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范文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
: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着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 2002年9月
6.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l期
7.张晶,《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之我见》,《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10月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 2002年9月
6.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l期
7.张晶,《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之我见》,《中国工会财会》,2002年10月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ASP;记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及现状
(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会计电算化包括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开发、使用、培训、服务、制定和执行法规与制度,以及实施微观与宏观管理等会计业务和会计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
1、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会计业务处理阶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开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之后,此阶段的财务软件的目标仅在于帮助会计人员部分地从繁重的财务处理中解放出来,一般只提供科目管理、凭证录入、科目汇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和总分类核算等基本的会计业务功能。
2、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核算阶段。1989年财政部开始组织进行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这标志着会计电算化进入全面核算阶段。这一阶段的会计电算化的核算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会计业务处理,其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会计核算业务,例如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等功能。这些专门核算均建立在账务处理之上,用户需要逐个说明每笔业务参与哪一类核算。
3、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发展阶段。1992年底,财务会计制度开始了转换模式的一揽改革。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公布、新会计制度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称之为财务信息系统阶段,即会计电算化的完善发展阶段,这是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阶段。
4、以财务应用为突破点的系统集成阶段。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深入,尤其是用户需求的增长,我们开始从企业管理的高度来重新考察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困难,总结系统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企事业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以财务应用为突破点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实践证明,这是我国计算机应用相对落后的企业实现信息化的一个可行方案,这也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阶段。1996年6月10日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第一章中指出“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级领导都应当重视这一工作。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都应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也应当逐步创造条件,适时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至2003年,在我国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大约为30%。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占绝大部分,企业次之。而2004年调查结果显示,有69.5%的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中开展会计电算化不足3年的单位,占47.6%,占据了会计电算化使用率的半壁江山,说明近三年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异常活跃。另外,开展电算化3~6年的企业占20%,10年以上的企业占5.7%。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在中小型企业和乡镇间也呈现了持续增长的势头。
二、我国在普及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自身设计缺陷。我国会计软件本身的设计存在缺陷,同美国相比,我国缺乏对会计软件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约束法律。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76年便了管理咨询服务公布第4号《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在《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和实施指南》中使对会计软件的开发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在我国,直到1994年重新修订的《会计法》中,才第一次把会计电算化问题从法律上加以规范。与此同时,财政部下发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虽然也为我国对会计核算软件的管理等方面做了规范,但是并没有对我国财会软件的开发做出统一的标准与要求。而由于软件开发商在开发上都有各自的模式和特点,并且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其开发适合客户本身的财务软件,这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不能相互兼容,进而导致各公司间的软件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控制管理,也为企业的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提供了便利。
(二)对中小企业适用性差。我国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加值的74.7%,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由此看来,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的普及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我国整体的普及程度。然而,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几乎涉及了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如人员配置、资金投入和部门间的合作与协调等,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相当的显性与隐性成本,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在短期内并不突出,因此在成本与效益的原则之下,中小企业基本不选择采用会计软件而继续保留传统的手工记账。
另外,有很多会计人员因担心难以胜任新的工作或者害怕自己的权威被取代而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普及。
