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1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问题
目前普通高中的体育教学,还是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教师和学生只重视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为目的“教”而“练”,忽视以锻炼身体为目的“学”与“炼”。只重视眼前体育短期效益,轻视终身效益;只对学生在校阶段负责,不对学生长远负责;片面强调增强学生体质,忽视学生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体育情感,体验运动乐趣问题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①重育体,轻育心;②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③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④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三)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四)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问题
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六部委于1996年3月26日联合了1995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高中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呈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下降,男生的超重和肥胖率已从10年前的2.70%上升到8.65%,女生体重和肥胖率也从3.30%上升到7.18%;学生高血压和慢性病也有所增加。造成这些原因虽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这与我们目前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技能知识的传授,青少年学生缺乏健身、卫生保健和终身体育等方面的知识有直接关系[3]。
(五)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在学校教学实践中,体育作为一门副科不被重视的现象长期以来得不到纠正。在高中阶段面临高考的挑战,而体育不在高考升学之列,许多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减少体育课,有的甚至不开体育课,体育在整个学校教学中处于较薄弱的地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情感。大多数体育教师因循守旧对一些传统观念还不能突破,这显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许多学校体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法仍为传统式的传艺式教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独立性,所学知识技能严重地脱离体育社会实践,至使学生毕业后社会适应性差。在教学手段更新上缺乏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表现尤为突出的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要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考虑因材施教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教学,对全体学生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七)缺乏对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迅速地捕获教师的教学内容,领略动作的要求。高中生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现实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升学的巨大压力,教师、家长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忽视体育学习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体育课上消极怠工。
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着:①重育体,轻育心;②强调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忽视学生自身身心对体育需要;③实施强制性的体育教学,认为体育教育是社会行为,学生有兴趣得学,没有兴趣也得学;④重视培养刻苦锻炼,不怕挫折和失败的顽强意志,忽视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体验,缺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的自觉性。
(八)考核和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问题
一是以体育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育水平,而体育成绩考核却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来评分,我国各地区中学生身体发育不同,同一标准部分学生难以达标。二是考核项目的局限性,造成考核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缺乏培养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空间。三是由于受课时限制,学生为了考核项目的达标,往往忽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掌握。
二、克服自主选项的虚假性,实现真正选项自主
选项教学满足着学生,考验着教师,也考验着学校。满足着学生就是满足着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兴趣;考验着教师就是学生的自主选项我们教师能不能胜任;考验着学校就是我们的学校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课程资源。现时期,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是真正得到满足了吗?学校与教师经得住考验了吗?自主选项严重地带有虚假性、游戏性,没有体现真正的学生自主。
上述问题表面在教学层面上,但根子在学校体育指导思想上。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科化,而学科课程目标的“划一化”使得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得不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育实践能力与知识技能得不到协调发展。同时又受应试教育影响,体育教学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应试现象。因此,要解决高中体育教学存在问题,必须着眼于课程对体育教学运作方式作整体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高中体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张世富,人民体育出版社
[2] 《理清观念明确方向》《体育教学》编辑部,体育教学,200
[3] 《外国元首的体育情结》刘红,体坛纵横,1997年第6期
[4] 《游泳池内外的毛泽东》张耀祠、毛卓,体育文化月刊,1997年第1期
[5] 《足球与战争》曾有情,体育文化月刊,1999年第11期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江苏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4年参加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学校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药科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等30所本、专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论文,阅读有影响力的期刊、学报作为支撑,收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献,进一步了解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专家访谈法
对参与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的评估小组领导、成员进行走访,以面谈的形式进行,深入了解各高校体育发展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考核和评估,5月份参与考核的院校10所,12月份参与考核的院校20所,其中考核优秀2所,合格24所,有4所高校未达到合格标准。由此得出,大部分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是达到标准规定,评定等级为优秀的高校应发挥示范作用;评定等级为合格的院校应根据评定专家提出的问题及时寻求解决措施,争取达到优秀标准。未达到合格标准的高校应对照《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结合专家给出的意见,认真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整改方案,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上报整改情况后重新考核。公共体育考核中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总课时数不足
