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1
1.1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1.2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1.3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协调机制缺位
高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类教学实验室,总实验室占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教学资源紧缺的限制,各种实验室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对独立和分散,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统一管理难以实现。此外,相对于教学实验室,高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渠道来源广、独立,因而其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经常出现“实验室负责人不愿管、学院管不了、学校无法管”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处于空白,暗藏诸多安全隐患。如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废”处理也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机制规范高校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4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经费短缺还使实验室安防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应急喷淋系统、通风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11—12];因节省经费而随意处置“三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以上由于安全经费短缺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将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和保护。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处理事务协调责任部门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急处理安全保卫责任部门为保卫处、事故单位;应急处理物资保障责任部门为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应急处理抢救责任部门为校医院;应急处理技术保障责任部门为实验室设备处。
2.3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3]。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2.4多部门协调统一、职责明晰地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
明确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以及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经申报备案的不得自行采购,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报账必须经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实验室设备处签字认可,对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年终单位或个人评先“一票否决制”。
2.5统一规范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
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简称“三废”),由高校实验室设备处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费用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基金”统一支付,并为各实验室配备储存废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实验废弃物标签”标明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实行分类存放、分类回收,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统一规范管理。
2.6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高校实验室要始终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中,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支出,通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以为高校营造出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有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为实验室高压气瓶配备固定支架、气瓶柜、特种气体防爆柜等安全防护设施;为化学实验室配备护目镜、活性炭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或抗高温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为剧毒危险品仓库配备红外报警装置和防火保险柜等安防设施等。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统一、协调管理,规范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室环境。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细则。(2)督促各院系专职人员全面掌控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按要求制定详细台账,做到帐物一致;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3)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对此可以教学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将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重点。(4)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教材建设、安全教育师资建设、安全通识课程建设、安全考试系统建设等,并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将学校主体与政府主管单位紧密结合,让政府主管单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此外,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环境、卫生、安防、保卫等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5)进一步明确高校实验室建设准入条件,积极呼吁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经费预算,并确保这些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4结语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无小事,任何一点管理工作上的改进或者完善都有可能避免一场大的灾难。各高校管理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各学院分管领导都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标准化建设,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逐级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以人为本,常抓不懈,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财产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促进平安校园建设[14]。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2
在约克大学,针对首次进实验室人员包括学生、新进职工、访问人员均签署安全注意事项,并要求遵循其管理规定。特别是化学类实验室,新进入员必须先进行安全培训方可进入实验室区域,同时每人配备全套防护装备(包含护目镜、实验室衣服及鞋子),进实验室必须穿戴,否则不予入内。培养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警惕性对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国内实验室对于安全管理也有相关规定,然而从导师到学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流于表面。只要导师同意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跟着师兄师姐做实验,没有经过正规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另外,约克大学在安全培训的时候反复强调:如果你感觉事故局势超出你的控制能力或不知道如何处理,应迅速撤离危险区域,电话报警或求助,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同事撤离。这样的安全教育告诉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及同事。而笔者曾在国内遇到学生为了掩盖自己打翻致癌液体在地面,用大量酒精清洗的,导致液体挥发更严重的事情。由此可见,安全意识的培养在面对如何处理临时突发安全事件时的重要性。
