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资产配置范文

栏目:文库百科作者:文库宝发布:2023-11-13 11:22:17浏览:1129

保险的资产配置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1

关键词:资产配置;保险资金收益率

近年来,保险公司投资端的压力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而作为投资端的起点,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投资收益[1]。

一、我国保险业资产配置特点的探究

横向来看,各国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策略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比如美国保险公司受益于国内发达的资本市场,大比例配置债券资产,利用保险资金期限长的特点获益。受长期经济低迷和寿险业危机的影响,日本寿险的资产配置策略非常保守,债权类资产占比80%以上,海外资产占比21.6%。台湾保险公司受制于本地区资本市场容量,地区外资产占比过半,达到57.4%。如果以本国或本地区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为基准,2014年美国、日本和台湾的寿险行业收益率分别较国债收益率高出2.65%、2.03%和2.19%,且近几年表现稳定。高度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投资高度依赖债券市场尤其是国债市场。

纵向来看,我国保险公司近年来资产配置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们使用中国XX保险公司2007-2015年的数据作为行业代表进行资产配置变化情况的分析。从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几大趋势:

(一)债券配置比例偏低。2015年债券配置比例仅为47.9%,远低于美国的68.3%以及日本的82.4%,且近年来占比一直不高。借鉴成熟保险市场的经验,债券本应是保险公司资产端配置的固定收益中的标准化资产,我国险资却对债券配置的积极性不高。

(二)非标债权资产占比持续提升。在标准化债券占比显著低于国外险资资产配置比例的时候,非标类债权资产作为补充在2012-2015年4年间的持续攀升是一个非常具有本地特色的现象。2013年保监会放开保险公司进行非标资产投资的限制,其配置比例由2012年的3.5%上升到2015年的14.7%。

(三)股票资产配置占比高。国内保险公司股票资产配置一是占比高,二是波动幅度较大。这种特点与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密切相关。在2007年A股市场大涨时,股票类资产的配置占比达到了21.4%的历史高位,紧接着2008年金融危机,A股大幅下挫,配置比例随之降到4.9%(包括股票市值下降的影响)。在2008年之后,股票配置比例逐步提升,现已增加至2015年的10.00%。但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日本的6.7%和美国的2.3%。

二、对国内资产配置比例形成原因的探讨

(一)为什么债券配置比例偏低。按照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债券作为标准化的固定收益产品,是最适合配置的资产,但是由于我国债券市场还不够发达,使得这一比例在短期内无法提高。债券市场对险资进行资产配置的限制还表现在:平均久期偏小,缺乏长期品种;刚性兑付长期压制信用溢价,信用风险与收益不匹配。

(二)为什么2012年以后非标资产成为险资的“新宠”。首先对保险资金非标类资产投资政策进行梳理:2012年10月出台《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集合理财、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等全面放开;第二,投资理财产品、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集合信托、ABS的账面余额等,合计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30%;3、基础设施计划、不动产投资计划账面余额合计不超过上季末总资产的20%。2014年2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将投资资产(不含独立账户)划分为:流动性、固定收益产、权益类、不动产类资产、其他金融资产五类;第二,以上季度末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计,权益类、不动产类投资均不超过30%、其他类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不超过25%、境外投资余额不超过15%。

从根本上说,非标债权计划的兴起是国内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所导致的。从收益率的角度看,险资对非标资产配置比重的大幅提升,是债券市场期限利差和信用溢价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以流动性溢价提升收益的路径选择,且非标资产在期限和信用上与险资要求也较为匹配。

非标资产投资包括信托公司的信托计划和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等。如果我们将这一现象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联系起来,就很好解释其背后的逻辑了。在2012年之后,随着“四万亿”刺激计划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再加上实体经济进入了一个下行通道,房地产作为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行业也陷入了一定的困境。这种困境的一大表现就是融资渠道变窄和融资成本的上升。随着房地产行业从传统渠道融资逐渐困难,大部门公司都转向通过信托和各种理财产品进行融资,险资便充当了资金提供方的角色。

(三)股票资产占比为什么如此之高。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是负债驱动型的,主要由于公司对投保人的负债使保险公司必须通过投资覆盖成本并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方面理应扮演重要角色的债券市场没有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足够的投资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后成立的中小保险公司为了“冲保费”卖出大量万能险,这些保险的结算利率普遍在4%-7%之间,这种战略使得这些保险公司从负债驱动资产转变为资产驱动负债。

(四)从2012年开始保险资金收益率为何体现出不同的特征。从2004年到2012年,对保险资产收益率有两个产生重要影响的政策发挥。一个是2004年保监会出台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事实上放开了险资对股票的投资;另一个是2012年10月保监会相继出台的《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基础设施债券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非标资产配置的比重大幅提升。在2004-2012年期间,由于险资配置股票比例较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显示出与股市收益率波动性的高度相关。2012年之后,由于非标资产的配置比重开始大幅增加,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与股市收益率的关系开始变小。

三、对未来保险大类资产配置的展望

(一)资金配置更灵活,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越来越大。2014年2月,保监会公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该文件中明确实行更趋监管效率的大类资产分类原则,监管对投资的约束效应显著降低。该政策使得保险公司在资产配置上的自主权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的收益率也更能反映经济整体的增长水平。