通过查看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发现本科院校学时数基本满足,但高职院校由于学制短,大部分学校达不到要求,没有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课、实训课学时数所占比例较大,这样就缩短了学生公共体育必修课的时间。
2.课程内容安排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新《纲要》规定: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是继续传统的基础体育课,体现不出高校体育教学特点。
3.早锻炼、课外活动效果不理想
新《纲要》明确提出:将课外体育、校外体育、运动训练纳入到体育课程中来,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一体化课程结构。能到达到规定的次数的学校很少。学生课外活动中,受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学生锻炼积极性,同时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导。
4.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培训质量不高
由于各个高校发展情况的不同,在师资结构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的年龄上,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过多,在实际教学中缺乏经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的机会,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自身综合能力,从而使学校的教师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在师资培训中,各高校教师培训后没有将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教学中,没有将所学知识与同事分享,导致培训知识的流失。
5.场地和器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目前,江苏省教育厅对高职院校进行办学水平的评估,全面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和体育场馆的建设,高校体育场地、器材是高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各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受资金制约显得滞后。各高校场馆、器材都是为教学工作准备,课后场馆的关闭导致学生没有活动的空间,降低了场馆的利用率。学生器材的使用多半从器材室登记后借用,部分高校器材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活动无法开展,严重影响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6.评估结果与高校课程建设效果的持久性
高校评估期间各个指标都达到标准,评估工作完成后,部分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不高,导致评估前的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此可见,必须大力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重视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强化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力度。
三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落实教学学时数
体育作为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的增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领导对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视度,才能直接解决学生锻炼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高校应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保证学校体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检查力度,明确督导小组进行监督,确保各高校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课时数得到落实。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
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学生是否容易掌握并符合学生的心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发特色课程,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完善早锻炼和课外活动制度,提高课外活动效果
早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校应将体育场馆资源最大化利用,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学生早锻炼应有相应制度保证,并根据学生出勤和锻炼效果不断完善早锻炼制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体现校园活力、展示青春的一面,是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基础,学校课外活动应形式多样化,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保证相应场地、器材、安全等方面,学院应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为学生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优化教师结构,注重教师的业务培训
高校教师数量和师资配备情况直接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各高校应招收高水平、高学历的体育人才。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老教师不断引导、传授教学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综合实力。教师业务培训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并分享培训技能,共同提高业务水平,使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应多关心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理念,培养教师体育教学创新能力。在这方面,不仅要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而且要在其心中树立“自我教育,不断提高”的理念。
(五)加强场馆设施建设和利用
江苏地区高职院校学生上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2)室内外的场馆偏少;(3)室外场地的安全度。有效的解决措施如下:(1)加强学校领导重视度;(2)校企合作模式,争取企业的投入;(3)发展学校特色运动项目,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在场馆建设与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困境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六)加大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考核力度,确保效果
为确保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工作的进一步稳固和发展,江苏省教育厅应加大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工作力度,让各高校重视并将积极投入到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中来,并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要求,对照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公共体育课程建设。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学校应发挥示范作用;考核为合格的院校应总结经验,继续完善提高,对考核未通过的院校,应按照标准积极整改重新迎接新一轮评估。争取顺利完成考核。同时在考核结束后,省教育厅应不定期对各高校进行抽查,确保各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落实和进一步发展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佩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4):114-117.
[2] 吴洁,王欣.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实缺失及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7):78-80.
[3] 刘士友.实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8):175-180.