二、健全的安全制度
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安全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在组织架构方面,约克大学设有校级和系级健康安全咨询委员会,由学校各专业代表组成,完善健康与安全的相关政策;安全管理的总负责人是约克大学的1位副校长,负责制定大学健康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健康与安全咨询委员会聘用3位专家,分别负责为放射性防护、生物安全和职业健康提出建议。大学设立安全办公室,负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具体事宜。各学院领导全权负责学院及各系的工作环境及实验室的安全。各院系均聘有一位专职安全员及多位兼职安全员,协助大学安全办公室在各学院系落实相关安全管理制度。这种层层负责的制度,对于学校及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在大学的整体安全框架下,结合各学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条例及办法,基本上涵盖了实验室的相关安全领域:
1.消防安全,包括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疏散演习规定、个人紧急疏散规定,消防安全处罚条例、火灾事故条例、火灾自动报警报告等。
2.化学品安全,包括化学品实验安全评估规定,废弃物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办法,危化品管理条例,通风橱的管理规定,威胁健康危险物的控制等。
3.工作场所及设备安全,包括电气安全测试,建筑物石棉安全规定,工作状态下设备使用及防护规定,仪器设备及教学设备操作规定,设备例行检查及维护规定等。
4.电离辐射安全,包括镭射安全管理,辐射防护管理,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等。
5.生物安全,包括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生态管理办法,生物/医药废弃物的处理等。
6.一般安全规定,包括健康安全手册,职业健康与安全规定,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健康和安全标识管理规定,无烟规定等。
7.意外,包括事故与意外报告流程,事故调查规定,急救处理流程等。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更深入
1.实验室危险评估系统。建立实验室安全危险评估系统,检查实验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对人身产生伤害的可能性,从而决定规避伤害的方法。具体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各学院指派的学生导师,行政管理者以及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做出相关评估。同时,每年年底要设计下一年的实验计划以及预计使用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等,进行安全评估。若未经过安全评估的实验是不能进行的,未申报的化学品也无法购买。国内高校及研究所对于实验计划的管理深度相对较浅,缺乏深入管理实验室的安全机制。
2.重视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向来是国外高校重视的环节。在约克大学,安全培训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广义的安全培训,由院系的安全负责人负责,主要培训内容为用电、用气、安全逃生、疏散演练等广义的培训,每个学期培训2-3次;第二阶段为实验室安全培训,由实验室安全员负责,主要针对各个实验室的安全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具体按照人数每周进行。培训结束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重视和强化安全培训,是实验室安全的第一步。
3.严格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对于已经造成不良后果或者有相关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必须彻底整改通过后方可使用,几乎不考虑实验的进程等其他因素,安全位一票否决制。笔者曾接触到一个做碳材料的实验室,因墙壁上有黑色未知不明材料沾污导致关闭一个月,采样检查结果黑色不明物质为非碳材料,然后整个实验室彻底打扫检查后开放。虽然这感觉有点吹毛求疵,但是确实是以安全为第一考量。实际上,如何提高实验室安全制度的执行力和监督力是国内高校及研究院所共同的课题,单单制定制度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并且当出现与制度相悖时,则严格进行监督和追责。
四、结语
本文所述为英国约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他们的安全体系能有效的运行,得益于培养安全意识、完善的安全架构、监督体系以及更深入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没有通用的模式,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尽量把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从而有力的保障科研教学的正常进行。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3
摘要: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实验中心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期使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的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关键词:本科教学;实验中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011-02
本科教学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功能不同,接纳学生的班次多,同一时间进行实验的人数多,人员流动性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管理难度大,实验室的管理状态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使用。
我校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学院―实验中心的三级管理模式。实验中心的管理具体可分为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实验废弃物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
(一)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关系到实验者的身体健康和实验的安全性。国内高校扩招之后,由于教学资源紧张,通常实验课是整班制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室比较拥挤,学生的书包和大衣、羽绒服等随处乱放,尤其在化学和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实验中用到多种化学试剂和电炉、酒精灯等加热设备,容易造成火灾、微生物污染或是化学品中毒等安全隐患,因此,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外安装了带锁的书包柜,每个柜子的大小足够放下一个人的书包和冬天的大衣。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会提醒学生经常整理实验台面上的物品,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实验结束后,安排学生打扫实验室卫生。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和考试、以及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等内容。实验室规章制度是规范参与实验人员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实验室正常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是实验室开展各项工作的主要依据。实验中心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
实验室安全培训是学生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增强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为实验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安全培训包括讲解和实操两部分,讲解的内容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化学品安全、生物安全、特殊仪器的安全使用、事故急救措施和高校实验室事故案例等内容。实际操作包括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以及应急疏散演练。
(三)仪器设备管理
