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1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引言
微课教学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提升教学效率,而且针对不同学生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合理调整,对相关知识进行快速浏览或者仔细重复地观看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应用微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拉近学生与信息技术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信息技术教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
2微课教学的特点分析
学习内容碎片化微课的内容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将原有的结构化的知识进行分解,使其成为构成微课的知识碎片。在微课设计中需要抓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相关知识。但是教师应该注意不能为了满足微课的简洁性而省略一些必要的教学程序。学习时间零散化利用微课开展教学能够大大缩短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主要是通过微视频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教学,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或教学平台去进行视频的观看与学习,时间上更加自由。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或课下进行,实现移动学习及远程学习。学习资源情境化微课教学在发展中实现了技术上的不断进步与创新,学生能够利用微课程展开自主学习活动,而且资源库中能够找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比较完善的情境化资源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是指教师设计并决定教学的进程、内容、方法及具体实施;学生主体是指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而是作为认知和发展的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学习活动[1]。这两种概念的结合中,教师主导的发挥是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主动去获取知识,然后将知识结合自身的理解去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这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相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更多地去理解与应用,学生只有在亲身操作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思考探究,才可以真正地将学习到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因此,在以这一原则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1)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主导性作用,能够对自己设计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重难点等有足够的理解;2)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生具备的实际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3)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的,设置的学习任务也应该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逐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有效增强。以学习目标为导向的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按照教材中的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明确后,教师需要把学习目标作为教学设计及实施的依据[2]。学习目标与教学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影响这教学具体实施的步骤及方法等内容。同时,学习目标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会达到的某种程度进行了明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也更加有目的性。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对自己取得的实际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习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指明灯,使自己一直朝着目标前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中相关的教学目标说明,理解不同环节中教学方面的实际要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去设计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4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结合知识类型特点设计微课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及策略性知识这三类:第一类主要是信息技术相关的概念、事实、原理等内容;第二类是通用方法与应用技能,这部分内容比例最大;第三类属于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发展[3]。在小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设计中包含的主要是前两种知识类型,其具备的设计特点也是不同的。陈述性知识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应该关注学生对这类知识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内容。微课所呈现出来的画面与声音也需要与小学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增强画面的形象、生动性,声音也要尽量清晰,表达明确,注意对教学重点的突出。程序性知识的微课教学重点应该是注重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计算机操作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还能使自身技能得到提升。小学阶段的程序性知识微课教学的操作比较简单,操作步骤也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与模仿的,在不同的操作步骤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停顿,让学生能够进行重复性练习。比如在指法练习中的基准键位学习中,先通过微课视频对正确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示范,然后留出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进行调整。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基准键位指法,然后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进行正确的操作与练习。加强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学科之间的知识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补充、交叉的状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是如此[4]。比如信息技术中相关的发展进程及概念,与数学中的数学运算以及语文中的言语理解之间存在关联,信息技术的编程知识与英语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信息时代的发展使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愈加重要,在学习中应该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时,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状况会对拼音打字的速度产生直接影响,在生疏的字词面前,学生的打字速度就会下降。同时,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相对应的熟练程度对打字速度也有密切的影响。因此,在学习“键盘与指法练习”这部分技能时,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语文及英语知识水平,设计难度适中的指法练习内容。
5结束语
微课已经成为现代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性手段,微课教学的适用性是比较广泛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方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课堂教学提供很好的辅助,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模式,进而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
作者:胡振军 单位: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2]钟奇澎.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与应用[D].辽宁:渤海大学,2016.