[4] 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15.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3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体育课程 问题 改进思路
一、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体育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体育课程内在的一些人文理念还能使学生形成友爱互助,积极向上、勇敢坚毅等诸多优良品质。而从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来看,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甚至很多学校都认为,体育课程就是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当学校把这种理念培训给教师,进一步教师将这种思想带到课堂上,就使得很多高校的体育课堂越来越呆板,越来越狭隘。具体来说,目前,很多高校体育课堂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比如重技能传授,轻综合能力培养;重课程形式,轻实际效果;重教师,轻学生等。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社会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学生本来思想也日趋多元化,相应的对学校教学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很多高校转型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依然沿用传统思路开展体育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进思路
1.转变教学理念,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它都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它与其他课程一样,担负着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同时它与其他课程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体育课程一定要通过大学生身体的练习,达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将体育课程这种“基础”的性质突出来,将培养优秀人才的目标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单单是将各种体育技能传授给学生,更需要的是将这种技能的产生、发生,以及其人文内涵剖析给学生,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各种运动中的价值。比如,集体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中的协作精神;竞技运动中公平公正、友爱互助的精神;一些传统运动中所包含的人文内含价值等等,这些都需要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真正把学生的综合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纽带,贯穿于体育课程的始末,真正使理论、技能和内涵相互融合,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2. 完善课堂形式,提升课堂教学实际效果。新时期的大学体育课程,已经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之后的,而且体育课程纲要也是在一直不断的更新。为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很多学校也积极的鼓励教师去创新课程模式,开展有特色的教学。这种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体育课程这种“新”,如何把握这种“新”就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些教师很积极的在如何创新课程上下功夫,但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在,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课的形式,而不注重课的实效。课程形式看上去的确很新颖,尤其是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学校,经费比较充裕,每节课都有很多堪称高、精、尖的体育设备、道具搬到课堂中。使用这些设备,再加上形式上不断改变,可以说课程从形式上是标新立异,学生们也很愿意参加。但是这种形式上下了很大功夫的课程,具体课程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学生课下重复性的复习也不容易。因此,这种改变或者创新的价值和必要性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3.融入人本理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但是实际上,在我们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中心,认为学生就是要听教师指挥,按照教师说的去做。这种教学程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仍存在着很大的缺憾。其结果往往是学生都被动的参与课堂,根本就是毫无积极性。说到底,只有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学,主动学,这种课堂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把学生自我发展,个性的展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运动兴趣,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学,才能真正在体育课程中获得学习体育的乐趣和价值。
总之,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体育课程的价值必将越来越凸显。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总结和提炼,最终才能使高校体育课程不断的发展,更好的辅助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小红.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科技信息. 2010(28).
[2]张伟明.浅析体育田径教学在高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6).
[3]何雅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运动.2012(23).
[4]牛大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参花(下).2013(10).
[5]李爱群.新时期高师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9).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一系列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为受到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体育课程改革也存在较大的阻力,从而不能形成较好的教学体系和风格,摆脱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束缚。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沿袭了传统课程的模式,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力度比普通中学小得多,从而使中职的体育课程还是老样子,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在这种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下无法适应职业教育的特色,成为职业教育壮大和发展的“短板”。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资源匮乏
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和百姓中的印象和地位不高,导致许多优秀的体育教师有机会就调往普通中学,造成了在中等职业学校中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另一方面,因学校资金、领导重视程度的原因,体育教学设施、体育器材数量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生均场地、器材达不到教育部对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要求。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
