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0-25 17:50:54浏览:740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1

【关键词】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科技的更新更进一步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催生了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发展的发展趋势和理念。针对我国的艺术管理体制而言,它是文化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管理体制的起源和特点,以及体制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现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如何增强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作用,采取何种措施和发展途径才能达到计划中的目的,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

一、关于我国艺术管理的分析

艺术管理是伴随着艺术的产生过程,跟随者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而诞生的,它与文化管理、文艺管理等新兴管理模式隶属同一个学科领域。作为一门研究性学科,艺术管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辩证,在艺术管理的分类研究中,艺术管理包括艺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行政管理两大类,是社会精神文化的管理范畴,在社会文化产业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根据我国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我国文化艺术研究中,艺术管理体制仍然处于薄弱环节,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没有结合文化产业这个大领域的特色和要求进行合理的梳理,因此,艺术管理体制在一定层面上还存在体制和制度的空白。

我国国家艺术管理体制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对全国艺术发展实行的管理和领导手段,是立足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高度去思考的管理方式,是在艺术生产、消费、交换过程中结成的管理契约关系。这是宏观层面上的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统治阶级色彩,并不适用于具体的艺术管理领域。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立足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结合具体的现状,细化到具体的管理模块中去,由局部发展影响整体发展,由具体管理工作影响全面的建设工作,从而实现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和建设工作的作用

(一)健全了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

通过近年来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对艺术科研规划和管理的协调、发展,艺术管理工作重点负责了文化和艺术的组织评审、立项和建设实施,目前日益健全的艺术科研组织机构确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全新方向。

(二)完善了艺术科研的规划管理工作

近年来日渐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了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各职能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了文化艺术科研工作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的推进作用,并建立起相关的课题项目和艺术研究基地以推进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强化了文化产业的学术价值

艺术科学规划管理工作深化了“中心工作”的服务大局意识,围绕着艺术事业的“中心工作”采取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艺术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在课题上的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具有时效性的科研成果更深层次地彰显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价值。

(四)拓展职能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艺术管理工作是在文化事业建设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起来的,陆续制定的发展规划编制和科研项目成果的展示将文化产业的研究视角扩大到更加广泛的范围之中,不断强化的艺术管理职能,给文化产业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文化产业更上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五)管理资金优化了基建办公环境

艺术管理工作优化了科研项目的经费,给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好的办公条件。在管理工作的督促下,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文化事业带来了更多的注入资金,不断增加的科研经费为文化产业事业提供了更为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使文化产业的发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

三、以艺术管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深深影响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各种文化节目以及新兴的文化业态融入了很多高雅艺术成分,希望通过营造艺术氛围,为国内外的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文化艺术场所,进而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

(一)立足艺术管理,培育文化产业骨干

培养高素质的文化骨干能够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艺术管理过程中,构建一批实力强,有竞争意识的文化企业骨干力量,不仅能够强化艺术管理的力度,还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也是艺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文化领域战略投资者做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二)结合艺术管理,优化管理模式

艺术管理的模式丰富多样,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展属于自己的管理方式,强化对文化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文化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增加文化产业的收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事业的繁荣发展,从而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促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三)完善艺术管理,提升发展文化产业的途径

从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来看,为人们提供更好更精彩的艺术节目是向观众争取票房的重要途径。当前社会,纯艺术性的高雅艺术表演很少能得到大众的认同,一则是人们不具备对高雅艺术的欣赏意识,再者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方式,只有不断结合现实状况,改变艺术的形式和表演方式,才能获得更多的肯定。

(四)增强艺术管理,提高表演水平

艺术文化是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提供给观众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型的文化形式,这需要提升对节目的编制和筛选,在节目中弘扬传统的精神文化思想,立足现代化的审美观念,融入新的创新元素,创造出新型的表演风格,并不断适应当前社会的消费结构和审美需求,走进群众的生活,活跃当地文化,彰显新时代的文化产业特色,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安球.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兼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09.

[2] 王小龙.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视域中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洛阳文化产业发展为例[D].河南科技大学,2010.

