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范文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1
1加强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能力建设,为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赣州市是气象灾害多发地,做好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立足点。因此,要把提升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努力为政府组织防灾减灾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和具有针对性的灾害防御建议。
1.1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网络建设,为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提供可靠依据
为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赣州市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气象现代化建设。1995年建成中等规模静止卫星云图接收站;2000年开始兴建赣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并于2002年9月投入业务运行;2005—2007年,赣州市连续3年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区域天气观测网,截至目前共建六要素自动站2个,四要素自动站227个,两要素自动站52个,基本实现了1个乡镇1个自动站的目标;雷达延伸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开发了区域天气观测网资料查询系统,实现了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区域天气观测网资料及灾情信息的网上查询,强化气象监测资料的实时共享。这些现代化探测设施的投入运行,提升了对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对每次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都做到全程监视,并为气象灾害的预报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对:2002年9月下旬出现的秋汛,2005年6月19—23日全市性连续性暴雨,2006年的“端午水”,2006年1、4、5号台风暴雨过程,2007年6月2—14日汛期集中降水过程等的预报服务,这些监测系统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2加强预测预报业务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预报水平
多年来,赣州市极为重视气象灾害预报技术的开发研究,除市、县气象台站自行总结研究外,还多次组织全市气象预报技术骨干进行预报大会战,成果汇编成册,并投入气象台站日常业务使用。近年来,以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为主线,重点加强预报预测系统建设:一是丰富指导预报产品,每天增加2次对17个县市局120 h的指导预报服务,同时在气象内外网、“12121”系统上。加强对雷电预警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预报业务的研究,将成果投入业务运行,增强市台对基层台站雷电和人影业务的技术指导能力。二是全市台站普遍建立并开展了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初步建立业务流程、工作制度。三是市台综合运用各种预报技术和经验,重点加强责任区6 h内气象及相关灾害短时临近预报警报和对基层台站的指导和对外服务。四是精细化预报进一步加强,市台开展7 d内分县预报,县局开展分乡镇天气预报,提升了台站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水平。
1.3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
除传统的电话、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外,还通过12121声讯、短信、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广泛传播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政府、组织、企业、群众等各界均能及时掌握气象防灾减灾信息,从而主动采取防灾减灾措施,避免灾害造成损失。赣州市气象台和会昌、信丰县等气象局积极争取地方资金,2005年就研制了短时灾害天气预警业务平台,将短时临近预报制作、资料及手机短信集成,有利于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的开展。2006年开始在全市气象台站推广应用短时灾害天气预警业务平台。为使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及时在大众媒体中进行传播,全市气象台站加强了与广电部门合作,签订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上的协议,建立了规范化的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度和业务、流程。
1.4建立突发灾害天气服务基本数据库,保障气象灾害服务的针对性
近几年,赣州市台站普遍建立了县、乡、村级及部门负责人手机号码库和山塘水库、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数据库,绘制了山塘、水库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图,为各地分类开展针对性气象服务和预警信号的奠定了基础。
2加强综合减灾体系建设,保障气象灾害防御有序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和发挥科学技术在抗灾减灾、趋利避害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开展综合减灾组织体系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气象综合减灾工作的开展。
2.1成立各级减灾委
为提高政府对综合减灾的管理和协调能力,赣州市、县人民政府均成立了减灾委员会,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当地气象局。通过减灾组织、减灾信息和减灾资源的整合,完善了灾害应急指挥、保障和防范3个体系。
2.2成立赣州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为提高赣州市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的实时监测和实时预报能力,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赣市府发(2005)8号)精神,赣州市防汛指挥部成立了由市气象局、水文分局、矿管局组成的赣州市气象、水文―地质灾害防御技术中心。中心设在市气象局,中心主任由市气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中心副主任分别由市水文局分管副局长、市矿管局分管副局长兼任。遇有重大天气过程时,成员单位派出主要技术专家,参与全市气象、水情水位、地质信息的联合分析会商和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的、更新及解除工作。中心成立以来,每年组织10余次技术会商,并及时地质灾害预警报告,有效指导各地开展暴雨、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
2.3开展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省局《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方案》的要求,2005年9月14日赣州市政府以赣市府办字〔2005〕126号文下发了“关于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工作的通知”,对全市气象灾害的普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各县(市)政府也相继下发了文件。市、县气象台站根据要求先后开展了普查,并对重点灾害隐患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截至目前,市、县两级灾害普查分析和评估基本完成,现已开始编撰《规划》全文。
2.4建立气象灾害信息员网络队伍
2007年初,赣州市建立了覆盖全市乡村的气象灾害信息员网络,并陆续开展了气象灾害相关知识和防灾减灾知识的科普教育培训,明确了气象灾害信息员职责:一是及时收集报告气象灾害情况;二是及时向群众传播气象台站接收到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三是引导或带领群众主动采取防灾减灾措施;四是协助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目前,兼职气象灾害信息员队伍已经发展至5 000人以上。气象灾害信息员在2007年6月上中旬集中降水、9号台风“圣帕”的防汛抗洪救灾及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抗冰救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2]。
3加强气象应急管理,保障公共突发事件应对有序
