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范文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1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中存在的缺陷
1.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一些高校针对实验室的管理普遍选择四级管理模式,依照校、院、实验中心、实验室的顺序以此向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与院多为宏观管理,就现行管理政策、制度以及模式基本达成一致。处于基层管理层面的实验中心与实验室在管理中失权问题严重,导致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陷入困境。通常情况下,部分功能实验室被教师占用。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数时间成为教师的助手,管理权逐渐被取代。同时高校实验室的设立是根据学科和专业进行设立,导致实验室管理需要根据学科情况进行,对协调和分配实验室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2.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制度是对各项管理行为形成有效约束的重要途径,在研究型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都有一个管理者是行使各项权利的权威人物,基层管理人员负责落实并执行管理者的各项措施,根据管理中的各项问题对管理制度进行调整。高校实验室通常由实验员进行管理,实验实施者通常都为科研教师、教授以及领域专家,心理优势较强,在没有配套制度的前提下,难以服从基层实验员调配和指挥。同时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实验员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有力依据。
3.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
设备管理缺乏秩序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设备采购方面,现阶段高校实验设备采购渠道丰富,然而未针对采购进行长期规划。通常情况下,由几个采购人员制定简单的采购计划,这种现象导致仪器设备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甚至实验室方面不了解教学需要什么样的仪器,外加实验室管理都是重采购轻管理,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不高或弃用。二是仪器缺乏定期维护。目前,高校实验室并未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设立专门的维护人员,导致部分设备在使用过后未能进行及时清理,增加了实验设备的破损率。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1.简化管理模式,提升实验室功能
相关实践证明,简化管理模式对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情况来看,校院加实验中心的管理模式较为适用。在管理过程中,由校院直接对实验中心进行管理,实验中心则负责执行上级指令,属于不涉及其他机构的独立部门,教师、学生以及相关学科教授对实验室只有使用权,无权干涉实验室调配。同时,利用合并的方式将功能相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整合,将功能单一的实验室与多功能实验室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2.转变管理观念,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高校实验项目的多样性,促使实验室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此,高校师生对实验室管理工作应给予充分尊重和支持,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为师生服务的管理观念。同时,高校结合实验室管理情况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升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例如,类似水绵与草屉重等稀缺实验材料,需要实验室人员去郊外获取,高校可以给予一定补充,根据实验项目数量给予管理人员一定激励补助,不仅充分保证实验室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减少了实验室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3.规范仪器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为妥善安置实验设备,学校可设立专人专项分类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按照要求流程进行统一放置,便于仪器管理、使用以及维护。学校根据学科需求对仪器设备进行重新整合,配套发放,使实验设备组合更具系统性,设备维护经费和实验项目挂钩,将额外仪器分配给项目数量较多的实验室。同时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让研究生加入实验室管理当中,鼓励建立学生管理团队,负责完善制度,有效解决实验室开放时间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实验室管理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验项目,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管理经营,完善适用当下教育形势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实验室管理,提倡全体师生配合相关制度落实,有效提升实验室适用效率,形成地方管理特色。同时,高校通过完善的制度保障和科学管理为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对提升高校人才培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桂炽昌 单位: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惠芹,周骥平,周俊.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改革的思考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
[2]丁轲,李广录,赵芙蓉,等.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实验室科学,2010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2
论文关键词:实验室开放;教学机制;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设备和场所,提高其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它对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切实开展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项目、推动并帮助学生开展科研和毕业设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1-3]。作为理工科院校,我系依托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室开放方面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4]。
一、实验室开放现状
