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基本原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5 11:25:15浏览:763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1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A Primer for Health and

Biomedical Professionals

Third Edition

2004, 243pp.

Softcover $ 33.20

ISBN 0-387-40292-6

本书是由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群体健康系流行病学室Sylvia Wassertheil Smoller教授编著的。第一版于1990年出版,第二版于1995年出版,现为第三版。本书的特点是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使读者理解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如何解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或是在文献中经常引用的。

全书共分9章。第1章讲述科研方法问题,包括逻辑推理、变异、研究设计、变量的量化、无效假设、假设检验、检验错误的类型、显著性水平等;第2章叙述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介绍常用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第4章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行病学的应用、常用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偏倚、混杂、交互、多变量分析等;第5章介绍筛检的基本概念;第6章是叙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7章介绍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量表的结构、可靠性、真实性、敏感性(反应性)以及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的局限性;第8章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双生子研究、连锁和联系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等;第9章阐述科研伦理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第8、9两章的内容在人类研究中十分重要,是第三版新增加的,是一般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

书后附有9项附录,介绍正文中各种统计学计算的实例,以使读者能够更顺利阅读本书、以及如何实际计算,包括卡方、Z值及t-值的临界值表、Fisher精确检验、几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率的年龄调整、比值比的可信性、两个变量的“J”或“U”型关系、量表记分改变的适宜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遗传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及建议阅读的书目,读者如需了解更深入的、超出本书范围的内容、或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可阅读这些推荐的教科书。书末附有主题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以科学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讨论统计学检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让读者去做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全书各章节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不按顺序阅读,只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或很少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使他们能够读得懂、用得上。

本书内容既简明,又适合范围较广的读者需要,所阐述原理和方法适合多种领域,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教育学。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科书,适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也可供程度较高的读者、以及对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逻辑学和方法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阅。

乌正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

Wu Zheng-lai, Professor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2

【关键词】中医院校;流行病学课程;改革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门工具学科,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1],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医药医学领域亦是如此。本文根据本校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流行病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医院校学生都以学习中医知识为主,认为流行病学不是他们的主干课程,因此在学习时对课程不够重视,热情不高,不会主动去学习,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几年,世界范围内几次大的流感病毒蔓延,包括我国在内,都导致全球范围的大流行,其中让人最为惊讶的是在此次流行中很多医务人员都被感染了[2],这足以说明了我们医生流行病学知识的匮乏。针对该现象,我们的应该从教学本身出发,改变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目前,我们对本科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总论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主要介绍几种流行病学方法,比如: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实验研究。在以后的授课中可以采用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出相应的流行病学方法,并且通过经典事件的分析学习不同方法的特点及实施步骤。在讲授病例对照研究时,可以引用比较经典的吸烟与肺癌的研究;在讲授横断面研究时,可以结合相应的现况调查(大学生网络生活知晓度调查)进行学习等等。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其次,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上课内容及课时的限制

涵盖各种专业和层次,而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讲授的内容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及需求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授课方案[3]。比如:流行病学做为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学时一般安排较多,教师应重点讲授不同方法的理论思想、特点、实施步骤及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应尽可能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课,及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事件中。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在课时比较少的情况下讲授应做到重点突出,重点培养学生流行病学在科研中的应用思路,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以后工作中应用流行病学的科研思路、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法。

3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流行病学作为一种方法学科,在教学中应包括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注重讲解基本概念、不同方法基本思想等;而实践教学则注重各种方法的具体应用,但目前的教育是教师偏重于理论知识讲解,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解决,比如:进行最简单的社会调查,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实施;临床上遇到比较罕见的疾病,不知道怎样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去查找病因,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整个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实践教学本身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环节主要以两种形式来完成:一是选取医学中经典案例课堂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事件相结合,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二是现场实践,现场实践是流行病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4]。为了完成流行病学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和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学生实地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环节。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流行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多采用试卷形式进行考核,但单纯通过一份试卷很难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5]。所以我们应在考核方式上做相应的调整。整个考试可以分为两个环节:试卷基本知识点识记和具体方法应用。试卷内容应包含本门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还包括对经典案例中所涉及到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第二部分考核内容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研究题目,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写出相应流行病学设计方案(研究目的、方法、步骤、结果、偏倚的控制等等)。通过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医学问题的实际能力。

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为临床、护理、检验、药学等各研究部门服务的一门工具学科,在科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流行病学的带课教师,应在不断学习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正确应用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立明.流行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13.