3.1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为加强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2005年下半年,赣州市气象局就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安排专人负责编制《赣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经过讨论和修改,于2006年2月24日经赣州市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6年2月27日正式印发全市实施。《赣州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对气象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该预案的印发有助于保障各项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和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县(市)局也在市局的指导下开展了预案的制定工作,17个县(市)当地政府全部印发了本县(市)预案。
3.2制定《赣州市气象应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工作预案》
为保证在《赣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市政府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各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启动后,赣州市气象部门能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快速、有序地组织起气象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气象服务工作,使部门内各有关单位能主动、迅速地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市气象局于2006年5月25日印发《赣州市气象应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工作预案》,明确了各科室、台站的职责、任务,成立了应急指挥和管理机构,建立了应急预备队伍。该《预案》的建立,为气象应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起到了重要作用,保障气象服务工作有序、规范进行。全市县(市)气象局也相继组织制定《气象应急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保障工作预案》。
3.3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除气象灾害应急外,赣州市印发的20个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中有11个预案把气象应急作为应急救援的重要支撑。为满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气象服务的需要,赣州市局加强了应急能力的建设,购置了车载式移动气象站设备1套,专门为应急配备了移动上网通讯装备、雷达延伸系统等一批业务软件投入应急业务运行,实现了现场与非现场气象资料的交换与共享,全市建成了18支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分队,并对气象应急人员开展了应急装备的操作和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其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3-4]。为检验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时的气象服务能力,锻练队伍,从2006年起,市县两级气象台站每年都组织开展1次以上气象灾害应急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气象服务工作演练。通过演练使应急队伍得到实战的锻炼,找出了应急管理、自身业务技术、仪器装备、后勤保障方面的差距,为今后应急体系的建设和应急能力的提高理清了思路。
4结语
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管理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活动,不仅需要政府组织、规划,部门间密切配合,专家出谋划策,还需要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要实现对气象灾害的防御,不仅需要气象部门的准确预报,还需要完善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并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气象防灾减灾意识。
5参考文献
[1] 廖远三,陈文献.永嘉县气象灾害防御的应急实践和保障措施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11(6):62-63,66.
[2] 朱明.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11(6):200-201,206.
[3] 万新,康国蕊,李俊有.赤峰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5):94-95,98.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减灾扶贫
减灾扶贫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扶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防灾减灾扶贫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防灾减灾扶贫,努力促使全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释放消费潜力,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扶贫可以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培养正确的财富观念,促使效率的更快增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能够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防灾减灾扶贫工作充分、有机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减灾扶贫工作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必须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人道主义意识,培育全社会扶危济困的自觉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扶贫,持续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大力开展人道主义教育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弘扬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厚的氛围能够感染人、启发人、鼓舞人、约束人,思想政治工作有良好的基层基础和组织形式,防灾减灾扶贫工作重点在基层,因此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扶贫思想、救灾知识、减灾扶贫政策,提高全民慈善意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灾自救能力。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渲染氛围,让思想政治工作入脑入心。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减灾扶贫思想政治工作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针对性,由于减灾扶贫对象不同,其思想、言论、行为也是多样的复杂的,同时个人有不同性格、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社会阅历、工作态度、适应性等,对于同等事件、现象、突发事件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思想,采取不同的措施。
所以,减灾扶贫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可以利用事件的针对性和个人、岗位的针对性相结合。针对城镇低保人员、下岗困难人员、残疾人员、天灾人祸人员、基层员工等,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过程中,积极开展减灾扶贫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道主义传播。有针对性开展防灾减灾扶贫专业知识,实现“我为人人”。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减灾扶贫工作中的前沿性
防灾减灾扶贫工作的重点是完善财政机制、完善农村防灾减灾机制、事前预防等。灾害教育要普及到每个人,包括老人、小孩。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组织上强化领导。在城乡社区建立一个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一个防灾救灾工作预案;构建一个形式多样的减灾宣传载体;建设一支抢险工作应急小分队;建设一处避险转移安置场所;建立一个耳熟能详的灾情预警预报网络;建立一个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立一本需转移人员花名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经常正确的分析群众的思想动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减灾扶贫工作中各种安抚、慰问、稳定工作的不断开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对防灾减灾扶贫工作的促进。
同时,当前思想扶贫也成为防灾减灾扶贫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从某种意义说,思想扶贫甚至还重于物质扶贫。在扶贫工作中,政府和帮扶队能做的工作,是有限的,并不能包打天下。因而,要想在扶贫之路上继续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就要有所创新,把思想扶贫做深做细。
