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基金来源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20 11:20:02浏览:645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1

“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障基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功能和作用有明显不同,运作方式和资金来源也不相同。”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

白景明解释说,社会保险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反公共财政安排的部分资金。它一共由7项保险基金组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居民社会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居民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保险基金。“人们平时说的养老金以及看病报销的医保,都是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支出的。”

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则是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由中央政府集中的国家社会保障战略储备基金。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转持所获资金等及其投资收益等。“简单地说,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障的主力军,负责平时对人们养老金的支付、医保报销以及工伤失业救助等;而社会保障基金是预备队,目前并未安排具体用途,这笔钱储备在那儿以防万一。”白景明说。

养老金结余超3万亿元,近几年不会出现支付缺口

很多人关心,目前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如何?养老金缺口什么时候会出现?

财政部近期公布的预算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186.46亿元,支出33669.12亿元,年末滚存结余50408.76亿元。

“这表明,去年整个社会保险基金账上的余钱,已经超过了5万亿元。具体到养老金,累计结余也有3万多亿元。可以肯定地说,目前我国养老金支付不差钱,缺口近几年不会出现。”白景明认为。

“我们现在是未雨绸缪,为十几年后可能发生的状况早作打算。”白景明表示,实际上,社会保险基金除了企业和个人缴费收入,公共财政每年给予的补贴也在加大。根据预算报告,2014年社会保险基金中,财政补贴收入为8446.35亿元,今年财政补贴收入将达到9741.75亿元。可以说,百姓养老金的发放是有多重制度保障的。

社会保障基金规模达1.53万亿元,总体收益跑赢通胀

近年来,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管理运营水平不断提高,总体收益比较稳定。截至2014年底,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到1.53万亿元。

在保值增值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成绩单可谓亮丽:自2000年成立至2013年底,基金累计投资收益4187.3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13%,超过同期2.46%的年均通货膨胀率5.67个百分点。2014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更是再创新高,收益率达到11.43%。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2

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最重要的条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运行机制的逐步优化。

1.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尤其是经济方面)相协调和配套。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子系统。它与可持续发展的其它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和互补的。从社会保障的产生来看,它是同工业化与生俱来的;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伴而行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改善社会投资环境,有利于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又有助于调节经济资源的配置,尤其对资源存量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没有社会保障及其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对企业实行破产、兼并和重组,难以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国企业深化改革碰到的最大难题正是出自这个方面)。因此,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远不是社会保障机构就能解决的,它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加。

2.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社会保障的实质是物质保障,而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所以基金来源问题是社会保障核心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基金来源的可持续发展,基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稳定的基金来源,并且能够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二是基金数量逐步增长,并能实现保值增长。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取决于社保基金投运机制是否完善。目前制约我国社保基金来源可持续性因素很多,主要有:(l)社会保障支出越来越大,基金积累和支出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发展速度,尤其是随着老年人口迅猛增加,养老、医疗保障支出大幅度攀升,国家和企业都感到不堪负担。(2)社会保障覆盖面狭窄,参加社保基金统筹企业和个人不多,基金来源渠道不畅。(3)基金收缴缺乏刚性,有许多地方基金不能按时足额收缴,企业拖欠严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基金的正常运转,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4)监督——制衡机制不健全,基金挤占、挪用问题严重。就已查明的情况来看,1993年全国有51亿元的社保基金被挪用,占基金总额10%,1994年64亿元的基金被挪用,占基金的15%,社保基金被挤占、挪用,造成了部分社保基金的流失或使基金处于高风险状态。(5)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难以实现,贬值问题严重。按现行政策规定,我国的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事实表明,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社保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是难以保值增值的。如在1987-1996年的连续10年中,有4年(87、88、89、94年)的社保基金各期存款利率是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1993年和1995年的3年期以下的存款利率也低于通货膨胀率,只有1990年社保基金各期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国债利率虽然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但社保基金投资于国债,同样也面临着贬值风险。

