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5 11:26:43浏览:328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1

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重要特性

2.1自主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课题,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所选择的学习目标、方式、内容都是自主的。

2.2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和体验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3开放性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研究性学习,由于受到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限制,对于问题的思考缺乏深度与广度,对于研究性学习缺少持久性。针对以上特点,我在日常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做好前期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方法培养工作在平时日常教学中常给学生讲科学家研究方法和我们要做的研究性学习方法相似,同时告诉学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什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有哪些。通过教师的点拔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兴趣,知道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阶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将班上同学进行合理分组(考虑男女、经验、家庭情况、学习态度等),因为有的课题需要独立完成,有的课题需要合作完成。

3.2做好课题的选择工作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兴趣还决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持久度。如果学生选择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做了一段时间,却发现问题多多、无从入手,没有结果,肯定很沮丧,肯定找不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一般让学生完成4-6个课题。该课题的优点是:学生兴趣高、简单、素材好找,体现了从化学到生活的课改理念。第二种课题为结合课本知识型。如《结合课本知识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并对如何防止铁生锈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以下要求准备三组实验,并完成下列内容(试管可用透明瓶子代,无蒸馏水用热开水代,将试管放在火焰上加热片刻即得干燥的空气)。对于这两个课题的选取即方便了教学,又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素材有学习的方向。由于课堂上要提问、表达、交流、展示,学生参与的积极高。本课题学生参与率达96.2%.班上53人有2人没做。第三种课题为:结合生活、科技、热点型。我安排的课题为:《什么是低碳,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1)什么是“低碳”;(2)如何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3)根据你对“低碳”的了解请对家人、朋友提些建议。因为是热点课题,电视、媒体、广告都在宣传,素材非常丰富,查阅资料非常方便,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高,成效好。第四种课题为: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父母工作单位、家庭环境)提出,教师进行审核、指导。指导方面主要考虑:调查研究的素材、资料是否容易查找,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有个家住在三农轻质碳酸钙厂的学生申请了这样课题《石灰石的变化,及产品价值的提高》考虑其父母都是这单位职工,调查方便,数据、报表来源准确,我同意这课题,并让家长配合,效果很好。

3.3做好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管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由学生完成,教师必须抓好过程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提醒学生时间性,所有的课题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影响学生间的交流、展示、相应课程的学习和教师评价,平时多督促,也能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②做好抽查工作,抽查学生完成表格、调查资料的情况,有利于调控研究性学习进度,同时进行阶段表扬,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做研究的积极性。如《xx家庭柴改沼气的调查报告》时间长要认真做好抽查工作,当然在抽查中也容易发现存在问题,教师根据存在问题做好导向工作。如有的资料与课题无关,就无需深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从哪些方面入手更容易获取素材、资料。如有次抽查也发现学生5天的生活垃圾都一样,我就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入手。

3.4做好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学习课程应有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应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已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他是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常利用2-3节课让学生展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同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许多同学对自己在活动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都有反思性评价。常听到学生说:查阅资料阶段很认真,细致。形成结论完成报告阶段没有认真写。当然教师对能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同学都应进行鼓励性评价。

4.开展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与反思

4.1我所任教的两个班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我感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方法更加得当,知识面更广,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4.2更可喜的是我任教的班级学生放2个纸箱专门来回收废纸、塑料瓶了,还向学校要求将垃圾箱分成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同时有几位同学还联系收废品的每天将学校收的废品卖出,并将钱捐给学校家中困难的同学。

4.3初三面临中考时间紧,开展课题数量不够,质量上还需提高。

4.4今后努力的方向是积极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意识,争取在课后时间上有所延伸。初三这一学年争取完成4-6个课题。以上我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该学习的特点;日常教学开展时应做到四个做好(做好兴趣培养、做好课题选择、做好过程管理、做好结果评价);及取得的成果与反思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情境法问题法

