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内容范文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1
【关键词】血液;质量;实验室;血站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94-02
血站的血液质量与医院患者临床用血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于血站血液的质量把关十分关键,而只有在加强血站管理以及血液检测等,才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两个血站,设其中一个血站作为对照组,对其管理方式不进行任何改变,平均每日采血5例;另一个血站作为加强组,对血站的管理以及血液检测进行加强,平均每日采血量5例。
1.2 方法:对照组中,对血站不进行任何改变,包括血源、血液处理、保存以及检验等;加强组中,通过采取筛选低危献血者、严格血液检验以及病毒灭活等一系列措施,从而有效的降低了各种可能引发的疾病的风险。
对两个血站一个月内的150例血液的血液质量进行检测,并且对两个血站所采取的血液质量进行检测比较,从而了解全面对实验室的加强管理和血液检验的水平的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从而切实地保证血液的质量。
1.3 数据处理:将所得的数据全部输入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各组间数据的对比方法为t检验;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而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取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中血液质量优的有89例,占59.33%,血液质量良好的有31例,占20.67%,血液质量差的有30例,占20.00%;加强组中血液质量优的有109例,占72.67%,血液质量良好的有28例,占18.67%,血液质量差的有13例,占8.67%。可以得知,加强组相对于对照组,其血液质量有显著的良好性。此组数据具有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血站的血液质量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问题,并且直接关系到用血病患的生命安全。提高血站的血液质量是一件十分急迫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强血站管理与血液检测等一系类措施才能够使得血液质量有所保障[2]。加强血站管理过程中,通过选择低危献血者、对血液进行严格检验和病毒灭活等一些列措施,减少输血传染疾病发生的概率。而其中,献血员检验的筛选以及血液检验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3.1 进行人员培训。作为保证血液检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工作中常出现的问题对人员不断的进行培训能够一定程度上丰富员工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3]。而对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质量意识的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培训。只有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培训的质量,使得员工能够明确血站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实验室的质量目标等,并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血液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人员的积极性,使得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从而从根本上确保了血液的质量问题。
3.2 试剂的保存。对国内试剂厂家的试剂进行一定的比较,选取合适的试剂进行使用。从试剂的本底、控制血清的检测结果以及试剂的批间差等三个方面对试剂进行一定的评论。而在对试剂进行使用前,需要进行抽检从而了解实际的质量,并且对试剂的灵敏度、重复性以及特异性有所了解。并且一般将试剂保存于冰箱中冰箱内的温度为2℃至8℃之间,并且冰箱中的试剂盒应适量放置,从而防止试剂盒放置过多而致使冷气无法循环[4]。
3.3 仪器设备的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手工操作的误差,现代化的检验仪器设备是十分关键的。高科技的仪器设备能够充分的保证血液检测的质量,但是在血液检测中对仪器的依赖性越高,则在日常使用中对仪器的管理以及调试则十分关键。所以,对于仪器设备的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定的维护措施,安排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日常检查以及护理。从而保证仪器工作的良好性,从而保障证了血液检测的质量[5]。
3.4 标本的接受与处理。血液标本在被送到实验室后,应对血液标本留样试管、血型以及标签进行检查,看是否齐全,在无遗漏的情况下,注明标本的份数以及来源日期等。对于标本留样是否有3ml至4ml的量以及血液标本中是否出现乳糜血以及溶血等现象进行记录,并且若有此现象,应重新留样。随后对血液标本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检测与保存。
而在对血站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是否良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血站的血液质量。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得知),在对血站进行加强管理后,其血液质量有一定的提高。而血液质量对于临床用血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对于基层血站需要全面对实验室加强管理和提高检验的水平,进一步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切实地保证血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国奎.基层血站实验室管理初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0):1786-1787.
[2] 龙承勇.基层血站(库)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J].贵州医药,2005,29(12):1135-1136.
