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7 16:57:41浏览:989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1

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理解为依据党和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和目标。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需要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用教学最优化原理,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制定与实施体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和稳定的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指挥系统是在学校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长或教导主任、体育教研室(组)主任组成。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分为行政管理和课堂教学2个方面,体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学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依据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分析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工作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全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课堂教学、校内竞赛、校外竞赛、课外活动。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具体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考试及成绩评定、课外辅导。备课主要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2种形式。集体备课要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向老师们提出备课要求,要从备课中鼓励老师们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主要是组织好课堂听课工作,课堂听课的形式多样,可以组织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公开课等。听完课后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研究,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分析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重视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内容。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加重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中评价,以往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运动技能,重视学生的体质,采用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

三、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体育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关系的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观念,切实保障教与学的自由,完善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3.2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规范、严格、科学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能有效地推动体育教学的规范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学管理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包括计算机、网络等),加快体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体育信息管理网络。

3.3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人是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对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围绕着人展开,体育教学管理主要的对象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构建人本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目标。管理制度应该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以使师生在这种保障下得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出教师实现自我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4建立一支稳定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竞争、对人类自身认识的加深,促进了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提升。在21世纪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和各行各业在向管理要效益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研究热点。体育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必须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统一模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体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2

摘 要 本文从教育生态的视角切入,针对现阶段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的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教育生态视角下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和相对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对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教育生态

随着教育学和生态学的发展,教育生态学这门交叉学科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了学校教育的理论基石之一,对包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开展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从生态理念出发,以整体论和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审视和反思所组织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深化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育的科学化发展。鉴于此,本文就从教育生态的视角出发,对现阶段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

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

要理清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内涵,首先要明确教育生态环境的概念。教育生态环境,简单而言,实际上指的就是以教育为中心、在教育的产生、存在以及发展过程中,发挥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是教育生态环境的下位概念,是包含在教育生态环境这个大的系统的之中的子系统。所以,体育教育的生态环境同样也是在这个多元环境体系之内的,要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要针对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体系中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虑,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出正确科学的判断,贯彻落实合理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因此,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指的就是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系统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情境、组织与协调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外因素,并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习置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之中,运用教育生态学中的均衡理论、协同学理论等来指导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推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教育生态视角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现存的问题

首先,体育课程理念不符合生态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现阶段我国多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虽然说,上述的体育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认可和强调了人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是却无法实现“人―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而这显然是不符合教育生态理念的基本要求的,也不利于生态化体育课程理念的形成和生态化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以至于成为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态化体育教学的障碍性因素之一。

其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专门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教学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然而,综观现阶段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却可以发现,很多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工作都比较滞后,不但没有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区域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和地域特色,而且远远没有实现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教育生态化之间的有机结合,并没有将教育生态的理念的融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环节之中,并因此影响到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

最后,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和教学主体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体育文化的发展却存在明显滞后的问题,丰富多彩的、内生性的校园体育文化并没有形成,从而使得学校生态化的体育教学失去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影响了生态化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教育生态视角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策略

首先,针对课程理念层面的问题,要树立生态化的体育课程理念。要确保我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发展,实现“人―教育―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树立生态化的体育课程理念,以生态化的体育课程理念来指导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要树立生态化的体育课程理念,一方面学校要有意识、有计划的逐步构建生态化的教育制度,通过理念制度化的方式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转变学校体育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让教育生态的理念真正为体育任课教师所接受和认可。

其次,针对课程资源开发层面的问题,一是要注意创新生态体育教材,改善学校的生态体育资源;二是,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对学校的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在已有的生态化体育教学内容中引入民族文化元素或者是引入当地的特色体育项目等等,在体现生态特色的同时,充分彰显体育课程开发的地域特色;三是,要注意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来构建高校生态体育课程资源库,以此来为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

最后,针对校园体育文化层面的问题,一定要注意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塑造。不但要注意经常性的通过校园网络、校园广播向在校学生传播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和体育知识,还要注意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以此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塑造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的生态化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月.体育课堂生态化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山东:聊城大学.2015.06.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3

由于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通常仅注重运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体育运动基础的体能素质培养。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来说,对高职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可知,近些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将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还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还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确保身体健康,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2.基于终身体育教学思想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渗透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为了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身心素质,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形成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活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教育理念而言,终身体育向学生渗透了“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而且比“健康第一”更重视阶段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高职体育是学生正规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加强此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通过终身体育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养成长期的锻炼习惯。基于此,以终身体育为高职体育改革的主导思想,更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既能加强学生在学校时期的体育锻炼,也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长远效益;既能着眼于体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还能放眼学生的未来的体育锻炼。

