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8 10:57:34浏览:996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1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批示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好势头,成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四化同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勇于改革创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食加工和休闲农业等方面把工作做实、把产业做强。

会上,农业部党组成员杨绍品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产业关联度高、行业覆盖面广、带动作用强的朝阳产业,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达到7万多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万亿元,利润超过1.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6%。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勇于改革创新,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特别是在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食加工和休闲农业等方面把工作做实、把产业做强。要认真抓好规划和建设布局、产业重点环节、技术研发推广、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支持、银企对接合作等重点工作。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要协调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三个领域”;坚持市场决定、政府调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创新、完善机制,重点突破、协调发展“四个原则”;推进由总量扩张向转型升级、由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由分散无序向集聚发展的“三个转变”。着力在初加工能力、精深加工能力、副产物综合利用能力、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集中区辐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实现“六个重大提升”。要多种政策工具并用,大力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扶持体系,以财政补助为导向,以税收政策为杠杆,以金融支持为主体,利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努力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扶持政策的创设。要多层技术平台并用,大力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体系,以研发体系为龙头,以集成基地为平台,以推广应用为重点,努力形成靠得住、用得上、可依托的技术创新骨干力量;要多元人力资源并用,大力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人才支撑体系,以经营管理和科技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技能型人才为基础,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实战的人才队伍;要多种方式方法并用,大力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公共服务体系,以政府机构为统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强市场、信息、行业组织和国际合作服务,努力提升行业公共服务水平;要多种治理措施并用,大力推进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组织管理体系,以强化职能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依托,以充实队伍和手段为基础,调整机构队伍,完善强化职能,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

会上,吉林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代表我省作了《立足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典型发言;省乡企(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作了《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切实落实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交流发言;我省《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会上进行了书面交流。我省的典型发言和书面交流得到了农业部领导和兄弟省(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2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在致论坛的贺信中指出,浙江电大依托完整的办学系统和远程教学平台,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教学形式,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作为现代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骨干力量,浙江电大在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他希望浙江电大不断开发适应地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和教育项目,把电大教育向农村、向社区、向企业和生产一线推进,开辟现代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领域。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高启华在题为《顺应“三化”同步新要求,促进农民素质新提升》的主旨报告中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加快农民教育培训,促进农民素质提升极其重要。针对现阶段农民素质状况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际,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亟需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转换发展理念、转变工作思路,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农民培训工作的转型升级。

浙江电大党委书记、校长、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方志刚作了《全面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 服务浙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旨报告。方志刚在报告中回顾了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五年来的开展情况,认为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创新了远程教育发展理念、构建了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减轻了农民大学生的学费压力、改革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了农民大学生的教学实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项目产生了积极作用,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有效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切实提升了农民培训的层次和成效,切实增强了电大培育新型农民的社会影响力。他还阐述了全面推进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的基本思路,即:一是扩大对外合作,不断创新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与机制;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农民大学生的培养质量;三是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农民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农民大学生代表张志龙、葛凌腾分别以《电大让我成才,电大使我致富》和《电大,让我的梦想自由飞翔》为题进行了交流发言。发言中,他们畅谈了创业经历,交流了电大学习给事业发展带来的不竭动力,并对今后服务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设想。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3

横县县委组织部着眼于强化实践锻炼,提升工作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围绕“带着目标赶路,强素质树形象”,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形成了真抓实干、奋发有为、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扎实推进“三个之家”建设。

一是开展“六个一”学习活动。即:一是每天组工干部要学习一篇文章(报刊杂志、文件法规等);二是每周组织组工干部集中学习一次,学习必读篇目和重要会议精神;三是每月组织一次交流发言,确定中心发言人,每年每名组工干部交流发言至少1次;四是每个季度组织一次讲座,邀请党建、经济、法律等部门的有关专家、负责人到部里开展专题知识讲座;五是每人每月撰写并上送一篇以上组工信息;六是每年对组工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一次考评。

二是到基层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着眼于提高组工干部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根据干部工作分工和不同时期组织工作重点任务,精心设计调研专题,组织干部深入乡村、机关、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要求每名组工干部至少撰写2篇以上有分析、有见解、有质量的调研材料,并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建议,进一步推动全县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是到基层党员群众家中开展“两换位活动”。组织干部深入到所联系乡镇的贫困党员、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开展谈心交流活动,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义务为他们讲解形势政策和提供致富信息,帮助他们理清发展生产的思路和措施,并与党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到联系的镇、村,听基层干部讲述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体察他们在工作、生活当中的艰辛,进一步坚定组工干部干事业、谋发展、出成绩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对基层生活的切身体验中培养和树立全体组工干部的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从而激发组工干部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基层党员群众的热情。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4