[2] 陈新林,徐谦,郎建英,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探索[J].基础医学研究,2013,4(15):360- 361.

[3] 王福彦,李欣炜. PBC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1,3(2):106- 107.

[4] 杨淑香,李志华,陈会波,等.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 899- 900.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3

一、目前《流行病学》主要的教学方法

各个高校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教学,摸索与总结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经验。随着教育方法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从国外引进的新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方兴未艾,许多高校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目前国内高校流行病学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传统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大多数医科教育中流行病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其教学方法是一种单向的传授知识的方法,按照书本章节顺序介绍流行病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采用“一人讲、众人听”、“教室里学理论,讲台上谈调查”的教学模式,仅提供某项研究的部分资料和结论讲解或让学生按部就班、孤立地计算和分析某个研究中一个或几个侧面,着重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面临实际多变的现场束手无策。学生往往在学习了一种新的方法后,便忘记了前面学过的其他方法,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不同研究方法时,对同样研究目的的问题极易混淆。

2.PBL教学法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ning”,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此方法与传统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它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这一点是PBL与传统教学法的根本区别。有学者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分别应用PBL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量化比较。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比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优势,但PBL对教学场地和设备有较特殊的要求,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予以配备,这使PBL的推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教师精心策划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近年来我国管理类课程越来越重视案例教学,很多大学也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流行病学教学中。案例法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重视社会实际,不断地从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教师必须正确选题,所选案例适合教学目的和学生水平层次;必须具有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具有较强的课程驾驭能力,能够始终把握住案例讨论的主题,以免主题过于分散。

4.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也是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的直观运用。它是在同一中求差异,在差异中求同一,通过分析比较,揭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有学者尝试将比较分析法用于预防医学中的流行病学方法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经调查反馈,比较分析法在教学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现行的教改新方法各有利弊

虽然经过实践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各种新方法也有其各自的缺点。如PBL教学法的主要问题是对教学场地和设备,以及图书和信息的获取要求较高,实施PBL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对象,需注意学生的人数和上网等查阅资料的条件。需对教师进行PBL教学技术的培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选用的实例注重代表性和时代感。教学质量控制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估体系并严格执行,而且评估结果应能得到其他院校的承认。专家组需经较长时间的酝酿、反复论证、周密筹划,制订出与本校实际相适合的教学计划并组织有关教师编写合适的教材。因此,PBL教学法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案例教学法和比较分析法的问题是,在案例运用上主要围绕重点章节导入案例,如在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因未明疾病的调查等章节开展案例教学法。但是一门课程从头到尾都要用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困难的,比较分析法也只能对流行病学的其中一个部分内容进行。如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有精密的推理和分析,有时案例的答案分歧较大,而且一时也无法通过实践检验其合理程度,这时只能采用讲授法等方法讲授这些理论和方法。另外,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案例选编是一项重要工作。案例的类型、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后续教学是什么类型,该如何进行,应达到什么要求,合理地选编案例也就成为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如处理不好,就易使案例教学法落入简单地列出几个案例,让学生们回答几个问题,然后教师将正确答案评析一番的窠臼。

三、项目综合法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正是由于现有的《流行病学》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流行病学教学的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了项目综合教学法,并将其应用于留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中。我们思考流行病学新的教学理念,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而不是套用知识,强调以项目为驱动并注意任务的整体性,使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学习意义,让每个学生都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形成对《流行病学》的理解。通过创建新型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1.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1)应用动态性原则,适时修订和调整流行病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新的发展需要,设置课程进程,编制新教学大纲,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改革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删减、重组、整合并渗透(新思想方法)、扩展和延伸,在原来教学重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如“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肿瘤流行病学”、“干预试验”等与临床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内容的教学。