[3] 陈淑娇.基层血站实验室检测中易忽视的细节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6):98.
[4] 杨忠思,王同显,郭建,等.基层血站的整合及其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63-64.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2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TP-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210116-01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杨海鹰、潘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3
[论文摘要]实验室信息所涉及的信息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教学的基本信息、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从事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管理所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经验总结,它是进行实验室科学管理、决策的依据;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中和教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信息管理成了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发展,更深入的来说,是影响到教育科研技术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在认识实验室信息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阐述。
一、实验室信息内容界定
在分析实验室信息管理方法之前,首先要确定所管理的内容是什么。对实验室内容的界定是一个必要过程,只要在清楚了解实验室信息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内容的特点、性质进行不效的管理。实验室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实验室管理的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所涉及内容比较广泛,这些信息的提取为实验室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详细参考,实验室应该收集和整理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名称、建立年份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历史信息;实验室管理机构及管理职能情况;实验室面积包括学生实验用房面积、实验准备室面积、实验办公用房面积;实验室工作任务(指实验课程名称、实验教学学时或科研课题、生产项目名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基本状况信息;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信息;实验室环境及基本安全设施信息;实验室经费信息;实验室工作档案信息;实验室基本倍息管理流程。
2.实验室技术管理信息。文验项目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实验室刘外开放信息:实验室学术骨干信息;实验室图书资料信息;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包含著作、论文、实验教材、实验指导书、实验技术改革、实验仪器设备改进等内容。
3.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信息。实验室物资管理制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低值耐用物品管理办法;大精设备使蝴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管理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制度。
(二)实验队伍的基本信息。实验室队伍信息,是实验室信息管理内容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实验室队伍信息的详细了解可以整体把握实验室人力资源状况,有利于人力的调整。主要包括实验室领导阶层、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的信息情况。相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实验室工龄;指参加实验室工作时间、累计实验室工作时间;专职技术职务:指现有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时间、获得资格时间;业务专长:指在学术上、技术上或业务上得到承认的专长,获奖的技术或技术成果,获得证明的业务专长等;进修学习情况,进修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单位等;情况:指论文标题、刊物名称、发表时间等;会议交流文章情况:指会议文流文章题目、会议名称、地点、时间等信息[1]。
(三)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科研技术水平,以促进科技进步,符合科教兴国战略。对实验室科研基本信息的整理和归纳可以及时、准确的掌握科研成果,以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审核。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实验室承担课题能力信息。承担过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批文、计划任务书;参加或组织召开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及论文被引用情况;承担外来科研及合作科研实验项目情况。其二,实验室科研成果信息。发表的研究论文、著作、产品、专利、技术成果等;获奖、成果转让情况。其三,实验室技术水平信息。基本的、稳定的实验技术方法及被推广应用情况;实验室培养科研人才情况(研究生、技术人员)。
(四)实验室设备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设备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以保证设备使用和维护。主要包括一般设备信息和大精设备信息两个部分。一般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微机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卡片;实验室低值耐用品卡片;仪器设备的损坏、维修情况;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答等内容。大精设备基本信息包括设备型号、规格、产商、使用状况、维修损坏等内容,其要求比较严格,必需详细、准确的收集、记录相关信息。
二、实验室信息管理实践
通过对实验室信息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广泛,各个部分的信息收集和整理都要求比较严格,为了准确、及时的处理这些大批量的信息内容,一般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这些信息,以防止手工处理的失误。主要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来进行实验室信息管理。其实,lims是将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随着多年的发展,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广大实验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功能、技术、效率处理上不断走向成熟。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相关模块并不是完全依照实验室信息内容来进行设计的,而是对其综合性的处理,以保证操作的简洁、清晰、准确。其实,实验室信息管理只是lims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其中的资源管理模块(人员、仪器管理)、查询模块、质量管理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基本上涵盖上述所有信息处理内容,除了基本的信息处理外,lims系统中的自动提醒功能可以提醒实验室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的及时处理[2],以防执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遗漏。
