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制度范文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1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规范;会计业务
一、电算化会计规范会计业务中的数据信息
1.收集数据的规范化
为了满足管理层对企业会计数据的了解,建立完善的会计收集数据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规范化的会计项目,规定明确的会计内容,确保数据收集的规范性与真实性。
(1)企业管理对会计数据的具体要求。因为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其规模也大小不一,因此对会计业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只有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管理与经营的模式,才能方面会计业务的开展,也能顺应我国宏观的调控政策与法律法规要求,实现企业的发展。
(2)传统会计数据收集、储存与调动。我国传统会计的数据收集一般是通过相关人员提供实际的收据、发票等情况进行收集记录,这样会使会计核算人员难以较为准确的得到相关数据,对于数据的储存工作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传统会计数据的调动一般是纵向调动,不存在横向的部门间流动,这对会计数据信息的核实与规范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只有依靠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对这部分数据进行收集、储存与调动,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3)会计科目与单证格式。传统的会计单证一般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原始单证,这些单证的格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单证的格式进行规范,才能提升财务人员的核算效率,设置统一的会计科目对这些单证进行分类,确保会计信息录入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基础数据、历史数据规范化
会计的基础数据有两种。第一种是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成本费用与预算费用,这部分的数据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规范、科学、合理的标准;第二种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各类物品、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分类,需要通过电算化系统对其进行规范的整理,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建立完善的电算化编码体系。传统的会计数据属于历史数据,需要通过电算化系统对其进行整理与规范,并对其中存在的历史性问题进行解决,保证电算化系统的良好运行。
二、会计工作程序规范
企事业单位需要按照我国出台的《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要求,对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进行规范,包括对传统会计业务数据信息的整理与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确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会计科目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会计科目,可以更好的对会计对象根据其基本内容进行分类核算。会计科目体系的规范化将极大的促进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企事业单位应该认真遵循《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具体要求,合理的设置会计科目,将会便于会计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账目的查阅等工作的开展。
会计科目的设置要根据国家标准进行,合理的对一级会计科目与二级会计科目中的名称、编码等情况进行设置。当然,国家制定的标准只是帮助规范企业会计的核算工作,企业在正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建立自身完善的会计科目体系也是尤为重要的,具体还是需要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要求为核心,不能背离国家标准。
2.会计业务核算方法规范化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当中的有关规定,制定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核算程序。传统的会计业务核算方法存在较大的漏洞,通过电算化技术的支持,有效的处理存在的核算问题。对基础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整理,对企业内部资产、存货进行计算,对原本的核算方法进行优化与结构提升,保证高效的电算化系统运行。
3.会计信息输出规范化
会计信息输出规范化的主要要求是对会计账簿体系与会计报表体系进行规范,对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各种信息进行记录。会计信息输出的规范更多的是依赖原始的会计数据收集工作的进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输出的前提。
4.会计账簿体系规范化
我国目前颁布的相关会计制度里面,对会计账簿的体系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账簿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做好信息项目的整理与核算工作,使系统输出的各类明细账、日记账等信息的格式与内容符合国家标准。
5.会计报表体系规范化
会计报表作为管理层直接了解企业资金收支情况的依据,需要严格规范其体系,保证会计报表真实有效的为企业决策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根据已经确定的财务收支项目,制定财务报表的数据来源、会计要素等科目,确保会计财务报表编制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由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我们需要对会计业务进行发展与完善。通过电算化会计的方式,对传统的会计业务中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工作程序、核算信息、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进行规范,保证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可以依靠会计报表明确的体现。随着我国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不仅仅改善了原有的会计业务数据的处理方式,也对会计业务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存进作用,更保证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能够得到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有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文莲 刘海颖: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衔接的智能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01).
[2]游有强:如何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2010(16).
