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7 18:01:02浏览:519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

自2004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到,本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有效地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实际问题。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的认识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来看,体育课程已不再拘泥于单纯的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它是由体育学科课程教学活动和非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以及健康教育活动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实行课内外教学一体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综合行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2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确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从这四项理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时期课程改革理念和传统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2.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健康实质上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即“三维健康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这就决定了它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切实提高学生整体健康水平。

2.2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体育课内容选择,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学习兴趣及体育能力的培养,与终身体育思想脱节;教学方法单调,“放羊式”教学依然存在。新一轮的课改,实行“一纲多本”,在一定范围的教材内,教学内容可以由教师和学生选择,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加强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重组,注重对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在教学内容自由化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突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兴趣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运动技术、技能和健康知识。

2.3重视和倡导素质教育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程为中心,把课程的价值导向知识和技能,忽略学生情感、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个体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素质教育理念是把课程价值导向学生的主体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构,从而有效地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2.4课程目标多元化和科学化

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知识、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标准》提出了五项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包括了两条主线,即健康主线(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运动主线(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健康主线是灵魂,运动主线是载体,灵魂为体育课程指明了方向,载体为体育课程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2.5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体育教学过于重视“接受学习”,以教师为中心,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更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而《标准》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老师的主导作用是不相冲突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全方位体现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3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的认识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是以课程目标为宗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坚定不移的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标。关于体育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国家教委早在1996年就提出了,将体育课程由原来的单一的“学科类课程体系”改为“学科类课程”与“活动类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构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体系。管水法等在《对目前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中提出如下结构形式,笔者认为很有可行性和科学性。

4建议

4.1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先导的教育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的一次“格式化”,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课改试验的关注,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保障,形成上下启动、整体运作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4.2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每一位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学习新标准,充分领会新标准所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课程的五项领域目标,同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钻研教材,优化教法,提高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加强教师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管理和指导,使课改工作组织有序化,管理规范化,确保课改科学、有效地深入实施。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2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育课程标准;中国;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5-0069-03

前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政体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我国有着不解之缘,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国都面临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加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跨入21世纪,中俄两国都颁布了体育课程标准。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在体育教学中严格执行了各自国家所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执行的是2000年颁布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执行的是2003年颁布实施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研究对两所学校高中阶段实施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如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评价等)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1 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

1.1课程性质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十分重视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通过体育课程的科学实施,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增进全体学生的健康。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其应有的地位,被纳入到了学校高中课程体系的一门必修课程。

按照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的体育师资、学生体育基础、运动场馆条件、学校体育传统等具体情况,制定了适合本校实际的体育教学计划。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和专长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俄罗斯远东地区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基本上贯彻了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道主义和民主为原则,重视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注重在初级普通和基础普通体育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确定中等(完全)普通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项目选择和教学方法、手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人技术和战术的掌握,在体育对抗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运动的乐趣。

1.2课程目标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特有的功能,使学生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在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依据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学校制定了高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目标,其中主要包括: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学生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参与意识。从同江市第一中学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表述来看,对体育课程的领域目标理解较深,内容上基本体现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目标,基本涵盖了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但对于水平5和水平6学习目标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不够,所以目标的制定显得过于笼统。

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强调趣味性,体现了俄罗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俄罗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始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唤起学生个人的人格特征,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虽然政治和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但俄罗斯中学的素质教育却得以延续,而且近年来有所加强。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实施,在课堂教学、课程结构、课外活动、社会体育活动中,更多地强调个性自由发展和公民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1.3课程内容

同江市第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体育课程内容包括篮球、排球、田径、滑冰、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选修课有篮球、排球两项;另外,还有少量黑龙江地域性体育项目及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拔河、踢毽子、雪雕、权草球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大部分选修内容,如游泳、轮滑、攀岩、自行车、划船、野营、远足、登山、旅行等没有实施。从同江市第一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选择看,必修内容基本上与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相符,但选修内容却有差异。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修内容以课程标准规定的为主,选修内容主要选择了部分具有黑龙江地域特点和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既突出了黑龙江地域和民族特色,也体现了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精神。