思想扶贫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对年龄较大的贫困村民而言,可以邀请有经验的农业专家进行相关讲座,不仅仅普及农业技术,也要普及政策知识;对年轻的贫困村民而言,可以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参加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技能培训班,学习一技之长,走出去。对特困家庭实施救助式扶贫,例如,六安市2009年度,城乡特困家庭纳入低保救助对象16.36万户33.19万人,发放低保救助金3.2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大病患者13482人,发放医疗救助金3270万元,从而既为贫困家庭解决了基本生活,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四、思想政治工作在减灾扶贫工作中的创新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传达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的精神、文件、政策等,随着新形势的要求,如何创新也摆在了思想政治工作面前。
防灾减灾扶贫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用发展创新的眼光,市场经济的思维,人性化的办法,正确分析扶贫对象的思想状态,准确把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力度。思想政治工作有其完善的人才优势、宣传优势、组织优势,在此创新工作中,积极应用宣传媒体,发动群众,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可以起到互动、互助、促进的效果,创建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六安市民政局)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3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的通知》(政办〔〕2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现将年全市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分解下达(详见附表),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充分认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发展粮食生产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把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层层分解下达到村、落实到户。要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对休耕、闲置的耕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农民进行复耕。强化耕地用途管制,严禁耕地抛荒,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不降,确保粮食生产用地的需要。加大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抓好农资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补贴的发放工作,把各种补贴款“公开、公平、公正”地兑现到农民手中,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二要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加快推进土地规范流转,奖励和扶持种植大户,引导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推进“沃土工程”,进一步提升农田地力。继续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大力推动“五新”技术进村入户,重点推广优质高产良种、超级稻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抛秧、旱育秧及水稻免耕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单产。推广“五新”技术综合集成、组装配套,推进良田、良制、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提升实施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提高粮食优质水平,示范推广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种,落实市里下达的优质稻推广面积指导性计划,提高粮食优质率,力争使粮食单产和生产效益有明显的提高。
三要为粮食生产提供全面保障。要确保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的足额到位,加快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调运和供应,延长农资供应时间,增设供应网点,及时把农资供应到千家万户。农业、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要认真履行农资打假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以保障用种、用药、用肥安全为重点,强化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产品质量抽查、科学选购和使用农资宣传引导等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确保农技干部在岗在位,因地制宜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村入户,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主动帮助农民选择高优品种、传授栽培技术、及时防治病虫害,提高农民种田水平。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及早落实各种防灾减灾工作预案,做好防灾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科学指导农民落实农作物防寒、防冻、防涝和防旱的各项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4
一、加强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延伸气象服务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以服务为引导,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系列气象服务产品,不断扩大气象为农服务领域。
一是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实践证明,气象在农业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作用。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动态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和跟踪评估等工作。去年,我们先后了“低温阴雨将至,稻棉苗期管理不可放松”、“早稻须防僵苗迟发,因天制宜科学管理”和“盛夏时节将有连续暴雨来袭,注意农田排渍排涝”等预警信息和服务产品,并在灾后实施跟踪调查,撰写了灾害影响评估报告。为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大局化、制度化,我们在全省率先编制和出台了《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提出了我市6种主要气象灾害的防御布局和具体措施,并且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
二是加强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优质粮油、名特水产、生态畜禽、绿色蔬菜是我市四大特色农业。结合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我市气象部门开发出了粮油、畜禽、大棚蔬菜、特种水产等10大类50种气象服务产品,并且组织编写了《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气象支招》、《因天制宜,科学养鳝》、《油菜产量不稳的气象症结及其对策》、《优化气象生态,科学混养鱼鳖》、《气象与蔬菜》、《鱼鸭混养》等6本科普气象读本,引导农民趋利避害,发展生产。同时,我们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气象要素对网箱养鳝影响”的课题攻关,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有力保障了养鳝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农业气象决策服务。在此方面,我们不断深化气象服务内涵,组织农业、气象等部门,依托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气象研究。下一步,我们还将着手进行农业项目气候适应性论证,研究农业气候灾害风险区划和主要农产品种养专业气候区域,提供详细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和农作物区划信息,以利于各地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适应性地利用和开发好本地气候资源,为优化农副产品品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做好决策服务,帮助农民把自然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完善公共服务手段,不断拓宽信息服务渠道
准确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是乡村气象服务工作的生命线。对此,我们高度重视,毫不懈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服务手段,大力推进气象服务进农家、到田头。
