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4 17:59:09浏览:1054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1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

在2010年秋季开始,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各高校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改为每人每年3000元,极大地提高了全国500多万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随着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增大,资助生源面积不断扩大,如何评定贫困生就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一项基本问题,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决定了我国高校贫困资助工作开展的效果,同时也直接影响家庭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高校贫困生认定面临的问题

1、贫困生的界定标准问题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百度百科中对贫困生的界定标准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各高校在贫困生评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各地收入水平不同,家庭人均收入是否一视同仁?如何界定生活节俭?使用亲戚朋友赠送名牌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否是使用奢侈品?如何鉴定是否别人赠送?

2、地方政府开具的贫困生依据或证明问题

在从事高校资助工作过程中以及和其他从事高校资助工作的同事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各高校在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贫困认定依据单一,存在严重问题。学生所在生源地当地民政局和所居住地村委会或街道办所开具的贫困证明成为最重要依据,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成为辅助依据。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每年都会向学生发放《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学生填写《家庭经济调查表》过程中存在虚假填写问题,而当地民政部门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所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审查松懈,基本是有求必应,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都有贫困证明,难以真正鉴定是否贫困。更有甚者,有的民政部门不以事实为依据,以权力为牟利贪腐工具,真正贫困的学生得不到贫困证明,而有关系的家庭富有学生反而有贫困证明,这就给高校的贫困认定工作依据带来了极大困难。贫困生认定的依据是什么?这是贫困生认定工作所面临的一项基本问题。

3、高校开展贫困生认定的程序规范问题

以学院领导牵头组成贫困认定小组,公示无异议后,辅导员组织班级同学成立贫困认定分组,学生向辅导员提出贫困资助申请,班级贫困认定小组审核学生提供的贫困依据,贫困小组同学根据贫困同学提供的贫困生证明材料以及该生平时的消费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并将结果上报学院贫困认定小组,贫困结果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学校资助中心。这种贫困认定程序已经基本比较完善,但是在实际操作工程中也存在几个问题。(1)辅导员在学生贫困认定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辅导员是否能客观公正引导学生进行贫困认定?是否有规范的监督?(2)辅导员工作繁重,辅导员是否有精力和时间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3)贫困认定小组的学生成员能否客观公正评定贫困生?

二、浅析贫困生认定的问题对策

1、贫困生界定标准具体化

各高校应根据所在地的消费水平、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收入水平、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调查表》以及贫困证明、学生的平时消费情况制定具体化的评定标准。一是要考虑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伤失或部分伤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这类贫困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多为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或为自卑,不善与人交际,贫困学生评定小组学生关注不到,可以制定标准,直接评为贫困生。二是评定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申请贫困资助的学生基本都提供有贫困证明,《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并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这就需要辅导员和贫困学生评定小组同学们根据这部分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进行评定,同学们的评议更能客观、公正的评定出确实需要贫困资助的学生。

2、贫困生认定长期化

在高效开展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存在着依据单一,地方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不客观的问题,短期内高校无法解决。因此,高校在开展贫困生认定过程中,要实行贫困生认定长期化制度。实行贫困生认定的长期化制度,就是要在长期内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摸底,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监控,贫困资助与监控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涯。辅导员可以负责学生的监控情况并定期将贫困学生信息上报学校资助管理中心,班级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学生贫困认定小组成员以及班级其他学生都可定期对贫困学生的表现上报学院。这样就杜绝了学生在贫困认定前生活节俭,贫困认定一结束就开始花天酒地的现象,要跟踪调查,发现假冒贫困生资格的,立即取消资格,追回贫困资助。而一旦发现有确实贫困但又没有评定为贫困生的,学校可追发贫困资助,确实保障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

3、资助方式多样化

当前各高校对贫困学生的最主要资助方式都是以一学年发放一次助学金的形式进行资助。这种资助方式导致了贫困生资助工作中产生了界定标准难以界定,贫困生提供贫困证明真实性难以确定、贫困生评定过程程序规范复杂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采取更加系统和严密的资助体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提供多样化的资助方式。针对家庭有临时困难的贫困生可以一次性补助解决临时基本生活的补助,针对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等等交不起学费、住宿费的学生可以采取减免学费、生活费等方式予以资助,针对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学生可采取学校报销来回探亲、假期回家路费等资助方式,针对平时没有家庭经济来源无法生活的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进行资助。采取多样化的自助模式,有利于减轻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难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向学校申请不同的资助方式,特别是有偿的勤工助学岗位资助,不仅能够解决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还能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技能,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资助和育人的双重目标。

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是各高校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社会的高等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长远目标。高校的学生资助评定工作还应有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更加客观、公正、顺利的完成。只有国家政府制定更加严密的法律体系进行支撑,社会各部门的监督、支持,才能使得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更加方便、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冯超.高校贫困生界定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0).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2

计划单列 单独招生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计划单列、单独招生,为他们接受优质教育开辟绿色通道,实现贫困初中毕业生100%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确保更多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深造。