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的体育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俄罗斯体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体育保健活动、韵律操、竞技体操、运动保健活动、竞技活动准备、补充体育训练等。体育保健活动主要包括保健走和跑、保健操等;韵律操主要包括国家颁布的韵律体操和自编韵律操、肚皮舞、街舞等;竞技体操主要是自由体操、单杠、双杠、跳跃等项目的基础动作和自编成套组合动作;竞技准备活动主要包括体操、田径、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滑雪、轮滑、溜冰、游泳等;补充体育训练项目主要是排球、篮球、足球、定向越野。除此之外,还有对卫生保健措施的了解、对身体健康价值的认识、发展协调能力、合理地选择运动项目并进行自我锻炼的能力,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组织休闲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自我评价方法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可选择胜。

1.4课程评价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为了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每一名学生体育课的成绩,除了任课教师的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上体育课时的体能状况、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每学期体育课成绩评价采用学分制和等级制相结合的办法,及格以上都可以得到本学期的学分,不及格的学生有一次补考机会,如果仍不及格,则取消本学期的学分,下一学期重新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成长档案,任课教师有每一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卡,记录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优点和不足。每学期结束后,学分认定卡和平时表现卡装入学生成长档案。可见同江市第一中学在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方面,除了严格执行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学习评价的要求外,在评价方法上有所创新。

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评价,改变

了前苏联时期体育课学生成绩的评价主要以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通过学生所获得的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体育课学习内容掌握程度标准的做法。课程评价由原来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转移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来。体育课成绩评价除了注重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态度外,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格外突出,并把它作为体育成绩的一部分,通常在每学期末要进行一次总结,总结过后,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出“学校体育生活”版报,在板报上,插入本班级的体育成绩、出游和竞赛的照片,展示获得的体育证书和奖状、奖章。

2 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共性和差异

中俄两所学校在文本的可操作性、课程理念的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评价方法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差异。

1)共性。

(1)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遵循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与以往相比,进一步得到丰富,不仅反映了体育课程国家部分各自的特点,而且展现了各自体育课程所特有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2)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都突出强调健康的理念。

(3)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弹性有所增强,除了规定的必修内容之外,还增加了选修内容。

(4)中俄两所学校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都特别强调责任意识。

2)差异。

(1)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其课程理念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是基于苏联解体之初,俄罗斯青少年中滋生的不良行为方式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体育课程理念突出“健康第一”,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理念,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

(2)从两所学校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总体情况看,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文本自身的可操作性更强。在目的任务、课程内容的实施原则,教育大纲规定内容必须掌握的最低限度,毕业生应达到的体育发展水平等方面,内容阐述都比较详细。

(3)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的领域目标突出心理发展,是对新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重视的体现;而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目标凸现出精神理想,体现了俄罗斯宗教哲学的思想。

(4)从两所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看,我国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以篮排球、田径、武术为主,俄罗斯则主要以体操、田径、球类运动为主,突出了体操课程的地位。

(5)乌苏里斯克市第二十五中学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的要求更高,不但要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而且要在实际对抗和组合练习中,灵活运用所学技战术,从变幻莫测的变化中,体验运动的乐趣。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3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体育 教学改革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课程标准理念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作为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加大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的灵活性,实现由“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体育学习中受益。

1 健康的体育教学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2 体育教学的结构变化

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姿多彩,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积极主动、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3 健康的体育教学以适应社会应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学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②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个体差异的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4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的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1)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2)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①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②游戏类的教材;③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④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⑤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各环节的时间安排等,要体现灵活性。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长、认知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等做到适时合理的安排。如安排投掷教学时,可让学生选择投掷纸飞机、小沙包、小皮球活动。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有事半功倍之效。

5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而无趣。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关心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养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健康的体育教学与教材相结合,才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质量,考虑到所设计的场地、器材因素,做到运用适时、合理、科学。教师在教授主教材的基础上,还要正确引导把学生调动起来,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又完成了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魏国栋,吕达主编.张天宝著.《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2] 季浏,胡增荤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教育展望》

[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4] 王光敏.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N].黔西南日报,2009年

[5] 毛振明,赖天德.《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中国学校体育》

[6] 宋秀艳.浅谈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改革,《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4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新课程;认识;思考