2001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的通知以来,研究性学习就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名词。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几年来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针对这种现状广大一线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涵义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创新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研究性学习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只浮于表面,对于新教材中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检验与论证的过程,而是采用了变相灌输的方式促使学生记住结论而已。其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目前仍是有待解决的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成为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才能比较容易实现。不过,这并不是说只有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才进行研究性学习,也不意味着传统的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而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上的很高境界。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二期课改已在我校高中阶段全面推开,这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新的考验。研究性学习的使用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适应于当前课改的两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方法一:情境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述问题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设a、b为常数,且a≠0,b≠0,研究函数f(x)=ax+b/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本题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熟知的两种函数——正比例函数f(x)=kx(k≠0)与反比例函数f(x)=k/x(k≠0)的和,这题的特点是学生利用近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合作和教师的适当指导,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方法二:问题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建筑高度的测量研究。如测量嘉定法华塔高度的方案,先选定一点A,在A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再向前取一点B,在D点测得塔顶的仰角旦为45°,用皮尺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见下图。设BD=x,在RtACD中,a=30°,。在RtBCD中,日=45°,于是,解得。嘉定法华塔高度。一方面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思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C

BA

D

图1:问题法求解塔高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新事物还有很多值得重视与探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满足眼前利益,又要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现在还存在诸多困难。但是笔者认为,传统的数学教学应注入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活水是不容置疑的,广大的一线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广泛交流经验,使我国的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更进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范宝忠,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3

培养网络技术人才,需要让学生成为实验学习和网络基础理论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角,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应考虑学生的情况不同,对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专业类别学生来对网络研究性学习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不同专业工作的需要,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二、研究性学习的改革设想和实践方案

(一)改革培养手段改革培养手段

首先要确保设立独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课程。所谓独立设课,就是把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从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中独立出来,独立授课,独立考核。研究性学习作为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而且有利于老师们形成完整的研究性学习体系,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并且这对于加强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着无法低估的作用。从而更加能够体现理论课与网络实验课相辅相成的特点,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在讲授理论知识点时,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复杂的过程简单化,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深化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二)改革研究性学习内容

计算机实践培养手段的重点在于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创新。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知识面非常广,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十分庞杂,而且各个高校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计算机各层网络协议、通信协议、数据通信原理、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实用技术等等相关技术。上述每一方面都可针对某一特定专业独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验非常繁多。从如此多的实验内容中,怎样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才能使使学生能较快地、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并且提高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实验内容改革的主要目的。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能力

由于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实验种类多,实验内容较复杂,不断更新的新技术以及多种层次的研究性学习,都对研究性学习教师的知识面和理论基础及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每位研究性学习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能够解决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设备故障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立一支实验技术层次高、教学科研水平高和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队伍已经刻不容缓。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以提升其积极性。吸引高学历人才和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加入到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队伍中来。为使研究性学习科研水平高,必须加强对研究性学习人员新技术的相关培训工作。

(四)增加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由于计算机网络研究性学习需要大量的硬件实验设备来进行,因此增加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也是计算机网络实践培养手段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硬件方面,如果因为资金数目较大,而筹集比较困难,也可将采购适量设备。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将学生分组后分配实验设备来完成实验。在软件方面,应该选择运行较稳定的操作系统软件配以合适的网络管理软件。政府也应该加以重视并且积极配合,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并且增加资金投入,加快各个高校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室的建设。这是进行实践培养手段的根本大事。

(五)改革研究性学习考核制度

对于独立设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来说,考核也要独立进行,并且必须明确考核机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我们推荐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笔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纳入评价体系是为了督促学生提高实验效率,凭借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考查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无形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三、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摇篮,迫切需要重视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目前计算机网络教育存在着理论教育脱离实际应用需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不足问题,但是必须认识到,计算机实践培养手段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4

一、研究性学习基本涵义

所谓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教学课程。它主要是给学生介绍数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课题研究。它要求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因而具有研究性;它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得出结论,均由学生来做,因而具有自主创新性;它一般要通过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专题讨论、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