2.2制定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

在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基于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作为基本教学目标。学生只有具备了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2.3合理制定渗透终身体育理念的体育课程大纲

与其它学科不同,体育是一门只有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才能收益的一项教学实践活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锻炼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还能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而终身受益。基于此,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重视锻炼和养护身心,使体育教学向着终身化方向发展,同时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征,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实现强身健体的最终目标。

2.4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与终身体育衔接

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和体能的需要,体育课程应该按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施教,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计划。具体来说,可按照下述集中模块开展体育教学:第一,公共性模块,即体育基础教学,该模块教学适合所有高职学生,主要是进行基本运动理论讲解和实践;第二,定向性模块,即设置专项体育课。可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公共体育课阶段和定向体育课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后一个阶段是根据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及专业性等特点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如礼仪专业的学生可开设形体训练课程等;第三,拓宽性模块。开设强身健体、实用性强的终身体育锻炼项目。例如:可根据不同学生的运动爱好,开展游泳、武术、气功等体育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一门自己感兴趣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和理论知识,达到终身受益。

2.5按终身体育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考评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通常以理论和专项技能为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终结性的考核和评价,重视对成绩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体育教学的考核和评价不能重视达标等这些定量的考核因素,而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锻炼能力及锻炼次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建立以终身体育为核心的考评体系。

3结束语

总之,只有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理念,以终身体育为主要指导思想,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和专业的具体特点,将终身体育教育贯穿到体育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体育教学大纲、教材、方法和总目标实现一体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4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84-01

前言: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高中学校教育中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以展现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功能为出发点,以促进高中生身心全面发展为落脚点。目前,体育教育正处于转型期,工业时代的标准化培养目标已逐步让位于目前转型期的以培养学生成为健康的有个性的人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落后。新课标提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然而,目前很多高中的体育老师依然没能从传统的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灌输传授的教学理念上改变过来,体育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学观念的陈旧主要表现在体育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上,如部分体育教师认为老师应该是体育课程的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忽视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而忽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忽略学生个性与身体的全面发展。部分体育教师对“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置若罔闻,没有正确树立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的教学理念。

2.体育器材配备不齐,体育场地严重不足。体育教学离不开体育器材和场地,这是实现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对体育器材投入很大,基本能满足学生体育课需求,但是调查显示我国高中体育器材严重缺失,以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球类器材都难以得到保证。很多高中场地的不足十分严重,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学校已经没有办法再增设体育场地,特别是一些相对独立的场馆如网球场、游泳池等更是难以实现。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难以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的运动量不足,体育教学无法实现令人满意的效果。

3.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科学。新课程标准推行了若干年,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应试教育时期遗留下来的落后评价体制仍在沿用,如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依然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学生努力及进步的激励机制。重视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以相同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忽视了对学生主观努力的程度和进步程度的评价。如对于较为肥胖的学生,其跑步成绩无法达到合格标准,但是其已经通过锻炼尽最大的努力获得高分,如果在体育学习评价中忽视该学生的努力,而定为不及格,则会挫伤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其产生畏惧体育的心理压力。

二 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1.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并激发其对体育的求知欲。要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需要树立体育教学的目标,改变将体育教学作为“达标课”、“素质训练课”的做法。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其次,改变体育教学内容。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教学内容。再次,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指导,学生只有理解体育教学的任务,了解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理论,在体育运动中才能充分领会相应的体育技能。最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课堂上开展小组体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还能有效转变学生厌倦体育教学的观念。

2.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和设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虽然高中体育教学的器材不足,但是一些常规的体育器材基本能得到满足,比如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体育器材,不断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体育教师要多做一些示范动作,讲解体育运动的方式方法,指导学生掌握运动的技术要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尽量克服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不足,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使体育教学效果不断地增加。

3.建立健全体育评价机制。构建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评价,要改变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评价不仅要考虑体育教学近期的显性效果,更要注重体育教学远期的隐性效果。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中过分强调结果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对鼓励学生学习的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得出合理、客观的评价结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课程。只有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通过客观公正的体育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才能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军宏.对职业高中体育教学分项教学现状的研究报告[J].中学教学参考,2011(12)

[2]黄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8)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5

所谓“有效”,即老师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所谓“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有效教学从教师的角度看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看,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益、优化学习过程和方式、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有效体育教学是有效教学在体育教学方面的表现,既具有有效教学的一般特点,也具有体育教学的独特特点。

有无教学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第一个层面,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结果,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体育教学有没有效果,主要指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影响下有无进步,具体表现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体能上的提高程度,技能掌握上的进步程度,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的加强程度。

