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范文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1
一、教育人才总体情况
截止2020年5月,全县有在岗专任教师428人(其中初中专任教师94人,小学专任教师277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57人),另有离岗待退教师6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241人、占56.3%,36岁至45岁121人、占28.3%,46至55岁66人,占15.4%。从学历结构看,本科191人,占44.6%,专科219人,占51.2%,中专及以下学历18人,占4.2%。从职称结构来看,有高级教师59人,占13.8%,一级教师126人,占29.4%,二级教师204人,占47.7%,未定级教师39人,占9.1%。
二、工作任务落实
(一)人才定向培养工程
1.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招录培养紧缺专业大学本科生,2018年至2020年,定向招录培养大学本科教育人才(免费师范生)9名,其中2018年招聘免费师范生5名;2019年定向招录培养免费师范生2名;2020年定向招录免费师范生2名。
2.高职、专科技能人才免费定向培养。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方式,2018年至2020年,定向招录培养高职(专科)教育人才8人,其中,2018年定向招录培养免费师范生6名,2019年定向招录培养2名。
3.2018年至2020年,五年中高职贯通免费定向培养4名,其中2018年培养2名,2019年培养2名。“9+3”高职单招免费定向培养师范生3名,其中2018年培养2名,2019年培养1名。
(二)人才在职培训工程
1.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依托“国培计划”和省级教师培训等项目,按照国家对教师继续教育求,采取培训团队研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集中培训、挂职锻炼、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线上、线下训方式,省、州、县分级开展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培训,2018年以来,236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州级教师培训,县级培训1034人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广泛开展教师通识和学科培训,共培训教师207余人次,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知识和学校干部管理水平。
2.“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提能。依托师范大学、西华原范大学、民族学院等省内师范院校,采取“集中系统培训与跟岗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村级幼儿园幼教点现有在职辅导员分期分批进行全员轮训,重点培训普通话、幼儿园保教及常规管理、保教实践能力提升等内容,帮助辅导员提升普通话水平保教素养,进一步提高村级幼儿园(幼教点)保教保育和管理水平。2018年培训141名,2019名培训72名。
(三)人才招引工程
1.教师招聘。通过接收定向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考试考核等渠道,加大各类教师招录招聘力度,2018年至2020年招录招聘教师5名,2018年招聘2人,2019年招聘2人,2020年招聘1名。
2.“特岗计划”。按照省上统一要求,协同人社等部门统筹做好岗位设置、申报、招聘和管理等工作,重点补充理科、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在有空编的情况下,可直接招聘到服务所在地县、乡事业单位。2018年至2020年,招聘21名“特岗计划”教师,重点补充紧缺学科教师。其中,2018年招聘3名,2019年招聘8名,2020年招聘10名。
三、工作成效
(一)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以来,稳定了乡村教师队伍就,教育教学稳步提升,同时在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州培基础上,积极与泸州市、机电学院对接,抓好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培训音体美教师729人次,同时随着同步课堂的加快实施,学校紧缺学科教师现状和偏远学校学科不配套的状况有所缓解。
(二)近3年引进援藏支教人才69名,新招17名。通过援藏支教落实传帮带等形式,引进内地先进教学理念,全力提升学校管理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了人才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师徒结对提升了新参加业务能力。
四、存在问题
1.贯彻执行和落实国家、省、州县人才政策等方面还存在职称评聘困难,具体原因是具备条件,需要评聘职称的教师较多,教师职称由于岗位受限,导致许多教师职称不能得到评聘。
2.人才引进存在高素质人才引不进,主要原因这里偏远、条件艰苦、待遇低下,且高原缺氧,内地本科以上人才都不愿意到我县工作。
3.人才流失和不合理流动的原因主要是人才流动对象为内地、外县教师,离家远,尤其内地教师到我县后,等待五年服务期满后,想方设法调离,以便更好地照顾家庭及父母。
4.人员机构矛盾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不配套,音体美、信息技术、初中英语及理科等学科教师缺乏。同时教师职称结构分布不合理,受岗位限制和教师交流困难造成部分学校岗位空缺,部分学校又满岗。特别是教师工作10年以上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就更困难了,造成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五、工作建议
1.围绕现有人才政策,加强对教师队伍的补充,做到有编即补,同时加强藏区教师培训,尤其是双语教师培训,同时强化本土人才培养,抓好定向招生政策的落实。
2.在现有财政体制下,加大高素质人才的补助,解决好高素质人才待遇、住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解决好城乡人才倒挂现象,因国家政策原因,城乡教师待遇差距较大,目前人均差距每月达1890元(其中工龄补贴每月440元,乡镇临岗补贴810元,农教补贴145元,农教津贴495元)。在现有财力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尽力解决了城镇教师每人每月400元的超课时补助,建议省州给予一定的财力补助。
3.借鉴内地和省外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建议:确保教师平均待遇不低于公务员(工资、各种津补贴、目标奖等方面)。保障教师成为社会上令人羡慕的职业。
4.营造用人环境的措施、办法:比照公务员,加大教师评不上职称,享受上一级职称待遇的落实。领导干部、各部门要加大走访学校教师,了解教师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并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每年表彰一批校长、教师。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2
一、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根据省审计厅和市审计局的年度工作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共安排审计项目55个。其中:全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7个;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1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9个;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1个;专项民生审计项目3个,投资审计项目4个。截止目前共完成审计项目10个,其中:全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个;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1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5个;专项民生审计项目1个。完成协助性调查项目1个。正在实施的审计项目7个,其中:预算执行、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3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个;政府投资审计项目1个。
