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3 18:04:24浏览:768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网络教学;构建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17-02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社会,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当今全球信息化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并且社会生产活动都无法离开计算机技术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的技能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能水平已经作为职场普遍要求的一种能力。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在计算机能力培养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应注重计算机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使计算机实验教学能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使学生所学的计算机技能够适应社会职场的需求,培B出高素质人才、同时持续提高高校自身的教学水平。计算机实验室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极为重要,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有章可循,在安全管理制度下,实现实验室安全。下面就学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1 计算机实验室网络构建

计算机实验室网络构建起来的平台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运用这种校园网与局域网的网络相结合的网络结构,实现校园网与局域网的网络化分层管理。为了不同专业计算机实验,设有实验室局域网络系统以及独立的分部实验室。首先是能够按照运用不一样的网络管理模式对各个实验室的实验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管理;甚至对每位学生上机操作适时查看。使管理效率更高,管理更加简化。当然带来网络维护任务更加艰巨、且网络安全运行更加重要,对实验室技术人员要求更高[1]。

1.1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与兴趣,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探索的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采取先进的网络化等教课方法,在网上可以自主选择课题,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多接触到计算机行业发展与现状,从而毕业后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更快地融入日新月异的社会。

全自动管理与监控课程信息,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数据和实验成绩,详细记录、分析、统计、存档,有效做到按制度、规章办事,避免人为因素,实现智能化科学管理,建立科学的实验中心网络监控系统。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一个良好学习、操作环境,而网络智能化的管理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建立局域网,采用直连等方式,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2]。

1.2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安全

在校园网与实验室教学局域网两套系统并行中,在教学时,学生只能够使用实验室局域网络服务,这样学生上课过程中注意力就不会被分散。在开放的时段,开放系统启动,确保网络教学能够规范和灵活地开展。计算机中心局域网络,需要拥有中心服务器。对资源实现共享,管理者可以对各级服务器进行运用。采取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的方式,保证网络的安全性[3]。

要重视计算机实验室局域网建设和维护工作。因此计算机实验室要重视局域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计算机使用者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和电子资源共享;计算机实验室应该定期检查IP地址是否存在冲突和错误等问题,再者,减少由于网络共享带来的黑客的网络恶意攻击等问题。保证实验室网络的安全运行。

2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与管理

2.1组建不同专业实验室项目管理模式

在高校进行不同专业计算机实验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对每个学期的所实施的基本项目进行全面性管理,要对于每个学期完成不同实验项目的结果进行全面性科学分析与总结。同时通过教学软件可以实现系统性的检测模式管理实验课程进行的相关内容。从而,为整个教学内容的进展提供跟踪性的服务,从根本上实现网络化管理的最终安全目标[4]。

2.2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与安全管理制度

要高度重视并认清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要想尽办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并降低其安全管理中问题的发生,并且要制定出一套正确、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形成安全适用的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大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实践服务。

计算机实验室的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极为重要,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广大师生使用计算机及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要求、师生在上机的过程中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按制度来进行操作,师生、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在安全管理制度下,实现实验室安全[5]。

2.3 注重建立实验室安全规范

通过制定实验室安全规范,可以有效地提高防范灾害与快速应对灾害能力。例如,每个实验室必须配备两个以上的防火器,并且要定期更换;防鼠、防盗、自然耗损等意外灾害产生时要保证有序、有效的应对;在规定周期内,实验员要参加各级各类安全培训,并且制定相应的事故处罚条例,以杜绝安全隐患[6]。

要根据实验室各专业教学实际要求和实验室建设目标,逐个学期不断修订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同时落实好各层级实验室管理责任;责任具体到人,各级人人把关,形成一张责任安全大网,让隐患无处可逃。检查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各级管理部门应作为一项严肃的日常工作,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责任人要有记录、有档案,在实验室日常不间断检查评价过程中,才能有效保障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有序圆满执行[7]。

3结束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的部分,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着十分巨大的意义与作用。在构建和管理实验教学平台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发挥特色,构建好、管好和用好计算机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在高校的教育发展中,高校领导和广大师生要一起努力,把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计算机实验室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景涛.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与管理分析[J]. 云计,2005(6):106.

[2]张铭.教学与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多方位改革方案[J]. 信息与电脑2016(4):220-221.

[3]赵爱玲,崔朝军. 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2012(5):39-40.

