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得分技巧范文
化学得分技巧篇1
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书信等文体,但不管是哪种题材, 我们发现中考作文都是采用提示性作文或以提纲提供情景,并且规定好
字数的最低限度。这种形式本身的要点已经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只要把各个提纲加以发挥,注意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
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而且字数一定不能少于所规定的数量。
关键词 英语作文 英语写作 中考 要点 写作技巧 遣词造句 文章 提纲 注意事项 题材英语写作是英语水平测试命题当中的一个热点。运用英语进行流畅的写作是英语表达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的英语水平,如同语文,一篇文章,可见高低。就是能用英语自如地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则英语的习得已渐入佳境。
大部分地区的孩子基本是上初中后才开始系统化学习英语,对于一门陌生语言,从接触到熟悉,再到流畅表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学习了三年英语之后让学生进行书面的流畅表达,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纵观近年来中考英语写作题,题材一般是写人、写事、写物、写景、书信等文体,但不管是哪种题材, 我们发现中考作文都是采用提示性作文或以提纲提供情景,并且规定好字数的最低限度。这种形式本身的要点已经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只要把各个提纲加以发挥,注意遣词造句的灵活性和语法规则的正确性,就不会造成审题不清而偏离主题,但要注意,文章必须覆盖所提供的各个提纲的要点,而且字数一定不能少于所规定的数量。
但是目前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总体仍处于一个较低层次。在评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初中孩子惯有作文通病:
1.匆忙下笔,准备不足。 很多学生作文时只是匆匆看上几眼就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随心所欲。结果是条理不清,杂乱无章,尤其是写错了单词或句子时,只能勾勾划划,卷面不整,直接影响了得分。
2.表达不畅。语法错误。 主要包括单词拼写、时态、非谓语动词、动词搭配、主谓一致、介词使用等方面的错误,
3.忽略文化差异,张冠李戴。 很多学生由于忽视中西方文化差异,生硬的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出现明显的中式倾向,降低了作文的质量。这是中考作文中最常见的错误。请看下面的例子:
① She studied not very hard.
② In the shop the people are very friendly.
③ Bei jing is a beautiful city.
④ I and my brother like playing football.
简析:句①是not运用的错误,应改为didn’t study;②的错误出在介词短语in the shop的位置上,应将其放在句尾;③所犯的错误是不清楚英语中地名的拼写要连在一起;④所犯的错误是不知道英语中并列主语的位置关系(应为My brother and I);
4.想象成分太多,冗长罗嗦。 有些学生在写作中往往担心文章的长度不够。再加上作文要求中有“可适当增减细节,不可字对字地翻译”,于是误解为可以毫无边际的想象。致使离题万里,乱了主题。
5.忽视细节,无谓失分。有些学生作文时只重视大方面的得分点,却忽视了诸如书写、标点、段落安排、大小写等细节得分点。
6.洋洋洒洒一百词的作文中,基本上全是中式英语;又如,满篇句子当中,竟然70%都是“I”开头的简单句等等。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用英语“说”,还要教会学生用英语“写”,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不会是“高分低能”。中考英语试题都出现了“书面表达”,也就是“写作”,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我们老师的一个挑战。我在指导学生写好英语作文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解除“思想包袱”,轻松迎“战”
一直以来,开口说英语对许多学生来说已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更不用说让他们用英语来写了。不把这“包袱”放下,是无论如何也考不好中考的。于是,我就给学生细细地分析:第一,写作的分值在120分中只占15分。即使真的一分都拿不了,那也可在剩下的105分中争取。这就让英语学得较差的学生放下心来。第二,学英语就是要学会写,不然就永远只是在英语的门外徘徊。一篇好的作文会令改卷的老师对你刮目相看,提升你的价值。这就让英语学得较好学生跃跃欲试。第三,用英语写文章,看似难,只是因为我们从未尝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不断地练习,写起文章来就会变得轻而易举。这就给英语学得一般的学生增加了信心。如此一来,学生们都很快在心里接受了这一事实,并很乐意地配合老师进行训练。
二、检查
文章写完之后,最后别忘了检查,如何检查才是最有效的呢?
1.检查文章内容是否切题,要点是否齐全,条理是否清晰,格式是否正确,语言是否连贯。
2.检查是否有时态、语态、主谓不一致,句子成分缺失,名词的单复数,固定搭配,人称代词的格,形容词或副词的级,复合句中引导词的错用等方面的问题。
3.检查有无单词拼写,字母大小写,标点符号等方面的错误。
总而言之,我相信以后的中考会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英文写作也会越来越重要,这将激励我们老师在这个领域中不断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参考资料:
[1]师晓霞.高中生英语写作中主题句和主旨句使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
[2]关影.元认知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动机、写作水平的影响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张虹.中国学生英语作文句法错误比较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
化学得分技巧篇2
关键词: 语文高考复习 复习效果 优化技巧
语文高考复习历时长(一年时间),然而复习效果却不尽人意,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在痛苦中过着日子,甚至有教师感叹:“语文高考复习是不是鸡肋?”