(三)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限制。我国现有会计人员1,300万人,在对占我国企业数量99.3%的中小企业的调查中,本科及以上人员仅占16%,专科学历约占56.5%,中专及以下约占27.5%,财政部2009年11月21日公布数字显示,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人员仅有约8.3万人,非执业会员约7万余人。(表1)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调查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仅占27.5%,能够独立使用财务软件的仅占6%,一半多(55%)的会计人员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较弱,39%的会计人员根本不会使用财务软件。(表2)
虽然中小企业有许多会计人员在多年的时间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的现象,尤其是2006年新会计制度的出台,更是对他们的极大挑战,而且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多,财务软件适用势在必行。但就目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来看,他们很难满足时展的需求。
三、对我国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建议
(一)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无法取代财会人员非程序化的分析、预测和控制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会计、财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企业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更加要注重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及加强技术培训。首先,高校中应设置大量的有关会计电算化实用课程,相应地减少纯理论学习。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其次,企业应选派其业务主干选修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加强他们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能力,并且与计算机硬件,财务软件供应商保持良好关系,寻求系统维护及软件升级等方面的技术支持;第三,将会计电算化考试引入会计初级职称考试,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考试。我国现阶段除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以外,其他有关会计的考试均未涉及会计电算化的测试,因此,在国内各项考试中引入会计电算化的测试会提高他们电算化知识储备与应用的能力。
(二)提高软件质量,实现数据共享。可比性是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之一,它不仅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信息可比,还要求不同企业同一时期的信息可比,但不同企业应用的不同的财务软件格式给不同公司财务信息之间的转换带来了困难,所以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此协议可以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使数据可以在不同的财务软件中进行传递,从而无需进行转换。另外,在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建立数据的共享模式,此模式可以实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使各部门对于不同的信息有着完全的掌握,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对中小企业推广在线租用ASP的方式以及记账方式。所谓ASP是指应用服务提供商。通俗地说,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中小企业用户可以租用ASP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进行自己的业务管理,用户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向ASP租用所需要的软件,而不必在本地的机器上安装该软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来使用财务软件,大量减少购买、维护财务软件的费用支出并降低中小企业的风险。ASP模式在国外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美国目前有60%的中小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有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ASP模式将保持22%的年增长率。
所谓记账,是指中小企业自己不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而将相关工作交给有记账权限的技工完成。由于以中小型商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中小型企业,业务比较简单,人力、财力、技术实力比较薄弱,这些企业可以请经过批准、有能力开展记账业务的企业代为处理会计业务。这样,不仅可以节约人力、财力、物力,还可以利用记账业务企业的技术进行财务分析,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四、会计电算化普及带来的会计发展
(一)账务处理的自动化。传统会计处理程序中很多环节具有手工记账的特点,这些环节的设置目的或者与纸质存储介质有关,或者与减少会计人员操作计算失误有关。而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以数字化处理,信息的记录、计算、转移、修改等趋于虚拟化,不同于在传统的在纸质实物上的处理;同时,计算机处理信息时在公式正确的情况下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手工会计核算下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已经没有必要。
手工作业下业务发生后需要先填制记账凭证,然后再将其登记到账簿,这时需要采用平行登记的原则将记账凭证的信息分别登记到总账和明细账,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期末还需要进行对各账户进行汇总,然后结账,并试算平衡,最终编制报表。如此繁琐的过程实际是由信息转移所带来的,因为每使用一个账簿就伴随着一次会计信息的重新录入,为了确保无差错而进行反复的核对。但电算化系统中,并没有实际的账簿,会计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各账户使用时直接指向第一次录入的凭证信息,不存在数据转移,因此平行登记、对账、过账、结账等没有实际意义。并且在填制凭证的过程中,借贷如果不平,系统不允许记账,因此除了期初余额的录入外,试算平衡也没有实际作用。
(二)账务处理网络化。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的凭证――账簿――报表模式,信息化下的会计流程可以用输入――处理――输出来概括,信息则由分散收集经集中处理再分类报告,整个过程自动化、规范化程度高,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的特点。例如,分散在销售部的系统终端将一张确认的定货单接收后可以自动产生提货单、发票等单据,然后通过通信线路将单据传送到会计中心,集中对这些原始凭证进行统一的会计处理,然后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将信息分类加工并即时报送到总经理办公室、销售部、市场部及人力资源部等管理部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呈现一体化趋势。
(三)对商业结构的影响。会计的电算化不仅对会计的原则和制度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会计的组织形式,进而影响到商业组织形式,商业系统向着网络化发展。而商业系统的网络可以分为内部局域网和外部广域网,内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模式,它趋向于内部一体化、综合化和智能化;外部网络影响到企业的监管,即企业间、企业和政府监管机构间的沟通将趋向于标准化和简单化。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新刚.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应用及未来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信息,2009.25.
