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规划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7 16:58:59浏览:253

新能源投资规划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1

9月6日,华电国际在其网站挂出《华电国际关联交易公告》,称将与其控股股东华电集团、贵州水电和华电工程共同投资2亿元组建新能源公司。

业内人士称,华电国际的这一举措,原因之一可能在于应对国家新能源的配额制,另一方面,华电集团也在积极的为自己的未来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组建新能源公司

9月6日,华电国际的关联交易公告称,按照出资比例,中国华电为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51%,华电国际将占20%权益,华电能源持有12%的权益。三年内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可增至15亿元。

记者了解到,新能源公司将主要从事新能源项目(含风能、生物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小水电、垃圾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开发、投资、建设,电力生产与销售,新能源应用技术开发和咨询等。

在此之前的8月28日,华电集团的首个新能源委托运营项目――华电运营新疆小草湖分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正式挂牌。小草湖风电项目位于素有“风库”之称的新疆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华电规划建设两个风电厂,总装机200万瓦。

按照新能源公司组建方案及发展规划,自协议日起3年内,华电集团将把在浙江、湖北、内蒙、新疆等地区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等项目注入新能源公司。

新能源一般来说有一定的地域限制,电力企业在开发之前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允许,并签订相应的合同。为此,“新能源的开发具有在地域上的排他性,华电组建新能源公司有利于它对地区资源的圈占。”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电力行业专家岳三峰说。

政策风向标

“华电集团运营新能源项目及其组建新能源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国家的新能源配额制。”岳三峰说。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到2010年,装机容量在500万千瓦的电力企业其新能源装机容量必须达到5%以上。

“目前国家支持新能源开发的利好政策出台越来越快了,各大电力企业都是赶在更大的利好政策出来之前完成对新能源的布局。”岳三峰说,“一旦有更大的利好政策传来,这些企业都不至于措手不及”。

9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文。《规划》中称国家将在未来15年投资2万亿扶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17亿千瓦提高到1.9亿千瓦,并在2020年扩展至3亿千瓦。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除此之外,《规划》要求太阳能发电总容量到2010年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目前由于技术和设备等的原因,新能源开发的造价高,资金回收周期长,但像华电这样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更在乎的是规模”,岳三峰分析说,“而且随着国家的政策导向,新能源开发的前景还是不错的”。

由于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存在天然的缺陷,火电比例过大,因此电力企业火力发电的环境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华电集团出资组建新能源公司,与其长远的战略考虑有关。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2

整车企业战略密集

2015年以来,国内近乎每一家汽车企业都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规划,内容包括新车型、产能规划、销售目标等。先是年初北汽集团“卫蓝事业计划2.0”,到2020年力争实现整车销售20万辆以上,完成10000个自建公共充电设施。3月,长安汽车宣布规划十年内投资180亿元,推出34款产品,累计销量达到200万辆。4月,比亚迪在上海车展上了新能源车“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港口。

下半年各车企主要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如下:7月,江淮汽车披露iEV战略,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车总产销量占江淮总产销量的30%以上,形成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三足鼎立的格局。9月,奇瑞宣布计划到2020年实现新能源车产销20万辆,产品线将覆盖所有系列乘用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车。11月,吉利其新能源战略“蓝色吉利行动”,称吉利将加快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要在2020年实现新能源产品销售占比达到90%以上。同在11月,广汽集团在与广州车展同期举行的电动车展览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全新战略与布局,明确了“153战略”,即构建1个部级试验室,掌握电池系统、电机系统、整车控制、机电耦合系统和系统集成5大核心技术,形成混动、增程、纯电3大产品系列。

投资偏重研发与扩产

与战略相呼应,各家企业也纷纷披露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计划。201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多家企业的战略对销量设置了较高的目标,因此从投资内容上来看,整车企业投资除研发以外,多为扩大整车生产规模,以及提高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配套设施的生产能力。

具体如比亚迪于6月公告称将募资约150亿元,除40亿元补充短期流动资金外,其余110亿元全部投入到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两大项目之上。其中,铁动力锂离子电池扩产项目总投资为60 .23亿元,计划投入募集资金60亿元。此外,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50亿元,主用于双模汽车、纯电动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电动专用车及相关基础平台的研发。

7月,江淮汽车公告,拟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32907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亿元,用于投资投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高端及纯电动轻卡、高端商用车变速器等3个项目,其中计划投资23.73亿元用于建设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的完整生产系统。该方案已于9月获安徽省国资委批复同意。

近日,北汽集团就“北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北汽集团常州产业基地”两个项目,与常州市政府签约。其中北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规划动力电池产能达到5GWh。另外,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一期将年产15万辆SUV、MPV和轻型客车,二期则将重点生产新能源汽车。

市场需求与政策双管齐下

在政策的支持下,充电桩建设加速,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汽车企业也积极投资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如上汽集团于10月宣布出资3亿元注册成立成立上汽安悦充电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5万个公共充电桩。同时,上汽集团表示未来五年新能源业务将新增投入200亿元,新能源车目标销量60万辆。