一是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促进政策落实到位。以推动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为目标,对我市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上半年完成政策跟踪审计项目3个,分别是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署定项目);配合市审计局完成对市“三促进”专项工作审计(署定项目)和对市扶贫工作专项审计(厅定项目)。
二是开展财政审计,助推财税管理规范高效。上半年完成1个财政审计项目,我市66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正在进行的审计项目3个,分别是市本级2019年度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编制审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9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市财政局2019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三是开展政府投资审计,确保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围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投资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上半年正在进行的投资审计项目1个,是市二道沟河人行桥建设项目工程决算审计。
四是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勤廉履职。受市委组织部门委托,按计划上半年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5个,分别是市智慧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市司法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原主任、市水库移民服务中心原主任、中共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正在进行的审计项目3个,市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市市档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
五是开展民生专项审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开展民生审计,今年上半年配合市审计局完成对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情况审计(署定项目)。
六是做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受市监察委委托,对市六道沟镇仁德村2010-2014年期间开展的13个基建项目的实施程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协查。
二、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迅速行动、主动担当,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局里除留守两名工作人员值班外,组织其他审计干部全部参与到“防疫志愿者”队伍中,深入站前村和建国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防疫志愿者”积极协助配合站前村、建国社区开展外来人员排查登记、宣传引导等工作,有效地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以强有力的措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是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春节前夕,审计局为包保贫困户发放春节慰问品,让贫困户度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在乡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多次组织机关干部对包保新市街道站前村的区域进行了彻底的环境卫生整治,在站前村村主道两侧,种植花草,使乡村环境更加美观。
三是切实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年初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会,传达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精神。结合全局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包保村屯站前村,进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让群众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责,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融入到审计常态性工作中。全面深入开展违法犯罪线索摸排,结合工程决算(结算)审计及重大项目跟踪审计,深入摸排工程建设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的黑恶线索;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摸排霸占山林、农田、强占矿产资源、滥开乱采的黑恶线索;结合民生资金审计,摸排扶贫、低保、再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利用家族宗族势力、充当村霸,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黑恶线索。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重、审计计划安排不均衡的矛盾长期存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面广、政策性、综合性强,审计风险加大;审计人员对国家和审计署新增内容不适应、综合素质跟不上形式发展的需要等。
(二)意见和建议
1、加大对基层审计干部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素质能力。
2、增加审计人员及编制。重点考虑计算机大数据、财经类、法律类、工程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人才,来满足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3、审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开展难度相对比较大,光靠审计部门"单枪匹马"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增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沟通,积极探索建立与纪检、监察、组织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健全联合办案制度,促进纪检监察监督、组织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0年下半年审计局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严格依法履职尽责,扎实勤勉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全面推进审计工作创新发展。下半年重点开展国家和省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乡村振兴审计、2019年度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养老保险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审计、社会救助政策措施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绩效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等38个审计项目。
二是统筹推进,服从大局,扎实做好全市中心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继续落实好疫情防控、扶贫包保、扫黑除恶等工作要求,贯彻市委、市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做到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确保相关工作同步完成。
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3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合作;共建共享