[4]张小林.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 实验室科学,2009(4):99-101.

[5]张志成.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 黑龙江科学,2015(6):102-103

[6]曲本庆,吴寒,马寅强,等. 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思考[J]. 读与写杂志,2015,12(2):62-64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管理水平

前言:

近年来,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学校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关注,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学生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实验室的建设上。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验课程的主要场所,随着资金投入的增加,学校实验室规模也随之扩大,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管理难度的大大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学校师生安全。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限制因素

(一)安全意识缺乏。意识决定行为,安全意识的缺乏是限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一些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校师生的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阐述[1]。一方面,学校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不足,安全会议未能按时召开,且未能将实验室安全工作放在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位置,导致学校师生及管理人员也对这一工作不予重视。另一方面,学生平日里生活、学习事务较多,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也使其安全意识较为缺乏。

(二)安全建设投入不足。现阶段,虽然大多数学校已经开展了对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资金分配上,往往仅将资金投入到实验室器材采购、实验室规模扩建等方面,在安全建设上投入较少,安全设施配置明显不足。

(三)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一些学校的安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甚至部分学校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没有进行详细的规定。很多具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执行力度也相对较弱,缺乏专门的安全检查小组和系统的管理体制,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在出现安全问题时,各个部门又相互推卸责任,无法及时负责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消极的影响作用。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强化措施

(一)提升全员安全管理意识。首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重视安全文化教育。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向学生渗透实验室安全方面知识。学校也应设置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或讲座,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在校园设置安全教育条幅、张贴安全教育海报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实现安全意识的提升。其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将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的树立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尤其是在新实验室投入使用之前,应先面向全员开展安全教育。

(二)加大安全建设投入力度。安全设施的配置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为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学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新实验室建设中,应结合实验室专业特征,请专业人员对实验室进行设计,尤其要重视水、电安装等方面的安全性,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同时,对旧实验室进行及时改造,更新实验室通风设备和实验器材,保证安全通道的顺畅,设置齐全的安全事故抢救设施,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事故应对能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应设置红外安防、监控系统等,避免实验室危险物品流失,或是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

(三)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予以支持,因而,学校应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特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从环保、安全、节约等角度,严格规范学校师生行为和管理人员工作方式,从而增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应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细化各部门及人员职责范围,加强监督考核,避免管理缺口,保证在出现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找到相关负责人,实现实验室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结论:实验室作为学生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巩固所学知识、锻炼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学校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限制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营造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勇义.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全面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1(11):160-163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建议

从宏观层面讲,生物安全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能够有效应对来自生物及生物技术因素的影响和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状态和能力[1]。实验室生物安全则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及状态不低于可容许水平,能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到不可接受的损害,并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2]。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实验室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bio-safety)”和“生物安保(bio-security)”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用以防止发生病原体或毒素无意中暴露及意外释放的防护原则、技术以及实践,后者则是指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管理这一块开展的研究时间较国内要早,因此在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相对成熟。而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虽然已经开展了数十年,但时间尚短,在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培训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3]。因此,制定合理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提高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1国外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与国内情况相比较,整体来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起步较早,此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都颇为完备。因此,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较强,人员素质较高,具体包括以下4方面内容。

1.1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法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79项,其中含45项国际标准和34项法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57;中国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标准体系同样由国际标准(ISO、IEC)和本国标准两部分组成,管理标准数量为49项,其中含24项国际标准和25项中国国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占比为49。由此可见,法国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管理的标准数、采用国际标准比例以及标准发展速度等方面均高于我国[4-5]。美国在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善。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公共卫生实验室协会(APHL)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实验室能力指南”(GuidelineforBiosafetyLaboratoryCompeten-cy),使得从事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以正式、规范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以CDC/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微生物与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五版)”(BiosafetyinMicro-biologicalandBiomedicalLaboratories)框架和内容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人员的能力包括潜在危害的识别、危害控制措施的使用、管理控制的实施以及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能力等4大领域、17项具体方面的内容[6]。此外,如美国的生物实验室管理团队,会要求组织内设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在生物风险物质进行风险评估和严格监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知识和专业培训、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评级、建立实验室职业健康检查制度等方面承担职责[7-8]。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在2009年年底以工作组协议(CENWorkshopAgreement,CWA)形式启动了标准制定工作,并于2011年了“生物安全专业人员能力”(BiosafetyProfessionalCompe-tence,CWA16335-2011)。此文以“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标准”(LaboratoryBioriskManagementStandard,CWA15793-2008)中所提出的实验室生物风险管理中组织机构、风险评估、菌毒种保藏、一般安全、良好操作技术规范、人员和能力、个人防护装备、人为因素、健康监测、应急准备与响应、事故调查、设施、设备维护、消毒灭菌、运输和安保16个要素为基础,提出了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能力所涉及的25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进一步明确了专业人员所需的各种附加能力、学历和资格[6]。