(一)构建了合理的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化学实验的有效开放,实验中心首先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类: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基础型实验强调各门课程中特有的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型实验强调学科与学科的交叉、同一学科各知识点的交叉,注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设计型实验强调实验的探索性,充分体现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控制和分析实验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减少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时,注意三类实验的数目比。在规定的学时内将实验项目分为课内必做实验部分、课内选作部分,并在课外一定时间内开设提高实验部分。合理地设计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学时,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查找文献的能力,构建实验内容合理体系。
(二)建立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机制
实验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开放管理制度。各实验室将基本概况、主要仪器设备、可开出的实验项目等公布到实验中心网站上,供师生选择参考。另外,各实验室对课程相关实验、自主实验项目、教师科研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等开放。实验中心根据提出申请的师生人数、时间以及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统一安排实验时间。对有特殊要求的实验项目应该提前向相关的实验室申请,实验室根据师生要求和具体实验室条件,准备仪器设备,安排实验时间,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三)存在的部分问题
开放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对于设计型实验,实验的周期相对较长,相对难度比基础实验要高,少数同学难免实验失败,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成重做,部分优秀学生希望在实验学时结束后能继续深入下去,因此这就意味着实验室需要全天候开放才能满足要求。全天候的开放,大大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人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影响,实验室的运行、各方面安全将无法保障。另外,对于一些自主性实验,其综合性更强,难度远超教学计划安排,这样就要求指导老师也要具有非常广泛的专业知识。
二、开放式教学机制的进一步优化
(一)实验项目分类开放
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实验室和实验时间,把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分为全天候、预约式和阶段式开放方式。对于“毕业设计”、“大学生挑战杯”、自主实验项目及部分学生参与的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等类的实验项目设置为全天候、预约式开放项目。首先学生在取得这些项目、课题后,必须先提出实验室使用申请,经过各级领导签字同意后,安排进人实验室进行研究、实践,指导教师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学生完全自主,包括使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时间,直至完成该项目或课题。而针对学生由于实验失败、结果不理想,请假等进行实验补做、重做等,或者实验在规定时间内难以按时完成,须延时的开放属于阶段式开放。
(二)学生参与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
实验室开放增加了实验室运行成本,包括试剂耗材成本以及人员管理费用等。引入学生参与实验室的日常运行管理,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减少运行成本,将更多的经费投入用于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激励中。为了确保在假期和晚上都能开放,实验室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安排学生协助值班。上岗前对值班学生进行岗位培训,实验室人员不定期进行检查;同时在实验室安装安保设施,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真正延长了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做到实验室全面开放。
(三)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实验室教师的开放、服务意识;制定相应政策,将实验室开放人时数等与实验室人员的考核挂钩,鼓励实验室人员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我系现有专业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科研项目相对较多等特点。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我们把教师的科研课题引入到了实验教学过程。组织优秀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科研项目设置符合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项目并作为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训练。
(四)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建设
优化实验中心的实验教学网站,网站包括实验教学网络资源、优质实验课程课件、实验室动态信息、学生实验预约系统、信息数据源等,实现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实验室空间、资源实施全面开放,除提供实验内容的重复强化外,还为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型、创新型、综合型、srtp和技能训练等实验提供保障条件和技术支持。
三、结语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 化学试剂 分类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42-01
一、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要求
在化学实验室药剂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药品进行集中分类,并且保证分类处理后按照不同类型运行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保存机制。一般实验室,在保存药品时,主要采取的分类方式依据元素周期族、酸碱盐、氧化还原、英文字母顺序等。并且,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试剂的化学性质进行集中分析和整合,确保相应的保管措施符合实际需求,在保证试剂质量的基础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二、化学实验室危险类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路径
1.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易燃易爆试剂安全管理