[3]李文亮:谈电算化会计应如何规范会计业务[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1(03).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2
【关键词】完善法规;全员管理;适应商务;增强安全
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确保会计电算化正常运作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严重阻碍着会计电算化发展。特别是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仅不能起到推动其发展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并通过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对那些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必须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要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制度要健全,核算规程要规范,基础数据要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也必将遇到重重困难。
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电算化会计系统才能正常运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电算化才能确保正常运作。
2、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促会计电算化工作全面发展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全员化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培养出一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人才。实践证明,走全员化管理道路是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好,可以采用全方位全员双向培训。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比较完善的会计软件或软件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这样可以减少软件开发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软件开始使用的周期,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
3、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使常用的会计科目代码简便易记。
4、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功能
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
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一定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必须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超级秘书网
5、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3
【关键词】 完善法规 全员管理 适应商务 增强安全
1、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法规,确保会计电算化正常运作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严重阻碍着会计电算化发展。特别是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仅不能起到推动其发展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并通过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同时,对那些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必须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要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制度要健全,核算规程要规范,基础数据要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也必将遇到重重困难。
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只有这样,电算化会计系统才能正常运行,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益才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会计电算化才能确保正常运作。
2、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促会计电算化工作全面发展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因此,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全员化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培养出一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人才。实践证明,走全员化管理道路是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最有效途径。如果企业经济效益好,可以采用全方位全员双向培训。另外,还可以引进一些比较完善的会计软件或软件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局部修改,这样可以减少软件开发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软件开始使用的周期,提高软件开发工作的效率。
3、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使常用的会计科目代码简便易记。
4、 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功能
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
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一定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必须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5、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在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为了维护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业务经营的有效性和财产的完整性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措施、管理方法、业务处理手续以及其他为防止可能发生的风险而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企业实行会计信息系统的电算化后。电算化会计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面具有比传统手工会计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电算化信息系统对会计交易账务篡改不留痕迹,给控制带来一定难度,可能会造成电脑信息系统舞弊案件的发生,而且涉及的金额及造成的损失往往比手工系统更大更严重。因此,原有的内部控制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要求,应建立和加强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变人工控制为人和计算机共同控制。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具体如下: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形式发生了改变
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等。原手工操作下一些内控制度措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通过会计软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人工控制转为人工、计算机共同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内容和范围发生了变化
由于计算机系统运行的复杂性,其内控制度既有传统手工系统的控制,也有传统手工系统所没有的控制。在电算化系统下,业务处理全部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出现了计算机的安全及维护、系统管理及操作员的制度职责、计算机病毒防治等新内容。
(三)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是肉眼看不见的,且很轻易被删除或篡改并做到不留痕迹。另外,电磁介质易受损坏,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危险更大。
(四)内部控制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在电算化系统下,由于会计信息的核算及处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控制的对象也发生了变化。控制对象原来为会计处理程序及会计工作的相容性等,会计资料由不同的责任人分别记录在凭证账簿上以备查验,是以对人的控制为主。而在电算化系统下,会计数据一般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财务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内控对象转变为对人与计算机二者为主。
(五)财务网络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机电算化系统的不足,使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会计系统控制的新问题。
