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要素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2 17:37:18浏览:273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1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素;节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自此,生态建筑这一概念逐渐发展起来,1990年了第一个绿色建筑标准,之后绿色建筑在多个国家推广开来。我国在1992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就开始了与绿色建筑有关的纲要和法规的制定,直至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设计研究方面的能力相对于世界先进国家仍然比较落后,相关的认证体系也比较滞后,所以我们要做到“左右”求索。

一、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即建筑在做到最大限度节能的同时,尽量减小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水质保护、能源效率以及室内环境等因素。

(1)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在设计中,要强调建筑与周边环境协调,包括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特色,尽量减小建筑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上需要注意四点:建筑布局、空间、形体和立面的设计。⑴在建筑布局上:建筑要结合场地进行布局,合理利用当地的光照和自然通风。①根据当地的光照条件,通过建筑布局创造出合适的采光和遮阳的效果,在炎热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利用建筑自身或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遮阳效果,为道路制造荫蔽,例如福斯特在马斯达尔学院的建筑布局规划中,采用密集式的建筑布局,利用建筑物的排列、间距、高低等设置手法,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因为高低错落形成遮阳的效果。通过缩小建筑间距,在建筑之间形成“冷巷”,从而大大降低了由于处于阿拉伯炎热干燥地区所需的建筑制冷能耗。②根据自然通风原理,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当地的夏季主导风向来设置建筑冷风系统。⑵在建筑空间设计上:要在让人获得空间使用舒适性的同时,引导人们更为绿色节能的生活方式。在建筑设计中引入天井等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的空间类型,尤其对于大型组团建筑来说,天井的合理布置可以提高建筑在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合理性,减少建筑对于机械通风和机械采暖上的依赖。在建筑的空间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将疏散楼梯间等消极空间转变为对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通过对疏散楼梯间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加上合理的绿化,营造出一个舒适健康的空间,引导人们回到步行上下楼的生活方式中;⑶在建筑形体的设计上:要平衡好建筑的体形系数和建筑的良好自然采光通风系数。当建筑进深过大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就不能满足建筑日常的功能需要,尤其是在冬暖夏热地区,环境对于建筑的保温性能要求不是很高,这个时候大的进深就会成为建筑节能方面的一个障碍。在一定程度内减小建筑的厚度,可以更好地将自然光、对流空气引进来,例如马来西亚生态建筑大师杨经文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的设计当中,通过一个街道把建筑分为两部分,中间为采光和通风良好的中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建筑厚重的体块;⑷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①外墙构件可以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遮阳百叶、雕刻窗、突出墙面的阳台等建筑构件不但可以形成很好的遮阳效果,还可以丰富建筑立面,让建筑更具美观性。②建筑立面上没有明显的遮阳构件的时候,通过建筑自身体块的凹凸来形成大面积的阴影,使比较大的采光窗都能处于建筑自身体块形成的阴影之下,从而减少过多日照造成的建筑制冷系统方面的能耗。

(2)材料选择

绿色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尽量选用当地现成的材料,尽可能做到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很多地区的传统建筑在材料上的选用都有着经过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当地比较常用的本土材料。另外现在旧城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之中,会有很多拆除的建筑,拆除下的建筑材料,因为时间的洗礼,使其有着独特的魅力,所以在绿色建筑的建造中,充分利用废弃的旧材料,不但可以使建筑节省很大的能耗,更能增加建筑的文化底蕴。我国著名建筑师王澍在这方面就有很多的经典作品,例如其在宁波五散房的建造中采用的砖墙,有的厚有的薄,完整和残缺并存,平直和弧线交错,雕花与空白对峙,创造出的丰富的视觉效果,这些砖墙所用的砖都是在老房子拆迁过程中留下来的,是以最原始的夯土技术制造出来的,岁月赐予其独特的风韵,让它们在新的建筑形式中风华再现。在著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一期工程中,王澍成功将回收的330多万片砖瓦用于其中,实现了废弃材料在新建筑中的再利用。

(3)水质保护

世界水资源早已出现短缺,我国情况更是严重,所以在绿色建筑中,要将对水资源的保护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在建筑的基地处理中,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能,在建筑中应用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建筑设备中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通过以上手法使建筑达到在水资源上的低能耗以及降低建筑在日常运行中的经济成本。

(4)能源效率

绿色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节能,所以在能源效率上要做到充分利用。通过对风能、太阳能等干净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小建筑对燃料的依赖,不仅可以降低石油、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更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目前,像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群中的大型并网电站、家庭用的小型太阳能电站都陆续应用到绿色建筑中。

(5)室内环境

绿色建筑不仅要做到低能耗,更要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使用环境。在室内的空气品质上,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以及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在设计中做好厨房、卫生间的通风,能够及时将室内空气中的油烟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及时排放出去。

三、结语

我们现在所用的能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我们的过度消耗是在透支将来,而在社会总的能源消耗中,建筑建造及日常运行维护的能耗又占很大一部分,所以绿色建筑的推光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硕贤. 绿色建筑技术要点及推行绿色建筑的建议措施[J]. 建筑学报2011(09).