(2)改进教学方法。

理论课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变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广泛使用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将课堂的讲授与研讨、模拟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以实例为引子,以问题为主线,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模式营造课堂氛围,对教学采用原理性、过程性、作品性、应用性和团队协作性等综合实践使学习成为一个开放、广泛、对照、参考、分析、理解和认识全过程,不死背书、不完全依赖于课本教材,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首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章节的基本理论,然后要求学生分析讨论相应的研究实例,从而掌握《流行病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讨论式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启发思维,是一种值得进一步推广的教学方法。我们在部分章节采用了该教学法,但还需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我们实现了100%的多媒体授课,为了克服多媒体课件制作不够生动、形象、不具有吸引力的缺点,我们在课件中广泛应用现场研究的有关照片,并增加相关内容的图片、表格等更形象的形式。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

我们采用项目综合教学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采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分析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一个实践问题提出后,学生自行设计调查方案,主动收集资料,动手进行部分指标的检测,并对所有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经过思考后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理论解释,提出有效预防的初步对策和建议。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交流障碍,在实践过程中,留学生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针对此问题,我们首先对中国学生开展《流行病学》的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水平。然后在实习课的现场操作中,由中外学生组成联合小组进行现场调查及数据分析。

我院在华留学生流行病学定为45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分为三个模块;实验课为9学时,分为三个的模块。在实验课环节我们首先用3学时对所学的《流行病学》理论课程进行复习和案例分析,对主要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练习;其后用4周时间由带教老师对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制订和资料分析进行个体化的指导:每6人分为一小组,选出组长和答辩者,进行调查项目的讨论和确立。教师并不规定立项题目,而是由学生根据当前条件进行讨论后自行确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带教老师始终给予指导,解答问题。最后6学时为项目报告及答辩,即每一小组的答辩者都对所做的调查进行报告,并回答提问。课题结束后,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写出一篇小论文。教学结束后,带教老师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所有同学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流行病学方法的正确运用、项目综合教学法接受程度等内容的反馈调查。

3.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的实施。

根据流行病学的特点,探索对学生、老师和整个课程完成情况的整合评价体系,注重衡量学生自我发展学习能力、推理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评价的原则包括:①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而不是对学生进行评价。②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表现而不是老师的感觉。③具有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相应的测评环境。④评价遵循课程的总体设计目标,使用客观的标准。具体做法为①重新分配评分的比例。在传统的卷面考试中加强实验考核,即理论考核70%,实践部分30%。传统的考试主要是测试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且以文字理论考试为主,学生往往背书以求得高分,考试过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出现“高分低能”不足为怪。②变传统的终点考试为过程性考试。结合专业要求、课程特点、把终点考试变成阶段性的过程跟踪测试,增加课堂问答和每一阶段的思考题,从而使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工作环节、日常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考试中增加项目设计、现场调查、论文测评、研究结果答辩,从而把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现场实际项目的设计当中,真正做到与应用相结合。③变传统的教师阅卷为作品展示。教学提倡互动,考试也应避免“一言谈”。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学生的实验考试改为分小组设计项目,公开答辩、公开观摩、公开评议,教师和同学可当场提出问题请答辩者回答。④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制定评分的标准,选出学生代表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与评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视水平,培养了学生严谨的评价态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价值。

四、项目综合教学法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多轮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与不断修正,我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总结如下。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愉快,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学中的互动和交流,亦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作交流。

2.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学改革实施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方法有利于他们准确地掌握《流行病学》理论的实质和内涵,有助于他们更清楚地理解《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在防病实践中的作用;缩短了理论教学情境与现实工作情境的差距,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境的挑战。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分析问题、查找相关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观点和讨论的技能,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与视野,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4.改善了学习方法,提高了自身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增加了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5.课程改革后对《流行病学》的掌握基本达到了下列要求。①学会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原理。②掌握流行病学各种研究方法的设计、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调查报告的书写。③在人群健康问题的调查过程中培养协作精神,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项目综合教学法的改革实践使学生提高了对人群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能力,即能独立完成人群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和分析的全过程,具有一定的设计和决策能力。但是,由于此项教改方法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我们还未对教学改革进行对比评价。另外教改效果的评价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影响因素也较多,如何进一步加以完善,客观地评价这种教学法的成果,还需进一步实践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翌,陈思东,连建华等.模拟现场实验教学研究的有益尝试.广东药学院学报,1996,12,(1):69-70.