3.良性运行机制。良性运行机制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l)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也是一种法律保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社会保障很难成功实施,而我国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和法规很少,法制不健全,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2)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高效的管理水平。统一的管理机构是社会保障持续协调发展的组织保证,也是社会保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对于促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体制不顺,管理机构过于分散,政策不统一,不利于社会保障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3)形成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基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良性循环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运营机制是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基金保值和增值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制约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实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多数国家都有十几部,有的国家甚至多达几十部,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社会保障的实质是法律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有关社会保障或含有社会保障内容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体系,且修改变动频繁,缺乏权威性。尤为突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社会保障的根本大法——《社会保障法》、因此,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深入,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为社会保障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多数地方达到了80—90%,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养老的工资替代率为40—60%。为此,许多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统筹费达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随着社会保险项目(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增加,统筹费用将继续增大,企业不堪负担。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层次过少,国家和企业承担了主要的养老保险责任,而家庭保障和商业保险则注意不够,实际上养老保险(包括医疗和失业保险)应当分为国家、企业、家庭和商业四个层次,在我国家庭保障仍将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础工程之一,理应大力倡导,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独特作用,商业保险尽管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它客观上对社会保障能够起到补充作用,应当支持其发展。

3.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缺乏刚性,企业拖欠和拒交问题严重,征收十分困难,存在社会保障费入不敷出的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实行“费”改税。一般说来,依法征收社会保障税比依靠行政手段统筹社保基金更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采取了以税收方式征收社会保障基金,效果不错,借此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地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确保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来源。

4.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是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社会保障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协调机制,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和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地建立起具有权威性的统一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社会保障重大事宜。具体的管理工作由劳动、民政、人事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主要是行政统一社会保障机构赋予的各项管理职能,并定期向社会保障机构报告工作。同时,还要成立社会保障监督机构,建立与健全监督机制,主要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经营管理实施有效监督,严禁社保资金挪作他用,甚至流失,确保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5.把社会保障的诸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其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内容丰富,它不仅包括社会保险,而且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互助、社会优抚、社会个人储蓄性保险等形式。在建立和健全保障事业过程中,我国对社会保险(尤其是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关注较多,投入较大,而对其它项目的社会保障却重视不够,有的甚至被完全忽视,这严重地制约了社会保障协调和持续地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在完善社会保险诸项目的同时,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社会互助、社会救助功能,保障社会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不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而且残有所助,贫有所扶,从而充分地发挥社会保障“安全网”的作用。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当前保障基金的管理现状的剖析,针对社会保障会问题,提出了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途径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今后我国社会保障会计问题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社会保障会计 内容 核算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社会保障会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加强对社会保障会计问题的研究已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真实、全面、系统、及时地进行社会保障会计核算,对加强社会保障财务管理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正确反映社会保障资金的运动情况,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会保障会计体系的内容

社会保障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社会保障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并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提供财务信息。其内容可以按照以下两种不同标准划分:

1.按资金来源不同分类。按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障会计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和社会保障福利会计。从会计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障会计的主体并非是一个有形的组织或机构,而是社会保障基金这样一个货币形态。形态的社会保障金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保险基金,一是用于社会福利、救济、优抚的资金。

2.按核算对象不同分类 按核算对象不同,社会保障会计可分为社会保险基金会计、社会救济会计、社会福利会计和社会优抚会计。从核算对象的角度看,社会保险基金会计是以社会保险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救济会计是以社会救济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福利会计是以社会福利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会计;社会优抚会计是以社会优抚安置资金为核算对象的会计,后三项会计业务可由民政部门负责。

二、我国社会保障会计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而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离不开会计的核算与监督,所以从社会保障制度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相应的社会保障会计活动,来反映和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情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加大了对社会保障基金会计研究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社会保障基金会计专门性法规制度, 1999年7月1日,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开始执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和会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2001年5月18日,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金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基金监管的原则,确定了监管机构的监督范围。2001年12月,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尽管各级部门加强了对基金的管理,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特别是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造成我们在对社会保障会计理论体系、会计模式、会计实务、基金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国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会计制度不统一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统一后,在过去管理体制下的社会保障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保障改革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会计报表不统一。现填报的会计报表品种繁多,既有劳动部门制定的企业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又有人事部的社会保险会计报表,还有民政部门的养老保险会计报表,年终还要填报财政部门的一套会计报表。这些会计报表是按照各部门管理的范围及其需要设置的,表中各项指标的口径与要求不统一,结果造成既不能掌握按企业、机关、事业分类的各项专项指标,又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险的综合指标。