由此看来,语文高考复习亟须优化。语文高考复习如何突破瓶颈,走向坦途?教师如何才能带领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争取考出好成绩?笔者在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语文高考复习的四种优化技巧,期望对陷入困惑的同仁有些许帮助。
一、测试趣味化
高考复习,枯燥乏味,面对一次次的测试,学生往往觉得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怎么让学生有兴趣参加测试呢?笔者采用了语文基础知识等级考试和语文形象大使比赛的形式。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门学科,而前几道基础知识又是考生最先接触的试题,考得如何,关系全局,甚至关系到考生的前途。因此,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可否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很重视又学得有趣呢?笔者最终想到采用语文基础知识等级考试这一形式。具体做法如下:对于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熟语、病句六个专题(可根据各省基础题的设题类型和数量确定专题数量),每个专题在经过教师指导下的复习后,进行两次考试,要求每位学生在两次考试中,至少有一次考到70分(病句专题降到60分)以上,没达到要求者重考。根据每个学生两次考试的最高分确定该生此专题的等级考试成绩(60―69分为一级,70―79分为二级,80―89为三级,90―99为四级,100分为五级)发等级考试证书,对于成绩特别优异者再发给荣誉证书,即两次等级考试相加得分名列第一、第二、第三名者授予此专题状元、榜眼、探花称号。
语文形象大使比赛在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熟语、病句六个专题复习之后进行,借鉴“超女”“快男”的比赛模式,分为五轮比赛。第一轮比赛,题目类型是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熟语、病句题,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都参加,通过比赛,110人中晋级40人;第二轮比赛,题目类型还是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熟语、病句题,通过比赛,上一轮晋级的40人中晋级20人,上一轮淘汰的70人中复活10人;第三轮比赛,题目类型是字音、字形、标点符号、词语、熟语、病句题加社科文阅读和古文阅读,上一轮晋级的30人中晋级15人,上一轮淘汰的80人中复活5人;第四轮比赛,题目类型是高考模拟卷(除作文外),上一轮晋级的20人中晋级10人,由此确定十佳语文形象大使;第五轮比赛,题目类型是作文,由此确定冠、亚、季军。
两种趣味化的测试结束后,有学生作了如下的评价:“语文基础知识等级考试和语文形象大使比赛的确别开生面,虽然本质没有脱胎换骨,但它的测试形式却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或许是在枯燥无味的考试当中多了份人情味儿,语文基础知识等级考试和语文形象大使比赛在学习之余带给同学们的是另一种空间,别样的欢愉。”在这样相对趣味的测试中,笔者引导学生消化了考点,积累了知识,内化了能力,提高了复习的质量。
二、解题技巧化
语文考试解题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和语感,但有时提供一些技巧,能让学生如虎添翼。如对古诗鉴赏题的回答,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笔者整理归纳了部分题型的答题步骤,对学生答题起到拐杖的作用。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简析形象),(3)形象的意义。物象题的答题步骤:(1)概括物象特点,(2)具体分析(如何展现的),(3)物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景象题的答题步骤:(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如何展现的),(3)景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炼字题的答题步骤:(1)解释字意(必要时带入诗中具体赏析),(2)表达效果(结合修辞、意境等),(3)抒发的情感。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拐杖”引导,学生普遍感到答题有了方向感,答题速度和得分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答题笔墨化
语文试卷有客观题和主观题,在平时的训练中,很多学生重视客观题,忽略主观题,他们认为主观题练习起来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对教师布置的主观题,他们往往是被动地等着答案,一些教师对此现象没有良策。如此以往,学生的主观题得分势必十分低下。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提倡“不动笔墨不做题”,布置给学生做的主观题少而精,要求学生一定要动笔,然后从学生的答题中找出典型的错例进行分析,以引导学生下次不再重犯。如一次做翻译题,要求翻译:“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要求学生写出译句,很多学生写下来的句子是:“圣人之所以圣明,愚人之所以愚笨,难道不是由于这个原因吗”。这个译句大致译出了原句的意思,但漏译了“为”字,错译了“其”字,不能得分,学生由此得到了教训:翻译要字字落实,符合语境。所以平时要重视学生对主观题的表达训练,养成习惯,仅靠几次大考是不够的。
四、训练时间化
语文高考总时间是150分钟,在具体考试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前面的某些题目用时过多,导致对后面的题目只能仓促作答,甚至会做的题来不及做,应得的分数没得到,留下了遗憾,这是学生在考场上时间观念不强、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的。笔者根据最近的浙江省语文测试卷的试卷结构,设计出一个“训练时间化”的目标方案:
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先依据这个“训练时间表”进行训练,然后根据自己对不同题目的把握能力,总结出属于个人自己的“训练时间化”表格,并应用于模拟考。这样复习训练,学生做题的时间观念得以加强,提高了时间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如果觉得训练整份试卷太费时费力,也可退而求其次,对选择题进行限时训练。
化学得分技巧篇3
关键词:学生练习;安排批阅;有效策略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教学理念,这种理念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得以实现,还应在教师对学生作业处理上加以体现。下面,以化学作业为例,谈谈我在这两方面的尝试。
一、作业留取方式的创新
在“两个把握”(把握学生起点和训练目标)的前提下:A.教师分层次要求,学生自己给自己留作业;B.每周书面上交一题(经典题或易错题)。前者要求学生定时完成,自我订正或者互相按标准批阅,算出得分率(自我评价);后者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多看高手做题,积累解题经验和技巧,形成满分解答方式。对上交题目必须能自我讲解,口头表达,透彻分析,举一反三。
二、练习批阅方式的创新