在化学实验室内,易燃易爆试剂较多,其中气态物质要保存在钢瓶内,较为常见的是H2气体、C2H2气体以及煤气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氧气由于具有助燃的性质,也要提高保存机制和管理意识。另外,在实验室内还有一部分液态易燃易爆物质,并且是实验室内管控结构的重点。基于其容易挥发且蒸汽密度大于空气,在遭遇明火后甚至会导致爆炸。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固体也要进行集中管控,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活泼金属以及白磷,管理人员要对不同性质的物质进行优化管控。
1.1水封安全管理机制
主要利用水封管理的物质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白磷,本身属于自燃物质,需要管理人员将其盛放在棕色广口瓶内,并且保证白磷被水完全淹没。第二,C2S,本身沸点较低,沸点为46.3摄氏度,不溶于水且密度要比水小,利用水封减少物质的挥发[1]。第三,还有一部分毒性物质以及腐蚀性物质需要利用水封操作,提高试剂的保存效果。
1.2油封安全管理机制
利用油封管理的药剂主要是常见的活泼金属,由于其遇水会发生燃烧,需要在无水煤油中集中保存,瓶口要塞紧。若是利用软木塞,则需要利用石蜡进行密封。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金属Li的密度比煤油小,因此要存在石蜡中,使用时切开石蜡即可。
1.3其他类安全管理机制
由于化学实验室内部药品要按照标准化规范进行管控,若是管理过程存在失误,就会导致火灾问题。针对不同物质着火,需要安全管理人员提高认知并进行差异化处理。活泼金属要利用沙子扑灭,有机物发生燃烧,也不能用水浇灭。
2.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毒性试剂安全管理
常见的毒性试剂主要是重金属盐,也包括一些对人身体会造成严重伤害的重度毒性物质,例如氰化钾等。管理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管控措施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单独存放的同时,实行定期盘点以及双人双锁管理机制。一定要注意防护,减少毒品直接接触几率。
3.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腐蚀性试剂安全管理
在化学试剂中,还有一些物质具有非常强的腐蚀性,其中主要包括酸和碱。常见的酸主要有硫酸、HF、浓硫酸、发烟硝酸、浓硝酸以及浓盐酸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是NaOH溶液、氢氧化钾、硫化钠、生石灰、氨水等,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并与其他药品隔离,利用防腐蚀物质进行保存。特别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4]。
4.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氧化性试剂安全管理
氧化性试剂具有强烈氧化性,若是遇有机试剂或者是化学性质较为活泼的金属等还原性物质,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甚至会产生爆炸,需要管理人员给予必要重视。因此,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其和还原物质隔离开,确保分别存放的同时,保证阴凉通风的环境。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保存该类物质时,一定要对温度和热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温度在30摄氏度以下。
5.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放射性试剂安全管理
尽管放射性试剂在一般实验室中较为少见,但是若留存,就要将其放置在铅制器皿中,确保分别存放,减少辐射物质产生的不良辐射[3]。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类化学试剂分类和安全管理路径
1.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见光分解试剂安全管理
对于见光容易分解的物质,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在注意密封的同时,保证避光,特别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药品和空气接触。主要药品包括溴化物、碘化物以及次氯酸盐等等[4]。
2.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受热分解试剂安全管理
受热容易分解的物质本身稳定性较弱,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着重保护,针对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确保其不会生成结晶水、生物附属品或者是在高温环境中分解。需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并且要单独存放。主要药品包括铵盐、Cu2O、氧化银等物质[5]。
3.化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分类之易潮解试剂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还存在一些物质在吸收水分后会发生潮解作用,甚至会出现结块或者是溶解变质,这就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对药剂进行密封保存,确保在阴凉干燥处进行药物保管。主要的药品包括乙酸钠、CuSO4、K2CO3等药品。
结语
总而言之,化学试剂管理项目中,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为健全的知识底蕴,也需要管理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能运行定期检查制度,确保管控结构专业性和系统性得以体现。要对药品保管项目进行及时登记,确保长期备份,从根本上提高化学实验室药剂管理项目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锡建,徐菁利,唐博合金等.化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5,26(05):669-672.
[2]唐清华,姜华.化学实验室材料、低值易耗品实行精益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1(05):203-205.
[3]刘英健.浅谈如何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化学实验室[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15(01):310-311.
[4]李慈,蒋西明,李军等.提高化学试剂管理水平构建绿色化学实验室[J].科学咨询,2013,11(34):64-64.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4
关键词:资源贡献;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时间
