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基础知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4 11:21:18浏览:1135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1

关键词: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19-03

现代化工呈现出化工产品生产、机械设备操作、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技术运用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从事现代化工生产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相关知识。作为以培养一线产业工人为培养目标的高职化工教育,就要担负起培养能够胜任现代化工一线工作者的重任。《化工设备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化工设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化工设备选型、操作、维护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是现代化工一线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知识结构[1]。《化工设备基础》是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所学的唯一涉及材料学、力学、机械传动、化工设备等相关知识“量大面广”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有效地开展该课程的教学,使本课程更好地为培养胜任现代化工生产的专业人才服务,一直是化工设备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我院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王绍良编著的《化工设备基础》,参考教材使用的是王志斌主编的《化工设备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力学基础、材料学基础、传动与联接、常用化工设备、化工管路、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等章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材的章节编排顺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然后安排期末考试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这种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在于课程的理论性太强、知识点缺乏系统性、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手段单一,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欠佳、不能学以致用等[2]。

项目化教学具有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师的普遍认可。实践证明,采用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3,4]。正是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思路,我们对《化工设备基础》课程开展了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目标设定

近年来,我院积极推动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在实现具有“现代班组长”及以上潜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本课程自身特点和学院的现有教学条件,分三个层次制定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见材料的特性;掌握常见化工设备的结构、特点和适用场合;掌握压力容器的设计原理、校核原理;了解化工设备故障诊断的方法和原理等方面知识;

2.技能目标: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选择合适材料;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选配合适的化工设备;能根据具体生产条件进行化工设备的简单设计;能按照操作规范正确合理地操作化工设备;能对压力容器进行水压试验校核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用控制论、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达到基础知识扎实、技能够用、素质达标的水平。知识目标是基本目标,是每个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都要达到的目标。技能目标是核心目标,是要通过项目化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也是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地方。素质目标是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靠一门课的学习能够实现的,这是学生在学完本专业所有课程以后要达到的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为终极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并按项目化教学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通过引入从生产实践而来的项目,使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实现“零距离”对接,让学生直观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怎么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模块一――知识准备。主要内容包括:(1)子模块一:化工制图基础知识。这部分知识是新加入的内容,因为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在没有专门开设《化工制图基础》的情况下,大部分化工类专业的学生对认读化工设备图、工艺流程图存在很大困难,而对于仿真实训和现代化工生产而言,能够认读和绘制简单的工艺流程图是必备技能,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增加了化工制图的一些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的PID图,来介绍化工设备简图画法、化工设备图的组成和基本线型的含义、工艺流程图的认读与绘制等知识,最后通过让学生绘制我院精化实训工厂涂料生产设备的PID图来学以致用,巩固知识,同时为以后的精化实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2)子模块二:工程材料。通过引入项目“根据工艺参数为压力容器选材”,让学生学习在给定具体介质、温度、压力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压力容器用材,贯穿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牌号知识,钢的热处理知识,金属防腐知识,为模块二反应器的简单设计提供选材知识准备。(3)子模块三:力学基础。通过引入项目“搅拌轴的尺寸设计”,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力学模型、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进行强度计算和校核,最终选择合适的设备构件尺寸,为模块二反应器设计提供知识准备。(4)子模块四:机械传动与联接。通过引入项目“传动类型的选择与维护”,锻炼学生根据实际需要(传动距离、传动比、使用寿命、成本等)来合理选择传动类型的能力。(5)子模块五:压力容器。通过引入项目“压力容器壁厚计算与强度校核”,重点训练学生根据工艺参数来计算低压薄壁容器的厚度的能力以及对现存设备进行强度校核的能力,为模块二化工设备简单设计提供知识准备。