(二)股票资产配置比例相对成熟市场依旧维持高位,但将进行结构性调整。作为提高整体收益率的一个手段,股票资产配置仍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我们判断其配置比例不会降低,但再也不会出现2007-2008年那样剧烈波动的情况(排除股票市值变化因素)。不过,存量结构上,具备固定收益特征的高股息率蓝筹股可能受到险资青睐。在偿二代下,如果将战略投资类的股票持股比例提升至20%,就可以将其重分类为以权益法入账,其所需消耗的资本金也会大幅减少,以降低该资产对公司财务和偿付能力的不利影响。

(三)非标资产配置仍会受到青睐,但项目来源会减少。虽然由于经济的下行,以房地产和基础设施为主的非标资产供给和收益率持续走低,但从综合收益率及资产负债匹配的角度看,仍然值得保险资金大力配置。

(四)通过高现价保单快速扩张的中小险企,容易出现流动性和偿付能力风险。目前,国内中小保险公司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普遍偏高(在4%-8%左右),在高利率和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荒并行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同时,在偿二代下,高现价的保险产品是非常消耗资本金的业务,容易触发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2]。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兵,苏健.保险资产配置比例问题的实证研究[J];南方金融,2013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2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 资产配置 投资收益率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情况

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一支柱,由国家统一实施,政策目标是广覆盖、保基本。截至2014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已经达到84232万人。作为广大劳动者退休后的主要经济来源,该制度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有着重要意义。

早在1997年,我国就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额除了预留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当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刚由现收现付制转为部分积累制,基金结余额有限;且资本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投资工具不多。因此“买国债、存银行”是符合当时大背景的选择,其能在保障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切实做好“保底”工作。但随着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推进,该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

首先,狭窄的投资渠道使基金面临巨大的贬值风险。随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逐渐扩大,基金规模不断增长。201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高达35645亿元。国债和银行存款虽然能较好地满足流动性、安全性需求,但收益率一般较低。如果投资收益率不能跑赢通货膨胀率,无疑将给养老保险基金带来严重的贬值损失。

其次,这种保守的投资政策与我国的筹资模式并不匹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采取“统账结合”,属于基金部分积累制。其中社会统筹为现收现付制,遵循以支定收原则,从理论上讲这部分基金应大致处于收支相抵状态,投资压力相对较小。而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具有典型的长期性特征,除缴费外,累计投资收益是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多元化投资以提高劳动者未来的退休待遇。

为了弥补制度缺陷,我国开始探索养老金入市的具体方式。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正式试点运营做实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2012年,其受广东省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资金1000亿元。截至2014年末,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管理的个人账户基金权益达到1109.74亿元,其中累计投资收益为303.92亿元;广东委托资金权益达到1055.58亿元,其中累计投资收益为173.36亿元。这些措施也反映了我国对于改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制度的迫切需求。

二、企业年金基金和职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现状

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是单位和其职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从筹资模式看,这两者皆属于完全积累制,对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较高。

职业年金起步较晚,具体投资办法有待另行制定。企业年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二十余年历史,制度相对成熟。截至2014年末,全国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共计7.33万户,参保职工为2293万人,基金总规模达到7689亿元。为了提高基金投资效率,我国先后颁布了多个重要文件,典型代表有:《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04)、《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2011)、《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2013),政策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不断丰富投资工具、逐步放松对投资比例的约束。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第一,投资范围比较广泛。具体投资对象包括:银行存款、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万能保险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以及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企业(公司)债、可转换债(含分离交易可转换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以上投资工具大致可被划分为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和权益类产品三大类。流动性资产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特点,固定收益类资产往往能获得比较稳定的回报,权益类资产虽然风险相对较高,但也带来了高收益的可能。第二,对投资比例仍有所限制。其中,流动性产品的最低比例为5%,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最高比例为135%(基于债券正回购比例不超过40%的前提),权益类产品占比则不得超过30%。第三,允许企业年金基金参与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这实际上是对冲策略的应用,即此时只能做空股指期货,且所持有的卖出股指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其对冲标的的账面价值。

在现有政策的规定范围内,企业年金基金可以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投资绩效总体来讲比较理想。由表1可知,在2007 2014年间,其投资收益率有六个年度超过了同期通货膨胀率。此外,表1的数据还显示基金投资回报与外部金融市场的表现密切相关。在2007年、2009年和2014年,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分别高达41.00%、7.78%和9.30%,这无疑是受到了牛市大环境的影响;而2008年、2011年的投资亏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当时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熊市行情。

数据来源: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来源于《2014年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率、通货膨胀率来源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

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经验总结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属于财政性战略储备基金,专门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其于2000年8月设立,截至2014年末,基金资产总额达到15356亿元。面对逐年增长的基金规模,我国对其投资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适应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

2001年颁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基金进行分散化投资,但投资范围仅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境外投资的比例不得超过20%,这意味着拉开了海外投资的序幕。除了以上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外,我国陆续以专项审批方式拓宽基金投资渠道,涉及的投资对象包括股权投资、信托贷款、股票指数化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2015年4月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将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将基金直接股权投资的范围扩大到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以及地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包括优质民营企业;同时允许基金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一级市场直接投资同业存单。除扩大投资范围外,本次会议还上调了企业债、地方政府债、信托贷款的投资比例。