2020年,我国完成了全面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党中央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战有序收官之际,乡村振兴开始引发社会关切,并成为当下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农”工作的重点。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需求,切中“三农”问题本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各地、各部门必须密切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美丽,农业兴旺,农民致富”的远景战略目标如期实现。在此期间,各地职业院校将发挥生力军作用,尤其是以涉农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此,各地中职学校要致力于涉农专业师资力量培养,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道德优异的教学团队,确保中职涉农专业育人工作的有效推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背景与意义
(一)建设背景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从国家层面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出了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密切衔接,对促进乡村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在乡村振兴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协同发力,以促进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职学校的涉农专业教学直接与“三农”问题相关,理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的一部分。为此,要加大涉农专业教学创新队伍的建设,为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和育人水平提升创造磅礴动能。以广西地区来说,本地各类职业院校正协同发力,从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和育人工作入手,积极改善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基础上的实训教学。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工作方案(2018—2020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广西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明确部署,也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基于上述背景,推进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势在必行,而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专业化教学团队的建设,则更具紧迫性。
(二)建设意义
推进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是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中职学校主动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依托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办学理念”的基本诉求。同时,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涉农教学团队,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涉农专业育人工作,为培养技能型涉农人才、新型农村管理者与新型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对更好地服务地方“三农”工作有显著作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只有不断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打造一个业务能力强、师德师风端正、甘于奉献牺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才能提升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品质,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一大批高素质的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促进地方“三农”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中职院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既要具备高水平的服务意识、创新建设与专业技能,又要适应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的现实需求,体现“一体多元”的队伍素质要求,为本专业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总之,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无疑是中职院校高水平育人的基本保障,也是学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的必要前提。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思路
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求入手,中职学校要发挥生力军作用,着力提升涉农专业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为此,不断加强涉农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师资能力与质量,无疑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构建“三对接”
产教融合模式,锻造“三能”教学队伍为助力地方“三农”工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职学校要在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投入更多资源,确保学校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涉农专业直接与农业、农村问题相关,且涉及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即战力”。中职学校要重视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全面提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确保专业教学及育人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我们要始终秉持“产教融合”理念,将教学队伍建设与“三农”工作紧密融合,突出教师技能的培育与提升。要构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的“三对接”模式,扎实推进产业与教学融合,确保涉农专业教学与农业产业发展形成集聚力量,引导教学人员在实践环境中增长见识,提升教学素质,确保教学呈现动态化效果。如表1所示,“三对接”模式强调了产教融合之于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不可或缺性,提出了“三能”诉求,即教学团队要具备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这样才能契合涉农专业教学需求,为育人工作提供支撑。在“三对接”模式下,中职学校要打造一个“懂教学、会科研、善服务、能管理”的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更新教学思维及素材,强化课程开发、产业融合,深化实训教学,确保教学日益精进。例如,在中职“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中,要密切教师与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及时吸纳果蔬花卉种植、栽培、田间管理的新理念、新技能,确保教师持续更新教学思维,掌握实践教学方法。同时,要与果蔬花卉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编制课程、校本,将实训基地建在企业内部,便于教师深入一线开展教学。在企业环境与氛围下,教师可以获得果蔬花卉的一手教学资料,实现“实训驱动”教学,这对提升中职涉农专业教学水平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强化涉农专业“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团队“四共建”