如今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涵盖了更多的车型,能够满足多元化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从而响应了市场需求。根据EV Sales Blog的报告数据,11月份比亚迪在全球卖出了7728辆电动汽车,前11个月的总销量为50801辆。不仅月销量连续第7个月排名第一,而且全年销量首次超越其他所有品牌。比亚迪的规划是将新能源汽车产品应用到所有车型种类上,其电动大巴已经成功走向世界,实现了海外生产销售。国内的乘用车销售成绩亦不俗,插电式混合动力SUV“唐”最早捕捉到了消费者对SUV的偏爱,上市后销量一举超过了“秦”。

展望2016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随着销量激增,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终将受益,特别是锂电池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但这也将成为电池厂商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焦点,市场格局已经初步呈现,外部企业进入的壁垒将越来越高。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3

那么谁又将成为其中蕴藏最大潜力和无限可能的市场宠儿呢?

答案应该是新能源。

近期,随着国家“十二五 ”规划以及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出台,新能源概念板块再次成为市场焦点,甚至有个股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已实现翻倍。而随着当前一批主题基金的应势而出,国内首只新能源主题基金――中海环保新能源基金也在近日获批。

据了解,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基金将重点投资于具有环保优势和环保意识的企业与新能源领域的行业,而这些领域恰是国家确定的七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出主题特色,避免出现以往投资者担心的“言行不一”问题,该基金在基金合同中便约定了投资于这些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以来一批瞄准转型期投资机会的主题基金大行其道,并以良好表现得到了投资者以及券商研究机构的广泛认可,但同质化现象也开始显现。各基金公司纷纷扎堆抗通胀、消费、军工、央企重组以及区域开发等各类主题投资,而以环保和新能源为主题的产品却少之又少,这与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大背景是极不相称的。

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夏春晖认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十二五”规划中最耀眼的明星。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新兴产业,以及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改造的传统产业,将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与此相关的板块同样有潜力成为“十二五”期间的投资焦点。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进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中。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如果每年经济增速维持在8%,“十二五”期间的科研投入将达45892亿元。在产业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的支持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面临快速发展机会。

虽然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二级市场中的新能源个股将成为值得投资者中长期持续关注的品种,但有分析师指出,目前二级市场中的新能源个股经过市场的充分挖掘,个别股票的估值已经不低,普通投资者要想在这些股票当中掘金,存在一定难度。投资者如果要想分享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盛宴,除了直接买入二级市场中的新能源类股票之外,也可以选择以新能源作为主题的基金。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4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下一个部级投资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何时浮出水面,近日引发各方关注。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政策红利将会有利于新能源这一行业。

新政万众瞩目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新能源已经取得不错成绩,太阳能电池产量的世界市场份额,由2003年的1%升至30%以上,全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超过1.3亿平方米,占全球76%;风电机组年产量由不到10万千瓦,飙升至目前的10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容量也由2002年底的47万千瓦,激增至去年年底的1217万千瓦;世界电动汽车版图上,比亚迪横空出世。

不过,中国新能源才刚刚起步,从总量上看也还非常小,与国外成熟的规划与技术相比,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以风电为例,现在装机容量只占电力装机总量的1.7%,并且受风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制约,发电量很低,只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0.2%不到。核电占一次能源消费约0.6%,太阳能发电量更微乎其微。

于是,大家期盼新能源政策尽快出台。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新能源产业规划已经出台,并且还走在了中央前面。有专家预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行业开始扮演起重要的角色。

而对于新能源经济的路径探索,也正在进行之中。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规划了一个有关2010年新能源的蓝图:在新能源领域,引导多晶硅、风电装备等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有序发展,编制重点技术推广专项规划和推荐目录。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为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定下基调。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2010年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一旦各方翘首以盼的新能源政策及时出台,将对相关行业构成推动作用。有分析称,水电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将从2008年底的5%提高到明年的8%,这意味着我国水电发电量在今明两年内将激增60%;而风电的1个百分点,则意味着风电发电量增长将实现翻番;同时,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将大幅增长。

各国劲吹“绿色风”

有观点认为,在全球IT革命之后,“绿色革命”是少有的、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同时又已经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能够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就业机会、能够迅速发展壮大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已经公布的资料看,在未来十年,美国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新能源和替代能源。而英国政府提出,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7000座风力发电机。德国则提出,在2020年前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就业规模超过传统的汽车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也在纷纷调整和重新审视本国的核电发展计划。

奥巴马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绿色新政”,从政策上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奥巴马以“绿色经济复兴计划”作为首要任务,提出要尽快确立美国在新能源竞赛中的领先地位,要成为清洁能源出口大国。在其推动下,众议院通过了美国历史上首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简称“ACES”),并希望以创造就业、减少石油倚赖,为主导低碳游戏规则作战略部署。

除美国外,欧盟、英国、中国、日本、韩国等国都推出了扶持和鼓励政策,以期在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抢占有利地形。

欧盟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计划在2009 年至2013 年筹措1050亿欧元,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

英国财政部今年4 月提交了“绿色产业振兴计划”,计划通过发展电动车,在未来5 年内为英国人提供40 万个绿色就业机会。除汽车产业外,英国还将允许建造更多风力农场,以实现在2020 年令再生能源占能源总产量15%的目标。

