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智能化方案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6 18:01:31浏览:368

学校智能化方案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1

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智能化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一座座新楼在高校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校新区在各大中型城市四周日渐成形,上海的松江大学城、南京的仙林大学城等都已具规模。作为体现高校实力和人才竞争的重要一环,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更是引起了一轮竞赛。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应用日新月异。高校作为国家振兴的人才培养摇篮、科研开发基地,基础建设中智能化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新校区的建设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大计,智能化建设铺就了校园的神经网络。智能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校运行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和科研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基建、设备投资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对大多数高校基建部门来说,对智能化建设的内容都早有接触,但基本上是以单体建筑为主。而整个校园,非凡是一个现代化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内容和系统形式要复杂得多,牵扯的部门也多,做好充分的预备和设计工作相当重要。相对而言,高校基建部门在智能化建设方面的知识和人才储备还相对薄弱,往往是从各自的计算机系、电教、保卫等部门抽调人员和基建办、校领导等临时搭建智能化建设领导小组。在工程初期,这些工程经验不多的人员组合在规划、组织、协调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压力。

笔者自1999年以来参加了南京东南大学、师范大学、财经大学、森林公安学校、上海松江大学城、苏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东济南大学等一大批新校区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也略有心得。下面,就智能化建设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碰到的一些新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1新问题分析

几个工程下来,笔者感觉到各个学校对智能化建设都相当重视,但具体实施中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因此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产生了许多遗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整体进度布置不合理

这是个常见的现象,抢工期的现象比比皆是。业主、设计人员、监理、施工队伍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摘要:某年某月某日开学。于是“三边”甚至“多边”工程大量涌现摘要: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等等,一个“抢”字带来了诸多新问题1整体规划和单体规划的脱节;设计和需求的脱节;设计和施工脱节,还怎么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智能化系统来说,本身就处在整个设计过程的最后环节,设计工期不能保证,其他专业资料配合不能及时到位,再优秀的设计人员,设计质量也会出新问题。

1.2前期整体规划工作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摘要:

第一,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发现不能明确智能化建设包含那些具体内容。多数高校新校区在立项时已明确了建设时间表,但在整体规划及方案确定时智能化部分的内容往往被忽视了,而且很快就进行几个主要建筑单体如教学楼、宿舍、食堂的设计工作。智能化设计内容很多,学校此时缺乏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智能化领导小组往往是在设计人员多次催促后召开紧急协调会,然后匆匆商定委托智能化设计的内容。如此商定的内容经常会出现变数,且最后往往和园区整体智能方案衔接错位。

第二,控制中心的重复设置和协调不畅。没有一个前期的整体规划,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往往设计成独立控制模式,由此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控制室,如摘要:消防控制室、保安监控室、电视前端室等等。一来增加了值班人员数量,二来各控制室之间的联络协调也很不方便。

第三,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到位但长期不能使用。各单体建筑智能化系统虽已安装到位,但整个校园的各个智能化系统总体方案滞后。而且,总体方案和单体系统的配合不可能天衣无缝,出现产品不统

一、接人形式不统一等新问题。协调解决、整改需要一段时间,造成智能化系统整体开通往往要滞后学校开学很长时间。

第四,系统开通后整改麻烦。系统开通后,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大大小小的整改是必要的。由于整体方案和单体方案配合的不到位,整改的难度和投入可想而知。先单体后整体规划式设计流程的弊端大家都清楚,抢工期做法严重影响了学校智能化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质量。

1.3“业主”前期介入太少

此“业主”是指学校某个大楼的某些房间的使用者或某些系统的管理者。对学校而言,此“业主”涉及的面非常广,可以说牵扯到学校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由于“圈地”的不确定或责任人的不确定,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虽然尽心尽力亦不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完善的资料,设计人员也不可能充分理解“业主”需求,后果只会是出现下面两种情况摘要:第一种情况,在图纸设计已完成、土建施工进行的过程中“业主”要布置自己的使用功能时发现缺、少等新问题,怎么办?请设计人员提供修改图,请安装人员增补管线,影响投资和工程进度。第二种情况,“业主”一直等到人住后才发现缺、少等新问题,这会既影响使用,又造成一种无法追究责任却影响使用者、建设者、设计者相互关系的事实。

