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研究分析范文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1
我国绿色食品产量灰色预测及政策启示——基于供给增长驱动力视角的分析
欢迎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刊登广告
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绿色食品企业对展览视觉形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参展企业的调查
有机食品的社会属性及其销售渠道建构原则研究
关于绿色食品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关系的探讨
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探讨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讨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探讨
关于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结构优化与政策创新
我国绿色食品产量灰色预测及政策启示——基于供给增长驱动力视角的分析
欢迎在《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刊登广告
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绿色食品企业对展览视觉形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食品2008上海博览会参展企业的调查
有机食品的社会属性及其销售渠道建构原则研究
关于绿色食品与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关系的探讨
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探讨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讨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模式探讨
关于强化农民合作组织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中作用的思考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模式及退出机制初探
浅论政府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析——以河南省延津县为例
甘肃武威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新疆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问题与对策
绿色食品发展模式、要点及技术体系探讨
标本兼治,稳中求进
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本刊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笔谈研讨采编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问题研究
原料是保障饲料质量安全之关键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状况及对策刍议
我国渔业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
欢迎在本刊刊登广告
新时期无公害农产品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农业部2009年第1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信息
有机农业及其发展探讨
浅议我国农业机械寿命周期风险评估标准体系的建立
乳及乳制品中外源非蛋白氮的风险来源与监管探析
一种新型快速的牛奶抗生素检测系统
2008年的农业国家标准名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业部1192号公告-1-2009水产苗种违禁药物抽检技术规范
全国绿色食品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形成机理及研究进展
中作用的思考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模式及退出机制初探
浅论政府在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中的作用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探析——以河南省延津县为例
甘肃武威市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新疆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的问题与对策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2
【关键词】绿色食品资源;政策法规
一、绿色食品资源发展影响因素界定
本文研究内容为绿色食品资源发展的宏观环境,主要涉及发展经济学内容,研究对象为绿色食品资源发展,资源的发展涉及到政府、农户、企业、中介、科研院所等主体,由于主体众多,形成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战略发展系统。本文提出其中之一作为影响因素,政治、法律因素进行分析[1]-[2]。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政治、法律影响因素分析
(一)绿色食品资源相关的政策法规现状
通过调研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得到相关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6部,分别是《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卫生法》,《商标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6部法律法规中的立法重点为绿色食品监管,并没有提到绿色食品资源相关内容,可以说绿色食品资源立法落后。
2、部门规章6部,仅选取了《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6部部门规章中的立法重点为绿色食品标志和标识监管,仅仅在《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中提到了绿色产地环境资源的保护问题。
3、规范性文件一般为针对绿色食品相关的产业文件,并没有包括绿色食品资源相关内容,可以说绿色食品资源相关文件为零。
4、新增出台文件,2014年4月刚刚出台,仅仅选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这些新增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的发展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规范,从绿色食品发展的源头上提出了可执行的标准。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相关的政策法规相当健全和完备,但是有关绿色食品资源相关内容少之又少,可以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立法已经与其发展的情况不匹配,滞后。
(二)绿色食品资源法规执行机构现状
通过调研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得到相关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进行监管的机构和部门主要由以下部门组成,
1、产业政策与法规处,该机构职能:承办农业和农村经济法规草案及规章的起草和执法监督工作,指导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承担农业行政复议、应诉工作;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
2、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该机构职能:拟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的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质量监测、信息、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和机构考核工作。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相关的政策法规执行机构现状是监管的主要对象为绿色食品,或者严格意义上的绿色食品产业,按照监管的过程,有立法部门,有执法部门,但不存在单独机构对绿色食品资源进行监管,而且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绿色食品资源立法的不明确,执法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部门共同负责的现象。
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政策法规现状产生的原因
通过分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政策法规现状,可以从绿色食品产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原因,黑龙江省相关职能部门,尤其是立法部门,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的立法重视程度不够。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产业政策与法规处提出相关立法草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黑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提出相关标准草案,对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的认识程度在以上部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也受到立法数量的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行业协会也没有将绿色食品资源的发展和开发提高的立法的程度,消费者对立法的重点在于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并不十分重视绿色食品资源。