日本政府4 月出台了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计划,主攻太阳能产业,政府向住宅和办公场合设置太阳能光板提供补贴,对购买环保型汽车提供10万日元援助。

清洁能源赛跑

虽然奥巴马上任之后屡屡将“清洁能源”挂在嘴边,但最近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在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投资上已经落后于其他多个国家,而中国去年也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最大国。

根据美国非政府机构“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的报告,去年美国在清洁能源上的投资为186亿美元,中国则为346亿美元,美国只相当于中国的一半多。皮尤基金会的报告指出,美国去年的投资减少,部分原因是经济衰退,但还存在其他制度因素,比如在可再生能源生产方面没有强制规定。

据报告称,美国目前的清洁能源现状是各州各自为战,联邦政府“零敲碎打”,这将导致清洁能源经济竞争力不强。不过皮尤报告也指出,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领域,美国仍然领先世界。

和美国形成对比的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其他国家,在清洁能源领域正在实施大手笔投资。据统计,全球投资额自2005年来已经翻一番,今年增幅还将达到25%。已经成为清洁能源大国的中国,政府提供了各种激励政策,比如低息贷款、补贴的土地供应,政府相关政策明确,国有电力公司对于清洁能源需求强劲。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清洁能源投资和岗位转到中国。比如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去年在西安市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另外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上市公司“常青太阳能”也准备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组装厂,从美国迁往中国武汉市。

此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国。

资本市场的热情

在财富效应与政策刺激的叠加作用下,一批新能源企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新能源行业的兴起及其未来的发展预期,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机会。因此有分析人士预计,随着能源供应紧缺及煤炭价格的不断走高,到2012年,常规火力发电的价格将突破1元,如果光伏发电的发展如预期所示,将得到政策资金的全力追捧,整个光伏产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同样的,取之不尽的风电、替代燃料石油的生物质能、技术成熟的核能,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为长期布局。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板块的热情,让投资者早就对新能源这一领域沸腾起来。从大趋势看,欧盟、中国、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风电和光电仍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力,预计2010年世界风电新增装机可望突破4000万千瓦,增速仍维持在15%到20%之间,且主要的市场分布在中国、欧洲和美国。

清洁能源包括三个大的领域:清洁的能源生产方式(风能、太阳能、水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清洁智能的能源传输方式(智能电网、储能电池)和清洁的能源使用方式(电动汽车、太阳能热水器等)。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清洁的能源传输方式和清洁的能源使用方式,仍然没有充分认识,这两个领域的后续投资机会值得深入挖掘。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5

关键词:产业调整振兴;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

一、产业调整振兴是稳定当前经济形势的基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制订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个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些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

首先,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有利于稳定当前经济发展形势。钢铁、汽车、机械装备、石化、造船、有色金属等行业是上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而在其产业结构调整没有完成之前,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又没有出现的背景下,原有的经济驱动力不能被弱化。通过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上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驱动作用进行强化,将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平稳过渡。同时十大产业调整规划的出台还有利于拉动内需和提振信心。为减缓国外需求萎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几乎都包含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内容。如上万公里的高速客运铁路建设,核电、常规电力、钢铁和炼油行业的建设项目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可观的商机。而为扩大居民消费,我国出台一系列税费减免、补贴等措施。仅补贴农民购买家用电器和农用汽车等产品就可望拉动上万亿元产品的消费。在提振信心方面,以纺织业为例,前几年的政策似乎给人以纺织业不受重视的印象,这甚至影响了金融部门对该行业的评判,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但随着纺织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或许会让行业“扬眉吐气”,信心倍增,也有助于提高外界对该行业的认识。

其次,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当前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有由于金融危机引起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的因素,同时也有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引发的原因。不少产业大多数产品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大而不强是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规模化和集中程度低、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管理需要加强。即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也是难以为继的。为此,计划实施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大都把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如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产业振兴规划着重提出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加快行业重组。汽车业振兴规划细则明确提出,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企业减少到10家以内。同时,为鼓励自主创新,帮助企业解决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国家决定:除在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

最后,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上述十个行业中,有的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的是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有的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规模以上企业上缴税金约占我国税收收入的40%,直接从业人员约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30%。与此同时,在这些产业里,比如像汽车、装备工业、石化产业、电子,大多都是体现着技术进步方向、技术含量比较高,需要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也很长的产业。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起到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的作用。过去我国的这些产业常处在世界分工底端的水平和地位上,通过这次的调整振兴规划,目的就是使这些行业能够跳出加工厂的地位,拥有自主的发展能力,而且在国际市场有很高的竞争能力。通过提高产业发展素质进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素质。

二、新兴产业培育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保证

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对于稳定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增强发展后劲意义重大。但是,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在下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周期中仍将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我们还应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工作。

新兴产业是承担新的社会生产分工职能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代表着市场对经济系统整体产出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方向,同时也代表着新的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水平的,正处于产业自身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的产业。新兴产业是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新生力量。