lims在信息内容、功能方面已经表现的比较完整,如果能在操作上掌握以下,则可以保证实验室信息的有效管理[3]。
1.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验室信息管理中众多的信息数据处理,给相关管理人员带来了挑战,信息录入时的失误是一个常见现象,所以要求在使用lims系统时,要保证其准确性,特别是相关数据的录入,应该进行有效的核对。
2.信息管理的完整性。在处理众多信息时,遗漏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首先在信息收集时就应该保证其完整,其次运用lims进行信息录入时,要分档或者标记,录入过的和还没录入的一定要进行合理区分。
3.信息管理的及时性。在实验室相关信息中,有些信息必须及时的审报,如大精设备的信息状况,如果存在延误的话,可能会造成设备运行的停误,严重的会引起机器的损坏,甚至是事故的发生,需要及时的收集的录入相关的信息。
三、结语
实验室信息管理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应该保证信息管理的准确、及时和完整,以传递到其它部门,促进整个实验室管理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明林,高等学校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全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2]杨海鹰、潘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4
关键词: 高校院级实验室 资料管理 原则
1.前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科研活动的经济基础,是高校办学规模的反映。其中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是实验室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实验室正常运行的记录仪。它包含为满足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等实践活动的参考需要而收集来的一切科技文献资料,包括实验教学文件、仪器设备图纸及说明书、仪器设备生产厂家、学校制订的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行政文件和有关技术标准等资料。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新购设备的增多,如何做好高校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使用、维修、改造、事故处理,以及报废等过程中形成资料的收集并集中归档统一保管,以及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保管,使其发挥最佳效能,已成为实验室资料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管理意识,探索实验室资料管理是必要的。
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室建于2003年,于2004年4月成立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中心。于2006年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以来,根据培养面向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的复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室的发展定位。我们在务实求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中心各实验室进行了整体规划、统一建设,优化整合各类资源,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验室布局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其构成如图1所示。
2.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包含的内容
实验室资料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以下方面:
(1)进入到实验室的人员。包括上实验课或做实验的教师、 学生及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在实验室的工作及实验结果被记录并保存。具体体现为涉及教师的主要有:①实验室实验记录。要求教师每次上课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授课的班级、授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课堂表现、仪器设备的完好情况与使用情况、本次课程的实验结论,等等。②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员认真记录所作实验项目、实验时间。③学期实验教学计划表。要求教师每学期期初时按实验教学计划表的要求逐条填写本学期的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与学时安排。涉及学生的主要有:①实验室学生实验记录表。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时,要主动按要求填写该实验室的使用记录;②学生实验报告。涉及实验室日常管理人员的主要有:岗位工作日志。要求此类人员每天认真填写个人实际工作内容。此类资料涉及人员多,并且人员的流动性大,内容相对复杂,是收集和管理实验室资料的重点和难点。
(2)实验室所涉及的物品包括实验室的主体、 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及其配套设施、 实验需要的低值易耗物品等。具体方面主要有:①仪器设备账目管理。要求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必须登记上账,并注明购置日期及购置批次。②仪器设备维修记录。要求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维修时需认真填写设备的名称、损坏部位、维修过程及更换部件,等等。③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普通设备使用登记。要求进入实验室的教师与学生每次使用仪器设备时,要认真记录使用时间、使用班级及使用者情况等。此外,物品管理资料还包括低值易耗物品的申报与领取及其入出库账目等。此类资料多由管理实验室的具体人员收集与整理。
(3)基本建设方面。具体表现为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规划、资金投入及补建与修缮项目的申报与审批,等等。
3.院级实验室资料管理原则
(1)设立专人管理,专室存放。实验室资料中的许多内容是各高校专业评估的重要项目,实验室科研的一些数据又是教师科研的重要依据,因此实验室设立资料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而收集、整理与管理资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因此我院设立专人对实验室的资料进行收集与管理,以保证资料的规范性与完整性。也有部分实验室资料室进行独立存放和整理。
(2)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室资料管理制度。有《北方民族大学物资管理暂行办法》,《实验室档案管理细则》,《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管理细则》等,使资料的管理有章可循,使实验资料的管理条理化、规范化。
(3)提高思想认识,注意平时工作的收集和整理。在办学规模的扩大,新购设备的增多情况下对资料管理职能和作用、管理的科学属性和地位认识不足,管理人员不固定,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实验室资料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因此,提高认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重要性具有现实意义。
4.实验室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杂、种类多。各类实验教学资料的收集保管和仪器设备资料的收集并归档会使资料管理工作变得庞大而繁杂。解决办法是资料管理人员要设岗,而且人员固定,其工作任务就是负责资料管理。
(2)收集周期长。实验室的许多资料是以学期为单位存档的,如实验室使用记录、 实验人员岗位日志、实验室开放记录,等等。这些资料有按人员分日期收集的,也有按进入实验室上课的时间收集的。由于收集此类资料涉及的人员多、周期长,给实验室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涉及范围广。实验室的资料除了以上的日常管理方面的内容外,还包括学生的实验报告的存档,实验课程所需的低值易耗物品的申报与领取及其入出库账目的存档。学校对实验室在建设上的申报计划与审批文件的存档。此外,涉及教学方面的学期教学计划表、安排表及学期实验课开出率与完成率的统计表、实验室开出实验项目统计表也是实验室资料管理的重要内容。