[3]熊开武.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42-44.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2
内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形成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而教学设计又是这一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还要分析学生的昨天,更要考虑学生的明天。必须要突破已有的陈规,进行不断的改革,提出一些合乎实际的、具实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方案,以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由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和哲学常识四大部分构成,这些内容与青少年一生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在提高青少年素质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国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影响不大,因此,需要重新审视。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内涵
1.教学设计。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预先设计。随着知识总量的激增,教学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致由一个概念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由于教学设计者们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对于教学设计内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但是,一般认为,根据教学设计对象的层次不同,教学设计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宏观的教学设计—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如对一所学校、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学习系统等进行的设计。开设一个新的专业时,要分析社会需求、设计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做出课程安排、选择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方案等宏观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规划,一般由专门组织的小组来完成。
中观的教学设计—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如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单元的总体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课时数、教辅资料、评价方案等进行的分析、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课程实施方案,一般由学科教研组来完成。
徽观的教学设计—课堂(一节课)教学设计。如教师根据某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悄况、学校的教学条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有序的教学过程,设计可行的评价方案等进行的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就是一种操作程序,一般由任课教师单独来完成。
本文中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的教学设计,即课堂教学设计,这里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学生,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
2,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一节思想政治课的实施蓝图。其涵义是:教师根据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计划、决策与安排。具体言之,就是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自身特点,通过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媒体,安排教学过程,设计评价方案的系统过程。
二、离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应有理念
1.人本化。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以人为本”应是教学所追求的理念。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的各环节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理应人本化虽然近几年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调度”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重知识、轻能力、轻发展、而思想政治课体现得最明显(由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多数是陈述性知识)—我们的学生只要记住名词、概念、原理就行,人的发展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思想政治课学习几乎成 了死记硬背的同义语。笔者利用问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得到了人本化。首先,通过教学内容的逐层问题化,把名词、概念、原理等知识和教学目标融人到具体的间题中。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使问题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并且尽量使问题梯度化、层次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使各个问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次,师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不仅记住了知识、理解了知识的意义、提升了思想境界,而且也增加了发现问题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身心获得了发展。最后,在设计学生的评价方案时,注重学生的自我纵向评价、形成性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个性是一个内涵极其广泛的概念,不仅人有个性、教学有个性,教学设计亦有个性,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个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一定意义上说,广义个性指事物的独特性,狭义个性指人的独特性”。正是由于个性才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繁荣昌盛、充满生机与活力。教学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活动。只有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才能有个性化的教学;只有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学生。
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在课程标准、教材统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风格、智慧、学生特点个性化的过程。但是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特点是:划一性有余,个性化不足。现在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都有与课本相配套的教案书。教案书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蓝本,教学设计往往变成了复制枯贴的过程(把教学设计从教案书抄到教案本上),创造性的应用比较少。这样的教学设计很难顾及学校的个性、班级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最终使学生只能是求助于死记硬背。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校的条件、班级的特征、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学内容转化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问题,使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自学、讨论、合作、探究、发现等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在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时,用问题解决来代替过去那种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设汁模式.深化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
3、生活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等等,许多大教育家都谈论过教育与生活,这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育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教育的生活是不可想像的没有生活的教育也是不可想像的。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教学,若脱离现实生活就会变得机械、单调、枯燥、无味。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更是如此,因为高中思想政治的内容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概括、抽象与升华,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紧密的,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汁要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不是变成现实生活,而是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对它感到熟悉、亲切。长期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以对知识的记忆为宗旨,不与现实生活发生联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兴趣。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时,把教学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问题,努力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现实意义,使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充满生机活力。每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探究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向生活世界回归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也应如此,“原本来自于生活,扎根于生活的思想政治课程,向生活世界回归,关注学生主体的‘生活体验’,是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1.进行总体分析。总体分析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主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方面进行,因为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们决定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教学总目标、单元目标对具体某一节课的总体要求,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学科及所在单元中的地位;通过分析教材可以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等;通过分析学生可以明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受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即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
