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范文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1
摘要:针对目前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机械原理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实施该教学改革后,学生的机械原理知识和机械创新设计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改革;机械创新
中图分类号:TH111;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25-02
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学安排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它在机械类人才培养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机械原理的内容较繁杂,主要研究各种机械的一般共性问题,即机构的组成原理、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和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以及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等问题,且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公式较多,方法技巧性要求高。“机械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它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必要基础[2]。
在机械原理教学课程中,学生与一些相关的设备、结构进行接触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将力学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紧密结合和转换的能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一些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很难对比较抽象的机械原理问题进行正确分析。而机械原理中较多的定理与公式的教学内容,以及部分学生数理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是该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深化,随着新时代大学生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传统机械原理的教学改革的开展势在必行[3]。
二、基于机械创新项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
针对以上机械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必要对机械原理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机械创新项目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是要求学生以机械创新项目为依托,实现给定项目的功能,完成项目产品的设计,并最终形成产品的样机,达到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机械原理基本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
在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组成各种兴趣小组,然后对各兴趣小组提出要求,需要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目的进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制造一个课堂上已经学习了的常用机构,如凸轮机构,四杆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包括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这些小的项目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对机械原理课程里面的基本机构,这就实现了学生对机械原理基础知识牢固的掌握;第二步是实现一个复杂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这类项目不应该是一个单一的机构,至少是几类机构的组合,如硬币清分机或纸币分离机、自动化装卸设备、自动化定位装夹装置等,这些项目具有一定复杂性、综合性,完成时需要结合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数控加工、机械制造基础等知识,完成整体方案设计,最后能够加工制造出实物样机。
将创新设计项目[4,5]引入到机械原理教学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对于机械原理课程的兴趣。在制作创新设计项目过程中,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制作过程的乐趣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机械创新设计实践
在引入机械创新设计项目进行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并充分利用湖南文理学院的校办工厂,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及样机的制备。本文以其中的硬币清分机为例,说明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引入机械创新项目对学生机械原理课程的促进。首先给学生布置课题,完成市面上已有硬币的自动分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总结了现在的硬币分离装置有以下不足:①功能单一,只能实现硬币的分离或硬币的传输;②分离效率低,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有效的将大量硬币加以分拣;③装置结构复杂,导致硬币分离装置体积大成本高,不利于进一步推广。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次创新设计项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能丰富、效率高、体积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全自动硬币清分机。最后获得的清分机样机如图1所示,清分机工作原理如下:将硬币放入进币盒中,打开开关,在电机的驱动下,曲柄摇杆机构带动进币盒上下摆动,硬币从分币盒中有规律的进入进硬币分离装置进行硬币的分离,其中分离板每一行有三个孔径不同的孔,是用来进行一角、五角和一元的分离。将分币机构倾斜放置,使其向前和向左倾斜,依靠重力势能使硬币通过进币口落在进币轨道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硬币通过轨道经过有小到大的孔时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依次掉进各自的轨道内,在经过计数器进行计数进入收集盒,收集盒由带传动传输,由斜面机构直接滑入指定位置。完成的硬币清分机的优点总结如下:①能同时实现分币、计数、运输,功能丰富;②采用三层分币导轨,极大地提高了分币效率与分币的准确性;③主体结构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价格低廉环保,相比于同类产品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等优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经济前景。
四、结束语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了增强学生对机械原理课程的适应能力和挖掘其开发创新能力,通过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机械创新项目,可以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形成“教学-机械创新项目-教学”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系统。
参考文献:
[1]赵永杰,程西云.机械原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改革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5):141-143.
[2]施火结.机械原理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5):69-71.
[3]吴迪.机械原理教学改革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12):83-84.
