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陈乃林,等.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楼一峰,等.创建学习型城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欧阳芬,欧阳河. 从社会分层的视角探讨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J].职教论坛,2010(12).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5
【关键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扶持;社会参与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感
据调查,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人,就业年龄段内 (男16-59岁,女16-54岁)约3200万人,其中城镇约800万人,农村约2400万人。他们中大多数人职业技能水平低,在国家总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就业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着更大差距。只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增强残疾人参与社会、奉献社会的能力。如何才能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是各级政府和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的要求,将主要任务指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民生工程及部门规划;将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纳入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加强监督考核和绩效评估。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者要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抓实抓好培训工作,为早日实现残疾人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可行性
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以职业培训带动残疾人就业,必须发挥各级政府的职能作用,科学规划、严格按照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进行实施,并有相应的机制政策加以扶持、予以保障。只要残疾人职业培训形成一个体系,有一个良好的机制保障,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一定可以蓬勃发展起来,残疾人摆脱经济困境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善。各级残联作为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大残疾人培训工作力度。要统筹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提高效率和效益,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面落实职业培训费、书本费、职业技能鉴定费、住宿费全免和生活费补贴的政策。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取得的显著成果。让更多的社会人士、残疾人及亲属知晓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社会各界都来关注、支持、参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营造舆论氛围。
3.双向选择,有的放矢,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
残疾人职业培训是指对有一定的就业条件而未就业,需转换职业和已就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的残疾人所进行的职业技能训练。它包括就业前培训、岗前训练、转岗训练和在职训练等。而市场是把双刃剑,调节着各种技能岗位需求量。要做好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了解市场对各种技能岗位的需求;同时对残疾人工作意愿进行摸底调查,弄清他们对职业技能的需求情况。这种调查工作量大,时间跨度大,必须依托各级残联职能部门、所在社区和服务部门建档统一管理。对本地具备接受培训条件的残疾人定期调查统计,动态管理,跟踪掌握各类残疾人对培训的不同需求状况,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找到更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市场要求岗位,进行有目的培训。并切实解决因配套经费少而应付培训、随意培训等问题。这样有的放矢,开设培训班,技能培训有更好的效果,更能增加残疾人的岗位竞争力,达到双赢。
4.精心组织,优质高效,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竞争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对残疾人培训也要高标准、高水平,杜绝出现走过场,流于形式,只求完成数量不求培训质量,只顾培训过程不管培训效果等问题;避免培训年年抓,但残疾人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实现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流于形式的情况。由于残疾学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力不强,必须聘请优质老师,通过各种讲解方法让学员接纳吸收,融会贯通,富有成效。组织学员参加各类残疾人技能比武和技能大赛,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生活上互帮互助,技术上精益求精。对通过培训达到一定技能水平的残疾人,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统一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考评,合格者颁发技能等级证书。要把“培训一人,真正掌握技能一人,考核办证一人,实现就业一人”这“四个一”作为衡量集中培训和强化训练的检验标准。
5.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增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多样性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努力打造出一些特色项目,如保健按摩、足疗、面点、烹饪、手工编织、计算机知识、盲人电脑、淘宝网店、美甲等技能课程;农村残疾人可与种养大户或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对农村残疾人进行种养技术培训,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应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建立以职业技术院校、技工学校为骨干,企业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采取福利企业岗前培训、劳动就业部门培训、街道培训和残联培训等培训方式,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可与企业联办、与社区共建等,为学习者寻求实习场所,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高,以保证培训质量。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结合起来,把普及性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重点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广大残疾人失业不失志,努力培养出一批技能明星、致富能手。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6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教育:途径
素质教育是在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高分低能”的情况。因此如何实现学生的整体能力,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估成为了难题。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使教师具备专业教育技能水平,使教师能够组织有效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专业教育技能水平提高的意义
专业教育指的是“专门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的教育。中国实施专门教育的机构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学校、技工学校以及进修班、培训班等。专门教育一般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是要求执业人员具有从业必备的专业学习背景,所在学校及所学专业的办学条件、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育质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培养出所谓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这里面存在一个专业评估的专业认证的问题。
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满足每一位教师的滋生发展需要,将研与训工作由专业技能培养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技能全面提高。研究训练内容有新课程培训、主题式培训、技能培训、专项运动培训。研与训的形式采用集中与适时、分类与分层、主项与兼项相结合,做到边培训、边训练、边研讨,及时的互相交流和互动点评,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对于专业教育技能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正的可以自由发挥自己想象,进入到教学中。第二,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明确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同等重要,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将二者统筹兼顾。第三,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懂得如何的运用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中。