在高中招生方面,建立统一的招生报名平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统一招生报名,实行双志愿填报制。各地组织初中学校指导贫困学生填报升学志愿,每个贫困学生在充分了解教育精准脱贫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中职招生简章等信息的基础上,填报升学志愿。

各地要择优遴选招生学校,确保贫困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原则上,每市选择1―3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面向全区或全市招收50―150名优秀的贫困初中毕业生;市直、县级普通高中(含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星级特色普通高中)要全部招收招生计划范围内报读的优秀贫困初中毕业生,城区籍贫困学生可优先选择市直普通高中。自治区择优遴选国家改革示范校、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和行业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面向全区贫困学生招生。各有关中职学校要制定、优化招生工作方案,积极与各市教育局、初中学校沟通联系,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宣传和咨询服务,确保新生报到率。

在大学招生方面,加大高等学校贫困专项计划招生力度,2016―2020年单列1.6万招生计划用于招收贫困学生和农村家庭学生。其中,国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2 200个招生计划,主要面向全区34个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待遇县考生进行招生;自治区贫困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第一批高校800个招生计划,面向国家及自治区级贫困县农村考生进行招生;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共13 000个招生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据悉,《方案》印发后,我区今年就安排了2 950个普通高等教育贫困专项招生计划,其中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安排950个本科定向招生计划,面向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安排2 000个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

统一管理 精准资助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实行概念编班,统一管理,全程跟踪,建立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新机制,实现贫困学生100%结对帮扶,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一是独立建档。结合扶贫部门提供的数据,全面对比排查,摸清贫困学生的具体学校和班级,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建立精准帮扶学籍信息数据(卡),单独建立贫困学生成长档案,配备专人管理,定期分析研究贫困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虚拟编班。在独立建档基础上,对贫困学生以校为单位进行虚拟编班,班级名称统一为“教育圆梦班”(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专业或企业名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以50人左右为一班,高等学校以30人左右为一班。目前各学段在校生从方案印发即日起编班,各学段入学新生从2016年秋季学期入学起编班,各级各类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主题鲜明的班级活动。凡是编入“教育圆梦班”的贫困学生,2020年前无论家庭脱贫与否,均享受该学段的所有优惠政策。

三是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工作新机制,班主任(辅导员)为结对帮扶责任人,在思想教育、学业帮扶、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生活帮扶等方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服务,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贫困学生入校就读后,我区还将对贫困学生进行优先资助、重点资助、精准资助、全程资助,实现贫困学生100%获得资助,确保其入学生活无忧,安心就读。

对于就读普通高中的贫困学生,实施免除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学生,逐步推进实施贫困学生免除中职教育学杂费政策,按照现行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其中一、二年级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2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

对于就读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按照现行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3 000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同时,积极引导其申请获得每人每年最高8 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并按需求保证每人获得一个学校勤工助学岗位。

全程指导 充分就业

《方案》提出,针对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全程就业指导,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实现100%贫困毕业生就业创业或升学深造,确保“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一是提升从业能力。遴选100个规模大、信誉好、能提供就业实习岗位的企业建立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实习基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岗位见习、就业实习的平台。就业实习基地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的“双导师”制,组织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创业就业讲座,开展专业见习、职业体验、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活动,全面提高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组织教师与贫困学生结对帮扶,负责对贫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就业后支持。同时,在各市和区直各高校、职业学校设立30个教育脱贫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整合企业就业资源,统计分析贫困毕业生基本信息,统筹规划贫困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将优质就业岗位优先向贫困生推荐;组织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提供个性化就业咨询和指导;联合企业举办贫困毕业生专场“双选”招聘会,为每个贫困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个的就业岗位信息,力争贫困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是搭建择业平台。建立“千企就业帮扶联盟”,搭建教育精准脱贫就业帮扶企业联盟网站,为企业和贫困学生建立沟通平台。联盟网站公开联盟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招聘信息、援助计划和资助项目,为企业实施扶贫资助提供平台,为贫困学生了解企业和就业信息提供服务,实现贫困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提高就业质量。

四是推动定向就业。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将中职学校招生计划与企业用工计划相结合,设立企业订单班,订单班招生计划,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五是畅通升学渠道。组织区内部分高职学校与中职学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2+3”“3+2”等中高职对口招生方式,为品学兼优的中职贫困学生提供升学深造的机会,帮助升入高职院校学习的贫困学生完成大专阶段的学业,顺利就业。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天,我们汇集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县XX年希望工程助学金发放仪式,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关心和支持希望工程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捐赠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直接从事希望工程的基层团组织,团干以及广大受资助的学生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20xx年希望工程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希望工程是一项凝聚关爱与奉献的公益事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团组织高度关注的一项民心工程,我县希望工程工作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和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走过了14年的光辉历程,共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扶助贫困学生1500余人次,得到了较好的社会评价。