2.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会计科目按基金分类设置,会计核算科目混乱,给会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到目前为止,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科目对其进行核算,其他科目设置也不完整,因而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业务、保值增值金分配业务进行核算,也不能对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其他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会计核算。难以满足社会保障会计核算的需要。

3.会计核算不完善。由于记账方法不统一,会计核算管理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拨付、存储核算中发挥作用不够,个人账户核算系统也未建立起来。

(二)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管理混乱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统一,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却相对滞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范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财务管理是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当务之急。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远没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全国几千万职工的活命钱被吞噬、被挪用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因而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会计制度是基金安全的迫切需要。

(三)社会保障基金纳人财政专户弊端多

社会保障基金纳人财政专户弊端多。社会保障基金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其安全性与完整性有了可靠保证。然而由于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经济机构和市场经济的作用,基金在收缴运营中又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会计核算体系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4

坚决守住社保基金安全“红线”

会议决定,在依法审慎合规、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是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二是将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的范围,从中央管理企业的改制或改革试点项目,扩大到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优质民营企业。三是将基金的信托贷款投资比例上限由5%提高到10%,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参与力度。四是允许基金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一级市场直接投资同业存单,并按照银行存款管理。会议要求,在把社保基金资产更多配置到收益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的领域时,要做好政策衔接,控制投资风险,坚决守住安全“红线”,在促发展中壮大保民生的实力。

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这一消息在市场看来。意味着社保投资即将步入更高层次的“有规可依”。事实上,早在2001年财政部和原劳动保障部就曾颁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此次《条例》的颁布意味着升级到了国务院条例级别。

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义和定位,《条例》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国家根据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定和调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在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投资上,《条例》表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

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和监管,《条例》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资产配置计划、确定重大投资项目,应当进行风险评估,并集体讨论决定;应当制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在管理运营的各个环节对风险进行识别。衡量、评估、监测和应对,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办法应当报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委托投资的,应当选择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专业托管机构分别担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一托管人;国家建立健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等。

因此,笔者认为,此次《条例》的意味着社保基金投资相关条例的立法层次和权威性得到提高,社会各界关注的社保基金资金来源、投资范围、监督管理等问题将得到进一步落实,执行《条例》将真正实现“有规可依”。

投资股市基石作用会日益显现

从《条例》的内容来看,并没有特别超出此前暂行办法的内容,只是进一步明确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应当坚持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资产。这表明虽然升级为国务院条例级别,但社保基金在固定收益类、股票类和未上市股权类等各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上并没有进一步放宽。

从定位来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这一定位表明不论此前、当前还是未来,社保基金不仅在资金来源上是明晰的,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性原则也是不变的。比如对股市的投资。社保基金对股市的长期投资是有利于股市长远健康发展的,绝不是快进快出的炒作资金,随着社保基金规模的日益增大。其对股市的基石投资作用也会日益显现。

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保障基金运行至今,在保值增值等方面还是显而易见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已由设立时的200亿元发展到15085.92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为7133.34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82%。其中,2015年,社保基金投资收益总额2287.04亿元,收益率达到15.14%。

与此同时,《条例》明确,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可以接受省级人民政府的委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受托管理运营社会保险基金,按照国务院有关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规定执行。这意味着只要省级人民政府愿意,都可以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来委托管理运营该省的社会保险基金。在此之前,只有少数省市在这样做,比如广东省和山东省委托资金1732.88亿元。此外,无论从《条例》内容本身还是现实情况来看,国有资本划转仍然会是未来社保基金资金来源的重要方面,这也意味着,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资金来源也是可持续的。

可以预见,随着《条例》的实施与不断完善,随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作用也会不断增强,对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也会产生良好的支撑作用。

《条例》落地需加快配套制度设计

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前副理事长孙小系介绍,社会保障基金运行至今,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实现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适合养老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的制度,培养了一支队伍。“未来把基本养老保险金结余部分交给我们运营,有一定的必然性。但这部分资金跟目前我们管理的基金是有很多不同的。”孙小系表示,社会保障基金是储备性基金,没有支付要求,也没有负债管理问题,但社会保险基金的结余是现收现付的,期限短,关注度高,需要相应的负债管理。为此,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从风险的角度来说,要求会更加严格。