2.模块二――典型化工设备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化工设备方面核心能力――知识、技能应用能力的部分,也是项目化教学最集中的地方。(1)子模块一:塔设备。引入项目“塔设备的类型选择”,引导学生从生产能力、分离效率、塔压降、操作弹性、结构、制造及造价等方面对板式塔和填料塔进行系统的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生产工艺选择合适塔型的能力(实例:设计一个生产工业酒精的精馏塔,相关参数给出,请选择合适塔型)。(2)子模块二:换热器。首先介绍换热器的分类,重点介绍化工生产使用最广泛的四类管壳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浮头式和填料函式,采用对比教学法,从流体性质、温度、压力、允许的压降范围、单位换热面积、管程和壳程清洗难易程度、价格及安全性等方面系统比较四种换热器的优缺点,然后引入项目――炼油厂拟用一列管式换热器通过回收某油品的热量来加热原油,油品流经管程,冷热流体的平均温度差为54℃,请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然后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来判断要不要考虑管程和壳程的清洗和维修方便,要不要考虑温差补偿,要不要考虑设备耐压,逐步引导学生选出合适的换热器类型。(3)子模块三:反应器。首先介绍反应釜的组成、结构和搅拌器的类型,重点介绍搅拌器的分类与选型、机械密封的分类与选型,然后引入项目――为某PVC生产厂家设计聚合釜。我们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从反应釜的结构出发思考设计一台反应釜要考虑哪些方面内容,将项目分解成具体的五个任务:①根据工艺条件合理选材:对模块一的选材内容进行复习巩固。②确定罐体的结构尺寸:学习高径比的确定原理。③确定罐体壁厚:对模块一的压力容器壁厚计算进行复习巩固。④选择合适的搅拌器:用搅拌器的选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⑤选择合适的轴封装置:用机械密封的选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子模块四:化工管路。主要介绍化工管路的组成,重点介绍阀门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然后引入项目――为某段管路选择合适的阀门。引导学生从介质的属性(状态、粘度、清洁度、腐蚀性)、温度、压力、阀门的功用(截止、节流还是调节)、价格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去选择合适的阀门种类。

3.模块三――故障诊断知识。这部分知识是对本课程的一个补充,不是本课程的重点,但考虑到后续课程要用的温度传感器方面的知识,所以我们重点介绍了几种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使用特点,然后通过一个项目来训练学生根据工艺条件和使用精度要求在热电阻、热电偶和红外测温仪之间进行合理选择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改革

实行过程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彻底打破“一考定终身”的传统考核模式。在每个大项目完成后,教师都下达任务书――即给出类似的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任务书,并形成任务报告书上交给老师,教师结合出勤情况、项目参与情况、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和项目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资料搜集能力、项目设计能力及报告书写能力等)给出该项目的成绩。所有项目的成绩的平均值作为过程考核成绩,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60%+期末成绩×40%。

四、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存在问题:本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为:(1)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方案设计有一定难度,存在抄袭现象。(2)部分学生查阅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限。(3)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雷同现象较多。(4)现场实践教学较少,学生缺少实操机会。

2.解决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拟采取以下方法改善教学效果。(1)不能只注重项目化,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做到基础知识够用,即应让学生掌握解决项目化问题的充足的基础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例如,针对近年新生中文科生所占比例升高的情况,必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安排,比如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就要给学生“补课”,否则,就会出现部分同学上课如听“天书”的现象。(2)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辅导。通过及时批改学生的任务报告书,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一经发现,立即解决,不使问题积累。(3)分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例如,针对抄袭现象,可在下达任务书的时候采取差别化措施,即整个班级的任务书的大体框架是一样的,但具体到每个小组的任务书在某些条件上会有差别,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遏制抄袭现象。(4)加强与化工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过多的实操机会。我们与江阴的很多本地企业(迈康升华、四环生物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到这些企业参观、实习。(5)加强实验室建设,建设更好的实操环境。2011年以来,我们对精化实训工厂进行了改建工作,拟用三到四年时间,建成反应器、换热器、塔设备、管路系统、分散器、干燥器齐备的实训基地,可以为本课程提供比较完备的实操环境。

五、结束语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改革,既充满了挑战,也为从事教育的教师提供了提升自我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在项目化教学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着手编写基于项目化模式的校本教材,积极思考《化工设备基础》与《化工单元操作》两门课程的整合方案与措施,为现代化工生产培养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改娣.高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46-47.

[2]孙微微,闫碧莹等.《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协论坛,2013,(5):176-177.

[3]蒋涛,陈群,李英利.《精细有机合成技术》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102-103.

[4]赵其波.高职院校《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1,(26):185-186.