[2]李凤华,陈新,赵英,龙理良,奉水东.PBL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285-2286.

[3]戴迎春,聂军,陈清.案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现代医药卫生,2010,26,(3):474-475.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4

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学习流行病学课程,掌握其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对今后从事预防医学相关工作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课程在大学四年级或五年级才开设,与之前直观的临床见习和实习相比,该课程主要以理论性的概念讲解为主,相对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因此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刚开始接触流行病学时往往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为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水平,努力培养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本校近年来在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努力革新,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式,目前已经取得较明显的效果。现对近几年参与的流行病学教学工作改革进行总结。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流行病学教学以理论性的概念为主,逻辑严密、抽象,不如临床医学各学科那么贴近实际。同时,流行病学实践教学内容仍以加深概念、案例分析为主,不如预防医学其他学科,如环境卫生学、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课程的具体实验操作生动直观,因此学生往往对流行病学缺乏兴趣。然而近年来,全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如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2015年韩国暴发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而上述疫情的控制其实得益于广大预防医学领域专家综合运用流行病学理论知识所开展的深入细致调查及采取的预防策略、援救措施和应对预案。为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流行病学的认识,本院在教学中从理论上解释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的紧密联系及两者目标的一致性,并列举历史上和现代一些与疾病防治密切相关的具有较大公共卫生学意义的流行病学经典研究成果。比如在讲解《实验流行病学》这一章节时,着重介绍与预防医学关系密切的以一般人群为研究对象的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实例。如美国牙医Ast为了探索饮水中人工加入氟化钠对龋齿的预防效果,于1945—1955年间在纽约州开展了10年的现场试验,结果显示饮水中人工加入氟化钠能显著降低人群龋齿患病率,也为后续“水中加氟预防龋齿”提供了有力证据。又如1955年Francis进行的疫苗现场试验,实验对象为近百万在校儿童,此项研究为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这些生动的实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人群疾病预防领域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列举身边多位著名的流行病学专家与学者在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流行病学大有用武之处,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的学习对于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必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以上方式,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和热情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2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提高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与绝大多数医学课程类似,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追求概念和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但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加上大部分课程概念抽象、原理深奥等原因,使得学生兴趣不高,课堂讲课效果亟待改善[2]。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法则是倡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3]。本课题组前期在医学影像和口腔专业开展的研究表明,PBL教学组在学生能力提高指标、教师教学指标和学生对课堂总体态度指标上均优于传统教学组的学生(P<0.05),提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4]。同样,国内张杰等[5]的研究结果也证实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流行病学教学中的效果显著,该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本院在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在各章节开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先带着问题进入本章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疾病的分布时,教师可以事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描述江苏省肺癌的流行特点”、“假定淮安市楚州区每年新发恶性肿瘤1000例,扬中市每年新发500例,能否得出楚州区恶性肿瘤的危害比扬中市更严重”、“某报道指出SARS的死亡率约为10%,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确切”,然后教师通过重点讲解,使学生掌握《疾病的分布》这一章节中疾病的三间分布,率和比、发病率和患病率以及死亡率和病死率的区别,再就前面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一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流行病学实践课程中,老师就相关章节教学内容搜寻有关文献,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发一篇文献,让每组成员结合相关章节所学知识,共同讨论老师所给文献的优缺点,并以PPT的形式在班级做汇报,老师结合学生汇报情况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打分并记为平时成绩,在这样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和想象力得到充分激发,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灵感,为教学带来新思路。这将是一项双赢的教师学生互动式教学新模式。