综上所述,就投资范围而言,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在境内和境外进行投资。境内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债券、信托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股票、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境外投资范围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等货币市场产品、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用于风险管理的掉期、远期等衍生金融工具等。从投资比例看,我国根据不同投资工具的特点分别规定了投资上限或下限。例如,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企业债、地方政府债、股权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20%;信托贷款、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则不得超过10%。

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相比,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行资产配置的空间明显更大。如表1所示,在2007-2014年间,除了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出现投资亏损外,其余年度皆获得正收益;且在绝大多数年份,其投资收益率不仅跑赢了通胀,也高于同期的企业年金。

四、优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的对策

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绩效,就必须在重视安全性的基础上探寻更有效的投资路径,这不仅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支付压力,也有助于实现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已有投资实践,建议养老金投资坚持两大原则:一是采取多元化策略,二是实施严格限量监管模式,尤其要对诸如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作出限制。除此之外,还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

1.根据筹资机制的不同,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采取差异化的投资模式。对于现收现付制的社会统筹资金,其运营方式是用当期征缴的保费支付退休人员的基础养老金,对流动性要求较高。除了国债和银行存款外,可将中央银行票据、货币型养老金产品、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作为投资对象。对于完全积累制的个人账户基金,从参保者开始缴费到未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支付,中间长达数十年时间,应利用流动性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进行合理的投资组合,以实现理想的收益率。此外,支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93.金融衍生品市场,其目标为套期保值,严禁投机。特别是当整个金融市场不景气时,通过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从事对冲交易,无疑能较好地应对系统性风险。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3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资产配置 投资风险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系到所有参保职工的利益,涉及面广,运营成败关乎社会的稳定。一直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金的转轨成本、未来收支缺口分析、财务收支平衡测算等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基金的逐步做实,基金的投资功能迫切需要发挥出来,关于基金投资管理、资产配置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不同于一般的金融投资基金,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是养老保险基金必须坚持的投资原则,分散投资、实行资产组合管理是养老保险基金必须采取的方法。在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资金运用改革将要开始之前,本文从分析养老保险基金资金运用的现状出发,针对基金资产配置面临的潜在风险,研究适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并用模拟方法探讨策略的可行性和资产配置带来的好处,为资金运用改革提供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用现状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关系到所有参保职工的利益,涉及面广,运营成败关乎社会的稳定。一直以来,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金的转轨成本、未来收支缺口分析、财务收支平衡测算等方面,随着个人账户基金的逐步做实,基金的投资功能迫切需要发挥出来,关于基金投资管理、资产配置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01亿人,占总人口的15.2%,基金规模达到7191.4亿元(2007年年末)。参与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部门包括中央、省、市的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考虑到基金的安全性和实际基金的积累不足,基金一直没有进行有效资金运用,没有发挥投资功能,没有参与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自2006年以来,我国选择一些省份作为试点进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做实工作,个人账户基金正在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实账化使基金投资运作成为可能,而整个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巨大的长期收支缺口,也使基金获取适当的投资回报变得非常迫切。

巨额的养老保险基金没有进行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以提高养老保险系统的偿付能力,减轻未来的支付压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职能的外部环境条件已比较充分,进行养老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发挥基金的投资职能已变得比较迫切。表1给出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潜在收益损失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养老基金积累的数额越来越大,而获取投资收益的能力却非常小,大部分年份,无论是社保基金的投资还是名义上存在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都远远低于经济增长率,有两年记账利率明显低于通胀率。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不仅没有参与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没有实现有效的增值,而且面临通胀带来的贬值风险。国际上公共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在7%左右,对比这个数字,在经济快速增长环境中,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合理的投资收益率应在高于7%,基金投资功能急需发挥出来。

二、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比较

发挥养老保险的投资功能,首先要确定基金的资产配置策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大、可投资时期长,动态的看投资问题,实质是对养老基金持有金融资产在不同类型、品种间进行配置的问题。在成熟的金融市场上,根据资产组合原理,通过调整持有各种不同类型资产的持有比例,投资者可以设计出不同期望收益和方差的资产组合。有效地资产组合要么满足在期望一定的情况下方差最小,要么方差不超过一定范围时能使期望收益最大。养老基金的资产管理者根据资产配置的目标在一系列有效资产组合中进行选择。表2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类型的基本分类,具体选择何种类型取决于管理者的战略目标。我国目前尽管面临潜在巨大的收支缺口,但近期的收支缺口和积累不足是由于转轨成本形成的,转轨成本可以采取基金系统之外的方法解决,再由于目前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因此保守的目标比较适合,如选择低风险、持有资产与负债匹配等目标。

目标一旦确定,资产配置行动将从两个层次上逐次展开。这两个层次分别为战略性和战术性资产配置层次。

1、战略性资产配置策略的制定。战略性资产配置是指根据资产组合原理确定各种资产(典型的如债券、股票、现金)的持有比例范围,并在确定后维持平衡或相机变动。具体各种资产比例根据对收益的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收益关系确定。保守型持有高风险资产如股票比例较低,激进型则较高。如国外有的养老基金投资于长期债券、股票和现金及等价物的资产比例固定在30%、60%、10%附近,并且允许基金经理在该比例基础上浮动5%。

