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6 18:07:52浏览:242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1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9-1

1999年6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秸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展的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的改革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概念及理论

校本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学校老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的概念: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职前培养、入职和在职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育体系。

从20世纪60年代起,教育改革浪潮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同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人类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变化使得教育内容大量增加、教育目标更加精确,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工作已完全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也完全成为专业工作者。专业化是指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其专业性表现在: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资格的管理制度等。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的过程。它是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其特殊内涵在于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是以专业化发展为高等进行的,不同阶段课程的设置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策略

1.构建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

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研究之所以要强调指导思想,是因为指导思想较之于课程目标更加具有宏观性,能高屋建瓴地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分析体育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问题。而我国现阶段研究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不能单纯从教育课程本身出发,而是要结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实际进行考虑。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学者已尝试表述我国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精神是体现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三个面向的教育一体化课程。这同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借鉴的高度上,将构建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反映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改革精神,有助于促进体育的专业发展,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教材完备、面向未来、综合性的、一体化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

2.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编制的一体化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2

体育运动自古以来就是一项锻炼身体、陶冶情趣的活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大大增强人的身体机能,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有效抵御疾病、毒猛动植物的侵害,增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任何体育运动,开初都是人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产物,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体育运动。比如,山区可发展爬山、攀岩等运动,水边可发展起游泳、钓鱼等运动,寒冷地带可发展滑冰、滑雪等运动,草原可发展骑马、射箭等运动……

当然,人类体质及所生存的地理环境,也有共同性,有些体育运动可为各地所通用,如跑步、拔河、跳高、跳远、投掷、摔跤等。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习俗的不同,同一运动也会产生不同的规则、具体样式,在各地的受欢迎、受重视程度更是千差万别。比如,现代曲棍球,参赛的两只队伍,人数都是11人。而在我国曲棍球的故乡——内蒙古东北角莫力达斡尔族自治旗,达斡尔族的玩法就与此不同,5-10人均可。原始的打法,也无射门一说,双方之间画一条界限,打过界限就算胜了。正式比赛,才设营门,射入营门才算胜。乒乓球、排球,在我国地位崇高,因为乒乓球在上世纪70年代初曾开启了中美外交之门,排球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创造五连冠的辉煌战绩,点起了贫穷落后中国的希望之火,对于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

虽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的出现和推进,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自由度明显提高,使得体育运动的地域色彩有所减弱,但毕竟无法消除。各个地方体育空气是否浓厚,擅长项目,大有差异。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表现出两个方面的趋向:一个是体育的全球化、趋同化倾向。如当今时代,世界各地,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都在增大,越来越少的人去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并且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知识,所以,体育运动普遍受到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在各地勃兴,出现了好多全球性的体育项目,一个好的体育项目,会迅速打破地理、行政及文化的阻隔而风靡全国或世界。出自韩国歌手PSY《江南Style》(GangnamStyle)里的骑马舞,由于2012年7月在网络上而迅速走红并席卷亚、欧、美等地。另一个是地域化、民族化、特色化的倾向。在交通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任何事物如缺乏个性、特色,面貌趋同,那么就很难吸引人的关注。地域色彩、民族色彩鲜明的体育运动反而更容易受到关注,更容易传播。骑马舞之所以迅速传播,风靡全球,也是因为韩国特色而能给人以新鲜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失去自己的地域特色、民族风格,是一个体育项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要诀。

总的来看,体育的地方特色会永远存在,不仅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会有自己独特的体育运动,就是通行的体育项目,也会打下或多或少的地方、民族烙印。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民众特别喜爱的体育项目。比如,河北邯郸因为出过杨露禅、武禹襄两位太极拳大师,今日邯郸人就普遍喜欢练太极拳[1]。河北保定因培养出了17个世界冠军、22个亚洲冠军、120多个全国冠军,便具有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尤其由于郭晶晶这一游泳世界冠军的影响、带动,保定人对游泳情有独钟。河北沧州自古即有习武之风,单单明清时代就出过武进士、武举人1937名,1992年被国家体委首批命名为“武术之乡”,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今日沧州人自然对武术倍加喜爱。