[4]孙亮波,孔建益,黄美发,等.在机械原理教学中引入机械创新设计项目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2010,12(37):21-33.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2
【关键词】《现代推销技术》 教学改革 目标 原则 教学实际
一、前言
在《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中,鉴于课程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重点突出《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实用性。为了提高《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效,具体应从明确教学改革目标、把握正确的原则以及贴近教学实际等方面入手,做好《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加深学生对《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印象,降低课程教学难度,使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序有效开展,满足课程教学实际需要,为课程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明确改革目标
结合《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特点,根据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要想提高课程教学改革效果,首先就要明确教学改革目标,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除了要进行正常的教学准备以及制定具体的授课教案之外,还应根据教学目标的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着重改革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方法,使课程教学改革能够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二)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降低教学难度的有力措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到《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专业性,如果不有效降低教学难度,将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推销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
(三)将课程教学改革作为重要的教学切入点
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变化,比如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变化,为了能够适应教学变化,需要进行积极的课程教学改革,使课程教学能够紧跟形势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课程教学改革成为重要的教学切入点,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三、《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正确的原则
基于《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教学改革中,要想提高教学改革效果,就要把握正确的原则,突出教学改革目的,使教学改革能够落到实处,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为此,在《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一)《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全面性原则
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学改革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具体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全面改革,提高教学改革的全面性,对整个教学过程都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实效性原则
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应突出教学改革目的,并落实各项教学改革措施,使整个教学改革过程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改革的整体效果,满足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
(三)《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把握针对性原则
根据《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教学实际,在教学改革中,应找准每次课程改革与其他课程改革的区别,明确每次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重视每次改革对《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推动《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四、《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贴近教学实际
《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课程特点,在教学改革中只有贴近教学实际,才能提高教学改革效果,使《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层次及其接受能力,在实施教学改革之后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
其次,《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在具体教学改革措施的制定中,应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再次,《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应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突出对教学结果的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注重教学实效性,并将教学实效性作为主要的教学改革侧重点。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鉴于《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程度,对该课程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突出《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为了提高《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效,具体的措施是从明确教学改革目标、把握正确的原则以及贴近教学实际等方面入手,做好《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进而加深学生对《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印象,提高学生对《现代推销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丰富课程教学方法,降低课程教学难度,使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满足课程教学实际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喻圻亮,陈永生.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0,6(07):87-89.
[2]王忠孝.试析如何构建会计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的课程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S5):453,467.
[3]张莉.基础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182-183.
[4]吕聪敏,赵悦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1):174.
[5]韩丽君.“教学做一体化”应用于高职纺织专业教学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0(09):66-85.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3
随着多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深入发展和职业教育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笔者充分意识到,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传统教学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三是传统教学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四是传统教学评价机制不适合现代教学方式的评价。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工作任务,云南技师学院借助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大好时机,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认真总结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不足,深化教学改革,以“一体化”教学为引领,以“项目化”教学为核心,以“模拟化”教学为支撑,以“竞赛化”教学为检验,加强和推进“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课程教学和“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课程教学(以下简称“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主要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和云南“大生物、大能源、大旅游、大制造、大服务”5个“大产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学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品德铸魂、技能立身、特长添彩、作风塑形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在学校全面推行“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遵循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确保质量的原则,推进教学改革工作,对“四化”“三式”课程教学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进行建设和改革,推动学校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实现“办学有特色,专业有品牌,队伍有尖子,育人有精品”的办学目标。
三、工作过程
1.“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启动阶段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四化”“三式”教学的报告会、讲座、研讨会等。举办“四化”“三式”教学师资培训班、公开课,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四化”“三式”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举办汇报课、示范课等,使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四化”“三式”教学水平。
2.“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开发阶段