(一)今年,团县委将希望工程工作作为全团工作重中之重,在全县开展了一系列的希望工程活动:7月初,团县委制定了“希望工程—让孩子们都上学”希望工程实施方案和倡议书,并以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名义下发了《关于发动**籍各界知名人士和民营企业家参与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的通知》,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新高潮。8月10日,积极争取湖南德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一次性注入德智教育基金1万元。8月中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爱心专列”进北京、救助灾区孤儿、资***取上海市内北京的贫困学生、以“建设新农村、争做新青年、学习新知识”为主题的建“爱心书屋”活动和湖南移动“富民惠农”助学行动等一系列希望工程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8月下旬,通过团县委的努力,争取了团市委2个“芙蓉学子”、1个“美特斯邦威”资助行动和8个湖南移动“富民惠农”资助名额,为贫困学生争取了2万余元的助学金。去年12月份,在县委组织部谢部长的争取下,上海市曹路镇在我县东湖镇建希望小学一所,今年,团县委积极配合,将希望工程款争取到位。

(二)今年希望工程活动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县委罗书记、政府周县长亲自过问和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为本次希望工程活动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同时还得到了县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单位和湖南德智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欧吉、湖南农业北京校长周清明、金贝尔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国、鸿城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正魁、**宾馆总经理陈剑英、百瑞达瓷业董事长彭和桂、县旅游服务公司经理梁丽君和戴思思、生源百货经理孙文明等知名人士的大力支持。

(三)本次希望工程活动由团县委精心组织实施,前后历时三个月。先根据各乡镇团委和县直各学校递交的贫困学生申请表和助学申请报告的基本情况,经贫困学生所在村民居委会、学校、乡镇核实签署意见后报团县委,最后由县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和县希望工程办本着“贫中选贫、优中选优”原则确定救助学生名单。今年救助人数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 70余人,共救助218名贫困学生,共发放助学金102900元。其中小学生74名,初中生64 名,高中生 57 名,北京生23名,助学金按小学生每人200元、初中生每人300元、高中生每人400元、北京生每人500元的标准实行集中发放。

二、后段工作的几点意见

为了将我县希望工程继续做大做强,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利用希望工程良好的社会效应,进一步加强希望工程的宣传力度,完善资助模式和工作网络,使希望工程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同时会继续加大筹资和助学力度,努力使助学活动成为共青团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弘扬时代新风的爱心工程,成为服务社会、服务青年、服务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人才工程。

(二)我们将继续加大希望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强希望工程资金的管理,严格希望工程的操作,维护希望工程的良好形象,促进希望工程工作健康发展。一要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中心。我们要严格按照“整体性和合法性”的原则,强化科学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各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把关,管理好每一笔资金,用好每一笔资金;二要坚持以社会监督为保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责任制度,主动邀请权威资信机构和社会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监督,真正把希望工程作为阳光下的“光明窗口”;三要确保每一笔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希望工程捐款截留或挪做它用,否则将对责任人实行严肃的责任追究。

(三)加强希望工程的跟踪服务和信息回访工作。做好跟踪服务工作,要建立希望工程个人档案,实行动态式的跟踪管理,对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代表我们要长期给予扶助,直到他们初中、高中或大学毕业;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实行特别救助,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于中途发生转机的家庭和学生,完全有自主支付学费的能力和条件的,我们可以暂时终止对他们的扶助,转而救助其他学生。做好信息回访工作,要让受救助学生定期向资助单位汇报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希望工程办或资助单位能够准确全面地了解受助学生的近况,同时希望办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将贫困学生反馈的信息,集中汇报给上级部门和资助单位。

(四)对受助学生的几点希望。希望工程能取得今天的成果,得益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关注。今天,对218名优秀贫困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不要辜负捐赠者的一片爱心,珍惜青春,发奋学习,永葆进取之心,常怀感激之意,以真心对待爱心,把社会的关爱化作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打牢文化基础,勇攀科学高峰,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以优异的成绩,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的关爱,奉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火红的时代。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给这些贫困学生一点帮助、一些温暖、一份爱心,让他们在人间最真诚的爱意中成长。奉献有不同,精神皆高尚。为了让贫困青少年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殷切希望社会各界继续关注和支持希望工程。团县委一定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下,切实担负起管理好和使用好希望工程助学基金、解决好贫困学生就学困难这一重任,以最好的社会效益来感谢社会各界对希望工程事业的大力支持和关怀。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幸福成长!祝各捐资单位和捐资个人事业蓬勃发展、兴旺发达!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4

为切实帮助我市今年已被高等学校录取的贫困家庭高中毕业生顺利进入大学深造,确保每一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都能入学,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做好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入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近段时间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真正把关心贫困群众疾苦,关心青少年成长作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摸清对象,制定方案。各级教育、民政、妇联、文明办、扶贫办、共青团、残联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和各高中学校等要密切配合,按照“公开、公平、真实”的原则,抓紧摸清家境困难大学新生的基本情况,做到“应资应助,一个不漏”。各级各部门要将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名单及时报当地教育捐赠中心。教育捐赠中心要建立贫困大学新生档案库,并及时将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名单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各级各部门要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制订切实有效的助学方案,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