3紧密联系科学前沿,培养学生的学识

长期以来,大多数院校开展的流行病学课程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流行病学发展的现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流行病学一个新的分支,也代表着流行病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流行病学的发展和疾病的防治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此,在讲授《分子流行病学》这一章节时,教师结合课题组在研究疾病遗传易感性方面的经验,循序渐进的向学生介绍了之前基于候选基因策略的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然后重点向学生介绍近年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及随之出现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即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根据连锁不平衡原理选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标签位点在大样本病例和对照中进行检测,并辅以多个独立的人群研究进行后续验证,最终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6]。同时,在课堂上图文并茂地以中国人群第一个肺癌GWAS为具体研究实例向同学们详细介绍其设计、实施与结果解读,并强调GWAS的出现为全面系统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因素提供了崭新快速的研究策略;且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千人基因组计划遗传多态性图谱的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成熟完善,其测序费用及测序时间均得到显著降低和缩短,使得开展大样本的测序成为现实,也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紧扣二代测序这一科学前沿,适时向学生介绍二代测序在疾病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另一方面,在讲授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各个章节时,在每章讲解结束后,将研究生最新的毕业论文中与相关章节相匹配的内容与学生分享,得到学生与教学督导的一致认可。如在讲解《描述性研究》时,将课题组2015年度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如皋地区糖尿病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与学生分享,加深学生对《描述性研究》这一章节中现况调查的抽样方法、样本量计算、数据整理与分析、偏倚及其控制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吴涛,詹思延,李立明.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发展历史[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633.

[2]马红霞,靳光付,胡志斌,等.浅谈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321.

[3]李曼,刘英丽,刘文宣,等.PBL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5):129.

[4]陆益花,何书,田甜,等.PBL教学法对流行病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评价[J].交通医学,2013(3):316.

[5]张杰,张丽娟,李觉.流行病学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效果的分析与评价[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408.

[6]沈洪兵,靳光付.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与复杂疾病风险预测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7):643.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5

高校社区流行病学实验教学设计性实验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它在疾病预防、控制和促进健康方面有十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利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解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发生,把流行病学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流行病学在非典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疾病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专业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等,尤其是现场调查研究和应急反应能力不强等。说明传统的流行病学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对流行病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尤其是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一、传统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课堂讨论为主,有统一的实验课教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教材上的经典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回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如疾病频率测量资料分析实验课,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上所给出的案例计算出发病率、死亡率、罹患率等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则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定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是否存在着统计学联系以及是何种关系等。该方法对巩固理论课教学内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资料、发现并控制偏倚以及处理现场调查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帮助甚小,更达不到启发思维、发挥其创造力的目的。

二、流行病学实验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的必要性

鉴于传统流行病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国内许多高校都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如项目综合教学法、PBL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和开展设计性实验等。其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仍然是一种以课堂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流行病学的思维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两种教学方式仍然缺乏学生实际的动手实践,对于培养学生实施调查设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应对现场调查各种问题的能力并无帮助。项目综合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项目综合教学法如果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是这种学生和老师团队合作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变成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参与,而失去或减弱应有的作用。

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和项目综合教学法不同,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进行自主设计与实施。全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设计性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对自己的选题进行实施,能锻炼学生的调查设计、现场调查等能力。而“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理论基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能力”是疾病控制中心职工最看重的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设计性实验的作用很有必要。

三、高校社区作为流行病学现场的可行性

在流行病学的实验教学中实施设计性实验和其他学科不同的是首先要有合适的现场和调查人群。流行病学现场依据研究目的不同有不同的选择,可以选择普通社区,也可以选择医院、工厂和学校等。但用于教学的现场不仅要满足调查研究本身的要求,还要求便于实施,更重要的是能够绝对保证学生实验课期间的安全。安全问题也是许多学校不愿意变课堂讨论的实验课教学方式为现场调查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校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的地方,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以高校作为流行病学实验课的调查现场能保证实验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高校社区里学生和教师都是有组织的团体,活动范围相对比较集中,通过宣传发动,调查的应答率相对较高,便于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高校学生和教师分别有不同的健康问题,而这些问题贴近学生自身情况,往往是学生所感兴趣的,能基本满足选题的需要。因此,高校社区是比较理想的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现场。