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深入的改革,作为国内承担培养高科技人才的摇篮,高校在国家科技提升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实验室,作为校内的实践基地,更应该创新的管理,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文中首先分析了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资源共享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以便于有效的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导致国内高校实验室无法共享资源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在管理、机制和技术方面,文中笔者进行详细的探讨:(1)高校在投入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宏观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的管理。很多院校、院系之间资源竞争严重,仪器设备购置重复严重,同时由于资金难以集中,缺乏完善的辅助配件,购置的仪器设备水平较低,必要的维护措施未跟上,尤其是一些对环境具有较高要求的设备、仪器,购置后设备工作低效;(2)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法规不健全。由于法规缺乏,国家实验室所在单位必须承担必要的责任和义务,对拥有的贵重仪器资源要保值,所以院校实验室之间共享积极性较低;(3)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机制相对缺乏,没有建立健全良性的使用、维护、管理运行机制,一些高校专业性实验室虽然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但是由于需要较高的服务收费没人去做,服务费低又无法满足运行成本的需求,这样的尴尬局面普遍存在;(4)实验室共享资源的社会氛围缺乏。很多实验室管理的共享机制,没有健全的奖励管理人员的机制,实验室管理人员付出辛勤的劳动却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同时有的还会额外支付使用费用。(5)实验室资源共享信息渠道比较缺乏。院校、院系之间的实验室分布比较封闭,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的人员对资源无法共享,或者没有共享服务。
二、资源共享实验室的管理体制
笔者建议要与高校中远期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以国内外学科的发展前景为基础,重组、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把共享实验室资源作为最终的目的,全面构建新型的实验室管理机制。
1.整合优化实验室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对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实验用房、实验项目、人员和经费等进行全面清查梳理,整合学科相关、功能相近的实验室,对各实验室的人、财、物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规划和统一建设,打破学科、专业界限,面向全校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获取实验室的规模效益。
1.1对学校内所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全面的清理,分门别类的列出设备、资源清单。
1.2以学科、专业、课程对实验的要求为基础,对全校实验课程的类别进行归纳,整理。
1.3把完成归纳的实验室、实验设备资源和实验项目做好对应,经过充分的考虑和论证后,重新构建实验室。
1.4全校范围内使用统一的实验室设备购置制度,充分的论证实验室建设、设备购买方案,这可以从源头上管控同一实验设备多次购置。
2.组建实验教学中心。以学校、学科的实际情况,把原有分散的实验室以及实验室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组,让组建的现代化实验室具有合理的布局、完整的结构、齐全的功能。这对实验室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高效性的形成极为有利,更会对资源进一步优化,并合理的对其进行配置,办学效益也进一步提升。
3.深化改革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的体系、内容,组建适合学校发展和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内容,这是构建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关键和内涵。笔者认为对实验课程进行改革过程中应该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性、开放性、互动性、实用性等。
4.开放运行实验室。作为该校建设学科、开展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极为重要。从建设学科角度而言,实验室为学科的交叉、发展、融合提供相关的物质平台和基础;从教学角度而言,改革实验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实验室的开放性,这是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加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实验室利用率提升的主要方式为实验室的开放性。
4.1日常管理机制。学校实行实验中心主任负责制;学校聘任校级实验中心主任,院级实验中心主任由各个分院推荐人员,学校聘任。各个实验中心主任学校定期的对其进行考核,专职的实验员、技术员竞争上岗,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
4.2教学运行机制。担任实验教学的教师要积极的改革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积极的投入到实验室建设之中。作为实验中心也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就具体的运行来看,学校公布实验中心的实验项目和开设的专业,专业教师向学校和实验中心提交开课申请表,实验中心统一安排开课,并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必要的考核。
4.3经费投入机制。作为学校的实验基地,学校每年要向实验室单独拨付运行费用,以便于维护实验室的运行;在学校、学院的领导和监督下,实验中心主任分配费用的使用。
4.4对外开放机制。在完成学校额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验中心要制定必要的对外开放机制,积极的向学校、社会、教师创造良好的公开条件并切实的公开实验室,吸引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课外实验活动。实验中心在校园网或者学校网站上公布开放信息,如开放的时间、开放的地点、开放的实验室名称等。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在实验室内培养自己的科学意识,不断地创新思想,这对其学业的进步以及未来的工作极为有利。
三、结语
对实验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需求,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就是简单的合并实验室,集中地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和使用仪器设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多方面,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因此我们要以学校和实验室资源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寻找一条合适学校发展的资源共享型实验室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侯永平,朱永法,余树全,赵丽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2]顾福萍,沈旭慧,蒋培余,刘莉,于岚.基于资源共享的微生物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9(04).
[3]侯永平,朱永法,余树全,赵丽华.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8).