这次《条例》明确提出国资将划转社保基金,为进一步降低费率提供了法律依据,换句话说,有利于加快社保降费的效率。国资划转无疑能为社保基金提供充足“弹药”,社保降费就能迈出更大的脚步,企业和个人负费就有望真正减轻,也能为中国经济注入更大活力。另外,《条例》还将对社保基金投资运营起到规范作用,同时还能为养老金投资探路。虽然社保基金蛋糕越来越大,2015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达15.14%,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公告显示社保基金自营指数化投资的标的范围较窄,2010年到2013年相关投资组合亏损近70亿元;再如社保资金曾被挪用等。

《条例》对于社保基金投资如何防范风险作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有利于规避投资风险和监管风险。而且,由于社保基金投资范围相对较大,如果安全有保障,收益情况好,也榻窈笱老金扩大投资积累了经验。总之,《条例》的价值不仅在于规范社保基金投资与管理,而且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公众等也有多重意义。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5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联合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规定股权分置改革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国务院另有规定的,均需按IPO时市场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有。涉及国有股东826家,应转持股份83.94亿股,发行市值约639.33亿元。

区区600亿元,显然不足以填补社会保障基金数万亿元的资金缺口,但贵在为破解社保基金困局开辟一条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发出了一个积极信号。

但是,相对于社保基金庞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国有股转持仍然只是杯水车薪,社会保障基金的困局何在?

相关资料显示, 2008年12月31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总额5623.69亿元,负债总额492.81亿元,基金权益总额也就是可运用资金额为5130.89亿元。

5000多亿元乍听起来不算少,但相比社会保障基金需求则捉襟见肘。据世界银行估算,单就社会保障基金中主要项目基本养老金一项,我国未来30―40年资金缺口9万亿元。

社保基金的窟窿在哪里?

其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龄人数“无与伦比”。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于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人口研究中心预测,203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4亿;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将分别达4.5亿和3.36亿。到那时候,3个中国人中1人60岁以上,4个人中1人65岁以上!

其二,现有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窄。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了保障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强制实施的一种养老制度。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基本养老金,迄今主要覆盖城镇职工,城镇职工中又主要覆盖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其他经济成分职工尚处于逐步加入过程中,但最大漏项是占全国总人口60%的农村人口没有养老保障。比较而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到劳动力适龄人口的15%,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

其三,历史包袱重。我国基本养老金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源于企业缴费形成的社会统筹基金,实行现收现付制;另一部分源于职工个人缴费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实行积累制。国家实行基本养老金制度改革后,由于社会统筹基金收不抵支,形成巨额欠账。保守估计,1995―2000年间形成欠账2万亿元,至今未补足。同时为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又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基金用于当前的养老金支出,形成约8000亿元的个人账户“空账”。

为解决养老基金越来越大的缺口,2000年,我国引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制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明确了四项资金来源,即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收入、公益金收入和投资收益,而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分别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形成;资金运用方面,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用于长远需要,而社会统筹基金主要满足当期支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历经三任理事长,均提出早日做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目标,如前任理事长项怀诚(任期2003―2008年)希望任内扩充社会保障基金到1万亿元以上,但结果令人遗憾!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不仅差钱,而且差得很多!该如何解决?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内需为主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

破解社保基金困局必须多方着手,早做准备

简要地说,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设立9年,至今没有明确其功能定位和资金用途。前任理事长项怀诚称其为“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现任理事长戴相龙则称其为“国家养老储备基金”,这可能正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尴尬之处。一般意义上讲,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和生育保险组成,养老保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目前情况下,戴理事长的提法似乎更符合实际。

逐年增加中央预算拨款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拨款作为社会保障基金最大的收入来源,历年累计达2976亿元,但冷热不均,最高年度接近600亿元,最低年度不足50亿元。预算拨款不稳定,主要是财政部目前还没有一个补充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规划。国家应制定一个中长期财政计划,在若干年内逐步消化和吸收养老保险改革的转制成本,否则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赡养率的提高,财政隐性负债将急剧增加,威胁未来的财政稳固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将社会保险基金征收方式由“费”改“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资金筹集实行收“费”的方式,但用人单位和个人不缴、欠缴和中断缴纳保险费的现象十分严重。借鉴多数国家的经验,我国社会保险筹资模式可从社会保障缴费改为开征统一的社会保险税,由税务机关征收。开征社会保险税可以增强社会保险资金筹集过程中的约束力,确保如期足额征纳,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缴率;同时,用税收形式筹集资金,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财政统一管理,银行或邮局统一发放,并将社会保障预算与其他预算分开,加强资金运用中的管理,减少滥用和挪用现象,有效避免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发放中的不规范行为。