针对以上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诸多影响,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适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二、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前必要的控制
企业实行电算化,要具备相应的基础和运行环境:硬件的配置、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人员的素质、内控制度健全与否等,管理层要客观分析评价企业目前的会计工作现状,是否符合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条件;其次,因为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特殊的管理要求,有些是会计制度本身既定的,有些是制度没有细化但是属于企业自身工作迫切需要的,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购买或委托软件开发商专门设计的满足企业管理要求的信息处理系统,所选择的信息系统还要考虑其前瞻性和成长性,以满足未来企业发展和会计制度更新的要求,避免因更换信息系统而使企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会计工作的连续性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人员的培训、信息系统的售后服务质量等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的控制
(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
一般控制又称普通控制,包括组织控制、授权控制、职责分工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等。
1、组织控制。即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通过划分不同的职能部门实施内部控制;电算化实施后,必须对原有的结构作相应调整,会计岗位也将重新划分,其岗位包括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与数据分析等,并且对其职权进行划分。
2、授权控制。即通过限制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有关人员业务处理的权限,实施内部控制。如系统应用部门只能应用系统软件进行日常业务处理,不能对系统软件进行修改。以保证系统内不相容职责相互分离,保证会计信息处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相互独立,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3、职责分工控制。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确规定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如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凭证审核员、会计档案保管员等职务不相容,必须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不得兼任。
4、业务处理程序控制。即通过明确有关业务处理标准化程序及相关制度,实施内部控制。如规定录入凭证必须有合法、合理、真实、有效的原始凭证,而且要手续齐全;记账凭证必须经审核后才能登账;录入人员不能反审核或反过账等。
5、系统安全控制。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可以保证系统有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计算机在联机系统中使用多级口令系统,多级口令系统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安全系数,为安全起见,这些口令应以密码方式存放,并经常予以变更。为保证会计软件与数据文件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可采取设置口令、密码、保存操作日志、对数据文件定时备份并加密等手段。还要防止病毒对会计软件的破坏。
(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
应用控制即运行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运行控制是为保证会计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其目的是确保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和有效。
1、输入控制。输入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主要靠人工进行。包括:授权审批控制,为保证作为输入依据的原始凭证的真实、完整,在输入计算机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授权和审批;人员控制,应配备专人负责数据录入工作,同时采用口令加以控制;数据有效性检验控制,如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在系统软件中设置科目代码自动检验功能,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对每笔分录进行借贷平衡校验,防止金额输入错误。
2、处理控制。数据处理的计算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软件运转是否正常有效,此部分的控制工作,大部分在软件开发后期及正式使用前进行,主要包括数据有效性、完整性测试、断电技术控制、设置、工作日志等;只要软件运行正常,就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完整。这就要求必须严格按照输入-复核-登账-结账-生成报表等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控制。
3、输出控制。输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输出数据的准确性、输出内容的及时性和适用性,也是主要通过人工对其进行效验。比如:检查输出数据是否准确、合法、完整;输出是否及时,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的会计信息;输出格式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的表示方式等是否符合工作人员的习惯等。
(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控制
1、加强规范会计基础管理工作,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完整。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因此,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
2、加强人才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培养复合型电算化人才。内部控制是由人来执行并受人的因素影响,加强人才培训和人才培养是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强对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教育;定期进行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学习讨论会计电算化知识、经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电算化会计人才队伍。
3、强化内部控制审计,将安全性风险降至最低,定期组织会计人员互相检查。具体包括: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签字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实物资产的一致性,是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不符合要求、错误的账表要及时纠正和调整;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合法性,防止非法删除、修改历史数据等现象发生;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重复、遗漏和错误操作。
4、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档案主要是指打印输出的各种账簿、报表、凭证、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及其他存储介质。电算化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产物,又是电算化会计活动的客观表现,在经济活动中具有史料和查证作用。因此,对会计档案应由专人管理,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磁性介质必须及时进行备份,并做好防止计算机病毒侵袭的工作。所有财务档案均应做好放火、防潮、防尘、防盗等工作,并定期进行整理,磁性介质还要进行防磁工作。
5、加强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安全的控制。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订立内部上机操作制度,禁止非电算化会计人员操作财务专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操作人员身份设置密码;定期对系统进行杀毒维护,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机房的工作环境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可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认证技术等。