(4)资料借用上要严谨。借用实验室资料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要宽借严还即教师和学生有需要都可以借用,但是一定要归还不得遗失,重要资料的借用要得到院长的同意。
5.结语
总之,实验室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随着实验室地位和作用的提高,实验室资料管理工作已逐步被高校实验室所重视。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实验室资料管理的建设,提高管理的水平,更好地促进学院实验室建设,使实验室资料管理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文谦.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探析[J].开发与教育,2003,(04):36-37.
[2]段淳清.浅谈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意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04):87-88.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5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实验室管理
1 实验室开放的迫切性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也是广大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各高校的建设脚步的加速,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也日益改善,虽然部分学科部分专业仍存在实验室设备不齐全的问题,但实验设备的硬件资源总体有了大幅增加。并且随着高校聘用人员总体水平的提高,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也不断提高。实验室的空间环境、设备资源、管理人员水平日渐提高,但实验室的管理和利用水平仍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尤其是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没有根本的改变,使得良好的实验设施设备在教学之余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综合型、设计型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解决实际问题,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或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做,因而在课余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动手环境。实验室开放为这一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2 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现状分析
2.1 学生参与科研性开放实验。主要面对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学生。由各科研项目的指导老师根据项目的需要安排参与的学生、实验的内容和时间。实验室定期开放性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中心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目前,我院资源环境与区域规划开放实验室主要集中在学生参与科研的开放性实验,因为这种性质的实验是由实际科研需要驱动的,实验内容体系化,有较强的实验目的和方向,学生对于参加此类实验兴趣较高,因而此类实验内容的开放度较高。
2.2 选做实验项目及自选实验项目开放实验。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部分实验设置为选做实验,由于课时关系,这些课程不能在课内一一完成。这也成为开放实验室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样的实验与课程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和完成,是辅助教学的很好手段。同时,实验室也可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内容,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自选内容的实验,需要事先申请,根据实验所需的软硬件环境和实施度,由专业老师经过论证审批后才能开始实验。对于这种形式的开放性实验的参与度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密切关系,这要求专业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科的兴趣,才会进一步促进此类实验的开放度。
2.3 学生科技活动性开放实验。以丰富学生课余科技生活为目的,由老师组织或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条件和方向,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活动。实验室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并且以学生科技活动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分激励。对专业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不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求课余有丰富的科技活动,这就需要开放实验室来配合,此类实验进行得较少,但我院组建的虚拟现实协会,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科技活动,目前对于该协会的实验室开放制度和规章已建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此类实验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3 实验室开放的时间模式
3.1 预约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实验室列出可开放的实验内容和仪器设备情况;另一方面,可由学生事先向实验室提出要做的实验内容和所需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元器件, 由实验室安排时间。
3.2 定时开放。指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在开放时间,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
3.3 随时开放。实验室根据教学安排列出教学任务的时间表,学生根据时间表选择空档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只要实验室没有其他实验任务,学生都可以随时进入实验室,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实验。
随时开放需要设备在教学任务以外的时间全天候供学生使用,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随时对开放的实验室和设备进行监督管理,这在目前的实验设备有限,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可实施的环境。例如,部分设备需要随时供科研使用,特别是地理学科会涉及野外作业实验,使得设备的可开放时间不确定。因此目前多采用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的模式,供学生使用实验室。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也要求学生能详细了解可使用的设备清单,以提高实验室开放的效率。