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组织课程改革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调研,制订出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四化”“三式”课程方案。依据课程教学标准开发技术规程,编写和选用“四化”“三式”课程学材。
3.“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试行阶段
(1)按照“自愿、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各系(部),组织教师积极参“四化”“三式”课程立项建设的申报,汇总报名情况上报教务处。申报评审程序:个人申报教师、学生评议系(部)综合评议推荐教务处汇总审核推荐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办公室审定公示发文聘用。
(2)按照“四化”“三式”课程方案要求,进行“四化”“三式”教学设计,充分反映“四化”“三式”教学过程;开展教学研究,制定“四化”“三式”课程教学学期授课计划,编写相应课程教案,制作课件;做好课程教学安排,并根据学习任务设计方案,组织开展“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活动,完整记录每位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情况;在“四化”“三式”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课程教学标准、教材及其辅助教学材料。
(3)各系(部)负责每月对“四化”“三式”教学进行检查、考核,对本系(部)“四化”“三式”课程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打分,再由教务处组织综合考核评比,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办公室负责最终评定各门立项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等级档次。
(4)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四化”“三式”教学评比活动,被评为合格及以上者,由学校在当月发给教学课酬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评比活动,对开展“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的先进集体给予表彰奖励。
4.“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验收阶段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办公室组织各系(部)开展“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检查评估工作,认真收集、整理真实反映课程改革过程的各项材料,归档保存;展示“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成果,组织全校教师观摩、学习,研讨、交流、总结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四、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担任组长,将“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全校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规划、过程管理、评审验收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申报审批、指导和组织实施等工作。
2.制度保障
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办公室陆续出台“四化”“三式”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文档,引领、指导并保障“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四化”“三式”教学教师管理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机制,制定促进“四化”“三式”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奖励办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对于参与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职称聘任、评先评优及晋升工资级别时给予优先考虑。
3.经费保障
学校争取多种资金渠道,充分利用好中等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建设等项目类资金,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参考资料、教学辅助材料的购买,进行与“四化”“三式”教学改革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调研以及对外合作费用等,建设“四化”“三式”课程教学设施设备,支持和推进“四化”“三式”教学改革工作。根据“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实效,发生的实际工作量,学校每月拨出专款,作为课改奖励,表彰开展“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优秀教师。
五、主要成效与主要成果
通过开展“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建立了一种协调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师生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学生专业技能大提升
通过“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学生的技能更突出,特长更明显。在创建示范校的两年时间里,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中学校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全省居于领先位置。仅2014年,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等多个竞赛中,学校参赛选手获得了7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15个第三名的好成绩。尤其是学校参赛选手代表云南省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信息网络综合布线、网站设计等项目的比赛,2个项目的2名同学进入了国家集训队,为云南省和学校赢得了荣誉。
2.配套开发了课程教学改革系列教材和教学资源
学校依据“四化”“三式”的新型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一批“四化”“三式”课程特色教材及其教学辅助材料。选用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教学改革系列国家规划教材,并配以相关参考书、手册、标准、说明书以及多媒体资源。依据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组织购置工具书(包括相关职业标准等)、教学光盘等,收集相关行业技术规程等,完善和丰富了课程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试题、教学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3.建设了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学环境
按照“四化”“三式”教学改革设计方案,重新规划、设计“四化”“三式”教学场地,配置多媒体设备,建立了现代化的实训车间、现代化实验室、仿真室、生产性实习车间、校外实训基地等,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使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充分满足本校学生体验“四化”“三式”教学过程的学习条件,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4.师资队伍能力大幅提升
通过“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任课教师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熟练掌握企业生产(服务)技术、进行“四化”“三式”教学组织实施和“四化”“三式”教学场地设备的管理,有效突破了教师成长的瓶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教师素质“双师”化、教师培训常态化、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化的有利局面,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六、体会与思考
第一,为彻底解决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解决现代职业教育“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推动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队伍和水平、教材、实验室等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学生成才、企业用人奠定可靠基础。
第二,适应行业需要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能力,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最大社会效益。
第三,学校在新型课程体系中倡导采用的“四化”“三式”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当然,不可能每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所有课程教学,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程性质、任务、内容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总之,云南技师学院将以实施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开展“四化”“三式”教学,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努力为国家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4
>> 水电站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方法的调查研究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组织与工作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调查研究 对大学学分制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 青少年业余训练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 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生态调查研究 关于日语二外教学改革的调查研究 高校自然地理学系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现状调查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医护英语阅读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课题调查研究报告 高职院校《市场调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专院校武术教学与改革的调查研究 大学管理学教学的课程调查研究 通过教学改革提高独立学院就业竞争力调查研究 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程序性知识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林病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农业高校环境研究法课程教学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引用日期:2015-12-15.
[2] 胡祖庆,赵惠燕,胡想顺,刘德广. 《昆虫研究技术》课程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 中国科技信息,2013, (3): 133.