补救的范围究竟是有限的,各个系统还要整体调整,同时因为采取的办法多数只能明装,又要影响大楼的美观。

1.4设计各专业人员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新校园请来的设计人员队伍基本上都来自国内最具实力的各大设计院,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堪称一流,为什么说他们的配合素质有待提高呢?大家都知道,国内大部分智能化系统规范和标准的制定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相对来说,其他专业对其理解还不透彻,本专业和其他各专业的配合也还不够熟练。多数建设单位心目中教室、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的数量以及位置、面积等一定要满足要求,对于设备机房乃至通路却熟悉不足,以致造成建筑专业设计人员在满足建设单位要求以及规划批准面积、形式的前提下对设备机房和通路能小则小,能偏则偏。其实,建成后对大楼的整体运行起关键功能的是那些机房和通路的管理、维护。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只会越来越多,对机房和通路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设备机房、通路不予重视的做法只会造成日后管理不便、扩容困难、运行不畅。

另外,由于智能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非常紧张,配合工作往往不足。这里讲的配合包括和业主的配合、专业间配合、和专业集成商的配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等等。大部分设计人员和业主的配合往往停留在业主提供资料的层面上,和专业集成商用于设备调研的的配合时间很少,本专业需要其他专业配合的资料也不够全面,总是希望业主标定的集成商最后优化。这当然会影响图纸的质量,而且会引起不少的修改,这些修改往往是在土建基本完成甚至装修完成已经使用的情况下,修改的难度很大。

2建议

针对上述几个新问题,笔者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前因后果的基础上认为,做好一个大学新校园的智能化系统,下面所列几个新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1设计周期要保证

业主在布置整个园区建设进度时应和设计、施工人员充分沟通,给设计人员留有合理的调研、设计时间,以保证设计质量。

2.2作好前期整体规划

在校园整体规划方案确定时,智能化系统也要确定一个整体规划方案。校方在确定整体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到一些智能化系统作得较好的大学校园参观取经,学习他们好的作法,同时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失败教训中获得前车之鉴。然后组织设计人员、校方使用者、智能化方面的专家、系统集成商、设备供给商等共同协商智能化各系统的规划方案,这一过程可能要费点儿时间,也会有许多反复,但却是相当重要的。最后可以将议定的方案提交校领导审阅批准,形成一个明确的智能化系统规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觉得以下几条好的经验可以采纳。

第一,高起点,高质量。新校园的智能化建设要充分考虑适应时展、适宜学校育人环境的要求,着眼于长远发展,在系统形式、产品选型等方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还要充分考虑其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果断不采纳很快将要淡出市场的系统形式和产品,各个系统最好选用统一或兼容的产品。高起点、高质量不是提倡攀比。有的业主一心想要比别人的好、系统比别人全、布点比别人多、牌子比别人响,这种心理要不得。各个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只要是结合了这些特征而制定的满足师生需要的规划,就是一个好规划。

第二,充分的预留。新校园的发展余地很大,考虑一期投资的新问题可以先确定几个要上的系统和系统形式,但规划最好作全,管路要预埋到位,而且考虑到分期实施的难度,预埋的室内外管路、安装的配线线槽要考虑充分的扩容余量。

第三,控制中心集中化,相关系统集成化。也就是说整个校园集中设一个智能化各系统管理控制中心,而在每个单体建筑中设分控单元,值班、管理、维护人员集中在中心工作,既减少了人员数量,也提高了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方便了校方对人员的管理。现在智能化建筑的概念炒得很热,笔者认为,对学校建筑来讲在投资方面多受限制,在资金答应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几个系统的小集成。比如安保监控系统就可和电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集成,在这方面技术很成熟,投资少,但是很实用。

2.3基建部门在搜集基本设计要求时要充分熟悉到其重要性和难度,尽可能为设计人员提供详尽的资料搜集基本设计要求的工作可以说涉及的面太广,难度也很大,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负责人员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仍要注重和有关“业主”联系,让他们了解图纸设计情况,尽早确定需求。施工过程中的修修改改是很正常的,也是轻易解决的,等人住后才发现新问题就太晚了。

2.4设计人员要维护规范的权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配合质量。

规范是设计人员设计图纸最重要的依据,对智能化各系统的机房、布线通路的设置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另外,为了便于扩容、维护,其数量、面积要考虑一定的余量,其位置分布也要合理。校方和建筑师在确定方案的时候,希望能体现这些要求,维护规范的权威。

配合是设计人员必须熟练的一门技巧。配合首先是双向的。具体来说和业主的配合就不单是提供资料这么简单,设计人员要在充分分析业主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业主提供一个初步方案,在和业主和集成商协商后才能确定最终方案并转化为图纸。和集成商的配合也不单是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还要进行对比优选,将他们的产品和系统转换为自己的方案。和施工人员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设计不可能尽善尽美,小小修改总是必然的,关键是要配合施工人员工程完美体现自己的设计意图。配合到位是智能设计人员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