在新兴产业兴起并成长为主导产业过程中,有的国家抓住产业更替的机遇后来居上,而有的国家却因丧失机遇而衰落。在16、17世纪,荷兰在造船、金融及贸易等领域远比英国具有优势,但是由于满足已有地位,由于金融扩张造成实体产业的空壳化,荷兰对当时属于新技术的棉纺机技术毫无兴趣。当时处于落后地位的英国却全力投入这一新技术领域,并凭借在这一新技术所导致的新兴产业棉纺业中的突破而登上了全球霸主的地位,第一次被称为“世界工厂”。再如美国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就先后出台了“先进技术计划”、“制造技术推广计划”、“平板显示器计划”、“信息高速公路”等一系列扶持新兴产业发展产业政策,最终促成了美国经济又一个繁荣的历史时期——新经济时代的出现。

可以说,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及时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新旧产业之间的更新换代是所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选择。只有适时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不断维持较高的产业高度,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否在新兴产业更替过程中抓住机遇,并由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

从增长潜力、带动性、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培育工作应围绕新能源产业进行开展。

随着全球石化能源的日近枯竭及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都把未来能源战略瞄准了新能源。新能源是指相对于煤炭、石油等传统常规能源而言,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利用的能源,具体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环保、安全、清洁等优点。当前,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世界能源产业发展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将新能源由补充能源上升为替代能源,并出台了鼓励新能源及其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和具体措施。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8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的《全球增长面临风险》报告,2007年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投资总额达到1,400亿美元,而2002年这一数字仅为330亿美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报告也显示:2007年,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比2006年增加60%,超过1,48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达到4,500亿美元,2020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新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计划,在10年内停止依赖中东的石油供应,投资1,500亿美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协助美国车厂制造节能汽车。

对清洁能源投资的不断增加,充分显示出各国对能源安全的关注,也显示出各国发展可持续经济和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和节能减排的具体举措。而美国次贷危机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导致全球投资机构重新定位资金流方向,各国把以往用于投资金融的资金抽出来投资实体高科技产业,而素有朝阳产业之称的新能源产业无疑成为其首选的对象,预计在未来陆续将有数千亿美元的资金投资到该领域。这些举措无疑都为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必将在看得见的未来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新能源产业还具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发展新能源还是充分利用我国资源优势,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我国拥有发展新能源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而且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大产业,涉及材料、电子、机械、电力等多个行业,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吸纳就业潜力大。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国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

三、新兴产业培育的对策与措施

要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阶段,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从历史经验和国外情况看,政府的扶持,是新兴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原始推动力。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可以从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性产业,应从能源安全、经济安全的高度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其次,新能源产业是绿色产业,应通过鼓励新能源消费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比如,推行国家采购,建议政府带头采购新能源产品,同时通过财政补贴、放宽用电限额等优惠政策,以及发放绿色消费证书等荣誉,鼓励企业、家庭积极认购绿色新能源。再次,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有关部门应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扶植和增强新能源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新能源产业在实现商业化进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在融资,税收、价格、科研投入、资金引进和发电优先上网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此来对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加以激励和扶持。最后,新能源产业是高技术产业,应大力加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由技术障碍导致的成本高、市场小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十分必要。比如,可以考虑在科技经费方面重点支持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重大关键共性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积极为新能源企业在国内外上市融资创造条件等。

第二,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技术发展、产业示范以及新能源体系化建设。在新能源技术发展和产业示范方面,包括重点开发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成套技术,开发核电关键技术,研制成套装配技术,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大力开展低成本低效率的能源植物新品种。在新能源体系化建设方面,要加速科技要素向企业集中,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的大型新能源体系,要建成若干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和实验基础设施。对新能源关键领域要实现重点突破,如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燃料电池材料等清洁燃料、照明节能材料的产业化等,为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坚持开放式创新,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为高技术产业、为产业化、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6

在美国,如果你开车在乡下逛,发现一个地方常年太阳很大或者风力很足,如果这个地方碰巧地价不贵,离电网很近又离城市不远,你可以考虑将他买下来,成立一个新能源公司。在申请完相关规划和牌照,完成初步开发后,将公司卖给PE(privateequity,私募股权基金)。接手的PE会继续投资,直至建起风场或光伏电厂,形成产能甚至签订销售合同后,再将这些项目卖给传统的能源公司,并人电网,持续运营。

但在中国,与新能源相关的创富故事,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私人投资者和PE只能在狭长纵深的新能源产业链上游――即风能、太阳能或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的设备提供商――寻找机会。

并不是投资者不愿直接切入新能源产业链的核心,而是这些领域已为庞大的“国家队”所占据。他们几乎都是资产上千亿的央企,其中包括中国最大的五家发电公司、最大的三家石油公司,还有如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公司。他们有的服从于国家对能源公司发展新能源的硬性指标要求;有的则居安思危,为日后传统能源枯竭做转型准备,其中甚至不乏公司决策人的政治图谋,他们带着大笔的资金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占据了有利地形。而对于其他新能源投资者,为它们提供更多更便宜的新能源设备是更为安全和可行的选择。

然而,无论是哪一类新能源投资者,它们最关心的是政策信号。2002年,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采取补贴政策鼓励太阳能消费,催生了中国第一波以生产太阳能品片为核心的新能源投资热潮。2007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的颁布,又带动了以风电为核心的第二波新能源投资潮。