一是注重基础建设。全力推进市、镇、村三级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我们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农业气象观测站,改造和提升了气象信息平台以及气象为农服务网站。在农村建立健全了气象服务网络,配备安装了气象服务终端。同时,还按照“六有”和“六个一”的标准,大力推进气象服务示范村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布局农村气象实景视频监控点,实施“168”预警信息工程,启动新一代重要天气实时报警系统和应急移动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实现“应急平台链接到基层、数字预案延伸到乡村、预警广播覆盖到农户”的建设目标。
二是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在全市先后开通“12121”气象电话、“10620121”手机短信、气象网和兴农网。通过链接中国网、农业农村工作网和农业智能网等互联网络,以及联手本地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气象信息力度,扩大气象为农服务范围,提升气象优质服务水平。去年,我市气象部门重要气象报告、专题气象服务、气象旬报、中长期预报、农事建议等服务产品150多期,深受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三是搞好科普宣传。为加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近年来,我们大力实施“千村万户”气象培训工程。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等形式,以及将气象知识纳入农村干部群众培训内容,共对全市639个行政村、近20万农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不断增长他们的气象科学知识和自我的防灾减灾能力。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把农民需求与气象服务有机对接起来,努力打造“政府——气象部门——乡镇气象信息工作站——气象协理员——农户”的服务链条。
三、健全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为适应时展的新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凝聚社会共识,齐抓共管地做好新时期气象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市农村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地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做好本地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将各地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考核范围,给予一定权重分值,进行严格考评结账,从而为推动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责任约束。
二是协调部门行动。加强部门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是做好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前提。鉴此,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气象为农服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有关部门工作职责、主要任务和考核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协调行动。今年,还准备开展成员单位述职活动,以更大力度、更高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形成强大支持合力,不断开创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新局面。
三是完善应急机制。为做好气候灾害应急工作,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及灾害专项应急救援方案,并且纳入到了全市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了本辖区《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预案》。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强化气象灾害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将15个重点成员单位纳入气象灾害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作战行动,提高整体应急能力。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5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各村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把发展粮食生产列入村级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村要把抓好粮食生产的着力点放在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上来。要加强指导、检查和服务,对近来休耕、闲置的耕地鼓励农民进行复垦、复耕,严禁耕地抛荒、撂荒,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完成。在千方百计稳定大宗粮食作物面积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努力扩大杂粮面积(大豆、玉米、花生)。各村要将生产计划及早分解落实到户,及早谋划,及早安排,抓紧春耕备耕工作,把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强基础建设,着力提高单产
各村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农田水毁工程,继续实施土地整理,重视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要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增产效果好的粮食“五新”成果送村、入户、到田,重点抓好超级稻高产栽培。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推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水稻重点推广“一增二改三推”,就是要增加种植密度;改重施蘖肥为重施穗肥,改串漫灌为湿润灌溉;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机械插秧。甘薯重点推广施足基肥和夹边肥,防治小象鼻虫技术;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种薯和稻草包芯栽培。要继续做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措施的推广应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要结合当地实际,依靠科技措施,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优化耕作模式,实行合理间套种,扩大复种,引导“单改双”,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发挥科技增粮作用。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推广优质品种,提升优质品率
要进一步实施粮食“种子工程”,加快高产、优质粮食品种的推广。要立足于改善作物品质,在搞好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等办法,加大推广力度,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良种覆盖率。
四、强化部门协作,全力做好服务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__年度的水利工作,部署20__年度水利任务,正确评估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陈市长、冼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发言:一是传达近期省的会议精神,二是小结20__年度水利工作,三是提出贯彻省会议的意见和20__年度水利工作的任务。
一、传达近期全省有关会议精神
8月16日、9月5日分别在广州、韶关召开了全省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暨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会议、全省水毁水利工程修复现场会暨建立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工作会议两个重要会议。这两个会议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李容根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两个会议周日方厅长也作了报告和讲话,下面我将会议主要精神作个简要传达。