二、 研究性学习中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形成定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要实现教学行为方式的重大转变从而指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只浮于表面,对于新教材中有关于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现、检验与论证的过程,而是采用了变相灌输的方式促使学生记住结论而已。其实,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关系,目前仍是有待解决的课题。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将研究性学习作为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类型,列入课程计划,使之成为有目标、有实施要求、实施渠道和评价标准才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通过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才能比较容易实现。不过,这并不是说只有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才进行研究性学习,也不意味着传统的高中数学学科课程的教学中不能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恰恰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处理得当,原有的课程内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而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既打好基础,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更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上的很高境界。

三、研究性学习方法

目前,二期课改已在我校高中阶段全面推开,这对所有教师都是一个新的考验。研究性学习的使用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而且也是针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际脱节、课堂氛围沉闷等问题所提出的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适应于当前课改的两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方法一:情境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所述问题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完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设a、b为常数,且a≠0,b≠0,研究函数f (x)=ax+b/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本题并没有涉及更深的数学知识,而是学生熟知的两种函数——正比例函数f(x)=kx(k≠0)与反比例函数f(x)=k/x(k≠0)的和,这题的特点是学生利用近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合作和教师的适当指导,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

方法二:问题法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就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因此,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例如,学习了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后,教师向学生布置利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进行建筑高度的测量研究。如测量嘉定法华塔高度的方案,先选定一点A,在A点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再向前取一点B,在D点测得塔顶的仰角旦为45°,用皮尺测得A、B两点间的距离为a,见下图。设BD=x,在RtACD中,a =30°, 。在RtBCD中,日=45°,于是 ,解得 。嘉定法华塔高度 。一方面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了思维,使得教学活动更有效地进行。

C

B A

D

图1:问题法求解塔高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5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础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更主要的还要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本文就笔者平时教学实践,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

1.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开展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和具体操作上都比较模糊,一方面难以寻找与数学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受学生的素质与教师本身的学识水平的制约。因此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前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是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

1.1 教师的角色――平等中的首席。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的问题来自于现实世界。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同,研究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学生是在一种开放、主动的环境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j教师应从教学中的主角转向扮演研究者、组织者、监控者、评价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1.2 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科教育。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力及探索创新精神,重点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不仅仅是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还要通过转变学习方法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也不会与学科教育相矛盾,常常能自觉地加深拓宽对课题相关学科的课程的学习,更善于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本上促进了学科的学习。

2.研究性课程的选择与论证是关键。研究性学习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进行学习和研究,旨在唤醒学生探索、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教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倡导者、策划者与方向指引者,要在课题的引导与产生上下功夫。

2.1 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适当时机,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构建课程。开始时,学生往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寻找课程。教师要适当引导,从不同角度,针对学生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渗透,为学生提供研究线索和方向,逐渐唤醒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如:

①我校结合高一课本上的“数学建模”内容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从生活中带回不少问题,如“《周口晚报》经营盈利问题”、“商水县张庄镇财政收入的预测”、“个人所得税调查”、“分期付款方案的选择”等。通过实践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也使学生经历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数学应用的价值。

②在习题教学中,改结论型问题为探索性问题,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探索性、创造性学习活动。学生自己探索、加工、归纳、猜想、发现结论,使学生亲自感受了结论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③增加学生参与操作和实践的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④变难点教材为研究性学习教材,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参与研究过程的时空。

2.2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不断地完善课题。从学生关注的问题中提炼课题,教师应尽可能以宽容与鼓励的态度进行评价、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课题。教师不断设疑,使课题研究逐渐深化,从片面走向全面,从极端走向合理。我的做法是从学生现有的选题出发,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感受。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商水县张庄镇财政收入的预测”分析的途径、数据处理方法、存在问题、解决的办法等,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和指导,提高学生的信心,使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

2.3 做好发动工作,促进学生的群体协作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究中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是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课题确定后,我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们分析课题的意义,告诉学生进行这些课题的研究不仅不影响课程的学习,还可以促进数学学习,打消学生以及家长的顾虑,以吸引学生报名。在讨论课题的研究方案、计划,准备开题报告之前,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任务,使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主动地参与研究,并在研究中承担一定的任务,发挥一定的作用,而不是有的包揽所有的研究工作,有的成员只是“跑龙套”。