现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协的“一号提案”,正在吹响中国新能源新一轮投资的集结号。本刊记者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正在拟定的“十二五”规划,已将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放在首要位置。尽管细节尚待确定,但新能源“国宴”已在投资者的预期之内。随着“低碳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动力,将从以往的外部市场驱动进一步转向国内消费。这是一个巨大的充满机会与风险的投资盛宴。

新能源“国宴”

这个机会,投资者等待已久。一位阳光私募投资者透露,私募基金早在两个月之前便开始布局资本市场,行情于“两会”召开之前数日启动,被政协“一号提案”进一步推向高潮。

3月3日,阳光能源(00757.HK)及保利协鑫(03800,HK)涨11%及7.9%;龙源电力(00916.HK)及中国风电(00182.HK)亦升4.35%及3.4%。连带相关电力设备股全面向好,重庆机电(02722,HK)、高速传动(00658.HK)及上海电气(02727.HK)升幅均超过5%。

这份由九三学社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提出将低碳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列入“十二五”规划。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提出,2010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便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此外, “绿色”“低碳”“减排”“新能源”“清洁技术”等词汇也反复出现在“两会”代表的提案中。

尽管提法和内涵不尽相同,上述概念的交集非常明显:一方面呼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开发新的能源获取途径;一方面强调提高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减缓消耗速度。

“加”“减”之间,投资者看到了机会。“这正是我们在‘两会’前做多新能源的大思路。”前述阳光私募投资者对本刊记者表示,去年“4万亿”经济刺激仍以基础设施投资为主,今年明确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中央政府第一次吹响新能源投资的集结号。“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他说。

中国在哥本哈根的承诺亦在夯实投资者的信心。去年12月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尽管以争论告终,但引起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国政府承诺,要在保留现有节能减排目标的基础上,“到2020年单位GDP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到45%”。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在去年年底做出“到202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9%提高至15%左有”的决定。

无论采用哪种目标,都意味着中国必须改变现有的以煤和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用新型的清洁能源来取代。中海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长波称,不改变模式,2020年中国达到欧美发达国家20世纪中期的水平,至少需要等同于52亿吨标煤的能源,届时中国能源消耗量会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到哪里去挖这么多能源?就是有十个中海油,十个中石油也难以为继。”

资金涌动潮

这已经不是资本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第一次热炒。一如曾经的家电、手机、LCD等科技产品,中国新能源产业短短十几年就上演了一场从无到有、进而到过热的跃进。中国不仅已成为光伏产业供应链上的重要势力,风电装机总容量也连续五年实现翻番,跻身全球十大风能市场之列。

与此同时,这个充满暴利与风险的行业,吸引了形形色色的投资者参与其中:从大型国企到天使投资,从地方政府到海外资金,从产业资金到财务投资者,汇成一支蔚为壮观的投资大军。

特殊之处在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兴起,主要依靠欧美发达国家对新能源补贴后形成的全球分工,并不完全得益于中国日益明晰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撑这个产业的国内需求在过去若干年中相当匮乏。

1997年,中国推动“光明工程”,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为远离电网的地区提供电力服务,由此开始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民用历史。不过,直到2002年以前,中国光伏业尚处于懵懂状态,全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能只有4.5兆瓦(相当于450万千瓦),产量不过2兆瓦左右。

2002年,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补贴太阳能发电,刺激了中国光伏制造业的飞速成长。当年9月,施正荣创立的无锡尚德1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第二年天威英利3MW生产线投产,成为国产光伏电池制造大规模跃进的开端。

无锡尚德随后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创办人施正荣一度成为中国首富。这个创富故事至少有四股力量在背后推动。德国、西班牙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创造需求,施正荣代表的技术和产业力量发现商机,无锡市政府及当地国企担当天使投资人,高盛等财务投资者帮助无锡尚德改制,并将公司上市。这一模式,至今仍是中国新能源企业发展的样本。

这一模式随后不断复制,造就了一批中国光伏和风能产业的新兴企业,中国的新能源投资进入了爆发性增长的时期。

“新能源投资有多热,看看有多少上市公司公告

要转产就知道了。不管原来做玻璃的还是做鱼饲料的,都说要转产多晶硅。”一位投资者说。

资本迅速涌入太阳能和风能产业链的上游。从光伏电池到电池切片和多晶硅,风电整机到关键零部件及其材料,这些产业最受创业者和私募股权(PE)投资基金的青睐。根据清科的统计,2007年,风险投资/PE投资中国大陆清洁技术市场的案例为20笔,2008年激增至55笔;投资金额从2007年的5.9亿美元上升至13亿美元。

不过,绝大部分的此类投资局限在新能源产业链的上游。只是到了200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之后,中国的风电应用才开始起步。规划要求,到2020年发电装机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企业,其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必须达到8%以上。这意味着国有发电企业不得不进入新能源领域。

此外,随着环保、低碳逐渐被接受和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将“GDP增长”与“节能减排”并举。一时间放眼全国,几乎所有省份都有自己的新能源项目和目标,从太阳能、风能到电动车、生物质能,不胜枚举。