(一)切实增强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省今冬明春是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三年大见成效”的攻坚战,今年我省连续抗击了4、5、6号台风,大灾之年更加唤醒我们做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的决心,要认真贯彻张德江书记5月28日晚在省防总部署工作时的指示,搞好城乡防洪工程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不能等靠要,不能留给后任,这是我们本级党委政府的事情,是我们这一届党委、政府的事情,我们就要把它干好,把它干完,“要全民大搞水利,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全省干部群众、党政军民一起动手,大搞水利建设,提高城乡防灾减灾能力,变水害为水利,造福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宁可少盖几座楼,晚修几条路,也要首先把城乡防洪工程搞上去”。
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意见》。全省会议精神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思想上要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城乡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防灾减灾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将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搞好,全面完成任务。
(二)抓紧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是当务之急。修复水毁水利工程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千万不要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全省受第4、5、6号台风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达305亿元,其中水利损失42.7亿元,日前需急需修复11.72亿元,任务艰巨。为此,要在部署救灾复产重建工作时,要把修复水毁水利设施摆在十分突出和重要位置,要针对洪灾中暴露出来的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和中小流域的治理。
(三)推广河源经验,全面建立和完善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台帐。欧广源副书记指出,这次大灾之后,要把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完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又一项紧迫任务。今年以来,我省因台风暴风洪涝灾害死亡211人,其中山洪灾害死亡144人,约占70,河源市通过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和“山区农户减灾避灾台帐”,在防御暴雨洪涝灾害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05.6特大暴雨,因灾死亡26人,今年同样灾情,仅一人死亡,一人失踪,安全转移8.35万人,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建立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台帐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要集中精力,确保明年3月建立起四级预案台帐健全应急工作机制,建立台帐的同时要建立“明白卡”,使台帐落实到实处。省要求明年3月底要完成建立四级预案台帐,健全应急机制工作。
(四)落实地方政府行政负责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切实认识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紧,把加快河道采砂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加快建立完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文秘站:)的工作机制,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建立由水利、海事、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制度,“要靠前管理,靠前监督,靠前执法”,组成执法网络,形成合力,从重从严加大打击违法采砂行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
二、20__年工作小结
20__年,我市各级水利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立足水利中心工作,全力抗击台风“派比安”带来的洪涝灾害,积极实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__水道综合整治工程、中心组团新城区水利工程等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内部规范管理,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加大河道采砂管理力度,提高审批效率,在开展排头兵实践活动和行风建设民主评议工作中得到上级的肯定,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主要工作小结如下:
(一)全力抗击“派比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今年第6号台风“派比安”8月3日傍晚在我省阳西到电白之间沿海登陆。受其环流影响,我市由2日晚上开始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连续强降雨使我市局部地区出现严重内涝和山体灾害,其中南海、三水两区受灾严重,造成人员伤亡及较大经济损失。各级水利部门配合各级党委、政府的指挥决策,密切注意降雨情况,电动排水站加强值班做好预排,并加强巡查堤围、涵闸、水库等水利设施,山塘水库严格控制防限水位,并组织专家对西樵东湖(山塘)、六和蒲坑水库(
小一型)进行现场安全鉴定,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灾后全力组织排渍工作,将台风、暴雨灾害损失减少到可控程度。(二)积极实施各项水利工程建设,为构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奠定基础。配合市委、市政府“创卫”、“创模”和迎省运等工作,按照市政府年度工作任务的安排,全市水利系统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__水道综合整治工程、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等工程的建设进度,提升城市水环境质量,优化水利设施布局,展示__优美水环境和水乡文化特色,水利建设取得了较快进展,并为全面构建我市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项目投资完成比率81,__大堤路堤结合达标加固工程、南顺二联围顺德段达标加固工程、群力围达标加固工程、小型水库安全加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内河涌综合整治工程以各区原有“碧水工程”、“青碧蓝”工程等为基础推进,已累计整治内河涌长度约93.4公里,完成投资约2.27亿元;《__市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已编制、修订完成,已经市政府批准颁布启动全面实施。
(三)积极探索,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市水利局今年明确把加强工程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切实落实管理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加大力度,督导全市完成水利基层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召开全市水利工程管理预备会议,明确指出近年来大量投入防灾减灾建设,如果工程管理工作跟不上,工程效益将大打折扣,一定要克服重建轻管思想,坚持建管并重,向工管先进单位学习,找出差距,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推广工程管理先进经验,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自动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加强对全市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检查。近年来我市水利工程管理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工程运行方式,投入一定的工程管理资金,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等办法,工程管理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同时,各级水管单位通过完善水利设施站牌名称、堤围桩号、安全警示牌、水法规宣传牌等工作,水利闸站环境、堤容堤貌不断改观,水利综合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顺德区陈村镇水利会、勒流水利会,南海区九江水利管理所、东风水库,禅城区澜石水利所,三水区西南街道办水利所,高明区沧江泵站等基层单位管理经验值得推广。
(四)加强水行政执法,维护河道堤岸安全。由于近年来受利益驱动的河道偷采砂活动猖獗,占用河滩地、堤岸设施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去年“05.6”特大洪水后,我市水利系统加大力度打击违法采砂力度,加强对河滩地和河道的管理,落实好分级管理责任制,积极理顺管理体制,实现采砂有序管理,依法管理。同时,继续完善打击河道非法采砂的联合执法工作,市、区均成立有关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执法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9月11日至9月18日,我局联合海事、公安等部门在省河道采砂__高明联合执法点西江富湾设立检查点,重点检查运砂船的砂源来历,共查获19艘涉嫌河砂来历不明的运砂船,处置河砂约二万立方。行动中通过媒体全面报道,在运砂船船主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较好地维护了我市河道采砂的运输秩序。