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由总体分析得知:(l)课程标准对《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总体要求是:记住并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树立平等观念、效率观念和竟争观念。《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概括与总结,是学生学好经济常识的基础。(2)《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重点是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难点是价值规律的前两个作用,知识点是: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其中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得出的,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前两个作用的推论。(3)学生的认知准备、能力准备和情感准备状态需要根据具体的学生来确定、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明确而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一般把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部分,使教学能兼顾学生的智力、非智力的发展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通过分析制定的教学目标是:(l)认知目标:识记并理解价值规津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能力目标:能够初步运用价值 规津的有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企业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改革开放意识、科技意识和效率意识,树立正确的市场经济观念、平等观念和竞争观念,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目的,为今后参与、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莫定基础。
3.选择教学措施。任何一种教学措施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总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优点也有缺点。例如,讲授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实验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个别教学有利于顾及学生的个性特征但教学效率、质量比较低,班级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但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和学校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使它们与教学其他要素之间的组合能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为主,辅之以教师点拨,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小组教学,教学媒体采用多媒体,因为这一节课属于原理的应用课,讨论法有利于学生们仔细推敲、互相切磋、集思广益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而小组教学是适合于讨论法的最佳组织形式,这一节课需要的材料多,运用多媒体可以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增加。
4.安排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过程”。也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使教学各要素有机的融为一体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因为教学过程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笔者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设计时,一般把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导入、问题呈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课堂评价和作业布置儿个环节例如笔者把《价值规律的作用》一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其中材料、二、三都是生活事件.分别能体现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材料四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来解决。
5.设计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重在对学生已形成的、与新课有关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判断,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起点、清除教学障碍,通常以谈话、提问和简单书面测试的形式进行;形成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重在考查学生对某些具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时地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通常以提问、练习和观察学生反应的形式进行;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重在检验学生对一节课所有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达标情况,以便教师查漏补缺、改进教学,通常以综合性练习或测试的形式进行。因为,形成性评价形式简单、运用频繁,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设计评价方案,所以,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中,一般以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为主。例如笔者在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教学设计时,把诊断性评价安排到教学导人中进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的掌握情况;把总结性评价安排到课堂评价中进行,通过对一个综合性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考查学生的达标情况。
以上各个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课型的不同会发生变化。各个步骤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步骤往往交织在一起进行,有时它们的逻辑顺序也可能发生变化。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四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学习者以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有兴趣继续学习;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原则。
1.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
2.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相对减少,在“少”中主要部门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已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炼、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3.完整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完视频井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焦建利教授针对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型,即ADDIE模型。A代表分析(Analyse)。焦建利认为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需求,即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分析微课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微课内容的确定;分析微课的观众。第一个D代表设计(Design)。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你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让观众掌握什么,学习成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情感、行为);传输形式的设计,如表现形式是人头秀、录屏,还是课堂实景,是否有主讲者形象,是否有听众;教学活动与练习的设计。第二个D代表开发(Development)。指对原型的构想与实现(先制作出一个效果,看看是否理想;准备好全部的素材和工具;评估效果是否理想;测试一下;找个老师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I代表实施(Implementation)。是指将微课运用于实践,在他人意见中不停修改完善。E代表评估(Evaluation)。有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以明确所采用方法是否值得改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反思与修改,从而不断完善。[2j胡铁生认为,ADDIE是一套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主要包含: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成效(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团如果将高职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人才培训的ADDIE模型相结合,井在此基础上添加微课开发所特有的因素就可以创造出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这个问题模型总结归纳为“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DADDAE分别代表:确定(Determine)、分析(Analy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y、评估(Evaluate)。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微课设计之前要对受众产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三种目标,包括:行为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微课设计应确定微课受众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对教学者讲授内容难度的不断递进提出要求,也对受众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给出界定;现性目标不对受众的行为表现进行规定,井且允许产生创新和具有特色的行为表现。确定主题可称之为选题,选题要贴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多了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一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讲透、讲清。+}选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便利。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木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为便于一门课程的教学,选题方面当然是该课程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
2.内容、媒体、资源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灵魂”。微课开发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提炼出内容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是对以往教学设计的变革和挑战。在方法论方面,讲授者在内容传授时应遵循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可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H•拉斯维尔(HaroldLasswell)在SW传播理论中提出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接收者,井产生效果。在微课的开发模式中,教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微课”这种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授教育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知识经验。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传播的效果,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前面的主题确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为内容的展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微课的呈现形式设计是传播的媒介方式,在教育者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的情况下,精彩的视频片段可以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微课的资源构成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和微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以形成微教案,可以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给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阎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的设计是否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开发方式的差异决定微课呈现形式的差异,同时决定学习者从微课中获得知识的效果。由于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确定设备、技术和软硬件环境。