(二)内部环境原因,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发展的主体涉及农户、企业。首先,各主体中并不存在立法主体,因法律具有强制约束性,各主体从自身角度均不会主动诉求立法,其次,绿色食品资源特征不同,进而开发主体行为千差万别,法律的普遍适用性较差,如果要求保持一致性,部分地区可能会阻碍资源的开发和发展,最后,由于立法滞后于资源开发,政策法规执行也具有滞后性,内部主体参与程度比较低。
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资源政策法规改善建议
(一)加快制订和出台绿色食品法律法规
虽然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在相关法律修订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绿色食品资源发展法律规制体系是由众多法律法规共同构成的,我们在颁布新法的同时还要加紧修订已有法律,使之相配套相协调共同构筑高效的绿色食品资源发展法律体系。
省级人大或省级地方政府,要加快制订和出台绿色食品资源生产、加工、运输、贮藏、营销、监督、处罚等全方位的法律和法规。省、市、县要制订相关的可操作的细则和具体的监管办法。同时,明确与工商、质检等其他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形成依法监督和管理绿色食品资源的合力。
(二)完善绿色食品资源发展的法律保障机制
通过立法明确绿色食品资源发展的组织结构和主要责任部门。避免出现绿色食品资源发展问题时各部门相互推诿不愿承担风险责任的现象。通过立法手段加强绿色食品资源发展的保障性控制措施。立法中应明确绿色食品资源发展法律保障监测、评估的详细规定,要求建立起以保障分析、保障控制为核心的法律保障机制,提前预防或避免绿色食品资源发展问题的发生。通过法律制度切实保障绿色食品资源发中有多元主体的参与保障机制,以上各部门形成保障合力。
参考文献:
[1]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机制;中国农村经济;2002/06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3
关键词:绿色食品 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83-01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人们对食品有了更高的评价和期待。从1990年国家提出发展绿色食品开始,其就以无污染、营养、安全、优质而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被人称之为“21世纪的主导产品”。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环保要求,并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食品企业积极实行绿色营销战略已经势在必行。
一、绿色营销是食品企业营销战略的必然选择
(1)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运动的推动,使绿色食品营销不断深入人心。
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去平衡等全球性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普遍认识到,以往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迅速的增强,环保工作受到公众、民间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关注,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运动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绿色和平运动对于推动绿色食品营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陆续出现的加拿大“绿色和平组织”、美国绿党、意大利生态党、新西兰价值党等这种自发的、大规模的、渗透力极强的绿色和平运动,也是绿色食品营销产生并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2)绿色食品营销有利于帮助企业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绿色运动的兴起,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和机遇。消费者绿色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需求的扩大,给企业开辟了潜力巨大的绿色市场。稳固的绿色消费群体愿意为绿色食品消费付更高的价格,保证了绿色食品营销的获利。随着绿色消费需求的兴起和传统消费需求的萎缩,食品企业只有将绿色理念融入整个营销过程中,积极开展绿色营销,才能抓住新市场机遇而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二、我国绿色食品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并不十分乐观,除少数一些较有实力、规模较大的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外,其他大多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和竞争力。笔者认为主要原因为:
(1)绿色食品价位较高,影响大规模消费。
绿色食品是一类从生产到加工和销售都很特殊的食品,应该是高品质高价格。可是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盲目提高产品价格,使产品与市场定位脱节。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三分之二左右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超过同类产品价格四分之一的绿色农产品;可是如果将价格提高到超过同类产品二分之一以上,则愿意购买的消费者不及调查人数的五分之一。我国大部分绿色食品的价格都在同类产品价格的1.5倍以上,所以普通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仍不具备足够的消费能力。
(2)绿色食品的绿色营销网络不健全,制约了绿色营销和绿色食品的发展。
受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限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位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边远山区,而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降低了企业对消费市场的了解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绿色食品企业的运输成本。
(3)绿色食品市场不规范,影响了绿色食品的质量信誉。
由于受到我国目前居民收入水平的制约和绿色食品企业的宣传力度不足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秩序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充斥着市场,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更加模糊了绿色食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三、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探讨
企业要开发绿色食品,实现绿色食品的可持续营销,也为了使我国的绿色食品能够挤入国际市场,并在国内市场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营销策略:
(1)绿色产品策略
食品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食品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和绿色包装两个方面来努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条件,所以尽量选择水质纯净、空气清新、土壤未受污染的生态环境优良区来作为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才能确保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绿色食品包装材料应该能够保证产品本身不受污染,不损害人体健康。另外,绿色食品的包装最好采用可降解、可回收等绿色环保材料,应确保不污染环境。
(2)绿色价格策略
一般来说,绿色食品的价格允许比一般食品高,是因为企业在生产中承担了一部分改善环境的成本,因此,在绿色食品定价上可以实行一定的加价率。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环保措施的完善,绿色食品的制造成本会逐步下降,因此,企业制定绿色食品价格时还应做到不仅使企业盈利,还要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
(3)绿色渠道策略
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建立稳定的绿色营销渠道。实行绿色渠道策略,除了要采用无污染的运输工具,还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配送环节,选择环保信誉好的中间商,并逐渐培养关系稳固的供销商,以维护好产品的绿色形象。
(4)绿色促销策略
食品企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和经销商以及消费者进行绿色食品信息的沟通。比如举办绿色食品展销会、洽谈会等,扩大绿色食品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接触面,从而促进绿色食品的销售;制作户外绿色广告,刺激绿色食品的消费需求;开展绿色食品讲座,以搞好绿色公共关系。另外还可以通过阳光营销、口碑营销、关系营销等技巧维持和吸引消费者,实现绿色食品企业的持续营销和发展。
总之,绿色食品营销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必然趋势和正确选择。当前,我国绿色食品营销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因素,因此,绿色食品营销应在绿色食品的产品方面、销售渠道方面、定价方面、促销方面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绿色食品营销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玉新.我国食品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0