1.2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美国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培训十分重视,很多大学生物实验室都根据不同安全等级开设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学生必须获得生物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方可进入生物实验室。以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的生物安全培训课程为例,无论之前是否有过实验室研究经历或在其他院所参加过类似培训,学生在进入生物实验室之前除了学校强制要求的必须通过常规生物安全培训和考试外,还要参加一项针对自己从事的特殊实验的安全培训。法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采用了严格准入制的门禁措施,他们针对进入实验室园区和进入实验室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登记。以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为例,每个实验室课题组均配备专门的实验室安全人员,负责对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整体情况介绍、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方法,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内容。只有经过培训并考核通过者,在签订实验室安全知情书和承诺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3安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往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英国牛津大学为例,该校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检查和落实方面都体现出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方面的检查虽不繁琐,但涉及面广、流程规范、内容具体细致。检查中涉及实验室安全文件的检查(包括文件是否更新、是否生效、是否抄送到位),实验室安全委员会职责的检查(包括成员结构、会议开展情况等方面),意外事故防范检查(包括防范措施、安保细则、急救员、急救用品等方面),安全整改的检查(重点针对已发现问题是否整改完成),仪器设备安全的检查(包括操作规程、使用记录、定期维护等内容),工作环境安全的检查(包括潜在危险、卫生标准、废弃物清理等方面),防火安全的检查(主要包括防火设施和防火演练),有害物质控制的检查(包括评估、标识、控制、处理等方面),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的检查以及安全培训的检查等内容。校级安全检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系部级的安全检查则贯穿日常工作中[9],如图1所示。牛津大学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上,侧重于配合规章制度为实验室准入、安全防护设施及物品、安全标识、安全责任及实验流程审核、工作环境安全、废弃物处理、安全培训等方面制定一整套可操作性强的安全检查规范,从而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作用,保证制度得以有效落实[9]。

1.4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强

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实验室人员由于管理制度完善,宣传、培训到位,加之环保意识强,因此都具有很强的生物安全意识。例如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微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室人员对实验废弃物处理会严格按照微生物废物/废液处理规章流程进行作业。对所有培养过微生物的液体培养基均需通过次氯酸钠溶液处理4小时以上方可倾倒;对所有经微生物污染过的固体培养基、废弃物均要统一收集,经高温灭菌后抛弃;对培养物不慎倾洒时,应及时使用专门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同时,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室会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并杜绝在实验室饮食和饮水的行为。

2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与不足之处

2003年爆发的SARS事件作为我国生物安全发展的分水岭,让我国政府和人民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随着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SARS实验室感染、泄漏事件,让人们愈加认识到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此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已于2008年颁布新标准GB19489—200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法规、标准的相继制订,使国内实验室生物安全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尽管有以上法规标准的约束,国内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还时有发生,说明了生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制定管理办法所占比例仍然偏低,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虽已制定了自己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但总体来说这些管理办法只是确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缺乏详细、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文件,因此其产生的效果十分有限。另外,只有少数高校设有专门管理部门进行系统规范的监管,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都是由实验室设备处负责管理运行,导致校园生物安全体系尚不完善[8]。

2.2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不够

我国的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注重生物安全教育,开设了生物安全专业[10];浙江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中山大学等高校开设了系统的生物安全课程教学[8];北京理工大学也开设了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并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培训。但是总体上,国内大部分院校并未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即使已开展相关教育活动的院校也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得多,缺乏长效的实践培训。

2.3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淡薄

一项调查显示,某医科大学9个专业500名学生中有52.6的学生经历过实验室伤害事件,却只有18.0的人知道并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只有3.8的人知道如何处理生物实验室发生的意外事件[11]。对353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对实验室物理性危害的认知率为28.9,对实验室化学性危害的认知率为47.6,对实验室生物性危害的•751•认知率为13.6,三者均知的学生比例仅为0.9[12]。针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实验室的日常检查结果发现,师生中存在诸多生物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比如不按照规定着装、实验时未佩戴相应防护用具、在实验室储存食物、饮食饮水、戴手套接触公共设施、不知道应急安全设施如何使用等。