4.应用
微课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成为学生课外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可用于教师的教研,也可用于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微课还可以用于网络学习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而言之,微课最主要的用途应该是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5.评估
评估贯穿于微课开发过程的始终,每一步骤结束都要进行评估,只有不断评估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井修改完善。最后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或教研,接受学生或同行的反馈,在用户的建议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和修改,从而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
三、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从确定}DetemWe}、分析(Anal9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9}、评估(Evaluate)六个方面设计学习型微课的教学方法。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学习型微课的行为目标可以从学习者观看微课后提高的考试成绩中确定;生成性目标确定为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学习系列微课;表现型目标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做笔记、找同伴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其他相关辅助知识等,在微课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和兴趣。学习型微课的主题一般选自课程标准大纲里面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疑难点等。主题确定学习型微课的讲授内容范围,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设计自己讲解内容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系统讲解课程。
2.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型微课的需求可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了解,井对大部分学习者都渴望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受众人群是哪些,这些受众有何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的受众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才能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型微课的内容分析相对简单,由于学习型微课主要是发挥知识传授的功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作为微课选题的内容,井且将知识点进行细分,确保一节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内容、媒体、资源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对于学习型微课,可以采用“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景举例、遗留问题思考”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课程知识点。视频是微课传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同,得到的视频媒体格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格式的视频存储容量大小和清晰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选择.mp4,.wmv,.flv,.swf等媒体格式比较适合,这类媒体的清晰度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传播方便。一般来说,资源设计可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各种资源的设计,但也有部分开发方式(如软件制作型等)不需要微课件。因此,具体哪些资源需要设计,需要分局选择的开发方式来决定。
4.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学习型微课的开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课堂实拍型,也可以选择PPT录屏型,还可以选择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微课开发的技术和环境要求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开发方式,一日_确定开发方式以后,相应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
5.应用
在应用方面,学习型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最适合用作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或MOOC的在线学习资源。
6.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或MOOC在线学习资源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及自己的,急结和反思,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不祥.2015年微课专题讲座[EB/OL].(2015-07-23)[2017-04-18].
[2]王庭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4-69.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fJl.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4]周春花.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fJl.电子商务,2015(2):83-84.
[5]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6]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4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目标设定;教学步骤设计;教学反思院
一、引言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课前进行合理充分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传统概念中,教学设计应该包括教学分析、目标设定和教学步骤设计这三个环节。如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教学前教师对教学进行的研究,具体地说就是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和知识结构层次,依据分析的结果和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策划如何教和如何学的教学过程”。
但笔者认为,教学活动后的教学反思也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唯有教师认真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有没有将教学步骤完整地呈现,有没有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过程中有何亮点和缺憾,以后的教学设计中如何提升质量避免缺憾,教师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教学水平,从而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反思是对当下教学设计的重新解读,也是未来教学设计的新起点。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分析、目标设定、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反思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必需的四个环节。科学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是设定合理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步骤要围绕教学分析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并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反思要全面总结教学目标达成效果、教学活动中的优缺点,以助于教师改良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能力。下面,笔者以人教版英语教材第3模块第5单元的主课文Canada――“the true north”阅读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二、教学分析
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与处理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分析好了教学内容才能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笔者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了重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使用的教材是2007年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是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它以话题为主线,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教学行为。它的语言教学理念是强调语言的应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习的策略,培养创新精神,突出实践能力。
(2)本课是第3模块第5单元的阅读课,其中心话题是加拿大,通过李戴予等人在加拿大的旅游经历,学生可以了解到加拿大的概况,如地理位置、主要城市、风土人情等,并且了解多元文化现象和多元文化国家的特点。
2.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他们喜欢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已不满足教师对教材的简单重复与重现,同时,自我意识增强,更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我校学生英语的基本功相对来说比较扎实,本次参与上课的高一学生经过了高一将近一年的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以及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基本技能。
因此,设计这节课,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进一步掌握信息搜索和分析的能力外,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所了解的关于加拿大的更多知识,如设计一些能让学生展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步骤,以期达到英语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上一切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中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基于教学分析,笔者设定了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其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总目标的描述,结合高一学生实际和本单元的内容,按照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笔者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系统化如下:
(1)语言知识目标。学习并运用以下词汇:单词:continent, baggage,scenery,chat,eastward,surround,harbour,measure,aboard, eagle, border, slightly, urban, acre,短语:rather than, settle down, manage to, catch sight of, have a gift for.