实验仪器设备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采购、验收、报废管理办法,普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
仪器设备要经过培训才能使用,特别是大型精密仪器要取得上岗合格证之后,才可以独立操作。不按操作规程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的,损坏者要做出相应的经济赔偿和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都安排了专人管理,学院有专门的维修经费支持,每学期都定期进行检修,可以报废的仪器及时清理报废。
(四)低值易耗品管理
实验中用到最多的就是低值易耗品,种类繁杂、数量大、涉及到的资金量大,因此制定了低值易耗物品采购管理办法、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统筹使用的方法,提高物品使用率,降低重复购买,减少资金的浪费现象。
(五)化学品管理
化学品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因此制定了化学品采购管理办法、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实验中心采用统一购买,集中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库房采用了防盗门和防盗窗、门禁和视频监控、排风扇等安全措施,特别购买了耐腐蚀药品柜和通风药品柜等专门用于存放易燃、易爆及有毒危险品。并教会学生如何在实验中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六)实验废弃物管理
实验中心制定了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实验废弃物包括化学废液、生物废弃物和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等。危险废弃物直接危害到实验人员和保洁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实验废液能够经过简单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处理后可倒入下水道;自己无法处理的废液要收集起来,收集到专门的废液桶或废液瓶中,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能倒入下水道,实验室管理员定期清理,上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固体废弃物包括微生物培养基,实验中沾染到化学品或有害生物的纸张、棉花、纱布,注射器、针头、移液器枪头、碎玻璃等尖锐物体。固体废弃物经过消毒灭菌和其他无害化处理,尖锐物体放到耐扎的容器中密封好。
(七)实验人员管理
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等。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教师要明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遵守相关规程。实验人员还要加强业务培训。
(八)实验室使用管理
实验室使用管理包括: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各专业实验室管理制度等。只有通过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之后,才能申请开通实验室门禁。实验课之外的各种学科竞赛、技能训练、大学生创业大赛、毕业论文实验等都要申请开通验室门禁后,才能在没有实验课的时候使用本科教学实验室。
(九)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个教师、学生、实验室技术人员、行政管理者和其他社会人员交流互动的平台。相关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这个平台拓展实验教学中心的空间资源、时间资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对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对实验项目的日常管理,及年度实验室情况统计、数据上报等功能。结合校园网络资源,可以实现全校各院系、相关各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间实验信息和资源远程共享,大大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传统手工化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跃进。
本科教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扩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汤志宏,王祥红.对半开放式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11,(7).
[2]张艳艳,韩涛,丁轲,姜怀玺,黄漫青.实验室认可理念与框架下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5).
[3]张馨如,黄漫青,姜怀玺,许丽,王晓东,张艳艳.加强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5).
[4]张馨如,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在食品科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15).
[5]许丽,黄漫青,仝其根,张馨如.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6]黄漫青,綦菁华,王芳,庞美霞.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7]许丽,黄漫青,王晓东,姜怀玺,张馨如,张艳艳.本科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8]姜怀玺.信息化系统建设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必要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4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发情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结语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对确保科技创新工作顺利进行及保障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探索新时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深入研究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找到一套适合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工作成效,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和保障。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血站实验室;生物安全
1 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因素
血站实验室检测的标本,都是来自无偿献血者,易使检验者放松警惕,认为都是健康人,不像医院实验室病原体多,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各种防护措施常不能认真执行:在实验室内抽烟,吃东西放置个人物品;一些人在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重要的操作不戴防护眼镜,不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不按要求对工作现场进行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
检测献血者的血样时,乙肝、丙肝经常被检出,梅毒、艾滋病也时有发现,还有许多没有列入检测项目的细菌、病毒 、许多目前人类未知的微生物、处在窗口期的肝炎、艾滋病、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质控血清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潜在的传染源。
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如果不能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皮肤黏膜就有可能受到污染.采集样本时针头的刺伤、离心标本时试管破裂溢出的血液,离心标本时形成的气溶胶、仪器设备和工作环境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消毒、废弃物不按规定正确处理等等,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实验室还存在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这些都是造成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 积极培训,制定措施
血站业务部门应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全员培训和“普遍性防护原则”安全意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新进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工作。