4 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4.1 建立完善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后所面对的群体虽然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验的性质由统一的实验变为分散的多样化的实验,这样给实验室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仪器设备的操作熟悉程度不一,给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很好的实施实验室开放,需要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即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开展,制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和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具体实施时,可对进入实验室进行开放实验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和条件限制。
4.2 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实验室开放后加大了实验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这部分工作量的费用通常没有一个很好的计算方法,也常常被忽视,这样容易影响指导老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而在强调开放实验室的同时也要重视老师的工作成果。在开放实验室时,可以重点引入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助管助研工作,在研究生参与开放性实验的同时,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可以代替指导老师指导本科生进行实验活动,也可以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设备器材进行管理。多样化的管理手段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有效的进行开放性实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心平,梁亚平,张心弟.高等院校实验室开放与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0);164
[2] 陈先宇.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开放[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0);142-144
[3] 李晓明,郭新荣.加强实验室开放培养创新人才[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9);44-47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6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验室肩负着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水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创新工作是永无止境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热点问题上,需要我们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建设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相称的高校实验室。高校开放实验室是广大实验室管理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他们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7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 管理模式 开放内容
[作者简介]王宇英(1976- ),女,江苏江阴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秦兴国(1984- ),男,广西临桂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嵌入式应用和可信代码自动生成。(广西 桂林 541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四批立项委托项目“以电子设计竞赛推动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8W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58-02
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主要场所,近年来,随着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新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和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需求,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且已被高校广泛采用。开放实验室是指时间开放,学生可自主确定做实验的时间;内容开放,学生可自主确定实验内容,或在教师指定的范围内选定实验内容;对学生的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开放。但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有很多高校的开放实验室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开门时间延长,没有很好地发挥开放实验室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本文对开放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产生、实验室开放的意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实验室开放内容和管理模式等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开放实验室产生的背景
高校实验室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及开展各项课外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为理论课服务,开出的实验内容主要是理论课内容的验证和演示,虽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不断提高,但其验证理论课的实质始终没有改变,而学生做实验的模式依然是:在规定的时间,进入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环境及使用的元器件和仪器都由教师指定。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实验方法及实验内容由教师决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对实验内容为何这样设置以及为何采用这些实验手段缺少独立思考,实验方法单一,学生机械地对教师的实验过程进行模仿,缺乏对学生创新思路和能力的培养;二是实验室除了日常接受学生进行实验外,大多数时间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设备利用率很低;三是由于实验内容设置相同,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却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各高校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也对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产生了开放实验室的概念。
二、实验室开放的重要性
实验室开放能提供免费的设备和资源,给学生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进行自我提高。其重要性如下:
1.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行实验室开放后,学生有场地和时间,能自主选定实验内容,制订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并为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保障,整个实验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可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推进实验室开放,加大开放实验的比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实验室开放能更好地应对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或者同一个学生对不同课程的兴趣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验内容和时间上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实验室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开放式管理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实验室开放是推进实验分级教学必须具备的手段。