[2]李海凤. 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及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
[3]何庆.中国绿色食品营销渠道建设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3
[4]王艳.绿色食品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外资,2011.14
[5]马清梅.我国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食品工程,2008.2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4
[关键词] 绿色食品营销组合辽宁省
绿色消费是21世纪食品消费的主流,我国大众化的绿色消费正在快速形成和壮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绿色食品消费水平,笔者在辽宁省范围内开展了问题调查活动,本研究对绿色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方案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于笔者对辽宁省消费者的问卷调查。该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03份,占回收问卷的94%。被调查对象选自超市、居民区、街道等不同的地点。受调查者基本情况见下表。
受调查者基本情况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关于绿色食品认知程度分析
认知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前提。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地感知了某种产品能够满足其需求时,才可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同时,消费者的偏好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调查显示,辽宁省消费者听说过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志的比例很高,分别达到了96%、84%。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进一步的了解很不够。在听说过绿色食品的消费者中,有10%的消费者选择“一点不了解”绿色食品这一选项,高达72%的消费者选择“了解一点”,选择“了解许多”、“非常了解”的消费者仅占5%。在问及绿色食品的定义时,29%的消费者认为是种植期间无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4%的消费者认为只要是无污染的食品就行,只有65%的消费者选择了正确的答案。50%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有区别,认为区别不大和没有区别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30%、6%,还有14%的消费者说不清楚。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的原因各不相同。出于“营养价值高于普通食品”考虑的占11%,出于“保护环境”的占19%,出于“食品安全”的占54%,出于“性价比”的占10%,其他占6%。可以看出,辽宁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但同时也可以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辽宁省消费者的消费表现为实用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基本生活消费已经由过去“吃得饱”,正在向“吃得好”、“吃得有营养”、“吃得有品位”的营养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对绿色食品的认知调查还表明:35%的消费者对带有绿色食品标识的食品质量放心,26%的消费者选择了否定的答案。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商标管理不规范等原因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可见,加大对绿色食品的宣传,提高绿色食品认知度,加强对绿色食品商标的管理,对促进消费者采取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十分重要。
2.关于绿色食品营销组合因素的分析
(1)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产品因素分析
辽宁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知晓度比较高。84%的消费者认为在选择绿色食品时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有影响,3%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影响,13%的消费者认为无所谓。在购买绿色食品类型方面,29%的消费者希望购买初级产品,选择希望购买初加工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的比例分别是38%、33%。在绿色食品种类方面,消费者认为目前绿色食品种类很少、比较少的比例分别为15%、31%,认为比较多、非常多的比例分别是15%、10%。可见,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增加绿色食品的种类、品种,是扩大绿色食品销售的重要因素。
(2)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价格因素分析
价格是消费者购买绿色食品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辽宁省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价格很高、比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8%、58%,认为价格较低的比例仅为2%,没有一个消费者选择绿色食品价格很低这一选项。在价格接受方面, 62%的消费者认为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在10%以下愿意购买,32%的消费者选择10%~30%的范围。见图1。由此可见,由于需求观念的转变,辽宁省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绿色食品的成本高于普通产品,愿意支付高于普通产品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但由于受到收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在10%以下,而目前市场上绿色食品价格过高限制了对绿色食品的消费。
图1 绿色食品的价格接受程度
(3)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分销渠道因素分析
在绿色食品销售场所方面,分别有25%、28%的消费者认为目前销售场所很少和少,仅有12%的消费者认为销售场所多或很多。可见,加快绿色食品分销渠道建设,增加营业网点,对拓展绿色食品的销路十分重要。在购买绿色食品地点方面,72%的消费者选择在超市购买,去大型的商店或副食店购买的占12%,到绿色食品专卖店购买的占10%,其余的6%选择在附近的农贸市场、早市购买。因此,超市应该是商家选择绿色食品营销的理想地点。
(4)绿色食品营销组合中的促销因素分析
在绿色食品促销方面,63%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采用人员推销方式推荐绿色食品时可以考虑购买,26%的消费者认为非常乐意接受这一促销方式。营销者应充分发挥推销人员的作用,灵活地采用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丰富多样的促销组合,诱导消费者采取购买行动。调查还表明,仅有29%的消费者认为在市场上买到名牌绿色食品安全程度有保障。可见,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创立绿色食品品牌,规范绿色食品市场的管理,增加消费者的安全感,可以减少或打消消费者的购买疑虑,促进绿色食品销量的增加。
3.绿色食品购买频率分析
为了对消费者的绿色食品消费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这里选择了对影响绿色食品市场发育的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四个标志,对影响绿色食品消费的“购买频率”进行分析。
(1)收入水平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占同等收入水平消费者比重的10%。随着收入的增多,消费者中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重逐渐增大,当月收入超过1500元时,这一比例达到32%。相反,随着月收入的增多,没购买过绿色食品的消费者比重逐渐降低。当月收入在500元以下时,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为11%,收入在1000元至1500元之间时,这一比例降至4%。当收入达1500元以上时,这一比例为零。由此可见,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消费者的绿色食品购买频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年龄因素
调查显示,中年以上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频率较高。35岁~44岁这一年龄段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人数占同龄绿色食品消费者比重的28%,而比重最高的是55岁以上这个年龄段的消费者,其比重达到32%。18岁~24岁的消费者绿色食品购买频率最低,从不购买者占同龄消费者的比重最高,达到10%。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消费者收入相对稳定,具有消费绿色食品的经济实力。加之中年以上消费者对社会问题比较关注,对自身健康更加重视,更容易形成绿色消费意识。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应该把中年以上消费者作为其目标市场。
(3)性别因素