3.研究的过程要不断优化、严格管理。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这是由该课程的特性所决定的,但不是说研究性学习不需要规范,过于随意难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目的。

3.1 教师应指导有“度”。教师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以指导,指导要有创意,加强针对性。不要包办代替,确保学生在课题中的主体地位。

3.2 严格管理,不流于形式。在学生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严格考勤管理,不流于形式。每次开展活动,老师应督促学生填写活动记录,重视过程的体验。活动若要外出,教师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如联络外出的地点,分析基本研究场所的条件、查阅资料的条件,以及学校所能提供的工具、材料,并教育学生注意安全。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6

关键词:孔子 教学观 研究性学习

孔子,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和当今被称作西风渐进的研究性学习,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大家为提倡研究性学习,总是会大批特批传统教学模式。把一切都归咎于传统教育,似乎一言以蔽之,说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轻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但是细究来,回顾我国的教育界鼻祖――孔子的教学观,你不难发现其思想精华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即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发端于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存在问题,从而产生困惑与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思维的动力和契机,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去探求问题的解法。这和孔子的学习观正是不谋而合。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思、习、行”并重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动脑筋,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教师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起学生足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诱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取向的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探究发现知识发生过程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没有教练学生照样能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的过程。总结当今对传统教法的批判,不外乎:一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总是极端化,或者过于突出教师的主导,或者流于强调学生的主体,不能兼顾。二是重视教师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个性发挥。学术上不允许有相异的声音、不同的论调出现。生活中有长者意识,认为教师是神圣的,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天经地义,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给学生个性自由发挥的氛围,不能给学生智慧成长的自由空间。过于强调统一,为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生。可是这在我们的老祖先那里,并不存在这样的流弊。他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仍不失为理想指南针;他因材施教的原则与今天以人为本,主张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个性特长的发挥不谋而合;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仍然是后人的楷模。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直接以塑造和建构主体自身为对象的实践领域。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科学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精神财富,发展、提高它们的主体性,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在新的时代中,面对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做些什么?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去探究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孔子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必须科学地认识,继承和创新并举。研究性学习是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在实践中,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要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教育者要注重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去开动脑筋质疑问难;而且教育要面向社会,适应社会,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要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开阔的社会,通过课外校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思维,从而加速学生主体性的成熟过程,缩短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时间。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7

【关键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26―04

一 研究范围界定

目前,我国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说法还不是特别统一,有的学者认为“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1]有的学者认为“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究,指学生在仿照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学习及参与、体验、实践,实现学习的多样化,促进学习方式的优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由原来的单一‘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发现学习’。”[2]但是,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步骤,WebQuest是研究性学习中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等等。因此,主题为“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WebQuest”等方面的文章均被纳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以保证其全面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按布拉德福的文献离散规律,一个学科的绝大部分基础文献常常集中在数量很少的核心期刊中,只要对影响较大的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分析,即可基本了解该学科的发展情况。”[3]本文最初拟对教育技术领域内比较具有影响力的《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和《中国远程教育》5种期刊1999年-2008年期间的10年载文进行统计分析,但后来发现1999年和2000年的载文量均为0篇,为了保证本研究的有效性,故只能对2001年-2008年期间8年的载文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为了弄清研究性学习的总体研究状况、每年研究情况、哪些人进行了研究及研究什么内容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从载文量、论文作者情况、文章内容等三个维度对样本进行准确、客观地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三 载文总量和年载文量统计分析

1 载文总量分析

为了保证本研究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笔者按照目录对上述5种期刊的8年载文(2001年-2008年)逐一查找,共收集到相关文章159篇,每种期刊平均载文数量为31.8篇,年平均载文数量为19.875篇,每种期刊年平均载文数量为3.975篇,其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受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程度、期刊性质和发行方式(月刊、季刊)等因素的影响,同一年中不同期刊的载文数量和同一种期刊中不同年份的载文数量以及每种期刊的8年载文总量均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2 年载文量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分析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我们有必要对样本文章从年载文量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图1所示。