有无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第二个层面,教学有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产生了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达到夸美纽斯所言的“教员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之境界。体育教学有没有效率,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影响下进步的快慢、多少。体育教学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体育教师教授教材的选择、教法的运用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等。

2. 有效体育教学的实现路径

2.1树立新课程理念

有效体育教学,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根基,即坚持健康第一,注重激发兴趣,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基本的理念,既规定着有效体育教学的总体方向,也隐含着有效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同时包含着有效体育教学的根本要求。

2.2精选体育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教材直接影响着有效体育教学的实现。因此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注重选择那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材,选择那些符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的教材,选择那些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开展的教材。

2.3精心设计课堂

体育课堂的设计与组织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的效率。精心设计课堂,要具体着眼于提高体育课时间与空间的利用效率,提高器材与用具的利用效率,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与练习的机会和次数。

2.4尊重体育教学规律

尊重教学规律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体育教学因为目标的多领域性,其教学规律也具有多重性。总体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就要遵守动作形成的规律,人体工作能力变化的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等。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6

一、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 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在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受传统教学因素的影响,而随着阳光体育理念的推出,体育课程中的内容形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阳光体育课程模式的建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优化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发展观,从而树立正确性的发展观念。但是,在实行阳光体育运动以来,很多小学学校的实施情况并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制约性。

2.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发展前景。通过阳光体育教学理念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向阳光。虽然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状况相对较好,但身体素质却令人们担忧。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处于最佳的状态,通过科学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建立,可以使学生紧张性的思维得到放松,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因此,在整个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强化身体素质,还应该锻炼基本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们树立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阳光体育思想下优化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

1. 建立健康成长的体育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小学阳光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做到以下几点内容:首先,应该将健康发展作为指导性的思想,提高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优化教学调整的基本结构,及时更新教学的相关活动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其次,应该在活动建立的过程中充分展现阳光体育的基本理念,使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而且也应关注学生健康意识的养成,充分实现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念。最后,应该将科学性的课程模式作为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实现主体性以及实践性的活动模式,使小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思维模式。

2. 建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体育活动实践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充足的观察时间,这对于促进学生们全面的发展有着充分保证,同时也可以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性的保证。因此,在现阶段体育体育活动的建立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活动内容的建立要大胆、创新,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互动内容,激发学生们的体育才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用于探索的个性化特点。例如,在进行前滚翻教学时,可以充分引进实践教学,通过木块与球的实验,让小学生思考哪种物体更容易进行翻滚,当然学生们会很肯定地回答“当然是球体了”之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基本的运动技巧,从而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实现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3. 引进时尚体育的教学理念。在现阶段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引进时尚性的课程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体验过程中充分掌握运动的乐趣,同时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现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掌握时尚理念活动教学的最终意义,通过新颖化、趣味性教学理念的建立,将相关的活动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率,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保证。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7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问题。文章从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体育任课教师的素质重构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系统的完善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新课标与原来的课程标准的不同和变化之处,并在论述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相应的问题的理解、认识以及看法,希望能对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新课标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师素质 教学评价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正式实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体育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师定位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做出了新的调整。使得学校体育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和发展,鉴于此,本文就针对新课标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问题作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一、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理念的发展

新课标有四个基本的教学理念,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这四个新的教学理念与原有的课程理念相比又有了新的调整和发展。

新课标下的这四个新的教学理论在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体能水平,并逐步培养健康和安全的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方面;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方面以及在关注学生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适合目前的体育教学状况和体育教学需求,改变了原课程标准只关注体育任课教师与体育教材的状况,将体育任课教师、学生、授课教材、教学情境以及教学环境等均纳入了体育教学这个整体的系统,从而能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借此进一步加深了体育任课教师对体育运动、体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

二、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

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选择和设计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过程,新课标对体育教学内容的组织也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途径十分多样,如:沿用传统的精华教学内容、改编现有的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引入民族化的教学内容等等,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首先符合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组织的要求。

概括说来,新课标要求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始终要注意遵循学生技术动作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以及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本规律;其次,在新课标背景下组织体育教学内容时,还应有意识的运用递进式的内容组织方法,将重点的学习内容按从基础到专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来安排,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第三,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处理学生的体能发展与运动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尽可能的让两者实现相辅相成共同提升的目标;最后,在设计、选择以及组织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体育基本知识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学习以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实现三者之间的互补与配合。除此之外,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所组织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效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等问题,也同样需要体育任课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三、新课标背景下体育任课教师的素质重构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任课教师仅仅是作为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角色而出现的,学生的体育学习行为则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主导、控制并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而且体育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固定不变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长此以往,以致课程和教学两者逐步走向分离,脱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新课标对体育任课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不再将体育看作一个孤立的教学过程,而是将其看作一个育人的过程,因此,新课标的实施对体育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调整,体育任课教师素质重构问题,成为了新课标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概括说来,要做好体育任课教师的素质重构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重视体育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