调查显示,有20%的女性经常购买绿色食品,只有5%的女性从不购买。而男性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为18%,比女性低2个百分点,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则是7%,比女性高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女性绿色食品消费行为偏高于男性。这可能主要是由于女性在家庭食品消费中占据支配权,对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关心程度高于男性,绿色消费意识更强。在制定绿色食品营销策略时,企业应该考虑到绿色食品消费者的性别差异。
(4)文化程度
调查显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占相同文化程度消费比例的25%,比初中及以下学历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的比例多13个百分点;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从不购买绿色食品的比重占同等收入水平消费者的14%,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从不购买的比例多了9个百分点。这说明绿色食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其自身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关系。
4.绿色食品标志、价格与不同收入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关联分析
(1)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程度分析
从整体水平来看,消费者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有影响”所占比例很大,从低到高收入阶层分别所占比例为79%,76%,85%和96%,见图2。相比较而言,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标志的敏感度更低,19%的消费者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自己的购买“无所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关注的是产品的物美价廉,而不是绿色标志。随着消费者月收入的升高,认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自己的购买“无所谓”的比例也随之下降,当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时,这一比例仅为3%。
图2 绿色食品标志对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影响程度
图3 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接受的价格范围
(2)价格范围分析
辽宁省广大消费者普遍可以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10%以下。在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消费者中,65%以上的人只能接受价高小于10%的范围。当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30%以上时,选择购买的消费者比率骤然下降。当价高在10%~30%、30%~50%之间时,收入水平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比例最大,分别达到41%和11%。当价高在50%以上时,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比例均降至1%以下。见图3。这说明辽宁省目前绿色食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非常大。因此,设法降低绿色食品的产品成本是拓展绿色食品市场的一个有效方法。
(3)灰色关联分析
为了定量分析绿色食品价格、绿色食品标志对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这里对调查数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作以分析。将消费者收入水平如上表分成四段,绿色食品标志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分为三个:有影响、无所谓、无影响,价格接受范围为四个:10%以下、10%~30%、30%~50%、50%以上。参考数据x0=(100%,100%,100%,100%),比较数据列xi(n)(其中n=1,2,3,4为收入段,i=1,2,3为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类型)为各段收入水平消费者绿色食品标志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所占的比例。将参考数据与比较数据带入关联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为:收入由低到高的不同消费者受绿色食品标志影响程度的关联度分别为0.856、0.704、0.582。由此说明,总体来讲,认为购买时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有影响”的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所占比率最大,其次是“无所谓”,最后是“没有影响”。这一结果与前面的定量分析一致。事实上,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消费者越发关心自身的健康和食品的安全,因此绿色食品标志对其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不同价格范围的关联度分别为0.953、0.927、0.911、0.715,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价格接受范围的排列顺序是:10%以下、10%~30%、30%~50%、50%以上。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实力是影响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绿色食品标志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增加;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有限的条件下,广大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的价格接受范围是绿色食品比普通食品高出范围在10%以下。而高出30%以上的价格,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愿意购买比例最大。因此,绿色食品企业应将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消费者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针对其购买心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在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方面,辽宁省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知晓度较高,听说过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志的消费者比例分别达到了96%、84%。但从进一步分析结果来看,辽宁省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还不够深入,只停留在基础阶段。辽宁省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主要希望自己“不受环境污染”,而不是“不要污染环境”。绿色食品营销组合因素的分析表明,绿色食品种类的多少、价格的制订、分销渠道的选择、促销方式等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四个标志,影响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购买。绿色食品标志、价格与不同收入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关联分析表明,有无绿色食品标志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很大影响,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程度增加。在当前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愿意接受绿色食品比普通产品价格高出范围在10%以下。由此可见,加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增加绿色食品的种类、品种,降低绿色食品价格,扩大绿色食品分销渠道,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促销活动有利于绿色食品的市场拓展。营销者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绿色食品市场准确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以占领目标市场。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5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方法
中图分类号:X828;X321;F768.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10
Study o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in China
HOU Hao-chen , YANG Dan , LIU Jin-xin , ZHANG Wei-do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ood industry, probing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EIA respectively.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applicabl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that could help promoting PEIA of green food industry, looking forward to providing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green food industry PEIA.