尽管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尚处于人口红利时期,而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建立时间短,参保职工中在职缴费职工占绝大比例,尤其是个人账户中规模较大的支付在30年以后才会发生,因此,养老基金还处于积累阶段。对于个人账户,资产配置策略中恰好应该以持有资产股票等高风险资产为主。统筹账户没有像个人账户投资期限那样长,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统筹账户的未来债务期限结构来确定债券和股票的最优比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采用的几种比例见表3。

2、实施资产配置战略的动态策略。战略性资产配置决策制定后,需要跟踪资产组合,对资产组合实施动态的管理,并相机调整,根据调整方式不同,具体策略有强制再平衡、战术性策略和保险型策略。

整个养老基金宏观层面的资产组合配置中,当实际持有某资产超出既定比例时,通过买入表现较差的资产,卖出表现较好的资产将配置回归到既定长期目标上。这种策略称作强制性再平衡。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形时采用战术性资产配置策略:一种是如果资产组合中某类资产表现明显好于其他资产,如牛市导致股票好于债券,这时股票在整个组合中的比例上升,超过既定的比例范围,则将新增缴费投资于债券但并不卖出股票。第二种情况是如果股票市场突然大幅下降,战术性策略继续持有债券,但当有足够的信息证明股票市场已经出现机会,养老金管理者确信股票价格已经被低估,就会主动买入大量股票,从而增加资产中股票的比例。战术性资产配置利用金融市场的错误定价短期内超比例配置低估类资产,市场恢复后再回归长期战略,是一种积极的配置策略。保险型资产配置策略与再平衡策略、战术性资产配置决策恰好相反,当某些资产表现较差(如价格下跌)时,保险型资产配置策略减少对这些资产的投资,而当其表现较好时,就增加

在其上的投资。在市场表现持续上扬或下跌时,保险型策略优于其他策略;在相对平缓但波动性很强时,其表现差于其他策略。保险型策略较少被使用,当市场呈现出明显的持续趋势时,该策略使用最好。

3、对现金及其等价物的投资。现金及等价物一般在资产配置中占有很小比例,但保持足量的现金资产非常必需:一是养老基金的缴费收入转用于退休支付需要一段时间,二是投资长期资产需要等待合适的机会,而现金资产为这种等待提供暂时存放的处所。现金资产有很多种类型,如短期国债、商业票据,短期拆借、协议存款等。目前养老基金的现金资产是活期和协议存款,养老基金应当考虑拓宽持有现金工具的形式,在不影响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率。优秀的管理者应当合理地分析缴费收入、投资收入和养老金支付。通过持有少量现金,审慎地建立现金平衡。在所有资产类型中,现金资产收益最低,因此,持有现金资产的数量应当受到限制以提高收益率。

三、实施资产配置策略的模拟分析

我们在本段给出实际环境过去和未来两种情景进行模拟,详细解决第一部分提到的几种风险不利情况下的管理方法。

下面我们通过模拟方法考察资产配置策略在养老基金中的使用效果。1998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建立,我们将模拟的时间设定为1998年7月-2008年7月。该期间,我国的经济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互联网泡沫和美国次贷危机(后演变为全面的金融危机)的洗礼,时间跨度超出一个经济周期,并且期间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因此,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考虑资产在现金、债券和股票分配的组合方法,组合1不同产品上依次的配置比例固定为10%、30%、60%,组合2的比例固定为10%、60%、30%,根据股票上的比重大小不同,组合1可以被认为是激进型组合,组合2被认为是保守型组合。表4模拟出两种组合的逐年收益率,11年中,组合1年均复合收益率6.6%,组合2年均复合收益率6.1%。

假设用1998--2007年间的结余资金完成资产配置,则配置前与配置后的收益比较作出柱状图(未考虑2008年新增结余)。根据模拟分析可得,经过11年的积累,组合1基金积累值是实际积累值的2.5倍,组合2积累值为实际值的1.8倍,可以看出,由于养老基金投资功能的缺失,仅十几年的时间,养老基金的潜在收益损失达到了所有职工缴费形成的结余总额。由此可见,养老保险基金急需实施投资战略,确保基金实现增值。

四、执行投资战略面临的风险分析与应对措施

选择合适的资产配置战略,进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用,可以获得高收益,同时也将基金暴露于风险之中。目前环境下,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的投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法律政策风险。法律政策风险主要来自于立法、政策制定和监管部门。他们制定、修改和监督执行有关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行政指导对基金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法律不健全和政策的不稳定对养老基金资产组合的配置有很大的影响。坚持依法监管、保持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努力体现监管的前瞻性是降低该类风险的关键。

操作风险。我国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制度还没有建立,基金的内部管理还不够透明,缺少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资产管理机构,并且需要良好的行政管理与投资管理的协调机制。因此,在投资职能发挥的初期,组织能够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其中的关键包括如投资部门能够具有足够的权限和充分的资产管理能力,监管机构是否有效监督投资部门发挥投资职能,基金的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以正确的方式与投资部门协调运作等。科学合理的投资体系不只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还要适应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建立投资主体性组织,明确投资机构的权责范围,建立制衡、透明、有效的监督机制是降低该类风险的关键。