如前文所述新课标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这四个基本理念与原课程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相比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体育任课教师要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让这四个基本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让这四个基本理念的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都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基础,否则不但无法完成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要凸显新课标的四个基本理念和新理念的特色更是困难重重。因此,要做好体育任课教师的素质重构工作,首先需要关注和重视的就是体育任课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问题。

(二)鼓励体育任课教师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

在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体育任课教师首先要具有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体育任课教师如果不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意识,那么就很难有教育思想的转变,也很难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更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进行体育教师素质重构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体育任课教师树立科学的创新观念。

(三)关注体育任课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8

1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特点

1.1决策性

体育教学评价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起到协调与控制作用,能够激励体育教学活动的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这些功能分析,能够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具有决策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评价能够充分收集各种信息,在判断教学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决策,进而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体育教学评价的决策功能能够广泛适用于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群体,有利于不同群体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考量了体育活动的特殊性。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掌握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对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出及时调整,尽快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数据评价结果,了解体育教学活动中统计信息,进而判断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克服困难,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另外,高校领导者以及院系领导者也可以通过体育教学评价掌握体育教学的现实状况,有利于从更高层次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作出有效决策,规避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1.2客观性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其具有多种功能与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揭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真实价值,反映出体育教学活动每个层面的现实状态,而要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满足其客观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由多个要素构成,其客观性的特点要求其各要素都要具有客观性,这也体现出辩证法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评价指标是评价活动的重要要素,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直接决定了整个评价活动是否具有效果,而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坚持全面性与具体性相结合,历史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符合体育学科的基本规律,也要兼顾当今社会需要,并根据不同维度的权重进行有梯度与差别的赋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体育教学评价有主体与客体之分,评价主体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掌握主动权,在评价方法多元化的背景下,评价主体有机会通过权力谋求操作真空,其评价的客观性成为主要质疑之处。其他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评价的客观性,如第三方监督体系的监督效果,行政因素的干预程度等,能够直接影响评价的客观性。

1.3有序性

"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由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构成。"[1]有序性能够表明体育教学评价是一种具有较强组织基础与系统性的活动,也表明其是一项严肃与正式的活动。体育教学评价的首要环节便是计划,计划阶段也即是制定评价方案,其是开展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评价决策者的意识与想法。体育教学评价工作能否做好,主要看实施这一关键环节,其主要在于能否按照计划落实工作职责,准确地收集评价资料。检查主要是了解体育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情况,检验评价过程是否偏离了评价计划的基本要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总结也是评价活动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分析所得的评价结果,将零散的、琐碎的资料生成理性的评价材料,用专业的语言表达评价结论,进而对体育教学活动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1.4多维性

"体育教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不同的认识规律,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模式。"[2]多维性是体育教学评价的固有特点,从学理上能够清楚地对这一特点进行阐述。首先,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具有多维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评价指标是多元化的,单一的评价指标具有片面性,不能解决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复杂问题;体育教学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单一的主体只能从一个层面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审视,在评价与审查工作上不能兼顾整体性;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也必须是多元化的,这是由评价内容的复杂性与评价活动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其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具有多维性的特点。随着体育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延伸与扩展,其复杂性越来越强,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是广泛与深入的,揭示体育教学活动的真实价值,就必须从多维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评价。

2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冲突

2.1理念层面的价值冲突

评价理念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灵魂,理念的先进性与创新性直接决定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属性与实施成效,决定了形成怎样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坚持既定的、纲领性的评价理念,其受到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形式较深的影响,即以技术教学与技能培养为主导思想,以运动成绩为价值导向,以生物体育与体能教育为主要建设目标,过多的采用被动接受式的教育方式,忽视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交流、合作与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与参与积极性,更加难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其创造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利于和谐体育教育环境的打造。高校体育教学的现实状态及倡导的思想决定了其评价活动的理念,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与指标,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评判权重,忽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等,都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切实表现。

这种理念与目前我国社会大环境及发展趋势不相符合,造成了激烈的价值冲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人本与和谐的社会开始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了人本化的社会环境,社会各项保障措施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而在高校场域内,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却迟迟没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念的