粗略计算,前两波新能源投资的浪潮已经卷入了国内大型国有能源运营或装备制造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三大石油集团、三大动力集团(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站集团)均参与其中,有的甚至不计得失。

对央企的杀人,民营企业往往只能撇撇嘴:央企财大气粗,赔得起。民间资本对收益率更敏感,央企一入场他们只能靠边站,转战上游是不得已的选择,但这个领域目前已趋饱和。一位PE经理回忆,北京奥运会之前,新能源公司一级市场交易估值已经高达几十倍的市盈率,有些公司并没有盈利,就让PE们根据模拟财务报表投资。

这种狂热势头在2008年被金融危机拦腰斩断。Jefferies公司(Jefferies&Company,Ine,)的研究者在一篇回顾这一年的报告里写道:德国和西班牙对太阳能领域的投资令光伏组件严重供不应求,大量规模较小的同质化厂商蜂拥而至。他们大部分来自中国,计划在2010年将产能提高1倍甚至2倍。

“但在2008年底到2009年初,这些公司突然发现其产品的价格急剧下跌,而且价格下跌也不会导致需求量的增长。”这意味着,对于光伏组件的需求缺乏价格弹性,离开各国的补贴政策,太阳能行业步履维艰。

“这大大小小的光伏企业,说白了都是德国、西班牙等国政府支持出来的。”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之后,投资者开始以调侃的口吻谈论起对新能源投资的新认识。现实是,离开补贴,新能源目前仍无法与传统能源在价格上正面竞争。

就在2月22日左有,美股上市的中国太阳能板块大跌,九个上市公司中有七个跌幅超过10%,主要原因便是德国补贴政策变化和欧元疲软。

祸福相倚

对于未来的不安全感始终笼罩着新能源领域,迅速聚集又迅速撤离的资金更加重了这个产业的变化无常。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来自资本市场的概念化炒作固然吸引了很多资金,但要源源不断地在不同阶段都获得资本的有力支持,取决于是否有长期稳定的针对新能源投资的开放和倾斜政策。

在可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在发电成本上的差距将依靠补贴政策来填平。因此,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补贴推出和退出政策是投资者判断进入风险的最重要依据。但补贴迟早要退出,在退出之前,新能源企业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扩大产能,获得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为真正的需求最终来自市场,即新能源必须从根本上实现在上网电价上的竞争力。这需要中国在政策设计上进一步打破资金进入和新能源应用的壁垒。否则,政策的牵引很可能成为反向的作用力。

同样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集团总裁杨超递交提案,建议鼓励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新兴产业。提案从规划纲要人手,涉及跨部委协调机制、保险资金运用细则、税收优惠等各个环节。

“由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从投资到见效的运作周期长,需要资金量大,一般的短期社会资金难以支持。更需要保险资金等中长线资金的介入。”杨超建议,由大型保险公司牵头、中小保险公司参与、带动社会资本参加,组建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基金。

更大的国有资金的入场正在让其他的投资人望而却步。“我们看了很多项目,但没有投资。”一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一位投资经理对本刊记者表示,“风电设备方面,我担心再过五年之后,第一批设备完全被淘汰。不止是风机制造商,中国最早投资风能发电厂的人也会受到很大冲击。”

上述人士明确表示,他已暂时对风电行业失去了兴趣。 “在产能过剩的竞争压力下,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对大型国企客户的议价能力会被削弱,竞争耐受力也不及国资背景的机械制造业同行。更可怕的是,如果电力公司分析发现,风电产业链最大的价值增值来自某一个制造环节,不排除他们会向上整合产业链。”他表示,潜在的“国民”竞争是其最担心的问题。

尽管迎来“两会”东风,基金经理同时警告,这一波炒作已近尾声,日后要寻找新的潜力股。“以20年的周期看,新能源投资可能已经走过了前十年。”一位投资者表示,PE的存续期至多十年,鉴于资金年限,PE们对新能源项目的要求越发苛刻,只有技术创新能力强,对行业未来发展有战略眼光的企业,才可能具备被投资的条件。

中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2010年第一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亦指出,要对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产能过剩行业执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并开始进行审查,“宁可少做几个、几十个项目,也要完成工作。”

一切看来令人困惑不已。这利,矛盾反映出中国新能源发展的特点:有形之手创造需求,无形之手创造供给;一旦过热,政府干预随后便至。

将中国风电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复盘,便可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之深。2007年国家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规定大型企业的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8%的硬指标就成为了龙源、华能加速抢占风电场资源的最直接推动力。

2005年,国家发改委曾先后《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和《关于加快风电设备本地化有关意见的通知》,规定“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并重点扶持,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其中,提出要重点支持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这一国产化比率限制直接催生了一批国内的风电没备制造企业。

在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看来,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过剩才能推动技术进步,通过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企业,而不是靠国家政策手段来控制。”他始终认为,新能源是中国最有希望和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缺乏系统技术研发和自主技术的支持,但是,有了自主品牌,距离自主技术的日子就不远了”。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7

一方面,德国本身就是一个在循环经济和新能源产业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联邦政府出台法规保障新能源科技在德国的广泛民用。德国应有足够的科技实力保障太阳能电站的运作、发展。