6、增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主体是“人”,无论信息系统如何先进,规章制度如何完善,作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实施主体的“人”不严格执行内部控制,最终还是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努力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防止规避控制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在给会计人员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工作方式的同时,无疑也增加了信息的安全隐患。但我们只要建立分工明确、权责落实、操作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就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准确及时的决策信息,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袁树民,张贵珍.会计电算化[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5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的影响。
各国的审计界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等。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需要针对新的特点制定相应新的工作标准,这些新的工作标准,也构成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面对日茸发展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加快制定有关针对性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建立一系列与新情况相适应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包括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等标准以及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规范会计电算化审计,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安全已不是企业内部所能完全控制的。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发展使审计风险中包含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日益复杂化。由于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在计算机辅助系统的控制下,固有风险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网络会计模式的开放性和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会计资料被非法修改和窃取的可能性增加了,会计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贝和篡改、会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竞争对手截取和恶意修改等使得会计数据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难以保证;同时,计算机病毒和网络黑客也在危害着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控制风险更难确定。在电算化会计条件下。会计资料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修改起来不留痕迹,因此舞弊行为较难发现,从而增加了审计人员的检查风险。
(三)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现代审计是以评价内部控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 即审计人员把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贮高度集中于计算机, 使手工会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 牵制力下降。如在手工方式下, 内部控制中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表相符等一系列核对控制措施, 基本上都是由手工处理完成的。但实施电算化后, 凭证即是帐,帐即是凭证, 二者的区别不过是数据排列方式的改变而已, 也就是说不存在帐证不符的问题。会计系统内部的这些控制, 尤其是程序化控制,是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 ICPA )认为: 如果客户在其会计系统中使用了电子数据处理,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审计人员都要充分了解整个系统, 并能识别和评价系统的基本会计控制的特点。因此, 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全面了解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和风险, 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控制目标、应有的内部控制及审查方法。程序化控制是指在编写应用程序中由计算机执行的控制, 其审查实际上是对系统应用程序控制功能的审查, 一般要利用计算机进行审查。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文秘站:)控制的弱点, 审计人员要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被审单位提出。
(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线索非常清楚,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过账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整个财务处理过程由不同职责分工的人员来共同完成,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和经手人签字,这些书面资料为审计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审计人员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就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审计线索进行顺查或逆查、详查或抽查。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传统的账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磁介质,这些磁介质上所存储的会计资料不能为肉眼所直接识别,修改不留痕迹。同时,由于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业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之后,全部会计处理均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生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了、消失了。传统的查账方法。对电算化的会计个体已不完全适用。为此,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注意要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使审计人员能顺利完成审计任务。例如,要留下每笔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当前余额。暂存文件,则应拷贝,以便查寻。
(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的影响。
在手工会计处理的条件下,审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顺查、逆查或抽查。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所有审查工作都是由人工完成的。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的特点决定了审计技术的改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如果仍然采用常规的手工系统的那一套审计技术,就不可能达到审计的目的。由于审计的内容扩大到电算化系统程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数据文件等方面,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
(六)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在手工条件下,审计内容主要是对人的审查,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纸面信息进行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确定,结果也较直观。在计算机审计的条件下,审计人员应该从查核财务会计报表及账簿记录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被审计单位所用信息系统是否合法、合规和第一次输出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以及当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或经过系统维护后,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上。
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影响的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可靠性的审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查数据流程图对经济业务流程的描述是否正确;
2.审查系统设计是否科学、模块的划分是否合理;
3.检查系统对输人数据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检测,系统的输出是否满足目标的要求;
4.审查处理过程及程序对处理过程的描述是否准确无误。
(二)积极培养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员。
1.加强广大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训,逐步扩展和更新现有的计算机知识,提高操作水平,以达到能够对数据库等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进行操作来获取审计证据的目的。
2.合理配置审计小组人员,充分考虑审计专家和计算机专家的紧密配合,合理分工,相互沟通。