四、以高校社区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选题

以高校社区为现场的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可以选择现况调查、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甚至也可以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尝试。其中现况调查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比较容易实施。

设计性实验的选题除了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之外,还要考虑可行性,必须符合高校社区人群的特征。可以选择网络成瘾、吸烟及控烟知识、心理卫生状况、近视情况、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艾滋病等疾病防治知识以及乙肝患病率等对大学生进行现况调查,如以教师为调查对象,还可以进行慢性病发病和患病率研究。如选择进行流行病学实验研究,一般建议选择健康教育近期效果的评价。还可以选择高校教师人群进行慢性病的病例对照研究。

五、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为了保证设计性实验的正常进行,在安排教学进度的时候将实验课安排在全部理论课结束之后进行。实验课有一定的学时数,但实验的设计、实施等不受课时安排限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完成。课堂教学主要完成分组、选题、开题和结果报告等步骤。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实验分组

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科研的基本步骤、文献检索方法以及设计性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愿组合,5~6人一组,指导教师可在不同组之间进行人员的微调,使每组都有1~2位能力较强的学生,保证整个设计性实验的顺利实施。每2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整个设计性实验过程的指导。

2.选题及设计实验方案

由实验小组根据兴趣自行选择一个研究内容,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研究方向,再由学生挑选。要求学生按所选题目自行查阅文献并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样本量和研究对象的选择、调查表的设计、可能需要的实验器材、调查方法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可行性分析及存在的难点等内容。要求选题不要太大,能够在1个月之内完成,尽可能不使用二手资料。

3.开题报告

实验在实施前需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全班同学和全部指导教师参加,根据实际选题情况邀请实验室老师参加。每个实验小组由1名学生报告,全部成员答辩。老师和同学向该组的成员提问、讨论,最后根据开题结果进行研究方案的修改。

4.课题实施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独立进行调查。学生需要独立解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只对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指导。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填写实验记录。

5.资料分析与总结

资料收集结束,实验小组共同讨论资料分析方法,并进入学校信息处理室进行资料分析,然后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形成调查报告并在全班报告。

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应用能力,以高校社区为现场,又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实施,以高校社区为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是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声.常备不懈,磨砺以须,预防和控制传染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4):221-222.

[2]王声.流行病学教学与高素质的疾病控制人才培养.疾病控制杂志,2004,8(4):289-290.

[3]郭小娟,余清,钟崇洲等.项目综合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70-72.

[4]苏虹,方雪晖,陈娟等.PBL教学模式在《流行病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疾病控制杂志,2007,11(2):238-240.

[5]马莉,高晓虹,张翠莉等.实例教学法在流行病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5,27(1).

[6]朱红,谢娟,朱新民等.流行病学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及效果评价.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29-30.

[7]陈军华,吴群红,郝艳华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3):184-187.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6

1.1研究对象

对象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一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和海口医院2010级临床硕士研究生中选修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全体学生。

1.2研究方法与内容

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在上完该课程考试时将问卷附于考卷后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关注教学改革满意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式PBL教学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包括科研创新能力及6个具体反映科研创新能力的方面即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资料分析、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教学满意度包括所选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要性和兴趣性,本课程的兴趣性和重要性,选用教材,授课方式,教师人数和学时数;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学生报告掌握所学内容的多少来反映。教学改革包括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新。教学方法上采用案例式PBL教学;使用教材更新为由刘爱忠教授和黄民主教授主编的研究生教材《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从整体上进行了修订和增补。新增了“流行病学测量”、“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测定与评价”、“医学文献的阅读、评价与应用”和“临床研究中的常用综合评价方法”4章,且该教材每章都增加了实际案例等。教学方式上采用理论课讲授和案例讨论课相结合的方式,并将上课的学时数由原来的24个学时增加到32个学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4份,回收84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分析