[2]孙捷. 卡斯卡迪亚地区绿色建筑协会专访[J]. 世界建筑2010(08).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2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开设建筑专业的学校逐渐增多,许多高校也开设景观建筑设计这门课程。同时,为了创造景观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人们拥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空间,绿色建筑理论被建筑教育者融入到高校的建筑设计课程里面,深入了解绿色建筑理论与景观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

绿色建筑理论;景观建筑设计;高校教学;影响

近些年,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一天天变少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不适合如今的社会现状,绿色建筑理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迅速在高校的建筑设计专业中蔓延开来,被融入到现代景观建筑设计教学里面,一些高校还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理论对建筑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了全新改革,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并开设相关的课程。

1绿色建筑理论

1.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而是代表了一种概念,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中消耗最少的资源。绿色建筑理论指的是将生态学理论和自然环境应用在建筑设计和建设的过程当中,使建筑物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协调,绿色建筑理论能够充分利用资源且在减少破坏环境的情况下构建出适合人们生活需求的生态环境,既节省资源消耗,又能保证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建筑专家以及生态环境专家的研究和认可下,绿色建筑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要想建筑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就必须坚持绿色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建筑物。

1.2绿色建筑的特点

第一,绿色建筑和自然的相互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就是创建建筑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态环境。绿色建筑在理念中展现了当地的人文环境,通过建筑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展现出来。第二,合理的利用能源。绿色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不但要重视环保节能,建筑布局合理,还要充分合理的采用各种生态技术手段将能源利用起来。太阳能和风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两种能源,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的时候可以在建筑顶部增加利用太阳和风能所用的电池板和风车,将太阳能、风能转换成电能,不但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消耗,还增加了能源的使用率。第三,建筑室内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充足的阳光,防噪音等。室内空气的流通能达到节能省排的效果,充足的阳光可以减少室内灯具的时间,从而延长各种灯具的寿命,节省了电能的消耗。总之而言,运用绿色建筑理论建造的建筑物不但能够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条件,还实现了人类、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2景观建筑设计的全面认识

2.1景观建筑设计的概念

景观建筑设计是一门在建筑专业课程里新兴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景观建筑学是以建筑、园林、规划为研究理论支撑骨架,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艺术的发展与综合运用,设计领域的学科交叉共荣已成为其必然趋势。从建筑学的发展角度来说,景观建筑和一般建筑不同,景观建筑和当地的环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其造型优美,具有景观和观景的双重身份,比一般建筑在设计上敏感、复杂、广泛。景观建筑设计需要丰富的建筑知识,并且还涉及到了风景园林学、生态环境、规划学等多科学的知识,景观建筑不单是指设计一个好看的房子,它还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的社会形态,承载着当地的文化习俗。此外,景观建筑的设计还涉及到科学、美术、社会等诸方面因素,它们密不可分,相辅而成。景观建筑设计对全球的城市和环境建设起到而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2.2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区别

LandscapeArchitecture在国内学科的意思就是景观建筑设计,但是,在与中国传统的园林学科等融合的过程中,将LandscapeArchitec-ture翻译为“风景园林设计”。从翻译的角度讲,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设计,只是设计的内容、对象、表象不同而已。景观建筑设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以景观建筑为主,对特殊园林建筑、景观建筑的只是用于实践。而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不仅涉及到设计层面的内容,还涉及到规划层次的内容,比如风景区旅游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在设计要素方面,风景园林设计包括了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景观建筑设计也有一部分内容不属于风景园林设计,比如城市的博物馆、城市中的特色景观建筑。所以,对于设计对象,景观建筑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层次范围不一样,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交集。

3绿色建筑理论和景观建筑设计的关系

3.1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价值

如今,无论是绿色建筑还是景观建筑设计,这两者的共同主体就是可持续发展。城市里的的标志性建筑由传统高消耗发展模式转化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绿色建筑正是转变的唯一道路。景观建筑设计关系到土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筑物的可持续发展。景观建筑设计里包含了绿色建筑的理念,建造和技术的推广,社会的多个层面,多种学科的参与。由于建筑周围的景观不仅要具有美学的价值,还要突显出绿色生态的意义和环境保护作用。一个好的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至少包括两方面,第一要关注自然,不破坏生态平衡,具有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第二是要展现出当地的人文情怀。所以,景观建筑周边的环境景观的设计和应用都离不开绿色建筑的理念。

3.2景观建筑设计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耗量来讲,建筑设计的能源消耗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我国的建筑达400亿平方米,但其中节能建筑只占了的1%,剩下的全部都是高能消耗建筑。有专家提出,运用景观建筑设计手段可以实现低性能的绿色建筑。景观建筑设计将被作为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策略,利用绿色建筑理念和景观建筑的优势就可以将高能消耗建筑转化为低能消耗的建筑,这也是我国未来在建筑设计发方面发展的一个趋势。

4绿色建筑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

4.1景观建筑设计概念的形成

将景观建筑的周边环境从一个场所模型想象成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在景观中带有目的的寻找能激发能生成建筑形态的要素,这个要素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有特色的景观特性。将要素结合到一起,将这个集合作为建筑形态的出发点,同时思考人类在景观中的方式与建筑的关系,从而确定景观建筑的设计概念。