首先,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第二,职业技能培训让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第三,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克服各种心理偏见,能够忍让和宽容学生。
二、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教育能水平之间的关系
职业技能培训指的是按照国家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进行的规范性培训。国家规定一些职位必须经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可上岗。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被培训者基本掌握某个领域或行业内的完成特定工作的技能和工作方法。通过相关技能考试和考核,成绩合格者,颁发国家劳动相关部门承认的证书,全国通用,终身有效。
职业培训具有科学性,将各种教学技能整合,使教师将自身零散的教学知识整合,通过一定的考核对其学习状况。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在2004年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中小学专业能力标准。这种规定使专业教育技能成为每个教师应该达到的标准,使对教师教育技能水平衡量具有了依据。
三、职业技能培训是专业教育技能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1.职业培训能够强化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完善课程体系
专业教育是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终身学习,使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获得教育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使其自身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
教育本身就具有专业化的特点,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达到一定的专业素养要求,不仅掌握高等教育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能够获得相关的教育实践技能。
职业技能培训可以使教师在课程安排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到文化课程应该具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人文关怀,还应该将专业课程的综合性纳入到这个体系中,一方面加强专业课程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厚实基础,拓宽口径,保障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发展。
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教师通过设置符合学生学习层次特点的学科知识不断的传递给学生一定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看懂,听懂。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够让教师全面了解课程基础特点,掌握一定的课程理念和方法,为培养未来优秀教师上岗做好准备。
2.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教育方向延伸和拓展
实施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实践能力。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师更加明确这一点,他们知道应该将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他们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立足于“新”,突出“实”,抓住“效”。教师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内容充实、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教师可以使用诸如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拓展学生积极性,提升学生研与训的内涵,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有思有训。
四、结语
我国现阶段不断的通过新课程标准改革教育,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发展,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整合,能够有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意识,引导学生积极的介入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不断的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篇7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连续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企业用人要求也不断提高,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供不应求。高职、大专院校根据市场用人导向,依照国家劳动准入制度,大力开展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行职业资格证和学历证“双证”毕业制度,使毕业生就业一路凯歌。相比较而言,很多大学仍停留在传统术科教学,对开展实践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停滞不前。近些年,随着扩招后的学生走出校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而来,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就业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头戏”。面对就业难题,部分高校开始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尝试开展大学生实践培训认证工作,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
1.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就业。
2008年以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据相关调查,每年约有100万大学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更多毕业生即使就业也是用非所学,就业岗位和专业不符,发展和成长均受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一点是大学经典理论教育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脱节。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大学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不能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智能设备等问题,因此,在招聘员工时也更加倾向于注重实践技能的高职、大专生。而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恰恰能够弥补其实践能力弱的不足,使其既能掌握现代经典理论知识,又有一技在身,两条腿走路,为其以后施展才华,更好地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理想奠定基础。
2.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适应个性化需求。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虽然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区别,但仍然囿于通才式培养模式,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压抑学生的天性和创新精神,束缚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充分挖掘具有天赋或有志于从事多方面发展的学生的潜力,使学生成为“两脚书橱”或某个方面的学究,但在实际中却又无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弥补不足,缺什么,补什么,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将市场需求与个人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为其将来走向社会参与激烈的人才竞争增添一个重要的砝码。
3.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企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设备和操作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而据调查,素质低、技能单一型的劳动力在我国不同地区占劳动力市场的68%―82%,他们无法掌握先进的设备设施,不能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需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的高技能人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使大学生掌握先进的生产流程知识,接触基本的机器操作,形成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感性认识,从而为社会培养理论与技能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市场构成,提高人才队伍层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意识淡漠。