实验室要制定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首先要建立实验室人员健康检查及免疫制度,每年要对实验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注射(或加强)乙肝疫苗,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实验室进入人员管理制度,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特殊情况时如设备维修人员需进入时,要进行登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时不能戴首饰等饰品,要穿工作衣、工作鞋,戴工作帽,乳胶手套,严禁在实验室内吃东西、吸烟、接待外部人员。
实验室要“建立和实施实验室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采集到检测报告整个血液检测过程[2]。” 要建立锐器具安全使用和检验标本安全处理制度,一次性采血针用后应小心置于利器盒内,达到2/3时应更换。操作时对所有的检验标本、试剂和质控品都应按传染物对待,进行可能发生溅出的操作,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要建立实验环境及仪器设备消毒管理制度,每天检验完成后要用消毒液对工作台、地面和使用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用消毒机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应科学配置消毒设备,有关部门应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实验室内的所有的废物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密封防漏容器中,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进行处理。还要建立意外暴露的应急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等。制定的制度可操作性强,才能使大家易于执行并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 配置设备,加强监管
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各项生物安全制度进行规范操作,血站应及时配置合格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具、有效的消毒用品、与实验室级别相匹配的生物安全设备。
血站还要积极为实验室配置自动化程度高的检测设备,不仅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接触标本的机会,也是一项增加生物安全的有效手段。
血站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按照国家和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严格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才能使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提高。
生物安全对医疗机构实验室来说,是一个以前长期被忽视而现在急需加强的工作。SARS实验室的沉痛教训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这不仅是我们自身安全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目前,我们许多实验室在生物安全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我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提高,相信我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会不断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2005.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护理实验室;安全隐患;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基地,是学校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场所[1]。实验室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高校频繁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国家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国家财产蒙受损失,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是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
1 加强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护理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护理实验室在软硬件方面得到质的提升。同时,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改工作的深入,护理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工作力度加大,实验项目越来越多,实验形式越来越丰富,开设了开放性、设计性、综合性等多样化实验。护理实验室除正常实践教学外,全天候对师生开放,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激增且流动性大,实验设备使用频繁,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真剖析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规范、合理、高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创建一个安全的教学和科研实验环境,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室的安全隐患
2.1 安全意识淡薄,实验操作不规范
分析事故产生原因可知,60%以上的实验室事故是管理者或操作者缺乏安全意识引起的[3,4]。例如: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缺乏安全意识而操作不规范,甚至违反规程操作;实验结束后没有及时关闭仪器设备、水、电等。在实验室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是因为学生和教师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有的则是虽然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因为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根本不在乎造成的。高校中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依然存在,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另外,学生不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使其难以真正落实。
2.2 压力容器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涉及的压力设备以压力容器为主,包括氧气钢瓶、空气压缩机、储气罐、高压灭菌锅等。为实验方便,管理人员将氧气钢瓶随意放置在实验室内,没有妥善固定,没有醒目的标志,搬运和使用不规范。护理实验室压力容器缺少安全设施和专人监管,防爆系统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或制度建立后落实不到位,给使用与管理留下安全隐患[3]。压力容器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
2.3 火灾的安全隐患
在护理实验项目中,特别是在中医护理操作中,使用明火是常规操作之一,如拔火罐、艾炙、温针灸等操作项目,同时,护理实验室病床多,被服类易燃物品多,如床单、被套、床帘隔、手术衣、隔离衣、各类包布和治疗巾等,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引起火灾。
2.4 医疗锐器物的安全隐患
护理实验室大量使用注射器,输液器,手术刀、剪,安瓿,玻璃棒以及温度计等,使用不当易造成扎伤、割伤、刺伤等外伤。学生在练习操作时容易发生医疗锐器外伤事故,损伤后引发感染的风险较高。
2.5 实验废弃物的安全隐患
由于实验室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越来越多,如一次性输液器、针筒,医用纱布,消毒棉签、棉球,各类引流袋等。这些医疗垃圾如果得不到有效管理,随意倾倒排放,将给校区及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3 护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3.1 完善及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也使管理者和执行者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5]。实验室在学院的领导下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则,学生操作守则,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使用和存放制度,实验室安全用电用水管理办法,实验室使用明火管理办法,特种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维修保养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办法,“三废”处理规定等。有了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奠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3.2 加强实验室安全监督检查