2.4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经费投入不足而给实验室生物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出现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配备不齐全、一次性用品重复使用、实验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实验动物检疫不严格、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等问题。

3对我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

北京理工大学生物类专业设立较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方面经验较少。虽然学校在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培训等方面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但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方面与国内外先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培训上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本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提出以下3方面的建议。

3.1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建立校、院两级的生物安全委员会,由委员会和相关院校组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全校范围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3.2开展和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

要注重安全培训实践性,切实提高我校师生的生物安全意识和生物安全技能。应在已有实验室安全全校公选课、实验室安全培训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基础上,纳入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或单独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将此作为一个重点内容长期开展下去。

3.3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

要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和配备,为生物实验室提供专门经费用于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落实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宣传、标识、培训、实验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4结束语

目前,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比较成熟,管理制度完备、可操作性强,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较高,国内高校与之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我校虽然制定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了实验室安全培训等内容,但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安全培训和经费投入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投入。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1前言

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科技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基地。相比于普通实验室,具有平台高、开放性强、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地位相对独立、管理模式独特等特征。新时期下,城市化、信息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往往面临着科研负荷重、人员流动快、废弃物处理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更新理念、改变思路,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实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特点以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安全意识淡薄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的是硕、博士等高端技术人才,人员流动频繁,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和教育断层严重,工作人员通常只关注科研和教学成果,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暴露出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还处于“亡羊补牢”的补救阶段,离“未雨绸缪”的预防阶段还有一定的距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

2.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安全意识淡薄,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发展落后,面对着众多学科领域和大量的先进的实验设备,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更加复杂,尤其是近年来科研任务加重、信息化进程加快,使得信息(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大部分现存的管理制度不能很好的适应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信息安全管理松散、安全管理制度落后、安全操作流程混乱、安全监督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

2.3安全责任不明确

大部分高校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和专职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也鲜有对安全责任人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安全责任人的责、权、义等问题。此外,很多高校实验室存在多个部门交叉管理的问题,没有统一的负责单位,导致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也不利于监管和考核。

2.4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主观认识不到位以及客观资金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设施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大部分安全设施存在着老化以及配备不足等问题,例如:烟雾报警、消防喷淋、辐射防护等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品以及高温高压设备等,使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风险程度较普通实验室高很多。

3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营造安全意识氛围

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氛围淡薄,安全管理制度松散等原因,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坚持科学发展、长足发展、绿色发展,真正意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提升实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强化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切实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

3.2完善精简组织机构

3.2.1实验室专属安全管理机构

建议高校设立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同时设立技术安全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系统性的管理。避免管理部门过多、体质松散、互相推诿的现象出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由学校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交叉管理的,因共同管理的部门过多,使得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

3.2.2实验室专属信息管理中心

信息安全(如商业机密、科技成果等)已经继人、物、环境之后,成为实验室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然而以往对于实验室信息安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建立实验室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加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管理。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筛查并签订相应保密协议,才能从事相关工作。

3.2.3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

高校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员,如大学环境卫生与安全办公室,主要工作人员由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卫生专家、工业卫生学者以及安全工程师组成,以便各院系有需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把关或者定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以及演习等,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3.3.1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

完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管理人员责任制度。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岗。由各学院配合管理,共同承担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明确第一安全责任人的安全职责,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工作内容和标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指导方针,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和每一台仪器,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3.3.2推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

实行操作人员准入制度,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管理,推行身份识别系统。实验室安装门禁系统,对实验室进行权限管理。实验操作人员需在网上平台进行预约,办理专门的智能卡,通过刷卡进入实验室,预约前需完成预约实验室相应的安全培训课程。实验室准入制度将根据实验操作人员的职能进行类型的划分,并将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从技术上保证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同时也协助管理人员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3.3.3仪器、设备和管理制度

建立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制度,规范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规程,防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仪器的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包括:仪器购买、仪器维护、仪器使用、操作规程等制度。保障仪器正常运转、合理分配和合理使用,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安全隐患。