[3] 王滨.当代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产业链、产业集群文化与招商引资[J].艺术百家,2011,(5):99-103.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2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高等院校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1(2011)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讨文化问题,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党中央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位,显示出在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复杂背景下,文化产业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凸显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意义。

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联系,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排头兵和重要主体。艺术院校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培养文化艺术专门人才,如创作人才、表演人才、管理人才;艺术院校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智力支持,引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方向;艺术院校提供各种设施,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如音乐厅、演艺厅、录音棚、美术馆、展厅等;艺术院校依托自身优势直接参与文化产业,如创办文化产业园区、建立艺术培训机构、成立文化传播艺术设计等公司。

因此,在国家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的背景下,艺术院校应当深刻理解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克服目前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面、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的天然联系,艺术院校应该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大有作为,但目前现状却并非如此,尽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中显示出层次低、规模小、结构单一的特点,在管理、运作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与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一)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不清晰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普遍认为教学活动是高等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其他工作都是附属的、次要的。艺术院校对于文化产业的内涵没有清晰的理解,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和作用没有明确的认知,对于高校应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文化产业在艺术院校管理工作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文化产业无法获得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在此背景下,艺术院校也普遍没有构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缺乏对学校文化产业的统一规划,文化产业的设置、变更随意性大,文化产业间关系没有理顺。以艺术培训为例,一所艺术院校往往同时并存多个培训机构分别对外运作,业务交叉、自相竞争,这种耗散化、粗放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导致了低下的经营效率,并且极大影响了艺术院校教育品牌形象。

(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不科学

一是管理分散。大多数艺术院校都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产业管理部门与后勤管理、演出管理部门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互有交叉;另外,不同的文化企业往往有不同的主管校领导,这也极大的增加了文化产业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了协调成本。管理分散造成文化产业机构主观能动性缺失,导致人、财、物资源分散,无法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二是以行政手段管理企业。艺术院校大都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但往往并未建立起真正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学校仍是行政管理者而非“股东”的角色,文化企业的法人代表、三会成员及经营层主要负责人均由学校任命,事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在艺术院校从事文化产业管理的人员大多来自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文化素质高,但普遍不擅长产业经营,缺乏资本运作能力和经验。尽管艺术院校培养各类型艺术人才,但因为目前学科设置、教育理念的问题,艺术院校自身很少能够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另外,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艺术院校也很难引进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因此,目前我国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具备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高级管理创新人才,缺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策划、包装、营销,以及对文化产品的宣传、广告推广等方面的人才。

二、推进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与艺术院校自身具备的人才、设施等优势文化资源不相适应,也与我国繁荣兴盛的整体文化产业发展态势不相适应。艺术院校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文化资源优势,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独特的贡献。

(一)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理顺管理机制

1.转变观念,重视文化产业的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而我国也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此背景下,艺术院校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对于艺术院校自身教学活动、艺术实践、社会影响以及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价值,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发展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的作用。艺术院校还应当认识到,社会服务是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并重的高校三大职能,而社会服务是指将创造出来的知识广泛地传播和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就是知识和文化的社会化产业化。政府、公众要求艺术院校加强社会服务职能,实质就是需要艺术院校加强文化产业工作,艺术院校应当顺应需求,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条件,积极参与到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大潮中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2.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顺管理机制

为避免重复浪费,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清晰计划,培育独具特点、有规模优势的文化企业,艺术院校应根据自身特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首先应摸清家底,调查本校文化产业相关情况,广泛收集基层文化产业实践者的意见和建议,然后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本地区、本系统文化资源调研、发掘、整合工作,及时了解各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动态,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校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具体政策、措施、建议。

理顺管理机制是艺术院校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艺术院校应整合各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遵循企业管理的科学法则, 迅速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以推进文化企业管理的提升。艺术院校应探寻良好的艺术类产学研互动机制,建立一套有利于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教师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积极性。

艺术院校还应当积极建设文化产业管理队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管理人员,根据我国文化产业管理的发展与现实需求,结合本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分类培训文化产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管理队伍素质。同时,还可以采用引进、联合培养等方式,充实管理队伍。

(二)与地方政府、其他机构战略合作,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仅以自身的财力、物力开展艺术院校文化产业活动,不可能形成规模化、集群化,文化企业也不可能很快发展、壮大,因此,与地方政府、其他机构进行战略合作,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是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1.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

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艺术院校与地方政府有了共同的目标: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艺术院校有丰富的文化艺术人才资源、完善的文化展演场所,地方政府则能为文化产业发觉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因此,艺术院校与地方政府能够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展开战略合作,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

以四川成都“音乐街区”建设为例,四川音乐学院与成都市武侯区政府合作,将学院外几个街区整体定位为音乐文化产业集中区,重新调整规划,全面进行改造,绝大部分商户的主营业务为乐器销售、表演服装销售、艺术图书销售。改造之后的街区被命名为“音乐街区”,因为四川音乐学院的强大影响力,音乐街区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武侯区和成都市的一个文化产业亮点和文化名片。音乐街区的建设,不仅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艺术商品的需求,还为地方政府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增加了税收,极大的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也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又如南京艺术学院与无锡市政府的合作。无锡在北塘区古运河文化创业园区为南艺无锡研究院提供场地;为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带和文化创意群落,无锡在古运河沿岸设立以南京艺术学院10位创作大师命名的工作室;南京艺术学院还承担了泥人、阿炳、吴文化等文化项目的动漫整合和制作,并为无锡培养动漫人才,为无锡文物保护、古街古村修复提供支持等。通过合作加强了高校文化辐射范围和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的能力,也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南京艺术学院在影视表演、动漫设计、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实力,也与无锡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的目标、建设文化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2.与其他机构合作