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标指引下,教学人员要深入产业一线,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提升实务能力,强化实践认识,摆脱教材及理论束缚,为教学工作注入“活水”,全面提升涉农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职学校在深化“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应立足教师队伍的“共建共享”,确保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能够在农业科技理论指引下开展企业化教学,形成“理论搭台,技能唱戏”的良性效果。要认识到,企业与学校是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双主体”,教师只有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掌握产业动态,形成一体化思维,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此,要细化教学团队共建举措,提升四维驱动能力,不断深化教学队伍培养工作。如表2所示,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将“四共建”思路作为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基本路线,就是要落实校企联动下的“共建共享”精神,提升教学团队建设水平与创新能力。在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评价与共同培养师资的思路下,进一步细化驱动性策略,实现教学团队建设走深、走实。表2提出的“四维”驱动策略即“以校企融合为纽带,以研发中心为载体,以技术服务为关键,以运行机制为保障”,实际上突出了校企合作的中心地位,强调了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引领价值,展现了运行保障的重要性。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学团队建设必须坚持校企合作思路,通过企业与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的方式,强化教师的技术认知与研发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可以深入园艺企业公司、基地与培训中心等实体场景中,既可以全面认识园艺产品生产流程与步骤,同时又可以深入掌握实训教学要点,密切与课程、教材的理论对接。同样的,园艺类企业借助与中职学校的合作,在“共建共享”理念下,可以直接指导专业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与育人工作,从而为本企业培养对口的技能型岗位人才。
(三)以涉农实训教学为依托,打造平台化的教学创新团队
为更好地对接本地乡村振兴及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职业院校要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创新团队,这是确保教学质量与育人品质的前提条件。以此需求为导引,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构“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实训教学平台,通过大量的实训、实操教学引导师生实现“双向进步”,确保教学人员在实训中提升教学认知、感悟与行动能力,夯实教学队伍的技术根基,确保育人工作形成有序业态,产生多元价值。如,中职院校可通过与本地农业生产企业的合作,双方共建“现代农业生态长廊”“果蔬花卉智慧农业大棚”等生产性涉农实训教学基地,制定实训教学制度,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生产、掌握农业种植及田间管理的基本技巧,在实训模块下提升“教与学”的双向能力。借助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学生可以提升涉农专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师还可以在“教中悟”,在“生产中积淀”,形成平台模式下的教法思索与改进,这是传统的课堂与理论授课无法替代的。一言以蔽之,借助实训基地与“校企联动”的平台构建,教学人员能够在实训场景下开展全周期教学,既保证了涉农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又为教学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平台化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工作中居于特殊位置,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改变“实训教学单一服务学生”的理念,将教学人员的培养和教法成长置于平台化的实训环境中,提升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确保教师队伍真正适应高水平育人需求,推动实训教学稳步发展。
(四)开展有效教学评价与反馈,加大教学队伍支撑与保障
针对教学团队的有效评价与反馈,可以及时检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镜鉴效应,进而推动中职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创新建设。此外,学校、企业及相关培训实体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团队的支撑、保障与扶持,确保资金、设备、物资、技术、政策能够满足教学团队成长需求,能够更好地助力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如,在中职“园艺技术”专业教学中,借助紧密的“校企合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既要依照课程与教材有序推进,更要深入基层与种植场景中开展实训教学。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企业、种植户及学生可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开展多维度评价,借助不同指标,形成反馈意见。比如,针对“种植理念”“种植效果”“动态种植目标”“种植收益”等具象指标,各评价主体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形成反馈意见,重点指出教师教学的疏漏、缺陷和不足。通过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涉农专业教学人员可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加大教学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力度。另外,要加大对涉农专业教学团队的关怀、扶持与支撑,形成立体的保障效果,确保教学人员“学懂、弄通、坐实”,不断提升教学素质与育人能力。如,学校要密切与企业的沟通,为教学团队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和教学硬件支持,扫除教师队伍的后顾之忧,使之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教学。要推动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密切合作,形成制度保障,确保教学团队深入产业环境,不断创新教学工作。
三、结论
综上所言,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工作大有可为,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契机。为更好地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中职学校要不断提升涉农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水平,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共同建设思路,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走深、务实,全面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素质、技术能力、服务水平与管理技能,为涉农专业教学与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为“三农”工作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创造积极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桂芩,李明,杨玉华,等.广西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2019(10):69-71.
[2]靳晓璐.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分析[J].文存阅刊,2018(3):126.