收稿日期:2007―10―25

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文想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认识

(一)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继承与发展是此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新课标

更为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标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

新课标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

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

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标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长

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为完成这三项教学任务,教师备教材,备器械,写方案,吃力地去教,学生费劲地去学,心血与汗水付出多多,回报与收益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仍不知体育课上学了些啥?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学模式上的遗憾。而新课标推陈出新,拾遗补缺,以发展的观点提出了五个领域目标,即:运动参与,知识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这五项领域目标较之于三项任务,更加完善、具体。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更适应于现代社会教育,适应于社会未来。

二、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思考

(一)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尤其是要在:发展身体素质练习的教材;游戏类教材;各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韵律体操与舞蹈、娱乐体育和医疗保健体操等项目上,可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大胆创新。

(二)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结构的变化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再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教师一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姿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三)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因此不利于发现与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学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情况,评断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体现“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课程评价体系,不失为教学改革上的一次飞跃。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5

关键词:体育课程;基本理念;领域目标

一、体育课程基本理念的转变

为使我国未来的体育课程能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高素质、健康型的人才,确立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应是首要关注的问题。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四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改革之前体育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价值观、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成长,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能力提高。如今的课改理念可以看出以学科为中心的论调已转移,新课改的四项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课程的学习,务必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更全面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体育课程由三项基本任务转变为五个领域目标

21世纪的课程改革在教育思想领域对教育工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长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体育工作者来说,当然也是如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思想冲击的根源除了来自教育理念以外,还有教育目标的改变。

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被我国体育教师中广为熟悉: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等三项。然而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项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这个变化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后者更加明确了在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还要使非智力因素上有所发展。比如,情感、意志、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当然,五项领域目标中关于社会适应这个能力,是针对我国青少年“高分低能”这一现状提出的对策。它的含义包括两条主线: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把运动主线作为载体,健康主线作为灵魂,从而进一步地把两者结合起来。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五项领域目标更为适合我国的国情、更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今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只关注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通过掌握合理的锻炼方法来增进他们自身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健康。总之,只要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确确实实为学生的健康考虑,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健康状况堪忧”的帽子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被摘除。

三、课程模式构建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改变了高度统一、全国一刀切的管理体制,课程模式的多元化构建也必然随即到来。

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实施的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实际上实施的是分步到位的方法。在实施原教学大纲之前,关于教什么的问题完全由大纲作出严密的规定,对教师而言谈不上对课程模式的设计。但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教师有了很大的自主权,特别是在确定教学内容上,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改造、创新教材。新课改之前,教学内容由上级规定,不少教师采用“快乐教育”“情景教育”等模式时,还算得心应手。新课改下,教学内容要由教师构建,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极为重大,要设计好课程模式,然后解决教学模式。

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国的三级管理体制做到分步到位,使教师不仅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还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这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创新性都得到了发挥。

体育课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历经百年沧桑,走过了一条随社会发展变化而跌宕起伏的坎坷道路。而今,21世纪的使命给体育带来了崭新的春天,政策的保障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排除误导,领导的重视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把握正确的方向,师生的共同参与、各地各校的创新开拓将为体育课程改革树立强大的信心。我们面对体育课程的改革,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变得艰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觉悟;关注课堂、关注学生、进行有特色的教学;在体育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需求的现状下,除了要和学校交流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转变观念。利用有限的资源去开发、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我们坚信,在新时期下体育新课程必能披荆斩棘,突破旧的教育教学思想的重围,掀开体育课程改革新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2]邵玉玲,史曙生,顾渊彦.体育课程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分项教学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追求的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了,但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是分年级教学,这种旧的教学方式,已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实现,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各领域目标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实现。而小学体育分项教学,能体现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所谓体育分项教学就是根据体育教师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的技术技能优势和教学能力,担任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在该学段所有班级的教学。

一、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体育分项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于学校里的各体育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不同和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不同,掌握的运动项目也不尽相同。在分年级教学时,某位老师掌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某项现代新兴运动项目,只能服务于某届学生,而不能为全校学生共享,这岂不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小学体育分项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教师的运动项目特长,开发课程资源,让全校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真正实现学校对课程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