除了与地方政府合作,艺术院校还应摆脱束缚、扩展视野,与其他机构,如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合作者等,进行全面合作,借助社会力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与其他机构合作,可以吸引社会资本,拓宽融投资渠道,解决艺术院校发展文化产业的资金问题,还能够利用合作者成熟的管理制度、丰富的管理经验、优秀的管理人才,解决艺术院校发展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世纪谨勤市场咨询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人大与社会合作者合作设立、人大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市场研究与咨询公司,公司4 0 % 的股权由人大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控制,2 0 % 的股权分配给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教师,其余股权则由核心经营管理团队主要成员(即社会合作者)持有。借助社会合作者的资金、市场和管理经验,整合了学校平台、专家资源和专业化的市场管理团队,形成了一个多方共同实质性参与、责权利明晰的经营实体,实现互利共赢。

又如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与内蒙古东联集团・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合作。该旅游区是内蒙古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打造“成吉思汗”这一世界性民族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内蒙古艺术大学与该旅游区签订合作协议,将发挥文化产业理论研究优势,为企业开展培训员工、项目合作等活动,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实践活动。

(三)寻求相适应的载体

艺术院校推进文化产业,应当紧跟时展、社会需求,寻求与艺术院校特色相适应的载体,将艺术院校各类型文化产业融入其中,有利于艺术院校文化产业获取各种资源支持,促进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和发展壮大。

1.创建文化产业园区

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政府通过制定扶持政策、优化外部环境,实现各类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的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艺术院校应充分把握政府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政策带来的机遇,依托本校的艺术学科特点与艺术人才优势,积极创建文化产业园区,以此为载体,整合、壮大艺术院校文化产业。

四川音乐学院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园区的价值,正在积极创建“四川音乐学院文化艺术产业园”。产业园依托四川音乐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优势,整合校内外文化产业资源,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从作品到商品、从资源到资本的转换平台,形成集艺术创意设计、艺术人才培训、艺术企业孵化、艺术成果展示、艺术产品转化交易、文化艺术休闲六大功能于一体,特质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产业园将在科学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推动相关产业、衍生产业的市场开发,在园区内逐渐形成以各类艺术设计、各类艺术品展销、艺术演出、传媒、文化旅游和影视动漫生产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产业园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着力把四川音乐学院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艺术产业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创业平台,形成四川音乐学院强大的产业支撑,提升四川音乐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文化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其建设成为成都、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创立品牌文化企业

品牌文化企业是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良好声誉的品牌文化企业能够提高文化产品的价值,吸引社会和大众的更多关注,形成艺术院校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艺术院校应以先进的文化产业理念,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规范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整合本校人、财、物资源,重点扶持1-2个有发展潜力、能体现本校特色的支柱性文化企业,创立品牌。

中国美术学院创意产业发展公司整合中国美术学院所属的优秀创意团队,充分发挥中国美术学院强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采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美术学院下属的著名品牌文化产业企业。品牌效益极大的促进了该公司的发展,使得该公司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从而获取更多大型的文化产业项目。近年来该公司参与的重要文化产业项目包括:杭州西湖创意谷策划项目、华为深圳总部基地室内设计和艺术品创作项目、重庆双桥城市美学和城市设计项目、厦门鼓浪屿文化振兴工程项目、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贵宾厅设计、艺术品创作和陈设等十项重要工作。该公司创立了品牌,不仅自身发展壮大,而且也扩大了中国美术学院的正面影响,促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学、研、产一体化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发挥艺术院校人才聚集和人才培养优势,直接支撑和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

1.加强文化艺术经营管理类人才培养。以全面加强管理类学科建设为依托,利用艺术类专业背景优势,加快学科交叉融合,紧扣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懂艺术,善经营,熟悉市场,从事管理,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适应现代艺术企业集团化运作的综合性、高水平艺术管理经营人才。

2.促进艺术表演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充分发挥艺术院校各专业表演优秀人才聚集的优势,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加快推进人事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艺术院校的各专业教师,更好的从事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直接支撑和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3.促进艺术院校优势资源平台转化为社会公共艺术资源平台。充分发挥艺术院校拥有的一批高水平的专业艺术团体的综合优势,如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四川音乐学院合唱团、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团,一方面继续加强全面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拓展服务面向和服务领域,走出校园,提高社会服务及全民服务能力。