“为了彻底实施创新教育,教育部[2001]6号文件印发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4]。因此,研究性学习于2001年在我国才算正式起步。由上图可以看出,2001年我国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从2002年研究数量就呈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并于2005年达到顶峰,虽在2006年和2007年均有所下降,但于2008年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并达到了2002年的载文数量。可以说,我国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从其正式起步至今,是在反复的上升、下降的曲折过程中进行的。

四 作者情况分析

1 作者单位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作者单位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对研究性学习目前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有一个大体了解。据统计,本文所收集的159篇样本论文中共有265位作者,其单位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分布非常广泛,但来自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综合大学及中小学的研究者占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审视研究性学习。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教师所占比例不大。

从不同单位研究者的研究内容上看,高等院校研究者较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但还存在着内容较为宏观、空洞、对一线教师指导性不强等缺点;中小学教师多侧重于研究性学习的应用研究,但往往侧重于对某一教学活动的简单叙述,缺乏理论指导,甚至部分论文中没有涉及到参考文献,很难称得上是“科研论文”。

2 作者合著情况

科学研究的合作在论文的外部特征中往往表现为论文作者的合著现象。“在对于合著现象的研究中,论文的合著率和合著度是两个最直观和最重要的量化指标。”[5]一般说来,合著度就是指在确定时域内,某种期刊每篇论文的平均著者数;合著率则是指确定时域内,某种期刊发表的合著论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按照规律来说,一般学科或主题发展的程度越高,合著度和合著率也会越高。下面,我们就对每种样本期刊的合著度和合著率及论文总体的平均合著度与合著率进行了统计,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所选样本期刊中,绝大部分期刊的合著度超过了1.5,大部分期刊的合著率超过了45%,且每种期刊的合著率与合著度基本成正比关系。总体来说,所选样本论文的平均合著度为1.667,合著率为45.9%,即合作研究比率与独立研究比率大体相当,这说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已经走上合作化的道路。但是,在合著研究中,作者大多来自于同一个单位,跨单位或跨省市之间的合作较少。

3 中小学教师作者情况

研究性学习是在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改革中明确提出的,我们对中小学教师作者情况的统计分析,对了解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情况及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中小学教师比例分配

在所选论文中,中小学教师作者共70人,占论文作者总数的26.42%。其中,中学教师33人,占47.14%,小学教师为37人,占52.86%,比例大体相当,这说明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中学和小学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其具体的比例分布如图2所示:

(2) 中小学教师地域分布

中小学教师的地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性学习在各地区的发展程度,下面就对样本中中小学教师作者的地域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具体分布如表4所示。

上表表明,中小学教师作者在地理上分布极其不平衡,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发达程度明显呈正比关系,这就说明研究性学习在我国中小学的发展呈现较大的地域性差异,特别是在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北地区,发展更是缓慢。

五 样本文章内容类目的统计分析及研究重心变化

1 样本文章内容类目统计分析

我们为了弄清研究性学习研究重心的变化,首先把样本文章进行合理分类。我们在认真研读每篇文章的基础上,把样本文章分为“基本理论研究”、“设计与开发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和“反思研究”五个类目。其各个类目所占比例如图3所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分布极其不平衡。其中,关于“基本理论研究”方面最多,比例为42.77%,其内容主要涉及到对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及其作用的介绍,对研究性学习要素(如教师)的地位分析和对研究性学习模式及子模式的构建等。其次是“应用研究”方面,比例为35.85%,主要涉及的是研究性学习在某一具体学科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某一具体学习模式、专题学习网站等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等。再次是“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其比例为14.47%,其主要涉及对某具体研究性学习课程或对某一专题学习网站的设计、开发及遵循原则的研究等。在样本文章研究内容的类目中,比较少的是“反思研究”和“评价研究”两个方面,分别占据研究总量的5.66%和1.26%。