(五)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审批效率。今年上报审批的工程有三个特点:一是宗数比较多,;二是时间比较紧;三是设计比较粗。在审批的过程中,各级水利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法,先审批准备今年上马的工程,力保不误工期;有设计问题的工程,在要求补充设计资料的同时,与设计人员充分沟通,争取达到共识,
在完成水利中心工作任务的同时,全市水利系统结合水利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包括选派骨干力量配合省民兵轻舟机动大队支援韶关、清远救灾,大力支持“十百千万”工程挂钩驻村点大塘村的各项建设。在行风评议工作中,我们认真查找存在问题,并在市、区行风评议团的指导下制定了整改措施,逐步落实,行风建设成果得到肯定,市水利局及各区水利局均评为优秀等级。
三、贯彻省会议意见和20__年度水利工作任务
(一)确保完成20__年度水利建设任务。根据各区报来的20__年度水利建设计划,全市水利计划总投资15.26亿元,其中:禅城区4.98亿元(含市直部分),南海区2.49亿元,顺德区2.81亿元,三水区3.71亿元,高明区1.27亿元。结合省会议精神,我们要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精神,全力以赴确保今冬明春全面完成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至今年10月底,全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已完成投入26.8亿元,完成比率为81,其中禅城完成86、南海83、顺德97、高明97、三水64,各区建设发展不平衡,要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全市按时按质完成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
(二)“痛定思痛不如痛前防痛”,我们要吸取今年6号台风“派比安”的深刻教训,今冬明春乃至今后若干年内,我市水利的主攻方向是解决内涝,重点是内河涌整治和电排站建设,《__市主干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整治主干河涌1072.8公里,需新、扩、改建水(船)闸10座、排涝泵站48座、引水泵站19座以及围内节制闸69座,5年的投资概算为102.69亿元。20__年度全市水利计划总投资15.26亿元,由今冬开始到今后若干年内,集中资源,增加投入,突出以建设排涝设施和内河涌综合整治为重点,开展第二轮的全市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快实现城区、城镇街道达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一天排干或一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产流过程基本排干,且涝水位不超过规划控制水位的排涝标准,“三高”农业,经济作物区达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一天排干的标准。各区务必制定详细的年度实施计划。
(三)认真向河源市学习完善各种防灾减灾预案,确保明年三月前全市四级抗洪救灾应急预案的落实。目前市和区的工作预案基本落实重点,是把应急的防灾减灾工作预案落实到镇和村,要向河源市学习,建立起市、区、镇、村四级防洪救灾应急预案台账和“明白卡”制度,完善我市的抗洪救灾应急机制。有关方案已印发各区,请认真参照,结合本地实际办理,确保明年3月底前完成四级抗洪救灾应急预案台帐。
(四)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水政执法队伍要严格执行《广东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关于划定河道采砂临时禁采区的公告》的有关规定,对擅自进行采砂作业的,依法严厉查处;对重要河道进行24小时巡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要联合市、区公安部门和海事、航道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特别是抓好高明西江富湾检查点的样板示范和河道采砂权招标竞采工作,为全市河道采砂管理积累经验,确保我市河道采沙有序进行,保证堤围安全;按照省的有关要求,要展开调查研究,逐步建立起我市河道采砂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推动依法行政;加强执法队伍的素质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执法效率。(五)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根据我局初步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上报市政府。主要措施是:1、根据《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意见稿和人事部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方针,我市所辖的基层水利(电)会、所主要承担防洪、排涝任务,应定性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人员编制纳入区或镇编制,为财政核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个别单位属于经营性单位,转制为企业单位。2、管理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南海或顺德模式。基层水利单位名称统一为水利管理所。3、明确管理人员经费统一由区或镇财政承担,水利所经费及福利待遇参照当地同级事业单位标准拨付,各级财政预算应确保投入一定的比例安排用于工程运行维护。4、实行事企分开,管养分离。把原来属于水利管理单位创收的经济实体从水管单位中剥离出来,合理安排分流人员。逐步推行管养分离,考虑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的模式逐步过渡,把它推向社会。目前主要问题在于人员编制和经费落实方面,市、区水利局要以发挥工程最大效益、提高水管队伍积极性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六)统筹安排,增加投入,利用政策,落实收费,全民参与,确保水利建设的资金有一个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国家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防汛条例,以及水利工程水费核定、计收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政府可依法设立、征收水利建设基金、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等水利基础设施费用,也可以安排、组织一定比例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用于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维护。在当前水患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要切实用好政策,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的不误不失。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7
从5月1日起,已经全面进入防汛期。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科学研判今年的防汛抗旱形势,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夯实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刚才,水利局、国土局、气象局、老县镇就抓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李黎副县长与11个镇、两个水电站的负责人签订了2012年防汛抗旱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次会议准备得很充分,会上印发的材料比较多,安排都很到位。现在关键是要把写在纸上的东西转化成各镇各部门的责任落实,转化成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实际行动。下面,我就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意识
防汛抗旱工作年年讲、层层讲,总的一句话,这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最大的民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防汛保安全、抗旱保丰收作为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头等大事抓在手上。近年来我们先后经受了2010年“7.18”特大暴雨洪灾和2011年强秋淋灾害天气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抗洪救灾的一次又一次胜利,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的特殊县情决定了防汛抗旱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尤其是多变的气候导致了防汛抗旱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所以,我们任何时候都要高度重视,以对党的事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个人的政治前途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地形地貌特殊,是极易发生洪灾的重点地区。我县是典型的土石山区县,也是全国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县之一。全县有地质灾害易发点310处,威胁着全县11个镇4218户、1.67万人、1.34万间房屋的安全。