2011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直属全国学会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了第三次会员日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主办。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程连昌,常务副会长张春园,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王慧梅,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李桐海,中国科技会堂副总经理余建坤等领导、专家,以及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科协的16家全国学会,各全国学会所属会员、在京理事长、常务理事,学科专业委员会成员400余人出席了活动。徐延豪等为活动开幕式剪彩。

徐延豪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对活动的开展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谈到,今年会员日主题是“强化会员意识,弘扬创新文化”。中国科协直属全国学会会员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得到了16家直属全国学会的积极响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和展板。作为中国科协的中坚力量,直属全国学会要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中国老科协特别邀请8位著名医学老专家在活动现场开展了义务健康咨询活动,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

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召开第五届八次理事会

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于2011年12月14日召开第五届八次理事会,会议由中国老科协副会长、林业分会理事长刘于鹤主持,副秘书长秦德顺、中国林科院老科协副理事长吴树栋分别就林业分会和中国林科院老科协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做了重点发言,并提请全体理事审议。

理事们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对大会发言充分肯定了2011年工作成绩,并认为2012年工作要点切实可行,同时对组织会员参观考察、开展培训讲座以及编印《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会讯》等工作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会议审议、通过了林业分会和中国林科院老科协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

刘于鹤理事长在会议总结中,首先谈了当前林业改革的大好形势,回顾2011年走过的历程。他说,林业分会在中国老科协、国家林业局和有关司局的领导及大力支持下,团结组织广大会员积极发挥余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他指出:2011年,林业分会组织广大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及中国老科协有关会议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9号文件,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重视、支持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林业改革做出了新贡献;同时积极开展会员培训,理顺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以及进一步提高为会员服务意识,增强林业分会凝聚力。刘于鹤理事长在发言中,对林业分会一年来紧紧围绕林业发展大局,结合实际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搞好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等,做了较为详尽的总结。(中国老科协林业分会 供稿)

清华大学老科协举办2012年新春团拜会

2011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主办,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德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德人生物科技研发中心协办的2012年新春团拜会在京成功举办。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秘书长陈秀保、副秘书长彭希,以及清华大学、中国老年学学会负责人出席团拜会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

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长孙继铭总结、回顾了老科协2011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2012年工作做了精心的部署。

整个团拜会现场呈现出欢快、喜庆、和谐、儒雅的气氛。团拜会上,空政文工团、北京歌舞团、中央音乐学院及清华大学离退休处京剧队等文艺团体纷纷上台给大家表演精彩的文艺节目。整场新年团拜会节目分“欢歌笑语贺新年”、“龙舞新年谱新篇”、“难忘今宵春满园”三部分。空政文工团演员孙少兰的一曲《纳西篝火阿里里》把团拜会推向了高潮。主持人张学政的“脱口秀”,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和爱人之间的故事,让人们在笑声中体悟到家和万事兴的朴素道理。(晨 曦)

乐亭县老科协“史家大院”分会举办“艺术家在行动”联谊会

2011年11月30日,河北省乐亭县老科协“史家大院”分会与县文联联合举办的“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乐亭艺术家在行动”联谊会在汤家河镇史庄村“史家大院”举行。分会骨干成员、该县媒体编辑记者、著名书法家、作家、摄影家等文化艺术界名流20人参加了联谊会。活动现场著名书法家现场泼墨,编辑、记者相互交流,摄影家抓拍精彩瞬间,充分体现出作为文化大县的艺术家们的风采,引来十里八村的乡亲百余人参与。联谊会上,参会人员热烈拥护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思想,纷纷表示将努力投身其中,紧跟时代,为当地的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河北省唐山市老科协供稿)

山西省老科协工业分会成立

2011年12月13日,山西省老科协工业分会成立大会在山西省经贸宾馆召开。省经信委副巡视员郭效义、省老科协副会长雷霆、郭振德、张泽宇、田凯和省老科协副秘书长史登峰到会祝贺。会议选举张泽宇任工业分会会长,田凯等8位同志任副会长。

工业系统的老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斗在工业战线,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与自己工作过的岗位有着深厚的情结,是国家科技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山西省老科协工业分会是在省经信委、省老科协的积极热情支持下,历时一年多的认真筹备成立的。分会的成立,为山西省工业界的老科技工作者继续发挥作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为再做贡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一个多学科、高层次、人才密集的组织团体。

按照章程,山西省老科协工业分会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老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继续发挥工业领域老科技工作者智力优势,弘扬我省科技界的优良传统,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服务基层,服务会员,突出体现民主办会特色,为山西的转型跨越发展再立新功。(山西省老科协秘书处 供稿)