4.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相结合。充分利用艺术院校学生艺术实践的优势,一方面遵循艺术人才培养规律,通过加强艺术实践,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经验和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结合开展普及性、群众性艺术活动,提高艺术院校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提高全民文化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结语

新形势下,与文化发展具有天然联系的艺术院校,必须清晰认识文化产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应着力整合资源,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形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壮大学校实力,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南京艺术学院. 《光明日报》南艺:从象牙塔走向文化产业主战场[EB/OL]. [2011-10-30]. http://sxw.njarti.省略/s/6/t/24/06/4e/info1614.htm

[2] 张晶晶. 艺术院校涉足文化产业的喜与忧[N]. 中国文化报,2009-07-16(1)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3

关键词:艺术院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四川音乐学院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3)04004703

引言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1]

作为培养高等艺术人才的艺术院校,拥有丰富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表演人员、创作队伍、管理人员,拥有各种用于文化艺术展演的基础设施设备,故艺术院校在推动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天然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

四川音乐学院(后文简称:川音)是一所以音乐专业为主,涵盖美术、传播、戏剧、广播影视等各类艺术专业的综合性艺术院校,拥有丰富的艺术人才、乐团、多个音乐厅和艺术展厅等。川音充分认识到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结合自身特点,紧密联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培养各类文化产业人才,充分发挥其区域文化影响力及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设施,整合资源,设置专门机构从事文化产业活动,已基本建立起了一套从各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

一、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发挥艺术院校的影响力

川音是四川省唯一一所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其人才培养、艺术教育、学科设置、专业发展、艺术表演等方面都在该区域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由此,川音在四川乃至全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川音充分运用和发挥了这种影响力,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采用各种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音乐街区建设。川音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校外几个街区重新调整规划,全面进行改造,命名为“音乐街区”,明确定位为音乐文化产业集中区。[2]街道两边房屋外墙重新粉刷,配以音乐表演的图案,在街角设置多处音乐表演雕塑,大部分商户的主营业务为乐器、表演服装、艺术图书销售以及艺术培训等。得益于川音在四川省的强大影响力,乐器销售商户不断增加,销售规模不断扩大,音乐街区成为了地区的一个文化产业亮点和文化名片。[3]川音与地方政府合作创建音乐街区,不仅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艺术商品的需求,还为地方政府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增加了税收,极大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也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4]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艺术院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因此,川音正在与成都市新都区政府合作,积极创建“四川音乐学院文化艺术产业园”。其特点是:通过构建文化艺术从作品到商品、从资源到资本的转换平台,形成集艺术创意设计、艺术人才培训、艺术企业孵化、艺术成果展示、艺术产品转化交易、文化艺术休闲六大功能于一体,特质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区。产业园将在科学规划、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依托川音学科门类齐全的艺术教育和艺术人才优势,整合校内外文化产业资源,推动相关产业、衍生产业的市场开发,在园区内逐渐形成以各类艺术设计、各类艺术品展销、艺术演出、传媒、文化旅游和影视动漫生产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5]产业园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着力把川音的文化艺术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艺术产业优势,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创业平台,形成川音强大的产业支撑,提升川音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文化市场综合竞争力,使其建设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产业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6]

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适应文化产业需要的各类人才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艺术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文化产业培养创作、表演和管理人才,因此,川音采取多种举措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各类型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培养文化艺术创作表演人才。川音创建于1939年,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及艺术管理七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建校以来,川音以优良的学风和高水平的教育质量培养了万余名优秀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戏剧家熊佛西、陈白尘、吴茵,作曲家常苏民、何训田、贾大群、高为杰,画家张大千、张善子、李有行、吴作人、丁聪、马一平,语言学家吕叔湘,声乐教育家郎毓秀,钢琴教育家但昭义,舞蹈教育家李楠,表演艺术家刘晓庆,世界钢琴王子李云迪,青年钢琴家陈萨,世界青年小提琴家宁峰、文薇,青年歌手张迈、李宇春、何洁、谭维维、王铮亮、魏晨、秦海波、韩炜等。川音培养的各类型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大多分布在各类艺术团体、高等院校、表演机构,直接从事文化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川音更是着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服务于文化艺术事业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既拥有艺术专业知识,又具备相当经营管理能力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更加紧缺,文化产业市场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正是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种趋势,川音在2003年就设立了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文化艺术事业和文化产业方面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运用其掌握的现代管理及艺术专业知识,从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实施和决策的基本能力。该专业课程设置由三大版块构成,即专业素质及修养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操作技能课程,使学生既熟知相关艺术知识,又能掌握经营管理的基本技能。该专业的培养特色:一是遵循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重视艺术学与其他相邻学科的交叉性探索和艺术学内部分支学科的深入研究;二是强化案例教学,以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前沿问题作为艺术实践的实际课题,以科研、创作带动教学。经过多年发展,川音文化艺术事业管理专业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学科体系和教育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培养出超过七百名文化产业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大都具有良好的艺术素质和文化视野,同时具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适应文化产业市场对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