[2]王秀荣,袁晓杰.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5.6.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企业财务核算 应用 研究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会计行业也在信息技术的促进下,出现了较大的进步。现代企业财务工作复杂,如何提升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应用效果,成为了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各个企业都应该利用好有利的发展条件,增加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投入更大的精力,提高其工作效率。
一、会计电算化的实质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将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的速度和准确度。会计电算化技术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代替原有的人工工作,实现了记账、算账、报账等各个环节的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程序替换传统的人脑计算,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记账工作,会计人员只需要输入简单的数字,并选择相应的功能,计算机就会自行准确的完成记账工作,生成一分电子账簿,速度快,准确率高。软件会根据会计人员选择的功能,自动的完成电子账簿的传递、排序、计算、更新等任务,严格保证账证、账表相吻合。电算化会计技术的应用,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解脱出来,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准确程度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升财务工作效率,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进行及时的解决。
二、会计电算化在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业财务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大幅度缩短工作时间,还可以提高工作的准确程度。分析会计电算化在财务核算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向:
1.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方式下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在原有的传统会计方式下,财务管理的相关事务基本上都是有会计手工完成,会计疲于应对记账、算账以及报表编制等众多工作,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且工作强度较大,给财务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一个简单的核算工作,往往需要耗费掉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人工核算的效率较低,工作中难免出现错误。通过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以前繁杂的工作都交由计算机执行,财务人员只需要将一些数据准确的输入计算机,再进行简单的功能选择即可,计算机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自动的完成后续工作,供相关人员查阅、调用,一些报表也可以及时在企业内部传递,降低了企业的人员成本,大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运行效率。
2.会计电算化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传统会计方式下,财务工作都是有人员自己动手完成,致使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单一,只能由专人负责控制、传达工作。通过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可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进行控制,丰富了控制的形式,强化了控制制度的程序化额制度化建设。采用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各个环节都是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控制,这就难免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诸多影响和限制,影响核算工作的质量。使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之后,原来的很多难题都可以采取预防手段,比如设置专门的操作人员密码、对数据进行分类、或是对数据的精确程度进行设定等。一般情况下,会计将账目明细设置三个级别的账户已经非常复杂,但是在会计电算化技术中,可以轻松的实现五级账户,并且可以为每个明细设置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代码,录入过程中只需要了解这一代码,就可以办证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如此,会计电算化将每个人员的权力与责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化,当出现紧急情况时,不同权限的人员所对应的工作也不相同,进而加强了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保障了财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通过报表软件,提高对数据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原有的传统会计方式下,编制报表是财务工作人员最头疼的一件事,其过程非常复杂:财务人员首先要对数目众多的报表和报表中的数据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把握其中的运算关系,并对各个报表间的关系进行充分的分析。在做好这些繁琐的准备工作之后,才可以进行报表的编写工作。由于企业每年的报表都会产生一定得变化,财务人员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编制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使用了会计电算化技术之后,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代劳,复杂的程序都由相应的软件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财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通过对软件的学习和灵活掌握,财务人员不但能够完成基本的制表工作,还能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进行自定义管理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了财务工作的灵活性。
4.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可以促使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作用。在原有的传统会计方式下,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繁重,不仅需要在工作时间内紧张工作,还常常进行加班,并且其工作效果收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仅仅停留在报账、算账、记账这一技术层面上,完成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通过使用会计电算化技术,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减轻了,就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工作中来。所有的财务信息都储存在计算机内,使用十分方便。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一些软件,完成制图和制表的工作,使相关人员更为清洗和直观的进行财务分析,与此同时,管理会计的作用也有了发挥的空间。