4.2建筑设计课程的调整

随着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问题研究的不断突出,意识到绿色建筑理念对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内各所高校也纷纷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教学当中,在各高校对建筑设计专业进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设计课程改革后,建筑设计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了。针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建筑设计课更加重视绿色生态,增加绿色生态实例并对其分析;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生态环境等专题,甚至针对建筑设计教学的改革,形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等。

4.3景观建筑设计

增加新课程景观建筑设计在理论课程方面,国内的一些高校在充分研究认识绿色建筑理论后,在景观建筑原有的理论内容中增加了绿色建筑理念,为了让课程更好的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开设了相关理论课程让学生选修,当学生选修的相关课程结课后,所学到的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内容会一直渗透到每年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并且要求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方案说出合理有效的绿色建筑的分析。

4.4绿色建筑理念加入景观建筑设计教学后的现状

建筑设计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文献资料并不多,建筑设计的研究多见于建筑学课历史、建筑学科实践方式以及学校的建筑专业的教学体系,或者是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有建筑设计专家针对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景观设计做出了研究。在建筑设计原有的优势上加入绿色建筑的理念,运用实地感知、测绘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意识。

4.5当今高校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局限性

自从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逐渐被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体系中后,很少有学生对景观建筑设计背后的绿色生态区深入探索,大多数学生都是直接照着某些知名景观建筑设计师的绿色景观建筑设计作品进行模仿,这种现象表现出来的不是结合本土的生态和思想,更像是对流行的跟风。景观建筑设计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的应用实践,还要求学生要牢固树立建筑的生态环保意识,奠定基本的职业素养。在目前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建筑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生态环境、当地的文化习俗、当地的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景观建筑设计的理论课与设计课的联系不紧密,这样和很容易形成景观建筑的设计与理论、技术慢慢分离。建筑的造型和图纸成为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重点,从而忽略了建筑的技术特征和设计意义。而学生对绿色建筑理论的知识和技术一知半解,在实践中也没用办法在生态技术层面进行合理的运用以及创新。由此可见,绿色建筑理论并没有正在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教学体系中,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局限于景观建筑设计的表层,并没有深入到景观建筑设计的生态思想,甚至养成了学生在画景观建筑图纸的时候的模仿习惯。

5总结

如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专业和景观建筑设计课程的共同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受到应用,成为节省能源、促进建筑、城市、人类以及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绿色建筑理论仍然是建筑教育者和专家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话题。绿色建筑理论在景观建筑设计课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让学生详细了解了一个绿色景观建筑的知识链。

参考文献:

[1]郭苏明,夏兵.绿色建筑理论对景观建筑设计教学的启示[A].高等建筑教育.2014(05):5-9.

[2]林飞.浅谈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理论的应用[A].江西建材.2014(10):7.

[3]周墙.绿色建筑理念融入的建筑学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整合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4.

[4]刘嘉倩.高校建筑学专业之景观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3

[关键词]:“低消耗舒适”、“环境四要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1号文件转发了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将绿色建筑设计以及绿色产业的发展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解决方式,提出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我国全面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普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在处理好传统设计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是对建筑设计含义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是对建筑设计更加完善的诠释,同时也增加了建筑设计的专业性要求和复杂程度。因此,在实践中,一套系统的、能够将复杂因素梳理清晰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是设计师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

二、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

建造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的“舒适”概念可以用环境的“气、水、声、光”四个要素进行独立评判。维持建筑空间的舒适度,需要使用各种资源,如建材、水和能量等。绿色建筑应当在满足环境舒适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将“以人为本”接近自然的“低消耗舒适”作为绿色建筑追求的目标。其中,如何处理好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的关系,涵盖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对“舒适度”标准量化; 二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径实现“舒适度”。如前所述,“气、水、声、光”是衡量环境质量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直接作用于人体,人体对其中每个要素的舒适感受都有一定的量化指标,也就是说抽象的“舒适度”可以被量化,如此可将舒适度量化指标与资源使用建立数量模型关系,进而 达到“低消耗舒适”的目标。环境的“气、水、声、光”四元素是媒介,而正确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是设计绿色建筑的关键。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思维

(一)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体现“低消耗舒适”的原则

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资源使用方面,科学的设计和管理具有很大的潜力。例如辐射空调、感应式照明、智能化控制、独立个性送风等措施都是“低消耗舒适”的好案例。

(二)优先利用自然条件和被动措施满足环境的舒适度要求

除了节约资源外,自然环境具有人工环境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通过合理的空间、平面和构造设计,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不耗能或少耗能的被动式技术营造建筑环境,这不仅是建筑适应气候理念的灵魂,也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和改善环境的核心。

(三)采用优化的技术满足自然条件不能达到时的舒适度要求

在自然条件不能满足舒适度的情况下,再有限度地采用经过优化的主动式(采暖、空调、照明等)技术,从而全面覆盖人的舒适度区间。。例如热电冷联供系统、变频水泵、热回收系统等。