3.3.4药品、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规范药品和危险品的管理,由专人负责并建立保管品的名录清单。对药品和危险品的使用进行登记,使用过后的进行会收,统一保管统一处理。例如,在装有废液的容器上粘贴明显的标识,并注明废液的名称、类型、组成以及使用日期和使用人,使用完成后将废液倾倒在指定回收地点并清理容器。对于高压钢瓶,要注意管路检漏和钢瓶的使用规范,及时将使用完成和有问题的钢瓶返厂检查和维修。

3.3.5数据、资料的归档和保密管理制度

完善资料和数据的保管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数据的安全和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的管理主要是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相关的文件,以及实验室每年的消耗品采购、设备维护、仪器说明、图片报道等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便于实验室的管理和评估。此外,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大型仪器都开始配套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操作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涉及知识产权和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问题,使用正版软件可以保证仪器和数据处理运行稳定,同时可以防止他人非法盗用或删除数据。

3.3.6安全考评和奖惩制度

由管理部门、学生导师、行业专家共同对实验室的安全做出风险评估,并制定安全管理考评和奖惩制度。确保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根据考评和奖惩制度对检查结果进行奖惩、通报,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4加大安全投入力度

3.4.1保证充足的安全资金

高校应重视起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的投入,包括力、物力和财力等。未雨绸缪地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设计、建造、使用、维护体系,保证实验室配套设施的齐全,减少资金浪费。同时,高校应给予实验室一笔专项安全经费,专门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安全设施的购买、更新,安全培训、演习等。

3.4.2精细化配备安全设施

高校实验室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对实验室的仪器的要求也不同,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会有不同规格的需求。因此,实验室在建设前的设计和规划尤为重要,可以避免在使用后期不断进行改造和调整。对于专业特殊的实验室,如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要树立“生命第一”的安全理念,配备必要的防护和急救设施。

4结语

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开展科研和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必要需求,是创建和谐平安校园的重要组成,是实现我国绿色科技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转变管理理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长效机制,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当下做起,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庄越,叶一军.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美国国家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4(12):21~24.

[2]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9(6):175~176.

[3]魏钟波,沈萱,裴大平.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3):246~248.

[4]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215~217.

[5]李阳春,阙斐.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236~238.

[6]钟少颖,梁尚鹏,聂晓伟.美国国防部资助的国家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61~1270.

[7]龚竞,徐水,侯勇,等.高校研究型学院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137~140.

[8]周岱,刘红玉,赵加强,等.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析与建构[J].科研管理,2008,29(2):154~165.

[9]冯芝媛.高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103~104.

[10]曹蓓.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3(3):30~31.

[11]任雪艳,孔庆军,陈芳.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08(3):174~176.

[12]朱娟蓉.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442~445.

[13]赵文武,李桂桃.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3):27.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8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1 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日益重视,职业教育要求各高职院校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即严格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加强高职学生的实践实训教学是落实“五个对接”的重要手段。实训室作为学生实践实训的重要场所,确保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所使用的实训设备正不断与产业接轨,或采用模拟,或直接使用产业设备改造而成。而相对应的,产业化的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操作和实训学生的低安全意识与素质呈现出了鲜明的矛盾,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给人员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从根本上确保实训人员和实训设备的安全。

1.2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保障实训教学和科研的正常运行

高职院校实训室是产、学、研的重要平台,安全事故的发生会打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因此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对实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3 加强实训室安全管理,是创建平安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基地,聚集着生机勃发的青年学子。构建平安、稳定的校园,有利于确保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国家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确保学生在校安全,对维护社会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实训场所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空前重视,投入力度和开放力度也不断加大,各高职院校一方面新建大量的实训室,另一方面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扩能改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压力空前,民办高职院校更甚。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实训室建设与安全设施建设不匹配,基础安全设施不完备

当前,实训内容与产业过程紧密衔接,不少实训设备甚至直接采用产业装备,但实训设备所要求的安全设施没有产业设备完善,导致新建的实训室项目中,部分在投入使用前就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办学资金紧张,以及一些院领导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造成基础安全设施不足,或长时间缺乏正常维护而失效,片面追求实训室容纳量而使得消防疏散通道设计不合理,这些都给实训室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2.2 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且不能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实训场所的安全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安全管理部门职责不统一,管―用―查过程不协调,安全责任制不能完全落到实处等体制、机制问题大量存在。此外,专业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匮乏,实训教学教师安全知识不足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在执行上打折扣,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3 实训室管理人员和参与实训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院校安全文化缺失