社会保障基金运用要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保值增值。尽管社保基金历年累计收益达1598亿元,但主要集中于2006和2007年的顺周期环境中,2008年浮亏达393亿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要坚持审慎原则,安全至上,注重效益。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通过“规范、稳健、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有效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参与高杠杆率的金融衍生产品,实现收益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基金应兼顾资本市场的反应。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之初,“国有股减持”曾是重要的资金归集渠道。2001年6月,国务院印发《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当时规定国有上市公司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所得资金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办法出台后,国内A股市场应声大跌,4个月后减持办法即被紧急叫停。此次由“减持”变“转持”,且明确划转社会保障基金的国有股禁售期延长3年,该政策被资本市场解读为有关部门的托市之举,为IPO重启和国有大盘股上市创造条件,是社会保障基金和资本市场的双赢。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变革一直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有三项:社会保障要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社会保险要保持在收入再分配的合理范围内,以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二者的内在统一;社会保障应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合理分担,互为补充。在建立和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过程中,须科学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社会保障实践,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6

一、社会保障基金基础理论分析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内涵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根据国家立法、通过各种特定渠道建立的用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专项资金,是用于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以及失业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生活来源等特殊情况下,分配消费基金的一种形式。它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建立,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或物质,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生存、发展、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如果不能依法及时、足额地筹集并合理、有效地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投资使用,社会保障作用就难以落实,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功能就有可能落空。

(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原则和管理模式任何形式的投资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社会保障基金也不例外。作为部分积累制产生的储备基金形式的社会保障基金要想产生积极的投资效益,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安全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是支付老百姓基本生活费用的“保命钱”,其投资不能承担过高风险,必须保证投资的本金在能按期收回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收益。二是盈利性原则,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取得比较高的基金投资收益率,实现资本投资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流动性原则,社会保障投资所形成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应保持足够的变现能力以便随时满足支付的需要,及时应对某些突发性的危机。四是公益性原则,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必须与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相一致,根据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来确定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项目,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并且以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为目标。社会保障资金投资运营的核心以及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关键是资金管理,通常管理模式可包括:一是社会保险信托基金管理模式,在严格的法律和规则基础之上,将基金委托给某一专门机构管理,并负责基金的投资运营,形成系统的管理程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国家财政密切相连,信托基金主要用于购买国债,大部分基金作为政府预算计划的一个重要支柱而投向公共部门。二是基金会管理模式,基金会组织既负责社会保障基金的日常支付,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基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公债,旨在保证投资的安全和有效,同时使国家获得大笔资金投放于社会公益部门。三是商业经营性基金管理模式,由政府规划并授权的基金公司按照商业竞争性原则组织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有效改变原有体制资金运营效益差、资金严重流失的弊端。

二、国内外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养老保险基金提出投资策略和产品创新。此外,投资基金对养老金特殊风险收益偏好的研究,导致不附息债券、附属抵押债券、担保投资契约等创新产品的推出,强化了投资基金与养老基金的关系。一些学者针对传统投资理论分析养老金计划的局限性,从养老金计划的资产-负债分析入手,以此确定养老金计划的投资管理目标并探索养老金计划投资管理目标变化影响其资产配置的机制。例如戴维斯就总结了DB(定额收益式养老金)计划和DC(定额缴费养老金)计划的不同风险分布和投资行为的差别。

(二)我国的研究现状由于受到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投资基金发展现状的限制,我国研究投资基金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一是资金筹集方面,开征社会保障税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需要,也是建立真正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赵福昌,牛家启,2001)。另外,减持国有股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再重新投资证券市场可以缓解国有股减持带来的资金收损问题,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曾之明,2001)。二是资金投资组合模式的设计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和部分实力强、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信托公司进行联系,鼓励其结合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需要设计相应的信托产品以满足投资需要(何巧白,2002)。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运营,将资金投入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中,使其进入社会再生产领域,采用多种投资方式相结合,分散投资风险。三是资金运营监管、风险控制体系设计方面,对我国社会保障实行严格的进入市场的限量监管,通过招标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委托给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及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运营管理(史潮,宇文扬,2004)。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应严格实行组合投资与投资比例控制,加强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的风险控制(肖倩,2003)。此外,加强基金管理公司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第三方的基金运营监督机制(冯建军,2004)。