2.教学目标、任务、学习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因为其特殊的性质,就决定了在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设定上有别于普通高中,通常是以技能、专业为主,文化知识基础为辅,音、体、美靠后,这就导致了在学校层面上对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在体育课中学习目的也不明确,对体育的重视不够。
3.教材、内容不合理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中,教材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现阶段,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在借用普通中学的体育教材,主要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体系,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发展。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采用了新编写的中等职业学校专门的体育教材,由于这类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不够,也存在内容选择不合理、对学生不实用等问题,不利于学生掌握一门体育锻炼的技术,进而影响其终身体育锻炼。
4.学生个体差异性大,教学存在“一刀切”现象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学校,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程度不同,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也不相同,造成了个体差异性较大。中等职业学校还存在年龄、性别上的问题。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相差年龄2~3岁的比比皆是;不同专业系也存在男女比例不合理等问题。在体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不全面,存在“一刀切”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5.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极不合理。在评价过程中往往是以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只注重学生运动的绝对成绩,学生的其他方面很少纳入评价体系当中。而运动成绩受遗传因素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使得部分学生仅凭运动的绝对成绩怎么都无法及格,极大地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三、对问题的思考
1.各级部门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
教育主管部门在所拨经费中,应加大对体育课程的投入,指明体育相关经费的多少,指定为专项经费,防止学校把体育款项的经费挪作他用。各级体委、体育局应该多关注学校体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生均场地、器材的数量,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学校层面上,应该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
2.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要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要以立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线。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投其所好地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中,首先应明白其重要性。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强健的体魄,怎么能成为合格的技术性人才。教师再在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健康身体对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找到并学好自己喜欢的、用于终身体育的项目。
3.推进校本教材,加入地方特色、传统运动
中等职业学校现阶段多数沿用普通中学的体育教材,几本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材适用性也不强。各地体育组织、各级学校体育教研组,可根据本地域的特点,加入传统体育项目、地方特色运动,编写出适合本地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校本教材。由于传统体育项目为当地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识,在体育课程开展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教材编写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适用性强的项目,学习该项目在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仍可以用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动性”会得到明显的提高,教学效果理所当然地就会有较大的改善。
4.重新分班,采用分模块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年龄和性别上,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打乱原有的班级建制,按年级、年龄、性别进行重新分班,这样有利于教师对教学的预想和设计,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
在进行重新分班后,课程的开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分模块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一年级按专业分男女班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系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一些增加相关体质训练、预防职业病的项目,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开展专项选修课,学生可选择1~2个喜欢的项目作为自己体育课程学习的内容,从而找到终身体育的项目,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三年级学生将进行顶岗实习,体育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各类小型比赛实施方式,从而增强学生体质。
5.改革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学习评价中,只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借鉴体育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原理来进行评价,少数学生运动成绩优异,多数学生成绩较差,极大地打击了多数学生的积极性。这种评价体系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了结论前过程的评价。教师应该把评价的重心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而促进结果的提升。评价应由统一标准转变为综合评价基础上的差异评价,在评价项目上由统一项目转化为学生自主选择1~2个项目,在选项教师处进行考核。评价的标准由单一性转化为多项性,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勤、进步情况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职业教育比重逐步提升,传统的体育课程已不再适应现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成必然。通过全体同仁发现现阶段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思考和改革,相信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一定能更快适应职业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强健体魄的中等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01.
[2]郑厚成.中等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分析[J].职业教育网,2005.
[3]陈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M].职业技术教育,2011(10).