[4]侯永平,余树全,赵丽华,王进,龚群辉.构建实验室安全监控防范体系促进实验室和谐发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01).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5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人才必须具备的两个核心能力。因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4]。要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就必须符合4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建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否有利于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是否有利于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是否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5]。
1.1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
传统的法学实践教学通常是分学科、分专业、分课程进行,各有面向,互不连接,自我封闭,不成体系,从而造成法学实践教学条块分割与执法实践工作综合性之间的矛盾,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从而造成法学人才培养与执法实践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法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必须更新实验教学理念,根据公安执法实践的特点,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打破法学专业界限和课程分割,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新型法学实验教学体系[6]。
1.2建设一支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关键是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因此,在创建实验示范中心过程中,学校必须创新实验室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新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7]。
1.3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1.3.1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主要有3种模式,即校级管理、系级管理和教研室管理[8]。这3种管理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教研室管理模式比较适合新办专业的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室建设;系级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专业实验室建设;校级管理模式比较适合基础大平台或学科大类实验室建设。校级管理模式具有管理机构完善,高度集权,管理单一,结构合理,能举全校之力,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特点[9]。
1.3.2管理机制
根据以上3种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校级管理模式比较符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求。它既能促进资源整合的最大化,也能促进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一般应采用校级管理模式。在校级管理模式下,高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实验室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
1.4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实验教学手法与手段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对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放实验室,降低实验室运行、维护、维修成本,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10]。
2主要建设内容
为适应公安法学教育的需要,学校以“深化法学理论教学体系改革,强化公安执法实战训练教学,规范公安工作实践锻炼”为宗旨,按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集中为主”的原则,在实体化、规模化、系统化建设思路指导下,整合了法律、治安、侦查、刑事科学技术、犯罪学系和警体战训教研部的有关实验、实训教学资源,于2006年9月,组建了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
2.1构建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体系
学校以培养学生公安执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结合法学学科专业建设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打破法学专业界限和课程分割,致力于构建一个分阶段、分系列、模块化的新型法学实验教学体系
(1)分阶段。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把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三个阶段。
(2)分系列。依托法学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和校内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校外公安工作实践教学基地两大平台,将实践教学内容合成法律素质训练、执法能力培养和公安实践锻炼三个系列。
(3)分模块。法律素质训练分为法律基本素养训练、公安执法素养训练、公安执法职业伦理培养三个模块;执法能力培养以公安行政执法和公安刑事执法两个序列为主线,以执法程序为基本脉络,设置了多个培养模块;公安实践锻炼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建立了学生在校4年学习期间分别进行公安工作认知性见习、综合性见习、业务专项见习和毕业实习的“三学期”制,从而形成“年年有实践、4年不断线”学生公安实践锻炼教学体系[11]。
2.2打造实战型实验教学队伍
公安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执法者,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实战型实验教学队伍。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成立后,学校特别重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创新师资培养机制。
①通过制定“公安大学教师参加公安业务实践暂行规定”,建立教师到公安基层单位参加公安工作实践的工作机制,遴选出具有公安执法实践工作经历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正副教授担任公安执法教学实验中心的首席主讲教师和主讲教师;②通过制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官选聘管理暂行办法”,聘请公安业务实践部门的专家和骨干来校担任教官,参与中心的实验教学任务;③在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指导教官定期聘任制度,由实践教学基地选派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公安执法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警担任指导教官,指导学生公安实践锻炼[12]。
目前,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校内法学实验教学主讲教师为主体,校外兼职教官为补充,实践教学基地指导教官为辅助,适应法学实验教学要求,集教学、科研、办案一体化的实战型实验教学队伍[13]。
2.3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2.3.1运行管理模式
公安执法实验中心独立建制,建设和运行经费计划单列。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教学管理部、公安行政执法训练部、公安刑事执法训练部和警务实战基础训练部,由中心主任和各部主任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中心建设规划与运行机制,监督实施。中心教学管理部主任主要负责日常管理和技术保障,各训练部主任全面负责相应训练模块实践教学建设。各训练部设首席主讲教师(教官)若干名,负责相关课程、训练科目的建设,由富有公安实战经验的主讲教师和外聘教官担任实验教学任务[14]。
2.3.2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促进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制定了“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岗位职责”、“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运行管理办法”、“模拟法庭教学管理规定”、“物证技术检验实验室开放实施细则”、“警务实战训练区管理规定”、“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规定”、“心理行为、警务技能障碍训练场管理规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确保了中心各项公安执法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15]。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中心实行:①倡导精讲多练,师生互动,知识传授与实战训练相结合,鼓励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②充分利用模拟法庭、心理行为训练场、警务技能障碍训练场、影像互动射击系统、战术倒靶系统等专业训练设备和设施,有效地开展公安执法实验教学工作;③完善公安执法实验教学案例库,引进了先进教学手段,通过网络系统、多媒体技术等,为公安执法实验教学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和平台,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成效;④针对公安执法实验教学的层次化要求,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初步形成了以讲授法、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想定作业法、还原实战法、多专业合成演练法等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体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16]。
3建设成效
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成立以来,大大地提高了学校实验教学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我校公安执法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级和部级法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1实践教学体系层次分明,教学效果优良
中心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分层次设置相应实验教学项目,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以法律基本素养和基础执法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实验教学项目;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以警察执法素养、综合执法能力和法律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实验教学项目;在专业课学习阶段,主要以公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设置实验教学项目。