[3] 高素红,吉志新,田景文,赵春明,雷小庆,齐惠霞,梁文君.《昆虫研究法》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调查报告[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 11(16): 158-16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EB/OL]. http:///view/3550515.htm. 引用日期:2015-12-15.
[5] 郑霞林,贤振华,王国全,吴海燕,张君成,蒙姣荣,李俊,杨娟,陆温. 昆虫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以“森林昆虫学”为例[J]. 广西农学报,2015, 30(4): 64-67.
[6] 郑霞林,贤振华,王国全,张君成,蒙姣荣,李俊,杨娟,陆温. 植保专业“能力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 广西农学报,2013, 28(6): 52-55.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5
>> 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CDIO理念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工程理念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的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C#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CDIO模式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CDIO模式的《C#高级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CDIO理念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TOPCARES—CDIO的Java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 基于CDIO教育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浅谈CDIO教育理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NET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基于CDIO理论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基于成果导向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协作学习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案例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MOODLE的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DB/OL].
[2]李迎秋.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教程[M].大连:东软电子出版社,2013.
[3]郭小勤,曹广中.基于项目的CDIO理念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3):83-85.
[4]孔垂柳,田地.基于程序设计思想的C语言教学方案[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8):5-6.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6
关键词: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
1前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发展,是高校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加全面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各大高校在关注人文教育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势,为有效地开展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研究及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虽然很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语文的相关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较低,学校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无法有效地开展,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导致大学生无法全面地学习大学语文课程。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对其教学的重视程度非常关键。
2.2定位不准确
在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中,定位不准确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个问题。在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语文教师没有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导致其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单纯地将大学语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延伸教学,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失去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初衷。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定位不准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2.3目的不够明确
在大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影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问题。由于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不准,其教学目标也无法得到明确,直接影响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成效,不利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文字应用能力,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开展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目的不够明确这一问题也很重要。
3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重视教材的革新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发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重视教材的革新,完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通过重视教材的革新的方式,完善大学语文课程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3.2重视课程的革新
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高校在开展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对于提高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课程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
3.3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
不断的教学实践表明,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之一。结合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重视教学方法的革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方法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开展过程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其素质教育和应用性训练的有效结合,才是其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写作能力及文化修养。其次,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可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逐渐掌握应用技巧。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应重视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研究,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冯涵 单位: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程慧琴.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11):117-119.
[2]龚贤武.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J].文学教育(下),2012,(10):42-43.
[3]牛竞凡.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J].云梦学刊,2011,32(4):106-109.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7
>>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教学改革探析 ISEC课程体系下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ISEC项目教学理念对“世界古代史”课程教学的启示 基于ISEC项目的制图类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ISEC项目下线性代数教学的思考 ISEC教学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ISEC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 基于ISEC教学理念对食品毒理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ISEC项目中的通识教育之物理双语教学初探 ISEC项目下微积分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ISEC项目下线性代数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 ISEC项目《工程力学》双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论OBE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在ISEC项目中的应用 福建省理工类高校中外合作办学ISEC项目双语教学的探究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中职课程及教学改革探析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探析成衣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ISEC)
LIU Boran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 College of law and history, Tongliao 028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the international undergraduate academic recognition course (ISEC) represents by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pattern gradually ca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SEC teaching encouragement to discernment thinking, subjective initiative, process evaluation and fun interactive as the basic concept that made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 However,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the efficiency of the EMI implement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the process evaluation. In the course of ISEC teaching reform, the project college can try to construct the “6+4” restraint mechanism, get in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stablish project teacher ’s process evaluation of the behavior and the use of the layered teaching metho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篇8