白城市老科协等荣获省老科协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从吉林省老科协获悉,在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讲科普”,实施“农村科技致富工程”活动中,白城市有7个单位荣获2010年度服务“三农”先进单位:即白城市老科协、洮北区老科协、镇赉县老科协、白城市老科协农业专家委员会、洮南市农业局老科协、通榆县水利局老科协、大安市老科协农业局分会;荣获服务“三农”先进个人称号的有薛泽田、关福魁、赵玉书、姜延福、徐文发、姜化录、齐国卿、王占一、侯殿生、张剑、李仁山、王秋成、吴士华、任来才、赵树春、王世禄、吴耀声、冯忠毅、周吉祥、付振双共20名同志。(吉林市白城市老科协 供稿)

中国科协直属学会第六届秘书长沙龙举办

2011年11月29~30日,由中国老科协承办的直属学会第六届秘书长沙龙在中央党校中直机关分校举办,8家办事机构挂靠在中国科协的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参加了这次活动。这届秘书长沙龙的主要内容是交流学会开展创新争优、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介绍2012年的工作设想。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主任李桐海、副主任王玉平、王江宏及学会秘书处联合办公室常务主任王新建等同志参加了活动。

中国老科协秘书长陈秀保主持本届秘书长沙龙,他首先介绍了今年以来老科协在学会中心党委领导下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和经验。他说,老科协在开展创先争优过程中将学会党建工作与学会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赋予中国老科协历来的传统活动以新意,践行为老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虚工实做,使学会党建工作真正促进了学会工作,加强了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凝聚力,推动学会党建和业务工作双发展。他还具体介绍了老科协今年开展建言献策、赴革命老区义诊等活动取得的积极成果。 其他学会秘书长也纷纷谈了他们各自学会在创先争优、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工作和体会。

兵器老科协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近日,兵工老科协副会长李庆璋主持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与会者主要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李长春同志关于《决定》的说明。一致认为,党中央的《决议》全面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会议强调,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老科协组织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各级老科协组织要联系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定精神上来,充分调动和发挥老科技工作者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更加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武装头脑、融入思想,进一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培育一流的企业文化建言献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哈市举办退休人才创业项目推介会

最近,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哈尔滨市委老干部局、哈尔滨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老年日报社联合举办了“2011哈尔滨市退休人才交流大会暨退休人才创新项目推介会”,同步举办“2011哈尔滨市退休人才网上交流会”。

退休人才交流大会会场分为企业招聘区,创业创新项目推介区。参加大会的招聘单位共52家,招聘岗位包括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电气设备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金融、医疗卫生等195个,招聘人数920人;会上推介“旋转粘度计”、“中国新发明专利酒”等创业创新项目59项。大会得到了离退休人才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据统计,有1000余名离退休人才参加了交流大会,意向性签约315人次,有7家企业与专利发明人进行了交流。(哈尔滨市老科协 供稿)

涟水老科协农业科技手册赠“农家书屋”

近期,江苏省涟水县老科协针对每年夏秋季节水稻病、虫、草害发生普遍的情况,组织农业分会老专家,根据江苏省农业科技报刊登的《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规律与防治》资料结合涟水农业生产实际,经过多次讨论,编写了《涟水县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小册子。书中列出涟水当地水稻常见病11种,常见虫害8种,杂草化除方法4种,共计两万余字。

所列举的病害防治方法有解说,有插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农民一看就会,便于操作。该书编写得到县领导大力支持,中共淮安市委常委、涟水县委书记李卫平亲自为小册子题词:“好饭靠稻米,好稻靠科技”。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县老科协会长孙高珍为该书写了序言。据了解8月中旬,县老科协还组织老专家将小册子赠送到各乡镇“农家书屋”和老科协的科技帮扶基点村,并举办水稻虫害防治培训班,将老科协编写的《涟水县水稻病、虫、草害防治》小册子在培训班上宣讲。(薛律云 骆公平 供稿)

尚志老科协卫生分会开展社会服务活动

黑龙江省尚志市老科协卫生分会,现有骨干会员8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职称的67人。目前,有数百名离退休医护人员,仍然在各个岗位上受聘或自主创业。有的开办社区夫妻医院,有的受聘在民营专科医院或私家医院任院长或科主任、护士长等职业,有的选择适当空间开办小区诊所。他们以自己的专业特长热心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满足广大群众健康保健需求创造了便利条件,对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对人们生活中的常见病诊治和季节性、流传性疾病的防治,起到了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

尚志市老科协卫生分会,还经常组织骨干会员以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尚志周刊》专题栏目为平台,有针对性地举办医疗卫生保健讲座和咨询活动,力求社会服务活动多样化、公益化。前不久,卫生分会会长副主任医师郭德贵、副会长副主任医师田志魁、市老科协理事主任医师吴庆山、分会会员副主任医师崔顺德等人,又组成老科协义务义诊服务队,到市敬老院开展送医送药义诊活动。(黑龙江省尚志市老科协 供稿)