通货膨胀风险。持续的通货膨胀使名义工资上升,尽管这使基金的缴费收入增加,但从长期看,由于养老金的给付水平也将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进行调整,通货膨胀又使养老基金的支付增加。总体上,通货膨胀使养老保险的债务规模大幅增加,并迫使基金提高缴费率或提高投资收益。从长期看,只有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战胜通货膨胀,才不会被动地提高缴费率。按照国外的经验,大比例的股票投资可以抵御通货膨胀,股票能够在抵消通货膨胀后提供6%-9%的年实际收益率。因此,资产配置决策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威胁时,需要衡量对基金持有资产价值和增大股票持有比例的利弊,从中作出选择。

市场风险。养老保险的资金置身于金融市场,基金就面临着市场风险。按照资产组合理论,投资充分分散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但养老基金不应过度分散资产范围。在积极投资策略下,基金通过承担额外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时投资可能会大比例集中到几项资产上,这就产生了过度投资导致的集中风险。市场风险管理的原则不是消除风险,而是用一种可承受的风险代替不可承受的风险。管理者通过建立并执行科学的反应机制,当风险因素触及规定时及时对信息做出反应。

资产与负债匹配风险。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期限长,投资时间跨度上可能伴随着养老金发放数额的大幅调整,养老保险政策的巨大变动,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动,这都会改变养老保险基金承诺给付责任的期限结构改变,从而使资产难以与负债进行现金流的匹配。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精算分析,对未来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做出科学预测能有效降低该类风险。

五、结论

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存在巨大的潜在收益损失,基金资产配置战略急需实施。有效发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职能,对参保职工、政府和整个社会对有积极的影响。在目前金融市场不够完善,缺少足够的投资管理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战略的执行方法需要细致的分析和充分的论证,但制定并实施投资战略已经非常合适。即使基金完全在低风险资产上投资,获得的收益也会远高于现有利息收入水平,在近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股票市场进入熊市时期,持有股票类资产也将获得超出正常水平的收益。

制定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战略,应该明确已发生但还未确认的转轨成本的负担方法,目前这部分隐含在统筹账户的收支当中,使各地统筹账户普遍存在资金压力。随着政府对个人账户部分资金的逐渐做实,该类账户可以最先实施资产配置战略,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全面资产配置探路。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4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资金运用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07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在不断放宽,从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拓展到股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业投资。虽然多元化的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如何在资产回报和承担风险间寻求合理平衡,就需要保险公司合理配置资产。

一、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意义

寿险公司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扩大积累和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积累资金向投资的转化,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向外输出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寿险资产配置对公司的意义

寿险资产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首先,寿险公司要实施经济补偿功能,寿险资金就必须不断保值增值。在寿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寿险资金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不对寿险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收取的保费将不足以保证履行将来的赔付义务,公司的经营费用也没有办法保证,这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其次,寿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寿险公司往往通过降价进行展业。费率的下降使得寿险公司的承保利润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利润为负的情况,因此寿险公司更加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确保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通过价格竞争来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

(二)寿险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推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的互动与协调,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寿险资产配置和资本市场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寿险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寿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结构的改善,同时寿险公司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减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二、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资金规模限制

(一)寿险资金的来源及性质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前提是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是作为负债项目的有偿借人资金。具体来源包括:寿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类准备金、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其中各类准备金占据寿险资金的绝对比重。

寿险资金的性质取决于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主要构成是各类责任准备金,从而准备金决定了它的性质,而准备金是由其经营的业务产生的,因此寿险资金是由寿险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的。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人寿保险、年金产品、健康险、意外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人寿保险和年金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寿险产品,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探讨寿险资金的性质。寿险和年金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和储蓄,从而寿险资金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储蓄资金,是一种延迟的消费资金,即把初次分配中用于社会消费的一部分资金通过再次分配转移到投资领域,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寿险资金的这一特性不仅决定了寿险资金投资的必要性,而且也决定了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

(二)寿险资金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

寿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表现为资金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资金流动过程的起点是寿险资金的流人,即资金的来源,资金流动过程的终点是保险金的给付和理赔。从资金流动的整体特征来看,表现为大量资金不断地往返运动。由于风险事故的不确定性,必然形成一个最低规模的资金存量,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寿险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资金来源才能进行投资运用,资产配置才会成为可能。寿险资金来源不仅会约束寿险投资的规模,而且会约束资产配置的结构。

寿险资金的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体现在对初始规模的约束和存量规模的约束。初始规模使投资具有可能性,而存量规模则使投资具有连贯性和可调性。无论是初始规模还是存量规模,都表现为对寿险资金投资规模的约束。

三、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投资限制

保险投资与一般的投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的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保险投资。但是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保险投资资金的负债性、返还性,寿险投资不仅要符合投资的一般要求,还要符合保险经营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影响到保险投资的风险、收益,还影响到寿险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

1948年,英国精算师pegler提出了保险投资的四大原则:一是保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可能收益;二是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保险投资应尽量分散;三是投资结构应该多样化,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应当根据未来趋势选择新的投资方式;四是保险投资政策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寿险投资的一般条件限制

1.安全性条件

保险公司属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机构,对保险投资的风险边际损失反映比较敏感。保险公司的效用曲线虽然会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风险越大,其带来的投资收益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流动性条件