(二)分项教学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反思现在的体育教育,能做到吗?就体育教师的工作而言,都是学校把某个年级的体育课分给某位老师,在师资不足情况下,或跨其它年级几个班的课。一个体育教师要想完成水平四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什么都得教,什么都得会,事实上,体育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基本功练习,但因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不可能对每项运动做得都非常好,这样就影响或限制了学生在该项目上的学习和发展。

曲家湖先生和杨文轩先生在论述“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时指出:“我们历来把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停留在一堂课上进行,主要是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分组,队伍的安排及调动和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由于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考虑组织工作,我们的体育教学仍然处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划一化的水平上。我们没有从改善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和重组体育课程的教材体系两个方面来改革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下去”。现在,我们虽然无法打破小学阶段班级授课制,但可以打破年级制,让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重组,实行体育分项教学,把体育教师的项目特长、技术技能、教学能力的最亮点集中起来面对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三)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和学校的体育工作

1、分项教学有利于体育课的教学。体育分项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体育教师的特长项目也是体育教师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体育教师乐教的教学内容。分项后,体育教师只专注一项或几项的教材、教法研究,练好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合理地安排本学段自己所任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体育老师分项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每位学生面对的都是技术技能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对于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都会有新鲜感,对于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不同乐趣享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我国多数小学的现状是:学校班级多,班上人数多,而场地器材缺少。在分年级教学中,各年级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去制订教学计划,这样就会出现不同年级同时上同一类项目的课,造成场地器材的使用冲突,当同时又不上同一类项目课时,又造成场地器材的闲置。实行分项教学,就可以完全避免上述现象,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有利于业余运动队的发展。在分年级的教学方式中,学校的各项目业余运动队要么是分给不同的体育教师带,要么是体育教师年级负责制,本年级的所有项目运动队一个人带。第一种情况,带队教师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各年级中学生的情况,在选材时,不能及时地从各个年级中选出优秀队员。第二种情况,每个年级一个体育教师要带几个项目的运动队,工作量太大,也不利于把每项运动队带好。而采用分项教学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每个分到该项教学任务的教师,就负责带该项运动队,有利于选材,有利于队员的阶梯性培养,使该项运动队后继有人,长期良性发展。

(四)未来的体育教师更适合分项教学

从现在的体育学院来说,体育专业按运动项目分的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未来的体育教师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只有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学的比较精,比较擅长。而我们现行的分年级教学需要的是什么都会的万能型体育教师,所以,他们不适合现行的分年级教学方式,但他们恰好适合分项教学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可行性

(一)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方面。这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运动项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各种运动项目之间可以分开进行组织教学,并可以通过各项目的教学,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所以,小学分项教学以学科特点来说是可行的。

(二)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又能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分项教学只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体育教研组进行研讨,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和各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制订出小学学段的教学计划。在制定学段教学计划时,要依据毛振明教授讲的,按照划分四个层次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精学教材要多排多练,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排球、武术、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粗学教材要少排多练,指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必要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介绍性教材要少排少练,指没有必要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或体验的运动文化和项目的有关知识;锻炼性教材要多排少练,指需要锻炼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支攀爬、钻越、搬运、负重等的能力。

(三)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分项原则

1、体育教师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优先原则。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分项时,根据体育教师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优先原则,哪位教师在该项目运动技能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就优先获得该项目的教学权。当然,体育教师之间的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是相对而言的,只能在本校的体育教师中比较。

2、每位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均衡性原则。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分项时,每位教师分到教学项目数不一定相等,但是每周或每学期的课时总量数应是相等的。不能因分项教学造成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不等,给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对小学分项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学校体育要想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掌握好锻炼身体的运动技术技能,就要在具有两名以上体育教师的学校,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师分年级教学的教学方式,实行体育教师优势互补的分项教学方式。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分项教学的研究,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实施分项教学。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进行分项教学的研究,探索符合本校的分项教学实施方案,尽快实行体育教师的分项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3] 邹旭铝,邵德伟.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循环授课制”模式的探讨[J].体育教学,2010(3).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7