安徽省老科协科学论坛在淮南举行

2011年11月28日下午,安徽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2011年科学论坛在淮南煤矿宾馆举行。安徽省老科协会长杜诚、执行会长赵培根、淮南市委书记杨振超、市长曹勇等领导以及合肥等7市老科协代表80余人出席论坛。安徽省老科协副会长尹鸿钧主持论坛。

此次论坛以“发展清洁能源,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内容为主题,围绕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基地开发,优化全国电力布局,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围绕新能源建设进行论证。并联系实际分列出15个参考选题,大力发挥老科技工作者科学理论方面的前瞻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力。

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52篇,具有数量多、质量高、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涉及到核能、水能、风能、沼气、电能等多学科,产生一批高质量论文。(安徽省科协 供稿)

双城市老科协2011年工作有成效

黑龙江省双城市老科协在2011年里工作颇有成效,在建言献策方面,不少建议被双城市委、市政府采纳。秘书长王文山、张国富提出做大做强四野品牌,建立以“四野纪念馆”为核心的四野文化一条街的建议,得到市委书记鲁志民的采纳,鲁书记责成市规划局设计图纸,三次征求各方面意见,准备在8号地上建设一条街。

“银龄行动”和“瓜菜生产科研中心”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市老科协生态基地的春瓜、春菜种植,带动5个瓜菜生产合作社和百个瓜菜种植大户。市老科协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引进的寿光大棚和种植的秋瓜均取得成功。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5

本次年会也是分会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之后的第一次学术年会,并首次采用联合主办形式,由专业图书馆分会和敦煌研究院共同主办,首次将文博系统图书馆建设作为议题之一,为文博系统图书馆与各专业图书馆同仁间的交流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大会还得到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Thomson Reuters科技信息集团、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由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业务处处长刘细文主持,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晓林教授致开幕词,主办单位之一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王旭东研究员致词。

年会分大会报告、互动对话、专题报告、文博论坛和论文发言五个版块,在“知识服务创新战略”的大会报告中,分会理事长张晓林,副理事长、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胡均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孟宪学,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主任揭玉斌分别作大会报告。

张晓林教授作了“面向知识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会报告,他从“专业信息服务在变化、专业信息人员在变化、专业人员队伍机制在变化”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专业图书馆要实现从流水线生产型模式到个性化知识服务型模式转变,首先要完成“从内容为王到服务为主,直至人才为王”理念的转变。他指出,科研信息环境和数字科研形态正发生着变化,会促使图书馆服务机制随之变化,将从过去的运营自身服务、固守本位限制合作、自我发展转变为创新用户服务、深化内涵扩展外延、集成融汇。他认为,为适应变化,将来主流的专业图书馆员可能将由学科馆员、情报分析馆员与CIO组成,学科馆员不是推销图书馆服务,而是设计策划组织用户服务;情报研究人员不是简单综述文献,而要了解战略需要、动态交流设计、发现复杂知识、利用综合工具、进行计算分析、协调组织团队等;信息技术人员可以实现用户驱动设计与开发、复杂资源与服务环境、支持复杂用户过程、动态多元沟通、挖掘利用第三方服务与系统、协调组织团队等。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复合的、变化的、创新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他进而提出专业人员队伍的发展机制,包括构建变化的队伍结构和营造变化的成长之路。报告最后,他用“你的机构只是同你的员工同样强大”作为点睛束语。

孟宪学副理事长作了“面向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服务实践探索”的报告,他介绍了国家农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体系,重点介绍了该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探索及未来发展目标。该馆的学科化定题服务、情报研究和信息分析服务、动态信息提供服务很有特色,形成了一套快速反映机制和系列信息产品。他们未来的目标是,通过重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NAIS),按照用户信息发现和信息利用流程改造现有服务平台结构和功能,重构资源组织模型,实现对各种类型和载体形态资源的集成揭示、知识导航和集成服务,更有效地支撑基础性公共性信息(知识)服务。通过打造“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更好的为中国农业科院各专业研究所和一线科研人员服务”。