3结束语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2

关键词:智能化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体系;权重分配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9-0106-03

1概述

当今世界各国,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将长期存在。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而人才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职业院校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专业的技术型人才。

进入21世纪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是世界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战略规划重点内容。信息化发展在我国始终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信息技术对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以信息技术全面运用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为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和条件。通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以及成果共享,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校园信息化建设历程也不断演进。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对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相关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以及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等均强调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新时期下的职业教育将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在未来的规划中不仅仅需要考虑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更需要探索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本文调研了国内两所职业教育学院,通过与国内外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对比,总结当前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结合未来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发展方向,探索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模式。

2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比较

2.1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信息化教育较为成熟,选取了国内外四大知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状况进行研究,包括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南京邮电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建设了先进的一卡通系统(PennCard);加利福尼亚大学建设了先进的“校长仪表盘”决策系统;浙江大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智慧校园系统,包括了智慧的应用、智慧的平台、云计算以及通信网络;南京邮电大学基于物联网规划建设了有自己特色的智慧校园系统,各学校的建设亮点如表1所示:

2.2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我国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相对缓慢,大多数职业院校仅处于基础网络建设和初级阶段,但近年来职业教育开始注重信息化发展,大量的新技术推广并运用到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不少院校的信息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解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本文调研了国内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某财经职业学校信息化发展情况。

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分四期打造了智慧校园建设之路,全校建立了网络化多媒体教学系统、一卡通系统,信息管理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OA)、教务管理系统、学工综合管理平台、招生管理平台等多种系统,实现对全体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根本性的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并将逐步实现信息化应用。

某财经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财经类中等专业学校,学校根据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制定了适合学校自身需求的方案,提出了集“建(建设)、管(管理)、用(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架构、统一结构的信息化系统,各校区均实现了无线网络的全覆盖,并建设了网络课堂,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学校各校区间建有专线并实现了同城互联。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高等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更注重信息化服务的建设,通过搭建智能校园平台及系统,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相关人士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发展更为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效率;此外,在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通常建设有学院特色的现代化实训中心(如财经类学校建设银行实训室、技术类院校建设实训中心等)。

然而,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仍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信息化基础薄弱:我国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大部分资金用于校舍和基本实验设备投资,用于信息化设施的资金极其有限,缺乏社会和企业的支持。同时信息化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投入,职业院校对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投入不足,导致了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支持薄弱,信息化基本设施落后,严重限制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信息化资源建设停留在初级阶段:我国教育信息化普及率逐年提高,信息化水平也达到一定水平,但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化资源建设稀缺,大部分学校仅仅完成网站建设,学校各系统间也没有实现数据互通,存在信息孤岛等问题;

3)创新能力不强:由于职业院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理解不足,使得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水平普遍偏低,从而职业教育创新能力不强,甚至部分职业院校仅处于基础网络建设的初级阶段;

4)信息化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评价体系、考核机制、产业环节、管理措施、共享原则等都不够完善,影响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新时期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方案建设

通过上文分析,当前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走的是“重管理,轻服务,重硬件、轻软件”的发展之路,这种发展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下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未来的职业教育智能化建设的需求来源更广、需求范围更大。表3列明了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等主要干系人对智能化职业教育的需求,涵盖了教育资源共享与分配、校园安全、实时沟通、协同办公、泛在学习、工作效率、日常管理、服务完善等方面。因此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各职业院校要综合考虑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建设满足各方管理、生活、学习、办公、安全、服务等各方要求的智能化系统。

职业院校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核心需求的建设,全面完善主要需求的建设,优化提升其他需求的建设,走出适合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智能化发展的道路。

如图1所示,不同的需求对应的解决措施也不同,其中核心需求对应的是智能化建设中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若要满足核心需求,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数据的共享;主要需求对应的是智能化建设中的基本工作,若要满足该需求,则需要完善智能化服务与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拓展需求的满足则关系到智能化发展的高度,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智能化建设的成果,如图所示自底向上的工作效率和建设成本均逐渐增加,实现由数字化服务向智能化服务的过渡。此外,职业院校在建设中不仅仅要考虑建设成果,还需要考虑人员、成本、安全、标准等多方面的因素。