由于实验教学项目设计贴近实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在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3.2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中心将公安执法理论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009年,学校有23项荣获第四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7项。
3.3实验教学资源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
我校12个专业17个方向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外时间、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预约中心教师、教官和预定中心教学资源设备,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锻炼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提高了实验室使用效益。
3.4展示学生良好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校学生多次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现场保卫、场馆安检和警戒工作,都出色完成任务。如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安全保卫,2009年参加北京建国60周年安全保卫,2010年参加上海世界博览会等安全保卫,公安大学学生政治可靠,业务扎实,作风优良,无私奉献,展现了公安学子的风采,受到了北京市奥组委、北京市公安局、上海世博会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4结语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6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 管理机制 改革
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对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是否能顺利产出科研成果。但在长期的实验室应用中,教学型高校的管理体制仍然被用于我校实验室中,一些实验室管理机制需要改进。针对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实验室的管理建设中。通过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实践,将实验室各方面的管理措施细化,对实验室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使实验人员有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1]。整个实验室成为一个系统、协调的整体,实现高效、良性的运转。为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改善实验室管理方式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1 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有待加强
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性的工作,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在实验室管理人员中,主管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室年轻教师兼职居多,职责定位模糊,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兼有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室实施系统、有效的管理。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在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均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验人员中存在工作积极性不强,队伍不稳定,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管理的队伍,影响了实验室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
1.2 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宗旨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2]。我院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员考核除了工作量方面,而在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生培养、综合效益方面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实验员片面追求工作量,在实验人员的相关工作积极性方面难以调动。
1.3 学科需要团队建设
以教学为主仍然是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线,无单独科研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只能依赖于教学实验室。没有组建一些真正的学科团队,学科研究相对松散,教师和实验管理员没有得到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
1.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低
目前经过各方的努力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已经在高校实验室中投入使用,一些设备管理不到位,没有达到最佳的使用效率。实验室中经常出现使用高峰期没仪器可用,而其他时间又闲置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使用的人员较多,使用时间安排的不合理。面对一些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于不了解仪器性能造成仪器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缺乏专人负责培训管理,所以对这类仪器设备达到熟练使用的层度还有差距[3]。对一些得不到及时维护的仪器设备,最好只能在长期处于无法正常运转、故障频发的状态下,被最终弃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1.5 实验室试剂耗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严格的试剂耗材管理体制没有形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多价格昂贵的试剂耗材也与一般试剂耗材一样购入后放在公用的地方,需要的人可以随时方便地取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实验设备使用上没有节制,造成试剂被取用后只使用一次即被遗忘的浪费;在实验急需某一试剂耗材时才发现已经用完,原因是没有存量的监控,有些工作被迫延迟。
2 加大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
我院针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运行体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运行体制建设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实验室改革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适当的体制和制度是推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的基础。
2.1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和建设
制定对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提供进修培养机会、制定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及进出机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聘任,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2.2 在实验室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保证实验室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各种关系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实验员、指导老师职责,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4]。遵循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试剂耗材,我们对试剂、耗材进行验收入库、贮存、领用与发放等管理控制,保证试剂耗材的安全贮存、有序发放与使用,确保购买的试剂耗材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对库存量进行有效监控。
2.3 加大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的经费投入
学院集中资金投向那些学科发展必不可少、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上,重点建设利用本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实验室。统一调配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 实现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
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考核体系中增加关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以及对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实验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学院对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践
3.1 搞好探索,将试点分类
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学校层面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面,还包括学院层面、教师、实验队伍及管理人员方面关系及利益[5]。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的目标,能够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2 探索实验室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最终还是理顺各方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搞好实验室管理的根本保证是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考核机制[6]。将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结合学院学科发展情况和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客观规律作为建立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验室考核机制的基础。
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转,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必须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实验室行为。在科研交流,信息化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科学、规范、高效、并与自身实验室文化相适应的规范管理制度的实验室,提高同行对实验室成果的认可度,是我们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谢红梅,蓝孝帅.地方高校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 (3):61-163.
[2] 姜丽伟.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93-195.
[3] 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 8-231.