三、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核算中应用中的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中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程度不够。企业中的一些财务人员,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技术的重要性,没有认清财务核算工作的发展趋势。财务人员受传统的记账方式影响较大,其接受的教育也都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方法之上的,一时之间难以改变,对会计电算化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2.相关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对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较浅。由于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些财务人员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来的纸张,只需要一次性的投入即可,不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及时的更新;财务人员受传统方式影响大,对会计电算化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对其保密性和安全性存在质疑,出现了不会管、不敢管的局面,进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进程。
3.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十分薄弱。想要做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就需要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规程,这是因为在使用电算化技术时,必须事先设置好流程和方法,计算机才能自动的进行计算和分析工作。一些企业管理制度混乱,计算机防御能力差,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入侵,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使企业遭受重大损失。数据的集中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一大优点,也是其主要弊端之一,这就对网络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四、解决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1.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的环境管理以保证软件的安全可靠运行。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是会计电算化的技术依托基础,要使计电算化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对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更新,紧跟市场发展的脉搏。
2.合理划分操作权限,加强企业内部监督。会计电算化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建立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强化网络管理监督,防止外来人员的网络入侵,盗窃企业机密或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破坏。
3.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制度。应该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把财务人员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系统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并加强财务人员的管理工作。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作业;现状;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概述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传统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主要体现在对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上。发展至今,会计电算化已是一门融合了现代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与国外情况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从70年代末至今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分为起步、推广应用、普及与提高三个发展阶段。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等各方面,既替代了原来的手工操作,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实现了对信息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和科学化,使得会计工作的现代化程度日益提升,既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又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传统的会计到会计电算化的转变过程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人员能将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资金数据的分析和综合上,提高整个会计工作水平、高度及深度,为企业提供及时、精确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完整的财务分析数据的支撑,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应当看到,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殊性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市场对会计电算化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其次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正处于不断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必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或缺陷。作为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将是不可避免的。对于目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严肃对待,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从近几年我国和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有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会计电算化普及程度将有很大提高,会计软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二是会计电算化管理将更加规范。会计软件的功能体系向管理型发展。会计软件的标准更加成熟;三是为了适应不同规模用户、不同行业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需要,我国会计软件更加实用,向多元化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首先,软件易学易用,实施期短;其次,软件品种单一;再次,功能不够完善,较少考虑会计的管理功能。在今后几年中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或提高,商品化会计软件也会更加实用。
二、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一)高素质核算人员缺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使会计核算作业集中到后台的核算中心统一处理,核算业务范围变大,达到专业核算水平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另一方面,部分由会计人员转变的核算人员,由于其在业务处理层面或工作范围的限制,较多的核算人员往往只偏重一方面的业务(如,对公、对私),综合素质不高,在后台大核算的模式下,对各类综合性业务的核算作业容易形成核算空白点。
(二)会计核算作业方式落后
计算机会计核算降低了人工核算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整体的核算效率,但由于集中核算,部分系统无法自动处理,需人工核算的工作量还是较大。而传统的核算作业采取交易机构或核算机构为单位的平面核算方式,尚不能依据核算事项风险程度或业务条线进行分类的纵向专业核算,不同业务能力的核算人员核算相同的业务,缺乏专业化分工。在这种核算业务综合性、复杂性很强的集中作业模式下,原有的平面核算方式对会计核算、核算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很高,每个核算员需要掌握和熟悉信用卡、储蓄到信贷业务各经营政策制度,工作难度很大。所以,这种基于分散机构的平面核算方式的核算作业效率非常低下,核算员只忙于完成每天核算作业量指标,容易忽视对核算事项的深度、细致分析,更多地停留在纠错层面。