本文根据不同的需求,将智能化建设中涉及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分类,其中必建项目为智能化建设中必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了智能化标准、规范、制度的建设,诸如网络设备、数据中心、前端设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项目为实现智能化教育教学与管理所需建设的内容,包括了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字图书馆、校园一卡通、师生培训平台、门户网站等系统;拓展项目是提升校园智能化成果所需建设的项目,包括了云平台、基于物联网的多媒体教室与会议室、智能化实训平台、无线网、物联网、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智能化通知服务等内容的建设,部分内容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根据表4的建设内容,可对每一个建设项,以及具体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此外,在智能化建设中还要考虑资金、人员、安全等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构建出职业院校智能化建设的体系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

由于各职业院校当前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因此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各院校所需建设的项目也不同,如有些院校的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已经比较完善,能够满足智能化建设的需求,就无需这项建设内容。为了能够建设适合院校实际的智能化项目,同时节约成本,可根据图2建设的两级建设体系模型,应用如AHP算法,构建比较判断矩阵,矩阵构建的方法如表5所示:

通过该算法,各院校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建设体系中的建设项目分配权重,决定职业院校智能化建设的顺序,形成适合各自学校实际发展情况的最优方案。

4结束语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3

关键词:电能监控;软硬件级解决方案;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66-04

1 电能使用和监控的基本现状

1.1 国内外电能使用现状

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冶金、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现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电能的依赖越来却强。因此,无论是家庭用户或者是公司工厂的用电量都在不断上升,以中国为例,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9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由于电力资源供应的紧张,北京地区曾几度限制电能的供应,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商家以至于普通民众的共识。与此同时,电能的使用却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家庭用户主要靠人为操纵电器开关来控制电能的使用,不单存在很大程度上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而造成的浪费,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更大的浪费是由公司企业和公共用电造成的,生产过程中缺乏节能措施、企业照明及空调长期处在开启状态、偏僻路面或者隧道的公共照明等很多方面都存在着惊人的浪费。因此,如何更加高效的利用现有的电能资源就成为一个国家、企业乃至个人共同关心的课题。

1.2 关于电能监控的现况和研究方向

2 智能化软硬件协同解决方案

监控器可以通过串口与普通的家用计算机相连接,这就使得数据的监控和命令的传输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分析和处理。图4展示了智能化电能监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系统由两部分组成:监控系统和用户查询控制系统。其中监控系统服务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监控器相连接,读取各个用电设备的信息,保存到后台数据库,供智能化计算和统计功能;也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发送指令通过控制器去控制智能开关的状态,从而达到自动断电或启动开关的目的。用户查询控制系统提供用户对电能使用状态的查询及智能控制。用户通过不同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到监控系统的服务器,以查看各个用电设备的能耗信息,制定电器的使用规则并控制其开关状态。

3 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能耗控制模块用于显示和控制智能开关。通过这个模块可以管理每一个与系统相连的智能开关的状态。通信方式采用串口通信,自定义通信协议。软件通过向控制器传送开关命令,由控制器通过低功耗无线互联网络控制每一个智能开关。控制模块的演示效果如图7所示。其中红色代表开关处于打开状态,灰色代表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这套软件系统的设计是以普通家庭用户作为目标群体的。一个家庭的范围比较小,通常一个监控器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一个普通的监控器可以管理12-16个智能开关。而软件的设计和实施就针对一个监控器来进行电能的管理的监控。用户通过在自己的家用电脑中安装这个服务器软件来进行电能的监控和管理。如果要在更大范围内使用智能化电能监控系统,就需要在原有的系统结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完善。

4 企业级应用策划方案

目前,笔者的开发团队正在致力于把智能化电能监控系统应用于更大的范围内,以满足企业级客户的需求。下面提出一个企业级应用的策划方案,方案目前正处于设计和初步开发阶段。

-案例:办公大楼电能监控系统。

经过改进的智能化电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办公大楼电能监控,更可以广泛推广到工厂、学校等大规模用电单位的电能监控上,为企业和地方政府节约宝贵的电能资源,节约运营成本。

5 结论

目前国内外对电能资源的使用存在惊人的浪费现象,如何节约能源保护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环境,减少碳排放量成为国际性关注的话题。该文从技术角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能化软硬件协同电能监控解决方案。该方案不但可以适用于普通家庭用户,也可以通过改进推广到企业、工厂、学校等大规模用电单位的电能监控当中。该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的节能效果仍需要在大规模的应用中进行检验和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方亮.中国电能浪费惊人[J].河北国土资源,2005(1).