揭玉斌副理事长作了“专业图情机构的角色和定位――新环境\新挑战\新机遇”报告,报告提出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专业图书情报机构的角色转变方式。在新型信息环境下,专业图情机构作为用户需求的代言人、数据库服务的中间商,要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最大限度贴近用户需求,重点组织专题和专业主题领域的科技信息中心。他介绍了NSTL开展专题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加快嵌入式检索系统的推广进度,推进信息本地化“一站式”获取;建立重点企业和行业用户服务跟踪机制,搭建供需双方的对接交流平台;组织信息服务专家深入企业,开展信息技能培训,提高企业的信息素养等。最后,他从专题信息产品开发、专业服务平台搭建、专业化服务模式构建、深度信息分析服务方面,详细介绍了“面向企业振兴的科技信息服务示范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互动对话”版块,张晓林、胡均平、孟宪学和揭玉斌四位专家与台下代表展开互动讨论。围绕“十二五”期间专业图书馆发展战略规划部署,专家们介绍了各自馆的下一步发展思路及正在实施的计划,并提出了各自地分析、论证和建议,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反响。通过讨论,专家们在加强用户研究,加强个性化知识组织、知识环境建设、加强情研究服务和学科情报服务等方面取得共识,四位专家还就服务协同,提升科研一线服务能力,图书馆员持续发展能力与台下代表互动交流了各自的做法。当有代表提到,如何实现中小型图书馆的快速发展时,张晓林馆长认为:中小型图书馆面临极大的转型,要抛弃自建资源、自我服务的模式,发现组织利用好国家平台和体系平台,集成自已有效部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经费做好服务,这种服务需要更高层次和适应更高要求,如情报服务,它要求图书馆员加强能力建设,重新学习、重新认同,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定位。有代表呼吁,能否将文博图书馆纳入到专业图书馆体系当中?专家认为,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已不是孤立专业,同科研、教育、传播、出版等相关行业的关系更紧密,要重新定义专业图书馆的外延,探索合作方式。并建议与中国图书馆学会协调起来,积极将文博系统纳入到学术、服务、合作建设当中。

在“知识化服务实践”专题报告版块中,来自国内重要的理、工、农、医类图书馆及国家标准馆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各自开展知识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如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基于Web资源实现科研机构的态势监测和分析”、“从参考咨询到研究咨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整合化建设和组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国家工程技术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的“医学图书馆开展知识化服务实践与思考”和国家标准馆的“技术标准:产业技术情报案例分析”。通过他们的发言,代表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业内重要专业图书馆目前正在研究的新领域、新进展,认识到专业图书馆因为资源、用户、需求的不同,也因为专业、市场、乃至人力资源、技术力量甚至体制、机

制的不同,各馆知识服务的实施和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了解到知识服务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个性化性质,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

广东科技图书馆、江苏省科技情报所分别做“区域专业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的实践探索”、“共建共享一江苏省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实践与探索”的大会发言,让代表们了解到地方文献信息机构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向本地区科技创新需求,强化服务体系运行与保障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区域专业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实践经验。全国人大图书馆所做的“立法机关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探索”发言,使代表们了解到中央国家机关图书馆这一特殊群体,在人员、经费、资源有限的现状下,克服障碍,积极应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特色服务模式,该馆的“部门馆员制”、“业务部门专业信息平台”为机关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另外,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法律学科馆员与学科化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局文献部的“专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发言,都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知识服务的共性问题,如服务机制、资源组织、技术手段、工具开发以及用户需求驱动、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由于交流的内容均来自于业务实践第一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为各位代表提供了大量共性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专业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深入探索。

会议有7位获奖论文作者作大会论文发言,这些论文大多来自于实际业务中的调研报告、项目实施、发展规划、业务布局,交流的内容多侧重于图书馆事业发展或工作业务开展中的实证分析与探索,同样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在大会闭幕式上,给获奖论文作者颁发获奖证书,孟宪学副理事长做大会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年会开得富有成效,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专业图书馆知识化服务的研究水平和最新进展,对大家有新的启示和借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建议各馆可根据自身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将知识服务的实施经验融入到各自的实际工作当中,也希望通过本次年会能为各馆的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由于时间的关系,一些议题并未深入展开探讨,代表们也希望下次年会能在形式上更活跃、多样化一些,让更多普通、基层专业图书馆代表有机会“登台亮相”展示自已,并寄希望专业图书馆分会的年会独树一帜,越办越好,成为国内专业图书馆领域内的学术品牌。

本次年会收到论文200多篇,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论文30篇。2009年底,部分文章将结集公开出版。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6

[关键词]高职工科学生岗位要求语言交际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赵娇(1980-),女,陕西高陵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语言及应用语言、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管理。(陕西咸阳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113-02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多以工科专业为主,培养生产经营第一线和基层部门需要的实际工作者,因而衡量学生的标准倚重其技术应用能力的水平。同时,社会中的工科类岗位对岗位人才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多的用人单位开始重视聘用人员的基础人文素质,其中“语言表达能力”占据除技术能力外招聘条件的首位。笔者在的一项调查中发现,87%的工科岗位都对应聘人员有“语言交际能力强”的职位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容乐观,与实际工科工作岗位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公关语言能力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一)现状调查概述