摘 要 随着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有序进行,在人才培养上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但是高校体育理论教学改革中存现了诸多的问题,限制了改革的进程以及理论课程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理论课程 教学改革 问题 对策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不但是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公共体育的必然要求。不断改革、完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及心理素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长远发展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当前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对策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单纯的技能教学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公共体育发展、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在基础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渗透,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了解,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理论课程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以往被高校、教师忽视,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理论课程教学,不但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能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提高其体育参与意识,更好地指导其训练和运动,丰富体育理论知识。虽然现在我国也在积极推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但是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理论课程内容单调
在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当前高校理论课程的内容显得过于单调,大部分内容为技能教授、训练内容,且限制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训练积极性。部分高校受限于自身的场地、设备等条件,开设的体育项目比较少,难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实际的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侧重对技能、常规运动常识的教育,忽视理论本身及背后深厚人文知识的传授,教学流于表面,难以切入“理论传授”的主题。
(二)理论课程形式落后
很多高校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上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很多教师甚至照本宣科,这样的课程形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素质,对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虽然理论课程改革有序推进,但是这样的课程形式却仍占据主体,影响了改革的效果。
(三)理论课程概念模糊
体育理论课程虽然有“理论”二字,但是在当前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并并未清晰地体现出“理论”的特点。教育教学主要就是描述运动、传授一些损失预防知识、健康知识等,不成体系,缺乏理论架构,系统性差。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前体育理论教材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新时期理论课程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校体育科研能力不高,影响了理论课程的改革和完善。
(四)课程时间明显不足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纲要》提出要减少理论教学课时,但是要深化理论课程教学理念,并积极推进理论课程改革。我们要看到的是,高校本身的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就较为薄弱,而连课时也明显不足,这也限制了体育理论课程深层次地改革。
(五)理论课程考核不当
当前的理论课程考核侧重的对书面形式,诸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写论文等,而不考试的考核方式却十分少见。专业课的学习已经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体育考核也采取考试的方式,实际上就更让学生反感,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在这种“被动型”考试氛围下,学生为了应付而应付,学校效率低下,理论课程的意义完全无法体现出来。
二、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如上所述,当前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改善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良性推进,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具体如下:
(一)转变理论课教学观念
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高校相关领导、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理论课教学中,应秉承素质教育之志,加强体育理论教学改革,坚定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符合时展、体育事业需求、学生实际需要的理论课程,让学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真正受益。当前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偏重于技术动作教学、损伤预防等内容,缺乏运动健身原理、体育价值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这大大限制了体育理论课程的维度,限制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发展,唯有转变理论课程教学观念,丰富理论教学内容,健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才能促进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提高理论教学时效性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指导自己的体育锻炼以及健康生活,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记忆、背诵理论。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择学生感兴趣、延展度比较大的运动活动和项目,着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体育教学目标,不断完善和调整体育教材以及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理论课程不但要突出健身性、运动性的特色,还需要渗透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民族教育,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理论课程教学的影响颇大,为了更好地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果,在实际的理论课程教学中,高校应该采取“大班授课+灵活选修”的形式,在开展公共体育的基础上,大力推动个性体育、终身体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升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学习更专业的理论知识。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高校应该丰富教学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索以及研究能力。具体来说,当前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方法不但包括小组合作法、问题探究法、情境教学法,还包括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只有灵活地选用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理论课程教学效率,为体育理论课程改革提供经验,推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
(四)保证理论课程教学时间
当前高校理论课程教学时间不足,理论课程教学中,内容拓展、方法应用、实践演练等方面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很大影响。为此,高校应该加强理论课程时间改革,协调理论课程、训练课程的课时分配,优化课时结构,只有如此,才能为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时间保证。
(五)健全理论课程评价体系
当前高效体育理论课程评价多侧重书面形式的考核,并未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评价不但难以让学生亲近、掌握体育理论,甚至还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在“应付”考试过后,学生甚至会选择性遗忘这些内容。为此,高校应该采取“平时考核+提交论文”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的计算,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交论文也避免了书面式的考核,减轻了学生的抵触感。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论文题目的拟定要出题广泛,避免局限,且留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这样才能调动起主动性,提高评价效果和教学效果。
三、总结
掌握全面、系统的体育理论,长期坚持锻炼,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是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德钦,林安贵.EEPO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钦州学院学报.2014.02.
[2] 曾纪荣,朱荣.探究学习在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24.
[3] 赵红娟.西安市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世界(下旬刊).2013.06.
[4] 张立光.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J].新课程(下).2014.02.
[5] 蒋宁.新《纲要》10年,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回顾[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
[6] 李小莉.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调查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范文
本文2023-11-15 11:26:46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