山洪地质灾害点多,且突发性强、毁灭性大,一旦发生,极易导致群死群伤。我县河网密布、河沟纵横,全县集雨面积大于15平方公里的河沟45条,坝河、黄洋河、岚河、吉河四条河流纵横穿越全境。其中,11~50平方公里的有21条,51~100平方公里的有17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7条。由于山高坡陡,河沟坡降大、河水陡涨陡落,丰水季节极易引发山洪灾害,给两岸的群众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二是极端天气明显增多,导致防汛抗旱形势更加严峻。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气候形势愈发复杂多变,反常性、不可预见性、突发性日益凸显,远远超出了以往的认识和经验,防御难度极大,安全威胁与日俱增。特别是强对流天气导致短时、突发暴雨的预测预报水平不高,无法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测预报。从今年进入防汛期以来的气象来看,雨季比往年来得早、来得猛,个别镇24小时降雨量已经接近40毫米。另外,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全县总雨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略偏多,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有前多后少的趋势。5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水相对集中,局地强降雨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险情指数较高。在雨水集中期内,将有可能出现大洪水;雨季结束后,部分地区有可能出现严重干旱,防汛抗旱的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防洪抗旱设施薄弱,防灾能力仍然不高。我县四条主要河流及其支流90%河段没有堤防,现有堤防工程设防标准低,防洪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强度低,防御洪水体系不完善,难以抵御较大洪水的冲击。磨石沟水库的安全隐患依然存在,4000多户、1.6万多人还生活在滑坡险段、河边沟边和危房里面。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少,农业生产还没有真正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
四是部分干部群众责任意识、危机意识不强。目前,各级都十分重视防汛抗旱工作,防汛减灾的氛围日益浓厚,但仍有少数干部存在被动防汛、松懈厌战、麻痹侥幸思想,主动防汛、科学防控、依法防汛的意识不强。有的干部群众对我县的抗灾能力估计过高,盲目乐观;对今年可能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麻痹轻“敌”。加之今年是各镇党委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人员变动比较多,部分领导干部对防汛工作不熟悉,缺少经验,没有认真研究;部分群众水患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这些都是影响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上述问题和严峻形势,警醒我们一定要牢记“7.18”特大暴雨洪灾血的教训,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充分认识到暴雨、山洪、地质灾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实际,充分认识到预测、预警、预报和防汛抗旱能力,以及人口分布的基本状态,在短时期内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防汛安全问题,切实按照“预防为主、生命至上”的要求,着眼建设美好、安全,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研究对策,广泛发动群众,上下协调联动,狠抓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减灾的能力。
二、扎实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2012年,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的关键年,又恰逢党的十八大、省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政治生活的大事多,保稳定的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积极应对,努力保证主要河流、县城、沿河集镇及病险水库、电站等安全度汛,千方百计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尽力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预案、积极应对,切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各镇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镇本部门在防汛工作中担负的职责和任务,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应的工作预案,加强各个预案之间的衔接和联络,让干部和群众熟悉防汛预案,保证出现险情能从容应对、果断处置。今天会后,各镇要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工作,细化落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村领导要亲自上手、亲自把关,逐村完善防、抢、撤的工作预案;要集中在主汛和雨季前,对全县所有危堤险段、滑坡滑体、危房户等防汛的重点部位进行再摸排,对存在的隐患逐段登记,制订抢险措施,落实责任人,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能够采取措施整治的隐患要及时消除。要建立健全民兵应急抢险队伍,及时调整充实人员,搞好抢险训练和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队员抢险的技能水平,保证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要按照“品种齐全、数量充足、调运落实、储备安全”的要求,采取定点储备、委托代储等多种途径,备细备足防汛防灾物料,充实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品种、数量,特别要加强防洪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的物资储备。在这里强调一下,住建部门要在近期组织对城区排水管道及沟渠进行清淤,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城关镇配合落实好低洼地段的排水责任,一旦暴雨积水,立即组织疏通,防止大面积积水。
(二)加强监测、科学调度,确保水库河道安全度汛。安全度汛是防汛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县水利局、防汛办要坚持“防汛第一、发电第二,安全第一、效益第二”的原则,加强古仙洞、投洞子等各电站水库的水位调度和县城坝河橡胶坝的运行管理,各电站要进一步完善预泄调洪的应急预案,安排责任心强的人员监测水位,汛期采取低水位运行、抢在汛限水位前预泄腾库、病险水库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等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水库拦洪、削峰、错峰的作用,做到监测、调度和度汛措施科学到位,确保水库大坝及其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要强调的是,所有电站腾库必须预先告知下游的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二是县水利局要加强对涉水项目和河道的管理,加大对未经审批而擅自修建涉河工程项目的查处力度;河堤、桥梁、土地整理等项目主管部门和业主单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组织施工,保障汛期安全;要切实抓好河道清障和违章作业的查处工作,坚决查处随意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乱采砂石的违法行为,依法清除行洪障碍,确保行洪畅通。三是安监、国土、水利等部门要对煤矿、矿山防汛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占用河沟乱堆乱倒弃渣、堵塞行洪的矿山和建设工地,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认真落实好清障保畅责任;对形成尾矿坝的矿山,要责成业主编制安全度汛方案,落实监测责任,防止因暴雨引发尾矿库垮坝形成泥石流。交通局、交警队、公路段要切实做好道路防汛防滑监测预警和应急清障保畅工作。四是各镇要认真执行寻堤查险工作规定,防汛关键时期要加派人手、加密频次,特别是险工险段和重要部位要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加强水情监测,遇有险情第一时间组织沿岸危险地带群众转移撤离。另外,今后各镇和国土部门在审批建房时,要严格踏查审核把关,严禁在地质灾害点区域和河道、沟道等行洪区建房。