3.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中重视计算机正规知识的教育,除开设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之外,还要开设计算机辅助没计等相关课程,使高校成为培养计算机审计后备人才的摇篮。
(三)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
审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不可缺少的 技术工具,没有良好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是很难开展实际的自动化审计工作的。审计软件的功能应具有针对会计程序本身合法性,正确性的审查功能;具有对机内会计数据文件的一致性、正确性的检查功能;具有验证会计报告的可信程度及会计软件内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功能;具有审查审计报告、审计文书自动编制整理功能等。通过这些功能,进而解决审计电算化滞后的实际问题,做到审计技术与会计电算化同步。
(四)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应用会计软件的资格进行审查目前,国际上审计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审计,即把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的审查和评价,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降低审计风险,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舞弊的手段,也是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科学的内控制度的有效途径。
(五)采用新的审计方法,掌握审计线索。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防止假账真作,非法篡改程序等舞弊行为产生,还要采用新的审计方法,利用计算机对会计账务处理进行测试和检验。根据各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方法,具体有以下方法:
1.计算机联网审计。联网审计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进行审计,为审计部门利用计算机通过审计线路来检测财务部门计算机财务处理的全过程,随时检查处理账簿的正确性、合法性。其特点是具有不受时间限制,效率高的特点,并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2.重新处理法。为审查计算机数据处理结果是否正确,使用原来的程序和数据在审计人员的参与和监督下,重新处理一遍,看其是否与原来的结果一致。
三、针对不同会计标准出具审计报告
(一)对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和“审计意见”段。应分别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__(单位名称)管理层的责任”和“XX(单位名称)财务报表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的文字表述。
(二)对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中,上述“按照? ”、“已按照? ”应分别改为“按照2003年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和“已按照2003年以前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
(三)对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出具的审计报告巾,上述“按照? ”、“已按照? ”应分别改为:“按照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XX行业会计制度,下同)的规定编制会计报表”和“已按照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 ”。对于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审计意见段相关表述则应作相应变更。
四、使用会计电算化后审计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一)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比手工系统复杂得多,使得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更为深入和广泛。审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技术。因此,必须建立一支计算机审计专业队伍,具体做法可从以下二方面入手:
1.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系统及计算机审计技等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审计软件的应用和维护,从而能够胜任新的审计工作。
2.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来,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同时要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
(二)给审计人员以工具软件的强有力的支持,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在计算机审计的手段方面有两种做法:一是由专业人员或软件公司开发计算机审计软件,审计人员的任务是经过培训会操作这些软件;二是由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工作的要求,借助软件工具来完成审计工作。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应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规模会日益庞大,审计工作的任务、内容变得更为复杂、手工难以实现有效审计,使用计算机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
结语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的社会和经济,从根本上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实务。基于目前的会计制度条件,传统的手工会计加速演变为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实务处理的最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领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又称为电算化会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给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及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目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不仅要具有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功能,还要具有分析会计信息的功能,从而服务于经营、管理和决策。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
(一)会计凭证的影响
会计凭证:用以对经济业务事项开始或结束、经济责任的明确进行记录,记账中作为书面证明的依据。会计凭证是一个重要的账务核对以及事后查考留存的依据。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现行条件下,对记账凭证的分类有必要将以会计科目为标准的分类方式改为以来源为标准进行分类。此外,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方式上,也将由原来的实物凭证改为电子凭证。
(二)会计科目的影响
在实行手工会计的条件下,没有严格要求科目代码,当我们用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只需要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然而,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的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入,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中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人,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三)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填制或审核会计凭证,再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然后依据会计账薄的记录、计量的结果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会计信息,即完成证一账~表,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根据开发会计软件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普遍且效果较好,大多数会计软件都采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因为它是对审核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编制科目汇总表,最后总账登记以科目汇总表作为依据,同时提供各种数据给会计报表,所以在账务处理的整个程序中的关键部分便是科目汇总表。伴随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账务处理程序也随之完善自己,能够随时作出改进。该程序运算速度较快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实现其一次输入可进行多次调用的功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分析方面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四)会计报表的影响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提供方式是会计报表,同时它也是会计目标一个重要的实现手段。会计制度现行条例中,对企业向外送报的法定会计报表进行了详细规范,无论是编排格式,还是填列内容上都对报表进行了改进。手工会计的报表数据,其中一部分是获取自其它报表与账簿,然后由财务人员在报表中手工填人;其它部分需要得出基本资料的计算结果,在报表中填人。在报表中只要有一个错误数据,则整张报表便要重新制作,重新填写,可见手工条件下编制报表既耗费时间,又吃力不讨好。而在电算化条件下,通常会计软件中都有两种编制报表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报表模块进行编制,在计算机上,报表格式是已经定义好的,取数公式可以从账务核算系统中自动进行数据收集,相应的报表也会自动生成。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报表格式、取数公式等的定义,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运行,最终编制出相应的报表。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