[2] 王秋娜.智能家电监控系统设计[J].科协论坛,2012(4).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4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专业;网络布线综合课程;开发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2-0021-03

一、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的开发

综合课程是指打破原有学科课程的界限,把若干相关联的课程或课程部分内容整合重组为一门新的整体课程。其目标指向学生知识的拓展与整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以网络布线综合课程为例,在楼宇智能化专业的相关行业调研基础上,分析相关企业的用人需求,可将学生已学的《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智能系统工程造价》《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综合课程。

(一)精心规划课程方案

从五年制高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在网络布线综合课程形成之前,学校已经完成了《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智能系统工程造价》《计算机局域网系统》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的教学任务,并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训练了学生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安装、测试验收以及维护的技术能力,培养了他们根据设计图进行合理布局和布线的能力及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在此基础上,网络布线综合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布线系统运用能力,将各课程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学校与多家企业合作,将实际工程项目、典型工程案例及学生创新项目作为载体引入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过程,并在各教学环节融入标准、规范、协作及质量体系的内容,进行表达与沟通、团队合作训练,将网络布线综合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训导与孕育学生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如下图1所示。

(二)精心收集工程范例

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让即将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了解未来岗位职能,熟悉楼宇智能化系统相关工程项目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对口就业率,专业教师围绕实际网络布线工程项目,收集了大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典型工程项目实例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作为网络布线综合课程教学案例。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为让学生熟悉实际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我们按照实际工程项目流程,采用工程项目实践操作模式,实现由实训室模拟环境向真实环境、技术实践向工程实践的转化,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具体工作流程为:(1)收集工程项目信息资料,获取和读懂并分析招标文件;(2)根据招标文件,学习编制投标文件(项目需求分析、工程设计方案、投标报价即工程预算等);(3)模拟组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签订合同等程序;(4)根据合同深化设计(配置细化、图纸深化);(5)施工前准备(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6)模拟现场施工(设置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与调整,学做工作联系单以及工程签证);(7)项目验收(自验和竣工验收);(8)试运行;(9)竣工资料与工程决算;(10)技术培训与维修保养(售后服务)。详见下图2。

二、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的实施

按照精心规划的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方案,笔者以所在学校新建电子信息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为案例,充分利用工程项目实例资料,精心设计并实施网络布线综合课程,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归纳招标文件编写要点。在解读招标文件环节,通过解析各种类型的招标文件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招标条款,并归纳招标文件编写的要点。参照提供的范本,以笔者所在学校电子信息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为项目案例,学习编写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投标须知等商务文书。

第二,学习编制投标文件。在重点学习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除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有关投标条款外,结合实例分析“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的编制技巧,针对不同的招标文件,解析工程项目设计思路和项目需求分析关键点,对照实例范本,指导学生模仿编写工程设计方案,学会设备材料配置、施工图纸绘制以及投标报价即工程预算。最后,提供笔者所在学校电子信息大楼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招标文件和编写投标文件简要目录,分小组模拟具有资质的智能化工程公司,分别完成该项目相应的投标文件,并做好投标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述说项目过程。在模拟组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签订合同”过程中,增加“说”的环节,即开标前,由各小组成员对照自己制作的PPT,述说设计思路、需求分析、展示设计方案和设计施工图纸。然后根据各小组推选出的“专家评委”,依据《招标投标法》,履行开标评标程序,结合“说”的环节,评出“中标单位”。

第四,学习处理施工现场随机事务。在综合布线系统实训实验室模拟现场施工过程中,故意设置一些施工项目内容的变更与房间功能调整,让学生对照实例范本,学做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工作联系单,学会办理工程签证程序。

第五,考核评价。完成网络布线项目综合课程的考核。考核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情况,本着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

三、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实施的

成效与反思

通过楼宇智能化专业网络布线综合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学生学会了企业工程项目的实际运作,熟悉了楼宇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相关实际操作流程。

(一)学以致用,提升了学生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地“学”,主动地实践,以掌握“用”的本领。学生实习座谈会和实习阶段性总结反馈的信息表明,学生对于综合课程的学习以及在实习岗位上的应用,收获颇多。

(二)企业欢迎,提高了学校信任度和专业对口就业率

正如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领导在笔者所在学校校企联谊会上所说:“这批实习学生对我们楼宇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比较熟悉,而且也知道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特别是在施工现场。”

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教学本身都提出了更高的综合性要求。这种要求并非面向知识,而是强调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念和综合实践能力。下一阶段,我们将参照网络布线综合课程的成功模式,加强与楼宇智能化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广泛收集本专业各个子系统的成功案例,在楼宇智能化专业监控与报警联动项目、智能一卡通项目等综合课程中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以完善楼宇智能化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学体系。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ZHU Xin-ning