寿险公司始终会产生资金的流人和流出,由于死亡率和退保率等因素,资金的流人流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保证保险金和退保金的给付,保险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3.收益性条件

由于寿险精算费率都有预定利率规定,这是保险公司的最低收益率要求,保险公司要保证给付和盈余,其投资收益必须要超过保单的预定利率。因此,寿险公司作为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要同时考虑三方面的投资约束,这就需要寿险公司在资产配置上做好选择。高度的风险规避就需要寿险公司多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等无风险资产;流动性要求就需要寿险公司保持较高比例的金融资产,控制投资于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产比例;收益性要求又需要寿险公司投资于股票、风险投资等风险资产。

(二)寿险投资的特殊条件约束

由于寿险资金的特殊性,寿险投资必须在既定的规模和结构的约束下实现保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1.对称性条件

对称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注意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对称性,也就是寿险投资要使投资资产在期限、收益率和风险度量方面与资金来源的相应要求相匹配,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例如资本金、总准备金等一般可配置长期资产,各种准备金则要根据责任期限的长短来分别配置资产。当然,对称性条件只要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大体一致,并不要求配置的资产在偿还期、收益率、风险度量等方面与资金来源保持绝对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寿险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及资产组合的投资收益,而且实际业务中要做到绝对对称基本没有可能。

2.替代性条件

替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根据资金的来源、保单的性质、期限以及保险金给付的情况对投资目标进行定位;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形式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与寿险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资产结构形式;最后在某一投资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求能使其他目标在既定的范围内朝最优的方向发展,或者牺牲一个目标来换取另一个目标的最优化。

3.分散性条件

分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投资策略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结构的多样化,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资产配置,以降低整个寿险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分散性条件是安全性条件的直接要求。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首先,寿险公司的投资产品要多样化,在保险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项投资,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在投资地域上要尽量分散,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分散;再次,投资资产规模尽量分散,投资于同一行业的资金规模不能过大;最后,适度控制寿险投资的结构和比例,即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项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

4.转移性条件

转移性条件约束指寿险投资时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投资风险转移给其他方,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最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转让,即通过契约性的安排让合约的另一方承担一定的风险,如通胀时期的浮动利率债券;二是担保,如保单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等;三是再保险或购买风险证券化的保单,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四是套期保值,寿险公司通过持有一种资产来冲销持有另一种资产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自身风险的目的。

5.平衡性条件

平衡性条件要求寿险公司投资的规模与资金来源规模大体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既要防止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性的卖空买空交易,增加投资的风险性,又要避免累积大量资金不运作或少运作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无法保证将来的保险金给付要求。

四、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渠道限制

寿险公司作为一个企业,要对寿险资金进行有效运用,使之保值、增值。现代经济中寿险资金可以投资的渠道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限制,虽有所放宽,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寿险公司的投资资产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固定资产以及贷款、产业投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等方式。

表1反映了我国保险业2000年~2006年间银行存款、债券和证券(基金和股票)三类资产的实际投资比例的变化情况。

五、当前寿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趋势

简单地从传统资产配置的方法——有效边界分析确定合理收益均衡的资产配置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负债的特征,对于保险业而言并不适用。保险资金资产配置要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充分考虑保险负债和资产的特性。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的管制放松,利率的波动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保险负债和资产价值及其利率敏感性的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寿险公司的资产项目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价值相对容易确定。而寿险公司的负债项目主要是各项责任准备金,其市场交易很少,价值确定比较困难。在利率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负债的法定评估——法定准备金相对能够代表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准备金的波动也会很大。

国外对寿险保单价值的评估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时假设死亡率和利率都是已知和确定的,那么保单价值和准备金也是确定的。在随后的研究中,有学者放宽了条件限制,假设利率是确定的,死亡率是随机变量。有学者在寿险价值评估中首先引入随机利率模型,考虑了寿险与年金中死亡率与利率均为随机的情况。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田吉山、刘裔宏利用wiener过程对随机利率下的年金给付、年金保费进行了研究,并推出了相应模型。魏静、王永茂对利率的随机性采用反射布朗运动建模,在保证利率恒正的情况下,给出了连续缴费模式下时刻s的增额寿险责任准备金的一般表达式。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5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资金运用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07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在不断放宽,从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拓展到股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业投资。虽然多元化的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如何在资产回报和承担风险间寻求合理平衡,就需要保险公司合理配置资产。

一、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意义

寿险公司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扩大积累和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积累资金向投资的转化,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向外输出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寿险资产配置对公司的意义

寿险资产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首先,寿险公司要实施经济补偿功能,寿险资金就必须不断保值增值。在寿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寿险资金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不对寿险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收取的保费将不足以保证履行将来的赔付义务,公司的经营费用也没有办法保证,这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其次,寿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寿险公司往往通过降价进行展业。费率的下降使得寿险公司的承保利润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利润为负的情况,因此寿险公司更加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确保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通过价格竞争来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

(二)寿险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推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的互动与协调,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寿险资产配置和资本市场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寿险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寿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结构的改善,同时寿险公司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减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二、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资金规模限制

(一)寿险资金的来源及性质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前提是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是作为负债项目的有偿借人资金。具体来源包括:寿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类准备金、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其中各类准备金占据寿险资金的绝对比重。