(2)语言技能目标。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如快速搜索信息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地道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的演说能力。
(3)学习策略目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4)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这个地球村的多元文明――文化以及多民族种族共同存在的现实,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接受的能力,并激发其对于旅游这种“知行合一”的活动的向往。
(5)文化意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加拿大这个幅员辽阔但又距离遥远,在当今世界上知名度并不很高这样一个国家的多种文化、传统和多民族种族共同体的人文、历史、地理和现状,并通过相关教学活动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学生能从文章中搜索并分析主要信息;②学生能对文章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并通过合作进一步拓展信息。
(2)教学难点:学生在搜索、分析、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后,通过合作拓展信息,并形成篇章以演讲形式介绍加拿大的一个城市。
四、教学步骤设计
围绕教学分析和教学目标,笔者将教学步骤设计如下,以期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完成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反思
有效的教学反思不但有助于教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改进,还能促进教师在此后的教学设计中提升质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因此,教学反思是整体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在本课的实际教学活动后,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及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笔者做教学反思如下:
1.教材处理
基于本课文是一篇翔实的游记,信息量大,能满足对高一学生的常规教学,笔者对教材没有进行补充或改编,只是将本单元的热身、阅读理解两部分整合成一个课时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更紧凑,信息量更大。
2.教学步骤设计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和“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笔者在课堂中表现了对阅读策略训练的关注,而教学步骤设计比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注重设计可行的任务。所设讨论活动紧扣主题,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并有充分发挥空间,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走过场。但是本课中课堂步骤间的过渡还有不足之处,譬如从阅读过渡到活动环节还不够自然,有待今后提高。
3.教学过程
本堂课教学过程整体顺畅自然,课堂气氛良好,互动环节中学生参与率高,发言积极,有几处学生回答问题及活动演说部分学生表现良好,并有亮点产生。
4.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从学生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来看,本节课的五项教学目标都较好地得以达成。当然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不是在一堂课里就能体现的。笔者相信坚持任务型教学在“做中学,用中学”的理念,坚持给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学生语言能力必然得以提高。譬如,课堂活动中第二个上台作演讲的男同学,初入学时英语课上回答问题会引起同学的些许嘲笑,因为他的语音语调及用词都不够好,只能一个一个地慢慢说单词。但笔者坚持在他回答问题时耐心引导他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予以积极评价,经过一年的学习,他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活动,如今已能够自信地在同学们面前展现风采了。
5.教师素质
本课实际教学是进行了录像,这让笔者有机会看到自己是如何上课的,能够更仔细地推敲自己的不足之处,研究自己的教态和教学语言。笔者发现自己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譬如紧张时会重复单词,有些语言的表达不地道,对教学节奏的控制不够到位等。这些都有待于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
教学设计的科学与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位优秀的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为达成目标而设计出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步骤,且在实际教学活动后做好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以助于改进不足,不断提升。因此,笔者认为,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四个环节:教学分析、目标设定、教学步骤设计和教学反思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媛.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设计[M].北京出版社,2009.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B-0029-02
一、什么是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因此,学生的基础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教学实际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加强学生的基础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考察常规的教学步骤。常规的教学步骤是:第一步,复习引入;第二步,讲授新课;第三步,课堂小结;第四步,布置作业。在这四个教学步骤中,第二步是重点,是实现当节课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而第一步是使第二步能顺利展开的基础。因此,设计好第一步尤其重要。那么,第一步复习引入中问题的设计依据是什么呢?显然,主要依据第二步讲授新课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要把第一步设计好,必须认真地钻研第二步的内容,把第二步中涉及的旧知识找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需要着重复习的旧知识,编制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解答题等作为复习引入的问题。选择题包含较多的信息,要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项,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填空题也有较多的信息,由若干个条件项和填空(求答)项组成。其中的填空项的设计很重要,要选择那些与新课紧密相关的基础知识作为填空项。问答题应设计成具有基础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有利于复习旧知识,加强知识基础,同时对新课的学习有启发,便于引入新课。解答题综合性较强,涉及知识范围广,要求写出合理正确的解答过程,难度较大,可以全方位地训练学生的能力,一般用于课堂练习题。在引入复习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使用。