[4] 王玉亮,王友社.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3,16(2):141-143.
[5]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 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
[6] 徐远卫,左楠,陈然.完善高校设备管理的构思与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7):160-162.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管理机制;发展规划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是21 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流[1]。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中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2]。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水平,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成立于2012年(依托单位贵州大学),该中心拥有价值近6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中心使用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植物化学研究室、药物合成研究室、药物制剂研究室、药物分析研究室、药理毒理研究室、保健食品研究室等六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是一个省级管理的独立的实验教学实体。该中心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制药产业的发展需要,面向我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以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为重点,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共性关键技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药物研究。该中心同时以学科发展为契机,全面指导、带动本科生实验教学,经过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1.实验教学改革
1.1实验理论教学
近几年来,本工程中心结合学院药学专业的具体实际情况,在本工程中心的理论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其具体措施主要从教学内容上进化繁为简,推陈出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工程中心理论教学内容的改变,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改变为指导,在以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重点放在新药研发的创新思路上。不断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在教学中及时融入药学领域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新的技术增长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在理论教学中的药物分子设计内容和药物合成反应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我们主要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或了解药物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1.1.1药物分子设计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药物分子设计在新药研究和发现研究领域中成为不可缺少的知识点,药物设计已成为新药研究和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以前本工程中心在该教学内容上主要是以化学模式为主,以介绍药物的化学合成和化学性质为主要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将化学和生物学的内容相分离,造成知识脱节,已不能适应新药研究的需要。因此,在对国内外新药设计和研究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融合和取舍国内外现有药物分子设计教材的特色,为我所用,以当前新药研究中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为出发点和归属,选择有代表性的药物为讲课的重点,以点带面,不必面面俱到。计划通过该教学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在后期学习及工作中参与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打下基础。
1.1.2药物合成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药物合成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在于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手段的改进、实验教学的加强。主要以面向制药企业的现状,重介绍典型药物的生产制备原理为线索,对现有药物合成路线和工艺条件进行评价,同时将目前制药工业中仍存在的问题交给学生,启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新的合成途径,以开阔思路和锻炼能力。
1.2 实验操作教学
原有的实验操作教材注重相关基本操作的串联,以大量“照方抓药”的性质安排实验操作体系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我们主要对多数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原有实验内容做了优化组合,引入了许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同时注重实验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的联系。实验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2.1增加实验的探索性,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增加一些探索性思考题,如在药物分子的合成实验中,简化一些在实验方法的文字叙述,插入有针对性的思考题;删去一些操作性实验步骤,改为让学生自己完成相关数据库检索,查询类似文献资料,完成对同一药物分子的多条路线设计及其合理性和优缺点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对多条路线的合理性验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通过本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要给学生传递一个重要的科研理念,要开展实验研究必须学会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要使实验成功不但要有扎实的实验技能,更要具有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1.2.2增加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如在植物化学肉桂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实验中,要求学生设计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并对分离方法的综合运用及对比评价,对指纹图谱的对比指认及波谱学分析鉴定成分。有意识引进较前沿的科研成果,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探索性研究,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对本学科前沿发展的最新认识。
总之,本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创新性和综合性实验的锻炼,能很好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性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3 实验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本工程中心对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学生由过去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式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有了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意义重大。通过本中心实验教学改革,该中心毕业的学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3)熟悉国家关于化工与制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5)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掌握1门外语,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下转第330页)
(上接第315页)2.运行管理机制改革
本创制工程中心前身为贵州大学天然药物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成立于2010年,管理机制主要采用核心团队成员分工制,但是该机制运行以来发现日常协调管理存在缺陷,造成实验装备和技术力量难以形成优势,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本创制工程中心自2012年成立以来,对前身研发中心的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主要在借鉴国内外重点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省教育厅指导下实行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模式,设立相对独立的、有国内外中药材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参与的学术委员会,确定实验室的科研方向和学术活动。学术委员会成员9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原则上每年召开学术会议1~2次。
工程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办公室主任(专职)1名,仪器设备专职管理人员1名,各功能研究室分别设研究室主任1名。在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定期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工作业绩、业务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连续聘任的主要依据。
3.创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
3.1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计划