运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频数描述。

2结果

2.1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学生们均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帮助,其中71人(84.5%)认为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帮助大,没有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帮助。就临床流行病学对学生的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科研分析、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6方面能力具体来说,半数以上的学生均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提高这6方面能力的帮助较大,尤其是对科研选题能力提高的影响最为显著:98.8%的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该方面能力提高大,没有学生认为临床流行病学对这6方面的科研创新能力没有帮助。

2.2授课内容的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认为最难的三章依次为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误差与控制(55.4%)、临床决策分析(46.4%)和分析性研究(37.3%);认为最重要的三章依次为临床研究中常见的误差与控制(59.5%)、临床试验(57.1%)和诊断试验与筛检试验(54.8%);认为最感兴趣的三章依次为临床试验(56.0%)、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50.0%)和分析性研究(44.0%)。就临床流行病学整门课程而言,所有学生都不同程度对该课程感兴趣并认为该课程重要。

2.3教材评价

对教材的满意度、实用性和难易度调查结果显示:98.8%的学生对所选用的教材满意,仅有1人(占1.2%)不满意;100%的学生不同程度的认为该教材实用,没有学生认为该教材不实用,其中71人(84.5%)认为实用;80人(95.2%)的学生认为本课程选用的教材难易程度适中,仅有2人(2.4%)反映该教材难。

2.4教学方法评价

63人(75.0%)认为目前临床流行病学所采取的授课方式好;70人(83.3%)认为应由多个老师承担;69人(82.1%)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该门课程。83人(98.8%)对现行教学的总体印象好。

2.5学时数评价

36人(42.9%)认为目前上课总的学时数合适,47人(56.0%)认为应增学时数;58人(69.0%)认为每周上课次数应为2次;64人(76.2%)认为每周次上课学时数为2学时。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招生规模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47.2万人[3],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成为我国人才培养质量中的薄弱环节,尤其表现在创新能力方面。2006年至2008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进行的3次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创新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缺乏、创新活动参与程度低和高水平创新成果缺乏[4]。本次教学改革的目的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对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说明目前《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难易度、学时数及使用的教材是合理的、可行的。

3.1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

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才能使我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我系革新教学手段,吸取国内外新型研究生教育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本研究表明:《临床流行病学》案例式PBL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科研思维、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分析问题、结果解释和论文写作能力等6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选题能力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这可能与我校采用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有关。虽然本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来源于学生的主观评价,还未找到合适的定量的测量学生创新能力的量表,导致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但这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研科研创新能力是有帮助的[5]。目前《临床流行病学》采用的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得到了一致肯定,因此案例式PBL教学方法在临床流行病学教学中是值得推广的。

3.2教学方法

研究生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能力,本课程采用的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案例式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1960年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综合“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管理”,“以小组讨论”的理念与形式,目前,PBL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核心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式的教学,即将学习、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交给学生,学生围绕问题学习,施展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教学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5个阶段,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能力[6-7]。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C.C.langdell)首创的。它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遍及多个国家。我国的案例教学也有20年的历史[8]。本课程采用的是案例式PBL教学方法,该方法是综合两种方法,即在上课开始引入案例,在案例结束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此教学方法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认可,可认为目前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是科学的、可行的。

3.3授课的内容

本课程所授内容是流行病学系全体老师参考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临床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上课内容通过集体讨论,同时结合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研究表明:内容的安排重点突出,难易适当,学生表现出对此门功课感兴趣,大部分同学认为掌握了该功课的大部分内容,学生认为此课程不同程度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说明《临床流行病学》课程内容设置符合临床专业实践和科研的需要。

3.4教材选用

一本好的教材,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本研究采用的教材是我校刘爱忠教授和黄民主教授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二版,该书在继承第一版教材的优点上,又有所发展。该书在每章的开篇引入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重点突出了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硕士生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科,以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线贯穿全书,对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本课程选用教材,不管是实用性还是满意度,绝大部分同学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说明选用的教材是合理的。

3.5学时数

虽然临床专业《临床流行病学》上课学时数较改革前有所增加,但本次调查结果仍然发现有56%的学生认为应当增加学时数,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临床流行病学对临床科研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7