许“三多”,扬“三少”。即:允许“批”多一点,发扬“改”少一点;尽量“夸”多一点,发扬“责”少一点;允许“导”多一点,发扬“堵”的少一点。“批多改少”可以防止越俎代庖,“批示”诸如,“看课本××页”“阅读学案××段”“对照××物质与××物质性质上的异同点”“参考或评价××同学的解法”等,可让学生主动求解。更何况“知识如果只是单向传递,那学生永远也学不会”!教师与学生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教师只需要告诉学生哪些地方要注意,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至于“伤筋动骨”的操作实施,那是运动员自己的事,况且教练员很难赛得过他指导的运动员。“夸多责少”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很多疑惑想问又怕老师说问题简单,没有“胆量”问。“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成绩的提高(特别是化学高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培养比向学生单纯传授知识更加重要,教师的口头说教难以让学习成为自觉行动。季羡林老先生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我们则灵活运用为“夸奖的话全要说,责备的话不全说(或全不说)”。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在错中找对,找出亮点“夸大”了说,一定要让学生看了批语“眉飞色舞”;对出现的错误可以“心平气和”地说,“点到为止”地说,“友情提示”地说,只要说到学生“心中有数”足矣!批阅作业时,“(夸)奖”发得多,“辫子”抓得少,师生心情好起来了,化学成绩就提起来。“导多堵少”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性格内向和过于自负(甚至个别怕别人超过自己而心怀嫉妒)的学生,一般不愿与人交流或探讨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巧妙地为这些学生,批上几个激励性的字眼,学生碍于情面“遵旨行事”,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会渐渐消除。作业上有“此题××同学需你点津(等你传经送宝)”,获此评语的学生会怀着得意的心情,主动找相关学生将“活动”开展起来。
三、做好“秋后算账”
展示表彰“优秀错题集”作者,课堂投影再现“两类作业”(有普遍性、典型性错误的作业和答题规范、方法巧妙、思路独特,值得其他学生学习的作业)。大张旗鼓地表扬(有典型错误的作业应覆盖其姓名)出自学生之手的“原版作品”,课堂上学生看得真切,听得入神,学得认真。批阅作业后的“作业遴选”和展示,不仅能提高习题讲评效率,训练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还能促进学生争先恐后地学好化学。通过“比学赶帮超”,达到先进跟先进、后紧赶先进,大面积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其用化学视野和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采用一些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作业的安排和批阅,可以防止“一首歌唱到底”,提高针对性、时效性,防止以查代批、减少用不友好的字眼发泄情绪,对开放性或探究性问题以“标准答案”机械评判等缺点。近年来,我对这种模式作了认真尝试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所教班级化学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经常第一)。
参考文献:
[1]赵正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07.
[2]蔡勤霞、孙凌曦.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巧:化学[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8.
化学得分技巧篇4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试卷讲评课 实践与思考
试卷讲评课是初三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试卷讲评能矫正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化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能使教师对当前的教学盲点及时进行补救,提高化学复习质量。在“五严”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提高讲评课的效率?下面我谈一谈在化学讲评课上的的一些实践及思考。
一、精心备课
1.认真做好试卷的统计分析工作
有的教师认为讲评课不必备课,只须把试卷做一遍就行了。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在试卷讲评时缺乏针对性,不讲究详略,不考虑重点与难点,以及本班学生的考试情况,眉毛胡子一把抓。这种面面俱到的讲评形式不仅导致讲评效果下降,使学生雾里看花,一片茫然,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试卷评讲课,教师不仅要备课,而且备课的工作量要比平时大得多。教师必须认真做好试卷的统计分析工作。试卷的统计与分析,不仅仅是分数的统计与分析,更要对试卷中的正误情况进行统计。首先,统计学生在试卷中各题的得分情况,明确学生在哪方面学习基础好,哪些方面知识有缺陷,以确定课堂讲评重点。从客观上分析试卷,学生错误率高的问题一般是教学中的弱点和盲点,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重点讲评,以及时进行补救教学。统计工作要做好、做实,要具体到每一小题,以期对教学有明显的指导作用。比如选择题,每一小题的错误率是多少,哪些学生的错误较多。再如,对于主观性题目,分别统计出每一小题的得分量。其次要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并将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理清此类考题考查的知识点,以便了解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教学双方彼此了解的前提下,试卷讲评课才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试卷发下去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订正,自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指导学生进行试卷统计与分析工作
考试结束后,教师应尽快批阅试卷,并将试卷早点发给学生,让学生早点了解自己的答题情况,自己诊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比如说选择题,要统计做对多少,做错多少;主观题方面,有哪些答案要点回答出来了,有哪些要点没有回答出来,还有哪些是思维方面存在的偏差。在进行精心统计的基础上,还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分析自己在解题中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书上知识点掌握不牢,是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没有印象,是老师没有讲到的东西,是没有弄清题目的要求,是没有弄清题目材料的意思,还是思维上存在偏差,等等。
二、认真上课
1.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
每次考试后,学生都比较关注自己的成绩,这是正常现象。教师在试卷讲评中应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分数。考试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分数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学优生在高分面前应不自满,学困生在低分面前不要气馁。丹麦教学法专家叶斯伯逊说过:为什么小孩子学习本族语学得那么好呢?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每一个进步都会受到成人的赞扬,每一个幼稚的初探也会受到关注和鼓励。因此,在评卷中应表扬成绩进步较快的学生,能使他们再接再厉,更要鼓励考差的学生,寻找答卷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提问他们答对的题目,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讲评要有侧重
讲评只有真正切中要害地分析学生学习上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才能解决学生的易错问题,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试题讲评应该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
(1)侧重错误原因的分析