以笔者对陕西省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认可度调查为例,被调查的400名学生基本来自数控、机制、电气等工科专业,其中,86%以上的学生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在其日后工作中的作用非常重要。54%的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自身对外展示的重要部分,在一些场景中,语言甚至可以成为影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和实践经验。同时,笔者又对这些学生进行了实际语言交际状况的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58%的高职工科学生一天内与人进行有效谈话的时间(指有一定话题交流的谈话时间)只在30分钟以内。有34%的被调查者一天不超过30分钟,一天谈话少于10分钟的“失语”型工科学生比例竟有8%,而且78.3%的语言交流纯粹是饭后睡觉的聊天。“说不出、说不好、说不清”,词汇贫乏或言语交际障碍症、缺乏表达技巧或语言艺术、缺乏层次感或逻辑性,是被调查者对身边学生语言水平的普遍感受。

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结论与其外在语言表达不能同步,出现词不达意或欲言嗫嚅的现象,需要教师进行辅助式语言引导。在课余放松状态下,师生进行交流时,部分学生会出现被动式交谈的状况,即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回答状况多不理想,有时甚至规避交谈,使师生无法达到理想交流状态。人与动物、机器的最大不同之一就是可以自由使用语言沟通交流,表达意愿想法,通过语言解决问题。试想如果工科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对机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不能用语言准确反映,对工作任务不能用语言清晰描述,该如何在工作岗位中立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公关语言交际能力差已成为高职工科学生走向社会、立足岗位的瓶颈。

(二)高职院校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存在问题的分析

1.语言交际意识不足。一是害怕在公众场合发言。在调查中,为工科学生设置了基于工科类工作岗位需要的公众语言情境,即在车间进行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发言。结果在五个被调查学生中无一主动发言,在被点名后才被动发言。学生在发言过程中,均出现脸红、结巴、发抖等怯场现象。严重者甚至中途拒绝进行公众发言。二是对语言交际有回避现象。在调查中,一些学生反映在课余闲暇的时间里,他们更愿意自处或者上网,部分学生甚至认为有意识地与他人语言交流是在浪费时间,多数学生还提到他们更愿意自己和“自己”交流思想。在王艳芝2007年发表的《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一文中曾得出“男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女生,农村学生的社交回避高于城市学生,工科学生的社交回避高于文科学生”的研究结论。而高职工科学生正好存在着男生多于女生、农村学生多于城市学生等工科学习背景的特点,这些特点与这一结论结合对照,反映出高职工科学生自我封闭,回避社交,有意识主观回避公共语言交流的现象。三是语言交际中自信不足。在调查中,多数高职工科学生表示,在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时,如果对方语速比自己快,表达比自己连贯并且声调高于自己,尤其是这些现象出现在与对方的交流处于观点对峙阶段的时候,他们会放弃或中断交流。这正是学生在语言交际中缺乏自信和热情的表现。

2.语言会话素材储备不足。在目前工科高职院校更侧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背景下,学生多忽略母语学习的重要性,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导致其在母语环境下的日常交际中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一是语言基础词汇缺乏。在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能力调查中,多数学生反映在交际场景中经常觉得“心明口难言”或者词不达意,别人很难理解其想要表述的基本意思,更不用说使用成语和惯用语来为交流添光增色了。因此,在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基础词汇的缺乏是交际出现障碍的根本问题之一。二是语法与修辞能力欠缺。模拟一个在车间举行的陈述自己工科岗位目标的发言场景中,15名工科专业学生在发言过程中,语法层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层次错乱、随意搭配、前后表述矛盾的状况。语言感染力方面多数学生语言表述生涩,社会性差。三是普通话水平差。在现今社会,普通话表达能力被视为高校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学生的内在素质的体现,对于高职工科类学生来说,普通话更是仅次于其专业技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交流工具。高职工科类学生在全国就业的区域非常广,在无法用地方方言交流的情况下,流畅的普通话无疑会成为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在调查结果中发现,多数工科学生在生活中不讲普通话或者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自身方言干扰大。一旦用普通话交流,不由得将方言发音、方言词汇带进来,使交流变得不流畅。普通话水平差也成为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流障碍的重要因素。

二、造成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现状原因分析

(一)工科类高职学院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工科类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倚重学生“做”的能力,但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教育目的上将学生的未来单方面定义为“能更好地与机器打交道的人”。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工科学生中开设了一些人文课程,但也仅作为一门或几门课程对待,未成体系,课时偏少,课程的效果只是点到即止,浮光掠影。基于此种模式,多数高职工科毕业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对于岗位中体现出的人文社会特点,措手不及,适应性较差。尤其是在社交语言和行为的表现上,未能体现出高等人才的人文素质。