(四)集成化设计

设计时将不同类型的技术措施集中起来统筹考虑,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往往可以达到综合较好的效果。例如与围护结构结合考虑的外遮阳和光电、光热系统。

四、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

本文结合绿色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体会,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将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维与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工作方法联系起来,以环境舒适度“气、水、声、光”四要素作为主线进行绿色建筑的系统设计,归纳出直接将人体感受与资源使用相联系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舒适度设计路径说明表

气 水 声 光

设计内容 1.环境空气温度

2.环境风速

3. 空气质量

4. 送回风方式 1.环境空气湿度

2.排水设计

3.水环境卫生

4.非传统水源利用

5.水能源利用 1.室外噪音防治

2.建筑消声隔振

3.室内声学效果

4.广播信息传播 1.室内光线

2.灯具设计

3.室外环境光

4.光能源利用

评价指标 1.环境温度

2.风速

窗地面积比例

3.空气质量等级

室内换气频率 1.环境湿度

2.透水地面比例

节水率

非传统水源使用率 1.隔声等级

2.隔振等级

声学效果

3.信息途径效率 1.照度、显色性

2.灯具性能

3.室外光环境质量

4.光能源利用效率

被动技术措施 1.自然通风开口路径

2.自然环境水土植被保持

环境绿化设计

围护结构门窗设计

热岛效应防治

3.选址安全

环保建材家具

垃圾储运处理 1.自然通风

2.透水地面

3.防结露措施

蚊虫细菌防治

4.雨水收集

5.节水器具

防渗漏管网

1.围护结构隔声构造

门窗隔声性能

2.噪声震动源控制

3.不良声学效果控制

4.信息公布系统 1.建筑朝向

自然采光

窗墙比控制

遮阳设计

可调外遮阳

光通道设计

2.灯具性能

3.玻璃性能

防眩光设计

4.光电系统

光热系统

主动技术措施 1.机械调温控湿

室温调节

冷热量计量

高效率空调系统

集中空调能源回收

2.风口风速可调

3.室内空气监测

4.个性化送风 机械控湿

溶液除湿系统

2.节水灌溉

3.中水系统

4.地水源热泵

太阳能热水

辐射空调系统 1.电声技术

2.显示公告措施 1.光线智能控制

2.高效光源、灯具

3.光热系统

光电系统

(一)“气环境”设计

气环境考虑以空气为媒介的相关因素,包括:温度、通风、空气质量等。一般情况下,室内气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室内温度夏天22到24度,冬天20到22度,其它23到25度;室内风速小于0.5m/s;室外热岛强度低;室外风速不大于5m/s;室内空气新鲜,化学生物污染物在规定的范围内。

气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选择室外环境良好的建设用地,并用环境绿化提高空气质量;组织室内外自然通风,降低热岛效应。

2.控制合理的体型系数、窗墙比、建筑朝向、遮阳设计;采用合理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合适的墙体和窗户;鼓励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3.合理选择空调采暖系统,应设计加湿和除湿功能,并设置适当控制方式。

4.合理设计气流组织方式,条件适宜时鼓励采用辐射吊顶、辐射地板或地板送风的空调方式。

5.设计保障室内空气质量的措施,并且有监控设计。

(二)“水环境”设计

水环境考虑以水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环境空气湿度、室外环排水设计、水环境卫生、洁具使用等。一般情况下,水环境的舒适条件是:空气湿度夏天50%,冬天40%;有清洁的饮用水;减少污水的对外排放;无室内结露等水污染问题等。

水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优良的室外水环境,植被绿化好保水性好,室外地面透水性能良好。

2.合理收集雨水作为景观绿化清洁用水。

3.采用节水型措施,采用节水洁具,采用有效措施防止管网渗漏。

4.鼓励采用高效低耗的设备,如变频供水设备 、高效水泵等。

5.采用合理措施防止室内揭露等水污染问题。

(三)“声环境”设计

声环境考虑以声波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室外噪音防治、建筑消声隔振、广播信息传播等。一般情况下,室内声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各类空间满足隔声隔震要求。

声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回避室外噪音源,采用适当措施减弱噪音。

2.合理控制建筑内部的噪音源和震动源,避免其在建筑内部传播。

3.合理的围护结构和楼地板隔声隔震设计。

4.室内外环境中有明显的信息传递媒介。

(四)“光环境”设计

光环境考虑以光为媒介影响舒适度的相关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室内光线、室外光环境、灯具设计等。一般情况下,光环境的舒适条件是:合理利用自然光;满足室内照度和光色的要求;对外无不良光污染影响;灯具设计合理;合理利用太阳辐射的有利作用。

光环境的设计方法为:

1.合理控制建筑朝向,取得适合的自然采光。选择好建筑的窗墙比、开窗位置和方式;选用合适的遮阳方式,鼓励采用可调节外遮阳。

2.采用合理设计和技术,将光线引入地下室和建筑物内部。

3.采用高效光源,并采取智能控制技术。

五、总结

协调 “资源使用与环境舒适度”相互关系的的基本策略是“低消耗舒适”。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首先要对环境舒适度建立科学量化的评价标准;其次,明确绿色建筑“降低环境影响、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设计思维;最后,通过分别满足“气、光、声、水”四个环境要素的舒适性要求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路径实现绿色建筑的设计。