当下,各高职院校存在重科研、重教学、轻安全工作的现象。院校中高层管理者多为专业技术出身,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因而,片面认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理应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手不足,实验室管理人员又多为实训指导教师兼任,在安全管理方面力不从心;安全管理部门对隶属于各院各系的实训室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使得安全管理的过程监管难以落实;参训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缺乏相关安全知识,很难做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

2.4 忽视多级安全教育,对开展实训教学活动的安全意识不强

目前,生产型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三级安全教育体系,或集团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的四级安全教育体系。而在高等院校中,由于缺乏这样的安全教育体系,实训教学的模式往往是参训学生边操作,实训教师边强调要领要点,导致实训室安全知识普及的系统性差、直观性差、安全教育效果不佳。

2.5 缺乏对实训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已在“出”和“入”方面大大加强,绝大多数高校已实现了药品、仪器设备的集中采购,实训废弃物的集中处理排放。同时对实训室的安全状况和安全管理相关文件的检查也日益严密。这可有效减少事故隐患,但尚缺乏实训过程的实时监控,不能完全杜绝偶发事故。

3 建立完善的实训室管理体制,确保实验实训教学安全进行

3.1 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制度先行。高职院校应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实训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实训室安全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安全管理总则,安全管理岗位职责,各实训室管理规定,仪器、药品使用规定以及事故处置预案等内容。在制订安全管理制度时,应遵循内容全面、简洁易执行、责任到人的原则。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与之配合。在组织体系的的设计中,可借鉴企业安全管理经验,采用垂直管理、管查分离的方式进行。即在院系原有安全管理机构的基础上,学院独立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察部门,垂直深入到院系设立分部,开展安全管理和监察工作。

3.3 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对于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或开展实训活动前,均需进行学院―系部―专业三级安全教育。其中,学院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系部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危险源辨析、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和实施等;专业级的安全教育主要内容为实训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同时,院校还应积极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将安全意识深化到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心中。安全教育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不断培育院校安全文化。

3.4 合理设计实训室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确保实训室安全运行

合理设计实训室的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给排水管道匹配合理,确保供水足量,排水畅通;保证供电容量足够,照明和动力电路分离,线、管符合消防要求,安装必要的漏电、过载、短路等用电保护设施;对于易产生粉尘和有毒气体的场所,需合理设计气流流通路径,安装匹配的通风设施;对于易产生噪音和震动的设施,安装时需考虑采取有效的减震手段;对于存在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需合理规划泄压区;设备之间、实训室之间留足安全间距,不影响互相操作与疏散。同时还应根据实训项目的危险性,配套防护眼镜、洗眼器、耳塞等安全设施。

3.5 对实训过程进行全过程安全监管,做到安全管理无死角

实训过程的全过程安全管理,首先要做到药品、仪器集中采购等“入”的关口;其次,在药品、仪器的存放过程中,要做到按类存放、按要求存放,即时监控;再次,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材料按需使用、按要求使用,实训指导教师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安全管理,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实训结束后,准确统计实训材料的使用情况,剩余实训材料及时返回仓库按要求储存;最后,废弃污染物应按照要求进行处理,达到排放要求后才允许排放,并及时记录。

高职院校实训场所的安全运行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相衔接的重要保障,加强实训室的安全管理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既可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进行,又培养了学生“安全为天”的安全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家祥.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

[2]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

[3]王冰,周围.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

[4]鲍敏秦.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

[5]林卫峰.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对策新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8(4).

[6]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8).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安全考试系统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管理密切关联着教职工以及在校学生身心健康,与平安校园建设息息相关,关系到整个高校的稳定、和谐,是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前提。

一、实验室发展现状及安全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扩大,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增加,都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各类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新的实验室种类出现,已有的实验室也在不断扩大规模、增加数量、提升科研能力。实验室出现了药剂种类复杂、实验人员繁多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涉及的实验技术不熟练、安全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实验室安全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意识淡薄。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对学生安全方面知识和能力培养尚有欠缺。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不但实验室安全知识不足,而且安全意识也十分单薄,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2.安全投入不足。我国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科研上,这两个方面投入产出比高,普遍忽视了安全方面工作的投入量,导致实验室安全相关设备替换升级较慢,缺乏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培训。

3.安全体制不完善。目前,高校安全培训的力度取决于高校管理人员自身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培训内容的饱满度也依赖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没有从上至下形成成熟、固定的培训机制。