滞后便是其中重要表现。而多元化与多维性也是社会各场域的主要趋势,这也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理念产生了较大的价值分歧。 2.2内容层面的价值冲突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深受社会及教育大环境的影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一直沿用苏联的教育模式,改革开放后期,多元化的思想与理念涌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从微观层面讲,我国体育教学的内容长期以竞技运动教材为主,在课程编排上体现出了竞技体育的内容,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单纯注重传统性与基础性的知识选择,忽视教学内容的创新性,没有处理好传统性与发展性之间的关系,吸纳国外先进知识与理念的能力不足。另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引入,知识体系过于单调,鲜有交叉学科性质的教材编排,教学内容在注重稳定性与继承性的基础上,对社会快速发展中产生的新观念与新知识的融入能力较差,导致了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社会的发展需求产生矛盾。"教材的编创内容单一,复杂技术较多,趣味性、娱乐性较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锻炼方法和习惯的内容体系。"[3]

上述均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编排上存在的问题,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与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不相适应,也难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体育类人才。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其评价内容,这便造成了评价指标单一化的弊端,难以反映真实的体育教学情况,这与评价目的与评价的方案产生了极大的价值冲突与矛盾。

2.3主体层面的价值冲突

评价主体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开展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评价活动的根本所在。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评价的主体一直被政府所垄断,政府控制评价的主动权,这便形成了政府单一主体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缺乏弹性与灵活度,无法根据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状态作出及时的调整,无法从多个层面客观评价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评价的子系统,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也参杂了诸多行政成分,评价活动整个过程依然由行政权力所主导,教师、学生、社会体育组织等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讲对评价的结果难以产生影响。行政因素较强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的诟病,"去行政化"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对高校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在主体层面与其存在较大的价值冲突,这也成为了制约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障碍。

2.4功能层面的价值冲突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实施效果,即功能的发挥程度决定了其价值的大小,功能发挥充分价值越大,反之价值越小。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功能层面也存在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功能的单一性与社会需求复合性之间的矛盾,而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体育教学功能的单一性决定的。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在功能的发挥上只在于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发展,满足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需求,其功能范畴过于狭小,没有建立起与德育、智育及美育等其他教育领域之间的联系,更没有着眼于全局的视角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构建完整、和谐的教育体系。

3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价值回归

3.1评价理念的价值回归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以多元化的评价理念为指导,转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角度的综合评价,又要保证体育评价目标微观上与宏观上的一致性。这种多元化的评价理念从评价主体到评价指标都要求是多维度的,既要将学生看作是评价客观,也要将其当作评价的主体,既要注重对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对学生意志品质与合作意识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理念能够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激发体育教学活动的创造力,丰富体育教学的功能,在保证评价客观性与整体性的基础上,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是新时期的教学理念。"[4]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要树立"以人文本"的理念,在评价过程中真正体现出"人"的意义与价值,化解与社会大环境存在的价值矛盾。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目标要把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放在首位,把满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为工作的核心要旨;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在主体选择上要充分给予教师与学生一定的评价自主权,教师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时刻对体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评价维护自身的权益,也能够明确与反馈自身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从根本上体现"以人为本".

3.2评价内容的价值回归

评价内容是评价指标的支撑,评价指标是评价内容的具象化表现与分解,促进评价内容的价值回归,也就是从根本上对评价指标进行重新编排与梳理。首先,促使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内容的价值回归,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考核的基本项目,保持教学内容与考核内容的一致性。注重对学生行为态度与身心状态等隐形内容的测评,并努力将其量化。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要纳入素质教育的项目,考核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能的效果与作用,客观地对待考试成绩,明确学生身体的初始状态,衡量标准不能一成不变。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报告的相关调研结果,全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学生的近视程度与肥胖度明显加重,这表明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体质健康问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与强度明显不够,缺乏足够的运动时间,缺乏良好的运动氛围,这是大学生身体素养下降的主要原因。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在确立评价内容时要把握好大学生现实身体状况与运动状态的不利起点,不能因为指标过高打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请记住我站域名 3.3评价主体的价值回归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的价值回归既是要促使评价活动主体层面的价值选择与评价理念及评价目标的价值取向相吻合,从根本上即是要符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趋势,打破行政因素对体育教学评价主动权把握的现实状态,"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

这一评价体系中的评价主体既包括政府与高校,也包括高校中的教师与学生,社会体育组织等部门,在评价体系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协同的,而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各评价主体相互合作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评价工作,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多元化"与"协同互助"也是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主体价值回归的真实状态。

3.4评价功能的价值回归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价值回归要求其必须扩大工作范畴,转变工作重心,注重评价的服务性与先进性。所谓服务性即是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活动更好的促进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范文

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篇1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理解为依据党和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完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