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按照“日常检查和节假日重点排查相结合,安全教育和重点防范相结合”的方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记录在册,及时处理,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完成。每个实验室都配备安全责任人,每天下班前检查各个楼层的安全和卫生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了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每个实验室都安装门禁管理系统,教师和学生凭校园卡出入,杜绝了实验物品的丢失,保证了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各种安全设施的完好。
3.3 加强师生安全意识教育
实验室的安全意识,是实验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意识。学校按照“全员、全程、全面”教育的思想,组织师生参加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开展各种预案演练、急救知识培训与操作等活动。实验室安全员定期对实验教师、学生开展防火、防盗、防破坏、防自然事故的“四防”教育和道德教育。做到所有实验教师熟悉消防器材的摆放位置及使用方法,掌握意外事故的现场处理方法。实验中心主任每学期主讲两次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结合安全教育片观看实际案例,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将安全知识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在我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是新生始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考试合格的学生才能进入学校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参加科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交流与探讨,不断学习国内外高校及同行业实验室建设的先进管理经验[6]。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及安全防范技能,让“安全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
3.4 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是实验成功及安全的重要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将避免人身伤害的理念渗透到实验的每个环节。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拔火罐操作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95%的酒精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操作时应避开床帘隔和被服类易燃物品。(2)使用注射器时指尖不能触及针头,操作完毕不要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在配置药液时,为防止掰安瓿划破手指,可包裹纱布或使用创可贴。(3)传递各种锐器时应使用容器传递,针头、刀片、缝合针用后立即放入坚固、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并立即盖好盖子,贴上标签。(4)接触各种与血液、体液有关的操作时应戴手套。在实验教学中,规范各项操作程序,纠正学生在操作练习中的不良习惯和行为,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3.5 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
压力容器使用的维护保养坚持“预防为主”和“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原则,保证其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学校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请专业人员检修、维护压力容器,确保其安全正常后才可使用。在运行期间经常巡回检查,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消除隐患,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每个实验室分别直立放置1个氧气钢瓶,统一采取固定架稳妥固定,远离热源,避免阳光暴晒和防止强烈振动,瓶体有明显的“易燃”“易爆”“满”“空”和“四防”标识,防止引起火灾、爆炸或倾倒等事故发生,并建立常规记录档案。
3.6 加强废弃物的处置管理
实验结束后,将废弃物按类别放入相应的收集容器。每个容器上有明显标识,如废弃物名称、主要成分与性质,并保持清晰可见。确保容器完好无损,杜绝盖子破损等一切可能导致废弃物泄漏的隐患。将危险废弃物收集容器存放在符合安全与环保要求的室内特定区域,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定期集中回收实验室废弃物,交由学校指定的职能部门统一处理,切实做好实验室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工作,从根本上消除医疗垃圾带来的安全隐患。
3.7 制订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起到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的作用。学校应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制定一系列应急预案,将应急工作规范化,定期演练,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
4 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常抓不懈,强化责任目标,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安全教育,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财产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构建安全、文明、和谐的高校校园环境[7]。
参考文献
[1] 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3):185-187.
[2] 李五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
[3] 程世红,马旭炅,白德成.高校实验室气体钢瓶的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216-218.
[4] 王文芳,肖建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2(3):91-93.
[5] 张明,穆建平,范卓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5-7.
[6] 高惠玲,郭万喜,李晓林.建立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长效管理机制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0):175-177.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7
摘 要: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个经验积累、不断改进的过程,实验室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及其安全管理方式,随着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要进行定期评价,总结分析,并进行更新,以求更加合理,控制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本文阐述了在建材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必要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1 加强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
加强建材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具有巨大的作用与意义,不仅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对周边地区的危害也随之降低,而且能够使实验室达到标准,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建材实验室的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下面我们就来具体阐述下这些危害,以使工作人员更加明确安全管理的目的与必要性。建材危害主要集中在有些建材物质有些本身易燃易爆或者是有刺激性(油漆涂料、建筑玻璃、建材化工原料等),遇到某些物质会发生爆炸或者是火灾,另外一些建材中的一些物质还是造成慢性中毒积聚的载体,会产生一些致癌的物质等等。物理危害主要是一些烫伤、机械伤害、噪音或者是采光异常等等。关于建材实验室,已经有明文规定: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机器设备以及设施环境、检测方法等要严格遵守规定,明确了建材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这些都说明了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将安全隐患及时找出,并将其及时排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2 建材实验室可能出现的危险源