[5]王绍良.化工设备基础(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2

关键词:轻化工程;化工原理; 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

0 引言

轻化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过程中各种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从基础理论、设备构造、设计方法工程操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主要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轻化工程准确实施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及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在轻化工业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工艺设计、选型配套、参数优化的能力,这是轻化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之一。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高素质、创新型轻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符合,已经成为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下面我根据教授轻化工程专业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 关于课程特色专业建设

轻化工程是染整科学和工程学的交叉学科,轻化工业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天然资源及产品作为原材料,加工成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要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特点,将课程的内容大幅度精简,突出重点,增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在轻化工业中应用较多的蒸馏、传热等单元操作。因受学时、教材容量的限制,不可能要求教材或一门课都能及时反映学科最新成果和科技前沿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新型单元操作选论"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膜分离、吸附、超临界萃取、分子精馏等新兴单元操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工领域一些新的单元操作过程开发、设备开发方面的科技成果,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及前景,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2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轻化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它是学生学完基础课后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后续专业性课的学习和培养专业兴趣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采用了多媒体动态模拟教学,将课程涉及的所有章节从单元操作的工艺流程到典型设备的结构和操作全部实行多媒体动态模拟教学。以基于计算机的视、听媒体为特征的现代多媒体技术,能产生、集成、存储信息,运用多媒体灵活、方便,而且视听效果特别好,能把复杂、生硬的教学信息转化成对学生的感官最具有效刺激的、易于接受和形象生动的信号。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过程教师主要利用黑板板书、教学模型、工程图纸等来辅助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实物图片、实况录像、仿真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把传统教学中的抽象阐述转化为立体、形象、逼真的随堂演示,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强烈的实物感,而且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授课信息量、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在精馏单元操作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实际生产中的塔设备,还可以利用flash动画对精馏原理、塔板上的气液接触情况,塔操作时的液泛、液漏等现象进行模拟演示。在动画演示的同时,教师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失时机地对涉及的内容进行讲解,既生动又形象,必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轻松中和谐自然地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 引用生产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化工原理学习过程中,除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之外,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我们结合轻化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大量穿插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一种印染助剂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料投料搅拌反应过滤分离提纯产品。这些工序涵盖的单元操作和基本知识贯穿了化工原理的大部分内容,如流体的输送、过滤等单元操作涉及流体力学基础,浓缩、干燥、结晶等,单元操作中热量、水分的传递也都涉及课本中的传热、传质学基础等。在讲解干燥这一单元操作时,可以通过列举衣物固色工艺过程,加深学生对干燥概念、干燥原理的理解。因此,灵活结合生产应用实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学效果,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4 增加设计性实验和动手实践环节

为了进一步理解化工原理中的经典实验以及结论,我们结合演示实验模型,如雷诺实验、流体阻力的观察等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化工原理是一门工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拘泥于课堂教学及演示实验,很难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对此,我们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相关的综合实验及仿真设计实训,使学生对离心泵、换热器、精馏塔等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等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识了各种显示仪表,掌握了各种阀门及调节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在电脑屏幕上的演示,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为理论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自己也可以多人一起讨论,设计方法和流程,并动手实验验证,加深理解,运用实验及仿真实训的实验教学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进一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效果很不错。

5 结语

综上,本文结合实践,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习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高素质、创新型轻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晓婷.关于提高《化工原理》教学质量的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1,(4):145-147.

[2]陈丹云,何建英,刘勇,邹雪艳,李明静.化工原理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四川化工,2011,14,(2):48-50.

[3]胡芳,赵欣,祖彬,吴学栋,王忠良,孙聆芳.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J].黑龙江纺织,2011,(3):29-31.

[4]侯庚喜,姚丽华,李旭.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2,(3):43-45.

作者简介:

1.林健(1992-),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化工程B1206班学生。

2.赵琨雷,辽东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化工程B1206班学生。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3

《化学基础》课程是这些专业通行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能基础课,其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后续课程学习的直接基础,包括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二是,《化学基础》课程所讲授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应为学生离开学校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持续发展打下相应的基础[1]。《化学基础》课程现存在问题1)《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本科同类专业的教学大纲压缩而成,学科色彩浓。这样的教材不能适用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2)《化学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应用,或者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综合实训不能很好有机结合。不能适用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的需求。