3.实验室开放能有效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实验室资源是学校的财富,从统计数据看,学校很多实验仪器的利用率都很低,除开课阶段为学生开出实验外,其他时间都闲置。开放实验室,能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或进行课外科技活动,是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三、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并不是把实验室打开,让学生自由出入,自主实验那么简单,各高校也都制定了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条例,对开放内容、时间和相应保障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上,实验室开放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存在问题:
1.开放实验内容。目前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为部分无法在课内完成实验内容的学生提供补做实验的机会,学生并没有把开放实验室作为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的场所。
2.开放实验室管理。开放实验室虽然有教师值班,但仅限于打开实验室,并未对实验室内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管理,因此,使开放实验流于形式。
3.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开放后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开放实验内容多变,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如要能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实验技能。再加上开放实验室的指导工作量无法考核等原因,开放实验室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开放程度。
四、开放实验室管理方式的探讨
1.实验室开放要有序、逐步进行。实验室开放必须有满足它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包括管理机制、软硬件条件、维持经费及相配套的保障措施等。虽然可以在制度上要求各实验室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条件,但各实验室要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尤其是师资条件,实行有步骤的开放。第一,实验室实现有限制的开放,即学生只能在实验室公布的开放时间,进入实验室;第二,学生必须先对实验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深入了解后,方可开始实验;第三,一些贵重仪器有危险性的实验药品使用等,必须在有实验指导教师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第四,开放实验完成后,学生必须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第五,指导教师必须按时登录学生开放实验成绩,以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积极性。
2.结合实验室特点和指导教师特长,探索不同的开放实验内容。第一,给定实验内容,预约实验型。主要做法是根据本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指导教师专长,选定一批实验项目,公布,学生通过网络或到实验室预约,选作实验。第二,科技活动,自带项目型。 主要是开放给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学生,实验室提供仪器设备,供学生选用。第三,科研课题,自带项目型。这类项目一般来源于本校教师科研项目,一般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第四,自选课题型。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结合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课题,以验证某些理论或实现某些创造发明。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学期的课程设置及教改要求等设计一些自己擅长指导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探索开放实验室经费新来源。开放实验室意味着更多人力、物力的投入,不仅教师工作量增加,仪器设备的损坏和老化也增多,为鼓励实验室开出更多实验项目,可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支持实验室开放。第一,学校设立开放实验室专项资金,根据各实验室开出实验情况,予以经费支持;第二,与教改、科研项目结合,通过立项方式给予开放实验室经费资助,比如给予实验室专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
4.推动实验分级教学,改革实验考核办法,让更多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实验分级教学后,实验项目分为多个层次,如基本知识和技能层(主要是分析教师提供的实验项目实例,并进行模仿,实现相似的实验项目设计,属于大多数学生经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验教师的指导都能在实验课内完成的基本部分)、提高项目层(不安排在课内实验时间完成,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或创新基地等进行课外独立实验,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或分组解决全新的问题)。学生根据能力和兴趣选做提高项目,必然要利用开放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为鼓励学生选修,可对实验考核办法进行相应改革,如设定只完成基础部分的学生能获得的最高成绩等级,学生无论是要想取得更高实验成绩还是有兴趣,都要选做提高项目。另外,对提高项目不应设标准答案,根据学生的创新程度、想象力、创造力来给予评价,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好的成绩,可以很好地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5.探索开放实验室管理新模式,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实验室实行开放后,实验室管理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工作量大大增加。为保障正常实验的开出,并减轻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可设立开放实验室管理学生岗,以勤工助学形式在校内招聘实践能力和责任心比较强的学生到开放实验室担任管理员。将实验室开放时间的管理权下放给该时间在实验室有开放实验的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实验教师的工作量,也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水平,尤其是部分实验仪器相对简单的实验室,如计算中心的管理可以采用这种管理形式。
6.设置动态指导教师配备制度,鼓励更多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根据目前实验室指导教师配备制度,各实验室在开放的时候,一般按教师值班方式,配备1~2名实验指导教师,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能力水平限制,在实验室开放范围扩大的情况下,教师指导能力明显缺陷,因此,学校可设置动态实验指导教师配备制度,即根据进入实验室的学生人数及实验内容进行指导教师分配。每个实验室形成一个指导教师团队(可吸纳学校在读硕士、博士和高年级本科生参与进来),根据预约实验的情况(包括人数和内容及时间),按指导教师专业特长和对仪器的熟悉程度动态进行指导教师的配置,以保障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能力。