2 研究重心的发展变化

要想进一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我们就有必要对2001-2008年期间研究性学习研究重心的发展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经统计,以上各个研究类目的发展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2001-2002年,即研究性学习在我国正式起步的两年里,人们就对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开始了探究,且研究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同时人们对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也予以关注,但对评价和反思方面还没有涉及,这恰恰符合了一个新生事物最初的发展历程。2003年,对研究性学习来说,有着非常的意义。这一年,人们对其基本理论的研究热情持续上涨,研究数量出现了最高峰,且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数量也大幅增长,但人们并没有被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生事物冲昏头脑,而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同时进行了思考,黄美蓉老师首先在《中国远程教育》上发表了《关于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一文,开始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反思。2004-2005年,除了设计与开发方面的样本文章数量稍有降低外,人们在持续关注其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似乎加大了对其应用和反思方面的研究力度。2004年,研究性学习应用和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首次出现了持平现象。2005年,应用方面和反思方面的研究同时出现了同一研究类目中的最高峰。2006-2007年,人们对其各个类目的研究热情均有所降低,特别是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数量呈现大幅减少的现象。2006年,首次出现了设计开发研究与基本理论研究持平、应用研究超过基本理论研究、反思研究出现“断层”的现象,但评价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沉睡”状态。2008年,研究性学习首次出现评价方面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张豪锋老师和华中师范大学鲍平平老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上分别发表了《WebQuest教学模式评价问题研究》和《WebQuest评价体系建构及评价方法研究》,即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研究范围也更加全面。

六 对我国研究性学习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还存在着研究总量不大、地域差异性显著、研究重心分布不均等现象,下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1 转变研究思想,联合理论实践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普遍存在着研究总量不大、高等院校学者的理论研究对教学实践指导性不强和中小学教师的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等现象,这实则是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现象所致。如果高等院校研究者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图书馆等足不出户的理论研究,而中小学教师又满足于课堂经验的总结,这就可能导致高等院校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指导性不强而一线工作者缺乏理论指导的尴尬境地。“我国目前的师生比是1:18.13,一位教师要向几十个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导,这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校外人员如专家等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中来”。[6]所以,我们认为,我国广大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走进真实的课堂,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提高我国研究性学习总体研究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2 采取多种方式,协调研究重心

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研究重心还存在着各类研究类目比例严重失调和部分研究类目“断层”现象,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可以试图通过杂志约稿、课题立项等形式来促进人们对研究性学习某一具体问题(如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或质量保证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宏观调控,不仅可以调节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以解决各种研究类目严重失调的问题,更有利于加大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深度,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3 借助远程手段,加强作者合作

虽然目前在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中,合作研究已经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但是还大多局限于同单位之间的传统合作,这就不利于我们从不同视角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合作方式的同时,进一步借助专题学习网站、BBS论坛、聊天室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把我国各类致力于研究性学习研究的人集中起来,通过交流找到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开展合作研究。目前,我国比较著名的研究性学习网站就是柳栋老师的“惟存教育”(http://www.省略.cn/),但笔者认为它更像一个资源共享网站,还尚未为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因此,我们可以从建立交流平台的角度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跨单位或跨省市的合作,从而提高其发展程度。

4 转变关注视角,促进教育平衡

由上面统计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问题,确切地说,这属于教育平衡问题。虽然国家对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扶持和帮助,但目前我国东西部教育仍存在着较大差距,研究性学习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良好实施。因此,国家对教育落后的地区不仅在经济和硬件设施方面给予帮助,更应该在软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而给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陆宏.研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1-23.

[2] 张鹏.让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8):42-44.

[3] 徐红彩,冯秀琪.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2,(7):30-32.

[4] 涂涛.从《电化教育研究》分析透视近年教育技术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2):37-44.