综上所述,强调建筑环境舒适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思维与方法符合绿色建筑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环境舒适性和资源使用之间建立起量化比较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设计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文献引用:

1.《人体舒适度与舒适指数计算》郑有飞

2.《室内舒适度评价影响因素的分析》王晶日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4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绿色建筑一方面具备传统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又有效兼顾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联性,达到了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在绿色建筑设计领域,要提高设计质量,除了要注重具体的设计方法及程序外,还要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作为指导,全面评价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使用等环节对能源及环境施加的影响。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概述及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

全寿命周期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制作、使用、终止等各环节要素,是基于产品整个生命流程的一种理念。全寿命周期与绿色建筑加以结合,就是指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建设施工、建筑运行到后期拆除等一系列环节的时间周期。绿色建筑高于节能建筑这一概念范畴,是以建筑全局为主的,把握建筑能源消耗各个节点,以此为根据,采用各类新工艺、新设备及新材料建造而成的新型建筑形式[1]。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方面:1.功能适用性。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功能适应性指的是建筑物在物理特性、结构构成、环境利用、视觉营造等方面都要具备相应的实用性及灵活性,使绿色建筑兼顾传统建筑形式的一般功能。2.技术性。全寿命周期涵盖了建筑物使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在其每一阶段保障绿色建筑具备较高的技术性,以便使绿色建筑能够从整体上发挥其独特性能。3.协调性。全寿命周期下绿色建筑的协调性,主要侧重指建筑物要在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建筑生态等各方面趋于协调,秉持能耗最少、资源充分利用、环境负荷及受损最小等理念,采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合理使用土地及水源,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从而使绿色建筑达到材料、技术与环境的协调,进而优化绿色建筑在各个寿命周期内耗费的成本费用。

二、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的流程方法主要包含了设计构思、方案制定、设计改进、方案确定等环节的内容,这些内容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交互性和制约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层层递进,信息交换频繁的设计系统[2]。

(一)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在全寿命周期理论范畴内开展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对设计目标加以明确,在众多设计目标中,生态性、环保性及可持续发展应作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绿色建筑的实际需求及具体类型,再添加其他的设计目标及设计要求。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目标体现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的总体方向,在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形成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

在确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后,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发挥其创新思维,采用功能分析等方法,形成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在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形成过程中,其构思结果既可以以思维架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具化为设计概念图。在绿色建筑初期设计这一环节,在确保设计思维理念与设计草图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可以秉持多多益善的设计思路,罗列出多种设计方案,以便于后期遴选。

(三)确定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

在这一设计流程中,要在遵循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绿色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着力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及工具,将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期方案加以细致化具体化。例如,绿色建筑设计初期方案中涉及到的建筑材料使用、建筑结构确定、建筑构造方案、建筑施工流程步骤、建筑系统构成等各方面都要形成具体的方案及后备方案,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质量。

(四)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评价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在制定出绿色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案及后备方案后,要对设计方案加以评价及优化。事实上,绿色建筑设计方案与传统建筑设计方案一样,其设计流程本身就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及后期阶段对其加以评估优化,以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效性[3]。

建筑设计中的全寿命周期理论涵盖了建筑设计的各个流程及环节,采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优劣加以细致评价,其实施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类信息加以汇总,结合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目标划分出绿色建筑设计的评价要素。在评价要素的确定上应涵盖绿色建筑的主要评价因素,如建筑能耗,环保性能等,以提高评价的针对性。2.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指标数据加以提取,并进行量化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借助于统计及数学理论,通过建立数据矩阵及模型的方式实施。3.通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做出整体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综合运用数据调查法、判断矩形法等方法对绿色建筑设计的众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评价,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四)筛选得出绿色建筑最佳设计方案

通过以上设计流程及方法,借助评价模型及全寿命周期理论,可以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及后备方案加以全面分析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其评价内容及侧重点主要围绕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生态性、经济性等因素。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在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比较后,一方面可以根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对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加以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参考评价模型给出的建议,选取最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设计方案,从而完成绿色建筑设计的总流程。

结语:

全寿命周期理论下的绿色建筑设计,一方面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另一方面要通过有效的分析及评价手段,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加以评估,从而设计出符合全寿命周期理论要求的,兼具功能性、环保性、经济性的绿色建筑,保障绿色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祝昌桥.从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应用于建筑设计理论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6):1009.

[2] 姜帆.全寿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建筑经济,2014,(12):102-104.