(Nanjing Technical Vocational College, Nanjing 210019,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developing the curriculum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is to extend students' knowledge and foster students' abilities for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sketch the curriculum plan, choose the case studies and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du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focusing on foster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improves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and social adaptation abilities, which is also welcomed by the enterprises.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5

智慧校园“智慧”何在?我利用网络查阅了“智慧”一词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很显然,智慧是指人所拥有的一种创新创造的能力。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提升校园中人的智慧,实现人的智慧发展。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思考,我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其一,人类正在由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迈入智慧时代。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琳曾在文章中写道:“智慧时代是人类正在迈入的时代,信息时代是智慧时代的子集,智慧时代将是漫长的历史,如果将智慧时代比作多幕话剧,那么信息时代只是该话剧中的序幕。所以应该说,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现在正在步入智慧时代。”我认为该观点是有道理的,信息时代特别强调信息的作用,但信息不一定是知识,海量的信息经过筛选、重构、积淀等被转化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知识动力,知识只有不断增长才能提升人类的智慧水平。

正如智慧时代刚刚拉开序幕一样,智慧校园也刚刚起步,将伴随着智慧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其二,运用智能化工具和软件是校园的“智慧”表现。

智慧的核心在于创新创造,智能化的工具和软件正是信息时代人类智慧发展的成果。当下,各类机器人不断涌现,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电脑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机器人的出现,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并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难以想象的高超服务。更让人惊喜的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机器人已经问世。深度学习技术是对人脑的一种模拟,用多层神经元构成的计算机神经网络,它可以搜集信息,并根据搜集到的信息产生相应的行为。深度学习还和增强学习相结合,正深刻地改变着机器人领域。轰动全球的“阿尔法狗”就是增强学习的产物,它依据跟棋手下棋或跟自己对弈的输赢情况,自主学习并摸索出更优的下棋策略。

所以说,我认为智慧校园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智能化工具和软件让校园有“真正智慧”的表现。

其三,智慧校园应该为培养人的智慧发展创设优良生态。

根据教育生态学的理论,学校是一个微生态教育系统,要使学校焕发生命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就要以人的发展为主线,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成长的环境和状态,整合和协调学校内部各种资源、环境和关系,使之达到最优的状态。智慧校园是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境,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正如IBM公司提出的Smarter Planet,即更透彻地感知、全方位地联通、高度的智能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要为培养创新创造之人提供环境、资源、课程、评价、服务等方面智能化的生态支撑。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6

1.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査研究,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m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1.2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m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1.3采取科学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2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对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情况进行充分了解,有助于保证智能化建筑施工的科学高效,智能化建筑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这使得施工团队必须充分重视对人才的保护与培养,对现有智能化建筑领域充分暴露出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整改和调整。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招生;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057-03

Study on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and Knowledge System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WANG Xiao-long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t-Build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022,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concise knowledge system is given. Analysis of the enrollment, cultivation and employment demand,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a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graduate employment unit, industry the status quo. We presented a solution, and prospected the prospect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enrollment; knowledge system

“智能建筑”[1]是以建筑为载体,同时需要自动控制、通讯、办公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为建筑服务的与能源、环境有关的各种建筑设备;不仅需要各种IT硬件,而且需要对整个建筑设备系统进行优化管理的软件。因此,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目前我国智能建筑技术总体水平已接近21世纪的世界水平,即国际上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技术设施在中国建筑物中都有应用。然而,对我国“智能建筑”现状的调查表明,其智能化系统的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各个层次的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而我国高等学校各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不具备掌握以上跨学科知识的能力,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是阻碍我国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2]。

该文分析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剖析了招生、培养与就业需求、行业发展的矛盾,提出了矛盾解决方案并展望了专业发展前景。由于该文作者长期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中承担服务和管理工作,参与指导小组的全部工作过程,表述内容曾与很多专家共同讨论,在此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由于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和个人理解进行了凝练和调整,相关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供教学参考。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开设了与智能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以适应蓬勃发展的智能建筑工程对人才的需求。2005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专业代码080712S),并于2006年开始招生;另外一个类似专业“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代码080710S)也于2003年招生。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修改意见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28号)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与“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代码080710S)合并为目录内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代码081004),在该文后面的内容中,如无特殊说明都将称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到2012年3月,我国大陆地区共有39所院校获批进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另外4所暂时按照“建筑设施智能技术”名称继续招生。在现有43所招生院校中,江苏10所,上海、湖南、吉林、河南各3所,北京、广东、山东、安徽、陕西、河北、重庆各2所,浙江、天津、四川、江西、辽宁、广西、黑龙江各1所。除了我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有单独的教育体系外,全国仍有湖北、福建、内蒙古、山西、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未实现该本科专业招生。从地缘分布看,招生院校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存在问题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主要有设计院、科研机构、智能化工程公司、信息监理公司、智能化工程预决算公司、政府节能机关和事业单位、节能量审计单位、合同能源管理单位、节能教育机构等[3]。由于涉及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路灯和市政 管理、智能交通与停车场管理等各类型智能化工程的设计、施工、预算、管理以及节能量的监测、评估和改造[4,5],具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全国高校每年毕业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生将近4000人,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高校招收该专业的就业需求数不低于2万人。由于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抢夺毕业生的现象非常明显。与很多高新技术专业类似,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孔雀东南飞”趋势明显,这不符合国家的城镇化大趋势和产业转移政策。而非省会的地市及县级单位获得“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毕业生的机会极少,整体技术人才水平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不平衡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a)总体数据