鉴于体育的这种地方特色,体育教育教学也需与此相适应,着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只有这样,体育课程才能受到当地学生的欢迎,真正发挥其健身功效;才能有效保护、传承地域、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为培育当地良好人文环境、凝聚当地人心及开发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可起到多方面的功效,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个性,掌握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有利于优化师资配置,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还有利于丰富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使有特殊兴趣和爱好的同学得到专门的训练,培养其专长,为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发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当前的体育课程体系尚未有意体现地方特色

当前,对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已经做了较多探索,有了很大进步,但总的来说,较多强调全国的统一,对地方特色则重视不够。当前,我国小学、中学、大学各种学校的体育课,都是作为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是根据国家和教育部相关的指导纲要和教学文件来统一地进行课程安排的。一般的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分为体育理论课、球类项目、田径类项目、选项体育课等。虽然模式较多,门类也较多,但并没有当地的特色项目、民族体育项目适当纳入,加之很多学校设施不足,便呈现出较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

1.不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导致体育锻炼严重不足

因为体育课具体学习内容,都是根据教材来讲授,无法根据当地的体育群众基础、学生的喜好做适当调整,有相当多的学生上体育课因不喜欢体育项目而从来没有进行过锻炼;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在浪费学习的时间[2]。加之很多学校每周只上两节体育课,而且真正能够让学生进行锻炼的时间不超过三小时,遇到下雨等恶劣天气体育课又没法上,实际的每个礼拜体育课的时间大约只有2.7个小时,这样,一个学生每年的体育锻炼时间不超过400小时,严重缺少。

2.课内外知识和实践脱节

由于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考虑地方特色,体育课所讲授的内容,未必是学生真正喜欢的。如此,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是一套东西,而实际从事锻炼的又是另一套东西,二者明显脱节,不对应,很难去将已经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和延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加之体育课所讲内容较多,很多老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科目的教学任务,很多的基础知识只是一带而过,根本不去感受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老师也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指导每位学生,这就更加剧了理论和实践活动相脱节的情况,虽然老师给学生讲解和示范过了,但实际上效果微乎其微。

3.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

学生的体质各不相同,所喜欢的体育项目也千差万别。而当前执行的体育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部的规定而制定的,没有考虑地方特色及学生的个性、特长等情况,加之还是授课时还是实行传统的灌输模式,只注重于灌输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技能,而忽视实际的锻炼、指导、培训[3],学生上体育课只是为了简单地应付考试,便很难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特长发挥,

三、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对于体育教育教学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当地的体育文化、群众基础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设施、教师等方面,制定一个全方位的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其路径大体可分为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两个层次。

1.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

构建任何体系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对于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

一个体育课程体系好不好,主要不在于其内容多么齐全,层次多么高深,论述多么严密,而主要在于能否真正适合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健身的需要,能否真正符合当地、本校的体育文化传统、群众基础及设施等状况,做到学用一致,真正化为学生的体育健身实践。

(2)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时,要明确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目标,综合权衡各方面的利益,从整体上去把握和规划,力求将教学体系中各个相关的因素综合成为一个为了目标而统一服务的体系,能够使各方面的因素得以协调、整体地衔接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尽快实现预定的目标。

(3)科学配置的原则

体育课程的各个项目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4],新的课程体系要在原来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免得严重影响已有各个项目之间的配合协调和功能的发挥,使原本建立起来的各个体系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要综合配置各方面的资源和课程,比如教学资源的添置、教学人员的培训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借以使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能够适应学生对于教学体制的要求,将教学质量提高到最高点。

(4)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又具有不同的个性和爱好,所以,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为主题,综合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重视个性的张扬和培养,尊重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努力全方位地去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爱好、特长,力促体育教学目标的切实实现。

(5)目标明确的原则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必须要有自己的目标,或者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不能是口号上的改革,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论验证和实践调研,明确新体系建立的目标,进而紧紧围绕着目标进行相关体制和设施的建设,力促新课程体系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体育课程的改革要遵照21世纪素质教育的目标,力求建立起能够增强学生素质和身体的体育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强壮的年轻人。

(6)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原则是体育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它是根据当代人的体育观、国家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原则,它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也提出了要求,进行了最优的组合和规划。在最优化的原则之下,学校及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课程的组合,选择最符合学生兴趣、特长、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具体措施

(1)国家要赋予地方政府、学校及体育教师根据情况灵活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权力