[3]袁丽伟,李松艳,杨振龙,等.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双师型”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7(4):100-103.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4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法治保障
一、新型职业农民内涵历史由来及种类
(一)新型职业农民沿革。1.农民。农民系指长期务农的劳动者。《谷梁传•成公元年》就有“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农民,有商民,有工民。”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实施,形成了我国城市与农村户口的管理体制,农民就是“农业户口”者。学术界用职业的角度界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就是农民,否则不是农民。泛指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于农业农村劳动者。1980年后,根据农民产业重点被称粮农、菜农、果农、花农、菇农、棉农、茶农、养殖户、专业户等;1984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前农民的身份是“社员”。2.新型农民。是农村农民的农业发展的带头人,系指有科学文化素养,现代农业生产与管理技能,并主要以从事该职业为收入来源的居住农村地区或集市的农民。简单说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或者称农商。最早出现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2003年科教兴农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03〕3号}第六部分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3.职业农民。是从“工人”的职业概念而切入,特别是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引出“农业工人”。泛指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职业人,而不是户籍身份。最早提出是2005年11月10日,《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农人发〔2005〕11号}中提出培养对象是“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4.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后连续提出。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需求,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了明确部署。《“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目标。至此,经历由农民—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沿革。新型职业农民具备新型和职业双重融合,体现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有机融合。即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从业人员。(二)新型职业农民内涵。1.新型职业农民身份。体现了农民由户籍身份称呼转变为职业的新身份,农民逐步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有奔头有尊严的“绿领”。标志着农村人才培养从全面普及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重点的农民培训,到以农村精英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更具农商的特征,即市场导向,适度规模或者专业服务者。从兼业向专业、从被社会歧视地位向平等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政策术语也经历了由培训—培养的转变。2.素质。主要特征表现在高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农民特征,这是与传统农民的根本区别。2017年3月,在两会期间明确要求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善创新、敢创业的“新商农”;经教育培训出来的爱农业、有经验的老农新型农业经营骨干分子;有高学历、想务农的“知农”;也有满腔热情在城里打工返乡的创业者。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还需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具有承担责任。3.作用。新型职业农民作用体现在新型经营主体的个体形式和主体力量,明确展示了未来谁来种地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发挥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动能。是人才振兴的对象,是寻求新时代农村发展赋能、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基本力量。他们是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者,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新型职业农民种类。1.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活跃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济体中,以此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劳动力(农业雇员)。属于产中直接从事生产者,掌握农业专业性生产技术,并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2.农产品经纪人。也称农村经纪人,商(菜、粮等)贩,把农产品对外销售出去,收取双方的服务费用。活动在生产农民、供货商、销售商和技能人员之间。3.生产资料供应商。指种苗、农药、化肥、农膜、农机具等生产资料销售供应商,提供专项作业服务,如机插秧、机打药等。4.农业技术推广员。负责生产田间技术推广与生产常规指导人员、信息员、病虫害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5.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主要是专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事生产企业负责人等。其占有一定土地与设施装备资源,有专业技能、管理经验与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管理。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难点
(一)农民整体结构性素质偏低。受全球传统农业因素影响,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向了城市。农村劳动力构成呈现妇女、儿童和老人,属于“386160”部队,特别是以留守中老年人为主,劳动者结构上素质就处于劣势。职业农民类型繁杂,至少分五种类型,专业面向全社会产业,且跨行业。新型职业农民的层次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培训。这一现状为提升农民素质增加难度。(二)农民个体主观上缺乏进取精神。许多农民存在不思进取,满足现状,等靠要倾向突出。不善于学习、不愿接受培训,对学习缺乏兴趣。常有各级免费培训学习,不给礼物,甚至不管饭都不愿去,能自己肯花钱学习那就太稀少了。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主观动力。(三)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法律法治观念淡薄,过度利用法律庇护自己,牵涉自身利益,甚至歪打官司斜告状。明知违法违规也不去顾忌。无理上访、心明镜也强词夺理。培育爱党、爱国、爱农村的新农民思想道德征途颇为艰巨。(四)经营管理理念更加滞后。乡村振兴迫切需要提升规模经营,生产规模越大对对经营管理的需求就越迫切,特别是把技术融入经营管理中。一项项技术,如果没有必要的管理,技术就难以实施落实。而恰恰农业还普遍重技术,轻管理,同时农业管理人才也奇缺。在报告中强调,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便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的这样一支“三农”乡村振兴工作队伍,是破解振兴乡村的核心瓶颈之一。