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障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改造现有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或保守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工作流程还处在旧的体制上运行,而无法适应实际业务的要求,更无法完全发挥其优越性,制约着电算化发展的转型,导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来对待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就不能保证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主要体现在对电算化人员的管理滞后。现在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出身于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对财务业务熟练,可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处理日常财务。但是,要想熟练地应用财务软件,高效的发挥财务软件功能受自身条件所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也没有在相应时间内适当调整分工,多数是以模仿为主,更没有严格执行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因此要发展会计电算化应该通过有效控制存储方式、处理方法和介质,配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打破传统会计分工流程,改变会计人员的职能,提高财务处理能力。
(三)相应的规划及组织协调不到位
现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虽然应用普遍,可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相应的组织协调,使各部门不能有效地配合,导致会计电算化管理松散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加上受资金或人力等原因的制约,有些企业电算化的
系统和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欠缺统一的规范,因而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相应重视。
四、现行会计制度下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首先,政府应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健全的安全法律,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政府必须完善电算化会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证电算化建设走上法制轨道。鉴于当前网络犯罪逐步走向专业化、利益化,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完善和规范会计信息管理与财务披露等相关法律和法规,加紧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和法规,规范第三方交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安全的法律环境。其次,统一会计电算化标准协议,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建立标准的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还应建立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以便对内对外让人易于接受。最后,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型、操作型、管理型 类人才分别制定不同的培训。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
首先,要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规划,然后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做出步骤、进度的安排,对各相关环节数据在处理特点与处理权限上提出对策,使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其次,对网络会计进行逐步完善其管理机制。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有关管理与内部监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会计进行解决,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以期在进行企业各种经济利益处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的态度。最后,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派专人监控会计人员操作的数据,并记存到数据库当中,让注册会计师为网络经济发展和监督作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在我国,会计软件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经历了自主开发与委托定点开发阶段,标准化与通用化阶段,以及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等,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是从最开始的单一核算,慢慢的朝向一体化核算管理过渡的,在记账方式方面,也是从原来的事后记账,逐渐转变到了事中控制,最后发展为事前预测。虽然现有会计软件的功能已经从核算转变至管理,可是因为其模块的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应加强企业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与完善要注重个性化,与自身企业管理系统相匹配,同时为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可引入人工智能等高领域技术到软件中,进行预测和决策,开发或优化具备核算与管理功能和企业发展情况更加兼容模式的会计软件,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需要清楚会计制度与电算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实行系统的电算化,改善后的会计制度也将为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提供有益指导。从会计电算化的角度系统深入研究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延东.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215;
电算化会计制度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与发展过程
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空前的影响力冲击着人类的社会和经济,从根本上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实务。基于目前的会计制度条件,传统的手工会计加速演变为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实务处理的最大变革。
会计电算化是指在会计工作领域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简称,又称为电算化会计。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给有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以及帮助他们进行管理和决策的目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系统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传输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见,会计电算化不仅要具有使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等功能,还要具有分析会计信息的功能,从而服务于经营、管理和决策。
二、影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因素
(一)会计凭证的影响
会计凭证:用以对经济业务事项开始或结束、经济责任的明确进行记录,记账中作为书面证明的依据。会计凭证是一个重要的账务核对以及事后查考留存的依据。在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电算化现行条件下,对记账凭证的分类有必要将以会计科目为标准的分类方式改为以来源为标准进行分类。此外,在会计凭证的传递方式上,也将由原来的实物凭证改为电子凭证。
(二)会计科目的影响