7.利用网络资源,使开放实验室的范畴扩大。对一些计算机类开放实验和利用虚拟仪器可完成的实验,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开放实验,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实验,最后通过网络提交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经指导教师检查后,给予成绩并记载。
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增加,要求实验室不仅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还要能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开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高校实验室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合适的开放方式和管理模式,学校也要从资金配套、工作量和其他政策倾斜等方面对开放实验室予以支持,使开放实验室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此外,由于校外实习场所难找、学生科协场地、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也在促使我们开始探索实验室与学生科协、创新基地、实习中心共建实验实践综合中心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博.培养卓越工程师:比较视野下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创新[J].理工高教研究,2010(8).
[2]金卫东,唐国兴,胡爱萍.基于就业面向的应用型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与实践[J].高校教育工程,2009(3).
[3]沈莉.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探索[J].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2).
[4]杨先亮,谢英柏,丁千玲.校内实习基地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制冷、建环两个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4(4).
实验室管理内容篇8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 教学改革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b)-0160-01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1]。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仪器重复购置现象严重,加上传统的实验室不允许其它实验室的学生进入,这就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如何将现有实验室的模式进行改革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实验室的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能够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兴趣;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2]。
1 开放实验室形式
传统实验室除对学生开设教学任务内的实验课外,大多数时间是关闭的,设备是闲置的,不对学生开放,这就造成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下,资源的浪费,这种实验室的形式与管理已不能适应现在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实验室模式为开放模式已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或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实验室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放。由于实验室的性质、种类不同,各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开放形式,制定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
1.1 完全开放实验室
完全开放实验室是一种最理想的开放形式,它要求做到时间、内容和方式的开放。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可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和定时开放,根据各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将三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发挥各实验室的功能优势。
实验室开放内容要贯彻“形式多样、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应包括: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
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具体形式可分为参与科研型、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实践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
1.2 部分开放实验室
大部分实验室都是负责教学任务的实验室,在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实验室就闲置不用。老师在实验课堂上讲解的内容,挺多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就下课了。所以实验室在不影响实验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老师在课堂讲解实验,但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可在开放时间内复习重做,指导教师进行引导,强化训练。学生可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发挥,自由思考,也可进行实验考试的复习等。
1.3 结合式开放实验室
结合式开放实验室是在现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向学生提供便利的实验管理平台。仿真平台模拟真实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和设备,提供与真实实验相似的实验环境。通过仿真软件、虚拟仪器的学习,采用传统教学与虚拟实验开放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讲座、演示等手段逐渐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基础。由于实验课内容多,时间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预习实验,加强实验前仪器使用操作的培训,减少实验过程中因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仪器损坏。
2 开放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开放实验室不仅仅只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应让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验教师队伍应加强合作交流,不能放任自流,不能为开放而开放。实验室开放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实验室技术人员和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3]。
2.1 实验人员负责制
实验室要有专职实验人员进行管理,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的使用、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小型仪器,学生熟悉仪器操作流程后可独自使用,但对于大型仪器必须在实验人员的监管下方可使用。对于仪器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使用,还应
实验室管理内容范文
本文2023-11-16 17:15:3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