另一方面,拟建造的北非太阳能电站项目总投资额高达4000亿欧元,10年内可建成发电。项目牵头者慕尼黑再保险集团的董事会成员表示,公司将在两三年内拿出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在未来10到15年里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产生竞争力。以史上最大的清洁能源项目寻求发展之路的目的不言而喻。

金融与能源双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刺激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应对危机的共同手段。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各省闻风而动。

5月,长三角两省一市也相继推出各自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或部分新能源产业发展计划。一场有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抢先战就此拉开。

经济发展史一再证明,历次爆发的工业革命,无一例外地都与能源使用上的技术进步、推陈出新息息相关。

如今,在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双重冲击的背景下,新能源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引发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浪潮。我们必须把发展新能源产业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上来认识,把它作为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复苏、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经济长远发展、创造新的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作为抢占未来经济制高点的战略产业。

世界篇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各周均把新能源发展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遗余力地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激烈角逐。日本经济产业省制定的最新一项计划是,到2030年风力、太阳能、水力、生物质能和地热发电将占日本总用电量的20%,德国计划在2020年前新兴能源产业要首次超过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而成为德国的第一大产业,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超过总发电量的50%;英国政府计划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至15%,为全剧提供1/3的电力供应,除继续推进新核电站的建设外,计划在乡村地区和沿海地区首批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法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瑞典提出要塑造一个可持续能源体系,最终目标是实现瑞典的所有能源供应都来自可再生能源。

而美国始终是世界新能源发展的领军者。年初,新任总统奥巴马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出了“以寻找新能源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使发展新能源成为“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包括高效电池、电网改造、碳储存和碳捕获、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计划用3年时间使美国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一倍,2012年占发电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在1200亿美元的科技刺激基金中,可再生能源和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投资就占了468亿美元。美国未来10年还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

目前,美国硅谷约有80%的风险投资基金从信息技术转向了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而新能源也成为了美国风险投资的第三大行业,仅次于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行业。越来越多的硅符IT企业转做大阳能等新能源业务,硅谷也因此有了“太阳谷”的戏称。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会上的《绿色能源基础设施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达1550亿美元,而在2004年这一数字仅为300亿美元。普华永道、汤普森风险经济及美国风险资本协会报告指出,新能源投资已超过所有行业的投资增长幅度,在有着新兴产业风向标之称的纳斯达克市场,新能源指数近两年一直位居第一。

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出了“绿色新政”的概念,国际能总署预计到2010年全球替代能源市场的产值将达到6250亿美元。从全球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各主要工业国家着力发展新能源的举措,既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经济危机,更有从战略角度抢占术来经济发展制高点,在能源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把握主导权等多方面的考虑,必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有研究机构就此前瞻性地指出,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使用,必将引发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也是未来最大的历史性机遇与社会发展方向。

中国篇

我国已在为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谋篇布局:

4月19日,在中美能源合作建设的最大项目三门核电站正式动工仪式上,专程赶赴现场参加开工仪式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近日召开的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进一步强调,要推动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首次将新能源产业提升至战略产业地位。

在此种背景下,近期酝酿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更多地增添了拉动经济增长的色彩。国家能源局日前专门就《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召开会议。而在4月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求是》杂志上撰文,对新能源发展有了新的表述:对核电,由“十一五”规划中的“积极发展”变成“大力发展”;水电则由“有序开发”变成“积极推进”:涉及其他新能源的提法也变为“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热电联产等清洁高效能源的建设”,与以往较为笼统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表述差别甚大。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介绍,中国将力争在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总比重从目前的9%提高到40%左右,占据主导能源地位。国家将以贷款贴息为主的方式,对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及核电关键设备、关键组件等给予重点支持。

事实上,近年来政府用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每年增幅都在20%以上,2008年对新能源企业的资金扶持规模达到38亿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支持下,新能源产业显示出迅猛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221万千瓦,已占全球风电总装机10%,位居全球第四;2008年一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新增量名列全球第二。太阳能领域更是出现跳跃式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产业正在从传统产业中脱身而出,向新兴产业转型递进,从多品,硅、单晶硅拓展至光伏电池及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领域,一批产业集群正在酝酿兴起,一条新能源的“价值链”正在生成。

此前我国已经制定完成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是针对既有行业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而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则是首次瞄准新兴产业,特别是规划将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相结合,因此具有重要影响和重大意义。随着国家新能源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目标的调整,

预计中国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规模将在2020年前超过3万亿元、我国选择以新能源为突破,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发展,必将确立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浙江篇

浙江96.7%以上的化石能源依赖省外调入,能源问题一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新能源恰恰是新机遇、新产业、新战略,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正成为经济大省浙江的新选择。5月7日,浙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这是浙江抓住国家制定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顺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趋势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