受多年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天之骄子”的思想依然顽固,很多大学生仍停留在“本科毕业搞管理,高职、大专毕业搞生产”的思想上,总觉得大学毕业后随便就能找个舒服安逸的工作,对以后的职业期望没有计划性、方向性,更缺乏为实现个人发展而付出努力的实际行动。由于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内,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不够深入透彻,绝大多数学生还意识不到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的重要性,一部分学生有意识,但却缺乏行动。
2.培训工作协调不顺畅。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一项综合性业务,从宣传、组织报名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训练,再到组织统一考核、鉴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需要与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络及协调配合,其中涉及学校的院系、处室、实验室、实习厂,企业的生产车间、培训中心,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的上级行政机关等多个部门,而高校主要是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其工作重心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职业技能培训人财物的投入微乎其微。加之高校职业技能培训多数是义务性质,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往往是自由式发展,缺少足够的支持和发展空间,从而影响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学力量薄弱,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偏重术科教学,理、工类大学的实践教学也日趋理论化、形式化,大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大幅缩短,以往学生实习下厂矿企业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如今大多安排在一个月左右,即使到企业实习也只是参观学习,没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教师缺乏动手能力,高科技的实验设备不能熟练操作掌握,教学质量不高,不能全面传授学生技能知识,发挥不出高校实践教学职能。高校实验室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实验教学资源有限,实验仪器设备、场地、实践安排不尽合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频率、质量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大大影响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4.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面窄,效益低。
目前,全国职业技能培训开设的统考专业比较单一,多是经济管理类,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师、理财规划师等,工程、技术类专业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培训需求。很多本科院校是综合性高校,学科齐全,文理兼收,受开设专业的限制,无法充分利用优势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而参加全国统考,统考收费须全额上缴省、市鉴定部门,拨付的考务费用仅够维持正常统考组织工作;又因针对学生开展的统考专业技能培训费用低,参加培训人数分散,培训费用有时仅够支付教师课酬,培训效益难以保障,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三、如何更好地开展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了解和认识。
在校学生是个流动资源,每年毕业生离校,新生入学,循环往复,这就需要培训部门认真全面地宣传,宣传不系统、不彻底,没有延续性,学生对职业技能培训就会疏忽和漠视,也不会主动参加培训。因此,要改进宣传方法,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栏、横幅、标牌等实物宣传要图文并茂、色彩生动、内容丰富;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设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论坛,跟踪参加培训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参加职业资格培训的作用,组织讨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想法;要积极联系团学组织,根据年级不同,定期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国家劳动制度、职业技能知识、就业指导等各种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培训的主动性、自觉性。
2.加强协作,为顺利开展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职业技能培训是项综合工作,培训流程包括宣传、组织报名、编排课程、组织教学、场地设施、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顺畅实施。本科院校应提高对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人财物投入,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物质支持,做培训工作的坚强后盾。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主动出击,加强与有关单位的紧密联系;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执行力;创新举措,完善体制和机制;提高培训质量,打造培训特色,争创品牌专业,建立竞争优势,使培训工作既能体现学校特色,又能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出有力贡献。
3.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高水平的教师才有可能培训出高质量的技能人才。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企业生产自动化更新层出不穷,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培训教师必须是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人才,不仅是理论教学的专家学者,而且要成为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本科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针对开设的专业,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挑选和培养一批德艺双馨、文武兼备、理实交融、精专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担负起培训教学任务、实训指导工作,保证培训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本科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加强对实践教学、实际操作能力培训的组织与管理,借助高校拥有的实验室、实习厂,安排培训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体验和实验研究,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生产车间,让学生通过听讲解、看过程、亲动手,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要精心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眼界,要通过开展模拟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4.面向市场需求,适时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范围。
随着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我国很多省市的厂矿、企业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评定员工待遇的重要指标之一。职业技能培训能使员工技术水平和能力得到认可,提高工资待遇。本科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应树立为学生、为企业、为社会服务的思想,积极联系相关当地企、事业单位,充分了解企业与社会需求,结合所在高校特色,拓展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寻找资源先进、管理规范的单位,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训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做一套适应生产、销售、管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体系,既让学生认识熟悉工业新技术、新设备,又让企业员工学习到生产的工艺原理,提高生产能力,为推动企业长足发展对口输送和培养实用人才,
四、
职业技能培训的意义范文
本文2023-11-23 18:05:1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