[4]陈武.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考[DB/OL],2006(10).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5
Abstract: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nects with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health and capacity building, so each college should regard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 as an important part, but in the survey research, we found university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has achieved some encouraging results at present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proc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he author obtains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mmarizes these issues.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研究
Key words: college;phys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issue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176-02
0引言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在高校近十年的各种模式的体育教学改革都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了解时,我们发现,学生因为体育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等方面的因素而被迫参与体育活动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成分。简单的讲,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在意识当中,对于参加体育活动,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体育活动带给自己的快乐时光、自己在体育场上挥洒汗水所展示出的青春活力,这本应该是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在体育运动中应该体验到的而且是必须体验到的快乐,但是在实际了解中我们却发现,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参与体育运动首先想到的是体育成绩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这是他们的首要动机,这种把考试和测试达标作为活动目的的意识、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存在,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学习动机和意识上注重体育,并把体育活动单纯的看做是自己的健身嗜好和自己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个,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的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笔者就相关的一些问题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1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存在质疑
谈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这看似一个很久远的话题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学生不断的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参与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这些因素都应该是影响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体育测试和达标测试中却始终没有很好的表现,这种差异性是不是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否定呢,这些很多学生都存在的疑问,而且我们对此做了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三十左右,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从学生的这种质疑中,我们需要深入的去了解和分析问题的所在,寻访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最终并没有获得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的比例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体育实践中勉勉强强的通过了技术考试,而对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却很少。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问题在于学生把成绩考核作为自己锻炼的唯一目标,所以在锻炼中,时刻考虑的是成绩问题,完全没有把体育活动作为自己快乐的行为,所以在锻炼中,往往在时间和强度上进行人为的控制,并尽可能的做到最小强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勉强的参与,所以后期的结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2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关注往往停留在体育考试层次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把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作为自己通过体育考试的唯一手段,这本身就有违体育教学的初衷,但是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六十左右,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仅仅把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作为自己参加体育的时间,经常觉得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除了体育课之外,其他的时间就不应该再有体育的活动时间了,因为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专门给大家留出来活动的时间,这种错误的体育观念使得学生更加的不重视体育教学,所以,很多教师试图在体育课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体质健康及其测试的不重视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用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达标测试来进行指引和约束,其出发点很好,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中,还有有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这两项考核,甚至有一些学生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坏与学校及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更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社会和学生三者之间,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测试中的散漫就足以说明他们对于考核的态度。在国家教育部把学生的达标测试与学生的学位认定相挂钩之后,才有一些学校和学生开始注重这个问题,并逐步步入正轨。对于学生而言,这势必会慢慢的引起学生对于考核的重视,并逐步形成风气,笔者认为也是好的开端。
4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较片面
谈到体育,大多数学生简单的认为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好像对于自己而言,参加体育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跑、跳、投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教师给自己进行教授,自己自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局限性的理解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并不能有更多的领悟,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对体育有全新的认识,让他们真正懂得体育和尊重体育,学生才会注重体育和热爱体育,才会主动的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当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笔者认为达到这个层次,我们才可以说体育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因为到这个层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自觉不自觉的锻炼中,就能从中得到快乐,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续下去,甚至到了不活动就难受、就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一样,笔者认为当体育活动到了这个层次,对于体质测试和成绩考核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5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又一难题,笔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甚微,从中就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在经过选项课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很难在项目中表现出应该有的运动欲望,期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坦言,目前的学习压力和今后面临的就业,深造压力使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么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该如何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呢,这值得我们思考。