2.1 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淡薄。常常在实验课程前,教师都会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经常是流于形式,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未真正重视。此外,当发生事故后,有些教师缺乏必要的救护知识,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便手足无措,不能使事故消灭或控制到最小程度。
2.2 烧伤
在进行化学分析实验时,皮肤的烧伤,常常是由于接触具有腐蚀性或刺激性的药品,火焰、电流等而引起的。各种烧伤的主要危险性是身体组织损伤。
2.3 样品接收、搬运,可能存在搬运方式的不合理使样品跌落或倾倒而造成的伤害;由样品形状(如尖角、毛刺等)可能造成的伤害。
2.4 中毒
由于某种物质侵入人体而引起局部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障碍的疾病都称为中毒。例如试验中常见的毒气体是硫酸烟,盐酸蒸汽,硝酸或氮的氧化物,硫化氢等。
2.5 渗漏水灾
有些学院的实验室分布安排不够合理,一些精密仪器或化学药品实验室安放位置靠近窗户,一时疏忽忘关窗户就会造成雨水飘散,上一层实验室忘记关闭水龙头,就会造成屋顶渗漏,损坏下层实验室仪器的现象发生。
2.6 试验操作
拉伸过程试样夹持不牢、试样异常断裂引起试样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试样放置不稳或设备配重没拿稳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冲击后试样飞出、冲击摆锤摆动可能造成的伤害;低温冲击用的冷却剂可能造成的伤害;试验前安装样品不慎、试验后样品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抗弯试验时试样发生脆断,造成样品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杭压时,加载速度太快或样品为脆性材料引起样品脆裂飞出可能造成的伤害。设备卸荷复位、卸下(移开)样品时可能存在机械伤害等。
2.7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事故分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引发事故的原因是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的。特种设备的使用不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或防护措施不当就会引起事故。
2.8 火灾及爆炸
实验室失火的原因,主要是对加热设备和电器设备使用不当或对易燃物的保管和使用不当。常用的易燃液体有乙醚、 酒精、丙酮、笨等。这些液体容易气化, 蒸汽遇到火焰就可燃烧。
2.9 其它因素
外来人员的现场参观、或客户的现场目击试验可能存在外来人员对风险来源不了解可能带来的触电或机械伤害等。
3 建材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3.1 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是进行各专业实验教科研的重要场所,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是安全管理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具体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安全使用管理办法,放射性防护管理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置管理办法,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管理制度以及实验室定期安全排查制度等。
3.2 保持实验室内部环境
试验室要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和良好的秩序,试验室内不准吸烟、不准乱放杂物、不准堵塞安全通道、不准私拉乱接电线、不准违反操作规程、不准将消防器材挪做它用、不准违规存放易燃易爆药品、物品。
3.3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
实验室负责人应加强本室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学习,安全防护教育放在首位,从理论知识培训学习到试验演示性操作,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实验时根据试验的情况和性质进行必要的防护。根据试验可能发生的危险事故佩戴必要的防护工具,在进行有可能碰、 刺激或烧伤眼睛的工作时,必须穿好实验服,戴好橡胶手套,防护面具,防毒面具等。
3.4 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管理
为了实现建材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化,提高效率,消除隐患,在工作上,应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建材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手段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技术将实验室中设备、仪器、药品、资料等各种涉及安全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处理的辅助性手段。在该系统内,建立实验室明细账,按总账及仪器编号顺序一物一页记账,详细登记仪器的品名、规格、产地、来源、数量和金额等。
3.5 安全有序、科学合理、整齐美观地存放试剂药品
管理人员应按以下三个要求贮存种类繁多的化学试剂药品:一是按贵重品、腐蚀品、易挥发品、易爆品、易燃品、剧毒品、麻醉品等方面属性,严格区别化学试剂药品的性质。二是先按固体、液体试剂药品分类,后按有机物、无机物、危险品、低温贮存品等方面属性再次分类,分别按类按序整齐排列,造册登记。三是主动地根据各自性质采取差异性措施,科学、合理地把各类化学试剂药品存放在由耐腐蚀、避光、防尘材料制成的贮存柜。贮存柜应摆放在远离明火且消防器材、设施完备的安全位置。首先,使用具有密封塞或加盖后蜡封的容器保存易受潮、易挥发、易氧化、易变质、易失水风化和易吸收二氧化碳的试剂。其次,避光保存见光易氧化、分解、变色的试剂。再次,在远离火源、阴凉通风的位置分别专柜单独存放腐蚀品、易燃品、剧毒品、爆炸品等,同时,对于这类药品中的危险品,应内存于保险柜,双锁管理,建立一览表和领用登记册,严格控制取用量,并回收和保管好剩余部分;在低温干燥的位置保存高活性试剂。值得注意的是,不得把灭火、防护方法与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物品存放在同一柜或储存室内。
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不是偶然和难以预料的,往往由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我们对安全问题绝不能存侥幸心理,应针对建材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深入探究事故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安全事故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如何做好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J]. 李吉海. 化工管理. 2014(24)
[2]化学实验室火灾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J]. 蒋军.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3)
[3]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现状与管理对策[J]. 陈烨,曾优美. 学周刊. 2016(01)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平安校园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14-02
特种设备[1]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或设施,诸如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和大型娱乐设施等。随着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为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特种设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科研中,特种设备需求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校园的安全稳定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稍有疏忽,管理不当,就会引发安全事故。特种设备引发的事故危险性大、涉及人员广、社会影响大。因此,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护国家财产和师生人生安全的前提,也是稳定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
当前,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特种设备
实验室技术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本文2023-11-21 18:15:49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