在讲评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自己出错的原因,使他们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可将学生几种典型错解的过程以口头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讨论,分析错在何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再做点评。
例如,根据下图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KCl
B.20℃时将40gNa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40g溶液
C.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溶液和NaNO3溶液由80℃降温至20℃,均析出晶体,前者析出晶体较多
D.分别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KNO3溶液和NaNO3溶液由80℃降温至20℃,均析出晶体,所得溶液后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统计结果显示,这题出错率相当高,不少学生选择了A或C。分析其原因:一是不少学生没理解溶解度曲线图中NaCl的溶解度与KNO3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对于具有代表性的NaCl中混有少量的KNO3或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分别该如何除杂。二是审题不清,只看到图中KNO3、NaNO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特点,没看清C选项中没强
调溶液是否饱和。
(2)侧重解题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有些问题,学生知道是什么,却不会表达。他们在回答时往往词不达意,答不到要点。例如淮安市2008年中考题第22题: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在抗震救灾中,为了避免大灾后疫情的发生,专家一再强调:要重视饮用水的安全。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浑浊水的快速净化方法是先加入(填写一种常用净水剂的名称),搅拌、静置,可使浑浊的水变得澄清透明。但专家提醒灾民,这种水必须经过消毒才能放心饮用。(2)饮用水消毒的方法通常有:煮沸消毒。这是简单、有效的消毒方法。这种消毒方法的原理是。其中第二小题是关于蛋白质变性一题,很多学生不能从化学的概念或原理来说明,而是用生活经验杀菌消毒回答。所以,教师在讲评时,要让学生特别注意专有名词、关键词,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代替关键词,如:“试管”用“玻璃管”代替,“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用“反应物”代替。教师要告诫学生写完后也要注意检查,看是否答得到位,是否有错别字等。
3.重视方法指导
任何一门学科,任何一种题型都有具体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该学科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是许多学者的共识。教师讲评试卷的关键是应把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教给学生。联系地讲、创新地讲是我们教师的追求与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与怎样讲有密切的关联。评析试卷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积极思考,探求创新的解法,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教师应针对错题有意识地再做一些相同类型的题目,要做到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这就是试卷讲评课所要达到的效果。
三、及时反思
试卷讲评课不能以试卷上的题目讲评完为结束,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及时作好试卷的自我反思。教师的试卷评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而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在试卷评讲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试卷自我反思。教师应借此让学生再次反思自己之所以做错某些题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免类似错误一犯再犯。
教师应利用学生的思维惯性,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收录自己做错的题目,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在下次考试前有的放矢,及时复习。此外,教师可根据讲评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易错题,通过变换角度设计出有一定针对性的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加以训练,以巩固讲评效果,实现“第二次飞跃”。
总之,试卷讲评课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巩固和运用水平,它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法,学生改进学法,使教与学得到优化,可以及时揭示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化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修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张丽芬.2007年上海市中考化学试卷评析及启示.现代教学,2008,(04).
[3]邓文莉.赏析一道中考化学试题.化学教学,2008,(05).
[4]刘明银.回归教材和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加强运用及探究――2008年云南省中考化学的考试趋势及复习策略.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08,(04).
[5]周仁科.谈谈高三化学冲刺复习的策略.高中生之友,2008,(03).
[6]顾明远.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化学得分技巧篇5
关键词:引导 兴趣 学会学习
近几年我校提倡运用“启发、探究、讨论、参与”四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与以前比较,有一定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课前引导学生有序备课(即预习),奏响自主学习的前奏。
每学期刚开学初我建议学生买与教材配套的工具书,推荐比较好的书:薛金星编的《中学英语教材解析》或王朝东主编的《教材解析》及《课时作业》,牛津英文字典,有了其中一本这学期的英语就可以自学了,我班同学大部分开学回来就买好了,个别同学没买也没关系可以借着看,学生有工具书了,英语课就好办了,《教材解析》这本书里面英语的翻译,重、难点解释,语法详解,本单元的词组,语言交流点,本单元作文的写作指导,阅读训练技巧,应有尽有,比我上课讲的还详细全面,说实话,教师上课也是参照上面的内容进行二次加工,我就想既然这本书对老师上课帮助很大,为什么不让学生像老师一样参照上面的内容提前进行备课呢?我前年做了尝试,发现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本书,实际上它就是一本不会说话的老师,优秀学生和我一样提前备课,上课先让他们讲,第一年我班有个叫赵长健的同学讲的特别好,语言清楚,没有一句废话,通俗易懂,知识点把握到位,有点赶上我了,在他的带动下,有霍思琪、吕哲、纪建,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备课(预习),知识树整理的简单明了,由于学生提前备课(预习)了,上课会学得更容易,更主动,更轻松!