Key words: green food industry;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valuation method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一直不容乐观,地沟油和台湾的塑化剂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国民的正常生活[1]。在人类食品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农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大产品,这些产品每日都大量地供给到人们的餐桌上。传统的农副产品一般是自产自销的,没有品牌,也没有规模和统一性。目前,一些农副产品生产者已经意识到品牌及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其生产的绿色食品,以优良的品质打入了市场。
1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绿色食品是指安全、无污染、经过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环保健康食品。严格地讲,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的营养类食品[2]。发展绿色食品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发展绿色食品,1992年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3],经过22年的努力,我国绿色食品生产已经初具规模,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绿色食品标准体系和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建立并全面推行了绿色食品监管制度等。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生产条件优越的地区,开始建立起了绿色食品基地。截止到2011年底,全国已有340个县(农场)创建了479个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超过6 700家,产品总数1.7万个,年销售近3 000亿元,出口额约23亿美元,环境监测面积0.16亿 hm2以上[4]。绿色食品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引领城乡居民安全优质食品消费的一个热点。绿色食品产业的形成,也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等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首先,我国国民对于绿色食品的消费缺乏认识,妨碍了绿色食品信息的传播。绿色食品的价格较高,使得中低收入者缺乏足够的购买能力。其次,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品种单一。从事绿色食品生产的从业者认为生产绿色食品的风险较大,因此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投入,不同的农业垦区只适合一种或几种食品的生产,使得生产品种相对单一,没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也是一个主要问题[5-7]。
另外,我国绿色食品的产业以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往往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巨大问题。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体系认证了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经过了几年的生产,由于绿色食品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差,为了提高效益,不惜破坏原有的农业生态环境,将废水废渣直接排入河流,将垃圾直接倾倒在基地周围,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使得原本符合绿色食品产业基地标准的垦区不再符合国家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的食品不再是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导致此垦区的经济价值贬值,造成了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由于一直都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绿色食品生产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及相关政策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8]。规划环评实质上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全局性,能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简称《环评法》)正式颁布并实施。2009年10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9]正式实施,在《环评法》的框架下,进一步明确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主体,相关各方面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领域,而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中规划环评的新领域,目前这项工作仍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可以大致分为4步,分别是规划研究、环境背景调查、环境制约因素判别、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与预测[10]。
2.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
2006年国家环保部在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第1批试点地区进行了规划环评,取得了成功经验。此后,又陆续批准江苏省、湖北省、宁波市、芜湖市、广州市为规划环评试点省份和城市,河北省、山东省、吉林省、上海市、天津市、杭州市等许多省市也相继配套出台了多项地方性规章制度[11],有力推动了规划环评的实施。由于我国引入战略环境评价较晚,从而属于战略环境评价范畴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相对落后。目前已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开发区规划、厦门城市总体规划环评等[12]。
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渤海、北部湾、成渝、海峡西岸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五大区域战略环评涵盖15个省,6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约110万km2,涉及石化、能源、冶金、装备制造等10多个重点行业,以及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项目集聚了中国环科院、环保部发展中心、环保部华南环科所、上海市环科院、中科院地理所、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参加单位及协作单位共计近百家。开展范围如此之大、行业覆盖如此之广、参与部门和单位如此之多的区域性战略环评,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五大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项目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技术成果已经在相关区域重点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的环保准入中得到体现[13]。
2012年1月2日,我国环境保护部开展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是继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境保护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开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是区域性战略环评的一次拓展和深化,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4]。
3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1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然而大部分的绿色食品产业和绿色食品基地往往一味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因此,对绿色食品产业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绿色食品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加强基地建设。通过规划环评的方式对基地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评价,从而从源头上杜绝环境污染的发生。使得绿色食品从始至终不经受任何的污染,产业基地也实现零排放。其次,通过把对环境的考虑纳入到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建立一种环境、经济和社会综合的决策机制,从而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报告书,使得绿色食品基地在建设初期就有章可循并且逐步做到细节化[15]。最后,规划环评对于绿色食品基地来说可以进一步完善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统筹规划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实施步骤可归纳如图1。
3.2 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