关 键 词: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3)06-0085-03

2011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修订版”)颁布实施,教师在贯彻落实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依然存在过于自主的现象;有的教师在现代学习方式的引入上,依然存在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错误理解现象;有的教师在评价方式上,依然存在为评价而评价的片面化现象;有的教师在目标设置上,依然存在具体化程度和准确性不高现象;有的教师在落实课程基本理念上,依然存在理解不深不透现象等[1]。出现以上问题主要与课堂定位不准,教学要求、教学方向、教学内容不明,实施方法不当等有关,原因是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理解,未能充分认识新课标的理念、内容、形式、特性及要求。这些问题若长期存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行。为此,本研究提出几点有效解决以上存在问题,促进新课标落实的策略。

1 从“课程性质”明定位

体育课程性质是什么?新课标修订版明确提出了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2]的课程。可以看出,体育课程实施的主要手段是“身体练习”。在新课标实验版中也同样明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3]的课程定位。由此,不具有身体练习特征的课就可以被认为是违背“课程性质”的课程。另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将体育课程的特性概括为“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综合性”等4个方面。明确了这些,一线教师在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需要首先符合课程性质,即“身体练习”。否则,就很容易上出不像体育课的课,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下象棋。显然,这是不具有“身体练习”特征的课,不能称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课。其次,体育课程的4大特性,在教学中还要得到体现,如要体现“基础性”,就要强调“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的教育;体现“实践性”,就要充分考虑并突显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体现“健身性”,就要考虑“适宜负荷的练习”,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综合性”,就不可忽视“渗透德育教育”,以及注意“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重价值”。以上特性在体育课程中的体现,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性质”的认识、重视和把握程度。每一位一线教师都能够认真把握“课程性质”,明确其定位,方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4]。

2 从“课程理念”明要求

新课标修订版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首先明确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该理念重点要求一线教师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始终不能忘记“健康第一”,因为,有了这种正确思想的引导,才能在安排课堂各项活动中考虑对学生健康的促进。二是提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就成了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以及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等的前提和保障。三是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这是一条有别于新课标实验版的新的理念,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5]。四是进一步强调“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体育课堂存在个体差异是绝对的,不关注差异是不正确的,但是,以往很多课堂上不关注个体差异的现象较为普遍,如目标缺少分层,课堂教学忽略特殊学生的学习等[4]。体育课堂上需要一线教师时刻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并及时调整,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受益。

3 从“课程目标”明方向

学习目标在新课标中包括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等。课程目标指出了课程教学应朝向何方,其中分为5个方面,首要目标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这一目标,无论是体育教学大纲、新课标实验版,还是新课标修订版,都被作为最为关键的课程目标。二是“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三是“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四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五是“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6]后4个方面的目标内容尽管与首要目标相比未表现出那么突出,显得那么重要,但是,也都不容忽视。

另外,由于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因此,总目标又根据其重要程度被拆分到各方面之中,如课程首要目标出现在“运动技能的目标”之中。这些目标,实际上是让一线教师明确课程教学不能偏离方向,至于具体到各水平段、各学年、各学期,甚至单元和课时目标的把握,需要依据实施建议中对目标提出的设置建议。

4 从“课程内容”明范围

新课标修订版在课程内容上表述较为明确,分别针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学习方面列举了一些建议内容,而且,各水平段大致在难易梯度上有一定的区分。例如就“运动技能”而言,“水平一”为达成“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目标要求,建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多种形式的走、跑、跳、投、抛、接、挥击、攀、爬、钻、滚动和支撑等动作”。“水平二”建议“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完成快速的曲线跑、合作跑、持物跑,单、双脚连续向高和向远跳跃,单、双手的投掷和抛物,有一定速度要求的攀、爬、钻等动作”[2]。一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中明确教学内容范围,而且按照不同水平段的内容建议,基本上可以实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从易到难的活动方式和基本运动的能力。因此,在选择和确定教什么的时候,充分研读新课标,准确把握内容范围和难度十分必要。

5 从“实施建议”明方法

新课标修订版中的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其中教学建议涉及到教学内容如何定,教学方法如何选,教学目标如何设。体育教师应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些建议呢?