针对课程定位及教学存在问题

《化学基础》教材的横向整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取消与专业实际技能培养关系不大、理论性偏强的内容。同时打破原有课程、学科之间壁垒和界限,以人才培养目标作为课程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例如,将《化学基础》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简化,保留必需的基础知识,穿插在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中讲授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不再单独讲授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删去晶体场理论、配位场理论、仪器分析、有机反应机理、元素有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萜类、甾族化合物、界面现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等偏、难、杂的部分。纵向整合实现《化学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有机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培养目标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整合后的教材,与应用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环境治理、工业分析、制药合成、生物制药、高分子加工技术专业的后续课程有机衔接。例如,在石油化工专业后续课程有化工产品合成、高聚物加工技术,整合教材时编入相平衡部分,结合实验、综合实训的重结晶、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进行讲授。对于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大纲、教案和教学计划,使《化学基础》课程支撑着后续专业课程并紧密联系。基本实验、综合实训改革《化学基础》课程的实验、综合实训的目的是巩固学生已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现开设的基本实验有“s区化合物、p区化合物、过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及性质,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滴定分析基本操作,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和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常压蒸馏,水蒸气蒸馏,简单分馏”等28个实验,这些实验的开设,巩固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综合实训是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筛选典型的实训项目达到要求。例如,综合实训项目“石灰中总钙的测定———酸碱中和法”训练学生分析天平操作的基本练习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盐酸溶液的标定石灰粉中总钙含量的测定。通过这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们在物质的称量、溶液配制、溶液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分析计算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高。用多种方法(配位滴定法、高锰酸钾法)[5]测定石灰中总钙的含量,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操作能力;综合实训项目“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训练学生掌握苯硝基苯苯胺乙酰苯胺对氨基苯磺酰胺制备的操作,这个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们掌握了熔点测定、重结晶、回流、蒸馏、分馏、水蒸气蒸馏的操作方法;综合实训项目“从废电池中回收锌制ZnSO4•7H2O”培养学生们称量、除锈、沉淀溶解、过滤、结晶、物质的鉴定等操作。这些综合实训项目使学生们在无机物制备、有机物合成、物质的分析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并将已学的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结合应用实例和科研项目讲授《化学基础》课程传统的照本宣科授课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化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增加“应用”和“科研”要素,多让学生在宽泛、模糊的条件下加深印象,将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与应用实例、科研项目联系起来,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蕴含的趣味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表面活性剂及应用时,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研究的建筑材料发泡剂、脂肪酸盐防水剂,制成屋面保温板、屋面保温防水板,将这些技术转让全国多家企业。结合理论讲授,讲解研究过程,发泡原理,防水原理及应用的实际例子[4],特别是屋面保温发泡板被山东临沂市一家企业接产后,该项目被临沂市指定为新技术、新产品,并被临沂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在建筑图纸中,这家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3],这样的讲授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讲解吸附内容时,结合酿酒工艺中活性炭吸附吸附高级脂肪颗粒的过程及原理,使学生了解吸附在除去杂质、脱色方面的应用及原理;在讲解水解、萃取内容时,结合我院化学基础教研室教师与淮阴众力公司进行校企合作生产的甲克质(盐酸脱钙、氢氧化纳水解制甲克质,萃取制备虾红素);在讲解氯化氢吸收内容时,结合化学基础教研室教师为南爻溶剂总厂设计的废气处理方案,并解决通州酞菁厂反应管道堵塞问题[2]。这些自己研究及校企合作的项目的讲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讲授打下了基础。同时,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科技服务,能掌握大量的新资料、新信息、新工艺,在课堂教学中能游刃有余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生活的结合,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综上所述,笔者对《化学基础》教材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多元整合,课堂教学结合应用和科研项目实例讲授,以基本实验巩固已学基础知识,以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对化合物的制备、合成、分析、鉴定的复合操作能力及综合技能,学生们的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对比课程改革前后0801、0901石油化工专业两个班的期末考试及综合实训考核,0901石油化工专业班的平均成绩、及格率均高于0801石油化工专业班。专业基础课程———《化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4