目前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体育课程体系的最大阻力,是国家没有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学校及体育教师根据情况灵活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权力,虽然有的教师作了初步尝试,但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受到的支持不足,有时还会遭到责难,大部分老师都还是完全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因此,国家要出台政策,明确赋予地方政府、学校及体育教师根据情况灵活设置体育教学内容的权力。当然,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也需做些调整,可把体育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国同类学校都必须完成的内容,另一部分则是可灵活选择、增减的内容。

(2)地方政府、学校及体育教师要有地方特色意识和自主选择意识

地方政府、学校及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体系具有地方特色对于增强体育课吸引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上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的体育文化、群众基础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设施、教师等方面,对小学、中学、大学各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规划,尤其要对各年级、各学期要把什么地方特色项目纳入体育教学进行策划。比如,邯郸可将太极拳纳入体育课教学,沧州可将武术纳入体育教学,内蒙古可将赛马、射箭、摔跤等纳入体育教学,就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常玩的滚铁环、跳房子、官兵捉强盗、翻洋片、打弹珠等体育游戏,也可纳入幼儿园或小学的体育教学,引导现在的儿童去玩,不再使他们老沉迷于电脑游戏。

(3)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要科学

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决定着教学体系的目标和结果。只有合理科学的价值取向,才能够引领着学生朝着能力综合的方向发展。学生的素质体现在智力和非智力等各个方面,体育运动的宗旨就是让不同的人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并加以培养,形成个人的爱好和特长。不论是什么样的体育,只要是能够陶冶人情操的、增强个体身体素质的,都能够称之为科学的体育运动。所以,对于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要注重从多方向的角度去给学生指定培养的方向,借以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其良好的个人习惯,养成其健康快乐的学习氛围。

(4)体育课程体系要设计得具有结构层次

体育课程的众多结构当中,应该综合地包括课程实践、理论教学、健康培训等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培养起健康、科学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理念。要牢牢树立起“健康第一”的观念,不管再忙也要坚持不懈地挤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5)以体育教学纲要为指导,拓展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属于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也是为了经济社会和人们的社会生活而服务的,虽然时代不同,但是体育运动的宗旨和目标却是相同的。我国当前的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具体就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领域的目标。体育教学就应该围绕这五个方面,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建立起合格、最优化的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6)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

体育运动的基础性训练对于后期的训练至关重要,也是所有的体育项目的基础。所以,基础性教学要时间长、进度扎实,让学生借此掌握基本的弹跳、投射以及拉伸等技能。要综合的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对体育锻炼者进行教育,比如,游泳的学习应该多去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起野外生存能力,并还原运动的本性。

竞技项目的设置,要简便易行。比如,一些竞技类的项目,可以简化场地,采用非正式的场地进行,重在于营造快乐、轻松地锻炼氛围。通过这些简单的体育锻炼,提高手脚和大脑的协调能力,愉悦身心,从而达到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兼论邯郸市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径.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2]周晓明.面向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健康第一”.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4).

[3] 徐元君等.体育课改方案的新走向.体育与科学,2002(9).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3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 学生 运动项目 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a)-0132-04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中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员。体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和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依旧继续下滑,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体质测试的现状也同样反映出了这样的趋势,所以该校体育课程必须开展切实可行的改革,利用各种手段与方法,促进学生的体质改善,体育课程改革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人才素质的培养。

多年来该校体育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探索、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但终未形成一套符合该校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面对当下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类体育项目的涌现和新时代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结合该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完备、体育教师新老更替以及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热情高涨的现状,实施该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为指引,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为核心,以综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创建符合该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模式。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共设10个教学系(部),近年来,学校重视并加强对体育课程的发展,重视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借助体育选项课更好地满足学生不断丰富多样的运动兴趣的需要。通过对该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充分开发与利用该校体育人力资源,发挥体育教师的潜能;开发与利用该校体育设施资源,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效率;开发与利用体育项目资源,引进、筛选、创新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开发与利用课外体育资源,通过训练队、俱乐部以及形式各样的校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该课题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将以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改革为指引,以该校为试点,力求更好地解决高职院校的困境,如:体育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学方式僵化;体育课程多为以原有教学班为单位,带有强制色彩;体育课程目标不够全面;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逐渐转淡;学生运动兴趣不能完全被满足,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等。