除设计复习问题外,在第一步复习引入中,教师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明确学习目的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中的新授课教学
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重点是新课讲授,它是实现当节课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系统化、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每一阶段所要实现的教学结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对这一环节教学内容中包含的知识和能力因素及如何培养要有清楚的认识。下面从数学知识的形成、数学思维的特点、数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对这一环节教学的具体过程作进一步的剖析。
数学知识主要包含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概念一般在新课教学中会首先遇到。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找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并准确地给它们下定义,完成概念的形成。之后,选编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让学生对组成新概念的各个因素,特别是主要因素进行判断,用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新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接着,通过新概念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它的认识,完成对新概念的理解。概念教学是否成功,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中,是否遵循概念教学的规律,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运用科学的手段(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找出事物的共同点。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不应只是数学知识,还有科学思维能力。因为概念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的过程,这些思维活动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本方式。
数学命题是由数学概念组成的,它是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的表达方式。数学中的法则、公式、性质、公理、定理、例题、习题都可以以数学命题的形式来呈现。探索未知,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要求在数学上的反映。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这种能力实际就是探索未知,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能力。数学命题的教学内容中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十分丰富的材料,对此要有足够的重视。其中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与性质、定理、例题、习题等的教学有些不同,因为法则和公式在命题形式上没有很明显的格式(如“如果…那么…”之类的格式)。法则是经过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的运算规则。这个过程有时要运用一些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得出运算结果。运算法则本身是一种人为的规定,但是不能因为是人为的规定就可以随意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例中引出这些规定,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熟练运用这些规定进行运算。相对于初中,高中的数学运算法则比较少,主要应用在平面向量和复数的运算中。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在法则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法则规定的合理性、运算结果的封闭性、与先前法则运算性质的一致性有较好的理解。数学公式是一些常用的、表示基本数量关系的等式。在公式教学中,一要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二要让学生会运用公式进行求值、化简、证明。公式的推导是从一些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理、运算,找到这些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的过程。因此,公式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公式的运用是在理解公式的基础上,以公式表示的数量关系为条件进行推算、推论。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能力要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而进行正确运算、等式变形和数据处理的依据是法则和公式。法则和公式的教学要加强算理和算法的运用,在运算中利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并进行充分的习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在数学命题的教学中,性质、定理、例题、习题的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较大,命题的表达形式比较固定,题设(已知)与结论(未知)分明。数学教学常通过问题解决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正确推理的步骤实现命题中已知与未知的“接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要看已知到未知之间的“距离”有多远及已知和未知的联系有多隐蔽。解决问题常运用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这两种推理有不同的数学思维过程和方式。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出结论的推理过程。合情推理是在已有事实和正确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和实践的结果,以及个人的经验和直觉等推测某些结论的推理过程。上面所说的把已知与未知“接通”,实际上就是演绎推理。解决问题以演绎推理为主,合情推理为辅。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接通”时普遍采用的思维方法。分析法是从未知出发,寻找使未知成立所需要的若干条件,一直追寻到这些条件就是题目的已知条件。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借助有关的性质和定理,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或需求问题,其思路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与分析法是相反的。在教学实际中,有时用分析法,有时用综合法,还有时同时使用两种方法,两面“夹攻”,找到一个结合点,从而实现“接通”,使问题得到解决。其中,分析法运用得比较多,它可以比如为:在寻找使未知成立的过程中,学生的大脑是储存相关知识的“仓库”和供解决问题使用的“工具箱”,学生从中选择(通过归纳与类比等)使未知成立的最密切相关的“工具”。