国内许多学者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朱坦、尚金城、包存宽等[16-18]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深入探索。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仍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目前尚无通用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借鉴一些理论[19]。这些理论能够运用到绿色食品的规划环评当中,起到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在技术方法方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罗列了规划环评的一般方法。张媛等[20]将导则中的方法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整合和分类,如表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是规划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多的是要应用更加切合实际、在实践中更加正确的技术方法作为评价方法,多种方法的集成是绿色食品规划环评的方法特点,针对不同评价类型,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各种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选择出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方法进行评价。
3.2.1 生命周期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也称作“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方法”等。生命周期评价是编制和评估产品生产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输入输出和可能的环境影响[21]。归纳起来就是4个部分的工作: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解释[22]。
确定环境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判断整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绿色食品产业是否有效以及规划时所遇到的环境影响时,应广泛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绿色食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分析,从而确定绿色食品是否清洁生产,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投入产出是否合理。在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生命周期评价可以作为一种直接的评价工具,以此来评价绿色食品基地内的物质流、能量流在基地中的走势以及绿色食品清洁生产工序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将物质在整个绿色食品基地的动态描画出来,进而对基地进行规划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农业应用上处于初级阶段[23],徐李娜等[24]指出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清洁生产诊断工具,并对比了国际国内的生命周期评价对清洁生产的应用现状,指出了生命周期评价对于清洁生产判断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张丽丽等[25]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辽宁西部地区建平县两种玉米生产方式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为加强绿色食品产业的环境管理和减轻农业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3.2.2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理论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以及人类积极作用下健康、有序地发展,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6]。生态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判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分析手段。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承载力分析在战略、规划环境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它是解决累积影响以及将战略环境评价与战略规划相融合的重要手段。
生态承载力分析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是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相减,差值为正时称生态赤字,表示该地区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容量。差值为负时称生态盈余,表示人类负荷仍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范围内[27]。
因此,通过生态承载力分析在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之前,通过能值分析、生态足迹等一系列的方法,根据当地的各个环境因子以及人为活动的实际因素,通过生态模型、人均生态协调系数模型等一系列的计算模型得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28],从而确定当地的生态特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规划。赵玉强等[29]结合沈阳市浑南新区社会经济发展预测结果,从水资源、土地资源、污染物、经济等几个方面对浑南新区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得出了可行性的改进方案。
3.2.3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柴小青[30]总结了中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的特点,剖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框架思路和途径,对可持续发展评价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循环经济实际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运用生态学的循环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开发活动,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理念上的经济发展模式[31]。它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的闭环流动经济。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局面[32]。
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中心,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布局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这两个理念。
3.2.4 其他理论方法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对绿色食品景观资源进行适当配置利用,对绿色食品基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对生产高品位,高质量、优良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对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3]。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1S)[34-35]。在环境规划中,GIS数据表达直观形象,输出的结果图形化,更便于为人们所接受。游娟等[36]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的环境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刘纯青等[37]运用GIS技术选取滦南县自然植被、河湖水系、地质地貌、土壤类型、污染分布、道路体系等因子作为绿地系统布局的适宜性因子,从而确定了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
此外,规划分析、现状调查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重大生态作用区和环境影响区空间识别[38]等等一系列的评价方法都是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评适用的方法。要按照实际情况具体制定评价方法。
4 展 望
通过开展绿色食品产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能力,从宏观上规划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避免在绿色食品产业建设时期产生重大的选址、规模、性质上的错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对国民健康的威胁,也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可持续发展角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有很大的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胡宏彬.近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当代社科视野,2011(9):26-33.
[2] 苗雨君,王锦平.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 (8):134-137.
[3] 杨晓明.环境影响评价与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J].现代化农业,1995(9):7.
[4] 高文.绿色食品20年影响力浑然隆起[N].农民日报,2012-01-06(1).
[5] 杨应松.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食品科技,2003(3):11-16.
[6] 席晓东,杨柳.我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工商学院报,2009,25(5):20-23.
[7] 刘墨楠.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2011,4(70):48-49.
[8]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HJ/T130-200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S].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EB/OL]. [2009-08-21].http:// /M20090821/002307-1.him.
[10] 李慧.规划环评工作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2(6):230-232.