1 文献综述

对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很少,代表作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陈雁杨的《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资源的研究》,他对我国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工作现状与特色进行研究,发现职业院校的场馆设施远远落后于广大师生的需求,体育课程的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才刚刚起步,如何完善值得研究。教师的新角色转换需要“充电”,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教师为数不多,缺乏新知识、新技能的有效利用。评价体系“单一”,应该采用多元综合的评价方式,尤其教师的考核应注重创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等方面。

蔡丽萍、李大成的《浅析我院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他从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意向,提出了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改革手段。如在准备活动和结束部分中,让学生轮流带操,既增加学生的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少了一分教师带操的拘束和死板。教学组长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现阶段生源充足,课堂学生人数较多,可采用教师示范、小组练习的方法,让小组长当“小老师”的角色,教师巡回辅导。在评价机制中,大胆尝试让学生参加点评。教学中采用质与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注意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找到改进的办法。学生不仅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帮助别人改正错误,可以说是双向受益。在教育改革中,大胆突破,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王玉扩、陈庆合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指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征,教育思想落后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突破应该围绕学校体育任务,以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出发点进行改革和实践。新颖的思想是根据职业劳动的身体活动特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终身性原则,安排发展职业体能和保健内容。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己选择喜欢的项目进行锻炼,培养适应未来职业的体能。

综上所述,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换体育教师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式和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教学内容上。改革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来完善体育课程;对于课程目标方面,很多改革仅仅围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等较为单一的措施展开,没有综合全面地围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来确立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由此可见,很多改革实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该研究中该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案,融合了以上经验,首先从对该校现有体育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场地设施资源、课程内容资源等)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入手,为改革的实施铺平道路;之后通过引进、筛选、创新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制定新的n程模式,紧紧围绕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确立更全面的教学目标,以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最后通过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授课教师进行考核,以确保改革的效果能够实现。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和购买相关书籍,搜集与该研究相关的资料,为该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2 实地调查法

对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体育教师情况进行调查;对学院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种类、数量进行实地调查;对学院开设体育选项课的现状进行调查。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课题研究需要,2014―2016年,对周边院校开展了关于体育选项课开设内容、学生在选择体育选项课所注意的事项、学生选择体育选项课的途径、学校对体育选项课的管理等方面的访谈,主要访谈了宁夏大学体育学院的相关专家,了解了宁夏大学多年来实行体育选项课的成功经验,了解了相关管理人员、授课教师的感受和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获取指导意见并进行整理。

3 现状与分析

3.1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开展现状

3.1.1 现有的体育教师资源

专职体育教师21名,根据教学需要,每学期需向其他部门调配教师2名和外聘代课教师3~5名(每学期根据教学需要有所变动)。专职教师中,副教授职称4人,硕士学历4人。

3.1.2 现有体育教学场地设施资源

经实地调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有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的数量为篮球场地18块、排球场地12块、田径场(含足球场)2块、体育馆(含篮球场1块、排球场1块、羽毛球场2块、乒乓球场地20块、教学空地1块)1所、素质拓展训练基地1块(含高空四面体、攀岩墙、毕业墙、信任背摔架等项目),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1.3 学院体育课程开设现状

如表2所示,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开设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体育选项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开设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羽毛球等项目;体育选项课程主要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网球等项目;体育公共选修课主要开设了网球、篮球、羽毛球、篮球、拓展训练、武术等项目。

3.2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存在的问题

3.2.1 课程教学体系的僵化

学校针对高职学生开设的体育课程为3个学期,多年来一直延续使用的体育课程体系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选项课程、体育公共选修课程组成的。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于学生在校的第一、二学期,学生在校第三学期开设选项课程,学生在校第二、三学期可进行体育公共选修课的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如表2所示,主要授课内容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这一教学体系占据了该院体育课教学的主体。

3.2.2 现有教学体系影响学院体育课程的发展

学院几年来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为主,且各教学项目设置的教学内容均为基础技术教学。由此影响了学院体育课程的发展,从教学项目上来说,3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其中两个学期都围绕着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些课程大都是学生在小学、中学、高中所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没有太多的新鲜感。现在的学生由于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较多,眼界较宽,个性较强,因而对很多的新兴体育项目较为感兴趣或有一定了解。由此,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体育运动项目的了解和现有的学院体育课教学项目产生了较大矛盾,而且,从学院体育课程的发展层面来讲,一直保持着恒定的体育教学项目,对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2.3 现有的教学体系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