(五)培训供给与需求脱节难以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现行培训机构表现是供给与需求脱节,供给者会什么,就讲什么。培训提纲罗列的也不一定真的按课程计划实施,想办法找到哪个最省钱最廉价的授课老师。安排教师是培训目的与培训机构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为首,多以农业生产技术为主、经营管理薄弱。而对文化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等内容涉及极为稀少。密切当地农业特色,特别是气候与农作物生态特性,特色乡村(旅游观光)产业也须加强。也有盲目照搬别人课程,与需求没有契合度、无地域特色实效性不强,大多以理论层面的知识为主,甚至空谈理论。生产需求的实践技能知识比较薄弱。生产实践技能匮乏,特别是师资匮乏,冒名充当名师现象严重,这些都是现实难题。(六)培训经费不及时到位与不能有效利用。首先是经费下拨困难,培训经费实行保障制,需要培训机构得到培训人员数量后下拨,但经费是不能及时拿到的,有的需要提前做账,甚至事情没做要先把发票开了,好报账拨款。这样就难免作假,有限经费不能使用在刀刃上。有些培训机构培训结束,财政部门还是迟迟不给兑现经费。经费管理混乱,经费得不到有效利用。政府管理上存在将职业农民培训当成项目争取,到手后想尽一切办法把经费最大留给自己,巧立支出名目,目标服务自身设施,利益觉得合不上就不承办项目的现象。对专家讲课虚报克扣等违规违法等暗箱操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专家授课积极性。为保障农民学员数量,借外出考察实地学习,考察走形式,千方百计插观光旅游。
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法治保障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有效可行的培育规章制度。国家和省市县农业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及时制定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当年计划当年要有效落实与实施。通过立法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长期稳定的制度,并赋予新型职业农民终身受教育的权利。衔接开放社会科普、教育、培训机构给予提供优先优惠和必要的免费学习调研便利政策。制定满足农民需求的定期、持续培训培育,建立经常性培训及跟踪服务的制度。明确经常性培训的关键内容、方式方法、培训机构、经费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与干部继续教育、工人岗位培训相类似的新型职业农民全员经常性培训制度。实施技术到现场和跟踪指导服务,培育内容以农民需求为中心,给农民更多自主权与选择权。建立鼓励终身自学的政策制度,特别结合自身所需,充分调动鼓励他们的自学自觉性。树立典型强化引导,有效结合自身需求的高效自学与培育激励机制。增加自己选择学习的主动权。(二)制定统编通用公用教材与各地专业的实用教材制度体系。政府可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技能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育统编基础培育教材,省市专业技术教材,鼓励农民自己选择购买教材。首先,要搞好通用教材,现行市场教材非常杂乱,不实用问题突出,甚至根本就没有需求应用价值,过多地空谈理论。一发给学员就是十几本,是免费,但很多农民就看看封面,大致过目一下,根本就没有看的必要,更甚者连拿走都不拿,随便丢掉。老师培训的内容,农民需要的确没有书。所以,形式上无用的教材极为普遍。应建立通用教材国家层面统编,专业教材省市统编,鼓励在教材上让农民自选自购补贴模式,使培训教材实用价值不断提升。(三)鼓励完善培育职业农民的师徒新路径制度。开展师徒传授长期模式,可以选拔有专长的专家、科技工作者、企业家等专业人士为师傅,新型职业农民为徒弟,通过立项实施、爱心奉献和企业资助实施运转,更能发挥传授效率和培育学习效果。采用一带一、一带多,群代群模式;面授、现场传授、线上传授等方式。特别是按照主席在2019年曾批示“老科技工作者人数众多、经验丰富,是国家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培训人才,要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有时间、有技术、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优势,是解决授课师父培育人才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四)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库建设管理制度。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师资至关重要,师资选拔与不断教育培训,竞争上岗,监督和促进师资素质提升体制迫须建立。杜绝控制缺乏实战能力师资,增加培育效果。建立和完善对师资的资格考核评价制度,实行进入与退出机制。(五)完善网络媒体教育培训培育制度体系。把网络媒体教育培训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备路径之一确定下来。明确培训依托线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系统”资源与线下各地职教中心开展的农业技术提升,有效利用“云上智农”等App提供的线上精品课程。建立微信群、公众号、专业网络、网上培训等作为必要的培育学习路径。线上农民培育云平台应该打造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农业农村部已正式启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将打通农技入户的最后一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将伴随着乡村振兴而逐步完善。(六)建立完善培训培育与农事基地融合发展的制度。为了充分体现新型职业农民的实用性非常强的特点,需建立实训基地,由各级政府筛选扶持农事企业,承担实践实训基地场所,并配备有本企业优势产业兼职教师。这种基地要承担起科普与新技术培训、装备展示、成果转化、技术示范、试验研究、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决策咨询、设备维修、农事设计等功能,让新型职业农民在这个基地上,能实地学习、研发创新,提升实际运营能力。建立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事企业,鼓励他们的科普动机、推进科普途径与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发挥职能作用。规定培育者在农事企业中解决其企业问题的同时得到培养和提升,而不是仅仅学些表面花架子,实行农事企业与职业农民相互促进的融合发展模式。(七)改进认定管理办法和实施题库考核认定制度。认定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他们只有通过认定,才能确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之后进一步享受特殊政策扶持。目前考核认定,如职业农民的考核实际上形同虚设,考题本身就是全公开的,只是照答案抄一遍。有的连答案都不会抄写,由人代抄写。题目本身也常缺乏知识技术要点,讲授人再水平不足,怎么能讲好,农民怎么能学好。建议集中全国或全省精锐力量、因地制宜建立考核认定题库,如学习汽车驾驶员理论与实际操作科目考试一样,由计算机抽题,电脑答卷评分。这样对学员和师资、培训机构都是一个检验和考核,才能真正激发提升他们的内生动力。当然建立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考核制度,也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八)强化新型职业农民的财政扶持与监管力度。有必要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立法中明确其经费的投入与监管,经费纳入地方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以保障经费来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别是加强项目资金政府信誉制度的落实,避免经费挪用,及时落实到位,可以实行报账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科目与标准,经费使用实施银行直接划拨到底,避免现金报账,如涉及教师劳务费直接进卡等措施监管。培育亿万懂农业、懂技术、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重要保证。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该领域法治建设进行探索,将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的有序进行,有利于农民自身受教育权利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3(04):107-112.