在浙江经济版图中,新能源板块正蕴积动力。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5月18日,浙江省电力公司累计受理杭州、嘉兴、宁波等地光伏电站并网已达25家。而不少嗅觉灵敏的“浙江资本”已纷纷瞄上了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前布局。“美达”、“华仪电器”、“天马轴承”等正介人风能;“正泰”、“昱辉”、“向日葵”等主攻太阳能……目前“正泰”在太阳能电池项目上已投资近20亿元,20兆瓦的国内首条微晶非晶薄膜电池生产线将投入试生产,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从此将迈入“薄膜时代”;浙江嘉远格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成功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太阳能电池薄膜沉积装置和自动化生产线,计划投资5.8亿元建设一个具有200兆瓦生产能力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园区;“万向”新增投资13.65亿元启动打造纯电动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预计2010年将具有年产1000辆纯电动商用车、10亿瓦时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业规模。

为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浙江将用3年左右的时问,实施“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即实施百万屋顶发电计划,应用光伏发电的屋顶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形成50兆瓦以上的发电能力;实施百兆瓦风电装机应用计划,在沿海地区新增100兆瓦以上风电装机容量;实施百万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计划,新增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100~200万平方米;实施百条道路太阳能照明计划,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00条太阳能照明示范道路;实施百万农户沼气(技术)利用计划,在农村形成120万立方米沼气池,年产沼气1亿立方米,惠及农户100万户;实施百万平方米建筑地源(水源)热泵空调计划,推广地源(水源)空调而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1至2个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和生物质能等综合性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实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提升战略。《浙江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正在抓紧制定。

对浙江而言,要更加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在发展光伏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上积极作为,努力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浙江的新兴产业。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专题调研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时就强调指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是浙江坚定不移的目标。“不仅要注重省内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更耍注重新能源的产业化,注重技术、设备、服务的整套输出,努力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近期要明确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和光伏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紧紧抓住全球光伏产业和市场快速成长的机遇,必推广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以技术领先突破提升产业水平,以完善产业链增强竞争力,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提升发展,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光伏产业基地。

江苏篇

5月15日,在整个行业都在期待中猜测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振兴规划时,江苏省抢先作出反应,公布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成为国内首个出台相关政策的地方政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秘书长魏启东表示:“为进一步抓住全球新能源产业兴起的机遇,积极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做大做强江苏省新能源产业,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编制了《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尽管规划中涉及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四大产业,但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大省,江苏此次着墨最多的还是光伏产业。规划表示,将推动设立省光伏发电专项资金,主要对光伏并网发电电价、光伏发电示范推广工程给予补贴,引导和鼓励该省光伏企业投标竞争国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拓展国际国内市场。按照预计,江苏到2011年还要实现光伏并网发电每千瓦时1元的目标。

6月22日,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全省新能源发展和光伏发电推进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的组织实施,加快推进光伏发电推广示范工作。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08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近9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太阳能电池产量达1580兆瓦,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电池转换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光伏发电应用也已起步。风能开发利用全面启动,沿海地区已建成投产装机68万千瓦,正在实施近130万千瓦,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核能利用稳步推进,田湾核电站一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二、三期工程正在抓紧筹备。

江苏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资源蕴藏量约有238万千瓦,沿海滩涂狭长,近海风力发电潜力巨大。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常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在规划中,江苏省沿海将建设一大批风力发电、液化天然气发电、核电等新能源项目。目前,江苏东部沿海已投产和在建的陆上风电场有7座,预计2010年全省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81万千瓦,中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

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指出,新能源产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推广应用初期成本高、社会效益好等特点,江苏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新能源利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

赵克志要求,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比重。进一步降低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力提高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比重,加快沿海新能源基地和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试点示范,提升光伏发电应用水平,努力扩大推广规模,不断降低发电成本,迅速增强产业竞争力。

上海篇

5月31日,上海市政府了《上海推进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2009~2012年)》。方案中,上海把发展重点放在了核电、风电、新能源汽车等五大新兴产业技术上,4年后,产值将达1100亿元,从目前占上海工业总产值比重的不到1%提高到3%。

其中,核电、风电、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计划在2012年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核电重点发展核岛主设备、常规岛主设备、关键辅助设备、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等,攻克大型铸锻件、主泵等关键瓶颈;风电重点发展大型海上风机、陆上风机和关键零部件等,使达型风机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65%。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重点发展汽轮机、气化炉、电站系统集成等,并建设IGCC示范工程。

上海发展新能源汽车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和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为主攻方向,以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为突破口,同时支持燃料电池汽车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力争到2012年形成电池、电机、电控的自主化产业配套体系,具备十万套级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在太阳能产业方面,上海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来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同时跟踪培育纳米晶、染料敏化、有机电池等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关注支持新型光热发电系统的开发。力争到2012年,使上海的太阳能产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全国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基地。

在《行动法案》颁布前一周,德国工业巨头西门子已抢先在上海临港新城产业区内开工建设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企业。诸多国内外风投、私募基金也早已看好新能源领域。业内人士坦承,本轮经济周期内,一直没有太好的投资项目,而新能源算得上一个亮点。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8

关键词:节能减排;新能源;金融支持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肆意迫害自然环境、利用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是目前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主要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日趋激化,资源危机将引发新的世界经济危机,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新能源投资规划范文

新能源投资规划篇19月6日,华电国际在其网站挂出《华电国际关联交易公告》,称将与其控股股东华电集团、贵州水电和华电工程共同投资2亿元组建新能源公司。业内人士称,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