坚持人才为第一资源的建设思路,围绕人才强“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战略布局,进一步完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工程研究团队。引进不同级别工程研究力量,注重不断改善工程中心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形成一支覆盖药学各专业领域的、结构合理的工程研究队伍;引进高水平领军性人物,带动提高“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整体水平。
(1)近五年内,培养建立一支40-60人的固定研究团队,其中60%的研究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达18-20人,副高17~22人,力争培养省管专家或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6人。
(2)近五年内,培养博士研究生8-10名,硕士研究生150名以上。
(3)近五年内,针对不同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企业的需求情况,开展企业技术专业人员培训工作,满足国内不同方向医药企业的需要。拟培养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技术专业人员100-150人次。直接或间接解决200-300人次的就业岗位问题。
3.2学科发展规划
(1)近五年内,加强与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力争将贵州大学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的专业(苗药制药学、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建成国内知名的学科。
(2)近五年内,完善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基于行业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课程,满足与天然(民族)医药相关企业一线的需求。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贵州大学药学院以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目标,介绍了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发展规划。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同样也会发现现在的教改和发展规划会存在缺陷,需要继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本工程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宗旨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工作无止境。只有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才。 [科]
【参考文献】
[1]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9-13.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篇8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 运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管理体系中明确提出:实验室应按照《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所谓管理体系,就是为实施质量管理,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保证客户对检测质量满意,把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连续的控制的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
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必须具备相应的检验条件:包括配备必要的、符合要求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及办公设施、合格的检验人员等;建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确定各检验工作的过程,分配协调各项检验工作的职责和接口,指定检验工作的工作程序及检验依据方法,使各项检验工作有效、协调地进行;通过管理评审,内外部的审核,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比对等方式,不断使管理体系完善和健全,保证了实验室有能力为社会出具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1.实验室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为了充分地应用自身资源,建立与实验室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需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效运行,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一是领导决策层充分重视。领导是实验室的领导核心和决策者,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最终的目的是建立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的和服务的质量,进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取得最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保证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和提高,建立管理体系涉及实验室内部诸多部门,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领导对管理体系的建立、改进资源的配备等方面发挥着决策作用。
二是宣传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实验室各级人员是实验室的根,在建立管理体系时,把对全体人员的教育作为重点工作,向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方面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贯穿于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分层次循序渐进。
三是组织落实,明确责任。成立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质量负责人为副组长,各个职能部门参加的工作班子,拟定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按职能部门进行质量职能的分解,明确各要素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管理体系的试运行
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文件只有通过试运行才能发现问题、改进问题,通过试运行考验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和协调性。并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和纠正措施,以达到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文件目的。在管理体系试运行过程中,实验室重点做以下工作:
一是有针对性的宣贯管理体系文件。使全体人员认识到新建立或完善的管理体系对过去管理体系的变革,是为了向国际标准接轨。要适应这种变革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管理体系文件。
二是对管理体系文件通过试运行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进行收集,将管理体系试运行中暴露的问题,如体系设计不周、项目不全等进行协调、改进。
三是认真做好信息管理,对所有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都要求按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做好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反馈、处理和归档等工作。
四是按照《评审准则》要求进行管理体系的审核和评审。审核和评审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否可行;体系文件是否覆盖所有主要质量活动,各文件之间的接口是否清楚;组织结构能否满足管理体系运行的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是否明确。
3.加强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管理
管理体系的运行实际上就是执行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了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领导决策层充分重视。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坚持长期关注管理体系实施和运行,确保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确保应有的资源,并随时将组织运行的结果与目标比较,根据情况决定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及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
二是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过程的组合,不同的过程由不同的人来完成,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使各个过程的实施处于受控状态,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工作质量。在管理体系运行中,为避免各项质量活动及其结果发生偏离规定的现象,加强对各项质量活动的监控,专门设置质量监督员,质量监督员依据管理体系文件监督各项质量活动,保证检验工作质量,定期对采用的“校核方法”进行有效的评审,从中得到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质量。
四是认真开展审核活动,促进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定期审核是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工作,是对管理体系是否按体系文件运行,确定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重要手段,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纠正,使管理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五是加强纠正措施落实,改进管理体系运行水平。对在管理体系审核中和在日常监督、客户抱怨中暴露的问题,都及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并验证纠正后的效果。对于纠正效果不明显的,要求进一步采取措施,直至有明显改进。
并修改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将这种措施编入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达到改善和提高管理体系运行水平的目的。
作者简介:
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范文
本文2023-11-18 10:58:0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