二.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星卡激励评价,唱响自主学习的旋律。
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备课(预习)成果,四人一组进行知识点讲解,有些同学把知识树互相读一遍,有些同学还制作了课件到黑板上展示,有的同学利用实物投影来展示学习成果,下面同学进行补充,我及时进行点拨使知识点更系统,有时候我装着不明白,让学生再讲一遍,有时候,我提出一些问题,把生问倒了,学生们又开始讨论、查资料书进行研究,学习的求知欲上来了,思考进入解决问题中,“以学定教”这四个字,这个时候用上了,我会根据学生参与的知识的学习程度,瞬时找到我要讲什么了,趁着学生思维活跃时,赶紧拽住学生思维风筝,以问题为抓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一般我是这样做的:1.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知识,变成题或者创设个生活情境,让生解决,如:最近我们学现在完成时,难点是与一般过去时难以区分,用语言不好理解,我就说:有个女孩谈恋爱,与一个男生谈着,还与另一个个男生也谈着,我就问这个女生犯了什么错?学生发言,最后我说:“脚踏两只船”,现在完成时就是“脚踏两只船”,一只脚踏在现在时态,另一只脚踏在一般过去时,一般过去时只踏在一般过去时。学生笑了,也理解了,和学生一起学英语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愉快的体验。2.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指导学生背诵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让学生真正感觉学习英语不难,必须有方法指导,英语背诵对学生来说是最难得了,其次是语法理解,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那些复杂长句子、难理解和背诵多的,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类型,如:简单句:分清主、谓、宾、定、补、状;复合句:弄明白是那种类型的复合句,同时还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迅速理解句子的意思,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慢慢地学生也学会了,理解背诵能力提升了。
三.课后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谱写自主学习的新乐章。
让学生背诵的动力:1、来自于学生对英语的兴趣2、多元化学生激励评价,星卡发放,星卡发放激励评价,牵引着学生积极背诵,具体做法:(1)小组长检查,12个小组互相检查,统计出当天背诵的得分,分个人背诵得分和小组集体背诵得分,背诵快得小组为优胜小组,双倍积分。(2)课堂听写。有句话“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课堂最后10分钟听写当堂重点,分层次得分,A类生:90分以上的合格加5分,B类:80分以上合格加5分,C类:60分以上合格加5分,D类50分以上合格加5分,10分可以发一张铜卡,这学期有三个同学只要过30分就合格加5分,倘若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累计加分。(3)每周一坚持一次复背,及时检查。有些学生背过了,过两天又忘了,所以周一及时进行复背检查,周末作业就是温习一周背过的知识,迎接周一复查,复背检查结果由小组长通知家长报喜,没通过的可以延长一天完成。我常告诉学生,学习英语如同学游泳,没有捷径可走,游泳是游出来,英语是背出来的。
其实,作为教师,能够传播知识,被学生需要,是一种满足,感谢学生,让我又找到了童年的乐趣!
化学得分技巧篇6
【关键词】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复习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本学科知识,又要进行全面的能力训练。从学科特点看高中化学有着多(知识点约470个)、乱(知识点分布广),且普遍性中隐含诸多特殊性的学科特点。在备考复习时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备考复习策略,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在高考备考复习中一般采用“一纵、二横、三综合”的 三轮复习法,在一轮复习时多存在复习时间过长,效率低下现象学。要更好地完成第一轮复习的目标,有必要寻求更好的复习策略,在此结合自己教学经验就如何高效地进行高考一轮复习谈点个人感想。
一、重视两纲和历年试卷研究,正确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性和针对性
《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高考的性质、目的、内容、能力要求和形式,既是高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高考备考复习的重要指南。高考试题则是《两纲》中所规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方式,是高考复习的方向。因此,认真学习、研究“两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就会把握高考的“脉”。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可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理综中化学学科试题从数量、结构、类型上看已比较稳定,保持了对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化学用语及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要求,同时也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对新课标化学教学的实施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立足基础,紧扣考纲,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多是中学化学基础的知识,旨在考查中学化学核心内容,体现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二、科学规划,构建高效的复习程序
高考一轮复习是将主干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和提炼的阶段,在过程中要求细和全,达到知识上不留死角。但一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若按机械地按课本章节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复,则复习时间过长,复习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一轮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大胆创新,以考纲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调整复习程序,在一轮复习时直接采取变零碎的、单调的直线复习为系统专题板块化复习,即 “章节+专题”,以章节为主的复习策略,从而高效地完成了一轮复习的任务,为二轮复习节约了时间,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进程作如下调整:以高中知识为线条,以课本为中心,按其章节体系划分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大板块,并把高中第三册的相关内容归并到以上相关部分。由于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调整后学生在复习了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后可以利用其指导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的复习,减轻学生知识的记忆量。同时在复习元素化合物时又可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应用,从而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并按知识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板块复习以提升学生学科主干知识的结构化水平,毕竟对学生而言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掌握和被应用。
三、优化教学过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复习过程中师生往往会产生急躁情绪,高考复习中常存在如此现象,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辛苦,教师觉得该复习的知识点都复习到讲清楚了,但学生做起题来却是“一看就会做,一做就出错” 、“Ⅰ卷得分不高,Ⅱ卷得分偏少” 、“常规、常见、常讲、常练,甚至常考的知识点,学生仍然常错” 。出现这样结果同我们教师在复习中的方法存在很大关系,现从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性,谈谈高考复习中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强迫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复习过程中的有效性。
1、推行学案导学模式,提升课堂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模式,采用“学生预习─教师精解─练习反馈”课型,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和知识的梳理和积累,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板块中 “离子反应,离子的共存”的复习课。先是布置课前预习复习学案,学生通过先看课本、复习资料尽可能完成复习学案,以做到重点、疑点心中有数。教师在上课时按照“依案掌握要点-问题质疑讨论-知能拓展提高-巩固反思感悟”等程序积极引导、组织课堂教学,即上课时先归纳总结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原则,再选择各种类型的离子方程式,由学生通过讨论去判断正误。对于那些学生认为是错误的离子方程式,还要求学生说出违背了书写原则的哪一条,最后再给出练习反馈,让学生在课堂里做,老师及时纠正。通过以上手段切实实现了复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新理念,极大地提升课堂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2、利用建模思想梳理知识,使学科主干知识规律化、网络化、系统化、程序化。