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消费基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用于个人消费的一部分。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且建立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

1、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和收支状况目前我国社保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预算拨款、中央财政拨入公益金、国有股减持或转持划入资金或股权资产、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和投资收益等。2001年6月,国家制定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暂行办法》,明确将部分国有产的变现收入作为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基本来源200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完善关于企业职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职工按工资8%费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雇主)按工资20%费建立社会统筹账户。200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联合会《境内证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法》,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开辟了稳定的资金筹集道。截至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资产规模已发展到7,766亿元。此外,还受托管理天津等九个点省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439.亿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多年来社会保障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历年滚存结余的社会保基金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保障基金的收支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为我国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无论从金的收入、支出、结余等多方面来看,基本养老保险金已经成为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范围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基金积极拓宽投资范围,增加投资品种,从原来主要投资银行存款和国债,逐步扩展到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3大类、19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养老金通常可投产品。投资领域从单纯的境内投资发展到境内、境外两个领域的投资。到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总资产中,固定收益占40.67%,境内外股票占32.45%,实业股权投资占20.45%,现金及其他占6.34%。社会保障基金会和其他委托投资管理人共同对社保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

3、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收益状况社会保障基金根据自身控制风险的能力,贴近市场,精心运作,较好地完成了基金保值增值的任务。到2009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成立以来的权益累计投资收益2,448亿元,年均投资收益9.8%,比同期年均通货膨胀率高出7.7个百分点。

(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问题

1、社会保障基金覆盖面窄我国社会保障也实行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我国的社会保障仅覆盖到30%的城镇人口,多数农村人口仍游离在社保范围之外,这不仅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来源,也无法促进劳动力的流动与合理配置,限制国有企业改革和就业水平的提高。城乡二元化格局的进一步加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统一市场的建立,以及社会的共同发展是不利的。

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基金预期收支不乐观我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出生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均寿命的迅速上升,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2009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67亿,占全部人口的12.5%,到2050年,这个比例将达到15%,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直接地表现为养老保险金的给付需求不断增加。同时,我国还进入了劳动年龄人口高峰期,国有企业改革退休,下岗职工的增多,用于养老、医疗保障的费用以及下岗职工的失业保障基金大大增多,使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急剧大副增长,社保基金收支缺口正不断扩大。

3、统筹层次过低不利于基金规模效益的实现和管理费用的节约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现收现付的统筹账户实行地域性分级管理,主要由各级地方社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分级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了省级统筹其他险种实行地市级统筹或县级统筹。各类保险的统筹层次相对偏低,基金主体分散,影响了基金的规模存量,扩大了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风险,削弱了基金运营管理的规模效益。此外,各地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造成机构重叠,人员臃肿,各管理部门职能交错。多元化的管理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地区分割、城乡分割、不同所有制分割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基金的筹集能力,极大地增加了管理成本,影响社会保险各种日常工作的展开。

4、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主体的泛行政化导致监管的失效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模式中,政府部门权利过大,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体系导致了制衡的失效和监督机制的失效。社会保障基金的事务管理和投资运营的主体是各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各级管理中心本身又是隶属于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行政事业单位,分管部门按险种实行管理,“权”和“利”融为一体,使得政府社保部门对基金资产拥有绝对的支配权。此外,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已经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是社保收支尚未能纳入财政统一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处于分散的状态,庞大的社会保险资金规模无法接受立法机构的监督,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金管理的混乱。再有,作为社会保险基金实际拥有者的每一个社保基金的缴纳者,始终无法得知社会保险基金的真实运营情况,更无法拥有对社保基金真正的管理了监督了。在这种内部监督不到位和外部监督欠缺的情况下,受地方或部门利益的驱使,社会保险基金作为“准政府”资金被挪用、盗用的现象也就更常见了,严重威胁着社保基金作为专项使用资金的运营安全。