三、挖掘潜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设施

川音拥有数量众多的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创作者、艺术表演者,还拥有各种用于艺术表演的设施设备;川音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优良设施,积极参与文化产业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举行艺术演出活动。川音拥有高层次的艺术表演人员和高水平的艺术团体,如交响乐团、民乐团、女子合唱团、舞蹈团等,这些艺术表演人员和艺术团体在省内外均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众多大型会议和活动中,川音都积极参与艺术演出。据不完全统计,2009~2011年间,川音教师和演出团体共举行各类演出近两百场,其中较重要的演出包括“庆祝人民政协成立六十周年暨四川省政协成立五十五周年文艺晚会”“生命大型交响音乐会”、大型舞蹈史诗《震撼》、大型音乐舞蹈诗《因为有了共产党·爱在汶川》、历次新年音乐会等。

开展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川音聚集了一批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文化产业研究人员。因此,除了在年度科研项目中对文化产业相关课题进行立项研究以及在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外,川音还成立了文化产业研究院,由主管文化产业的副院长直接领导,集中优秀研究人员,充分发挥其研究能力,专门对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其中主要课题包括:高等院校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艺术院校演艺活动推广等。

进行艺术培训活动。川音的音乐培训活动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培训对象遍布西南各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川音设立艺术培训中心,专门从事业余艺术培训工作,并负责年度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成都音乐考点考试工作,现在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已经达到九千人,影响力辐射到重庆、贵州等地。

利用各种展演设施。川音目前拥有五座设施、设备现代,能适应各类文化艺术表演的音乐厅,常年面对校内外开展演出活动,2009~2011年间共举行各类演出近六百场次,除满足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及艺术实践需要外,还特别注重校外利用演出设施的宣传推广。川音还有多个艺术展厅,近年来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活动。另外,川音正在建设多个高标准的录音棚,计划服务于学校内直至四川地区的音乐制作。

四、整合资源,设置机构专门从事文化产业活动

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都设立了文化产业管理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产业管理部门与后勤管理、演出管理部门在文化产业方面的职责划分并不明确,造成文化产业机构主观能动性缺失,导致人、财、物资源分散,无法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7]川音突破了这种管理状态,整合各种资源,成立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文化产业活动。

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商业演出、艺人包装、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工艺美术等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公司合作伙伴包括多家电视台、国内外多个媒体、文化广告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

商业演出:全程策划执行各类庆典礼仪活动、广告策划设计制作、主持、礼仪服务、圣诞策划、文艺演出,各类启动仪式、竣工仪式,以及展览展示设计制作、活动管理。

艺人包装:艺人宣传、艺人包装。

网络文化服务:互联网文化产品的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播放等。

动漫游戏制作与传播:制作动漫游戏产品、推广动漫文化。

影视传媒:各种广告、企业专题片、形象片、营销广告片和会务庆典拍摄制作。

出版发行:对已有作品进行深层次开发,对原作品进行编辑加工,对加工好的已有作品进行复制、传播。

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展览、策划管理。

可见,这一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公司的业务范围基本囊括了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各项活动,将原有分散在校内各部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业务活动集中起来加以管理,起到了整合资源、突出优势的作用。四川省川音尚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在整合校内文化产业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川音文化产业优势以及拓展文化产业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在演艺产业品牌建设、营销队伍建设及营销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结语

随着我国政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教育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将更加明显。由于艺术院校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天然的联系,因此,艺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自觉、主动、全面地参与各类文化产业,承担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着重点在于建立起良好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尽管四川音乐学院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但仍有若干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科学、实用的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机制,艺术院校才能真正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为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2][3][4][5][6]刘立云,胡咏梅.艺术院校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对策探析[J].音乐探索,2012(1):36.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4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 艺术类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74-03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开设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专业。2004年,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等4所全国重点高校开办此专业。2005年,教育部又批准了中央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开办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并招生。此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大地上生长起来。

目前,我国开办该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已经有100多所,其中包括综合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和艺术类院校。开办高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三大地区的开办院校所占比率达74%,而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总和仅为10%,在数量上不足华东地区的1/3。同样,东北地区的数量偏低,只有3所高校。除此之外,在西藏、甘肃、宁夏、海南等省份,尚无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类专业。[1]这种地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华东、华北和华中地区自身的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盛,高校依托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容易形成产学一体的教育经济模式。创造力是文化产业的精髓,也是文化产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因此,一个地区人力资源状况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高校作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孵化器,加强对该专业课程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有的是按普通类方式招生,有的是按艺术类方式招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招生方式对课程的要求也不同,本文主要从艺术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角度分析其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