以学科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反思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内容多、涉及面广,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不易掌握),复习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自我构建,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解题能力。
3、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科学指导学生记忆。
化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化学中存在概念多、理论多、反应多等特点,从而学生在复习中特别容易遗忘:前面学,后面忘;容易学,容易忘。知识的记忆成了多数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如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教学中我们除利用自我构建、联想等记忆技巧时,还从科学角度利用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科学指导学生记忆,每周用一课时组织学生对本周复习内容回顾与反思,每月再用一课时对本月复习内容又进一步回顾反思,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知识的遗忘,加强知识的应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作为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对高考的成败有着决定性作用,要在有限复习时间内达到全面地梳理化学基本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的目的。我们还须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复习策略,以追求复习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陈贵新.论高三化学试卷讲评课的几个主要环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
[2] 潘力军.改变高三复习模式 有效提升复习效率.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4)
化学得分技巧篇7
关键词:化学习题;有效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学生主体
这几年由于我所教的班级一直是两个层次的班型,一个实验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于比较好的),一个是平行班(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相对比较差的),通过对他们的研究发现,在我讲授新课时两个班的学生从听课的状态和接受知识的快慢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在一样努力程度下两个班学生在作业的反馈中会有一定的差距,平行班的学生该记住的知识点很多是模糊的,而在阶段性测验中两个班的差距就会更大,平行班的学生只要是稍微考查能力的题,即使老师讲过一遍甚至几遍,也必定是得分率很低。于是面对这种情况,针对这些学生,我开始研究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习题课存在的问题
1.该记住的化学基本概念、物质性质等基础知识记不住,掌握得不牢固
2.看到新题就无从下手,没有解题思路
3.常见的解题方法不能灵活应用
4.对于会做的典型题不能举一反三
对于上述的第一个问题老师可以通过平日上课提问或小考的形式反复强化学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轻松地获得试卷中的基础题的分数,而如果能解决后三个问题,无疑是帮助学生获得高分的关键,也是学生充分证明自己学习能力的关键。于是我认为相比于新知识的传授,老师对于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渗透更为重要。因此,我在习题课上大做文章,打破了传统的习题课模式(传统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主要采用“题海”战术,老师按照题目的顺序依次给学生“灌输”,这严重制约着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适应不了当今课改和高考的要求)。
二、提高化学习题课有效性的方法
如何真正摆脱“题海”战术,充分增强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性,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一直是我深入探讨的问题。我希望我的习题课是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我和学生一起研究透每一种典型题,一起总结出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出解题的技巧,最终将所学的基本知识逐渐转化为基本能力,让我的学生学起来更加的轻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如何提高化学习题课的有效性,我有一些尝试:
1.习题课时间安排要合理
习题课时间安排因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设置,没有什么明确的规定。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即及时配合完成教学目标,不能拖拉。
在一个概念或者性质交代后,及时穿插一定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再加深巩固,我通常会利用每节课的课前几分钟来处理1或2道小的习题。结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在一节或两节新授课间有针对性地按照题型、解题方法等安排习题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每单元结束安排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阶段性考试一结束安排试题分析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查缺补漏。
2.习题课习题选择要精致
我一直在尝试不要使学生成为习题的奴隶,俗话说得好,量变到质变。大量的题海战术一定会让他们“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时间及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如果能选择少而精的习题,训练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一定会事半功倍,快乐了学生,也解放了老师。这样老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筛选甚至创设更精致的题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精致的习题一定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研究性的,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规律,才能有助于学习发散思维,形成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习题课习题讲解要透彻
习题讲解绝不能就题论题,对于精选的习题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深入研究,加强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规律,并且通过习题的变式,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通过长期的这种解题模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吃透每一种典型的习题,从而具备独自的解题能力。
4.习题课习题研究学生要参与
习题课中老师是引领者、启发者、组织者、点播者,而真正的主角仍然是学生。老师教得再好,不如学生学好。那老师如何知道学生学得怎么样,一定要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与指导,习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1)设置问题让学生想。想解题的思路,重点抓住此题想考查哪些知识点,并且提取出相关知识。(2)提供机会让学生说。鼓励学生将所想的在课堂上用语言表达出来,以便老师掌握学生之所想,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发散思维,提出更多的解题方法。(3)留足时间让学生练。解题是否正确的关键是落实到笔头上的正误,因此老师必须给学生在课堂上一定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实践,再次发现并指导学生答题规范性、计算准确性等问题。(4)激发学生评。解一道题的目的是会解一类型的题,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将题目进行变式,可能是数字上的变式,也可能是问题的变式,也可能是条件的变式,对于简单的变式我会让一个学生在当节课上就口头出题,另外的学生回答问题。对于相对较难的变式我会让他们在课下思考,另外安排习题课由学生互评。
通过近两年我对习题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我所教的班级学生的解题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直接反映在每次的大型测试中,我所教的平行班的化学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于同层次班级,并且逐渐地向实验班靠拢。
化学得分技巧篇8
【关键词】初中科学文字表述题解题能力途径与方法