四、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现有对策为降低投资风险,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政策,使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从公有经济扩大到非公有经济,实行城乡合一的保障模式,确保社保资金来源的充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利益。另外,建立分离制衡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精简现有的地市级以下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将社会保险基金集中到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进行管理。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按“分账”原则依法定比例分别存入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由省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进行投资运营。个人账户则引入资产托管制,由管理中心在制定一系列严格指标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有雄厚基金管理能力的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形成委托关系,实现市场化经营管理。政府在此过程中发行面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特种国债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开发的项目,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实现社保基金在安全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但国外经验表明,股票资产投资收益是养老金账户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但鉴于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社会保险基金直接入市存在较大风险,可以通过购买投资基金的“间接入市”的形式将社会保险基金交给专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投资理财,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目前,我们所广泛采用的方法是由国务院直属的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包括中央财政拨入的资金、减持国有股所获资金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制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营策略并组织实施。选择并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人、委托人,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投资运作和托管,对投资运作和托管情况进行检查,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产进行直接投资运作。同时,根据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下达的指令和确定的方式拨出资金。

(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具体创新思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和运营除在总体上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直接投资或委托给各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管理,将资金投入到国内甚至国外资本市场,特别是基金和股票市场以外,还可以发展另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即建立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和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由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将每年的社会保障基金按比例分配投入到不同的地方,一部分资金委托民营化的专门的投资公司进行运营管理,一部分存入专门的社保银行进行储备,另一部分拨入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进行实业或公共事业的投资,分流资金的投资范围,减小投资风险的程度,扩大收益范围。

1、建立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一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性质。社保银行是隶属于国家,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人民银行三者合作管理,以非营利性为目的,对社保基金具有独立的储蓄、运营权的新型银行。社保银行既是上市国有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又是上市国有公司的参股银行,其收益水平取决于其控股、参股的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二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优势。社保银行在业务创新上有更强的适应性,可以吸取现行商业银行的经验,开发自己的新业务,如成立功能更完善的网络银行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社保银行将所有的社会保障基金都吸收存入这个专项银行,广大的社会保障参与者自然也就成为了该银行的储户,使得银行的储蓄对象来源有了充分的保障。社保银行除接受一部分财政预算资金外,可以利用金融手段筹集部分资金,环节财政压力和社保基金缺口的矛盾,加速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强化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三是国有股份制社会保障专业银行的风险评价。资产方面,社保银行是新成立的银行,它对信贷业务的设计和管理会更加完善,加之政府对其开展业务等方面的扶持,不良贷款产生的可能性较小,不会给银行造成很大的资金流动性困难。负债方面,普通商业银行为扩大资金来源,常通过借入资金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满足银行流动性需要,但社保银行作为专项银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基金,因而产生负债的可能内性也较小。

2、建立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一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性质。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隶属于国家,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三者合作管理,以非营利性为目的,对社保基金进行独立的投资运营,类似于负责外汇投资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宗旨是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多元化投资,不开展任何商业活动,也不干预其控股、参股企业的日常经营,通过行使出资人权利和履行出资人义务,改善控股、参股企业的公司治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优势。基金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拨入的每年收缴的社会保障金以及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募集的资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投资公司以发改委制定或批准的经济发展项目为依托,作为投资人之一参与到发改委制定的经济发展计划中,参与投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地区经济发展项目等具体投资项目中。如发改委批准在某省投资一个新的工业发展项目,则允许社保基金投资公司以一定的资金比例参与到投资项目中,将社保基金真正实现在投资运作中流通,同时还可以获得项目投资的收益。此外,该基金投资公司在发改委的指导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竞标不到合适投资项目的局面。与此同时,投资公司可借鉴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的经验,吸纳全球专业投资人士的有益建议,结合自身特点、股东容忍度、市场状况制定自己的投资方式和基准投资组合结构,如现金和现金产品、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和其他另类投资,有效避免公司运营过程中的泛行政化现象。三是国有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公司的风险评价。资金来源方面,投资公司以充足的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来源,很少会出现资金不足或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投资运作方面,投资公司以发改委的项目计划为依托,在投资项目的选择上有了保障,不至于缺少投资项目,而且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收益具有稳定性。监管方面,投资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并且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进行监管,与私营的投资公司更具可靠性。

五、结束语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7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制度;财务可持续

1、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概述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主要是指社保资金的供给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能够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动态平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主要包括了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支出的可持续、社会保障基金财务运行监督管理的可持续以及社会保障效用的可持续。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能够协调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劳动者这三方面的承受能力,能够为多方面所接受;第二,必须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动态平衡,能够有充足的资金开展社会保障服务;第三,能够在确保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保持稳定或者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第四,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与支出必须协调,结余使用符合国家法律政策以及科学管理的要求。