(b)独立学院数据

图1招生院校数及增长率

在教育部开始批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招生的07-09三年,建筑类高校投入极大的热情,招生院校数增长率在30%以上。而随着传统建筑类高校的陆续获批,这种增长率急剧下降。从长远来看,由于鲜明的行业特色和较广的知识体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不太可能实现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自动化等信息类专业的普及性,市场的缺口不太可能在若干年内得到弥补。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人才培养知识体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具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1]。培养的人才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方面协调发展,尤其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5]。该专业知识体系凝练如图2所示。

图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

4总结与展望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专业方向发展成独立专业,到最近整合“建筑设施智能技术”专业而成为目录内专业,完成了华丽蜕变。初步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部委、指导小组、兄弟院校的共通不懈努力。大家的努力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促进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诞生和发展。

目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培养人才的数目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而该问题受限于地域经济不平衡和专业特殊性对招生院校数的限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通过指导小组的积极沟通和兄弟院校的有效交流,中西部地区院校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认识将逐步深化,招生的地域不平衡问题会得以逐步解决。

而专业的特殊性问题,不但是一个限制招生的问题,更加是培养体系逐渐完善过程中的主要抓手。专业特色培养体系的完善过程,是整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教育领域共通努力、不断凝练、充实、修正、发展的过程。有效的专业特色培养体系,将极大地推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专业的招生,更会培养出适应、促进行业发展的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专业规范》编制组.高等学校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征求意见稿), 2010,03

[2]寿大云.中国高等学校智能建筑学科教育的发展状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9):117-119.

[3]郭福雁,黄民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5):23-26.

[4]何波,冯增喜,于军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建设与实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3):43-45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8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现场总线;教学改革;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86-03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s in Fieldbus Technology of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YANG Ya-long

(School of Electronic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hu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lan, analyzing the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urse of fieldbus technology in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reforms. Based on experiment and training center and skill competition, an experiment simulation platform is developed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s strengthene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have been improved through the reforms.

Key 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fieldbus; teaching reforms; engineering design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从业人员需要掌握更高要求的建筑智能化专业知识。为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006年教育部和原建设部共同审核并批准了智能建筑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该专业一经批准设置便得到国内高校的广泛关注[1]。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首批开办此新兴专业的高校之一,旨在为我国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现场总线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数据总线技术,它主要解决工业现场的智能化仪器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现场设备间的数字通信以及这些现场控制设备和高级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问题,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制造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2]。因此,“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是机电、自动化、测控、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具有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工程实践性强、知识内容庞大、知识不断更新等特点。2011年,按照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新制定的专业规范我校重新修订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计划,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也做了大幅度调整,使其更加符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的特色。

1改革教学内容,适应专业发展

教学内容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现场总线技术发展迅猛,常用的形成标准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场总线有几十种,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地递增[3],因此,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更新很快的课程,包含内容十分广泛,课堂上除了介绍现场总线技术的基本原理,也只能选择几种最有代表性的现场总线加以学习。值得注意的是现场总线技术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常用的现场总线标准不同,例如CAN总线主要应用在汽车领域,Lonworks总线主要应用在楼宇控制领域等。现场总线技术是自动化专业传统的专业课程,目前教材大多针对自动化专业学生培养而编写,因此对于代表性现场总线的选择并不从行业特色出发,大都讲解应用最广泛的总线技术,如CAN总线、Profibus总线、Lonworks总线、FF总线、HART总线等。然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色,它培养智能建筑相关人才,目前应用于楼宇控制的主要现场总线是Lonworks总线、BACnet总线和KNX总线,CAN总线与工业以太网也有部分应用。由于现有教材内容与专业需求不相符,如果只按照教材教学,会出现有用的知识学生接触不到,而学到的东西有部分对本专业没用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迅速将国内外总线技术的发展动态、国际、国内和行业新规范、新标准整理归纳到教学内容中去;其次,注重教学目的性和适用性,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减少不相关总线技术的讲解,增加并重点讲解BACnet、KNX等与行业密切相关的总线知识;再次,根据专业规范,剖析专业培养的能力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内容构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掌握现场总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创新、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总和。“教必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本课程涉及知识面宽、 内容复杂且理论知识多等特点,讲授时不断注意变化教学方法,在课前充分准备、精心组织设计。