关键词:工程认证;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在国际上实现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主要条件之一[1]。专业认证的作用是让工业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优质的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按照行业认可的既定标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科专业毕业生。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该组织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组织之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认可[2]。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报道,我国已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制药、水利、环境、安全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了认证工作,目前为止超过百所高校通过了专业认证[3]。“化工安全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工程认证的核心课程之一,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化工生产具有工艺复杂多变,涉及物料易燃、易爆、毒害、腐蚀,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在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辨识化工厂设计和操作中的危险源,具有提出安全可行方案的基本能力,并了解现代企业HSE管理体系。

1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工安全概论”教学存在问题

基于化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培养要求,“化工安全概论”必须满足4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①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②能理解、分析和评价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③了解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和意义。但是目前现行的教学过程与工程认证的专业要求并不能完全契合。根据讲授本课程,再调研其他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及工程认证专家进校意见,发现“化工安全概论”存在的诸多问题。“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具有化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仅仅由教师主动地灌输和填鸭,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从而使教学达不到较好的效果[4-6]。作为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理念[7-8]。对照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和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掌握化工安全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强化面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1.1重理论轻应用

[9-12]“化工安全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基于课程本身的性质,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工程实例的积累,不断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学中太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对工程实践的应用却不够重视。因此,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依靠教师的上课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让他们不仅仅从书本基础知识层面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很熟练地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当中。因此,需要强化案例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案例及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1.2跟实际案例衔接不够密切

学习“化工安全概论”课程的知识,目的是为学生进入到化工企业顺畅地就业,所以如果教学过程脱离化工企业的实际案例,而仅仅灌输理论知识,不仅浪费教育资源,同时也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是,目前国内讲授“化工安全概论”课程依然重书本知识而跟实际脱轨,依然按照教材进行教学工作,教材里的有些内容甚至已经落伍了新技术许多年,但是部分教师依旧把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基于目前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将实际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衔接,不能只是为了按时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必须以学生和企业实际需求为核心。1.3教学方式不够新颖因为“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且抽象等特点,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找到或者从网络上下载拼凑“化工安全概论”课件,然后在课堂上按照下载的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在一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习题作业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化工安全概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外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也不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改革,尽量采用相对具有创新性且学生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改进措施

结合目前“化工安全概论”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改革线路如图1所示。首先,强化基础知识。本课程结合化学工业物质种类繁多、加工过程多样化、损害和伤亡事故多发性的特点,从化工厂设计和操作等方面,全面地介绍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蚀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术。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在理解化学品的性质特征及其危险性、化工厂设计与装置安全、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化工安全工程基础知识,并借助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实际案例,强化学生的化工安全理念和意识,使其能在以后的化工生产、设计及研究等工作中,自觉地把化工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并能够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其次,重点知识拓展。根据本课程宽基础、重实践的特点,较系统地学习有关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化学反应等相关安全原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化工产品生产工艺中的安全问题;重点讲解化学品的性质特征及其危险性、化工厂设计与装置安全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对化工生产中安全事故实例的分析,强化学生在学习化工基础知识过程中,树立化工安全的理念和意识。再次,融合案例教学。由于课时少,内容多,而且学生对于化工安全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案例教学在教学中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化工安全技能,最终达到推进素质教育,适应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案例(工程案例)教学手段,阐明化工安全基础知识的具体应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专任教师尽管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案例内容的糅合不够密切,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需要深挖“化工安全概论”的理论知识和案例知识点,构建起课程素材库,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自由取用,信手拈来。但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引入事故案例,难免会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恐惧心理,所以也要适当引入一些正面案例。例如,美国的康菲石油公司是美国第三大石油公司,也是全球第四大炼油商。上个世纪80年代,该公司在北海的海上员工公寓和休斯敦化工厂发生过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伤亡,这两起灾难对该公司以后的安全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现在,康菲公司的员工把《健康、安全和环保管理体系政策和程序》当做圣经,按照最高的标准来贯彻执行,从最高领导到普通员工,每个层面上都进行持续的安全意识灌输和强化。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大多数事故的发生实际上都是管理上出的问题,如果严格执行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全可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11]。同时,运用计算机语言及网络技术,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化工安全概论”的案例库,同时在软件中添加分类管理和相关的理论案列,构建在线资源,为课程群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实现资源共享。最后,完善过程考核。在考核上,本课程采用布置课程作业、阶段性小结、大作业和闭卷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1)作业要求:对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等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对燃烧、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对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等知识的掌握比较准确,解答过程完整,答案合理,书写清晰。(2)阶段性小结要求:对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等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归纳内容全面,书写清晰。对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及影响因素等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归纳内容全面,书写清晰。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生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后面的案例分析当中。(3)大作业要求:“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在以往的过程考核中,考试题型一般以传统的判断、选择、填空、简答等为主,主要考核课本的基础知识点,这样会导致学生不能够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所以在作业及考试试题中应尽可能增加案例分析类的题型。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分析事故原因,指出案例中存在的不恰当做法和改进措施,以及针对该类事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等等。这样的题型要求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不仅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也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小范围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安全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化工工程安全设计与实践能力,并且培养他们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然后再大范围地运用教学改革方法,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效果。