4.安全教育不足。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有98%的事故是人为引起,现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渠道过于单一、过程缺乏连续性、考核过于简单等诸多不足,实验人员和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没有起到安全培训应有的效果。

二、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对策

1.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安全工作,将实验室安全建设视为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作为其主要职责之一。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形成管理结构清晰、职责明确、分工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

2.加强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培训。安全培训工作在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影响重大,效果也最为明显。实验室安全培训对象包括所有大学生、研究生和教职员工,高校应该将培训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内容把安全教育持续做下去,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技能。

3.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为了从管理上强制学生与教职员工掌握必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只有通过了安全培训考核才能获得进入实验室的资格,规范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从而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实践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作为高校的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在不同学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共性问题上加大投入,采用更先进的管理方式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通过建立安全考试系统可以实现安全培训的开展和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建设。

在校学生和实验室教职员工可以在特定网站上进行自学,按照系统规定的考试时间登陆系统参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后,才能获得实验室的准入资格。安全考试系统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方式,促进各类涉及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学习安全相关知识,提高人均素质和校园整体安全水平。

1.安全考试系统的实现

安全考试系统可以按照功能划分为公告模块、学习模块、考试模块、系统管理模块:

a.公告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使用公告模块准备工作、考试通知,或其他与实验室安全考试相关的公告。分院管理员和考生通过此模块获取信息后,执行对应行动。

b.学习模块。校级管理员可以在学习模块添加或删除不同专业的学习资料和题库内容,考生能够在此模块学习对应知识,并进行模拟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c.考试模块。考试系统针对不同专业从对应题库抽取试题,考生在指定时间可以进入考试模块进行答题,交卷后系统当场显示考试成绩。

d.系统管理模块。对于所有用户,系统管理模块都包含有登陆密码管理。对于校级管理员,此模块还有系统参数设置的功能。

2.系统应用效果

安全考试系统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本科生11527名、研究生935名顺利通过考核,覆盖全校54.48%本科生、90.60%研究生,考试内容包括通识类、化学类、医学生物类、机械建筑类、电气类、辐射类等,有效地达到了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的目的。

四、结语

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复杂度随着科研水平的发展持续提升,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积极主动以营造“和谐校园”为目标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持续的吸收新鲜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促使高校安全管理水平与时俱进,为高校科研、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2]温光浩, 周勤, 程蕾. 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4):153-157.

[3]孙立权, 范强锐, 陆捷. 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 现代科学仪器, 2008(2):126-128.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7

1、教室的门窗必须常年保持完好,任何人不得故意损坏。

2、门窗发现损坏,班主任有责任及时报修,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教室门的钥匙班级应指定专人保管,门窗每天落实值日生随时关锁好。

4、学生课桌内除放书籍课本、学习用品外,不准存放其他任何贵重物品(如:现金、钱包、首饰、手表、随身听、计算器等)

5、学生不准在教室内追逐打闹,随便搬动课桌、椅。

6、学生不准在课桌上乱写乱画,更不得用刀具刻划痕迹。

7、教室内不准乱拉私接电源、乱设插座、乱充电。

8、不准学生在无保护措施情况下擅自登高擦洗户外窗玻璃,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化学危险品应设专用安全柜存放,柜外应有明显的危险品标志,并加双锁保险,由两人负责,领用危险品必须按规定执行,以免酿成事故。

2、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3、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暴、防触电、防中毒、防创伤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砂箱等消防器材及化学实验急救器材等防护用品。

4、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5、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学校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6、任何人不得私自将有毒物品带出实验室,违者造成后果应负一切经济法律责任。

(三)计算机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1、计算机机房是学校重点要害部位,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相关人员安全保卫责任落实。

2、微机房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重要软件的存放保险箱。机房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适用的灭火器具,微机工作人员熟知使用方法。

3、严格控制进出人员,不准任何人将陌生人带入微机房操作微机。

4、门窗要定期检查,严禁登录黄色网站,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私带软盘上机。

5、严禁火种进入微机房,不准在机房内吸烟。

6、学生使用计算机,必须服从老师的指挥,按程序操作。注意爱护公物,防止人为损坏。

7、现有的报警设施应经常检查,下班、节假日要及时接通报警设施电源,发现失灵,及时报修。

7、发现计算机使用电源损坏,要及时报修,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

(四)办公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

1、各科室教学公用计算机为本科室人员使用,未经管理人员许可,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动用。