[3] 刘勇,林边,贾宁等.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技术更新之刍议[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4):470-473.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5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对于一个建筑来说, 如果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脱节严重,势必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这样以来,建筑设计的最终成果即建筑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就无法得到保证。在国内,内外反差较大的建筑随处可见, 很难将建筑整体的完美形象体现出来,很多建筑工程中,往往是土建设计完成甚至工程竣工后才开始跟进室内装修设计, 使得室内装修设计者无法通过与建筑设计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原建筑设计意图, 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严重脱节, 这样的脱节不仅会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有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尽快实现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以设计一体化的模式来指导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 保证建筑外观和功能的完整性。

一、室内装修设计要素

1. 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予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 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地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 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 装修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楼梯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5. 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得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 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修的设计理念

1.简约

最时尚的设计理念就是简约。简约设计理念可以体现在建筑功能空间的简化、空间分隔的弱化、装修装饰的简洁。为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常常增加不同的功能空间,比如通过传统整墙隔断,加大了套型面积,提高了房屋成本,并且套内空间过于复杂影响了日照采光条件,又增加了设计难度。

2. 绿色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觉醒,对存活环境有了新的认识,住在城市水泥方盒子中的人们向往自然,提倡绿色食品,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大自然绿色环境中,因此希望使自己的居室环境走向绿色回归自然,反映在室内设计活动中可称为室内“绿色设计”,所设计的住宅称生态住宅。它与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一样,其总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与地球可持续进展,设计具有高科技加情感的特点。

3. 和谐

常用的绿色设计的手法有室内设计室外化;改造建筑设计使室内外通透,创造出开敞的流动空间;追求田园风味,营造农家田园的朴实无华、实用舒适的气氛;用绘画手段在室内创造出山水,绿化景观;运用室内造园手法;在室内设计中强调自然材质肌理的运用;在室内环境创造中采用模拟大自然的声音效果、气味效果的手法、生态设计等。

三、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建筑设计的元素包括建筑结构、地下管线、功能分区、线路分布等,这些元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必须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设计。室内装修设计的要素包括空间要素、色彩要素、光影要素、陈设要素、绿化要素、墙面要素、地面要素等,各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要素的特点,还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更具协调性、统一性和包容性。所谓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就是对建筑空间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同时跟进室内装修设计,发现建筑设计中不合理的情况, 及时修正, 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设计,使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更加包容统一,而室内装修设计可充分运用建筑设计埋下的伏笔进行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伸缩性的设计。

四、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在实践中的统一性表现

以某住宅别墅为例,在该工程中,受到业主委托,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分为两个专业小组进行工作。工程规模不大,别墅面积大约为500m2,总共三层,业主要求将第二层设计成自己的私人住宅,第一层设计为公司活动间,业主还希望室内装修能体现出中国特色风格。在进行现场考察并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后,完成了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方案确定后,室内设计师及时跟进室内装修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内容比较多,包括室内平面设计、空间组织设计、界面设计、照明设计、室内陈设等,划分的较为细致,需要在考虑业主个人喜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室内的空间环境和空间形态, 这些涉及的更加具体的问题是建筑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 而室内装修设计则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一个成功的室内装修设计对建筑室内完成后的界面有明确定位, 使得天花板的造型、灯具的选择和定位、空调的选择和定位、电器和插座电源的定位以及数量等具体工作都落到了实处, 这就为电气专业、排水专业设计的顺利实现提供了条件,进而使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能够相得益彰。在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者与室内装修设计者进行了有效沟通和交流, 通过了解建筑设计意图以及对建筑设计的合理调动, 最终使建筑设计意图在室内装修设计中体现了出来, 而建筑设计的初衷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完美发挥。

五、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的优越性

实现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的同时, 一体化设计的优越性也会随之显现,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一体化设计过程中, 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是分为两个专业小组共同进行的, 或是由建筑工程师统筹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涉及的各个专业能够实现有机协调和配合,避免了专业或团队不同造成的设计方面的差错, 而建筑设计者也可充分把握自己的设计方向和设计理念, 并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设计意图;第二,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一步到位使各个专业之间更加协调, 对于减少施工过程中因专业不协调带来的大面积的改动具有重要作用,最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保证了建筑质量;第三,一体化设计缩短了周期,优化了资源配置,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团队在工作时间上趋于一致,有效避免了不同团队由于施工时间方面的差异带来的噪声污染,对于控制工程造价也具有重要作用。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实现现代建筑的整体完美,我们就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积极吸收成功经验,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把握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的关系, 充分将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一体化模式运用于实际操作中, 使两者相得益彰, 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原创性和完整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建筑设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上将会取得瞩目成就。

参考文献:

[1] 易普男,汪振泽.浅析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文化学[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2] 施思,熊琪.钢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01)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应用原则;节能设计

1绿色建筑的定义

所谓的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是指在建设的全寿周期内,通过绿色理念的引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物。而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绿色理念的应用来达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的目的,从而使得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可循环设计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可循环的设计理念。首先,我们要对建筑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为使用者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与统一。其次,对于设计中引入的新技术、新工艺,也要遵循可循环设计理念,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体系。

(2)土地资源节约理念: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证,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要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对土地的侵占。我们应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例如,使用绿色环保砖来替代传统的粘土砖,这样可以节约耕地资源。

(3)水资源节约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还包括对水资源的节约与利用。在绿色建筑整体规划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科学的建筑节约用水方案,可以采用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以促进水的循环与利用。

(4)节约能源理念:

目前,人们将重视节约能源的高低程度视为绿色建筑的衡量标准。因此,城绿色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各种能源节约与有效利用进行综合考虑。