寿险资金的性质取决于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主要构成是各类责任准备金,从而准备金决定了它的性质,而准备金是由其经营的业务产生的,因此寿险资金是由寿险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的。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人寿保险、年金产品、健康险、意外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人寿保险和年金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寿险产品,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探讨寿险资金的性质。寿险和年金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和储蓄,从而寿险资金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储蓄资金,是一种延迟的消费资金,即把初次分配中用于社会消费的一部分资金通过再次分配转移到投资领域,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寿险资金的这一特性不仅决定了寿险资金投资的必要性,而且也决定了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

(二)寿险资金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

寿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表现为资金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资金流动过程的起点是寿险资金的流人,即资金的来源,资金流动过程的终点是保险金的给付和理赔。从资金流动的整体特征来看,表现为大量资金不断地往返运动。由于风险事故的不确定性,必然形成一个最低规模的资金存量,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寿险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资金来源才能进行投资运用,资产配置才会成为可能。寿险资金来源不仅会约束寿险投资的规模,而且会约束资产配置的结构。

寿险资金的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体现在对初始规模的约束和存量规模的约束。初始规模使投资具有可能性,而存量规模则使投资具有连贯性和可调性。无论是初始规模还是存量规模,都表现为对寿险资金投资规模的约束。

三、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投资限制

保险投资与一般的投资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的投资原则同样适用于保险投资。但是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和保险投资资金的负债性、返还性,寿险投资不仅要符合投资的一般要求,还要符合保险经营的特定要求,这些要求不仅影响到保险投资的风险、收益,还影响到寿险投资的规模、方向和结构。

1948年,英国精算师Pegler提出了保险投资的四大原则:一是保险投资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的可能收益;二是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保险投资应尽量分散;三是投资结构应该多样化,保险公司的投资经理应当根据未来趋势选择新的投资方式;四是保险投资政策应该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寿险投资的一般条件限制

1.安全性条件

保险公司属于风险规避型的投资机构,对保险投资的风险边际损失反映比较敏感。保险公司的效用曲线虽然会随着投资收益的增加而增加,但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即风险越大,其带来的投资收益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

2.流动性条件

寿险公司始终会产生资金的流人和流出,由于死亡率和退保率等因素,资金的流人流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为了保证保险金和退保金的给付,保险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3.收益性条件

由于寿险精算费率都有预定利率规定,这是保险公司的最低收益率要求,保险公司要保证给付和盈余,其投资收益必须要超过保单的预定利率。因此,寿险公司作为风险规避的机构投资者,要同时考虑三方面的投资约束,这就需要寿险公司在资产配置上做好选择。高度的风险规避就需要寿险公司多持有现金、银行存款等无风险资产;流动性要求就需要寿险公司保持较高比例的金融资产,控制投资于地产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产比例;收益性要求又需要寿险公司投资于股票、风险投资等风险资产。

(二)寿险投资的特殊条件约束

由于寿险资金的特殊性,寿险投资必须在既定的规模和结构的约束下实现保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1.对称性条件

对称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业务经营中注意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对称性,也就是寿险投资要使投资资产在期限、收益率和风险度量方面与资金来源的相应要求相匹配,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例如资本金、总准备金等一般可配置长期资产,各种准备金则要根据责任期限的长短来分别配置资产。当然,对称性条件只要求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大体一致,并不要求配置的资产在偿还期、收益率、风险度量等方面与资金来源保持绝对一致,否则就会影响寿险资产配置的灵活性,以及资产组合的投资收益,而且实际业务中要做到绝对对称基本没有可能。

2.替代性条件

替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公司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根据资金的来源、保单的性质、期限以及保险金给付的情况对投资目标进行定位;其次是充分利用各种投资形式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等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寻求与寿险公司业务相适应的资产结构形式;最后在某一投资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力求能使其他目标在既定的范围内朝最优的方向发展,或者牺牲一个目标来换取另一个目标的最优化。

3.分散性条件

分散性条件约束要求寿险投资策略的多元化,资产配置结构的多样化,尽量选择相关系数小的资产进行资产配置,以降低整个寿险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分散性条件是安全性条件的直接要求。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首先,寿险公司的投资产品要多样化,在保险法允许的范围内采取多项投资,尽量分散投资风险;其次,在投资地域上要尽量分散,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分散;再次,投资资产规模尽量分散,投资于同一行业的资金规模不能过大;最后,适度控制寿险投资的结构和比例,即投资于某种形式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和对某项资产的最高比例限制。

4.转移性条件

转移性条件约束指寿险投资时寿险公司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投资风险转移给其他方,以降低自身的风险。最常用的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转让,即通过契约性的安排让合约的另一方承担一定的风险,如通胀时期的浮动利率债券;二是担保,如保单质押贷款、第三方保证贷款等;三是再保险或购买风险证券化的保单,将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四是套期保值,寿险公司通过持有一种资产来冲销持有另一种资产的风险,从而达到降低自身风险的目的。

5.平衡性条件

平衡性条件要求寿险公司投资的规模与资金来源规模大体平衡,并保证一定的流动性,既要防止在资金来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投机性的卖空买空交易,增加投资的风险性,又要避免累积大量资金不运作或少运作而承担过高的机会成本,无法保证将来的保险金给付要求。