3结论

新形势下我国化工行业向多元化、复杂化及高新技术方向安全发展,这对化工安全类课程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在明确培养方向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创新教学方法,并加强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爱国主义及安全环保意识,从而促进及提高化工安全类课程教学效果,为化工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5

关键词 学情 因材施教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技工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都是中考失败或学力困难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日常行为不规范,整体上素质偏差,文化课“先天不足”,读技校也是出于“学点技术好就业”的思想,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1 了解学情是因材施教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

为了掌握当前技工学校生源状况,包括学生农村或城镇户口情况、入学前的文化程度、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情况,2010年我们对焦作技师学院、焦作冶金技校的22个班648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显示,技校生以农村户口为主,占77.8%,接近4/5。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为主,占83.0%,初中以上(高中毕业及高中未毕业)占12.6%,其它占4.4%。技校生父母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初中以下分别占54%,59.5%。通过取样调查、观察访谈发现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其学习心理有一定影响。影响最为突出是技校学生入学前的文化水平,学历在初中以上的学习心理普遍要优于初中以下学生的学习心理。

大部分技校生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初中阶段他们学习不好,升学无望,老师不关注,家长管不了,进而加剧学业荒废。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进入技校之日起,老师要多对他们关心,不断地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日常授课时应当从学生的不同差异出发,有目的地开展思想教育和教学工作,力求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2 让学生了解专业方向、分析透教材,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习信心

无机物工艺作为化工工艺专业的主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以天然资源和工业副产物为原料生产三酸两碱、合成氨、化肥以及无机盐等十多种产品的工艺原理、流程、工艺条件和主要设备等知识,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学、催化动力学及化工机械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课程,专业性较强。对于基础较差的技校学生来学习这门课来说,还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第一,这门课程涉及面广、理论多,因为化工生产确定一个工艺路线和工艺条件需要综合考虑原料和生产方法的选择、流程组织、所用设备(反应器、分离器、换热器等)、催化剂的选择、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初学者常感觉杂乱无章,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师首先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是化工工艺,不要被复杂的表象迷惑或吓倒。化工工艺的实质就是将原料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所采取的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我们所学习的就是化工产品的加工方法和过程。第二,化工生产通常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如三酸两碱的生产等,因此,它具有个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所涉及的内容又都是相似的。从工艺观点看,任何一个化工过程都由三大块组成,即原料的预处理、化学反应和产品精制这三部分,其中化学反应是原料的质变过程,是生产的核心和关键,其它所有的物理措施(温度、压力、相态的变化等)都是围绕这个核心来进行的。只要掌握这个规律,坚持用工艺观点看问题,再复杂的工艺流程都会简单明了。第三,化工工艺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综合性,强调化工生产的产品类别和单元操作,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虽然课程中涉及到的化工产品种类繁多,但每个工艺过程都是由若干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组成,基本包括五个方面:流体流动过程、传热过程、传质过程、热力过程和机械过程。即使同一产品有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但其基本的单元操作都是相同的。只要掌握基本单元操作,就能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看待任何工艺流程都不再困难。

3 根据学情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陋习,在教学方法上更加灵活多样,尽可能深入浅出,采用启发式、诱导式、探究式,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