从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于实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体育自主性学习兴趣在逐步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6策略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学者专家在进行多方的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紧紧的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课题组相信,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和体育课的考核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作为本次研究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得到提高,更多的时候把学习体育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一味想着的成绩,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体育教学才回到了它本应该在的位置上,剩下的一系列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具体包括:①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课程教育,这比单一的把考试和达标的重要性摆在学生面前要重要的多,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达标和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关乎着自己的健康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心理才能慢慢的接受体育,并逐步开始了解和接触体育。②把考核仅仅作为刺激学生学习的前期动力。作为考核而言,笔者认为在前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刺激物,但是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和关注点的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也要跟上学生的变化,逐步淡化考核,开始关注兴趣和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体育活力。③弱化考试内容,强调体育态度。目前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行为考核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这种单一的以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状况为唯一评价体系的考核办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技能是唯一的目标,所以造成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参考文献:
[1]姚蕾.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李跃进.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3]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杨静.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郑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6]孙国民.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目标偏向融合模式”及其对大学体育课程相关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6
摘要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关乎着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水平与提升能力,所以各个高校都把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却发现,高校在推进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目前确实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当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目前调研获取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课程改革 问题 对策研究
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在高校近十年的各种模式的体育教学改革都把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作为衡量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但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进行了解时,我们发现,学生因为体育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等方面的因素而被迫参与体育活动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成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参与体育运动首先想到的是体育成绩考试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这是他们的首要动机,这种把考试和测试达标作为活动目的的意识、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广泛存在,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如何帮助学生从学习动机和意识上注重体育,并把体育活动单纯的看做是自己的健身嗜好和自己获得快乐的一种方式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个,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真正的变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笔者就相关的一些问题在这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存在质疑
谈到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这看似一个很久远的话题了,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发现,有学生不断的对这个问题提出质疑,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参与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这些因素都应该是影响体质健康的关键因素,但是在体育测试和达标测试中却始终没有很好的表现,这种差异性是不是对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否定呢,这些很多学生都存在的疑问,而且我们对此做了简单的调查,调查发现,持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三十左右,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三分之一,从学生的这种质疑中,我们需要深入的去了解和分析问题的所在,寻访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及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最终并没有获得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提高的比例很小,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体育实践中勉勉强强的通过了技术考试,而对于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却很少。这种普遍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问题在于学生把成绩考核作为自己锻炼的唯一目标,所以在锻炼中,时刻考虑的是成绩问题,完全没有把体育活动作为自己快乐的行为,所以在锻炼中,往往在时间和强度上进行人为的控制,并尽可能的做到最小强度,这本身就是一种勉强的参与,所以后期的结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
二、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关注往往停留在体育考试层次
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把参加体育活动和课堂教学作为自己通过体育考试的唯一手段,这本身就有违体育教学的初衷,但是持这种态度的学生占到被调查人数百分之六十左右,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很少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仅仅把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作为自己参加体育的时间,经常觉得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除了体育课之外,其他的时间就不应该再有体育的活动时间了,因为很多学生认为体育课就是专门给大家留出来活动的时间,这种错误的体育观念使得学生更加的不重视体育教学,所以,很多教师试图在体育课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其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生对体质健康及其测试的不重视
在传统教学中,学校把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用学生的成绩考核和达标测试来进行指引和约束,其出发点很好,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中,还有很多学生并不注重这两项考核,甚至有一些学生简单的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坏与学校及社会并没有什么关系,完全是自己的事情,甚至一些家长也认为学生的这种身体素质问题并不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更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负担,所以在家长、社会和学生三者之间,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在测试中的散漫就足以说明他们对于考核的态度。在国家教育部把学生的达标测试与学生的学位认定相挂钩之后,才有一些学校和学生开始注重这个问题,并逐步步入正轨。对于学生而言,这势必会慢慢的引起学生对于考核的重视,并逐步形成风气,笔者认为也是好的开端。
四、学生对体育的理解较片面