[5] 郭薇,常健.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作者成熟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学海,2008,(4):92-99.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8

【摘要】: 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学科特点,对其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存在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并进行了有关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期帮助学习者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实践

一病原生物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病原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主要基础课。本课程由医学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学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因其研究范围广、知识点繁多、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许多学生反映该学科难学而失去兴趣。同时,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更新,新医新药层出不穷,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简单,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赶上时代步伐,又使学生主动分析、处理问题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而且,团队合作意识、探索意识都得到了加强。

二、病原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改变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系统的知识学习,创新教育比较落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从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入手,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它激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合,提出疑问,探索新的知识领域,鼓励学生应用各种不同方式去得到不同结论,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周密思考,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

2、整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病原生物学课程偏重于对基本概念或理论的记忆,缺乏深层次的启迪,很难引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预设性、封闭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课程偏重于实践性的专题的解决,具有生成性、开放性的特点,其内容要能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用与日常生活中紧密联系的一些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中通过介绍近年重大爆发事件如2003年的非典、2006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及2009年的甲流等,以及生活中很好的素材如乙肝、狂犬病、口蹄疫、疯牛病、结核等。什么原因引起疾病,为什么这种疾病会爆发流行,如何确诊及防治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探索,并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先贤们崇高品德的熏陶。第二用学科的疾病的预防、健康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病原生物学知识虽然抽象、难理解,但每一章节的内容都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各种感染后的病理现象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三用学科的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运用课外科普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每年的全国科普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结核日等时间,可以安排学生在广场举办多项科普宣传活动,并鼓励有兴趣的学员参与进来,进行预防艾滋病、肺结核、肝炎等传染病诊、防、治的科普宣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以知识为基础的对开放世界的问题意识、大胆的探索精神与创造性的研究能力。现有三种模式能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Ⅰ临床病例式讨论模式:根据教学内容,每章节可设置一堂临床病例式讨论课,让学生对临床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促使学生复习所学过的理论知识。Ⅱ科研课题专研模式:安排适当内容的课外科研,让学生参加科室、小组的科研课题的申报、讨论、研究生答辩等活动,陪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和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Ⅲ课内、外结合专题研讨模式:采取“课上确定题目—课下研究—集中交流—问题解决”的路线,指导学生课外搜集文献资料、正确选择科学事例或探索事实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思想与知识准备不足,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指导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目前,由于学生在课题上很大程度可以自主性选择,教师的地位和角色与传统知识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但是,知识更新速度太快、学生研究课题涉及学科知识太多,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存在知识准备上的不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个体走向合作,从课堂走近生活。

2学生信息储备量不够,一时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模式

病原生物学教学内容多、理论性强,历来是医学专业学生最感困难的一门学科,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抽象、枯燥,缺乏兴趣。随着教学时数的减少,这一矛盾尤现突出。因此,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感觉查找资料无从下手。选题没有思路,难度大,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来源少,阅读涉足面不够广泛,对老师的依赖性强。师生交流没有一个平台,缺乏一个展示平台,学生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多接触和了解这门学科。

3学生选题中急功近利,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选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果有无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也关系到课题研究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学生在实际选题过程中,不少学生对于选题的目的不太明确,急功近利,往往选择的问题是自己关心的、熟悉的和容易完成的内容,这样在培养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上达不到所需要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选题上要帮助学生克服急功近利思想,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沟通和分享,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4片面理解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成为唯一的研究性学习形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单纯把研究性学习理解为课题研究,容易造成研究性学习和学科课程学习相脱节。因此,要求教师把研究性学习向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5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现行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往往是以小组形式完成,每个组员的能力与贡献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难题,实际过程中实施的情况不太明确。同时,学生选题的实际意义、难易程度、研究价值、研究结果并没有统一实施标准,因此,在目前的评价机制中,学生往往重视的自己最后的分数。这就要求学校及指导老师应该有多个阶段的评价,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社会缺乏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氛围

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对研究性学习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研究性学习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将研究性学习看成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探究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浅谈分层次教学法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2,19:313-321.

[2]郭娜.研究性学习在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91-2392.

[3]杨如松.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3):60.

[4]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方法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60-61.

[5]张健.分层次教学:职业教育的新境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40:6-7.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范文

研究性学习存在问题篇11.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