三、精心组织,确保实效。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入学工作,既要体现自愿性,也要具有组织性,更要彰显社会公益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头走访贫困学生,带头为贫困学生捐款,带头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积极参与到捐资助学活动中来,努力募集捐款,确保资助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入学工作取得成效,确保每一名贫困大学新生都能顺利入学。为确保资助对象的准确性,防止重复资助,保证资助取得实效,捐资助学对象原则上统一从当地教育捐赠中心建立的贫困大学新生档案库中选定,由当地教育捐赠中心统筹安排。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资助对象确认、资金发放、制度运行等情况的监督审查。

四、加强和改进对受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坚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信念。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5

一、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在县委政府、上级团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团的十五大和团省委十一大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加强基础管理,拓展重点项目,创新工作品牌,积极整合和挖掘资源,多方筹募和争取资金,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希望工程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全县贫困青少年基本情况

为真实、详尽掌握全县贫困青少年基本情况,针对全县青少年数量、分布情况和贫困状况,按照科学的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贫困青少年档案库,更新有关档案材料,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掌握了我县贫困青少年的数量、分布情况和贫困状况,及时为各种贫困青少年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通过县残联在全县进行了弱势青少年群体物资需求调查,及时、客观地了解各类贫困青少年的所思所需,使得各种救助方式与最需要救助的贫困青少年结合,以随时为他们提供物资帮助。

2、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整合资源,拓展重点项目,创新工作品牌

通过团县委的爱心助学网站,并充分利用电视台、报刊等宣传媒体,积极介绍和推广希望工程各项品牌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青少年教育事业,关心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为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帮助。把已建的爱心助学网更新列为重点工作,对网站页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更新,对已过时的内容和信息资料进行了更换,增加了一些以前没有的新内容,使爱心助学网站更加规范和具可操作性。截止目前,共接受省内外捐款3.6万余元,救助贫困中小学生74人。

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多方筹募和争取资金,加大扶贫济困力度。4月,组织县妇幼保健院、县医院公司的青年志愿者到三塘乡徐泸湾半孔希望小学对130名小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捐赠药品70余份,价值500余元;同月,组织全县历年来被授予"青年文明号"的51家单位的团员青年代表共28人,分别到向阳乡拖落小学和木塔小学慰问贫困小学生,将全县各"青年文明号"捐资购买的书包、新华字典、文具盒、作业本、铅笔等价值5000余元的学习用品送到58名小学生手中,为贫困山区的少年儿童献上了一片爱心;6月,团县委全体干部职工到午街铺镇拖见村小学看望慰问贫困小学生,并将价值2000余元的书包、新华字典、文具盒、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品及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送到37名小学生手中,为他们送去了节日了礼物;9月,为了不让高考录取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团县委有一分力出一分力,给我县4名贫困大学生送去了2000元钱,以帮助他们解决入学学费紧缺的燃眉之急。

3、加强基础管理,促进希望工程工作全面发展

认真做好通过爱心助学网收到的捐款和省青基会划拨贫困中小学生助学金的规范管理工作。对通过爱心助学网收到的贫困生捐款,我们严格按照捐方意愿,及时将捐款送到贫困学生手中。在划拨贫困生捐款和中小学生助学金工作中,做到资金一到位,就及时划拨,同时做好捐款和助学金的用途跟踪调查。在资金划拨后,督促学生做好复信工作,除专项发文作出要求外,采取了统一时间、统一审核、统一表格、统一邮寄、统一反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复信的质量和数量,加强捐方与受资助贫困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使他们互通信息,打消部分捐款者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和资金使用疑虑,提高捐方对受捐助学生的信心,使希望工程的各项工作协调发展。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迅速、高效完成,有效推进了希望工程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度、规范化和科学化。

2005年,**的希望工程工作,取得了丰收和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以改进,拓展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争取为我县贫困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2006年工作要点

**县希望工程办公室2006年的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团的十五大、团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依托,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进希望工程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为我县青少年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1、开展好希望工程15周年主题活动,继续扩大社会影响力。利用电视、报刊、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继续做好常规宣传工作,做好**爱心助学网的维护和网络宣传工作,扩大爱心助学网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吸引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捐赠者的行列中来,。

2、强化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完善工作体系,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3、继续做好贫困学生的摸底调查工作,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料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掌握我县贫困学生的信息资料。