(5)垃圾的回收和利用理念:

在绿色建筑设计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所留下的各种垃圾和固体废弃物。

(6)绿色环境理念:

绿色环境理念的体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建筑居住区的绿化进行合理规划,创造出生态的居住环境,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②尽可能减少建筑外墙玻璃的折射以及建筑外路灯的光污染;③通过合理设计来减少居住区的噪音问题。

(7)环保理念:

在绿色建筑装饰时,需要遵从“健康、少污染、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的理念。因此,在进行绿色建筑装饰设计时,我们要合理规划每个房间的空间,以满足对大自然的光线与色彩的容纳要求;尽可能地使用铁、竹、藤、石等无污染的材料,不能大量使用化学合成材料,以创造一个质朴、充满自然情趣的生活空间。

3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根据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分析,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创造出舒适、健康、节能的建筑,我们需要引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节地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工作。由于建筑工程的占地面积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做好建筑的节地设计。出于场地设备、建筑用料在使用中会占用大量的土地,对建筑的占地指标影响考虑,为了合理规划与分布建筑平面,设计人员应将其视为低占地指标,这样才能满足施工现场的需求,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空地面积以及土地的死角,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临时建立很多简易房屋,设计中应该将这些房屋的占地面积尽量规划好,使其占地越少越好,同时还考虑到拆建时是否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3.2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的产业,在整个社会总能耗所占的比例较大,且趋于上升状态,为此,我们需要引起重视。为了有效解决建筑耗能问题,创造出成功的绿色建筑,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应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1)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围栏结构是影响到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若未能掌握好围栏结构的隔热性,将会扩散冬季室内的热量,夏季室外热量也会随之传入室内,这严重影响到人们居住的舒适性。为此,我们有必要做好围栏结构的隔热性能设计。外墙作为整个建筑物中面积最大的部分,且所消耗的能源最多,所以需要合理选择外墙材料,最好选择一些隔热材料,以降低外墙的传热性。目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保温措施,建立合理的保温体系。目前主要包括3种形式的保温体系,即外保温、内保温和夹心层保温等。其中,外保温在实践中应用最多,主要作用是在避免冷桥、热桥现象的发生。门窗的作用是通风、采光,目前一些玻璃门、落地窗使用较广泛,在设计时要结合当地气候、室内外温度、制冷设备等要素优选玻璃的品种。

(2)绿色能源的利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应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这种能源具有分布广、环境危害少等优点,因此成为了绿色建筑能源的首选。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既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又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目前来说,我国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绿色能源的利用的方式。

(3)绿色建材的选用。

建筑材料的选用是确定绿色建筑衡量的标准的重要方式。目前,人们所说的“绿色建材”主要是指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这也是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因此,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选用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如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以减少材料在使用中的污染,同时要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制作出来的高性能水泥和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等。

3.3节水设计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的用水来源于地下水,这些地下水通过采用水泵来抽取,如果在抽取中不注意合理的利用,将会造成大量水源排入到地下水道,从而造成地下水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设计一些节水管道,或者制定一些节水的措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分析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相关要素。从中可以看出,只有掌握好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制定绿色建筑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才能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相协调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敬.浅谈绿色节能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8).

[2]陈亮.绿色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实践[J].建筑界,2013,(3).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7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意见

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兼具专业性和艺术性,其重点和核心在于设计要点的把握和设计手法的运用,这样才可以进一步保障现代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的责任重大,不仅需要把握现代建筑设计的特征、原则、构成要素等相关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更新建筑设计理念、改变传统单一的建筑设计方法,积极推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节能环保理念,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实现现代建筑设计目标、满足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一、设计特征和构成要素分析

(一)特征

现代建筑设计特征主要从理念、结构、功能、经济等角度分析。第一,理念较为先进。分析生态环境是展开现在建筑设计的前提条件,这是秉持环保节能理念的设计原则,能够促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发展。在设计方面,现代建筑依据科学理论为基石,将节能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体系。这样既可以保障建筑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又可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因此在设计工序完成之后,应尽量选择可再生资源,并以绿色建筑理念作为出发点,科学设计建筑结构。第二,结构较为合理。现代新型建筑注重节能和科学性,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之前,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展开结构设计,从而保障结构的合理性。就结构使用材料而言,最好选用新型材料,这是相应低碳节能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绿色建筑理念的具体要求。对于建筑结构的选择,最好选用框架式建筑结构,其目的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强度。新型建筑结构的使用,既可以起到减轻建筑本身重要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的使用面积和结构的科学合理性。第三,功能较为齐全。传统建筑功能不够多样化,且设计方法较为落后。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现代新型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质量,需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和结构,转变设计方法,改善建筑物内部空间,从而促使现代建筑功能的多样化。第四,经济合理性。在工程建设中,设计部分占据的比例较大。且设计阶段是影响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想实现建筑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需要在设计阶段做好图纸设计工作和造价控制工作。在展开图纸设计、制定造价成本之前,首要考虑因素是工程设计的科可行性。