科学中考试题中文字表述题占有一定量的比重,为此,笔者根据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中考时学生在科学文字表述题答题时存在得分率偏低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探究,就如何提高文字表述题的正确率提出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连续几年我校的科学中考中文字表述题都面临着得分率较低的现状,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就2009―2011年我校参加中考学生在科学卷的“文字表述题”的分值、得分率作了得分统计:
表1:2009―2011杭州市中考科学卷“文字表述题”我校得分情况统计表
上表的统计是由任课教师在中考结束后对学生科学考试情况作的一个调查统计表,由此统计出得分率,也是我校初三任课教师在备课组长安排下的中考情况分析。
从上表统计可见,2009年中考科学卷所占的比重较大,而得分率较低,仅占0.4,2010――2011年中考中得分率有所提升,但得分率也偏低,三年的平均得分率也只有约0.47,因此,在中考中学生在解答文字表述题时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中加以重视和指导。
二、科学卷中“文字表述题”得分率偏低的原因剖析
科学教学中的“文字表述题”是以填空的形式存在,重点考察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实验掌握和操作能力和统计计算能力等等,举例如下:
例题――2010年中考:小王要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做了下述实验.可供选用的药品如下:
①石灰石;②澄清石灰水;③稀硫酸;④浓硫酸;⑤盐酸溶液;⑥烧碱溶液;⑦蒸馏水。
可供选用的仪器如图1所示。
小王设计的实验方案为: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2)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广口瓶中分别放入长势、大小均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和等体积的水,瓶口滴管内装有NaOH浓溶液,再将不同体积的纯净二氧化碳气体充入三个瓶中,充入气体的成分分别是:甲瓶:2000毫升空气;乙瓶:1600毫升空气、400毫升CO2;丙瓶:1400毫升空气、600毫升CO2,三套装置都如图2所示。
(3)将三套装置放在同一地点,太阳光照等量时间后,挤压滴管,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观察进入三个瓶中水的体积。(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变化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和药品是(仪器名称用仪器下的大写字母表示,内装的药品写序号),将所选仪器按要求连接,各接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用仪器接口上的小写字母表示)。
(2)小王的实验原理正确吗?理由是。
(3)对小王设计的实验略加改变,理论上还可根据变化,来判定CO2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
从以上例题可以发现,从文字表述中给出的是实验观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答题。笔者所在的学校客观上存在文字表述题得分率偏低(三年仅为0.47),在备课组的统一安排下,全体科学老师就此作深入调研,笔者重点作了课堂观察和谈话,在自此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如下:
1.学生的心理障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由于学校活动,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在平时交际中,不少学生存在着情感障碍。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设说”,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或态度直接影响语言学习。学生在学习情绪最优化时,即动机强烈,自信心强,最容易习得语言。反之亦然。在课堂上,学生如果不能克服心理障碍,毫无疑问会给语言表达带来困难。
2.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中主要表现为词汇贫乏,句子结构不完整、动词搭配不当等。词汇有如建筑材料,有了好的地基和图纸,没有它,也就建不了大厦。语言离开了词汇,就表达不了任何东西。有一些学生即使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由于没有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仍听不懂,说不出,给交际带来了障碍。
3.教师自身语言表述能力欠佳
教师的职责是为人师表,各个方面都不例外。那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在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上,教师就应尽量使用生动、活泼、丰富的语言。在备课时我们能很好的备教材、备学生,但是往往会忽略了语言这一关键的环节,因此往往因为言不及义,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如“你来讲讲……”、“上节课讲到了……”、“这个问题”、“那个问题”等等,语言杂乱枯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能接收很多信息,查看很多资料。这里有古代的、现代的;有报刊的、影视的;有看到的、听到的……随时把跟教学有关的人和事记录在教材上、教案上或卡片上。每堂课都尽力去备语言,课后马上总结,改正不足。业余时间多看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习电视新闻播报,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你就有用不完的典故,讲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生动、有趣及幽默的话。
4.科学教师对“文字表述题”重视不够
“文字表述题”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分值比例并不高,容易被科学老师忽视。我校得分率偏低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教师不够重视有关,因为不够重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会缺乏对文字表述题的研究,就会缺乏对文字表述题的技术指导,就会缺乏对文字表述题的训练等等。文字表述题的题型看似简单,但所涉及的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会引起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思考问题不全面、解题时间过长等等,因此重视和加强对文字表述题的课堂研究和训练,是科学教学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三、科学教学中提升“文字表述题”解题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不是先天具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累积起来的,其形成过程中受到学生生理的(如遗传)因素、心理的(学生观察能力、学习承受能力)因素、环境的(成长环境,如家庭父母职业及其家庭学习的环境、学校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学校课堂学习环境影响因素最大。因此,教师(我)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五条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述”能力。
1.利用阅读信息题培养学生表述能力
中华民族的知识源远流长,世界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前人和现代科学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知识瑰宝,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科普书籍,对其中精彩的语言表述,由学生齐声朗读,使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科学之美,在阅读中学习他人的正确表述。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关键性词、句,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关键性词句,并能模仿关键性词句答题,以提高学生的正确表述能力。
例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空心锤子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到锤子。如在墙上钉钉子时,我们用锤子反复击打钉子,钉子便进入墙里。但是,在宇宙空间,当宇航员用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子给物体一个作用力,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向背离被击物体的方向运动,并且敲击时的作用力越大,人和锤子就会被弹得越远,根本无法进行再次敲击。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科学家把宇航员用的锤子设计成空心的,并在里面装入一定量的钢砂。当手握锤子敲击物体时,锤头会把受到的反作用力传给钢砂,使原来处于相对静止的钢砂运动起来。钢砂运动产生的相互摩擦克服了此状态下的反作用力,同时产生热量,减慢了锤子的运动,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由此攻克了在宇宙空间不能用锤子反复敲击物体的难题。
(1)用锤子击打钉子时,钉子由于而发声。而宇航员在太空敲击物体时,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不能传声;
(2)文中叙述到物体受力运动的同时,人和锤子也会反向运动,这说明物体间。锤子离开物体后,仍能继续运动,是由于锤子具有;
(3)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介绍空心锤中装入钢砂“使锤子不会反跳起来”本质原因的文字。