(三)摸清底子、夯实责任,扎实做好群众避险转移工作。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防汛不出现人员伤亡就是最大的胜利。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提前撤离”的基本方针,深化对基本县情、防汛形势的认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把提前转移群众作为防御山洪灾害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措施,巩固“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提前撤离”的山洪灾害防御机制,真正做到情况掌握到户、信息预警到户、责任落实到户。各镇要在去年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再次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实地踏查现场,把监测责任明确到人,把预警防范措施明确到点、宣传到户,尤其要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公告警示;要组织干部逐村逐组逐片对居住在危房、滑体、河边、沟边、低洼等危险地带的群众进行再摸底、再核实,登记造册实行分类管理,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主要领导、责任领导、相关责任人对有关信息、基本情况要烂熟于心;要完善干部包抓危险地带群众避险责任制,落实包抓单位、包抓领导、包抓责任人,逐一明确镇村组干部定户包抓对象,做到不漏一户一人;要修订完善避险转移安置预案,落实监测设施、预警手段、转移线路、避灾地点、安置方案等措施,特别是对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痴聋傻哑、无人看护的群众,要在准确研判雨情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施雨前转移,切实做到早预防、早转移、不死人。关于预警信息问题,大家要学习老县镇的做法,近两周内各镇要把辖区所有家庭的联系电话进行登记造册,在镇上建立一个手机信息平台,统一雨情、汛情信息;要确定一个群众直观明了的紧急撤离信号,这个信号不能轻易,一旦发出要立即撤离危险地带;以前的广播、鸣锣、警报等预警信号方式,要与手机信息结合起来使用,确保遇有紧急情况第一时间预警到位。
(四)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综合防御能力。全县上下一方面要做好当前防汛抗旱工作,一方面也要着眼长远,切实提高全县防汛抗旱的基础能力。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十二五”期间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建设特别是县城、重点镇、人口集中社区村落的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力度。要切实搞好移民搬迁、农民进城工作,认真总结移民搬迁、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好经验,集中捆绑使用好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农民进城等项目和资金,争取用3-5年时间,把危房户、高山深沟易灾地区的群众搬出来。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政策,积极到市赴省争取项目,切实加强监测预警、防控设施等基础能力和防汛抗旱、物质储备建设。要深入开展防汛减灾警示教育活动,唤醒全民水患意识,全面提升群众防汛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各镇、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汛减灾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宣传、文广部门要加大对防汛减灾警示教育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防汛减灾的浓厚氛围。
(五)因地制宜、未雨绸缪,主动做好抗旱工作。冬春我县普遍降雨偏少,部分镇村出现旱象。干旱虽然不像洪涝灾害那样直接猛烈,但对农作物生长和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不可小视。各镇要提高认识,克服靠天等雨思想,积极主动防抗,科学调配抗旱水源,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和夏季农业生产用水需要。
三、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严肃纪律,确保安全度汛
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既是一项关乎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的政治工程,更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民生工程。因此,我们务必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作风,把防汛防旱减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要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各镇、各部门是本辖区防汛第一责任人,要按照《防洪法》的总体要求和分级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落实防汛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健全防汛责任追究制。各位镇长要亲自部署,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及时解决防汛抗洪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防汛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措施落实到位,人员安排到位。同时也请各位镇长提醒你们的党委书记,对防汛工作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防汛出了事党政都是要追究责任的。对重点水利工程、重点部位、危险地段、薄弱环节,都要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具体岗位负责人。
二要加强协调配合。防汛抗旱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发展全局,决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的事,而是各级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镇、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自觉参与,协同作战,主动高效地做好相关工作。水利防汛部门要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主动加强同有关方面的联系,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雨情、水情、汛情等信息变化,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气象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信息,提高预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要落实好各自职责,确保道路、电力、通讯畅通无阻;承担物资储备任务的部门,要抓紧检查落实物资储备;其它部门也要按防洪应急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抓好落实。
三要严肃防汛工作纪律。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管理,严肃防汛工作纪律。遇有汛情和险情,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防汛抗旱指挥部对抢险应急队伍及物资调度等有关命令,一切人、财、物都要听从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一切措施都要服从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则,任何单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延误,更不得推诿扯皮。各镇、各部门及防汛办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雨情、汛情、灾情报告制度,保障通讯联络的畅通无阻,确保灾情发生时,信息反馈及时、指令下达及时、防守抢险及时。汛期各镇各部门主要领导、防汛责任领导离开岗位、离开都要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县防汛办要对各镇、各单位带班值班情况进行抽查和检查,监察部门要不定期抽查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汛期带班值班情况,对值班脱岗、缺岗和汛期关闭手机等违反防汛防灾工作纪律的,要在全县进行通报,情节严重的提请纪委监察局进行诫勉谈话。会后,县防汛办、监察局要进一步明确汛期的纪律要求,专门发文重申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防汛人员等各个方面的纪律规定和责任要求。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篇8
1组织机构与职责
1.1成立防洪防台风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各科、推广中心、站、所、办、抢险应急队负责人担任。
1.2局属各部门职责
1.2.1综合科:负责本局后勤工作,保障工作人员的食宿、车辆等,做好车辆调度工作,通知相关人员按照预案要求进行24小时值班。
1.2.2农业和林业部门:指导“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防洪防台风工作,负责提出“三农”受灾救助政策、措施的建议;负责组织、指导农牧业、林业的防洪防台风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及时收集灾情信息并上报区防汛指挥部;做好农业与林业灾后恢复工作和灾区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
1.2.3海洋与渔业部门:负责海洋渔业防台风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海洋渔业防台风预案,并组织实施;防台风期间,监督、指导相关镇、街做好海上渔船回港和渔船、渔排人员上岸避风工作,按照市海洋与渔业局要求,按时统计进港避风渔船数量、转移上岸人数和渔业灾情情况并上报市海洋与渔业局,同时报区防汛指挥部备案。
1.2.4水利
农业防灾减灾工作预案范文
本文2023-11-17 18:01:0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