(三)核算作业不够精细化
尽管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已经统一,但核算作业的核算步骤、审核要点、判断尺度、整改要求等仍需要进一步明确与统一。核算人员大多凭借经验和能力,识别和判断核算事项,操作判断尺度不一,且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出现遗漏、疏忽,影响了核算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也造成对核算人员的作业质量无法进行合理评价监督,不利于核算责任的认定;再一方面,标准缺乏精细化增加了核算人员岗位轮换的适应时间和工作难度,增加了核算中心支付培训的成本。
(四)核算风险预警机制缺乏
首先,我国企业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会计核算系统风险预警方面仍处于原始的数据处理阶段,部分预警模型设置条件单一,易产生海量信息,并不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或者筛选条件过高,条件组合不合理,漏掉真正的风险事件;其次,预警模型设置风 险覆盖面较窄,尚局限在账务性业务,且没有将各项业务前后关联,缺乏对业务事项的整体监督;最后,部分业务信息缺乏趋势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方向和周期性等缺乏规律的研究,影响了核算系统的风险发现能力。
(五)系统功能发挥不够
会计核算系统在会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管理决策作用,让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司职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了解业务运行的状况,跟踪业务发展的动态,发现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做出相应的决策。目前,核算工作重点更多地集中在核算作业,偏重于对核算问题的简单反映,面面俱到,但对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基本动因、隐含的风险点、风险源缺乏深度分析,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建议,风险揭示能力有待提升。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企业会计业务的正常发展,而且使会计工作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核算工作,强化核算监督,提高核算作业效率,以更好地完善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各项业务操作,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
三、电算会计如何搞好会计核算
(一)通过不同形式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采取实地跟班学习方式,派驻核算人员到基层网点强化学习综合业务系统各项业务操作规程,提高综合业务系统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各种专项检查,抽调核算人员采取实地检查,提高核算人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检查水平;三是聘请专业老师传授系统的核算审计专业理论,以切实提高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核算人员依法监督和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核算工作的需要。
(二)整合核算各方面专业人才,组建核算风险分析专家团队
整合核算人才就是通过了解核算人员情况,了解每位核算员特点,将掌握某一方面业务专业知识,或有丰富经验的核算人员合理搭配,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成一个专家团队,避免出现核算空白点。专家团队可以按业务条线、跨层级的研究分析和优化调整风险预警模型、参数,分析一定时期内操作风险的特点、趋势,指导核算作业,最终达到汇聚核算专家、业务人员的经验和智慧,调整、完善作业流程,持续跟综、优化风险预警模型,不断提升风险揭示能力的目的。
(三)推行分类作业
改变现有平面核算的作业方式,将核算任务管理从按网点分配的单维方式向按业务条线、交易内容、风险等级等因素分配的多维方式转变,将核算任务按内容、按复杂程度划分为多类,实施分类作业。不同业务能力的人员承担不同内容等级的业务。
(四)提高核算质量
通过结合各项业务的制度规定,制定标准化的核算作业手册,明确核算基本步骤、基本审核要点、审核标准、核算方式、风险分析、整改要求等内容,减少核算作业的人为差异,提升整体核算质量。当核算标准建立完善后,我们应以核算标准为依托,建立核算质量监督检查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比如:按照一定量的核算人员合理设立专门的质量检查岗位,配备质量监督人员,按照核算作业标准的完成情况,逐项对核算人员的作业状况进行质量检验与评价。
(五)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
在我国企业会计业务管理中,数据挖掘的应用还是一个空白,远不及在市场营销和信用评级中的应用。我们应组织专家团队,充分研究并运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
(六)实行核算分类管理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篇6
【关键词】电商企业;云计算;云会计;应用
云会计在各个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这不仅是由于云会计能够给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工作等方面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云会计的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客观的收益,因此,各企业为了增加其竞争力度,纷纷应用云会计系统软件技术。于是,本文就云会计应用于各企业当中应用要点进行分析陈述,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了解云会计在企业的主要作用。同时,将目前应用到云会计的电商企业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相关建议以及措施,从而使得云会计的系统软件技术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电子商务领域中。
一、简述云会计的定义
云会计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在会计工作中想要得到更高的效率以及希望会计工作能够获得较多的效益,为此,相关科学研究者以及设计师便开发了一种满足人们会计工作需求的系统――云会计。云会计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的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以及会计决策等服务,因此,云会计系统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会计工作中。另一方面,关于云会计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即软件服务提供商与企业用户两方。第一,对于软件服务提供商来讲,云会计服务是由硬件基础与软件基础组成,硬件基础最主要的就是计算机平台,其他硬件包括服务器、网络存储器、集成管理系统等,而软件基础有以下几种内容构成,例如: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各种组件、保证会计电算化正常工作的各项服务等。因此,云会计就是会计电算化系统通过云计算机技术而建立起来的。第二,对于企业用户来讲,通过相关服务系统以及软件来处理会计工作的内容,只需要通过支付服务费即可享受这种服务。云会计是一种以互联网为基础、计算机为平台,通过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即可享受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服务。
二、关于企业会计电算化中“云会计”的应用要点
本文这里将云计算进行简述,以加深读者对云计算的认识。云计算是通过服务器、存储设备以及数据中心虚拟化等设施而发展过来的,它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设施而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业务的服务。而云会计的概念以上都有简单的陈述,这里就不再介绍了。云会计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那么“云会计”的应用要点有哪些方面?