(二)高职工科专业学生对自身提高重视不够

由于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文理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文科生更侧重于专业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在语言的培养上也是如此,对于社交语言能力的把握一般都是针对文科生提出的。而对理工科类院校的学生则没有这样的要求。因此,理科学生意识不到语言社交能力的重要性,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校企双方对工科学生在岗能力目标的设定存在缺陷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用人要求,摆脱闭门造车的教育误区,使培养的人才能更适应岗位要求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此种模式目前已成为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专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要。但因其尚处摸索发展阶段,也存在许多问题。一些企业短时间内基于岗位用工的迫切性,急于要求学校培养出技能操作能够即时上岗的学生,而学校方面为更好落实学生就业,急于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企业的技能要求能无缝对接,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因而双方都在培养目标上选择了短期效应,重操作性的“技”多,重社会性的“技”少,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学生社会人文意识缺乏,难以融入企业文化,表现在语言交际能力上,“不会说话,说不出话,说不对话”,从而导致与上级沟通不利,与同事交流不畅的现象。一些学生在上岗一段时间后,多处事被动,苦闷难当。

三、提升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方法

(一)科学系统地进行语言交际能力训练

可以确定语言交际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框架结构,尤其是基于工科学生的实际语言状况,从词汇、语法修辞,到普通话水平制订具体方案,系统提高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基础。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情境式实践训练,如在课程中加入学生喜欢的沙龙式交流、自由演讲、论题辩论等语言实践类内容,也可根据工科学生岗位就业特点,模拟岗位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岗交际的真实感中,进行语言训练,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以学生喜欢的情境创设为载体,融入教师的赏识激励,全面提升高职工科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

(二)通过引入“企业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现今许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语言的作用,语言源于文化,企业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鉴于语言对文化的塑造作用,很多企业利用巧妙合理的企业语言创建并支持企业文化。将“企业语言”引入校园,正是让企业告诉学生,企业岗位需要员工具有怎样的语言认知力。如一个知名企业老总在对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课中提到,在他的企业中单从员工话语中的“它”“你”“我们”出现的次数,就可以了解企业在营销和沟通时程表中是处于“通知”“销售”“购买”“认同”,还是“朋友”或“挚友”的模式。简单几个词就传达了企业的风格、思路及文化,但同时这种企业语言的引入也使学生在就业前,能够主动去理解并掌握企业语言的使用,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氛围,为将来能够迅速胜任岗位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高职工科学生语言交际技巧

高职工科学生在进行语言交际的过程中,应注意交际技巧的使用。如跟人交谈时应让眼睛在我们开口寒暄之前“说话”,务必要使眼睛密切注视对方的眼睛和脸部,而且目光要充满和蔼、真挚的情义,让对方感到你的尊重和文化教养;在交际过程中,应多注意听者的反应,应多说“你”、少说“我”,加深对方印象等。因此,高职工科学生的语言交际技巧训练对提升工科学生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

基于高职工科学生的岗位要求,对高职工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文素质形象,在工作岗位中,确立稳固的人际关系,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为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爱云,王秀影.关于大学生口语表达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8).

[2]孙玉娟,王萍.农业院校大学生公关语言和礼仪[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3]王艳芝.大学生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3).

[4]邹小阳.论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自我培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

[5]徐茜.理工科类院校普通话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0(25).

[6]张先亮.语言交际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7

聚焦大局,建言献策凸显优势特色

近年来,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贵州省科协参与完成了《贵州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书》《国家中药发展十二五规划》《贵州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带动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综合规划》等课题,完成上级部门交办课题105个。特别是2010年7月,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在贵州凯里举行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发展研讨会,17位院士联合撰写专家建议,并通过中国科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提供了参考依据。

贵州省各市(州)科协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开展了贵阳市“两湖一库”流域水源涵养林碳汇效益补偿研究、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研究,六盘水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走进低碳生活”专题研讨,“黔东南苗侗医药产业发展论坛”,“铜仁市优质矿产资源开发”,“黔南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审定”等。这些决策咨询工作,紧扣地方发展的主题主线,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聚焦人才,引进高端智力辅政兴黔

2010年7月,贵州省科协联合黔东南州政府,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政府主导型“黔东南州院士专家服务中心”。院士专家们提出的加快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建立苏黔科技产业园、开展森林经营等决策建议,引起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直接促进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2011年12月,贵州省院士专家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为引进高端智力、高层次人才服务贵州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从2011年开始,建设“贵州工业强省十大产业科技思想库”,入库专家已达244人,其中包括24名院士。2012年2月,为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关于“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的要求,研究制定了《院士专家贵州行活动方案》。2012年8月上旬,联合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和遵义市委市政府,举办了“院士专家援黔行动计划遵义革命老区行”活动,31位院士专家与企业进行深度对接,帮助当地企业破解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为更多的聚集海外科技、人才资源为黔服务,2012年7月,中国科协2012年海外智力为国服务研讨会暨联席会议在贵州成功举办,建立了“海智计划”贵州工作基地,聘请18位海外知名专家为基地首批科技专家,15个海外科技团体与省科协签署了合作协议。为更好地与院士专家特别是北京片区科技思想库专家加强沟通、交流和联系,2012年6月,贵州省科协联合北京贵州商会,成立了“贵州工业强省科技思想库暨院士专家贵州行动北京工作站”,建立了引聘科技专家的“桥头堡”。