2.1联系实际,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

《现场总线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的板书授课模式下,老师只靠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完全是纸上谈兵,不仅费时费力,学生也很难懂,教学效率低下。如果结合建筑施工现场实际进行教学,虽然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在目前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难以完成教学内容。为使学生能在有限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增加图片与多媒体资料。一方面可以在限定的学时内增加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观看建筑施工现场的操作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现场氛围,远程捕捉现场总线在智能楼宇中的施工方法。

2.2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每门课程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它们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根据课程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4]。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多,比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做”一体教学法、行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易位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信息反馈,现场总线技术课程不同的教学章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解现场总线理论知识的时候,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在讲解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常用现场总线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时,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另外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讨论、交流,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工程能力

3.1结合技能大赛,提高工程能力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学习现场总线课程旨在让其学会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现场总线连接各种智能化设备,实现楼宇智能化。因此,在工程实践中主要是结合楼宇的某种智能化要求,进行项目设计,画出设计图,选取适合控制要求的现场总线类型,然后进行安装、网络连接与调试。楼宇智能化监控的上层计算机一般选用组态软件与总线网络进行连接,通过组态界面、接口程序的编写,实现远程计算机监控,满足智能化要求。因此,开展工程实践,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现场总线控制网络设计能力、电气设备控制设计能力和组态软件编程能力等,是对学生所学软硬件知识的综合考验。

图1楼宇工程实践模拟平台

为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结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目前全国最高规格的大学生技能竞赛“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开展实验实训教学。竞赛在如图1所示的楼宇工程实践模拟平台上进行,要求学生以模拟平台作为智能楼宇对象,给出楼宇智能化子系统,如智能照明子系统、视频监控及周边安防子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按照设计方案合理选择器件在平台上安装,同时利用组态在计算机上编程实现远程监控,设计中会用到Lonworks总线等现场总线的软硬件知识。目前我校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学与竞赛紧密结合,学生学完相关知识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每组4-5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每组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按照课题内容设计楼宇智能化子系统中的现场总线系统,然后在课堂集中讨论各组设计的优缺点,并进行指导和评比。学生修改设计方案符合要求后,让其按照设计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实际在模拟平台上操作,按大赛的评分标准打分并计入实验成绩,设计与操作成绩优秀的同学优先推荐加入竞赛的选拔。这样的教学方式下,竞争与协作并存,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工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已连续两届夺得了“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更证明了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与先进性。

3.2注重实验教学,增强课程实训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实验训练,可以使学生强化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仪器设备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场总线课程依托我校省级“楼宇控制与节能优化实验实训中心”现场总线技术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目前课程开设的项目有:现场总线认识实验、串行通信接口实验,CAN总线智能节点设计实验、Lonworks智能控制网络设计实验、BACnet总线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等。此外,实验教学 还开设了楼宇控制相关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实验教学在全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硬件设备不齐全、较落后且实验台套数不够的问题,这是由于现场总线设备价格较高,开设现场总线技术的专业多,因而学生人数较多的原因。我校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为此笔者利用组态软件开发了一套面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现场总线实验仿真平台,如图2所示。利用该平台,学生可以先进行现场总线系统的仿真搭建,熟悉现场总线如何应用于楼宇控制环境,后再在硬件系统上实际动手操作,这样软硬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既缓解了实验室硬件设备难以与学生人数匹配的问题,又锻炼了学生软件编程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图2现场总线技术实验仿真平台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加强学生设计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就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的教师,我深切感受到对于多专业适用的课程,只有切实分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区分度的进行教学,注重实验实训,才能有的放矢,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规范[Z].2011.

[2]阳宪惠.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应用[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勇,张昌华,刘群英.“现场总线技术"课程研究型教学方案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7):85-87.

学校智能化方案范文

学校智能化方案篇1关键字:高校新校区智能化数字化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高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新时期。一座座新楼在高校拔地而起,一片片高校新区在各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