首先,就“教学建议”而言,从目标设置到内容选择,再到方法选用分别给出了具体的、明确的操作方法。比如,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不但提出了要“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而且,还要求“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还要重视“目标难度适宜”。这些具体的建议,可以让一线教师对目标更有把握,尤其是在如何细化上,可以按照建议中提出的“条件”、“行为”、“标准”3要素来衡量。只要这3个要素在一项目标中同时存在,就可以基本断定该目标较具体、便操作、可评价。这样,就可以避免过去的目标过于笼统的现象。又如,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中提出了5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适合教学实际条件”和“重视健康教育”。这就相当于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内容选择依据,不至于再出现“想教啥教啥”的错误观念。

其次,就“评价建议”而言,新课标倡导的是“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以多元的内容、多样的方法、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构成科学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为此,在实施评价的时候,需要首先明确评价目标,然后,再合理选择评价内容,还要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并要求能够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对评价的结果也要合理的运用。这些具体的建议,使得一线教师能够逐渐规范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课程标准在评价方面还列举了小组评价和学生个体评价记录表,可以适当的参考,并灵活把握所担任教学班级学生的评价方式。

总之,认真把握“实施建议”,就能够明确掌握各方面的操作方法,便于一线教师达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完成《课标》中提出的具体任务。

参考文献:

[1] 蔡志强. 体育新课程改革中的难题及其突破策略[J]. 体育学刊,2013,20(5):76-7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毛振明.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于素梅. 走进新课标,落实新理念: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及落实方略[J]. 中国学校体育,2013(1):62-66.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互动式课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学的决定》中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教育部正是基于此种理念在1~6年级与7~12年级设置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了提高学生对于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仍然把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之中,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1.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存在问题之分析

基于引言我们得知,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必修科目。但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似乎没有严格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写明小学体育课程基本理念共有四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目前小学教学普遍缺失的,“放羊式课堂”令学生感到“彻底解放”,随便玩玩聊聊天便成了体育课的主要内容,造成学生玩乐心重,体育锻炼意识淡薄。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以“新”促学。

2.走进新课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模式之途径解析

(1)角色转变更新教育理念是前提。转变教育理念是首当其冲。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提出了四点课程价值内容。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及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单纯的教师布置任务与游戏课堂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课程标准终身体育的理念才能走出副科体育的雾霾,建议教师从学生需求出发,课前多做调研工作,了解学生锻炼喜好,才能构建出一个民主和谐,共同进步的体育课堂。

(2)优化课堂精心设计是重要途径。精心设计课程内容,规范化的动作示范与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能够浅显易懂地将体育技巧传授给学生。比如在水平二(四年级)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的训练课中,由于实心球对于某些学生有危险性且比较重,许多同学并不喜爱练习。我就利用废旧报纸,让学生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出利用废报纸的不同玩法,有的学生折成纸飞机、有的学生则将报纸团成圆球向前抛掷、揽在胸前奔跑,我则独自示范实心球前抛的标准姿势,引得学生竞相模仿。乐趣与学习共存的目的轻而易举地就达到了。

(3)主动参与激发活力是关键。缺乏主动参与性是目前所有中小学乃至大学教育所缺失的。不主动参与便不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不参与学习过程便不会主动思考,不会思考便不会反思与创新。新课程标准理念二中提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在不断体验和进步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态度。对于这点来说,按照学生喜好选择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因此在内容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尊重学生的意见,激发主体意识,以兴趣促学习。

(4)互信互利增进交流是有力推动。不可否认,许多同学把体育当作副科。体育课在课程安排量上的确明显少于其他科目,这就导致体育老师与学生的交流远不及其他老师。学生更愿意和熟悉的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交流而常常忽略了体育老师。增进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游戏,课下找机会多与学生亲近交流,让孩子们认同体育老师,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体育老师“教导主任”的印象,增进互信与了解,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体育课堂。

(5)完善评价多元测评是保障。新课程标准理念五指出,要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与改善教学手段,目前使用的定量计分法令体育好的同学越来越轻视体育课也使得原本体育不好的同学逐渐厌烦体育课。因此,我们应强化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平时训练表现、学习态度、合作情况也作为评价因素,综合考虑才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范文

体育和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1自2004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实施以来,许多地区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面深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