3.1 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

化工工艺学相对与其它课程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注重的不是某个公式或原理的推导,而是对化学基础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对于难度过大的反应原理等内容可适当删减。课程中基本上都是按照某一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条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顺序进行讲解,但是许多产品的生产过程往往包含了多个工序,如烧碱的生产包含了盐水精制、电解、氯氢处理、碱液蒸发、氯化氢合成等,这些工序的生产原理、条件、工艺设备等之间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如隔膜法烧碱的生产工艺包括金属阳极隔膜法、离子交换膜法,根据隔膜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其相应的条件、设备等环节。因此在学习某一原理或工艺时,前后内容必须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2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工生产原料有毒有害,过程连续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多在密闭、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等条件下进行,其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所讲述的内容都是在平常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只讲理论显得很生涩枯燥,如果有直观的物体或多媒体课件的话,会使学习效果和兴趣有极大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工艺流程都非常复杂,采用静态的挂图式教学方式,学生不容易搞清楚流程和设备结构,给教学过程带来很多困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比较适合这门课程的教学。采用PowerPoint、3Dsmax、Flash等制作CAI课件,其中采用视频录像表现工厂现场,用Flash动画表现工艺流程,用三维动画表现设备内部结构,这样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准确、形象逼真、直观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工程设备的想象力以及对工厂实际的感性认识。

3.3 坚持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化工工艺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验实训、模拟仿真训练、企业参观见习等内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企业参观或见习,体验各种生产现场,参与企业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设备构型、常见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原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法等教学场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6

[关键词]小班研讨 工科 物理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021-02

物理化学是大化工类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理论性、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由于学科本身公式繁多、概念严格、推导复杂,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知识掌握不牢、理论与实际脱节等问题,对大化工类相关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1]长期以来,物理化学的学习一直是学生的难点。近年来,小班研讨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由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知识交流的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2]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将小班研讨应用于工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3],合理地选择研讨内容,这样才能发挥小班研讨的上述优势,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本校工科物理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工科物理化学小班研讨的研讨内容,提出下列的思考并进行了实际的探索。

本校使用的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物理化学教程》。在该教材的框架体系下,我们认为工科物理化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外,还应当突出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并重、注重联系实际的工科特色;并能够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理解新兴领域的研究思路。因此,在小班研讨的研讨内容选择上,就要兼顾上述三个方面。

此外,本校本科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和下学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这时学生正处在由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学习的过渡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都较薄弱;同时,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尚需鼓励和培养。在研讨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一、基础核心内容的研讨

对于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和相平衡这部分基础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要站在整个学科的高度向学生讲述物理化学的主要框架和思想方法。

首先,研讨内容中学生的陈述内容可选择对每章的重点进行归纳总结,讨论内容可以选择学生易于混淆的概念、定理和基本原理进行辨析。对基础核心内容的难点问题,教师可通过拟定思考题的形式由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夯实基础,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理论应用于实际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使研讨能够循序渐进地越做越好。

其次,在基础理论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科学家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逻辑思维方法。因此,从物理化学发展的历史中,选取某些知识的起源、发展和完善的历史作为研讨内容,通过学科发展和背景的讨论能促进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深刻理解,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学科思想方法。此外,科学家的生平介绍,研究方向的确立与变化,也可作为研讨内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此外,融合章节间的研讨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以某一具体实例,将热力学和动力学结合起来,研究化工生产的反应条件。首先采用热力学中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判定反应的自发性,再采用等压方程优化反应温度,结合动力学中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综合考虑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度的基础上,确定最佳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这类的研讨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化学课程中有许多相似的逻辑关系,这种相似的逻辑关系背后隐藏着更深刻的内在联系。例如,基于热力学的状态函数方法获得的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与化学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极其相似;在相变热力学中纯物质气液或气固两相平衡中,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在化学反应热力学中,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在化学反应动力学中,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三者极其相似。这些没有现成答案的研讨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意识和勇气。

二、扩展内容的研讨

工科物理化学的扩展内容为电化学、胶体化学和表面化学,这部分内容与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联系紧密,学生既可以用基本原理来解释自然现象,又可以用基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的研讨内容相当丰富,也是探讨的重点。