[2]朱启臻:“新型职业农民及其成长环境”2012年3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
[3]刘芙,韩越,黎莉.辽宁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与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12(04):20-21.
[4]潘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N].中国教育报2018-05-15.
[5]张洪霞,吴宝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及机制建构——以天津市三个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区县为例[J].职教论坛,2015(16):26-31.
[6]韩秋茹,李祥.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农村成人教育:机遇、挑战及政策调适[J].成人教育,2018,38(10):49-52.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5
一、抢抓机遇、积极开展苏区振兴工作
切实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的历史契机,全力对接,整理红色旅游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制定旅游线路,以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恢复建设、新田百石长征第一仗等旧址为中心,打造革命教育基地,同时整合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汇总全县旅游项目。
为了逐步完善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编报工作,做好长岗万亩脐橙观光体验园、红色旅游、桃江“一江两岸”旅游业态等三个项目的专项规划,我局先后与北大博雅等多家旅游规划公司进行了洽谈,已委托南昌赣鄱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通过对我县红色旅游总体状况的考察,该公司已完成《县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初稿,并于11月19日在我县召开了该规划的意见征求会,下一步将对该规划进行评审。
二、赶超进度、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
(一)光明山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通过我局扎实有效的工作,该项目于去年11月份签约,并于今年4月1日正式开工。自项目开工以来,我局主动沟通协调并配合县有关部门积极开展该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一是做好项目申报有关材料,项目立项、用地预审以及做好争取把该目列入全省重大调度项目、省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等前期工作;二是做好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征地、道路施工中的服务工作。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已修建景区道路施工便道近5公里(道路宽度8米)。
二是桃江国际大酒店项目。该项目正按预期工程进度顺利实施,目前已完成投资1.2亿元人民币,酒店主楼(23层)、附楼(12层)、和裙楼(3层)已于11月初全部封顶,建筑面积共5.7万平方米,地下室工程已全面完工。现在做墙面的粉刷工作以及防水工程。下一步将进行室内装修工作。
通过我局的积极工作,目前已做好了该项目安置地土地平整工作,完成了规道路新建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施工图方案。现正开展安置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向上争资工作
一是通过完善更新旅游项目库,精心策划包装《三公山佛教养生度假区》、《—上迳水库绿色旅游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多批次接待客商来我县实地考察。同时通过招商引资等各种方式,加快推进项目的开发建设。二是围绕红色旅游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部门争资争项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是进一步拓宽旅游融资、引资渠道,将旅游招商作为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长三角、珠三角为重点,强力策划、组织旅游招商引资活动,力争吸引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产业。
四是通过联系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到我县对全县旅游资源考察,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
四、精心谋划、积极造势,全面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积极组织各旅游企业召开宣传促销会议,就今年的宣传促销工作进行布置;借由举办好县旅游摄影大赛暨摄影图片展览活动、小江镇三公山摄影采风活动,全面生动的宣传旅游资源;成功举办好第三届畲族“三月三”乌饭节活动,借势推介宣传好乡村旅游资源;邀请国内多家媒体对光明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开工暨佛博园奠基仪式进行全面宣传报导;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三月赴福建龙岩等地旅游工作交流考察、六月赴香港参加省旅游推介会、赴东莞参加县内举办的旅游项目招商会、九月赴广州参加2012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赴深圳参加县内举办的招商引资推介会、赴福建三明市参加中央苏区红色旅游联盟第四次联席会议、接待中央电视台来我县拍摄《风光片》等活动。
五、加强旅游市场秩序规范管理
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市场整治工作,清除非法旅行社的同时对已有旅游社与门市部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假日效应,组织协调好“春节”、“五一”黄金周旅游工作及“十一”黄金周前期协调工作,尤其是认真开展好了今年高速免费通行政策将带来的自驾游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零事故、零投诉。按照市、县要求部署开展好了全县旅行社分社、门市部专项检查工作、暑期旅游及旅游市场检查等工作,组织旅游行业开展好消防安全保卫战工作、道德领域专项规范教育和治理活动。突出重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升行业服务质量。
六、认真开展各项中心工作。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篇6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争创名牌产品2个以上。开发3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2户以上企业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三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创建1户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产品质量
1.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化、集团型竞争优势。以“紫荆红”庄薯”强庄”等特色品牌为依托,以果品、洋芋、畜牧产业为重点,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驱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具有庄浪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年,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建成部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个以上,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庄浪果品优果率达到70%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煤电矿产业。提升煤电和矿产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有基础、有潜力、有开发前景的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保护资源、提高回采率、转化增值、延长服务年限的原则。实施多金属矿勘查利用、年产1万吨金属钙生产线、金龙矿业公司铅锌矿石采选项目,继续实施县煤矿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建成黄庄煤矿。做好庄浪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发展我县能源产业打好基础。年,主要煤炭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化工、水泥、煤炭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药品行业。加快关山六乡镇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庄浪县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依托。建成5000吨中药饮片加工及500吨中药提取液生产线,形成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制药产业链。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特色中成药、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草畜加工业。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两大目标。争取肉牛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畜禽产品品牌。以娇芸公司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快肉牛、生猪、禽类精深加工,形成肉食深加工产业链。建成10万吨秸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和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