谈到体育,大多数学生简单的认为体育就是体育锻炼,好像对于自己而言,参加体育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跑、跳、投这些活动并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教师给自己进行教授,自己自小学开始,就已经接触到了这些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局限性的理解使得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的认识并不能有更多的领悟,所以,教师帮助学生对体育有全新的认识,让他们真正懂得体育和尊重体育,学生才会注重体育和热爱体育,才会主动的把参加体育活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这样,当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变成一种自然的习惯,笔者认为达到这个层次,我们才可以说体育教学的目的基本达到了,因为到这个层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自觉不自觉的锻炼中,就能从中得到快乐,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把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续下去,甚至到了不活动就难受、就感觉生活中缺少点什么一样,笔者认为当体育活动到了这个层次,对于体质测试和成绩考核也就不会成为问题了。
五、学生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
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又一难题,笔者调查发现,在现有的教学改革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一种主流思想,但是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效果甚微,从中就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在经过选项课教学改革之后,我们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项目的特点进行了分类,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发现学生很难在项目中表现出应该有的运动欲望,期问题主要在于很多学生坦言,目前的学习压力和今后面临的就业,深造压力使得自己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参加体育锻炼,那么面对学生的学习负担过大与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该如何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呢,这值得我们思考。从实践教学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路,并进行积极的探索于实践,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的体育自主性学习兴趣在逐步的得到改善和提高。
六、策略研究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学者专家在进行多方的深入交流之后,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紧紧的把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体育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课题组相信,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和体育课的考核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更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作为本次研究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学生在学习兴趣上得到提高,更多的时候把学习体育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一味想着的成绩,只有这样,自主性学习模式建立起来之后,我们的体育教学才回到了它本应该在的位置上,剩下的一系列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具体包括:(一)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课程教育,这比单一的把考试和达标的重要性摆在学生面前要重要的多,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让他们意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是达标和考核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关乎着自己的健康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厌烦情绪,从心理才能慢慢的接受体育,并逐步开始了解和接触体育;(二)把考核仅仅作为刺激学生学习的前期动力。作为考核而言,笔者认为在前期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作为引起学生注意的刺激物,但是随着学生注意力的不断集中和关注点的改变,我们体育教学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也要跟上学生的变化,逐步淡化考核,开始关注兴趣和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应该具有的体育活力。(三)弱化考试内容,强调体育态度。目前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行为考核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思考,因为这种单一的以学生的技能和身体状况为唯一评价体系的考核办法很容易让学生认为技能是唯一的目标,所以造成学生学习体育兴趣和积极性下降。
参考文献:
[1] 姚蕾.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2] 李跃进.高校体育在实施健康教育中面临的困惑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3] 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
[4] 杨静.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
[5] 郑婕.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新创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6] 孙国民.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过程——目标偏向融合模式”及其对大学体育课程相关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7
一、当前本县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
1、体育观念滞后。
中国几千年来重文轻武的思想,深刻影响了国民对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及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看法,体育教育始终被理解为“身体教育”或“增强体质”,混同于一般的体育锻炼,从而是导致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一方面崇拜姚明、刘翔等体育明星,一方面却认为搞体育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只是“玩”,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因此不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这些因素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很大的阻力,于是有的学校迫于种种压力,用“升学率第一”代替“健康第一”,体育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育课成为可有可无的小菜,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随意占用体育课,甚至毕业年级干脆取消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观念滞后严重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的正常开展。
2、体育设施缺乏。
首先,体育场地存在数量上的不足, 很多学校的运动场地名存实亡,无法使用,甚至存在安全隐患;其次,经费投入不足,在体育器材的完善和更新方面同样存在严重的问题,有的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仅有的体育器材长年失修,造成许多运动项目的教学难以开展。由于硬件条件的不足,使本来脆弱的体育教育顺利进行新课程改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3、师资力量薄弱。
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业务素质普遍较低,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极少,很多是兼职或代课教师,对制定各种体育计划和如何上好体育课都有一定差距,甚至连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更谈不上改革创新。薄弱的师资力量,在本县中小学校要全面实施健康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推进课改就存在一定的困难。
4、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偏差。
与以往单一传授运动技能的课程相比,体育新课程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快乐体育”等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缺乏有效指导、培训不到位等,引起了教师对体育新课程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再加上出于安全考虑,很多学校在安排体育课时,取消了一些较苦、较累、较危险的运动项目,如器械体操、长跑等,教学内容脱离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文化,于是“放羊式”体育教育披着新课程的外衣粉墨登场。
二、体育新课程改革在本县中小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更新观念,为体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体育是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思想作风的重要手段,要从科技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提高民族素质的战略高度出发,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要大力宣传体育在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终身锻炼意识、习惯和能力等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保障作用,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气氛,举办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广大学生中形成热爱体育、崇尚运动、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为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基础和前提。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全面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积极探索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