美国埃默里医疗集团近期声称,由于医疗系统无法找到用于存储病人信息的10张计算机硬盘,致使超过31万名患者的身份及健康信息数据遗失。据悉,丢失的硬盘中存有自1990年9月至2007年4月期间在埃默里大学医院、埃默里门诊外科手术中心等机构接受手术的所有病人的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患者姓名、诊断、外科手术名称及手术医生等一系列受保护的医疗信息,其中近23万份病人记录中还包括社会保险号码。埃默里医疗集团董事长兼CEO约翰・福克斯在新闻会上对该事件表示遗憾,并请病人相信集团一直在致力于保护患者个人信息。目前医疗集团已经向所涉病人发送信件,并为其提供免费身份保护和信贷监控服务。初步调查显示此前硬盘被移动过位置,但还不能证明硬盘被盗。

网页工具快速诊断自闭症

近年来,自闭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常规的自闭症诊断过程非常复杂且具有主观性,在使用上有一定局限性。日前,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信息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丹尼斯・沃尔带领的团队开发了一项高度精确的策略,能够显著降低自闭症诊断过程的复杂性,将诊断耗时从几小时减少至几分钟。该诊断方法包括一套内置于移动设备中的算法和与之结合使用的一小套问题及一小段家庭视频,可以进行快速在线评估。该方法还能方便地融入到日常的儿童筛查实践中,以研究风险人群的动态增长情况。研究人员表示,这套工具能够帮助儿童在自闭症发生早期,即行为疗法最有效的关键时段获得精确诊断。

移动技术辅助尼古丁成瘾研究

有些吸烟者初次戒烟即可获得成功,而有些人则需要反复多次戒烟。日前,一个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和匹兹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利用手提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技术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其原因。研究者招募了304名试图戒烟的长期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移动设备全天五次随机提醒参与者回答问题。问题包括吸烟者的情绪状态、想要吸烟的欲望以及是否正在吸烟等,其中吸烟欲望用0~10的数值进行量化评估。此外,该研究还使用了一个灵活的时变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不同时间点尼古丁依赖基线与吸烟欲望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研究人员表示,其目标是与烟草研究者共同努力,来真正理解成瘾与如何脱瘾,以使干预更具目标性和适应性。

新型游戏辅助疾病暴发研究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8

公式是从多渠道信息中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医学统计学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无需记忆统计学公式,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大学期间的一次性教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的培养对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医学统计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用药中,引导学生利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5],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讲解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解释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切实感受到医学统计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其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2不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为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是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数据处理经验,要善于总结零散知识点,并综合运用趣味法、比较法、悬疑法、逆向法、多媒体展示法、知识树展示法及软件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相关领域如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要把临床药学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6-7],使学生理解设计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析”[8],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展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完整、清晰、系统的医学统计学思路,明确授课重点、难点和各数据分析环节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实施实践教学

实践可将医学统计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强化理论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医学统计学实践多采用课后习题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笔者倾向于软件上机、网络操作和临床数据分析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通过《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9]和《中国内地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1年疗效的Meta分析》[10],教授学生使用SAS、SPSS、STATA、Revman等分析软件,通过不同软件常用统计方法的上机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统计软件操作的不足之处是比较机械化,无法对医学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条件作出判断,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数据的了解程度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此外,软件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数据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将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网络操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实践教学模式,病例分析是临床教学中常使用的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及讨论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可以在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学术网站参与临床病例的探讨,例如,通过对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讨论[11],搜集网络资源,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发表学生们的观点,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考核形式多为期末闭卷考试,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尤其是理科院校的学生,更适应这一类考试,但这大多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无法达到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效果。笔者认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核,才是检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效果最好的考核形式,也是体现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考核形式和成绩应兼顾期末与平时成绩,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主观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例如,通过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问题[6]和循证医学中循证问题[7]的探讨,可以明确临床药学专业领域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识点,既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分析和判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合理用药问题日趋受到关注,临床药学作为促进合理用药的主干学科,教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医学统计学作为认知临床药学多渠道信息的重要工具,其教学模式的积极探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推动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继而促进合理用药。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范文

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篇1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Albert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