聚焦热点,围绕产业发展问计求策

围绕贵州省的资源深加工“四个一体化”、打造特色产业“五张名片”、“六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5个100工程”等,积极组织院士、专家建言献策。特别是在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期间,通过开展院士专家“建百言”、“助百企”活动,产生了许多务实可行的决策咨询成果。

在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上,邀请马永生、朱森第、尹伟伦、张景安、宋振骐、吴江、邬贺铨、陈剑平等28位院士、专家出席,11位院士、专家发言。韩启德、申维辰、赵克志、陈敏尔等领导同志对院士专家的发言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意见建议对于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推动贵州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助百企”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技思想库的咨询作用,经过联系对接,35位院士、112名省外知名专家、62名省内专家针对瓮福集团、贵州航天特种车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等163家企业,就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广泛开展技术咨询和联合攻关,提升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能力。年会期间,还为市(州)、企业引进了高端智力。六盘水市聘请宋振骐、袁亮等5名院士为政府高级经济顾问,安顺市聘请侯立安、吴常信等5位院士专家为政府产业发展顾问,黔东南州聘请谭天伟、陈温福等院士为政府经济科技顾问,等等。

聚焦前沿,学术交流激荡咨询火花

近五年来,贵州省科协共开展论坛、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论文征集等各类学术活动1300余次,参加人员近10万人次,交流学术论文11500篇,出版学术期刊37种,刊发论文逾3万篇。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8

再过十几天,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和各位县管专家欢聚一堂,总结工作,规划发展,交流心得,畅谈未来。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向各位专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你们的家人致以新春最美好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过去的一年,是县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是县委组织部、人才办顺应形势变化、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实践创新的一年,是各位县管专家带动全县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奋进、大胆探索、强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一年。

一年来,县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才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努力营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优秀人才在我县充分发挥才智、贡献力量搭建了广阔舞台。在这一年里,县委组织部和人才办将以强化服务为指导,以创新载体为方式,以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带动效应为目的,相继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状况调研、优秀人才评选等工作,出台了10多个人才工作方面的文件,从制度上对人才工作给予规范。并对来年的人才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如建立县校县院人才合作模式、优秀党政人才赴外挂职锻炼等,进一步为人才工作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拓宽了平台。同时,各位专家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潜心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本职业务和科研成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县水利局袁君臣主持编制的《*县“十一五”安全饮水规划》顺利通过省市评审,组织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4处,解决了2.2万人的饮水问题;县农业局郭俊珍先后承担完成了农业科技项目5个,争取资金500万元,受惠群众达145万人;县畜牧局方春芳撰写的论文《牧草地域适应性研究和推广》获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卫生系统徐德飞、张怀东等同志的论文分别在《中国医药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教育系统崔有书、卢洪礼、秦好锋等同志编写的校本教程和论文均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专业机构的一致认可。总之,过去的一年里,各位专家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人才办的大力支持下,锐意进取,励精图治,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对各位专家在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刚才,几名专家代表都先后总结和规划了自己的工作,并对县委组织部、人才办和全县的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议,无论是谈看法,还是讲打算,讲得都很实在、很到位。尽管因时间关系,只有少数专家发言,但我想,通过每年一度的座谈会上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增进我们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直接听到了大家反映的喜怒哀乐。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带给了我很多思考。这里,我借此机会对在座的同志们就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几点要求。

一要善于学习。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没有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知识,就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站稳脚跟,有所作为。这一点,作为方方面面的专家,你们的体会可能尤为深刻。因此,各位同志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精神,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发展先进性,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新技术,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力争通过你们的带动在全县形成热爱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

二要敢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们作为我县各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杰出代表,更应深刻理解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坚持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开展思想创新、业务创新、工作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素质,适应形势。敢于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和精确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探索、突破,提出个人鲜明独特的见解,促进技术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创新,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大胆尝试。对于人才来讲,需要有超越常规、挑战权威、打破陈旧事物的勇气;对于组织部门来讲,则要有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气魄,进一步营造尊重创造的环境,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三要勇于实践。由于基层客观条件限制,我们县管专家完成的前沿科研创造很少,更多的是基层实用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于在座的各位专家来讲,实践,不仅是检验高端科技成果的标准,更是技术改进、更新的必要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专家要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术理论实践活动,把自己的专长和见解大胆地应用于实践中去,在实际中求真,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新的更大的力量。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范文

农业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篇1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批示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仍保持较快增长的好势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