4、进一步加强受助学生的情况反馈和与捐方的通信工作,增加希望办的公信力和社会信誉度。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6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两个不让”要求,切实帮助贫困大学新生和贫困高中新生圆梦校园,今天,共青团*市委联合*电视台、浙江正达集团在这里举行*年*市“正达学子”“芙蓉学子”助学结对仪式。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共青团*市委向长期以来支持*市青少年公益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一直以来热心青少年事业、帮助贫困学子成长的正达集团和湖南省常德卷烟厂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出席我们今天助学结对仪式的市委张书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根据会议的安排,我代表团市委将前段时间开展的爱心助学工作,特别是“正达学子”和“芙蓉学子”的助学结对工作,向各位领导、来宾和同学们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年市本级“爱心助学”工作的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今年市本级共有270人申报爱心助学资金,其中215人得到不同渠道和程度的资助,其中大学新生155人,高中新生61人,资助总金额达69.2万元。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争取”:一是着眼于市外,切实加大对市外各类爱心助学援助项目的争取。今年团市委共向市外推荐需资助的贫困大学生122人,资助金额达46万元。其中争取到湖南省常德卷烟厂资助的“芙蓉学子”32人,奖励和资助资金10万元;争取到浙江省明德奖学金资助庆元、景宁、云和、遂昌四个县的贫困大学生32人,资助资金达12.8万元;争取到中央、省圆梦大学资助贫困生58人,资助资金达23.2万元。二是立足市内,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大对市内助学援助的手段。今年市本级共完成市内资助贫困大学生44人,资助金额共22万元。其中争取到正达集团资助的“正达学子”40人,资助资金达10万元;联合*电视台和*广播电视报专门开通“爱心热线”,共同寻找“贫困学子”,帮助联系企业和个人结对贫困大学生6人,资助资金达1.8万元。

二、今年开展“爱心助学”工作的基本做法

1、周密部署,提前对接,充分准备。每逢暑期,“爱心助学”活动就成为团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团市委专门召开书记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今年的爱心助学工作,提出了“安排提前,摸底提前,对接提前”、“筹资渠道拓宽,新闻宣传拓宽,资助面拓宽”的“三提前、三拓宽”的工作要求。团市委爱心助学办公室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在6月初就制订了爱心助学工作方案,就筹资、宣传、结对、学子库建立等工作作了详细周密地安排;并于6月中旬在全市开展了高三贫困学生情况摸底调查,及时建立了即将参加高考的贫困生学子库。高考一结束,我们及时将贫困学子的考试成绩输入到学子库中,在第一时间准备了第一手资料,为爱心助学的顺利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团市委还认真拟制*年“正达学子”、“芙蓉学子”结对方案,提前与正达集团、省青基会进行了充分协商,确定了资助金额、资助方式、结对条件等内容,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8月初,团市委又利用召开团县(市、区)委书记例会的机会,对“爱心助学”贫困学子的上报及新闻宣传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真正做到了工作提前,对接主动,准备充分。