例2:学生在解答化学检验题,往往表述不完整或词不达意,有时现象和结论倒置。老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阅读例题,由学生在阅读思考中悟出检验题答题表述的一般程式,对固体、液体类检验题,一般表述为:“取样于……中,滴入(或通入)……试剂(气体),出现……现象,是……物质”;对气体类检验题,一般表述为:“在……瓶中,滴入(或加入)……,出现……现象,是……气体。”
这样反复读、多次练,使学生从模仿他人的语言到逐渐变成自己的表述。
2.让学生在对词语的重组整合及提炼中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模仿表述是表述能力的基础素质,若学生在阅读中能找出关键性词句并从中分析提炼出切合主题的“学生语言”,那便标志着学生“表述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就需要训练学生对词语的分析、提炼、重组、整合的能力。有这么一个例题: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氢气。此金属在水面上急剧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请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2)
(3)(4)
化学性质:。
要求学生找出本题的关键性词句:“取一块”、“小刀切”、“浮”、“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熔化”、“银白色”。但并不能直接用题中语句来答题,需进行分析、提炼、重组、整合。老师设计出一个个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金属硬度怎样?浮在水面上,又说明该金属密度怎样?水中有氢气吗?生成氢气说明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老师的诱思提问下,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填写。
3.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中培养表述能力
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有人说,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中所占的比重之大,借助实验训练学生的“化学表述”能力也成为必然。
案例1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我演示如下实验:(1)在烧杯(容积为500ml)中倒入半杯冷水,向其中放入一小块白磷,要求学生在观察现象。(2)往前一只烧杯中通氧气,观察现象(3)再将烧杯中的水加热,继续通氧气,观察现象。而不看课本的前提下能归纳说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并把它写在纸上。
案例2在学习饱和溶液时,让学生做这样的实验:把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分成两份,向其中之一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食盐,分别搅拌(温度不变),学生观察发现,加进去的硝酸钾没有溶解,而加进去的食盐不见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出饱和溶液的性质之一:“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溶质。”这种表述,只有当学生观察了实验,有了亲身的体验才能有恰如其分的表述。但如果只注重做实验、看实验、而不强调学生的正确表述“规律”,那么所“学”到的知识也将容易漂浮失去,不能为学生所“积淀”。
4.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事件中培养表述能力
在生活中,“化学事件”无处不有,“化学现象”无处不在。用生活中的化学事件理解化学知识,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其过程就是一个训练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历程。例如:在学生面前放上一瓶“雪碧”,让学生写:“雪碧”成分中的化学式,判断是混合物的依据,喝下“雪碧”的感觉,打开瓶盖看到的现象及其原因,检验瓶中气体的三种方法,写出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又如,列举生活事例:高山上煮肉骨头放了盐易熟,冬天咸菜缸不易冻裂,煮馄饨时在沸水中常常放些盐,烧不坏的手帕的魔术等,让学生写出其中的奥秘,再读给同学听。即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会表述。
5.让学生在图、文交互替换中训练表述能力
例如:某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电路进行如下的实验研究。
(1)断开S3,闭合S1、S2,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上面表中四组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可计算电阻R=佟?
(2)断开S2,闭合S1、S3,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灯泡L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成如图的U-I关系图象。由图象分析,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灯泡L的电阻RL=佟?
(3)闭合S1、S2和S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是A。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端(选填“左”或“右”)。
(5)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灯丝将变(选填“亮”或“暗”)。
(6)若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的读数突然变大,而电压表的读数为0,经检测电压表没有损坏。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图”,能较为形象地表达事物的意义,“文”,能高度概括地描述事物的本质及事物变化的规律。看着图案,说出其表示的意义,即看图说话。阅读文字后把它用图展示出来,即望文生图。如果学生能用图、文同时表述某一概念,则教学效果会更好。
6.利用推断题分析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
推断题它不仅考查的是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量,更侧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是培养学生表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在解以下文字描述型推断题中,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例: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NaNO3、Na2CO3、BaCl2、CuSO4、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现进行如下实验:
(1)将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2)向(1)的溶液加入足量BaCl2试剂,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仅部分溶解;
(3)往(2)的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又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
试通过上述实验确定:原混合物中一定有:,一定没有,可能有:。
抓住每步实验的突破口进行逐级推导,实验一中关键字“无色”、“溶液”,让学生说一说可得出哪些结论。学生:无色可知一定没有CuSO4,溶液说明Na2CO3或Na2SO4和BaCl2不能同时存在。实验二中关键词“白色沉淀遇酸部分溶解”可得白色沉淀为BaCO3和BaSO4的混合物,由此推出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一定无BaCl2。第三步实验关键字“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说明有AgCl生成,但氯离子可来自于二中的BaCl2,因此NaCl可能有,以上实验无法确定NaNO3是否存在,则它可能有。
通过我的逐步引导,在归纳思考路径,学生思路逐渐清晰。我在通过同类题型让学生模仿推导,在他们说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四、反思
表述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仅有途径还不够,还需有相应的措施作保障,以前在措施上列了一些条例,也做了一些实验,但不成体系,常欠规范,没有形成制度。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包括在心理的、评价的、制度的等方面加强措施保障。
1.给学生“说话”的空间与时间
学生的表述能力首先表现在能“表白”,即会说。这就得给学生说话的空间和时间。首先体现在课堂上,一般要求,课上老师讲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讨论、交流及其记录讨论交流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由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安排1―2位学生进行1―2分钟演讲化学小故事或生活中的科学趣事。课后由学生把事故、趣事追记。其次鼓励学生在课余讨论课上老师留下的“表述”话题作业,并纳入学生作业中。
2.让学生尝试成功的“表述”
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多尝试“成功”表述。当然,这里的“成功”是微不足道的,但老师对学生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应充分肯定和大加赞扬。首先鼓励学生敢说、敢写,只要学生能站起来讲话,不管对与错,老师要肯定他
化学得分技巧范文
本文2023-11-13 17:37:43发表“文库百科”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kubao.com/article/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