2、任何人不准在教学、办公用计算机上玩游戏、聊天和登录黄色网站。

3、禁止在计算机网络上发表违法或有害国家的议论。

4、做好各微机室防范工作,门窗要有防盗设施并及时关锁。

5、计算机室不准吸烟,更不得使用明火。操作人员离开微机注意及时切断电源。

(五)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

1、严格采购审批制度,未经单位主管批准,任何部门、个人不得擅自购买剧毒、易燃、易爆物品。

2、严格进出库登记制度,并有专人、专箱(橱)保存,实行两人同时加锁开、关的制度。

3、领用危险品须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实验多余的应及时退还给保管人员入库。

4、使用危险品时要按规范操作使用,学生必须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实习。

5、任何个人不准私自收藏、保存危险品,违者由此发生的事故则负全部经济、法律责任。

(五)图书室安全管理制度

1、图书、资料严格编目、登记制度,借出收回账册齐全,不定期检查防盗、防湿、防霉、防鼠害、防虫害、防火等设施是否完好。

2、图书、资料分等级存放,特别贵重书刊的借阅实行校长特批制度,贵重书刊要有专人、专橱收藏,保管人应定期核查。

3、门窗要有防盗设施,离开工作岗位,应随手关好门窗,防止书刊被窃。

4、严禁将火种带入图书、资料室,内部消防器材应摆放明显位置,便于救急使用,平时注意检查,保持性能良好。

5、节日、寒暑假期间应切断内部电源,实行封闭式管理。

6、对现有报警器材定期检查,发现报警失灵应及时报修。

7、电子阅览室是电子设备重地,为维护网络安全,上机者不准私自装卸、删除随机软件。不准自带设备入内连机操作,严禁烟火,不准吸烟,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放射性物品;严禁在可燃物上使用电热器具,电器易发热部位必须做好隔热处理。室内电器设备及线路安装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工作人员应都会使用消防器材。下班前认真清查、关闭各终端机,关好门窗,确认安全后方可离开。

(六)多媒体教室安全管理制度

1、多媒体教室列入学校安全要害部位,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

2、专人管理,计划安排使用,未经领导批准,闲人不得入内。

3、使用计算机应实行登记制度,购入硬、软件严格审批制度、专人负责审查、登记、保存、账册齐全;不得将黄色、有害、国家查禁等不健康的信息输入教学多媒体内。

4、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价值贵重,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学生应服从老师或辅导人员的指挥。

5、人离教室要随手关窗锁门,并注意切断电源,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6、禁止火种带入室内,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八)网络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网络管理中心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利用联网计算机从事危害学校网及本地局域网服务器、工作站的活动,不得危害或侵入未授权的服务器、工作站。

3、机房设施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做好电源防护、防盗、防火、防水、防尘、防震、防静电等工作,必须安装防盗门窗和报警装置,报警装置须与当地派出所或学校值班室联网,防范措施应有效得力。

4、严禁任何人在学校网上使用来历不明或有毒软件。

5、禁止利用校园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利国家安全稳定的信息以及黄色等有害师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6、网管中心的服务器、工作站未经主管部门领导同意,不得借用到校外。

7、主干服务系统发生案件,必须及时报告学校保卫处或公安机关查处。

8、严禁火种进入室内,人离关窗锁门。

(十)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安全制度

体育活动

1、体育活动,实行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老师组织学生体育活动,要认真检查体育设备,对已损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严禁学生使用,并及时报修并出示警示标志。

2、开展活动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明活动要领,做好示范、指导以及防护工作,运动前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3、老师不得指导学生开展有危险性的活动,学生不准离开老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4、在体育活动中老师有组织、指导的责任,因组织指导过错造成学生身体伤害事故老师要负责任。

5、不要强行让学生做一些力所不及的运动。

体育教学:

1、任课教师必须在上课时讲清楚运动注意事项,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严格实行体育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

2、学生必须遵守课堂常规,按时上课,听从指挥、不迟到早退。

3、上体育课任课教师必须穿运动服、球鞋。

4、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5、学生要听从教师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和自我保护。

6、体操练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保护、帮助。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8

1、教室的门窗必须常年保持完好,任何人不得故意损坏。

2、门窗发现损坏,班主任有责任及时报修,同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校园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篇1关键词:计算机实验;网络教学;构建与管理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17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