[11] 田丽丽,徐鹤.武汉市“十一五“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实践[J].湖南大学学报, 2007,34(8):61-64.
[12] 焦彦欣,王敦球,江成.对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思考[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4):46-48.
[13] 五大区域战略环评基础性工作全面完成[EB/OL].[2011-01-01]. http://ww .
[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环境评价正式启动 [EB/OL]. [2012-01-14]. http://ww .
[15] 舒廷飞,包存宽,陆雍森,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现状及其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382-387.
[16] 包存宽,尚金城.建立我国战略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体系[J].环境导报,1999(5):1-4.
[17] 包存宽,尚金城.战略环境评价的工作程序[J].上海环境科学,1999,18(5):214-215.
[18] 朱坦,吴婧.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和几点建议[J].环境保护,2005(4):50-54.
[19] 陈文波,赵小敏,武春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134-138.
[20]张媛,徐凌,张树深.规划环评技术方法研究综述[J/OL]. [2012-07-20]. http://www. /2007-10-18/2012-7-20.
[21] Guinee B, Gorree M, Heljungs R, et al. Handbook on life cycle assessment[M]. 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a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
[22] 邓金锋.生命周期评价(LCA)在环境评估中的应用[J].海峡科学,2009(6): 123-124.
[23]罗燕,乔玉辉,吴文良.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农业中的应用[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2):152-155.
[24] 徐李娜,付桂珍.生命周期评价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9, 5 (36):83-85
[25] 张丽丽,刘明达.辽西地区两种玉米生产方式的生命周期评价——以辽宁省建平县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 42(3):300-305.
[26] 顾康康.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2): 389-396.
[27] 何静.基于生态足迹的新疆可持续发展评价[J].新疆环境保护, 2011, 33(4):40-44.
[28] 曹月娥,塔西甫拉提·特依拜,杨建军,等.新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44-49.
[29] 赵玉强,张丽君,宋海宇,等. 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承载力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5,31(2):61-63.
[30] 柴小青.可持续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商业研究,2012(418):8-13.
[31] 李庆雷,李秋艳,明庆忠.中国旅游循环经济研究动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6-39.
[32] 陈晓红.循环经济视角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模式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9-4711.
[33] 曾江源.GlS的应用与研究[J].电脑科学与技术,2009,5(25):7287-7289.
[34] 王煜倩.GIS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 (7):141-142.
[35] 高琼,胡远满,郑钦玉,等.绿色食品基地的景观生态规划[J].生态学杂志,2005,24(8):958-962.
[36] 游娟,潘瑜春,陈柏.基于GIS的绿色农产品基地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0):325-331.
[37] 刘纯青,李秀云,谷康.基于GlS技术的滦南县绿地系统规划[J].中国园林, 2011(11):80-83.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生产效率;DEA模型;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224;F42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9-2271-04
随着现代工业和农业的飞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对绿色食品的关注也越来越多,绿色食品在人们日常消费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关注绿色食品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经营效率,对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1]。
1 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河南省就开始培育绿色食品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体而言,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态势。
1.1 产业增长迅速
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起步较早,但初期发展较慢,到2003年整个产业的发展才有了新的突破,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报告,2003年河南省绿色食品企业10家,产品数量21个;到2008年,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企业已有83家,产品数量达296个;2013年,河南省拥有143家绿色食品企业,产品总数高达386个[2]。短短10年间,企业数量和产品数量都有超过10倍的增长,且产品的产量和品种也取得了大幅突破。由此可见,河南省的绿色食品市场供需不断增长,整个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1.2 产业结构逐步完善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逐步成熟,产业结构逐步完善,从整个产业构架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地与农户为企业提供原材料,企业进行加工生产,这构成了整个产业集群的第一层,也是主体层次;第二层次指前端和后端产业,前端产业主要指提供种子、化肥、机器设备等的企业,后端产业主要指进行广告宣传、物流运输等的企业;第三层次主要指提供辅助服务的相关产业,包括政府机构、相关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机构[3]。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绿色食品工作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农业部的领导和地方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绿色食品继续呈现速度、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发挥积极作用[4]。
1.3 竞争优势不强
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有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相较全国而言,其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还处于一定程度的弱势地位。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具有先天优势,但后天发展并不理想。从产量角度来说,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最新数据,2013年度,全国的绿色食品总产量为21 233 612.14 t,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产量为309 879.80 t,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46%。从企业和产品数量来说,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7 696家绿色食品企业,产品数高达19 076个;而河南省绿色食品企业有143家,产品数为386个,企业数和产品数分别占全国的1.86%和2.02%。由此可见,与全国整体相比,河南省绿色食品产在产量、数量、品种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竞争优势不强,亟待进一步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就企业数量来说,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企业数量虽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极其缓慢,在全国的比重不到2%;产品数量的比重较企业数量来说稍高,但也仅为2%左右。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落后于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的省份,甚至也落后于河北、黑龙江等经济发展较缓的省份,其竞争优势还有待加强。