从教学项目上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设置的各体育项目教学内容,都是从零教起。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甚至产生学习厌倦,没有基础的学生跟不上有基础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不佳。从体育教师的授课意愿来讲,该院每位体育教师均具备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每位体育教师在掌握一项个人擅长的体育教学项目之外,仍然可以应对2~3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但是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项目的意愿程度来说,每位体育教师仍然愿意教授自己最擅长的运动项目,这样体育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必然是较高的,这样做教学效果必定是更好的。所以,现有的学院体育课教学体系,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要求无论安排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都能够胜任,这样的教学体系影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和教学效果的提升。综上所述,现有的教学体系影响教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3.2.4 现有的教学体系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学校现有的体育课教学体系,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且教学项目固化,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对新鲜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固化的体育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必定会影响学生运动兴趣的发展。现代的体育课教学,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主,教学课堂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而该校现有的教学体系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3.3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措施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课程体系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提升该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该校体育课程应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3.3.1 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学院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期间进行3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其中2个学期是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的。现在所提出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后的教学体系,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建立的,对于该院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运动项目,都是学生曾经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进行过的项目,事实上,在我国小学、中学和高中的体育课程教学体系中,涵盖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w育运动项目,所以无需使学生在高校阶段再次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重复的教学内容。基于这一指导思想和理念,该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遵循以体育选项课程为主导、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复习、体育公共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教学体系。

体育选项课程为主导能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选择权利,学生在校进行3个学期的体育课程学习,其中2个学期开展体育选项课程的教学,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内容。体育选项课程教学内容以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复习是针对学生之前在小学、中学和高中所接受过的体育课程中大部分常规的运动项目进行复习,该项教学内容占3个学期体育教学课时的一个学期,是学生入校第一学期所开展的体育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每项体育运动项目课时为4~6个学时。体育公共选修课程为辅助是根据体育教师的个人意愿所开设的体育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意愿来进行选择。体育公共选修课程呼吁体育教师开设一些新兴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某个体育项目的加强教学等,以更进一步与体育选项课程呼应,使该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明确,拓宽学生可选择空间。

3.3.2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该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遵循以体育选项课程为主导、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复习、体育公共选修课程为辅助的教学体系。突出体育选项课教学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上包括传统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每项体育运动项目技能、教学水平突出的体育教师来担任。在教学课时上,每项体育选项课教学内容基础教学课时为1学期,另外,与之配套是该选项n课程的提升班,即每项体育选项课程开设分为基础教学班和提升教学班,学生在入校的第二学期可自主选修任意一个项目的体育选项课程,入校的第三学期可选择新的体育选项课程,也可选择与上一学期同样的体育运动项目,即为体育选项课程提升班。由此,在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选择体育课程的自由度基础上,强化体育选项课程教学,使学生既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拓宽可选择的空间,也可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强化提升单项运动能力,更加能够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体育课程体系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提升该校体育课教学质量,面对当下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类体育项目的涌现和新时代学生身心特点的变化,结合该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完备、体育教师新老更替以及学生对体育选项课热情高涨的现状,实施该校以体育选项课程为主导、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复习、体育公共选修课程为辅助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更好地践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创建符合该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模式。

4.2 建议

面对当下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类体育项目的涌现和新时代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变化,根据该院体育课程资源现状,需要加快改进体育课程体系。

该校实施以体育选项课程为主导、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复习、体育公共选修课程为辅助的体育课程改革,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是符合该校特色的体育课程体系和模式,需要各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每位体育教师的共同坚持和努力,以完善该院体育课程体系。

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已经于2016年8月开始部分实施,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广大学生和体育工作者及时反馈,以及时做出调整与完善,使体育课程体系更好地作用于教学工作。

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内容只有全部付诸实践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它的价值和意义,希望这一课程体系能够尽快全面地付诸实践,以更好地指导该院体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2.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4] 秦婕.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现状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1):65-67.