2、宣传到位,发动广泛,效果明显。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发动工作是否深入、广泛,直接关系到“爱心助学”工作能否充分整合社会资源,能否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团市委及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爱心助学”宣传工作方案,主动与全市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协商,争取到了*电视台、*电视报等媒体的大力支持。7月20日,团市委与*电视台《社区直通车》栏目联合推出了以“社区直通车进千家万户,‘正达学子’助贫困生圆梦校园”为主题的寻找“正达学子”活动,公告了“正达学子”的受助条件,并连续半个多月报道了17位贫困学子艰苦求学、积极向上的感人事迹。7月28日,团市委又与*电视报联合开展了“爱心助成长,共圆大学梦”的“芙蓉学子”寻找活动,连续四期报道了贫困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贫困学生的受助情况。同时,*日报、处州晚报等媒体也对团市委的“爱心助学”活动进行了及时全面的报道,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团市委公布的爱心热线一天比一天火爆,要求资助的贫困学子和要求结对的好心人的电话,络绎不绝。寒门学子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面貌,社会爱心人事的慷慨解囊、爱心奉献,感动了许多人。一位特困生在自白中写道:“父母瘦弱的身躯,一副未老先衰的样子,每每让我见了心疼,如今还要为我的学费四处奔走,夜不能寐,我简直成了一个罪人。”我们发现,类似心中充满愧疚的特困生还有很多,但是他们没有埋怨家庭的不幸、命运的不公,而是在烈日下兼职打工,没日没夜工作。他们用年轻稚嫩的肩膀和双手,积累着微薄的收入,为自己的梦想打拼。遂昌特困生蓝卉在得知自己已经获得“利群阳光”的结对资助后,马上回电“爱心热线”,让出自己的那个名额。她说,虽然自己的大学学费还没有凑齐,但一定还有更加困难的学生需要帮助。一位主动结对贫困学子的张先生说,“尽管我算不上富裕,自己也很需要钱,但是这些贫困孩子更需要帮助、更值得帮助。”*二中校长在看到*电视台播出的被该校录取的高中新生潘美虹的感人事迹后,当即就打进爱心热线,决定减免她的全部学习费用,并给予她生活上的照顾。最让人感动的是,许多爱心人士捐款之后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受人帮助是快乐的,帮助别人同样快乐。在此,我代表团市委,代表所有受帮助的学生向一直支持和关心“爱心助学”工作的广大社会爱心人士,向始终关注青少年公益事业的*电视台、*电视报以及*日报、处州晚报等新闻媒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3、工作细致,核查严格,管理规范。“爱心助学”工作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也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确保结对渠道畅通,确保贫困情况真实,确保爱心资金规范,这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社会各界的要求。为了切实做好“爱心助学”结对工作,团市委专门设立了爱心助学电话热线,并制订了电话热线接听制度和热线值班制度,确保热线有人接、有记录、有解释、有回复,让每一位贫困生都可以在热线上进行申请,让每一位好心人都可以通过热线传递爱心。为了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受到资助,达到“雪中送炭”的目的,团市委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位贫困学生的情况核查和确认工作。对于申报各项“爱心助学”资金的每一位贫困学生,通过电话核对、实地走访、委托调查等形式,对照结对助学条件进行严格核查,确保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真实、有效。在严格核查的基础上,团市委综合贫困程度、高考成绩、在校表现等因素进行科学分类,确保家庭贫困、成绩优秀、表现良好的贫困学生优先结对。同时,团市委还制定了《“爱心助学”资金管理办法》、《贫困学生助学金申领办法》及《“正达学子”贫困生助学金资助办法》等制度,规定了资金申请程序、资金发放程序,并严格按照各项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资金的各项管理和发放工作,切实做到专款专用,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的监督,主动向社会公布结果,从而使爱心助学行动真正成为一项“阳光工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爱心助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的助学结对仪式只是其中的一项活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1、抓紧做好台风受灾学生的助学工作。这项工作也是我们当前爱心助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正面袭击我市,我市庆元、龙泉、景宁等地受灾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9.41亿元,许多学生因家庭受灾面临失学危险。灾情发生后,团市委高度重视,立即行动,前一阶段主要做了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对全市受灾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目前,根据庆元、龙泉、景宁等地团委的统计,全市共有30多所学校(包括希望工程的受助学校)不同程度受损,有4675名学生受灾,其中小学生2066人,初中生836人,普高(含职高)997人,大学生646人;二是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团市委立即向全市团员青年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踊跃捐款,切实帮助灾区学子渡过难关、重返校园,并通过市青联、市青企协、市青农协等组织发出倡议,充分整合社会力量来进行救灾助学。目前,捐款正在进行中,速度最快的市中心医院团委已将募集到的18750元捐款上交;三是积极争取团省委的支持,团市委向团省委打了专题报告,要求团省委对我市庆元、景宁、龙泉等地灾区学子进行救灾助学,并专门向团省委赵一德书记、鲁俊副书记汇报我市学生受灾情况,引起了团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鲁俊副书记专门召集省青基会、团省委宣传部、学校部、青农部负责同志召开了一个为*市受灾学生捐资助学的专题会议,要求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团市委,资助*受灾学子。并明确表示将在希望工程学生结对、希望工程学校援建上优先考虑*,青年时报将开辟受灾学子的专题的报道,所接受的捐助重点资助*学生。另外,团省委领导表示,将在十月份组织国内外浙江籍企业家进行爱心捐赠,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受灾学生的资助。四是及时召开受灾县市团委书记紧急会议,对救灾助学工作进行具体部署,要求有关县市迅速行动,分秒必争,用最快的时间收集好受灾学生的基本情况,及时上报团市委,目前,三个县团委已将受灾学生的情况全部报上来,我们正在向团省委上报。下一步,团市委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梳理受灾学生的基本情况,按“房子倒塌,并且家庭成员有伤亡”、“房子倒塌或家庭成员有伤亡”、“房子部分受损,但可以修复”、“房子没有受损,但农作物受损”这四类受灾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的救灾助学标准;二是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关心和帮助救灾助学工作,通过省青基会的专项资金扶持、青年时报和相关网站的捐款募集、市级新闻媒体的专题宣传报道等途径,积极筹措救灾助学资金;三是积极争取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做好受灾学生的助学的工作;四是及时发放救灾助学资金,确保每一笔助学款按时足额发放到每一位受灾学生手中,使灾区学子切实能够按时重返校园。

2、进一步拓宽“爱心助学”行动的筹资渠道。团市委将在做好“正达资金”、“明德奖学金”等原有专项资金管理发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爱心名信片”发行、专项资金募集等形式,不断拓宽“爱心助学”的筹资渠道,进一步扩大贫困学生的受助面。

3、切实完善“爱心助学”行动的管理机制。团市委将本着“公开、透明、规范、科学”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对原有的各项爱心助学资金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确保各项爱心助学资金的规范管理和安全使用,真正经得起捐赠单位的检验,经得起审计部门的检验,经得起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4、尽快建立健全“爱心助学”受助生的互动平台。团市委将着眼于“加强管理、促进交流、进行互动、实现双赢”的工作要求,通过建立受助生QQ群、受助生档案库、受助生捐方实习基地、受助生回乡联谊会等形式,加强受助生对捐方的信息反馈,促进受助生与捐方之间以及受助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达到“铭记恩情,传递友谊,传承爱心”的目的。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7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有效性;策略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的进步要求了各个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有效提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响应了社会培育人才的战略,也保障了贫困学生安心求学,促进学生立志成才。

一、我国高校资助人工作现状

(一)贫困生源人数增加,甄别难度加大

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进行人数扩招,那么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加大,然而我国高校对于贫困生的审核机构相对不够完善,在贫困学生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则更会出现甄别难度加大的问题。这会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一是会有些家庭条件不贫困的学生滥竽充数,二是真正贫困的学生碍于自尊心会掩饰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这样便加大了贫困生的审核难度。