【例】如图,设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P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B1、B2分别是该椭圆的上、下顶点。证明:当点P与B1或B2重合时,∠F1PF2的值最大。
解本题时运用分析法。要使∠F1PF2的值最大(未知),需先求∠F1PF2的值,而要求∠F1PF2的值,需先求∠F1PF2的三角函数值(正弦或余弦等)。在求∠F1PF2的三角函数值的几种选择中,求∠F1PF2的余弦值是最好的,因为求∠F1PF2的余弦值要用到余弦定理,与题目的已知条件联系最紧密。由cos∠F1PF2=
知道0≤∠F1PF2
能否找到使未知成立的条件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相关,而要解决学生的基础问题,需要运用逆向教学设计,即对讲授新课需要用到的旧知识先进行复习。
在数学命题教学中,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体现思维的深刻性、理解的完整性。具体做法是:第一,让学生明白是这样做(知其然);第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知其所以然)。分析法在这里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使用分析法可以促使学生自觉、独立地寻找命题的证明途径,并自觉地理解每一个步骤及其目的,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其然”的教学,而对“知其所以然”的教学重视不够。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只知道问题的结果,而不知道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对问题的理解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如何将其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问题“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实现了认识的飞跃。因此,分析法是发展学生理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三、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并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教学,能加速学生的发展。教学实践表明,最近发展区与学生的年龄、能力、知识水平等有紧密的联系,要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来确定。教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把握与研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数学逆向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在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中,第一步是复习与第二步的新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旧知识、旧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即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第二步的讲授新课要求学生掌握的新知识、新方法,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目标。分析法与综合法是使“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过渡到“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桥梁。
综上所述,数学逆向教学设计作为一种遵循教学规律的教学设计,具有思路明确、形式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数学命题教学常用的方法,也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法,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数学逆向教学设计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因此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数学教学目标实现。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篇6
关键词: 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习题课和实验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251-02
前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反复强调,要还课堂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物理作为一门研究性学科,其趣味性如果能与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氛围相结合,无疑将对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全面综合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复练习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而物理课程众多的现象还是要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更容易形成记忆。因此,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如果能把控好这两个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收获知识,掌握技能将触手可及。
一 习题课教学设计
具体物理习题的解决,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习题课的设计思路。
高效的习题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教师了解教学效果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有所理解,但让学生直接运用它们去分析、解决问题还有不小的困难。所以习题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课型,是培养学生将物理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2.习题课的操作步骤。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习题课操作可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学完基本概念及规律的新课后进行的习题课。教师首先在课件上出示例题,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然后再将例题变形,让学生模仿示范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回答、演板,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方法运用等方面的困惑,及时给予点拨纠正。第三引导学生总结易混易错处,让学生掌握规律,并进行拓展延伸,或一题多解多变,或联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第二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习题课。其操作方法为:事先准备导学卡,或在课件上出示练习题,然后给学生审题思考时间;概念、知识归纳等题采用提问抢答小测验方式进行。难度较大的习题采用师生互动方式解析。可由学生讲解,教师点拨;也可教师提示,学生演板。
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解
概念课教学设计步骤范文
本文2023-11-16 17:10:22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