[5] 陈双,郑艳芳.搞校体育选项课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铜凌学院学报,2005,4(3):117-118.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4

摘 要 随着世界各国交往的扩大,一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国家间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体育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本文将概述小学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必须具备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强健的体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成长基地,而家庭主要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学校是他们学习的场所。而小学生增强体魄的途径主要是体育课,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纳入游戏等学生感兴趣的成分于体育教学中

纵观小学体育教材,都是以各种游戏为导入情节的,而且这些游戏都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让小学生在娱乐之余能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或者其他知识[2]。通常在教小学生100米短跑时,可以在100米终点放上学生感兴趣的小玩具,在起点教学生一定的起跑姿势以及跑步过程中的动作要领,然后让每组学生进行比赛,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标准的动作完成100米,谁就可以获得小玩具。这样的游戏教学法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用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

游戏方法加入到体育教学中也要适当,不能一味的使用游戏,只有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才能发挥游戏的吸引力,否则游戏的过量使用会使得小学生产生疲劳,反倒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中的效果。

二、引入舞蹈教学,丰富教学方法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有田径类的,也有球类,舞蹈类等等。而每一种体育运动都需要学习者有着一定的身体要求。引入舞蹈的教学方式可以明显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健壮发达,因此有人认为将舞蹈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是不太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事实上,舞蹈在这里绝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舞蹈,而是作为体育课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身体的协调性。舞蹈既可以提升小学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更能锻炼小学生身体的柔和性,为他们今后的运动生涯做准备。

体育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时使用多媒体配上恰当的音乐,教小学生跳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舞蹈,激发小学生上好体育课的信心。融舞蹈于体育教学,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更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学好体育课[3]。

三、优化课程体系、分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学生的体育课

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影响下,对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体育课由于与学生的成绩关系较小,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属于被冷落的对象。因此,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身体状况合理地优化课程体系,提高体育课的地位。

体育课不像其他的文化课那样,需要不断的重复,每天都有。体育课的课次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就要求学校合理的安排体育课的课次和上课的时间。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这样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在学校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其他方面都没有必要去重视。他们对上体育课没有太多的热情,往往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特别在小学高年级中,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上体育课的效果更是不容乐观[4]。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学生学习时间紧张,日复一日的学习状态会让他们产生疲乏的情绪,度过了周一、周二紧张的学习时间,他们更需要一个舒展、缓冲的机会,在这个时候安排体育课,不仅可以避免他们认为浪费时间的反感情绪,更可以增加他们上体育课的兴趣,体育课的效果也就能有所提高了。当然,体育课的课次必须有所保证,必须合理,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四、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目前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应当在课堂中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彻底的否定,而是要在现实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老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让小学生学到标准的体育运动的姿势和动作,但在新时代条件下,小学生难以发挥他们自主学习、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学习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这样一种创新:让学生自己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预习,再让他们将自己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展现给其他学生,然后由老师进行适当地纠正和指导,在这过程中,不是老师直接指出学生哪个动作不标准或者是错误的,而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点拨,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动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后只有学生再次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其他学生纠正,其他学生纠正不出来,再由教师进行深度剖析,让每个学生都能听明白。只有将课堂教给学生,学生才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体育教学的创新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向前,学校和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合理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秦兴海.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博览.2011(10).

[2] 阳学辉.小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改进[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3] 黄利东.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生之友(小学版)(上半月).2009(09).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5

论文摘要: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势在必行,对构建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所涉及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进行了研究。

纵观我国普通高校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除了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外,也先后形成了不同时期的体育教学观念。尽管每一种教学观念都代表了当时的新思想,并赋予新的内涵,但是,无论是技术教学观念、竞技运动教学观念、增强体质教学观念、快乐体育教学观念、素质教育教学观念,还是终身体育教学观念,都未能脱离强调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与培养这个中心,都未能形成学生接受体育要以健康促进为目的的观念。所以,造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学校体育教学方法过于训练化、学校体育教学评价过于技术化,学校体育成了竞技运动的翻版,突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以项目为中心,摒弃了学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偷换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由此而导致了学生经过12年的学校体育教育,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现象的发生,出现了2000年《中国国民体质调查报告》显示的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状况。