5.果菜加工业。形成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加快果汁、果醋等果品加工型企业建设。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引进新建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争取在通化乡投资建成山野菜加工厂。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快发展薯类全粉、速冻薯条、食用淀粉、工业淀粉等产品,建成一批大型粉条、淀粉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马铃薯综合加工产业链。年,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控体系,重点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6.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实施年产50万吨石灰石生产线、日产3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5000万块矿渣免烧空心砖生产线、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依托骨干建材企业,依托境内丰富的石灰石等建材资源。整合建材资源,积极发展轻型、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大力发展非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不断创新优势,加快提速发展。年,全县建材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产品全部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80%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工程质量
1.建设工程质量。抓好建筑市场、重点项目和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加强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原材料采购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回访、保修承诺制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年,全县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98%,县城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标准比例达到50%,室内装饰工程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2.交通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项目法人、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要遵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义务,依法对交通工程质量负责。年,全县高速公路平均优等率达到95%以上,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保持在90%以上,县、乡公路路面平均好路率达到85%以上。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乡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平天、庄静高速公路庄浪段等工程达到省级优质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按照“管理规范化、施工程序化、检验标准化”要求。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情况进行登记注册。年底,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段治理、灌区改造、雨水积蓄利用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80%以上。
三)服务质量
1.旅游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以打造云崖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梯田“现代农业观光、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步伐。全面推行《旅游规划通则》等行业标准,建设全县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跟踪活动,全力打造诚信旅游品牌。
2.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提升农村客运站点服务功能,实现村村通班车。至年,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正常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5%以上。
3.商业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活动。实行商品质量负责制。大中型商场、超市基本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服务行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商场、饭店、银行、邮电、医院、社区等窗口服务单位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国际标准。
4.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年,顾客满意度较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
5.现代物流业。加快县城和南湖镇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强商贸企业与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培育形成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构建高效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加盟连锁和配送经营,实施物流配送中心网络体系、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乡镇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我县新兴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6.邮政电信行业。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电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提高邮政电信行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年,邮电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电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7.医疗卫生。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执业精神的医疗体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水平、诊断水平、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年,全县二级甲等医院全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减排指标年均削减1.5%城区空气环境PM10年日均值控制在0.10mg/Nm3之内,S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6mg/Nm3之内,N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8mg/Nm3之内,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2.水质量。庄浪河、水洛河、葫芦河等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规定。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县城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运行率达到95%以上。
3.生态质量。持之以恒地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农用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名牌产品培育。提高名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名牌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落实名牌激励政策,探索引导企业把争创名牌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计量体系建设等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申报专利等工作。优化名牌产品结构。培育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和辐射作用的名牌产品。加强名牌产品管理,实施名牌企业动态监管,组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抽查和监管,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重大质量违规问题的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取消违规企业的名牌产品称号。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对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
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范文
本文2023-11-23 11:18:20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