(二)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比例失衡

目前我国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只是注重物质资助,忽视精神资助。其实,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体现在过度自卑,过度敏感等。如果这些心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疏导,那物质资助很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资助育人工作的核心不是资助,而是育人,只有端正学生的受助心态,注重心理建设,才能真正使贫困学生造福社会。

二、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对现状进行阐述,我们也应该对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以前资助工作所存在的误区和不足,各大高校应该重视并加以改进。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能够帮助贫困学生物质脱贫,而且也能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从学校层面来讲,也能够提升贫困学生管理的工作质量,更好地落实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性策略

(一)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第一任务就是精准识别贫困学生,从我国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的现状来看,我国高校贫困生中大多数都存在着滥竽充数的情况,所以要提高资助育人工作首先是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准确掌握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工作主要针对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在校生活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及时排查出一部分家庭情况不符合资助要求的学生,保证资金真正地发放到有需要的学生手中,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加强受助学生信息化管理

贫困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学生资助工作的难度加大,信息数据也错综复杂,所以加强学生资助的信息化管理建O的工作迫在眉睫。各大高校应建立起本校的资助信息平台,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也要建立起资助信息的公共平台,对全国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学校的信息做到管理上的标准化,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和高精度扶贫工作的落实。

(三)帮助学生物质脱贫

在确认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之后,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则是帮助学生物质脱贫。很多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负担影响学业,更严重的则是失去求学的机会。所以为保证家庭贫困的学生也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就应该切实保障资助资金落实到人,帮助学生维持生活学习的基本物质条件。

(四)重视育人为本

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比例失衡是如今资助育人工作的另一大现状,精神层面的脱贫也是工作开展不容忽视的重点。家庭贫困的学生心理上是存在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的,同时可能又存在着过度敏感或者是过度自卑的心理。所以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不能只是物质脱贫,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端正受助学生的心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帮助学生精神脱贫,才能保证学生健康自信地成长。

(五)拓宽资助渠道

有效提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高校也可以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学校与社会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为贫困学生引入社会资助,这一举措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生源较多的社会现状。企业可以通过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宣传企业文化,而学校可以通过企业来拓宽资助渠道以及学生就业渠道,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

(六)规范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要做规范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首先要健全高校资助工作的管理机制。各个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资助育人的工作人员,以避免没有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导致学生缺乏精神资助的问题出现。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资助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公平公正工作。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是高校为社会培育人才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各个高校也应该重视受助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同时关乎学校的发展与稳定,是对贫困学生负责,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宋璐.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时效性策略分析[J].科技信息,2014.12.

[2]吴丹,韩铖,张理航.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初探[N].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4.06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8

关键词:高校 贫困学生 心理 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069-02

据各高校的调查分析表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学费增长的原因,导致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数量呈现逐渐上长的趋势。一般来说,“贫困生”是经济意义上的界定,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支付教育费用困难以及生活费用不足的学生①。高校贫困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健康的成长应当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关怀。

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方面的资助是直接解决他们困境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校,对贫困学生的资助里面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和学费减免的资助力度较大(资助金额在4000-6000元左右),但资助面有限,且能够获得奖学金的贫困生很少,针对性不高②;国家助学金、学校减交学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的资助面较大,但资助金额相对很少(人均获资助约1300元)③。这就要求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当加强和深化。

因此,在对贫困学生心理常见问题有所了解和剖析的基础上,实行“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双管齐下,将更有利于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资助工作的开展。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贫困大学生一般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生活中遭受到的苦难使得他们具有比同龄人更多的成熟和坚强。由于成长过程中较少得到父母的娇惯和宠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但因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在他们中存在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情绪变化。比较突出的不良心理特征有以下几点:

1.1 自卑

大多数贫困学生来自贫困地区,从小在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上较节俭,在大学学习期间,由于与同学之间的差异和差距较大,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反差。久之自卑的心理愈加严重,旁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伤害,从单纯的“经济自卑”衍生到“能力自卑”、“人格自卑”等。

1.2 自闭

由于自卑心理的作祟,贫困学生怕在与人接触的过程中被别人看不起,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更不愿在大庭广众说话、发表自己的想法,喜欢独来独往,与大多数同学不合群,从而出现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倾向和孤僻怪异的畸形心态。

1.3 抑郁消沉

调查发现,贫困生中大部分学生有出现过因自身处境贫困而消极堕落的情绪。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对前途悲观失望,没有战胜困境的信心和勇气,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甚至厌烦学习、放弃学习。最终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影响获得奖助学金,再次陷入更深的窘境之中。

1.4 对现实不满

高校贫困生中部分学生在自卑、自闭的状态中不能及时走出,面对社会现实不能给出正确的判断,在长期心理不平衡的驱使下,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伤害他人的极端事件,以此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最终从“经济贫困”走向“心理贫困”的不归路,影响社会的健康稳定和谐。