为了克服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系列间题,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分别制定和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这是21世纪初指导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根本依据,也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员令。如何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新颁文件的精神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就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从体育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对公共体育课程的体系进行全面研究,力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重构。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健康促进功能,凸现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达到学校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1“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点问题

以人为本,构建“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的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必须以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三维健康观”为切人点,从影响体育课程目标达成的课程理念、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师资建设等因素人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才能够完成。要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平台,就必须首先对新课程体系构建进行完整的系统分析,找到影响整个构建过程的影响因素,即重点问题。通过专家座谈、文献分析等方法,笔者认为,新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问题主要有:

1.1进行公共体育课程体系历史与现状的比较分析。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形成了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报告,即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能够更清楚地知道改革的目的、重点等影响改革的关键性问题,为新体系的构建进一步明确方向。

1.2对新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进行详细解读,进一步认识新旧(教学指导纲要》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新颁《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使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具备扎实的理论依据。

1.3以“健康第一”新体育课程思想为指导,展开关于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区别与联系的研究与探讨。虽然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还没有得到公认,大部分的研究都容易陷人“非此即彼”的两极境地。理清学校体育以健康促进与竞技运动以成绩为最高追求的目的差异性,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起必要的平衡,是形成学校体育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新理念的必然,也是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必要环节。

1.4通讨对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和拓展,明确学校体育课程的运动参与意识形成、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健康三维观”在新的课程目标体系中的位置,从而使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

1.5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重新搭建学校体育课程结构。要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形成体育课程结构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模式,扩大体育课程的结构范畴,为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改变大中小学竞技体育内容一贯制的现象,在异化竞技体育内容的前提下,使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得以继承和发扬,使娱乐休闲体育内容得以引进和吸收,使健康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于体育课堂。使学生的健康知识得以丰富,健康行为得以养成,体育欣赏水平得以提升,体育锻炼兴趣得以有效培养。

1.6改变建国以来我国学校体育固定化的体育课程管理模式。新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研究设计保证课程目标实现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体育课程组织形式,在充分体现“三个自主”教学组织原则的前提下,从学校开展体育课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体育必修课、选修课和俱乐部不同方式的搭配与衔接,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体育锻炼学生个体的需要。

1.7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合新的体育课程目标实现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法”、“系统式教学方法”,机械地搬用了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忽视了学生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从另一个角度讲,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又过分重视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系统性学习,经常看到学生不学三步起跳,就不教三步起跳后的落地,更不能先学起跳后的沙坑落地和腾空步练习,只能使学生学会了这些基础性的练习后,才让学生学短距离助跑,然后,再学全程助跑和脚步丈量等等。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的确创造了这些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到运动场上比试高低,而忘记了我们的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教育是为了学会生存、促进健康。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体育课上教师习惯地把运动训练的“三从一大原则”原原本本地搬用过来。鉴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产生的一系列弊端,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基础上,探究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体育课教学方法体系。

1.8教育部新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为此,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在上述评价原则要求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实践建立对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体育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评价体系。并突出体现对学生学习锻炼效果和过程的评价,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强调激励和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人评价内容之中;突出体现对体育教师业务素养(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工作量等)和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的评价;突出体现对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师资配备与培训、体育经费、场馆设施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等综合性评价。

1,9新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必将带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一系列新的问题。怎样使体育教师跟上时代的要求,完成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实现由“教练员”向“教育者”的观念和教学行为转变,制定什么样的现有体育教师培训方案,等等。研究探索影响体育专业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问题所在,从根本上和源头上解决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书育人所需要的能力巫待加强等问题,都将是新的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环节。

2结语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6

【关键词】体育课程目标 后现代教育 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9-0100-01

我们通过对中、美、日三国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各国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异同,进而明确其目标的价值取向,为课程改革提供出可参考的客观依据。

一、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和要求

中国中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构成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3个递进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分为5个方面。包括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与爱好,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发扬体育精神。课程领域目标同样分为5个方面,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