(一)解决成本。云会计是通过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才可以使用其系统进行会计工作,关于使用资源的多少以及使用长短都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来进行选择。企业通过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来进行管理工作,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而且还缓解了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另外,还不需要支付基础设施的成本费用,而且还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获得最新的基础设施以及软件平台,从而企业管理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获得最佳解决方案。
(二)维护。在云计算没有研发出来之前,企业会计电算化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并且还需要对这些基础设施而考量成本费用以及安全使用问题,而其中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产品通过软件供应商安装以后,其维护与安全都由企业自己管理,如果一旦发生软件破坏,就会花销更多的价格来进行对其维修。不仅如此,企业还需要对硬件的维修、升级、管理、维护等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而云计算的发展促进了云会计的出现,企业通过以租赁的方式来运用云会计系统,如此一来,大大节省了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采取这种方式不仅不需要投入相关维护管理人员,而且也不需要考量安装与维护会计信息系统的时候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等问题。因此,云会计的应用使得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推动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管理。由于云会计所提供的服务都是针对性、专业性的,因此,企业对其应用的时候都能很好的满足其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同时,云会计还可以及时为企业提供最新技术,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避免出现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风险,并且还能够为企业节约更多的成本。云会计的应用能够给企业会计人员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可靠性。云会计将所有基础设计以及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器集合在一起,同时,还可以将会计电算化软件以及数据根据企业会计人员的需求存放于不同的地方。另外,云会计中还包括服务方提供的虚拟化数据库管理、专业通信设施以及收费机制等,因此,在这专业团队的管理下,企业相关会计信息资料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并且与传统的数据中心相比较而言更有优势。
(五)拓展性。由于云会计是通过云计算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它具有云计算的技术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体现:一是可以在硬件冗余故障的时候能够自动切换;二是可以自动升级,同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不会中断停止服务,加上存储容量不再受到物理硬盘的限制,而可以有效的对数据容量进行扩充,从而保障存储容量负载均衡。因此,在应用云会计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的调整中心信息系统,从而满足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三、分析云会计在电商企业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性问题。由于云会计是在云计算机的平台上进行的,同时还需要互联网服务器的支持,因此,互联网环境的特殊性很容易将企业的会计信息资料泄漏出去,它的安全性是我国社会所有企业对其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很多虽然具有较高的安全防护意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解决的措施,例如:使用高级加密算法、安全协议等,但是会计的资料、客户信息、企业信息、电子资金等还是频频出现问题,因此,为提供云会计服务的开发商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建立完善的认证、防护体系的云会计平台已成为软件技术开发商们的首要工作,同时,也成为电商企业是否选择其软件技术的参考因素。
(二)法律界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环境以及技术水平的发展,有不少国家软件公司开发了这项软件技术,而大多数企业都是向国外公司购买来的服务,加上各国的会计准则以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就会出现互联网交易的归属地以及发生问题的纠纷,而这时应参考的法律却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以至于云会计不能够在全球性电商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三)适应性的问题。由于云会计是云计算机的平台上的产物,其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地区、各个国家,但是其借助的其他相关信息平台的开发商企业都不可能是一个国家,因此,这些信息平台都会按照各自国家的商业模式以及文化习惯来研发制造出来的,因此,云会计的应用面临着适应性的问题,如果对云会计的适应性问题没有进行有效的解决的话,则会给应一体化集成的电子商务的云会计系统的推广工作带来巨大的难题。
四、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与措施,以解决电商企业中云会计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需要建立完善、健全的安全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云会计的安全保护方法是加密算法、合法算法、安全防御等,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不少“黑客”、竞争对手、不乏经济犯罪分子等来获取云会计中的信息或者将信息资料破坏掉,因此,还是频频发生企业内部会计相关信息泄露的问题,为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来保障云会计系统软件的安全性,以保障其能够正常使用。那么底商企业该如何防护云会计信息资料的安全呢?这就需要电商企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系统,对安全保护方法进行完整性、不可否认性、真实性认证,从而保障企业相关信息资料的安全。其中,进行完整性的认证都是为了保障企业所存储的信息资料、电子资金信息以及管理信息不被恶意更改,而不可否认性的认证是为了防止有不法经济犯罪分子冒名进入云计算软件系统中而破坏企业的相关重要数据。
(二)需要完善法律规定。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法律界定问题,而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杜绝这个问题纠纷现象的发生,以保障云会计系统软件能够在全球性电商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所以政府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加快对其推广而制定出相应有效法律、法规等,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保障云会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而且使得云会计的应用得到了规范而杜绝出现纠纷的问题,给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一定的安定作用。
(三)需要加强行业之
简述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范文
本文2023-11-20 11:18:18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