1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文化产业”一词属于舶来品,国外对其的研究开始于60多年前,但理论构建却相对薄弱。而“文化产业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名词在中国的起步较晚,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实践操作的经验都尚浅。就拿该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学科设置来讲,也是五花八门,有的院校将该专业设置在历史文化学院,有的将该专业设置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有的将该专业设置在文化与传媒学院。不同性质的院校对该专业的定位不一致,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上差异性较大。

笔者查阅了全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资料,总结出以下三类情况:

1.1财经类大学

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是在原有中文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再加上该专业设置在财经类大学下,因此有较明显的文化与经济的复合体倾向。

中央财经大学于1995年将汉语教研室改建为中文系,后扩展出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及文化产业专业方向,2004年改设“文化与传媒学院”,下设中文系、新闻传播系、文化产业系、艺术教育系和院直属逻辑学教研室,有“出版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和“现代逻辑研究所”等三个院属研究机构。

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是“培养具有适应出版、娱乐、报业、旅游、影视、网络等各级各类文化产业需要,能从事文化产业业务设计、项目策划、管理、宣传、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文化政策、管理、策划等有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其专业课程分为两类:一是公共基础课程类,包括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公司财务;二是专业类课程有,包括艺术生产原理、文化学概论、现当代文艺思潮、影视艺术概论、中外美学史、中西文学比较、传播学理论、中国民俗学、文化产业概论、当代文化理论与政策、文化产品市场营销学、公司法与知识产权法、文化行政学、文化广告学、西方美学与艺术、华夏美学与艺术、大众文化与传播、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

1.2综合性大学

例如,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03年该专业获得国家教育部本科学位资格。该专业设置在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下,学制四年,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因此无论从人才培养方向还是课程设置来看,都具有明显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倾向。

其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文化产业、中国文化、策划营销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文化艺术、文化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等领域内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开发利用、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从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文化事业、文化娱乐、文艺展演、新闻出版、影视音像、广告、信息传输、体育、旅游、民族民间手工艺等单位或部门以及党政机关、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从事策划、咨询、开发、经纪、营销、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就业面十分宽泛。

该专业主要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原理、民族文化学、文化产业概论、文化资源学、传播学、文化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社会心理学、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中外文化产业案例等。

1.3艺术类大学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5

【关键词】艺术院校 文化产业管理 SWOT分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在英、美、德、日等西方国家高校,虽然不直接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艺术管理、文化与媒体管理等相关专业也仅开办30多年。目前文化产业管理这个新兴专业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需求,中外教育同行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做好专业建设意义重大。

一、我国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总体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1200万人,只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美国纽约文化创新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12%。人才缺位已经成为中国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桎梏。为了弥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中的人才缺口,至今国内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与文化产业有关的专业。但是,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相关人才,与国外相比明显有质与量的不足,而现在仍在受教育的学生数量虽多,但在校园内受到的教育与企业并不接轨,因此文化产业教育需要调整。

面对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和高校相关专业实践匮乏、就业艰难的情况,国内许多企业逐渐采取与国内高校联合的方式,通过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的双向交流制度进行创意人才的培养。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高校纷纷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从2004年起一些综合性院校、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陆续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目前全国已有100余所院校开办此专业,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定位不清、特色不明、师资缺乏、人才培养模式低效等问题。

二、艺术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

在我国,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艺术类院校大约有20余所,这些艺术院校开办文化产管理专业既有明显的自身优势,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通过SWOT分析,探讨艺术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以此试图找出该专业的未来发展道路。

1.优势:艺术专业特长优势

根据2012年国家对于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分类,其中与艺术行业相关的占到了50%以上。这就说明,艺术类人才在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艺术类人才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各大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中的艺术学院。众所周知,艺术人才的培养相较于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费用。一般来讲,艺术院校学生在进校之前大多具有一定水平的艺术特长,有的是从小就酷爱艺术,学习艺术,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下长大。因此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在艺术方面有所擅长。进校以后,虽然他们学习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但是在学习文化产业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在学校接受正规的艺术教育。经过几年正规的本科教育之后,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明显在艺术领域拥有更多、更清晰的艺术品辨识知识,对于今后从事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工作具有较大的优势。