2、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意义研究

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水平。社会保障制度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社会保障资金的支持。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直接关系着参加社保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而且社会保障基金也没有营利性质,因此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继续发展与完善,必须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充足与可持续性,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3、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

(1)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国家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比例结构已经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根据相关的统计研究资料表明,当前我国的老龄化人口已经占到国家人口比重的10%左右,而且不断增长的老龄化人口导致我国的赡养比率也相对较高,退休金以及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数额将不断增长,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影响较大,处理不好会严重增加国家的经济负担。

(2)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体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工作,基本上是由国家税务部门或者是国家社保部门征收管理,但是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管理过程中,由于《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律中明确规定,社保管理的登记、申报、审核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执行,这就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工作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下,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任务无端加重,对于参保单位以及个人也十分不便。此外,由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工作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导致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困难,更造成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失衡问题的扩大。

(3)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仍然不健全,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医疗、养老保险等系统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地方性的法律法规层次偏低而且不系统。这些均造成了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的法制化程度仍然较低,致使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没有全面完善的法律依据,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

(4)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力度不足,难以充分实现社会保障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也是确保劳动者基本生活保障的关键。由于社会保障基金数额较大,征缴后如果不采取科学管理,就会造成社会保障基金严重贬值,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家规定,社会保障基金除了满足正常的收支管理以及资金周转外,可以利用部分结余进行投资管理。但是现阶段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利用渠道较少,部分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利用的政策规定以及准入条件尚未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投资利用收益较低,非常不利于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

4、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4.1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管体系

为了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应该由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负责建立以基金管理部门内部审计为基础、以国家审计机构为主导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体制,通过这两方面的内部审计管理,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监管力度。同时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效果,应该协调与社保工作相关的税务部门、财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共同协作,完成社会保障基金的监察与审计工作,确保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管理的安全可靠。此外,还应该重视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管理,借助于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审计,并将其作为社会保障基金审计工作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监督的完善合理,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4.2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

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管理,必须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利用效率,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首先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应该在国家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成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方案决策管理机构,进而制定出安全系数与资金收益较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方案。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特点以及当前国家的经济形式综合分析,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管理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收益相对安全与稳定的渠道,这种投资方向主要是指国家的债券基金、金融债务、货币工具以及央行发行的各种票据,这种投资方式能够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可靠,但是投资的收益率相对较低。

(2)投资于国家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正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的阶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相对短缺。可以利用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这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例如国家保障住房建设、高铁建设或者是国家大型水利水电项目建设等,这些投资项目的特点在于项目投资的财务风险较小,投资的利润收益相对稳定,而且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

(3)根据国家相应的管理政策,在适当的时期可以按照相应的投资额度,开展股权投资、信托贷款、期货产品等权益类产品的投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妥善的进行权益类产品的投资管理,避免由于金融风险导致社会保障基金的损失。

4.3实现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必须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开源节流工作,在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渠道上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资金筹措机制,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资金规模。首先,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应该联合税务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管理。当前社保资金主要筹集是靠征缴收入,其他是运营增值、利息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等方式,目前企业的缴费负担已经比较重,因此下一步社会保障基金的开源措施可以在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方面加大力度,以此来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收入。也可以借助于资本市场或者是国家开征新税种等几种方式,进一步的拓展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征缴来源渠道,以实现社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法制化以及规范化,在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4.4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特点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保障的关键,也是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体系的法律框架,实行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管理。并以法律作为执行基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原则,进一步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职责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管理模式,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执行力度。完善社保方面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保险的热情,进而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科持续管理。

4.5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管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发放水平

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国家已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纳入“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作为政府预算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基金预算于2010年开始启动试编,并在2013年两会上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可以让社会更清楚地了解社会保障基金的整体状况,也是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表现。社会保障基金纳入预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保制度本身,为其发现问题并推动社保制度的改革起到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化发放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冒领的行为,严格控制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成本支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管理安全,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

结语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只有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才能够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金,并确保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功能的发挥。因此,社保管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范文

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篇1“社会保险基金与社会保障基金,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两者的功能和作用有明显不同,运作方式和资金来源也不相同。”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白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