2 河南省绿色食品企业效率实证分析
龙头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小企业有引导作用,在整个行业的技术研发、创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绿色食品企业的效率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不同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出改进措施,以期对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有所裨益,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共同发展,改善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较落后、竞争力不足的弱势。
2.1 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模型)方法是1978年由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等首先提出的,通常被用于评价相同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称为DEA有效),其第一个模型被命名为C2R模型。从生产函数的角度看,从生产函数的角度看,这一模型主要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的“规模效率”与“技术效率”问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5]。
假设DEA模型中有n个待比较的项目,即模型的决策单元(DMU)数等于n,为了符合DEA模型研究的需要,并假设这n个DMU是同类型的,具有可比性。同时假设每个DMU有m种投入指标和p种产出指标。每个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为:
hj=■,(j=1,2,…,n)
其中,xij表示输入数据,如企业投入的资金、人员等;yrj表示输出数据,如投资回报率、年收益等;而vi、ur则分别表示xij和yrj对应的权重;hj为效率评价指数。
同时DEA模型还能对低效率的决策进行改进,如对第j0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可以建立如下优化评价模型:
目标函数:maxhj■=■
s.t.■≤1,j=1,2,…,nvi,ur≥0,i=1,2,…m;r=1,2,…p
其中,xij、yrj为已知数(可由历史资料或预测数据得到),vi、ur为变量。权重系数vi、ur作为模型的变量,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标值hj作为约束条件,因而效率评价指标值始终不超过1,同时把第j0个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数作为求解的目标函数,即在考虑其他可比决策单元的基础上评价某一决策单元的生产效率是否有效[6]。
本研究拟运用DEA方法中的C2R模型来分析比较不同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对生产效率低的企业进行改善,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7]。同时,通过多个企业的输入、输出数据比较,建立生产前沿面,为企业的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2.2 样本和数据选取
2.2.1 样本选取 龙头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中极具代表性,因此从2014年河南省绿色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名单中选取了8家具有典型特点、产品覆盖较广且数据可得的企业,收集这些企业的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8家企业分别为: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固始县豫申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河南诚实人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莲花味精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长远实业集团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博大面业有限公司以及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
2.2.2 指标选取 选取适当的输入输出指标体系是运用DEA模型进行生产效率分析的基础,指标选择的合理性对DEA分析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对绿色食品行业分析多属于定性分析,较少运用DEA方法进行生产经营效率研究。本研究主要借鉴一般性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关于运用DEA方法来评价企业生产效率的文献,并结合一定的指标选取原则,选取输入输出指标。一般性生产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存在共性,通常把资产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作为主要考虑的输入指标,把总产出和增加额作为主要输出指标。因此选取投入指标:①职工人数。现有的大多数绿色食品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投入是其重要的成本投入;②技术人员的数量。绿色食品较传统食品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虽然现有的绿色食品还多以初加工为主,但是其对生产环境、加工方式的要求更高;③投资额。资本的投入是最直接的成本投入方式,以较少的资本投入形成较高的产出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出指标:①绿色食品批准产量。由于绿色食品需要经过国家认证,其产量也需要经过国家批准,因此可以把绿色食品批准产量作为衡量企业绿色食品的产出指标;②绿色食品种类。很多企业不只生产一种绿色食品,企业绿色食品生产的种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绿色有机产品的生产能力;③年收益。考虑到很多企业的资本、人力投入不单只生产绿色食品,因此也引入了年收益这个指标对企业的整体收益进行衡量。
2.3 结果分析
使用Deap 2.1软件包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进行结果比较,得到了8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指标值,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8家绿色食品龙头企业的生产效率相差较大,莲花味精、大程粮油以及毛庄绿园实业的技术效率较高,排序为并列第一。作为8家企业中惟一在主板上市的企业,莲花味精的各项产出数据均较高,根据莲花味精最新的年报数据,其品牌价值高达44.62亿元,品牌效应为其带来了巨大的附加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它的各项投入均处于低水平,但是收益巨大。根据2014年河南省公布的各企业绿色食品批准表,该公司绿色食品种类为28种,远高于其他企业。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实行“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电商渠道建立网上生鲜超市实现产品的直营,通过减少中间环节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也实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高生产效率。这些行业中的标杆企业的生产模式、管理方法、营销手段等各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为生产效率较低的企业有很好的示范作用。河南省的绿色食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好,8家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为0.766;但也
绿色食品研究分析范文
本文2023-11-15 17:12:04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