2.劣势:文化理论知识欠缺

与上文所提及的优势相对应,艺术院校学生的劣势也在于文化课知识不足。艺术类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分数普遍偏低,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就直接进入艺术班,强化艺术特长,为每年年初的艺术招生考试做准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然而文化产业这一领域除了需要一定的艺术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文化深刻的理解,以及丰富的社会知识,从而具有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那些既通晓社会文化发展又在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专长和较大兴趣的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只掌握某一种艺术技能的人。因此,对于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基本的社会科学理论素质有待加强。

3.机会:国家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缺乏

近年来,国家陆续了《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纪要》等一系列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文件。这些不但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文化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得到扩大,随之也使得市场上的文化产业管理类人才出现较大缺口。目前,文化市场中的人员有很多未经过专业教育或训练,其中一些是从相近行业转过来的,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些是个人对这一领域比较感兴趣,但没经过相关学习。当然这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是很必要的,但是我国未来文化产业如果想持续稳定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经过专业学习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型人才。这就为艺术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4.挑战:核心竞争力不足

机会与挑战往往是并存的,在市场需要大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目前我国的文化市场中需求的人才不外乎以下几类。一是专业技能型人员,如动漫设计、后期制作、专业表演等类型的人才;二是负责项目运营的人员,如项目策划、市场运作等;三是市场宣传营销类人员,如公共关系、宣传营销等;四是其他辅助性人员,比如艺人助理、文化公司行政人员等。目前这四类从业人员除了专业技能型人员以外,其他三类并没有很多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学生存在其中。当然这其中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办时间较短,毕业生较少的原因,但是更根本的原因在于上述三类人员的市场需求并不一定需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来满足,很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广告专业的学生或者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同样可以胜任,专业的可替代性非常强。从市场选择的角度来看,就业市场就近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相关人员,而并不一定会特别选择专门学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因此,如果不具有一定的专业核心竞争力,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就业市场的时候就没有比其他经济管理或是人文社科类学生较为明显的优势。

结语

基于以上对艺术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专业的特色发展,以应对国家和市场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发挥艺术类院校的特长,注重艺术特色,加强学生艺术素养。同时,在艺术学院学科特色基础上,强调多学科的专业基础。其次,加强艺术与产业有机结合和艺术素养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强化实验室与工作室的功能,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和项目实践的能力。最后,注重实施“学科基础+专业技能+项目实践”的教学机制,以艺术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打造复合型的“跨学科的专业基础、交叉性的实践课程、最前端的信息技术、产学研项目实践”的文化产业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注:本文为2012年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项目《艺术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C03—12)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6

关键词: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事业;发展

引言

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离不开文化艺术的科学化管理,只有科学化的文化发展管理才能让文化产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过去对于文化艺术管理不够重视,在实际运用中发生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才会影响文化企业的发展,只有录用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文化艺术管理的运用现状

当前文化艺术管理的主要问题还是管理人员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国家对于文化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都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优良。文化企业的外部发展氛围是非常良好的,发展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了。如果说文化产业的发展路线是国家宏观规划过的,那么在航行过程中航线的策划则是由企业的自身发展决定的。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来进行专业技术的支持。文化产业中管理人员的任命途径一般都比较广泛。在文化艺术的体制变革中管理者一般是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企业单位时的单位领导人,或者是跨专业部门转行过来的领导者,以前这些领导者不一定具有文化艺术的事业管理能力。第三种就是家族式的艺术管理者,一般来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艺术方面的人才,也不具备专业的管理职能。在这样的选择管理人员的制度中任命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不够专业和规范的。这是我国的历史原因决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较发达国家是比较晚的,我国的文化产业还是粗放型阶段,国际化集约水平也不够,管理者在管理文化艺术产业时运行操作的方法都较为低端。在一些城市和省份都开始转变传统的文化产业管理方法,以前的文化事业单位也开始向企业化的道路上转变。然而这样通过转型形成的企业还不能够像农业型企业那样具有专业化的人才市场,高端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还比较匮乏,不能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1]。