2 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贫困生的认定缺乏量化标准

贫困在本质上归属于经济范畴。而高校大学生作为无经济来源的纯消费人群,在对学生是否为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时,必须调查清楚单位时间内学生家庭的人员组成、收入及平均生活消费,再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进行比照,从而确定学生的贫困程度。但是,某些高校在执行此项工作时,未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作详细的调查和评估,影响后续资助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贫困生认定程序工作的不足

调查发现不少高校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常用“学生申报―学院认定―学校审批”的模式,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确能反映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申报的学生较多而资助的经费相对不足,加之无量化标准、“平均主义”、“人情风”式投票选举,以及“轮流享受”等方式的影响,产生了一些问题和隐患。

2.3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发展,高校对贫困学生的信息管理也应该网络化、系统化。特别是学生人数逾万的高校,专门用于贫困生管理和资助的工作系统急需建立和完善。通过网络系统的监控,可以使贫困生相关信息的收集、存储、统计和分析的工作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标准,从而在学校各个部门甚至学校和银行之间做到随机查询,使贫困生资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4 贫困生“经济资助”和“心理资助”工作的不同步

基于本文前面提到的贫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使得他们因为自身相对较差的经济状况而产生耻于言谈、焦虑烦躁、敏感脆弱、自卑封闭等不良心理缺陷。因而,在贫困生认定时,部分确实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羞于启齿而被迫放弃贫困生申报;与此同时,部分家庭经济相对较宽裕的学生把学校给予的资助看作“不拿白不拿”、“理所当然”、“捞好处”,部分学生甚至通过私下拉关系,骗取同学的投票得到资助。上述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与学校偏重“经济资助”忽视“心理自助”工作不无相关。

3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3.1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的运行机制

3.1.1 建立切实有效的贫困生认定机制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应遵循动态管理的原则,在建立真实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的基础上,将贫困学生提交的贫困证明材料、班委评选组反映的情况以及辅导员平时的观察评议等结合起来,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进行修正,对贫困学生的认定进行调整。

3.1.2 实现贫困生信息管理自动化机制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使贫困生的相关信息(如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情况、奖助学金获助情况、贷款信息及勤工上岗情况等)在学生管理系统做到自动、随机抽查,便于学校各部门掌握贫困生的受助情况和资助工作的延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借助网络使贫困学生家庭所在的民政部门、学生借贷的银行和学校贫困生信息实现共享。

3.1.3 完善受助贫困生监督管理机制

对于获得各种资助的贫困学生,在受助后学校应做好对他们的约束和监督。对于接受了资助但仍不努力学习的学生,甚至存在将助学金用于请客拉拢同学关系、抽烟喝酒、高档消费等不符合贫困学生消费标准行为的学生,应当立即取消贫困生受助资格,并追究相应责任,从而保证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公平、健康发展。

3.1.4 建立灵活的资助标准

将资助标准与各院校、专业学生的收费标准结合起来④,根据各校所在地的消费标准给予不同标准的资助。比如像艺术类、医学类等特殊专业的贫困学生,资助的金额可适当调整。

3.2 构建多元立体化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与国外的资助体系相比,在立体化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纵观各大高校,“奖、贷、勤、助、补、减、免”等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资助主体的多元还有所欠缺。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应当是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共同责任。因此,着力构建以政府资助为主、社会学校资助为辅、家庭及个人自助为补的多位一体资助体系能够使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得到长足的发展。政府的资助可通过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如鼓励和支持银行提供助学贷款,同时可依据企业在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的额度给予其税收减免或信贷优惠政策;与此同时,在政府资助的前提下,积极寻求社会各界的捐助,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进一步拓宽贫困学生的受助面。

3.3 实现资助体系由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型

高校贫困学生作为高层次人才,在对他们的培养过程中,除了给予他们经济方面的资助,更需要在思想方面给予“精神资助”。目前大部分赠与式的资助方式一方面会助长贫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使他们形成理所当然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贫困学生在接受单纯的给予的时候,忘记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丧失感恩的生活态度,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隐患。甘剑峰认为,从资助效益来看,几种资助方式的最优排序为: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⑤。另有调查表明,学生对贫困生资助方式的支持率依次为:勤工助学(50%)、助学贷款(34%)、学费减免(22.5%)、奖学金(17%)、困难补助(12%)、社会资助(6.4%)⑥。由此可见,有偿资助模式应当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形式。通过有偿资助,在缓解贫困学生经济困境的同时,可帮助他们树立起自强、自立的人生信念,培养起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以提升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积极有效地开展完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需要大量的工作,同时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落实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问题,让贫困大学生在关怀和爱护中健康成长,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并以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

注释:

① 黄建美.试述高校贫困生救助的伦理价值[J].云梦学刊,2009(2):93-94.

② 高潮.西部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4):116-119.

③ 王献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转型的难题和对策―对陕西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情况的调查报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73-74.

④ 王平.我国高校贫困学生新资助体系的实施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59-61.

⑤ 甘剑峰.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学生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范文

贫困学生基本情况篇1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问题;对策在2010年秋季开始,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的要求,各高校将贫困生的资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0元改为每人每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