四、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渠道限制

寿险公司作为一个企业,要对寿险资金进行有效运用,使之保值、增值。现代经济中寿险资金可以投资的渠道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限制,虽有所放宽,但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寿险公司的投资资产类别一般可以分为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固定资产以及贷款、产业投资、融资租赁、产权交易等方式。

反映了我国保险业2000年~2006年间银行存款、债券和证券(基金和股票)三类资产的实际投资比例的变化情况。

五、当前寿险公司资产管理的趋势

简单地从传统资产配置的方法——有效边界分析确定合理收益均衡的资产配置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负债的特征,对于保险业而言并不适用。保险资金资产配置要引入资产负债管理的思想,充分考虑保险负债和资产的特性。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利率的管制放松,利率的波动更加难以预测。因此,保险资金资产配置首先必须建立在对保险负债和资产价值及其利率敏感性的准确评估的基础上。寿险公司的资产项目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价值相对容易确定。而寿险公司的负债项目主要是各项责任准备金,其市场交易很少,价值确定比较困难。在利率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负债的法定评估——法定准备金相对能够代表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在利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准备金的波动也会很大。

国外对寿险保单价值的评估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时假设死亡率和利率都是已知和确定的,那么保单价值和准备金也是确定的。在随后的研究中,有学者放宽了条件限制,假设利率是确定的,死亡率是随机变量。有学者在寿险价值评估中首先引入随机利率模型,考虑了寿险与年金中死亡率与利率均为随机的情况。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田吉山、刘裔宏利用Wiener过程对随机利率下的年金给付、年金保费进行了研究,并推出了相应模型。魏静、王永茂对利率的随机性采用反射布朗运动建模,在保证利率恒正的情况下,给出了连续缴费模式下时刻S的增额寿险责任准备金的一般表达式。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6

关键词:寿险公司;资产配置;资金运用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不断发展,截至2007年3月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2.24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04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6344.1亿元,占比31%;债券投资9910.2亿元,占比48.5%;股票投资和证券投资基金3732.6亿元,占比18.3%。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在不断放宽,从投资银行存款、债券、基金、股票等金融资产,拓展到股权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业投资。虽然多元化的投资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如何在资产回报和承担风险间寻求合理平衡,就需要保险公司合理配置资产。

一、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意义

寿险公司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利润,扩大积累和增强公司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积累资金向投资的转化,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向外输出资本,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寿险资产配置对公司的意义

寿险资产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公司经营的稳定。首先,寿险公司要实施经济补偿功能,寿险资金就必须不断保值增值。在寿险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寿险资金面临着各种风险,如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如果不对寿险资金进行合理配置,收取的保费将不足以保证履行将来的赔付义务,公司的经营费用也没有办法保证,这就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其次,寿险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寿险公司往往通过降价进行展业。费率的下降使得寿险公司的承保利润越来越小,甚至出现利润为负的情况,因此寿险公司更加需要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来确保寿险资金的保值增值,这样才能通过价格竞争来稳定或扩大市场份额。

(二)寿险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意义

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保险市场发展,推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及外汇市场的互动与协调,对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寿险资产配置和资本市场是互动互补的关系。寿险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寿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可以扩大资本市场的规模,推动资本市场的成长和结构的改善,同时寿险公司作为稳健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减小资本市场的波动性。

二、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资金规模限制

(一)寿险资金的来源及性质

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前提是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自有资金;另一部分是作为负债项目的有偿借人资金。具体来源包括:寿险公司的资本金、保证金、各类准备金、公积金、未分配盈余等。其中各类准备金占据寿险资金的绝对比重。

寿险资金的性质取决于寿险资金的来源。寿险资金的主要构成是各类责任准备金,从而准备金决定了它的性质,而准备金是由其经营的业务产生的,因此寿险资金是由寿险公司的业务性质决定的。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产品主要有人寿保险、年金产品、健康险、意外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人寿保险和年金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寿险产品,因此可以根据它们的性质来探讨寿险资金的性质。寿险和年金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和储蓄,从而寿险资金的性质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储蓄资金,是一种延迟的消费资金,即把初次分配中用于社会消费的一部分资金通过再次分配转移到投资领域,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寿险资金的这一特性不仅决定了寿险资金投资的必要性,而且也决定了寿险资金运用的限制。

(二)寿险资金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

寿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表现为资金不断循环流动的过程,资金流动过程的起点是寿险资金的流人,即资金的来源,资金流动过程的终点是保险金的给付和理赔。从资金流动的整体特征来看,表现为大量资金不断地往返运动。由于风险事故的不确定性,必然形成一个最低规模的资金存量,使保险投资成为可能。寿险公司只有具备一定的资金来源才能进行投资运用,资产配置才会成为可能。寿险资金来源不仅会约束寿险投资的规模,而且会约束资产配置的结构。

寿险资金的来源对投资规模的约束体现在对初始规模的约束和存量规模的约束。初始规模使投资具有

保险的资产配置范文

保险的资产配置篇1关键词:资产配置;保险资金收益率近年来,保险公司投资端的压力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而作为投资端的起点,资产配置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后来的投资收
点击下载文档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5折优惠
回到顶部