3、充分利用和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资源,为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
本县中小学体育的场地、器材的不足,不可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观。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渠道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让新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健康实施。具体方法是:
(1)加大投入,配足必备的体育用品和器材。
(2)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既然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标准的场地和器材设施,但只要立足当前,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篮球场不仅是篮球教学的专用场地,有许多教学内容也可在篮球场进行,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跑四角比赛等。
(3)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体育教师要有找米下锅的自力更生的意识,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自行开发一些适用的简易器材。如:收集飘落街头的广告横幅,长的可用于多人纵向或横向协作跑,可用于投掷的空中标志,可用于游戏大鱼网,可用于各种比赛的警戒线。短条的打结成团后用于投掷物既安全有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自制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械。
(4)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体育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体育课程标准给教师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三维目标体系和内容框架,教师要根据具体条件来选择最恰当的能实现目标的内容来进行教学。这种灵活的内容选择方式也是课程标准的显著特征。
a、从已有的内容中进行筛选、重组。
传统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供我们选择,但其沿袭的是竞技运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也同样采用竞技运动的教学方法,由于竞技运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而并非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如何使竞技运动中的某些内容为新课程服务,就需要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剔除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发展竞技运动对人的激励作用,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如跑的教材,对于中小学生来讲,应该永远是受到欢迎的,可是,由于过去我们受到竞技运动训练式的教学影响,把中小学生当作运动员对待,把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跑变成了单一跑道上的胜负之争,从而使学生兴致索然。其实,关于跑,在实际运用中有着许多各自的特色,游戏中的跑、接力跑、合作性质的跑、障碍跑等,这些不同的内容和方式完全可以从旧教材中筛选出来进行科学重组来供我们继续使用。
b、从生活实际中选取。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习的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越是容易接受。生活中有着大量的体育教材可以供给教学选取。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篇8
笔者联系教学实际,就体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一些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执行《新课程标准》
自2001年起,《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广大体育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干劲投入到改革当中,创造出许多新颖独特、颇具个性、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教学模式。但也有一些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太深,加之缺乏学习和深刻反思,总感到按照《课程标准》的精神不会上体育课,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师不知道如何选择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体育教师应该教学内容,因而体育教师知道教什么,不管规定的内容是否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只要按照规定的内容教就行。而《课程标准》只设置了学习目标和内容框架,并未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体教学内容的权利交给了教师和学生,这有助于教师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教学。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选择更好的教学内容去实现学习目标。
2.教师不知道怎样实现五个方面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体育课程按照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而是根据三位一体的健康观、体育学科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五个方面的学习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方面的学习目标都不能脱离其他方面独立存在。
3.教师不知道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一种“灌输—接受”的方式,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样示范和讲解,学生就跟着照模子画样子,完全是一种“跟我学、跟我做”的模式,从而出现教师错一点,学生错一片的现象。这样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和再现知识的“反应器”,也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提倡新型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示范讲解,也不排斥学生模仿练习。但教师应该少讲解和示范,多给学生启发和指导,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二、一些体育教师不敢教授竞技运动技能
一些体育教师认为,现在体育教学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淡化竞技教学,那么就可以不要教竞技运动技能,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对的。传统体育课程实施的是单纯追求竞技运动技能的教学,过分强调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成人化;而且按照技能运动的方法去教学生,不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新体育课程对健康的理解有别于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通过体能和运动技能的教学,不但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要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有人担心,体育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会影响到运动尖子人才的培养?这种担心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学校体育不等同于体育课程,前者比后者涵义更广泛。学校体育包括体育课程、运动队训练、场地设施建设等,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为促进学生学生健康发展服务的。体育课程没有义务培养尖子运动员,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
新课程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有别于传统体育课程,强调运动技能不仅包括竞技运动的技能,而且包括非竞技运动的技能,只要所选的运动技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都可以纳入到课程内容的范围,这一点已被课程改革实验区广大教师所认同。
三、一些体育教师感到学习评价难以操作
传统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单一,只采用教师评价;评价手段和方法单调,只重视定量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由于几十年来一直采用这样的评价方法,因此,体育教师感到操作起来得心应手。
新体育课程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淡化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一些体育教师感到新评价方法使自己的工作量增加,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难以操作。实践中,一些教师常常感到苦恼:如何对过程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的结果给予量化。实际上,这些评价方法的出发点并不是要给予学生一个具体分数,而是要使学生尽早发现问题,纠正不足
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范文
本文2023-11-16 17:15:3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