(二)构成要素

究其构成要素而言,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建筑功能。这是首要要素,也是现代建筑设计与建造的目的所在。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最大区别在于计算机软件不同,其他要素比如建筑材料相同,都是由石材、钢筋等构成。对于大多数建筑而言,居住是首要功能和条件。建筑的应用时间较长,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耐久性。二是建筑技术。从本质上来讲,建筑技术是一种建筑方式或者造屋手段。建筑构成要素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结构、材料等。在建筑设计中,建筑技术的作用与意义较大,能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另外,在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循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标准和国家规定的相关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性能较好的建筑设备。进而保障建筑的安全性能。三是建筑物艺术形象。居住是建筑设计和建造的第一目的或者第一要求,但并不是唯一目的或者唯一要求。还包括建筑的艺术性,这是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本质所在。其艺术形象主要包括光影变化、立面构图、建筑群体等,因此需要考量的因素较为全面。无论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建筑整体效果。其中,外部造型设计尤为重要,是影响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设计手法,突出建筑物的特征和魅力。但是与外部造型设计不同,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不再一味强调美观性,而是追求实用性。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展开精密筹划与布局。四是经济合理性。一般而言,建筑建造过程中在,资金问题尤为突出,也是阻碍现代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现代建筑的经济效益,需要在设计阶段制订造价方案,包括材料、设备、结构形式的科学合理选择。这样既可以起到降低造价成本、提高建筑结构完整性的作用,又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和设计水平。

二、创新设计方法

(一)生态设计

生态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设计思路,这是现代建筑秉持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和节能理念的具体表现。在建筑生态设计中,要做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实现绿化建筑目标,除了更新建筑设计理念之外,还需要改变建筑设计手段。在建筑设计理论方面,需要将建筑设计与环保理念、美学理念相结合,既可以提高现代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又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比如chuckanutRidge住宅,其最大亮点在于太阳能的科学合理运用(如图1)所示。又如(如图2)所示,屋外的电伏板能够直接为建筑室内提供能源。落地窗是该建筑的最大特点,其目的是充分接受阳光,借助自然光为室内提供照明,既美观又使人感觉温暖。该建筑充分响应了政府的号召,即低碳环保。传统建筑设计一味追求居住容量大,且在建造过程中追求速度,从而严重忽略了人民的居住感受。为节约资金和空间,居住楼盘的楼间距逐渐缩小,售价却高的离谱。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引入绿色建筑理念和节能环保理念,扩大建筑周围的绿化面积,进而起到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和提高居住质量的目的。

(二)地域与环境融合创新设计

建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不同,每一个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依托建筑地域特征,将建筑地域特征与节能环保理念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更新创新理念、改变创新设计方法,进而打造令人惊叹的建筑。比如美国熊溪河流水匹兹堡郊区,无论是溪水还是花草树木,都能够自然地融为一体,室内空间自由延伸,不受传统建筑设计方法的束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相互融合,缺少任何一部分都会失去建筑的完整性。

(三)新材料的应用

随着建筑产业的发展以及绿色建筑理念的推行,建筑开发商和相关建筑设计单位也在不断寻找新的建筑设计方法。现阶段,科技在不断进步。随之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相应出现。比如真空玻璃、节能窗等,为实现节能建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图3)建筑外立面外层的形状如同树桩,这种建筑风格给人亲切感觉,且较为浪漫,线条流畅、自由。双层外墙之间采用双层呼吸式外墙系统,且秉持着科学性原则,合理设置了气候过渡带,既可以排除室内的湿气,又可以确保空气流通,起到保护生态环境化和提高现代建筑美观的作用。

(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优点较多,因此在设计领域应用较为广泛。比如SOHO技术,其载体为现代计算机,借助计算机能够将住宅区域与办公区域连接起来,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建筑设计人员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将数字化技术引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为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三、未来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创新与实践的结合

设计师需要具备创新意识,这是实现创新方法的前提条件。并以现代设计理念作为设计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现代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凸显建筑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传统建筑的设计注重模式化,追求大容量的空间,因此忽略了建筑的个性化,最终造成建筑失去生命力。这就需要现代建筑设计师及时更新建筑设计理念和思维,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打造更赋生命力和个性化的建筑。

(二)创新思维需要实践的证明

创新意识与实践的关系较为密切。创新意识的实现,需要实践和时间的证明。与此同时,在实践工作中,能够在不同阶段发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问题实际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不断完善创新思维和提高设计水平的目的。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实践证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分析设计思路、完善创新思维。

(三)展开人才培养

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是依靠教师的理论讲解,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加强理论分析,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摸索和领域要领,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传授自己的一些经验,不能停留于专业知识表明上,而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和设计方案,着重加强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学习,进而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完善建筑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水平创造条件。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建筑居住要求提高。人们在最求物质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最求,因此为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精神需求,现代建筑设计师应转变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改变设计方法,加强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掌握现代建筑设计特征和构成要素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现代化设计方法展开智能设计,进而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为提高我国现代建筑行业市场竞争优势创设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解艳延.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2):258

[2]苏建新.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J].江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范文

绿色建筑设计要素篇1【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要素;节能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自此,生态建筑这一概念逐渐发展起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