例如:在电化学领域内,研讨腐蚀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如阳极保护、阴极保护、钝化等措施的应用;研讨玻璃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化学电源、电化学合成的原理、装置和应用。在表面化学的学习中,研讨表面活性剂,从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到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再到用途,如作为润滑剂、去污剂、增溶剂和乳化剂等;研讨膜分离技术,基于膜具有较大比表面的特殊的表面性质,被应用于化工、食品、医疗、卫生等领域;研讨具有巨大比表面的吸附剂和纳米材料,它们的结构、性质和在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用途;可研讨毛细现象,解释“锄下有水”,“棉布吸水”等自然现象;研讨润湿现象,解释眼镜起雾的原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学习胶体化学时,研讨解释胶体稳定性的DLVO理论,找到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从而制定出破坏胶体的措施或者稳定胶体的对策;研讨电泳的原理,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化学、毒剂学、药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这部分的研讨着重从基本原理的应用,到实验装置或生产设备的建立,再到工艺条件的选择,能训练学生将基本原理用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专业相结合的学科前沿的研讨

本校每年学习物理化学的本科生有1000多名,专业涵盖大化工的许多专业,如冶金、材料、化工、环境、轻工等专业。大化工的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对物理化学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存在差异。比如,冶金和材料类的专业对相平衡知识应用较多,制药和纺织等专业对胶体化学的知识应用较多。针对这一特点,小班研讨的内容可视学生的专业特点而定,由学生自主选题,着重于工程应用和学科前沿。

在小班研讨的实践过程中,这部分的研讨尤其让教师深刻地体会到学生自身的巨大潜力和可塑性。例如:学习了相图中的临界状态,引出新兴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食品专业的学生主要研讨用于萃取啤酒花、香辛料、植物色素和动物油脂等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装备和工艺条件等;制药专业的学生主要研讨将之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中药的现代化;化工专业的学生主要研讨天然香精香料和天然色素等的提取;环境专业的学生研讨萃取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如有机氯、有机硫等。关于电化学的应用,对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学生,研讨将电化学氧化、电化学还原、电凝聚和电渗析等方法用于废水处理;对化工专业的学生,讨论燃料电池、新型海洋电池的设计原理、工作方式等;对生物化工专业的学生,研讨生物电催化、微电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当学习表面张力的时候,研讨内容对冶金专业可选择表面活性剂用于矿石的浮选原理与应用;对纺织专业,可选择荷叶效应对材料制作的启迪;对于生物化工专业,新型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又是研究的热点,由于它与环境具有兼容性,既无毒又可被生物降解,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物表面活性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需要研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制备、应用以及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优缺点比较等。在胶体化学中,微乳状液的制备和应用,双向凝胶电泳的技术及应用也是目前研究的新方向,可以提供给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学生作为研讨内容。

四、结论

在知识更新迅速和信息爆炸的时代,迫切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具备将基础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能够客观分析各行业的实际需求,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在近几年小班研讨的实践中,我们逐渐发现,只有通过多层次、全方位、针对专业特色地精选研讨内容,才能循序渐进地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夯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研讨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肖琦,黄珊.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教育,2012(5):81-82.

[2] 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J].中国大学教学,2012(8):16-19.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化学工艺 校企合作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他们走向生产岗位奠定了化工职业基础。

三、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要以市场为基础。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基本方法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的60%。二是对工艺认识、理解的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为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8

化工原理课程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重要连接纽带,其以流体流动与输送、传热、蒸馏、干燥、吸收等化工单元操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过程的分析研究促使教学内容向工程学过渡,是一门与工程实际关系密切的基础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其理论性较强给教学带来了困难。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简要探讨如何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化工原理;课程教学;革新

化工原理作为一门连接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该门课程与化工原理结合不紧密,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惑、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敷衍等现象,教学水平和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加强对化工原理课程教学进行革新,才能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工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构造、操作原理、过程分析计算、实验研究方法、设备选型等基础理论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为自身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工程技术方法基础,还能促使学生进行计划性的未来职业规划,为教学实现培养出能在化工、石油、轻工、能源、环保、医药、食品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作出积极的推动作用。

1建立健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的革新首先要立足于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并基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情况来明确课程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以“教学要面向市场”来优化课程设置,以适应培养知识面广、基础扎实、弹性大、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建立起新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体系。

1.1课程体系优化

针对现目前化工原理课程存在的课时少、教学内容片面、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来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改革,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进行优化改革。

1.2增加课时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更加重视对其专业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化工原理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通过转换教学的重视专业意识来控制专业课程总学时,将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范文

化工原理基础知识篇1关键词:化工设备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高职高专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