2文化艺术管理的改革方向

要改变当前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的匮乏,最主要是让新文化企业不再不断消耗原来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需要引进更专业的新人才维持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原来的领导者如果能做到在新企业中有岗位可以转换,不再做非专业的部门的领导者,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获得新的职位,企业的新血液才能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适当的优化新进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待遇水平,就能让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产生忠心度和诚意度,不至于造成其他方面的损失。规范的任用管理者才能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对企业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挂历,让企业正确的做出对发展前景战略性的运筹和规划,在企业的文化艺术管理方面要改革和优惠企业内部的体制和政策,让专业的艺术文化管理人员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文化艺术管理方面取得成绩。如果能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让领导方式更加顺应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就能革新体制,提高文化产业管理的创新度。目前情况是部分由艺术家自己创建的个体文化产业,他们很难摆脱避免民营企业所存在的弊端,即家族企业,他们不愿意聘用外来的专业管理人员,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外聘管理者对他们不忠,甚至怕外泄他们的资料信息。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员才能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发现新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并进行规划生产出更加优秀的文化产品,不按照家族式的陈旧管理模式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专业程度。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向一些西方国家学习。西方国家的操作方法整体来说优于我国,在观念意识上我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管理的关注度,要意识到文化艺术管理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的战略高度上去思考我国企业文化艺术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艺术管理模式,来让我国的文化企业更加专业和科学的发展。在具体的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中国有很多企业在资源的获取上都没有专业的途径,资源的利用率也比较低。中国企业虽然拥有比较高的创作水平,却不能获得与西方国家相匹配程度的利益[2]。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对于文化艺术的管理。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落实专业和科学的管理政策。因此一定要对目前的管理者机制进行改革,将企业前身的事业单位管理者的遗留问题处理妥当,通过专业市场聘请更加专业的文化艺术管理人才,让陈旧的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改头换面。让专业人才进行更为专业的文化策划、文化运营和文化销售。在优秀的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需要让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才能将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做大做强。将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大大提升。我国对于文化艺术管理的相关政策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因此宏观角度来说还需要政府的法律条文和政策的加倍支持。为更新管理要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外部环境。文化产业方面需要优秀的管理者运筹帷幄,才能发挥出文化艺术管理都作用。

3结束语

文化产业是现在国内产业发展中的新兴力量。我国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文化产业的专业管理起步也比较的晚,整体的企业规模范围也还比较的小。国内的文化产业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观念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认识到文化艺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但整体还是在朝着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文化艺术企业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也在逐渐的提升。家族化的经营模式已经逐渐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进程中被逐渐的淘汰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走上了逐渐革新的道路,专业人员的数量也在逐渐提高。我们可以吸取多方经验和教训,调整自己的文化艺术产业的管理结构,逐步提高文化艺术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化的管理文化艺术企业,让企业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和稳固。

参考文献

[1]卢仁声;傅荣;吴成钢;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马兴越;马英霞;文化艺术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J];前沿;2013年01期.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7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教学改革;地方经济

1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

1.1 我国产业经济现状

根据工信部消费品司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仍持续下行,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同比国内消费额下降43.5%,出口贸易额下降43.4%。与此同时,2016年1月4日,作为2016年股市开盘第一天,沪指跌破3300点,跌幅6.86%。在种种经济下行信号面前,人们不免开始担忧“十三五”蓝图中那些浓墨重彩的文化战略。

在“两会”刚刚闭幕后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的现状,同时指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然广阔,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在这份60000多字纲要中十五处直接提及“旅游”,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的产业地位将日趋显要。

1.2 文化产业全面铺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篇,文化改革将围绕着文艺作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升级、市场活力和监管、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开放六个方面展开。无论是文化市场,还是文化产业,都离不开人才。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已全面铺开,国家将以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作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就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定位,未来将有无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崛起。

1.3 文化能不能赚钱

文化能不能赚钱?这是一个长期困扰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问题。许多人离开这个产业正是出于对它的不解。一度,笔者也曾产生怀疑,但很快看到了希望,文化是可以赚钱的,并且是依靠人才、智力赚大钱的产业。

今年,北京的冬季尤其难熬,人们期盼着北风刮走雾霾,而一群人更是难以度日,唐山积压的粗钢无法寻求市场,大同煤矿主纷纷破产。在这样一个冬季,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美国经济学家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竞争优势正取代传统的比较优势影响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美国的电影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这些低消耗的文化产业正是绿色经济的代表。绿色经济的优势在于节能,文化产业即是绿色经济的典型,文化产业依托人才,低能耗为产业发展节约了成本。

1.4 文化怎样赚钱

我们肯定了“文化可以赚钱”这个命题以后,便会有人追问文化怎样赚钱?我们能想到的用文化赚钱就是“卖文化”,更直观些便会联想到山东的书画艺术品市场,这个不太成熟的艺术品市场在青州达到鼎盛,泡沫泛滥,然后盛极而衰。书画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源自“画贩子”的逐利心理,“炒作”成为他们运作艺术品的关键词,忽略了文化艺术的本身价值。

文化可以赚钱,还可以赚大钱,但不要忽略了文化的本质。文化需要养“文化养心”正是这个道理。其一,找准切入点,做有益于国家、社会、人民的文化产业;其二,获得政府支持,做符合区域社会发展的文化产业;其三,可靠的资金链保障,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先养后得。

2 嘉华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2.1 生存之道――高校与区域社会发展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范文

文化产业与艺术管理篇1【关键词】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发展;探索与实践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并成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和文化经济的大发展。近年来科技的更新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