在实行手工会计的条件下,没有严格要求科目代码,当我们用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只需要直接写出该会计科目的名称。然而,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的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入,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在电算化会计中,为了更有利于开展核算、查询等工作,不仅会计科目要使用编码,往来账单位、操作人员等也会用到编码,从而便于管理人和事。例如,会计电算化实行之后,会计科目中无论是账簿登记、凭证录人,还是证表或对账查询,所有与会计科目相关的科目名称全部替换为科目代码,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与手工核算相对比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合理。在会计实务方面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改变科目编码方式。
(三)账务处理程序的影响
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填制或审核会计凭证,再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然后依据会计账薄的记录、计量的结果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提供会计信息,即完成证一账~表,实现记账、算账、报账整个过程的步骤和方法。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根据开发会计软件的实践经验可以证明,采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普遍且效果较好,大多数会计软件都采用这种账务处理程序,因为它是对审核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汇总,然后编制科目汇总表,最后总账登记以科目汇总表作为依据,同时提供各种数据给会计报表,所以在账务处理的整个程序中的关键部分便是科目汇总表。伴随不断更新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账务处理程序也随之完善自己,能够随时作出改进。该程序运算速度较快并有很强的适应性,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实现其一次输入可进行多次调用的功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信息分析方面的要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四)会计报表的影响
会计信息最基本的提供方式是会计报表,同时它也是会计目标一个重要的实现手段。会计制度现行条例中,对企业向外送报的法定会计报表进行了详细规范,无论是编排格式,还是填列内容上都对报表进行了改进。手工会计的报表数据,其中一部分是获取自其它报表与账簿,然后由财务人员在报表中手工填人;其它部分需要得出基本资料的计算结果,在报表中填人。在报表中只要有一个错误数据,则整张报表便要重新制作,重新填写,可见手工条件下编制报表既耗费时间,又吃力不讨好。而在电算化条件下,通常会计软件中都有两种编制报表的方式:一种是通过报表模块进行编制,在计算机上,报表格式是已经定义好的,取数公式可以从账务核算系统中自动进行数据收集,相应的报表也会自动生成。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报表格式、取数公式等的定义,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运行,最终编制出相应的报表。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
缺乏统一的账务处理程序是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障碍,也就是说,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其中改造现有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当务之急。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或保守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有工作流程还处在旧的体制上运行,而无法适应实际业务的要求,更无法完全发挥其优越性,制约着电算化发展的转型,导致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来对待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就不能保证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从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
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不统一,主要体现在对电算化人员的管理滞后。现在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出身于企业的会计和出纳,对财务业务熟练,可以经过短期的培训处理日常财务。但是,要想熟练地应用财务软件,高效的发挥财务软件功能受自身条件所限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管理制度,也没有在相应时间内适当调整分工,多数是以模仿为主,更没有严格执行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因此要发展会计电算化应该通过有效控制存储方式、处理方法和介质,配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打破传统会计分工流程,改变会计人员的职能,提高财务处理能力。
(三)相应的规划及组织协调不到位
现在企业中会计电算化虽然应用普遍,可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相应的组织协调,使各部门不能有效地配合,导致会计电算化管理松散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信息全面共享,加上受资金或人力等原因的制约,有些企业电算化的
系统和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欠缺统一的规范,因而没有得到企业管理者的相应重视。
四、现行会计制度下促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首先,政府应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健全的安全法律,并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政府必须完善电算化会计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从而保证电算化建设走上法制轨道。鉴于当前网络犯罪逐步走向专业化、利益化,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政府应完善和规范会计信息管理与财务披露等相关法律和法规,加紧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法律和法规,规范第三方交易平台,从而营造健康绿色安全的法律环境。其次,统一会计电算化标准协议,由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建立标准的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还应建立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以便对内对外让人易于接受。最后,加强会计电算化培训,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型、操作型、管理型 类人才分别制定不同的培训。
(二)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
首先,要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规划,然后以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做出步骤、进度的安排,对各相关环节数据在处理特点与处理权限上提出对策,使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得以体现。其次,对网络会计进行逐步完善其管理机制。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有关管理与内部监督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会计进行解决,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以期在进行企业各种经济利益处理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公正的态度。最后,应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派专人监控会计人员操作的数据,并记存到数据库当中,让注册会计师为网络经济发展和监督作出贡献。
(三)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在我国,会计软件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经历了自主开发与委托定点开发阶段,标准化与通用化阶段,以及商品化与专业化阶段等,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也是从最开始的单一核算,慢慢的朝向一体化核算管理过渡的,在记账方式方面,也是从原来的事后记账,逐渐转变到了事中控制,最后发展为事前预测。虽然现有会计软件的功能已经从核算转变至管理,可是因为其模块的老旧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为了提高网络安全,应加强企业管理,会计软件开发与完善要注重个性化,与自身企业管理系统相匹配,同时为提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和安全性,可引入人工智能等高领域技术到软件中,进行预测和决策,开发或优化具备核算与管理功能和企业发展情况更加兼容模式的会计软件,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五、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需要清楚会计制度与电算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现行会计制度下实行系统的电算化,改善后的会计制度也将为电算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管理提供有益指导。从会计电算化的角度系统深入研究现行会计制度,对于会计理论与实践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延东。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0(2):2
电算化会计制度范文
本文2023-11-20 17:56:0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