日本中小学课程目标的实施要求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进一步贯彻与发展,在结构上产生了多种层次。其中包括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前面提到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是带有总体性的一般目标,而作为体育活动或一堂体育课如何实施它的目标体系,这就要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目标。体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系即是体育的教学目标,它包含了认识目标、技能目标、社会性的行动目标和情意目标4个方面。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多种体育课程模式,海尔森的社会责任模式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海森尔模式培养学生怎样对自己和社会负责。海森尔模式就是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海森尔模式认为,首先是培养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学会尊重自己、理解他人;其次是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尝试;第三是提高学生的自我导向,从内心知道怎么去参与、怎么去努力,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做有利于社会的一些事;第四是培养学生从只关心自己转向关心他人,能够考虑到别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第五是学生在体育课外能够帮助其他学生来规范行为,也就是不仅在课内,在课外也要对个人和社会负责。

二、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异同

中日美三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都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有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在实施、贯彻课程目标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品德、团结协作、情感体验、社会适应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发展。

中国、日本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都突出了运动和健康2条主线。中国5项学习领域目标中有2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为运动主线,有3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为健康主线。日本有专门的体育领域和保健领域课程目标,有一套完整的实施体育、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计划体系;在贯彻一般目标、实施具体目标过程中,注重认识目标、社会行动性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意目标,注重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有机结合。美国则主要突出运动和发展2条主线,在3项领域目标中除运动目标外,有两项是发展目标(自我表象和个人发展、社会发展),这说明美国非常注重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三、展望后现代教育

分析了三国的体育课程目标,作为同一门学科课程,许多目标相同或一致不足为奇,存在一些差异也属正常,毕竟三个国家课程编制背景不一样。但依旧有些问题值得课程编制者们深思。

在后现代教育的历史背景下,对于如何设置适应时代的课程体系,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大多认为:一是就设置课程体系的客观依据而言,从单纯的“学科中心”转向了兼顾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实际,主张“把三者辩证地结合起来”;二是就设置课程体系的主观依据(即所培养的学生的角度)而言,不再以单纯培养学生的知识为宗旨,而是主张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我国的教育正在向现代化迈进,当前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就是一种现代主体性教育。我们培养的是未来人才,我们所造就的人不仅应具有强健的体魄,还应具有灵活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我们强调终身教育,就必须摒弃通过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部知识的想法,承认基础教育的宗旨乃是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时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呼唤,也是我们育人观念的一个转变。

教育目标是一个目标体系,是有层次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或目标是第1层次,课程目标是第2层次,教学目标是第3层次。3个层次的目标应一脉相承,下位目标应比上位目标更详细、具体。课程目标是中位目标,它提供了学习的方向和学习过程所要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提供了评价教育活动的依据。我国的中学体育课程目标目前定位偏高,“促进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发展学生个性”,“陶冶美的情操”等,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教学目标偏高往往会给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带来困难。

后现代教育所张扬的许多教育理念往往是对现代教育某些方面的纠偏,也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坚持和深化。以后现代教育观为理论基础的后现代课程在目前的中国只是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它必须在很好的吸收现代教育课程的优点和长处的前提下,并能和我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有机的结合起来才会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166

2 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郭洋生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7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7

关键词:国家;学生; 体质健康标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112-02

一、前言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2002年试行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进行组织推广,并从2007年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改名为《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阶段《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自2002年《标准》试行以来,我国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尽管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从不间断,但连续几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却发现,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肺活量持续下降,肥胖或超重学生比率增长较快,大约有65%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有潜在的健康危险。在学生体质健康不断下降的现状下,深思问题的存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标准》实施的宣传力度不够

在《标准》实施中应把宣传教育放到首位。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宣传,使学生和家长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价值,使他们知道实施《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及家长意识到健康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然而在实施《标准》过程中只有体育教师在做此项工作,没有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

2、对《标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标准》的测试是一个全面检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过程,既是对学生体育课的检验,也是对学生课内外、校内外进行体育锻炼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学生的检验,也是对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效果检验[4]。但是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学校领导对《标准》测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测试以成绩为主,变素质教育为应试教育。体育教师一般在《标准》测试前会对《标准》测试项目进行强化训练来提高测试成绩。《标准》实施办法中规定:评价指标中400米(50米×8往返跑)、1000米跑(男)、800米(女)、台阶试验的得分达不到及格者其《标准》成绩记为不及格,该学年《标准》成绩最高记为59分[1]。由于这一规定为了学生能达到合格以上的成绩,体育教师给学生施压,在长跑测试前给学生以大强度的训练。虽然说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范文

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篇1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9-1199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